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精选9篇)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篇1
近年来我国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而土地所有权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开展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中, 必须要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为主要出发点, 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 来改变原有的工作方法, 使其实际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
1 对农村地区的土地进行登记发证的意义
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特别是在对一些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所有权确立和颁发证书的工作上, 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社会条件的限制, 有的政府在这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滞后的现象, 那些已经发放证书的土地, 也只代表着对集体土地的确认, 但是在不同的农村集体当中并没有确认, 这和国家的规定要求是背离的, 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的认识。
1.1 做好对农村土地的所有权登记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上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只有土地所有权被认可了, 才可以减少农村地区的土地纠纷现象, 这就把最基本的矛盾从根本上消除了, 在对土地所有权进行确认的过程中, 必须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来进行, 这样也可以提升农民对于法律的认识, 也是对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
1.2 加快农村地区的土地所有权登记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客观工作的需要, 在登记以后可以更好地节约土地资源、管理方法也更加的合理规范, 而且也是响应国家要求保护耕地红线的要求。在进行土地所有权确认登记的过程中, 也可以实现对现有土地的清查盘算, 对各类土地的性质也可以掌握的更加清晰, 使得我国农村土地的管理力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1.3 农村地区的土地所有权登记工作, 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必须要加快土地所有权登记的发展步伐, 在法律的层面上做好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 还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来更好地规范该工作的有序进行, 使得土地所有权的制度变得更加清晰、明确、合法, 发挥好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如何做好农村土地登记发证工作
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登记的工作开展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但是在新时期怎样才能让土地所有权问题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1 改变原有的思想认识。由于社会的发展速度是不断向前的, 而且会逐渐的提高, 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这样的需求就催生了土地所有权问题的出现, 大多数人们都认为加强对县城土地资源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 而对于农村的土地资源关注度却很低, 而且一些施工单位占用农民的土地来进行开发, 但是在给农民补偿力度方面却存在很大的缺乏, 所以必须要在原有的思想认识上做出改变, 重视好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问题, 更好地实现对农民切身利益的保护。
2.2 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发挥好实际工作的作用,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可以先进行一些试点工作的推广, 首先要做好调查工作, 按照土地类型的不同来对其进行登记, 在试点工作中还可以更好地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住宅用地等掌握的更加清晰,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测绘工作, 然后进行分类登记, 在登记归档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每一户都登记在册, 在试点工作成功以后再大面积的开展工作, 这样才能确保在短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 如果出现所有权变更的情况, 必须要及时进行调整。
2.3 以已有的经验进行工作。自从建国以来, 我们进行了多次的土地调查和登记工作, 尤其是第二次调查, 我们积累和获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数据, 因此必须要好好利用它们。可以把这些已经有的数据和文件当成此次我们工作的一些依据, 但必须要以法律为准绳进行有选择性的使用。在此次农村土地所有权登记测量中有变化和改动的可以依据《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的原有界限和走向进行重新测量和确定, 能够对原协议进行补充和充实, 对于我们此次登记工作中, 发现已经办有土地登记证的国家所拥有的农场以及另外的国有土地, 就以这些土地的范围为标准, 对相邻的其他土地进行测量登记。
2.4 严格控制规章制度, 确保工作的准确性。首先, 我们必须要严格控制登记制度和规定。对于土地的登记办证要达到几个标准才可以, 必须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的“五不登记”以及“十二不登记”为依据。其次, 我们必须要严格控制办证程序。我们一定要根据“政府通告地籍调查权利人申请初审公告政府审批注册登记发放证书”的要求程序来进行土地登记办证。再次一定要控制我们工作的准确性。对于土地所属地域的调查是基本, 对于我们工作的准确性是否高, 直接关系着老百姓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度。因此一个好的队伍至关重要, 一定要做到资料齐全、正确无误。最后, 我们必须要对办证进行严格审查。一定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一定要对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进行核实和调查, 如实填写, 必须要保证我国农村土地产权记录要符合法律要求并且做到有效力。
2.5 注重发挥土地登记成果的作用。以农村集体土地所确权登记为前提, 在征地拆迁时, 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证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证作为补偿的证据, 进入市场流转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必须经过确权登记, 农用地流转要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做好衔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涉及宅基地调整的, 必须PAN权登记发证为前提, 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要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流转、土地征收等各项重点工作相挂钩。
2.6 加强前期资料收集与政策宣传工作。在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查前需加强政策宣传工作, 务必使省、市、县、乡 (镇) 、村、组等级干部群众对此项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与落实, 力争将此工作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如期的完成。
结束语
总之, 在我国土地职权部门颁发了《土地管理法》, 从效果上看, 全国各个地方政府都积极进行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工作, 并且都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政策进行的, 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这样做有力的保证了我国农村土地的市场运作, 保证了土地所有人的合法权利以及大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文辉, 唐旭, 胡石元等.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便捷发证系统研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3) .
