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人口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调查(通用9篇)
关于我县人口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调查 篇1
强化人口基础信息建设
奏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计生音符
——关于任县人口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调查
近年来,任县以人口基础信息为依托,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搭建全员人口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人口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取得显著成绩。自开展信息录入工作以来,共录入336842人,比原数据库增加6075人,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覆盖率达到98.1%,人口信息纠错率、数据完整和逻辑审核率均达到100%。2010年,被评为全省“全员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先进县”,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
一、信息采集“三个统一”。一是统一领导。在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公安、卫生、供电等部门分别提供户籍、防疫登记及新农合、用电等信息,确保信息采集村(区)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二是统一模式。按照全员人口信息录入口径,制定完善一整套符合本地实际的统计样表,有效保证了信息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统一行动。从8个乡镇抽调60名精干人员成立信息采集工作队,分区划片,责任到人,逐户采集,确保特殊人群全部纳入采集范围。
二、信息核对“三比三审”。一是对育龄妇女信息库数据与公安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对比,重点审核信息缺失情况。二是按照全员人口数据库建设要求进行拆户分解,对拆户前后的户籍人口信息进
行对比,重点审查多人、漏人等情况。三是对入户采集的信息与入户前的信息进行对比,对增补、更正、删除等信息进行登记,重点审查录入信息与《登记表》信息是否一致。
三、信息维护及共享“三个注重”。一是注重部门联动。县计生、公安、卫生、药监、民政、法院、人劳、教育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实行部门人口信息交流共享制度的若干意见》,并设立人口信息交流共享中心,明确专人负责信息的整理、汇总、分发、共享等工作,保证人口信息维护和交流共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注重规范程序。在人口信息数据维护更新上,村级每月2日前将人口信息动态上报所在乡(镇),乡级经整理汇总并与公安、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信息核对后,于当月8日前录入数据库,上传县人口信息共享中心。在人口信息数据维护交流上,每月5日前,8部门认真填报人口信息通报表,县人口信息共享中心分类汇总后,分发到各乡镇计生办,各乡镇通过核对汇总再反馈至县人口信息共享中心,当月8日前信息共享中心将反馈的信息整理并通报全县。三是注重督查考核。将人口信息通报职责履行情况列入“两办”督查室督查内容,县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定期检查人口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落实情况,并记入年终考核总成绩。凡对工作不负责、不认真、信息通报不及时,甚至给整体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严肃追究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责任,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
四、信息应用“三个服务”。一是服务领导科学决策。通过建立完善人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全县人口数
量、素质、结构、分布、迁移、婚育、就业等20多项人口基础信息,提供详实准确的人口形势分析,为领导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全面的决策依据。二是服务部门公共管理。2010年,卫生部门从信息中心直接获得新生儿信息近5000条,接种率较往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妇幼保健站从信息中心获得2940对新婚夫妇信息,提高了全程跟踪服务的效率;人社部门根据人口信息数据及时掌握外出人员流向、工作性质,为劳务输出方向及其它服务提供了参考,并根据最新人口信息调整完善了城区无业居民医疗保险实施规划;公安部门参考人口信息数据,大幅提升了户籍信息的准确性;教育部门根据人口信息数据,规划了教育资源分布、招生计划及教育场所建设。三是服务计生工作开展。人口综合信息系统特别是PIS系统的推广运用,一方面,实现了人口信息的个案管理,优化了工作流程,改进了工作模式,使人口计生工作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化,大大提升了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人口综合信息系统显示的人口结构、人口分布、流动人口动态趋势、生孕节育变化情况等,能够科学预测出一个时期内全县人口发展趋势,提前制定合理化对策,积极应对人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关于我县人口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调查 篇2
鸡东县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是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 具有快捷、高效、通俗、易懂的特点, 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民受益的方式, 依托具有固话、宽带、移动手机三网覆盖能力联通公司, 实现村委会组织构架、村民信息管理、村务管理、通知短信下发、农业知识培训、补贴款发放通知、自然灾害防御、农电查缴费等项功能, 并与鸡东农业信息网对接, 构建起县、乡、村三级信息化平台体系, 实现村务办公信息化, 遍及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了解农产品销售行情、查询了解补贴发放等领域。
该项目由农业服务部门 (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水务局、供销联社、国土局、农机局、多经总站、水产总站、农村信用联社) 、公益服务部门 (推广中心、气象局、经管总站、种子管理站、乡建处、民政局、人口与计划生育局) 、乡镇政府三部分组成。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组建成庞大的三农服务系统, 通过平台, 发布涉农公共信息链接到信息平台上, 实现资源共享, 便于农民查询, 从而形成农村一站式的公共服务平台, 使信息真正实现共享, 服务农民, 服务农村, 服务农业的网络信息系统。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通过免费发送各类涉农信息, 网关由政府管理, 实现对短信内容的及时发送和有效的过滤屏蔽。平台植入了3G客户端, 用户通过3G智能手机就可登录平台查询、发布各类信息, 平台与用户间还可以通过微信的形式进行信息互动, 通过客户端软件, 平台及时将公共信息发布给用户, 用户也可通过客户端软件将信息上传到平台或发给指定用户。
3 应用情况
通过两年的发展建设,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已辐射全县102个村, 辐射面达到全县83%的村, 各部门、各乡镇均已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 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到位的热线管理、行政执法和专家咨询的队伍, 制定并完善了值班制度、专家定期培训制度、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探索了适合本县发展的信息服务模式, 据初步统计, 累计发放生产信息5万余条, 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和帮助农民增收近1000万元, 发放便民信息5000余条,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1 提高了办事效率和透明度
一方面, 县、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站网络的连接, 实现了农业信息的高效快速传播。同时, 使我县的农业信息搜集、发布和传递有了更新、更快、更有效的途径, 提高了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 通过农业农村信息化平台实现村务政务通知、农电费用查询与缴纳、医疗卫生信息、农业气象信息、农业技术信息、村级防灾预警信息、粮食收购价格信息、种子农药的销售等信息的发布。使农户、合作社及相关农业企业不出户就能收到相关信息, 让信息化改变人们的生活, 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信息化为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4.2 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观念和生产方式
过去农民的种植、养殖生产比较盲目, 交易途径单一, 缺乏市场信息观念。随着农业农村信息化平台的建立, 不少农民、企业及合作社纷纷通过这些平台获取信息, 指导种植、养殖并通过网上发布供求信息, 销售农产品。
4.3 加速了农科技术、政策法规的推广和普及
关于我县人口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调查 篇3
