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我信用工作评价

2024-07-28

企业自我信用工作评价(精选8篇)

企业自我信用工作评价 篇1

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简介

南京市自2011年开始进行施工企业信用评价的相关工作,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信用评价标准。从2012年开始,南京市实行“三合一”评标办法(商务标、技术标、信用标综合评标),企业的信用分以一定比例带入招投标中使用。从2015年开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从“一年一评”改为“一年两评”。经过多年的运行,南京市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企业对信用也越来越重视。

一、信用评价机构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负责全市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市建委直属行业管理部门南京市建筑安装管理处、市政管理处、装饰行业管理办公室、质量监督站、安全生产监督站、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建筑业施工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并按照信用评价统一标准,组织对建筑业企业的市场行为、质量行为、安全生产行为、实名制行为进行信用评价。

市辖区及各开发园区、各市属功能区管委会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协助市建委各行业监管部门做好建筑业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采集上报工作,其中江宁、高淳、溧水、浦口、六合区仍保留建工局监管体系的部门,扎口统一归属地的建筑市场企业信息统一管理上传工作。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各方对全市参评企业的市场行为、质量行为、安全生产行为、实名制行为的信用评分数据,形成对企业全面的评价管理。

二、信用评价标准制定

2017年11月17日,南京市建委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下半年南京市建筑业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宁建建监字〔2017〕423号),信用评价的信息采集工作将于元旦后开始。南京市将建筑业施工企业信用信息划分为市场行为、质量行为、安全生产行为、实名制管理行为四方面进行信用评价,最终由企业信用分来表示其信用状态。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建设工程项目实行招标发包的,评标时采用三合一评标法进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以6%折算信用分的方式带入三合一评标中去。信用评分前10%的二级以上施工企业在自愿承诺和公示后加入政府投资项目应急承包商名录库。2017年4月13日,住建部发文取消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核准,由于园林绿化企业已经参加前四个月的信用评价活动,我委与园林局商议后,2017年上半年的信用评价仍包括原园林绿化资质企业在内,并仍按照文件要求建立园林绿化企业应急库,是否继续使用由发包人自行决定。

三、信用评价成效

南京市从2011年开始对施工企业开展信用评价(从2015年开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改为一年两评)。经过五年多来的努力,信用评价在建筑业的影响日渐增大。2014年参评企业4531家,2016年上半年参评企业达到5211家。据统计,在招投标过程中,中标单位因信用分高而中标的占比从2012年的5.4%上升到2016年的24.6%。信用分在评标过程中的影响力逐年递增,有效实现建筑市场和现场的两场联动,大大激发了企业诚信经营的动力,在建筑市场中建立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环境。

企业自我信用工作评价 篇2

根据《商务部办公厅、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关于规范行业信用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 (商信用[2008]2号) 和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 (试行) 》的要求, 中商联信工委委托商业信用中心对申报2013年度商业企业信用评价的企业进行了技术测评、评价结果公示和商务部信用工作办公室、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备案批复 (商信用备函[2014]74号) 等工作程序, 荣宝斋、利群集团等87家企业获得AAA级信用评价。

全国行业信用评价工作是在商务部、国资委的统一指导下, 由被批准开展的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实施的, 目前已有近200家商协会开展这项工作, 对推动行业信用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物流企业信用分析和评价 篇3

关键词:企业信用;信用风险;信用分析;分析指标;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672 -3198(2007)11- 0004- 03

狭义的信用风险即信贷风险一般是指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而造成的违约进而为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信用风险定义为“交易对手无法履行的风险”。借款人和贷款人是信贷关系中的两个最重要的业务主体。企业贷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比重一般在70%以上。银行对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分析和管理非常重要。同时,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贷款人如银行与借款人如企业等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即一方面企业作为资金的使用者和借款人,通常比银行具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企业本身对银行的贷款条件、利率水平、附件条件的了解不充分和本身经营风险的忽视。因此,企业信用风险是银行和企业需要共同了解、掌握、预防和管理的。

1信用风险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测度和管理,离不开对风险因素的分析。拥有足够现金流量的企业有可能在债务到期时偿还债务;而那些因没有足够现金流量而缺乏流动性的企业,即使有盈利能力也会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因素主要有:

(1)借款者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利润水平的不确定性以及信用等级状况的多变性。

(2)经济发展状况的不稳定性,经济变量的不规则变动,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通胀率、商品价格等因素的变动。

(3)其他,如社会诚信水平和信用状况、心理预期、信息的充分性、道德风险、自然社会经济生活中可变事件的不确定性等。

金融机构在管理信用风险时比较注重分析的几个因素包括:

(1)违约率,美国的穆迪和标准普尔等公司注重使用债券的信用等级对筹资者在一定期限内的违约率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企业信用等级和违约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负相关性。

(2)清偿率,假设其他因素不变,预期可清偿的金额越大,则信用风险就越小。

(3)信用暴露,是指违约日企业贷款资产的重置成本或资产市场价值的总额。风险暴露的大小受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等的影响。

2信用分析的内容和指标

信用分析是管理信贷风险的主要方法。企业信用分析的目标是评估客户的流动性,判断其偿债能力。

2.1信用分析的内容

一般信用风险评估没有一个能显示企业信用状况好坏的单一指标,而往往必须分析一系列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企业财务报表是这些信息的重要来源。

分析企业信用时,主要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总收入、成本和利润,它反映了企业的生存能力。

(2)现金流量,它反映企业的流动性和信用风险。

(3)资产及资产的潜在价值,它反映企业通过变现应对赔偿的能力。

(4)短期债务和其他负债,它反映企业目前所欠的债务。

2.2信用分析的主要指标

信用分析主要是对借款者在获得贷款后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分析。国外常用的信用分析指标有“6C法”和“5P法”等。

“6C”指借款人的品格(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经营环境(Condition)和现金(Cash)。

“5P”指个人(personal)、目的(purpose)、支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rospective)因素。

我国银监会分布的自2006年1月1日起试行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信用风险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全部关联度三类指标。

(1)不良资产率为不良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不应高于4%。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一个二级指标;不良贷款率为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不应高于5%。

(2)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为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5%。该项指标为一级指标,包括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一个二级指标;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为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10%。

(3)全部关联度为全部关联授信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应高于50%。

信用风险的传统分析方法是以定性分析和指标分析为主的信用分析法,包括影响因素分析法、财务状况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等。2001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以应用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为企业信贷风险的测度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几种信用分析评价模型

(1)亚历山大•沃尔比重评分模型。沃尔在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概念,将企业的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自有资金周转率7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其在总评价中所占的分数比重(权重),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计算指数,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作出评价。

(2)David Durand和Chesser模型。该模型是由David Durand在1941年最早提出的。银行可以通过该模型预测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从而估测相应的信贷风险。模型变量包括:X1=(现金+变现性较强的证券)/总资产、X2=净销售额/(现金+变现性较强的证券)、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总负债/总资产、X5=固定资产总值/净值、X6=营运资本/净销售额。

Chesser(切斯尔)通过抽取样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模型:

Y=2.04345.24X1+0.0053X26.6507X3+4.4009X40.0791X5 0.102X6

由上式计算违约率P=1/(1+e-y),但该模型预测信贷风险的准确度随着预测期的延长而下降。

(3)Z和Zeta计分模型。最早由美国的Edward Altman于1968年提出,主要通过一些关键的财务比率来预测借款人破产的可能性。模型变量包括:X1=营运资本/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借款人股本的市场价值/负债总额的帐面价值、X5=销售额/总资产

Altman(阿塔曼)利用了多样差别法和统计技术,经过大量分析得出Z模型:

Z=1.2X1+1.4X2+3.3X3+0.6X4+1.0X5

判别借款人违约的临界值Zp=2.675,但此模型在Z=1.82.99时为“未知区”,判断失误率较高。

1977年Altman、Haldeman和Narayanan对原来Z评分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建立了第二代Zeta模型。新模型的自变量增加到7个,即资产收益率、收益稳定性指标、债务偿还能力指标、累计盈利能力指标、流动性指标、资本化程度指标、规模指标。

(4)Alexander Bathory模型。此模型广泛运用于美国银行信贷分析报告和软件中,该模型适用于所有行业,且不需要复杂计算,模型变量包括:X1=(税后利润+折旧+递延税)/流动负债(银行货款,应付税金)、X2=税前利润/营运资本、X3=股东权益/流动负债、X4=有形资产净值/总负债、X5=营运资本/总资产