[2]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J].农村财政与财务, 2011 (7) .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篇2
《通知》根据《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把权属证明文件是否合法有效以及申请人是否具有申请资格作为林权登记审查的重点。
依法获得国有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由国有森林、林木、林地使用者申请林权登记。未确定使用权的,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登记造册,不发放林权证书。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依法采取家庭承包或其他方式承包的,由承包方申请。承包后依法转让或者互换的,由新的承包方申请。未发包的,由集体所有者或依法使用国家所有森林、林木和林地的集体使用者申请。实施退耕还林的,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申请并依法办理土地变更手续和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经依法处理的林权争议,明确林权归属的,由林权权利人申请。
林权权利人申请林权登记时,必须提交林权登记申请表,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授权书,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证明文件,以及省(区、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林权发生变更的,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林权登记申请表、原林权证、林权依法变更的有关证明文件。
《通知》指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必须严格依法行政,确保登记依据充分,登记内容准确,登记程序合法,发证准确无误。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规定,以下几种情形不予登记:采取转让或互换方式对林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转让方未依法登记取得林权证,受让方直接申请登记的;采取转包和出租方式对林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原承包关系不变,受转包方和承租方申请登记的;没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农户,将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受让方申请登记的;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农户,将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让方式转让给非农户,受让方申请登记的;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林地发包给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若承包方不能提供该承包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的证明文件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承包方申请登记的;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依法采用其他方式承包后,经依法登记取得林权证,其林地承包经营权不是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受流转方申请登记的;其他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申请林权登记条件的。
《通知》指出,国有森林资源的流转,在国务院未颁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具体办法之前,受让方申请林权登记的,暂不予以登记。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篇3
一、农村集体土地的现状及确权登记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的“三农”问题内涵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农村的集体土地确权问题尤显突出,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清晰,权能没保障,损害农民利益。二是当前农村宅基地乱占滥用现象严重。三是不利于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给农村的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二、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土地产权登记发证宣传力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土地的资源和资产属性更加显现,人们普遍关注城区及其周围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淡化了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忽视了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国土资源系统既要加强对乡镇和基层村组干部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力度,也要加大对普通群众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特别是土地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产权意识,使农民学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土地产权。
三、全面查清土地权属状况,依法妥善处理好权属主体
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查清农村土地产权的权属状况。对于乡(镇)集体土地所有权,要依法确认给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的,由乡(镇)政府代为行使;对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已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要依法确认给村内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村内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的,由村民委员会代为行使;对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要依法确认到每个土地使用权人;对已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合村并居等工作的区域,依法依规处理好各种利益和权属关系,妥善做好确权登记工作,确保不出现新的矛盾和纠纷。
四、妥善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积极稳妥开展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
土地权属争议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证据收集难度大,特别是原始资料不完整甚至缺失,保存下来的一些证据由于当时条件限制,也难以保证真实性。对于这些问题和纠纷要认真对照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以及各省市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指示精神,秉着“尊重历史,注重现状”的原则,从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出发,依据法律法规,充分听取权利各方的意见,查看双方提供的证明材料,主动协调,妥善解决。
五、充分利用已有成果资料,强化地籍调查
对于在以往工作中形成的调查登记资料,在甄别其合法性、规范性、完整性,弄清每宗土地权属、地址、面积、用途、现状等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可作为本次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依据。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形成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图件资料,可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点现场标定和测量依据。对原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及调查成果不能满足此次所有权总登记发证要求,需增设界址点的,可按原《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确定的界线和走向由各方法定代表现场指认和设置界标,并作为原协议书的补充,用于此次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已办理土地登记发证的国有农场和其他国有土地,可直接以登记确认的界址为依据,确认相邻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权属界线。
六、协调联动,开展试点,以点带面稳妥推进
