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共8篇)
好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篇1
《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英文名: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课
课程类别:选修课
先修课程:经济数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
学分:
2总学时数:36
周学时数:2
适用专业:经济类专业
适用学生类别:内外招生
开课单位:珠海学院金融学系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掌握运用国际经济学原理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具有解决现实基本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国际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国际贸易纯理论、贸易政策、外汇市场、汇率、国际收支和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本课程的基本技能是指运用国际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国际贸易纯理论、贸易政策、外汇市场、汇率和国际收支、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
教学难点:本课程的难点在于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演绎要求一定水平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分析能力。
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
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及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自己关注某些国际经济现象,运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或进行课堂讨论;○2开展对国际经济活动场所如外汇交易市场等的参观活动,用所学的原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写出分析报告或小论文。
四、本课程教学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手段:本课程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将讲授教学法于课堂讨论分析法相结合。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
本课程的推荐教材:
《国际经济学》中译本,作者多米尼克·萨尔瓦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参考文献:
1.[美] Dominick Salvatore:《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朱宝宪、吴洪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美] 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费尔德:《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美] 托马斯·普格尔、彼得·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第十一版),李克宁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陈家勤:《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美] 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六、考核形式与成绩计算
考核形式:本课程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成绩计算: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作业、讨论、测验和考勤等),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七、教学内容及知识点
导论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
二、国际经济学的特征
三、国际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1)国际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体系结构;(2)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共性与特征;(3)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历史发展与沿革。
教学方式:概要介绍,突出重点,引领入门。
第一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绝对利益理论
第二节比较利益理论
第一节 相互需求理论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
本章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点,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1)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论发展过程;(2)古典贸易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及其在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意义;(3)相互需求理论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4)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及其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地位。在方法论上要求学生掌握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逻辑线索和理论渊源。
教学方式:课堂系统讲授为主,结合课后讨论。
参考书目:
1.[美] Dominick Salvatore:《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朱宝宪、吴洪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美] 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费尔德:《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美] 托马斯·普格尔、彼得·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第十一版),李克宁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现代分析
第一节机会成本不变的贸易基础与贸易利益
第二节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分析
第三节交易成本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四节赫-俄理论及贸易模型
本章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点,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比较优势贸易模型关于贸易基础和贸易利益的分析;(2)比较优势模型假设逐渐放松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要素禀赋模型对比较优势模型的发展;(4)要素价格均等化对一国收入分配(利益格局)的影响。
教学方式:课堂系统讲授为主,结合习题练习、课堂提问等方式。
参考书目:同上。
第三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里昂惕夫之谜
第二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四节动态技术差异与国际贸易
第五节 偏好相似贸易理论
本章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点章,并且与前两章共同构成了国际贸易的理论部分。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1)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2)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向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3)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创新的条件与机制;(4)传统贸易理论与现代贸易理论的联系和区别;(5)几种有代表性的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教学方式:课堂系统讲授为主,注意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到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理论发展的标志;不同理论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
参考书目:
1.陈家勤:《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美] 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四章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贸易条件的含义
第二节均衡贸易条件的确定
第三节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1)国际贸易均衡贸易条件的确定;(2)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式:简要说明知识点,结合讨论和习题练习等方式。
参考书目:杨惠昶:《国际经济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五章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贸易保护的根据
第二节关税壁垒
第三节非关税壁垒
第四节出口鼓励政策