Y=X1+X2+X3+X4+X5

Y值较低或呈现负值都表明公司前景不妙,模型指数越高说明公司实力越强。据其统计信息显示,该模型预测公司破产率的准确率可达95%,同时也能衡量公司实力的强弱。

(5)A值模型。John Argenti于《企业破产》一书中提出了A值模型,即企业破产预测模型。在A值模型中列出管理不善的所有现象,并给每个现象制定最高分值,根据企业表现打分,总分为100分,企业得分超过25分,该企业就有潜在的破产风险。

(6)骆驼(CAMEL)评级模型。此模型是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信用状况等进行的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和指标化的综合等级评价制度。有5项考核指标:资本充足性(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能力(Earnings)和流动性(Liquidity),缩写为CAMEL,采用五级评分制。

(7)现代信用分析模型。在多种现代信用风险的度量模型中,尤其是KMV公司以预期违约频率(EDF)为核心手段的KMV模型和J.P.Morgan继1997年推出的信贷风险计量模型(Credit Metrics)最有名。虽然这两个模型流行,但技术要求较高,一般人不易掌握。

(8)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对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如:胡雁飞、冯珊的7个指标的财务比率模型、布慧敏的13个指标的AHP法评分模型、赵向飞的AHP与模糊评价整合模型,等等。

4企业信用的实证分析

收集了28家物流企业(上市公司)2006年的相关资料,选用了几个模型,使用经营决策和预测系统对企业的信用状况和投资风险进行分析比较。根据这些信用评价模型,可以对企业的信用状况作出定量评价,也可以按照申请贷款的企业信用评分的高低进行排序,从而作出比较科学的贷款决策。其结果如下:

上述几个模型分析评价模型的变量主要引用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长期财务状况能力,企业获利能力,长期资产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切斯尔模型比较侧重短期支付能力;阿塔曼模型侧重获利能力;骆驼评级模型包括了非财务因素,侧重综合能力;沃尔模型侧重偿债能力,等。

从上表结果来看,各种模型测量的结果有很大的不同,切斯尔模型测定的结果是这些企业的风险都较低;而沃尔模型测定的结果是这些企业的风险都为高。因此,在用这些模型分析评价企业信用时,不能简单的选用某一个模型,而应该几个模型同时应用,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甚至,有时仅凭定量的技术分析也是远远不够的,有许多重要信用是数字无法简单表达的,需深入作出定性分析,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互为补充,互为修正才能达到较佳的评估效果。

信用分析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和企业信贷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基于贷款和投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各种分析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引入对保障贷款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提升贷款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

参考文献

[1]于研.信用风险的测定与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江其务,周好友主编.银行信贷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型、方法与建议[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胡雁飞,冯珊.论模型分析法在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中的运用[J].特区经济,2001,(3):4547.

[5]朱毅峰,吴晶妹主编.信用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英)布赖恩•科伊尔编著.周道许,关伟主译.信用风险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7]夏敏仁,林汉川主编.企业信用评级——基于国外经验的中国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8]布慧敏.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度量方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1):99100.

企业资材工作的自我评价 篇4

性格热衷开朗,为人友善且平易近人,容易与人共事,

注重沟通团队精神,好学、敬业、适应能力强。

计算机能力:作业系yExcelpWord.

性格热衷开朗,为人友善且平易近人,容易与人共事。注重沟通团队精神,好学、敬业、适应能力强。

企业工作者简历中的自我评价 篇5

本人自工作以来,三年的企业工作练就了高纪律的工作态度,一直受到领导器重,思想成熟,为人诚实,个性稳重,对任何事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有强烈的上进心和团队精神,能够积极的配合上司及同事间的合作。

诚实守信,认真负责,以人为本。品行端正,谦虚谨慎,吃苦耐劳,综合素质较好,交际,沟通能力较强,拥有创新思维、有团队精神,自学能力较强,求知欲强。

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 篇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特点和实际,制定本企业信用评级管理办法。

第二条 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第三条 企业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服务专业机构根据规范的评级指标体系和标准,运用科学的评级方法,履行严格的评级程序,对市场参与者的信用记录、内在素质、管理能力、经营水平、外部环境、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进行全面了解、考察调研、研究分析后,就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履行承诺的能力、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作出综合判断。

