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教案(第30课)(精选6篇)
七年级上教案(第30课) 篇1
七年级上教案(第30课)
30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教学目标 一、体会文中关键句对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作用,学习以关键句揭示情感脉络的写作方法。 (说明) 以体会关键句的作用从整体上感知作者行文的思路,学习如何以关键句来揭示自己的看法。 二、体会作者对大芦荡的坚守精神的赞颂和对人类不尊重生命的尊严的无知行为的愤怒之情。 (说明) 从体会作者的情感出发引发学生对每一种生命的存在意义的重新认识,激发他们热爱生命、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关键句对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作用,学习以关键句揭示情感脉络的写作方法。 (说明) 这是全文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行文的思路,体会如何以说明来引发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了解大芦苇的守望所代表的生命尊严,体会人类对这种守望尊重的意义,体会生命存在的意义。 (说明) 以作者的情感引发学生产生共鸣,较好地激发他们热爱生命、自然,培养他们尊重每一种生命的存在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 听一个科学试验故事:观看金鱼之死。香烟放入鱼缸,看金鱼几分钟内死去。结果,很快金鱼就死去了,说明香烟所含尼古丁的毒害的确很可怕。很多人都说这个试验很成功,有教育意义。可也有人说这个试验是非常失败的,谁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能感受到试验的最初的动机就存在着对生命不尊重的问题。 学生能逆向思维考虑 为后文阅读铺设情感,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尊重生命的行为? 提出突破口 找出文中的问句,分析一下它们是设问句吗?为什么? 学生能通读全文,找到相关的语句,联系前后段落,分析讨论这些问句的作用。 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发现问句与前后段落的联系。 在整体阅读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明白作者的情感指向作铺垫。 设问: 把这些问句连起来看,你觉得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感受? 使学生明白作者用这些设问句将自己对大芦荡的坚守精神的赞颂和对人类不尊重生命的尊严的.无知行为的愤怒之情逐渐揭示出来。 学生能在情感上领悟作者写此文的深层意图,产生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自然,培养他们尊重每一种生命的存在意义。 同《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这篇文章比较一下,同样说生态保护,两者的写作角度有区别吗? 学生能对一个单元里类似题材的课文有所比较,体会同类主题的不同写作角度。 学生能知道生态保护的意义有多种角度。 学生对两篇课文再做整体上的阅读,对生态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加深理解。 思路点拨 请学生自己圈划文中对课题所作回答的语句,以此展开关键句作用的追问,比如:大芦苇的守望同人类的守望有什么关系?大芦苇的困惑和中国乃至人类的困惑是什么等等,以此引导学生深入的进入课文进行阅读和分析,继而找到不同作者的共同情感指向,再比较他们不同的写作切入口,既起到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生命的作用,又使学生加深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的认识。 作业 写一段200字的随笔,以你对某种生命存在的尊严的认识为话题,在班内做交流。
七年级上教案(第30课) 篇2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 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二) 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 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方法。
3.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4.能够使用目的 (如旅游) 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举例说明1~2种现代高科技地图 (例如, 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 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问题小组讨论, 把答案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为小组汇报展示过程。
第一课时:整合这部分教材内容, 打乱前后顺序, 提出问题:
1.教材22页图1.31和图1.32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量算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 你能说出你的办法吗?
3.请完成22页活动1题。
4.利用17页图1.24说出温哥华在渥太华的什么方向?16页图1.22说出台东在高雄的什么方向?你能总结在地图上怎样辨别方向吗?
5.18 页图 1.25 说的是一些常用图例, 你能记住它们并解释什么是图例吗?