本章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点,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贸易保护观点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政治因素;(2)贸易保护政策的经济效应分析;(3)各种贸易政策工具的成本-收益比较;(4)传统贸易保护政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
教学方式:课堂系统讲授为主。随着教学的进展和深入,应注意把讲授与启发、讨论方式结合起来,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气氛。
参考书目:
1.[美] 拉尔夫·戈莫里、威廉·鲍莫尔:《全球贸易和国家利益冲突》,文爽、乔羽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2.金祥荣等:《贸易保护制度的经济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任烈:《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版。
4.[美] 雅各布·瓦伊纳:《倾销: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问题》,沈瑶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美] 贾格迪什·巴格瓦蒂:《现代自由贸易》,雷薇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第六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第一节资本的国际流动
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理论
第二节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本章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1)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2)有关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主要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参考书目:李东阳:《当代西方国际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七章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关税同盟理论
第三节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本章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1)经济一体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容及其特点;(2)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3)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状况;(4)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教学方式:简要介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
参考书目:袁志刚、宋京:《国际经济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八章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概念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和记账方法
第三节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
本章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2)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复式记账法;(3)理解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这是后面学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前提。
教学方式:简明扼要,学生自学为主,其中有关国际收支的复式记账法应与会计学课程联系起来加以掌握。
参考书目: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九章 汇率决定理论
第一节外汇与汇率概述
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
本章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点章,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汇率是引入货币因素后,联系国与国之间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范畴;(2)主要的汇率分类概念;(3)几种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4)在长期和短期中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教学方式:系统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后讨论和习题练习。
参考书目:同上。
第十章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第一节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第二节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第三节收入自动调节机制
第四节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
第五节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本章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点章,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2)注意国际收支调节在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的不同;(3)注意国际收支的价格调节和收入调节的区别;(4)货币分析方法与传统分析方法的不同。
教学方式:系统讲授为主。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内容的同时,注重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参考书目:同上
第十一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第二节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组合第三节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
第四节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分析
第五节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的比较
本章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点章,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开放条件下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组合;(2)固定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3)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应;(4)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的比较。
教学方式:系统讲授为主,注意把本章的学习与已学过的宏观经济学知识联系起来,作到理论上融会贯通。
参考书目:
1.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华民:《国际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撰写人:珠海学院金融学系卜国琴审核人:
撰写日期:2008年8月 25日审核日期:2008年月日
好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篇2
一、开展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历史悠久, 近年来学院快速发展, 已成为以国际贸易学科为中心、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安徽省内著名学院。现设有3个系、3个研究所、2个虚体研究机构和2个实验室。现开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和贸易经济三个本科专业, 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和世界经济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1700多人。“双语”授课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另一方面, 也是教学创新改革的重要内容。中英文交互教学的方式为相关国际经贸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机会, 而且, 新的教学方式也为我校与国内和国际高水平院校接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国贸专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 可以综合来自其他领域和国家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 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
