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抵押贷款调查报告

2024-09-12

林权抵押贷款调查报告(精选8篇)

林权抵押贷款调查报告 篇1

林权抵押贷款是指森林资源资产权利人不转移对森林资源资产的占有,将该资产作为贷款担保抵押给信用社而取得的贷款,是银行、林业部门、林农三位一体的贷款新模式。贷款对象包括从事森林资源生产经营的林农或其他经营主体;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抵押物评估价值50%;期限一般为三年以内,原则上不超过五年;贷款利率由县级联社根据贷款定价机制与客户商定;贷款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客户提出贷款申请、信用社贷款调查、贷款审批、与客户共同到林业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按合同约定发放贷款。自2007年以来,全市12家联社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2亿元,其中:林业企业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02亿元,林农林权抵押贷款余额3.97亿元。为推广林权抵押贷款,我们的做法主要是:

一、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从制度层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省联社制定了《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操作流程,各县积极与人民银行和银监办沟通,取得支持和配合。同时,结合林权抵押贷款涉及评估、登记等实际,县联社积极与县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沟通,县政府建立起了“森林资源资产交易中心”,负责森林资产评估、登记、交易,搭建起了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的平台,为推广林权抵押贷款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如资溪联社与县林业局、县财保公司三家制定了《资溪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统一林权抵押贷款评估、调查审批、发放管理以及风险防范等行为。

二、广泛开展宣传调查,做实林权抵押贷款推广基础工作。作为一项新产品,各县联社积极开展宣传和调查工作,做好前期推广工作。一是结合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现场向老百姓讲解林权抵押贷款的含义、意义、贷款条件、办理程序、可抵押林权的界定等,让社会各界接受林权抵押贷款产品。二是结合召开林业大客户座谈会、客户回访活动和政银企对接活动,了解各地林业生产的规模、效益、经营模式及资金需求等,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有的放矢地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三、强化信贷服务,以高效的服务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为有效实现林业资源的融资转化功能,各县联社在信贷贷款发放、贴息兑付上,积极改善服务。一是优化办贷流程,阳光操作,限时服务,及时发放。宜黄联社专门开办了小额林农授信贷款,参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做法,对有自己的林权且符合贷款条件的林农实施评级授信,在10万元额度内可循环使用,随借随还。二是配合林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积极帮助林权抵押贷款客户办理贷款贴息手续,确保贴息资金尽快、尽早到位。三是委托省联社与省林业担保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向林业担保公司同意担保的中小企业发放保证贷款,创新涉林企业担保方式。

四、注重风险管控,确保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一是明确贷款对象和抵押人,抵押人必须是拥有无可争议的林权,并合法持有县级人民政府核发的林权证的自然人或法人。二是明确抵押物各类,抵押的林种限杉木、松木、毛竹 2 等可砍伐且价值较高的用材林,防护林、公益林、特殊用途林、保护区森林等不能作为抵押物。三是规范森林资产评估行为,要求林业部门配备具备资质的专业森林资产评估人员,合理评估资产价值;要求信贷人员贷前调查到实地查看抵押山林的树龄、树种、边界等情况,并与林业管理部门记载情况核对,防止抵押林木价值高估。三是加强对抵押林木的管理,在林业部门加强林权抵押登记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信用社与林业主管部门实行林木流转登记和林木采伐许可证办理信息共享,在贷款归还前不能进行林木产权变更,林木砍伐要事先取得信用社同意,确保砍伐林木收入用于归还贷款。

二O一一年五月十日

林权抵押贷款调查报告 篇2

一、普洱市的基本林情

普洱市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重要的商品用材林基地和林产工业基地, 林木生长的条件十分优越, 综合年净生长率为4.48%。全市森林覆盖率64.9%, 林业用地面积313万公顷, 活立木蓄积量2.25亿立方米, 均居全省各州市首位。在林业用地中, 集体林200.83万公顷, 占64.2%;国有林99.83万公顷, 占31.9%。生态公益林73.24万公顷, 占24.15%;商品林230.04万公顷, 占75.85%。经过多年努力, 普洱市林业取得较大发展, 主要林产品有松脂、木材、茶叶、橡胶、咖啡、紫胶、核桃、板栗以及各种热带亚热带水果;林产工业有林浆纸、林板、林化等产业。森林资源是普洱市第一位优势资源, 也是农民增收潜力最大的领域。林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8年, 全市林业总产值21亿元, 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1%, 其中, 林产工业产值17亿元,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7%。2006年4月底, 市里决定在全市10县 (区) 的21个乡 (镇) 全面开展林业改革试点。2007年初,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 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截止到2008年底, 全市涉及林改的13984个村民小组的2622.3万亩林地完成了确权任务, 经抽查验收, 确权率达97.1%;累计发放林权证46.1万本, 占已确权应发林权证本数的99.5%。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投资造林的积极性, 据统计, 林改期间, 全市共完成造林121.2万亩, 造林面积大幅增长, 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852元, 农民真正从林业经营中得到了实惠。

二、普洱市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 完善配套改革, 为林权抵押贷款创新提供支持

为了尽快把资源转化为资本, 实现“母鸡下蛋、滚存发展”, 全市在林权主体改革的同时, 认真进行了配套改革。一是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改革实施意见》, 明确围绕建设“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四个体系”抓好配套改革工作, 即建立普洱市林业信息平台;建立各县 (区) 林权交易市场、木材及林产品交易市场;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保护体系、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林业经营体系和森林资源流转体系。二是在流转环节上, 制定出台了《普洱市集体经济林确权、流转问题的若干意见》和《普洱市集体林地使用权、非国有林木所有权流转管理办法 (试行) 》, 明确森林资源资产流转程序, 规范流转行为。三是完善林业市场服务体系。全市已建立了5个木材交易市场, 目前已进驻160家木材加工企业, 建立了下设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木材及林产品检验检疫中心、林权抵押贷款服务中心、林业科技与法律服务中心和拍卖大厅等6个服务窗口的林业服务中心, 直接为林农和涉林企业提供林权交易管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权抵押登记等服务。四是人民银行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会同银监局制定出台了《关于普洱市林权抵押贷款的指导意见》, 引导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开展以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创新, 促进金融业与林业协调发展。

