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抽样

2024-08-13

调查抽样(共12篇)

调查抽样 篇1

摘要:旅游客源市场调查是获取旅游市场有关信息的重要途径。旅游客源有关信息的获得结论是否准确、真实、可靠对旅游市场的规划、旅游产品的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此做了许多研究。本文在充分了解旅游客源市场特殊性的前提下,运用等比例分层抽样,既着重区分了问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之间的关系,又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的复杂性,提高了抽样调查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抽样调查在实际应用作了一些有益尝试。

关键词:旅游客源市场,抽样调查,等比例分层抽样

一、选题意义

随着统计学理论与方法走向成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运用抽样调查来研究旅游客源市场有关信息,为旅游规划的设计、旅游产品开发提供基本资料已成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抽样调查来自于成熟的统计学,分析过程又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统计软件来完成。因此,几乎所有国内外学者都对抽样调查在旅游客源市场研究中的有效性深信不疑。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旅游客源市场的复杂性、特殊性,给抽样调查选取样本带来了难度,获得的数据容易失真。为了克服简单随机抽样的不足,学者开始对旅游客源市场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但由于分析得太细、太全,虽然提高了数据的有效性,但大大降低了操作性。本文尝试在保证一定的可靠度的前提下,根据旅游市场的特点,利用分层抽样中的等比抽样,提高了可操作性。

二、旅游客源市场的特殊性

旅游客源市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时间属性、空间属性与个体需求属性三个方面。

(一)时间属性主要表现为时间的非连续性。

旅游者时间属性具体表现有:季节集聚现象、大小黄金周集聚现象、周末集聚现象、上班时段集聚现象等4个方面。

1. 季节集聚现象。

各旅游区的气候条件的差异是构成季节集聚现象的主要因素。各旅游区都呈现出明显的淡季与旺季,在取样时要注意有所区别。

2. 大小黄金周集聚现象。

国务院每年都定期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客观上促成了两个时期跨度为一周的旅游黄金周:春节、“十一”。四个时间跨度为3天的小旅游黄金周:清明、端午、“五一”与中秋,此外还有传统上的暑假、寒假。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假日经济”。在取样时要注意有所区别。

3. 周末集聚现象。

为了扩大内需,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全国已经普遍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有些部门甚至实行每周4天半工作制。这一工作制度的改变,促进周末休闲度假现象与城市周边周末休闲度假的发展,产生了“周末经济”。在取样时要注意有所区别。

4. 上班时段集聚现象。

因工作性质,有些行业如银行、公安、服务行业等需要采用轮休制,这些行业人员在上班时段出游的机会可能更大。另外,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带薪休假制度,不同单位带薪假期时段不同,促进了上班时段旅游集聚现象的形成。在取样时要注意有所区别。

(二)旅游者空间属性的非均匀性。

旅游者空间属性的非均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区内部旅游者分布非均匀性;二是旅游客源地居民分布非均匀性。

1. 旅游区内部的旅游者分布的非均匀性。

旅游区内部的旅游者分布的非均匀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旅游区内景点自然分布的非均匀性。二是旅游区存在不同的功能区,如消费区、综合服务区、观赏区等,导致旅游者在同一景区内部分布的非均匀性。在取样时要注意有所区别。

2. 旅游客源地居民分布的非均匀性。

我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导致不同地区的居民出游率与消费能力差别较大。形成明显区别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机会市场。一级市场,通常情况下可占旅游地接待总人数的40%~60%。二级市场,通常情况下可占旅游地接待总人数的10%左右,如果开发得当,可以转变为一级市场。机会市场,目前占旅游地接待总人数比例人数较少,是一个旅游地有待开发的市场。在取样时要注意有所区别。

(三)旅游者需求的个体差异性。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开始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易变性,消费行为更加明智。这主要体现在个体年龄结构的差异与社会文化差异两方面。在取样时要注意有所区别。

1. 个体年龄特征的差异。不同的年龄,其购买力、购买欲望和购买权利都不同。据统计,国内旅游者一般以处于30~45岁和16~29岁年龄段的中青年居多,分列一、二名。市场份额基本上为40%和38%左右;其次是45~60岁年龄段的中年人,大约可占17%左右;其它年龄段所占比例较小。在取样时要注意有所区别。

2. 社会文化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游客文化层次越高,意味着具有较高的旅游文化偏好和经济能力。据统计,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游客一般占到总人数的42%左右;其次是大专水平的旅游者,占总人数的32%左右,其他学历阶层的人数较小。在取样时要注意有所区别。

综合所述,在实施抽样调查时,以时间集聚不同、地域分布不匀、个体需求存在差异为基础,按等比例分层抽样进行取样,最大限度地保证全覆盖。

三、运用等比例分层抽样进行旅游客源市场调查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一般来说,运用等比例分层抽样进行市场调查分为六个步骤: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项目、调查单位;样本容量的计算与分配;调查问卷的设计;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一)确定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就是通过统计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只有确定调查目的,才能解决为什么要调查,进而确定搜集资料的范围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组织统计调查工作。调查目标需要根据每次调查要解决的问题而确定,要求简单、明确。

(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而确定的被调查的统计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的每一个总体单位。

(三)样本容量的计算与分配。

抽样样本控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代表性问题,客观上要求抽查人群全覆盖;二是要反映出旅游市场客源分布的特殊性,主次得当,分层抽样;三是要在保证一定把握度的前提下,按等比例进行,有利于计算。

(四)调查问卷的设计。

1. 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调查问卷是问卷调查的主要工具,科学地设计问卷,是抽样问卷的关键性环节。问卷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问卷调查的回收率、有效率以及被调查者的回答质量。概括地说,是由调查问卷的题目、调查与填表说明信、问题和答案、调查实施情况记录等四部分组成。确定题目的原则是主题鲜明、准确,易于填答,易于理解。力求观点新颖、明确具体、言简意赅,题目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调查说明是关于调查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填表说明是告诉调查对象如何填写问卷;问卷的主体内容是指问题和答案,这是问卷的最主要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常这一部分既要提出问题,又要给出相应的答案;调查实施情况记录一般设计在整个调查问卷的尾部,用来记录该卷的调查完成情况和有待进一步审核、校正、复查的问题。

2. 设计调查问卷时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是问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提问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自由作答,常常能了解旅游者的真实信息,但不便于统计,主要用于探索性调查;封闭式提问给定备选答案,要求被调查者从中作出选择;对于敏感性问题,应采取迂回方式,避免引起受访者的误解;尽量多使用封闭式,少使用开放式。二是所有的问题排列,要注意问题的逻辑性及排列次序,便于被调查者顺利作答。一般,应该将难度大、开放性和敏感性强的置于后面,使被调查者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开始作答。三是问卷答案的设计既要遵循互斥性原则,又要遵循完备性原则。

(五)搜集、整理信息。

通过统计调查所搜集得到的原始数据资料都是零乱的,只能反映出样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事物的表面现象,不能深刻说明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只有通过科学的整理加工,才能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准备。搜集的资料是否准确、真实、可靠,统计整理是否能如实揭示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决定了调查研究的效果。

1. 旅游客源市场调查的方法。

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间接调查和直接调查。间接调查是指间接地搜集第二手资料的统计调查。如一些出版物、商业资料、网络等媒介上提供的与调查对象有关的所有资料和数据。其特点是:成本低、速度快,来源广,但时效性差,精确度和可靠度不够。直接调查是指直接搜集第一手统计资料的统计调查,如问卷调查法、访问法、网络直拉调查法等。

2. 统计整理的主要步骤。

通过对统计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等环节。审核主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审核;分组汇总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和分析的需要,选择整理的标志,并划类分组;编制统计图表是指对整理好的资料编制成统计表或绘制成统计图,以简明扼要地反映旅游客源市场的特征。

(六)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分析信息,一般主要采用两个软件SPSS和EXCE。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一种集成化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应用软件;EXCEL(又称电子表格)是微软OFFICE办公软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常用来处理统计调查、理化实验等研究型数据的处理。将整理后的有效数据输入SPSS数据库,用SPSS软件进行初步处理;再使用EXCEL处理进行修正,最后再运用SPSS作二次处理.基本上可以保证处理与分析所得到的数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研究难点

(一)数据的搜集、甄别与处理。

由于旅游客源市场的特殊性,如何去搜集、甄别与处理有关数据是运用等比例分层抽样调查的一个主要难点。

(二)分析与检验。

如何利用相关处理软件处理和数学建模去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检验结果的正确程度,是运用等比例分层抽样调查旅游客源市场的另一个主要难点。本研究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享.关于抽样调查在旅游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旅游学刊,1999,14(3):54~57

[2]甘武琳,赵涛.问卷技术在旅游市场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5(3):40~42

[3]许春晓.旅游规划新论----市场导向型旅游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2~108

[4]保继刚等.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6

[5]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6]邓明艳.成都旅游市场时空分布模型研究[J].国土经济,2000,3:41~42

[7]林刚.试论旅游地的中心结构[J].经济地理,1996,16(2)

[8]张凌云.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交叉弹性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0,5(1):40~43

调查抽样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经历数据的收集的过程,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2.会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3.借助抽样调查的过程,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

4.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探究精神。教学重点:

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方式:

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具: ppt展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前面我们学过了全面调查的知识,并且举出人口普查为生活中全面调查比较普遍的例子。

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利用全面调查很难进行,如想要知道一锅汤的味道,用尝尽一锅汤来了解是不可能进行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引出本节课题:抽样调查

那么想要知道一锅汤的味道,你认为怎样做既方便快捷又实际可行呢?(可以通过尝一勺汤的味道而知道一锅汤的味道)

