走基层实施方案

2024-09-27

走基层实施方案(通用12篇)

走基层实施方案 篇1

中共 xx 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局 支部委员会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的实施方案

局属各股室: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进一步转变作风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的意见》(川委发〔2013〕22 号),根据中共xx 县委《关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的通知》(竹委会〔2013〕28 号)及中共 xx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关于在全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的通知》(竹人社组发〔2013〕19 号)的相关要求,经局支部研究决定,从现在起到明年 6月底,在全局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简称“走基层”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委第三次党代会、县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认真践行“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转变作风,服务基层,推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跨越发展。

二、工作目标 教育引导全局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念,弘扬优良作风,在行动上积极参与,在感情上全部投入,全面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牢牢把握当前基层居保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自觉做到与督查基层居保工作落实相结合、与宣传居保法规政策相结合、与为群众释惑分忧相结合、与提高居保工作效能相结合“四个结合”,努力实现工作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发现、困难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典型在一线选树、经验在一线挖掘“六个一线”目标,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我县居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工作重点 (一)集中走访摸民情。坚持“问需于群众、问计于基层、问效于社会”,局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要带头开展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开展好政策宣讲,走进村组(社区),走入民居,向广大基层群众宣讲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宣传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力求把握精髓、通俗易懂;开展好走访慰问,深入到低保户、大病救助户、优抚对象户、五保户、孤儿户等特殊困难群体家中,详细了解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实际困难、困惑,努力

为他们解疑释惑、提供帮助;开展好联系访谈,深入联系村帮扶户、养老服务机构、街道社区等,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底数,与基层困难群众结对子、交朋友,开展访谈、座谈,多倾听、多了解他们的看法、想法和对居保工作意见、建议,并认真梳理、充分吸收,以便更好地谋划明年的各项工作。

(二)化解矛盾暖民心。针对居保工作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比如个别老农保问题),应创新群众工作思路,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信访不越级、问题就地解决。落实领导干部和股室单位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责任,分解任务到股室、到人头,集中力量分层、分类排查矛盾纠纷,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突出问题,化解一批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纠纷。局属各股室负责人要带头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案件,办好初信初访,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纠纷调解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

(三)办好实事惠民生。深化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着眼群众所急所盼,多办得民心暖民心的实事,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全面落实惠民政策。认真落实“9+8”民生工程,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帮助广大城乡居民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扎实开展“暖冬”行动。明确重点区域,以联系乡帮扶村、农村敬老院、儿童福利机构为重点,开展慰问活动;突出重点群体,重点针对受灾群众、空巢老

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结对帮扶;搞好重点活动,重点开展好“温暖寒冬·真情圆梦”暨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为基层困难群众及时送去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温暖,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春节。

(四)夯实基层促民富。建立基层党组织分类提升长效机制,巩固先进党组织、提升中间党组织、转化后进党组织。深化“社会组织”党支部建设,扎实开展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共产党员示范行动,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突出服务型重点,继续开展“满意在居保、居保五下乡、居保资金专项检查”等活动,充分发挥居保工作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基础作用和补位作用。切实做好第九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加强帮助指导,选好带头人、配强好班子,做到群众认可、组织满意。帮助换届后的新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增添发展措施,健全村规民约,完善服务制度,创新治理机制。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支持,对村社区居委主任进行培训。动员和组织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活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坚持局班子成员“五个一”联系工作制度,班子成员分别联系 1 户居保对象、1个社会组织、1 个乡镇社会管理办公室、1 个农村敬老院、1

户贫困户。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各党支部要要结合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和“讲树重促”党建主题实践活动要求,通过定点扶贫、联系帮扶、联村帮户、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社区“双报到”等工作,认真落实“干群结亲连心”长效机制,确保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现干部职工、联系群众、服务工作“三个全覆盖”。要认真落实坚持联系指导基层单位及联系乡联系村工作制度,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基层、蹲点调研,带头倾听群众呼声、听取整改意见,带头下访寻问题解难题,带头落实惠民项目、办好民生实事。要分期分批组织机关干部走进农村(社区)、走进群众,继续选派得力干部到联系点蹲点帮助工作。

(二)坚持上下联动、整体推进。要把“走基层”活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准备、先学先改的重要抓手,作为听取意见、查摆问题的重要途径,边查边改、即知即改,重点解决忽视群众心声、漠视群众诉求、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涉及居保系统的政策性问题,局属各党支部、机关各党小组与乡镇要协同配合、联动解决。

(三)突出 重点领域、分类实施。执法股室和窗口单位要重点解决门难进、脸难看,办事难、办证难,不作为、乱作为,效率低下、作风粗暴、吃拿卡要等问题。殡改执法大

队要结合开展“执法队伍作风建设”活动,重点解决“冷硬横推”、徇私枉法、执法便民利民不够等问题。机关各股室、局属各单位要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结合职能职责找准整改方向,深化行风评议,提高群众满意度。

走基层实施方案 篇2

一、发挥区域优势“走基层”

“根据传播学的理论, 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有一种接近性心理。同类新闻事件的发生地离受众越近, 受众的关注程度就越深。”[2]所谓区域优势, 就是指这种新闻宣传的接近性。集美区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的故里、闻名遐迩的文教区、两个国家级的台商投资区, 还有四街两镇农村、城乡接合部、驻军部队、台商投资区。对这个独特区域的覆盖, 就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接近性, 更是基层电视新闻宣传赖以生存的区域。这种优势, 最有利于编辑记者走街串村。而记者所报道的新闻事件, 是否与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则直接影响到新闻传播的收视率。大量采访实践证明:但凡在基层有重大新闻发生, 因为距离关系, 基层电视台记者, 都会抢在上级媒体记者之前赶到现场, 了解第一现场实况, 拍摄最精彩镜头, 最后向上级新闻媒体提供资料。这就是基层的区域优势。