6.除了刚刚我们利用的这些地图, 你还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你知道它们的不同用途吗?你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吗?你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7.现代高科技地图你了解吗?有哪些?知道它们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吗?结合实例说出一两种它的应用。
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请完成 18 页的活动题。
9.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给其他组的学生出几道题。满分20 分。
这里的第1~5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判读经纬度, 量算距离;第6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 查找所需要地理信息,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第7题则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会列举电子地图, 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第8题是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对整课内容加以总结和复习;第9题则是让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完成复习考查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时有接触, 学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把这部分内容学会。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帮忙的人, 学生在研究、合作交流中体会着成功的快乐。把问题放手给学生,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让我们共同做一个快乐的“牧者”。
参考文献
七年级上教案(第30课) 篇3
——你的参与,就是你的成功,你的成功,就是你人生中的历史丰碑!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课前预习】
1、赫赫一时的秦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
2、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课前小练】
1.公元前年,领导农民
在发动起义。并在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第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其精神,鼓舞后世人民的反抗残暴的统治。
2.公元年,在以少胜利多击败秦军主力。公元年,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3.公元年,建汉,史称,都。
【合作探究】
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暴政
(1)繁重。
(2)沉重。
(3)殘酷。
2.更加残暴。
【重难解析】
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要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点、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绩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当堂评价】
1、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2、楚汉战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有
①善于用人
②有关中作为后方
③约法三章
④军力强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七年级上教案(第35课) 篇4
七年级上教案(第35课)
35 希腊神话故事两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研读作品,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普罗米修斯》一文,注重故事情节的梳理及人物形象分析。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主要人物“普罗米修斯”身上具有的一些人文精神。 3、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归纳出神话的一些基本特点。 4、推荐阅读《希腊神话故事》、《中国古代神话》, 激发学生阅读中西方文学经典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注重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 2、难点: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主要人物“普罗米修斯”身上具有的一些人文精神。 说明: 《普罗米修斯》课文篇幅较长,情节较曲折,其中还涉及到“金苹果”、“恶作剧”、“不吉祥预言”等多个未经说明的典故,因而学生阅读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要达到理解人物崇高精神的最终目的,教师应该重视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以人物分析为课堂主要学习行为。 对人物精神力量的感召应该是学生在进行上述学习行为后的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既是难点,也可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毕竟精神是无国界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布置预习准备自读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自检生字、生词,能把课文读通读畅;建议学生自己查阅课文相关资料。 反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人物间大致关系。 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忆图释图 导入新课 导入。 引导学生对插图内容进行描述及概括。 1.课文中只有一幅插图,请同学回忆并简单地描述它的内容,谁来说说? 2.那如果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小标题来概括这幅图的.主要意思,你怎么说? 1.联想并简单描述课文唯一插图内容。 2.用一句话或更简洁的小标题形式概括该图内容。插图内容即课文主要情节之一: “悬岩受苦” 1.检查预习情况,引出课文情节的梳理环节。 2.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梳理情节 概括内容 1.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并概括这些情节内容。 2.板书: 取土造人 授以文明(或帮助人类) 智盗火种 *报复人类(先写再议) 悬岩受苦(已写) 终被救助 1.再次默读故事,了解普罗米修斯“悬岩受苦”的前因后果。 2.任选一组学生对故事情节依次进行概括。 板书中的“报复人类”实际上是一个故事插曲,小标题是个“导火线”,将激发学生思考4、5两段内容对普罗米修斯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设下伏笔。) 分析人物 概括形象 提问: 1.对普罗米修斯印象最深刻的一点? 提示:立足语言片段,分析人物形象。其中人物语言的片段内容理解要借重朗读,教师作适当指导。 概括人物形象、精神,如:先觉者;人类的创造者、庇护神;不畏强权、勇敢坚毅等 2. 文中4、5两段能否从课文中删去? 提示:对普罗米修斯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如:分析对比的作用、与前后文有照应之处。 思考并发表意见。关于4、5两段取舍的问题能达成共识:不能删去。在人物刻画上,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先觉者与后觉者的对比、雅典娜对人类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众神与普罗米修斯对人类态度的不同表现等等,都起到了塑造普罗米修斯人物形象的作用。 1.朗读是理解的有效途径,可以让学生读读议议。 2.帮助学生强化照应和对比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的认识。 坚定信念 树立理想 提问: 你愿不愿意成为“普罗米修斯”? 提示:要表述真实想法。 做适当引导和概括。 