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精选12篇)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篇1
摘要:论述了现有城市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的3种方法, 即填埋、堆肥和焚烧。讨论了这3种方法各自的局限性, 提出了综合利用的垃圾处理方法, 真正合理地、经济地利用垃圾资源, 实现垃圾的变废为宝, 为社会提供可利用资源。
关键词:填埋,堆肥,焚烧,城市垃圾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每年新增垃圾100亿t。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 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消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 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 着手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 将垃圾列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 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
1 现有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是将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烧处理三种方法。
1.1 填埋处理
垃圾填埋历史久远, 是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因为该方法简单、省投资, 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 所以世界各国广泛沿用这一方法。从无控制的填埋, 发展到卫生填埋, 包括滤沥循环填埋、压缩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
填埋处理用地, 尽量选用天然的或人工挖出的洼地, 开发资源后的废粘土坑、废采石场、废矿坑等。将垃圾填埋于坑中, 有利于恢复地貌, 维持生态平衡, 但如果在大面积的洼地、港湾、山谷等回填, 则需考虑是否会破坏生态平衡。
1.2 堆肥处理
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在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 有机物、氧气和细菌相互作用, 析出二氧化碳、水和热, 同时生成腐殖质。堆肥的关键, 在于提供一种使微生物活跃生长的环境, 以加速其致菌分解过程, 使之达到稳定。堆肥主要受废物中的养分、温度、湿度、p H等因素的控制。堆肥技术的工艺比较简单, 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 可对垃圾中的部分组分进行资源利用, 且处理相同质量垃圾的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大大降低。堆肥技术在欧美国家起步较早, 目前已经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
1.3 焚烧处理
焚烧是销毁垃圾利用热能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但是, 只有对那些不能回收有价物, 只能回收热能的垃圾, 垃圾焚烧处理才是科学、合理的。
2 现有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的局限性
2.1 填埋处理的局限性
填埋处理埋掉了可利用物, 填埋场地的选择越来越困难, 运输、填埋、管理等费用也不断提高。填埋场占地面积大, 同时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 例如垃圾渗出液会污染地下水及土壤, 垃圾堆放产生的臭气严重影响场地周边的空气质量, 另外, 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既是火灾及爆炸隐患, 排放到大气中又会产生温室效应。而且填埋场处理能力有限, 服务期满后仍需投资建设新的填埋场, 进一步占用土地资源。
2.2 堆肥处理的局限性
堆肥处理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垃圾中的石块、金属、玻璃、塑料等废弃物不能被微生物分解, 这些废弃物必须分捡出来, 另行处理, 因此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低;堆肥周期长, 占地面积大, 卫生条件差;堆肥处理后产生的肥料肥效低、成本高, 与化肥比销售困难, 经济效益差。
2.3 焚烧处理的局限性
焚烧处理对垃圾低位热值有一定要求, 不是任何垃圾都可以焚烧的。垃圾中可利用资源被销毁, 是一种浪费资源的处理方法, 即使回收热能也只能做到废物一次性再生的目的, 无法实现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焚烧产生的大量烟气, 带走的热能又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产生的烟气必须净化, 净化技术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焚烧产生的残渣还必须消化。还有, 焚烧设备一次性投资大, 运行成本高。
3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的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可用物资 (废纸、金属、玻璃等) 的回收再生利用;
(2) 易腐有机物的堆肥处理;
(3) 高热值不易腐有机物的能量利用;
(4) 灰渣的固化处理, 实现灰渣的材料化。
4 结语
我国采用的垃圾处理技术, 没有一种方法能够独立地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总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垃圾成分愈发复杂, 有机物、人工合成材料增多。这种现状要求垃圾处理技术, 应由单一销毁方法向多种方法、互助配合、共同处理的综合处理转变。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垃圾的变废为宝, 为社会提供可利用资源。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篇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探析
城市人口日益增长,生活垃圾的`排放量逐渐增大,其物理量和化学营养特性也随着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着较大变化.本文简述了江西省生活垃圾产量与成分现状,并针对全省为数不多的垃圾处理方式-卫生填埋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及分析.
作 者:吕恬 LU Tian 作者单位:九江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江西九江,33 刊 名:九江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7(3) 分类号:X705 关键词:生活垃圾 处理方法 卫生填埋 环境监测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分析 篇3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
1.垃圾渗滤液的概况
1.1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
垃圾渗滤液主要是在垃圾卫生填埋以后,由于降雨的淋溶作用,垃圾自身产生的水分等经过垃圾层和覆土层之后形成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垃圾渗滤液来源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降水的渗入:包括降雨和降雪,它是渗滤液产生的主要来源,具有短时性、集中性和反复性,是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2)外部地表水的流入:包括地表径流和地表灌溉;
(3)地下潜水的反渗:当填埋场内渗滤液水位低于场外地下水水位,如果在设计施工中没有采取防渗措施时,地下水就有可能渗入填埋场内。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将会受地下水的影响。
(4)垃圾自身水分:这包括垃圾本身携带的水分以及从大气和雨水中的吸附量。
(5)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垃圾中的有机组分在填埋场内分解时会产生水分。其产生量与垃圾的组成、pH 值、温度和菌种有关。
1.2 垃圾渗滤液的特性
(1)滤液的成分复杂、可变且种类较多。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各种典型污染物组分,且其浓度也不断变化。
(2)有机物浓度高。渗滤液中的 BOD5和 COD浓度最高可达几万 mg/L,主要是在酸性发酵阶段产生,pH 值在 6.0 左右,BOD5与 COD 的比值在 0.5~0.6 之间。
(3)水质、水量变化大。渗滤液的成分和性质随填埋场时间的延长在不断变化,而可生化性越来越差。渗滤液水质随填埋时间变化如表 1 所示。
表1 渗滤液随填埋场“年龄”的变化
(4)NH3-N 含量高。垃圾渗滤液中氨氮浓度很高,且氨氮浓度在一定时期随时间的延长会有所升高,主要是因为有机氮转化为氨氮造成的。
(5)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对于生物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磷元素总是缺乏的,一般垃圾渗滤液中的 BOD/TP 都大于 300,此值与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磷比(100∶1)相差甚远。
1.3 垃圾渗滤液的研究现状及处理难点
国内外对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土地法。目前,在各种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国外以物理化学法的研究和运行为主,而国内渗滤液的处理一般以生物法处理为主。其中,生物法主要有好氧处理、厌氧处理以及两者的结合处理。由于渗滤液的成分复杂,BOD/COD 含量高,生物可降解性随填埋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等问题,仅依靠生物处理很难得到满意的效果,故在垃圾渗滤液进行生化处理前,先进行预处理,提高其可生化性,将渗滤液调节到一个适应生化处理的状态。所以,处理渗滤液需要预处理和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达到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2 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
2.1 降低 COD 的含量
对于 COD 的去除大多数是混凝沉淀等方法。当加入 Fe3O4时,无机混凝剂 AL2(SO4)3的沉降效果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当 Fe3O4加入量达 116 gPL 时,COD 的去除率可达 70%,同时胶粒沉降速率可提高 5~6 倍,但处理效果受 pH 值限制影响较大,最佳 pH 值为 3.10。
2.2 降低氨氮的含量
通过研究表明,使用化学沉淀法去除氨氮,在反应时间为 10min,反应 pH 值为9.0,Mg:N:P 摩尔比为 1:1:1 时去除效果最佳并使后续生化处理得以顺利进行。
2.3 降低金属离子的含量
在研究中发现,混凝剂 PAC 和吸附剂焦炭的投量分别为 400 mg/L 和 8~10 g/L 时,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均达 60%左右,其中 Cu 的去除率近 100%。
2.4 去除渗滤液的色度
