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精选8篇)
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 篇1
国际经济学考试
考试时间:5月25日 下午2:00—4:00
注意事项:携带身份证、学生证
题型: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论述
重点内容:
1.国际贸易理论:
服务外包、贸易引力模型、贸易体系、李嘉图模型基本内容、绝对优势、比较优势、机会成本、对比较优势的误解、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要素价格均等理论,注意长短期之间的差异;HO模型理论,相关验证以及悖论)、标准贸易模型(1.供给变动经济增长曲线的影响;2.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出口偏向型,进口偏向型;3.当收入出现转移时,相对需求曲线转移对贸易条件的影响)、规模经济的类型,市场结构(内部规模经济:贸易如何发生、利益如何体现、实际贸易格局,与比较优势的差异,最容易出现的情形—倾销;外部规模经济:对于政府最具诱惑力的地方)
2.国际贸易政策:
老师说这部分的重点就是今天讲的,原谅我是个学渣,具体讲了什么不是很清楚,大概记得下面这些,这一节的ppt我已经上传群共享了。关税的基本分析、贸易其他工具、对贸易政策的总结
大概内容就是这些,欢迎补充,祝大家期末顺利!!
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 篇2
一、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辩证关系
(一) 法学教育不能等同于司法考试复习
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其目的在于选拔法律职业专门人才。而法学作为一门学科, 其教育着眼点是法学理论、制度、体系的全面构建, 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人才。因此, 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在性质和目的上是不同的。
但司法考试已经开始冲击和影响法学教育。由于就业压力, 许多法律院校将司法考试通过率作为法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些学校以司法考试为圭臬, 突出要考的, 突破难考的, 精析必考的, 删减公共课程而局限于司法考试的科目进行教学, 将课堂作为复习、准备司法考试的场所。这导致法学教育的空洞化, 造成学生忽略高校的法学教育而重视司法考试考前辅导和应试准备, 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法学教育不是职业培训或司法考试辅导班, 法学教育不仅向学生讲授法律专业知识, 而且要着眼于其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着眼于法律人的培养。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 法律人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及对法律制度的熟练掌握, 还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 这是法学教育的根本使命, 也是区别于职业培训的显著特点。
中国的法学教育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对法律价值认知的提升, 绝不能蜕变为应试教育。在教学理念或方法上,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法治状况。因此, 法学教育的独立地位不可动摇, 不能将法学教育和统一司法考试混为一谈。
(二) 统一司法考试对法学教学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法学教育不能等同于司法考试培训, 但这并不是说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无关。司法考试是法学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估要素之一, 也是法学本科学生走向职业道路的重要关卡, 法学教学质量必须接受司法考试的检验。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结构性调整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司法考试的具体应试科目和命题方式客观上要求目前的法学教育在教学理念和授课方法上有必要根据司法考试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法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更加切合实际。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之间必须协调发展, 法学教育应尊重司法考试的本质与规律, 以司法考试为契机, 促进法学教学改革。
二、推进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国际经济法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其体系庞杂, 内容繁多,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缺乏感性认识, 学习的难度较大。司法考试的国际经济法试题内容主要集中在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国际贸易支付法律制度, 国际贸易组织法律制度、国际投资法的内容也有较多涉及, 而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所涉及内容较少。
国际经济法试题主要以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出现, 此外还有难度较高的综合性案例, 所考的知识点较多, 涉及多个重叠的法律关系, 各种题目的出错率都比较高。即使一些题目考察的是基本法律制度和概念, 但只有对题目所涉及知识点的法律意义有透彻理解才能正确回答。如2003年的一道题:
中国甲公司从美国乙公司进口一批水果, 合同约定货到验收后付款。货物到达目的港, 甲公司提货验收后, 发现货物总重量短少12%, 单个体积和重量也不符合合同规定。下列有关此案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甲公司有权拒绝接收货物
B.甲公司有权要求退货
C.甲公司可以将货物寄放于第三方仓库, 其费用由乙公司承担
D.甲公司可以将货物出售, 并从出售价款中扣除保全货物和销售货物发生的合理费用
这道题涉及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规定的买方接收货物的义务, 只有在充分理解“接收”这个词的法律含义的基础上, 才能明确为何买方有权要求退货, 而同时又有义务接收货物。
司法考试很少涉及国际经济法制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价值取向, 这使考生往往只注重记忆, 知其然, 却不知其所以然。而法学教育的重要一点是使学生思考法律制度背后的理论架构, 使学生掌握制度设计的原因及目的, 这样, 才能培养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性。这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因此, 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 必须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清具体制度设计背后的价值取向及理论支撑。
综上, 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国际经济法学的讲授内容要突出重点, 详略得当;在透彻理解基本制度和概念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具体制度讲述的同时, 解析制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
三、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 交叉学科间融会贯通
国际经济法作为一门涉及国际贸易、经济学、法学及国际关系等内容的交叉性学科, 研究和理解国际经济法必须了解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国际关系等知识背景。这些学科的相关理论及实践便成为国际经济法教学时借鉴和参考的必需。
在讲授国际贸易法时,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介绍国际自由贸易给各国带来的利弊, 如何消除自由贸易的障碍, 因此国际贸易法通过制定相对明确稳定的制度减少交易成本, 同时在制度设计中尽量贯彻意思自治原则, 使学生对国际贸易法的制度设计的理解得以加深。
