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课题

2024-11-03

抽样课题(共9篇)

抽样课题 篇1

问卷调查参考选题

1、大学生社会参加实践活动状况调查

2、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3、大学生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4、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

5、大学生社会交往状况(能力)调查

6、大学生恋爱状况(心理)调查

7、大学生学习时间分配与管理

8、大学生不良嗜好调查

9、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10、大学生课外时间利用情况调查

11、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12、大学生电脑使用情况调查

13、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14、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15、大学生社会交往情况调查

16、大学生安全保护意识调查

17、大学生应急处置能力调查

18、大学生文明意识与行为调查

19、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

20、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分析

21、大学生就业状况(心理)调查

22、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23、大学生创业(兼职)状况调查

24、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

25、大学生民族心理(爱国情绪)现状调查

26、大学生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

27、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

28、大学生环保意识和行为的调查

29、大学生饮食状况调查 30、大学生逃课状况调查

31、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意向调查

32、大学生对XX问题的看法调查

33、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调查

34、(公众)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

35、城市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

36、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

37、高三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

38、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

抽样调查教案 篇2

(一)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

社会在向信息时代迈进,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统计概率所提供的“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维方法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并且强有力的思维方式。从“课标”看,“统计与概率”领域主要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及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概率的初步知识。本章内容是第三学段统计部分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数据整理的方法。

2.难点

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案设计、数据分析以及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总体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抽样调查举例的学习,了解抽样调查的两种方法,能从事调查过程,能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掌握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用表格、析线图反映数据信息。

2.能力目标

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活动中,能合理地处理数学信息,逐步学会用数据事实说话,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

通过对中小学生视力情况的抽样调查过程,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敢于面对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用事实说话的习惯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设计理念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差别,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主动与创造中获得发展。本节课在设计时遵循新“课标”,贯彻新理念,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充满了趣味性和吸引力。通过选择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系的“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为例子进行教学,拓展课堂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活动充满了乐趣,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建立统计概念。在教学活动中,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掌握统计的方法和原理。

2.采用“调查──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教学,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分小组活动,讨论交流多渠道信息反馈。

(二)学法

1.指导学生学会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

2.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3.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活动目标

体验统计调查的全过程,确定统计调查方案,确定样本,收集数据,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 确定方案

1.提出问题(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情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中小学生的视力普遍下降,专家呼吁要保护学生的视力。我市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怎样?我们又如何获取这一状况的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开展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自学第156页第一、二和三自然段)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了解本节课所要实现的目标:(1)调查本市中小学生视力的情况;(2)调查方法:①全面调查;②抽样调查。激发学生活动愿望,从而达到全员参与活动的过程。

2.制定调查方案

(多媒体展示问题背景)

据统计,我市学生有67万人,面对这样一个巨大数据,怎样调查才能既省时又省力地实现活动的目标呢?请看两则阅读材料:

材料一:数据来源一般有两条渠道,一条是通过统计调查或科学试验得到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另一条是通过查阅资料等获得统计数据。统计调查是获得第一手数据的重要途径,常常通过访问、邮寄、电话、电脑辅助等形式来收集数据;科学试验是取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各种文献资料、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等都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通过这些资料和媒体可以获得第二手数据。

材料二:几种常用的抽样方式。一是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样本,这种抽样方式能使总体中每一个单位有同等机会被抽中,这种方式是抽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方式;二是类型随机抽样,这种方式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主要标志分类,然后再从各类中随机抽取样本单位,这是一种将分组法和抽样法结合起来的方式;三是机械抽样,这种方式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相同个数据的个体,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四是整群随机抽样,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然后再从其中随机抽取一些群,并对抽中各群中的全部单位一一进行调查。各样本群中所包含的单位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种抽样方法抽取的基本单位不再是个体而是群。

(老师参与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设计不同的个案)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上述两篇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获得数据的方法以及在统计中常用的抽样方式,帮助学生根据具体问题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并设计出抽样调查的方案及调查问卷的编制。

如果为了获得我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的数据,找出保护视力的措施,我们采用问卷调查,那么调查问卷中应包括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编制调查问卷,让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见解设制调查问卷,根据讨论情况教师用课件展示中小学生视力调查问卷)中小学生视力调查问卷 年 月 日

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调查生活中影响视力的不良习惯,从而设计调查问卷,这样设计是出于新教育理念中,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理念。

(二)实施方案合作完成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背景,组织学生讨论确定调查对象。全市有29所高中,400所初中,1 000多所小学,怎样选取调查学校及人数才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全市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呢?