(二) 森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

长期以来, 森林保险业务在我市一直处于空白, 为积极配合林权制度改革, 减少森林资源因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而造成的损失, 减轻金融机构发放林权抵押贷款的后顾之忧, 我市对森林保险业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截至目前, 全市已对23.81万亩林地投保了森林火灾险。如宁洱县林业局年交保费10万元, 对重点部位和火险等级较高的20万亩林地林木进行了火灾保险。宁洱县德化乡窝托村坡脚组和勐泗村梁子田组林农以联户投保的方式分别对770.3亩和582.6亩林地林木进行了火灾保险, 共交保费1352.9元。镇沅现代林业有限公司以17.22万元投保费, 为2.87万亩思茅松人工幼林投保森林火灾险, 保值861万元;镇沅昌龙林产工业有限公司以4万元投保费, 为8000亩思茅松人造投保森林火灾险, 保值400万元。

(三) 农村信用社创新服务机制, 为林改做好配套金融服务

各县 (区) 农村信用社在云南省农信联社与省林业厅联合下放的《关于农户林权抵押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和《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农户林权抵押小额贷款管理办法》等政策的指导下, 积极与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沟通协调, 结合辖区实际, 陆续出台了《农户林权抵押小额贷款管理办法》、《农村信用社农户林权小额贷款抵押贷款操作办法》等实施细则。通过制定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操作机制, 支持有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企业、个体经营户购买集体林地, 形成公司或老板出资, 农户参与管理的公司+农户的股份合作林场, 使农户在林改中直接获得收益。截至2009年6月末, 全市农村信用社除景东联社外, 均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见表1) , 累计发放林农抵押贷款461户, 金额达24704万元, 余额21833万元;其中, 农户424户, 余额4542万元;农户单笔最大贷款金额达350万元。

单位:万元、户

数据来源:省联社普洱办事处 (数据截止日期为:2009年6月末)

(四) 农业银行立足于县域经济, 按照风险可控的原则, 积极为涉林企业办理林权抵押贷款, 有效缓解了林业生产资金的供求矛盾

普洱市农业银行结合自身实际, 主要采取以经济作物林为抵押的方式, 为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目前我市农业银行的林权抵押贷款涉及林业、茶业、橡胶以及畜牧业等 (见表2) 。截至2008年末, 累计发放涉及林权抵押贷款82笔, 金额达48114万元, 余额43999万元。其中, 贷款金额最大的前5户企业分别是: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 金额16000万元, 9笔, 余额13000万元;龙生茶叶股份公司, 金额6202万, 9笔, 余额6202万元;云南孟连勐马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金额5529.82万元, 10笔, 余额5400万元;云南云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 金额5000万元, 5笔, 余额5000万元;云南孟连公信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金额4590万元, 14笔, 余额4590万元。

单位:万元、笔

数据来源:农业银行普洱市分行 (数据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末)

三、普洱市林权抵押贷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普洱市林权抵押贷款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 取得了较快发展, 但要使林权抵押贷款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真正使林木资产成为可以随时变现的“绿色银行”和“聚宝盆”, 林权抵押贷款在现实运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亟待研究和解决。

(一) 缺乏有资质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

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暂行规定》和省联社《农户林权抵押小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规定, 集体林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只能由具有丙级以上资质的评估机构承担, 且要由具备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的专业人员参与, 但我市已有的相关评估机构资质都在丁级以下, 缺乏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不具备相应的评估资格。据了解, 我市各县区采取的评估方式不一, 有的委托县及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机构提供咨询服务, 出具评估报告;有的则聘请省级以上具有专业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评估成本较高;有的甚至未经评估机构评估, 直接由抵押人和承贷机构双方协商确定抵押物价值。因此, 不可避免地出现抵押物价值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况, 从而也加大了信贷风险。

(二) 林权抵押贷款登记操作不规范

目前, 我市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林权抵押登记管理程序。一是由于部分县区林政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 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服务体系, 林权抵押登记手续繁琐、不规范, 没有使用格式化的“他项权利证书”, 且操作流程不明确。二是林权抵押登记表的内容填写不完整, 如农业银行的经济林木抵押登记表只登记了林木, 而未写清楚林地是否一同抵押, 或者是含糊的写为抵押物为茶园、橡胶园。三是我市林业部门尚未严格按照《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 (试行) 》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作为权利人的金融机构均未取得《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证》。四是无林权证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况比较多, 如客户随后取得林权证, 承贷银行未及时将林权证收取保管, 而目前林业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均为手工操作, 容易产生重复办理抵押登记的风险。

(三) 森林保险发展滞后

与其他商业保险相比, 森林保险具有“低保额、低收入、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的特点, 容易造成森林保险业务经营效益差, 亏损严重, 使得保险公司对开展森林保险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保费较高, 一定程度上将增加林业融资成本, 降低了森林保险的有效需求。目前, 全市森林保险投保面积仅为23.81万亩, 占非国有林地面积的0.018%, 且险种单一, 均为森林火灾险。由于抵押林木未能办理相关保险, 极易造成抵押物的悬空, 加大了林农和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四) 林权抵押小额贷款成本高、期限短

