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证抵押贷款

2024-12-11

林权证抵押贷款(精选11篇)

林权证抵押贷款 篇1

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林农和林业企业一直面临融资困境, 使林业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林权证抵押贷款, 为破解林农贷款难问题找到了突破口, 有效缓解林农和林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本文通过分析林权证抵押贷款的主要模式以及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林权证抵押贷款机制完善和业务创新具体路径。

关键词:林权证,抵押贷款,金融创新

长期以来, 由于林农缺乏有效的抵押物, 贷款难成了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林权制度的落实和林权监管、交易、流转等服务设施的逐步完善, 为金融部门开展林业金融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巨大的需求市场。特别是全国统一式样和编号、具有法律效力的林权证的出现, 使林农向金融部门贷款有了有效的抵押物, 为破解林农贷款难问题找到了突破口, 因此, 通过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这一金融创新, 既解决了森林资源的资本化问题, 又解决了林农有效抵押物的缺乏问题, 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 缓解林业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同时促进了林业经营由资源经营向资产经营再向资本经营的转变。

一、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的作用与意义

商品林经营资金主要来源渠道之一就是银行信贷, 而银行放贷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资产是林业经营者所拥有或控制的一类最大的资产, 这些资产经过评估后可以进入资金融通的领域, 可以将其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融资, 这样不仅能有效地促进森林资源资产的合理流动, 盘活林业存量资产, 而且有利于实施森林资源资产化改革, 从而有利于解除商品林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通过进行林权制度改革, 使得抵押品范围扩展成为可能, 林农有了可用来抵押的资源。而森林资源确权、登记、评估、流转和采伐等环节管理的加强,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管理的规范化, 使得林权证抵押贷款风险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 增强了金融机构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的积极性。

一是林权证具有法律依据, 为开办林权抵押贷款创造了条件, 实现了农村信贷史上以林权为抵押物的突破。《森林法》规定:“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 发放证书, 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特别是全国统一式样, 具有法律效力的林权证的颁发, 为金融部门在农村放贷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抵押物。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 (试行) 》对以林权证抵押申请贷款作了具体规定, 明确了林权证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为银行开展以林权证抵押贷款提供了法律依据。金融机构借助林权证抵押贷款这一操作平台, 促进了林农和林业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的有效解决, 有利于拓宽林业发展融资渠道, 有效地解决了林农融资困难这一问题。

二是有效盘活活立木资产, 促进森林资源流转。林权制度改革, 明晰了森林资源产权, 通过林权证抵押贷款, 实现了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向资本运作的转变, 使森林资源不需要砍伐就可以从金融机构贷到款, 从而解决了生产和回收的长周期与资金投入的继续性、多次性的矛盾, 使得原来几十年才开一次门的“绿色银行”变成了天天开门营业, 随时可以取兑的真正的“绿色银行”。因此, 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的意义, 不单在于解决资金紧缺问题, 还在于体现了林权证本身的价值, 实现了森林资源从资产运作向资本运作的转变, 最终使活的资源变成了活的资本。

三是林业部门对森林资源的处置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 可以有效保证抵押物安全。与一般商品不同, 森林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长期以来国家对其处置都设有比较严格的限制, 以保证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为此, 林业部门对森林的采伐、流转等方面都具有审批或监控权, 一旦业主出现无法按时还贷, 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停止发放采伐证或暂扣林权证等方式, 限制其对产品的处置权, 确保抵押物的安全。在林权改革后, 全国部分省份已陆续建立了森林资源流转的平台, 使森林流转更加便捷、顺畅。这些措施大大缩短了林业生产的周期, 拓宽了森林资源变现的渠道, 使山上活的林木变成了活的资金。一旦业主无法还贷, 可通过转让处置抵押物方式偿还贷款。

林权证抵押贷款不仅为其开拓了金融业务, 而且有利于降低其信贷风险。随着林权证的发放到位、森林资源流转市场的建立、森林灾害保险业务的开展, 投资林业的风险正在逐步降低, 信贷安全系数大大增加。在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中, 为了真正将森林资源资本化, 体现林权证的价值, 林业部门与金融部门密切配合, 适时开展了以林权证抵押贷款为主要内容的林业投资改革, 林权证抵押贷款迅速发展, 福建省、江西省等地陆续探索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从贷款对象看, 既有大型龙头企业, 也有林业中小企业和林农;从开办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看, 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及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二、林权证抵押贷款主要业务模式分析

试点和探索的林权证抵押贷款具体模式有很多, 包括“商业性信贷+政策性信贷+商业性保险”等灵活多样的有机组合模式。

1.商业性信贷模式。

在商业性信贷方面, 我国的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式, 如以林权证提供抵押为核心的“林农直贷、专业担保机构担保贷款、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承贷和农产联保贷款”等贷款方式。

“林权证”抵押直贷模式即由林农直接以林权证作为担保向金融机构借款, 此方式主要适用于农村信用社。林权所有者持林权证直接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凭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书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合同, 并把有关资料送林权登记管理中心, 经审核无误后核发林木他项权证, 金融机构收到他项权证等有关资料后, 依照合同发放贷款, 采取此方式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小额贷款。该模式直接以林权证作为抵押, 中间环节少, 手续简便, 林农支出费用少、融资成本低。

专业担保机构担保贷款是林农以林权证向专业担保机构提供反担保, 再由担保机构为林农提供贷款保证, 银行发放贷款, 此方式适用于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担保机构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额度一定比例向林农和中小企业收取担保费, 并以林权证向专业机构提供反担保;林农和林业企业完成担保程序后向金融机构贷款, 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后担保公司履行担保责任。专业担保机构有担保中心、担保公司和担保协会 (信用建设促进会) 等具体形式。

目前, 担保公司的组建方式可分为:①由政府出资组建的担保中心, 不收费。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代表, 目前贷款余额为3 670万元:②由村民委员会或信用建设促进会提供担保, 以福建省屏南县甘棠为代表, 目前贷款余额为81.5万元, 另外, 促进会推介其他贷款205万元。③由按商业原则组建的民营担保公司, 按一定比例收取评估费和担保费两项费用, 其中评估费采取差额累进方法计算, 对评估值在100万元以上、50-100万元、10-50万元、10万元以下分别按3‰、4‰、5‰、6‰四个档次收费;担保费则按担保贷款初始金额每月收取1.5‰。这种模式以福建省尤溪县为代表, 目前贷款余额为2 470万元。2003年11月由20个私人股东出资入股成立的尤溪县森信林业担保有限公司,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为该县林农和私营林场担保贷款1 000多万元。

龙头企业承贷即由林业龙头企业以其拥有的林权证为抵押, 统一向金融机构借款, 然后由企业与林农开展合作造林或者通过基于订单林业的贸易信贷方式带动林农, 此方式主要适用于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

农产联保贷款即由农村信用社结合村、镇的创建工作, 借鉴农产信用小额贷款和农产联保贷款的做法, 以林农联保的方式发放的贷款。

2.政策性信贷模式。

在政策性信贷上, 推行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政策性林业开发贷款, 包括“构建融资平台”和“政策性资金宜贷”两种模式。

“构建融资平台”模式是依托地方政府, 构建融资平台, 即由国家开发银行与地方政府签订贷款合作协议。由地方政府、林业局、财政局、借款人和信用协会共同组成贷款评议委员会, 对林业中小企业和林农的贷款项目进行评审, 并将评审意见送至开发银行。开发银行审批贷款后, 以当地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作为借款主体发放批发式贷款, 借款主体委托中小金融机构向已评审的林业中小企业及林农发放贷款, 并负责贷后管理及统借统还, 承担最后还本付息责任。贷款到期时由实际用款的林业中小企业和林农还款给借款主体, 借款主体向开发银行归还贷款。该模式设置了二重担保机制:实际贷款人联保或林权证抵押, 抵押物由林木资产评估中心评估;林业信用协会会员按贷款额20%比例设立贷款互保金作质押;地方财政出资设立林业产业发展风险准备作为偿债资金补充担保。

“政策性资金宜贷”由开发银行自行选择项目, 直接评审, 落实担保, 签订合同。贷款企业一般是龙头企业, 担保方式主要以企业所拥有的林场产权、控股股权或其他权益作质押。当地未设开发银行分支机构的, 委托当地金融机构进行专款专户监管。

3.商业性保险。

在商业性保险方面, 主要是鼓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试点保险公司运用政府保费补贴, 通过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方式, 积极探索完善森林保险产品, 充分发挥保险对林业和金融信贷的补偿保障作用。

三、林权证抵押贷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林权证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由于抵押物的特殊性, 开办这些业务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1.林权证抵押贷款存在较大风险, 金融机构开展此项业务的积极性不高。

一是由于受采伐限额指标和流转市场机制约束, 林业资源交易市场目前还没有真正搭建和运作, 金融部门担心执行债权难。我国目前实施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制度, 按现行木材砍伐指标管理规定, 砍伐指标是由林业部门分配到各乡镇, 由各乡镇林木经营者向林业站申请参与抽签分配。因此, 对于为数众多的林业经营者而言, 他们对于自己能否争取到采伐指标缺乏必要的保证, 可能造成林木已经到了采伐期或间伐期却因无采伐指标而不能砍伐, 从而可能丧失最佳的采伐时间, 按期归还就会出现脱节, 信贷资金的安全和流动性就难以保证。而且受到限额采伐政策的限制, 林木的流转困难, 林权抵押贷款的处置偿还和保障补偿机制尚未形成, 银行也难以对其及时实施处置。所以, 一旦债务人无法归还债务, 抵押品不能流转或采伐, 银行就要面对坏账损失的风险, 不具备处置权的抵押物价值将被严重低估。

二是由于缺乏权威性和公正性林权评估机构, 银行对森林资产评估结果不信任。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评估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林木评估市场还不完善、基础资源数据准确性差、技术标准不统一等原因, 只能依靠林业主管部门下设的森林资源评估部门进行评估,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许多贷款抵押物的评估价格虚高, 导致即使以物抵债后银行仍然存在着蒙受重大损失的可能, 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按照我国现行相关制度的规定,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必须是那些同时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林业部门授权的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但我国目前具有资质条件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较少, 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 从而致使实践中实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是那些并不具备条件的机构或部门, 这不仅影响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质量, 而且容易造成评估市场的混乱和降低资产评估的权威性。

三是对林业资源监管不够, 实际监管操作办法少, 监管队伍缺编。有些地方为迎合市场, 还取消了毛竹凭票砍伐等方式, 这给林业资产管理带来困难, 也成为林权抵押贷款信贷风险控制的难点。以上这些问题都可能影响林权证抵押贷款的风险控制以及金融机构提供林权证抵押贷款服务的积极性。

2.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成本过高, 林业经营者申请贷款意愿不强。

一是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滞后, 操作不规范, 手续繁琐现象严重。林权抵押贷款已开办多年, 但长期以来金融部门没有相应的贷款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只是沿用和参照其他类似贷款做法, 由于制度的滞后, 贷款操作更显得缺乏合规性。在林权登记上, 由于一些地方林政服务中心和互联网络还末建立, 操作流程不明确, 申请贷款周期较长, 申请贷款的时间成本较高。

二是在利用林权抵押贷款中, 各地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对象主要为中小企业和林农, 他们的贷款额度相对较小, 但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等则大致相同。除了这部分成本负担外, 由于中小企业和林农个人资产有限, 抗风险能力较弱, 在放贷中金融机构还要求扣缴20%的贷款额作为风险保证金, 同时要求提供必要的担保, 而担保机构在担保时加收一定额度的担保费, 这些更是增加了融资成本。据了解, 在担保贷款中, 有的年利率已超过10%。