在讲授汇票、提单、信用证的相关制度时, 可结合国际贸易实务, 向学生讲解一份贸易中实际使用的汇票、提单或信用证。如告诉学生在提单“consignee”这一栏作不同填写就有记名提单、指示提单及不记名提单的区别;提单的mark&nos这一栏下写的是货物的唛头, 而贸易实务中唛头通常都包含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编号, 因此, 货物就得以划拨在合同项下, 货物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得以实现;通过讲解一份信用证的基础条款, 使学生可以明确开证行、通知行、议付行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通过讲解一份信用证中的单证要求条款, 使学生深刻理解信用证是银行对受益人的一项承诺, 只要受益人提供了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证, 银行就保证付款, 也就理解了受益人与银行之间类似与单证买卖关系, 进而可以理解信用证的独立抽象原则。
在讲授国有化征收的补偿原则、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时, 可以从国家利益分歧的角度解释为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不同的观点。在讲授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时, 也可以从利益的角度分析为何美国强力推动该协议的通过, 而具体的知识产权种类中并没有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原因在于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是没有这些历史性文化传承的, 这都是美国的国际贸易利益的体现, 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可以认识到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平台。
(二) 以司法考试题目为导向的案例教学
解决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好办法, 知识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出来, 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而且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激发学生去探索更广泛的新问题。
国际经济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要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来巩固理论的学习, 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做到学以致用。分析性和灵活性也是司法考试的发展趋向, 因此, 我国的法学教育应当关注如何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国际经济法教学必须以实践性、讨论式、启发引导式为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推进学生创造性法律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安排过程中, 讲授完一个篇章时可专门进行一次案例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国际经济法的各项原则、规则和制度。教师可以对收集历年司法考试国际经济法部分的真题案例, 结合教学内容, 以解答司法考试题目为导向,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授课时, 先讲解课本相关章节中的主要知识点, 然后以司法考试真题作为该章节内容的练习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在对习题的分析过程中巩固所学的主要知识点。
(三) 在教学内容详略得当的基础上兼顾技术问题与理论问题
国际经济法这门课程内容庞杂, 在教学内容上, 必须兼顾深度和广度, 也要兼顾技术问题与理论问题。同时, 司法考试也有“点”和“面”的问题。所谓“点”, 即法律制度的重点、基本点, 对“点”的知识, 着重测试掌握的深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所谓“面”, 是指知识面, 着重测试考生的掌握知识范围的广度。因此, 国际经济法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国际贸易支付法律制度这些内容是实践中最常用的知识, 也是传统的国际商事法制度, 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不但要把基本概念和制度透彻讲解, 而且这些内容构成一个综合的、相对独立的整体, 要把这些内容融会贯通, 把几个法律关系同时叠加在一起进行立体的综合理解分析, 让学生把握正确的法律关系适用, 才能真正解决实际商务问题。
对于世界贸易组织法、国际贸易管理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税法等内容, 在讲授中主要厘清基本概念、相关程序及制度设计。更重要的是, 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背后的理论背景。如,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平台, 因此在GATT后, 在发达国家的推动下通过了有利于发达国家的GATS及TRIPS;对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的不同态度体现了技术强国与技术引进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国际投资法的相关制度也体现了资本输出国与资本输入国之间的利益分歧;国际税收管辖权分配反映了国家之间的税收利益冲突及协调。此外, 要拓展一些通用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 比如, WTO的电子商务问题中, 对于数字化交付的信息产品应适用哪一种WTO贸易规则, 由于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迄今未能达成一致。
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突出讲授重点, 有所取舍, 那么在理论的引申方面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和眼界;而对商业技术性内容的重点讲解, 不但符合实践需要, 也符合司法考试中国际经济法内容的出题规律, 有利于学生对司法考试的复习备考。
(四) 加强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通常表现为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虽然统一使用的教材已经将这些原文为英语或其他语言的法律资料转换为中文, 然而, 用中文表达的语句或词汇往往不能准确表达原意, 如果用英文进行讲解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法律含义。
如, 国际贸易术语FOB, 指Free on Board, on Board的意思是上甲板, Free意思是免责, 因而其含义为卖方把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就没有责任了, 该贸易术语就很容易理解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了买方接收货物的规定, 然而, “接收”的含义是take over, 而不是accept, 指的是对货物进行控制、保全、照管, 没有主观上对货物的确认意图, 不是接受、认可货物, 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何货到目的港, 经检验货物质量严重违约, 买方决定解除合同并退货, 但买方仍然有义务提取并保管货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的基本险别之一的平安险, 其英文意为Free Particular Average, Free意为免责, Particular Average意为单独海损, 故平安险含义是对单独海损不赔, 这样, 对该险别的责任范围就非常清晰了。
而且, 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用外语查阅国际经济法相关资料和在法律实践中使用外语的能力。
摘要:法学教育不能等同于司法考试复习, 但司法考试对法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司法考试背景下, 对于《国际经济法》的教学改革, 可主要从四方面进行, 即:交叉学科间融汇贯通;以司法考试题目为导向的案例教学;在教学内容详略得当的基础上兼顾技术问题与理论问题;加强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
关键词:司法考试,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马治国.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对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3) .