想一想: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医生想对人体血液进行检查,是否需对身体内所有血液进行检查,2、了解一批火柴的质量,是否需要试验每一根火柴。

由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像这种调查方法叫做抽样调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抽样调查的知识。

二、基本概念的介绍

1想一想、通过刚才设置的两个问题感受抽样调查

教师结合具体活动,给出抽样调查的方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方法选择,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使学生体会部分估计总体的思想。

三、问题中体会抽样调查,学会分辨不同的调查方法

教师给出两个例子:

1、为了了解我校七年级同学的睡眠时间,在我班进行调查;

2、学校给七年级学生做春季校服,对800名学生的胸围、腰围作测量。

要求学生能正确分辨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

四、由问题引导,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结合刚才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找出例子中的考察对象,并结合抽样调查的例子引出四个新的概念,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学生理解四个定义后,再由教师引导找出总体与样本的相互关系,巩固抽样调查的知识。

五、联系巩固,体验升华

由学生自主举出有关全面调查及抽样调查的例子,并就学生举出的抽样调查的例子让小组讨论找出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六、回顾小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数学知识是什么,今天懂得了那些道理。

七、布置作业(1)基础性训练

P159 3题、4题,P160 6题(2)创新性训练

我市有500万电视观众,想要了解她们对体育、娱乐、新闻、动画、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程度,你该怎么办?谈谈你的调查方案。

附:板书

抽样调查

一、抽样调查的定义

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三、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为做实“三农”抽样调查支招 篇3

在这种情况下,统计部门如何才能及时提供反映“三农”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数据资料,并确保其真实可靠?在农业普查和常规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抽样调查,充分发挥抽样调查省时省力、数据科学的优势,把有限的力量使在刀刃上,用扎实的样本数据科学推算总体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大不足制约“三农”抽样调查质量

不久前,为深入研究首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北京市农业局和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在全市13个涉农区县组织开展了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总体而言,这种采用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能够用有限的人力、在有限的时间取得宝贵的基础数据。但笔者发现,在实施这类调查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调查方案设计有所欠缺。如调查表的设计不方便调查员采集数据、了解具体情况、发掘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给调查员培训、入户调查和基层审核留的时间太短,前期工作仓促,把问题都集中到了最后审核阶段,造成后期的核实工作任务明显偏重。

第二,培训内容单薄导致调查员能力不足。一是调查员相关知识储备不够,入户调查时对调查对象提供的数据无法做出基本的判断,对不合理的数据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二是指标理解不准确,造成数据填报错误;三是有些地区由于没有适时宣传调查的意义以及《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导致难以取得调查对象的信任;四是调查技巧不足,不能与调查对象形成互动,只是被动地记录数字,无法了解数据背后的具体情况。

再次,调查对象配合不够。调查对象的支持与配合是调查成功的关键。但在“三农”调查中,调查对象配合调查工作的积极性往往不高。由于对调查实施的保密原则不了解,对调查员缺乏足够的信任,常会出现怕漏富不愿提供真实情况,瞒报“收入”类指标,虚报“费用”类指标等情况。此外,缺少生产情况记录,靠估计和回忆来填报数据也较为常见。

针对实际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在“三农”领域搞好抽样调查工作,充分发挥这种统计方法的优势,把抽样方法与三农统计高效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既快又准地取得所需数据,还需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

上层、中层、基层三方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上层认真调研、创新调查方案。上级机关在制定调查方案前一要认真调研,准确把握调查总体的特征和规律,选择恰当的抽样方法,确定适当的样本数量,确保样本对总体有足够的代表性。二要结合具体调查内容,创新方案设计思路,把调查表分为数据采集表与数据汇总表,数据采集表中指标的选择和排列要以方便调查对象提供数据和调查员现场逻辑审核为原则,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可信。比如需要“播种面积和产量”两项数据,不能直接问一年播种面积有多少亩、产量有多少公斤,而应设计成:“占地面积、有几个大棚,每个棚的实际利用面积、一年种几茬、种植品种、一茬产多少公斤”,这样看似复杂,其实指标一环扣一环更方便调查对象回忆和提供数据,直接推算出一年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同时可以防止调查对象虚报瞒报漏报。若出现极大或极小数据时,还有助于调查员了解影响正常生产的一些具体情况。三要在时间安排上向基层倾斜,在整个调查工作中,基层培训好比战前的武器弹药准备,入户调查就像实战,只有这两步迈得扎实稳健,才能保证数据质量,并为后期工作夯实基础、铺平道路。

中层精心组织培训。区县一级在调查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承担着培训基层调查员这一重头戏。为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认真备好课讲好课,直接培训到调查员,“一竿子插到底”保证培训质量。首先,培训除了讲明白制度要求和指标含义之外,一定要与实际调查内容相结合,增加相关业务知识的讲解,武装调查员的头脑,帮助调查员入户调查时审核、判断数据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比如设施农业调查,应讲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平均亩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等农业生产知识,介绍大棚的建造成本、各种能源和化肥的价格等市场信息,让调查员对自己要调查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便于调查员现场核实,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可信。其次,要注意讲授入户调查的提问技巧,把入户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进行讲解和讨论。有条件的可进行模拟演练,给调查员一个感性的认识,提高入户调查能力。

基层潜心学习、用心调查。调查员参加培训要认真听讲潜心学习,把知识点一条条记在本上,一点一滴记在心里,深入理解指标含义和设置作用,把握住重点,这样才能在实际入户调查时游刃有余。调查员入户调查一定要规范调查行为,礼貌热情表明身份,宣传《统计法》所规定的调查对象的统计义务,承诺统计人员和统计机构对资料予以保密并承担相应责任,消除调查对象的顾虑。实事求是、不修改不编造数据,以理服人,取得调查对象的尊重和信任。掌握入户技巧,以诚相待,用拉家常的方式与调查对象沟通,从而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严格把控、步步为营

事前选好人、备好“粮”。人、财、物是开展调查工作的基础,责任心又是选聘调查员的首要标准,是调查成败的决定因素。另外调查员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沟通能力。物资经费的准备和安排要向基层倾斜,给调查员合理的劳动报酬以确保调查队伍的战斗力,给调查对象准备好实用精美的礼品作为入户的敲门砖,搭起调查员与调查对象之间的桥梁。

事中掌控全局、稳扎稳打。入户调查期间,各级调查工作人员要对调查过程进行跟踪检查,检查调查员入户情况,坚决杜绝不入户编造数据的情况发生。掌控工作的进展情况,把握工作节奏,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快速解决,并在各调查小区之间通报交流、防止系统性错误发生,确保入户调查顺利推进。数据收集要层层把关,加强审核力度,特殊数据要核实原因,做到数出有据。只要在数据采集、接收、核实过程中稳扎稳打,数据质量自然水到渠成。

事后表彰总结、不断完善。表彰是对调查员辛勤付出的认可,是对取得的优异成绩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的褒奖。奖惩分明、褒贬适度有利于基层统计调查队伍的健康成长和基层数据质量的提高。各级调查工作责任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在三农统计领域中逐步完善和推广抽样调查方法,将这种科学统计方法炼成三农统计的一把利剑,充分发挥其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时效性强,数据准确的优势,以期提高三农统计效率和数据质量。

编辑:单之卉 / 邮箱:szh@bjstats.gov.cn

调查抽样 篇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信息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 我们可以随时从电视、网络、报纸上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料 (信息) , 而且在我们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也会不自觉的给市场提供个人的信息数据, 如我们的工作单位随时掌握我们的个人资料, 我们去商场购物申请会员卡会留下我们的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 我们的银行帐户有我们的理财信息等等,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来说, 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 企业不但要了解同行的信息, 还要随时了解市场的变化情况, 而统计调查作为一种工具, 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 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 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 对获取信息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 市场经济的全面放开, 使得市场的总体日愈复杂多变, 体制结构多样化, 加上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庞大, 进行全面的总体的调查需要花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 在这种情况下, 抽样调查作为非全面调查的一个重要方法被得到广泛使用。统计调查特别是抽样问卷调查在各行各业越来越流行。问卷调查是目前市场调查所采用的一种常用方法, 由于它具有简明、通俗、真实、保密性好、及时等特点, 已被越来越多的受到重用。一个抽样问卷调查概括来说, 大致有以下流程:制定方案→设计问卷→确定抽样方法→实地调查取证→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每个环节都是相互贯通和相互影响的。这里本人就抽样问卷调查的某些环节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二、统计调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 问卷要有针对性, 跟主题相吻合, 调查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问卷的设计是调查成功与否的关键, 如果问卷设计不当, 会使所获得的资料失真或产生大的偏差, 无法为后面的分析提供可靠的保障。我们设计问卷时先要有个目的, 确定好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这就是为什么要求我们在调查之前要先制定好统计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的作用就是确定调查对象、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调查的实施过程, 为后面的实地调查提供理论指导。其次针对不同的群体, 问卷设计语言措辞要得当。设计的问题要考虑被访者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年龄层次, 也要考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的特点, 避免产生误会。语言上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也要区别处理, 如要调查低学历者的生活状况, 我们尽量用简单易懂的生活语言, 以保证得到较准确和较满意的资料, 如果设计的语言过于文学化和专业化, 调查过程中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解释或有时被访者失去耐心含糊回答。而调查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企业或个人时, 我们则要充分搜集该企业或该专业的专业知识, 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力求得到专业的回答。最后应该避免在问卷内容上有被调查者难以回答或者需要长久思考的问题。

2. 调查时我们要尽量调动被调查者的兴趣, 正确处理好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关系, 打消被调查者的顾虑。