三是由于林业评估机构较少, 部分机构过分追求效益, 收费太高, 使得林农一般不愿出钱评估和贷款。假设是价值10万元的森林资产, 林农需交纳评估费为600元, 若最终能申请到贷款, 最高贷款额度是5万元, 贷款期限通常只允许一年期, 贷款月利率为7.9‰。依此计算, 评估费相当于在原有利率基础上增加了12‰。而更多的情况是, 即使进行了资产评估, 最终也不一定能得到贷款, 因而较高的评估费也大大降低了林农申请林权证抵押贷款的积极性。

从林权抵押贷款成本看, 农信社发放林权抵押贷款的利率一般是基准利率上浮70%, 最高的上浮100%;商业银行对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利率则是基准利率上浮30%~50%, 比其他贷款的利率多上浮了20%~50%。此外, 林权抵押贷款还需按评估量支付0.01%~0.6%不等的评估费, 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另要缴纳0.3%担保费。经测算, 林权抵押贷款比房产抵押贷款的成本一般要高出3~5个百分点, 个别县 (市) 的林权抵押贷款成本高达12%, 与民间借贷利率相差无几。融资成本过高已成为制约林木资产抵押贷款广泛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3.金融信贷产品设置与林业生产经营特点不匹配。

从林权抵押贷款品种看, 目前只有直接向大户林农、林企发放林权抵押贷款和由担保公司担保, 用林权进行反担保的两个信贷产品, 而缺少适合林业生产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 特别是能惠及和适合众多小户林农资金需求的信贷产品。据调查, 目前各金融机构发放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对象主要集中在林业大户, 其份额占95%以上, 而小户林农的贷款不足5%。如浦城县发放林权贷款101笔, 4 300万元, 其中最大的一笔300万元, 最小的一笔15万元。大部分小户林农因其林地面积小或林地林龄低而得不到必要的贷款支持。从贷款期限看, 福建南平市辖区各县林权抵押贷款90%以上为1年期的短期贷款。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较长, 最快的如毛竹到成材也需要3年时间, 而其他经济林作物则时间更长, 林木生产周期与金融信贷期限不匹配的问题突出, 无法满足林业生产经营需要。

四、林权证抵押贷款机制创新路径构建

为了促进林权证抵押贷款机制建立和健全, 金融机构要以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业务为突破口, 探索林业保险与林业融资互动机制, 不断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协调管理机制、林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林权抵押贷款规范管理运行机制, 以及信息服务工作平台;各金融机构要利用各自业务优势, 整合金融资源, 开拓林业信贷保险业务, 发挥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整体功能效用;要根据造林资金需求特点, 制定相应的林权抵押贷款操作办法, 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 合理简化贷款程序, 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1.创新金融信贷产品, 完善林业信贷服务体系。

各金融机构要按照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有利于增加“三农”贷款、有利于促进林农增收的要求, 积极创新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与林业生产特点相适应的金融信贷产品。如针对毛竹垦复、低产林改造, 贷款期限延长至3 年;针对桉树等速生丰产林造林, 贷款期限达5—10年等。商业银行要积极创新信贷管理机制, 加强金融信贷产品开发研究, 适时推出创新型的信贷产品, 以满足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要利用面向农村点多面广的优势, 结合业已推广的林农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方式进行创新, 打好林权抵押贷款创新“组合拳”。

一是开发小户林农林权质押贷款。可按照林农的信用评定标准, 根据林农的个人信誉、还款记录、林木拥有量及所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模、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 对林农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并根据其信用等级核定一定的贷款额度, 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向林农发放只需办理林权抵押登记、借贷双方协议评估林木价值的林权质押贷款。

二是推广小额林权抵押贷款。在小户林农林权质押贷款之外, 农信社还可对经有权评估部门评估的林农林业资产按评估价值的一定比例, 直接向小户林农发放林权抵押贷款。

三是开办林农联保贷款。由农信社选择5~10户具有一定林木资源规模的林农建立负有连带责任的联保贷款小组, 并确定1户较大户与农信社发生信贷关系, 由该户将所有联保户的林权证收集, 并进行统一评估、抵押, 贷款与还贷均由该户统一负责。同时, 也可以引导小户林农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组建森林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并以股份公司拥有的森林资源资产向农信社申请林权抵押贷款。人民银行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导向作用, 适时调整支农再贷款限额分配方案, 对因发放林业贷款而出现资金困难的农村信用社, 按一定比例增加支农再贷款限额。同时引导金融机构灵活运用利率杠杆, 对经营管理水平强、效益好、守信用的林权抵押贷款户或经过担保公司担保的林权抵押贷款提供优惠利率, 少上浮或不上浮利率。

2.培育小额信贷组织, 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渠道。

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大量收缩, 金融服务缺位, 形成了农村信贷市场由农村信用社独家经营的局面, 信贷市场缺乏竞争与活力,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拓展。根据2006年中央1号文件“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 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 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的精神, 及时总结推广“只贷不存”试点成功经验, 大胆探索建立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小额信贷组织。要通过培育建立农村小额信贷组织, 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 促进形成更加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为打破农村信用社垄断农村信贷市场、林权抵押贷款停滞不前的局面创造条件。有关金融监管机构应切实履行职责, 深入调查研究, 抓紧制订出台有关监管规定和实施办法, 确保中央政策尽早得到落实。

3.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提升借款主体信用水平。

大力推进林业信用体系建设, 首先, 林业经营者要重视信用意识的培养, 加强信用管理, 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并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合作, 建立协调联络长效机制。其次, 要完善信用评价及管理机制, 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建立统一的数据检索平台, 鼓励社会信用调查评估机构逐步形成专门性的评价、评级指标体系, 建立林业经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企业信用数据库等林业系统信用体系, 再加上政策上的扶持, 可以培育林业企业的信用意识, 使一批林业龙头企业成长起来, 提高企业知名度, 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并在发展中凸显出来, 从而有利于企业和银行这一信息使用者间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机制, 为金融机构构筑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 为林业企业融资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是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信用体系。建立林农的个人信用体系, 有助于将林农的历史贷款信用存档, 以便于银行做出抵押信贷决策, 从而规范银行的投资行为, 保障贷款的安全性。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银行、政府有关部门、个人等方面的共同协调和努力。目前, 国内仅上海等地开始运行个人征信系统, 而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系统必须全国联网, 社会化的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对于网络化和电子化的要求很高, 按照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 跨越这一技术门槛即使在城市也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但在广大的农村, 可以考虑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信用体系。因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也是以家庭为单位分配生产资料开始的, 生产资料的共有和继承也为造林抵押信贷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信用保证, 而且在农村造林时较之与城市, 更注重以家庭为单位造林。

4.建立林业贷款担保机制, 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担保机制是促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制度建立健全的主要保障机制之一。为此, 要重点按照以下三种形式做好抵押贷款担保工作:一是林业个体承包大户公议授信制度, 解决其大额贷款担保抵押的相关问题;二是林业经营大户及林农联保制度, 实行“个人申请、多户联保、周转使用、责任连带、分期还款”的管理办法;三是担保公司运作模式。针对我国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发展的基本状况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为了减轻担保公司的风险, 加强林农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和风险意识, 在担保公司和林业经营者之间也应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 还可以大力推广福建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新增加的林权反担保贷款新模式, 即银行发放贷款给贷款户, 并由担保单位提供担保, 同时, 贷款户将林权证提供给担保单位作为反担保。一旦贷款到期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 银行有权要求担保单位偿还贷款本息, 同时, 担保公司有权根据反担保协议处置变现借款人的林木资产, 收回相应的资金。

5.探索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与项目资本金制度。

为降低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风险, 应积极探索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与项目资本金制度。政府建立林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依靠政府直接投资林业的专项资金, 合理确定用于补偿农信社林业贷款的风险损失率, 降低农信社的信贷投入风险。并建立银行、企业、个人风险基金, 形成政府、银行、企业、个人共担风险的机制。以浙江省为例, 新昌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 建立信贷风险基金, 解决林农小额贷款难的问题。江苏省政府文件规定, “乡镇可从林权改制回收资金中提取5%设立林业风险资金, 专户储存”。

目前, 我国许多地方的私有林营造项目成了“拼盘工程”, 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问题, 如果一旦形成资金缺口并且不能被有效地弥补, 极有可能演化为“胡子工程”, 这使银行贷款承担着巨大的贷款风险。建立项目资本金制度, 可以改变投资领域中的“无本经营”状态, 有助于提高银行投资项目的安全性与效率性, 防范信用风险。一般而言, 贷款项目资本金比重越高, 银行贷款就越安全。从国外银行业的经验看, 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银行无论借款人背景如何, 这一标准定为39%以上。这是因为根据他们的研究, 当资本率低于39%时, 业主若遇到经营困难, 放弃从业的可能性和倾向性将大大增加。但是项目资本金比例应该体现行业差别与区域差别。我国可以充分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 国家应充分考虑私有林这一特殊的经营方式以及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具体情况, 对其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 实行有差别的资本金制度, 适当降低资本金比例, 这既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 同时也能兼顾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同时要强化项目资本金到位的监管。项目资本金若采取一次认缴、分期缴付的方法, 这种授权资本金制度与法定资本金制度相比, 难以从制度上保证资本金按时足额到位。

6.建立林业贷款保险机制, 防范化解信贷风险。

为保障金融机构在贷款到期后能够如期地回收资金, 应特别注意加强林业保险体系建设, 由林农、农信社和保险公司三方签订协议, 在林业投资发展项目贷款的同时向保险公司投保, 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贷款银行为第一受益人。投保金额不得低于抵押物评估价值, 时间不短于贷款期限。抵押期内保险单由经办行保管。抵押林木资产发生保险事故应及时通知贷款人, 并向保险人索赔。赔偿金首先用于火灾迹地更新;其次用于偿还贷款人到期本息。赔偿金应存放在贷款人经办行开立的专项存款户, 由贷款经办行监督使用。这样既拓展了中间业务 (代理保险业服务) , 又降低了投资风险和银行信贷资金安全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丁业震.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及其防范[J].农村经济, 2006 (12) :67-69

[2].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中国农村经济, 2004 (8) :8

[3].胡士华, 李伟毅.农村信贷融资中的担保约束及其解除[J].农业经济问题, 2006 (2) :68-71

[4].黄绍明, 李建明.林权抵押贷款的回顾与展望[J].绿色财会, 2006 (5)

[5].李剑平.当前影响林权抵押贷款制约因素及对策[J].浙江金融, 2007 (5) :52-58

[6].李建明.构建融资信用平台促进林业产业发展[J].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4 (12) :9-11

[7].李生文.林业投融资信用平台构建的实践与探索[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6, 25 (2) :50-55

[8].俞小平, 聂影.福建省林业小额抵押贷款的障碍与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1 (5) :139-142

[9].中国人民银行福州支行课题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金融创新,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福建金融, 2006 (5) :12-14

林权证抵押贷款 篇2

根据陕西省林业和有关金融机构林权抵押贷款办法,农行、农村信用社、开发银行、邮储银行均可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其中农村信用社主要针对农户贷款,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较早,贷款人在乡镇办理业务较方便,所以建议你首选到信用社申请贷款。

关于可抵押的林权的范围,目前各金融机构的规定一致,只有用材林等商品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作为贷款抵押,而防护林等公益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不得作为贷款抵押。如果你林权证上写的是公益林就不能抵押贷款。