第四条 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实行由北京质协信用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统一监管、社会力量参与,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

第五条 企业信用评级不得损害企业合法权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利益和安全,按照自愿原则进行。

第二章 信用评级方法和内容 第六条 中心按照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审慎性的原则设定指标体系,确保信用评级的科学性。

第七条 评级要采用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科学分析方法评定企业信用等级。

第八条 信用评价内容包括对受评企业全面考察宏观经济背景、产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监管运行环境、企业基本素质、企业竞争地位、法人治理机制、经营和履约能力、现金流及偿债能力、特殊事件风险等。

第九条 中心将按不同行业与开展工作需要分别制定相应的评级体系、方法和标准。

第十条 评级机构向受评企业及相关部门征集但不限于如下信用信息:

(一)基本信息:工商注册信息、税务登记信息、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各种特别许可信息、资格认定证等信息;

(二)生产经营和纳税信息:主要产品、业务的种类和数量、纳税信息等;

(三)财务和资信信息:财务数据、会计核算方法和金融机构的资信证明等;

(四)无形资产信息:各种奖励情况、驰名、著名和重点保护商标、专利、著作权等信息;法定代表人主要简历和荣誉记录等;(五)不良行为信息:偷、逃、骗、抗税信息;制假、贩假信息;虚假出资信息;恶意逃废债务信息、受行政处罚信息等;(六)其他信用信息。

第三章 信用评级程序

第十一条 企业信用评级的基本程序:

(一)评级机构与受评企业签订“信用评级委托合同书”,并交纳评级技术服务费;

(二)信用评级工作进入网络工作平台申请受评企业信用档案编号;

(三)受评企业按合同规定向信用评级机构提供所需的真实、完整的有关资料、报表,支付评级费用;

(四)评级机构收到受评企业资料、报表后,在规定期限内按照评级体系、方法和标准对信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对受评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的现场进行调查和核实;

(五)评级机构将搜集宏观、行业等与受评企业有关的信息资料,经分析判断后撰写企业信用评级报告;

(六)召开信用评级专家评审委员会会议,评定企业信用等级;

(七)评级机构向受评企业反馈评级结果和评级报告。如企业有充分理由认为评级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可在规定的时限内向评级机构提出复评申请;受评企业对复评结果仍有异议的,可要求评级机构再评,受评企业不能提供充分证据的,评级机构将不接受受评企业的复评或再评申请;

(八)评级机构向北京质协信用评价中心报送评级结果,中心对受评企业评级结果在有关媒介上向社会公示;

(九)对公示公告无异议的,颁发信用等级证书和授牌;(十)在企业信用等级有效期内,对发生的失信违约等情况足以影响信用等级变化的企业,中心取消其已获得的信用等级,并在有关媒体上公布。

第四章 信用等级

第十二条 企业信用等级分为三等九级,分别用AAA、AA、A、BBB、BB、B、CCC、CC、C等符号表示,目前评级工作只受理和公示A级及以上级别,含义如下:

AAA级:信用卓越。企业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该类企业资金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各项指标明显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经营状况佳,盈利能力强,经济效益明显,发展前景广阔,清偿支付能力强,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经营与发展的影响极小,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极小。

AA级:信用优良。企业信用程度较高,债务风险较小。该类企业资金实力较强,资产质量较好,主要指标明显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经营状况较佳,盈利水平较高,经济效益稳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有较强的清偿与支付能力。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经营与发展的影响很小。A级:信用尚佳。企业信用程度良好,在正常情况下偿还债务没有问题。该类企业资金实力、资产质量尚可,各项经济指标处于行业中上等水平,经营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但是可能存在一些影响其未来经营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进而削弱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BBB级:信用较好。企业信用程度一般,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该类企业资产和财务状况一般,各项经济指标处于行业中等水平,但其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及未来发展易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偿债能力有波动。

BB级:信用一般。企业信用程度较差,偿债能力不足。该类企业资产和财务状况差,各项经济指标处于行业中偏下水平,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清偿与支付能力不佳,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有风险。该类企业具有较多不良信用纪录,含有投机性因素。

