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运输问题

2024-08-31

城市垃圾运输问题(精选11篇)

城市垃圾运输问题 篇1

城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协议

甲方: 乙方:

根据XXX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办公室的相关要求,为了更好的治理建筑工地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现象,严格落实XXX要求,有效规范管理建筑工地渣土的运输,根据《XXX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和《xxx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甲乙双方签订一下协议:

一、乙方运输车辆须达到甲方拉运要求,方可进行建筑垃圾运输。

二、乙方必须服从甲方工作人员的管理。

三、如乙方在拉运过程中产生以下违法、违章行为,甲方将给给予乙方相应的经济处罚。

1、不平箱装载的。

2、沿途抛洒的。

3、运输车辆出工地未对车体及轮胎进行冲洗,带泥土上路。

4、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车辆进行运输的。

5、不按指定地点倾倒建筑垃圾的。

6、未按审批期限进行拉运的。

7、车号与准运证号不符的。

四、拉运过程中,严格按照甲方审批的时限内完成拉运,超期拉运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如遇雨雪天气或不可抗因素造成的超期拉运,须经甲方审核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拉运。

五、如在拉运过程中,违反以上规定,且在同一工地违章三次以上的,甲方将上报上级部门,建议取缔其建筑垃圾运输资质。

六、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生效。

七、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签字(盖章)生效。甲 方:城东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乙方: 负责人: 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城市垃圾运输问题 篇2

关键词:现状,政策及措施,一体化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 城市的餐饮业迅猛发展, 餐厨垃圾的诸多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之而来对环境的污染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危害已引起全民的强烈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1 餐厨垃圾现状

城市的餐饮业较为发达, 餐饮店铺、快餐店、夜排档、早餐店, 还有为数众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食堂。众多的餐饮单位每日产生数量巨大的餐厨垃圾, 形成了一个基于利益的地下灰色收运链条, 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相当分散而分工明确, 大多以小范围的地域 (街道、乡镇等) 划分。

典型的产业链包括:产生、收集、处理、利用。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 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分属不同的经营者。

产生:产生者是餐饮单位、食品加工单位和屠宰单位等。

收集:对于餐饮单位, 收集者一般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们各垄断某个城市的一片区域。在各自地盘内, 对于大中型的饭店, 他们会与之签订一份期限不等的协议, 以一定的价格收购饭店的所有餐厨废弃物 (大中型饭店都有专门的隔油池) ;对于小饭店, 收集者一般以一些日用品或象征性的货币换取未分类的餐厨废弃物;对于食品加工单位和屠宰单位, 收集者主要收集其产生的老油和地沟油, 他们会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这些东西。收集者一般在深夜至清晨活动, 以掩人耳目, 而且餐厨垃圾运输工具目前以人力三轮车或敞开式轻卡为主, 车体肮脏破旧, 行走缓慢且经常发生外溅, 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他们将这些餐厨废弃物分别运至不同的违法场地。

处理:处理者的处理场所一般位于偏远的城乡结合部或农村, 有的属于三无的作坊式工厂, 有的以化工厂、生物柴油厂或油脂厂为掩护。

处理者分为中间处理者和终端处理者。中间处理者主要处理残渣和未进行分类的餐厨废弃物。他们将餐厨废弃物混合物倒入大锅中, 将大锅加热到70℃以上, 再加入微量浓硫酸并搅拌, 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层, 上层的粗油脂和中层的含水残渣。粗油脂销售给终端处理者, 残渣销售给养殖场作为饲料原料。

利用:终端处理者负责处理收集者和中间处理者送来的老油和地沟油。他们有的将这些东西做成食用油, 有的将这东西做成生物柴油, 有的将这些东西作为化工原料出售。

2 政府采取政策和措施后的效果

近年来, 我国国内大中型城市已经意识到餐厨垃圾的危害, 并开始了资源化利用的尝试, 上海、北京、广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已逐步出台相关政策, 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 开展餐厨垃圾管理和处置工作。一些城市虽然出台了餐厨垃圾的管理办法, 但办法中没有明确收集系统的模式, 没有处理系统应达到的标准, 政府没有监管办法, 没有对餐厨垃圾处理的投资建设方案及运营方案。大部分城市餐厨垃圾的管理办法尚未制订, 对餐厨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处于空白状态。这些因素都促使当前餐厨垃圾运营效果不容乐观。

3 合理一体化运作模式的探讨

经过几年探索, 国内已初步形成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宁波模式、上海模式、西宁模式及北京董村模式。经调研, 各地的具体运作方式虽然不尽相同, 但共同的特点都强调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加强对餐厨废弃物产生源的监管, 杜绝随意处置, 促使餐厨废弃物纳入有序处置轨道;加强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监管, 防止二次污染;指导餐厨废弃物处置企业选择合理的技术, 根据资源化、无害化、再利用的原则, 进行餐厨废弃物处置;实行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办法, 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 培育正规的餐厨废弃物处置市场。

从调研可知, 国内成功的几个模式主要为商业运作模式, 这是实现企业与政府合作的商业平台, 其合理性与有效性是投资项目成败的关键。合理的商业运作模式能够同时最大化发挥政府与企业的各自职能, 能够实现共同的预期目标。针对目前国内大多餐厨垃圾现状, 要打破灰色收运链条, 建议采用收集、运输和处置一体化模式, 并将运作模式分为三个参与方:政府、垃圾源头方、综合运营方 (负责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理) , 各司其职, 协作、规范管理。具体模式如图1。

3.1 政府职责

3.1.1 行业立法, 对收集、运输和处置全过程进行规范化。

建议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应当确立如下原则:

(1) 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实行特许经营制。未经许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

(2) 统一设定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综合运营方的市场准入条件及收运处置的财政补贴标准。