调查之前先说明来意和调查的用途, 同时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不能有利益关系或上下级关系, 避免被访者受这种关系的影响。以前我国存在很多自我调查的情况, 上级调查下级或管理部门调查被管理部门, 而且匿名措施处理的不好, 被调查者有顾虑, 使得数据存在不真实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调查都是委托与调查双方和调查结果没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目前在我国, 专业的调查机构得到快速的发展, 但是在规模上体制建设上还远不及西方国家,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知, 2003年我国社会调查业的法人单位数为4210个, 占信息服务业的2.1%, 而且资产规模较小, 资产规模在50万元以下的单位中, 社会调查业占本行业的96.7%, 1亿资产以上的只占0.1%, 不存在5亿元以上资产的单位, 在地区分布上, 社会调查业4210个法人单位中, 最多的为北京629个, 占总数的14.9%, 其次为湖北237个, 仅占总数的5.6%, 依次为广东227个、黑龙江226个。数目最少的为西藏5个、宁夏9个、青海22个、海南29个, 四省市合计只占到总数的1.5%。在经营收入上, 1亿元以上的单位社会调查业只有2个, 在信息服务业一亿元收入以上的单位中只占0.2%。社会调查业的发展与社会调查的需求不相适应, 很多企业只好自己搞市场调查, 既花费较大的人力财力, 又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很多企业为了搞市场调查会有相应的促销活动, 有些消费者为了能获得优惠的促销产品也会提供虚假的信息。

3. 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最好是一对一的面谈, 避免受旁人干扰, 对敏感性问题的调查要制定不同的调查方法。

调查隐私问题或敏感性问题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阻碍, 很多时候会出现被访者拒绝回答或不提供真实资料的情况, 在抽样理论和方法研究中专门有针对敏感性问题调查的随机化回答技术, 有沃纳和西蒙斯的随机化回答模型。随机化的技巧是尽量让被调查者感到有安全感, 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和秘密, 有时甚至调查员也不知道被调查者所回答的是那个问题, 避免双方的尴尬。我们在进行这样的调查时, 应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 并严格遵守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 遵守双方的承诺, 被调查者才会在毫无顾虑的情况下提供真实的答案。

4. 加强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和发挥好新的调查技术。

实地调查取证阶段, 就是在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具体去实践求得数据。调查过程中第一个要注意的是对调查人员的培训, 有一批专业的和训练有素的调查人员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的市场调查机构都有专业从事调查的人员, 也存在一些临时雇用人员来做市场调查的情况。在与被访者面对面的交流中, 调查员的言谈举止、职业态度、专业水平也会影响到调查的成效。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网络调查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和相关机构的青睐, 统计调查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对话模式, 将目标转向越来越庞大的网民。2003年, 我国的网民数已接近8000万, 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网民国, 而各种各样的网上问卷调查也应运而生。网络调查的好处是快速、方便、经济、高效, 网络调查可大大减少调查人员的数目, 节省成本, 而且可以直接连接计算机软件快速的分析出结果。但是由于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 被访者是个不受控制的人群, 总会产生很多问题。首先抽样框的设计是个难题, 网民的多变性使得样本的确定比较困难;其次很难识别网民的身份和确定他们身份的真实性, 很多网络用户都存在拥有多个e—mail和多个会员身份的情况, 有些用户就可能没有固定的IP地址, 或一个IP地址多人使用的情况, 如网吧的计算机、使用代理服务器上网的机构和许多办公用的电脑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所以虽然现在很多网站采用cookic技术和IP地址识别法, 也难以避免遗漏样本或一个用户重复投票的情况;再次在网络调查中, 一般的用户都不愿意输入身份证或电话号码等个人资料, 如果强制要求输入, 则可能出现用户不合作退出调查或提供假个人资料的情况, 致使无回答误差比较大。所以对于国家和政府比较政策性的项目的调查还是以实地调查为主要形式, 对企业的产品或某项服务的满意度、产品的销售情况、对某个新闻的看法等类似的调查, 很多就采取网络调查的形式。目前在西方国家, 由于电话的普及, 电话抽样调查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如美国各式各样的民意调查, 大都采用电话调查的形式。电话调查的条件一般是要求问题要少而简短, 抽样框是所有登记在册的电话用户。在我国, 人们统计调查的意识还没得到普及, 很多人视电话采访为骚扰行为或持怀疑态度而不愿接受问卷调查, 所以电话调查在我国还很少被采用。随着人们对调查的认识和科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会应用到统计调查中。

5. 充分利用调查所得资料, 为政府、市场、企业和广大民众提供真实和科学的分析报告。

抽样调查的目的是通过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和观察以对总体的一些参数做出统计推断。现在在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个专业的术语叫“数据挖掘”, 有些时候存在数据得来后被荒废的现象, 所以如何对获取的资料 (数据) 进行挖掘和分析成为能不能把调查结果用到实践的关键。我们进行市场调查目的就是要“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统计分析的好坏关系到调查的圆满性和调查结果如何对市场发挥指导或参考作用。所以在得来的样本资料中挖掘有用信息找出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性是我们统计分析的任务。

三、总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我国的统计调查体系是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 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体系。如何发挥每个环节的作用及如何改革和完善统计调查方法使之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也是统计工作者在不断探索的问题。总之, 我们要大力推广和普及统计调查知识, 加大统计调查的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的调查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加强统计调查的现代化建设和法制建设。才能使我们的统计调查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得统计调查特别是抽样问卷调查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发展, 在抽样调查的流程中, 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都需要用科学和严谨的态度对待, 本文就关于抽样问卷调查的环节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探讨一下统计调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抽样调查,问卷设计,调查业发展,业务素质,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杜婷庞东:网络抽样调查数据质量的评估与控制[J].统计与决策, 2004年4期

[2]黄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统计调查方法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 1994年3期

抽样调查报告 篇5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当代的大学生越来越注重对自己全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大学生眼里,融入职场的“必备技能”已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英语技能、计算机技能等等。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考驾照需求,种种客观的条件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了考驾照的重要性。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考驾照的意向和有关考驾照方面的问题,为驾校和广大有考驾照意向的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我们就广西科技大学的大学生考驾照的情况做了一个抽样调查。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将详述我们抽样调查的设计理念和实施过程,针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结论。

抽样方案的设计

1、调查对象:广西科技大学的全日制本科生

对于总体数量的调查,方法是在广西科技大学的教务信息网上查询各年级、各班的学生,将各班的学生名册导出到Excel表中,将需要的分层数据汇总,以下是汇总得到的总体容量数据:

2、抽样方法:分层抽样多阶段抽样方法

关于我们学校的学生考驾照情况的调查,一般情况而言,不同的年级对考驾照的想法、学车情况、拥有驾照情况是存有一定差异性的。大部分的大一学生刚刚踏入校园,在各方面还处于一个相对懵懂的状态,对于自己的未来憧憬也没有很明确的计划,因此很少同学会考虑关于是否考取驾照的问题。而到了大二,对于周边环境的适应和生活条件的稳定,大家就开始忙碌于各种“考证”和提升自己能力的状态中,为了全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会有部分学生渐渐的萌生考驾照的思想。大三阶段是我们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阶段,随着周边同学考驾照热度的增强,不少同学也加入了学车的行列之中。大四是大学四年来的总结阶段,这时的毕业生们对于知识的储备量、能力的提升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思想观念和考虑问题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换。因此,首先按年级分层抽样。

按常理推论,由于男女思维观念的差异和社会压力、目标的不同,男生和女生会有不同的考取驾照的比率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按年级分层后,在各年级层下按性别进行分层抽样。

由于我们面对的总体单元数很庞大,而且分布范围很广,为了便于组织抽样和提高抽样的估计效率,在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上,我们结合了多阶段抽样的方法。

①首先,调查每个年级的学生居住的楼层。 ②其次,男生样本多阶段抽样:

初级阶段:在每个年级的男生宿舍楼层中各随机抽取10个单元。

第二阶段:再在被抽中的各个初级单元中随机抽取5个单元,即每个年级中抽中的10层宿舍楼中随机抽取5间学生宿舍。

第三阶段:在每间学生宿舍单元中随机抽取1名学生,这样就构成了每个年级的10*5*1=50个样本量。

③根据分层所需样本量做出相应的调整:由于分层抽样中确定的各层样本量中,大一、

大二、大四所需样本量都超过50,对于超出的部分,我们再在这些年级的学生宿舍楼层中随机抽一个单元(如果同初级阶段已抽取的10个单元重复的话,舍弃再抽);然后在抽中的一层学生宿舍楼中随机抽取多余数量的学生宿舍(大一的抽3间宿舍,大二、大四的分别抽2间宿舍);在抽中的宿舍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作为补充的样本,至经过多阶段抽样后得到的各层的样本容量达到需求。

④女生样本多阶段抽样:

初级阶段:在每个年级的女生宿舍楼层中各随机抽取5个单元.