(教师参与和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得出结论:采取抽样问卷调查)

(1)确定调查的学校

高中选取2所:城区一所、农村一所;初中选取三所:市直一所、郊区一所、农村一所;小学选取四所:市直一所、区直一所、市郊一所、农村一所。

(2)确定调查人数

高中每年级抽取100人共300人,初中每年级抽取100人,共300人,小学每年级抽取50人,共300人,在抽取的人数中男女生各半。

(3)确定调查时间

利用周六、周日进行调查。

2.分小组活动进行调查

全班分成三个大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高中组分成六个小组(两人一组)分别调查两所高中的每个年级的学生;初中组分成9个小组(两人一组),三所学校每个年级一个小组;小学组分24个小组,四所学校每个年级一个小组,各小组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让学生经过先思后议,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抽样调查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在生活中通过数学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并且要使学生接受统计特有的观念,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产生和发展统计观念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合作交流整理数据

1.各组展示调查数据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活动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中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请采用画图的方式或列举的方式表示;

(2)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统计图起什么作用?你知道的统计图有哪些?

2.引导学生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后填入下表格中。(课件展示表格)中小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

3.描述数据

(1)学生交流各自数据,画出高中、初中、小学学生视力折线图;

(2)根据活动统计的数据,画出城市中小学生和农村中小学生的视力统计图。(课件展示学生画出的折线图)

主要让学生掌握抽样调查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由数到形,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从而认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

(四)展示结果得出结论

1.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数据(通过观察表格、折线图,学生进行讨论)

(1)高中、初中及小学的视力情况各如何?

(2)城区、农村学生的视力情况各如何?

(3)男生、女生视力不良情况及其所占比例?

(4)使用电脑时间长短对视力的影响如何?

2.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可能有:(课件展示学生得出的结论)

(1)高、初、小随年级升高,学生视力不良率也升高;

(2)城区的学生比农村学生视力的不良率高;

(3)看电视、用电脑时间长影响学生视力。

(4)全市的视力情况。

在第三学段“课标”要求,通过自然、社会、科学技术领域中的现实问题,使学生主动地从事统计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统计是制定决策的有力手段,使学生在分析数据统计活动中,逐步学会用数据说话,自觉地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反馈练习及作业

(1)设计一个方案,了解本校学生最喜欢的学科;

(2)针对调查统计结果,每人写一份倡议书,号召本校全体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视力。

通过这道题让学生再一次经历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以及分析的基本过程,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获得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加深认识和调查结果的应用。

(六)小结

引导同学们对这次活动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组织学生交流活动的收获和体会以及为防止视力变坏应该采取的措施。

六、活动设计说明

(一)依据“课标”,本节课分三个教学活动环节:第一个教学活动环节是学生认知本次活动的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与自己一起,讨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建立活动方案。这个过程达到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目的。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统计的基本思想,编制调查问卷;第二个教学活动环节是学生亲身经历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数据,灵活地采用不同方法和手段进行社会调查,获取资料,实现主动参与合作的目的;第三个教学活动环节是展示成果,互动互补,完成活动目的。分小组展示成果,在交往互动中实现互补过程,使学生对抽样调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不是从教师和书本那里直接复制或灌输到头脑中来的,而是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表现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抽样调查法 篇3

名词解释编辑

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简称为PPS抽样,它是一种使用辅助信息,从而使每个单位均有按其规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概率的一种抽样方式。其抽选样本的方法有汉森?赫维茨方法、拉希里方法等。

抽样是指按概率比例抽样,属于概率抽样中的一种。是指在多阶段抽样中,尤其是二阶段抽样中,抽样调查法流程图

初级抽样单位被抽中的机率取决于其初级抽样单位的规模大小,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大,被抽中的机会就越大,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小,被抽中的机率就越小。就是将总体按一种准确的标准划分出容量不等的具有相同标志的单位在总体中不同比率分配的样本量进行的抽样。

分类编辑 简单随机抽样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一步抽样法,它是从总体中选择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抽取的每个可能样本均有同等被抽中的概率。抽样时,处于抽样总体中的抽样单位被编排成 1,n编码,然后利用随机数码表或专用的计算机程序确定处于1,n间的随机数码,那些在总体中与随机数码吻合的单位便成为随机抽样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简单,误差分析较容易,但是需要样本容量较多,适用于各个体之间差异较小的情况。

系统抽样法

这种方法又称顺序抽样法,是从随机点开始在总体中按照一定的间隔(即“每隔第几”的方式)抽取样本。此法的优点是抽样样本分布比较好,有好的理论,总体估计值容易计算。

分层抽样法

它是根据某些特定的特征,将总体分为同质、不相互重叠的若干层,再从各层中独立抽取样本,是一种不等概率抽样。分层抽样利用辅助信息分层,各层内应该同质,各层间差异尽可能大。这样的分层抽样能够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总体估计值的精度和抽样方案的效率,抽样的操作、管理比较方便。但是抽样框较复杂,费用较高,误差分析也较为复杂。此法适用于母体复杂、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数量较多的情况。

整群抽样法

整群抽样是先将总体单元分群,可以按照自然分群或按照需要分群,在交通调查中可以按

统计学 照地理特征进行分群,随机选择群体作为抽样样本,调查样本群中的所有单元。整群抽样样本比较集中,可以降低调查费用。例如,在进行居民出行调查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以住宅区的不同将住户分群,然后随机选择群体为抽取的样本。此法优点是组织简单,缺点是样本代表性差。