因此, 在新闻采访中, 基层记者应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以“走基层”活动为契机, 利用这种新闻宣传的接近性深入基层, 走进田间地头、建设工地、驻军部队、企业学校、居民社区, 多报道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事件, 多采写一些群众关心的平民化新闻, 通过记者的笔触传达民情民意, 帮助基层群众反映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2011年有家台资企业在集美农村落户, 招聘人员时, 周边村民反应冷淡。数月过去, 公司一直招不到人, 无法开工生产。笔者知情后与同事一道, 首先走村入户了解村民真实想法。原来, 征地拆迁后, 许多村民虽然无所事事, 但由于这家台资企业在招工方面宣传很少, 村民对其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情况并不了解, 心存顾虑。如何加强报道协助打破这个僵局?记者一方面走进台资企业, 对公司管理、生产环境、工薪福利等方面做专题报道;一方面结合在该村的“走转改”活动, 深入台企, 访问工人, 让他们畅谈在台资企业的工作感受。经过这些真实情况的报道后, 村民逐渐消除顾虑, 参加招聘, 在短时间内, 该台资企业“用工难”的大问题得到破解。

发挥区域优势, 拓展新闻源, 还为企业排忧解难, 更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媒体的地位, 使新闻采编工作更加顺畅。台资企业的事例昭显:欲用好区域优势, 首先要精心培育“优势”。因为基层媒体本身就“位低力薄”, 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不高。记者若自我感觉良好, “高高在上”, 鲜走基层寡结人缘, 就会与基层渐行渐远, 丢失口碑、丧失“区域优势”。而真诚关注民生, 热心排忧解难, 与广大劳动者密切关系建立感情, 这个“好人缘”就会越结越深, “区域优势”才能产生作用。

二、发挥资源优势“走基层”

“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 最生动的新闻语言来自基层。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活力之根。”[3]这里所说的资源, 就是这种基层的新闻资源。笔者身在基层, 同事多数生活在村居社区, 每天都跟群众打交道, 接触到的都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余饭后所听到的都是群众谈论国事民生的话题。这些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源, 为基层记者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使基层台新闻节目更加贴近生活。

如何运用这种资源优势?笔者的体会是:茶余饭后话题, 有大有小, 有真有假。如果对听到、看到的不加分析, 小则会造成所采写新闻报道不鲜活, 索然无味;大则会形成虚假新闻, 酿造恶果。这就要求记者对所见所闻要深入调查、多方论证、加以分析, 要树立“打破沙锅问到底, 还要问锅片在哪里”的求真求是精神。如2012年夏季的一天下午, 笔者到集美后溪三兴社区许庄小组采访时, 听到村民议论纷纷:他们小组村民辛苦种植的果树将被推掉, 集体山地将被“黑幕”承包出去。村民因此愤愤不平, 准备采取极端方式, 到政府部门绝食静坐, 以示抗议。获知这信息后, 记者初步判断应该有隐情, 因此并不急于采访, 而是一方面报告上级, 一方面走访村民, 调查研究, 最终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 村民们对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其实也是模模糊糊。真相是村委会刚刚提出山地承包事项, 具体如何召开村民大会、讨论承包年限、条件、赔偿等核心事项, 尚无具体说法。受“土地承包都是搞黑幕”的习惯思维影响, 谣言乍起, 以讹传讹, 导致“民愤”出现。一天的调查采访, 记者还原了事件真相, 迅速赶回写出《叼古山即将被黑幕承包?》的新闻调查, 以客观真实的画面、同期声, 高速的时效, 当夜在电视上播出, 正面化解了这场误会, 也蹴成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可想而知, 如若没有第一时间获取线索, 第一时间调查真相, 第一时间采写播出, 也许会让“绝食静坐”成事实, 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到那时, 再采写多少新闻来“亡羊补牢”也难以挽回影响。这件事提示记者:勤于“走基层”, 热心“察民情”, 善于“化危机”, 才能真正履行新闻记者“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

资源优势, 有客观存在, 有人为挖掘。记者一要认清、珍惜、巩固既有资源。基层媒体的“既有资源”, 一般是党政机关等社会各单位。记者要加强与这些单位的联系, 跟进、关注、及时反映他们的变化与发展, 让他们感觉到基层媒体存在的价值, 不断巩固、加深感情;二要重视挖掘新生资源。政策开放, 百业兴旺, 新闻增多。记者要以职业社会责任感和工作激情, 全身心投入日新月异的社会, 努力挖掘、培植新生社会资源。“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唯有“活水”源源不断注入并存储, 方能继续保持基层新闻工作的“资源优势”。

三、发挥本地优势“走基层”

本地新闻, 是基层台生存的土壤和“立台”之本。“只有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平民百姓的生活, 报道人民群众的酸甜苦乐、悲欢离合, 弘扬正气、鞭挞后进, 才能使电视新闻与广大受众的关系更为密切, 才能上下沟通, 充分履行好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4]新闻实践中, 笔者根据所掌握的“本地信息”, 经常深入农村、企业、学校调查研究, 补充、完善信息, 提前选题策划, 让题材贴近生产生活, 贴近老百姓所急所需;所采写的新闻, 最大程度能为农村、为企业服务, 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如笔者参加采编的栏目《集美视点》, 是一档评论性节目, 专门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 反映社情民意, 营造良好舆论。2012年春节前后, 全国各地涌现“用工荒”。而集美的重点企业, 员工返岗率却普遍达到90%以上。集美为什么用工不荒?“走转改”中, 笔者拉上招工人员, 到机关、劳动力市场、企业等地, 做了大量调查, 发现关键在于政府和企业联手, 未雨绸缪, 共同研究出台“绿洲计划”、“外出招工”、“亲带亲、邻带邻”等优惠和奖励政策, 从住房用餐、社保医保、工作学习、家庭生活、职业生涯等方面, 无微不至关怀员工, 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提高对集美的认同感, 建立归属感, 留下人心。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员工的奔走相告, 为集美招徕了一批批务工人员, 达到企业满足、政府放心、员工幸福的用工目标。笔者及时采写了《集美节后员工返岗率为何能达到90%以上?》的评论, 在本级和市台播出后, 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企业甚至要求刻录节目光盘, 在招工大厅播放。2012年度, 本稿分别获得厦门市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福建省新闻奖三等奖。“走转改”不仅带来接地气、察民情、解民难等良好效果, 也让记者在新闻实践中不断得到磨练, 从思想上、人格上、业务上健康成长。