从林权抵押贷款成本看, 农村信用社发放林权抵押贷款的利率, 一般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40%, 比其他贷款利率多上浮了20%-30%左右。此外, 小额林权抵押贷款还需支付一定的评估费, 通过担保公司担保的还要缴纳担保费。经测算, 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比房产抵押贷款的成本一般要高出3-5个百分点, 贷款月息多达10%以上。从贷款期限看, 小额林权抵押贷款都为一至三年期的短期贷款, 三年期以上的基本没有。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 周期最短的如桉树到成材也需要三至四年, 而其他经济林、用材林的生产周期则更长, 林木生产周期与贷款期限不匹配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促进林权抵押贷款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 完善配套改革, 规范评估、登记、流转行为

一是依法有效的评估是前提。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据现有法律法规, 尽快提高林权评估机构的评估资质, 在积极申报林业服务中心的丙级调查规划设计资格的基础上, 尽可能吸纳具有注册评估师资质的人员参与评估工作, 将调查规划设计评估工作由事业单位逐步推向中介服务机构, 依法开展评估工作, 规范评估行为。二是合法有效的登记是保证。制定统一规范的林权抵押登记管理程序, 明确登记操作流程, 简化登记手续。建议林权登记部门建立现代化的计算机登记网络, 真实完整记录抵押物信息和林权抵押贷款详细数据, 避免出现因登记内容不完整、不真实或重复登记而产生的风险。三是便捷、高效的林权市场流转体系是重要环节。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快推进以林权流转为主的林产品交易市场、森林资源评估市场、担保市场、收储市场等配套市场体系建设, 为金融部门支持林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市场保障。

(二)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地方政府、林业、税务部门, 应对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一是建立小额林权抵押贷款财政贴息扶持政策。考虑到林农的承受能力, 应使林农承担的贷款利率控制在6%以内, 实际贷款利率中超出的部分, 建议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贴息。二是将森林保险纳入国家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范围, 建立森林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制度。建议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森林保险业务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 同时建立相应的森林保险风险补偿机制。三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建议税务部门对金融机构开展的小额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营业收入免收营业税;对担保中介机构开展的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担保业务实行税收减免优惠;对保险公司开办的森林保险业务实行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四是设立小额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准备金制度。为了促进小额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持续经营, 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建议按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发放额的一定比例设立贷款风险准备金。

(三) 科学合理地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

一是在贷款期限设定上, 金融机构应根据林权抵押贷款的不同用途、风险状况等确定不同的期限。对用于生产和非营林性的贷款期限可设定为1-3年;对低产林改造及营造桉树等周期短的速丰林贷款, 因中途就有抚育性采伐收入, 期限可设定为3-5年;对周期在20以上的用材林, 因为其间有间伐收益和林下经济收益, 期限最长可延至10年。二是在贷款利率确定上, 可参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执行, 或者根据贷款额度、用途、森林资产状况、借款人信用状况等实行差别利率。

(四) 建立林权抵押贷款长效工作协调机制

林权抵押贷款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兴山县;林权抵押贷款

中图分类号:S7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3-0062-04

林权抵押贷款是林权所有人将其拥有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或林地的使用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借款的行为。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相继启动了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保险等综合配套改革。本文以兴山县为例,就山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一些探讨,为湖北省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1林权抵押贷款的成效

1.1有效激活农村潜在生产力

兴山县地处鄂西山区,全县8个乡镇、96个村,总人口1812万人。国土面积2333万hm2,林地面积1947万hm2,占83%;耕地面积133万hm2,仅占57%;森林覆盖率76%,林木绿化率90%。2008年,兴山县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累计完成集体林权登记发证近5万本、1840万hm2,确权率和发证率100%,此次改革明确了林农所持有的《林权证》对应山林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为充分挖掘森林资源潜力,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促进林业经济多元发展,2012年兴山县本富村镇银行在尝试中,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信贷业务。当年为1 200多户林农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1 250笔,1 520多万元,抵押面积达2 13333多hm2。林权抵押让山区林农找到了出路,看到了希望,可有效激活农村潜在生产力。

1.2催生和培育了新型市场主体

山区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市场主体,走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之路。但现阶段,广大林农由于耕地偏少难以产生集约效应;加入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的农民,由于缺钱无法统一从事种子、肥料、技术、加工、销售等活动,专业合作组织名不副实;有了基地的龙头企业,有限的资金投入了生产环节,加工等生产环节的资金周转较难。为解决林农缺钱的问题,2012年以来兴山县本富裕村镇银行累计为5家龙头企业、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2 000多万元。湖北智慧果林业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投资核桃、葛根加工时资金出现缺口,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获取450万元周转资金,缓解了加工资金难题。目前,湖北智慧果公司已开发核桃、葛根系列产品25个,年度可实现销售收入4 000万元以上。响龙核桃专业合作社2013年春天扩大种植规模时也出现了资金紧张的局面,本富村镇银行通过林权抵押及时给该专业合作社贷款10万元,缓解了资金发展难题。还有众鑫香菇专业合作社,2013年上半年通过林权抵押贷款20万元,发展袋料香菇生产,当年还清银行贷款后,还赢利32万元。林权抵押贷款不仅破解了山区林农、林企、林社融资难的瓶颈,促进了森林资源资本化的进程,还推动了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市场主体的发展。