采用化学混凝-电 Fenton 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能有效地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和无机物,随后再进入 SBR 池深度处理,色度去除率达到99%。紫外光催化氧化法对渗滤液的降解机理,根据渗滤液水质的不同,考察了 Ti02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pH 值、光照强度、通气量等因素对渗滤液中去除色度最佳条件的研究。所取渗滤液原水和氧化沟出水,色度去除率为 83.3%。
2.5 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物水中悬浮物含量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通过研究表明,用 CWO 法,在催化剂硝酸钴为 0.372g,金属离子浓度 300 mg/L,反应温度为 180℃,氧分压为 3.5 MPa,进水 pH 值为原
3 渗滤液的深度处理—生物处理
生物處理工艺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处理效率高、不会出现化学污泥造成二次污染及处理费用较低的优点。生物处理法的具体技术工艺形式大体上包括好氧处理法、厌氧处理法及二者相结合等方法。另外,厌氧工艺处理时在反应过程中无需能耗,可大大节约反应器的占地面积及动力消耗。
3.1 好氧处理法
好氧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即指好氧微生物在适宜的富氧条件下,以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组分为原料,所进行的旺盛的新陈代谢作用,使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质含量明星降低的一种生物处理法。好氧处理法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曝气氧化塘、生物膜法等工艺。这种处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COD 以及 BOD 的含量,还可去除渗滤液中的铁、锰等金属,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消减渗滤液的色度和浊度等。
3.1.1 活性污泥法
许多学者发现传统活性污泥能去除渗滤液中99% BOD5,80%以上的有机碳能被活性污泥去除,即使进水中有机碳高达 1000 mg/L,污泥生物相也能很快适应并起降解作用。采用 SBR 渐减曝气工艺处理模拟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新鲜渗滤液,研究结果表明:新鲜渗滤液经 24 h 曝气处理后,出水 COD 浓度约为 500 mg/L,BOD5/COD 降为0.114mg/L 左右;出水 COD 浓度与容积负荷无明显相关性;COD 去除率与容积负荷呈正比,并在容积负荷为 510 kg COD/m3·d 时达到最高,约 95%;去除的有机碳气相转化率与容积负荷呈正比,在容积负荷为 510 kg COD/m3·d 时,有机碳气相转化率接近100%;该系统最高容积负荷为 510 kg COD/m3·d,相应的污泥浓度(以混合液悬浮性挥发固体(MLVSS)计)为 7112 g/L。
3.1.2 曝气氧化塘法
曝气氧化塘处理垃圾渗滤液活性污泥法相比,曝气氧化塘体积大、有机负荷低、降解速度慢,但由于其 T 程简单,在土地价格不高的地方比较合适。国外一些小试和中试规模的研究表明,采用曝氣氧化塘能够获得较好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
3.1.3 好氧生物膜法
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法是好氧生物膜处理技术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之一。季民等[1]研究表明,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高盐渗滤液中的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原水 COD 为 1 567~3 865mg/L、BOD5为 31.3~59.6 mg/L、氨氮为 117.4~655.7mg/L、全盐量为6 801~20 816mg/L、CL-为2 747.7~9 498 mg/L、MBBR 的水力停留时间为 10h的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率为 78%~100%。
3.1.4 好氧稳定塘
传统的氧化塘是天然的或加以人工修整的池塘,污水在塘内停留时间较长,有机物通过水中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降解,溶解氧则由塘内生长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和水面复氧作用而提供,污水的净化过程同天然水的自净过程很相近。实际上,它是一种介于好氧塘和活性污泥之间的废水处理法。姚骏,章非娟对好氧稳定塘研究中发现[2]:
(1)在试验条件相同时,用连续进水推流式好氧塘和间歇进水好氧塘进行试验可以得到一致的结果。因此,这两种型式的好氧塘模型装置均可用作为好氧稳定塘的试验研究。
(2)室内外塘光照条件组成不同,是造成或室外塘出水 COD、BOD、SS 略高于室内塘、出水溶解性 COD 和 BOD,略低于室水温、光照强度的互相关系内塘的主要原因。
(3)室外塘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这对好氧塘处理结果有一定影响。在室内进行试验,应尽量选择光谱与口光接近的灯作为光源,以使藻类的生长繁殖与室外相同,光照时间和温度变化也应尽量能模拟室外条件。
3.2 厌氧处理法
厌氧处理法利用厌氧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的新陈代谢作用,对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很好的降解功效。厌氧生物处理法与好氧技术相比,其能耗少、产泥量少、操作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低,适合于处理可生化性差、有机物浓度高的垃圾渗滤液,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领域中。厌氧工艺也分为悬浮态及固着态工艺,主要有常规厌氧消化、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UASB)、复合厌氧反应器(UBF)、厌氧生物滴滤及流化床反应器等。
3.3 厌氧-好氧结合法
单独用厌氧法或好氧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很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需要进一步好氧处理,现在已经有很多学者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是厌氧-好氧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效率高且经济适用。金永祥等[3]采用复合式 A/O 工艺处理处理晚期渗滤液,当 NH4+-N 容积负荷小于0.32 kg·m-3·d-1时,NH4+-N 去除率超过 99%,出水NH4+-N 的质量浓度小于 20 mg·L-1,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4 结束语
现在垃圾主要是以填埋处理为主,垃圾在填埋过程中由于其本身水分、雨雪渗透等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形成二次污染,无法达到根除垃圾的效果,因此应当进行合理、高效的处理。
(1)从源头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能力。利用物化技术进行预处理,再用低成本、易操作、处理效果较好的生物法进行深度处理。
(2)提高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使渗滤液的成分简单化,便于深度处理,提高处理的效率。此外,还可以添加防渗等措施,以保证水量的稳定性。
(3)利用多种技术联合处理,通常利用物化预处理等方法来提高渗滤液的可生物性,再结合生物法进行处理,使处理效果达到最好。
(4)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处理垃圾的地方,在垃圾填埋附近建立沼气收集,处理渗滤液中的填埋气,从而具有经济与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季民,王苗苗,等.AF—MBBR 技术处理高盐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21):93-98.
[2]姚骏,章非娟.好氧稳定塘研究的模拟试验方法[J].污染防治技术,1992,5(1):5-8.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及趋势 篇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垃圾的产量逐年增加,成为困扰全世界的问题,被称为地球“毒瘤”之一。据统计,2006年全世界产生的生活垃圾就达到5.95亿t。而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堆存量已高达70亿t,占地约5亿m2(折合75万亩耕地),直接造成我国每年约300亿元的经济损失[1]。如今全国600多座城市中,70%已被垃圾包围,在“垃圾包围城市”的紧张形势下,寻求有效的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城市垃圾造成的危害
1.1 对大气的危害
垃圾中有机物分解散发大量热量的同时,伴有大量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的产生,不仅给人带来恶臭的感觉而且污染空气,如果任其聚集还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的危害。
1.2 对水环境的危害
1)将垃圾直接倒入江、河、湖、泊等水体中,对水体造成直接污染。2)固体垃圾在堆积过程中,经雨淋作用或废物的生化降解产生的渗沥液,含有高浓度悬浮固态物和各种有机与无机成分,如果这种渗沥液进入地下水或潜蓄水层,将导致严重的水源污染而且很难得到治理[2]。
1.3 对土壤的危害
1)固体废物及其滤出或滤涸液中所含的有害成分经土壤的吸收和其他利用,在土壤中堆积,影响微生物的活动,改变土壤的性质与结构,破坏土壤的腐蚀能力,导致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大量的垃圾在堆积时,占用土地甚至是农田,致使可耕地面积日渐减少。有关资料显示,每堆集1万t工业废渣,需占用土地0.067 hm2。
3)随着社会的发展,垃圾中含有的化学品越来越多,这些化学品经填埋后可在土壤中存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加之垃圾中含有的其他毒素和重金属对土壤的毒害作用,从而使这部分耕地失去了使用价值。
1.4 对社会的危害
1)各城市垃圾在堆放所产生的气体或液体,对垃圾场附近的居民等产生不良影响。经市环保局调查,填埋场周围12 km2范围内的地下水污染状况严重,已无法饮用。2)垃圾堆放场滋生的蚊虫、老鼠等害虫,向人类传染疾病,中国很多垃圾场周边出现了很多的高发病[3],如各种恶性肿瘤、白血病等。3)白色垃圾随风飘扬,造成视觉污染;同时塑料袋被动物误食会导致动物死亡。4)因为工业垃圾未妥善处理,使垃圾引发的社会冲突越来越多。影响社会稳定,如铬渣问题。5)城市垃圾可能会涉及地区或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或外交上的纠纷。
2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2.1 堆肥处理
现代堆肥技术一般采用好氧堆肥。好氧堆肥是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所分泌的外酶将有机固体垃圾分解为溶解性有机质,并释放大量能量,除了一小部分用于微生物自身利用,其余均以热量的方式放出,使堆层温度升高,杀灭城市垃圾中的寄生虫、致病菌,达到垃圾无害化。垃圾进入堆肥的熟化阶段,较难分解的有机高分子物质也被好氧菌分解成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可作为有机肥料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和丰富的有机物质,改良土壤,不仅使农作物增产同时还可以改善其品质,而且成本低。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1)处理效率不高,对垃圾进行堆肥前必须进行分选、破碎、保温、调节p H;腐熟后进行降温处理等;2)堆肥过程中残余的重金属离子会被土壤吸收,传给植物,最终影响到人体[4]。另外,目前垃圾堆肥技术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推广的原因,可能受到了垃圾成分、垃圾含水率的影响以及堆肥技术的工程化设备、技术等多方面限制。