[2].曾宪义.构筑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新型互动关系[J].中国律师, 2002 (4) .
[3].黄军, 谢慧芳.《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 2006 (1) .
[4].邹杨.从司法考试看高校本科教育模式改革[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 篇3
[关键词]司法考试;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
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二者相互依存。司法考试有助于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法学教育结构模式的选择;法学教育对司法考试而言,则是前提和基础,司法考试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大学教育的支撑。
一、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辩证关系
(一)法学教育不能等同于司法考试复习
司法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其目的在于选拔法律职业专门人才。而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教育着眼点是法学理论、制度、体系的全面构建,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人才。因此,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在性质和目的上是不同的。
但司法考试已经开始冲击和影响法学教育。由于就业压力,许多法律院校将司法考试通过率作为法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一些学校以司法考试为圭臬,突出要考的,突破难考的,精析必考的,删减公共课程而局限于司法考试的科目进行教学,将课堂作为复习、准备司法考试的场所。这导致法学教育的空洞化,造成学生忽略高校的法学教育而重视司法考试考前辅导和应试准备,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法学教育不是职业培训或司法考试辅导班,法学教育不仅向学生讲授法律专业知识,而且要着眼于其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提高,着眼于法律人的培养。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法律人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及对法律制度的熟练掌握,还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这是法学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区别于职业培训的显著特点。
中国的法学教育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对法律价值认知的提升,绝不能蜕变为应试教育。在教学理念或方法上,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法治状况。因此,法学教育的独立地位不可动摇,不能将法学教育和统一司法考试混为一谈。
(二)统一司法考试对法学教学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法学教育不能等同于司法考试培训,但这并不是说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无关。司法考试是法学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估要素之一,也是法学本科学生走向职业道路的重要关卡,法学教学质量必须接受司法考试的检验。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结构性调整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司法考试的具体应试科目和命题方式客观上要求目前的法学教育在教学理念和授课方法上有必要根据司法考试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法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更加切合实际。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之间必须协调发展,法学教育应尊重司法考试的本质与规律,以司法考试为契机,促进法学教学改革。
二、推进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国际经济法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其体系庞杂,内容繁多,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缺乏感性认识,学习的难度较大。司法考试的国际经济法试题内容主要集中在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国际贸易支付法律制度,国际贸易组织法律制度、国际投资法的内容也有较多涉及,而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所涉及内容较少。
国际经济法试题主要以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出现,此外还有难度较高的综合性案例,所考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多个重叠的法律关系,各种题目的出错率都比较高。即使一些题目考察的是基本法律制度和概念,但只有对题目所涉及知识点的法律意义有透彻理解才能正确回答。如2003年的一道题:
中国甲公司从美国乙公司进口一批水果,合同约定货到验收后付款。货物到达目的港,甲公司提货验收后,发现货物总重量短少12%,单个体积和重量也不符合合同规定。下列有关此案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甲公司有权拒绝接收货物
B.甲公司有权要求退货
C.甲公司可以将货物寄放于第三方仓库,其费用由乙公司承担
D.甲公司可以将货物出售,并从出售价款中扣除保全货物和销售货物发生的合理费用
这道题涉及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规定的买方接收货物的义务,只有在充分理解“接收”这个词的法律含义的基础上,才能明确为何买方有权要求退货,而同时又有义务接收货物。
司法考试很少涉及国际经济法制度设计的基本理念及价值取向,这使考生往往只注重记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而法学教育的重要一点是使学生思考法律制度背后的理论架构,使学生掌握制度设计的原因及目的,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性。这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因此,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具体制度设计背后的价值取向及理论支撑。
综上,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国际经济法学的讲授内容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在透彻理解基本制度和概念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具体制度讲述的同时,解析制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
三、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交叉学科间融会贯通
国际经济法作为一门涉及国际贸易、经济学、法学及国际关系等内容的交叉性学科,研究和理解国际经济法必须了解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国际关系等知识背景。这些学科的相关理论及实践便成为国际经济法教学时借鉴和参考的必需。
在讲授国际贸易法时,从国际贸易的角度介绍国际自由贸易给各国带来的利弊,如何消除自由贸易的障碍,因此国际贸易法通过制定相对明确稳定的制度减少交易成本,同时在制度设计中尽量贯彻意思自治原则,使学生对国际贸易法的制度设计的理解得以加深。
