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流程

2024-10-10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流程(共10篇)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流程 篇1

一、人口统计调查的新亮点

(一) 调查方式体现智能化

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 将以往的纸质调查方式革新成手持电子数据设备入户登记, 从而实现调查数据的采集、报送、处理等手段的智能化。据调查员反馈, 智能化的登记方式存在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审核及时, 在调查登记过程中, 电子设备会自动进行审核提示, 减少审核阶段时二次询问的情况;二是填写方便, 增强了某些指标的可填性, 如户口所在地址, 一年前常住地, 可以通过逐级选择填写;三是不易漏户, 摸底表和登记表紧密关联, 因而在登记阶段可以及时查看未登户及调查进度, 有效防止漏登;四是省去编码时间, 以往纸质登记时, 需要编写非专项编码, 而使用电子设备后自动生成所有非专项编码和部分专项编码。总之, 较以往纸质调查方式而言, 智能化调查方式的优势十分明显。

(二) 报送方式彰显信息化

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 首次引入了调查对象在互联网上自主申报。从我市经验来看, 互联网自主申报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主申报的意愿不强, 全市4329户仅有36户最终在网络申报;二是网络申报界面不够友好, 如输入数字界面必须切换到英文状态, 与实际操作习惯不符合且未提示;三是自主申报质量控制不易, 调查对象易对部分专业性强的指标发生理解偏差或漏填;四是自主申报时间过长 (填报2~3人的户时间在30分钟左右) , 影响调查对象的积极性。互联网主申报虽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但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入户难的问题, 减少了调查员的工作量, 推动我国人口报送方式的新发展, 彰显了信息化报送方式的优越性, 是一次十分有益的尝试。

(三) 调查内容突出时代性

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 针对二胎政策的实施, 设置了反映生育意愿的指标;针对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问题, 设置了老年人健康状况和主要生活来源的指标;针对城镇化发展进程, 设置了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如工作情况, 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情况等;针对城镇化发展质量, 增加了一张村级表, 设置了医院分布, 学校分布, 文化 (体育) 活动场所情况, 饮用水来源, 市政排水情况, 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等指标。这些指标的设置, 突出了调查内容的与时俱进, 突出了调查内容的时代性。

二、人口调查统计存在的问题

(一) 小区划分方法不科学

目前我国人口调查实行的是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制度, 在抽样调查年份会涉及到调查区划分与抽样的问题。现阶段, 采用的是划分成标准化调查小区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效地保证了所有调查对象都有被随机抽中的可能性, 但是存在的缺陷不容忽视, 在人口变动剧烈, 拆迁新建频繁, 人口分布不均, 人户分离严重的新常态下, 将村级调查区划分出满足80户, 250人口登记的标准调查小区, 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前期摸底, 就会丧失抽样调查应有的优势, 如若遇到流动人口变化大的区域, 就算进行了细致的摸底, 在正式入户调查时, 抽中小区的调查人户数仍会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二) 数据推算方式不完善

此次1%人口调查是以全省为总体, 以地级市为子总体, 所以海宁市作为县级在人口推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需要经过省级进行推算, 再将推算结果核定给各地市, 地市根据调查数据结合人口相关行政记录数据情况估算各县市的人口总数, 城镇人口总数等, 但是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相关性的指标由于推算难度很大, 不能核定反馈到县一级, 不利于县级部门做一些数据资料的开发研究, 不能为人口相关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县级无法独立推算, 更不能对镇一级推算, 从而无法满足乡镇尤其是创建小城市的乡镇对人口数据的需求。这样导致县级以下只有调查的权利与义务, 不具备使用权的一个调查机构。

(三) 部门配合措施不给力

随着公民日益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 入户登记调查的难度越来越大, 这就需要各级政府方面的重视, 与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配合与理解。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海宁市统计局得到了计生局、卫生局、公安局、民政局和新居民局等多个部门在提供人口相关行政记录方面的大力配合, 但是调查工作只有统计部门在单独进行, 公安与计生部门从不直接参与。同时由于公安等部门出于保密的需要, 所提供的行政资料是纸质的, 因而对这些资料的使用上还是不够方便, 所起到实际应用效果有限。

(四) 经费保障机制不通畅

多年的人口调查工作经验表明, 经费充足的地区调查工作的积极性偏高, 数据质量偏高, 反之则不然。如何保证调查工作进行的经费是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目前我市财政机制而言, 下一年的经费需要在上一年度的10月份左右提出预案和申请, 但是由于抽样调查的工作量的不确定性, 不能精确算准经费, 如果多算则会被列为预算考核不合格, 如果少算则不能满足调查的需求。加上近几年调查的各项成本, 如两员补贴, 购置入户调查纪念品等都在逐年上涨, 因而通畅经费保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三、改善人口统计调查的措施