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应党慧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医疗水平,推进新医改贯彻落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根据年初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平的带领下,于2011年3-4月份对我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工作主要是:听取县卫生局的工作情况汇报,召开有发改局、财政局、人劳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乡镇(街道)、各级各类医院等了解有关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于4月11-13日,赴安吉、淳安两地考察学习。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县级医疗单位7家(其中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医院为二级乙等中医院,妇保院为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3家,合格村卫生室69家。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有卫生人员1738人(不含离退休人员、医院自聘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20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为718人,注册护士482人,具有高级职称116人(占7.6%)。近年来,县政府在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一是出台《仙居县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建设规划(2007—2020年)》,对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框架、建设规模、规划年限等进行详细规划。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20分钟服务圈”。三是根据我县实际,推行“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统筹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改革,努力解决农村基础薄弱、服务能力差的问题。
(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通过提高卫技人员准入门槛,加强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开展重点学科和重点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二是通过抓医疗质量控制、执业行为规范和业务培训,增强职业规范意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三是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实行医疗事故分析和责任倒查制度,强化安全用药管理,医患纠纷数量逐年下降。四是对全县医疗机构核准、人员资质进行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三)公共卫生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全力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开展城乡社区卫生三大类十二项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规范疫情报告,加强重症救治,抓住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有效处置手足口病、甲流、麻疹等重大疫情。三是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使监督重点逐渐向农村延伸,扩大卫生监督覆盖面。
(四)医疗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开展,报销额度明显提高,参保率不断提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于今年2月25日开始在全县乡镇(街道)卫生院全面实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
二、主要问题
我县卫生事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医疗资源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需提高。一是各级政府对于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部分领导对医改的主要内容还不够了解,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把握不够准,与医改强调的“体现政府的责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缺乏奉献精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理解上有偏差,从原来的“小病不吃药、大病吃小药”到现在的“有病要住院,病好不出院”,致使乡镇卫生院病床爆满,医务人员工作量骤增。
(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是我县卫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低学历、无执业资质问题相当突出,人才结构极不合理。如目前还有153人无职称,78人无执业资格,县人民医院某些科室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麻醉学等专业人员非常短缺,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医生,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及全科医生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民就近看病的重要因素。二是受制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很难引进,现有的用人机制不够灵活,专业人才紧缺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着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和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针对现有卫技人员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激励措施不够有力,一些医务人员技术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钻研业务的风气不够浓厚。
(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县于2007年制定了《仙居县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建设规划(2007—2020年)》,但是尚未制定医疗机构设置的详细规划。全县医疗机构新建、扩建、改建过程中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医院的功能定位、学科设置、设备配置、卫技人员配备等没有一个全面、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各医院功能定位不明确,特色专科不鲜明,存在着医疗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局部性浪费现象。医院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科建设和行风建设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四)投入力度亟需加强。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卫生工作的不断重视,财政保障力度逐步加大,但是与上级对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够,难以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的医疗用房、设备设施及人员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防保功能和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还难以实现。
三、几点建议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县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优化卫生发展氛围。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严格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科学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优化整合,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布局、规模、功能定位、人员结构、名医培养、学科建设、设备配置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以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利用各种有效宣传形式,做好政策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树立群众正确的用药就医观念,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加强医疗队伍建设。要从我县卫生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科学合理核定全县医疗卫技人员编制,突破瓶颈,创新考录机制,采取重点院校优先、定向考录、委托培养等形式,制定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切实缓解紧缺学科人才严重不足问题。采取外引和内培相结合的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完善人才成长机制,加强名医工程和品牌学科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全面提高我县医技人员服务水平和质量。根据岗位要求和执业标准,加强对现有卫技人员的培训力度,逐步实现卫技队伍结构的更替。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对现有乡村医生进行统计归类,通过考试、群众评议和综合评价等措施,量才使用,统一调配。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推进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从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纪法规、服务理念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进一步开展一体化管理,不断促进城乡卫生资源共享。