在讲授汇票、提单、信用证的相关制度时,可结合国际贸易实务,向学生讲解一份贸易中实际使用的汇票、提单或信用证。如告诉学生在提单“consignee”这一栏作不同填写就有记名提单、指示提单及不记名提单的区别;提单的mark&nos这一栏下写的是货物的唛头,而贸易实务中唛头通常都包含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编号,因此,货物就得以划拨在合同项下,货物风险转移的前提条件得以实现;通过讲解一份信用证的基础条款,使学生可以明确开证行、通知行、议付行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通过讲解一份信用证中的单证要求条款,使学生深刻理解信用证是银行对受益人的一项承诺,只要受益人提供了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证,银行就保证付款,也就理解了受益人与银行之间类似与单证买卖关系,进而可以理解信用证的独立抽象原则。
在讲授国有化征收的补偿原则、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时,可以从国家利益分歧的角度解释为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不同的观点。在讲授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时,也可以从利益的角度分析为何美国强力推动该协议的通过,而具体的知识产权种类中并没有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原因在于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家是没有这些历史性文化传承的,这都是美国的国际贸易利益的体现,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可以认识到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平台。
(二)以司法考试题目为导向的案例教学
解决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好办法,知识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出来,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且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激发学生去探索更广泛的新问题。
国际经济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来巩固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分析性和灵活性也是司法考试的发展趋向,因此,我国的法学教育应当关注如何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国际经济法教学必须以实践性、讨论式、启发引导式为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进学生创造性法律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安排过程中,讲授完一个篇章时可专门进行一次案例讨论,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国际经济法的各项原则、规则和制度。教师可以对收集历年司法考试国际经济法部分的真题案例,结合教学内容,以解答司法考试题目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授课时,先讲解课本相关章节中的主要知识点,然后以司法考试真题作为该章节内容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答,在对习题的分析过程中巩固所学的主要知识点。
(三)在教学内容详略得当的基础上兼顾技术问题与理论问题
国际经济法这门课程内容庞杂,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兼顾深度和广度,也要兼顾技术问题与理论问题。同时,司法考试也有“点”和“面”的问题。所谓“点”,即法律制度的重点、基本点,对“点”的知识,着重测试掌握的深度和综合运用能力,所谓“面”,是指知识面,着重测试考生的掌握知识范围的广度。因此,国际经济法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国际贸易支付法律制度这些内容是实践中最常用的知识,也是传统的国际商事法制度,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不但要把基本概念和制度透彻讲解,而且这些内容构成一个综合的、相对独立的整体,要把这些内容融会贯通,把几个法律关系同时叠加在一起进行立体的综合理解分析,让学生把握正确的法律关系适用,才能真正解决实际商务问题。
对于世界贸易组织法、国际贸易管理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税法等内容,在讲授中主要厘清基本概念、相关程序及制度设计。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背后的理论背景。如,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平台,因此在GATT后,在发达国家的推动下通过了有利于发达国家的GATS及TRIPS;对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的不同态度体现了技术强国与技术引进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国际投资法的相关制度也体现了资本输出国与资本输入国之间的利益分歧;国际税收管辖权分配反映了国家之间的税收利益冲突及协调。此外,要拓展一些通用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比如,WTO的电子商务问题中,对于数字化交付的信息产品应适用哪一种WTO贸易规则,由于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迄今未能达成一致。
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突出讲授重点,有所取舍,那么在理论的引申方面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和眼界;而对商业技术性内容的重点讲解,不但符合实践需要,也符合司法考试中国际经济法内容的出题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司法考试的复习备考。
(四)加强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通常表现为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虽然统一使用的教材已经将这些原文为英语或其他语言的法律资料转换为中文,然而,用中文表达的语句或词汇往往不能准确表达原意,如果用英文进行讲解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法律含义。
如,国际贸易术语FOB,指Free on Board,on Board的意思是上甲板,Free意思是免责,因而其含义为卖方把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就没有责任了,该贸易术语就很容易理解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了买方接收货物的规定,然而,“接收”的含义是take over,而不是accept,指的是对货物进行控制、保全、照管,没有主观上对货物的确认意图,不是接受、认可货物,这就很容易解释为何货到目的港,经检验货物质量严重违约,买方决定解除合同并退货,但买方仍然有义务提取并保管货物。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的基本险别之一的平安险,其英文意为Free Particular Average,Free意为免责,Particular Average意为单独海损,故平安险含义是对单独海损不赔,这样,对该险别的责任范围就非常清晰了。
而且,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用外语查阅国际经济法相关资料和在法律实践中使用外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治国.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对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曾宪义.构筑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新型互动关系[J].中国律师,2002(4).
3.黄军,谢慧芳.《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6(1).
4.邹杨.从司法考试看高校本科教育模式改革[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5.刘恒,任强.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J].太平洋学报,2007(6).