(一) 优化小区划分方法

优化调查小区划分方法是建立科学的人口调查制度的重要环节。优化小区划分方法需要多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基于海宁基层特点出发, 提出一种比较可行的对策:先将整个村划分成若干个调查区块 (划分至适合画建筑物分布图且人户数为标准规模的1.5~3倍左右后抽取调查区块编号;根据抽中的区块的建筑物分布图抽取调查起点的建筑物编号 (高层建筑物抽取起始调查住房单元号) , 以抽中的调查起点为第一户, 按照建筑物编号和住户单元编号顺序调查至标准规模 (80户, 250人) 为止, 这样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减轻小区划分的工作量, 又可以解决因人口剧烈变动导致的样本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二) 完善数据推算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县级及以下政府对人口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 所以县级以下取得科学有效的数据是十分有必要的。不过, 数据推算还需要涉及样本的代表性问题, 需要考虑到调查结果和数据推算的科学性, 在现今调查制约条件下, 对调查的目标指标、置信区允许误差进行计算。省级和国家级调查机构在制定调查方案时, 需综合衡量调查工作量和数据有效取得的基础上, 完善县级及以下数据推算方法制度, 指导各县市进行人口数据资料开发和应用。

(三) 增强部门配合程度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部门各自为政, 纵强横弱、条块分割, 甚至相互掣肘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体现在人口统计上, 就是各部门之间人口数据共享制度至今没有建立, “信息孤岛”问题严重。人口调查机构与各人口管理相关部门的行政记录, 能通过现代化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对接 (将行政数据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共享) , 减少重复登记一些相同口径的指标, 达到既保护个人隐私, 又可以减少工作量为目的, 同时也为数据资料开发与验证提供必要的支持。

摘要:人口数据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基本的要素信息, 因而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十分注重人口数据的科学采集。建国以来, 我国开展了6次大型人口普查, 进行了4次1%人口抽样调查, 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2010年实施了《全国人口普查条例》,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10年1次的普查, 并在2个普查年份之间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 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我国人口制度的发展。人口调查制度处于不断的调整与提升, 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但不能忽略人口调查制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人口调查制度,调查方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日忠.浅议完善人口统计调查制度[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13) .

[2]樊佳佳.人口常态化统计方法初探[J].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 (08) .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流程 篇2

近期,北京局队召开2009年北京市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工作布置会议,部署2009年北京市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劳动力调查和群众安全感调查工作。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王红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详细介绍了调查方案,重点讲解了调查的组织实施过程、工作安排和具体要求,并就如何做好调查工作展开了热烈讨论。

王红在讲话中强调了三项调查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在调查工作中要做到“四个加强”:一是加强领导,既要有专人负责人口调查工作,又要保证人员质量,同时要做好工作衔接;要从组织实施和协调基层两个方面给予经费保障,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要主动解决问题,将调查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加强协调,要加强与基层单位、相关部门的协调,加强与市局、总队的沟通,加强区县之间的横向交流,为调查员入户登记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加强质量控制,制定各阶段质量控制措施;加强现场指导,及时纠正调查过程中的偏差;加强数据评估分析,关注重点指标。四是加强工作总结,在调查过程中,要注重积累,注重总结,结合新情况、新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为第六次人口普查积累经验。

会议还对人口调查工作考核办法及质量控制办法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四川省人大要求切实改善统计执法薄弱环节

近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志文所作的《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执法检查报告》)。

常委会完全赞同《执法检查报告》,并认为:近年来,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贯彻实施统计法律法规,在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建立统计工作体系、增强统计服务功能、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统计在服务党委重大决策、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新形势、新任务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省统计工作基层基础和统计执法机构、环境等一些环节依然比较薄弱。此外,常委会还就深入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强化全省统计工作提出了意见。

安徽省县级非公经济考评首次开展

为进一步促进县级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日,安徽省政府决定对2008年县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由省统计局具体实施。

此次考核评价工作是第一次针对县级开展的。为顺利完成评价工作,安徽省统计局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召开相关专业处负责人会议,研究并布置工作。各相关专业处密切合作,测算县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研究确定考核评价指标,积极整理加工分县的相关专业指标。与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办公室加强联系,及时取得了工商、税务、工商联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将归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后,对61个县(市)进行了计分评价。评价结果上报后,得到省政府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的肯定,认为省统计局落实工作行动迅速,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基本反映了各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流程 篇3

在区统计局的业务指导下,在街道统计站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村两名调查员的共同努力,认真筹划,精心组织,积极实施,短时间内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工作。一是提高认识,确实加强组织领导。区统计局副局长亲自参加培训会议,进行工作动员,并对各位村级调查员介绍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位提高认识,精心组织,确保质量。

二是精心组织业务培训。搞好业务培训,是确保调查数据质量的关键,区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生动形象的讲解了各个知识点,各位村级调查员认真听讲,积极询问。