第二阶段:被抽中的大一、大二的女生楼层中再随机各抽取5间宿舍;被抽中的大三、

大四的女生楼层中再随机各抽取4间宿舍。

第三阶段:在每间学生宿舍单元中随机抽取1名学生,这样就构成了大一、大二年级的5*5*1=25个样本量,和大三、大四年级的5*4*1=20个样本量。

⑤对于不足的样本量,再根据步骤③的思路进行补充抽取样本量直至所需样本量足够。

抽样调查的实施过程

首先必须知道各年级的男女生分别居住的楼层。因此我们走访学校里的每一栋学生宿舍,根据每层楼部分宿舍门口粘贴的宿舍成员表来推断他们所属的年级,对于没有标识性无法进行推断的,我们采取询问的方式打听每层楼居住的年级分布情况,并在了解的过程中对各年级的分布楼层进行登记。

在大概了解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宿舍分布情况后,在Excel表中分别罗列出男女生的不同年级的宿舍楼层,由于部分学生宿舍楼层的年级分配不统一,因此我们规定该层楼的该年级的学生宿舍超过5间,就可以把该楼层作为对应年级的样本单元。然后对这些楼层逐一编号,在这些编号的范围内产生一定的随机数(男生各年级产生10个不重复的随机数,女生各年级产生5个不重复的随机数),得到的随机数对应的宿舍楼层,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初级阶段的抽样单元。

接着在抽取的各楼层单元中,按照该楼层的宿舍门牌号随机的抽取所需要的第二阶段的样本单元。在确定了总共需要调查的宿舍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搜集数据了。

调查抽样 篇6

搭建软硬件数据处理环境,奠定“录、审、验”综合平台基础

针对调查表指标多、保密性强、工作量大等特点,西城区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将网络教室设置为数据处理专用地点,将全部电脑设备的系统软件重新整理,并按照北京市的有关规定安装、调试数据处理软件环境。在接到录入程序的第一时间,西城区人调办抽取了部分调查表,开展试录入工作,测试程序存在的问题,为搭建“快速录入、及时审核、严格检验”的数据处理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录入关口前移,建立“统一标准、高效稳定”的数据录入平台

为提高数据录入的效率,避免出现因调查表编码书写不规范影响录入整体进度的现象,西城区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处理的经验和试录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各街道在数据编码时,统一阿拉伯数字编码要求规范,达到“书写规范、整洁居中、笔迹清晰、上下一致”的要求,有效降低录入员在录入中因数字不易识别或编码错误导致的录入错误,提高数据录入效率。

把关调查资料安全,打造“专机专用、专盘专用”的高安全性存储平台

针对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处理安全要求高的特点,西城区利用网络培训计算机系统同传的特点,重新部署了数据处理软件工作环境,保证了数据处理的工作进度。由于调查资料保密性要求高、独立性强,西城区人调办要求光电录入计算机和存储介质做到“专机专用、专盘专用”。同时,西城区人调办建立“数据日备份”制度,避免因突发情况造成的数据丢失等情况,提高了调查数据的安全性。

保证数据处理质量,打造“层层审核、整体抽查”的高标准质量审核平台

西城区人调办为切实提高数据处理工作效率,建立了“街道把握填表质量、全面抽验结合”的质量控制体系。在调查表的自查和编码阶段,要求各街道对调查表中错填、漏填、限填、跳填项进行反复审核,编码时规范数字的书写。西城区人调办还从社区居委会抽取调查小区进行全面质检,数据处理过程中同样做到录入前先检查填表质量,尽量避免快速录入中频繁停顿核实报表数据的现象。

抽样调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7

抽样调查课程是统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 在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国内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应开设10门主干课程中就有应用抽样技术, 由此可见该课程在统计学科中的地位。各高校在具体的课程名称有诸如《抽样调查的原理与方法》、《抽样调查原理与应用》等不同称呼, 但课程的核心内容一直未变。

抽样调查是专门讨论调查技术原理的课程。目前, 国内在社情民意、市场行为、消费者心理、满意度研究、以及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对抽样设计、抽样调查、数据处理、分析研究与预测的需求越来越多。抽样调查在社会经济和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 凸显了抽样调查方法普及的重要性。加强本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力度, 是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素质的需要。

2 抽样调查课程开设现状

随着抽样调查在我国的迅速推广, 抽样调查成为统计学学科体系中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之一, 国内各财经类高校均开设了相关课程, 课程建设各具特色。从课程性质来说, 抽样调查是统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对非统计学专业学生作为选修课开设;从学分设置来看, 从2学分到4学分不等, 总学分在36至72学时之间, 涉及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从教材来看,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抽样调查课程选用的教材以国内教材为主, 比较流行的有冯士雍、倪加勋、邹国华编著的《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 (1998年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属国家统计局规划教材) 、金勇进、蒋妍、李序颖编著的《抽样技术》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 谢邦昌编著的《抽样调查的理论及应用方法》 (1998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等, 这些教材虽然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但结构体系基本一致, 都是按照概率抽样的组织方式安排, 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系统抽样等。随着抽样调查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 近年来, 市场上陆续出版了一些新的抽样调查教材和参考书, 有些教材内容还涉及了一些抽样调查的国际前沿知识, 这使得教师在本课程教学中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3 对抽样调查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传统的抽样调查课程授课内容的重点是一般是各种抽样调查方法理论公式推导以及相应的例题计算, 对财经类高校的学生来说, 该课程内容抽象难懂, 理论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 课堂上师生缺乏互动, 学生学得吃力, 老师教得费劲, 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不懂老师讲些什么, 老师不知道学生掌握多少, 以至于一学期结束, 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将抽样调查方法运用到实际中。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如何结合抽样调查课程的特点调整和改革该课程教学方法是目前教学中面临的首要任务。笔者长期从事抽样调查教学工作, 认为在教学实践中, 应紧密结合抽样调查的特点和教学目的, 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和探索, 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课程内容的衔接和充实

3.1.1 课程内容的衔接

一个完整的抽样调查包括几个阶段的工作:调查目标的确定、调查问卷设计、抽样方法确定、调查方式确定、数据编码与录入、数据审核与插补、数据估计、调查结果表述。抽样实施过程中利用概率抽样方法进行估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由于目前多数抽样调查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不同概率抽样方法及其估计量设置和抽样误差的计算, 在课堂教学中也采用这一模式, 缺乏对抽样调查整个过程比较系统完整的讲解, 这使得学生在熟练掌握了不同概率抽样方法后仍然不会应用, 这显然违背了抽样调查侧重于实际应用的本意。对此, 有统计工作者提出, 应先开设《市场调查》学习抽样设计和数据处理以外的调查过程、然后开设《抽样调查》专门学习抽样方法, 最后开设《数据处理》探讨对调查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不同课程讲述抽样调查过程的不同环节, 这样保证抽样调查课程内容的衔接, 也避免了相关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如2001年起兰州商学院在进行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中, 就将原来的《抽样调查》分为《抽样技术》、《调查技能》和《市场调查》等三部分, 分别讲授抽样调查的理论与技术、抽样调查的具体技巧、以及抽样调查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

3.1.2 课程内容的充实

抽样调查按抽样方式不同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种。在抽样调查实践中, 一般只有政府统计部门在进行抽样调查时会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其他部门、单位或个人在获取样本数据信息时多采用的是非概率抽样, 因此实践中非概率抽样的应用范围远远大于概率抽样。而目前几乎所有的抽样调查教材都是重点讲述概率抽样方法, 对非概率抽样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以至于许多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非概率抽样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非概率抽样调查内容及其实现最好能作为抽样调查教材中独立的一章内容讲解, 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抽样调查理论和方法。

3.2 案例教学

国内的抽样调查教材每章的内容安排大致是: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分析各种基本抽样方法和估计方法, 然后简单举例分析讲解各种抽样方法的使用, 内容笼统抽象, 很少有详细的相关调查案例分析, 这样学生即使学会了计算例题和课后习题, 也不会设计抽样调查方案, 不能理解相应的抽样调查方法在实际中如何应用, 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此外, 抽样调查如果侧重理论推导和机械的公式计算, 也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

考虑到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各种抽样技术的基本思路、基本特点、适用条件进行总结, 注意对各种抽样技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比较, 而避免过多的数学推理。在授课过程中, 应灵活使用理论推导、启发和讨论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案例透彻分析各种抽样方法的使用, 进行抽样方案的设计, 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如为了对比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可以介绍分析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人口普查事后质量抽样调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我国城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等一些有代表性的调查设计方案,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各方案公布的调查技术设计, 加深学生对调查方法和统计思想的理解与认识。

其次, 可以提供国内国际经典的调查问卷给学生阅读借鉴, 并组织学生就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从对调查问卷方案设计到最后问卷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使学生熟悉抽样调查设计的整个流程。

案例教学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 活跃了课堂气氛, 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起到了促进作用。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 同学们也非常喜欢结合案例讲解的教学方式, 不少学生的毕业论文就选择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问题。

3.3 实践教学

抽样调查属于基本技能培养训练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与其他有关课程相比, 具有很强的方法论性质和实践性。因此要求在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加强实践环节。

首先, 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院或学校专有的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室, 收集或设计一些合适的微观数据让学生进行模拟实习, 使学生真切加深对抽样调查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其次, 可以利用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实习, 为实践环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最好能加强与相关专业调查机构的联系, 为学生积极争取各种参与社会调查实践锻炼的机会;最后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实践环节教学的加强, 使学生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

3.4 网络教学

统计调查课程应重视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 积极推动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采用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加强网络教学。高校校园网发达, 多数教室为多媒体教室, 学校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数字资源, 以及市场调查网www.3see.com、中国统计教育培训网www.edu.stats.gov.cn/ets/等网络资源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网络教学平台。这些电子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利用, 既大大拓展了教学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运行的效率、增加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抽样调查的学习兴趣。

3.5 考核方法

传统的抽样调查课程的考核通常是笔试, 题型主要有选择、填空、计算等, 单调的考试方式和内容难以考察到学生实际掌握到的抽样调查知识, 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因此有必要积极开展考核方式改革, 以灵活多样的作业与考试形式, 巩固提高学习效果。主要做法包括: (1) 把学生分成各小组,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对他们感兴趣的校园或社会现象进行抽样调查, 从设计抽样调查方案到调查报告的撰写均独立完成, 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抽样调查的进程, 并给与适当指导,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抽样调查问题的小型学术论文, 提高学生利用文献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抽样调查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认识; (3) 课程考试中逐渐淡化标准化的考试方法, 减少客观题的比例, 加大主观性与灵活性比较强的综合应用题的份量, 鼓励学生参加大型社会调查活动, 在课程的成绩的综合评定中加大对平时实践环节的比重。这些措施的实施, 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又培养训练了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士雍等.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 (1) .