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 篇4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王斌编著,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
《国际贸易实务(第四版)》,黎孝先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国际贸易(新编本)》,薛荣久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
考试大纲:
本大纲是以国际贸易专业专科主要专业课教学内容为考试范围。目的在于考核学生对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务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具体包括《国际贸易》、《国贸易实务》、《外贸函电》三门课程的内容。下面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表述应达到的要求。请广大考生尤其要关注考试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复习过程中举一反三。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第一章国际贸易产生、发展与基本概念
(一)基本要求
1、熟悉国际贸易的概念和产生的条件;
2、掌握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
(二)考试内容
1、国际贸易的概念与产生条件(重点):国际贸易的概念、产生的条件
2、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总贸易与专门贸易、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复出口与复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国际分工形成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掌握国际分工定义与类型、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3、掌握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及其新发展;
4、掌握主要保护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考试内容
1、国际分工的概念与形式;
2、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与国际分工的依据(难点);
3、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难点);
4、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重点、难点);
5、保护贸易理论(重点)
第三章对外贸易政策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2、了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二)考试内容
1、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别(重点):保护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
2、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第四章对外贸易政策措施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关税的含义与特点、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2、熟悉出口管制和鼓励出口的措施
(二)考试内容
1、关税措施(重点):关税的概念与特点、主要种类;
2、非关税壁垒措施:非关税壁垒的概念与特点、主要的非关税壁垒类型;
3、鼓励出口与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重点、难点):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
第五章世界贸易组织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关贸总协定的产生发展历史、关贸总协定的历史作用、世界贸易组织及其职能;
2、熟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总体承诺;
3、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
(二)考试内容
1、关贸总协定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重点)、世界贸易组织的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部分:
第一章贸易术语与国际贸易惯例
(一)基本要求
1、了解贸易术语的含义和作用、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
2、熟悉FOB、CFR和CIF三种术语的异同点及其变形,熟悉FOB、CFR、CIF术语与FCA、CPT、CIP术语的异同点;
3、掌握《2000年通则》中C、D、E、F各组术语的特点。
(二)考试内容
1、贸易术语的含义与作用:贸易术语的含义、贸易术语的作用;
2、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的内容:《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3、《2000年通则》对各种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重点、难点):FOB、CFR和CIF贸易术语及其变形的解释,对FCA、CPT和CIP术语的解释;
4、《2000年通则》对EXW、FAS、DAF、DES、DEQ、DDU和DDP术语的解释;
5、贸易术语的实际运用(难点):选用贸易术语应考虑的因素
第二章主要交易条件
(一)基本要求
1、了解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计算重量的方法;
2、熟悉中性包装和定牌生产;
3、掌握《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其他有关法律对卖方交货的品质、数量、包装的规定,溢短装条款的规定和包装标志的内容和作用。
(二)考试内容
1、商品的品质(重点):表示品质的方法、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品质条款;
2、商品的数量(重点):计量单位和计算重量的方法、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数量条款;
3、商品的包装:包装的分类、中性包装和定牌生产、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包装条款
第三章国际货物运输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合同中有关装运时间的规定、装运港和目的港的规定;
2、熟悉海运提单与其他运输单据的区别,班轮与租船运输的特点;
3、掌握班轮运费的计收标准及其计算,海运提单的性质、作用及其种类,分批装运和转运条款的规定
(二)考试内容
1、运输方式:海洋运输、铁路、航空、邮政运输、集装箱运输、国际多式联运与陆桥运输:
2、运输单据:海运提单(重点)、不可转让海运单、多式联运单据、其他运输单据;
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装运条款:装运时间、装运港和目的港、分批装运和转运
第四章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一)基本要求
1、了解我国海洋货物运输保险条款 ;
2、熟悉我国外贸企业办理货物运输保险的基本做法;
3、掌握海洋货物运输的风险与损失、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合同中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的计算
(二)考试内容
1、风险与损失(重点、难点):风险、损失、费用;
2、我国海运货物保险条款(重点):基本险、附加险、海运货物专门保险条款与险别;
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保险条款: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保险条款以及我国外贸企业办理货物运输保险的基本做法
第五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各种因素、各种计价方法;
2、熟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规定价格条款对于买卖双方的意义;
3、掌握主要贸易术语的价格换算、佣金与折扣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价格条款的规定方法、出口换汇成本和盈亏率的计算
(二)考试内容
1、出口商品价格的掌握(重点、难点):商品成本核算、主要贸易术语的价格构成、主要贸易术语的价格换算;
2、佣金与折扣(重点):佣金、折扣、佣金与折扣的支付方法;
3、价格条款的规定(重点):价格条款的基本内容、作价方法、规定价格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国际货款的收付
(一)基本要求
1、了解汇付的种类及性质;
2、熟悉汇票、本票的含义及主要区别、各种支付方式的选用;
3、掌握汇票的含义、种类,托收的性质和种类,信用证的含义、特点及主要内容,信用证的主要种类,《UCP 500》的有关规定
(二)考试内容
1、支付工具(重点):汇票、本票、支票;
2、汇付和托收:汇付、托收;