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医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通过开展“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管理,完善县域诊断平台建设,加强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联动,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诊疗水平,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共享。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县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出诊,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切实减轻县级医院就医压力,缓解当前“住院难”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信息平台要逐步向基层全面覆盖,从重点保大病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门诊报销比例,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关于我县人口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调查 篇4
第一期
中共富县县委办公室 2011年3月10日
按:调查研究是县委办公室的一项主要职责,为了培养办公室干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文秘人员写作水平,养成办公室深入基层、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2010年县委办分课题安排人员对全县招商引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考核、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形成报告。现分别呈送各位领导,以供参阅。
关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调查及思考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油煤强县、果菜富民、开放带动、项目支撑”的发展思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经济总量、积累发展后劲、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的有
—1—
效手段,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当前,面对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我们组织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单位和部分企业就招商引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基本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优化投资环境这根“生命线”,突出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坚持以招商促项目、以项目促发展,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一)完善政策机制,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在政策环境方面,坚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出台了《富县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办法》、《富县投资环境综合评估办法》、《富县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若干优惠政策》和《富县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办法》;完善了《行政许可项目行政审批管理办法》,废止1997年以来与西部大开发和招商引资政策不相符的规范性文件140个,取消不合理收费6项,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31项。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出台了《富县外资企业挂牌保护
—2—
管理办法》和《外商投诉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设立了客商投诉中心,完善了外资企业包抓机制,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全县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二)加大招商力度,引资规模不断扩大。我县将招商引资作为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强化“抓招商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另一方面依托西部贸易洽谈会、杨凌农高会、红色旅游推介会等,向外大力推介富县,不断提高省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几年努力,我县引资规模逐年大幅增长。2006—2010年,全县共引进合同项目69个,协议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240.3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4895亿元,年均增长30.3%;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4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现已建成54个,在建15个,合约履行率达98.6%。
(三)坚持资源开发,工业项目不断增多。围绕石油、煤炭、天然气、紫砂陶土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进了一批工业项目。截止目前,全县签约引进项目中,工业项目21个,17个已建成,2个进入建设阶段,2个正
—3—
在进行建设前的准备工作。9个项目投资千万元以上,双翼石化厂、党家河75平方公里煤炭资源开发项目投资在亿元以上,其中延安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投资219亿元。已建成项目中,炼化、石料加工和白酒生产项目各1个,机砖生产项目4个,农产品加工项目5个。党家河75平方公里煤炭开发项目与柳梢湾煤矿整合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复,正在进行建矿前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延安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规划编制,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开工投产后将为我县加快产业调整、扩大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奠定坚实基础。
(四)突出产业招商,绿色产业不断壮大。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仓储、销售为主的企业进驻我县,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产业附加值,促进苹果、蔬菜、畜牧等产业不断壮大。围绕苹果产业,先后引进果袋生产企业2家,年生产果袋2000万只;建成仓储冷库9座,气调库2座,年储存苹果3万吨;引进果汁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残次果18万吨,实现外贸收入30万美元,带动果农增加收入1.08亿元;正在建设中的宏佳10000吨果品商品化处理加工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吨果品可直接增
—4—
加收入2000元。围绕畜牧产业,建成千头养猪项目1个,年出栏1200头,促进了川道农民收入增加。
(五)推进项目建设,经济效益不断显现。近年来,我县加强招商项目建设的协调、推进,通过推行项目建设责任制、项目跟踪服务制等措施,促使一批投资上亿、上百亿的大中型项目纷纷落户我县,从而使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2004年建成并投产的双翼石化厂,带动县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连续三年实现快速增长。延百东兴超市、阳光家具城、沙梁农贸市场等项目的落成,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上扬。城区天然气输配工程、茶坊汽车站综合大楼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增强了城市承载力和吸纳力。鹿苑小区、阳光小区、泽慧小区等一批商品住房交付使用,改善了城区居民住房条件。
二、形势分析
(一)招商工作面临的形势
1、国内产业转移持续推进。经过多年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5—
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完成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的转变。这种转变在进一步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同时,也给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重大机遇。
2、国家产业政策不断调整。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产业政策出现新的变化,对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实行鼓励政策。正确把握政策变化,适时调整引资重点和方向,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更会带来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潜力。