三是增强宣传实效。通过发放《至被调查户的一封信》,宣传人口变动调查的内容和意义,特别强调调查数据将严格执行相关保密规定,消除住户隐私顾虑,争取被调查者积极配合、如实申报。

四、三是摸清底数不重不漏。培训会议后,村两名调查员立即走村入户,对调查区的建筑物进行排查,认真绘制《调查小区地图》,编制《户主姓名底册》,并详细备注空房户、全户外出等特殊情况,了解小区一年内的出生、死亡人数,确保所有登记人口不重不漏。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流程 篇4

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基础调查每周工作汇报

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基础调查工作是全市流管系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开展各项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为进一步准确掌握小红门乡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小红门乡在春节后流动人口大量返京之际,结合上级领导指示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各村管理员对全乡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集中进行基础调查工作,现将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小红门乡截止2011年5月19日,共有流动人口51194人,出租房屋和单位共计4025户,其中人、房项目不完整数据0项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今年根据上级工作指示,乡流管办结合小红门乡实际情况,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工作计划并积极地实施,这段期间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小红门地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基础调查工作方案

乡流管办在认真分析地区人口资源的基础上,对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科学预测,合理规划,并在乡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小红门地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基础调查工作方案。

(二)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基础数据摸排查工作

为了保证各村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自2010年3月7日乡流管办按照上级工作安排,组织各村管理站根据来有登记、走有注销,最大限度掌握辖区人房信息准确率与完整率的工作原则,第一,要求管理员对管片中新来京的流动人口、新出租的出租房屋、前期存在项目不完整信息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逐一填写登记表并交由内勤录入市流管平台,确保辖区内的人房信息采集登记全面、数据准确、数据项目完整。第二,将2011年3月7日市流管平台中的47457人的流动人口基本数据导出,按照管理员划片原则分发到每个管片管理员手中,挨家挨户进行核查,将离开人员在下发表中进行标注,每月15、30日报送一次核查进度及核查明细,以便下一步注销工作的开展,目前全乡全部核查完毕,正在加大对新来人员摸查、登记工作,同时根据市区下发的与派出所系统比对数据的输机工作。

小红门乡流管办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流程 篇5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市委提出的“二四六八”和重返“十强”目标,以搞好灾后再生育服务与恢复服务体系为重点,强化宣传,夯实基础,规范服务,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肩负着抗震救灾的艰巨任务,我市人口计生工作仍然走在德阳市、四川省乃至全国前列,并创造了先进经验。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四川省以及德阳市人口计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计划生育基层协会先进集体、全国人口计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先进单位、全省生育关怀行动先进集体;市人口计生局被省人事厅和省人口计生委授予集体三等功,连续三年保持了全国人口计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光荣称号。,我市出生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政策生育率、人均财政投入预算等各项工作指标均优于控制目标和任务数,圆满完成了本年度人口计生工作任务。

(一)以贴心服务化解突出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全市有516个灾后再生育家庭(其中能够生育的有443个),截止目前,已生育251个(已生试管婴儿7例),现孕28人(其中试管婴儿5例)。这些家庭实现了再生育,给多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消除可能因人口计生工作引发的社会矛盾,为我市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妥善处理手术并发症,解决民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市施行节育手术遗留下来的并发症有近80例。这些并发症患者的诉求与群众信访案件逐年增加,解决的难度很大,加之部分重灾镇的再生育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群众的反映很强烈。市人口计生局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认真调查,主动沟通,耐心解释,积极治疗,妥善处理。,向并发症患者和再生育困难家庭发放困难生活补助50.43万元,将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没有出现因计生工作导致的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案件。

(二)宣传工作成效突出,为灾后重建增色添彩

探索创新人口计生宣传工作,坚持大人口宣传,主动参与,主动作为,主动融入;调整工作思路,按照新农村建设和特色村规划,宣传模式出新不出格,添彩不添乱;改变工作方式,坚持常态性宣传,从群众被宣传转变为主动接受宣传;注重宣传结果,保证宣传效果。市人口计生局主动融入师古镇红豆村示范村建设,将人口文化、生育文化有机地融入到婚俗文化、爱情文化和婚庆文化中,重点打造川西婚俗人口文化苑和爱情文化博物馆,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社会现象进行引导,从而树立新型健康的婚育观念。红豆村人口文化宣传模式得到国家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统一规范了98个村级人口计生制度和人口文化宣传栏内容,重建了220个人口文化大院,2075户中心户,恢复了宣传阵地。开通短信平台,举办电视有奖问答,开展《公开信》发表3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以多种形式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

(三)扎实开展基础工作,创新规范管理模式

一是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开展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活动和基层文明执法专项活动,对20至今1569例再生育以及1586例(含非婚的)违法生育材料进行了清理,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程序和操作规范,提高执法水平。近三年,我市共作出计划生育行政处理决定1275例(包括非婚在内),征收社会抚养费610万元,无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发生。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坚持行政告知制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宣传和执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强化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推行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将工作重心下移。