1.3调动林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2008年以来,兴山县政府大力发展以核桃为重点的木本油料产业,5年累计发展核桃基地133万hm2,为把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县财政局、林业局、本富村镇银行相继出台了《兴山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兴山县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兴山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为林农、企业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提供了相关依据。同时通过政策激励,林农专业合作,龙头企业带动,银行林权抵贷,部门配套服务等组织发展模式,有效调动了林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先后吸引620多名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黄粮镇金家坝村村民黄华,长年外出打工,2011年回乡发展林下养鸡,2012年本富村镇贷款60万元帮助他扩大规模,当年养鸡4万只,赚了近30万元的丰厚利润。在他的影响下,带动了整个黄粮镇的核桃、葛根种植和林下养殖业发展,金家坝村成为了林下养殖专业村。林农聂心忠是首批林权抵押贷款的受益者,2012年7月,本富村镇银行为他承包荒山种植核桃和林下养鸡提供了3万元贷款,使他当年偿还贷款后还赢利5万元。2012年仅黄粮一个镇,累计就有710户林农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50多岁的村民郭子翠,把月亮包的15户村民的1007 hm2山林流转租赁30年,山上栽种核桃树,林下放养生态鸡,每年可获得收入20万元以上。可见,林权抵押贷款,可以有效调动林农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积极性。

2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有关问题

2.1思想观念滞后

林权抵押贷款是一个新生事物,受传统思维影响和利益驱使,少数地方、部门和金融机构对林权抵押贷款认识不到位,思想转换迟缓,存在畏首畏尾。少数乡、镇重视不够,宣传发动流于形式,没做到家喻户晓,林农对林权抵押贷款的知晓率、认知率还不高。其他金融机构不愿意实施林权抵押贷款,对开展此项业务仍心存疑虑,态度不甚积极。部分林农不愿以林权证作为贷款抵押物,需要信贷资金时则通过信用、保证或抵押等其他方式获取融资需求。

2.2信贷管理难

贷前调查上,由于信贷员林权专业知识不熟,林权权属面积认定复杂,信贷员开展信贷调查时,对于相邻的林权界定,难以区分;村集体林权证属集体所有,办理抵押登记需三分之二以上村民签字方有效,也给林权信贷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贷后跟踪上,抵押山林往往地处偏僻,贷后跟踪检查非常困难。在期限管理上,林业是产出效益期较长的产业,从投入到产出往往需要几年、几十年,而林权贷款期限普遍只有2~5年,因此贷款期限与林农的回报期不相匹配,林农往往会出现首次还款来源不足,影响贷款的按时还本付息。

nlc202309031724

2.3抵押登记难

林权抵押贷款是一项新的信贷模式,但目前的林权抵押登记流于形式。林权抵押登记并非只是简单的书面记载,而是必须形成一个集林权的认证、采伐、流转、交易、登记为一体的综合化电子联网数据管理系统,以方便对林权确认和对其受益期进行合理预期,而目前的林权抵押登记在技术和程序上尚未达到此种程度,各县市区也没有制定统一规范的林权证抵押登记管理办法,登记手续还不够规范,进而影响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在实际运作中的普及性。

2.4权资评估难

林权价值是确定贷款金额的重要依据。据调查,目前还有很多县市区尚未成立专业抵押林权价值评估机构,县一级林业部门抵押林权价值评估机构由于资质不够,林权评估结论不统一,随意性大等诸多原因,导致虚增评估价值的现象时有发生。信贷人员作为非专业人员由于对林木价值评估及林权权属面积的认定缺乏专业知识,很难对林权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估,难免会留下信贷风险隐患。再加上经济林、成材林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波动大,估价变化随之增大,而实施年度评审变更则增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

2.5风险控制难

首先,林权资产风险的不确定性使林权资产风险难以控制,如一旦发生火灾、自然灾害、病虫害、盗窃等都可能使林权变现困难。其次,法律规定上的不明确性使银行对林权抵押变现困难重重。如当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贷款时,银行对抵押物处置需办理砍伐指标、拍卖、变卖、诉讼等一系列手续,必然遭遇处分权与当前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碰撞。由于风险的可控性较普通抵押更为复杂且利小,目前省内,甚至国内仍缺乏良好的信贷征信体系,加之相应的森林资源资产保险业务机制的缺失,势必造成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潜在的风险增大。

3对林权抵押贷款的建议和思考

林权抵押贷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政策性强,在贷款方式、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政府配套等方面,尚有许多需要不断完善、逐步规范、改革创新的地方,以期推动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3.1加快立法进程,配套政策措施

国家《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虽然在林权确权、纠纷处理等方面提供了法律政策依据,但在林权抵押、森林资源保险、银行抵押贷款方面缺乏可操作的较具体的法律依据和可操作的政策指导性意见。这急需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适用的法律解释。同时,针对目前国家只对纳入计划的林农大户及林业职工个人营造林的林业贷款进行贴息,政策没有覆盖到广大林农户,这也需要政府部门选择重点县进行整县推进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的试点工作。

3.2拓展金融机构,引导多元信贷

目前各地只有一家或几家银行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尚未构成和发挥市场主体多元投放、良性竞争、推进发展之优势,而广大林农需求贷款日益迫切。由于资金短缺,林业活力得不到释放,生产力得不到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进一步拓展金融机构,形成多元信贷投入机制。在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中,应尽快构建商业性信贷+开发性信贷+商业性保险有机结合的信贷投放模式,形成以林权证抵押为核心的多元贷款方式。要利用农村信用社网点多,覆盖广,对林业生产熟悉的优势,引导农村信用社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成为林权抵押工作的主力军。同时针对林木生长周期长的特点,多投放一些周期短、见效快的林下经济作物,实现以短养长,确保贷款到期后能够如期收回投资成本。

3.3实行部门联动,建立长效机制

(1)积极开展森林资源保险试点工作。建议各地政府加强与保险公司的联系沟通,研究制定林业保险试点方案,运用政府保费补贴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方式,积极探索完善森林保险产品,发挥好保险对林业金融信贷的补偿保障作用。

(2)建立全程征信管理系统。可由省一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国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村镇银行出台统一的林权抵押贷款操作规程和办法,实行林权证登记、审查、评估、投保、信贷等审批简化办法和网络化审批操作。

