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方法

2024-05-16

抽样调查方法(通用12篇)

抽样调查方法 篇1

抽样审计在现代审计实务中已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 审计对象的复杂化和审计内容的不断扩大化, 要求审计人员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地提高审计效率, 现代数学统计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抽样审计提供了方便。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专门就审计抽样制定了一个独立详细的内容。在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模式下, 审计程序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在风险测试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 而具体的审计程序则包括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和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在进行年度报表审计时, 对于现代大中型企业来说, 会计资料极多, 如果没有目的地详查, 很难完成审计目标。笔者拟从统计学中的抽样调查原理来分析审计抽样中变量抽样的运用。

一、变量抽样及抽样调查

(一) 审计抽样的概念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在审计历史上, 先后出现过任意抽样、判断抽样和统计抽样, 由于任意抽样和判断抽样主观性较强, 逐渐被统计抽样所代替。变量抽样是审计人员用来估计总体金额的统计抽样, 适用于对企业存货、应收账款等的估计。变量抽样是用于实质性测试方面的统计抽样方法, 通过检查财务报表各项目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来取得作出审计结论所需的直接证据。所以, 在估计财务报表项目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时常用到变量抽样。

(二) 统计中的抽样调查

统计中的抽样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则, 从调查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 并用这一部分单位的数值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统计方法。统计中的抽样调查有四个特点:

一是其只调查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二是用一部分单位的数据去推断总体的指标数值;三是抽选部分单位时一定要遵循随机原则;四是抽样调查中会产生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无法避免, 但可以进行控制。

由于抽样调查遵循随机原则, 又能合理地控制抽样误差, 所以抽样调查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比全面调查的结果更为准确。抽样方法包括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 抽样的组织方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审计中的抽样审计就是运用了统计中的抽样调查原理。

(三) 抽样调查在审计变量抽样中的运用

在统计抽样中,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其意义是通过样本指标来估计总体指标, 由于样本只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少数单位构成, 因此样本指标数值与总体指标数值一定会存在差别, 这种差别就是误差。样本的误差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登记性误差, 另一种是样本代表性误差, 登记误差是一种主观误差, 是可以避免的。样本代表性误差可分为系统性误差和抽样误差, 系统性误差是指由于样本的结构与总体结构不同而导致的误差, 是一种可以避免的主观误差。而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样本的随机性带来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一种误差。抽样误差是一种非主观性误差, 是一种随机误差, 是不可避免的, 但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影响抽样误差的大小主要受统计总体本身的变异程度、抽样单位数和抽样的方法及组织方式等因素影响。抽样平均误差是指全部可能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误差。根据该定义, 抽样平均误差的定义公式为, 是一个具有唯一性的指标。抽样平均误差定义式的转化公式为, 由于总体标准差不易计算, 因此可以用样本的标准差来代替总体的标准差, 用样本标准差计算的抽样平均误差成了一个随机变量, 这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对抽样平均误差的变异处理。用μ来代表性质发生变异后的抽样平均误差, 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抽样平均误差的公式为, 在用样本的指标来推断总体的指标时, 一般用区间估计的方法, 即根据样本指标和抽样平均误差来推断总体指标的一个可能的数值范围, 而且与区间估计的准确程度和把握程度联系在一起。总体平均数的估计区间为, 允许误差Δ的定义式为Δ=τ*μ, t为在一定概率度下的置信值, 也就是说, 允许误差的大小是由抽样平均误差和在一定概率度下置信值大小的影响。进一步, 在已知预先确定的概率度和精确度的前提下, 可以确定抽样的数量。在不重复抽样下, 样本的数量, 在这个公式中, t为置信值, Δ为允许误差, δ为样本的标准差, N为总体单位数。运用这一原理, 在进行存货、应收账款等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时, 在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内, 合理确定审计抽样的数量, 进而根据抽样样本的平均值来估计总体的平均值。

二、变量抽样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步骤

(一) 确定审计的总体范围

一定要注意审计总体的同质性。

(二) 拟定审计所需的精确度和可靠程度

这里的精确度就是公式中的允许误差Δ, 可靠程度就是保证总体平均值在样本平均值精确度范围内的程度, 也就是审计人员作出审计结论时所能接受的审计风险。如审计人员能接受的审计风险是5%, 那么审计结果的可靠程度就是95%。

(三) 估计δ

由于总体标准差无法准确预计, 一般用样本的标准差代替总体的标准差。

(四) 根据要求的可靠程度确定标准正态离差系数

即上文提到的置信值t。如果审计结果的可靠程度是95%, 那么置信值就是1.96。

(五) 计算所需样本容量

不重复抽样下, 样本的数量

(六) 选取样本

可以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层抽样法、系统抽样法、整群抽样法等来抽取样本。

(七) 审查样本项目

计算确定样本的实际平均数, 并以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八) 作出审计结论

根据上述审计实质性测试, 得出审计结

[例]甲材料10000件, 其账面价值总额为400000元。审计人员决定对甲材料进行抽查, 并以95%的可靠程度来估计总体的价值, 所设定的精确度为+20000元。审查前, 选取30件甲材料作为估计总体标准离差的初始样本, 假设初始样本的标准离差为8。

在这个例子中, 根据设定的精确度和可靠程度可计算出样本量件, 其中N=10000, t=1.96, δ=8, Δ=20000/10000=2。确定样本数量后, 再对样本数量进行详细审查, 审定样本的平均值为39元, 因此, 可推断总体平均值的估计值为39+2元, 总体10000件甲材料的估计金额为390000+20000元。于是, 可以得出结论, 有95%的把握保证40000件甲材料的真实金额在410000元到380000元之间。

此外, 还可以用差额估计来得出审计结论。差额估计就是用样本的平均错误额来推断总体错误额或正确额的方法。如审计人员要验证企业应收账款, 该应收账款有5000个明细账, 总金额为550000元。假设被审计单位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风险评价为低, 为了减少审计成本和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人员采用抽样审查。首先确定审查的总体是5000个明细账, 假定审计人员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是5%, 也就是说可靠程度是95%, 精确度是19500元, 抽取30个样本后确定标准差为20元, 在这些条件下, 可计算出个, 也就是说应在5000个明细账里抽查99个明细账。通过对99个明细账的抽查, 发现99个明细账平均差错额为1.24, 则总体的错误额为5000×1.24=6200, 允许误差Δ=τ*μ=5000*1.96, 抽样平均误差, 所以总体的错误额为6200+11618.47, 可以得出结论, 审计人员有95%的把握相信应收账款的错误额在6200+11618.47范围内。

三、审计变量抽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注意抽样时运用的前提条件

一是被抽查的总体必须是特定的同质总体, 如在进行应收账款审计时, 不能包括应收账户余额为负的账户, 应收余额为负的账户应在预收账款里反映。另一个是要按照随机的原则, 保证审计总体中每个项目被选中的机会是均等的。

(二) 注意剔除重要项目

在审计时, 一定要遵循重要性原则, 对重要的项目, 包括金额和性质重要的一定要重点审查或100%审查, 以便降低审计风险, 保证审计质量。

(三) 在审计抽样中, 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在抽样过程中抽哪些, 抽多少, 在确定审计重要性的基础上, 要结合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 把二者结合起来, 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 在进行抽样时, 还要注意抽样风险对审计结果的影响与

与抽样相关的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称为抽样风险。在进行变量抽样时, 应关注信赖不足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所以, 对抽样结果注册会计师还应结合在审计过程中获得的其他相关审计证据综合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姜长文、简家进:《统计学原理与实务》,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姜长文、简家进:《统计学原理与实务》,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抽样调查方法 篇2

篇一:统计工作抽样调查方法工作心得

统计工作抽样调查方法工作心得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迅猛增长,在正常统计报表无法提供相关信息的情况下,统计部门为了快速获取信息,更多的使用了抽样调查方法。在现实工作中,最常采用的五种抽样调查方法为:电话调查、入户调查、拦截式调查、邮寄调查、网络调查。每一种调查方式都各有利弊,在策划调查时对抽样调查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如何扬长避短,根据实际需

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个人对这六种抽样调查方法做出如下比较研究:

一、电话调查

电话调查是指调查员通过查找电话号码簿,按照调查方案规定的随机拨号的方法,拨通电话,遵照问卷和培训的要求筛选被访问对象,然后对合格的被调查者对照问卷逐题逐字提问并将答案记录下来,以达到搜集调查资料目的的调查方式。

(一)电话调查的优点:

1、搜集资料速度快、费用低,可节省大量的调查时间和调查经费。

2、搜集的资料覆盖面广,可以对任何有电话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直接进行电话询问调查。

3、可能访问到平时不易接触的被调查者。例如,有些高收入或高地位的特殊阶层,面访调查是很难接触到的,但是利用随机拨号的方法,则有可能访问成功;又比如有些被调查者拒绝陌生人入户访问,有些人工作太忙拒绝面访,但却有可能接受短暂的电话调查。

4、可以解除被调查者对陌生人的心理压力,在某些特殊问题上得到坦诚的回答。例如,有些关于个人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对某些特殊商品的看法(如卫 生棉、健胸食品等),面访调查时可能回答不自然或不真实,但是在电话调查中可以得到比较坦诚的回答。

5、易于控制调查的质量。调查员被集中在某个场所或专门的电话访问间,在固定的时间内工作,督导员可以在现场随时纠正调查员不正确的操作。

6、易于纠正调查本身的系统性误差。督导可以随时掌握项目的进度,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反馈给督导,便于及时发现调查方案本身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使错误得到迅速地修正。