二是进一步规范了再生育申报与审批程序,制作了申报审批流程,严把再生育行政审批关,提高行政效能。今年8月,市人口计生局将灾后再生育对象收养子女后怀孕的有关情况如实向上反映,并提出建议方案,得到省人口计生委的正式批复,将此参照《条例》相关条款进行审批,填补了全省灾后再生育政策的空白。

三是严格执行《统计法》和人口计生统计规定,坚持“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封闭式调查,加大了统计数据质量的抽查力度,挤干统计水分,提高了人口计生统计质量,为第六次人口普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是切实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为育龄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并强化技术服务规范,严格按照手术常规与操作程序,安全施行各类节育手术。以流动服务车为载体,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三查”服务。今年,全市参加免费“三查”的妇女就达90969人次。与此同时,我市在德阳率先实施优生促进工程项目,切实减少了出生缺陷的发生。

(四)探索实施惠民政策,强化利益导向机制

我市在全面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计生奖励扶助、0~6周岁独生子女平安保险、育龄妇女节育手术保险、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等5项国家、省、市出台的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同时,还开展“三结合”帮扶,通过积极争取,组织实施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项目,探索实施了七大惠民政策,不断丰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内涵和外延。今年,我市兑现给计划生育家庭的各项奖励政策总额达到1400万元,使近6万个计划生育家庭直接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是从2019年起,探索实施了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补助制度。二是为特别扶助对象发放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自筹金补助。三是参照国家奖励扶助政策标准,实施城镇双方无业居民独生子女户与双女户扶助政策。四是实行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奖励办法,由本级财政按每人100元的标准给予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育龄妇女一次性奖励。五是将农村人口中,收养子女后放弃生育无亲生子女的,纳入本市奖励扶助范围,参照国家奖励扶助政策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六是积极探索农村“半边户”中独生子女和双女户的奖励扶助政策。七是组建全国首支人口计生志愿者服务队伍,启动人口计生志愿者服务项目,从第一批独生子女中招募了志愿者,为实行计划生育的第一批家庭提供生产、生活帮助与健康服务。

二、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议

(一)市人民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新时期人口问题,加强服务,继续创新,使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动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二)人口计生主管部门和各相关部门应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强化属地化管理,实现均等化服务,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重庆农村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调查 篇6

1.1 调查对象

2011年7月~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2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不发达地区(黔江区、忠县)共9个乡镇18个村,年龄为女性55岁、男性60岁及以上的老年常住居民(居住时间≥1年)共495人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内容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使用设计问卷(参照卫生部全国居民健康调查)对老年居民进行现场询问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慢性病史、日常生活行为方式、两周内患病现状、一年内住院情况以及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V2)等。其中,生命质量评价包括与健康相关的8个维度: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活力(VT)、精神健康(MH)和情感职能(RE)、总健康总体自评(GH)。生理健康维度包括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活力(VT)和总健康总体自评(GH),心理健康维度包括社会功能(SF)、活力(VT)、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总健康总体自评(GH)。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95份,回收495份,回收率100%,回收后经筛查有效问卷474份,有效率为95.76%。

1.3 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调查员均为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老师及在读研究生、本科生,对调查员进行了统一培训;在正式调查前半个月开展了预调查;调查过程中,调查指导员每天对问卷进行完整性和逻辑性查错;为保证数据录入质量,在录入后,进行了复核、校对。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资料用EPI DATA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质控并检错,保证数据输入质量,用SPSS18.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

生命质量量表(SF-36,V2)使用李克累加法,按最后题值计算原始分数,再用标准公式计算出转换分数,转换分数=(原始分数-最低可能分数)﹡100/(最高可能分数-最低可能分数)[1]。由此得到各维度的相关标准分、生理健康加权平均分、心理健康加权平均分、生命质量加权总分。根据资料性质,对一般人口学特征等进行统计描述,分别以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作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邻里关系、慢性病患病、两周内身体不适情况、一年内住院、吸烟、饮酒、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非参数检验,判断各因素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有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农村老龄人口的基本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474名农村老龄人口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从性别上看,男女比列大致相当;从年龄分组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组构成比例逐渐降低;从名族划分来看,汉族人数比例略高于少数民族;从婚姻状况来看,以在婚为主,无配偶者比例偏高,为24.9%;从文化程度来看,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9.9%;从职业类型来看,以农业劳动者为主体,为81.0%,非农业劳动者比例为19.0%。

2.2 不同特征老年健康率比较

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等与老年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a)<0.05,b)<0.01

2.3 患有主要慢性病

本次调查人群中患有慢性病344例,占总调查人数的72.6%。在患病率最高的前三位中,骨关节病患病率最高,占患病人数的26.5%(91/344),其次分别是风湿病占18.3%(63/344),高血压占11.0%(38/344)(见表3)。