相较于区域优势而言, 本地优势增添有方言、关系等元素。基层台辖区范围小, 职工多为当地人。面对众横交错的社会关系, 方言与关系有利于发挥作用。例如听到用闽南语议论“黑幕承包山地”, “拉上”招工人员到处“趴趴走”等情景, “本地记者”就凸显优势。有畅通的语言、熟络的关系, 每每采访, 报上姓名, 一般都会得到热情的回应。“天与其时, 人不可不为”。基层记者要重视“本地优势”这个品牌, 用心栽培、苦心经营, 使其成为自己做好基层新闻工作的强有力武器。

四、结语

“基层通讯员受生活和工作范围的限制, 不能像省市媒体的记者那样到处跑, 但具有身在基层的贴近性优势, 许多时候既是新闻的记录者, 又是亲历者, 有着专业记者无法获得的直观感受。”[5]可见, 基层台记者有着比上级媒体更贴近群众的优势。如何更好地发挥区域、资源、本地优势, 关注民生、民情, 充分反映民声?这是“走转改”活动中, 基层台必须重视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也是基层记者必须终身探索、永无止境的话题。身在基层, 心系百姓, 深入一线, 多聆听、多思考、多分析, 就能获取更多鲜活的新闻线索, 采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

摘要:深入一线, 接地气、近群众, 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寻找亮点、采写新闻, 反映芸芸众生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喜悦之情, 这是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特有资源。而如何忠于职守, 变“走基层”为“在基层”、“转文风”为“正文风”、“改作风”为“严作风”?则是新形势下基层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新课题。本文从发挥区域、资源和本地优势“走基层”三个方面, 浅析这些优势为“走基层”带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基层台,发挥优势,走基层

参考文献

[1]国家广电总局人事教育司,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5.[1]国家广电总局人事教育司,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5.

[2][3]凡夫哲人.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应如何体现其地方性[DB/OL].网易博客.2008-07-30.http://blog.163.com/lim-ingzheyhx@126/blog/static/301342322008630102336318/.[2][3]凡夫哲人.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应如何体现其地方性[DB/OL].网易博客.2008-07-30.http://blog.163.com/lim-ingzheyhx@126/blog/static/301342322008630102336318/.

[4]丁晓琴.记者走基层的实践意义[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1-09-30.[4]丁晓琴.记者走基层的实践意义[N].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1-09-30.

基层媒体更应“走基层” 篇3

企业媒体立身基层、服务基层,脱离了基层就失去了生存基础。企业媒体是企业党政的“喉舌”,也是职工群众下情上传的“桥梁”。“喉舌”也好,“桥梁”也罢,其作用的发挥都要立足于基层。只有立足于基层,“喉舌”的声音才能通达到广大职工群众;只有立足于基层,“桥梁”的通道才能在企业党政与职工之间架构。

企业媒体的新闻源在基层,根植于基层、接“地气”,是企业媒体发展的前提。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辛勤奉献的工人班组才是新闻富矿,在那里挖掘出的新闻最鲜活、最生动,也最为廣大受众所乐于接受。把镜头和版面让位于基层职工,让来自基层的新闻成为媒体的主角,媒体影响力的扩大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媒体的发展就有了强力保障。

新闻在脚下,基层是新闻从业人员成长的摇篮。火热的生产建设第一线是大课堂、大熔炉,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就要走进这所大课堂、大熔炉,去学习、接受锻造,培养感情、培养发现新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获取新知、了解工艺流程,成为“准专家型”的新闻工作者;学习大众语言,使我们的写作更生动、更活泼、更有吸引力。

县局走基层方案 篇4

食品药品安全走基层系列报道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宣传食品药品监管举措和先进经验,营造食品药品监管良好舆论氛围,树立全县食品药品监管队伍良好形象,按照省市局安排部署,县局决定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走基层”系列报道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局和县委、县政府对加强文化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调动媒体资源,加强宣传策划,深入挖掘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宣传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促进监管经验交流,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发展。

二、活动内容

活动以“面向基层,服务监管,挖掘典型,塑造形象”为主题,组织媒体深入食品药品监管一线调研和采访报道,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开展宣传报道:

1、在创新监管体制,提升监管能力所做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先进经验;

2、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确保基本药物安全的各项举措和有效经验;

3、深入开展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集中整治行动的各项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4、加强政策引导,努力推进新版GMP实施所做的积极探索;

5、打假治劣工作及查处的大案要案;

6、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工作中的先进经验;

7、基层一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

三、活动安排

(一)准备阶段(即日起至2012年5月10日)

5月10日前制定“食品药品安全走基层”活动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2年5月10日至8月10日)

按照方案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媒体记者深入基层监管一线,全面开展采访报道。对省市局确定并组织有关媒体进行采访的新闻事项,要提前做好调研、查证、稿件撰写、媒体接待等工作,及时、准确、客观反映情况。

(三)总结阶段(2012年8月11日至8月31日)

总结活动成果,汇总各项活动数据,收集整理活动期间采写的新闻作品,将选取优秀作品向省市局推荐。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定专人负责,为活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活动方案,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广泛动员,深入挖掘,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走基层”活动取得实效。

(二)深入基层,不搞形式。要组织媒体记者深入基层、乡村、社区等食品药品监管一线进行采访报道,活动中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如实报道基层情况,深刻反映基层风貌。