B级:信用较差。企业的信用程度差,偿债能力较弱。该类企业一旦处于较为恶劣的经济环境下,有可能发生逃债,风险较大,但目前尚有能力还本付息。

CCC级:信用很差。企业信用很差,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很弱。该类对投资者投资安全保障较小,存在重大风险和不稳定性,几乎没有偿债能力。

CC级:信用极差。企业信用极差,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对投资者而言具有高度的投机性,没有偿债能力。C级:没有信用。企业无信用,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本息,亏损严重,频临破产。

第十三条 等级控制标准:

(一)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信用等级不能被评为A级及以上:

1、上工商年检为B级的;

2、上经营性亏损,本扭亏无望的;

3、近二年内被税务机关处罚的;

4、近二年内因产品或服务质量被有关部门处罚的;

5、法定代表人被判刑出狱未满一周年的;

6、未制订本单位治安保卫制度,或对重点要害部位未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防范措施,或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整改的;

7、创立不足一周年的;

(二)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信用等级不能被评为AA级及以上:

8、近三年有非客观原因造成合同违约的;

9、近三年法定代表人有违法犯罪记录,或职工违法率超过千分之十,或犯罪率超过千分之三的;

10、近二年有欺骗消费者行为被有关部门记录的;

11、近二年有拖欠职工工资的,或近二年有劳资纠纷并负有责任的;

12、近二年有逾期贷款及欠息的;

13、近一年单位内部发生10万元以上侵财型案件和恶性案件,或万元以上侵财型案件超过职工总数的万分之二,或刑事案件数超过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五的;

14、近一年治安案件数超过职工总数的千分之十的;

15、近一年单位内部发生影响社会政治、治安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或敏感时期有重点人员滋事事件;

16、近一年单位内部发生火灾、爆炸等治安灾害事故;

17、近一年内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

18、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较大缺陷的,或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不健全及职责不明的;

19、创立不足二周年的;

(三)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信用等级不能被评为AAA级:

20、近三年有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侵权责任事件的;

21、近三年平均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

22、近三年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

23、有环境污染,治理未达标的;

24、创立不足三周年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受此限)。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四条 中心对参加信用评价的企业,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提供社会公众公开查阅、查询。

中心对参加信用评价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归入该企业的信用档案。

第十五条 如发现企业在申报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中心认定或重新认定该企业为CC或C级,并在三年内不受理该企业信用等级认定的申报。

第十六条 未取得企业信用等级证明的企业,伪造等级证明从事经营活动的,中心予以记录并存档,三年内不受理该企业信用评级的申报。

第十七条 已取得企业信用等级证明的企业,冒用较高等级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自律组织应予以记录并存档,三年内不受理该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的申报。

第十八条 企业自取得信用等级之日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心会及时对该企业信用等级进行再次认定:

(1)订立、履行合同过程中因自身严重过错,造成重大损失的;

(2)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等严重违法活动的;

(3)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十九条 中心向社会公示信用等级A级以上(含A级)的企业名单。

中心向社会公布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所列情形的企业有关情况。

第二十条 企业信用等级实行统一的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由北京质协信用评价中心组织进行,每年一次。

第二十一条 检查人员可以到企业进行现场检查,也可以根据需要要求被检查对象提供有关资料进行非现场检查。

第二十二条 信用等级认定三年有效。信用等级证书有效期为一年,每年年检时进行更换。获证单位应每年进行一次自查,并将自查结果报中心备案;中心对获证单位每年进行一次年检,每三年进行一次换证检查和必要的非例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北京质协信用评价中心在组织认定推荐过程中不收费用。按照市场机制,本着自愿原则,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的技术服务费由申报企业自行协商负担。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北京质协信用评价中心负责解释、修订。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概述 篇7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是环保部门将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情况, 以直观明了的形式向社会有关主体共享公开的环境管理手段。而今我国正面临环境管理制度缺陷和具体国情不匹配的两难境地, 如何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依然严重的情况下, 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增强企业的环境守法和社会责任意识, 化解因污染问题引发的环境纠纷, 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是调整政府环保管理者与管理对象 (企业) 之间关系的不可替代的手段[2]。

1 国外环境信用制度发展现状

西方欧美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早, 在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推动下, 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下的信用制度和环境经济政策, 环保部门和金融部门联手, 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投资、市场等经济杠杆影响企业经营生产方式, 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这种“内在约束”性的行政手段既促进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也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改变粗放、简单的生产方式。