2.进行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国际经济学相关专业采用中英文交互教学,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原版理论的精髓。所有人文社科问题的核心理论和知识来源是西方发达国家, 这些国家的主要用语是英文。其次, 人文社科所有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应用都源自英语语系国家, 中英文交互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学科的基本专业术语, 帮助留学生查阅国外资料, 参加国际会议, 学术交流,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得全世界范围内最前沿的知识。国际经济学专业是所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其目的是通过对开放条件下宏微观经济知识的学习和认识, 掌握全球范围内最优分配理论, 以及世界各国在相互经济的依存关系中所更加倾向采取的贸易政策。教学初步的目的是掌握第一层次的专业知识, 第二层次的作用是培养人才, 中英文交互教学是一种手段, 首先是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作为专业课程学习的副产物, 中英文交互教学在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中英文交互教学, 便可以得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
1.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安排。与一般的教学相比, 中英文交互在教学模式上有很大的变动。整个课堂的教学都比其他课更具有吸引力, 不仅是因为教学语言的变化, 更是任课教师采用了多维度的教学方法。根据教育部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计划, 交互式教学时间的安排在大学的第二学年的上学期, 主要原因是本科生在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年首先要牢固掌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其他基础课程。同时, 完成第一年英语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基本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水平, 在时间上为中英交互式授课提供了条件, 避免学生出现畏难情绪。
2.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中, 授课老师可以用简单易懂的交互语言进行教学, 把课本知识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和知识。授课教师通常对比较专业的特殊术语, 会交互用中文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分析。此外, 还要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分析理论知识的必要条件, 通过启发和提问的授课对象自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利用其已经掌握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加以分析和讨论, 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教学模式。同时要翻转课堂, 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而授课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变为组织大家讨论, 为学生提供发散思维, 使全体同学更加轻松的理解, 并且更加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
3.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组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是国际经济学中英文交互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所有老师的教学课件提前制作完成, 所有内容均是英文原版教材上的, 这样做为学生创造出全英语环境, 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教学授课效果。在授课时任课老师尽量放慢速度, 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重难点, 全面、深刻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此外, 多媒体上课方式, 一方面节约了授课时写板书的时间, 另一方面使授课效果更突出。当然, 翻转课堂是这种教学方式的另一种途径。
4.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考核。在国际经济学中英文交互教学过程中, 我们使用不同的测试形式来研究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集中精力努力改革学生评价体系, 改变封闭的百分比式的考试情况, 学生学习评价的灵活性的使用书面等方式评估学生综合能力。我们提高考试的面试比例, 学生通常在课堂上表现的演讲, 演讲质量也会计计算的最终结果, 为了动员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多参与, 提高语言组织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也将关注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以指导教学实践。
三、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效果
1.双语授课教学效果。为了了解学生对于中英文交互授课形式的接受程度和要求, 我们对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专业2014级的38名学生是否支持这种双语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中英文交互的方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 其中有92.4%的学生认为中英文交互教学非常必要。而对于两种语言的使用比例, 有62%的学生认为比例应该在40%~50%之间, 这样教学效果最好。对于教学效果, 本次双语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显示:表示能听懂90%的学生只占总被调查者的8%;能听懂80%及以上的人占14%;能听懂60%及以上的人占26%。能听懂50%的学生占47%;能听懂30%及以上的学生占79%。这些数据说明有不到50%的学生掌握的内容还不到一半。
2.双语教材的选择。目前, 《国际经济学》的原版教材很多, 教学资源也很丰富, 极大地便利了双语教学的进行, 但对于教材的甄别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中英文交互授课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实验班的具体情况选择英语教材应遵循两个原则:第一, 英语教材的长度, 阅读材料过长会要求学生花大量的时间阅读, 很容易使学生有一个心理攻势;其次, 尽可能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 虽然最初的教科书包含学科的最新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困难。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内容是复杂和难以理解的术语和逻辑关系, 在没有语言障碍的情况下, 很难理解。因此, 英文原版教材的选择应尽可能选择教材的内容和中国协会, 或学生在前面的课程相对熟悉的内容更多的版本。在问卷调查中, 大家的普遍反映是, 在38名被调查的学生中, 占78.3%的学生认为有中、英两本教材可以参照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内容;有31.7%的同学表示虽然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限, 但依然愿意花时间去读;其他29.4%的人无法理解英文内容, 只复习老师的课件。
3.双语教学考核效果。中英文交互式的授课课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 及格率达到90%以上, 优良率达到60%以上。
四、改进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双语教学对任课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如何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控制授课对象可能出现的厌恶心理和情绪, 这需要不断研究和梳理教学方式和方法, 提高授课内容的有效接受率。
第一, 注意掌握和控制节奏, 特别对于中英文交互教学类的节奏。一般来说, 中英文交互教学的节奏应该低于一般的教学。在课程的开始, 要适当放慢脚步, 学生听力和口语能力和英语沟通能力的进步缓慢, 后续课程的进度可以适当加快。
第二, 中英文交互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在开始阶段, 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必须适当, 在困难度上应该容易消化。理解定性内容相对更容易, 可以放在教学过程的前面, 而定量分析内容相对难以接受一些, 如使用数学公式和复杂图形问题, 可以放在课程的后期, 尽量满足学生的接受过程。
第三, 多媒体教学的灵活使用。准备教师使用幻灯片可以减少压力, 增加的信息量, 提高课堂教学的接受率。但幻灯片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包括国际经济学在内的大量经济学类课程存在更多的经济数据, 简单的幻灯片不能使学生理解图形线条的意义和逻辑关系, 减少了教学的有效性。而写在黑板上可以很好地使授课对象理解, 既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信息, 与此同时, 在黑板上补充解释图形和焦点, 放慢教学速度, 增强了授课的有效性。
浅析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 篇3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263-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往来越来越为密切,在人才的选择上,对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目前,在高等院校,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随着各国经济关系交往的频繁,国际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也跟着日益提高。