(三)积极引导,塑造形象。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协作,在采访报道中引导媒体关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思路,着重宣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典型经验、工作成效和先进事迹,营造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塑造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良好形象。

二○一二年五月四日

主题词:宣传工作

系列报道

实施方案

通知

基层走亲连心解忧方案 篇5

篇一:市农办“基层走亲、连心解忧”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根据《中共台州市委关于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台市委〔2014〕2号)和《市农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台农办〔2014〕 号)文件精神,现就市农办开展“基层走亲、连心解忧”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

以“增进与百姓的感情、增强心中百姓的分量、拉近与百姓的距离”为主要目标,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二、具体形式

结合当前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污水治理活动,办每位领导带领一至二个处,负责联系一个县(市、区),在每个县(市、区)选择1―2个村、每个村选择若干户作为联系户,分别定点到市农办的每位党员干部。

三、工作要求

(一)了解掌握结对联系村实际情况,帮助结对联系村明确下一步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和举措。

(二)指导规范项目建设,提高整治质量,帮助结对联系村协调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资金,做好项目申报、立项、招投标等工作,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对结对联系村正在进行的创建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工作进度。

(四)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等联系服务工作,总结提炼好做法、好经验,梳理分析共性问题。

(五)每位干部都要切实加强与联系农户的联系交流,每年至少2次深入联系户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如实掌握农户增收情况。要积极为促进农户增收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积极与各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帮助农户引资金、引项目,尽心尽责帮助农户增收。

篇二:关于开展“基层走亲、连心解忧”活动方案

各科室:

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经处党组研究,现就开展“基层走亲、连心解忧” 活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增强与百姓的感情、增强心中百姓的分量、拉近与百姓的距离”为主题,深入基层一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形象在一线树立。()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在实践中提高直接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提高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民风聚民心。

二、活动内容

开展 “基层走亲、连心解忧”活动,重点抓好以下二项工作:

1、走村入户。深入联系村,走访农户,认真听取基层党员、群众对本单位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百姓呼声,化解疑难问题,帮助联系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发展规划。具体工作要做到“六个一”,即召开一次座谈会,开展一次问卷调查,完善一个发展计划,排查一批难题,落实一批实事项目,开展一次“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活动。班子成员至少走访农户5户,其他干部职工至少走访农户2户。重点走访经经济发展示范户、困难户等,时间要求4月30日前完成。

2、走进企业。深入联系企业,开展“入企业、解难题”活动。重点走访浙江中水仪表有限公司,围绕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开展上门服务,面对面了解企业生产一线情况,帮扶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时间要求4月30日前完成。

三、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基层走亲、连心解忧”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全体干部职工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按照本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认真开展走访。同时要协调处理对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要主动落实加以解决;涉及有关部门的,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尽量帮助解决。

2、严肃工作纪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活动期间要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好表率,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农户。要自觉遵守县委“二十条规定”,廉洁自律,节俭简朴,防止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树立乌引干部职工良好形象。

3、注重总结提高。要把开展活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及时把听取的意见建议、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总结积累经验,健全完善活动内容,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中共龙游县乌溪江引水工程管理处党组

2014年3月7日

★ 村支书辞职报告

★ 孝亲敬老国旗下讲话

★ 致村支书悼词

★ 最新村支书述职报告

★ 村支书竞选演讲

走基层实施方案 篇6

一、主要内容:

1、结合基层发展变化,联系群众切身感受,深入反映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绩,报道我省各地转型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

2、深入基层,通过生动扎实的采访展示各地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反映我省各地群众欢度节日的喜人景象和喜悦心情;

3、结合我省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推进落实情况和窗口单位文明服务的精神风貌,宣传干部群众节日期间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

4、针对住房、物价、就业等热点问题,结合基层实际,深入反映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显著成果;报道各级领导干部心系百姓的冷暖,深入群众查民情、解民忧的生动事例。

二、采访活动

1、从元月中旬开始,我台从《xx新闻》、《全省广播电台联播》(广播)、《xx新闻联播》、《新闻午报》、《记者调查》、《公共新闻直播室》(电视)等各档栏目抽调记者和本台驻11个市的记者站所有成员,联合全省各市县广播电台、电视台,组织记者赴基层采访活动,并于元月 日隆重举办“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启动仪式。

2、采访活动要求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社区、农户、企业、工地等生产一线、服务窗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挖掘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动人场景。

3、以体验式采访,深入群众的文化活动和节日的喜庆气氛中,捕捉群众欢乐祥和过节的热闹场景,反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面貌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4、采访活动中要求严格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不吃请、不收礼、不谋私,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三、节目安排

1、《xx新闻联播》、《xx新闻》、《全省广播电台联播》于1月26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配发开栏语,以赴各地采访的记者联动报道为主要形式,每天围绕一个主题,连续突出记者来自基层的报道。活动结束后做采访综述、评论,刊发记者感言。

节目要求:改进文风,鲜活生动,让群众成为报道的主角,注重抓细节,找故事,用群众看得见的事实和真实的感受,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动性。

2、《新闻午报》、《公共新闻直播室》开设同题专栏,侧重于以记者的体验式报道为主要形式反映以上内容。

走基层实施方案 篇7

本刊讯近日,中国电信乐山分公司“周周走基层时时接地气——走村串巷近百姓”活动在乐山市中区安谷镇开幕。此次活动由乐山电信与乐山广播电视台合作实施,通过频道、频率、栏目主持人,让翼支付与广大消费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增进消费者对翼支付的了解。同时,乐山电信组织“两学一做”天翼先锋队现场服务,教会老百姓体验使用翼支付APP。活动将延续至12月底,共计32场次,陆续走进全市各社区、乡镇。

首场活动中,乐山电信总经理与志愿者们一道向现场群众发放DM宣传单,介绍翼支付产品,帮助群众下载翼支付APP开通添益宝,宣传WIFI免费上门检测、免费体验100M光纤宽带等。