通过基层国土所积极与乡镇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协调沟通,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切实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和界址认定等工作。可首先在每个乡镇(办事处)选取1~3个经济基础较好、班子较强的行政村或居委会作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试点村,总结工作经验,研究相应的土地确权登记政策。对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推进工作中诸多的难点问题,按照“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逐一确定集体土地产权归属主体。
七、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发挥土地登记成果的作用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篇4
一、开展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必要性
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 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秩序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1、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可以提高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效率, 促进新农村建设。我国处在城市化过程中,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点无效扩张导致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低下, 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居民获得宅基地成本低, 一户多宅的现象突出,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村民已经迁往城市居住, 并且已经获得了城市社会保障, 但在农村还拥有宅基地。这现象大量存在, 导致城市建设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同时增加, 进一步加大了耕地资源保护的难度。宅基地产权登记发证工作不仅可以有效禁止无效宅基地需求, 还可以通过进行新农村建设提供农村基础设施, 消灭空心村, 有效提高村庄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水平。
2、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的规范, 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宅基地的社会保障作用。对符合标准的宅基地进行产权登记, 既可以在法律上对村民的合法宅基地进行有效保护, 也可以防止农村建设占用大量的优质耕地资源。
3、明晰了宅基地的产权定位。长期以来, 由于缺乏明确的产权登记要求, 很多县城居民出于各种考虑, 购买农村的宅基地及其各类小产权房, 引发大产权纠纷。在法律上禁止对城市居民宅基地产权登记, 可以防止城市居民在法律缺失情况下购买小产权房, 从而有效保护了城市居民的合法权益, 在法律上进一步约束了小产权房的需求。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几点基本特征
所谓宅基地使用权是指经依法审批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其成员用于建造住宅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宅基地使用权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权利类型为用益物权, 权利主体具有特殊性。
《物权法》将宅基地使用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地役权共同规定为用益物权。
2、权利客体为农民集体所拥有的土地, 需要经过依法审批才能取得, 而且是无偿取得。
这些土地属于建设用地, 具体的地类为住宅用地中的农村宅基地。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 经乡 (镇) 人民政府审核, 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 涉及占用农用地的, 还需要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宅基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分配给其成员用于住宅建设的, 带有福利保障性质, 权利人不需要支付费用。
3、宅基地的数量和面积受到限制。
《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 再申请宅基地的, 不予批准。但如果宅基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的, 宅基地使用权消灭。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 应当重新分配宅基地。宅基地的面积国家没有统一规定,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申请宅基地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
4、虽然没有使用期限限制, 但宅基地使用权权能受到限制。
权利人去世的, 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作为遗产依法继承。而根据现行法律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宅基地使用权所受到的限制主要表现为不能抵押、不能自由转让, 只能向符合条件的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进行转让等。
三、目前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制约了宅基地的初始登记。
宅基地管理有一个逐步规范的过程。在宅基地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的时期, 产生了大量没有经过审批就占用宅基地、一户多宅、少批多占宅基地等遗留问题。
2、工作经费缺乏。
1993年6月, 国务院召开全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电话会议后, 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费、农村宅基地超占费和土地登记费等被取消, 宅基地登记工作因失去经费来源几乎陷于停顿。
3、无法对宅基地的实际流转及时进行变更登记。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决定了其移转受到限制。
四、对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几点建议
1、严把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关口, 保障登记发证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由于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中采用“登记生效主义”, 宅基地使用权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因此保障登记的正确性十分重要。
2、通过采取多种渠道、开源节流, 解决登记发证经费问题。
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要以此次开展宅基地登记发证的契机, 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 使其充分认识开展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 争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争取财政经费支持。
3、加大宣传力度, 落实便民措施。
登记申请是登记制度的特点, 没有登记相关人的配合很难顺利开展登记工作。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积极为农民群众办理登记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4、加强领导、周密安排, 确保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如期完成。
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涉及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是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妥善解决宅基地登记发证中出现的普遍性和较大的技术与政策问题, 增强登记发证工作的紧迫感, 集中力量, 克服困难, 加强对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的监督检查, 确保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实施, 确保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如期完成。
5、借鉴全国各地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先进经验, 以提高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的发证率和调查精度。
技术创新能够节约调查经费, 可以采用1:5000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 并放大成1:2000、1:1000比例尺等工作底图, 对村庄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农民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实施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 查清每宗地的权属性质、界线、面积和用途等, 然后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室内图形编辑, 计算面积, 绘制宗地图, 从而建立村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这一方法便于实施, 即可以节约调查经费, 调查结果也更加精确。即能培养和锻炼国土资源所人员的工作能力, 又能切实保障农民宅基地的用益物权。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篇5