(3) 实行餐厨垃圾排放申报登记制度。垃圾源头方按月或按季度申报排放的餐厨垃圾种类、数量、浓度、地点、贮存方式等内容。并在申报内容需做重大改变之前进行完成变更登记。

(4) 在政府、餐厨垃圾源头方、综合运营方之间建立相关信息共享平台。

(5) 多渠道展开宣传教育, 培养餐厨垃圾源头方环保意识, 培养民众对餐厨垃圾合法收运的认同感, 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3.1.2 选择并与相关企业签署餐厨垃圾特许经营协议。

3.1.3 监管收运过程, 确保餐厨垃圾保质保量的得到收集;依法查处非法收运处理行为。由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并促成餐厨垃圾源头方和综合运营方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合同, 监督餐厨垃圾源头方和综合运营方合同履约情况。

(1) 新开办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企业、单位食堂等餐厨垃圾源头方的, 应当在办理环境影响评价、餐饮服务许可证之前, 与获得特许经营权的综合运营方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未签订协议的, 环保部门不得通过环境影响评价,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

(2) 已经取得相关许可的餐厨垃圾源头方未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的, 环保部门不得办理排污许可证年检。

(3) 获得特许经营权的综合运营方, 应当每季度将签订的餐厨垃圾收运协议向市餐厨垃圾主管部门备案。

3.1.4 监管特许收运过程、处理过程, 确保不产生二次污染。

3.1.5 对餐厨垃圾综合运营企业按收运、处理吨数进行补贴。

3.2 政府各部门职责

建立健全政府统一协调监督机制, 各部门配合、联合执法:

3.2.1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对餐厨垃圾源头方的产生量、去向、用途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开展餐厨垃圾综合运营方的监督检查, 对擅自从事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经营活动的行为进行查处。

3.2.2质监部门负责加强对食用油脂生产企业、食用油生产作坊的监督检查, 查明油源购进渠道, 依法查处无证生产加工食用油及在生产中掺杂掺假的行为;负责牵头依法查处非法提炼加工“地沟油”黑窝点和使用“地沟油”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

3.2.3工商部门负责餐厨废弃物回收、处置和深加工企业的登记注册管理, 对擅自从事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经营活动的行为, 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开展对食用油市场的监督检查, 督促经营者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购销台帐制度, 以集贸市场、批发单位、食杂店等单位为重点, 严厉打击经营“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行为。

3.2.4卫生部门负责以整治小餐饮、火锅店、旅游景区餐饮店、学校食堂、工地食堂为重点, 开展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食用油脂情况的监督检查, 严查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 督促产生餐厨废弃物的单位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 依法查处使用“地沟油”和不明来源油脂烹饪食物的行为。

3.2.5环境保护部门协助各部门做好取缔工作。

3.2.6农业部门负责加强对规模畜禽养殖场所的监管, 禁止直接用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

3.2.7公安部门负责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涉嫌“地沟油”问题的犯罪行为。

3.2.8质监、卫生、工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 负责定期开展监督抽验工作。

3.3 餐厨垃圾源头方

3.3.1 将餐厨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如实申报产生的餐厨垃圾数量。

3.3.2 遵守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 配合特许收运工作。

3.4 餐厨垃圾综合运营方

3.4.1负责整合资源, 符合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准入条件;或负责组建符合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准入条件的实体企业从事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经营活动。

3.4.2负责餐厨垃圾收运系统设施设备的投资建设运行, 在政府的协同作用下, 与餐厨垃圾源头方建立有效的收运模式。

3.4.3负责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行, 负责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以及处理后的产物销售和处置, 确保在处理过程中不出现二次污染, 实现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3.4.4设计科学合理的收运线路图及收运时刻表 (收运网络) 。

3.4.5设计科学合理的运输车辆、主要设备及人员配置方案。

3.4.6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 设计完成餐厨垃圾智能化收运系统。

4 结语

城市垃圾运输问题 篇3

关键词:垃圾分类;运输;面临的问题;解决

前言

目前中国的小区垃圾类回收运输主要存在分类不够细致,垃圾分类回收机制不合理,宣传推广不到位,垃圾分类奖惩法规不规范的问题,对症下藥才能做好垃圾分类回收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2]。

针对中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问题我们逐条研究并提出了合适的应对之策。

1.细化垃圾分类

和中国当前的垃圾分类情况相似,在日本实行垃圾分类的初期,仅仅将垃圾分为可燃烧与不可燃烧两类,而发展到如今,日本的垃圾已经大致分八类[3],包括:可燃垃圾、塑料瓶类、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有害垃圾、大型垃圾。

中国完全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更细致的垃圾分类,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成分包括厨余物、废纸、废塑料、废织物、废金属、废玻璃陶瓷碎片、砖瓦渣土、废旧电池、废旧家用电器等,所以中国的垃圾可以分为可燃垃圾、塑料瓶类、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有害垃圾、大型垃圾八类。每个省份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在八大类的基础上再发展自己的垃圾分类,比如生活垃圾还可以再分为: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圾、塑料容器和包装、瓶和罐、有PET标识的塑料瓶、废纸类、有害垃圾和大型垃圾。

2.垃圾分类回收机制的规划

2.1 建立分类垃圾袋体系

当前小区居民基本将家庭垃圾装到垃圾袋之后再进行处理,建立分类垃圾袋体系可以从源头开启垃圾分类[4]。研制分别装载可燃垃圾、塑料瓶类、可回收塑料、其他塑料、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有害垃圾、大型垃圾八大类垃圾的垃圾袋,每种垃圾袋配以便于识别的特别配色和标识,垃圾袋的容量以一周居民的这种类别的垃圾产生量为准,这样就可以引导居民通过使用分类垃圾袋从源头开启垃圾分类。

2.2建立规范的小区垃圾分类回收时间和地点

我国应不仅垃圾分类有相应的规定,还应该建立规范的小区垃圾分类回收制度规范,垃圾收集日和具体投放地点也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让小区居民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去投放规定的垃圾,这样做可以有效的提高垃圾的回收效率和减轻环卫部门的垃圾清理压力。