食品监管要“走基层” 篇8

食品安全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每次出事全社会都要声讨一番,但我们至今并未弄清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食品安全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每次出问题,舆论诊断一番,得出一个结论,没多久人们又有了另一种看法。专家和媒体经常认为,法律不完善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有时候则归咎于“道德崩溃”。政府监管机构监管不力,这似乎是一个共识。但有时候人们又强调:“食品安全不是监管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

央视曾经播出一期节目,曝光各类龌龃不堪的食品加工现场,专家在镜头前直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形同虚设,监管部门的作用还不如媒体。媒体没有执法权,但长于发现问题;监管部门掌握执法大权,却一向甘当事后诸葛。执法者都应当像警方一样,到现场去,第一时间应对可能的违法犯罪活动。但实际上,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似乎是“不告不理”。

美国是世界上公认食品安全监管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其监管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现场化。

美国多个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都有一个叫“现场办公室”的部门,负责现场工作。农业部在屠宰场、食品加工厂等都设有专门办公室,由食品安全检查官驻扎,对食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层层把关。对于养鸡场,各州农业部会进行每年两次例行检查,确保鸡场实施包括鸡的口腔液体刮试在内的安全检测项目,此外还有多部门不定期不事先通知的抽检。对于餐饮企业,美国同样管到现场去了。

在中国,人们总是强调“企业守法”,而在食品生产加工的现场,我们几乎看不到政府监管部门的存在。如果企业愿意守法,食品安全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但企业天生就是机会主义者,如果有空子可钻,他们肯定是要钻的。寄希望于人们的自觉自律,行不通。

监管部门不到现场去,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养成了一种官老爷作风,习惯了召集企业开会、发文件。那些食品加工点、供货商落脚在哪里,他们很可能不知道。既然连黑心商人躲在哪里“兴业办厂”都不清楚,监管自然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得让监管力量“下沉”,到食品生产加工的现场去,实现监管的现场化。

我们的党一贯强调干部要下基层,新闻宣传部门一直提倡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总之是要走“群众路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自视为官老爷肯定不行,监管者也要“下基层”,睁眼看现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摸清家底,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数据库。美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设全国性数据库,消费者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上网查个一清二楚,没有漏网之鱼。我国据说有100多万家食品生产商,处于不断生死的动态过程中。但不建立一个档案数据库,发现不了问题,管不住企业,逮不住问责对象。

专家经常说到中国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其实我们最缺的是执法能力。当然,执法能力的前提是人力财力。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雇员约1万人,农业部有个食品安全监督服务局,光驻厂监督员就多达7300名。

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配备足够人力、资金和技术资源,光有法律和文件,光有良好愿望,食品安全终究是镜中月水中花。食品安全监管,没人管不好,不到现场,监管就是一个笑话。(支点杂志2014年9月刊)

走基层实施方案 篇9

椒生村村情民意调研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了解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情况,按照中共杨陵区委办公室《关于开展走基层访民意查实情活动的通知》要求,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时间安排:

2012年1月10日——15日

二、调研内容:

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村级基本情况(个村民小组,户,共

人,其中党员

人)、土地面积、主导产业、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与信访、惠农政策落实(合疗报销、养老补助金发放)及目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种植增收问题、政策支持、教育、剩余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基础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

三、活动形式:

①召开两委会成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致富能人等座谈会,了解情况。

②走访党员干部及部分村民户。

③向群众宣讲法规政策,指导村级两委换届依法选举。④春节前慰问困难户。

四、撰写调研报告

通过深入调研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对策的调研报告。

五、组织领导 计生局成立调研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剑辉,副组长白宗明、杨科元,成员康斌、朱志鸿、徐舸。

走基层实施方案 篇10

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质检、为民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推动全局“以质取胜、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省局“走基层、访民情、强质检”活动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活动目标

紧紧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坚持“人民质检爱人民,人民质检为人民”的工作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检验检疫系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转变工作作风,解决服务对象、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加强基层单位建设为重点,做到知民情、解民优、暖民心、聚民力,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为“打造沿边强局”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组织保证。

二、集中活动时间

从11月17日开始,到12月18日结束。

三、组织保障

为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我局特成立“走基层、访民情、强质检”活动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工科。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专题汇报等形式,了解和掌握“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的落实情况,对各科室全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队伍建设情况等进行检查督导;局党组班子成员要深入一线进行走访慰问,倾听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帮助干部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增强全局干部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开展“检验检疫走进企业”活动

由局党组成员带队,对辖区内的重点企业进行走访。宣传质量强国战略,增强企业质量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全面掌握外贸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听取服务对象对检验检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送政策法规、送标准技术、送质量信息,帮助企业排查质量风险,理清问题原因,破解发展难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三)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认真落实市委关于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的各项要求,由局领导带队到帮扶对象家中进行走访慰问,把温暖送到帮扶对象的心坎上;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帮扶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困难,从帮思想、帮思路、帮资金、帮技能、帮就业、帮助学等多方面入手,确定符合实际的帮扶内容和帮扶措施,确保今年扶贫项目在年底前启动,努力实现真帮真扶真脱困,圆满完成市委要求三年脱困的目标任务。

(四)开展行风满意度调查活动

结合行风评议工作,针对办事公开、办事效率、公正执法、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向外贸企业和政府纠风部门发放行风评议调查问卷,征求服务对象及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要对征求到的意见和检疫进行梳理分析,并认真进行对照检查,对行风建设和廉洁从政、依法施检过程中确实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和实质性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分工和责任追究制度,限期整改。

五、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把开展主题活动作为深入开展“以质取胜 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局“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确保活动取得成效。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结合实际,认真实施。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参加主题活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自觉性,推动活动扎实开展。