[2]伍长春, 宁自军, 杜欢政.应用型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实践——以嘉兴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 2010, (11) :16-19.

[3]焦振勇.统计调查课程的现状与调整思路[J].统计与信息论, 2005, (20) , 3:5-7.

抽样调查样本偏倚问题探讨 篇8

随着抽样(sampling)理论、方法、技术的成熟,在抽样调查日益广泛应用的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各种误差存在的可能,并积极探求控制和减小误差的各种方法。通常我们将抽样调查误差分为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和非抽样误差(non-samplingerror)。抽样误差又叫偶然性误差是指即使完全按随机原则(randomprinciple)抽样,样本结构和总体结构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而形成的误差,它是客观存在的,通常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根据抽样理论可控制该误差的范围。非抽样误差是指除抽样误差之外其他所有原因造成的误差,其种类繁多原因复杂。按美国统计学家Judith T. Lessler女士和WillianD.Kalsbeek先生的观点可将非抽样误差分为抽样框误差、回答误差和计量误差。但在统计实践中将非抽样误差分为登记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可能更有助于理解和控制。登记性误差(又称工作性误差)是由调查者在工作过程中懈怠马虎或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计算汇总错误、遗漏、重复登记甚至是故意歪曲事实弄虚作假捏造数据等而引起的误差。系统误差可看作除登记性误差之外的非抽样误差,其中由样本偏倚问题引起的系统性误差最为常见,本文着重分析导致抽样调查实务中样本偏倚的几种主要类型及表现方式,为控制和减小系统性非抽样误差提供帮助。

一、方便人群样本

在抽样调查中为简化程序减少麻烦,调查组织者无视抽样调查样本选择的随机性原则,自以为是地选取目标总体中的某些特定方便人群作为样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样本量较大便能消除偏差得出可靠的结论。殊不知样本有偏再大的样本量也不足以抵消结论的偏误,因为有偏的样本其统计量的分布是不确切的,只有按随机原则选取的样本其统计量的理论分布才是存在的。虽然这种方便抽样很容易实施,调查成本低,但样本单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且以方便性原则抽取的样本很可能出现异质单位,因此样本不可能代表有确定对象的目标总体,由此推断出的结论也就失去意义。相对这种方便抽样来说,判断抽样是通过事先掌握的情况,经过分析后选择有代表性的总体单位构成样本,虽然这种判断抽样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方便抽样,但也存在样本构成上的主观性,同样违背随机性原则,推断结论仍不可靠。精心按随机原则抽选出的样本,即使样本量不够大,通常也能很好地代表总体的数量特征,以较小的误差对总体做出估计推断。

二、自愿参与者样本

自愿参与者样本是指回答者自愿积极参加成为样本单位,并主动向调查者提供回答。特别是在网络调查、电台电视台组织的现场调查及报刊调查等。组成这种样本单位的最大特点就是处于自愿,参与者之所以自愿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对该调查活动涉及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二是对调查发起者向参与者提供的有较大诱惑的物质奖励产生兴趣。很明显这种样本的构成与随机性原则无关,代表性自然很低,不可能根据这种有偏的样本信息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一般来说互联网调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数据,特别是对资源有限的调查项目而言能够比较经济,但总体代表性程度和回答率往往不尽人意。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时代,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在许多情况下往往不太愿意参与和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类统计调查。特别是现今大数据时代用于数据联接和发散传播技术的功能变的异常便捷和强大,人们对数据使用和牵扯到的个人隐私问题变得更为敏感,由此造成了常用的网络调查、电话调查及邮递调查回答率一直不高的尴尬局面,通常回答率低是影响调查可信度的主要问题。如果没有回答问题的人与回答问题的人存在差别(这通常是很正常的),那么由这种调查得到的推测结果必然带有某种程度的偏倚。

三、滚雪球法形成的样本

所谓滚雪球抽样(snowball sample)是指先选取一定量的(通常数目较少)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再由这些先期选取的样本单位提供另外一些目标总体的调查单位进行调查,并以此类推形成滚雪球效应完成一定样本量的抽样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一般在总体单位相对稀少而又不易直接确定的条件下应用。很明显这种抽样方法也是一种非概率抽样方法,和其他抽样方法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后续的被调查者在许多背景特征上往往相似于推荐他们的先前被调查者。特别是在对某些问题的认识看法上甚至处事方式上都颇为相近,在急于达成一种意见时被调查者总是会推荐和自己意见一致的后续被调查者。因此,最初样本单位的类型及特征会随着后续样本单位的增加得到放大,虽然这种调查成本不高且易于抽取样本单位,但调查结论也易于出现偏差,因不能确定选择的概率,无法估计抽样误差的边界或限度。应用这种方法抽样时,最好的策略是在最初选取小样本时确保其代表性。

四、不当抽样框样本

所谓抽样框(sampling frame)是指由识别、区分和接近目标总体的元素的材料、程序和方法构成。通常由有限个具体的总体单元清单及信息源构成并可对其进行概率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在概率抽样中抽样框不仅提供总体单位的名单序号等信息以供抽选,还是计算入样概率的依据。在抽样框完备时对简单随机抽样可直接从中抽选样本单位,但统计实务中抽样框往往是不完善的,除了抽样框中的单位与目标总体中的单位一一对应结构这种理想类型外,还有一对多结构(每个抽样框单位对应着两个及以上的目标总体中的单位,而每个目标总体中的单位只与抽样框中的唯一一个单位对应)、多对一(与一对多相反)及多对多等不完善结构,从这些不完备的抽样框抽取单位必然造成复合联接(multiplicity),若抽样前不能正确识别和消除这种复合联接就不能确立抽样概率,由此造成估计偏差。例如,某人有多处住址、有多个电话号码、在多处兼职等,还可能多人共用一部电话,一处住址住有多户,多人共用多部电话等等。

同样,有缺陷甚至错误的抽样框也会对估计量造成偏差,一般表现是估计量的方差增大。抽样框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如下表现。一是总体单位不全,即所谓涵盖不足(undercoverage)。由于抽样框的构造存在问题,缺失了一些目标总体单位,致使有些目标总体单位没能够与抽样框联接,主要的估计偏差是对总量的低估,当然对其它统计量也会造成一定的偏差。一般来说,电话调查由于受电话号码的概率和手机普及率等因素影响,其抽样框往往存在这种涵盖不足的问题。二是包含非总体单位,即所谓过涵盖(overcoverage)。当抽样框中的单位与目标总体单位无关联时,会使总量被高估,同时对其他统计量带来影响。与此相关的是在调查实务中往往忽视不合格单位直接抽取下一个合格单位而没有根据抽样框清单上的不合格单位比例进行抽样概率修正。三是抽样框陈旧过时。主要表现是抽样框中的信息老化,不适应当前目标总体,常见的是联接不到抽样单位,致使抽样不能有效进行。像住户调查、毕业生调查、员工调查等易存在这种情况。

尽管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很难找到与目标总体完全相匹配的理想抽样框,但我们必须努力要做的是设法改进和构建完善的抽样框,最终使抽样框和数据收集模式能提供准确的目标总体覆盖度。

五、配额样本

在配额样本(quota sample)中,在开始调查之前,先将目标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其某些特征或属性如性别、年龄、职业和民族等进行分类,以确定具有某些特征的人在总体中的比例,然后在每个类中按一定比例选取样本单位。这种抽取样本的做法操作相对简单,同时保证了总体中不同特征或属性的单位都能包含在所选样本中,理想的调查样本通常能在那些主要的量值上与总体相匹配,实现结构上的一致,使最终的调查能反映总体的分布。因此配额抽样在现实调查中被广泛应用。

尽管配额抽样可按双标志交叉变量配额,这样更能保证样本分布更趋均匀;但由于对具体的调查对象缺乏控制,这样同意接受调查包含在样本中的人的某些主要变量有可能与总体中拒绝接受调查的其余人群有所不同。另外,被选入样本的调查对象的选择概率是不确定的,所有这些决定了构成配额样本的潜在偏倚性。减小这种偏倚性的有效做法是在配额的基础上,使总体中的所有单位都有一个已知的非零的入选研究样本的机会。

随着抽样理论、抽样方法的深化改进,各种抽样新技术不断呈现,但建立在随机性原则基础上的科学严谨的抽样调查基本方法是不会改变的。在统计调查实务中无论应用哪种新技术,都必须客观认真地选择概率样本,最大程度地减小和消除由样本偏倚带来的统计误差,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到问卷的问题、调查员及回答者的问题也是造成系统性非抽样误差的重要来源,在减小样本偏倚问题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减小其他误差来源,为数据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调查抽样 篇9

关键词:商业调查,非抽样误差,质量控制

一、引子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调查行业异军突起, 调查企业不断壮大, 调查营业额连年攀升。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 企业对调查数据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而商业调查大部分都是抽样调查, 调查过程中天然存在的抽样误差和调查执行中的非抽样误差是影响数据质量的两大误差类型。

在商业调查的质量管理实践中, 通过组织专家评审会的方式不断完善抽样方案, 尽可能地减少抽样误差。其抽样方案经过专家的评价审核, 确定了合理的抽样方案后, 其质量控制的重点就放在了减少非抽样误差上。本文即针对抽样调查两大误差类型展开分析讨论, 重点分析非抽样误差来源, 并发掘其有效控制的可行性方法。