自从1989年挪威的NORSK HYDRO公司发布了全球第一份环境报告, 美国CERES投资集团发表并启动了对地球环境负责的伯尔第斯原则以来,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标准至今已近20年, 世界各国仍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环境信用评价标准, 2003年, 国际主要商业银行发起“赤道原则”。“伯尔第斯原则”和“赤道原则”成为国际投资业和银行业提供投资和金融服务的操作指南, 环境评价开始进入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视野。

国外的发布企业环境绩效的机构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德国准则协会、日本环境省、欧盟等机构, 涉及的评价标准包括UNEP、WBCSD、GERES、EMAS、ISO、GRI等, 涉及原料、能源、水、生物多样性、废气污水和废物、产品服务、法律、成本、运输、环保投资共9大方面的17个核心指标和13个附加指标。其中, 美国环保总局于2002年开展了国家环境绩效跟踪计划, 该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企业是自愿应用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 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实施了激励和开除机制[3];印尼环境影响管理局于1995年建立了“污染控制、评价和评级计划”, 该计划是发展中国家首次建立的环境绩效评价工作;2001年欧盟委员会开展了“工业环境绩效测量项目”, 这个项目涉及6个国家, 包括英、德、意、比等, 在多家工厂的生产数据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新的企业环境绩效指标体系, 分为物理指标、商业/管理指标、影响指标三大类。

日本企业高度重视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其内容包括组建环境对策部、将环境管理的优劣作为评价企业业绩的主要指标、推行绿色采购、实施环境会计等。环境省1999年颁布的《有关环保全成本的把握及公开的指南》表明日本环境会计框架初步建立, 该指南以环境成本与环境效益比较为主线, 重点规划环境会计中环境保全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日本政策优先指数 (JEPIX) 是评估企业整体环境绩效的方法, 它采用“相对于目标的差距”的原则, 利用生态因子和单评分指数“环境影响点”来衡量环境影响, 内容包括温室气体、臭氧消耗气体有毒物质、光化学氧化剂、氮氧化物、飘尘、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氮、磷开垦荒地和道路噪声等12个方面。目前, 日本超过50%的上市公司都发布环境会计报告, 日本超大型企业发布环境报告的比重已局世界第一位, 涉及行业包括煤气业、建筑业、石油业、橡胶业、电力业等高染行业。

2 国内环境信用制度发展现状

2005年11月, 原国家环保总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工作的意见》, 如何建立一套指标体系, 对企业环境行为做出综合、客观、方便大众理解的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综合运用于环境管理和企业市场经济活动中去进入实际操作层面。

2006年, 广东省率先颁布了《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试行办法》, 办法选择了十二个环保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级分为绿牌、黄牌和红牌三档, 分别代表“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严管企业”, 并采取“一票否决制”的评价方法, 并对不同评级结果的企业采取不同的鼓励或惩罚措施。随后, 国内许多省、市先后开展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工作, 并制定了各具特色实施办法对建立适应当前环保工作的环境信用评价制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006年1月, 《广东省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试行办法》;2007年8月, 《浙江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实施方案 (试行) 》;2008年5月, 《河北省重点监控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实施方案 (试行) 》;2009年7月, 苏、浙、沪《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环境行为信息评价标准》 (暂行) ;2010年9月, 《广东省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2011年3月, 《深圳市重点排污企业环保信用管理办法 (试行) 》;2011年4月, 《重庆市企业环境保护行为信用等级评价暂行办法 (修订) 》;2011年9月, 《沈阳市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 (试行) 》;2012年9月, 《江苏省重点污染源环保信用评价及信用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7月, 《湖北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试行) 》;2013年12月, 国家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 (试行) 》, 旨在积极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 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环境保护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 并引导公众参与环境监督, 促进有关部门协同配合, 加快建立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办法》规定, 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风险高、生态环境影响大的企业, 应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办法》要求纳入的企业包括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地方环保部门公布的重点监控企业;火电、钢铁等16类重污染行业内的企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内企业;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企业;污染物排放超标、超总量企业;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者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上一年度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上一年度被处以5万元以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挂牌督办的企业[6,7,8]。