多阶段抽样法

多阶段抽样是采取两个或多个连续阶段抽取样本的一种不等概率抽样。对阶段抽样的单元是分级的,每个阶段的抽样单元在结构上也不同,多阶段抽样的样本分布集中,能够节省时间和经费。调查的组织复杂,总体估计值的计算复杂。优点编辑

抽样的特点是总体中含量大的部分被抽中的概率也大,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抽样的主要优点是:(1)抽样调查可以减少调查的工作量,调查内容可以求多、求全或求专,可以保证调查对象的完整性。(2)可以从数量上以部分推算总体,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以一定的概率保证推算结果的可靠程度,起到全面调查认识总体的功能,可以保证调查的精度。(3)因为抽样调查是针对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的,抽样调查可以大大减少调查费用,提高调查效率。(4)收集、整理数据、综合样本的速度快,保证调查的时效性。误差编辑

抽样调查结果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称为误差。抽样调查理论的中心任务之一,便是研究抽样调查中的误差。在抽样调查误差理论中将全部误差分解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部分。随机误差是 由于 样本与总体之间的随机差异导致的,它存在于所有取样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这种类型的误差不会影响估计参数的均值,通常所计算的抽样误差就是这部分随机误差。对随机误差的研究,由于有强有力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支持,其理论已非常成熟,只要能设计出样本估计量,就能给出相应估计量的随机误差公式。但是对抽样调查中的系统误差,由于导致系统性误差的原因很多,而且多属非随机性因素,主要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致使系统性误差的出现是无规律的。

抽样调查法

构成系统误差的因素有多种,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类型:(1)设计误差(Error in Design),是指因在抽样调查方案设计过程中的错误而导致产生的系统性误差。在抽样方案的设计中,涉及抽样框的编制、目标量和估计量的设计、样本容量的确定和抽样方式的选择等,抽样方案的设计还直接关系到在样本的抽取过程中是否严格地遵循随机性原则,若破坏了随机性原则,必然会产生系统性误差。

(2)估计量的偏误(Bias of Estimator),是指所选择的估计量(实则是估计方法)破坏了估计的优良标准之一——无偏性,致使产生统计性误差。

(3)调查误差(Error in Survey),是指在取得样本数据资料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这部分误差通常与调查者、回答者、资料搜集方式和问卷等因素有

关,它们会形成在调查过程中出现无回答和回答出现偏误等情况,进而形成系统性误差。

(4)编辑误差(Processing in Error),是指在取得样本资料之后,在整理、汇总、归类、计算、录入等过程形成的误差。因此,为了提高调查精度,一方面可以采取完善抽样调查方案、合理选择抽样方法、提高抽样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减少编辑误差和调查误差等手段,即减少系统误差;另一方面要合理确定样本量的大小,即减少随机误差。

通过对误差分析可知,如果要提高调查的精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确定合理的样本量。样本量大小的确定是一个平衡问题,如果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采用大的样本容量,达到给定研究目标和精度要求的费用就很高。太少的样本则使结果受变异性的影响。

设计编辑

抽样其具体的做法是:

1、首先确定初级抽样单位(PSU),PSU可以是固定的常规单位,确定PSU需要有这些初级抽样单位的具体名录,以及每个初级抽样单位中被调查人员的具体数目,这个数目可以的估计的人数。

2、确定抽取哪些初级抽样单位,如果初级抽样单位比较少,可以全部抽取,如果初级抽样单位太多,则可以随机抽取部分的抽样单位。

3、在选取的初级抽样单位中选择具体的调查对象,如果将第二步中选取的初级抽样单位的组成人员全部作为调查对象,称为二阶段整群抽样,如果只是在初级抽样单位中按人数的多少,来决定在每个抽样单位中抽取多少人,则称为PPS抽样,此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计算,详见有关统计书籍。

应用领域编辑

抽样调查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某些总体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不能对其进行全面调查而又要全面了解的情况,例如无限总体(连续生产产品的质量等)。

(2)某些总体理论上虽然可以全面调查,但实际上不可能也不必要的情况,例如调查城市居民出行情况。(3)某些总体理论上虽然可以全面调查,但是实际上不可能的,例如破坏试验(灯泡寿命、炮弹的杀伤力等)。

(4)某些特殊总体,要求具有相当资格的调查员才能进行,为此只能采用抽样调查,例如对科学技术方面总体的调查。

(5)为了提高时效,要求在短时间内取得关于总体的情况。

(6)利用抽样调查原理还可以对某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以决定行动取舍。

相关介绍编辑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

统计学

抽样方案 篇4

根据样本的抽样结果判断总体的数量特征,了解大学生三年以来对于社会的逐步认识情况和个人思想动态。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和好处

简单、方便、可以节约开支,十分科学,可以将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误差。

三、确定总体范围和单位

抽样调查总体范围为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在校生,各系各班。

四、确定抽样组织方式

我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市场调查方式进行,从电院各系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中选取部分学生展开调查。