7、调查的操作流程简单,对调查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低。

(二)电话调查的缺点:

1、无法访问到没有电话的单位和个人。

2、电话访问的时间不宜过长,问题不宜过于复杂,因此难于调查比较深入的问题。

3、访问的成功率可能较低。随机拨打的电话可能是空号或错号;被访对象可能不在或正忙不能接电话;被访对象不愿意接受调查;等等。

4、无法出示卡片、照片、产品等相关资料。

5、无法了解被调查者当时的态度,难以辨别答案的真伪。

(三)适用范围

焦点问题或突发性问题的快速调查;样本量大、内容简明的调查;远程调查。

二、入户调查

篇二:统计局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作汇报(总结)统计局劳动力调查

工作情况汇报

省统计局检查组:

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劳动力抽样调查工作制度的要求,区统计局于4月中旬全面开展了 2012年二季度劳动力调查工作。此次调查省里抽中双桥区所辖的2个调查小区共120户,涉及2个街道办事处中的2个居委会。我区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目前已圆满完成调查建筑物清单、调查样本抽取工作,入户登记工作已完成70%。现将我区劳动力调查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区统计局参加了省、市两级关于劳动力调查工作的培训后,及时向区领导做了汇报,得到了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是区政府及时提供专门经费,为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财力保障。二是区统计局及时成立由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专业骨干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对此项工作的安排部署,为调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结合被抽中小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此项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

二、严格把关、认真培训

为开展好此次调查工作,一是严格按照调查人员的选调标准,切实把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身体健康的高质量人员选调上来,力求调查队伍的精干高效,从源头上夯实数据质量。此次调查我们共抽调了15名调查指导员、调查员开展此项工作。二是对所抽调的人员进行了认真培训。组织培训是对调查的操作方法进行细化性规范,是搞

好调查的重要基础。为此,区统计局在组织选调人员参加市局集中培训后,又对他们进行了二次培训,对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步骤,调查方法及调查时间做了详细讲解,并下发宣传单及入户填表所需的各类工具,就疑难问题进行了解答,并请参加过此项工作的同志对以往容易出现问题的指标进行了分析、说明,为正式开展调查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宣传、争取配合

宣传是争取群众配合的有效措施,为此,调查工作前及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有线广播、张贴宣传画及发放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让调查工作家喻户晓。区统计局发放宣传画100余幅,发放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120余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原来不理解此项工作的住户,通过我们的大力宣传,最后主动配合我们的工作。

四、高度重视、加强督导

各级领导对本项调查工作非常重视,确保了此项工作的稳步推进。调查工作开展以来,区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已先后两次专门听取区统计局的工作汇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就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市局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也多次到我区指导工作,为我们排忧解难,同时区统计局班子成员也深入各调查区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保证了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五、方法多样、工作扎实

为保质保量完成此项调查任务,我局采取了多样的调查方法进行入户调查,准确掌握每一调查户、每一劳动人口的情况,在入户调查登记中,各调查区针对“难见户”采取贴

条告知、预约,送信宣传,早追、晚睹找人,盯窗、观灯找人等方法进行调查登记;对于“消极户”及“问题户”,采取讲政策宣传,看、听、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摸底登记,为完成调查工作打好基础。

六、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安排

存在问题:一是人员少、工作量大。各镇、街的调查指导员、调查员都是身兼数职,而且入户时间有限。二是门难敲、户难入。因被调查户大部分白天家中无人,全靠早晚入户调查,遇到不配合的户根本就不让进门,不管调查员如何宣传调查政策,他们也不提供相关信息。

下步工作:一是按时完成入户登记工作,确保入户率达到100%。二是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复查工作,对登记表进行人工逻辑检查和调查表填写的规范性检查,确保登记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三是编码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调查数据的汇总结果,局里将集中组织优秀调查员进行非专项编码工作,并由局里业务骨干进行专项编码工作,确保编码的准确性,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此项工作。四是区统计局对抽中小区进行抽查验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解决,从各个环节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是区统计局就我区2012年二季度劳动力调查工作情况的汇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2012年5月11日

篇三:做好统计工作心得体会

做好统计工作心得体会

古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纪律就是规矩,用之于规范秩序、规范程序的制度。规范大范围、大行业、大环境的纪律,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制定。规范小单位、小范围的纪律用制度的形式体现。作为统计人员,不仅要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要遵守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是一条铁的纪律。除非上级决策有重大失误和隐患,否则任何人、任何单位均不得违背、均不得打折扣。作为一名统计人员,就是要毫不犹豫地服从领导的安排,不能拈轻怕重,瞻前顾后,再苦再累,也要勇挑重担。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统计人员,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的学习精神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是不断进步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作为一名统计人员,一定要发扬学习精神,遵循“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加强统计业务及相关知识学习,要学懂、学精、学活,增强理论功底,提高政治素养,扩大知识储备。要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为创新思路、举措、增强信心、决心提供不竭源泉。

二、提高自身素质

统计工作过程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五个阶段。无论是制定方法制度还是组织调查实践;无论是统计分析还是进行统计预测,都要求统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统计业务知识、高等数学、数理统计方面的知识、要具备一定的会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具备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要求统计人员要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报表、文字处理和统计资料的综合开发。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具备以下能力:

(一)是要有业务能力。统计是一门科学,体系完整,内容博大精深,并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日益扩展。我们从事统计工作,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而且要熟悉掌握一定的统计技巧,这样才能成为统计行业的行家理手。

(二)是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一大规律,人类也如此。作为一名统计人员,就是要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武装头脑,游刃有余地运用新的统计手段。

(三)是要具备写作能力。统计部门的工作就是处理统计信息。如何把这些信息研究、开发、表达出来,就需要有扎实的写作能力。

(四)是要有分析能力。统计工作是“针线活”,有一定的准确性。统计的原始资料是大量的数据,如何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归纳出内在的规律,反映出潜在的问题,解释出问题的实质,靠的就是分析能力。

三、加强基础工作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做到数出有源,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原始记录是通过一定的表格、卡片、单据等形式,对劳动工资情况所作的第

一手数字或文字记载,是未经过任何加工整理的初级资料,它直观真实的反映情况。若将原始记录、统计台账资料比作源,统计报表数据则是流,只有源流,方可流长,只有源清,流才不浊。因此,要提高铁路劳动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从源头入手,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劳动统计台账。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内容要全面、详细,能够容纳劳动统计报表全部的指标内容,这样才能做到领导需要什么时候的数据就能随时提供,不至于因时间仓促而编造统计数据。同时上级业务部门要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加强检查监督,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保证原始记录、统计台账能够及时地如实填报和登记。

统计部门是一个服务机构,服务于职工利益、服务于公司的长远发展。统计工作人员理所当然要强化服务意识,为公司,为职工服好务,当好人民的公仆。同时要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了解掌握具体的情况。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作为统计人员,就是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事物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供领导决策参谋

四、有责任心

也许在许多人的眼里,统计工作就是简单的数字加加减减,缺乏创造和激情,是一项琐碎而平凡的工作。但是通过人力资源部的统计核算工作,要深刻地认识到上报的各类统计报表要做到数据准确、资料齐全,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益。为此,在工作中要始终抱着严谨务实的态度,细心、细心、再细心!认真、认真、再认真!将统计工作尽量做到一丝不苟,一数不差。由此深深意识到责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对工作负责,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与人协作、配合的意识和能力;对工作负责,使得别人增加了对我的信任感;也增加了我的自信心。用《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的经典之言来说,“这社会并不缺少有能力的人,而是缺少负责任的人”!

统计人员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摒弃个人利益、短期利益,用发展的眼光、遵循有利于全局的原则看待具体事务。当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和全局利益为重。

五、求真务实精神

抽样调查方法 篇3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北京市的农村统计以农业生产统计为主,农业生产统计又是以粮食生产统计为重点,因此粮食生产统计是统计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当时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统一经营,粮食产量都进行了检斤过秤,国家又对粮食进行统购统销,统计起来还相对比较容易也比较准确。统计过程主要是由生产队统计员根据销售和检斤过秤的数量加总上报,用逐级汇总的方式取得资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局面。北京市的农村统计对象一下子由原来实行统一经营的3995个生产大队转变为113个联合体、11298个专业户和90多万个分散经营的农户。每个生产经营单位在粮食的种植品种、种植方式和销售渠道上都不一样。因此如何适应这种形势,准确、及时地反映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国家统计局于1984年2月正式组建了农村抽样调查总队,同年6月北京市也组建了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前身之一——北京市农村抽样调查队。从统计内容、统计方式到统计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粮食产量统计上采用抽样调查实割实测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这种方法减少了调查工作量,缩短了调查时间,提高了数据质量,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在抽样调查初期,许多人(包括统计系统的人员)对抽样调查的方法不理解。昌平区有个乡镇统计员,不太相信抽样调查方法的科学性,于是,就在当年搞了一个试验,组织对全乡的粮食产量进行检斤过秤,结果采用实割实测调查出来的亩产与检斤过秤的亩产只相差1公斤,从此他成为了抽样调查的倡导者和宣传员。通过几年的实践,抽样调查方法已被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广泛认可,调查数据为各级政府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参谋作用。每年一到6月和9月,1000多名调查员头戴草帽、手拿测框和测绳活跃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有的推着小车,有的测量距离,有的收割样本,有的纪录数据,远远望去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随着北京市综合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粮食产量调查工作又迎来了一个前从未有的发展机遇。2006年3月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北京市将原农调队、城调队、企调队合并,组建了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同时采取与市统计局融合的模式,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北京一号”小卫星发射成功,为统计部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调查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北京市正在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建设生态城市,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调查提到了统计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在抽样调查工作内部,由于粮食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现代化,使粮食收获和播种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也给抽样调查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北京统计人借机构改革的东风,按照市政府的要求,从2006年开始研究用遥感(RS)测量方法代替抽样调查方法进行粮食产量调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经过三年的实践,获得了成功,并从2009年夏粮产量调查开始实现了业务化运行。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绿色覆盖面积、农业设施面积等调查。通过改革,开拓了调查领域,充分利用遥感技术的现势性、客观性、空间性等优势,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快速统计;节约了人力和调查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调查的数据质量。同时,调查手段也有了一个大的提高,测量面积用上了全球定位系统(GPS)。为及时监测农业的发展变化,还建立了农业生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回顾调查总队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笔者有三点体会:

一是调查总队是为改革开放而生,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前身——市农调队和市城调队组建于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6月,在此之前北京市就开展了农产量抽样调查、城市和农村住户调查,编制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查队组建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1989年4月为了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将农村、城市抽样调查队更名为农村、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开始编制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1998年7月为了加强企业调查工作又新成立了北京市企调队,开始建立工业企业规模以下抽样调查制度和开展大企业大集团调查;2006年3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调查数据质量又将三支调查队合并,成立了北京调查总队,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调查队系统的抽样调查体系。从这些发展的历程看,每一次机构改革都与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都是为改革开放服务的。今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北京调查总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调查总队始终把提高数据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回顾20多年来统计调查工作走过的道路,不管是机构改革还是方法制度改革,不管是抽样调查还是普查,每走一步都要把提高数据质量放在第一位,始终把数据质量视为统计调查的生命,因为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作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如果说原三支调查队的组建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那么调查总队的成立同样也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20年前开展粮食产量抽样调查是想采用科学地方法提高数据质量,如今采用遥感测量方法调查农产量和生态服务价值也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原来实施的城乡住户调查超级汇总是提高数据质量一项重要措施,现在开展中加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研究是要与国际统计接轨,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还有住户调查实行电子记账、消费价格调查使用采价器进行采价等等。为了保证调查的数据质量,我们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是调查总队始终把服务政府和社会当作统计的宗旨。20多年来统计调查工作始终把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宗旨和目的。因为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充分发挥统计调查的作用,才有生命力。多年來我们在完成国家调查任务的基础上,特别注重为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服务。如为了提高住户调查样本对区县的代表性,在国家要求样本的基础上增加了6750户样本,占了总样本量的84%;为了及时监测北京市低保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从2005年开始进行了1100户的低保家庭生活调查和编制北京市分收入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了全面反映北京市的三农发展状况,在2006年的农业普查中,增加了322个普查指标,占全部普查指标的1/3;为了监测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情况,研究并开展了农业生态、农村城镇化、农民小康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定期监测评价工作;为了满足市委市政府了解群众安全感的需求,从1999年开始研究并定期开展了7000户的群众安全感调查等等。

抽样调查方法 篇4

但是, 由于各高校教学管理上存在偏差、评教制度设计不合理、学生评教组织过程不严密、评价结果使用不当等原因, 被广泛应用的学生评教在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 目前高校学生评教活动中的倦怠现象就十分严重[2], 如评教缺乏积极性, 评教动机丧失, 热情低下, 以消极轻慢的态度对待评教、参与评教等。其评教倦怠主要表现有学生滥评, 即学生虽然厌倦评教但在形式上还是参与, 但是他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结果与教师实际教学效果呈非正相关的状态;另一种表现是学生弃评或拒评, 即学生连形式上的评教也放弃参与, 完全放弃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高校学生滥评或学生弃评等评教倦怠现象的出现, 需引起高教管理者的反思。

该文尝试应用抽样调查的相关理论, 探讨学生评教活动中的调查问卷数量以及调查结果的可信程度等问题, 期望能通过科学的数据处理, 更加有效、真实地反映学生评教结果, 尽可能地避免学生滥评、弃评等情况发生, 促使评教工作科学和可信。

1 关于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介绍

以河南工程学院为例, 使用的学生评教体系由以下4要素构成: (1) 教学态度, 包括治学严谨程度、教学投入程度和遵守教学纪律等观测点, 参考权重分值0.20; (2) 教学工作, 包括教学内容更新程度、课堂双向交流程度等观测点, 参考权重分值0.35; (3) 教学研究, 包括教学手段、课件制作和评学情况等观测点, 参考权重分值0.30; (4) 教学效果, 包括辅导作业及答疑和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等观测点, 参考权重分值0.15。经过学校多位教师的实践, 认为各评估指标与课堂教学质量密切相关, 且相互之间并无明显重叠之处。学生的评教反馈也是评价指标简洁、好操作且涵盖面广。

2 统计学相关理论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 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并据此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 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 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 因而, 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 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 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 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 对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3,4]。

2.1 样本量的确定

根据统计学理论, 对于总体置信水平为1-、绝对误差为d的样本分布 (如图1及公式 (1) ) , 在重置抽样或无限总体抽样条件下, 样本量可按公式 (2) 进行确定;对于有限总体, 样本量需在公式 (2) 计算的基础上, 进行必要的修正, 具体修正方法见公式 (3) 。

上述公式中:

E为总体均值。

σ2为总体方差。

d为估计误差。

1-α为置信水平 (也称置信度) 。

Zα/2为上分位数。

N为总体。

n为无限总体需调查的样本量。

n′为有限总体需调查的样本量。

可见, 样本量的确定是调查结果可靠与否的关键。一般而言抽样样本量与以下的影响因素有关。

(1) 抽样的可靠程度, 要求的可靠程度越高, 则概率度的数值越大, 抽样数也就越大;总体的变异程度、调查的结果会随着学生的不同而不同, 这种变异性是不可控的, 但是通常情况这种变异的真值是未知的, 但是还好我们有以往多年的评教结果作为参考, 从而可以得到它的估计值。

(2) 总体和抽样样本的大小。假设置信度为95%, 误差限为0.05, 用简单随机抽样估计P=0.5对应总体大小所需的样本计算可知:单位数为50的调查总体需要44个有效单位的样本;总体N=500时, 样本n=222;总体N=5 000时, 样本n=370;总体N=10 000时, 样本n=386;总体N=100 000时, 样本n=398;总体N=1 000 000时, 样本n=400。可见, 对于简单随机抽样, 在P=0.5的情况下, 样本取400对于大于5 000的总体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3) 评教调查的回答情况, 一般可根据以往学生评教后的回答情况进行统计后得出, 如初始样本是400, 评教率为95%, 那么样本就可以调整为400/0.95=421。

(4) 抽样方法与组织方式, 在相同条件下, 重复抽样需要适当多抽一些, 不重复抽样可以少抽一些。当使用更复杂的样本设计时, 其估计量可能比简单随机抽样精确, 比如分层抽样, 由于分层的变量与调查相关时, 所得的估计通常比相同样本量的简单随机抽样更精确, 或者至少一样。所以一般来讲, 当样本量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计算方式得出估计量后, 而实际采用的是复杂的抽样方式, 则可以对样本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即在原有样本量的基础上乘以一个大于1或者小于1的因子。

由上述可知, 对于具体的总体进行样本分析后, 总体的变异程度是客观的, 根据以往数据的结果确定估计误差、置信水平情况后, 只需了解样本分布, 获取其样本方差, 并根据相关要求进行调整后即可确定所需调查的样本。

2.2 抽样实施

2.2.1 简单随机抽样

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相比, 不重复抽样的样本代表性优于重复抽样。这是因为重复抽样的样本中, 有些单位有重复抽取的可能, 使样本单位在总体中的散布面缩小, 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总体越小越显著。至于不重复抽样的样本, 因无重复被抽单位的影响, 样本在总体中散布的面要广泛些, 样本的代表性也就强一些。简单随机抽样采用不重复抽样方法, 使用随机数表确定样本, 随机数表也称为乱数表, 是由随机生成的0~9十个数字所组成的数表, 每个数字在表中的次数是大致相同的, 它们出现在表上的顺序是随机的。

例如总体有N=35个抽样单位, 则可以从随机数表中任意选取一个二位数作为开始, 如从某随机数表中选择第10行第08、09列的76。假定抽取n=7的样本, 则从76开始自上向下选7个小于等于35的二位随机数作为进入样本的抽样单位, 数字是03、20、12、16、33、22、19[5]。举例, 某班有35个学生, 他们的学号分别为152617001到152617035, 假设根据全校抽样总数进行分配后得出该班需要随机抽取7名学生参加评教 (该班抽样数=全校抽样总数/全校行政班级数) , 那么用等概率抽样确定抽样方案, 则由上面已经抽得的7个随机数分别加上152617001, 可得参与评教的学生学号依次是152617004, 152617021, 152617013, 152617017, 152617034, 152617023, 152617020。

2.2.2 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是将总体的N个抽样单位按某个特征分成若干个没有重叠的层, 独立地从每一层中抽取若干个样本单位, 由各层所抽得的样本单位构成总的样本, 用来推断总体目标量的方法。

分层抽样的实施可以针对学生所在不同学院这一特征定义成不同的层, 从每个学院抽取相应的样本单位, 由于每一层中的学生专业相同或相近且样本分布的情况各层也都相似, 所以由各层抽得样本能够更好地反映各学院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

3 结语

(1) 以抽样调查的方法作为学生评教样本选取的依据, 可以避免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评教活动, 因参与评教的学生是随机抽取的, 所以可以有效减少学生产生评教倦怠的问题, 同时参评学生的评教结果又能科学、客观、公正地反映整体。

(2) 学生评教后的结果, 最好只把它作为教学改进建议, 而不是教师考核依据;而将同行和教学督导听课评价, 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依据则更客观。而学生评教最大的价值首先就在于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评教“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 仅作为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技能的一个手段。评教分数也最好不要作为教师考评、晋升的依据。

总之, 希望通过对高校评教工作的改进, 让学生能够更加认真地行使自己的评教权, 改变目前学生评教中弃评或滥评等倦怠问题, 同时也让教师能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评教结果改进教学, 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层次。

参考文献

[1]毛丰付.学生评教, 偏差几何——对某校学生评教的数据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0 (3) :87-91.