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程序和应提供资料等要求,目前各金融机构规定不太一致,另外,个别县区还针对实际有一些小的变通,因此要看本县区和要贷款的金融机构的具体规定。农户个人林权抵押贷款一般程序为:①农户持《林权证》向林地所在县区林业主管部门提出贷款申请;②县区林业局对申请人拟抵押林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③由符合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调查和评估;④农户持《林权证》和评估报告在县区林业局办理林权抵押登记手续;⑤借款人向金融机构提出借款申请;⑥金融机构开展贷款调查、评议;⑦签订抵押贷款合同;⑧发放贷款。农户个人向金融机构申请林权抵押贷款所需材料为:①借款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和复印件;②借款申请书;③《林权证》或森林资源产权证明;④林权证所有者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和复印件;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⑥金融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 篇3

摘 要 林权改革提高了林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为林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林权抵押贷款也成为林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不能忽视,本文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过程中商业银行出现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风险,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林权抵押贷款 风险 风险管理

一、综述

2003年,我国出台了以“明晰产权、落实处置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为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提高了林业生产效率。然而,资金匮乏阻碍了林业可持续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积极推行林业抵押贷款,即将林业资源通过银行转化为生产所需资产,但不转移林农对森林、林木的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的行为。但从商业银行控制风险的角度来讲,由于林业行业自身特点,林权抵押贷款存在很多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积极改革、完善创新,对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并积极控制风险。

二、林权抵押贷款风险成因

1.经营风险。林业经营的主要领域有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经济林等,与其他行业相比,生长周期长、资金需求大、收益低,林业经营者抗风险能力欠缺、等特点,使林业行业风险加大。对于银行来说,如果持有大量林权抵押贷款债权,可能会因为资金占用过多,引起资产流动性恶化,导致银行资金周转不灵。

2.信用风险。林权抵押贷款的借款人多数是个体林农,银行与林农直接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认为林农的小规模经营借款数量有限,不能给银行带来规模经济效益。而由于林业自有的生长周期长、收益慢等不确定因素,必然带来更多风险,形成事前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逆向选择。由于林业产业自身不确定因素过多,如资产评估较为困难,自然灾害难以估量,使得保险公司不愿意受理森林保险业务,从而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一般来说, 加息会使风险较低的借款人退出市场或者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贷款需求量虽然减少, 但贷款的风险将增加, 反而可能会降低银行预期收益。所以银行宁愿选择在相对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贷款人的需求, 而不愿意选择在高利率水平上满足借款人的申请, 信贷供给不足就出现了。

3.管理风险。银行产权主体为政府,政府应是委托代理关系的最终接受者,但由于产权主体缺位的情况下,银行内部的权利配置结构中,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很大程度上是错位的。这就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即银行管理层作为经营管理者,对银行拥有控制权但没有剩余索取权的不对称现象,使管理层利用控制权为自己谋取利益。这种控制权和支配权使得经理和雇员有机会合谋而谋取个人利益,利益最大化的激励机制严重缺失,银行没有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服务水平的内在动力,导致银行经营风险意识淡化。

4.操作风险。信贷人员法律保护意识单薄,在签署借款、担保合同时主要条款出现疏漏或合同要素不全、追偿己过时效等,导致银行合法债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业务人员不按章操作,导致贷款出现风险,如抵押担保未落实就放款等。

三、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1. 贷前介入:在贷前调查阶段,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国家林业政策、林业行业、林业区域、抵押人资信、抵押物及担保情况等信息,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案,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在林权抵押贷款中要特别注意检查用于抵押的资源是否权属不清或存在一证多用,一林多证的情况,并拒绝给没有进行登记的林木、生态林或国家禁止抵押的林木等做抵押。

2.贷中交叉审查:审查贷款合法性及防范风险措施的有效性,对借款人、抵押物、担保情况及林权抵押贷款的额度、期限、利率、用途进行详细核对,发现问题应及时与借款人沟通。对公司法人客户的调查包括:审查借款人提交的有关资料和财务报表,并确定其真实性;对借款人进行实地调查,如市场前景、公司治理、内部管理、生产经营和市场评价,还要注重对公司法人代表的综合素质、诚信程度、是否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和企业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因为这是决定其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

3.贷后风险管理:银行发放贷款后,应加强与借款人、林业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贷款档案,加强贷款检查,特别应关注抵押物林木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检查抵押林木资产价值是否损失,对森林、山地的权属、面积、树种、树龄等完整记录,并记录抵押物的目前蓄积量、采伐情况、交易情况等数据,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这些数据。

四、结论

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风险、操作风险等。商业银行可以贷款前、中、后进行风险控制。国家和行业也应出台相应的扶植政策,让林企、林农、商业银行三方得到发展。首先,尽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使得个人信用记录快速可查,减少信用风险。第二,为了避免因林权流转市场不成熟带来的市场风险,地方政府、林业部门、商业银行之间应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加快林权交易市场、收储中心等林权流转市场配套体系的建设,为林企、林农融资以及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市场保障。第三,建立和完善抵押贷款二级市场,深化资产证券化,减少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生文.林业投融资信用平台构建的实践与探索.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25(2):50-55.

[2]胡秋明.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创新.财经研究.2004(5):112-116.

刍议林权抵押贷款 篇4

2005年,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辽宁、安徽等省率先进行了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明晰产权, 承包到户, 即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 依法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 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每个农户, 承包期为70年。改革后农民拥有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 拥有了可用于贷款抵押担保的有效资产, 破解了农民贷款抵押“身无长物”的难题, 从而为金融机构开展以林权为抵押的贷款业务创新带来了机遇。作为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试点地区相继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和森林资产评估中心, 为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资产评估、抵押登记和抵押物的拍卖转让提供了必要条件。面对林权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 试点地区部分金融机构解放思想, 大胆创新, 敢于突破长期以来银行只接受房地产之类抵押物的旧模式, 引入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这一新型抵押物, 尝试开办了一项全新贷款业务品种—林权抵押贷款。

二、林权抵押贷款规定与做法

为规范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确保林权抵押贷款健康发展, 试点金融机构相继制定了《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对贷款对象、贷款用途、抵押物范围、贷款的利率与期限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贷款对象:林权抵押贷款适用于依法持有《林权证》的自然人 (主要是林农) , 以及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体经营户。

贷款用途:林权抵押贷款主要用于支持造林育林、发展林下经济、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林业生态旅游设施建设, 同时也可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其他产业。

林权抵押物范围:可作为贷款抵押物的林权, 应为依法取得《林权证》的人工商品林、天然商品林、人工公益林及林地使用权。下列林权不得抵押:一是权属不清、存有争议的林权;二是国家严禁砍伐和使用的天然公益林;三是归国家所有的林地所有权。

贷款抵押比率:为有效防范贷款风险, 林权抵押贷款额与抵押物标的额的比率一般控制在70%以内。

贷款期限:林权抵押贷款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期限, 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

贷款利率:林权抵押贷款利率参照房地产抵押贷款利率执行。

三、林权抵押贷款主要模式

在尝试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的实践中, 试点金融机构根据林业生产经营特点和借款人的具体情况, 创造了灵活多样的贷款模式。

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模式:林农以《林权证》记载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物, 持《林权证》直接向金融机构申请办理贷款。主要作法是:拥有《林权证》的林农凭森林资产评估书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合同, 并将有关资料送交林权登记管理中心, 经审核无误后核发《林木他项权证》, 金融机构收到《他项权证》等有关资料后, 依照合同发放贷款。

林权反担保贷款模式:林农以《林权证》向信用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 由担保公司为林农提供贷款保证, 银行发放贷款。一旦贷款到期林农未偿还贷款, 金融机构有权要求担保公司代偿贷款本息, 同时担保公司有权根据反担保协议处置借款人《林权证》项下的林木。同时担保公司有权根据反担保协议处置借款人《林权证》项林农联保贷款模式:3至5户林农在自愿基础上组成贷款联保小组, 小组成员互相监督, 并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金融机构向联保成员发放贷款, 其基本原则是“自愿联合、多户联保、定期还款、风险共担”。

林业信用共同体贷款模式:林业协会、林农或林业企业按照“平等自愿、严格准入、互惠互利”的原则, 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用共同体, 缴存一定的担保基金, 金融机构按照担保基金的4至8倍对林农或林业企业发放贷款。

林农小额贴息贷款模式:为支持较小林户和贫困林农开展林业生产活动, 由财政安排一定资金, 对林户贷款进行贴息, 以降低其融资成本。

四、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成效与意义

实践证明, 林权抵押贷款有效地拓宽了林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推动了银行信贷担保方式的创新, 促进了银行与林农林企的共同发展, 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的目标。

第一, 林权抵押贷款的推出, 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民的抵押难、融资难问题。传统的小额信贷已经无法满足农民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在此情况下, 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部分金融机构因时而变、因需而变, 适时推出了林权抵押贷款, 农民用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为抵押物就可以向银行贷款, 破解了农民抵押难、融资难问题, 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第二, 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 增加了林农收入。林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用材林、果树、核桃树等经济林木众多, 林下产品有人身、松茸、中草药、食用菌, 经济价值较高。林权抵押贷款解决了林农的资金问题, 农民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产流通环节的资金投入, 使生产经营上规模、上档次、提质量、增效益, 林农收入也随之大幅增长。

第三, 实现了信贷产品创新, 拓宽了银行资金运用渠道。林权抵押贷款的创新, 在为林业发展、林农增收提供强大资金支持的同时, 也极大地拓宽了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渠道, 降低了信用贷款的风险度, 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五、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析

林权抵押贷款是一个新生事物, 它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有效防控风险。而做好风险防范, 首先需要弄清风险点在哪里, 然后才能对症施治。

第一, 抵押权虚置风险。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抵押不登记, 抵押无效。根据《担保法》规定, 抵押登记是抵押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 抵押合同不经登记不发生法律效力。在林权抵押贷款实践中, 由于林权抵押贷款是新生事物, 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或许出于为林农节省融资成本考虑, 有时出现不登记的现象。这样虽然抵押合同已签订成立, 但抵押合同并未生效, 对抵押人没有任何约束力, 贷款到期后银行也无法主张抵押权;二是重复抵押。借款人将同一森林资产在两家或多家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贷款, 形成重复抵押的现象。

第二, 抵押物估值风险。由于森林资产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性资产, 其价值评估较难, 极易导致抵押物估值风险。资产评估包括评估技术和评估管理两个方面。就评估技术而言, 森林资产估值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森林资产构成复杂, 既包括林木, 还包括林地;二是不同林种、不同林龄的价值差异较大;三是人工林与天然林价值不同, 人工林由于树种单一、容易发生病虫害等原因, 其价值远远低于天然林;四是许多地区没有建立林业交易市场或交易市场不规范, 森林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确定, 从而容易导致评估不当的风险。另外, 森林资产评估管理不够规范, 也导致抵押物估值风险。由于金融机构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物价值一般委托评估机构评估, 容易产生借款人与评估机构串通作弊, 人为抬高抵押物价值的风险。

第三, 抵押物价值保全风险。一是森林资源经营管护过程中面临诸多自然灾害及人为灾害的威胁, 诸如雪灾、冻害、火灾、水灾、风灾和病虫害, 一旦发生往往都是毁灭性的,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二是作为抵押物的森林资产面临人为偷盗灭失的风险较高。以上两种情况, 金融机构很难实施有效监管, 从而形成抵押物价值保全的风险。