对于垃圾的垃圾回收时间,我们应该制定合适的垃圾分类投放时间表[3],参照人们的作息时间我们可以将垃圾投放时间以一周为周期,周一收集可燃垃圾、周二收集塑料瓶类、周三收集可回收塑料、周四收集其他塑料、周五收集不可燃垃圾、周六收集资源垃圾、周日收集有害垃圾和大型垃圾。一周的时间各类垃圾的积攒恰好能达到一定的量,恰好能装满一个垃圾袋,此时去投放垃圾可以避免环卫部门对垃圾的不足量的反复回收,垃圾处理站和垃圾运输部门也可以根据每天所需处理的垃圾种类制定每天的工作计划从而有针对的高效率的运输和处理垃圾。

对于垃圾的的收集地点,我们可以将当前的垃圾投放点,如小区垃圾房,垃圾回收站等进行改造和统一规划,配备装载不同种类的垃圾的分类垃圾桶,在垃圾桶上贴上鲜明意识的标识,引导居民按类投放垃圾,也便于环卫部门回收垃圾。

3.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推广

垃圾分类回收推广的一大阻力是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的运行程序不了解,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和意识。居民是小区垃圾分类的主体。中国对垃圾分类回收的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小学里应设有收集不同垃圾的垃圾箱,垃圾箱上详细说明了垃圾如何分类。小学课程应该加入资源循环等相关课程。不仅对于学生,对于居民也应有相应的环境教育措施。小区居委会应该定期给居民授课,内容就是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知识。政府的环保部门可以印发非常具体而图文并茂的垃圾回收日历[3],在专门用于回收各类垃圾的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上也印有明显的各类图案,居民们对于什么时间该收什么种类的垃圾十分清楚。每年还可以设立一个月为“垃圾分类回收推进月”,为得到小区的理解与合作,每个推进月都进行广泛的普及教育活动。期间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对推进垃圾分类回收有功劳的人士加以表彰。

除了传统的做法外,因为当前是手机网络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手机应用推广垃圾分类回收。研发一款垃圾识别的手机应用,人们通过对垃圾进行拍照,再将图片放到垃圾分类识别库里,进行识别就可以获得当前垃圾的正确分类,从而不知道垃圾分那类的问题就迎刃而解。研发另外一款垃圾投放提醒应用,可以通过定位实时的向手机发送当天该小区的垃圾回收信息,比如当天自己所在小区在什么地点回收什么类别的垃圾,从而使用户不再为当天需要处理那些垃圾而烦恼。此外,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的平台建立垃圾分类回收不文明行为曝光台,让人们互相监督曝光不遵守垃圾分类的行为。

4.垃圾分类法规的规范

中国应该在依法治国的国策在指导下,对垃圾分类回收法律保障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有资料表明,国家环保部门也在积极地推动《循环经济法》的出台。这是令人鼓舞的良好开端。但是,仅仅一部《循环经济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学习日本在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方面的做法,制订更加具体的与《循环经济法》相配套且可操作性强的相关法律。比如有关生活垃圾的专项法规。

5.结语

通过细化垃圾分类,建立分类垃圾袋体系和建立规范的小区垃圾分类回收时间和地点从而建立小区垃圾分类回收运输系统体系,运用宣传和法律规范推行小区垃圾分类回收运输系统体系,中国的小区垃圾分类回收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宝平,杨展望.“垃圾分类”真的这般难?[N].山西日报,2007.7.19.

[2]沈颖青,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方环境,2011.1.07

[3]西伟力.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现状[J].环境卫生工程, 2007.

城市垃圾问题及解决对策 篇4

摘要: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到“十二五”末,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城镇人口预计达到7亿人,将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这城市化高度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也将随之产生。而城市垃圾处理是现代城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本文将通过各种资料了解当前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对策

一、城市垃圾

城市垃圾是城市中固体废物的混合体,包括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工业废渣的数量,性质及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差异很大,应统一管理,根据不同情况由各工厂直接或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放置于划定的地区;建筑垃圾一般为无污染固体,可用填埋法处理;生活垃圾是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渣,种类繁多,包括有机物与无机物,应进行分类,收集,清运和处理。

二、当前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问题

目前,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另外,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年产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

垃圾围城给中国的城市敲响了警钟,不只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众多中小城市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我国各类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同,垃圾处理技术也不同,部分大中城市在垃圾处理工作中实现了分类回收、堆肥、填埋、焚烧为一体的处理方法,但中小城市在垃圾处理工作中还远未实现这样综合性的处理方法。此外,有机垃圾是城乡垃圾中的主要污染源,但有机垃圾的处理需要特别注意,如果仅以填埋、堆肥、焚烧等传统方式处理有机垃圾,不仅容易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处理成本也高,而中小城市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些。

中国目前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还有卫生填埋,这种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但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再是焚烧,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第四种是堆肥,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才行,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从整体来看,我国大量中小城市生活垃圾最主要的处理方式仍然是填埋,约占全国垃圾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以上;采用焚烧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还很少。不少中小城市对生活垃圾普遍采用混合收集等相对简单的方式,垃圾分类并未落到实处,使得进一步的处理工作变得困难。而在收集了之后,往往采用堆放和简易填埋的方法,处理不彻底,而且容易污染周围环境。而堆肥法尽管投资较低、技术简单,有机物分解后可作为肥料再利用,从而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但这种方法对垃圾分类要求高,而且有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臭味会污染环境,此外,堆肥成本过高或质量不佳还会影响堆肥产品的销售,而堆肥产品的市场销路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的话,堆肥技术也难以大规模发展。在焚烧处理方面,由于相关的技术等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要在中小城市推行的话也比较困难。另外,受各地财力制约,相关资金投入不足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今天,中国除县城之外的668个城市中,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许多地方一味追求GDP,忽视环保,导致今日城市垃圾围城的困境。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一颗巨型“炸弹”,潜伏在城市地下。因此,对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广大中小城市,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会使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变得步履维艰。