(二)统筹兼顾,抓好结合。坚持把主题活动与“以质取胜、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全面落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相结合,与2011工作总结收尾和谋划明年工作相结合,把活动成果转化为加强质量监管、保障国门安全的具体措施,转化为谋划工作思路、部署明年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纳入考核,确保实效。根据省局工作方案要求,要把深入基层服务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列入民主评议党员和群众评议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要将领导干部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中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特别是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并把考核评议结果作为干部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改进作风,严肃纪律。要坚持“人民质检、为民服务”理念,放下架子、拉近距离,与企业、与群众面对面接触,心贴心服务,树立检验检疫部门的良好形象。要严肃纪律,不准给企业和群众添麻烦、增负担,不得接受宴请,不得使用公款消费,不得让服务对象报销各类费用。

浅论记者走基层的意义 篇11

【关键词】记者 走基层 意义

走基层活动既履行了媒体人自身的责任,回归传媒行业的本真,重塑“责任媒体”的形象,也挖掘出鲜活的真实的新闻,还原社会的真相,成为传统媒体应对危机的应对之策,更是延续了党报的优良传统,顺应时代的历史潮流。

一、记者如何走基层

1、深入一线,将新闻写在大地上

新闻界有句老话“脚底板下出新闻”“新闻是跑出来的”,这一直是新闻记者恪守的座右铭,到今天,这种精神更是不能丢。记者下基层活动就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这种精神的发扬光大,但下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心不入,就闻不到大地的泥土味,也听不到百姓的心里话。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只有奔赴基层一线,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才能体验社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将笔触放在基层,把镜头对准群众”,是新闻工作者走群众路线应有的态度。“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推进以来,很多新闻媒体通过定期蹲点调研、深入一线采访,涌现了一批有人气的好栏目和接地气的好新闻。记者们走下去,深入基层,体味老百姓的酸甜苦辣,才能“抓回活鱼”,写出鲜活生动有灵气的作品,才能反映普通百姓的感受,捕捉他们真实的生活片段,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此外,脚踏实地的采访让记者写作文风有变化了,作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作风。西安日报社总编辑助理齐树华在微博上说:“‘改文风’要改什么,就是要改掉那种夸张、虚构、造假、大话、空话、套话、穿靴戴帽、无限拔高的习惯,用新鲜的内容、生动活泼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来写新闻。要提倡写短新闻,提倡用群众说出的鲜活引语,用记者观察的现场描写,用百姓的视角看问题,用群众的语言讲故事,用家常话说百姓情。”

2、记者走基层,避免稿件模式化

记者在写作稿件的时候,经常犯的毛病就是稿件角度相同、模式化严重。通常情况下记者下基层采访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难以找到“新东西”。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第一、对基层不熟悉;第二、“主题先行”往往是为了下基层而下基层。很多主题年年都做,像秋收、春运等等,还没有采访,记者就已经在心中想好了主题了,到现场就不是去采访,而是寻找可以佐证自己心中那个主题的证据。这种“走基层”将“效率”和“利益最大化”联系起来,是一种职业倦怠,它敷衍了公众,伤害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媒体,同时也摧垮了自己的新闻理想。

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尴尬呢?首先,记者在做选题的时候,不要着急到基层去,而是先“做作业”,到图书馆查相关的资料,对所要做的选题进行深入了解,再走入一线。只有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厚积薄发,写出好文章。抛弃“为新闻而新闻”的错误理念,少一点形式主义的东西,少一些哗众取宠的噱头,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到守正出新、精彩夺人。

新闻从业人员大都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但是会写文章不等于文风好,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其实读者完全可以透过新闻作品,直观的分辨出谁“实在”,谁“不厚道”。“实在者”,内容充实,有现场感,语言生动鲜活;而“不厚道”者,空洞无物、套话连篇,语言干瘪、记流水账,移花接木、弄虚作假,故弄玄虚、游戏文字,等等,读者读来索然无味,味同嚼蜡。在当前信息技术发达、信息获取如此便利的时代,“不厚道”文章大行其道,尤其是网络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也是媒体单位改变自己形象的一个契机。

二、记者走基层的实践意义

1、履行媒体人的责任,重塑“责任媒体”的形象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工作者在写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记者走基层,是记者坚守真实客观性原则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只有通过深入的采访,扎实的写作,才能写出让人们信服的文章,捍卫新闻的真实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逐渐步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不仅为受众提供了接收信息方式的新体验,加强了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改变了记者的采访写作方式。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络即时聊天工具QQ、MSN、人人、微博都成了记者“生产新闻”的有效工具,记者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但是对于网络等新媒体的过度依赖,也造成了很多在传统媒体时代未曾有过的问题。很多记者直接引用网络文章而不加以求证,把网民的某句话作为线索却不加以调查,记者在无意识中制造了假新闻,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损害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李娜怀孕”、“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武汉大三女生求职时被割肾”等等,这些2011年流传甚广的假新闻,刺激着人们的神经,甚至曾一度引起恐慌。以“金庸去世”事件为例,12月6日下午,在网络上一条内容为 “金庸,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的消息引发了网上的一场轩然大波。不过,好在这次经验颇为丰富的网友们并没有单纯跟风,而是纷纷提出了求证的疑问。该消息发布后仅22分钟,著名媒体人闾丘露薇就在微博上辟谣,称证据有2条:“金庸昨天刚出席树仁大学荣誉博士颁奖仪式。香港根本没有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记者的专业精神和调查求证的态度对让事实浮出水面,制止谣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记者深入调查,走向基层,其实也是弘扬这种精神的一种实践。