(3)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组建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强化对评估人员的统一培训,完善评估前调研、评估中合议、评估后跟踪机制,并建立健全严格的评估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加强与上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争取上级权威机构定期对县市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4)完善林权登记制度。借助“湖北省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把林权证管理、林木流转登记和林木采伐许可证办理实行电脑联网,使被设定抵押的林权证处于锁定状态,充分发挥抵押登记制度的公示公信作用,以避免重复抵押登记现象,保障信贷资产安全。

(5)妥善做好林权抵押物处置工作。完善和规范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服务体系和交易平台,对已抵押、登记的森林资源资产,在年度采伐总限额中预留一定的采伐指标用于对抵押物的处置,如抵押人没有按时还款,金融机构可按协议向林业主管部门提出采伐申请,通过林权交易中心对抵押物进行处置或流转。

(6)建立大宗林木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会商会审制度。对有基地有林权的村集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通过会商会审给予重点信贷支持,在其发展产业、兴办加工的过程中,定期加强跟踪指导,建立贷后服务机制,以实现信贷投放和产业增收双赢,推动农村经济向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唐 岚)

林权抵押贷款面临问题及建议 篇4

一、林权抵押贷款的重要意义

林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林业生产经营者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对进一步拓宽林业生产经营融资渠道,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我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省林业厅与省联社积极开展合作,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这既是省林业厅与省联社全面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创新金融服务,提高林业产业经营活力,加快林业发展、盘活林业资源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引导林业扶持政策与信贷资金的有效对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业生产力。因此,各级林业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支持林业发展的深远意义,按照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增加“三农”贷款、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正确处理好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三农”发展的关系,不断加强金融服务创新,持续增加林业信贷有效投入,切实把我省林权抵押贷款等相关工作做实、做好。

二、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抵押评估难 一是具备评估资质的人员少,专业评估机构少,林权评估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二是评估机构收费较高,借款申请人难以接受。根据现行有关规定,林业评估费用按评估标的额3%-6%的标准收取。

(二)抵押登记难

根据《甘肃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虽然要求完善林权抵押贷款配套体系,但是各地区林业部门林权抵押登记和产权交易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三)市场流转难

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由于林权流转市场仍不完善,林木资产流转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对林权抵押变现时的贷款受偿率带来不确定性风险,影响林权抵押的实际担保效果,增加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林权抵押贷款的顾虑。

(四)贷款保险难

一是保险品种单一。目前,办理森林资产保险的保险公司很少,且保险范围单一,仅限于火灾,未包含病虫害等其他自然灾害。二是保险费用高。虽然各地已启动森林火灾保险,但保险公司通常要收取很高的保险费用(约1%),与农业政策性保险相比,费率偏高,客户往往难以接受,导致重庆农商行办理的林户贷款均未办理保险。

(五)贴息政策落实难 2009年10月,国家出台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扩大了贴息范围和贴息对象。但该办法要求的财政贴息政策尚未完全落实。

(六)信贷管理难

一是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由于林木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银行现有的信贷管理人员在数量和素质上都难以满足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要求;二是贷后管理难度大。由于森林资产分布在广袤林区,虽然有林业部门和护林员管理,但是偷伐、盗伐、私下交易等破坏或违规侵占林权的现象难以控制,客观上加大了贷款风险管理的难度。

三、工作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林权资产评估和流转体系

一是由各级政府部门推动组建较为权威公正的森林资产评估机构,严格把关,确保评估机构和人员的资质,建立严格的评估责任追究制度。二是打造和完善林业交易专业市场,开展林产品实物交易,进行林权的转让交易,实现林业资产和资本的有序流动,确保抵押林权及时流通变现。三是减少收费环节,合理设置收费标准,将评估收费等控制在林农可承受范围内。

(二)规范林权贷款抵押程序 对申请林权抵押贷款的抵押物须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由具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条件的机构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并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严格按照《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和《甘肃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签署《林权抵押登记申请》提交林权抵押登记部门审查备案后,《林权抵押登记证》由银行机构保管,林权证由林权抵押登记部门保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银行金融机构要遵循既要方便林权所有者贷款,又要防范信贷风险的原则,优化林权抵押贷款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做好抵押物登记工作。

(三)积极开展林业资产保险

一是相关方面要研究和探索改善林业保险服务工作,包括增加林业保险产品,扩大保险范围,根据树种、树龄、生长环境等因素确定林木资产保险的合理保费和赔偿标准。二是财政部门提高林木火灾保险费分摊比率,从而减轻林农交纳保费的负担,达到林农交得起、财政补得起、保险陪得起的目的,实现林农、保险公司、银行、政府“四赢”局面。

(四)严格兑现贷款贴息政策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板报等多种渠道,使林权抵押贷款贴息政策家喻户晓,让更多农户从中受益。二是要认真落实贷款贴息政策,制定相应的林权抵押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对挤占、截留、挪用贴息资金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确保林权抵押贷款贴息政策落到实处。

(五)积极探索林权贷款担保模式

一是实行林户贷款联保制度,在贷款行开立贷款互保金专户,林农之间相互担保,把贷款风险降到最低点。二是积极拓宽林业信贷品种,尝试开展林农信用共同体贷款。三是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组建林业担保公司,推动设立林业投资担保基金,解决仅凭林权担保而保障不足的问题。

(六)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贷后监督检查

瓮安县林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 篇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林木采伐、林地流转、森林保险、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推进我县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一步规范我县森林资源流转行为,引导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促进森林资源配置市场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林业及金融政策为依据,以保护森林资源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强化生态林业建设、发展富民林业、倡导人文林业的理念,坚持“引导、规范、透明、有序”的原则,建立森林资源流转机制,盘活森林资源资产,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要求