3、信用证付款(重点、难点):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信用证的含义及其当事人、信用证方式的一般收付程序、信用证的主要内容、信用证支付方式的特点与作用、信用证的种类;
4、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支付条款:合同中的支付条款、各种支付方式的选用
第七章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
(一)基本要求
1、了解进出口商品检验的重要性、不可抗力条款的规定方法、仲裁条款的规定方法;
2、熟悉买卖合同中规定索赔条款的意义、援引不可抗力条款应注意的问题、仲裁这种解决争议方式的特点;
3、掌握我国《商检法修正案》有关法定检验的规定、商品检验的时间和地点的规定方法、索赔条款的规定方法、不可抗力的含义及法律后果、仲裁协议的形式和作用
(二)考试内容
1、商品检验(重点):进出口商品检验的重要性、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商品检验条款的内容;
2、索赔:约定索赔条款的意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索赔条款;
3、不可抗力(重点):不可抗力的含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援引不可抗力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4、仲裁:仲裁是解决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仲裁裁决的执行
第八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签订
(一)基本要求
1、了解交易磋商前的准备工作、我国《合同法》对合同形式和内容的规定;
2、熟悉交易磋商各环节的含义及特点、签订书面合同的意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内容;
3、掌握我国《合同法》对发盘、还盘和接受的有关规定、《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发盘、还盘和接受的有关规定,以及合同成立的有效条件
(二)考试内容
1、交易磋商(重点、难点):交易磋商前的准备、交易磋商的程序(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
2、合同的订立: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履行
(一)基本要求
1、了解进出口合同履行的环节及其工作内容;
2、熟悉全面履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重要意义;
3、掌握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信用证审核的主要内容、《UCP5O0》对审证、改证的有
关规定、出口常用单据(汇票、发票、提单等)的缮制及缮制单据应注意的问题、进口索赔应注意的问题
(二)考试内容
1、出口合同的履行(重点):出口合同履行的环节(货、证、运、款)及其工作内容;
2、进口合同的履行
四、说明
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 篇5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 0640025 课程学时: 7 学分: 4 开课时间: 三 年级
二 学期 开课单位:
财经系 大纲执笔人: 莫海燕 大纲审定人:
谷雯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国际金融》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对开放经济的认识,理解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相互关系,系统而扎实地掌握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掌握国际投融资、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的技巧;了解我国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金融类专业课程打好基础,进而实现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备注:本教学大纲以陈雨露主编《国际金融》为编写标准。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1、外汇与外汇汇率
(第一章)
1.1外汇 1.2外汇汇率
1.3汇率的经济分析Ⅰ 1.4汇率的经济分析Ⅱ
1.5人民币汇率
2、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第二章)
2.1外汇市场的起源、功能与发展趋势 2.2外汇市场环境与结构
2.3外汇市场交易活动与交易产品 2.4外汇交易市场的有效性 2.5中国的外汇市场
3、外汇衍生产品市场
(第三章)3.1外汇衍生交易的特征
3.2外汇衍生产品的交易机制 3.3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4、离案金融市场(第四章)
教学目标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理解 掌握
学时分配 2 2 2 1 7 1/2 1/2 5 1/2 1/2 10 8 1 3 适用专业:
经济学专业(金融方向)4.1欧洲货币市场 4.2欧洲债券市场
5、国际资产组合投资(第五章)5.1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
5.2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 5.3国际组合投资
6、外汇风险管理(第六章)6.1外汇风险概述 6.2汇率预测技术 6.3外汇风险计量 6.4外汇风险管理技术
7、国际直接投资(第七章)7.1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7.2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经济利益 7.3跨国投资项目资本预算 7.4国家风险管理
8、跨国公司短期资产负债管理(第八章)
8.1现金管理 8.2短期投资管理 8、3短期贸易融资管理 8.4非贸易短期融资管理
9、跨国公司长期资产负债管理(第九章)9.1跨国公司的资本成本 9.2跨国公司的资本结构 9.3跨国公司的长期融资 9.4国际税收规划
10、国际收支概论(第十章)10.1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10.2国际收支与外债管理 10.3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管理 10.4国际收支理论
11、汇率制度选择(第十一章)
11.1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 11.2最适货币区的理论与实践 11.3“美元化道路”
理解 2 了解 1
了解
1/3 了解 1/3 了解 1/3 7
理解 1 了解 1 理解 1 掌握 4 5/2
了解 1/2 了解 1/2 理解 1 了解 1/2 6
了解 1 了解 1 理解 2 理解 2
9/2 理解 1 了解 1/2 理解 2 了解 1
掌握 3 了解 1 理解 1 掌握 4
掌握 1 了解 1 了解 11.4汇率目标区方案
12、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第十二章)
12.1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12.2中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12.3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12.4金融危机理论模型 12.5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全书总结、习题课
国家假期、机动 总学时:72学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
了解 了解 了解 理解 了解2 6 1 1 2 1
1、重点:汇率的经济分析 ;外汇交易活动;外汇衍生产品交易 ;外汇风险管理;跨国公司短期资产负债管理;跨国公司长期资产负债管理;国际收支理论。
2、难点:远期外汇交易;期货的交易策略
;期权交易策略;跨国公司短期资产负债管理;跨国公司长期资产负债管理;外汇风险管理技术;国际收支理论等。
三、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采用课堂讲授,使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
(二)作业:以简答题为基础,以计算、分析题为主
(三)考试
1、考试方法:
采用闭卷笔试,卷面分满分100分,占总成绩80%;;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占总成绩20%。
2、各章考题权重
第一章 15% 第二章 20% 第三章 10% 第四章 5% 第五章 2% 第六章.8% 第七章 5% 第八章 5% 第九章 5% 第十章 15% 第十一章 10%
3、考试题型与比例
名词解释题:20%;单选:20% ;简答题:30%; 计算题、分析:30%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后修课程:《投资学》等。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陈雨露主编:《国际金融》(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
1、《国际金融》(第三版),刘舒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国际金融 理论 实务 案例》,王雅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叶蜀君:《国际金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4、刘思跃:《国际金融》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2版