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研究对象是国济经济关系。它运用一般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国际货物、服务、资产等交易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其内容丰富,牵涉到的数量关系及数学模型占有相当比重。可见,国际经济学是门理论性较强,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依然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更不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经济类专业人才。因此,探索与国际经济学内容和体系相联系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对提高国际经济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国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有重要意义,对于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类应用型国际化人才,促进经济乃至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数学模型和逻辑分析较多。其主要运用抽象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排除干扰因素,创造一个纯粹的理论分析框架。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高等数学方面相对薄弱,特别是对逻辑推导、图示、公式、数学证明更不易于接受,难以将这些模型公式与经济涵义相联系,故然对理解其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更是难上加难。而高校中的大部分国际经济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依赖教材,过于注重基本理论、模型及数学方法的讲解,忽视了国际经济理论与现实的国际经济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使学生有学不会的感觉,以致于出现厌学的情况。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处,对于用理论去分析国际经济问题更是无从入手。另外,许多高校对教师考核的目标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二是教学的科研成果。对于实践教学方面根本不属于考核范围。正是由于院系方面对实践教学方式的忽视,使授课教师也缺乏实践教学的动力和压力,最终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都隶属于应用经济学门类。随着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于经济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国际贸易专业是涉外经济专业,不仅要求在国际经济方面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要求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这就要求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人员,会经常与国外客户沟通联络,会经常使用英语专业术语。而如今,大部分高校在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时,依然是“黑板加粉笔”,满堂灌的中式教学方式,忽略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三)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包括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及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是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的。美国大学就特别重视核心课程设置,比如康奈尔大学每年都要对课程设置(包括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与要求等)都要进行修改。目前,康奈尔大学经济系的新生入学以后,首先,要求必修三门课程,即“初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和“高等数学”。其后再修八门课程,这八门课程中,包括三门必修课程,即“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另外五门可由学生按学校规定的范围选择课程。可见,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对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案例教学不仅是实践教学内容,也可以说属于课程设置的内容,部分高校教师在授课时“照本宣科”,不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就做不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缺乏兴趣。
(四)实践型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当前,从事国际经济学教学的大部分老师中,虽说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导致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授课中,只讲本书中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该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忽略了这门涉外课程要求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和实践型的分析问题能力。再得,参加学术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有许多大学教师很少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使自己不能与其它高校教师或同行教学进行交流与学习,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学模式,不易于教学创新。
二、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创新途径
(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以致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因此,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此,应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是重视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可以使经济理论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师生互动,还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社会用人趋势。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阐释抽象的理论和知识的要点,而且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充分使用辅助教学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穿插一些现实经济中的案例和图片,不但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开展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国际经济学是一门涉外经济课程,有着深厚的国际化背景。所以,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经济学理论知识,还要求掌握从事国际交流活动的专门技能,而英语是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因此,要求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要高。大多学校都是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来体现对英语的重视,但忽视了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些英语专业术语。这就要求在教学期间,一方面通过开设像经贸英语、外贸函电等相关专业英语课程,来强化学生的对英语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汉语教材为主英语为辅”的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多使用英语,渐渐实现用英语回答问题及考虑问题,特别是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以适应国际化人才市场需求。
(三)科学安排课程设置。国际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用比较通俗、直观的方法,讲述基本概念,介绍基本理论。因此,学习国际经济学要有扎实的西方经济学功底。另外,修好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学生要求具备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但是,自高校扩招以来,经济类专业的大多数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的薄弱,以至于学生对教学中讲到的经济学案例有兴趣,而对逻辑热推导、公式、数学证明难以接受。再者,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加入WTO对国际经贸人才的新要求,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向综合化方向发展。所以,只有科学的安排高校学习课程,才能强化基础性理论课、外语类课、计算机运用和专业技能课,使学生有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国际经济学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在数学、英语等方面涵养,以适应国际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发展趋势。