五、确定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拟采用的是随机抽样的组织方式,确定在总体范围内进行非重复的随机对300名学生进行调查。

六、确定抽样的实施步骤

为了保证人数的有效抽取,制定详细的`抽样方法,细则如下:

1、人数的分配:本校学生较多,分配150份进行抽样,外校临近学校抽取150名学生。

2、调查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应该做到有理有据,并能够随机应变,如遇到拒绝者可以随机更换被调查者。

校内问卷分布:

经管系电力系机电系建设系信息系动力系

大一555555

大二151515151515

大三555555

校外问卷分布:

学校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分校其他

份数505050

七、数据的处理

在抽样结果的处理中,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责任制原则,在进行数据录入过程中,应努力做到准确,避免出现数据录入的失误所造成的误差。

八、结论

抽样调查报告 篇5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当代的大学生越来越注重对自己全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大学生眼里,融入职场的“必备技能”已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英语技能、计算机技能等等。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考驾照需求,种种客观的条件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了考驾照的重要性。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考驾照的意向和有关考驾照方面的问题,为驾校和广大有考驾照意向的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我们就广西科技大学的大学生考驾照的情况做了一个抽样调查。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将详述我们抽样调查的设计理念和实施过程,针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结论。

抽样方案的设计

1、调查对象:广西科技大学的全日制本科生

对于总体数量的调查,方法是在广西科技大学的教务信息网上查询各年级、各班的学生,将各班的学生名册导出到Excel表中,将需要的分层数据汇总,以下是汇总得到的总体容量数据:

2、抽样方法:分层抽样多阶段抽样方法

关于我们学校的学生考驾照情况的调查,一般情况而言,不同的年级对考驾照的想法、学车情况、拥有驾照情况是存有一定差异性的。大部分的大一学生刚刚踏入校园,在各方面还处于一个相对懵懂的状态,对于自己的未来憧憬也没有很明确的计划,因此很少同学会考虑关于是否考取驾照的问题。而到了大二,对于周边环境的适应和生活条件的稳定,大家就开始忙碌于各种“考证”和提升自己能力的状态中,为了全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会有部分学生渐渐的萌生考驾照的思想。大三阶段是我们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阶段,随着周边同学考驾照热度的增强,不少同学也加入了学车的行列之中。大四是大学四年来的总结阶段,这时的毕业生们对于知识的储备量、能力的提升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思想观念和考虑问题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换。因此,首先按年级分层抽样。

按常理推论,由于男女思维观念的差异和社会压力、目标的不同,男生和女生会有不同的考取驾照的比率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按年级分层后,在各年级层下按性别进行分层抽样。

由于我们面对的总体单元数很庞大,而且分布范围很广,为了便于组织抽样和提高抽样的估计效率,在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上,我们结合了多阶段抽样的方法。

①首先,调查每个年级的学生居住的楼层。 ②其次,男生样本多阶段抽样:

初级阶段:在每个年级的男生宿舍楼层中各随机抽取10个单元。

第二阶段:再在被抽中的各个初级单元中随机抽取5个单元,即每个年级中抽中的10层宿舍楼中随机抽取5间学生宿舍。

第三阶段:在每间学生宿舍单元中随机抽取1名学生,这样就构成了每个年级的10*5*1=50个样本量。

③根据分层所需样本量做出相应的调整:由于分层抽样中确定的各层样本量中,大一、

大二、大四所需样本量都超过50,对于超出的部分,我们再在这些年级的学生宿舍楼层中随机抽一个单元(如果同初级阶段已抽取的10个单元重复的话,舍弃再抽);然后在抽中的一层学生宿舍楼中随机抽取多余数量的学生宿舍(大一的抽3间宿舍,大二、大四的分别抽2间宿舍);在抽中的宿舍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作为补充的样本,至经过多阶段抽样后得到的各层的样本容量达到需求。

④女生样本多阶段抽样:

初级阶段:在每个年级的女生宿舍楼层中各随机抽取5个单元.

第二阶段:被抽中的大一、大二的女生楼层中再随机各抽取5间宿舍;被抽中的大三、

大四的女生楼层中再随机各抽取4间宿舍。

第三阶段:在每间学生宿舍单元中随机抽取1名学生,这样就构成了大一、大二年级的5*5*1=25个样本量,和大三、大四年级的5*4*1=20个样本量。

⑤对于不足的样本量,再根据步骤③的思路进行补充抽取样本量直至所需样本量足够。

抽样调查的实施过程

首先必须知道各年级的男女生分别居住的楼层。因此我们走访学校里的每一栋学生宿舍,根据每层楼部分宿舍门口粘贴的宿舍成员表来推断他们所属的年级,对于没有标识性无法进行推断的,我们采取询问的方式打听每层楼居住的年级分布情况,并在了解的过程中对各年级的分布楼层进行登记。