3、西部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国家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作出战略部署,从财政、土地、金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对于我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通过招商引资推动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县招商工作的优势
1、资源优势。境内矿藏富集,已探明石油储量3060
—6—
万吨,原煤储量11.2亿吨,天然气储量14.6亿方,紫砂陶土储量500万吨,石灰石储量140万吨,发展能源工业前景广阔。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有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尚塬省级柴松林自然保护区、任家台省级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业优势明显。文物古迹众多,是陕西35个文物大县之一,发展文化旅游业条件独特。劳动力成本平均价格低,水、电、原材料等供应充裕且价格低廉。
2、产业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苹果、蔬菜、已成为我县农村主导产业。作为世界优质苹果生产区,现有苹果面积30万亩,年产果品40多万吨,是全国苹果二十强县、中国优质苹果基地重点县;蔬菜大棚8000多座,蔬菜面积2万亩,年产蔬菜5.8万吨,是陕北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日益壮大的农业产业为开展产业招商,打造龙头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3、区位优势。我县位于延安南部,毗邻关中—天水经济区,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便捷,309、210国道、包茂高速公路、西延铁路及青兰高速、西延铁路复线依县城相交过境,是北上延安、南下
—7—
西安、西进甘肃、东出山西的交通中枢,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交通区位条件十分明显。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逐步调整,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1、招商认识不够到位。全县大多数部门和乡镇都能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通过招商引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少数部门单位在招商引资工作上不够主动,在服务客商、服务项目上存在消极怠慢现象;个别领导干部说得多、做得少;招商引资工作“热在上面,冷在下面”、“热在职能部门,冷在其它部门”的现象仍然存在;全县上下普遍关心招商、普遍参与招商、普遍服务招商的社会氛围不浓。
2、引资结构不够合理。首先,地产开发项目较多,占引资项目的30%,生产性、财源性的工业项目较少,仅占26%,与县域经济工业化的要求相去甚远。其次,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型项目较少,仅占项目总数的15%,投资500万元以下的小型项目较多,占总数的37.5%,项
—8—
目平均投资额为3000万元。再次,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项目较少,高耗能、低附加值项目较多,经省级以上部门确认的高新技术项目仍存在空白。
3、招商方式不够专业。目前,我县招商引资方式仍以节会招商为主,每年仅参加西洽会、红色旅游推介会和农高会等活动。专业招商、委托招商、定点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运用不够充分。同时,没有大力发挥新闻媒体、网络、民间社团等方面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特别是“全民招商”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实质性动作。
4、项目储备不够充分。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一些项目没有进行深入论证分析,水平不高,缺乏专业性和信服力。全县37个储备项目仅有7个完成可研报告,11个附有项目说明书,其余的只是所谓的“一页纸”项目。同时,在项目的包装推介中没有统一规划,见商便招,忽视其整体经济社会效益,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5、投资环境不够完善。从软件环境上看,个别部门职能转变较慢,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三乱”现象和“吃拿卡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从硬件环境上看,国内发达地区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基本实现
—9—
了“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和场地平整),部分县区甚至实现了“五通一平”(通路、通电、通水、通排水渠、通气和场地平整),而我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落后,不能为入驻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影响了客商投资的意愿和动力。
三、今后的思路及建议
今后,我们要立足县情实际,正确把握发展形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加速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重点区域聚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解放思想,着力提升招商引资意识。当前招商引资的竞争十分激烈,各地抓早动快,工作力度很大,富县必须后来居上,充分利用资源、土地、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主动出击,以积极的姿态、有效的措施“引凤入巢”,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抢抓机遇意识,把招商引资作为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的大事来抓,积极跑项目、争项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切实增强主动参与东西部合作与发展的紧迫感。坚决破除各种体制的、人为的障
—10—
碍,在开放开发上、在软硬环境建设上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氛围,努力把富县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招商引资基地。
(二)强化工作措施,努力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建立健全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推行投资环境目标责任制。积极实施投资环境一票否决制,坚决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全面推行行政公示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为投资者提供“一厅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和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争取中省各项政策性扶持资金。积极借鉴外地经验,不断完善建设项目优惠政策,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为项目建设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现代信息、咨询、物流、科技、法律、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和行业协会建设,切实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三)突破制约瓶颈,全面打造招商引资洼地。当前招商引资的制约“瓶颈”主要是土地、融资等方面的—11—
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一是全力争取用地指标。要抓住省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契机和建设工业园区的有利机遇,充分把握全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验,争取国家增加专项用地指标,统筹安排好项目用地指标。二是着力建设产业园区。按照高点起步、辐射带动的要求,结合主导产业发展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际需要,以工业集中区、循环经济园区和果业发展为重点,推进洛阳能源化工新区、吉子湾农产品加工园区、中指塬和交道镇苹果产业园建设,着力优化园区布局,扎实推进园区基础建设,实现产业逐步向园区集中,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把产业园区打造成促进产业聚集、带动产业发展的招商引资洼地。三是突出招商引资重点。认真研究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转移的特点,结合富县优势产业,研究出台真正的优惠政策,做好项目的策划、论证、筛选和包装。要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围绕旅游产业开发、油煤气资源加工利用和苹果、蔬菜产业开发进行重点招商,主动加强与大集团、大企业的沟通、合作,在开发、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产业环节吸收投资,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推动形成一批重点产业集群。
—12—
四是打造企业融资平台。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条件;积极推动企业与金融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探索银行可以接受的担保方式,为大项目建设提供贷款支持。简化企业担保手续办理程序、提高效率,为大批项目落户富县提供融资便利。