2.4 主要慢性病情况

调查显示,A组有100人(33.8%),B组有142人(79.8%),患有各种慢性病,A、B年龄组人群各种慢性病患病率比较发现,骨关节病差别有统计意义(P<0.01),风湿病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4。

注:a)<0.05,b)<0.01

2.5 老龄人口生存质量

2.5.1 生存质量评分。

通过分析SF-36(V2)的健康量表测量结果,得出老龄人口的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活力(VT)、躯体疼痛(BP)、总健康总体自评(GH)、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8个维度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均数和标准差。474名农村老龄人口中,总的生理健康M(QR)为74.00(36.00),总的心理健康M(QR)为75.00(21.00),总的生命质量M(QR)为80.00(29.00),见表5。

2.5.2 对影响老龄人口生命质量的多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影响生理健康维度和心理健康维度的因素相同,它们分别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邻里关系、慢性病患病情况、两周患病情况、一年内住院情况和饮酒。结果见表6。

注:a)<0.05,b)<0.01

3讨论

3.1 生命质量量表(SF-36 V2)的作用

1988年Stewartse研制出了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hort from,MOS SF),在其基础上,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发展出了简明健康调查量(the Short-Form 36 Henlth Survery Scale)。它全面概括了生理、心理、精神及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其信度和效度均已在国外多项研究中被得到验证,同时证实了其生存质量评价适用于普通人群[2,3,4]。生命质量量表(SF-36 V2)能够反映健康状态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5,6]。生命质量是一个敏感和强有力的死亡预测指标,对身体机能,患病率,医生对健康状况评价,健康护理的应用和住院治疗等也是很重要的预测因素[7]。

3.2 老年生命质量分析

经过数据分析,生命质量的各个维度的得分都是非正态分布,所以使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来进行统计和描述。此次调查人群的生命质量低于丁晓波等人的研究结果(TS:78.48±15.35)[8],高于肖亚洲等人的报告结果(PCS:36.43±13.26,MCS:41.74±8.47)[9]。

年龄是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说明年龄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影响,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吻合[10,11,12]。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机体的免疫能力、抵抗能力、抗衰老能力及活动能力等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表现为慢性病的患病率增高,生理的健康状况持续下降,使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也明显下降[13]。本次调查发现,老年人的骨关节病及风湿病的的患病可能与身体机能的下降、当地季节雨热同期,气候湿润有关。

在性别方面,国外报告显示,女性是限制健康素养水平的的主要因素之一[14]。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数据分析显示:男女之间健康素养各分指数存在差异,在所有健康素养各分指数中,只有在行为性健康素养方面女性指数远高于男性,其他分指数均低于男性。这种差别可能是由于男、女的家庭角色及社会地位不同造成的[15,16]。

在文化程度方面,如果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越高,其生命质量在生理和心理领域的得分也就相应的越高,说明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生命质量有显著影响,这与国内的相关研究结论相吻合[17]。文化程度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经济收入的来源和收入水平的高低,而个人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以及价值观念都受到后者的影响[18]。

在邻里关系方面,邻里关系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生理和心理领域得分都有显著影响。邻里关系不仅影响着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同时还会影响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9]。这可能是由于有良好邻里关系的老年人具备积极地生活态度,能且愿意与人交流,负面情绪较之较差邻里关系的老年人较少。

在有无慢性病方面,有无慢性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生理和心理领域得分的影响有统计意义。健康状况是老年人生存质量各领域的第一位的影响因素[20],研究表明[21],良好的健康状况和是生存质量的保护因素。有无慢性病是衡量老年人生理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发现,无慢性病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生理领域得分高于有慢性病者,说明有无慢性病影响到老年人群的生命质量,这与国内外研究结论相一致[22,23]。

在两周内有无患病方面 两周内无患病的老年人生理、心理维度分高于两周内患病者,说明两周内有无患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24]。可能是由于两周内无患病的老年人身体更强健,自身抵抗力更强;拥有温和的情绪、良好的心境和更饱满的精神状态。

在一年内是否住院方面,一年内是否住院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维度得分的影响有统计意义。一年内是否住院是生命质量的核心内容,老年人生理能力储备下降意味着其对外部的不良的健康表现变的更为脆弱[25,26,27]。一年内是否住院主要表现为生理储备减少以及生理系统的多元异常直接导致的一种生理状态。这种状态使得老年人在维持生理系统的动态平衡时,在被干扰的条件下会比正常条件下更加困难,从而使老年人在面临紧张性刺激的反应时更为脆弱[28]。

在饮酒方面,是否饮酒对老年健康有着高度显著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是行为因素之一[29]。事实上,人体没有任何器官或系统可以在长期大量饮酒的情况下免于酒精的伤害[30],许多疾病早被证实是由于长期大量或空腹饮酒的习惯所导致,诸如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胃炎、酒精性心肌病、酒滥用、酒依赖综合征、酒精性精神疾病等。