在大概了解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宿舍分布情况后,在Excel表中分别罗列出男女生的不同年级的宿舍楼层,由于部分学生宿舍楼层的年级分配不统一,因此我们规定该层楼的该年级的学生宿舍超过5间,就可以把该楼层作为对应年级的样本单元。然后对这些楼层逐一编号,在这些编号的范围内产生一定的随机数(男生各年级产生10个不重复的随机数,女生各年级产生5个不重复的随机数),得到的随机数对应的宿舍楼层,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初级阶段的抽样单元。

接着在抽取的各楼层单元中,按照该楼层的宿舍门牌号随机的抽取所需要的第二阶段的样本单元。在确定了总共需要调查的宿舍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搜集数据了。

抽样调查报告 篇6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中,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购买动机、购买方式的变化,获取居民空调需求与现有用户使用等方面的各种信息。调查的任务在于准确、系统地收集秦皇岛市空调市场品牌占有率、市场需求潜力、购买动机与行为、用户使用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把握新环境下顾客的购买特点和购买需求,引导和树立新的消费观念,反映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并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掘出一些对调整经营结构和市场营销策略有价值的启示。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

1、调查范围:秦皇岛市空调市场消费者

2、调查内容:

(1)被调查家庭的基本情况。主要项目包括家庭成员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家庭人口、就业人口、人均年收入等。

(2)空调市场需求情况调查。主要包括何时购买、购买何种类型、品牌、价位的空调;

选择因素、空调信息获取等方面的测评。

(3)消费者对于商场的.促销策略和促销方式的关注程度

(4)顾客对新产品的关注程度:购买过程中的关注重点,敢于尝试新事物的态度

(5)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售后服务满意程度

(6)影响用户因素:消费观念,生活观念,购买力大小,购买习惯,文化水平,购买特点,购买什么样的产品。

三、抽样调查设计

1、确定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

2、确定样本量

本次调查样本量定为100户。

3、调查方式

我组成员分为两个小组,在国美、苏宁等大型家电卖场门口采用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

★ 抽样调查报告范文

★ 群众安全感宣传标语

★ 粮食局农村粮食储藏情况抽样调查报告

★ 全国儿童近视的调查报告

★ 群众现实表现材料范文

★ 群众工作计划

★ 群众发言稿

★ 群众意见建议

★ 家庭给了我安全感作文

抽样检验考试试题 篇7

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16分)

1、随机抽样就是随意抽取。()

2、针对于一次抽样,Re值-Ac值= 1。()

3、AQL就是检验水平。()

4、《正常检验一次抽样计划表》中,抽样量不需要跟箭头查。()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1.我们在日常检验工作中, 一般采取()抽样方案,()检查水平。

2.AQL表示(),AC表示(),Re表示()

3.抽样检查按检验特性值的属性可以分为()型检验和()型检验两大类

4.根据样本中包含的不合格数来推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抽样检查是()型检验。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

1. 抽样检查依据样本的个数可分为()检验

A.计数检验和周期B.计数和计量检验C.一次、二次、三次D.样本中的全部产品

2.抽样检查的最终判定对象是()

A.每一件单位产品B.一批产品C.一批产品中的一部分D.样品中的全部产品

3.GB2828的检验一般从()

A.正常B.加严C.特宽D.放宽

4.计数调整性抽样方案()

A.主要适合于孤立批B.主要用于连续批C.用不合格质量RQL检索D.是不断调整AQL的抽样方案

5.抽样检验的()

A.合格批中不允许包括不合格品B.合格批中的不合格品全都换成合格品C.不合格批中不包括合格品D.合格批中可能包括不合格品

6.下列哪些产品可以组成交检批?()

A.不同工人生产的不同规格的产品B.精度不同的设备上加工的同种产品C.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加工的产品D.数量相同的两种产品

7.质量检验的正确步骤是()

A.比较、和判定、测量或试验、记录、确认和处置B.准备、测量或试验、记录比较和判定、确认和处置C.确认与处置、准备、测量或试验、比较和判定、记录D.测量或试验、比较和判定、准备、和处置、记录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A 类不合格品是()的单位产品

A.包含A类不合格,但一定不包含B类和C类不合格B.认为被关注的质量特性不满足要求C.包含A类不合格,但可能包含B类和C类不合格D.包含A类不合格,且一定包含B类、C类不合格

2.由正常检验转为放宽检验表示()

A.过程质量变化B.检验的经济性提高C.过程质量非常好D.生产关键工位人员的增加

3.由放宽检验转回正常检验的条件是()

A.一批放宽检验不合格B.连续二批放宽检验不合格C.生产过程不稳定和主管质量部门认为有必要D.连续5批放宽检验不合格

4.使用一次抽样方案(n,AC)若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d小于等于AC,则()

A.接收该批产品B.拒收该批产品C.该批产品合格D.再抽一个样本,进行判断

5. 对一批产品进行检验,发现2个产品有A类不合格,3个产品有A.B类不合格,5个产品有B.C类不合格,可得出该产品中有()