关于印发推进全县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关于推进全县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三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2月8日
关于推进全县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
为开展农村确权赋权工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根据《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73号)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浙土资办【2014】9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推进全县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的重要意义
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农村确权赋权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必要前提;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创新农村宅基地制度,规范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建立土地管理长效机制的迫切需要。近几年,由于历史原因,农房违法建房多、权源资料缺、争议调处难以及农民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我县的农村宅基确权登记发证率与省市要求和宅基地权益保障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各乡镇(街道)、村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制定工作计划,按照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宅基地确权登记的实际情况,力争全县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在2015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二、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宅基地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
各乡镇(街道)要贯彻落实浙政办发[2014]73号和浙土资办[2014]93号文件精神,按照“一户一宅、符合建房条件”的前提下,严格宅基地认定标准,妥善解决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一)直接确定宅基地使用权的情形
1.1982年2月13日《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民占用宅基地建房且至今未扩建或翻建的,可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2.1982年2月13日《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前,农民建房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面积占用宅基地,若已按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处理的,按实际使用面积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3.总登记时错登、漏登且未扩建、翻建的农村宅基地,经所在村、乡镇(街道)同意并公示,可按实际使用面积重新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4.属政府确定地质灾害防治、下山脱贫或海岛迁移范围的农村村民,通过跨村购买、获赠等方式取得本县域范围内的合法住房,且原所在地无房或原宅基地落实处理政策后符合建房条件的,报请所在乡镇(街道)政府备案,按批准面积确定宅基地使用权,并在土地登记簿、表册、证书注记相关信息。
5.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升学、服兵役、婚姻、就业、投靠、服刑等正常人口迁移成为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其在原村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合法住房,按实际使用面积确定宅基地使用权,并在土地登记簿、表册、证书注记相关信息。
6.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部自愿利用合法住房进行调剂,调剂双方符合建房条件,且宅基地面积不超过当地规定用地限额的,报经当地乡镇(街道)备案,按调剂面积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7.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府拆迁集中安置形成的套式住宅,经依法批准的,可凭相关批准文件,按建筑物实际占地的共用分摊面积确定宅基地使用权。农民自发形成的联建住宅,经建设规划部门同意,按共用分摊方式确定宅基地使用权。联建形成建房户多套套式住宅,其合计实际共用分摊面积未突破当地规定限额的,可视为“一户一宅”。
8.农村村民符合分户条件,申请变更宅基地使用权的,凭分户证明资料办理宅基地确权登记。历史上因继承已实际取得的农村宅基地,凭继承公证书或人民调解协议书办理宅基地确权登记。
符合上述直接确定宅基地使用权情形的农村村民,在申请宅基地确权登记前,应取得村集体
经济组织同意和公示无异议的证明。
(二)经处理(处罚)后确定宅基地使用权情形
乡镇(街道)可以对照下列情形,在宅基地权利人自愿的前提下,分别予以处理(罚)。1.1982年2月13日《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前,农民建房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面积占用宅基地,若至今未处理的,可由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出具证明,经乡镇(街道)处理后,按实际使用面积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2.198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农民建房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面积占用宅基地,分下列情形分别给予处理(罚):
(1)已经政府或相关部门处理的,不再处理(罚),凭处理依据或相关凭证直接补办审批手续;
(2)未经政府或相关部门处理的,按照规定标准处理后,按土地使用现状补办审批手续;
(3)对不符合补办用地审批手续违法超占的宅基地,应由建房户自行组织拆除。确因暂时无法拆除的,应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拆除协议,待今后拆建、翻建时予以拆除。批准部分可以先确权登记,并在登记栏中说明。
3.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24日农民建房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面积占用宅基地,按照省、市规定要求处理,处理标准按国土部门规定执行。
4.上述经处理后需要补办用地手续的农村宅基地,在符合城乡规划或规划要求及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予以补办规划许可手续。但下列情形可不予办理规划许可:
(1)位于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农村个人建房,超出规划许可的建设面积、高度且超出合理误差范围的;
(2)侵占城市道路、消防通道、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设施、公共场所用地的以及其他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形的;
(3)在村庄规划区内的农村个人建房。占用乡村公共设施用地、公益事业用地等情节严重的。
5.宅基地未批部分超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允许建设区范围,且面积400平方米以下的
零星农村宅基地,补办用地审批手续时,可使用规划预留指标,纳入台账管理后,在规划数据库执行更新时予以落实。
6.农村村民因未经批准占用宅基地形成“一户多宅”的,经自愿拆除、调剂或分户等合法方式处置多余宅基地后,可重新认定农村村民的建房条件。
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独立分户: 1.已办理结婚登记的村民。
2.已到晚育年龄的子女(女23周岁,男25周岁)。3.其他规定确需分户的村民。
(三)不予确权登记的情形
1.土地权属有争议的宅基地。2.城市居民在农村购买的宅基地。3.不符合分户条件而擅自分户的宅基地。
4.未经批准,且占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或公益事业用地、房屋有安全隐患的宅基地。5.农村村民未经审批形成“一户多宅”的宅基地。6.农村村民批准新建住房,至今没有拆除的宅基地。
7.农民建房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面积,未经处置、补办的宅基地。8.其他依法不予登记的宅基地。
三、规范流程,切实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各乡镇、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2015年实行宅基地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切实推进我县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