[2]赵惠君, 耿辉.高校学生评教倦怠现象及其归因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1, 27 (1) :60-66, 109, 119.

[3]叶中行, 杜之韩, 柳金甫, 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4]吴梅村.抽样调查基本原理和方法[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87.

抽样调查方法 篇5

所谓广告调查,乃是为了制作有效的广告所做的调查,或以广告效果测定为目的所做的调查。广告调查常用于发展策略及测定概念。其研究结果有助于广告主对产品概念的定义,选择目标市场并研究出所要传达的主要的广告讯息是什么,合理地分配广告费等。

广告调查内容

广告调查内容即广告调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广告效果调查

□广告内容之意见。

□广告内容之反应。

□广告内容之信任程度。

□广告文案之记忆。

□广告标题、商标之记忆。

□广告图案之记忆。

电视收视率调查

□家庭收入、成员开机率分析。

□籍贯及地区开机率分析。

□各台各节目收视率分析。□性别、年龄之收视率分析。

□职业、教育之收视率分析。

媒体接触率调查

□各媒体之接触率分析。

□各媒体之接触动机分析。

□各媒体之接触时间分析。

□媒体之接触阶层分析。

□各媒体之内容反应分析。

□各媒体之信任程度分析。

报纸、杂志阅读率调查

□阅读之注意率分析。

□阅读之联想率分析。

□阅读之精读率分析。

□产品、厂牌了解程度。

□标题、引句了解程度。

 文句、图案了解程度。广告调查程序 

广告调查程序大体上可划分为:确定调查内容、搜集有关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论证分析结果和撰写分析报告等过程。

(一)确定具体调查内容

事先决定研究调查的具体对象,以及从哪些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剖析。(二)搜集资料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制定计划、组建调查研究组、搜集资料和深入调查等内容。

1、制定计划。根据广告主与调查研究人员双方的洽谈协商,广告公司委派负责人,拟定工作计划。该计划内容包括课题进行步骤、调查范围与内容,人员组织等。

2、组建调查专题组。在确定广告调查具体内容并签订合同后,根据广告主所提要求和人员构成情况、调查项目、综合考虑,组建调查专题组。

3、搜集资料。(三)整理和分析资料

整理和分析资料,即对通过调查和其他方法所搜集的大量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

分析方法有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两类,综合分析是从客户的整体出发,综合分析客户的广告效果。例如,广告主的市场占有率分析、市场扩大率分析、企业知名度提高率分析等。专题分析是根据具体调查项目的要求,在对调查资料汇总以后,对客户广告效果的某一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四)论证分析结果 论证分析结果,即召开分析结果论证会。论证会由调查专题组负责召开,邀请社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五)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其主要内容包括:

1、绪言。

2、广告主概况。

3、测评广告效果的调查内容、范围与基本方法。

4、测评广告效果的实际步骤。

5、测评广告效果的具体结果。

6、改善广告促销的具体意见。

广告调查技巧及方法

鉴于广告调查通常是以广告效果测定为目的所做的调查,此处所涉及的诸多技巧与方法皆围绕广告效果测定而言。

(一)测评广告传播效果

目的是为了了解广告在知晓度、认知度和偏好度等方面的效果。

事前测评:

1、专家意见综合法。

2、直接测试法:把供选择的广告展露给一组消费者,并进行评比打分。

事中测评:主要是市场试验法和函询法。

1、电话访问:

记得哪几则广告?

那则广告是什么模样?内容是什么?

该广告的销售重点是什么?

您从该广告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当您看到该广告时,心理有何反应?

您看完该广告后,购买该产品的欲望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该广告中,什么因素影响您购买该品牌产品的欲望?

您最近购买此种产品的品牌是什么?

2、播放测验(主要用于电视、广播广告效果的测评)。

这种测试是在普通的高频(VHF)电视台或有线电视节目频道中进行的。广告策划者将被调查者召集在一起观看播放的节目,其中包括观看被测试的广告片。在广告播放后,广告策划者与被调查者接触,并向其提出问题,询问他们能够回忆起广告片中的多少内容。

3、函询法:

这种方法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函询法一般要给回函者一定报酬,以鼓励他们积极回函反馈信息。调查问卷通常以不记名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将自己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家庭住址、家庭年人均收入等基本情况填在问卷上。调查表中要尽可能详细地列示调查问题,以便对广告的心理效果进行测试。常见的调查问题如下:

您看过或听过有关某品牌产品的广告吗?

通过什么媒体您接触到某品牌产品的广告?

该广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您认为该广告有特色吗?

您认为该广告的构图如何?

您认为该广告的缺点是什么? 您经常购买什么品牌的产品?

……

在事中测试中,广告策划者通过将上述问题的答案汇总、整理、分析、综合以后,就可以衡量出该则广告的以下效果:

(1)吸引读者记住(或想起)某则广告的能力(Proved NAME Registration,简称PNR)。

(2)媒体受众对该广告的心理反应,或对广告销售重点的了解程度(Idea communication)。

(3)广告说服媒体受众购买产品的能力(Persuasion),即媒体受众看了该广告后,购买该产品的欲望,受影响的程度。

通过对广告事前、事中、事后的测评,我们就可以了解广告的知晓度,受众的偏好度。

三种抽样方法的异同点 篇6

例1某单位对口支援西部开发,要从报名的18名志愿者中选取6人组成支援小组,到西藏工作3年.请设计抽样方案,并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分析总体容量较小,样本容量也较小,可利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抽签法确定支援小组成员.

解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抽签法,抽样过程如下:

(1) 将18名志愿者编号,号码分别是01,02,03,…,18,将号码分别写在18张纸条上,并将纸条揉成团,制成号签;

(2) 将得到的号签放入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并充分搅匀;

(3) 从袋子中依次抽取6个号签,并记录上面的编号,这6个编号对应的志愿者就是支援小组的成员.

点评一个抽样试验能否用抽签法,关键看两点:一是制签是否方便;二是号签是否容易被搅匀.

例2某重点高中今年有1 503名学生参加高考,为了解这些学生填报专业的意向,决定从中选取50名学生进行询问调查.试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出样本.

分析1 503不能被50整除,为了保证“等距”分段,应先剔除3名学生.

解(1) 将1 503名学生用随机的方式进行编号;

(2) 从总体中剔除3人(可用随机数表法),将剩下的1 500人重新编号(号码分别为0 000,0 001,0 002,…,1 499),并依次分成50段;

(3) 在第一段0 000,0 001,0 002,…,0 029这30个编号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起始号码i0;

(4) 将编号为i0,i0+30,i0+60,…,i0+1 470的个体抽出,组成样本.

例3某单位有老年人28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调查他们的身体状况的某项指标,需从他们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6的样本.应怎样进行抽样?

分析因为总体中的人数较多,所以不宜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又由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身体状况差异较大,故也不宜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而应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解可用分层抽样方法.由于总体容量为163,故老年人中应抽取36×28163≈6(人);中年人中应抽取36×54163≈12(人);青年人中应抽取36×81163≈18(人).

三种抽样方法的比较:

类别各自特点

相互联系

适用范围

共同点

简单随机抽样

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少

系统抽样

将总体平均分成几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分别在各部分中抽取

在起始部分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

分层抽样

将总体分成几层,按各层个数之比抽取

各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总体由明显差异的几部分组成

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

通过上述三例,同学们应该对三种抽样方法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有了更深的理解.面对实际问题,准确地选择一种合理的抽样方法,才能使获得的数据更有利用的价值,从而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决策.