5、《国际金融实务》(第2版),刘玉操,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 篇6
实习课程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习
实习学分:5学分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实习形式:分散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应用型人才,除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外,还需要了解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运作程序,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既是学生接触社会、深入实际的机会,也是学生加深对本专业领域业务了解和熟悉的理想途径。学生通过认识实习,可以从实践的角度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感触,对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有所了解,也可以为后续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二、实习项目内容与时间安排:
1.实习项目内容:
了解国际贸易相关行业的业务流程,如业务的洽谈、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贸易的支付手段和方式,单证的流转与方式,贸易环节的衔接等。积极参与实习单位的经济活动,主动协助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制单、翻译和网页设计等;努力熟悉实习单位的工作程序,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组织结构、经营规模、产品组合等。
2.实习时间安排:三年级第一学期。期限:不少于5周。
三、实习报告的内容要求与作业:
1.实习的成果可以是论文、调查报告,也可是具体的实习总结与体会,学生根据实习情况自行选择,字数2000字以上,并在实习结束后两周内上交指导老师。
2.作业:(1)每天写好实习日记;
(2)每周和指导教师进行沟通
四、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
1.实习成绩评定由实习态度、实习单位评价、实习日记及实习成果组成。
2.老师定期检查学生实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实习进度与状况,指导和督促学生按规定完成实习任务。
五、参考书与资料:
国际贸易相关教材及实习单位有关资料
六、其它相关说明(包括实习纪律与安全注意事项等):
1.学生应遵守实习单位的安排和制度,注意维护大学生的自身形象和学院声誉。
2.学生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与指导教师主动交流和沟通(面谈、电话、Email等)。
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 篇7
1 个性化药物在靶向治疗中的价值
众所周知, 同一个疾病患者对特异性治疗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这是由人类基因图谱的不同所致。可以利用生物标记 (biomarker) 将患者群体分成不同的亚组, 其对药物治疗效益与风险的比值 (benefit/risk ratio) 也是不同的。某些亚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比一般不经过筛选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 这为选择不同亚组人群进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研究的方向。个性化药物是指按每一个患者的个体特征进行的药物治疗。个性化药物依赖于细胞的靶向治疗, 它的价值在于不同的生物亚组人群对药物反应是不同的。例如1949年时, 白血病作为一个血液肿瘤的总称, 当时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5年生存率为0%。到了2009年, 白血病已分成38个亚型, 采用靶向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以提高到70%。再如, 格力卫克 (Gleevec) 治疗骨髓性细胞白血病, 5年生存率可以高达90%。治疗前患者需要检查骨髓细胞的异常染色体。因此探讨个性化药物 (personalized medicine) 治疗中的价值也是未来药物经济学及效果研究的一个方向。
2 比较效果研究
比较效果研究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简称CER) 是近年来美国倡导的一种观点。比较效果研究的目的是帮助患者、临床医师和政策决策者作出改善个体和人群健康水平的决定, 比较不同预防、诊断、治疗方法的效益和危害, 监测临床治疗情况或改善医疗保健的提供方式, 创造和综合循证的证据。比较效果研究通常采用综合临床信息 (synthesis of existing clinical information) 、观察性研究分析、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metaanalysis)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由于传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不能反映实际的临床应用 (real world) 结果, 因此, 比较效果研究更注重实际临床应用的证据, 注重不同亚组人群治疗效果的差异。
3 发展以价值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常用于以价值为基础的药物经济学定价方法 (value-based pricing) 有:成本-效果分析, 用每增加一个生命年 (LYG) 需要多少成本 (费用) 来表示;成本-效用分析, 用每增加一个质量调整生命年 (QALY) 需要的成本 (费用) 来表示。通常用成本效果的阈值 (threshold) 来表示。美国采用的标准是如果一个新药每延长一个QALY的成本少于5万美元的话, 这个药物的定价是可以接受的。英国定为2万~3万英磅。爱尔兰则将增量成本效果比值标准提高到4.5万/QALY。我国由于人均年GDP值只有4千美元左右。如果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一个QALY在3个人均GDP值下的药品价格是可以接受的话, 那么我国的成本效果比值应为1.2万美元/QALY, 即8万元人民币左右, 而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标准。这种阈值的确定与新技术的创新性质和接受新技术人群的特征、社会成本和效益、估计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ICER) 自身的不确定性等影响因素有关。因此成本效果比值的阈值应该看作是动态的而非一个固定的参数, 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增加而增加。
由于注重健康权、公平和社会价值, 一些治疗罕见病的孤儿药定价要远远高于上述可接受的范围。如我国每年有新发慢性髓性白血病5000例左右, 用格列卫 (伊马替尼, Imatinib) 靶向治疗, 可使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90%, 但每年治疗费用高达30万元人民币。据报道, 目前只有8个省和1个市按不同比例将此药列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中国慈善基金总会自2003年起, 已与药厂联合捐赠超过50亿元, 救治7000余名患者。据英国NICE报道, 格列卫二线用药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 延长一个QALY需要3.75万英镑。干扰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病延长一个QALY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值更可高达6.9万英镑。
4 引入风险分担的价格谈判机制
目前国际上对高价的生物药品制剂 (特别是抗肿瘤药物) 的定价均采用价格谈判的方式, 它是一种药物创新的定价方法。风险分担是指支付方 (医疗保险机构) 与制药厂商 (或医疗器械公司) 之间达成的协议, 使双方达到 (或至少部分达到) 各自对药物定价和补偿的目标。政府与药厂之间签订以绩效为基础的风险分担合同 (performancebased risk-sharing agreement) , 它是指药厂和支付方之间达成的一种协议。鉴于新药的定价具有价值的不确定性, 因此, 最后的定价要与实际临床应用的绩效相联系, 根据治疗观察的结果给予价格上的奖励 (提高10%~30%) 或惩罚 (包括退赔或药品降价) 。
高价药物的定价对患者、药厂和医疗保险均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患者担心新药的治疗成本效果、效率和安全性。药厂担心的是前期投资的研发成本能不能回收。如果延缓上市就会失去商业机遇, 能不能获得较高的上市定价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如果对一个产品开展价格谈判, 也可能会带来更多产品的连锁谈判反应。医疗保险方则担心新药纳入药品报销目录会超出已有的预算, 如果治疗不当, 反会造成药品费用的浪费, 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为确保只对治疗成功的病人支付, 药厂还要建立病例登记制度, 定期随访记录疗效。因此, 执行风险分担合同的管理成本较高, 前期药厂还可能要对新药打折销售或免费赠送。医疗保险支付方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加上为执行财务的程序, 管理成本很高。