(一)工作内容。
全县未经确权登记的所有宅基地,依据省、市和本意见的规定,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权属纠纷,推进全县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
(二)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
以村为单位全面调查未确权登记农村宅基地,汇总至乡镇(街道)。完成数字地籍的区域,可以利用数字地籍调查成果与已登记发证成果的比照,村级核对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以《三门县农村宅基地未确权登记情况调查表》形式上报所在乡镇(街道)。
2.乡镇(街道)核实。
针对村上报的未确权登记宅基地情况,乡镇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逐一核实并公示。3.处理(罚)、审批。
依据省、市、县规定,结合核实的建房时间、面积等,对符合补办审批手续的宅基地,进行处理(罚),并由乡镇(街道)补办用地手续。
4.申请确权。
凭乡镇处理的意见及批准文件,向当地国土部门申请,报县人民政府确权登记。
(三)工作要求。
1.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要相互沟通,以有利推进农村确权登记工作,保障权利人用益物权为落脚点,采取相应简化程序,在权利人自愿原则下,妥善处理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
2.国土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和相关处理程序的跟进,要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字地籍调查等成果,协助乡镇(街道)做好宅基地权属纠纷的调处工作。同时,国土部门要制定相关处理(处罚)标准,可采用简化程序妥善处理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
3.规划部门在符合城乡规划或规划要求及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予以补办规划许可手续。
4.公证部门在办理继承公证时,应按件收取成本费用,每宗地收费300元。
四、强化领导,确保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对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办、农业、国土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排出推进时间表,为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二)保障经费落实。
按照2013年、2014年中发1号文件要求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工作开展。
(三)严格规范操作。
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各地要坚持政策导向,切实保证权属调查真实、准确。在核实历史遗留违法宅基地建设时点中,依据违法建筑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公示反馈等情况综合确定。对当事人提供虚假材料或者利用隐瞒、欺骗手段获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确认的,应不予登记并依法予以查处。
(四)营造良好氛围。
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意义、政策,广泛发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广大农民财产权的保护意识,鼓励广大群众主动提出宅基地确权登记申请。乡镇(街道)要组织力量,深入农村,加强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和上门服务,引导农民主动申请宅基地确权登记,实现宅基地使用权能发则发、应发尽发。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办公室,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篇6
1 工作路线
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要求, 规范搜集农户土地承包合同、经营权证等权属资料, 科学调查勘测发包方、承包方和农户承包地块信息;完善审核、审批登记制度, 依法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薄, 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档案, 搭建起集影像、图形、权属信息为一体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主要分准备工作、权属调查、纠纷调处、审核公示、完善合同、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立登记簿、颁发权证、资料归档9个阶段。
(1) 准备工作。根据规程编制工作方案和技术设计书, 结合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行宣传培训, 收集二轮承包合同、调查图件、基本农田图件、地力等级图件等。
(2) 权属调查。以现有的土地承包合同、经营权证或二轮承包台账为依据, 以土地发包方和承包方认可为原则, 以调查图件为基础, 实地调查农村土地承包地块的名称、面积、四至、空间位置、界址、土地用途、地力等级、利用类型和是否基本农田等情况以及其发包方、承包方的基本信息, 标注调查图件填写相关表格。
(3) 地块分布图与信息公示表制作。根据权属调查结果, 制作以发包方为单位的地块分布图;以发包方为单位按承包方顺序逐地块形成调查结果, 制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信息公示表》。
(4) 调查审核公示。地块分布图和调查信息公示表制作完成后, 交由发包方审核。审核通过后对承包方 (代表) 姓名、承包地块的编码、合同面积、实测面积和地块四至等信息进行图、表公示。对公示过程中发包方和承包方提出的异议, 应及时进行核实、修正, 并再次进行公示, 直到全部正确为止。公示无异议的, 以承包方为单位制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示结果归户表, 由发包方、承包方 (代表) 进行签章确认。
(5) 建立数据库。由中标单位根据政府招标采购确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软件, 依据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规范》, 建立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6) 建立登记薄。根据发包方、承包方和承包地块的属性数据在管理信息系统下制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
(7) 颁发证书。以行政村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 颁发全省统一格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8) 资料归档。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档案 (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
2 问题分析和探讨
2.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测绘方法的选用
根据规范, 按照位置准确、面积精确、承包户认可的原则, 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 采用合适的比例尺通过地面实测或航测调绘或组合的方法进行确权, 达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的全国耕地面积是18多亿亩, 而农业部门统计下来的经营权证记载面积是12.77亿亩。具体到每一个省, 每一个市, 耕地面积到底有多少, 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搞实测。如果为了节省开支或图方便, 省去实测这一重要环节就偏离了本次确权登记工作的初衷。作为承包经营权第一次进行的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建设, 基础数据至关重要, 必将为后来的变更、更新调查带来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为了避免因航测法确权的种种局限而产生的夹生饭, 应该以实测法为主。
采用实测法进行确权工作, 可以充分利用国土“二调”成果图、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等作为调查底图, 利用基于CORS系统的RTK在指界的同时实时测量, 与航测法相比, 一个组仅多了1台RTK而已。但能随指随走, 高效且不留修补测、返工的隐患。至于认为实测法会比航测法需要的技术人员多的问题, 也是属于误导, 内业阶段是一样的, 外业阶段因RTK操作相对航测调绘还要简洁, 更容易培训。且经过第二次土地调查、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 各大有资质测绘单位都积累了大量地籍调查人才, 技术力量不是问题。
目前在作业过程中, 在基础资料收集及调查环节中, 由于承包户对影像识别能力较差, 作业人员需要不停的解释和指导, 即使这样再后期的检测中还是会发现很多问题, 必须重新修改, 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的返工, 增加了成本, 所以我个人认为实测法不管是从满足规程精度方面还是从节约成本方面都是比较可取的。