三、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认为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可以有:

第一,做好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关键是要提高个人的自我意识,提高每个公民的环境意识是当务之急。垃圾从源头分类涉及到千家万户和每个公民,要使人们认识到自己是污染的受害者,又是污染的制造者,也应是污染的治理者。要提高中国公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就需要我们大力宣传分类的好处。通过强有力的宣传与动员,能够巩固城市群众的卫生观念,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进而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同时,政府也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与辅助体系,带动城市垃圾处理难题的解决。

第二,实行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避免和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以及采取适当措施使废物量减少的过程;资源化则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因此,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要充分结合经济形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生态化转型,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倡导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坚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城乡一体化并举,织成多张“生态网”,将垃圾处理纳入循环经济发展之中,注重以环境促发展、以生态创优势。要推动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生活垃圾从家庭、单位、医院、商场和集贸市场所有扔掉垃圾人的手中开始分类,可分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有机垃圾等5类。电池体积小危害大,实行单独收集;前4类可在家中不起眼的地方分别放置,或放入分类箱中,再由回收部门或专业运输队酌情多日收运一次,直接送到有关工厂做原料。剩余的生活垃圾可照旧由环卫部门收运。这样做将大大降低垃圾总量和体积,减少垃圾转运中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及过多的垃圾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了环卫部门清运和处理垃圾的负担,延长了造价昂贵的填埋场的使用寿命。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递增的垃圾多为可回收物,可以说有2/3以上的废弃物是能回收利用的,这样全国一年的垃圾处理费用就可以下降很多;其次,开展垃圾资源化技术研究,为城市垃圾处理提供硬件支持;再次,加强废旧回收,推动旧货市场的发展;此外,健全城市垃圾资源化管理,提升管理能力。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垃圾处理仍然面临投资巨大、产出较少的问题,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仍偏弱,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政策优惠。毕竟,垃圾处理是一项公共事业,也是公益事业,它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每个市民的利益,也影响着人们未来的生活。城市垃圾的综合处理需要大规模资金的注入,对中小型城镇政府而言,零星的设施建设和设备采购形不成系统优势,而大规模采购则存在资金压力,融资租赁因此成为很好的一种途径。传统的融资渠道,如银行贷款融资,存在着资本与折扣率的问题;如果借用民间资本的话,则要面临投资回报率的问题,毕竟,环卫产业可以说是一个微利的行业。融资租赁是集金融、贸易与租赁于一体,以“融物”的形式实现“融资”目的的新型信贷工具。在实践中,企业购买环卫机械装备,出租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按期支付租金给企业,企业并为地方政府提供设备维护和服务。这种融资租赁模式并非投资,而是只需要资金的成本运行,能够有效地化解资金筹集方面的问题。

四、总结

当前处理垃圾的国际潮流是“综合性废物管理”,就是动员全体民众参与三R行动,把垃圾的产生量减少下来。三个R的行动口号是:减少浪费(Reduce);物尽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当全社会的消费者都这样做时,生活垃圾的总量和城市处理垃圾的负担就会大大减少,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就会延

长,由此节约了土地,降低了垃圾污染的威胁。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各方面建设都需要资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难以立即改变,而且中国虽是资源总量大国,但人均资源量却居世界后列。因此,我们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全部靠高投资高科技来消纳垃圾,期望一次到位,又不能对巨大的垃圾资源置之不理,其泛滥成灾。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应走自己的路,发挥人民政府善于宣传、组织、领导群众的特点,通过立法,由简到繁、从低级向高科技过渡的方法,依靠群众,能做的先做起来,逐步加大环保投资力度,趋向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三分之一以上城市深陷垃圾围城困局埋隐患》

2、人民日报2000年7月3日第九版

3、《韩国城市发展以人为本》光明日报

城市垃圾运输问题 篇5

关键词:建筑垃圾处理设备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

目前,国家着力于建筑垃圾处理项目的扶持,建筑垃圾处理的问题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成为国家首要的解决项目。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建筑垃圾不断在增加,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堆放、填埋等处理方式,不但占用土地、影响城市美观,而且影响着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命造成威胁,如何采用一种专业有效的技术手段让这些令人厌恶的东西变成可再生的资源成为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建筑垃圾处理中,国外最早开始使用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其设备虽然技术先进,但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维修困难,严重制约着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的推广使用,在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内,如何汲取国外先进的绿色理念和技术,推广到国内在未来经济的规划和建设中实现节能环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

中意矿机跟上国家发展步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建筑垃圾回收处理方面的经验,于2007年研制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经过时间的考证,现如今已经在国内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建筑垃圾处理设备不仅解决了环境的污染隐患,也为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生资源,从而造福于人类,为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到路解决了难题。

城市垃圾运输问题 篇6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及管理对策探析

通过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处理的`现状及其问题的分析,阐述了我国垃圾问题的特殊严峻性,并综合各种因素,深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对策和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 者:段世江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人口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2刊 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年,卷(期):26(1)分类号:F299.24关键词:城市 生活垃圾 对策和途径

城市垃圾化处理及资源化问题 篇7

我国在30多年持续高速发展后, 一直隐藏在角落的垃圾终于不甘寂寞, 以其庞大的数量和巨大的危害掀起一轮垃圾战争。“垃圾围城”甚至于“垃圾危机”已是摆在人们面前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尽量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垃圾处理的相关政策, 也组织了由国务院8部委组成的环保专项督察行动组对全国范围内的垃圾处理厂进行调研, 但我国的垃圾处理现状却不甚乐观。而出乎意料的则是, 尽管垃圾处理问题迫在眼眉, 普通民众对于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却是强烈反对, 投诉上访等事件屡屡曝光。