(四)健全决策机制,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聘请有关方面知名专家学者入手,组建县政府经济发展咨询机构,充分发挥专家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作用。在考察引进招商项目之前,要听取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发展前景、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等报告。在引进项目后由专家统筹安排,优化规划设计方案,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规模等作出明确具体要求意见,由政府在重大决策中吸收采纳。专家咨询意见具有很强的理论操作性和长远指导性,要坚定不移的按照原定方向,不断加强实现既定目标的工作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并且以后遇到任何重大决策事项都要首先听取专家经过科学论证和讨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全局,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
—13—
(五)强化督查考核,落实招商引资主体责任。县委、政府督查部门要定期对优化投资环境的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坚决制止“三乱”及索拿卡要和行政不作为等损害投资环境的违法违纪行为。考评办要抽调业务干部,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专项考评小组,对招商项目包抓推进情况、投资完成情况、职能部门协调服务情况和项目所属乡镇联系服务情况进行督促推进。建立引资项目联系推进工作情况监测点,对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及所属乡镇进行满意度测评,进一步加强对招商引资合同项目建设的考核,全面推进招商项目建设的责任落实。
(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高洪毅)
关于我县人口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调查 篇5
做法:念好“三字”真经
我们把全员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工作一开始就在干部职工中强化质量观念,要求大家牢牢把握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齐心协力念好“实、准、快”三字经,有效促进了全员人口信息录入工作的健康开展。目前,全县已录入总人口25万人,预计到本月中旬能够全面完成录入任务。
在摸底阶段突出一个“实”字。信息的使用价值取决于信息本身的真实可靠,只有真实的统计数据才是科学决策的真正依据,在很多时候,决策失误的直接原因就是信息的失真以至虚假。这次录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预防“忙中出错”,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数据真实摆在质量标准的首位,强调时间服从质量为摸清人口信息的真实底数,各乡镇采取了乡村联动、统一编组、责任到组、任务到人的方法,共同做好人口信息登记工作。在摸底登记时,工作人员逐户走访,严格程序,坚持逐一查看证件、询问本人、走访四邻,并注意不忽略锁门户、长期外出户等重点,从而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为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我们还对各村摸底数据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各种疏漏。
在核对阶段突出一个“准”字。这次录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县尽管在全市属于小县,但仍有33万多人口,而按要求,每个人录入20-40项信息,这就意味着信息总量要在600多万条以上,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如此大的工作量,最大的危险就是“忙中出错”。为此,我们采取了“三对照”的具体措施,以达到“三无”的最终目标。一是与户口底册对照,在询问本人的同时认真查阅家庭户口;二是与派出所户籍资料对照,查看必须录入而户口薄缺少的信息是否与公安部门的内部资料有出入;三是与新农合底数对照,确认我们调查的真实性。通过严格的核对程序达到“三无”,即人口基本信息无漏登,已婚育龄妇女信息无漏项,子女信息无漏报,最终实现“不漏户、不漏人、不漏项、不出错”标准,确保各项数据的准确性。
在录入阶段突出一个“快”字。为实现“快”的目标,乡镇做到了“三到位”,一是设备到位,各乡镇新购置电脑12台,租用电脑20台,满足了人口信息录入的需要;二是人员到位,抽调业务能力和责任心都比较强的骨干力量,在县人口计生局集中业务培训后,加班加点地进行信息录入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录入任务;三是奖惩到位,为激发信息录入员的积极性,各乡镇明确了相关的奖惩办法,公开评先奖励及责任追究的标准,并对信息录入人员增加岗位津贴,提高福利待遇,确保了责任、利益的统一。
困惑:面临三个难题
尽管各级干部职工对录入工作情绪高涨,干劲实足,但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在具体工作中仍然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实际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出生漏报发现难。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出生漏报是在所难免的,漏报人数即使很少,但如果不能在录入工作中及时发现,“全员”录入也会落空。然而,由于这次录入工作中没有具体的“免责”规定,政策外生育人员必然害怕暴露后被追缴社会抚养费,乡、村两级领导干部则怕暴露后追究工作责任,加之农村家族观念及邻里意识浓厚,即使明确举报奖励办法也很难有人举报。这是当前避免漏查漏报、确保全员录入必须尽快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是特殊人群调查难。这一人群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流动人口,这些人长期在外打工而又居无定所,以找零工为主,既无固定的场地,也没固定的住址,一般情况下只能调查到外出的人数和姓名,而难以与本人取得联系。再是下岗职工,特别是粮食、商业、供销、工业等部门下属的因经营不善而关闭或破产的企业,其职工大都已经外出,有的很难找到。对特殊人群的调查虽然只要坚持不懈最终总能完成任务,但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任务就成了一大难题。
三是活动经费保障难。经费保障是个非常现实的客观问题,它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做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即使有明确的认识也很难付诸实施。我县是个省级贫困县,财政状况相当紧张,与其他类似情况的县市一样,提供足够的经费也就成了一大难题。
建议:构筑三大支撑
1、明确政策。省、市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情况,本着既要严肃计生政策又要着眼大局、实事求是的原则,尽快研究制定对此前漏报的政策外人口在这次录入工作中处理办法,让政策外生育的群众和乡村两级计生部门消除顾虑,从政策上为全员录入工作提供支撑。
2、完善机制。全员人口信息的调查、核对、录入及使用,是人口计生整体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录入的人口信息是一种动态信息,此后会随时发生变化,各级计生部门应该着眼当前,立足长远,真正建立一个经常性的人口信息管理机制,确保人口信息的随时更新、不断完善和真实可靠,真正实现人口信息的共享,为计生管理和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支撑。
关于我县农村饮水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6
为推进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2012年2月14日星期二,乐都县水利局副局长张永卿组织青海省乐都水利水电机械化工程总公司总经理及项目经理对该公司实施的乐都县人畜饮水工程及农村饮水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组由乐都水利水电机械化工程总公司成立。通过听取镇、村相关人员介绍,实地察看工程运行状况,走访群众等方式来掌握我县农村安全饮水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公司承建的蒲台8村人饮工程、芦花马场人饮(一期)工程、达拉14村人饮工程、碾伯镇晁家赵家人饮工程。工程于2012年2月14日对存在的问题及工程运行状况进行了排查。
一、蒲台乡8村人饮始建于2007年11月于2008年9月份完工。已正常运行3年之多,经排查8个村13户人家因冬季管理不当,入户供水管件冻裂导致无法正常供水,主管道在大麦沟村(3+200)处有少量渗水,不影响8村人饮的供水需求,待解冻后查明原因并处理。引水口水源保护设施人为全部破坏。
二、芦花、马场人饮工程(一期)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2010年6月全部完工。工程运行正常,水源保护设施全部遭到破坏,2000方蓄水池通气孔上的通气帽也遭到破坏,目前由于二期工程没有续建,部分村社有供水困难的现象存在。
三、达拉乡14村人饮工程于2010年12月开工建设,2011年9月全面完工。项目建成至今运行正常,部分用户由于冬季未采取防冻措施,致使14个村约有20余户人家吃不上水,在自家储存的水窖中取水饮用,另有一处因山体滑坡造成支管道断开,有9户人家吃不上水,待解冻后解决。由于管理不当,引水口水源保护设施人为的全部破坏。
四、碾伯镇晁家、赵家人饮2011年10月开工建设,2011年12月完工,工程运行正常。有十几户人家因冬季管理不善未能正常供水。
对我县财源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篇7
对我县财源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财源建设作为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攻坚战的五个主攻方面之一来重点抓,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具体分析近几年我县财政收入的现状,收入总量偏小、增长速度缓慢、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因此,大力培植财源、增加税源,对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确保“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已显得至关重要。
一、我县财政收入的现状分析
××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万元,比年增长。从财政收入的构成比例来看,工业是主体财源,××年来自工业企业的