2.2 土地承包经营权面积的确定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遇到以下问题:农户承包土地面积与实测面积不一致, 甚至差距较大,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有: (1) 丈量工具和方法不同、因土地等级不同而采用承包土地面积联系产量做法、农户之间调整互换土地、开垦四荒地或者地质灾害造成耕地增减、人口增减导致土地调整等; (2) 农村承包土地已经以租赁、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经营权, 实地四至不清, 无法进行确权登记; (3) 农村集体土地由于城市建设、土地开发、兴修水利、铺设公路铁路等建设被占用的, 补偿不到位的农户要求按照原承包地面积登记; (4) 个别农户长期进城务工, 其土地已经转包或委托他人耕种, 实地指界时无法确认其承包经营权。
3 结论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法定要求, 是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 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举措, 是推动土地规范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 是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础性工程, 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征地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有利于建立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 为健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强有力的物权保障;有利于强化承包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 为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有利于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 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的各项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原始依据。
摘要: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 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耕地和“四荒地”等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以现有土地承包合同、权属证书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为依据, 查清承包地块的面积和空间位置,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 妥善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 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 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登记,发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 (主席令[2009]第14号)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 (农业部第33号) .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篇7
关键词:临海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问题思考
1 临海市宅基地登记发证现状
1.1 临海市区域概况
临海, 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 长三角经济圈南翼, 是浙江省辖市, 台州市代管市。介于北纬28° 40′~ 29° 04′, 东经120°49′~121°41′之间。东濒东海, 南接台州市区, 西连仙居县, 北与天台县、三门县接壤。全市三面环山, 一面靠海, 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特征。临海市辖5 个街道、14 个镇:全市995个村, 10252 个村民小组, 35 个社区, 1197 个居民小组。
1.1.1 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临海区域位置优越, 交通便捷,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以甬台温高速、台金高速、104 国道和34 省道等为主要交通干线, 是甬台温铁路和规划的金台铁路的汇聚地。深水良港——头门港正在开发建设, “十二五”期间将实现对外通航。临海水力资源丰富, 括苍山风电场为世界级高山风电场, 装有33 台单机容量600 千瓦和2 台单机容量750 千瓦的风机。临海气候宜人, 物产丰富。
1.1.2 土地利用现状
临海市现状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具有区位意义的农用地类型较为齐全、但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数小、土地利用地域分异明显、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
1.1.3 临海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基本情况
根据国土资源部等部委相关文件精神要求, 结合临海市实际, 临海市制定了《临海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方案》, 确定2014 年年底完成村庄数字地籍调查, 并利用此成果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工作目标。目前, 全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应发证35万宗, 已发证29 万宗, 符合条件发证率83%, 符合发证条件的宗地登记发证率为89%。
1.2 宗地确定
1.2.1 宗地划分原则
宗地主要依据用地权属来划分, 一般用地为同一权属单位的, 划分为一个宗地单元;如果有地块不相连的情况, 如道路阻隔、水系拦截等因素, 宗地则需要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单元。
1.2.2 临海市宅基地面积的规定
农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宅基建筑占地限额标准:使用耕地的, 2 人以下 (含2 人) 的小户安排面积不得超过50 平方米;3—6 人的中户安排面积不得超过100 平方米;7 人以上 (含7 人) 的大户安排面积不得超过125 平方米;农民利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建设用地, 小户安排面积不得超过60 平方米;中户安排面积不得超过110 平方米;大户安排面积不得超过140 平方米; 山区有条件的农民利用缓坡地、荒山、荒地, 大户安排面积不得超过160 平方米; 对建设规划已实施的接驳屋, 在规划允许的范围内, 应按原规划实施。 农民在规划小区建造多层公寓式住宅的, 人均建筑面积可控在90 平方米以内 (单人户建筑面积控制在100 平方米以内) ;建造小高层的, 人均建筑面积可控在100 平方米以内 (单人户建筑面积控制在120 平方米以内) ;建造高层的, 人均建筑面积可控在110 平方米以内 (单人户建筑面积控制在130 平方米以内) 。
1.3 登记发证
宅基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办理流程
前置条件: (1) 具备合法用地权源; (2) 无权属争议
适应范围:历史遗留 (2014 年3 月27 日前建设) 问题处理
2 临海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2.1 临海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存在问题
2.1.1 临海市农村宅基地在数量及面积上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农村村民只能是“一户一宅”。但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一户多宅”现象。一是建新未拆旧, 二是村民接受赠予, 三是村民购买住宅等因素造成“一户多宅”。另外, 有的村民未执行临海市规定的面积限额标准, 由此违法用地的产生滞缓宅基地确权登记的进程。主要体现在:一是超占面积, 即先批后建、少批多占且无法拆除暂缓保留。二是厡基拆建后超占引起。至今未得到依法依规处理, 严重的制约该项工作的开展。
2.1.2 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
原本村民自愿申请是土地登记发证的首要条件。但在工作中, 村民申请登记的积极性不高, 主要原因是受到临海市当地经济格局的影响。山上村经济较为落后, 很多人外出务工, 只有老人、妇女或儿童留守, 绝大多数是人去屋空。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都在忙于他事, 无暇顾及。再者, 由于部分村民思想观念过于陈旧, 没有意识到宅基地确权登记的重要性。加之工作开展之初经费未得到落实。有的村级代理人员对登记对象不清, 范围被放大, 存在缺席指界, 房屋边长被估量等现象, 进而延缓该项工作的进程。
2.1.3 管制上, 乡镇建设规划或缺或无
有的村无村镇建设规划, 仅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导致宅基地建设用地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同时, 乡村历史遗留的建设用地, 与交通、水利等法律法规冲突。
2.1.4 登记机构的审查机制存在缺陷、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机制不健全
在登记发证过程中主要采取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 但对登记机构工作人员来说, 关心的是依法应收取哪些要件, 流程如何走完。至于所收要件的真伪, 对要件的真实性须要审查到何种程度难以界定。
2.2 基于临海市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2.2.1 不动产登记立法