二、商业调查误差分类

由于商业调查大部分是抽样调查, 而抽样调查一定存在抽样误差。因此, 要商业调查的误差, 必须了解误差的分类。调查误差分为两种类型:抽样误差 (Sampling Error) 和非抽样误差 (Nonsampling Error。

1. 抽样误差 (Sampling Error)

抽样误差是由于用样本估计总体而产生的误差, 它可以通过增大样本量来减小误差, 但不可避免。样本只是总体的一部分, 用局部数据来估计总体不可能完全正确。对任何一种抽样方案, 可能的样本会很多, 而实际抽到的只是一个样本, 因此抽到那一个样本完全是随机的、偶然的。抽样误差是一种系统误差, 其大小依赖于抽样方案, 任何一种抽样方案一旦确定, 由抽样方法本身导致的误差就已经确定了。在电视收视率调查的质量管理实践中, 通过组织专家评审会的方式不断完善抽样方案, 尽可能地减少抽样误差。其抽样方案经过专家的评价审核, 确定了合理的抽样方案后, 其质量控制的重点就放在了减少非抽样误差上。

2. 非抽样误差 (Non-sampling Error)

非抽样误差包括了除抽样误差外, 引起调查误差的所有其他因素, 不可以通过增大样本量来控制, 它可以避免。非抽样误差包括: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计量误差。

通常认为非抽样误差的发生完全是由于调查程序设计和执行中的错误和不足引起的。因此, 从理论上说, 完美的设计和完美的执行将完全避免非抽样误差。但从实践看,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这种理论上的完美可能性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异, 决定了我们在控制非抽样误差上的努力永远没有止步的一天。

三、商业调查中非抽样误差来源例解分析

商业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三类: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计量误差。

1. 抽样框误差

抽样框误差是指目标总体 (Target Population) 和抽样总体 (Sampling Population) 不一致而产生的误差。理想的抽样框应是所有的抽样单位必须覆盖目标总体, 即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一致。对于较为简单的单阶段抽样, 抽样框要唯一地与目标总体相连接。如果目标总体与抽样总体不一致就会产生抽样框误差。多阶段的分层抽样更是如此, 如果每个分层抽样的抽样框是正确的, 其精度会高于简单的单阶段抽样;反之, 则误差会更大。

一般来说, 抽样框误差有以下几种类型:

(1) 不能覆盖目标总体单位。不能覆盖目标总体单位, 指目标总体单位全部或部分没有出现在抽样总体中, 导致部分目标总体被抽中的概率为零, 数据丢失。例如:在某城市的抽样方案, 目标总体同上。由于该城市进行行政区划的改变, 原来的四个城区与近郊区重新规划, 整合为五个新的城区。在收集抽样框资料时, 如果收集的资料仅为四个城区的资料, 未包括后列入的近郊区, 就会形成抽样框的不完整, 造成数据的偏差和丢失。

(2) 抽样总体包括了非目标总体单位或抽样框部分重复。这与第一种情况恰恰相反, 是指有一部分不应被收集入抽样框的资料, 被错误地列入被抽样之列, 导致目标总体被夸大, 或者抽样框中有一部分以不同形式出现然而实际是重复的样框, 导致这部分样框被抽中的概率增大, 引起数据偏差。例如:一个城市中地域相邻的几个城区各自辟出工业相对发达的一部分来成立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收集资料时将原有的城区与新的经济开发区的资料一起收集并列抽样, 则会引起包含在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居 (村) 委会的重复抽选, 样本在这部分工业相对发达的居 (村) 委会的比例严重扩大, 这必然引起最终收视率数据的偏差。

(3) 抽样框老化。统计数据调查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 抽样框必须更新, 否则就会老化, 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使抽样不准确。最典型的例子, 就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许多地区已经被改造。例如:目前随着商品房的成片开发, 大批的商品化住宅小区出现, 许多家庭不只有一处住房, 出现了大量诸如人员住在本小区, 户籍却在其他地方, 或户籍在本小区, 人员居住却在其他小区的情况。

(4) 分层抽样时各层的辅助信息不正确。这种情况在简单随机抽样中不存在, 但在分层抽样中却是出现抽样框误差的一种重要来源。由于我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平衡, 各地电视观众的构成和收视偏好差异巨大。影响观众收视行为的因素既有宏观因素, 也有微观因素。因此, 在进行基础研究阶段抽样方案设计时我们既要综合考虑人口、社会、经济、地理等宏观因素, 又要关注收视设备拥有及频道接收情况、家庭特征、观众个人特征等微观因素。

总之, 建立一个准确、及时的抽样框, 是减少非抽样误差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践中, 完美的抽样框几乎无法达到, 有缺陷的抽样框并非不能使用, 关键看造成抽样精度的损失和弥补样框的成本之间的比较和权衡。

2. 无回答误差

所谓的无回答误差是指数据的丢失, 其原因有两种:一是有意不回答, 即被访者拒绝就某一问题给予回答;二是无意不回答, 即可能是被访者不在家或是访问员疏忽, 导致数据遗漏。无回答误差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抽样遗漏。抽样遗漏是指抽样过程中没有抽到一些本应调查的抽样单位。这种误差的产生来源不同于前述的抽样框误差, 但产生的结果类似, 甚至更为严重。因为抽样过程中产生的遗漏最可能是因为漏掉了某一类特征群, 而这类特征群的缺失会使调查结果出现无法调整的偏差。例如:在基础研究阶段, 访问员如果只固定在晚间某个时段拜访被抽中的样户, 很可能就无法与一些工作时间主要在晚间该时段的家庭户取得联系。数次拜访不成后, 该样户可能被放弃, 而另选其他替代样户。这样就有可能在无意间缺失了该类特征群的收视调查数据。

(2) 无法查找或联系不上

一般情况下, 这种误差来源主要是由于抽样框中的地址不确切、发生了变化或者被访者家中无人 (如外出旅游、生病住院等特殊情况) 造成的无法接触的情况。如果这种误差是随机地、均匀地发生的, 尽管增大了误差范围, 但对最终结果的威胁并不大。但如果这种情况集中发生在某一类特征群中, 就会产生严重的系统性偏差。

(3) 被访者拒访

这是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无回答误差, 也是最能体现访问员个人技巧和调查公司现场业务能力的方面。据访率高, 响应率就低, 抽取样本的误差就会增大。因此这种类型的无回答误差是调查公司在现场质量控制方面致力提高的关键点。在我国的市场调查活动中, 产生这种无回答误差的最主要原因与其他国家还有着显著的不同——调查组织者的身份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被调查者的回答意愿。对于国家正式统计部门组织的调查, 如居民住户、人口情况等调查, 很少有无回答的问题。这与我们国家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有莫大关系, 也与统计部门组织调查的权威性有密切关系。而在一些非官方的民间调查中, 无回答情况则频繁出现。

3. 计量误差

计量误差是所有非抽样误差中可能出现的环节最多, 也最难以避免的一种误差形式。按其产生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类:调查方式设计产生的计量误差, 调查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计量误差, 其他计量误差。

(1) 调查方式设计产生的计量误差, 主要有以下两种: (1) 问卷设计产生的误差:主要是由于不同措辞的不同表达造成了不同的理解。例如文字当中使用了带有倾向性或诱导性的词汇, 本身使人产生歧义;或者问卷当中问题的排列顺序不科学;或者问卷过长导致访问疲劳产生等原因造成的误差。 (2) 数据收集方式设计产生的误差:例如媒介调研数据采集方法中的日记卡法, 以15分钟为一个计量时段, 在向样户发放的日记卡中, 一个时段由19∶00标志, 时间是连续不断的, 这个标志既是上一个时段的结束又是下一个时段的开始。事实上这个时间标示的是19∶00∶00—19∶14∶59。这样的标志有些含糊, 如果不在日记卡中作相应的解释性说明, 并由访问员专门向样户着重强调, 很可能导致样户理解错误, 从而造成计量误差。

(2) 调查执行过程产生的误差, 是计量误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1) 是访问员有意或无意导致数据失真。 (2) 是被访者有意或无意导致数据失真。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理解错误或记忆错误, 这个问题也是任何一个从事市场调研公司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AGB质量管理实践中, 主要通过连续、全面的培训和复核工作加以控制。

(3) 其他计量误差:常见的类型有随机数表的编制和使用不当造成的误差;数据处理过程中 (包括编码、录入) 发生的误差, 等等。这些误差都可以通过比较有效的质量控制加以限制, 相关管理措施将在本文的第四章加以详细论述。

总之, 商业调查作为一种市场数据调查, 其产品的无形性、不可追溯性和差异性, 决定了对其实施的质量控制本质上就是对调查误差的控制。

三、结束语

在科技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 作为商业调查分析人员, 我们应不断适应社会发展, 发展调查的新技术新手段, 不断商业调查数据质量, 不断深化对基础研究资料的分析和利用, 对调研数据的具有针对性地解释说明, 更充分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士雍等编著: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8年

[2]刘燕南编著: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0年

黄金时段电视广告的抽样调查研究 篇10

有鉴于此, 本文着眼于央视和各主流省级卫视的黄金时段广告, 通过对央视综合频道以及北京卫视、上海卫视、安徽卫视、浙江卫视、河南卫视、湖南卫视、四川卫视七家省级卫视黄金时段的播放广告进行取样和统计, 以获取国内代表性电视媒体黄金时段广告发布情况的数据, 进而分析黄金时段电视广告的行业构成特征, 及央视和各省级卫视的广告发布状况。