第四, 抵押物处置变现风险。一旦贷款不能如期偿还, 金融机构处置抵押物有两种途径:一是将林权流转变现;二是将林木砍伐后出售变现。而这两种途径都将面临风险。对于林权流转变现而言, 关键在于林权流转市场的完善与否。但是,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还没有建立起功能完善的林权流转市场, 极大地制约了森林资产交易, 加大了抵押物的变现风险。就林木砍伐后出售变现而言, 面临着林木采伐指标受限问题。森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 国家对其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 对林木实行限额采伐, 未经林业部门批准, 金融、司法部门对抵押物均无权进行变卖处置。这就有可能出现金融机构对收回的抵押林木无法采伐出售的风险。

六、林权抵押贷款风险防控机制构建

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防控涉及面较广, 需要由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林业登记机构、林业资产评估机构、保险机构等共同搭建安全防护网。

第一, 林权登记机构要做好《林权证》的登记和管理。关键要认真履行“一个确认、两个承诺”制度, 即确认《林权证》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承诺在抵押贷款期间所抵押的林木未经贷款银行同意不予发放采伐许可证、不予办理林木所有权转让变更手续, 以保障贷款银行的合法权益。

第二, 建立规范的林权评估机制。包括林业资产评估的中介机构、评估的专业队伍、评估的技术标准等一系列相关体系的建设, 以提高林权市场交易的计量可靠性。要建立完善各类林权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切实加强对林权评估机构及其人员的监督管理, 防止在评估环节出现道德风险。对暗箱操作, 故意抬高林木评估价值骗取银行贷款的有关评估机构和人员, 由相关部门予以行政或法律制裁。

第三, 创新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应当有条件地放宽对私有林的采伐限制, 使林农可以更加灵活地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采伐。贷款逾期时, 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金融机构做好抵押物的处置, 对于符合采伐条件的可考虑优先安排采伐指标, 确保抵押物及时变现。

第四, 完善林权流转体系。林权流转是林权抵押贷款可操作的前提, 也是化解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的重要途径。健全完善林权流转体系, 一是应抓紧林权流转规范性政策文件的制定, 努力使林权流转有章可循, 操作规范;二是政府应加大林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投入;三是建立县、乡、村为一体的互联网络, 加强对林权流转服务与监管平台管理, 使林权流转始终在“合法、自愿、公开、诚信”中良性运作, 确保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控制。

第五, 建立林业风险补偿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森林保险体系。应积极鼓励保险公司开办林业保险品种, 在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 共同拓展业务市场, 分散林权抵押贷款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二是建立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制度。由政府从育林基金、维检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 用于补偿金融机构发放林权抵押贷款形成的损失。

第六, 金融机构要规范信贷行为, 加强风险管理。金融机构要不断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 严格抵押贷款发放程序;加强信贷人员林业知识培训, 以适应新业务需要, 把握好林权的可抵性调查, 切忌盲从;重视贷后的跟踪检查, 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与林业等部门的紧密协作, 充分发挥其在林业资产处置和防范不良信贷风险等方面的调控能力, 以确保林权抵押贷款的安全。

七、林权抵押贷款前景展望

目前, 尽管只有辽宁、福建、江西等少数地区探索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 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国推广和发展林权抵押贷款的前景广阔。

第一, 我国丰富的林业资源为林权抵押贷款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据统计, 目前全国拥有森林面积17490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18.2%, 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工林面积5325万公顷, 高居世界首位;森林蓄积总量达124亿立方米, 列居世界第6位。

第二, 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铺开, 为林权抵押贷款的推广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 辽宁、福建、江西、浙江、四川5省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林权改革主体任务, 按照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 其他各省区市也都开始着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计划利用5年时间完成改革任务。

第三, 林权抵押贷款的巨大市场需求, 为金融机构发展林权抵押贷款提供了强劲动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山林承包到了每个农户, 林农成了山林的主人, 造林育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林农对贷款的需求急剧增长。

第四, 我国林业保险正在逐步推开, 保险覆盖面越来越大, 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了一张安全网。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安排了贷款贴息资金, 减轻了林农贷款利息负担, 为林权抵押贷款的快速推广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参考文献

林权抵押贷款发展潜力大 篇5

林权抵押贷款是以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为抵押物的贷款新品种。这项贷款业务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打破了长期以来银行贷款抵押以房地产为主的单一格局,引入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这一新型抵押物,使“沉睡”的森林资源变成了可以抵押变现的资产。实践证明,开办林权抵押贷款,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林农和林业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推动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林农增收;另一方面,也可为金融机构开辟新的业务领域,提升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林权抵押贷款毕竟是一项全新的贷款业务,尚处于探索阶段,业务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规制缺陷拖累贷款发展

――贷款抵押范围偏窄。一些地区金融机构为避免出现贷款风险,在抵押物的选择上偏于保守。

――贷款期限与林业生产周期严重不匹配。目前,林农贷款主要用于植树造林、发展林地经济。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一般树木成材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落叶松生长15年以上方可间伐、23年以上才能成材,红松的生长周期则更长。林地种植的人参、中药材的生长周期大多也在8年左右,生长周期较短的五味子也需3年的时间。而目前一些地区金融机构的放贷期限以一年期为主,最长不得超过3年。贷款期限与林业生产周期的严重不匹配,既不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又给林农偿还贷款带来了困难。

――评估费用高。根据现行有关规定,林业评估费用按评估标的额3%~6%的标准收取,这对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户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如此之高的收费标准吓退了不少想贷款的企业和农民。

――贷款林农办理抵押登记不便。按照有关规定,抵押登记需到县级以上林业管理部门办理。但许多农民离县城较远,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离县城甚至在百公里以上,这给农民贷款抵押登记带来不便,一些农民也因此放弃了办理林权抵押贷款的想法。

――林业资源变现困难。目前我国林木采伐实行指标管理,采伐指标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乡镇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采伐指标控制严格,申请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较长,部分林农的林木到了砍伐期或间伐期,却因采伐指标的限制而无法采伐。林木资源不能及时采伐出售,不利于林农如期偿还贷款,也不利于银行在出现信贷风险后及时处置抵押林木。

――缺乏贷款的风险保证和补偿机制。林权抵押贷款发放后,一旦林业生产遇到自然灾害,不仅林农要遭受经济损失,而且也会影响银行贷款的偿还。此时,林业保险对减少林业信贷风险,帮助林农灾后迅速恢复生产,促进林业稳定发展就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一些地方尚未开办森林资产的保险业务,遇有自然灾害时必然威胁到林农和金融机构双方的利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权抵押贷款的扩大。

多方入手完善贷款制度

建议改进贷款管理办法。一是合理扩大贷款抵押范围。除特殊用途的公益林之外,荒山荒林、干坚果经济林、杂木林、树龄在10年以下的红松、落叶松等各种林木均应纳入贷款抵押范围。由于树种不同、信贷风险不同,贷款的抵押率应有所差别。比如,树龄在10

年以下的红松、落叶松属于幼龄树,不能砍伐出售,转让相对困难,信贷风险较大,其贷款抵押率应控制在20%以下。二是在贷款期限的设定上,尽量与林业生产周期相匹配,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续贷工作。由于林业产业收益的非一次性获得,贷款偿还方式也要灵活确定,可分期按比例偿还,以减轻林农还贷压力。三是要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原则,合理进行贷款定价,科学调整贷款利率水平,做到既有利于银行拓展信贷业务又能降低林农负担。四是创新贷款模式,除林权抵押贷款外,还应积极尝试林户联保贷款、小额贴息贷款、林权反担保贷款、林木仓储质押贷款、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承贷等新的贷款模式,以满足林农和林业企业的多样化贷款需求。

建议抵押登记就近在乡镇林业站办理。乡镇林业站直接与林农打交道,对林地的取得、有无产权纠纷、林木价值等各种情况了解得最为详细,完全有能力办理抵押登记。建议县林业部门通过授权的形式把这项工作交由乡镇林业站办理,这样,既可方便企业和农民,又可提高抵押登记工作质量。

建议健全和完善林业服务体系。加强政、银、林沟通协作,共同推动林业部门加强森林资产评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严格规范评估行为,适当降低评估收费标准。尽快健全资产评估体系,每个县(市)至少应设立一家评估机构,以方便林农资产评估。改进林业采伐管理办法,优先保证贷款抵押林木的采伐需要,确保银行抵押权的顺利实现。大力推进以林权流转为主的林产品交易市场、收储市场等配套的市场体系建设,为实现林业资源的顺利流转、为金融支持林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市场保证。

建议积极开展林业保险试点。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与保险公司的联系和沟通,研究制定林业保险试点方案,尽快开展林业保险试点工作。建议政府实行保费补贴政策,减轻参保林农的负担。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林业保险的意义和常识,提高林农投保的积极性,为开展林业保险营造良好氛围。

建议加强贷后监督检查。银行贷款业务发生后,应逐户建立贷款档案,加强贷款检查,特别应关注抵押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检查抵押物的价值是否损失,抵押权是否受到侵害。同时,建议林业管理部门配合银行搞好抵押林木的监督管理。

国有林权抵押制度的法律分析

[摘要]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逐步推广,国有林权能否抵押、抵押的法律依据以及实践中如何进行操作,在目前的研究中属于空白地带。从民事立法和担保立法角度看,国有林权抵押属于不动产抵押的特殊类型,其法律依据为林业主管部门对国有林权抵押有政策性规定和《担保法》相关司法解释,要依照严格的程序对林地、森林、林木和林下经济作物进行抵押操作。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明晰产权,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权制度改革在各地展开。2006年6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林业局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黑龙江省伊春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批复》(林函资字

[2006]99号),标志着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有林权的性质如何界定、能否设定抵押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进行操作,没有统一的立法与适用规则,阻碍了林权流转和森林资源的利用。本文从林权的性质出发,探讨国有林权抵押的法律依据、抵押标的范围和抵押操作程序几个方面的问题,为林权抵押流转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与保护。

一、国有林权抵押的法律依据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债权担保,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变卖抵押物的价款优先得到偿还。国有林权的抵押就是债务人(林权人)以自己享有的林权为抵押标的,向金融机构借款,进行林业经营与生产的一种担保方式。国有林权是对国家所有的森林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森林资源非所有人依法取得的,自主开发森林资源并获取收益的一种民事权利,民事主体对自己享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标的物和权利有权设定担保。在普通百姓,有着最简单的思维,房证可以抵押贷款,林权证也就应当可以抵押。从法律上分析,林权同样可以作为抵押标的向金融机构借贷。

(一)国有林权抵押符合民事担保立法的发展

在传统的民事立法,认为只有可流通的不动产才能设定抵押。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适用不动产变动规则的动产,如飞行器、船舶、汽车等,也可以设定抵押;不动产物权,如土地使用权,包含巨大的经济价值,如果被过多限制或不能抵押,其经济效用就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会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担保法》第34条所规定的来看,抵押权标的既有不动产也有不动产物权,以及其他可依法用于抵押的财产。以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是我国抵押制度的一项特色。这也为以不动产他物权设定抵押开了先例。国有林权是基于林地之上的林业资源形成的一种他物权,与土地使用权有相似的不动产他物权特征。从理论上讲既然土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那么,林权同样可以设定抵押制度。

(二)国有林权抵押符合现有立法规定

我国《担保法》第34条对可以抵押的标的作了列举式规定,但对第6项“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未作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对“其他财产”的界定和理解不同。通常认为,凡是符合抵押权标的条件,法律又未规定为不得抵押的财产或财产权利,都可以进行抵押。抵押的财产权利必须具备如下两个方面的性质。第一,该权利必须是以财产为内容的具有评估性的权利,能够计算与衡量价值;第二,该权利具有可转让性或可流通性,如土地所有权这类法律上禁止参预民事流转的权利就不能作为抵押权的标的。