3 我国企业环境信用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信用评价理念急需转变

企业环境行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环境标准和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5]。因此, 环境信用评价应该是企业遵守国家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和约定的情况, 以及为了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 规范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行为, 努力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的倾向, 体现企业履行对社会的承诺。目前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的设计仍主要停留在企业的污染控制程度、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等环境行为, 信用的真正涵义还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3.2 信息公开及共享机制还不完善

实施信息公开化制度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保障, 因而不具强制性。现有的参评工业企业的范围主要为重点污染源企业及自愿参与的企业, 而如果环境保护行为欠佳的重点源企业为照顾“脸面”而拒绝参评, 环保部门则对其缺乏相应的法律制裁措施[4]。另外, 由于目前企业环境信用的评价主体是环保主管部门, 公众参与环境信用的渠道主要是向环保部门投诉, 环保部门再将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的投诉作为评价指标内容。因此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全过程中, 公众及社会组织的直接参与度不够。

3.3 评价指标的设计仍需改进

整个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的实施最先需要做的工作是设置评判企业环境保护信用的指标, 原则上首先应当细化污染防治类、生态保护类、环境管理类、社会监督类的评级指标, 做到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其次, 要根据不同产业的不同特点把握指标设置的侧重点, 比如评价重污染行业要将指标权重向企业控制污染物排放行为倾斜, 而高耗能行业就应该将指标权重向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倾斜, 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企业环境信用。如何处理好指标选择、权重确定和指标交叉关联问题解决各行业指标设计共性与个性的矛盾是评价指标设定中的难题。

3.4 评价成果社会化程度不高

评价成果应用的社会化是指企业环境信用等级不仅作为环境部门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 还要将企业环境信用的评价结果与政府其他部门、金融机构、媒体等组织的工作相互联动, 将环境信用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 使其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参考物之一。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对企业的环境威慑力, 形成对企业环境行为激励效应, 从而提高企业的环境自律性。

4 建议

4.1 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化

一项新制度的试点和推广, 既要有完备的组织机构保障, 还要有较为成熟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来规范具体操作。环境信用评价体系要想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就必须依靠政府通过行政上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来保证其权威性。政府可以通过两种手段来达到保证结果的权威性目的:一种是政府直接公布评级结果, 另一种则是通过授权、认可的方式确认企业环境信用评级的结果。

4.2 环境信用信息公开化

信息公开的方式选择要保证结果传播的广泛性, 可以选择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发布评级结果, 通过新闻、专题报道、专栏等具体发布形式将结果最广泛地传播出去, 使公众得到最多最有效的信息, 提高公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企业的热情。

4.3 环境信用管理动态化

在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公布后, 跟踪企业和社会各界对评价结论的反应, 监督存在问题的企业加强整改, 促进企业提升环境守法意识。企业环境信用的动态管理以支持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为原则, 重点加强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坚决限制对“两高一资”产业的信贷投放, 并辅以实行企业环境信用修复制度, 支持企业更好发展。

4.4 环境信用评级第三方化

加强环境信用第三方服务市场培育, 推动政府部门在重点领域带头使用环境信用产品和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充分利用信用产品和服务防范信用风险。加快培育引进和规范发展一批专业环境信用服务机构, 形成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依法经营、有市场公信力的环境信用服务市场体系。

4.5 环境信用评级联动化

通过绿色财政和绿色税收来实现环境信用与财政、税收部门的联动;通过将企业绿色信用加入到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中, 促使企业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主动的做出有利于环境的行为, 实现环境信用与金融部门的联动;将环保信用结果在系统内共享, 通过资金支持、环保行政许可、总量指标、督查频次、监测频次等支持鼓励诚信企业, 倒逼不良企业改善环境行为, 实现环境信用在环保系统内外部联动。

参考文献

[1]李连甲.上海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东华大学, 2014 (05) .

[2]郑卓雅.基于政府环境信用的环保产业化路径研究[J].理论与改革, 2014 (03) .

[3]刘嘉, 秦虎.美国环保产业政策分析及经验借鉴[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1 (01) .

[4]张劲松.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及其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12) .

[5]吴丹.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研究[D].宁波大学, 2013 (06) .

[6]Ozen S, Kusku F.Corporal e Environment al Citizenship Vari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9, 89 (2) :297-313.