2.2 卫生填埋处理
卫生填埋是利用工程手段,利用山间沟谷、废矿坑、洼地,按照环境卫生工程标准将垃圾分层铺盖堆填、压实,并按照操作程序要求进行覆土,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5],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成熟、最为广泛的技术。主要优点是处理量大,方便易行,投资少。但卫生填埋占地面积大,所产生的渗沥液严重破坏农田,易产生二次污染(污染地下水);被填埋的垃圾经厌氧发酵产生的大量甲烷气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很容易引起爆炸;垃圾填埋场周围会产生很大异味,严重影响大气环境。此外,受填埋场容量限制,旧的填埋场封闭后,新的填埋场选址非常困难,很多城市已面临没有填埋场的危险。而且原生垃圾填埋的自然稳定化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20年~30年)。
2.3 焚烧处理
垃圾焚烧是一种高温热处理的工艺,垃圾在800℃~1 000℃的焚烧炉内通过燃烧,使其中的化学活性成分被充分氧化,留下的无机成分成为熔渣被排出。经焚烧处理,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高,一般减少体积90%,减重80%;高温消灭垃圾中的病原体,无害化程度高;经过高温焚烧后的垃圾残渣性能稳定,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污染;而且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能够被回收进行供热取暖和发电。不足之处在于设备工艺和技术复杂,一次性投资大,对垃圾低位热值有一定要求。
3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趋势
现阶段我国仍以垃圾填埋为主要垃圾处理方法,占垃圾处理量的70%,而焚烧只有10%,但由于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复杂、严格,我国城市周边符合填埋的场地严重缺乏,卫生填埋已远远满足不了对增长迅速、数量巨大的垃圾处理需求,焚烧势必将发展成为我国今后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近些年来,为了解决垃圾填埋场紧缺问题,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方法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我国陆续开工和投产,如北京高安屯焚烧发电厂、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重庆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
与卫生填埋和堆肥相比较,焚烧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工程占地面积小,这对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发达城市尤为重要[5];2)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减少垃圾库容,而且运行稳定、卫生、可靠、保证率高;3)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处理技术和设备也日趋完善,能最大限度减少烟气污染;4)焚烧可以回收垃圾中的能源,变废为宝,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5)实现垃圾处理的可持续性。全封闭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可以基本上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确保焚烧厂全天候运行,且使用年限可达20年以上;若考虑到焚烧残渣利用制建材,使用年限可进一步增加,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6)实现垃圾快速稳定化。垃圾稳定化程度高,焚烧后的垃圾基本为无机物,以实现稳定化[6]。
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1 可燃组分较低
根据有关材料,城市垃圾的可燃成分为40%以上、低位热值为4 000 k J/kg以上、含水量在45%以下时,才能够自然焚烧,当低位热值在6 000 k J/kg以上时,才可以实现稳定燃烧,才能有效利用能源[7]。由于我国国情,我国城市垃圾中可燃组分(纸、树枝等)比例低、含水量高,导致其燃烧过程困难,所以垃圾在焚烧过程中往往要加入适量的助燃材料。解决方法: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对垃圾进行失水预处理;焚烧前进行分选等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垃圾低位热值。
4.2 二次污染
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烟气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主要有:粉尘、酸性气体、氨氮化物、有机物(包括二英)及重金属污染物。烟气处理不彻底,排放后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对粉尘颗粒的处理可采用袋式除尘器;对于酸性气体的去除宜采用半干湿法;对氨氮化物,可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8];对二英类物质和重金属污染物处理,主要用活性炭吸附最为有效。
为使烟气排放达到标准,综合考虑我国目前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技术及各城市经济水平,我国烟气处理宜采用“半干湿反应塔+袋式除尘器”为基础的成本低廉的工艺流程。对二英类物质和重金属排放量的控制,现已证明在袋式除尘器前的烟道上设置活性炭喷入装置是一种有效的二英去除技术,可活性炭价格相对比较昂贵,工业化生产受一定限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信以后情况会有所好转。
5 结语
1)城市垃圾对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理是势在必行的。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各自存在自己的优点与缺陷,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焚烧技术必将取代垃圾填埋技术。2)垃圾管理应遵循3R原则,即Reduce(减量)、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在源头减量。其次,利用垃圾焚烧技术在实现垃圾最大限度、最少时间减量的同时,仍需要对其相关的技术领域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使垃圾焚烧后产生的二次污染减少到最大限度。
参考文献
[1]李红梅,陈立权,陈贵.浅谈城市垃圾的危害及污染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6):150.
[2]沈晓峰,朱建林.宁波市居民生活垃圾适宜分类方法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31(2):37-41.
[3]李铁峰.城市垃圾的危害与处置[J].石河子科技,2010(3):5-6.
[4]郭伟.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8):10335-10336.
[5]张东翔,李东.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对重庆市的借鉴[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4):53-57.
[6]王超,王科社.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4):320.
[7]李国建,赵爱华,张益.城市垃圾处理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03.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篇5
摘要:论述了现有城市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的3种方法,即填埋、堆肥和焚烧。讨论了这3种方法各自的局限性,提出了综合利用的垃圾处理方法,真正合理地、经济地利用垃圾资源,实现垃圾的变废为宝,为社会提供可利用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每年新增垃圾100亿t。对垃圾泛滥成灾的现实,世界各国的视线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如何控制和消毁垃圾这一老问题上,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着手科学地处理、利用垃圾,将垃圾列为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资源”,向垃圾要资源、要能源、要效益。
目前,我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t,占用耕地5亿m2。全国为660个,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2.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 kg垃圾计算,年产生垃圾量为1.14亿t。
东莞市厚街镇现有人口7万3千多,是人口大镇。八十年代初期,由于整体经济落后,厚街镇的经济发展状况极差。由于政府管理体制滞后,招商引资的路子越走越窄,根本就没有什么工业,因而就无所谓工业垃圾。况且农村剩余劳动力没能找到一个出路,农村经济水平非常之低令人难以想象。经济是文化意识发展的基础,经济搞不上,人民的意识,特别是卫生意识也是同样的落后,同时政府宣传缺位,投入不足,管理架空等多种原因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混乱、随意。九十年代初期,厚街大道上那堆积如山的垃圾曾被报纸曝光过。临溪两旁的居民把垃圾直接倒在溪流里边,公路两旁的斜坡上,到处是随便倒放的垃圾„„
至于在偏远山区等落后的地方,垃圾随便堆放房前屋后,死鸡死鸭更是随意丢入河中,农药瓶、卫生所的废弃物也是胡乱丢入路旁溪里。在某乡下,有一个顺口溜:“垃圾垃圾随便倒,不用拐弯不用绕,不行就来随地烧,省得拿它到处跑。”这就是当地人们处理垃圾方式的生动写照。
后来,虽然政府把垃圾处理承包给了个人,但由于疏于管理,承包者没有真正落实责任,还是无法改变乱放垃圾的现状,东江上游的水资源的质量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残酷的事实拷问着人们的道德良心。在此,我们就以厚街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小镇为研究对象,来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对策。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垃圾污染矛盾激化的年代。60年代中期以后,大体形成了填埋、焚化、堆肥等一系列处置方法。如在美国,垃圾用填埋法处理的占85%,焚化法处理的仅占10%。日本国土不大,填埋法处理的只占26.9%,而焚化法处理占的61%。瑞士也是以焚化法为主,占53%。西欧几个国家以填埋法为主,并多为有控制的填埋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美、英、法等国,由于受资源和能源危机的影响,对废物采取了“资源化”的方针,垃圾、粪便的处理不断向“资源化”的方向发展。尤其对于废物,日本已有25.3%的城市开展了从垃圾中分选回收物品的活动,1976年回收废物达3900万t,占当年废物排量的49.5%。近年来,有些国家还发展了无机垃圾堆山法,并在垃圾山的表面上种植树木、花草,发展街心公园,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固有它的历史原因,它受到当地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这个问题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我们小组共同分析了它的原因:首先是受当地经济发展的落后严重制约,经济是一切的基础,一个大型的垃圾场,要投入几百万,上千万,这就十分需要当地财政的大力支持。其次它还深受当地人们生活习惯的左右,比如,在达山等农村,认为病死的牲畜一定要把尸体投到小溪中,才能把霉气也带走,他们就是不愿把尸体科学的埋在地下啊。第三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宣传,才导致人们卫生意识的落后,因而这与政府领导的重视也密不可分。第四,政府对乱倒垃圾者的处罚力度不够。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初多是靠罚出来的,如新加坡对随地吐痰的处罚高达500新元,相当于人民币近3000元,谁会愿意为一口痰再花3000元呢?我们相信重罚之下必有好果。其他如政府领导的重视,上级的督促,能否借鉴外地经验等原因这里就不在累述了。