国有杯权从权利属性上看,其价值可以计算,体现为财产内容,它是源于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分离了所有权的使用、收益等权能而形成的一种他物权形式。是森林资源非所有人依法取得的,自主开发森林资源并获取收益的民事权利。国有林权就是森林资源所有人(国家)与利用人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目的在于既满足非所有人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的需求,同时实现所有人、开发利用人的经济利益,国有林区进行林权改革就是要把国家所有的林业资源,交给不同的主体使用、收益和处分,国家享有所有权人的利益,林权制度更多地承担起森林资源市场化运营的作用。在森林资源国有的情况下,国家并不直接去经营管理森林,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促使具体民事主体去开发利用森林,实现森林资源的财产价值。国有林权制度的根本就是可流转的森林资源的使用权,这种权利抵押没有理论上的障碍,(三)林业主管部门对国有林权抵押有政策性规定

国家林业局2004年7月,出台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办法(试行)》,明确了以森林资源抵押作为债的担保。虽然这一规定还只是部门规章,但是,依此规定,国有林权抵押推进了林权改革的运行,为林业职工经营生产提供条件、创造机会,为国家与职工带来经济利益,当林业职工需要增加林业生产投入时,需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时,需要向银行借贷时,因为没有用以抵押的物,就像是捧着一个无法脱手的“金元宝”,看得见山林却不能享用森林资源的价值。将森林资源予以资产抵押,使森林资源的权利人(林权人)不转移对森林资源资产的占有而提供给银行作为借款的担保,实现“资源变资金”,不仅促进了资金与资源的流转,也给林业职工和林业生产带来实惠,对国家林业发展与林业职工是一个双赢双利的途径。

二、国有林权抵押的范围

(一)林地、森林和林木的抵押

国有林权的客体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林权是指权利人对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而广义的林权还包括依托于森林、林木和林地的附属森林资源。目前在国有林区开始的林权改革主要在狭义的概念上使用林权,而且只有林地承包经营与林木转让两种较单一的合同类型,所以国有林权抵押的标的是林地使用权,林地使用权与抵押权是两种不同的权利,但林地抵押权的发生要以林地使用权的存在和行使为条件,必须是基于林地使用权(主权利)才能成立,并以林地使用权作为实现抵押权的标的。随着我国物权法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健全,林地使用权抵押这种担保方式将在林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担保作用。

至于森林和林木,依据我国担保立法、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方面的立法和国家的林业政策规定,并参照房地产立法,我们认为,森林或林木资产不可与其占有范围内的林地使用权相分离而单独抵押,即在依法取得的国有林地上的森林和林木抵押的,该森林和林木占用范围内的国有林地使用权同时抵押。

(二)林下经济形成的经济作物抵押

在林权改革推进过程中,鼓励林业职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经济经营形成的地上种植物是依附于林地的财产,和林地使用经营权有密切联系。但林下经济作物可以收获并单独

获利,它与林地不是主物与从物的关系,因此,在林地使用权上设定抵押权时,抵押权效力不及于林地上的种植物,除非当事人事先有约定。但是,单独以林地使用权或地上种植物作抵押,在实现抵押权时会遇到困难,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对此予以明确。

三、国有林权抵押的特殊要求

(一)国有林权抵押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

首先,必须遵守批准程序。抵押合同的当事人是林权人和银行,林权人是依法取得国有林地使用权的林业职工。原则上林权人可自主决定是否在以出让方式取得的林地经营权上设定抵押权以及跟哪一家有资质的金融机构签订抵押合同,但经营国家无偿划拨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设定抵押,就应先办理批准和出让手续,否则抵押无效。

其次,必须遵守评估程序。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设定抵押,必须进行评估,在实现抵押权处置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时,必须再次评估。抵押权人要求对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的,林权人经抵押权人同意可以聘请具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和人员对拟作为抵押物的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

最后,还要遵守登记程序。以森林资源资产作抵押,林权人应当向抵押权人出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核发的林权证和载有拟抵押森林资源资产的林地类型、坐落位置、四至界址、面积、林种、树种、林龄、蓄积等内容的相关资料供抵押权人审核。

(二)国有林权抵押在法律适用上具有双重性

国有林权抵押形成的森林资源抵押权,既有担保物权的属性,也具有林地所有权之外的他项权利双重性质,所以林地抵押权既要适用担保法的规定,也要适用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三)国有林权抵押的设定属于要式法律行为

设立林地抵押权必须订立书面的抵押合同,并进行林地抵押权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签定之日起生效,而抵押权自抵押登记之日起生效。我国对土地和林地抵押权登记实行强制登记制度,抵押权登记应当作为抵押权生效的要件,当事人订立书面抵押合同后未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不能对抗第三人。

林权证抵押贷款 篇6

近年来,宜宾金江农商银行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截止到目前,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7笔8998万元,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7笔2270万元,农房抵押贷款1笔29万元;支持涉农企业15户,种养大户5户,专业合作社5户。 (尹洪平 王殿钊)

叙永农商银行:成功处置抵押物320万元

近日,叙永农商银行依法及时处置了借款人祝某经营宾馆因装修资金不足抵押物贷款320万元的抵押物,使得历时3年之久的诉讼强制执行案最终画上句号。

(傅光叙)

古蔺农商银行:扶贫攻坚全员齐动

6月30日,古蔺农商银行召开了金融精准扶贫攻坚工作视频会议,总行领导及全行员工共计2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就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扶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袁丹)

泸县联社:26员工参与“安全发展”演讲

6月16日,泸县联社举办了“安全发展忠诚卫士”主题演讲比赛,来自基层网点的26名员工用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的事故为案例,讲述了对防抢等安全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泸县农信业务发展的正能量。

(杜亮 黄萍)

龙马潭农商银行:公务卡发行207份

3月,龙马潭农商银行在省联社统一品牌下自主开办兴川公务卡发卡业务。截止到5月末,共与辖内乡镇政府、街道办等15家预算单位签订了公务卡合作协议,受理公职人员申请公务卡数量207份,共授信金额620万元。 (郭佳)

荥经联社:50余党员重走长征路

6月28日,荥经联社组织全辖50余名党员不顾骄阳的炙烤,开展了庆“七一”重走长征路——羊子岭爬山活动,重温了硝烟弥漫披荆斩棘的战争岁月,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进一步理解,灵魂和心灵得到进一步洗涤和净化。 (江河 叶飞)

南溪农商银行:近20公司出席大股东座谈会

6月19日,南溪农商银行首次大股东座谈会举行。该行大股东四川宜宾恒旭集团有限公司等近20家公司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座谈紧紧围绕南溪农商银行发展战略、经营定位等方面内容讨论,为该行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尹洋)

长宁竹海农商银行:今年拟发扶贫贷款3000万元

去年以来,长宁竹海农商银行坚持“对口帮扶点与整村扶贫开发面相结合、民生改善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物质支持与金融扶贫相结合”新模式,带“技”带“智”精准扶贫。截止到2015年底,已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689.67万元,2016年预计发放3000万元。 (王业容)

高县农商银行:“卡贷通”授信61432万元

今年来,高县农商银行全面推进“做小做散”思路,正式启动“卡贷通”业务推广工作。截止到5月,该行成功受理“卡贷通”业务13962户,授信金额61432万元,贷款余额51270万元,较年初净增24934万元,占各项贷款净增数的156.6%。 (张灵)

达州农商银行: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51万元

今年以来,达州农商银行推动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截止到5月末,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51万元,支持贫困户144户,贷款总额及户数位居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位。 (陈鹏 侯雷)

武胜农商银行:49人参加党课培训

6月28日,武胜农商银行党委书记余恒龙重点围绕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具体要求等方面给机关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机关全体党员共计49人参加党课培训。 (徐黎)

大竹农商银行:部署全行精准扶贫工作

6月1日,大竹农商银行组织召开精准扶贫工作动员部署会。会上,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宏作了专题讲话,对全行未来时期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发出全面打赢金融扶贫攻坚战的号召和动员。

(王伟)

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研究 篇7

一、林权的定义

林权是指权利主体对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 以及由所有权这个基本权能派生出来的一系列附属权能或称作他项权利, 即使用权、占有权、处分权、抵押权、收益权等。而在本文中涉及到的林权主要是指可用于抵押的林权。

二、林权抵押贷款的概念

林权抵押贷款是指从事林业种植、加工和经营的企业或个人, 按照有关规定, 以林业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林权证》载明的拥有或有权依法处分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一并作抵押, 经林业行政管理部门确权、评估和办理登记后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信贷品种。林木和林地的产权明晰、具有法律效力的《林权证》是该业务办理的前提, 同时, 抵押物的登记部门必须为县级以上的林木主管部门。

三、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析

(一) 林权抵押贷款价值损失风险

森林资源资产虽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具有价值的自然增值性, 但其风险性也不能被忽视。作为抵押物的森林资源资产可能因自然因素、借款人的不良管护、评估价值虚高以及政策和市场风险产生价值上的损失或灭失。

1. 因自然因素造成价值损失。

林业生长周期长, 且林地一般分布在比较偏远地区, 管理起来难度大。林业和农业相同, 生长增值都比较依赖于自然条件的好坏, 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 如:发生火灾、干旱、冰雹、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 还有一些病虫灾害的发生, 无疑会对抵押物的价值产生减值或毁灭性的影响, 林农也失去了重要的生活来源, 此时, 金融机构无疑难于或不能从抵押物上得到价值补偿。

2. 借款人的不良管护造成价值损失。

科学的经营管护会增加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但不良管理措施也会使其价值减少。如科学、合理的抚育间伐可以改善林木质量、卫生环境, 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林木收益。但是抵押人也有可能不按照抚育间伐技术指标而进行超强度间伐, 从而使抵押林木价值大幅减少。此外, 盗砍滥伐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 因管理不力,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 抵押林权的价值将遭受重大损失。因此, 抵押人应对抵押林木进行科学管理和看护, 尽量保持林木的优质和完整。

3. 过高的评估价值造成价值损失。

首先, 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评估需要很强的技术要求, 森林资源资产的抵押包括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森林的使用权以及所有权。这就要求评估人员不仅要懂得林木价值评估知识, 而且要熟知土地评估知识。由于专门的林业评估设计院很少, 多数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评估工作都是由会计师事务所来完成。由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涉及很多林业专业知识, 如相同树种, 不同年龄价值不等;相同年龄, 不同树种价值也不同, 人工林和原始林价值差异大。如何能够准确估价森林资源资产价值, 非专业人员是很难做到的。其次, 森林资源资产的市场价格波动很大, 易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 这也对价值评估造成不利影响, 公允价值难以确定。再次, 可能由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人员的一己私利, 和借款人串通, 故意过高评价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价值的虚高, 给金融机构带来信贷风险损失。

4. 政府政策造成价值损失。

政府政策也可能对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造成价值损失的风险。例如:政府处于整个地区发展的需要, 修建公路, 铁路等, 征用林地所在土地。或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发展, 把林地化为生态公益林。这些林地都不能变现, 林农遭受意外损失, 银行信贷风险损失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 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物处置风险

抵押物的处置风险是当借款人到期无力偿还贷款本息, 金融机构又不愿延期, 则需处置抵押物使债权得以受偿。金融机构使抵押物变现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林权流转变现, 但由于现在林权流转市场体系不建全, 限制了这种交易方式, 使违约风险大大提高。另一种方式是砍伐林木变卖偿还。这种方式受到林木采伐限额的限制, 国家对林业发展一直实行保护扶持措施, 没有到林木的成熟期, 是不准予采伐的, 即使到了采伐期, 考虑到林木的生态价值, 对其采伐范围和数量也会进行限制。这无疑又大大增加了抵押物处置的风险。