究竟我国的城市垃圾应该如何处理, 这是放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1 我国城市垃圾特性分析

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按组分可分为三大类:可腐有机物、可燃有机物、无机物。其构成特性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城市居民燃气率等因素有关。目前, 我国的城市垃圾以每年5.5%的比例增长。

2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国际通用的垃圾处理原则是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及资源化[1]。在我国, 垃圾处理主要有三类:填埋、堆肥、焚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9) 》显示, 截止至2008底, 我国共有无害化处理厂数509座, 其中卫生填埋厂407座, 堆肥厂14座, 焚烧厂74座。

填埋技术目前是我国大多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 90%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此方法处理。由于建设和运行费用、管理措施、环保技术等因素, 在我国大部分填埋场仅是简易填埋场, 真正意义上的卫生填埋场较少。堆肥在我国的处理率并不高。生活垃圾焚烧大致可分为简易焚烧炉、国产化焚烧设施和综合型焚烧设施三类。

3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面临的问题

尽采用了多种的处理方法, 但生活垃圾的处理效果却并不理想。

(1) 未能在源头上实现垃圾的减量化[2]。

近年来, 各种生活垃圾尤其是包装垃圾急剧增加, 大量一次性垃圾的产生, 占了我国总体垃圾的20%以上。

(2) 垃圾混合回收的方式加大了垃圾资源化的难度。

城市垃圾目前仍以混合收集为主, 采用容器定点收集, 收集后运至中转站, 再转运至处理场。许多可利用的物资和有毒有害物一起混入垃圾中, 加大了垃圾中废品的回收难度, 使得垃圾具有高有机物含量, 高水分, 低热值, 成分复杂等特点, 造成焚烧处理热值低, 堆肥处理产品质量差, 填埋处理污染大等问题。

(3) 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 存在污染隐患[3]。

目前我国对垃圾的处理, 仍以填埋场为主, 堆肥、焚烧及其它处理方法为辅。但由于技术较低, 管理落后, 资金不到位, 缺少相关政策及法律支援等原因, 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二次污染。

(4) 垃圾污染事件频发, 公众意见强烈。

由于技术水平落后, 管理制度不完善, 垃圾厂的污染事故频频发生, 导致公众闻垃圾厂建设而色变, 投诉上访事件时有发生。2009年闹的沸沸扬扬的番禺垃圾厂事件, 不过是众多事件的冰山一角。

4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我国生活垃圾的特性决定了很难有一种垃圾处理技术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必须采取多种技术对其进行综合处理才能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4.1 垃圾分类

垃圾处理的首要任务, 是在我国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和处理处置是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4]。在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 路边形形色色的各种分类垃圾桶往往成为城市一道另类的风景线, 部分地区甚至将垃圾细分至44类, 据统计, 日本主妇每天花在垃圾分类的时间超过2个小时。

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金钱去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是否有其必要性?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不管是采用填埋、堆肥、焚烧或是其它方法, 所利用的仅是城市垃圾的一个或几个特性。例如可直接通过回收进行再生的主要是纸类、金属类、布料类等, 堆肥所需要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厨余, 焚烧厂需要的主要是热值较高、水份较低的垃圾等。将回收的垃圾不进行分类直接进行处理, 效率自然不高。

4.2 政府及民众的大力支持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所需要解决的第二个任务, 则是政府以及民众的大力支持。

政府的支持, 表现在法律制度、资金支援及宏观调控。民众的支持, 则表现为对垃圾处理事业的参与与谅解。

(1)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

目前, 我国对于垃圾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仍十分缺乏。政府应从减少垃圾产生、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厂管理等各方面入手, 制定全面而严格的法律法规, 加强监管机制及监督措施, 严厉打击部分处理厂间断运行环保措施甚至不运行环保措施的行为。

(2) 对垃圾厂的建设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在我国, 垃圾处理仍属于社会服务行业, 其建设仍需要由政府牵头进行推广。在什么地方建, 采用何种处理方式, 必需经过详细的调研与评估, 采取适合当地的垃圾处理方法。

(3) 适当的政策及资金鼓励。

我国的垃圾处理厂数量连年递增, 但垃圾处理效率却并不理想, 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运营成本过高导致部分垃圾厂无法顺利运营。政府可针对一些处理效果好但成本较高的处理厂, 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及资金鼓励。

(4) 增加公众参与力度, 宣传全民参与。

随着公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公众在垃圾处理这一行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政府在垃圾处理厂的选址、运营、管理过程应尽量透明化、公开化, 接受公众的监管与监督。同时, 公众也应积极参与到垃圾资源化处理事业中, 客观正确的看待垃圾处理厂的建设, 而不是一味的反对。

5 结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垃圾的产生量增长很快。单一的垃圾处理方式已经不适应, 必须走回收、利用、循环再生的道路。就我国现在的情况而言, 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工作是重中之重, 并需要从管理、技术、观念上强化垃圾治理,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使生活垃圾的处理最终走了“资源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周晓东, 张志祥, 夏正兵, 等.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以及旋风分离新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6) :2703~2704.

[2]姚颖悟.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与分析[N].2004-4-7.

[3]王琪.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环境经济, 2005 (10) :23~29.