坚持有利于增量、增收、增效的原则。通过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交易平台、组建服务工作机构、实施森林资源资产调查评价制度,实行森林资源抵押贷款和林权证质押贷款。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完善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森林资源流转,推进林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使森林资源流转行为逐步规范有序,不断提高服务“三农”水平。

二、工作步骤

为进一步完善林权抵押贷款试点相关的制度配套改革,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工作,破解“林农抵押难、贷款难、增收难”和“银行难贷款”的难题,分为两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时间:2010年6月中旬-7月下旬)

1.制定方案(时间:6月中旬-7月底)。研究制定出台“瓮安县林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瓮安县林权抵押贷款实施办法(试行)”及组建“林权管理中心”、“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林权交易中心”等机构方案。研究制定“瓮安县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招标拍卖挂牌办法”、“瓮安县森林资源收储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

2.宣传发动(时间:2010年7月底前)。通过有线电视、网站、标语、广播、简报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目的意义、政策法律、方法步骤等宣传,提高林权抵押贷

款的社会认知度,使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家喻户晓,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林权抵押贷款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阶段(时间:2010年7月底--2010年年底)

1.设立机构(时间:2010年7月底)。成立森林资源收储中心等机构,落实编制、人员、经费、办公场地、工作范围职责等。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林权管理中心、林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并正常开展工作。

2.召开林权抵押贷款启动会,组织发放首批贷款(时间:2010年8月初)。各乡镇、各部门及金融机构要密切配合,共同协调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启动工作。各乡(镇)要明确1-2户林权抵押贷款人;林业局要作好森林资源资产收储对象的联系工作,确保1户以上;县农行、信用联社要联系3户以上林权抵押贷款对象;其它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确保首批贷款顺利组织实施。争取在2009年8月5日前组织进行首批贷款,并在全县张榜公布。

三、流转机制和政策措施

(一)建立森林资源流转运行平台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明晰了森林资源产权,为森林资源流转奠定了基础。建立林权管理、林权登记、森林资源资产调查评价、林权抵押贷款、林权交易等多功能的“一站式”服务大厅,集中办公,实行一条龙服务。

(二)组建森林资源流转服务工作机构

1.设立林权管理中心。负责林权确认、林权初始登记、林权变更登记、林权抵押贷款登记备案;办理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招标拍卖挂牌审查及合同备案,做好林权流转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服务等。

2.设立森林资源收储中心。负责为林权流转贷款提供担保与反担保,在林农与银行之间起桥梁与纽带作用,有效化解金融风险;解决建设项目征用林地直接与林农发生关系而引起的林地补偿不平衡、不规范问题;为企业建设原料基地林等社会投资林业提供服务。

3.设立林权交易中心。负责及时收集和发布林权流转交易供求情况、林权抵押、市场交易行情等相关信息,组织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的招标拍卖挂牌等交易,做好信息系统维护等。金融部门要在林权交易中心设立林权抵押贷款服务窗口,负责受理森林、林木和林地抵押贷款和林权证质押贷款申请,办理贷款相关手续。

(三)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调查评估服务

设立具有经营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单位,开展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和资产评估服务,为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招标、拍卖、挂牌提供代理服务。

(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森林资源流转

注重引导教育、典型引路、行政推动,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参与森林资源流转,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五)坚持因地制宜,尊重群众意愿

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按照有利于林业发展、林农致富、农村进步的要求,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市场规律,买卖自愿,不搞行政强迫,积极稳妥地推进森林资源流转工作。

(六)坚持公开规范操作,严格依法办事

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设定森林资源流转程序,依法签订合同,明确流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国有和集体森林资源流转,必须按照《瓮安县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招标拍卖挂牌办法(试行)》规定执行,并严格规范服务收费,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维护和保障林农的权益是森林资源流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权属不清的森林资源不得流转。

(七)加快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

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要针对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制定出台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并加强流转资金的管理,林业和金融部门要加强协作,共同研究林业投融资模式、服务对象、规避风险和贷款流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森林资源流转工作的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流转工作的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森林资源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领导负责制,形成政府领导具体抓、林业部门重点抓、有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建立交易平台,组建服务机构,落实工作经费。林业部门要做好政策咨询、职责任务分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的制订等业务工作,加强森林资源流转后的监管,重点抓好林木采伐监管和林地开发利用的监控,防止森林资源被破坏。

(二)大力宣传贯彻森林资源流转有关政策法规

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州有关文件精神,重点面向基层和广大林农,大力宣传森林资源流转有关政策,提高林农参与集体森林资源流转民主决策的积极性,减少森林资源流转的盲目性,增强林农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三)研究制定森林资源流转相关政策机制

林权抵押登记准备材料 篇6

摘自《甘肃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一、林权抵押登记申请书;

二、借款人、抵押人和抵押权人法人证书或个人身份证;

三、填写林权抵押登记申请表;

四、抵押合同书、贷款合同书;

五、林权证及林权所有人同意抵押意见书;

六、拟抵押森林、林木和林地相关资料,包括林地类型、坐落

位置、四至界址、面积、林种、树种、林龄、蓄积量等;

七、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八、抵押权人委托办理抵押登记的单位出具便函以及办理人员的工作证和身份证复印件;

林权抵押贷款调查报告 篇7

一、清原县森林资源基本情况

抚顺市下辖的清原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该县县域面积39.21万公顷, 其中林业占地面积30.83万公顷, 占国土面积78.6%。有林地面积27.87万公顷, 人工林和天然林面积比例为48∶52, 森林总蓄积量2460万立方米, 每公顷蓄积量88.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1%, 林木绿化率73.7%, 人均森林面积0.8公顷, 人均森林蓄积量70.6立方米, 属于山多地少的山区地貌。全县县属国有林场10处, 省属试验林场2处, 抚顺矿业集团属林场4处, 沈阳铁路局林场1处。全县总人口34万, 辖14个乡 (镇) , 188个村, 1024个自然屯。