巩 固 练 习

1. 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1 001名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1) 必须先剔除1名学生,但对被剔除的学生而言,抽样失去了公平性;

(2) 应将总体分成25个部分,每部分包括40个个体;

(3) 由于是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所以不必再用到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2. 某校高中生共有900人,其中高一年级300人,高二年级200人,高三年级40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45的样本,那么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抽样调查方法 篇7

从理论上讲, 统计调查误差是指调查搜集到的数据与研究对象要度量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论是何种形式的统计调查, 都可能出现调查误差, 按调查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来划分, 统计调查误差通常分为抽样误差 (sampling error) 和非抽样误差 (non-sampling error) 。

抽样误差只产生于抽样调查中, 由于存在无法避免的随机性原因致使样本的结构无法充分或完全代表总体的特征, 换句话说, 由于随机性导致的前后抽取的一个又一个样本, 彼此不尽相同, 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样本中研究总体中的某些单位将被包含在内, 而其他单位会被排除在外, 从而会有样本统计量随机而变, 由此产生的误差我们称之为抽样误差。抽样误差的大小主要受样本量大小、总体变异性、抽样方式、抽样组织形式等这几个方面的影响, 令人宽慰的是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 对概率抽样, 抽样误差是可以加以估算并进行控制的。

相对于抽样误差而言, 非抽样误差是指除抽样误差之外的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样本观察结果与总体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各种形式的调查, 无论是全面调查还是非全面调查, 无论是概率抽样还是非概率抽样, 都可能产生非抽样误差, 它产生于统计调查的各个环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美国学者JudithT.Lessler和WilliamD.Kalsbeek提出的, 可把非抽样误差分为三大类, 一是抽样框误差, 即在研究总体的基础上界定调查总体或确立抽样框阶段, 由于可能会包含异质单位、缺失目标单位、存在样本单位的复合连接等原因而产生的抽样框误差。二是回答误差, 即由于被调查者的主客观原因或调查者自身的原因而产生的回答或无回答误差。三是计量误差, 可能由于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不科学合理、数据处理时编码不当或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不当而产生的误差。总之, 由于非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因此控制起来非常困难, 从统计实践来看在统计误差中非抽样误差占的成分已超过抽样误差, 成为制约统计数据准确性的主要方面。讨论减小或控制非抽样误差的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从20世纪40年代起相关的研究讨论就没有停止过,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 运用不同的方法努力探究减小非抽样误差的各种措施, 关注的重点是抽样框、调查方案设计、回答偏误、无回答、整理计量等方面的问题。笔者发现在造成非抽样误差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都与统计调查员有或多或少的关联, 对某些问题或在某些调查结果中, 调查员对数据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 而关于这方面的讨论较少, 因此本文拟对调查员相关的非抽样误差 (Interviewer Variance, 简称IRV) , 展开讨论, 试图找到一些控制非抽样误差的方法。

与调查员相关的非抽样误差表现在多个方面, 体现在统计调查的全过程, 下面从统计调查的几个关键环节上来探讨减小与调查员相关的非抽样误差方法。

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阶段

1. 存在问题。

统计数据的搜集是所有统计工作的基础, 而切实可行、周密细致的调查工作方案是必须事先设计好的, 调查方案主要包括调查目的、目标、对象、项目、时间、期限及组织实施计划等内容, 具体表现为统计调查表、问卷、人员构成、经费预算等。依据工作方案才能顺利进行客观实际的调查, 在实际工作中调查方案设计通常是由统计主管部门或研究者来决定, 而搜集数据的具体工作交由调查员来完成, 这很可能带来计划与实际的脱节, 造成统计数据的偏差。主要表现在, 其一, 主管人员或研究者的调查目的不易被调查员理解。在调查员不理解调查目的和调查意义重要性的情况下, 他就会缺乏对调查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可能带来对调查工作的懈怠马虎、潦草行事、缺乏责任心。其二, 调查指标的定义、内涵外延、计算口径可能在不同调查员间发生歧义, 自然导致人为的偏差。其三, 设计者对调查者的实际工作缺乏了解, 对调查环境、调查路线及被调查者缺乏认识, 在设计调查表格、提问语句、专业词汇运用及其调查时间期限等方面可能出现不当, 从而带来意外偏差。

2. 解决方案。

存在以上问题的关键是方案设计者与调查者的分离, 只有调查者参与到计划方案的设计中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下面提出解决策略, 首先, 调查员要明确调查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提高思想意识, 充分认识到原始基础数据的重要意义, 培养做好调查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 准确理解各项调查指标的含义, 把握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 统一计算口径, 确保对问题认识的一致性和计算的准确性。最后, 在设计表格、提问语句等方面调查员要起主导作用。调查员应根据以往经验从被调查者的实际出发设计出有针对性、便于填写的实用表格, 尽可能减少调查表的纵栏标题, 多用简单表, 减少分组表和复合表的使用。在设计提问语句时要根据调查对象尽可能选用简单句, 使应答者便于理解和回答, 少用并列句或复合句, 尽量减少专业词汇和术语的使用。若有备选答案一定要区分明确, 便于调查者做出解释, 使被调查者能顺利做出选择。至于调查时间期限应根据调查任务的特点、工作量大小、被调查者分布情况、调查员队伍状况及预算等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 避免前松后紧、前细后粗的问题出现。

三、统计调查实施阶段

调查实施阶段是整个调查工作的关键, 数据质量的高低, 最终结果的成败均取决于这一阶段, 而调查员又是这一阶段的主角, 怎样准确、及时、高效地搜集到调查数据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目前, 调查员在这阶段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 下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

1. 存在问题。

第一, 缺乏基本调查专业知识和技能。统计调查是一项专业性技能性很强的工作, 要有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做才能有效地完成, 现阶段进行统计调查的人员大部分是临时抽调或志愿者参加, 普遍没有统计调查经验, 缺乏统计专业知识, 不了解基本的统计误差理论, 统计技术方法不熟练, 对调查访问技巧掌握的更是很肤浅, 这就必然给调查工作带来影响, 势必造成客观的非抽样误差。

第二, 对调查工作重视不够, 责任心不强。统计调查是搜集数据的重要方式, 是一项艰苦繁琐细致的工作, 要求调查员要有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 认真对待每一位被调查者和调查数据。现实中客观上由于条件所限, 主观上各级组织对统计调查工作认识不到位, 致使调查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热情不高, 表现出粗心大意、马虎行事, 在记录调查结果时出现错误甚至遗漏或丢失数据。

第三, 个别调查员职业道德欠缺, 易受利益驱动。某些利益集团为了取得想要的统计结果, 对调查员加以暗示并给予小恩小惠, 在调查中调查员便对被调查者施加影响、改变提问方式甚至更改调查数据。这是非抽样误差中最严重的情况, 应高度重视。

2. 解决方案。

其一, 加强调查员统计知识和调查技能的培训。在无法聘用专业人员担当调查员的情况下, 要开展对临时调查员的业务培训, 让他们掌握基本统

调研世界2012年第9期·51·

计知识和调查技能。首先, 要明确调查员的角色定位, 把握调查的全过程。调查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使自己在被调查者面前有亲和力, 表现出随和而不失专业, 争取得到尊敬和信任, 让被调查者感觉放心舒服。这样被调查者就能坦诚认真地回答问题, 遇到不便回答或个人隐私问题也能减少顾虑, 尽可能客观准确地给出答案。因为进行调查需要占用回答者的时间和精力, 必要时对那些同意接受调查并提供回答的被调查者应提供一些物质奖励。其次, 掌握追问技术。被调查者往往提供不完整的答案, 这时调查员应进一步澄清问题并激励被调查者补充答案, 但不得进行诱导性的追问。注意调查员在调查中应保持中立态度, 因为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员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对调查选项的看法或倾向都可能影响调查结果。最后, 忠实地记录答案。调查员要客观细致地记下被调查者给出的答案, 不得进行自我判断归纳, 当应答者记不清或遗忘时不得进行自以为是的启发, 更不能对答案进行自我取舍。

其二, 加强对调查员的激励和监督。为了加强调查员的工作责任心, 强化对调查工作的重视, 必要的监督机制是一项有效的措施。为了解其工作情况, 改进工作方法, 避免工作缺失, 指导调查员更好地开展调查工作, 力争非抽样误差的最小化, 可通过录像、监控、录音、跟访、回访等形式开展对调查员工作的监督。同时, 调查员要掌握对异常数据的判别处理方法, 对已确知是在受到外界不正常干扰、一时疏忽或不小心记录的数据, 或经检查明显是错听、错读、错记的数据, 特别是在较多的调查或测量值中只含有随机误差且按正态分布, 当某一数据的残差绝对值大于三倍标准差时, 则应弃舍 (莱以达准则, 又称3σ准则) ;但不能不知原因不加分析就轻易弃舍调查或测量数列中的最大或最小数据, 这样可能造成错误, 会对余下数据的精度作出过高的估计, 因此在判别取舍时一定要慎重。另外, 对在调查工作中表现优秀、责任心强、有敬业和奉献精神的调查员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树立典型, 培养骨干。

其三,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客观公正的统计工作准则, 确立数据的客观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这一原则。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 树立统计调查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勇于同一切违背统计法精神的不良现象做斗争。在调查工作中决不能徇私情, 要不为私利所动, 不做被他人利用的工具, 要维护调查员的形象, 捍卫调查员的尊严, 确保调查数据的客观准确。

四、调查数据整理阶段

数据整理主要是指对调查阶段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审查、审核、分类、分组、编码、录入、汇总、计算等工作, 通常由非调查者来做。这一阶段也存在审核、编码、录入等非抽样误差, 其中离开调查员的参与, 原始记录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就不能得到准确客观的解释, 单凭数据整理者的判断推测难免会出现偏差。

在这个阶段调查员仍有其独特的作用, 要求调查员准确反映原始记录中存在的特例及不确定性问题, 进而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做统一处理, 规范数据格式, 明确编码要求, 避免数据整理阶段的随意性。可见只有调查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据整理阶段, 才能使最终调查结果完满可信。

参考文献

[1] (美) Judith T.Lessler, William D.Kalsbeek著.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M].金勇进主译.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7年12月第1版, P182