城市垃圾运输问题 篇8

关键字:交通运输体系;城市低碳;问题;对策

一、发展城市低碳交通的必要性

低碳交通起源于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高能效”为基本特征,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增强国家竞争力为目标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会议上作出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0%-45%,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这一承诺也使得构建我国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成为必然。

(一)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

随着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远远超过了大自然的净化能力,全球变暖日趋加剧,并引起发了一系列的气候灾害。两极冰川迅速消融,在过去的50年内北极冰层变薄了40%,世界各地极高山冰冠急剧缩小,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物种面临灭绝;同时,冰川的消融,导致海平面迅速上升,一些岛屿国家面临被淹没的风险,我国部分临海省份海平面平均上升了9cm,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内陆国家也面临被淹没的风险;气候的变化导致近年来,各国极端气候、自然灾害频发,2009年,埃塞俄比亚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批“气候难民”,全球变暖不容忽视,加紧构建我国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降低碳排放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之举。

(二)应对能源安全的需要

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不丰富,人均化石能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能源的消耗急剧增加,2011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耗量高达34.8亿吨,早已突破“能源安全警戒线”,我国已由原来的能源出口大国变为能源进口大国,尤其石油能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之间的矛盾,减少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存度,发展低碳交通运输势在必行。

(三)应对城镇化和机动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亿辆。机动车再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同时也给交通系统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的机动车仍以汽油、柴油等为主要燃料,机动车尾气的排放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我国一些人口数量庞大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雾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并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和汽车拥有量的不断攀升,环境污染有进一步恶化之势,所以,构建我国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有利于应对我国快速城镇化和机动化,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二、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经认识到构建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性,并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但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下:

(一)人口增长与交通供给之间不协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加大,大量外来人口拥到大城市务工,导致对于公共交通设施的需求量增加,交通拥堵的现象时有发生。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大量的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投入使用,而与之相匹配的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从投资、施工到投入使用需要一个相对持久的时间,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长时间得不到缓解,甚至出现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象,人口增长与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

(二)公共交通投入不足,私家车出行比例大

目前,我国的公共交通以公交车为主,地铁仅在少数大城市使用,尚未普及。从数量上看,公交车的数量严重不足,尤其在一些人流量较多的大型城市,公交车经常人满为患,超载行驶,不仅影响出行效率,而且影响出行安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家庭选择购买私家车,以避开上下班高峰期,提高出行效率。据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公交分担率为15%~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公交出行分担率60%的水平,而从碳排放量上来看,私家车的碳排放量远远高于出租车、摩托车和公交车等,所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是降低碳排放量,优化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当务之急。

(三)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现阶段,我国市民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识较差,加之缺少智能交通系统的监管,在城市内,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商贩在人行道随意摆地摊,影响正常出行;一些行人在机动车道行驶,甚至在非人行道横穿马路;还有车辆逆行的现象时有发生,每年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多达数百万起,给人们的正常交通出行也带来了不便。另外,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尚未使用现代化调度和通讯设备,上下班高峰交通拥堵依然需要人工疏通,工作效率低下,且不能及时防范或疏通其他路段的交通拥堵现象。此外,交通安全设施有待完善。

三、完善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对策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如下:

(一)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做好城市交通发展规划

城市低碳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各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有关条例进一步建立完善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指标和相关法规标准体系,落实交通节能减排责任制,积极引导公众适应低碳交通的生活方式;其次,加强土地资源局、城市规划局、交通规划局之间的协调力度,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事前结合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做好交通规划,在道路设计上,可采用多中心空间结构、立交桥等方式减少交通流量,均衡交通分布,在公共设施方面,做好交通枢纽、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与小区的配套建设;最后,借鉴法国、美国等国家先进的交通管理经验,创新交通管理方式,如巴黎通过开辟骨干公交线路,提升公交运行速度;美國实行差别化停车策略,以减少中心区域的小汽车数量。

nlc202309021557

(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环节。为此,现阶段首先需要提高公民节能环保的意识,使其认识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优势,主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其次,政府要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改善公交车站状况,增加公交车数量,采用公交补贴等方式降低公交票价,通过增强公交运营能力,提高公交服务质量等方式,改变公交拥挤现状,吸引公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再次,兴建自行车车道,鼓励公民近距离采用自行车出行,同时在各大城市推广公共自行车系统,改善自行车行驶环境,增强其趣闻性,引导公民实现低碳环保出行;最后;通过与各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发低碳环保的新型交通工具,加快高能耗、地环保老旧车辆的淘汰,同时采用新技术提高车辆速度以及燃油效率。

(三)开发智能交通系统,实施现代化的交通管理

智能交通系统是发达国家为解决交通拥挤、交通事故、能源和环境问题,研发的新一代低碳交通运输系统。我国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开发出适合自己的职能交通系统,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降低车辆等待时间,降低碳排放。同时,实现现代化的交通管理,需要建设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及交通指挥中心,在市区中心区、交通资源紧张区域的主要道路和交叉口安装检测车速、流量数据的道路监测传感器,在市区重点区域及路口设置电子信息提示牌,为出行者提供路径选择、换乘、前方道路实时路况等出行信息,提高交通服务的效率,降低车辆延误和无效碳排放。

总之,我国城市低碳环保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低碳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公共交通投入、现代交通智能系统运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借助政府、交通运输部门、公众的力量,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和交通节能减排要求,又兼顾能源技术革新和产业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共同努力建设和完善我国城市低碳环保交通运输系统,在实现我国在哥本哈会议减排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齐文,宋庆亮,李琳娜.城市交通低碳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2:104

[2]赵宗建.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研究[D].长安:长安大学,2013

[3]杨晓燕.天津市低碳城市交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J].天津经济,2012

作者简介:王莉杰(1962-),女,汉族,山东省蓬莱人,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交通运输管理所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经济师,主要从事交通运输管理工作。

城市垃圾运输问题 篇9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摘要:传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阻止水分进入场内,封场后的填埋场变成了一个“垃圾的干墓穴”,越来越低的湿含量降低了场内微生物的降解活动,延长了填埋场的`维护期,增加了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长期潜在的可能性,对填埋场的底部防渗系统提出了很高要求.传统的“干坟墓式”填埋场改进为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已经将被动的垃圾降解过程改进为由人类主动控制的加速降解过程.但是,生物填埋场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干墓式填埋场限制垃圾渗滤液产生的设计理念.结合垃圾填埋发展的趋势,作者推荐了一种新的“湿式”填埋模式,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作 者:刘阳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期 刊: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ISTICEI  Journal:JOURNAL OF BAS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3, 11(1) 分类号:X705 关键词:生活垃圾    卫生填埋场    生物反应器型填埋场    防渗   