2006年清原县被确定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验示范点, 2007年底集体林主体改革全部结束, 除特殊保护地区的公益林以外, 所有的公益林和商品林都实行了改革, 林权明晰到户, 完成林改面积318万亩, 林改村187个, 参改23.7万人, 签订林改合同9.1万份, 调处纠纷1314起, 发放林权证10.8万册。林改后, 森林经营的主体由原来的188个行政村变成7万多农户, 广大农民拥有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

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后, 清原县加大林地资源开发力度, 坚持走“靠山养山, 养山富民”的发展模式, 已初步形成了以林下特色产业、经济林培育、林木及林产品特色深加工和森林生态旅游为支柱的林地经济体系。政府通过广泛宣传、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措施,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林农造林、营林积极性。同时, 还围绕资源型主导产业的优势开展招商引资, 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 由出售初级产品逐步向出售终端产品过渡。为了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 清原县政府对具有高附加值、牵动力强、市场潜力大的龙头企业给予贴息和政策方面的扶持。

2011年, 清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亿元, 同比增长2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2亿元, 同比增长41.7%, 县域经济快速增长。

二、林权抵押贷款的政策依据

2008年6月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之前在包括抚顺清原县在内的部分地区做试点。此文件出台前后, 国家各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了关于以林权抵押, 开展融资的若干规定。

1. 政策法规。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林业局2009年出台了《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制定了《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4年下发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 (试行) 》。可参考的文件还有抚顺市林业局2007年出台的《抚顺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

2. 中国工商银行的有关规定。

按照中国工商银行《贷款担保管理办法》规定, 抵押物范围中贷款行可接受的抵押物中第七项为“商品林中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抵押人应提交的材料中第八十六条规定:“以商品林中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抵押的还应有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核发的林权证。”抵押物登记与保险规定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以商品林中的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抵押的, 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由于辽宁省工商银行尚无明确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对借款人的基本条件还暂无明确规定。

三、同业林权抵押贷款投放情况

据调查, 自2006年起清原县内的一家金融机构开始试点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2006年-2008年这家金融机构共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800多笔, 1.33亿元。2008年此项业务在全县分支机构全面开展。到2011年末该机构林权抵押贷款总量已达1.8亿元, 占其机构信贷资产总量15%。目前, 清原县8家金融机构中已有4家开办林权抵押贷款, 信贷资产总量已达2.1亿元, 2006年以来已累计投放林权抵押贷款5.2亿元。

据调查, 同业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基本条件如下。一是借款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的自然人及法人客户。二是借款用途必须明确。主要用于林下种植、养殖经济发展, 林木的栽种维护, 木材的深加工以及承包、助学等。三是出具县级 (含) 以上林业部门颁发的林权证, 山林必须是人工商品林或天然商品林等, 并符合各级政府相关规定, 取得木材采伐指标可以采伐的林权。四是利率及贷款期限。目前, 清原县同业银行的利率均按基础利率执行一定比例的上浮, 贷款期限为一年期。

四、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析

1. 林权价值评估的统一标准问题。

借款人在向金融机构办理贷款时, 为了能取得更多的信贷资金, 可能要求评估机构高估其用于抵押的林木价值。由于林木的优劣、年限、品种、成林、过熟林比例相差甚多, 且林木评估市场还不十分完善, 可能会造成用于抵押的林木评估值虚高, 影响信贷资金的安全。

2. 集体林权处置变现的可能性。

以集体林权抵押的贷款, 到期如不能按时偿还, 银行处置抵押物时, 面临着贷款存续期间村镇领导及村委会代表更迭, 抵押合同能否继续执行, 抵押物变现的不确定性风险。

3. 森林火灾对抵押物造成损失的风险。

虽然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工作抓得比较扎实, 但火灾总是不可避免的。火灾对林木的损害尤其是对10年以下树龄的林木损害最大。幼林因过火而枯死造成木材价格低下, 有可能造成实际价值不足以覆盖贷款本息。

五、信用环境评价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抚顺清原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家金融机构对当地的林业经济发展注入贷款。做为利用林权抵押贷款盘活林产资源、有效地带动山区经济发展的典型, 清原县还是受林业部表彰的全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七个县市之一。

据调查, 截至目前在清原县林业局办理抵押登记的林地面积达60万亩, 占个人商品林林权登记面积的30%, 尚有70%的空间。

从同业已发放贷款客户结构上看, 个人客户 (包括私营业主) 100万以上客户占30%, 100-20万元占50%, 20万元以下客户占20%。由于森林资源的绝对紧缺、林权价值的不断提升, 加之企业与个人信誉意识的逐年提高, 借款人的“信用记录”意识正逐渐形成。从同业实际贷款投放的情况看, 除发生一笔集体林抵押有15万元出现不良贷款外, 近千户贷款未发生逾期。

六、初步结论

经过实地调查分析我们认为, 工商银行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符合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整体要求, 同时也符合人民银行、银监会等行业主管部门对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规定, 政策上没有任何障碍;贷款业务流程上有同业比较成熟的案例做参考, 且已经形成一定的贷款份额;风险防范上如果出现不良贷款, 在处置抵押林权上有顺畅的流转渠道, 通过林业主管部门进行挂牌处置, 贷款风险完全可控。

七、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流程设定

结合清原县森林的实际情况和林权抵押贷款的特点, 我们认为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的方式为:

借款主体:中小型法人、自然人。

保证方式:林权抵押。

借款用途:中小型法人、自然人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以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做第一还款来源, 以林权为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