财政收入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来自农业的财政收入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来自商业及服务业的财政收入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来自其它收入的万元,占财政收入的。从财政收入的质量来看,一是财政收入占的比重偏低。××年全县财政收入占的比重由年的下降到,下降了个百分点,且大大低于全省和全国财政收入占的比重(全省年财政收入占的比重为,高出我县个百分点;全国年财政收入占的比重为,高出我县个百分点)。二是非税收入的比重偏高。××年全县非税收入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而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只有,与全国税收占财政收入的的比例相差甚远。三是人平财政收入低,可用财力少。××年全县人平财政收入为元,人平地方可用财力为元,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来看,从年到年,全县财政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仅,比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低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
二、影响我县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
全县财源建设在近几年虽有长足发展,但由于受经济总量和规模的影响,财源增长质量不高,财政收入停滞不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⒈经济结构不优,财政增收受到抑制。从工业看,全县工业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大部分工业企业缺乏高质量、高档次、高知名度的产品,企业经济效益因而不佳,导致入库税收逐年下滑。特别是其中一部分企业近几年相继破产重组,效益不太明显,产值降低,税收减少。从农业看,传统的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结构不合理,高效高税品种不多,对财政的贡献率低。近几年来,来自农业的税收徘徊不前,至今仍然维持在年的水平上。从第三产业看,除了传统的商贸运输业以外,新兴财源不多,无论从总量看,还是从提供的税收看,都还没有形成优势。
⒉支柱企业太少,规模财源建设后
劲不足。到××年止,全县上交税收上百万元的规模财源企业只有家,缴纳的税收在万元左右,仅占财政收入比重的;且没有一家能左右全县财政收入的大型财源主体,导致财政收入增长缓慢。
⒊财源建设资金受到制约,新兴财源难以培植。由于以前银信部门存在惜贷、怕贷行为,社会资金也难筹集,财源建设资金投入受到制约,使一些好的财源项目不能得到巩固发展,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新项目不能迅速得到开发,影响了财源的增长速度。银信部门近两年虽然通过积极开展信贷营销加大了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但一些新兴财源也难以在短期内凑效。
⒋政策调整影响大,现有财源受冲击。全县有相当一部分工业项目属于资源开发型,根据国家关闭“五小”企业的产业政策,全县先后被关停的“五小”企业有家,减少税收万元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⒌税收征收难度大,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目前,我县部分个体私营企业纳税意识淡薄,偷漏税收现象严重。在征收过程中,基数难核定,征收难到位,税收流失较大。据调查估算,全县个体私营企业照章纳税的不到,每年税收流失在万元以上。
三、对加快我县财源建设发展步伐的对策建议
要解决财政困难问题,最根本的是生财问题。随着我县“三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县各地财源项目迅速发展,财源建设来势喜人。但要实现在近期内摆脱经济困境的目标,还必须进一步拓宽财源建设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财源建设当成经济工作最关键、最首要的问题来抓。
⒈大力加强农业,稳定基础财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地方财政的基础财源。现阶段,应以优化农业结构为重点,突出发展创税农业。一是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突出扶持发展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特种养殖业等经济作物,对高效经济作物要抓好规划、引导、管理、服务,集中连片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档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建立健全“自愿、依法、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庄园农业的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农产品基地化建设;大力扶持、组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加工增值。三是着力提高农业经济的科技含量。加强科技人才、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农业适用技术的培训、推广,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⒉加快工业发展,壮大支柱财源。工业是桃江财政的支柱,抓住了工业,就抓住了财源建设的关键。要继续坚持“工业强县”的思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壮大支柱财源。我县近年来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势头较好,但目前全县上
百万元税收的企业还只有家,上千万元税收的企业还是空白,可以说仍然缺少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对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做文章:一是引进来。具体是引进资金、项目和人才。要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搞好对上、对外联系,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用来发展企业;要牢固树立“项目强县”的思想,把引大型企业、高科技企业、外资企业项目放到发展企业的首位;要继续实施好“人才兴业”工程,特别是要创造良好环境,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二是靠上去。根据我县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企业向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靠,搞好优势互补,带动企业发展。目前我县在这条路子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原县水电设备一厂年靠上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后,近几年企业发展迅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是创品牌。桃江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但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没有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县域经济
没有品牌支柱企业是没有生机活力的。桃江人有创品牌的手段,但没有保品牌的措施。往往是创了品牌砸品牌,有了品牌丢品牌。如石牛江镇过去有个“豆腐花”产品在市场上有很大的影响,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因在成绩面前放松管理,算小失大跑掉技术人员,结果“豆腐花”成了“豆腐渣”,一蹶不起,机械成了废铁,损失惨重。因此,我们要在品牌上做文章,引导企业着眼于长远,多作市场调查,多作理性思维和深层思考,不搞短期行为,全力开发和维护好自己的品牌。
⒊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挖掘潜力财源。从我县目前的实际来看,民营经济是最具有潜力的财源增长点。在民营经济发展上,一方面要扶持民营大户,培育龙头产业,创建工业小区,培养小区特色,形成“商业城、工业镇、专业村”的经济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在政策优惠、信贷投资、社会保障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促进其健
康发展。
⒋努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培植后续财源。首先必须加速开发旅游资源。旅游业是消耗资源最少、投资回报最高、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桃花江名扬天下,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名胜甚多、交通便捷,是一个休闲旅游的风水宝地。旅游开发是我县三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一要加强领导,搞好旅游开发定位。突出桃花江竹海、竹乡农家、桃花湖森林公园、浮邱山佛教圣地、凤凰山屈原遗迹等地的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文化旅游三大特色,形成规范化旅游线路。二要拓宽融资渠道,抓好重点景区建设。坚持“早投入、早开发,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实行举债开发、引资开发、集资开发、内外合资开发和向上争资开发,积极为开发者创造条件,提供环境,让利别人,发展自己。三要实施精品战略,打造国内外旅游品牌。“桃花江是美人窝”,三十年代就名扬东南亚,在海内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
因为忽视了在“美”字上做文章,没有自己美的品牌,人家看不到桃花江美的特色。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在“美”字上大做文章。以此推介桃江,增强桃江的声誉,提高桃江的知名度,吸引游客、招引客商。四要创优环境,全力搞活桃江旅游业。桃江旅游业目前在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这项工作不只是政府和某个部门的事,而是桃江万人民共同的大事。全县人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优环境,力争把桃江旅游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次,要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通信、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巩固发展商品流通等传统产业;努力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新兴行业;加快发展社区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中介服务等行业。要力争我县三产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以增加新的财源。