(三) 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只有在一整套严格的信用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起稳定可靠的信用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才有可能存在。但目前国内市场假冒伪劣充斥市场, 而对于这些失信行为缺乏严厉的惩处, 无形中纵容了这些行为的发生发展。在这种社会的氛围下, 产生一小部分林农和林业企业信用观念缺失, 以种种方式逃废银行贷款。

目前, 林业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很明显的, 林业企业处于信息优势地位, 不愿主动提供自身信息, 银行获得林企信息难度, 成本高, 一直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如果能够建立信用管理体制, 会对林企起到激励作用, 防止信贷违约风险的发生。

四、结论和建议

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研究涉及到金融业和林业这两大行业, 其关于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就十分广博, 林权资产抵押贷款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可能存在的风险还在进一步的实践探索之中。可以通过建立林权保险机制分散价值损失风险, 健全贷款风险控制制度, 加大政府贴息力度等措施来减少林权抵押贷款风险。

(一) 建立林权保险机制

由于林业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其生产过程的特殊性, 增加了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 林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受到威胁, 开展建立林权保险机制, 是把违约风险由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来共同承担, 减轻银行所面临的信贷风险, 提高借款人的信用等级, 也更有利于林业资金的充分利用。

(二) 健全贷款风险控制制度

风险控制理论包括风险的识别, 评价以及管理。负责贷款管理的客户经理一人监管整个贷款环节, 未免工作量过大, 也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因此银行应该建立风险控制检查小组, 协助客户经理完成风险控制工作。由于先天的地域优势, 可以由当地林业局协助完成。

(三) 扩大政府贴息范围

为了减少林农贷款压力, 减少林农贷款顾虑, 有效调动广大林农贷款积极性, 搞活林业资产, 政府应该加大林权抵押贷款贴息力度, 扩大政府贴息范围, 促进林权抵押贷款的良性发展。

摘要:林权抵押贷款是林权制度改革的产物, 是对林业融资机制的创新, 它的发展在对推动林权市场化建设、盘活现有森林资产价值、推动农村信贷、林业融资发展和完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 林权抵押贷款也面临着其价值损失风险、抵押物处置风险和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建立林权保险机制分散价值损失风险, 又可以通过健全贷款风险控制制度, 加大政府贴息力度等措施来减少林权抵押贷款风险, 力求将林权资产信贷业务的风险降到最低, 促进林权资产抵押贷款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林权抵押贷款,风险,林权

参考文献

[1]胡艳秋.贷款抵押物登记管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山东金融, 2007 (12)

[2]周新玲.关于森林资源抵押贷款有关问题的探讨[J].绿色中国, 2008 (1)

[3]姚世斌, 胡庭兴, 李贤伟.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进展[J].四川林业科技, 2009

林权证抵押贷款 篇8

林权抵押贷款是以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林权证》所载明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为抵押物的贷款新品种, 它是随着集体林权改革应运而生的一项林业融资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开办林权抵押贷款, 一方面, 可以有效解决林农和林业企业的融资难题, 推动林业经济快速发展, 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另一方面, 也可为金融机构自身开辟新的业务领域, 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因此, 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是利国利民的大实事, 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抚顺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 共有林业用地1260万亩, 其中:集体林946万亩。目前, 全市已完成集体林确权面积880.4万亩, 占应改革面积的98.4%, 签订合同25.09万份, 群众满意率99%。抚顺市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后, 深入开展林权配套改革工作, 积极破解资金不足难题。2007年8月7日, 抚顺市林业局、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抚顺办事处出台了《抚顺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通过采取林业部门、评估机构和金融组织三家联手的办法, 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帮助农民解决贷款难的问题。2010年8月27日, 抚顺市林业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中心支行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拓宽林业融资渠道, 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为加速林业经济发展, 推动林权配套改革向纵深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截至2011年6月底, 抚顺市累计实现林权抵押贷款10.82亿元 (其中:抚顺县林权抵押贷款2.23亿元, 清原县林权抵押贷款4.6亿元, 新宾县林权抵押贷款3.99亿元) , 比2010年底增长42.74% 。林权抵押贷款极大地缓解了抚顺林农融资难问题, 激发了林农投资造林的热情, 有力支持了抚顺市林业的发展和林农致富, 显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 我们也要认识到, 作为一项创新的贷款品种, 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二、林权抵押贷款的特点及取得的成效

1.林权抵押贷款的特点

抚顺市林权抵押贷款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创新信贷管理模式。抚顺市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 结合全市实际, 与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抚顺办事处制定了《抚顺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并规范了《林权证》抵押贷款的办理程序, 设立林权抵押贷款流程, 即农户申请、受理审查和审查、信用社审批、林业部门资产评估、签订合同、办理抵押登记、放款、贷款管理和还款8个步骤。在严格贷款标准、程序的前提下, 结合农户实际, 灵活信贷模式。一是简化手续, 提高审批效率, 绝大部分机构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 简化小额度林权抵押贷款的程序, 林业、金融、评估三方达成共识, 对借款金额5万元 (含5万元) 以下的小额贷款, 由林业部门出具资产认定手续, 不用评估, 不收评估费, 这项举措既方便又实惠, 已有3470户农民参贷受益。二是放宽贷款用途, 贷款不仅可用于林木种植以及用于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林业生产流通环节, 而且还可以用于生活、消费等领域, 贷款用途多样化。三是提高额度、延长期限, 结合借款用途、林业生产周期、林地类型、经营性质等情况, 合理设定贷款额度和期限。

2.林权抵押贷款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来, 通过市林业局和相关部门的推动, 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迅速平稳, 林农融资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林权抵押贷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林权抵押贷款助推林业产业发展。

林权抵押贷款为农民和其他林木经营者提供了融资渠道, 助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效果显著。农民用钱时不再出卖山林, 减少了资产流失, 通过抵押自己的山林就可获得生产生活资金, 盘活了山林资产, 促进了林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经调查, 在林权抵押贷款中, 有71%的贷款资金用于林业生产建设上, 有的用来种植林下参、细辛等中药材, 有的用来栽植刺龙芽、大叶芹等山野菜, 有的用来在荒山、迹地上造林, 有的用来开展木材加工。

林权抵押贷款也推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有15%的贷款资金用于其他产业, 建养牛场, 建养鸡场, 建温室大棚, 承包水库, 买车搞运输, 购买化肥等生产资料。林权抵押贷款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14%的资金用于农民的生活, 农村建房, 支付学生上学费用等, 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

(2) 林权抵押贷款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抚顺市的人均林地面积分别是人均耕地面积的5倍以上。林地是农民致富的希望所在。北方树木生长慢, 而林改后, 要想不砍树也致富, 就得靠林地。林权抵押贷款推动了林业及其他产业发展, 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带动了广大林农增收致富。如抚顺市清原县农民收入的50%来自于林业。通过林权抵押贷款, 农民发展项目有了资金, 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绿色银行”的积极效用。

(3) 林权抵押贷款促进金融机构增盈增效。

林权抵押贷款的创办, 拓宽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渠道, 有效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抚顺市农村信用社以小额信用贷款和小额林权抵押贷款为突破口, 信贷规模迅速增长, 2007年至2011年, 盈利能力逐年增强, 不良贷款连续多年“双降”。

三、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问题

林权抵押贷款开辟了林农融资发展林业的新途径, 但从目前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情况看, 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主要体现为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及林业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1.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不健全

林业保险对降低林业信贷风险、帮助林农和林业企业灾后迅速恢复生产、促进林业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 目前辽宁省林业保险发展滞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 主要表现为森林保险不够普及, 理赔起点高、保险费率偏高、险种单一, 目前仅开办了森林火灾保险, 而虫害险、霜冻险、盗伐险等尚未开办。另外, 部分担保公司实力不足, 且担保费率较高, 林权抵押贷款缺乏风险补偿机制, 林业金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2.林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首先, 森林资源资产交易市场发育程度较低, 交易主体数量有限, 市场流动性偏低, 影响了金融机构债权的执行。目前, 虽然已成立了林业服务中心, 为林农和金融机构提供了确权、登记、评估、监管等系列服务, 但其功能并未充分的发挥;林权流转市场不健全, 造成林权流转不够顺畅, 金融债权很难实现。其次, 缺乏公正权威的专业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林权评估没有统一标准, 存在评估价与林木实际价值相背离的情况, 许多用于抵押的森林资源评估价格虚高, 影响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1]第三, 木材采伐指标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贷款人的违约风险。按现行木材采伐指标管理规定, 一些林农的林木到了砍伐期或间伐期, 可能会因无采伐指标而不能采伐, 而借款的林农又无其它资金归还到期贷款, 从而影响了贷款的归还。

四、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发展的建议

1.积极建立林业保险机制和多元化的风险担保体系

林业保险是增强林业风险抵御能力的一项重要机制, 通过保险可减少林业投资的风险性, 有利于改善林业投融资环境, 促进林业的持续经营发展。保险机构应注重总结森林保险试点经验, 积极开办森林资产保险险种, 并根据林业生产特点研究设计相关可行的险种、投保办法, 并适当简化手续, 切实为林业生产开辟抵御风险的途径。[2]同时, 政府应实行保费补贴政策, 减轻参保林农的负担。保险公司在研究开发符合林农和林业生产的保险产品的同时, 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林业保险知识和参保意义的宣传力度, 让林农了解林业保险, 鼓励林农参与林业保险, 提高林农投保的积极性, 为开展林业保险营造良好氛围。此外, 逐步建立林权抵押贷款担保体系。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开办林业融资担保业务, 建立符合林业和农村实际的信用担保体系;同时, 还应鼓励各类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加大对林业的融资担保服务。

2.健全和完善林权管理服务体系

一是要加大林权流转市场的建设。大力推进以林权流转为主的林产品交易市场、收储市场等配套的市场体系建设, 为实现林业资源的顺利流转提供有效的市场保证。具体来说, 可以依托现有林业服务中心, 逐步建成公开的林木交易市场, 实行公平、公正的市场化交易。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成交的林权标的, 经债权债务人协商由政策性林权收储中心按一定价值收储处置, 有效维护双方利益。二是建立健全林业资产评估体系。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制定详细规范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办法和程序;制定统一的评估收费标准, 实行评估业务合理有偿服务制度;组建专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 提升评估机构的资质, 扩大评估能力;加强林权抵押贷款评估师的相关业务培训, 进一步规范评估操作行为, 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的规范开展。[3]三是推进林木采伐管理制度的创新。对林改到位、产权明晰的林业经营单位, 积极引导其科学编制林业经营方案, 推行以林业经营方案为依据的林木采伐利用政策。在分配采伐指标时要适当向办理了林权抵押贷款的林农倾斜, 避免林农因无采伐指标而被迫拖欠银行贷款的情况发生。此外, 要做好林权证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确保林权证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保障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

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体现了《林权证》本身的价值, 实现了森林资源从资产运作向资本运作的转变, 最终使活的资源变成了活的资本, 有助于进一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和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因此, 金融机构、林业部门和政府需要通力合作, 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 实现林业生产者和金融系统的双赢, 这必将对我国农村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会元.进一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J].中国金融, 2009, (21) .

(2) 李旻, 黎治福.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现状及对策措施[J].四川林业科技, 2009, (05) .