发表意见 (可能会有分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要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归纳神话 陈述特点 提问: 你能根据课文和课外读到的一些神话故事,说说神话有哪些基本特点? 学生归纳。 如:丰富的想象、夸张的内容、表达人类良好愿望等等。 感性初涉归纳法,陈述神话特点。 分层作业 延伸课外 1.自读《希腊神话故事两则》之《阿喀琉斯》,做读书笔记。 2.推荐阅读《希腊神话故事》 3.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就两者的异同处做些思考。 独立阅读,交流体会。 分层作业: 第1、2项为必做作业,第2项作业可用1个月的时间。 第3项作业只涉及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 分层作业,有效调动学生作业兴趣、提高相关能力,得到有效反馈。激发学生阅读中西方文学经典的热情。由课内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 思路点拨 两则故事描写都有精彩之处,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就文中精彩之处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一组一得后再组间交流;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两则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共性进行分析理解;鉴于本篇译作缺少人物肖像描写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短的文字描写文中任意一位人物在自己心目中的大致模样;此外,还可以提供不同译本的同一课文内容给学生阅读,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注重语言的品味。 作为自读课文,要多让学生自己学习――多读、多想、多议,教师只要适时适机进行点拨即可。希腊神话的艺术魅力不是学生能在一堂课就能领悟接受的,需要教师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教学,这样将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经典阅读的良好习惯。 练习举隅 1、人类进程中涉及的许多重大命题,像战争与和平、英勇与懦弱、爱情与诡计、美德与奸诈、忠诚与背弃等等,在希腊神话中都有深刻表现。所以,希腊神话能够跨越时空限制,不受语言障碍的影响,成为世界文明的经典宝库。请每位同学就课文故事中体现的上述任意一点做些阐述,进行一次读书主题活动。 2、你知道根据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动漫作品有哪些?你能为同学们稍作介绍吗?或者你能画给同学们看看? 3、你可以在网上发布主帖,与更多的人交流体会。
七年级上教案(第30课) 篇5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欣赏一组蝈蝈图片)
2.走进法布尔。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迷恋大自然。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年开始著作《昆虫记》,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世,留有《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似一个个小故事。以人性观察虫性,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3.检查字词情况。
喧嚣(xuān)劫掠(jié)静谧(mì)吮取(shǔn)喑哑(yīn)
篡夺(cuàn)鸟喙(huì)莴苣(wō)狩猎(shòu)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教师指导明确——
1.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叫声:喑哑、尖锐、急促、清脆、柔和(与蝉、四野蛙声以及其他虫鸣作比较);食性:水果、肉类、青草,尤爱捕蝉(与螽斯、鹰、螳螂作比较)
三、阅读指导
1.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2、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四、合作探究
1.绿色蝈蝈在本文中以哪些身份出现?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讨论明确:
狂热的狩猎者、夜晚的艺术家、漂亮朋友、勇敢的斗士、笼中的囚犯、蝉的屠夫、„„ 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作用: 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2.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
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五、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亲近大自然,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宽阔、诗意。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昆虫鸣叫,听听你的昆虫朋友在向你诉说什么,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六、课后作业
七年级上教案(第30课) 篇6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30课时
魏家地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 第30课时授课班级:七年级2、3班教师:李新峰 教学 内容 耐久跑(二) 教学 目标 1、发展心肺耐力,提高自信水平; 2、知道处方教学的学习方法和练习要求,在练习过程中体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3、通过处方教学,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处方,提高技能水平; 4、通过自选、自练能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团结合作,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顺序 时间 教学内容 组织教法与要求 练习次数 练习时间 开 始 部 分 5′ 一、组织班级课堂队形 二、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和任务,安排见习生。 三、慢跑200~300米热身。 四、徒手操 五、弓步、仆布压腿,立位体前屈、活动膝、踝、髋关节。 组织:四列横队 队形: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xxxxxxxx ☆ 1、扩胸运动2、单臂后振 3、体转运动4、腹背运动 5、全身运动6、深蹲 要求:快、静、齐,动作到位。 基 本 部 分 35 一、课课练: 1、原地高抬腿跑x2组。 2、蹲跳起12次x2组。 3、俯卧撑15次x2组。 二、耐久跑: 1、变速跑: 2、伴同跑 组织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分成2人一组3分钟慢跑 3、评价: 引导学生运用成功的多维标准对自己的成绩进行评价。 三、处方教学: 1、篮球、 2、足球、 3、排球、 4、乒乓球 通过处方教学,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处方,提高技能水平。 组织: ×××××OOOOO ×××××OOOOO ×××××OOOOO ×××××OOOOO ☆ 组织: 80米快--70米慢--80米快--70米慢x3组 教法: 1、教师对变速跑提出具体要求 2、学生按要求去完成,在慢跑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走来完成 3、坚持完成全程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慢跑,快者鼓励慢者,并肩跑进。 对长跑缺乏信心的同学体验到在长跑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组织: 分四组,按练习项目,分散在场地四周,由组长带领练习。 结束部分 5 1、集合整队,放松―静力拉伸。 2、教师小结,师生再见。 3、归还器械。 组织:成四列横队 队形:同上 要求:充分放松
【七年级上教案(第30课)】推荐阅读:
七年级下教案(第35-37课)08-24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教案08-31
七年级上 思想品德教案5-8课07-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冰心诗》教案09-05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人生寓言》教案12-10
三年级上开学第一课教案10-13
七年级语文入学第一课教案(配有PPT)10-03
二年级信息上学期教案 第7课 滤镜与变形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