[2] (美) Floyd J.Fowler, Jr;Thomas W.Mangione著.标准化调查访问:如何实现访问员相关误差最小化[M].孙龙徐, 方敏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第1版

[3]梁晋文等编著.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年8月第2版, P57

[4]王克林.非抽样误差测度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 2010 (7)

[5]潘淑清.抽样调查中无回答的统计影响及控制误区[J].统计与决策, 2002 (10)

[6]郑丽.从非抽样误差看调查质量[J].统计与决策, 2004 (3)

[7]郑彩云, 吴媛.浅谈非抽样误差的成因及控制[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3)

建筑火灾事故调查方法 篇8

1 建筑火灾事故危险性

建筑消防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建筑消防安全是城市消防安全的最重要部分, 建筑也是人员进行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等比较集中的地方, 也关系到城市的文化、经济以及政治因素集中。因此, 建筑的人员数量比较多, 规模也比较大, 人口密度大, 引发火灾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一旦引发火灾, 人员是非常聚集的而且人员情况也比较复杂, 很多还有公共的人流, 疏散渠道也比较狭窄, 这样所造成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 会引起人员的烧伤和中毒, 甚至出现群死群伤的现象。

建筑的消防设施设备会比较多点, 功能也多元化, 这样的故障率也会不断上升。这些建筑占地面积也比较广, 行政执行力也会相应的变差, 技术规范太繁多, 法制体系依然不够完善, 建筑需要配置很多的消防设置, 而且种类非常繁多且复杂, 差异非常大, 由于消防设施产品质量以及维护保养力度不够, 或者维护管理部门重视力度不强。这样一来, 容易造成建筑消防设施故障以及损坏, 这样发生火灾了, 消防设施等于瘫痪了, 无法保证正常发挥作用。容易造成报警晚, 火势会继续扩大, 从小火变成大火, 一发不可收拾。

此外, 建筑电力设备会比较多, 引发火灾的不确定因素也会相应的增多。例如:各种照明设施、取暖的设备、娱乐的用电设备, 而且各自线路交错在一起, 线路非常复杂, 电力超负荷运作。特别是一些场所存在违规装修, 违章用火用电用气、吸烟等现象, 造成电气、明火等点火源多, 容易引发火灾。

2 建筑火灾事故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火灾事故调查中, 虽然已经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调查了, 也能找出一些引发火灾的事故原因, 也能消除一些不安全因素, 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建筑的消防管理环境, 建筑消防环境还有存在着很多的不安全因素, 消防设施老化非常严重, 很多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 缺少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建筑火灾调查人员没有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分析, , 调查出来的很多情况也是比较模糊的, 有些调查人员丢失了很多存档时间较长的消防资料, 对整个建筑的规划以及格局都不了解决。调查人员经常发现发生火灾时, 人员流动起来, 很多人就找不到安全路口, 这是火灾造成群死群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此外, 建筑火灾调查任务重, 调查质量低下。虽然近年来在调查力度上有较大提高, 但是有很多地方的火灾调查任务还相当繁重, 而且火灾调查工作周期较长、繁琐, 加上调查工作人员能力有限、责任意识淡薄和业务素质水平低下, 火灾调查疲于应付和糊过且过, 导致火灾调查率、查清率、办结率也非常低下。

在建筑消防控制室中, 火灾调查人员流动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在某些重点调查岗位。有些调查人员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就进行上岗了, 还有些调查人员没有证书就上岗了。此外, 所雇佣的调查人员素质水平不高, 调查以及管理效率低下, 法律意识淡薄, 根本不能完全掌握自动消防设施的使用。有些调查人员是因为工作需要而进行四处调动, 这为建筑的消防安全留下了巨大的隐患。正是由于建筑火灾事故调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不能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 造成各项制度沦为空话, 管理效力低下, 自防自救能力差, 调查能力低下, 同时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3 建筑火灾事故调查方法的研究

首先, 可以进行现场探测法。针对以上建筑火灾事故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要对建筑火灾事故调查采取逐级调查的模式, 要把建筑按层次区分开来, 要根据现场每个建筑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应的调查方法。对于现场发生火灾的酒店以及商城, 这些地方的火灾风险评估等级会比较高, 针对这些地方消防大队要积极带头, 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 合理协调各个部门的分工以及合作, 合理设计和规划, 认真做好安全调查工作, 成立专门的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小分队。这个技术小分队要认真履行调查职责, 对与上述这些地方要全面系统的调查论证,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改造方案。

其次, 我们可以进行经验体验法。毕竟火灾事故调查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又非常复杂并且难度系数会比较高的工作, 涉及的领域非常广, 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在建筑火灾事故调查过程中, 进行调查的工作人员要认真仔细对火灾事故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运用以往的调查经验, 再联系哲学上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知识, 对火灾发生过程中各种突发事件以及火灾现场的事实进行研究, 找出因果关系, 这样可以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 为现场调查指明放心, 也为最终确定火灾原因做出科学的结论。

最后, 在建筑火灾调查分析中, 还可以综合运用剩余法和演绎法。通过上述的现场调查以及经验体会法之后可以获得很多的火灾事故信息材料, 要对材料进行认真仔细分析研究。在调查的工作中, 还可以用到剩余法和演绎法。剩余法也就是可以判明事件因果关系的重要方法。剩余法的运用可以发现火灾事故多种原因的可能性, 要对火灾原因进行认真审查, 利用好手上的证据, 利用排除法进行逐个排除, 剩余最后一个就是建筑火灾事故真正发生的原因。演绎法就是对是由一般原理推得个别结论的推理方法。对建筑火灾事故原因进行现场演绎, 也进行逐个排除, 最后可以认定引发火灾事故的细节原因。

4 结论

在火灾事故调查的过程中, 可以用上述几种方法进行调查, 这些方法运用是前提条件就是事物之间是存在普遍联系的, 要以哲学上的观点去看问题, 去发现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去分析火灾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并最终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在调查以后, 要建立起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体系, 提高监督服务管理能力。我们应综合调查影响建筑消防管理能力高低的安全因素, 要建立起来消防建筑的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消防管理能力普遍比较低下, 消防警力也比较落后, 矛盾冲突很大。本文先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分析, 然后再研究了建筑消防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最后论述了建筑火灾事故的调查方法以及火灾事故预防对策。

关键词:建筑,火灾事故,调查,危险性

参考文献

[1]王杰.建筑火灾事故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若干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 2011 (2) .

[2]陈美家.如何提高消防服务管理能力[J].消防教育研究, 2011 (1) .

抽样调查方法 篇9

一、人口统计调查的新亮点

(一) 调查方式体现智能化

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 将以往的纸质调查方式革新成手持电子数据设备入户登记, 从而实现调查数据的采集、报送、处理等手段的智能化。据调查员反馈, 智能化的登记方式存在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审核及时, 在调查登记过程中, 电子设备会自动进行审核提示, 减少审核阶段时二次询问的情况;二是填写方便, 增强了某些指标的可填性, 如户口所在地址, 一年前常住地, 可以通过逐级选择填写;三是不易漏户, 摸底表和登记表紧密关联, 因而在登记阶段可以及时查看未登户及调查进度, 有效防止漏登;四是省去编码时间, 以往纸质登记时, 需要编写非专项编码, 而使用电子设备后自动生成所有非专项编码和部分专项编码。总之, 较以往纸质调查方式而言, 智能化调查方式的优势十分明显。

(二) 报送方式彰显信息化

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 首次引入了调查对象在互联网上自主申报。从我市经验来看, 互联网自主申报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主申报的意愿不强, 全市4329户仅有36户最终在网络申报;二是网络申报界面不够友好, 如输入数字界面必须切换到英文状态, 与实际操作习惯不符合且未提示;三是自主申报质量控制不易, 调查对象易对部分专业性强的指标发生理解偏差或漏填;四是自主申报时间过长 (填报2~3人的户时间在30分钟左右) , 影响调查对象的积极性。互联网主申报虽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但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入户难的问题, 减少了调查员的工作量, 推动我国人口报送方式的新发展, 彰显了信息化报送方式的优越性, 是一次十分有益的尝试。

(三) 调查内容突出时代性

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 针对二胎政策的实施, 设置了反映生育意愿的指标;针对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设置了老年人健康状况和主要生活来源的指标;针对城镇化发展进程, 设置了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如工作情况, 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情况等;针对城镇化发展质量, 增加了一张村级表, 设置了医院分布, 学校分布, 文化 (体育) 活动场所情况, 饮用水来源, 市政排水情况, 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等指标。这些指标的设置, 突出了调查内容的与时俱进, 突出了调查内容的时代性。

二、人口调查统计存在的问题

(一) 小区划分方法不科学

目前我国人口调查实行的是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制度, 在抽样调查年份会涉及到调查区划分与抽样的问题。现阶段, 采用的是划分成标准化调查小区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效地保证了所有调查对象都有被随机抽中的可能性, 但是存在的缺陷不容忽视, 在人口变动剧烈, 拆迁新建频繁, 人口分布不均, 人户分离严重的新常态下, 将村级调查区划分出满足80户, 250人口登记的标准调查小区, 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前期摸底, 就会丧失抽样调查应有的优势, 如若遇到流动人口变化大的区域, 就算进行了细致的摸底, 在正式入户调查时, 抽中小区的调查人户数仍会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二) 数据推算方式不完善