⒌大力优化财源建设环境。环境既是一个重要的财源基础,又是财源建设
发展的调速器。从硬环境看,我县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可以说硬环境建设已达到了一定水准,但建设硬环境不能满足现状,要有更高的标准。从软环境看,我县近几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仍然存在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只看重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单位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以致形成外资引不进、引进留不住,连桃江县本地不少经济能人也相继出走的尴尬局面。因此,建设桃江的软环境必须从凝聚桃江的人气入手,从提高桃江的信誉入手,尤其要认真规范行政执法和收费行为,严厉打击地痞地霸、阻工敲诈、索拿卡要等行为,打造“诚信桃江”的新形象。
⒍落实责任,强化财源建设目标考核。经济发展看效益,效益提高看利税,利税增长看入库。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一套财源建设的考
关于我县人口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调查 篇8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逐渐向纵深发展,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日趋庞大。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而这个群体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也成为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现有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留守儿童 托管
留守儿童托管服务行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行业,其主要功能是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餐饮和课余教育辅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的看护和教育问题。为了解我县留守儿童托管情况,笔者先后深入到城关、冷水、构扒、凉水等留守儿童托管机构进行调研,对我县留守儿童托管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综合管理弱,监管漏洞多
由于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我县各类托管机构均未取得经营资质许可。一旦出现意外,后果十分严重。部分镇的托管机构和民办幼儿园日常食品安全和托管处所安全由当地政府临时监管,情况相对好一些。但家庭式托管所因无任何部门监管,成为监管盲区,食品卫生及安全隐患就较大。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监管主体,这些经营户多数都未办理公共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许可证等有效合法经营证件,教育、民政、物价、公安、食药监、工商等部门也没有法律依据及相关政策的许可进行监管,经营户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管理,导致留守儿童的人身、食品卫生、生活等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二)生活条件差,安全隐患大
目前我县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都是由经营户利用私人住房或者出租房进行经营,有绝大多数托管所条件简陋,住房拥挤,无消防安全通道,多名儿童合住十来平米的房间,有的甚至一张床位两人同住,空间狭小,房内空气流通不畅,也未办理卫生、餐饮、健康等证件,存在食品安全、疾病传染等隐患。同时,由于无室内外活动场地或受活动场地面积限制,入托儿童无法开展体育锻炼、游戏等活动,少年儿童活泼爱动的天性受到抑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教育内容少,服务层次低
我县留守儿童托管机构经营人员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有的只是短期接受过师范类教育和当过民办教师,既要照顾入托儿童的生活起居,又要进行家庭作业辅导,精力和能力有限,除了管好吃住之外,没有能力对入托儿童进行德育美育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进行更深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据托管中心负责人了解,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落后,对父母有抵触情绪。
二、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管理工作
近年来,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在协助家长管理学生生活、学习教育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面对我县7000留守儿童的现状,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托管机构希望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指导,取得合法经营手续,但因没有相关政策依据,一直未得到解决。在没有法律明确禁止的前提下,各托管机构能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自发逐步发展,并确实为外出务工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就说明它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留守儿童托管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帮助既是社会需求,也是社会责任。政府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尽快就如何规范管理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监管方案,各部门齐抓共管,对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建立和运行进行全程的监督和规范,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适当的扶持和支持,使我县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工作逐步完善、不断提高。
(二)明确职责,落实部门齐抓共管
留守儿童托管工作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镇属地管理原则进行日常监管。所在镇要按照县政府统一设定的准入标准,根据所在镇的实际需要对申报人进行初审,并落实专人对托管机构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监督。由于托管服务对象都是在校就读学生,教育主管部门也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教体局要掌握我县留守儿童校外托管状况,对托管中心开办地点、规模、人数、教育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和监督,对已建成正在运营的托管中心,按照标准要求提高或改进,对拟建、新建和改建的托管中心,按照政府统一设定的准入标准进行验收,同时还应对在校生活老师和留守儿童托管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其做好管护工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指导督促托管机构办理公共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许可证,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公示等相关管理制度,对餐饮服务进行业务指导、验收和监管,确保留守儿童食品安全。公安、消防部门要定期对托管中心治安、交通、周边环境和消防安全进行检查,督促其配齐配足消防器材设施,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托管中心员工和学生的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和培训。从客观上讲,留守儿童托管是一项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有着相当大程度的社会需求,也解决了部分从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从主观上讲,托管中心也带有营利性。建议工商部门比照民办幼儿园完成各项前置审批的基础上给予工商行政许可。县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应主动介入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关爱留守儿童民生工程,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感人事迹,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在发展情况较好的托管机构建立联系点,为社会爱心人士搭建关爱帮扶平台,激发全社会重视和关爱留守儿童的热情。
(三)家校联动,加强德育美育教育
托管机构设立应靠近学校,便于加强相互联系。外出家长应提高对托管儿童的安全保护意识,选择设施条件好、营业许可证件齐全、责任心强的托管机构委托管理。学校要及时登记和更新在校留守儿童档案,与校外托管中心工作人员经常沟通,了解学生校外生活和学习情况,和留守儿童家长不定期电话联系,指导外出家长与留守儿童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沟通,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发展,及时给予疏导和帮助。同时,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增设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老师,多方面指导关心寄宿生、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于我县人口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调查 篇9