介于《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实施。明确了不动产登记员制度、对不动产登记类型的规定、登记审查要求、登记错误的赔偿责任规定等, 但由于不动产登记工作还未开展, 必须加速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进程。
2.2.2 加强保障、提高农民意识
一是加强技术保障, 以村庄数字地籍作为技术支撑, 加强技术保障, 通过村庄数字地籍图初次赋权、实地走访调查核实, 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村庄规划图进行填表, 确保宅基地使用现状和类型数据精确性, 确定建筑, 后退红线。二是加强力量保障, 全市全面铺开此项工作前, 需组建好工作领导小组, 选定有实力的协作单位参与,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及张贴宣传单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土地权属意识, 调动群众积极参与、争取老百姓对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加大工作经费的投入, 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2.2.3 加强村镇规划
提高规划水平, 严格执行规划。临海市在已编制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根据发展变化适时进行修编, 并编制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规划编制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要有超前性、高起点;二是重视规划管理, 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2.2.4 建立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
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根据浙江省省台州市下达的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实际需要, 于每年年初一次性向浙江省省台州市申办农转用手续, 依法批准后逐宗按户批准供应宅基地。
2.2.5 探索农村宅基地创新机制
首先, 通过宅基地整理, 清除应拆未拆和非法占地, 逐步消灭“空心村”, 收回村庄规划区内空闲地和自留地, 统一由村集体安排使用, 可以很好缓解农民建房难这个农村老大难问题。每年我市安排800亩的用地指标用于农村住房建设, 平均到全市995个行政村, 每村不到1 亩, 所以农民建房靠下拨土地指标很不现实, 宅基地“三统一”是当前农村个人建房的最佳出路;其次,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测算, 村庄多余的宅基地还可以复垦, 获取复耕指标, 可以缓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用地空间不足困境;第三, 宅基地整理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公益事业和面貌持续改善。
2.2.6 尊重历史, 面对现实, 分类处置
坚持依法依规原则, 根据土地登记“依批准”规定、《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临海市农民住宅用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政策, 办理直接发证或补办手续后发证。坚持公平原则, 根据违法占地建房程度区别处罚轻重, 明确统一标准进行处理 (处罚) , 并通过集体讨论决定违法用地处置方案。坚持公开原则, 调查数据经村两委核实、确认后公开, 拟定处理方案在村公告栏张榜公布, 保证村民和被处理人的知情权, 接受群众监督。坚持惠民原则, 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 拟定处置方案时兼顾违法建房轻重程度后取最低限执行, 处置时由乡镇人民政府与行政执法部门集中处理 (处罚) , 确保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
2.2.7 准许农村宅基地在一定范围内流转
宅基地使用权属于农民享有的主要财产, 也属于我国物权法调整的范畴, 宅基地使用权应该和其他财产权一样, 能交易、抵押、流转等, 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结束语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牵涉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 是明晰农村宅基地产权关系, 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农村土地权属纠纷, 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通过开展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妥善处理宅基地管理的所遗留问题, 可以防止占用耕地, 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S].
[3]《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S].
[4]《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1〕60号) [S].
[5]《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发〔2011〕178号) [S].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篇8
关键词:林权登记管理,问题,对策,浙江云和
林权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林权证是对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 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并登记造册发放的证书。林权登记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确认林权、核发林权证书, 办理林权核销和权属变更登记, 建立、管理林权档案, 保护林权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等。
1 云和县林权登记管理现状
云和县地处浙西南山区、瓯江上游, 土地面积9.91万公顷, 人口10.9万人, 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34万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84.1%, 林木总蓄积量306.7万立方米, 覆盖率80.8%, 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是浙江省林业重点县。改革开放以来, 云和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主要经历了林业“三定”、“完善”和“延包”3个发展阶段。目前, 云和县共有3.92万公顷承包到户的责任山, 统一延长承包期至2055年12月31日, 签订责任承包合同16 002份, 并且明确了61 031处山场的经营管理主体。对承包到户的责任山, 全部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对林业“三定”时核发的“云和县山林所有权证”、“云和县社员自留山使用权证”, 统一换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全县换 (核) 发林权证33 092本, 其中个人的自留山和责任山使用证29 006本、集体统管山和林地所有权证4 063本、国有山林权证23本。现在, 云和县已建立林权档案和林权登记信息数据库, 林权档案是山林“延包”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图表、声像、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 是山林“延包”工作的成果资料, 也是实现林权依法管理的基础, 更是林权权利人拥有相关权利的原始材料, 具有法律效力的备考价值。据统计, 全县共装订“延包”工作档案1 790卷, 分别存于县林业局、县档案馆、乡镇政府、行政村。同时, 还对登记在册的11.544万处山林权属, 分乡镇建立起林权信息管理数据库, 方便于群众查询, 初步实现山林权属信息化管理, 并且专门设立了林权管理中心、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林权交易中心、森林资源资产调查评价服务机构和林权抵押贷款服务窗口等森林资源流转服务工作机构, 规范了森林资源流转工作, 有力地激发了广大林农保护、经营和发展林业的生产积极性。同时, 随着林权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地深入, 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
2 存在的问题
(1) 少数乡村干部和群众对林权登记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有少数乡、村工作人员片面认为, “延包”是林业“三定”的延续, 对山林四至、面积、林种和树种等的填写, 照抄林业“三定”或“完善”时清册, 没有按实际情况进一步校核, 存在部分林权登记与现地不一致。有部分村、组干部对林权“四项”权利认识模糊, 错将村组集体经管的山林登记为“林地所有权”一项权利, 漏登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3项权利。有部分林农权属意识淡薄, 对林权登记重要性不理解, 认为自己经管的林地, 自己不想进行转让也不想抵押贷款, 林木采伐还早, 办不办林权证无所谓。这些现象的产生, 主要缘于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 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宣传得不够深入细致, 致使少数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林权登记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另外, 一直以来林权证利用价值不大 (如不能抵押贷款等) ,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农进行林权登记的积极性。