(四)有效提高教师素质。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就是要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随着我国经济在全球地位的提高,对经济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校在培养经济类人才时,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当你给学生讲课时,可能不会使你学到太多新的东西,但是也许会帮助你整理近期的思维,或者促使你思考一些问题。但当你与经济学者对话,听著名经济学家做报告,和企业界人士聊天等时,都可以获得许多让你难以获得的信息,他们的话题总是带有不同的问题,这使你能够直接接触问题,而不是经由现象再到问题。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了解更多的经济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把双语教学有效地运用到国际经济学教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可以用效提高学生的用英语进行国际经济学知识交流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全方位、高层次的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作者简介:陈亚芹(1980— ),女,河南省商丘市人,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硕士学位。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国民经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坤望.国际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第三版),2010,6.
[2]王巾英,崔新健.国际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
国际经济法教学大纲1 篇4
课程编号:03121047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法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开课学期:6 学时/学分:120/6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开课专业:05法学专业
选用教材:余劲松、吴志攀主编:《国际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主要参考书:
1.王传丽主编:《国际经济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姚梅镇主编:《国际经济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修订版。执笔人: 李小军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国际经济法》是法律本科专业必修课,针对法学院本科学生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系统掌握现行的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习者运用所学的国际经济法理论和知识以及国际经济法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全面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2.掌握和了解一些重要的国际经济法法规和国际惯例,如《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华沙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等。
3.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有关的法律制度。
4.采用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国际经济法概述 4 第二章 国际经济法的主体4 第二篇 国际贸易法律制度
第三章 国际贸易法概述2 第四章 国际货物贸易法6 第五章 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4 第六章 国际技术贸易法8 第七章 国际服务贸易法2 第八章 政府管理贸易的法律与制度8 第三篇 国际投资法律制度
第九章 国际投资法概述2 第十章 国际投资的法律形式4 第十一章 资本输入国外国投资法2 第十二章 资本输出国海外投资法制2 第十三章 保护投资的国际法制4 第四编 国际金融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 国际金融法概述2 第十五章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与法律4 第十六章 国际项目融资与国际债券的法律问题4 第十七章 国际股票法律制度6 第十八章 国际支付与结算法律制度2 第十九章 国际金融监管4 第五篇 国际阁收法律制度
第二十章 国际税法概述2 第二十一章 税收管辖权与所得税法律制度4 第二十二章 国际重复征税与国际税收协定2 第二十三章 跨国所得税和财产价值课税冲突协调2 第二十四章 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2 第二十五章 国际逃税与避税2 第六篇 国际经济争议解决法律制度
第二十六章 国际经济争议解决法律制度概述2 第二十七章 国际商事仲裁6 第二十八章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议解决机制4 第二十九章 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议的解决2 总 结 综合案例分析(2学时)
四、考核方式:
好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篇5
学时:36
学分:2.0
一、课程教学对象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是1995年响应学校号召,教师要多开选修课,而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即“公选课”。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五邑大学全校的本、专科学生。由学生志愿选修。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教学大纲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五邑大学本、专科学生,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也是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32学时)和机动,考查各(2学时)。本课程作用与任务是:“向学生介绍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情况,国际关系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正如邓小平所要求的“要看大事,要有战略眼光。”
本课程有四个特点,也是优点:首先是综合性强;其次是现实性强;第三是政策性强;最后是理论性强,因此就有以二战后国际社会发展和演变为时代背景和历史参照,以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在讲授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该课程除了电子教案外,授课者还制作了许多课件,使学生易懂,好记。
三、对先修课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先修课程:邓小平理论、一般的经济、政治常识。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总学时数: 36)
教学基本要求分三级: A―掌握; B-理解; C-了解。本课程授课计划32学时,机动、考查各2学时,授课学时分配如下:
第1专题
经济全球化
(4学时)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A)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C)
3.石油是世界经济的命脉(B)
第2专题
政治多极化
(4学时)
1.雅尔塔体系的演变(A)
2.联合国风雨六十年(B)
3.冷战后“一超”与多强(C)第3专题
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外交
(6学时)
1.美国的“新经济”(B)2.美国的三权分立和两党制(A)3.美国的单边主义(C)
第4专题
日本的经济与政治
(4学时)
1.日本的经济“起飞”(C)
2.日本经济“失去了10年”(B)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历程
(A)第5专题
欧洲的联合图强
(6学时)
1.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和扩大(A)
2.戴高乐“独树一帜”的外交(C)
3.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C)
4.欧洲的“福利国家”(B)
第6专题
苏联的成就与解体
(4学时)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A)
2.“苏联模式”的问题(C)
3.苏联解体的教训(B)
第7专题
俄罗斯的经济、政治与外交
(4学时)
1.俄罗斯的“休克疗法”(A)
2.俄罗斯的复兴之路(C)
3.俄罗斯的石油外交(B)机
动
(2学时)
考
查
(2学时)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冯特君.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第4次印刷);姜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主要参考文献:
[1] 李世华.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植荣.邓小平外交[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3] [新加坡] 许通美.探究世界秩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4] 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宫达非.苏联剧变新探[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第5次印刷),2002.
[6] 金灿荣.美国到底能走多远[J]北京:世界知识,2005(11)18-22.
[7] 梁云祥.后冷战时代的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 郑
羽.独联体十年[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六、考核方式
以开卷笔试为主,结合到课率及上课的表现,综合评定成绩。
执笔人:卞慕东
好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篇6
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实习大纲
一、实习教学工作领导小组
本专业的实习活动,由经济学系统一组织,成立2014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毕业实习全程质量监控和检查,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检查督导。
组
长:侯曙光
成员:李定庆
张慧萍
李变花