国际经验证明, 为配合风险分担合同的执行, 医疗保险的支付方还要考虑采取其他控制费用的措施, 如增加患者共付的比例;用药前需要通过授权 (pre-use authorization) 的过程, 使治疗对象和使用剂量的选择更为适宜;限制药品数量和剂量;由设立专门的新特药药房供应;最终能否补偿还要与绩效 (临床疗效) 联系起来。如用万珂 (Velcade, 通用名bortezombi) 治疗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 使用4个疗程后如果血清M蛋白浓度能降低50%以上的有反应者可以继续使用4个疗程;反之, 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实验室指标要求, 药商就要退赔药费或降低药品价格。
浅析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 篇8
一、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高校中的大部分国际经济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依赖教材,过于注重基本理论、模型及数学方法的讲解,忽视了国际经济理论与现实的国际经济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使学生有学不会的感觉,以致于出现厌学的情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处,对于用理论去分析国际经济问题更是无从入手。
(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都隶属于应用经济学门类。随着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于经济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国际贸易专业是涉外经济专业,不仅要求在国际经济方面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要求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这就要求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人员,会经常与国外客户沟通联络,会经常使用英语专业术语。而如今,大部分高校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时,依然是“黑板加粉笔”,满堂灌的中式教学方式,忽略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三)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包括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是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的。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对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案例教学不仅是实践教学内容,也可以说属于课程设置的内容,部分高校教师在授课时“照本宣科”,不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就做不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缺乏兴趣。
(四)实践型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从事国际经济学教学的大部分老师中,虽说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导致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授课中,只讲本书中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该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忽略了这门涉外课程要求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和实践型的分析问题能力。再得,参加学术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有许多大学教师很少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使自己不能与其它高校教师或同行教学进行交流与学习,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易于教学创新。
二、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创新途径
(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以致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因此,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此,应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重视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可以使经济理论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师生互动,还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社会用人趋势。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阐释抽象的理论和知识的要点,而且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充分使用辅助教学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穿插一些现实经济中的案例和图片,不但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科学安排课程设置。国际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用比较通俗、直观的方法,讲述基本概念,介绍基本理论。因此,学习国际经济学要有扎实的西方经济学功底。另外,修好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学生要求具备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但是,自高校扩招以来,经济类专业的大多数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的薄弱,以至于学生对教学中讲到的经济学案例有兴趣,而对逻辑热推导、公式、数学证明难以接受。再者,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加入WTO对国际经贸人才的新要求,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所以,只有科学的安排高校学习课程,才能强化基础性理论课、外语类课、计算机运用和专业技能课,使学生有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国际经济学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在数学、英语等方面涵养,以适应国际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发展趋势。
(三)有效提高教师素质。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就是要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随着我国经济在全球地位的提高,对经济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校在培养经济类人才时,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当你给学生讲课时,可能不会使你学到太多新的东西,但是也许会帮助你整理近期的思维,或者促使你思考一些问题。但当你与经济学者对话,听著名经济学家做报告,和企业界人士聊天等时,都可以获得许多让你难以获得的信息,他们的话题总是带有不同的问题,这使你能够直接接触问题,而不是经由现象再到问题。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了解更多的经济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把双语教学有效地运用到国际经济学教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可以用效提高学生的用英语进行国际经济学知识交流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全方位、高层次的人才。
【国际经济学考试大纲】推荐阅读:
好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06-18
国际经济法考试重点08-29
9月出品超星尔雅《国际经济学》考试答案06-17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实习大纲09-28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07-12
国际经济学理论09-18
国际经济学概述12-04
国际经济学课堂习题10-19
我国特色国际经济学09-10
国际经济学习题练习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