原因找到了,就好对症下药。经济方面的原因固然重要,但它不是我们可以讨论和解决的,我们姑且不去考虑。但人们的行为习惯,则是可以通过政府等部门的宣传、教育和强制执行来得以保证。政府可以利用宣传车、广告牌、广播电视等形式来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鼓励人们敢于与乱倒垃圾的人和现象做斗争,只有发动全民参与,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此外,良好的习惯还应该从小时候开始抓起,因此,在幼儿园、中小学对孩子尽早的教育,效果肯定是最好的,至于一些不自觉和一些道德败坏者,该绳之以法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决不手软!现有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是将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烧处理三种方法。
1.1 填埋处理
垃圾填埋历史久远,是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因为该方法简单、省投资,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所以世界各国广泛沿用这一方法。从无控制的填埋,发展到卫生填埋,包括滤沥循环填埋、压缩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等。
采用填埋处理法,首先要防止从废物中挤压出的液体滤沥及雨水径流对地下水的污染。一般规范要求回填地最低处的标高要高出地下水位3.3 m以上,并且回填地的下部应有不透水的岩石或粘土层。否则需另设粘土、沥青、塑料薄膜等不透水层。其次,填埋场应设置排气口,使厌氧微生物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的甲烷等气体能及时逸出,避免发生爆炸。回填后的场地,一般在20年内不宜在其上修建房屋,避免由于回填场不均匀下沉造成的结构破坏,但可作绿地、农田、牧场等使用。
填埋处理用地,尽量选用天然的或人工挖出的洼地,开发资源后的废粘土坑、废采石场、废矿坑等。将垃圾填埋于坑中,有利于恢复地貌,维持生态平衡,但如果在大面积的洼地、港湾、山谷等回填,则需考虑是否会破坏生态平衡。
1.2 堆肥处理
堆肥是我国、印度等国家处理垃圾、粪便、制取农肥的最古老技术,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均有研究利用的一种方法。堆肥是使垃圾、粪便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或改良土壤。
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在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机物、氧气和细菌相互作用,析出二氧化碳、水和热,同时生成腐殖质。
堆肥的关键,在于提供一种使微生物活跃生长的环境,以加速其致菌分解过程,使之达到稳定。堆肥主要受废物中的养分、温度、湿度、pH等因素的控制。
根据堆肥原理,可分为厌氧分解与好氧分解两种。厌氧分解需在严格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微生物分解生长较慢,故不多用。好氧分解过程可同时产生高温,可以杀灭病虫卵、细菌等,我国主要采用好氧分解法。
堆肥技术的工艺比较简单,适合于易腐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垃圾处理,可对垃圾中的部分组分进行资源利用,且处理相同质量垃圾的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大大降低。堆肥技术在欧美国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达到工业化应用的水平。
1.3 焚烧处理
焚烧是指垃圾中的可燃物在焚烧炉中与氧进行燃烧过程。实质是碳、氢、硫等元素与氧的化学反应。垃圾焚烧后,释放出热能,同时产生烟气和固体残渣。热能要回收,烟气要净化,残渣要消化,这是焚烧处理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
焚烧处理技术的特点是处理量大,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因此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
通过焚烧可以使可燃性固体废物氧化分解,达到去除毒性、回收能量及获得副产品的目的。几乎所有的有机性废物都可以用焚烧法处理。对于无机-有机混合性固体废物,如果有机物是有毒有害物质,一般也最好采用焚烧法处理。焚烧法适用于处理可燃物较多的垃圾。采用焚烧法,必须注意不造成空气的二次污染。日本以及欧洲的瑞士、瑞典等国在一般焚烧法基础上,还发展了高温与中温分解,使垃圾在1650 ℃以上的高温下基本或完全燃烧,并回收释放的能量作为能源。
焚烧是销毁垃圾利用热能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但是,只有对那些不能回收有价物,只能回收热能的垃圾,垃圾焚烧处理才是科学、合理的。现有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的局限性
2.1 填埋处理的局限性
填埋处理埋掉了可利用物,填埋场地的选择越来越困难,运输、填埋、管理等费用也不断提高。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同时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例如垃圾渗出液会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垃圾堆放产生的臭气严重影响场地周边的空气质量,另外,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既是火灾及爆炸隐患,排放到大气中又会产生温室效应。而且填埋场处理能力有限,服务期满后仍需投资建设新的填埋场,进一步占用土地资源。以北京为例,如果采用现在的技术,将北京市12000 t/d的垃圾进行卫生填埋处理,单是建设投资就高达7.2亿元人民币(不含征地费用),而且填埋场的寿命也只有12 a。基于以上原因,国外从80年代以来,卫生填埋设施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成为其他处理工艺的辅助方法,用来处理不能再利用的物质。
2.2 堆肥处理的局限性
堆肥处理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垃圾中的石块、金属、玻璃、塑料等废弃物不能被微生物分解,这些废弃物必须分捡出来,另行处理,因此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低;堆肥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差;堆肥处理后产生的肥料肥效低、成本高,与化肥比销售困难,经济效益差。引进国外技术投资巨大,不适合我国国情。发达国家由于生活垃圾中的易腐有机物含量大大低于我国的一般水平,因此靠堆肥只能处理15%左右的垃圾组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堆肥技术的推广。堆肥技术必须是将新鲜的垃圾首先进行分类后再将易腐有机组分进行发酵,才能有效地防止重金属的渗入,从而保证有机肥产品达到国家标准,真正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
2.3 焚烧处理的局限性
焚烧处理对垃圾低位热值有一定要求,不是任何垃圾都可以焚烧的。垃圾中可利用资源被销毁,是一种浪费资源的处理方法,即使回收热能也只能做到废物一次性再生的目的,无
法实现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焚烧产生的大量烟气,带走的热能又是一种很大的损失。产生的烟气必须净化,净化技术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焚烧产生的残渣还必须消化。还有,焚烧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的综合利用
表1为美国垃圾处理方式及各年所占比重。综合利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可用物资(废纸、金属、玻璃等)的回收再生利用;
(2)易腐有机物的堆肥处理;
(3)高热值不易腐有机物的能量利用;
(4)灰渣的固化处理,实现灰渣的材料化。
许多国家垃圾处理实践表明,其中的 70% 可以回收,成为再生原料供重复利用。城市垃圾被誉为“城市矿藏”,是唯一在增长的资源。世界上已有几十座回收有用成分的垃圾处理工厂在运转。这些处理厂是近10 年来在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建成的。实践证明了他们为合理地经济地利用垃圾资源开辟了新途径,开创了垃圾处理领域的新天地。从消极地局限地销毁垃圾阶段,走向积极、合理地利用垃圾的崭新阶段。
农村生活垃圾的现状与处理之不容乐观,不仅仅表现在区区一个厚街镇,在东江上游的许多地方,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学生,作为一些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有识之士,我们只能做的只有很少很少,但我们想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多么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关心我们的环境,来关心我们的地球,因为:我们的星球已经不能承受太多了!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篇6
一、建立综合执法机制
一是组建执法机构。根据省、市两级政府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批示精神,姜堰区经过机构撤并、人员整合,于2012年3月1日组建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并制定出台了《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在此基础上,将城区分为6个执法片区,推行片区化管理模式,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同时,成立具有独立办案权的公安驻城管治安办,有效遏制暴力抗法苗头,维护执法权威和权益。
二是优化管理模式。着力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条块结合、各有侧重”的管理模式,形成以城管局为主体,城关镇和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在城市创建等活动中,建立区级机关部门挂钩包保责任区和沿街单位、业主履行市容环卫责任制度。出台《城区长效管理实施意见》,研究实行城市管理考核保证金制度,定期督查通报,年终考核兑现,考核结果列入机关作风建设考评,有效调动了各单位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落实管理责任。实施城市管理“123工程”,即一个局长挂钩一个中队、包保一个区域,机关工作实行路面督查、业务工作两条线,局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每日确保路面督查三小时。制定出台《城区市容环境管理综合考核办法(试行)》,实行城管局、执法大队全员轮岗站高峰制度,推行“五位一体”(区领导抽查考核、12345热线交办问题处置考核、数字化中心派遣案件处理考核、社区评议排名考核、局内部日常考核)考核模式,做到督查范围全覆盖、督查时间无盲区、督查项目不遗漏。