A.5个A类不合格品,5个B类不合格品B.5个A类不合格品,8个B类不合格品,5

个C类不合格品C.5个A类不合格,8个B类不合格,5个C类不合格D.2个A类不合格,3个B类不合格,5个C类不合格

五、解答题:(17分)

抽样计划考试卷 篇8

1.抽样检验是利用从批或过程中随机抽取的样本,对---------------的质量进行检验。

2.按检验人责任分类:--------------------

3.调整型抽样方案: 有转移规则---

4.随机抽样 就是保证在抽取样本过程中,排除一切主观意向,使批中的每个单位产品都有同等被--------------------的机会的一种抽样方法。

5.分别是水平Ⅰ、Ⅱ、Ⅲ,还有四个特殊检验水平,分别是S-

1、S-

2、S-

3、S-4。水平----是最常用的6.统计抽样检验的分类:-------------------性抽样检验,----------------性抽样检验,-------------------抽样检验

7.按检验场所分类: 工序专检和线上检验、-----------检验、-----------检验、----------------检验

8.按抽取样本的次数分类:------------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抽样检验,--------------抽样检验

9.非调整型抽样方案: 特点:只有一个方案,----------------

10.抽样方案是一组特定的规则,用于对批进行检验、判定、计数抽样方案包括样本量n,判定数组------------和--------------

二:判断题(共40分每小題4分)正確打√錯誤打 × 1.批量数1000台,检验水平为Ⅰ级,接收质量限AQL为0.65,求正常一次抽样方案? 即:样本量32 ac 1 re2--------------

2.批量数3台,检验水平为ⅠⅠ级,接收质量限AQL为0.65,求正常一次抽样方案? 即:样本量2ac 0 re1----------------

3.批量数250台,检验水平为ⅠⅠ级,接收质量限AQL为0.65,求正常一次抽样方案? 即:样本量32ac 0 re1-------------------

4.批量数800台,检验水平为ⅠⅠ级,接收质量限AQL为0.65,求正常一次抽样方案? 即:样本量80ac 0 re1-----------------

5.批量数20台,检验水平为ⅠⅠ级,接收质量限AQL为0.65,求正常一次抽样方案? 即:样本量20ac 0 re1-----------------

6.批量数1500台,检验水平为Ⅰ级,接收质量限AQL为1.0求正常一次抽样方案? 即:样本量50ac 1 re2--------------

7.批量数91台,检验水平为ⅠⅠⅠ级,接收质量限AQL为1.0求正常一次抽样方案? 即:样本量20ac 1 re2----------------

8.批量数650台,检验水平为ⅠⅠⅠ级,接收质量限AQL为1.0求正常一次抽样方案? 即:样本量125ac 3 re4---------------

9.批量数720台,检验水平为ⅠⅠⅠ级,接收质量限AQL为1.0求正常一次抽样方案? 即:样本量125ac 3 re4--------------

抽样技术原理课程论文 篇9

一、我国抽样技术的发展

我国对抽样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杰出人物是北 京大学的许宝禄教授,他在1938—1945年期间,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抽 样推断和多元分析的论文,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由他编著的讲 义《抽样论》为指导大规模抽样调查提供了方法依据。

1943——1944年,清华大学陈达教授主持了云南户籍示范人口普查,并 用抽样方法抽取部分人口以核对普查结果。这是我国第一次抽样调查。

上海曾于1946年进行工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1952年8月,新中国成立了国家统计局。

1955年1月,国家统计局颁布了《1954年农民家计调查方案》,进行了新中国第一 次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方案、统一计划进行的农民家计抽样调查,1957年开始在 全国范围内建立经常性的农民家庭调查。人民公社化后这项工作暂停了一段时间,1962年又恢复社员家计调查。

1956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全国职工家计调查方案》,运用类型比例与等距抽 样相结合的方式,对十个工业部门的国营和公私合营的6000名职工进行了家计调 查。1957年,职工家计调查扩大到商业、教育、机关团体等部门,并改变由全国 统一抽选调查单位为各地自行抽选,并提出应用双重抽样方法。

1956年12月,以王思华为团长的国家统计局代表团到印度考察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

1957年6月,《统计工作通讯》发表社论《积极在全国范围开展抽样调查,广泛收集统计资料》。

1957年6月,作为印度政府统计顾问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主席的马哈拉诺 比斯教授到中国访问讲学。

1963年,国务院发布《统计工作试行条例》,强调指出灵活运用包括抽 样调查在内的各种统计调查方法。同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第一支专业抽 样调查队伍——全国农产量调查队。国家统计局颁布了《农作物产量抽 样调查方案》并试点,规定在群众估产的基础上,分层排队,等距抽样。以省(区)为总体采用四阶段抽样方式。1964年,各省(区)正式进行了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农产量的抽样调查,推算了全国产 量。