3.3 对策及建议

3.3.1 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

卫生人力资源被称为是卫生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一定规模的物力和财力的资源基础上,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卫生人力资源[31,32]。而卫生人力资源的投入问题在中国的卫生改革和实践中是讨论最少的[33],已有证据表明卫生人力资源可以影响卫生系统的绩效,改善健康结局[34,35]。解决农村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供给能力是加强和改善农村老年人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3.3.2 要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在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都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的基础上,有序推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实现基本药物制度的“乡村联动”,提高经济保障程度,降低经济风险和医疗费用,切实保证老人等重点人群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3.3.3 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健知识。

健康生活模式是个人可以控制的预防途径,是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农村老年人具有降低死亡率、功能健康、慢性病预防、提升心理幸福感的积极作用[36,37,38,39,40],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41,42],并且对代谢综合征也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43,44]。

3.3.4 发展老年家庭健康干预。

发展社会老年家庭健康干预的支持性组织,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为农村老年人提供诸如体检、护理、健康辅导与咨询、疾病观察、家庭病床、家庭访视、上门服务等健康照料的服务[45]。对于家庭健康干预服务,可以采取以社会保险支付为辅和政府购买为主的方式解决费用问题,目前老年家庭健康干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已被建立了,即财政财政费用购买服务,组织供给服务,空巢老人(以优抚伤残、低收入老人为主)享受服务的模式,该模式已初见成效,其经验值得推广[46]。

3.3.5 建立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

研究发现主观支持相比客观现实更能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社会支持中更有意义[47]。要建立农村老年社会支持系统,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积极参与村庄集体组织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48];五是营造尊老敬老的氛围,增强社区居民关心老年人精神需求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意识,[49]。对于社会栏目,许多老年人认为,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为老年人营造美好的社会环境,是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影响最大的条件之一,让老年人在感受社会尊敬和关心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和愉悦。

摘要:目的:对重庆市农村老龄人口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探究提高农村老龄人口的生命质量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级抽样法,抽取重庆市黔江区、忠县495名农村老龄人口,用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V2版)对其进行测量,描述其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初探生理健康维度和心理健康维度的影响因素。结果:495名忠县农村老龄人口的生命质量总得分中位数M(四分位间距QR)为79.00(29.00),生理健康维度M(QR)得分为74.00(36.00),心理健康维度M(QR)得分为75.00(21.00)。影响生理健康维度和心理健康维度的因素相同,它们分别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邻里关系、慢性病患病情况、两周患病情况、一年内住院情况和饮酒。结论:被调查地区农村老龄人口生命质量良好,但生理健康维度得分(中位数)低于心理健康维度,应加强对其生理健康的关注。女性群体、年长者、文化程度低者更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重视;饮酒与和谐的邻里关系对生命质量的提高有积极影响;切实加强对老龄人口慢性病的防控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人口抽样,完美的盛会 篇7

扩样,势在必行

有些人不禁会问,现行的人口统计制度已执行多年,为什么北京要从今年开始,将年度人口抽样调查的样本量扩大十几倍呢?

众所周知,北京正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大规模的发展建设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纵观人类近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不难看出,一个城市在其快速成长的同时,都会经历人口迅速增长乃至过度膨胀的阶段。虽然人口增长会为城市带来人才、技术和劳动力,但是如果人口在短时间内过度增加,就会给城市运转带来沉重的压力,使环境资源的承载极限和行政机构的管理能力面临考验。

近年来,随着北京人口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城市的资源、能源、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造成的压力已越来越大,人口问题日益凸显,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困扰,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0时,北京市常住人口为1961万人,已经突破了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所确定的“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更大大突破了北京市“十一五”规划末常住人口1625万人的控制目标。现阶段,更好地调控北京人口总量,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布局,科学配置社会资源,解决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养老、户籍、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十分紧迫,任务也十分艰巨。

“努力遏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已被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列为未来五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市长郭金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加强人口调控管理”、“抓紧研究制定人口有序管理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面临如此严峻的局面,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在积极行动,着力研究制定区域人口的调控计划和部门管理的政策措施。在这个大背景下,人口统计数据信息的需求量明显加大,且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然而,按照以往3万人的样本量开展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其结果只能推算全市人口主要数据,无法反映区域人口变化情况,难以满足区县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数据需求。

基于上述原因,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及时提出了强化人口统计工作的设想,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从2011年开始,正式扩大年度人口抽样调查的样本量,从而更好地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为服务首都科学发展、服务政府、改善民生提供决策依据。

筹备,紧锣密鼓

2011年9月22日,北京市政府召开会议,就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常务副市长吉林出席会议,对认真组织开展全市人口抽样调查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应邀出席,在讲话中表示,扩大调查样本量是一项符合北京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规划需要的决定,国家统计局将在组织实施、技术业务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各区县主管领导、统计系统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标志着扩样后的抽样调查工作正式启动。