二、突出违法建设防治
一是加大巡查力度。以违法建设“增量为零、存量递减”为目标,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违控违网络,采取社区物业属地管理、城管片区包面包点、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社会志愿者参与的综合巡查措施,坚持每天不少于三次路面巡查,确保各类违法建设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自行政执法大队组建以来,通过巡查发现制止的备料、作业的现场违法建设近60起,消除隐性违法建设面积3000多平方米。
二是高效组织强拆。坚持打防并举、以打开路,坚决打击有权有钱带头搞违法建设的违规违法者,坚决杜绝“拆”小不拆大、拆软不拆硬、拆民不拆官的现象。2012年11月份以来,通过精心组织集中拆违活动,累计拆除违法建设310起9090平方米,有效净化了城市建设与发展环境。
三是严格实施问责。姜堰区政府专题召开城乡建设暨生态创建工作会议,与相关部门、各个镇区主要负责人签订《防违控违目标责任书》,构建以城管、住建、国土、规划和镇区等部门、单位为主的防违控违网络。完善《城区违法建设防治暂行办法》,实行例会制度和月通报制度,畅通投诉举报途径,推行违法建设防治保证金制度,依法实施责任追究,通过逐层逐级落实责任,确保违法建设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
三、健全长效管理体系
一是实施分类管理。投入100多万元建成城区临时营业用房105间,规范引导主次干道两侧水果百货摊点入室经营。设立夏季瓜果摊点临时疏导区6个,全面规范瓜果摊点经营秩序。建成城区废旧品收集中心,引导城区35家废旧品收购点全部搬迁、转行或入室经营。目前正在启动罗塘小商品市场建设,用于解决东大街38户百货经营业主的疏导安置和部分主次干道的流动摊点占道经营问题,有序聚集服装、土杂、日用小百货。
二是推广市场运作。按照“管养分离、蓄水活源”的思路,将环卫清扫保洁、建筑装潢垃圾清理、绿岛河道保洁推向市场,由社会物业保洁公司承担城区日常清扫保洁,有效降低环卫作业成本30%以上。按照“式样新颖、品位高雅”的总体要求,将城区绿岛灯箱、灯杆灯箱及部分大型广告媒体泊位进行公开竞拍,获益800多万元。制定出台《城区户外违法小广告治理办法》,将城区56条80多公里的主次干道小广告清理推向市场。推行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服务外包,对涉及城市管理的专业部门实行月度通报、季度点评、媒体公示制度,有效提高问题处置率。
三是加强专项整治。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户外广告、建筑场地、小区环境、园林绿化、农贸市场、违法建设等城市环境“八大整治”活动,取缔流动摊点550多处(次),纠正出室经营300多处,规范四定摊点80多处;拆除违规设置的大型广告牌60块、竖式灯箱80块、破损店招200多块,精心打造姜堰大道、招商街户外广告、店招店牌示范路(街);清理建筑垃圾17650方,出新施工围墙4320米,硬化施工场地道路33480平方米,查处违章运输渣土24起等。通过综合整治,城市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统筹城乡垃圾处理
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在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6%的同时,着力抓好农村生活垃圾的集中无害化处理。全区建成垃圾中转站18座(其中溱潼镇、开发区各2座,其余镇各1座),配套设置垃圾桶24560只、垃圾房2432座,保洁、收集、运输车2659辆,三支队伍中保洁员、收集员、运输员共计3276人,每年维持三支队伍正常运行经费2012万元左右。今年以来农村垃圾处理量30251吨,其中委托区环卫中心外运焚烧处理量15086吨,镇村自行填埋处理量15165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48.8%。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组织机构。按照“区镇联动、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城管局牵头负责农村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各镇区均按要求成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城管中队具体实施的农村垃圾中转站建设运行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工作正常、有序推进。
二是抓规划设计。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的指导意见》,指导各镇区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做到统一规划选址,统一设计图纸,统一安装水平压缩设备,统一提供技术服务。
三是抓经费保障。除上争省补助资金234万元外,制定出台《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建立“以镇村为主、区级以奖代补”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明确保洁、收集、转运的正常运行和设施维护经费由各镇村负责保障,垃圾中转和焚烧处理经费由区财政统筹,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于90%的镇区,其处理费不予补助。明确“4+2”经济薄弱镇按实际垃圾处理量补助处理费的60%,其余镇区按实际垃圾处理量补助处理费的40%。自《办法》实施以来,区财政共实施以奖代补资金160.64万元。
四是抓队伍建设。根据垃圾总量和收集、转运路程,指导各镇区建立保洁、收集、转运三支队伍。保洁员按每百户配3名,收集员按每百户配1名,每镇中转站配1-2名(大镇2-3名)操作人员。先后在沈高镇河横村(1990年被联合国环境署命名为生态环境“全球500佳”)举办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培训,在白米镇举办了垃圾中转站操作人员业务培训。多次组织农村垃圾中转站运行现场观摩活动,举办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宣传图片巡回展览,通过示范带动、宣传发动和相互促动,有效推进了垃圾清运工作。
五是抓督查考核。成立专项考核领导小组,住建、监察、城管、交通、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将农村垃圾中转站建设运行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考核结果与农村四个文明建设、以奖代补直接挂钩。
(责任编辑:李利)
城市垃圾处理可行的4种方法 篇7
(1) 压缩处理。对于一些密度小、体积大的城市垃圾, 经过加压压缩处理后可以减小体积, 便于运输和填埋。有些垃圾经过压缩处理后, 可成为高密度的惰性材料和建筑材料。
(2) 垃圾填埋。可以利用各地所能提供的基础条件, 采用不同的填埋方式, 满足作业和消纳的要求。垃圾填埋既可以处理城市的混合垃圾, 也可以消纳其他废物处理工艺的剩料和不能再回收利用的废物。
(3) 垃圾焚烧。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能, 可用来生产蒸汽或电能, 也可用于供暖或生产的需要。根据计算, 每5t的垃圾, 可节省1t标准燃料。不过垃圾焚烧工厂必须配备消烟除尘装置, 以降低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质。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篇8
1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
2 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处理方法及其弊端
2.1 卫生填埋法
卫生填埋法指把城市垃圾放置卫生填埋场进行的填埋处置,有较完善的防渗、疏排水(气)系统,有渗滤液处理装置和设施,能大批量处理垃圾,投资较小,比较适合处理无机物成分高的垃圾。卫生填埋法相对焚烧处理法,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但具有占地面积大,渗滤液难以控制,易造成二次污染,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缺点。而且,对大量有机物和电池等物质进行填埋,会造成卫生填埋场渗滤液防渗透、收集处理系统超负荷。同时,该技术难度大,投资高,填埋操作复杂,管理困难,处理垃圾后污水也难以达标排放。此外,该处理方法要求填埋场的甲烷、硫化氢等废气也必须处理好,以确保达到防爆和环保要求;在操作管理上必须严格限制危险废物入场处置,要对每天填埋的废物进行压实覆盖,并要特别注意封场后填埋场的维护和管理。
2.2 堆肥法
堆肥法适用于有机可腐物成分较高的垃圾处理。该技术比较成熟,投资费用适中,可使垃圾减量60%左右,但产生的肥料品质会受到垃圾成分中有毒有害成分的影响。此外,采用堆肥法会有二次固废产生,还需进行填埋或焚烧等进一步处理。
2.3 焚烧法
焚烧法是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方法。使用该方法的优点是大量有害的废料被分解而变成无害的物质。其是一种较古老的、传统的处理垃圾的方法,也是目前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将焚烧处理与高温热分解、融熔处理结合,以进一步减小废物体积。采用垃圾焚烧法处理后的垃圾,便于填埋,节省用地,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还能回收热能。但该方法只适用于热值高的垃圾处理,尾气也要净化处理,灰渣仍需填埋,投资费用高。
3 微生物处理技术3
3.1城市生活垃圾生物处理中主要的微生物
MSW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方式有好氧堆肥、生物反应器填埋等,其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种群。厌氧生物处理方式有厌氧消化、厌氧填埋等,其处理工艺中的微生物又称“瘤胃微生物”,主要有水解细菌、产氢产醋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等。
细菌是城市生活垃圾好氧生物处理中最主要的微生物。在MSW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细菌凭借强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快速将可溶性底物吸收到细胞中,进行胞内代谢。总体来说,其数量要比放线菌和真菌多得多。当然,在不同的环境中分离的细菌在分类学上具有多样性,主要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及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堆肥过程中,细菌总数的变化趋势是呈高→低→高。堆肥初期,有机废物中携带有的大量细菌分解有机物质释放能量,使堆体温度上升,此时常温细菌受到抑制,嗜温细菌活跃;当堆温升至高温阶段,只有少量的嗜热细菌可以活动;高温期过后,随着有机成分的减少,堆体温度降低,嗜温及常温细菌又开始活跃,使细菌总数上升。整个好氧降解过程中,嗜温细菌是堆肥系统中最主要的微生物。工程实例:在武汉市“新地·东方明珠”小区住户丢弃的生活垃圾中,一部分有机废弃物被专门运送到微生物有机废弃物处理站处理,并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为二氧化碳、酒精等化合物,再通过排气泵向外无污染排放。该微生物有机废弃物处理站每天可处理200 kg左右的有机废弃物。