陈丽丽
吴凤娇
二、实习的性质和目的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中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训练,顺利完成毕业环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毕业实习,达到如下目的:
1.全面深入地了解国际经济活动的各项实务与管理工作,熟悉掌握进出口各环节及相关业务的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2.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补充和巩固已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环节,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检查学生与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的计划性和完善程度。
3.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较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实习的基本内容 1.毕业实习的基本内容
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2.实习的主要部门选择
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尽可能选择与本专业学习的专业知识相关的部分进行实习。
四、实习纪律与有关注意事项
参加实习的学生应认真学习有关实习的要求,服从学院的组织安排,遵守实习期间的纪律,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指导教师要对实习学生全面负责,关心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督促实习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1.指导教师的职责
(1)深入了解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的情况,指导学生和协助实习单位拟订切实可行的实习工作安排,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
(2)加强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指导,指导学生根据实习单位工作安排制定实习计划,编制调查提纲,拟订调查报告,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同时,要加强实习学生的组织纪律管理。
(3)与实习单位的指导人员共同做好实习学生的成绩评定工作。2.对实习学生的要求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实践环节,应以实习单位为课堂,聘请实习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工作人员为指导教师,认真完成毕业实习,使其真正收到实效,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1)自觉遵守国家的法令、法规,遵守所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以良好的状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国际贸易专业实习。
(2)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勤,因故不能出勤者,应提前向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和所在单位部门负责人请假。
(3)虚心向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单位的同志学习,与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单位的同志搞好团结,积极参加所在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4)应按国际贸易专业实习大纲和国际贸易专业实习计划的要求,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做好国际贸易专业实习记录,完成国际贸易专业实习作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总结、国际贸易专业实习报告。
(5)对无故不参加实习和实习成绩不合格者,按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不予毕业。
五、实习工作的具体安排
1.实习程序
(1)学生实习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专业实际情况联系实习单位。
(2)严格按经济学系确定的实习时间,进入实习单位。
(3)进入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后学生要首先从面上了解大体情况,听取指导老师或负责人的具体介绍,熟悉情况;然后进入实习期,进行实际工作锻炼。熟悉各种业务、收集有关资料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专业调查提纲,并进入专业调查阶段。最后是实习总结,撰写实习报告,进行实习答辩。
2.实习时间分配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实习时间为7—8周左右,具体实施将视客观情况而定。毕业实习的学分为6学分。
(1)动员准备阶段(2013.12——2014.01)①制定实习计划 ②进行实习动员 ③学习有关实习文件 ④准备实习用品
(2)实习阶段(2014.02——2014.05.9)①联系和确定实习单位
②熟悉相关实习单位,了解单位总体情况 ③深入单位基层部门,进入实习具体环节 ④完成实习单位交给的各项任务 ⑤完成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
(3)总结考核阶段(2012.05.9返校——2012.05.10实习答辩)①实习小组交流 ②汇报实习成果 ③实习答辩 ④实习成绩评定 ⑤总结考核表彰 3.检查方法
(1)学生和辅导员直线联系,实习期间定时给老师电话或e-mail汇报实习情况。(2)要求实习地或单位指定实习指导或负责人,实习结束开出实习证明和鉴定。(3)实习中期,由经济学系毕业实习领导小组派出指导教师到部分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检查。
(4)撰写实习报告。学生实习结束要撰写出实习(或调查)报告,以及个人实习心得总结。
六、实习成果与成绩评定
1.实习结束时,由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情况做出鉴定,填入《毕业实习成绩评定表》有关栏目,加盖公章后由实习学生带回。
2.学生必须按教学计划完成实习的全部任务,并提出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后方可参加实习考核。实习报告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实习情况,撰写一篇实习论文或问题调查报告,字数在3000—5000字之间。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确有价值的,可送实习单位供参考,也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进行研究。
3.考核内容 思想表现、实习态度、组织纪律、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及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质量。每个实习生在实习结束时,要提交一份实习小结,全面总结实习的情况、经验与问题,供实习成绩评定和实习交流用。经考核,成绩不合格者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4.成绩考核标准
(1)优:按实习计划的要求全部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报告有丰富的实际材料并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能运用相关理论对实际问题加以深入的分析;无违纪现象。
(2)良:按实习计划的要求,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报告比较系统地总结实习内容;无违纪现象。
(3)中:达到实习计划的要求,实习报告较完整、全面;无违纪现象。(4)及格:基本达到实习计划中规定的要求,实习报告有主要的实习材料,内容基本正确。
(5)不及格: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以不及格论处:a.未达到实习计划规定的基本要求;b.实习报告文理不通,逻辑紊乱,分析有原则性错误;c.实习缺勤三分之一以上;d.实习中严重违反纪律。
实习不及格者必须补做,补做实习只限一次,所需费用由本人自理。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安排参见附件一。
国际经济学教学网络平台应用探析 篇7
1 网络平台的设计定位
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而言, 一个准确的、合符客观实际的功能定位非常重要, 它不仅影响自身的功能结构设计, 而且也将在未来影响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现阶段我们考虑将的平台功能定位为配合课堂教学而非实现全面的网络教学。虽然建设一个功能强大并能实现以网络教学为主的平台极具吸引力, 然而, 结合我们的具体情况, 如资源条件, 结合国际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将其作为一个实用的教学辅助工具, 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当然, 我们这里所说的教学辅助工具并非意味着仅仅把网络平台作为一个教学资源展示、共享的空间, 而是要利用网络平台能承载丰富资源、交互性强、动态发展的优点, 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对于国际经济学课程而言, 这种延伸对于其多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可起到相当的辅助作用。以案例教学模式为例, 众所周知, 案例教学模式以其学生主体性、情境性、互动性、实践性成为培养、锻炼学生主动性、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理想选择, 而在国际经济学案例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困扰即如何将课堂有限的时空与案例教学实施有效平衡的问题, 许多案例资料, 如视频、文献无法在课堂上便捷、详细的展示, 同时在分析过程中学生的许多观点也无法充分的交流。毫无疑问, 通过运用网络平台, 将时空更大幅度的扩展, 进而能够较好的协调这一矛盾。