一、研究抽样和样本

由于多家电视台均在周末 (周五至周日) 晚间播放拥有高收视率的大型综艺类节目, 因此同一频道工作日和周末之间的节目差异和波动较大, 这样的波动势必对广告的发布产生影响。因此, 本研究取样避开周末, 选择工作日 (周一至周四) 晚黄金时段完成。在2014年3月15日到4月14日的工作日中随机选取预抽样的电视频道, 对新闻联播前至晚间剧场前黄金时段的广告节目进行录制, 随后将其中的广告剪出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 完成编码。考虑到电视台节目编播以周为单位的周期性, 本研究对抽样时间做了如下处理:1.每个频道完成三天黄金时段节目的录制取样。2.同一频道的三个取样时间在一周中相互错开 (如安徽卫视, 第一次抽样时间为周二, 则第二次抽样避开周二) 。

央视可供抽样的广告时间有:新闻联播开始前 (18:55-19:00) ;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前 (19:31-19:33) ;天气预报后焦点访谈前 (19:35-19:38) 以及焦点访谈后晚间剧场前, 共计四个时段。省级卫视频道可供抽样的时间段有:新闻联播开始前 (18:55-19:00) 和新闻联播后晚间电视剧前, 共两个时段。各频道之间的广告总时长有所差异。

本研究共抽取广告1101条, 对样本中重复出现的广告予以保留, 以保证抽样数据的完整性。

二、类别研究

本研究将所抽取的广告按类别分为:汽车及附件、个人护理、服饰、食品饮料、酒类、家居家电、医药保健、服务、旅游 (城市形象) 、重工业、数码产品、金融、媒体、公益、农业类和烟草类, 共计十六个类别。本研究所抽取样本的类别数量分布如图1所示。总体来讲, 比例最高的是食品饮料类 (24.90%) , 远超排名第二的行业医药保健类 (16.67%) 。

(一) 央视综合频道和各省级卫视的广告行业分布

央视广告招标预售是观察中国内需, 尤其是消费趋势的重要窗口, 素有“中国经济晴雨表”之称。从本次抽样数据来看, 汽车及附件 (16.19%) 、酒类 (15.24%) 、食品饮料 (15.24%) 、家居家电 (13.33%) 占据了优势份额, 这四大类别各自获得一席之地, 共占据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样本的60%;其次为旅游 (城市形象) 、金融、媒体、服饰类。据此分析, 央视黄金时段广告在行业分布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行业分布较为均衡 (图2) 。

各省级卫视广告品类主要分布在食品饮料和医药保健类, 且集中度较高, 各卫视频道均有1-2个支柱性行业作为广告投放的重点。各省级卫视排名前二的行业广告所占总比例超过或接近50%, 排名前三的广告所占总比例均超过60%, 广告类别相对集中和单一。

(二) 主要行业广告的投放特征

1. 食品饮料类

食品饮料类广告在黄金时段内总数居首:在央视综合频道排行第二, 仅次于汽车类;在各省级卫视也占据了绝对优势, 除安徽卫视外, 在其他六个卫视频道中食品饮料所占比例均为最高, 并在上海卫视、四川卫视和湖南卫视三个频道中占比超过三成。其中乳制品、饮料和糕点是重要的三个细分类, 而由三大品牌 (加多宝、王老吉和和其正) 三分天下的凉茶广告占据了一席之地, 并成为广告投放最密集的细分品类。

2. 酒类

样本中酒类广告的85%为白酒类, 15%为啤酒类。其中以五粮液出现频次最高, 并强势占据央视《新闻联播》前15秒和19点整点报时的优势时段。纵观本研究全部样本可以发现, 作为国内高端白酒代表的五粮液依靠强大的资金实力对国内电视媒体做了全方位立体投放, 以央视为主, 并兼顾其他省级卫视。

多年以来, 高端白酒抢占着电视黄金资源, 央视是白酒行业最青睐的广告平台。2008年至2011年行业累积在央视直接投放广告44.9亿元, 酒精饮料行业的中标金额占比也曾从2008年的6.1%一路攀升至2011年的23.5%。[1]贵州茅台集团曾夺取2012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招商的“标王”, 当时有媒体评论称, “央视已经酒气冲天”。2011年底央视出台“限酒令”, 规定只有12家实力企业可播出商业广告, 而其他白酒企业在招标时段则只能播出形象广告;2013年《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对酒类尤其是烈性酒商业广告做出限制。此后, 央视的酒类广告投放趋于低调, 然而这些限令的严格限制也直接加剧了酒类企业的竞争。因此, 能踏入央视黄金时段的都是行业顶尖品牌, 长远来看此举有加剧国内酒类企业和品牌市场竞争中两极分化的作用。

3. 医药保健类

医药保健类广告的投放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态势。本研究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并未监测到此类广告;北京卫视、上海卫视和湖南卫视所占比例分别仅为4.55%、13.51%和6.25%;安徽卫视黄金时段中, 医药保健类广告所占比例为各行业最高, 达41.38%, 四川卫视、河南卫视和浙江卫视的医药保健类广告比例均在20%左右。

医药类广告在媒体间分布的不均衡, 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来自药企自身资金实力的限制。业内人士曾经指出:药品之所以退出央视黄金资源广告领域, 其根本原因是药企资金实力所限:在药品中, 只有OTC做电视广告, 而OTC产品市场竞争已较充分, 没有足够利润可以支撑太大的广告投入:央视广告的价格每年都在以招标的方式大幅度增长, 投入更多的钱, 购买到的广告资源却在减少, 而与此同时, 药企尚无实力与各大央企竞争。因此, 各大药企逐渐把宣传阵地转移至省级卫视中费用相对低廉、收视人口密集且市场潜力较大的频道。另一方面, 近年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广电总局对于医药保健类广告的审查和监管愈发严格, 央视“限医令”规定包括新闻频道在内的七大频道, 禁止播出任何医疗广告, 如央视综合频道 (综合频道) 18:00后禁播。在此情境下, 医疗类广告纷纷移师省级卫视。虽然省级卫视近年来在努力逐渐摆脱对本类广告的依赖, 所占比例已经远低于地方电视台动辄过半的份额, 但客观来看, 这个比例仍然偏高。

另外从品牌分布来看, 医药行业广告的品牌集中度较高, 数量上排名前三的药企占据了医药类样本总量的六成 (江中集团26.09%, 哈药集团24.64%, 桂龙药业18.84%) 。

4. 汽车类

和医药保健类广告投放相反, 汽车行业特别是几大知名合资公司的广告投放则集中在央视, 在除湖南卫视之外的其他省级卫视投放量则非常低, 仅限于点到为止。中国已经步入汽车社会, 在房地产之后, 汽车将是中国消费者下一个热点消费领域。汽车竞争比任何一个时候都激烈, 中国市场上有上千款型的汽车在销售, 汽车品牌的营销不仅追求精准性 (如利用互联网的精准投放) , 同时品牌形象对于汽车销售也相当重要, 这一点就能体现出央视的优势。

另外, 汽车类广告品牌则更为分散, 本研究样本中统计到来自16个品牌超过20个车型的汽车广告, 这和药品类广告较高的品牌集中度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况。

5. 农业类

农业类广告在数量上所占份额较小, 其分布也集中在本研究涉及的三个农业大省的省级卫视:四川省、河南省和安徽省。而另一个传统农业大省的湖南省则没有农业类广告的播出, 其主要原因在于湖南卫视时尚、娱乐、年轻的印象与农业类广告发布存在不契合。

三、广告时长研究

我国电视广告集中在15秒、10秒和5秒三种时长。在本研究样本中, 15秒广告占样本总量的45.49%, 10秒广告占18.24%, 5秒广告占28.63%, 另外30秒广告6.08%, 7.5秒0.39%, 20秒广告0.98%。此外, 本研究样本中出现了一则长达180秒的农夫山泉广告, 播放时段安排在央视综合频道天气预报之后。此广告片引发圈内热烈讨论, 新浪财经对此评论道:与其说是这是一则三分钟的超长版广告, 不如说是一部讲述农夫山泉12年来如何在长白山寻找水源、建设工厂的纪录片。[2]

央视综合频道的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和焦点访谈前后历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广告时段, 成为各大公司激烈争夺的广告资源。本研究中, 央视综合频道广告总时长为796秒, 远超其他省级卫视的黄金时段广告时长:575秒 (湖南卫视) ;558秒 (河南卫视) ;525秒 (上海卫视、浙江卫视) ;438秒 (北京卫视) ;425秒 (四川卫视) ;385秒 (安徽卫视) 。

央视综合频道的广告时长分布如图3, 15秒广告比例最高, 其次为10秒和5秒广告。上海卫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浙江卫视与央视综合频道情况类似, 黄金时段由15秒广告占据主角;而北京卫视、四川卫视和河南卫视则与此相反, 5秒广告所占比例最高 (分别为52.27%、43.04%和33.65%) 。从时段分布来看, 5秒广告中有一半出现在新闻联播之后分秒必争的优势时段。

5秒广告在表达上局限性较大, 一般只有一帧静止画面, 没有情节, 只能传递品牌的简单信息, 起到提示和告知的作用。它们以企业或产品LOGO、名称或主题语为基本要素, 充分发挥总价低的优势。企业常利用5秒广告在黄金时段做品牌提示, 同时在亚黄金时段安排15秒广告以容纳更充足的信息量, 两者互相配合, 以取得整体上的最佳效果, 这种广告发布模式在本研究样本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从广告的平均时长来看, 央视综合频道以15.17秒超越了各省级卫视在八个频道中位居第一。央视综合频道新闻联播至天气预报之间的优势时段紧凑安排了10条10秒的广告, 其他时段则是15秒广告占据主角, 因此在央视综合频道寸秒寸金的黄金时段投放广告所需的资金实力可见一斑。