3.2 微生物技术在MSW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MSW的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控制条件下,使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形成一种稳定的化合物的过程。因此,微生物对垃圾中有机物降解的快慢、对有机成分降解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处理周期的长短和处理效果的好坏,在MSW处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采用MSW生物处理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微生物自身的结构、所处环境下的代谢状况。目前,有很多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通过分析某种处理环境下微生物的特性,采用多种方式改变工艺中微生物的数量、质量等,开发出了多种MSW生物处理技术,如强化微生物(纯种分离、强化接种、添加微生物菌剂、微生物固定化)及基因诱变等技术。工程实例:2006年,天津市开始在社区内利用生物降解技术处理居民日常生活垃圾,效果明显。此项技术是通过微生物分解生活垃圾,将生活垃圾转变为水、气体等排出,残留部分可作为有机肥料使用,有效利用了资源且改善了社区环境。在正常情况下,生物垃圾处理机日平均处理垃圾可达90 kg以上。在天津市社区投资安装使用的生物垃圾处理机,经过9个月的运行,总共处理了近25 t生活垃圾,生物垃圾处理机消除了小区生活垃圾二次污染的困扰,节约了垃圾清运的费用,而机器内的残留物,可作为肥料改善土壤环境,产生多重效益。
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是添加微生物菌剂技术。研究表明,单一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群体,无论其活性多高,在加快垃圾生物降解进程中的作用都比不上复合微生物菌群的共同作用。微生物菌剂是采用分离、筛选的有效微生物,配合一定的处理工艺和设备,通过合理地调配各种有效微生物的含量,进行筛选、培育MSW生物处理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而来调节菌群结构和提高微生物降解活性,提高微生物降解有机成分的效率。复合微生物菌群中既有分解性细菌,又有合成性细菌;既有纤维素分解菌、真菌,又有放线菌。在处理工艺中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仅增加了工艺中微生物初始浓度,而且改善了工艺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其为多种细菌共存的一种生物群落,依靠相互间共生增殖及协同作用,代谢出抗氧化物质,生成稳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使得整个生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故处理效果较佳。工程实例:上海吴淞军港是我国海军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港口没有高技术处理设施,有机生活垃圾难以集中处理。为彻底解决好这一环保难题,驻沪海军军港管理部门投资数十万元,建成了一座应用微生物技术处理舰艇生活垃圾的生化处理站。这座生化处理站将舰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后,经微生物分解处理机脱水,然后加入适量菌种,经过10~12 h的微生物分解处理,垃圾差减量达到90%,而乘除的10%的垃圾可用作栽培花草树木的肥料,从而使有机垃圾的处理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4 结语
(1)无论是厌氧生物处理垃圾工艺还是好氧生物处理垃圾工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种群,正是这些微生物种群相互协调、互生互克,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去除了使得MSW不稳定的有机成分,使MSW稳定化,甚至成为可再生利用的资源。该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进而分离出降解某种特定污染物的特定微生物种群。
(2)用于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各种生物处理技术正方兴未艾,无论是从强化微生物种群的角度,还是从基因工程的角度,它们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要努力根据MSW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群的特性,开发出高效的MSW生物处理技术。
(3)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事实证明,我国城市可以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通过微生物技术实现有机垃圾微生物分解处理。
摘要:文章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综述了目前采用填埋、堆肥、焚烧方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存在的局限与不足,认为综合处理将是一种合理、科学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方法。论述了以微生物分解为主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方法的原理、关键技术及一般工艺,从理论层面、技术层面等角度探索了我国城市实现有机垃圾微生物分解处理的途径。
关键词:有机生活垃圾,微生物处理剂,循环经济,微生物分解,综合处理
参考文献
[1]王春杰,何延青,化利军,刘红叶.微生物分解为主的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方法[R].张家口: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 (4).
[2]黄得扬,陆文静,王洪涛.有机固体废物堆肥化处理的微生物学机理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1).
[3]高忠爱,祁梦兰,等.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杨双全,等.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处理设备研究[R].贵阳:贵州科学,2003(4).
[5]陈世和.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微生物特性研究[J].废物治理, 1990(8).
[6]罗连光,李先,贺爱国,李向荣,龙世平.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甘蔗滤泥腐解效果的影响[R].长沙:农业科学,2008(6).
[7]贾月慧,刘克锋,王红利,刘洋.不同菌剂对猪粪堆腐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R].北京: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3).
[8]周艺颖,张玲.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剩余污泥堆肥中的作用研究[R].北京: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7).
[9]魏自民,李英军,等.三阶段温度控制接种法对堆肥有机物质变化影响[R].北京:环境科学,2008(2).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篇9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固体废物, 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包括建筑垃圾和渣土, 但不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根据垃圾的不同产生来源和性质, 分为普通垃圾、食品垃圾、建筑垃圾、清扫垃圾等。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从1990年的6767万吨迅速增加至2010年的15805万吨。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约为17080万吨, 约占世界的13%。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一直以来, 中国被认为是拥有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相对较低的国家,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目前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相对之前增长了很多。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及焚烧三种处理方法。
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选择的综合评判
1.确立指标及指标数据来源。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构建指标体系, 遵循合理、全面、科学的方法, 最终确定指标为无害化处理能力 (吨/日) 、所需费用 (元/吨) 、占地面积 (立方米/吨) 、场所寿命 (年) 、减量化指标 (级) , 然后从统计年鉴及其他相关资料中提取相关指标数据。
2.对垃圾处理方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1) 设因素集U={x1, x2, x3, x4, x5, xﻲ}, 其中xو:无害化处理能力;xﻮ:所需费用;xى:占地面积;xﻰ:场所寿命;xي:资源回收率;xﻲ:减量化系数。 (2) 评判集V={y1, y2, yى}, 其中yو:卫生填埋方法;yﻮ:堆肥方法;yى:焚烧方法。 (3) 通过建立隶属函数, 确定单因素评判矩阵。关系矩阵R= (r ij) 6×3表示。即
(4) 得到判断矩阵, 进行综合评判。在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进行决策时, 一般来说对6个因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因而要加上不同的权重, 即A= (a1, a2, a3, a4, a5, aﻲ) 。利用加权平均模型:bj=6i=∑1airij, j=1, 2, 3, 得到相应的判断矩阵。
设fp, gp, hp, mp, np分别表示无害化处理能力权重系数, 所需费用权重系数, 占地面积权重系数, 场所寿命权重系数, 资源回收率权重系数, 减量化指标权重系数, 则引入权重后的计算结果见下面表1。
3.结论。当各因素的权重不同时, 即权重取 (0.8, 0.2, 0, 0, 0, 0, 0) , (0.6, 0.2, 0.2, 0, 0, 0) , (0.4, 0.2, 0.1, 0.1, 0.1, 0.1) 时, 3种垃圾处理方法中仍然是卫生填埋法最优;由表1及最大隶属原则可知, 当无害化处理能力受到绝对重视, 即A= (1, 0, 0, 0, 0, 0) 时, 同理, 当所需费用受到绝对重视时, 各种垃圾处理方法的排序为:卫生填埋、焚烧法、堆肥法;当占地面积受到绝对重视时, 各种垃圾处理方法的排序为:焚烧法、堆肥法、卫生填埋法;当场所寿命受到绝对重视时, 各种垃圾处理方法的排序为:堆肥法、焚烧法、卫生填埋法;当资源回收率受到绝对重视时, 各种垃圾处理方法的排序为:焚烧法、堆肥法、卫生填埋法;当减量化指标受到绝对重视时, 各种垃圾处理方法的排序为:焚烧法、堆肥法、卫生填埋法。
三、相关政策建议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我们要考虑的更多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 垃圾处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上, 还是以填埋法为主, 这是由中国当前的国情决定的。但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科学技术的进步,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讲, 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利用成分所占比例也会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从资源利用角度来说, 垃圾的堆肥等处理方法也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1.减少垃圾源头制造。减少包装物的使用量, 倡导使用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包装物。在垃圾处理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方法, 比如可以采用日本垃圾分类的思想, 中国虽然也有垃圾分类, 但是不够细致, 在城市马路中我们看见的多数只分为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 而日本是按照垃圾的材料将其分类, 提高垃圾利用率的同时, 也可以针对不同材质的垃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提高垃圾处理效率、降低垃圾处理成本。