 

垃圾运输合同 篇10

为了及时处理甲方xx的生活垃圾,维护好市容卫生。经甲乙双方代表共同协商,由乙方承包甲方xx的生活垃圾清运任务,特签定本合同 ,双方遵照执行。

一、甲方责任:

1、提供摆放垃圾桶(手推车)的地点。地点要方便车辆出入和操作;不影响市容卫生;地面要有坚固的混凝土层。

2、把本单位的生活垃圾装进垃圾桶(手推车)内不随地乱倒,如发现桶周围地面有垃圾,应主动清进桶内,确保桶周围整洁,桶内和周围尽量不放废油、化学品和易燃品。

3、垃圾量增加(比原定增加一桶以上),甲方管理员应主动通知乙方核定增加桶和清运费,否则乙方有权拒运增加部分的垃圾,在增加垃圾量长期不增加垃圾桶和清运费,造成地下周围到处是垃圾,导致卫生部门检查罚款或其它处理,责任全由甲方负责。

4、经双方核定垃圾桶共 个,每桶每月费用为人民币壹佰陆拾元(¥160元),每月付给乙方清运费共计人民币 元,于次月十日前以转账或现金方式支付给乙方。

二、乙方责任

1、负责每天7:30时前将垃圾桶内的垃圾清运干净。乙方须遵守垃圾站的有关规定,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不得无故旷运,如属垃圾点道路不通,由甲方协助乙方解决。

2、负责缴交垃圾处理厂(场)的垃圾处理费及其它相关费用。

3、乙方应听从甲方管理人员的安排,若乙方未能及时清运垃圾,遇到上级检查垃圾存放点不合格,罚款由乙方支付。若乙方服务质量欠佳,经双方协商无效,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4、上级卫生部门在检查中如发现有不合格现象而采取罚款的手段实行督促时,乙方应承担属本职范围内的全部责任。

三、垃圾点的管理。如有问题,双方本着谁的.问题由谁解决的态度,不得有意推卸责任,以达到妥善解决的目的。

四、合同期间,双方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弃约。若单方失约,对方有权索取两个月的承包费以作补偿。如有重大事故,确实无法履约时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对方,以便双方做好交换工作。

五、本合同从 年 月 日起生效,至 年 月 日止。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一份。

甲方:深圳市KY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乙方:

代表: 代表:

电话: 电话:

地址: 地址:

城市垃圾运输问题 篇11

(一)落实建设(拆除)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招投标制度,严格限制交通违法或交通事故多的运输企业参与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招投标。建设(拆除)单位开工前要制定建筑垃圾、土方清运和处置作业方案,与取得建筑垃圾运输经营许可的企业签订清运合同,与建筑垃圾处置场所签订处置合同或直接利用协议,依法办理建筑垃圾消纳许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按要求执行的建设(拆除)单位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二)强化出土(拆除)工地现场监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5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施工工地出入口和建筑垃圾、土方、砂石堆放区安装视频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并与城管执法部门联网,新开工工地应安装完成视频在线自动监控设备后方可施工。城管执法部门充分利用视频监控和现场执法等手段,加大对扬尘污染监管执法力度。住房城乡建设、城管执法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对进出施工工地的运输车辆进行检查,对不按要求落实的施工工地责令整改直至达标。园林绿化、水务、路政等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本行业工程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规范管理。

(三)落实项目经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施工工地源头监管,将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纳入项目经理责任制,严格运输车辆管理,施工工地要做到“三不进、两不出”,即:无准运许可证的车辆不许进入施工工地,密闭装置破损的车辆不许进入施工工地,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不许进入施工工地,超量装载的车辆不许驶出施工工地,遮挡污损号牌、车身不洁、车轮带泥的车辆不许驶出施工工地。对违反要求者,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对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依法严肃处理。

(四)统一设置《建筑垃圾处置责任公示牌》。《建筑垃圾处置责任公示牌》纳入施工现场管理范围,公示建设(拆除)单位、施工单位、运输企业、现场负责人、消纳许可证编号、处置场所名称、监督电话等内容。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日常检查,对不按要求落实的单位责令整改直至达标。

(五)推行专用账户管理。建设施工单位将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费和处理费预存至专用账户,专用账户开户银行根据建设施工单位、运输单位、处置场所三方签字和盖章后的结算单拨付费用。专用账户的开户银行应相对集中,便于统计和结算。

二、严格运输环节管理,切实加大执法力度

(六)规范运输专用车辆。凡在本市运输建筑垃圾、土方、砂石的车辆必须符合专用车辆标准和本市环保要求,具有货箱密闭、举升定位、限速限载等功能。市市政市容、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要加快研究出台新车购置、现车改造补助政策,推广新车型应用。

(七)加强运输企业从业管理。严格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市场退出机制。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企业应具有工商营业执照,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和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经营许可。市市政市容部门要制定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企业从业管理办法,规范运输企业从业行为,对符合从业管理要求的运输企业及所属车辆建立目录,定期向社会公布,为建设(拆除)单位选用规范的运输企业提供服务。严禁未达到本市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专用车要求的车辆参与运输,凡发生重大及以上或者6个月内发生两起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的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企业,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停业整顿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再准予恢复运营。