更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之所以明确网络平台的“辅助功能”, 实际是强调避免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两者脱节的情况发生。诚然, 网络平台的运用使得学生的学习在时间、空间上更加的自由, 但若是缺乏教师的引领式教学, 则可能陷入“放羊式”学习的困境;其次, 尽管网络有沟通交流方便的特点, 但这也可能成为其运用的缺陷, 譬如, 学生对同样的资源可能产生不同的认识, 其中可能存在谬误, 学生可能忽视掉某些重要信息, 而网络反馈效果可能不佳, 教师对于从网络平台所获知的具有代表性问题的解释及反馈, 转移到课堂进行十分必要。因此, 保持课堂的中心地位并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的结合非常必要。
2 网络平台设计及运用
依照前述将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有机结合的基本原则, 我们构建的网络平台基本模块由两大部分组成, 即教师主导区与交流互动区。其中教师主导区除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PPT课件之外, 还有公告栏, 用于发布公示、通知;参考资源, 提供多种网络资源、如国际经济时事、文献、视频资料或者相关链接等;自测区, 提供样卷及参考答案供学生自我测试;学生成果展示区, 展示学习任务及优秀学生的成果。交流互动区主要有交流讨论区, 用于针对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留言及答疑区, 供学生提出建议、问题, 教师答疑或提供指引。
平台的设计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而检验结果却不仅仅由平台的质量所决定, 更取决于教师的运用及其他相关因素。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内容虽然可利用丰富的资料, 如实例让其更易于理解, 但随着理论层次的加深, 不可避免将更加抽象, 因此学生较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继而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走马观花, 缺乏思考, 甚至利用通过拷贝或重组他人的成果来完成任务, 这也是网络教学的典型问题。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激励, 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来预防此类问题。比如对某些问题的学习我们采用探究式模式, 课堂只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究与其相关的问题, 并通过分组引入竞争, 要求各组收集整理资料, 并自己寻求解答 (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提供相应的指导) , 再将其成果发布到平台进行交流, 并允许各组学生相互提出问题、质疑, 在其改进后选择优秀的成果在平台上长期保留。如此, 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 其内部自我监督, 平台的交互功也能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与客观现实联系紧密的课程, 来自于过往、现时及未来的经济事件、现象是印证或推进其理论发展的源泉。在该领域经常有新的发展、新的素材需作为资源加入我们的学习过程, 因此, 信息资源的维护对教师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压力。我们考虑将学生引入网络平台的信息维护, 让其也成为平台的建设者, 譬如, 可选择优秀学生负责部分板块如国际经济时事的更新;另外, 在学习任务解决过程中学生所收集整理的资料, 经教师遴选后部分也可成为平台新的资源组成。如此,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且更有助于双方思想的交流, 特别是能使教师更了解学生在该领域内所关注的内容。
3 结语
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方便了教学。在国际经济学这样一门理论性与时代性并重的课程教学中, 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当然, 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必然面对新的挑战, 毕竟作为一种较新的事物, 其建设、运用还需要不断地摸索、完善, 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 网络技术为教学过程搭建了新的平台。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 网络教学平台是有效的辅助手段之一, 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 通过网络平台的运用, 拓展了课堂时空,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可能。阐述了借助网络平台延伸国际经济学课堂教学的尝试、体会, 以及相关问题的应对。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教学网络平台,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雅轩, 张飞雄.利用网络平台辅助遗传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遗传, 2010, (4) :393-396.
[2]费卫.运用网络平台延伸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 2012, (11) :36-37.
好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篇8
【关键词】教学节奏 教学逻辑 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 课堂讨论
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economics)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国际间资本、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和大多数经济学科分支一样,国际经济学也是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延续和应用,可以说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基础之上,研究各国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经济学科分支。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飞速发展,国际经济学也得以迅速发展,其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国际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类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系统的计划过程。它是教学活动中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通常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许多教师很注重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但对于上课前对课堂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却很少花精力。这种做法的后果往往是课堂上氛围比较沉闷,教学缺乏生动性。尤其对于国际经济学这样一门经济学理论课程,课程本身理论性非常强,存在大量图形与公式,内容较为枯燥,如果不做好教学的设计,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中,做好教学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究竟如何才能做好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设计,结合几年来的教学体会,笔者感到,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节奏的变换。国际经济学是一门有关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理论课程,教材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的图形分析和理论推导,但是一堂课下来,如果内容一直是枯燥的图形分析和理论的推导,极易导致学生产生疲劳感,影响效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节奏的变换。教学内容也如同一首乐曲一般,有节奏上的不同,数学计算、图形分析、理论推导等这些枯燥严肃的内容,就是沉重徐缓的乐章,节奏缓慢;时事评论、案例分析等轻松内容,就相当于一首首节奏轻快的歌,在节奏缓慢的乐章当中不时地穿插几首轻快活泼的插曲,立刻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这样,学生在整节课中,不会因为内容的枯燥而失去注意力,产生疲劳的感觉,教师也相对要轻松。比如,在讲解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部分,即包括罗伯津斯基定理、贫困化增长、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等理论内容,需要讲解大量的图形,如果自始至终,一个图形接着一个图形地分析,教师讲得再生动,由于内容沉闷,学生也很容易疲劳,但是,如果节奏不时变换一下,效果可能就完全不同。我们可以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如下设计:首先以一个轻松话题入手,联系到这次课的内容,然后再详细介绍罗伯津斯基定理,讲完定理后,适时地穿插生动的案例,变换一下节奏,让学生放松一下;然后再接着讲解贫困化增长,之后结合某一典型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分析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并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这样,尽管理论性很强,但是由于节奏的不断变化,整个课堂也因此而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往往不容易走神,效果自然就好。