此次1%人口调查是以全省为总体, 以地级市为子总体, 所以海宁市作为县级在人口推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需要经过省级进行推算, 再将推算结果核定给各地市, 地市根据调查数据结合人口相关行政记录数据情况估算各县市的人口总数, 城镇人口总数等, 但是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相关性的指标由于推算难度很大, 不能核定反馈到县一级, 不利于县级部门做一些数据资料的开发研究, 不能为人口相关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县级无法独立推算, 更不能对镇一级推算, 从而无法满足乡镇尤其是创建小城市的乡镇对人口数据的需求。这样导致县级以下只有调查的权利与义务, 不具备使用权的一个调查机构。

(三) 部门配合措施不给力

随着公民日益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 入户登记调查的难度越来越大, 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方面的重视, 与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配合与理解。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海宁市统计局得到了计生局、卫生局、公安局、民政局和新居民局等多个部门在提供人口相关行政记录方面的大力配合, 但是调查工作只有统计部门在单独进行, 公安与计生部门从不直接参与。同时由于公安等部门出于保密的需要, 所提供的行政资料是纸质的, 因而对这些资料的使用上还是不够方便, 所起到实际应用效果有限。

(四) 经费保障机制不通畅

多年的人口调查工作经验表明, 经费充足的地区调查工作的积极性偏高, 数据质量偏高, 反之则不然。如何保证调查工作进行的经费是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目前我市财政机制而言, 下一年的经费需要在上一年度的10月份左右提出预案和申请, 但是由于抽样调查的工作量的不确定性, 不能精确算准经费, 如果多算则会被列为预算考核不合格, 如果少算则不能满足调查的需求。加上近几年调查的各项成本, 如两员补贴, 购置入户调查纪念品等都在逐年上涨, 因而通畅经费保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三、改善人口统计调查的措施

(一) 优化小区划分方法

优化调查小区划分方法是建立科学的人口调查制度的重要环节。优化小区划分方法需要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基于海宁基层特点出发, 提出一种比较可行的对策:先将整个村划分成若干个调查区块 (划分至适合画建筑物分布图且人户数为标准规模的1.5~3倍左右后抽取调查区块编号;根据抽中的区块的建筑物分布图抽取调查起点的建筑物编号 (高层建筑物抽取起始调查住房单元号) , 以抽中的调查起点为第一户, 按照建筑物编号和住户单元编号顺序调查至标准规模 (80户, 250人) 为止, 这样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减轻小区划分的工作量, 又可以解决因人口剧烈变动导致的样本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二) 完善数据推算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县级及以下政府对人口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 所以县级以下取得科学有效的数据是十分有必要的。不过, 数据推算还需要涉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 需要考虑到调查结果和数据推算的科学性, 在现今调查制约条件下, 对调查的目标指标、置信区允许误差进行计算。省级和国家级调查机构在制定调查方案时, 需综合衡量调查工作量和数据有效取得的基础上, 完善县级及以下数据推算方法制度, 指导各县市进行人口数据资料开发和应用。

(三) 增强部门配合程度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部门各自为政, 纵强横弱、条块分割, 甚至相互掣肘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体现在人口统计上, 就是各部门之间人口数据共享制度至今没有建立, “信息孤岛”问题严重。人口调查机构与各人口管理相关部门的行政记录, 能通过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对接 (将行政数据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共享) , 减少重复登记一些相同口径的指标, 达到既保护个人隐私, 又可以减少工作量为目的, 同时也为数据资料开发与验证提供必要的支持。

摘要:人口数据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基本的要素信息, 因而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十分注重人口数据的科学采集。建国以来, 我国开展了6次大型人口普查, 进行了4次1%人口抽样调查, 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2010年实施了《全国人口普查条例》,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10年1次的普查, 并在2个普查年份之间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 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我国人口制度的发展。人口调查制度处于不断的调整与提升, 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但不能忽略人口调查制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人口调查制度,调查方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日忠.浅议完善人口统计调查制度[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13) .

[2]樊佳佳.人口常态化统计方法初探[J].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 (08) .

分层抽样方法的实证分析 篇10

近年来, 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 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 非公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也日益突显, 逐渐成为活跃市场、推动行业技术革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而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是企业扩大发展, 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因此为了全面了解云南省非公有制企业 (单位) 人力资源状况, 本文对云南省非公有制企业 (单位) 调查, 解剖云南省总体总量、各州市、全省各行业非公有制企业 (单位) 人力资源的分布情况, 为非公有制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一个必要的依据。

报告运用分层算法对云南省16个州、市的18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非公有制企业 (单位) 人才资源状况进行抽样调查。

二、分层方案

1. 分层抽样原理

(1) 层数及样本量确定。将每一个行业门类的所有企业按照规模分成3层, 1个全部抽取层和2个部分抽取层, 总的样本量是由全部抽取层中的企业的数量和部分抽取层的样本量构成, 公式如下:

其中Nl是全部抽取层中企业的数量, nh为部分抽取层中样本量。

那么根据Lavallee-Hidirou算法。

(2) 样本分配方法。奈曼最优分配各层的单位抽样费用相等, 即ch=c那么费用函数就变为CT=c0+cn此时, 简化为, 这种形式的分配被称为奈曼分配。

2. 抽样框确定

州市的抽样框使用全省基本单位名录库, 根据非公有制法人企业所属的州市, 加工整理成, 云南16个州市的抽样框。

将各州市抽样框中的单位按照行业门类分成18个层 (当某些行业的单位数量为0时, 故不能完全涵盖18个行业) , 按照年末从业人员数据进一步分为1个全部抽取层和2个部分抽取层。各个抽取层的层界限通过kozak确定, 见表。

单位:人

三、结果分析

1. 全省非公有制企业 (单位) 人才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 云南非公有制单位共有从业人员2039472人。从受教育程度看,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有12129人, 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0.59%;大学本科有131784人, 比例为6.46%;大学专科有315011人, 比例为15.45%;中专及以下有1580548人, 比例为77.50%。从人才类型看, 比重较大的三种人员分别是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 抽样调查中这三类人员的数量分别为358959人、334451人、668715人。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2. 分行业的非公人力资源的数量特征

从云南省非公经济企业和员工从业结构来看, 以第三产业为主。从事第三产业的非公企业员工有706581人, 占非公企业员工总数的34.65%。具体来看, 年末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情况为:第一产业16.43%, 第二产业48.93%, 第三产业34.65%。

三大产业中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的分布比例分别为:第一产业:9.00%、5.88%、8.77%。第二产业:39.22%、50.39%、59.38%。第三产业:51.78%、43.73%、31.86%。由于采矿业的特殊性质, 第二产业中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所占的比例最高, 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最大。

3. 分地区的非公人力资源的数量特征

经统计分析, 非公从业人员超过100000人的只有昆明、曲靖和邵通三地区。非公从业人员最少的是迪庆, 只有14537人。

云南省各地区的经营管理人员占该地区非公人员总数的比例集中在10%~20%;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除了邵通占7.77%外其他地区均集中在10%~20%;各地区的技能人员所占非公人员的比例则区别较大。超过35%的地区有德宏 (38.49%) , 文山 (44.74%) , 昭通 (56.82%) 。

参考文献

[1]秦光荣.强化措施优化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全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R].2009, 3 (6) .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方法探析 篇11

【摘 要】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础性工作,通过调查能够对土地利用面积、数量、类型等参数有个准确的了解,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因此加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方法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方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种新型的调查方法,以期为提高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为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提供实际性的参考依据,是科学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尤其现在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将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调查土地现状变更调查中,进而不断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管理水平。

1.传统土地利用变更方法

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方法主要有卫星遥感、航测、直接外业调绘三种,其中利用卫星遥感能够很方便的获得有关土地利用的数据,不过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遥感获得的图片数据分辨率较低,因此,比较适合监测区域性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而使用航测方法进行土地变更调查,从实际航拍到后期的数据处理环节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工作效率并不高。而直接外业调绘通常有基层土地管理人员依据辖区内的土地利用变更情况,按照变更调查的相关要求,确定变更调查对象以及其范围、位置等参数,然后查阅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相关图件,最终确定变更调查的线路以及站点,进而开展野外调绘活动。野外调绘过程中如果遇到变更图斑形状比较规则,且地物点容易分辨时,则可使用截距法、距离交汇法等对其进行补测;如果变更图斑形状不规则,而仍能轻易找到地物点,则可运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补测,即在变更调查基础图件上补测变更图斑;如果图斑的形状较大且地物点不足时,则应布设导线控制点,然后在室内运用方格法、求积仪法计算出其面积大小。该种方法的野外劳动强度比较大,且地物点不太好找,导致工作效率低,而且计算出的面积误差较大。

2.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

该种土地变更调查方法是将地面调查与3S技术相融合,在现有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技术,采用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手段进而自动获得土地利用变更的相关信息。外业操作主要运用GPS技术确定变化图斑的范围、面积、类型等参数,进而量测零星以及线状地物。内业的操作以地面调查为依据,在数字环境下结合GIS技术更新基础图件。下面探讨一下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具体实现。

2.1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

利用3S技术对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纠正、配准以及融合三个方面,其中纠正包括在参考正射影像图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图实施的相对纠正,以及参考地形图对卫星遥感图实施的正射影像纠正两种内容。通过纠正能够配准融合不同时相影像以及不同的传感器,并能将卫星影像融入到大地坐标系中,同时还能将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图进行配准叠加;而融合影像是为了将处在同一范围中表现地物不同性质的帧数融合处理后使其形成一帧,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地物出现的变化。实际工作中常用比值算法、线性复合、Lab变换实现分辨率较高的全色影像与分辨率低的多光谱影响之间的融合。