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市、区两级政府迅速建立了抽样调查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以政府主管领导牵头组织,统计、公安、计生、民政、卫生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为抽样调查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10月上旬,市、区两级统计部门分别成立了抽样调查联席会议办公室,在规定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了调查人员的选聘和培训、调查地区的建筑物核查及地图绘制等前期准备工作。同时,结合人口普查的成功经验,在抽中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了被调查地区居民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为顺利入户进行调查登记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调查,扎实推进

根据方案要求,本次调查需要完成两次入户。10月22日~28日期间,调查人员首次入户进行了摸底登记,与被调查户核对了基本信息,填写了《户主姓名底册》等技术资料;11月1日起,以“0”时为标准时点,按照规定的调查项目,进行了为期10天的正式入户登记。

为了尽量减少对居民的打扰,市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提前印制了《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向调查对象详细说明了入户时间、调查内容、所需提供的资料等,以保证调查人员入户时,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真实、准确、完整的调查资料。为了尽可能消除被调查者在安全方面的顾虑,各调查地区都在明显位置公示了调查人员的姓名、性别、照片及调查证件号码等信息,方便居民做到心中有数,放心配合。

质量,精益求精

对于统计工作来说,抽样调查的难度并不亚于全面普查,某种意义上,它对数据质量的要求甚至更高,只有每个工作细节都做到科学严谨,才能保证抽样数据的真实准确,才能推算出质量过硬的总量数据。稍有不慎,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仅直接影响推算数据的质量,而且极易造成整个调查工作的失败。

为了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北京各级调查机构对所有工作环节和关键节点实施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首先,在充分考虑北京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调查方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提高了方案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其次,在业务培训、入户摸底、正式登记等核心环节,自上而下组织开展了多阶段、多层次的督导检查,确保了基层问题的及时解决,促进了工作标准的严格执行。11月中旬,各基层调查机构组织调查地区的社区居(村)委会主任、熟悉情况的积极分子和楼门长、管片民警等,与调查人员一道,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议查,重点检查、核实调查数据,避免漏登、错登情况的发生。11月下旬,各区县都派出了业务骨干,在市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的安排下,开展了全市性的事后质量抽查,通过在街道乡镇之间进行互查,比对登记信息,查找差错、弥补疏漏。数据处理工作中,北京在国家录入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复录环节,强化了逻辑审核,并进行了市、区两级的不定期抽检,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以上,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出现再生性差错的几率。

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流程 篇8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需求信息

调查报告

为了准确掌握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需求,增强管理服务针对性,提高管理服务质量,更好的为广大流动人口服务,我们按照县计生委要求,组织开展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需求信息”问卷调查活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共发放了问卷份,其中:男性人,女性人(未婚人,已婚人)。

二、调查结果汇总情况

1、外出前在户籍地办理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有人,占,未办的人,占。

2、到现居地后,主动接受计生及有关部门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人,占,未接受检查的人,占。

3、已婚育龄妇女知道外出后3个月向户籍地寄回一次《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的人,占。

4、在外不能享受免费服务人,占;未发现不承认外地孕检证明要求返乡、办理《婚育证明》乱收费和符合生育政策不给办理生育服务证或相关手续现象。

5、希望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生殖健康知识的人,占; 避孕知识讲座的人,占;生殖健康检查的人,占;

提供免费避孕药具的人,占;合法权益保护的人,占;其它的人,占。

6、对计生服务部门提供的生殖保健服务满意的人,占;需要进一步的人,占;

7、咨询或办理流动人口手续服务对象,反应工作人员服务热情的人,占;较热情的人,占。

8、未反应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乱收费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

1、流动人口外出前不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现象仍然存在,办证比例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后,主动接受计生及有关部门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主动性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计生部门对他们的管理和服务。

3、部分已婚育龄妇女对外出后向户籍地寄回《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的时间要求不是很明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回寄《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的及时性。

4、少数地方的计生部门不承认外地孕检证明,对流动人口不能及时提供免费服务。

5、发现还有个别流动人口对计生服务部门提供的生殖保健服务不是十分满意,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四、建议与打算

(一)要通过召开会议,举行培训班、引发宣传资料、设计计生

宣传橱窗、墙报、标牌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宣传,提高了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的认识和参与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同时,举行由乡镇和行政村计划生育管理员参加的培训班,并把《规范》、《流动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印制成小册子,发放到全县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手中,达到人手一份。通过这些形式的宣传教育,使计生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也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计生干部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二)要采取多重措施,提高外出人口《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证率。一是县流动办人员分片包乡,在乡镇计生所的配合下深入基层,进村办证;二是协调县劳务输出部门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集体办证,已婚育龄妇女就地康健,签订合同,现场办证,随后由我们负责完善手续;三是在行政便民服务大厅设置流动人口办证窗口,明确专人负责,在节假日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做到了随到随办。