广告时长综合反映出广告主需要传达信息量和广告预算两者之间的平衡。综合样本中各行业来看, 公益类广告的平均时长最长, 为23.57秒;另外, 媒体类广告长度14.38秒, 旅游及城市宣传片平均时长14秒。在普通商业类别广告中, 汽车类广告平均时长达16.28秒, 远超其他行业;服饰类的平均长度最短, 仅为9.38秒。

四、结语

黄金时段广告作为行业发展“风向标”的作用显著, 比如汽车行业的广告发布首选央视, 平均时长16.28秒, 足见感性与理性兼具的汽车行业, 其广告所要传达信息量的丰富和广告预算的充足。在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后, 企业对电视广告的投放已经回归理性, 并在对往年投放效果进行整体考量的基础上安排新一年的广告预算, 因此各大品牌整体预算的变动并不剧烈, 但每个媒体的投放量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调整的目的就是寻求更高的性价比。因此在央视一家独大的背景下, 不少企业增投央视的同时, 也会削减一些其他媒体的投放量, 央视的强势和壮大也就给其他频道带来了压力。根据央视索福瑞 (CSM) 公布的数据, 央视一直保持着全国约三分之一的收视份额, 近几年全国电视频道资源由此前央视、省级卫视和其他频道的“三分天下”, 逐渐演变为央视频道组与省级频道组之间的份额争夺。[3]而目前省级卫视的竞争, 已经由自由竞争的阶段开始进入寡头垄断阶段, 部分强势卫视已经占据强大优势, 省级卫视之间在综合实力和品牌强度上已经拉开差距。在央视的价格压力之下, 本地品牌或成为省级卫视以及地方电视台新的增长点。深度开掘和服务地方潜力品牌, 或将成为省级卫视以及地方电视台未来的发展机遇。

摘要:本研究对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以下简称:央视综合频道) 和七家省级卫视黄金时段的播放广告进行录制和统计, 并分析了黄金时段广告的时长和行业特征。就频道而言, 央视综合频道广告的行业分布较为均衡, 而各省级卫视的行业集中度偏高, 食品饮料类、酒类和医药保健类广告占比较大。就行业而言, 不同行业广告发布的状况差别较大, 如汽车类广告的投放集中于央视综合频道, 兼顾各家省级卫视, 而医药类广告的投放则集中在省级卫视。从广告时长来看, 央视综合频道平均每条广告的长度超越了其他省级卫视;汽车类广告时长则为各行业之冠。

关键词:黄金时段,电视,广告,黄金资源

注释

1[1]程行欢.拉菲10年产量不及中国1年销量[N].羊城晚报, 2011-12-14.

2[2]新浪财经, 农夫山泉推2014新广告——一箭多雕[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40315/104918517594.shtml, 2014-03-15.

浅谈财会专业中的抽样调查教学 篇11

关键词:教学内容   学生特点   教学过程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23

《统计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抽样调查”是其中的一个章节。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组成样本,通过对样本资料的调查来推断总体数值的一种调查组织方式。在统计调查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把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过程分析如下。

一、教学内容分析

“抽样调查”这部分内容是《统计基础知识》中第四章的第一节。统计学是研究如何合理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而抽样调查正是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一种科学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普查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抽样调查”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编者把这部分内容放在了本章的第一节来讲起到了引领全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文字精炼,脉络清晰,具有条理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条件,文中开阔的思路增强了实用性,为学生今后更深层次研究抽样技术起到了主导作用。

“抽样调查”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用途,深刻理解用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逐步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通过对抽样调查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他们小组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依据教学大纲确定其重点是:抽样调查和样本的基本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特点和用途,通过对样本数据的观察与分析来估测总体的数据是难点。为了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从创设情境引出理论,然后通过学生实践操作进一步证实理论,始终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都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学生特点分析

“抽样调查”的内容既有概念和原理,也有一些数据的计算,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实际操作,重在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大部分中职生基础太薄弱,理解能力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和习惯存在很多问题,学习动力不足,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对专业的问题兴趣较浓,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较高。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注重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讲新课时通过给出身边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探究新的知识,领悟新的技能,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积极参与,携手共做来突破难题,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让学生对教学活动充满了乐趣,教学中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温故才能知新,所以在新授课之前,提问几个学生已经学过的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内容,请学生来回答,从而引发思考,唤起求知欲,同时为新知识的引入作好铺垫。然后通过问题情境引入本节课题。

问题1:一个果农想知道一棵果树上结了多少果子,大家帮他出出主意。

问题2:一个山林承包人想知道他的山上有多少棵树,大家帮他想一想办法。

在给出了两个问题之后,组织各组学生展开讨论,大家一起开动脑筋帮他们想想办法,出出主意,之后由各组选派代表将本组的讨论结果表述出来。同时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纠正和肯定的同时,顺着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出抽样调查和样本的概念,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一。通过这两个贴近生活的小例子,能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掌握理论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时机,同时也为后面发现结论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

概念是抽象的,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需要设置一项实践动手操作活动,由学生共同参与:

问题3:这里有一盆黄豆,同学们能估计出它有多少粒吗?

这时,各组分别参加实践活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更容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此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意犹未尽的活动和对其思考中,自然地引入到下一个内容,首先列举了一些问题请学生判断属于什么调查方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也列举一些运用类似抽样调查方法估计总体的例子,由此引出抽样调查的特点和抽样调查的用途,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二。这样,在师生的互动中,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美地融合为一体,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升华了教学理念。

在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下,继续引导学生大胆地谈一谈对本节课的收获。各组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内合作交流并回答问题,总结出抽样调查的实质内容:用样本数据估计总体数据,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知识。这个结论为下一节课的统计推断打下基础,同时也对学生以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完成了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后,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设计适度适量的练习题,由学生来回答,对共性疑难问题统一讲解释疑。在学生的思考和回答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充分实现了本节课所设定的能力目标。最后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并布置作业。这样,使学生能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给学生留出自由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董芸.浅谈高等职业教育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方法[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5(1).

[2]张平.谈统计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J].统计教育,2007(6).

[3]习勤.关于统计教育创新的思考[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1).

调查抽样 篇12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广且发展迅速的药物。高效、广谱、低毒的新抗感染药的不断涌现,既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宽的选择余地,也带来了细菌对抗菌药物的严重、广泛的耐药性问题。笔者对福建省沙县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院病例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按床位比例随机抽取福建省沙县医院主要临床科室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院病例200份,分别为外科(60份);内科(60份);儿科(40份);妇产科(40份)。

1.2 方法

剔除其中无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73例,对有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127份病例(占样本比例63.5%),按调查目的设计逐份填写调查表,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科别、性别、给药方法、溶媒选择、溶媒量、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等内容进行汇总统计。

2 结果

2.1 127份病例中,男性66例,女性61例。

0~14岁27例,15~29岁16例,30~49岁24例,50~69岁31例,70岁以上29例,男性最大年龄88岁,女性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40.8岁。

2.2 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单联69例,双联45例,三联及其以上13例。

2.3 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情况

127份应用抗菌药物病例中,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者5例(其中1例为痰培),占3.94%。

2.4 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原因分类

给药次数不合理的29例;次或日用量不当16例;给药途径不适宜2例;溶媒选择不当0例;溶媒量不当21例;药物选择不适宜4例。

2.5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27份病例中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54例,占42.52%;其中术前与术后均应用抗菌药49例,占90.74%;术后应用抗菌药5例,占9.26%;用药时间在4d及其以下23例,占42.59%;用药时间在5d及其以上者31例,占57.41%;其中单联应用26例,占48.15%;双联应用18例,占33.33%;三联及其以上应用者10例,占18.52%。

3 讨论

3.1 本次调查方向在抗菌药物的用药方法与合理应用。

在抽取的200份病例中,127例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5%,高于国内报道的平均水平(43%)。

3.2

127例应用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不足的有29例,主要品种为头孢哌酮、头孢替唑钠、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病例治疗中每日仅给药一次,这些药物半衰期短,且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每日用药一次,有效血药浓度维持短,不利于治疗。每日至少二次或以上给药,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次或日给药剂量偏大的有16例。

3.3 给药途径不合理

如一患者,女性,69岁,患尿道炎,医师给予氟哌酸0.2 tid×2,氟哌酸口服吸收不规则,宜选择口服吸收较完全规则的药物或采用注射给药,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3.4 药物选择不合理

例1:患者,男,59岁,1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并肺部感染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医师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联用控制感染,并同时口服罗格列酮和注射胰岛素;例2:患者男,77岁,2型糖尿病,高血压并慢支急性发作,医师选用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与洛美沙星联用控制感染,并同时口服罗格列酮、阿卡波糖和注射优泌林。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正在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可干扰其体内血糖的稳定,有可能出现高血压或低血糖状态,不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影响治疗效果。

3.5 细菌学检查。

调查的127份应用抗菌药物病例中,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的只有5例。其中2例是应用抗菌药物一周后进行,1例应用抗菌药物21天进行。说明目前我院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细菌学检查意识不强,仍以经验用药为主,缺乏针对性。调查结果提示临床存在用药指征掌握不严和随意性较大的现象。

3.6

本次调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结果显示,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比率为51.85%,比率较高,用药时间偏长(5d以上占57.41%),最长的为16d。有一例行剖宫产术加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前2d用氨苄青和头孢哌酮,术后改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林霉素,用药6d,经细菌学检查感染细菌对头孢哌酮敏感,遂改给予头孢哌酮、甲硝唑、克林霉素用药5天,治愈出院。

3.7 溶媒稀释浓度不当

上一篇:机动行为下一篇:压疮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