2.加大堆肥垃圾处理方式的宣传力度。影响市容、散发臭气、传播疾病及给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其他危害, 堆肥具有明显优势, 堆肥法的操作技术简单, 对环境污染小、操作简单等优势。在我国城市垃圾中, 易腐败的有机物质高达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 在有机肥料方面该市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 堆肥产业拥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应加强堆肥技术的推广工作。
3.形成相关政策及书面文字。政策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推动垃圾分类处理的落地, 学生是社会思想接受最快, 也是传播先进思想的群体, 所以要将垃圾处理形成书面文字发至每个学校,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去实践到生活中。与此同时, 各企业、社会团体、社区等应该组织有关减少垃圾制造, 养成良好垃圾分类的活动, 倡导大家从自己做起, 减少垃圾的制造, 从而逐渐的改善我们的环境。
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篇10
一城市垃圾处理必要性
我国资源回收率低于世界上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只有靠节约发展, 才能是国家繁荣富强, 在人均自然资源偏低的情况下, 进一步开展垃圾资源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垃圾数量也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 垃圾处理就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年全国年垃圾清运总量已超过1.4亿t, 并按8%的幅度增长。历年全国无序堆放的垃圾总量多达60亿t, 占用土地5亿m3, 严重污染大气和地下水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 人均每年垃圾产量已达440kg。全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总体水平还很落后, 管理体制不顺、经费不足、垃圾处理的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落后, 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形成了一个“垃圾产生量增加———环境污染加重———治理费用上升———财政资金不足”的恶性循环。已有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 有四分之一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尤其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 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三国城市垃圾处理问题
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等, 这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的比例, 因地理环境;垃圾成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区别。
由于城市垃圾成份复杂, 并受经济发展水平、能够结构、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是随国情而不同, 往往一个国家中各地区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很难有统一的模式但最终都是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从应用技术看, 国外主要在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等方式, 机械化程度较高, 且形成系统及成套设备。从国外多种处理方式的情况看, 有以下趋势:
(1) 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土地资源日益紧张, 焚烧处理比例逐渐增多;
(2) 填埋法作为垃圾的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较大比例;
(3) 农业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以堆肥为主;
四、城市垃圾的处理措施
4.1 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处理, 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 但填埋场占地相当大, 大量有机物和电池等物质的填埋, 使卫生填埋场渗滤液防渗透、收集处理系统负荷和技术难度大, 投资高, 填埋操作复杂, 管理困难, 处理后污水也难以达标排放。此外, 填埋场的甲烷、硫化氢等废气也必须处理好, 以确保防爆和环保要求。
4.3 高温堆肥
高温堆肥处理, 仅是垃圾中有机成分的处理技术, 而不是全部垃圾的最终处理技术, 而其余的垃圾热解制煤气或发电技术因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不成熟或投资太大, 很难实现产业化。
五城市垃圾处理的未来方向
我国虽是资源总量大国, 但人均资源量却居世界后列。因此, 我们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 全部靠高投资、高科技来消纳垃圾, 期望一次到位, 又不能对巨大的垃圾资源置之不理, 任其泛滥成灾。
处理垃圾方向是“综合性废物管理”。就是动员全体民众参与三R行动, 把垃圾的产生量减少下来。三个R的行动口号是: (1) 减少浪费 (R educe) ; (2) 物尽其用 (Reuse) ; (3) 回收利用 (Recycle) 。
尽管在我国把城市垃圾进行全面回收处理还存在很大难度,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完善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机制。在生活中的这些方面加强治理, 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 是削减垃圾山最有效的措施:
5.1净菜上市。过去北京市秋末冬初, 大街小巷堆着脏稀稀的白菜帮子, 环卫工人用大卡车不断的往外运, 而现在菜帮还田, 净菜上市, 脏的景象消失了;
5.2有价提供塑料袋。治理白色污染必须从源头减少。政府应禁止菜贩无偿提供塑料袋, 迫使人们又提起布袋子和菜篮子;
5.3商家回收产品包装物。一些大的家用电器多为上门维修, 商家送货到家后, 负责收回包装物再次利用 (北京双鹤制药厂已实行回收) ;
5.4简化包装。在保障商品质量的前提下, 减少装的重量和体积;
5.5生活垃圾分类。从家庭、单位、医院、商场和集贸市场所有扔掉垃圾人的手中开始分类, 可分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有机垃圾等5类。电池体积小危害大, 实行单独收集。
六、总结
为了可持续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 城市垃圾最根本的出路是实行垃圾从源头分类, 提高回收利用效率, 尽快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应走自己的路, 发挥人民政府善于宣传、组织、领导群众的特点, 通过立法, 由简到繁, 从低级向高科技过渡的方法, 依靠群众, 能做的先做起来, 逐步加大环保投资力度, 趋向完善。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这些垃圾不仅污染环境、破坏了城市景观, 而且传播疾病、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 成为社会公害之一。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着重对我国城市垃圾现状做出概括的分析, 阐述了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并针对我国城市垃圾现状提出了综合性的对策。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篇11
[关键词]垃圾处理; 风险; 项目; 抗争
[基金项目]陈阿江主持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课题“城镇化过程中的垃圾处理技术路线与组织方式研究”(2010JYXC-1); 吴金芳主持的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CXZZ11-0416.
[作者简介]吴金芳,女,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研究,(南京 210098)。
一、导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化率由1978 年的17.92%提高到2010年的49.95%。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加上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不断增加。2010 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为15804.8万吨[1](435)。不断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挑战现有的以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填埋占地大,以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在很多地区难以为继。政府要寻找新的垃圾处理方式,不断提高垃圾处理水平。而垃圾焚烧发电具有占地小、减量化明显的特点,深受地方政府青睐。
大的国内环境背景要求政府多建垃圾处理项目①,特别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反过来民众对垃圾处理项目的抵触却呈加剧趋势。主要缘于垃圾处理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污染性和环境风险,属于典型的“邻避设施”,谁都不愿意将垃圾处理项目建在自家门口。居民反对垃圾处理项目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抵制即将上马建设的垃圾处理项目。近年来国内多次出现垃圾反焚烧活动。二是阻止已建垃圾处理项目的正常运行。国内垃圾处理项目多面临居民不断上访、堵垃圾运输车等问题。居民普遍反对垃圾处理项目,不利于生活垃圾有效处理,也影响社会稳定。
垃圾处理引发的环境纠纷已经引起学界注意,并有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对垃圾处理项目与居民关系的研究仍是空白。本文从环境社会学的视角,通过三个典型案例——舒城县垃圾处理项目、无锡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六安市卫生填埋场项目,研究改善垃圾处理项目与周边居民关系的社会机制。回答以下问题,垃圾处理项目给当地社会带来哪些风险?为反对垃圾处理项目,居民以何种方式进行抗争?居民抗争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化解项目风险、促进当地居民认可和接受项目?