2、挖掘鲜活真实的新闻,还原社会真相

身处伴随着卫星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起来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线传播,实现了“多对多”的即时交流。信息的广泛性、多样性、数字化以及海量的特点,使得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快”和“多”时总是显得捉襟见肘。面对这种形式,“内容为王”逐渐成为传统媒体为应对危机发出的最有利的口号。尽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数量、速度、传播的多样性上较之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确更胜一筹,但并不代表新媒体就完美无缺。由于把关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的虚假信息的泛滥,扰乱人们的视听、占用人们的时间,这无疑成为网络媒体最大的诟病。虽然这种缺憾一时改变不了,却也给了传统媒体绝地反击的机会。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了新闻记者适应格局变化、应对新媒体挑战一条出路。记者只有走到基层去,才能写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作品,“到现场去”、“获得第一手资料”、“内容为王”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口号,而变成了广大新闻记者的实际行动。为了能够找到吸引读者、趣味盎然而又真实的信息,很多记者走到大街小巷、走到农村街道。因为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最生动的新闻语言也来自基层。记者只有践行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才能够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才能够写出鲜活的语言、捕捉到生动的画面,获得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公信力,获得与新媒体竞争的优势。

3、延续党报的优良传统,顺应时代的历史潮流

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传播的快速和便捷使得许多新闻工作者变得懒惰,很多稿件要么是“千人一面”,要么是观点加例子,要么就是概念加数据,一堆材料一通电话就写成了稿子。新闻工作者过度依赖网络,甚至不核实信息就胡编乱造,高科技的运用没有给记者写作新闻更多的帮助,却给了“假新闻”滋生的土壤。在信息技术时代,由于信息传播的广泛迅速、信息获得渠道多样,使得受众对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是必要而且及时的。“新春走基层”是主流媒体对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有力弘扬,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的实践,让普通群众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记者经常走基层,也树立了深入采访、实地调查的扎实作风。□

参考文献

①袁舒婕,《记者走基层,应该怎么走》,西部网

②贾亮,《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系列谈之三:“改”就是好文章》,《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9-7

③陈力丹,《从党报的光荣传统看记者走基层》,光明网

④王君超,《媒体“新春走基层”的普遍意义》,《中国记者》,2011(3)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生)

实习编辑:邹君然

试析记者走基层的理论意义 篇12

一、走基层使新闻回归本源

马克思主义有一条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楚决定上层建筑。理论宣传、新闻报道、文艺创作等, 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是以社会存在为基础的。新闻的本源是什么?新闻是从哪里来的?早在1943年陆定一就指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 乃是事实, 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因此, 新闻的定义, 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 事实是第一性的, 新闻是第二性的, 事实在前, 新闻在后。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1) 陆定一的文章从认识论的高度, 回答了新闻的本源和来处问题。新闻既然是事实的报道, 那么事实在哪里?事实在基层、在生活中, 离生活越近, 离客观真实也就越近, 记者走基层活动使新闻回归本源, 基层一线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

走进基层, 从第一现场捕捉新闻题材, 一直是我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从延安窑洞里的广播电台, 到西柏坡民居中的报纸编辑部, 其新闻报道无不来自烽火前线和火热的根据地生活。1947年6月, 在土地改革和解放战争中, 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晋绥日报》曾对新闻报道中脱离生活、弄虚做假的《“客里空”》现象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整治。现在, 虽然社会环境不同了, 但新闻工作者走基层的庄严使命不仅没有变, 而且显得愈发重要。走基层, 才能记录时代前进的脚步, 才能在改革建设实践中感悟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才能生动地描绘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画卷。走进基层, 就会得到意外的惊喜、不断丰富报道内涵, 使你的新闻报道不断出新、出彩、出亮点。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和土壤, 新闻报道也离不开坚实的大地和多彩的生活。脚踩泥土、心系大地, 文章才能根深叶茂, 新闻报道才能活水长流。

走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 使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新闻工作者的位置不是浮在上面, 泡会议、围着领导转, 而是在基层、在民间, 在于深入一线抓“活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明确指出:“新闻工作者的位置应当是‘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 ‘在路上心里才会有时代, 在基层心里才会有群众, 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 (2) 在“走、转、改”活动中, 广大新闻工作者迈开双脚, 带着真心融入火热的现实生活, 在灾区、边疆、村寨、军营、矿山、码头, 在贫困山区、孤儿院、养老院、街头巷尾、农家院、车间厂房, 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到处都留下了他们采访的身影。他们的报道, “字里行间‘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闻得见汗水的味道, 传递出百姓的热切期盼, 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 这样的新闻老百姓愿意看, 这样的新闻工作者值得尊重。” (3)

二、走基层使记者回归服务主体

刘云山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指出, “‘走转改’活动启示我们:做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4) 众所周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人民群众是国家主人, 当然也是新闻报道服务的主体。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周恩来早年办的《觉悟》等, 无不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 成为人民群众前进的指南。陆定一曾指出“只有为人民服务, 与人民有密切联系的报纸, 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 (5) 新闻宣传工作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 新闻媒体追求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也在人民中。2003年3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 要求媒体的报道要准确、鲜明、生动、贴近人民。总之, 要少报官员、多报平民百姓。在这个文件中提出了著名的“三贴近”原则, 即要“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然而近年来, 有的媒体和记者在“三贴近”上还欠功夫, 一些新闻媒体报道领导干部、企业家、厂长、经理、社会名人、老板、大款、影星、歌星等人的成功故事多, 反映工人、农民、平民百姓的世俗生活、诉求和企盼的少, 对人民群众态度冷漠。