2.注重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抓住学生注意力。脑神经专家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在通常情况下能够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只有20分种不到。国际经济学的课程性质决定,每一次课的课时最少也要3个课时,也就是135分钟,从一节课来看,也有4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如何能让学生在学习枯燥的理论内容时,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也相对比较困难。本人总结自身教学经验,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中要保证每一节课当中的每一部分内容的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每一次课既是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过程,同时讲台也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学设计就如同一场表演的编排,节目能不能引人入胜,每一阶段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节目的编排是关键一环,有悬念的节目才能让观众欲罢不能。因此每一次课是否能抓住学生注意力,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适时制造一些悬念,制作一些“陷阱”,让学生主动往里跳,这样学生兴趣提上来,自然注意力集中,而且还能同时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设计好这些悬念呢?我们必须试着站在学生角度来感受,就像一场表演要考虑到观众感受一样。同样以上面提到的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讲课之前,学生要进入状态往往有个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快进入听课状态,了解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先在讲课前,向学生提问什么是“荷兰病”,当然,如果没有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可能都不知道,究竟什么是“荷兰病”,该名词必然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与疑问,这时,教师可以先大概把“荷兰病”的现象说一下,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荷兰病’?”学生必然会急于知晓,此时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在本次课程的内容中寻找答案,讲解完罗伯津斯基定理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荷兰病”产生的原因,这样学生反过来思考这一问题,既可引起学生兴趣,注意力自然集中,无形中又能让学生运用学习的理论解释现实,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3.注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国际经济学是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揭示的是国际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原理,是通过对现实经济的高度抽象,由假设与模型来建立其一般理论的。因此,对于这些抽象的理论,如何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和理解,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照本宣科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实中生动的案例,来解释这些抽象深刻的经济理论,深入浅出,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教学中的案例并非随意安排,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的选择。作者认为,选择案例要注意两点:一是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可操作性和价值性等原则要求;二是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一个好的典型案例不仅可使案例教学法得以顺利进行,使学生深刻理解和及时掌握所学内容,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世界顶尖大学哈佛大学商业学院主要是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的。学生入学以后,除了在大一集中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以外,其余时间全部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大学期间每个学生可掌握近500 个典型案例,其中还包括阿里巴巴网、海尔集团等多个成功企业的经验。同时,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讨论的主动性、参与性,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切忌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 “一言堂”,而是要善于通过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生动活泼地开展讨论,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促使教学相长。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教风的转变,虚心向受教育者学习,而且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言傳身教、教书育人,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和新一代人的迅速成长。
4.积极采用课堂讨论法,提升教学效果。对于一些综合性强、难度大的案例,教师采用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讲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时,可采用课堂讨论法来组织教学,教师需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案例小组,小组人数可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寡来决定,一般以5~6人为宜,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大家准备 10 分钟后,由每组选派代表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讨论中,教师可以随时发言提出问题,将讨论引向深入。这样,针对一个案子,同学们积极参与、勇跃发言、集思广益,既可避免出现冷场,同时也可以考察和掌握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在采用此种教学方法时,教师要特别注意掌握好每位同学的发言时间,控制好讨论的节奏,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把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体现在该课程的结业成绩中去,以激发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讲解分析法。国际经济学课程从内容上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部分。对于国际贸易部分,以讲解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妥当。对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如自由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贸易逆差、贸易壁垒、出口配额、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WTO 的基本原则等等,不仅要给学生讲清楚,力求讲深讲透,而且要通过具体实例,举一反三,使广大学生真正掌握,并会具体运用。讲解分析法的优点是比较节省时间,针对性强,突出重点,教师容易操作,有利于把握教学的节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缺点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仍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一些讨论,以便加深对某些知识的理解。
6.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适当引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论分析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比如,我们在授课时要求学生进行演讲展示。为了增强学生检阅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国际经济领域出现的热点问题,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演讲,在课后检索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以结合PPT进行演讲的形式考核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程度。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充分认识到开放经济条件下加强贸易管理和金融管理的重要性,把握国际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了解各国国际经济政策,理解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历史实践,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对外开放和涉外经济活动。
作者简介:
李宝柱 , 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好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10-05
参与式教学国际经济06-02
实践教学下国际经济10-0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实习大纲09-28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07-12
国际经济法中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10-01
国际经济学理论09-18
国际经济学课堂习题10-19
我国特色国际经济学09-10
国际经济学习题练习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