一、主要做法
(一)合理制定目标。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全县交通现状令人堪忧:没有铁路、水运严重萎缩,唯一的出境公路仅一条双车道的**3国道,县乡道路总里程不足*00公里,实现硬化的不足*00公里,很大一部分是极为粗糙的毛坯路,由于缺少必要的养护,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烂泥汤汤,群众怨声载道,道路交通的落后状况已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考虑我县财力的基础上,决定采取“政府引导、部门服务、社会捐助、村民自治、群众管理、典型示范”的建设模式,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场全民修路的高潮。并明确了“全面加强乡村烂路整治,确保全县3*0个村晴雨通车;每个乡镇至少硬化一条机耕道;重点抓好*7条(34段)*80.94*公里县乡道路硬化(其中二级4.07公里、三级*3.*7公里、四级**6.648公里、等外6.9**公里);力争奋战*年,实现县内主干道基本硬化”的建设目标。
(二)广泛宣传发动。去年8月,我县召开了从县级领导到村支书、村主任等*00余人参加的农村公路建设动员会,并进行了现场直播;会后,各乡镇又层层召开公路建设动员大会,把县委、县政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精神传达到村组,动员到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积极发动广大机关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带头对农村公路建设献计献策、捐资捐物;积极引导企业家和广大私营个体工商户“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捐资修路,造福一方;主动争取##籍在外人士对公路建设的关心、支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全方面、宽领域的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县上下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交通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和强大舆论声势,把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思想统一到了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截至目前,村民自治议决硬化机耕道38条**3公里、碎石路40条*8*公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县农村公路建设办公室已收到社会各界捐款*000余万元。
(三)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县上成立了以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为顾问,由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四大班子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30个乡镇党政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领导包片、联系乡镇制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8个工作组,分别细化了工作职责,明确了目标任务。各乡镇也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今年初,县政府又把修建***公里通乡公路作为为民办好的八件实事之一。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求各联系乡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施工一线,切实为农村公路建设排忧解难;项目所在乡镇必须派专人到施工现场,搞好协调服务,切实解决好公路建设中的各类问题,为施工单位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督促解决发现的问题。
(四)制定相应政策。我县根据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客观需要,由县委、县政府集体讨论研究后出台了6条政策。一是对实行村民自治和业主捐资自行修建的公路,免交公路建设建安营业税;二是企业自愿赞助、捐赠的修路费用,可计入企业成本;三是对实行村民自治硬化的机耕道和主干道,经县交通、农机、财政等部门验收合格后,分别由县财政每公里补助*万元、*万元。四是公路建设所涉及的行政性收费,县上所得部分全部免收。五是公路建设所需砂石,由水利部门在国有河滩地中划定,不收取任何费用。六是公路建设中拆迁的杆线、管道等基础设施,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负责,拆迁费用自行解决。这样,有力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在法律、政策的框架下规范、有序地展开,在严格标准、降低成本的指导思想下科学推进。
(五)规范工程管理。我县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捐赠资金(财物)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来规范公路建设工程管理。一是严格工程招投标管理,按照“一路一策”的原则,工程发包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和中央、省、市的相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和无底价竞标。二是严格资金管理,建立规范、透明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的使用及时向群众通报,绝不允许挪作他用。三是确保工程质量。严格把好设计、施工、原材料、监理、验收五道关口;项目主管部门、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工程法人代表及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负责人,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所负责的公路建设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交通、农机部门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标准,加强技术指导,确保所有工程质量达标。
二、几点体会
&nb
sp;
(一)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农村经济要发展,关键在交通。##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必须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打破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我县始终坚持把维护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充分说明了的这一举措合符县情、顺应民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
(二)根据县情财力量力而行是加快公路建设的根本。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投入大,涉及面广,在县财政十分紧张和广大农民并不富裕的情况,必须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县财政和广大村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按照“科学规划,一路一策”的总体要求,稳步扎实推进。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县上采取了有力措施千方百计大力支持;对群众积极性高,但财力不足的暂缓建设;对受益群众少、施工难度大、投入多的,暂不修。
(三)广泛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是加快公路建设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县广大农民受小农思想的影响,对交通制约经济发展认识不足,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必须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村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农村公路的成败与否,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不支持、同意不同意至关重要,必须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动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农村公路建设上来,把县委政府的决策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关于我县人口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调查】推荐阅读:
关于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调查报告06-10
关于我县 “科技兴农”的调查与思考10-06
关于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09-03
推进我县城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06-25
对我县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05-20
关于推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调研报告08-19
关于我县近期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11-04
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县城市公交的报告08-29
关于如何做好我县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