林权证抵押贷款 篇9

1 系统介绍

本软件产品基于Web技术, 是围绕经济林木权证及林产证申请、申核、申批、发证、查询统计以及银行林产评估等业务为核心的协同办公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充分运用B/S结构的特点, 将经济林木权证、林权证的申请、公示、打印分布于各个乡镇受理的同时在林业局与农业局集中审批制证。既方便了办理者办理又能在林业局与农业局及时汇总控制, 实现了林产证系列信息化办理。

2 系统特色

分布式受理集中审批:申请人不必在各个部门间来回提交文件受理, 集中审批制证。

信息共享:实现乡镇、林业局与农业局、银行信息共享, 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安全性:系统集成了功能权限、数据权限、部门权限为一体, 保证了信息的有效控制和灵活操作。并采用U盾数据加密技术集合动态加密算法作为合法登录校验。这是大多数国内银行采用的客户端解决方案, 使用USB Key存放代表用户唯一身份数字证书和用户私钥。用户的私钥是在高安全度的USB Key内产生, 并且终身不可导出到USB Key外部。

灵活性:信息可自定义申请数据、申请流程、证书格式。自定义银行评估算法及公式。可方便的调整、增减评估指标及评估报告模板。

3 系统功能

3.1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实现系统角色管理、用户管理、使用单位管理、使用银行管理、模块菜单、系统配置、安全设置等管理。如下表1。

角色管理:系统通过集合菜单权限、流程权限及数据权限为一体, 充分满足了林产证办理评估的业务权限控制。

用户管理:分配用户角色达到用户权限授权的效果。并生成U盾加密信息。即方便又能保证系统安全。

使用单位管理:系统内置全国的行政单位数据库, 启用系统后可方便的导入当期县市级所有行政单位。无需做大量的基础数据录入。

银行管理:管理需要通过系统进行林产评估银行信息。

模块管理:管理系统模块。

系统配置:查看服务器配置信息。

安全设置:安全信息设置如U盾的启用与关闭。

3.2 信息发布

系统集成信息发布功能, 能方便的发布系统公告、政策法规、添加常用软件下载, 管理常用友情链接。如下图1。

3.3 流程设置

博爱林权管理信息服务平台集成工作流引擎, 可灵活设置申请信息、工作流程、证书格式。工作流技术是当今一项发展飞速的技术, 它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能够结合人机行为, 特别是能够与应用程序及工具间进行交互, 从而完成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工作流技术从出现到今天, 已经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通过工作流引擎能够为业务流程建立数字模型、管理和控制功能, 在企业办公自动化、审批审核流程等工作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3.3.1 表单设计

管理系统用运用到的各种表单数据。如图2、图3, 集成CKEditor表单编辑器及稳定快速的表单数据解析引擎。只要设置好数据, 系统都能快速解析表单中的数据。

3.3.2 流程分类

灵活设置系统流程、并设置证书内容及打印模板, 如下图4。

证书内容设置, 用户可自定义证书页数及各个页面的内容 (见图5) , 灵活性极高。

3.3.3 流程管理

设置申请、变更、注销、差错更正、遗失补办、林权抵押登记等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为经济林木权证申请流程。

3.4 林产评估

林产评估系统专门为银行对林产价值评估开发的子系统, 银行业务人员受理林产评估时可方便的调取林产权证信息, 核实信息有效性后通过系统的评估模块进行林地评估、林木评估、评估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林权价值评估委托书、林地评估表、林木评估表、评估汇总表及评估报告并管理相关图片视频附件。自动生成抵押登记申请表并提交到林业局/农业局打印他项权利证明书及回执单, 如图7。

3.4.1 林权价值评估

林权价值评估将根据用户设置林地评估项目、指标公式, 林木评估项目指标公式对申请人的林产进行评估并成评估报告。用户仅需点点鼠标就能完成一份评估报告并管理评估附件。

3.4.2 林地评估项目设置

设置林地评估项目并设置取值公式。评估时系统将根据用户的条件自动进行打分。如图8所示。

3.4.3 林地评分指标

设置林地评分指标如下图9所示, 系统将以此为指标对林地进行自动打分。

3.4.4 林木评估项目设置

设置林木评估项目及各个项目估价公式。如下图10所示。

3.4.5 评估汇总表项目设置

设置汇总表各个项目的取值公式, 以便系统自动生成评估汇总表。

3.4.6 林地评估表模块设置

设置林地评估表打印模板即取值公式如下图11所示。

3.4.7 林木评估表模板设置 (图12)

3.4.8 评估汇总表模板设置 (图13)

3.4.9 评估报告模板设置

设置最终评估报告生成的模板。

4 统计分析

博爱林权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统计分析功能可有效的对系统中的林权证、经济林木权证、评估的申请数据、证书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打印。并提供综合分析功能。如下图14为申请表统计界面:

系统最终将实现统计数据的图化, 使统计生动直观。

5 证书管理

管理系统中的证书数据, 提供综合查询窗口。证书管理管理界面见图15, 证书查询界面见图16。

6 工作空间

工作空间为整个系统的办理主要模块, 此子系统将根据用户的基础设置生成各种办理界面。如下图17所示:

通过工作空间用户可方便的对经济林木权证、林权证的申请、变更、注销、差错更正、遗失补办进行分布式受理、集中审批。并根据银行的抵押登记申请打印他项权利证明书及回执单, 锁定证书, 并在还款结束后解锁证书。

6.1 证书申请

申请新证书流程的开始结点:申请新证书, 由申请人通过软件填写申请表单, 并上传其它相关附件完成林产证的申请信息, 并通过提交按钮完成提交。

6.2 变更申请

证书基本流程的开始结点:由申请人通过软件填写变更内容, 和原证书编号, 并上传其它相关附件完成申请, 并通过提交按钮完成提交。

6.2.1 拆分申请

变更拆分流程的开始结点:由申请人通过软件填写拆分后的证书信息, 和原证书信息, 并上传其它相关附件完成申请, 并通过提交按钮完成提交。

6.2.2 所有人变更申请

相当于证书转让, 是转让流程的开始结点:由申请人通过软件填写拆分后的证书信息, 和原证书信息, 并上传其他相关附件完成申请, 并通过提交按钮完成提交

6.2.3 申请信息审核

包括证书申请, 变更申请:由相关部门对申请信息进行信息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审核, 结合工作流管理层完成通过、修订、驳回 (不与受理) 等功能。

6.2.4 审批

包括证书申请, 变更申请:由相关部门对申请信息进行信息审批, 结合工作流管理层完成通过、修订、驳回 (不与受理) 等功能。

6.2.5 证书打印

由代理点或相关部门完成最终证书打印 (套打) 。

6.2.6 证书维护

证书的高级管理, 由管理员或相关人员完成证书的增删, 修改等, 具有根据所有人, 发证年份, 有效期进行过滤, 方便维护。

6.2.7 证书查询

根据所有人, 发证年份, 有效期查询证书信息。

7 软件应用及其分析

通过《博爱林权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 确保了永平县经济林木权证核发和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已完成经济林木权证核权发证工作且经济林木权和林权的日常业务工作正常开展。全县共完成72个行政村1个社区 (含岩北试点村) 1234个村民小组经济林木确权发证工作, 涉及林木12975510株 (其中核桃树5738340株, 茶树7237170株) , 面积2.713万hm2 (其中核桃2.68万hm2, 茶334.173hm2) , 涉及农户29022户、地块80342宗, 核发证书29997本, 发放经济林木权证抵押贷款1613.8万元。该系统覆盖县林业局、县农业局、金融部门和各乡镇, 涵盖林权证和经济林木权证登记、制证、查询及证书差错更正、变更登记、注销登记、遗失补办、证本拆分、交易信息发布、流转、抵押贷款等的管理信息服务, 将网络数据库建立到户, 实现了在乡镇就能办理网络数据传输、信息查询、证书制作、办理抵押贷款等业务的目标, 实现了林业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数据共享、资源共享。

农村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机制研究 篇10

勐腊县自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放林权证以来, 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为林改后的林农解决了经营资金短缺的问题, 林业发展呈现出一片全新的发展形势。这一业务的开展, 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融资渠道, 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奠定了基础。在林权抵押贷款的有力推动下, 使得各项林业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有效的资金保障, 而且还大力发展了一些新的林业产业, 建成了一批丰产优质高效的特色林业产业基地, 发展林下经济, 鼓励林下种植、养殖, 积极扶持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 并且也积极推动了林业旅游的发展, 使得当地的林业资源得到了多元化、最大化的利用。

2 勐腊县农村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现状

农村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是林业实现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林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在近年来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 勐腊县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勐腊县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自林改以来共为3 472户林农及企业办理林权抵押登记贷款35亿元, 贷款余额连续3年在各地州排在首位。其中2014年共为827户林农及企业办理林权抵押登记贷款金额7.3亿元;2015年上半年共为289户林农及企业办理林权抵押登记贷款金额1.52亿元。

由此可见, 林权抵押贷款融资在勐腊县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业务, 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 对林农增加收入、林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 这项业务还面临了一些挑战。首先, 宣传力度不够, 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总量小。目前, 大部分拥有林权的农户对林权抵押贷款的认识不够, 对林权抵押贷款的用途、期限、利率等政策规定也知之甚少, 对林权融资缺乏基本认知, 这对于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次, 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较高。抵押物监管难度较大, 金融业务的风险系数比较高。第三, 国家给予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倾斜或扶持政策较少, 不利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推进及林农发展林业后续产业的积极性。

3 农村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方法探讨

3.1 加强宣传引导, 促进银林合作

农村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是一项比较新的金融业务, 当前有很多人对这项金融业务的了解程度不够, 持有怀疑态度, 因此要加强对这项业务的宣传, 从生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 加大林权融资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重点宣传林权抵押贷款的意义、用途、利率、抵押方式和办理程序, 提高林区群众对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的认识, 充分发挥林权的经济价值。

尤其对林权抵押贷款中的各种重点以及要点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覆盖面, 使得农村林权抵押贷款融资业务范围可以不断拓展。还应该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专栏等媒体, 积极宣传当地农村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的政策措施, 营造改革的良好氛围。积极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 规范贷款程序, 简化林木权抵押贷款的申请和操作手续, 拓展林业发展融资渠道, 推进林木权抵押贷款增额增效。

3.2 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林权抵押贷款融资与传统的金融业务不同,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应该要给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勐腊县作为全省30个林权抵押贷款重点推进县之一, 在2011年率先在全州挂牌成立了“勐腊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林权抵押贷款服务点”, 通过服务点可以为林农办理林权抵押贷款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使得林农对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的业务有更多的了解, 而且减少了很多麻烦

3.3 简化程序

贷款程度的复杂程度会影响贷款业务的效率, 为了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 提高林权抵押贷款融资业务水平, 要对贷款融资过程进行简化, 比如勐腊县就根据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确定贷款金额1 000万元以内免除资产评估程序, 降低了林农融资成本, 并且对整个融资过程进行了极大地简化, 使得林权抵押贷款融资业务的办理效率更高。

3.4 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

林权抵押贷款融资工作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 在融资过程中, 金融机构是提供资金的主体, 对此, 应该要积极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 对各地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进行服务。通过建立林业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 对林权抵押贷款融资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及时通报, 便于各个部门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

3.5 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

林权抵押贷款融资过程中, 各项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 这是对融资过程进行规范的重要环节, 也是有效预防各种违法融资行为的有效途径。如勐腊县制定了《勐腊县林权抵押贷款实施办法细则》, 明确了林权抵押贷款金融部门的工作程序、林业部门办理林权抵押登记的工作程序, 为当地的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操作依据, 使得林权抵押贷款融资过程中的各项业务都处于可控状态, 并且能够随时接受监督, 使得融资过程变得更加规范化、透明化。

4 结语

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是一项全新的金融业务, 同时也是政策性较强的业务工作, 需要政府、金融, 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协调。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 林权抵押贷款融资工作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 在很多地区都开始利用这项业务充分利用林业资源,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洪, 李永坤, 潘子凡.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破解林农融资难题[J].发展研究, 2010 (12) .