操作流程:借款人提出贷款申请→金融部门调查、审查、审批→中介机构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银行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内部评估→借款人与贷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林业部门登记备案、核发抵押登记→金融部门发放贷款→偿还贷款、解冻发还林权证。

1. 客户申请贷款后, 信贷人员首先进行贷前调查,

对符合条件的客户, 由经省工行核准的具有资质的评估公司与林业调查部门对其山林进行评估, 评估时必须由抵押人、信贷人员指定评估中介机构、林业工程师以及山林所属乡镇林业站人员共同实地测量评估。

2. 确定贷款额度, 申报审批流程。

银行根据评估公司出具的林业资产评估报告, 按照内部评估标准进行内部评估, 按照确定的评估价值一定比例确定贷款额度, 同时要求每亩林木贷款额度不得超过限定额度, 收集相关材料进入申报贷款审批流程。

3. 办理抵押登记。

经银行审批后, 借款人持森林资源抵押登记申请书、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证、抵押物品清单, 由银行专人与借款人共同到林业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登记后保证抵押贷款的山林在抵押期限内不可转让、采伐, 以保证贷款安全。

4. 贷款发放。

为防止山林在抵押贷款期限内发生火灾等不可预见灾害, 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要求借款人对所抵押山林到指定的保险公司进行保险, 并将工商银行列为第一受益人。最后签订借款合同, 发放贷款。

5. 贷款贷后管理。

建立登记簿按月双人对抵押林权进行实查, 按月与登记部门核查。

6. 贷款收回, 解冻林权证返还借款人。

另外, 为了减少借款人的评估、登记、保险等费用, 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借款人自助办理贷款业务, 可以考虑使用工商银行循环贷款 (网贷通) 的模式, 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八、风险防控措施

1. 政策风险的控制。

一是要关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 在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 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才能实现流转;二是密切关注当地政府林木采伐政策的变化;三是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情况。

2. 客户风险的控制。

客户除符合银行中小型企业准入标准外, 还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客户应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企业, 还款来源为其正常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 林权抵押仅作为一种还款来源的保障;二是客户所提供林木押品要为大宗成片林;三是企业的经营者要为当地居民。林权抵押牵涉面较广, 受一定当地人文风俗的限制影响, 以林木为投资的外地客户应审慎选择。

3. 外部操作风险的控制。

一是要选择具有诚信的森林评估专业资质的评估机构合作。林木的样点样带的选择要具有科学性, 评估价值的确定依据要充分可信, 严格控制评估值虚高的现象;二是林木抵押保险应予办理火险等险种。有些险种保险公司不愿保理自然灾害险, 我们要尽可能协调保险公司多办险种, 以更多地涵盖风险。

4. 内部操作的风险控制。

一是要严格执行双人调查制度。因林权抵押贷款专业性较强, 信贷人员在外部评估阶段就要积极介入, 学习掌握林木价值确认的专业知识, 并在外评的基础上, 充分向当地村民了解实际情况, 确保林木权属问题。二是林权抵押只接受近熟林与成熟林, 近熟林与成熟林的确定要符合林业部门规定的年限, 不得接受生态林、防护林、幼林抵押。三是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四是严格贷后日常管理, 按要求进行贷后间隔期检查, 了解林木现状、病虫防治情况, 加强与当地林业部门沟通与联系, 及时掌握林木登记、砍伐等影响银行信贷安全的政策变化情况。

摘要:2005年辽宁省正式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改革试行以后, 辽宁省林业取得重大发展, 广大农民拥有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但林木生长周期长, 农民短期不能获益, 必将面临资金周转问题, 这就给金融行业提出新的课题, 即如何助力国家级战略的集体林权改革。工商银行继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投放力度以来, 又在不断探索新的业务领域, 延伸新的服务链条。辽宁省工商银行戴春林行长一直看好省内丰富的森林资源, 曾多次到抚顺等地调研, 提出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抚顺分行成立林权抵押贷款专题调查组, 深入县区林场, 实地调查, 获得第一手资料, 并远赴江苏、福建等地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经过反复研究, 形成本文。这些研究对于全省其他有林地区的工商银行分支机构, 具有先期示范作用。

林权抵押贷款调查报告 篇8

林权抵押由于林木防护或保护的特殊性一直制约了信贷业务的拓展。为有效解决部分林权所有者抵押担保难问题,该联社在对辖内客户信贷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多次与当地林业局咨询、洽谈,争取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并依据有关规定,制定了个人林权抵押贷款办法,根据个人林权抵押贷款的特殊性,贷款期限根据借款人林权抵押期限、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周期、信用状况和贷款用途等因素综合考虑,由借贷双方合理协商确定,贷款期限原则不得超过5年,另外林权抵押期限不得超过《林权证》规定使用期限,不得超过剩余的林地承包年限,若林地使用权系借款人或抵押人租用,贷款期限不得超过借款人已缴纳林地使用权租金的年限;贷款利率方面,个人林权抵押贷款利率最低不得低于基准利率加上浮50%,设置林权抵押贷款利率的最低限制,在贷款额度方面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资产负债情况、综合还款能力、经营效益及抵押林木的评估价值等情况合理确定,且抵押率控制在5096以内。为提高林权抵押贷款的抗风险能力,要求森林、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抵押时,其所依托的林地使用权必须同时抵押,在抵押期间不得改变林地的属性和用途,林权抵押贷款原则应追加2名以上的保证人,保证人应具备保证资格和担保能力且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借款人应与保证人签订《反担保协议》。

2014年1月14日该联社成功办理了首笔个人林权抵押贷款,贷款金额为350万元、期限5年,此笔林权抵押物占地1325亩,已获得政府部门颁发的休权证书及相关部门评估。

上一篇:2011 年度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下一篇: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