(八)加强运输车辆审验管理。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管理,摸清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及驾驶人底数,逐车逐人建立台账。要严把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审验关,对不符合本市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专用车辆规范要求的,一律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并督促整改。要定期对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及驾驶人的交通违法、交通事故以及驾驶证记分等情况进行清理,并将情况通报住房城乡建设、市政市容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凡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发生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以及存在故意遮挡或者污损号牌、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超速50%(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超速20%)以上、超载运输、不按规定装载、不按规定时间和路线行驶等同一违法行为被查处两次以上情况的,由市政市容部门收回该车的准运许可证。对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驾驶证在一个记分周期内记满12分,以及有超速50%(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超速20%)以上,或者12个月内有3次以上超速行驶违法记录的驾驶人,依法处罚并通报运输企业解除聘用。同时,定期将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及驾驶人的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情况在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上通报。

(九)建立常态执法机制。公安交管、城管执法等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采取定点检查与动态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出土(拆除)工地现场和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开展常态执法检查,从严查处违法违规驾驶行为。城管执法等部门要制定有效措施,落实执法点位和执法人员,对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泄漏遗撒、乱倒乱卸、无证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并会同市政市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依法追究运输企业责任,对违法违规运输企业给予曝光、停业整顿、吊销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经营许可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处理。公安交管部门要制定具体措施,对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涉牌违法、超载、超速、闯红灯、违反禁限规定等交通违法行为开展日常设卡执法检查。城管执法、公安交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监控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加大对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行驶时间、路线、速度的核查力度。公安部门要做好执法保障工作,对阻碍执法和暴力抗法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环保部门要深入运输企业和出土(拆除)工地,对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开展现场执法,查处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

(十)建立联动处罚制度。利用道路、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加大对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非现场监控力度,依据车辆行驶轨迹,追查违法违规运输源头,依法查处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违法违规行为。城管执法部门要安排专人定期到公安交管部门调取违法违规运输车辆信息并依法查处,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将施工工地视频监控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资料定期提供给相关部门,由其依法查处。城管执法和环保、住房城乡建设、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管理等单位的执法部门,对日常巡查中发现的不属于本部门查处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将检查记录、相关证据移转给相关执法部门,实施联动处罚,接受移送材料的部门要将处罚结果及时反馈给移送部门。

nlc202309051606

三、严格处置场所管理,确保建筑垃圾规范处置

(十一)合理规范设置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市市政市容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建设的指导和检查考核力度,积极推进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建设。各区县政府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规范设置能力充足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所,解决建筑垃圾处置能力不足和乱倒乱卸问题。

(十二)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置场所的管理。各区县政府要建立本行政区域建筑垃圾处置场所管理台账,明确管理责任,定期开展检查,确保处置场所安全规范运行。

(十三)加大对非法建筑垃圾处置场所的治理力度。各区县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对非法建筑垃圾处置场所的检查并限期整改,经整改后符合要求的为其补办手续并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予以取缔。各街道、乡(镇)要安排专人开展常态巡视检查,发现乱倒乱卸行为及时协调相关执法部门予以查处。

(十四)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市市政市容部门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市环保、发展改革、国土、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快审批,积极支持项目建设;相关区县政府及项目业主单位要落实各自责任,加快项目建设进程,推进建筑垃圾规范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四、严格行政许可办理,在行政审批环节加强监管

(十五)严格建筑垃圾消纳许可。建设(拆除)单位在施工前,要按照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制定的建筑垃圾产生量测算标准核算建筑垃圾、土方产生量,确定运输企业、处置场所,落实“两合同、一方案”(建筑垃圾、土方清运合同,处置合同,清运和处置作业方案),依法向所在区县市政市容部门申请办理建筑垃圾消纳许可证,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公示。

(十六)严格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经营许可和车辆准运许可。从事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的企业需取得市政市容部门核发的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经营许可,在运输前向施工工地所属区县市政市容部门申请办理车辆准运许可证并随车携带,按照许可要求将建筑垃圾、土方运输到指定场所进行处置。未取得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经营许可和车辆准运许可的,不得在本市从事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

(十七)严格建筑垃圾处置场所设置许可。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应符合土地规划要求,具备完善的现场处置方案、资源回收方案、场所位置图和布局图、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设备设施。取得区县市政市容部门核发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所设置许可后方可接收建筑垃圾、土方。

(十八)强化行政许可事后监管。各区县政府要按照“源头严管、路面严查、末端严处”的原则,加强建筑垃圾消纳许可、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车辆准运许可、处置场所设置许可的监管,城管执法、市政市容部门要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加强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的要依法吊销相关行政许可。

五、建立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十九)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建立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市政市容委,具体负责信息汇总、协调沟通、督促检查等工作。各区县政府要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本区县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工作。

(二十)建立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信息共享机制。利用政务网搭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市市政市容部门提供建筑垃圾相关行政许可信息和规范的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企业名录和车辆明细;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提供出土(拆除)工地台账、建筑垃圾(土方)产生量、施工许可信息;市城管执法、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管理、环保等部门提供相关执法信息,确保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二十一)落实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市城管执法、住房城乡建设、市政市容、环保、公安交管、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将运输企业及车辆违法违规情况和接受行政处罚情况,纳入北京市企业信息信用管理平台,定期公开违法违规企业不良信用信息。

(二十二)加大联合管控力度。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建立执法绩效统计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市相关执法部门执法绩效情况;按照“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的要求,对各区县政府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工作情况开展检查考核。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制定货运企业及车辆规范要求,鼓励、引导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企业成立行业自治组织,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市国资委配合行业部门督促市属相关国有企业落实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的企业主体责任。市监察部门将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纳入行政效能监察范围。

(二十三)强化网格化管理。网格化城市管理监督员要加强对管理监督区域出土(拆除)工地的日常巡视检查,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工地,要及时报告住房城乡建设、城管执法等部门,由其依法查处。

(二十四)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市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要加强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作用,主动邀请新闻单位和记者参与联合整治和日常管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主动举报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车辆违法违规行为,市城管执法部门要设立、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进行奖励。

(责任编辑:黄荔)

上一篇:建材联盟推广策划案下一篇:值班人员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