“文革”期间,抽样技术被横加批判,抽样调查工作被迫中断。1980年4月,恢复职工家计调查。

1981年9月,国家统计局在《关于加强和改革统计工作的报告》中明 确指出:“凡是适合用抽样调查的,就不用全面报表;现在已经建立 的全面报表制度,适合改用抽样调查的要逐步用抽样调查代替”。同 时,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农村社会经济和城市社会经济两支抽样调查队。1982年,恢复农产量抽样调查,采用以前三年平均粮食亩产排队、累 计面积、多阶段等距抽样。同年4月,开始进行城市物价抽样调查,作为编制零售物价指数和职工生活费价格指数的依据。1984年7月,国家统计局颁布《农村抽样调查网点的抽选方案》(试行),规定农 产量、农村住户和其它农经调查的三套网点合而为一。

1994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经国务院审批,全国统计 工作会议提出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 点调查、科学推算等方法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正式提出确立抽样调查的主体地位。同年,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建立 第三支抽样调查队——企业调查队,负责全国第二、三产业的抽样调查。

抽样技术在我国大力推广的同时,有关高校也纷纷开设了《抽样技术》 或《抽样调查》课程,研究抽样技术的人员也越来越多,发表了许多有 较高学术水平的论著。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在抽样技术研究与推广 方面的水平,与世界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

二、国外抽样技术的发展

1776年,法国经济学家麦桑斯在其所著的《法国人口论》中,以部分地 区的人口清查数来推算全国人口。1786年,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建 议用某些地区的出生率来推算整个法国人口,并对推算误差进行了研究。1802年,他在全国挑选了30个县,对连续三年内出生的人数进行了调查,得出人口出生率为35.27‰。

1853年,曾提出统计结果稳定性的“平均人”理论的比利时统计学家凯 特莱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统计会议,提出在家庭收支调查方面采用 “代表性”调查。1861年,英国的威廉·法尔在人口普查中利用了部分抽样。19世纪末,任美国联邦劳动委员会委员的赖特,在国家工业和劳动统计中曾提到使 用“代表性”的样本。

挪威首任中央统计局局长凯尔是竭力提出并推广抽样技术的先驱者,他 在1895年于瑞士伯尔尼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统计学会会议上,根据1894年 由他自己亲自组织进行的关于挪威退休金和疾病保险金抽样调查的经验(调查项目60多个,样本人数8万),提出了所谓“代表性调查”的抽样 方法,首次引入了抽样的概念。他将代表性调查定义为“根据抽样设计,从总体的正常‘代表’中合理地收集数据”,认为“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不是取决于观察数量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正确的代表性方法”,主张“按照一个以过去统计调查为基础的合理方法来选取样单位”,也就是 按照调查者的主观判断来取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目的抽样。由于凯尔没有提出完善的推断理论和解决如何检验“代表性”的问题,因此他的观点引起了激烈争论。

1899年,在俄国彼得堡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统计学会会议上,凯尔继续捍卫 “代表性调查”的方法,并且强调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社会经济调查,也适 用于农业和林业,还提出了分层的思想和控制调查结论、便于统计分析的 主张,呼吁研究和发展这一方法的实际和理论的各个方面。国际统计学会 任命一个分委员会来充分讨论这个问题,并且要求提出研究报告。

1903年,第九届国际统计学会会议在柏林召开,对“代表性方法”进行肯 定,并建议继续进行研究。此后,相继出现了随意抽样、判断抽样、定额 抽样等非概率抽样形式,并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得到应用。但非概率抽样毕 竟不够科学,例如1936年美国《文学摘要》杂志用随意抽样方式和1948年美国盖洛普(Gallup)咨询公司用定额抽样方式对总统选举所作的推断预测都遭遇了失败。随着代表性方法逐步被接受,争论的焦点开始集中在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 性上。德国统计学家波特基维茨(1901年)和英国统计学家鲍莱(1906 年)都提出应以概率论作为抽样的理论依据。1908年,英国的戈塞特提出 了小样本思想和t分布理论。1923年,费希尔提出了方差分析法,完善了 小样本理论,阐述了实验设计原理。英国统计学家蒂配特编制了历史上第 一张《随机数字表》。1924年,国际统计学会成立“抽样方法应用研究委员会”。1925年,在罗马举 行的第十六届国际统计学会会议上,发布了鲍莱的《抽样精确度 的测定》和丹麦统计学家詹森的《代表性方法的实践》两个报告,首次对 随机抽样和有目的抽样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要按照概率原理给每个单 位都有被抽中机会的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肯定了抽样方法的科学性。

1934年,波兰统计学家尼曼根据概率论的原理提出了置信区间的推断理论,此后又提出了分层抽样的样本优分配原理和方法,改进了整群抽样设计,探讨了比率估计方法和双重抽样技术,研究了不等概率抽样方法,并从对 比研究中进一步肯定了随机抽样的优越性。