(2) 个别村组借口林权纠纷未处理, 阻扰正常的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如云坛乡平里行政村山锦自然村和横栏路自然村,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为山林权属问题一直纠纷不断, 山林“延包”工作中, 有少数人想乘林权档案不健全谎登集体统管山或纠纷山, 导致两自然村相互指责, 造成两自然村所有山林的权属无法正常登记。
(3) 林权流转后的变更登记滞后问题。林业“三定”以来, 林权人运用市场化手段盘活林业资产, 林地和林木流转不断增加, 由于缺乏专门管理机构对森林资源流转规范管理, 及时进行林权变更登记, 致使林权流转呈无序状态, 造成许多流转合同不规范, 一旦出现纠纷, 难以认定其合法性。
(4) 林权证中没有森林、林木、林地“四至”范围附图。主要是因“延包”工作时间紧, 一些山场面积小、难以绘制 (在1/10 000地形图上不到1个句号) , 并且勘测山场绘制“四至”范围图业务性强, 许多工作人员不会操作。
(5) 新林权证颁发后, 旧林权证仍在使用。颁发新林权证的同时, 应收回旧林权证。但是许多林农借口旧林权证遗失或找不到, 拒绝交回, 致使新旧林权证同时存在和使用。
(6) 林权登记管理办法不够完善, 有些问题在工作中难以操作。一是林权共有人能否各自持有林权证问题。实际操作中, 有的乡镇是按共有人各自持有登记发证的, 在每本证的注记栏中注明共有人及其份额;有的乡镇是让共有人推选代表进行共有登记, 发放1本林权证, 在证本的注记栏中注明共有人及其份额。二是生态公益林能否进行流转问题, 涉及到上位法与下位法、政策与法律的矛盾。三是自留山转让后是否还是自留山问题。四是林权登记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应作怎样审查的问题。
3 对策
(1) 进一步加强林权登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发放宣传单、专题报道、下乡开展咨询等多种形式, 把国家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登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到每一个涉林单位或个人中, 增强其林权意识, 使他们切实相信权属登记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林权权利人合法权益, 变“要我登记”为“我要登记”。
(2) 加强林权登记机构建设, 规范林权登记管理。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涉及到林权确认、林权初始登记、林权变更登记、林权抵押贷款登记备案、林权流转招标拍卖挂牌审查及合同备案等。要加强林权登记机构———云和县林权管理中心的建设, 选取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林权管理中心, 把林权登记管理作为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 确保登记发证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3) 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尽快明确林权归属, 维护林区的社会稳定。一是妥善解决林权流转遗留问题, 要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依法依规”原则慎重处理, 对于依法操作、手续完备的林权流转行为, 应当予以维护, 依法给予变更登记;对于基本合法、确有不合理或争议较大的林权流转行为, 要在政府主导下协商解决;对于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损害集体和群众利益的林权流转行为, 要依法予以纠正, 或者通过司法程序加以解决。二是妥善处理林权纠纷问题, 要加大山林纠纷调处力度, 加强思想教育, 引导群众以理性的、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从源头上调处化解矛盾纠纷, 尽快明确林权归属, 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4) 强化林权档案管理, 建立和完善林权登记信息系统。《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 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要切实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 建立林权登记档案, 提高林权档案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要加强林权登记信息系统建设, 实现林权登记发证结果的信息共享, 接受公众查询和监督, 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林权档案管理工作。
(5) 加快林权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立, 实现林权数字化管理。对现已登记山场利用GPS空间定位技术进行定位, 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GIS) , 建立林权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为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创造良好的实时监控, 做到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保证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准确性, 实现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6) 强化林权证的法律地位, 保障林权人合法权益。一是切实发挥林权证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法律凭证作用, 要把林权证与公益林补偿、林地征占用、造林补助、林木采伐申请、流转、抵押等林事管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做好新证与老证的衔接, 对于已经换 (核) 发新版林权证的, 应明确:以前发放的各种林权证书一律停止使用, 不得作为办理流转、抵押、申请采伐、领取相关补助等林事活动的法律凭证。
(7)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林权登记管理制度, 力求切合实际, 易于操作。一是林权共有人能否各自持有林权证问题。林权证持有人是林权的权利人, 林权共有人都是林权权利人, 依法享有其份额内的林权, 因此可以持有相应的林权证, 但是共有人需同时申请。二是生态公益林能否进行流转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规定, 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 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规定, 商品林和公益林只要权属明确、不改变林地用途和性质, 其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都可以流转。因此, 不能限制生态公益林的转让。三是自留山转让后是否还是自留山问题。自留山是林业“三定”时划定的归农户长期无偿使用的林地, 并允许继承、转让;但是, 自留山转让后, 对于受让方来说, 其受让的山林不应是自留山, 因此也不应长期地归受让方无偿使用。四是林权登记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应作怎样审查的问题。林权登记机关是依当事人的林权申请而进行登记审查;林权登记机关应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是否齐全进行审查, 应对申请人提交的权属证明材料是否合法有效和申请人是否具有申请资格进行核对;但是, 对于申请人提供申请材料的真伪性, 林权登记机构难以鉴别, 应明确规定由申请人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登记机关只从形式上审查。
参考文献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篇9
一是成立专班, 加强领导。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及事业单位成立了以分管财务局长为组长、财务及资产管理人员为成员的工作专班, 为资产产权登记与发证工作保驾护航。
二是精心准备, 提前谋划。在开展此项工作之前, 我们认真清理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户数, 分类列出清单, 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比较核对, 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系统相关信息, 在此基础上多次与武汉天扬慧搏科技有限公司沟通, 提前做好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升级。
三是制定方案, 强化培训。制定了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与发证工作工作方案、操作指南, 组织全县资产管理人员召开大会, 进行相关政策、工作要求、操作流程及软件培训。
【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推荐阅读:
林权登记10-06
封开县林权抵押登记管理办法06-29
喜德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05-27
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08-03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05-13
拟表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名单07-15
集体林权05-08
林权管理05-19
林地林权07-23
林权争议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