[7]梁嘉琳, 李静.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将推向全国[N].经济参考报, 2012-6-25 (007) .

[8]时炎.关于建立工业企业对环境行为信息化制度的几个问题[J].环境导报, 2000 (05) :1-4.

[9]周斌泉.我国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 2014 (03) .

企业自我信用工作评价 篇8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体系;风险评价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表示,“十三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重点培养形成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产业以及绿色碳、数字创意等突破十万亿规模的五大行业,有关专业人士称,这意味着这些细分化的领域有可能成为未来重要发展的目标,产业化前景清晰明确,将变成庞大的产业链。其特点主要有:

(一)周期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会和其他产业一样,都会经历萌芽、发展、成熟和深化时期。在产生阶段的时候市场比较小,同时也存在着很高的不确定性,产品做工不精致,这些设施都不完备都会影响到技术产品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安全性。

(二)创新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核心之一就是技术创新,创新代表着科技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经济学家波特觉得,新兴产业形成的原因就是就是技术创新、相对成本的变化、新的消费需求出现或使某项服务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可行的商业机会,创新是新兴产业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

(三)专业知识稠密性

新兴产业的发展关键一点就是知识、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需要运用到很专业的知识和高科技技术的产业,所研发出来使用的产品是人类新知识和高级技术劳动的结晶,具有专业知识稠密的特征。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信用指标体系的建立

信用指标体系是信用评价部门和评价人员从事信用评价工作的标准,也是检测信用评价结果是不是公平公正的标尺。我们可以定期的对信息进行采集,保证对风险状态了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也能提高信息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可以让评价人员能在有效的时间、准确的信息下检测。所以,建立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一定得在准确的指导原则下进行,要具有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公平性、合法性以及可操作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评价

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评价可以从运作能力偿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和技术先进水平7个方面来评价。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评价的指标权重

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首先就是确定各种指标在评价中所占的权重,其次对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最后得出最终信誉评分。常使用的企业评价中运用的指标权重,主要是依据评价人员的观点意思来明确的。虽然许多指标的权重会依据经验,根据重要性来确定,但是由于不能反应指标所含的信息量,这方法缺失了合理有效的科学性,所以会造成有的指标权重准确值忽高忽低,最终的评价结果没有完全反映企业信用状况。

三、浅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一)优化企业管理结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也是一个高回报的行业。战略新兴产业的猛迅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扩增,但企业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出现了内部管理跟不上发展节奏、员工潜能的不到深度的挖掘、分工合作不太明细等等,这时候企业就要时常的深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高自己的管理模式,在优化产品的同时才能适应内部外部的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的效益。

(二)制定多元化的风险抵挡预案

古人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很有才智的人无需上阵,只需做好前期的完善工作战略部署,就能够让事情获得成功。管理层也应当学习多方面的知识,运用好知识,为自己、更为企业出谋划策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三)政策导向性的跟进模式

经济的发展收到政策的影响和控制,由于我们国家特殊的国情,企业在运营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寻找到政策所专注的突破口,从高效的管理能力使企业在面对市场复杂问题时迎刃而解,降低企业管理风险,从而规避信用风险。

(四)提高创新能力,加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盈利是偿还能力的前提,有关实例表明,如果企业拥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会帮助企业有强大的竞争力,这样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水平有了保障,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较量中,将会占有一席之地,从而增强了抵御金融风暴的能力,提高了信用评价。

四、结语

战略性新兴产业,它的前景相当好,这是因为我们国家在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研究和发展新兴产业,企业应当抓住这些机会,在为企业利益创收的同时增加国民收入,带动相关的产业,促使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因为决定企业信用风险大小核心要素就是企业的盈利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偿还能力。

参考文献:

[1]吕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动因培育路径及未来发展建议[J].改革与战略,2011.

[2]杨士年,沈坤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同化风险及对策思考[J].科技与经济, 2011, 24(4):92-95.

[3]夏红芳,赵丽萍.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及神经网络方法[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8(2):40-44.

[4]任永平,梅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01.

[5]赵腾飞.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月刊,2011(7):58-59.

[6]袁青松.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信贷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1(5):51-52.

上一篇:班集体建设计划下一篇:工科人才流失严重 理工生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