印度著名的统计学家马哈拉诺比斯从1931年开始在他创办的印度统计学院 中进行了一系列抽样调查实践和研究工作,他提出了“费用函数”和“方 差函数”的概念用于设计优抽样方案,创立了估计复杂样本方差的“交 叉子样本”技术,在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印度 的另一统计学家苏克哈特米对分层抽样和非抽样误差控制的研究也取得了 突出成绩。在他们的带领下,印度的抽样技术、尤其是农业抽样技术处在 了世界领先水平。

美国也是世界上早推广应用抽样技术的国家之一。美国劳工部在1937 年采用比率估计和置信区间的方法进行了全国失业情况抽样调查,在 1938年采用了多阶段抽样方法,在1942年对各阶段抽样进一步采用了非 等概率抽样和比率估计方法,并且进行了控制非抽样误差的设计。1935 年,美国进行了消费品购买量抽样调查。不久,美国农业部开展了农业 抽样调查。1943年,美国进行了劳动力月报抽样调查,后来发展成为美 国重要的一项调查——现时人口调查。

在美国抽样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发展中,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抽样专家,如 戴明(W.E.Deming),汉森(M.H.Hansen)、赫维茨(W.N.Hurwitz)、麦多(W.G.Madow),基什(L.Kish),科克伦(W.G.Cochran),耶茨(F.Yates)等。休哈特(W.Shewhart),戴明和朱兰(J.Juran)等人,还把抽样技术推广 应用到了统计过程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对战后日本重建和当今世界工商 业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原苏联从1925年开始在农业经济、雇佣劳动力、作物面积、牲畜、农产量、集市农庄市场价格、农民和职工家庭收支、工业产品质量检查等方面,广 泛采用抽样调查,但随机抽样方法的普遍采用则主要从50年代开始。1947年,联合国专门设立了“统计委员会抽样分会”。1950年,联合国 统计局发行了《当前各国抽样调查要况》,介绍了印度的实践和经验。1960年,出版了《抽样调查理论基础》,推荐了22种社会经济抽样调查方 法,1967年增加至32种。此后又出版了《抽样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和《工业普查实用抽样技术》。

三、抽样技术的应用 1.人口调查

人口调查是早应用抽样技术的领域。我国抽样技术在人口调查中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 用于普查中提前估计人口总数和检验普查的质量;二是用于 两次普查年份之间(逢5年份)的1%的人口抽样调查;三是用 于每年一次的经常性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经济调查

经济调查是应用抽样技术为普遍、也重 要的领域。目前各国在产业、贸易、金融、居民 收入与支出、消费等方面,基本上都通过抽样调 查来获取信息。我国在经济调查方面应用抽样技术的主要有 以下这些方面: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情况调查,农产量调查,城镇居民生活情况调查,工业调查,批发零售贸易与 餐饮业调查,第三产业调查,企 业景气调查,物价调查,固定资产投资调查等政 府统计调查,以及不同主体的各种市场调查、专题经济调查。3.社会调查

抽样技术在社会调查中的应用主要是各种社会专题调查和 民意调查。我国有关主管部门和研究机构曾先后组织开展了公众对物 价改革的社会心理反映调查,深入的生育率调查,全国专业 技术人员状况调查,妇女地位调查,中国儿童情况调查,公 众对科学技术态度调查,以及老年人状况调查、青少年犯罪 调查、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等。4.其它调查

抽样技术还在文化卫生调查、环境资源调查等方面 得到广泛应用。

四、知网搜索应用抽样技术

通过知网搜索文献的过程也是一个抽样的过程,通过知网的高级搜索可以轻松的抽选出我们所需要的文献。这一抽样过程属于配额抽样,配额抽样指先将总体元素按某些控制的指标或特征分类,然后按方便抽样或判断抽样选取元素。在第一阶段中要确定总体的分布特性,样本中具有这样特征的比例和总体中的比例是相同的,着就保证了样本的组成是与总体的组成是一致的。

我们以对影响养老因素为例在知网上进行相关的搜索,首相使用其中的高级搜索功能,确定我们抽取的特征即主题为养老,词频是影响因素然后点击搜索从整个知网文献中抽取符合此特种的所有文献。本次抽取我们从中找到符合此特征的文献一共2723篇。下面对搜索到的文献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图一

从图一可以看出符合此特征的文献发表数目基本趋势是稳步上升的,这说明整个社会对养老的关注力度是越来越高,对其影响因素也是日益的关注。在经济进步的同时人们逐渐的加强了对养老的关注和研究。

图二

从图二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含有相关关键词的文章,其中关于影响因素的文章是最多的总共是833篇,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开始抽样时词频的选项填的是影响因素。

第二步我们从选取的2723篇文献中按照方便抽样或判断抽样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文献。

五、总结

时代的不断发展抽样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抽样技术的从无到有再到今天是一个不断的创新的过程。大数据时代的今天需要我们将抽样技术的应用同计算技术相结合,利用网络实现便捷的抽样降低抽样的成本节约抽样的时间,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使数据更加的真实可靠,不断的创新进步使抽样技术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初中值周总结范文班长下一篇:《骑鹅历险记》读后感 崔?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