记者走基层, 很好地解决了新闻工作“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走基层, 才能感受到在时代洪流中人民群众脉搏的律动, 他们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无私的奉献精神, 以及他们奋进中的喧嚣与躁动、鲜活与凝滞、希望和困惑, 使自己不断拓宽视野胸襟, 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 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我们高兴地看到, 在“走、转、改”活动中, 很多新闻媒体把更多的报道镜头、版面、图片毫不犹豫地留给了普通群众。央视在晚七时的《新闻联播》中, 多次将“走基层·记者蹲点”节目作为头条新闻来播, 讲百姓故事、记录“身边的感动”、唱响“劳动者之歌”, 不仅充分展示了各族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 而且也用笔和摄像机记录了百姓的诉求和呼声, 反映了普通百姓生存的艰难、生活的沉重, 以及他们在艰难中的努力、困顿中的乐观、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等, 他们知道老百姓“急什么, 想什么, 盼什么”, 对其就业、住房、疾病、失学、农民工子女入托、入学、食品安全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都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深入报道。近年来, 有的记者不顾个人安危, 甚至“卧底”采访, 写出了“瘦肉精”、“地沟油”、“毒奶粉”, 以及有关“矿难”真相等一系列有分量的报道, 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为人民福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值的注意的是, 新闻媒体在关注或报道某个新闻事件时, 特别突出对个体生命、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尊重, 彰显了媒体和记者的正义、良知及对道德的维护。2012年龙年春节前后, 央视在“走基层·记者蹲点”节目中, 记者用体验的方式去感受和报道老百姓的生存境遇、精神困惑、酸甜苦辣, 推出了《杨立学讨薪记》、《皮里村的孩子求学路》、《大山里的孩子:我要读书》、《邵全杰的回家路》、《白玛央金的故事》、《十岁女孩照顾患病哥哥》等一批来自基层、原汁原味、鲜活生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新闻报道, 传递了老百姓的热切期盼, 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 受众从这些普通人的平凡故事、悲喜忧乐中, 往往能够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感到格外亲切。这样的新闻老百姓愿意看。有的报道, 像《杨立学讨薪记》、《皮里村的孩子求学路》等报道, 连续播放六七天, 每一天的播出都牵动着观众的情感, 使人牵肠挂肚, 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收视欲望, 每逢播放前有的受众早早地就坐在电视机前, 生怕错过每一个细节, 极大地增强了新闻媒体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心系群众鱼得水, 背离群众树断根”。心中想着人民、脑子里装满活生生的现实, 才会写出反映基层群众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投入到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中, 同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多的是让我们感动、是受众喜闻乐见的鲜活的新闻事实。

三、走基层使新闻媒体提升了公信力和影响力

记者走基层活动不仅催生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也激发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情感, 增强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

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生活忠实的记录者、是客观真实信息的发掘者, 肩负着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神圣使命。“走转改”活动使广大新闻工作者更加坚定了与人民同命运、与时代共发展的价值理念, 他们秉持崇高的职业理想, 进一步弘扬了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勇于奉献、不拍牺牲的敬业精神, 无论是地震、洪水、冰雹、雪崩、泥石流、山体滑坡, 哪里有风险、有灾难、有事故、有冲突, 记者就冲到哪里, 他们用笔、话筒、摄像镜头参与救灾, 用电波传递大爱、阳光、感动、温暖和信心, 用真情去鼓舞斗志, 用信心去凝聚力量。在2012年龙年春节期间, 央视一些记者并没有和家人团聚, 享受亲人的温馨和节日的快乐, 他们或者在喀喇昆仑山腹地、海拔5380的世界最高驻兵哨所, 或者在云南边陲最艰苦、最危险的野狼沟, 或者在零下30度雪花纷飞的新疆红其拉甫, 或在距离陆地最远的海防前线台山岛, 或者在零下40多度的漠河北极村进行现场采访和直播 (6) , 向观众奉献一批来自一线的鲜活生动、振奋人心的新闻报道, 使新春佳节别具风采。

走基层活动开展以来, 新闻媒体介入生活、服务受众的功能得到了强化。长期以来, 一些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问题, 边远山区孩子生活贫困、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由于新闻媒体的充分报道, 这些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使这些长期纠结和困扰老百姓的的难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我们在媒体中看到:尽管一波三折, 农民工老杨终于拿到了应得的工薪;大山里的孩子有了自己崭新的校舍、吃上了营养餐, 有的山区学校还将配备了校车;白玛央金等西藏先心病患儿被当做尊贵的小客人请到北京免费治疗;靠到几十里外的岩洞背水度日的云南山区居民喝上了自来水;城管工作人员与流动商贩的矛盾正在化解, 逐步走向和谐。新闻报道正在走进和影响人们的生活, 并且在受众心目中树立一种真诚、可信、亲切, 如朋友一样的贴近形象, 使新闻媒体的美誉度、公信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央视走基层节目《皮里村的孩子求学路》播出后, 有的网友在博客中写道:“你为何让我几番泪下?”还有一位网友在留言中写道:“看了《新闻联播》播出的‘杨立学讨薪记’, 我哭了。希望这个报道不仅解决杨立学的问题, 更能帮到和他一样的打工者。”“感谢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深入基层, 报道群众的实际困难, 将百姓的声音传递出去。” (7) 《“春节走基层”西藏线:白玛央金的故事》的作者朱兴建写道, “离开的时候, 先心病患儿白玛央金的妈妈次央给我们每人送来一条金色的哈达。接过哈达, 我哭了, 我明白这是藏族同胞心中最崇高的礼遇。真心采访, 收获的自然也是真心。媒体得到观众的心, 意味着公信力和权威, 这才是记者的最高价值之所求, 才是“走基层”的目的之所在。” (8) 记者“走基层”这条路走对了, 走出了新闻报道的新境界, 走出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走出了新闻工作者的风采, 走出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摘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走基层活动, 不仅有利于记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 更有其深刻的理论意义:走基层使新闻回归本源;走基层使记者回归服务主体;走基层使新闻媒体提升了公信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记者,走基层,理论

参考文献

(1) (5)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作者陆定一发表于1943年9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

(2) (4) 2012年2月7, 刘云山在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

(3) (7) 《走进百姓心田书写人间温情》作者:张宗堂隋笑飞璩静2012年2月10日《人民日报》

(6) 《央视新春走基层提升报道情感张力引强烈共鸣》2012年02月03日10:20中国记协网

上一篇:公司创新建议下一篇:初二入团申请书,初中800字左右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