(三)要加强与我县流出人口集中地计生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取得他们对流入人口的关心和帮助,对流动人口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提供免费服务,做到与当地人口同等对待。

(四)要坚持立足实地,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加大优质服务力度,按照“针对新形势,研究新办法,建立新机制,解决新问题”的思路,把政策交给群众,生活上服务群众,生活上方便群众生产上帮扶群众。在生育服务方面,要为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提供季度B超孕情、环情检查,落实节育措施,设立避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篇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户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693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3.27人。

注:

1、本公报为根据调查结果的初步推算数。

2、调查登记标准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调查登记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的常住人口。

3、全国总人口数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省人口数。

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的管理 篇10

一、制定规范的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审批制度

人口计生管理和调查是人口计生部门的职责,也是其权力,任何个人和其他部门都不得越权进行人口计生调查。同时,人口计生调查也不是人口计生部门想进行就进行的,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和报备,必须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来进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计生部门不按照规定随意调查或者调查过程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制定规范的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审批制度来规范人口计生部门的行为,使得其人口计生调查统计的过程能够科学顺利的进行。

制定规范的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审批制度,首先要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申报进行规范,做到人口计生统计前必须申报,没经过申报一定不能进行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其次,要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定,使得工作人员在统计中能够有技巧的进行询问,得到真实的统计数字。[1]再次,对统计结果的使用进行规范。人口计生统计是国家政府相关部门指导的为了了解人口情况和制定相关人口政策而进行的统计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泄露统计结果,更不得将统计结果拿来牟利。对于违反者应该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最后,制定相关的监督制度,对于统计中的不文明不合理的行为进行监督,并且及时改正和反馈。

二、规范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组织行为

人口计生调查是由政府主导的严肃行为,在调查的实施过程中应该认真、严谨、科学进行,避免因为个人行为的失当影响统计结果,并且对国家和政府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首先,在人口计生调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人口计生统计原则。对于影响较大、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统计时应该事先进行充分论证,然后进行合理、详尽的规范来指导调查行为;调查应当在人口计生部门的职权范围内进行,不得调查与职权范围无关的或者超越调查目的的行为。其次,人口统计调查的内通过应该科学合理。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在人口统计调查前,应该先明确调查的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调查并非是内容越全越好,而应该在已收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调查,节省人力物力。再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应该规范、科学。统计调查方案应该包括:(1)调查名称、调查机关、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时间、调查内容、资料上报、调查结果运用等; [2] (2)统计调查所需填报的各类报表、调查问卷和各项指标的解释、逻辑关系、计算方法及相关的技术问题;(3)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预算及其来源;(4)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案等。最后,明确相关指标的意义,在调查的过程中灵活选取应用。[3]由于调查的范围较大,涉及的调查内容较多等,很多指标是为了考虑到部分地区的特殊情况而设立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地区情况;还有些指标人在人口基数较大的情况下才有意义的,对于人口少的地区意义不大,如果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非常有可能使最后的统计结果产生误差。

对于统计人员进行规范性调查的培训业也是规范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组织行为的重要内容。统计人员是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他们对于计生工作的认识、对于统计指标的理解、在统计过程中的各种行为等都对统计工作的科学、顺利进行,对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4]首先应该培训其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让统计人员充分明白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认真地对待,严格按照统计程序来进行统计。其次,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指标的解释。让统计人员充分理解每个指标的含义,使得其统计工作能够正常顺利进行。最后,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行为的培训,使得统计人员在统计过程中能够合理规范操作,顺利得到统计数据。统计人员在统计工作的进行中要做到严肃认真,不弄虚作假。

三、规范人口计生统计结果的应用

人口计生工作是国家相关部门主导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以提高人口政策的制定效果为目的的政府行为,其调查结果当然也应该充分合理的运用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中去。首先,应该对人口计生统计结果进行建库,方便统计结果的存储、更新和调取,通过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人口计生统计结果能够更好的为政府部门运用。其次,人口调查统计是由政府主导的,应该由政府在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下使用。[5]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使用人口统计结果。对于需要运用人口计生统计结果进行科学研究等行为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手续进行审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泄露统计结果,不得以商业盈利为目的使用统计结果。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应该按照相关的政策法令予以处罚。最后,在对人口统计结果使用的过程中不得断章取义,歪曲统计结果,误导大众。

综上所述,人口计生统计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和每个公民的行为,统计结果对于国家政策的制定意义重大,所以我们必须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予以重视,通过制定规范的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审批制度、规范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组织行为、规范人口计生统计结果的应用等来解决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人口计生统计工作能够顺利,规范地进行;人口统计工作的结果能够充分、科学、合理地运用。

上一篇:期末投资学下一篇:介绍北京天坛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