[2]韦欣, 葛锦春.农村林权抵押贷款融资面临的障碍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15) .

[3]冯达, 于莫, 李红娇.林权抵押贷款促进机制研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4) .

林权抵押贷款信贷风险案例分析 篇11

林权抵押贷款对于盘活森林资源资产, 缓解林业生产资金不足, 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然而, 该业务由于抵押物的特殊性, 专业性强、监管难度较大。随着业务量的迅速扩大, 实践中存在因借款人违约而导致金融机构利益受损的情况。本文根据调研过程中收集的一个典型违约案例, 分析金融机构面临的林权抵押贷款风险, 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一、案例基本情况

某市 A 农业开发公司从事绿化苗木的生产和销售业务, 产品质量上乘, 售后服务好, 在当地拥有良好口碑。因拓展业务需要, 2011 年 12 月以其拥有的观赏树木为抵押财产向所在地 B 银行取得一笔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金额 300 万元, 借款期限 1 年, 抵押物为 A 农业开发公司的 8889 棵观赏树木 ( 其中香樟 7325 棵, 广玉兰 1084 棵, 棕榈树 480 棵) 。当地 C 资产评估公司对这些观赏树木出具了评估报告, 评估价值 624. 336 万元, 同一天在农业局取得动产抵押登记书, 抵押率 48. 05% 。种植这些树木的林地由借款人 A 农业开发公司自 2008 年起, 通过土地流转方式, 在 D 镇 E 村分别取得 3 块共计 256. 48 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其中: 84. 22 亩期限为 20 年, 流转价格 600 元/亩; 43. 26 亩期限为 5 年, 流转价格800 元 / 亩; 129 亩 期 限 为 18 年, 流 转 价 格 150元 /亩; 每五年一次现金支付。

2012 年 12 月因 A 农业开发公司经营失败陷入财务困境, 无力履行抵押借款合同偿还 300 万元短期贷款及其利息, 造成 B 银行的不良贷款。该笔借款发生逾期后, B 银行及时向当地法院诉讼, 要求处置抵押的观赏树木清偿债务。法院判决 B 银行胜诉, 并委托某拍卖公司就香樟树、广玉兰、棕榈树等抵押林权举行公开拍卖会。然而, 抵押物在处置过程中遇到困难, 两次司法拍卖皆因无人报名而流拍, 拍卖活动无果而终。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十九条规定, “拍卖时无人竞买或者竞买人的最高应价低于保留价, 到场的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执行债权人申请或者同意以该次拍卖所定的保留价接受拍卖财产的, 应当将该财产交其抵债。” 第二十七条规定, “对于第二次拍卖仍流拍的动产, 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本规定第十九条的规定将其作价交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执行债权人抵债。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执行债权人拒绝接受或者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债的, 人民法院应当解除查封、扣押, 并将该动产退还被执行人。”由此, B 银行面临二选一的尴尬局面: ( 1) 取得抵押林权所有权并自行处置; ( 2) 拒绝接受这些抵押的观赏树木并将其归还债务人。由于上述抵押用的树木坐落于离 B 银行所在地二十公里远的城郊结合部, B 银行自身没有林业技术人员, 不了解这些观赏树木的市场行情, 也没有精力去二十公里外管护这些树木, 事实上不具备自行处置抵押林权的能力, 但是如果归还债务人, 则意味着 300 万元贷款连同利息全部损失。该违约案件至今仍未了结。

二、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分析

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是最传统的一种模式, 由借款人持林权证直接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凭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与金融机构签订贷款合同, 经林权登记管理中心审核无误后核发林木他项权证, 金融机构收到他项权证等有关资料后, 依照合同发放贷款。这种模式适用范围广,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林农和具有法人资格的林业企业, 只要能够提供金融机构认可的有效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担保, 都可以申请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另外, 这种模式可操作性强, 流程一般参照房产证抵押贷款, 不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简单易行。该模式的缺点是由于金融机构往往缺乏足够的相关林业知识, 林农或林企违约后对抵押的山林处置比较困难。就本案例而言, 在业务办理及抵押物的处置过程中, 信贷风险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林木价值评估风险

由于该市缺乏专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 该笔贷款业务中抵押林权价值是由某不具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质的普通资产评估公司, 采用现行市价法评估得到。在评估过程中, 因林木种类的多样性及数量大等原因导致该 “外行”的评估机构难以对抵押物进行全面清点与核实, 评估时存在以点代面的情形, 加上对树种、树龄、密度等真实性把握不准, 导致抵押物的公允价值难以客观评定。

2. 林木价值变动风险

林木, 尤其是本案例中观赏树木的价值受市场偏好、需求及种植技术等影响较大, 不同市场时期、不同生长阶段以及种植过程中的自然灾害及管护不当都会对林木价值产生较大的影响, 使得林木价值在不同时期内变动较大。而金融机构放贷时往往是依据借款当期对苗木的评估价值进行折价放款, 尽管采用了较低的抵押率, 但仍然不足以抵消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 尚未形成合理有效的浮动抵押机制。

3. 抵押物管理风险

纵观整个林权抵押业务过程, 远在郊区的这些抵押物始终处于借款人 A 农业开发公司的使用和管护之下, 信贷人员本身缺乏林业相关知识, 贷前较难把握林木的价值, 贷后对抵押物的变动情况 ( 数量、价值) 也难以掌握及监管, 信贷管理手段缺乏, 使贷款管理流于形式。加上抵押树木的不同树种生长期各有不同, 对贷款的期限设定带来匹配难题。

4. 抵押物处置变现风险

B 银行所在地为平原地区, 森林资源较为贫乏, 林权的流转市场体系不健全, 缺乏林权交易的平台和机制, 林木资产的交易信息和市场行情较难掌握, 处置变现难度很高, 以致造成连续两次流拍的情况。在处置期间还存在对抵押林木的保管和维护问题, 较易造成资产损失。并且, 观赏树木价值与其长势长相有很大关系, 其搬迁工作技术性强, 处置成本高, 直接影响处置抵押物的预期收益。

5. 林地使用权灭失风险

林地使用权是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中很容易忽视的问题。本案例中种植林木的土地使用权并未连同观赏树木一同抵押。A 农业开发公司种植这些树木的林地通过租赁方式取得, 起租年限为 2008 年, 租赁期限分别为 5 年、18 年和 20 年, 租金每五年以现金支付。土地使用期限决定了林木的存续时间, 一旦租赁期到期或因租金不能及时给付时林地出租方有权收回林地经营权, 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找到买家, 种植于其上的观赏树木必将面临价值大幅缩水的风险。

三、控制信贷风险的政策建议

林权抵押贷款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金融创新, 有助于解决林业融资难题, 为发展林业经济提供强大资金支持, 也是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方向之一, 但由此产生的信贷风险也不容低估。基于上述案例分析, 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信贷风险的政策建议:

1. 健全林权评估机制, 降低抵押物估值风险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价值的真实与否, 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发放额度和资金安全。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相关规定, 但是实践中还是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和监督不到位的情况, 本案例中抵押树木的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健全林权评估机制, 首先, 要尽快理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管理体制。鉴于森林资源资产的特殊性, 必须提高评估机构的准入门槛, 建议采取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同管理的办法, 国家林业局负责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资质的审批权、林业评估专家的认定、评估人员的培训、评估技术规范等的体系建设, 财政部行使监督权。其次, 尽快组织具有丰富相关实务经验的资产评估师和森林资源调查专家, 对现有的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进行修订, 研究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及资源调查的收费标准, 以作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依据, 提高林权价值确认的可信度。最后, 要建立严格的评估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对林权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的监督管理, 防止在评估环节发生道德风险, 逐步形成林权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2. 完善林权交易市场, 减少抵押物处置风险

就抵押贷款而言, 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基本要求是 “合法、足额、易变现”, 其中抵押物 “易变现”的首要条件是发育较为完善的林权交易市场, 一旦发生违约事件时, 抵押物能够低成本地得到处置套现。如果没有发达的林权流转市场, 即使能够保证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合法、足额, 仍然存在流转变现难的问题, 从而极大地增加了金融机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因此需要省级、县级和中心集镇三个层面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林权交易市场, 为林权流转和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更多的退出通道。

同时还应规范林权流转, 加强对登记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林权抵押登记管理制度、林权抵押物合规性审核制度、林权流转变更登记管理制度及林权抵押登记告知制度等, 使林权管理中心真正承担起日常林权登记、变更, 林权证发放, 以及承包合同、流转交易、评估监管、抵押登记等管理职责。同时, 加强林权拍卖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招标、拍卖、挂牌运行机制, 将具有一定规模的森林资源统一纳入招投标中心, 实行挂牌流转和转让, 采取采伐计划与流转相挂钩的方法, 实现森林资源价值最大化。

3. 加强银行内部管理, 防范金融机构风险

银监会要充分发挥对林权抵押贷款的监管作用。一方面, 要督促商业银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做好商业银行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管理, 严格防范信贷风险。另一方面, 要与国家林业局建立协作机制, 加强林权抵押贷款有关运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并定期进行分析, 随时掌握各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金融机构要根据区域林业发展状况, 努力探索适应林业特点的多元化融资新模式和产品。一是要健全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设计, 合理确定贷款权限, 适当优化贷款程序, 完善利率定价和期限配置, 减少因制度缺陷和程序不合理产生的风险, 充分考虑市场不确定因素认定抵押物价值, 确定合理的抵押率。二是加强抵押物管理。贷款发放后, 应定期了解掌握抵押物状况, 需要时进行二次评估, 及时调整贷款方式和额度, 一旦发现风险, 迅速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三是根据业务需要挑选一批人员, 进行林业及相关知识的专门培训。可聘请林业部门有经验的专家授课, 通过开办培训班、参与评估项目实践等方式, 培养一批既精通信贷业务又熟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专业人员。

4. 健全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 多方协作共防风险

政府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相互配合, 在加强信息、担保、收储等流转市场配套体系建设的同时, 建立风险防范合作机制。具体而言, 由政府牵头, 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林权抵押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由财政部门出资设立贷款风险补偿金, 对各金融机构因不可控力发生的林权抵押不良贷款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 分散林权抵押贷款的不确定性风险。

另外, 还需要构建专业性的林业担保体系。目前浙江信林担保有限公司等少数专门为林业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专业担保公司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可进一步加大力度, 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 由政府部门部分出资, 以林业龙头企业、林业大户为主体组建股份制林业担保公司, 并采取扩大注册资本金等多种有效措施推动发展各类形式多样、产权多元化的林业贷款担保机构, 为林企和林农贷款提供担保服务, 从而有效地分散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 .韩国康.浙江省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研究[J].林业经济, 2010 (4) .

[2] .刘祥龙, 叶金生.林权抵押贷款的法律问题研究[J].武汉金融, 2011 (10) .

[3] .陶宝山.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风险研究[J].绿色财会, 2008 (1) .

[4] .苏小惠.林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问题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 2012 (1) .

上一篇:生态文明素质下一篇: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