2.2利用 GPS 技术进行变更调查

利用 GPS 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1)PDA-GIS 的调入。在 PC 上将土地利用数据库转换成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利用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部颁标准格式),再转换成 PDA-GIS 的矢量格式,以 GIS 的方式在 PDA 上显示行政区域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权属性质等。

(2)手持机现场调查。手持机现场调查过程如下:

①开机进入系统主界面。

②系统初始化参数,如省市县代码等。

③打开需要测量地的底图,该图为矢量图。

④新建数据文件或打开数据文件,用于存储采集的几何数据和土地地物要素的属性数据。

⑤接收 GPS 点位数据。

⑥变更调查数据记录及对应的图形操作,将测量出的 GPS 点显示在 PDA 上,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合并等操作,使之生成点、线、面等基本要素,在土地地物要素的属性数据输入(不一定输得完整,可回到内业处理)时,可完成跟点、线、面的关联关系,从而完成土地变更调查的空间几何位置与属性的记录与关联。

⑦完成调查,保存数据,退出系统。

(3)内业处理部分。利用 PC 上的 GIS 系统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属性修改;进行事后 GPS差分处理;生成变更后的土地利用要素属性数据库和空间几何数据库;再转换生成土地利用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部颁标准);最后回到土地利用数据库。

3.基于正射影像图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

传统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研究时需要内业与外业同时进行,即先通过外业获得土地变更信息的底图,然后将其扫描成栅格图。内业则需要将扫描成的图形进行矢量处理,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饰,不但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且工作程序繁琐,工作量比较大。而基于正射影像图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采用GIS软件处理土地利用内业图,能够减少扫描聚酯薄膜图的相关操作步骤,降低扫描过程中因图纸变形出现较大误差的机率。除此之外,该种技术能够将内业外业工作较好的融合在一起,提高内业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方便的统计出不同类型图斑的面积。

4.总结

本文对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的传统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较为先进的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和基于正射影像图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这两种方法显著提高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与工作效率,因此在实际工作应善于运用。

【参考文献】

[1]赵俊三,闫磊.土地利用现状图形属性数据变更调查及处理方法研究[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2]杨志毅.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D].东北师范大学,2007.

浅析火灾原因调查的方法 篇12

关键词:火灾原因,调查方法,安全隐患

前言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 经常面临着各种火灾威胁, 火灾威胁对人们人身及经济财产安全造成影响, 火灾原因调查工作的责任更加重要。对于火灾原因调查工作的正确开展, 能够让人们对于政府工作有更高的信任度, 保证社会正常的经济建设。在火灾原因调查中需要使用一些方法, 精准地将火灾发生地点及原因清晰了解, 将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责任承担者进行调查, 不同责任人调查中需要使用不同的调查方式。

1 明确调查核心内容, 仔细观察

不同的火灾发生场所间存在着较大差别, 因此火灾原因调查工作也不能一直使用一种模式。部分火灾调查人员对火灾原因调查中, 无法将调查核心内容掌握, 在对不同人群火灾愿意调查中所使用的原因模式基本相同, 对火灾真正发生的原因间关系性较少, 不能为火灾发生原因提供具有价值的调查信息, 无法真正作为消防部门火灾责任明确的主要资料。作者认为火灾调查人员在实际调查中, 一定要有针对性挑选人群, 明确调查工作的先后顺序。首先应该明确火灾调查对象, 多人同时发现火灾时, 应该优先选择文化水平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人作为优先调查对象, 这样能够保证火灾调查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火灾现场有基本性了解, 为火灾后期调查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在明清调查对象后, 应该精准地将调查内容核心掌握, 调查工作开始前做好准备工作, 制定好调查大纲, 在实际火灾原因的调查中要一直围绕核心开展。在实际火灾原因调查中, 火灾人员一定要仔细, 对于火灾现场仔细检查, 防止出现死角。正常火灾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违章操作, 人为、用火电不慎等, 当火灾发生时可能同时有多种火灾原因表现。这就需要火灾调查人员对调查对象耐心调查, 将调查内容详细记录, 掌握火灾在发生过程中的所有情况。了解火灾当事人在短时间内的生活情况是调查火灾原因的方式之一, 这样能够保证当事人最近的情绪, 判断是内部人员故意放火的可能。

火灾原因在认定的过程中, 火灾调查工作要一直根据电气火灾发生条件开展, 例如在火灾长多周围是否有电气设备或者电流线路, 这些能够产生热量的设备也有可能造成场所发生火灾。对观察者的调查能够判断火灾原因。对于发生火灾原因确认工作较为繁琐, 需要很多证据在能确认火灾发生原因, 保证调查工作的真实性。火灾调查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明确调查方向, 在实际调查中认真仔细, 不出现调查死角, 反复多次较差, 最终把火灾法神原因弄清楚[1]。

2 人作为调查核心, 态度明确, 正确使用调查语言

调查工作是一项十分具有耐心性质的工作, 是调查工作开展及结果准确性的有效保证。火灾原因在调查中一定要具有耐心, 真正了解火灾原因, 最终客观性地判定火灾原因责任。调查人员在实际调查中应该明确人的重要性, 任何被调查的人员都是可能造成火灾发生的人, 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决定不能有违法行为。部分火灾调查人员在调查中, 往往过于着急, 在调查中语言使用生硬, 让被调查人员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更有的调查人员在调查工作还没有开展就已经认为某人是火灾发生的责任人, 并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这种不正确的调查方式经常让被调查人员在实际调查中产生逆反心理, 不积极配合调查人员的工作, 影响火灾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当被调查人员出现反感心理时, 调查人员能够更加耐心的与之沟通, 最终让被调查人员将真实想法变现出来, 这让能够有效提升火灾原因调查工作进程。火灾原因调查工作人员在实际调查中应该与被调查人员持有平等态度, 明确观念, 对于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火灾原因调查方式。火灾原因调查工作中, 尽量不要让被调查人员涉及到责任性质的问题, 要保证火灾原因调查工作的客观性。如果被调查人员对于某些信息记忆不清时, 调查人员必须为被调查人员一些考虑时间, 同时还可以使用一些刺激性的方式帮助被调查人员回忆[2]。

调查人员当发现被调查人员所讲述的情况与时间情况吻合时, 应该对于被调查人员的行为举止充分观察, 判断被调查人员是否在隐瞒真正信息, 还是被调查人员因为某些外部原因才不得不说狡猾。被调查人员如果是故意隐瞒火灾发生原因, 调查人员可能告诉其这样做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同时为被调查人员提供有效证据, 让被调查人员说出火灾原因。被调查人员如果是因为某些外部因素存在说假话的情况, 火灾调查人员就应该对被调查人员所说的话仔细研究, 保证被调查人员信息的真实可靠[3]。

3 灵活使用各种手段开展调查工作

火灾调查工作过程是消防部门获取信息的重要过程, 工作质量将是消防部门执法程度的重要依据。火灾调查人员在开始调查火灾原因时, 就应该提前做好在法庭上应对法官的情况发生, 提前保持心态上的端正。火灾调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 不仅需要具有耐心, 还必须能够对火灾信息全面及时调查。在保证调查工作在法律认可的情况下, 对于不同的被调查人群灵活使用调查手段, 让调查内容更加真实、准确。火灾调查人员对于某些重要人员调查中, 应该在调查中同时做好记录工作, 情况严重的可以采取录音的形式, 拓宽调查证据的多样性, 降低在火灾调查过程中被外界因数影响判断的事件发生, 保证火灾判定人对信息来源的信任度, 防止因关键证据来源不准确出现败诉的情况[4]。

4 严谨判断火灾发生原因

部分火灾调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仅仅关注对访问或者现场勘查的重视, 没有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 无法保证火灾调查工作效率, 火灾原因的发现时间也将延长。调查与现场勘查两个工作应该共同使用, 调查能够对火灾现场勘查出的证据时间缩短, 让现场勘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具有方向, 缩小现场勘查范围, 促进消防人员对于火灾事故案情的分析。现场勘查工作需要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对火灾现场进行调查研究, 在火灾现场中找到重要的证据, 提取火灾现场重要物证, 是火灾原因调查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能够有效保证火灾调查证据的真实准确。某些火灾事故发生对于现场破坏较为严重, 如果仅仅对现场进行勘察或者调查, 难以将火灾发生的真正原因发现, 因为在实际调查中较难找到有效的证据[5]。

5 结束语

火灾调查人员在火灾原因调查中, 一定要全方位、系统性质地调查, 保证获取到的证据间存在联系, 科学性判断证据的真假, 缩短火灾原因发现的时间, 准确判断火灾发生原因, 提升政府部门在社会工作中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朱明华.火灾原因调查方法及应用[J].武警学院学报, 2007, No.13004:67-69.

[2]郑斌, 陈国华.化工火灾事故调查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v.2007:63-70.

[3]刘亚, 鲁志宝, 田亮.重特大火灾成因调查方法及技术体系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v.29;No.16811:1022-1026.

[4]杨云.浅谈汽车火灾的常见原因及调查方法[J].科技信息, 2009, No.31733:1172-1173.

上一篇:同学聚会等下一篇:城市绿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