课题组通过深入访谈和参与观察法收集了三个案例相关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主要访谈对象为项目周边居民、项目业主、政府相关官员。舒城位于安徽中部。2008年县垃圾综合处理场开始运行,污染严重,引发周边村民强烈抵抗。权衡之下,县政府计划建设卫生填埋场,但三次选址均因民众反对而失败,最后发生了民众堵截国道的群体事件。舒城的情况反映了现阶段中部县城垃圾处理面临的许多问题。笔者及课题组成员2010年、2011年先后两次到该县进行调查;无锡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位于无锡市东部。近年来无锡市垃圾产量增长迅速,原有填埋场即将饱和。考虑土地资源紧张,市政府选择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电厂建成后却因民众反对被搁置。无锡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垃圾焚烧发电方面具有典型性。笔者及课题组成员2011年两次对该项目进行调查;六安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近8年,二次污染严重,周边居民意见很大。六安市卫生填埋场反映了国内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一般情况。笔者及课题组成员2010年、2011年三次到该地进行调查。本文在以上三个典型案例调查所得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二、项目风险
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政府多将垃圾处理项目建于城郊农村。作为一个外来项目,垃圾处理场会给当地社会带来众多风险,如房产价格下跌、居民收入下降、健康风险、社区环境退化和社区凝聚力下降等。
1. 经济风险
垃圾处理项目经济风险直接,易被居民感知。项目进入地方社会时,首先导致周边土地商业价值下跌,如果项目运行不规范,周边居民还要为“二次污染买单”。
垃圾处理项目周边土地商业价值面临贬值。无锡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后,周边房地产项目销售受阻,很多房地产商变成“幕后反对的推手”。当地一个房地产项目原先很被当地居民看好,开盘后很快出现房屋售罄。后来市政府决定在当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陆续有居民要求退房,垃圾焚烧发电厂试运行前夕,购房者集体要求退房。普通居民担心自己房产贬值,也反对建设项目。项目周边的多个房地产项目出现不同程度的房屋售价下跌。
垃圾处理项目二次污染,村民面临农作物收成降低或销售遇阻的风险。安徽六安市垃圾填埋场在2009 年至2010 年期间出现三次污水泄露,严重污染周边农田,村民水稻大量减产。项目周边村民还面临农作物销售难题。舒城县计划在某村建设垃圾填埋场,村民很快面临茶叶销售困难。村民反映镇上的茶叶收购商告诉他们以后不会再收他们这里种植的茶叶。当地村民主要种植茶叶、玉米和水稻。茶叶收入要占纯农户总收入的一半,有些户达到70-80%(村民访谈,2010-12-17)。无锡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所在村庄盛产西瓜,电厂建在村内影响了村民的西瓜销售。村民表示因土质独特,当地西瓜很甜,原先不愁销售。自从垃圾焚烧发电厂建在村庄内后,很多西瓜收购商降低了订购量,人们担心垃圾焚烧发电厂排放的二噁英会污染西瓜(村民访谈,2010-8-23)。
2. 环境风险
垃圾处理项目具有较高的环境风险。卫生填埋容易污染水源,且臭味难以控制;焚烧发电又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是二噁英②。
nlc202309012137
居民担心垃圾卫生填埋场污染水源,反对建设垃圾填埋场。舒城县计划在境内某村建设垃圾填埋场,拟建场址地势较高,位于一河流上游,镇上居民的自来水取自该河流。河流沿山而下,沿途村民在河边挖掘家庭用井。山上建垃圾填埋场会影响河水,而河水实际上与井相通。村民和镇上居民都担心填埋场会污染饮用水,自己健康受到威胁。
居民担心二噁英致癌,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垃圾焚烧的争议主要围绕风险能否控制。“主烧派”认为垃圾焚烧技术成熟,风险可控;“反烧派”认为国内焚烧技术还不成熟,且没有实行垃圾分类,焚烧必将产生大量二噁英,风险不可控。无锡市计划在某村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村民通过网络了解到垃圾焚烧发电排放“一级致癌物”二噁英,他们很块陷入对二噁英的恐惧中,焦躁不安。村民表示垃圾焚烧发电厂排放的二噁英会在他们体内不断积累,他们都会患癌症,村庄将变成“鬼村”。二噁英还影响子孙后代。他们体内积累的二噁英会遗传给下一代,导致下一代患癌症;并且二噁英还影响村里小孩成长,一旦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村里小孩都长不大(村民访谈,2011-8-24)。
近年来国内垃圾反焚烧事件频发,媒体和网络为寻求公众注意,对二噁英环境风险的报道多被夸大,民众主要通过媒体和网络了解二噁英相关知识,难免陷入恐慌。实际上,二噁英对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二噁英环境风险不确定性强。国内并没有出现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癌症高发的现象。
3. 社会风险
垃圾处理项目的社会风险复杂。项目容易引发社区环境退化,影响社区人口结构、社区凝聚力和社区人际关系等。
社区内建垃圾处理项目,很可能形成“破窗效应”,恶化社区环境,加速社区凋敝。政府在规划中,往往将一些具有负面影响的项目集中于某一地区。垃圾处理项目进入社区后,很可能伴随其他具有负面影响项目的跟进,久而久之,出现社区整体环境退化。为避免风险,社区原有精英会逐渐离开社区,剩下弱势群体留守社区,社区未来发展受到限制。六安市垃圾填埋场所在村庄经历了一个社区环境快速退化的过程。2004年垃圾卫生填埋场建在村庄内,2005年政府又在村内建了一座医疗垃圾焚烧厂,2011年政府计划在该村再建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一位垃圾填埋场周边居民这样描述垃圾处理项目对周边社区环境的影响。“填埋场的影响真是没法说,以前这里挺好,风景很好,水质也很好,水很甜。垃圾填埋场建好了以后,路修好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化工厂都搬来了。现在地下水没法喝了,上面飘着很厚的一层,洗衣服也不行,洗多少遍都有一股味……现在村里年轻人都搬走了,就剩下老人,都是60多岁以上的(居民访谈,2010-11-25)”。
垃圾处理项目导致周边社区被污名化,影响当地社会关系。舒城县垃圾填埋场附近村民在与外村人的交往中常被嘲笑,“你们那里是垃圾场。”周边几个村庄的年轻小伙子们在找对象时遇到了麻烦,姑娘嫌臭,不愿嫁过来。不仅如此,村庄嫁出去的女儿也有意减少回娘家的次数,更是很少带小孩回娘家,害怕孩子健康受到危害。垃圾处理项目对村民社会关系的影响在一次婚宴上表现的更为明显。垃圾场周边一位村民举办婚宴,其亲朋好友送完礼后,多因厌恶臭味,谢绝喜宴,匆匆离去。原本应该热闹的婚宴变得十分冷清,村民觉得很丢面子。农民并非经济人,而是社会人、道德人,他们生活在熟人社会中,并受熟人社会中的各种习惯、默契、承诺乃至担忧所约束[2](23)。与生计上的担忧相比,社会关系上的影响更是让村民难以接受,村民对垃圾处理项目的厌恶之情无言以表。
三、居民抗争策略
垃圾处理项目服务城市人口,但周边居民却要承担项目风险,属于典型的“受苦圈”和“受益圈”相分离的情况[3](95)。为消除垃圾处理项目带来的各种“苦难”,村民会采用各种策略进行抗争。
1. 以理抗争:质疑政府选址合理性
政府与当地居民在选址合理性的认识上存在分歧。政府认为其项目选址规划符合技术要求,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理应受到欢迎。项目附近面对危害的居民否定政府规划的合理性。当地居民总是试图为自己寻找众多理由,强调政府选址的不合理。
强调当地人口密集,不宜建设垃圾处理项目。无锡市政府计划在城郊建设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但是周边民众认为政府选址存在严重失误,涉及人群太多。垃圾发电厂选址所在村庄下辖33个村民小组,人口1.5万人,加上在村庄内租房居住的外来人口,总人口2万多。发电厂4公里内有5个居民小区,4所学校。他们强调垃圾焚烧项目环境风险高,政府在这样人群密集的地区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不合理。实际上,2.5公里以外不属于项目影响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规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拟建项目各项环境要素影响范围中最大的,以烟囱为中心,半径2.5公里区域内。
强调社区本身资源独特,作为垃圾处理项目选址不合理。无锡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村民反建焚烧厂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村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千年古村”之称。村民以为在“千年古村”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毫无道理。村民还同时强调村庄是“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文明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庄环境优美,发展形势良好,垃圾焚烧发电厂建在村内会破坏村庄现有资源。
居民强调政府选址不合理是较为温和的一种抵制策略。这种策略在瓦解政府行为合理性基础的同时,赋予居民行为以合理性。它的功效在于营造出一种道德认同,在社区内形成一种情绪性感染,使更多的人参加到抵制行动队列中来,为后面更为激烈的抗争完成群众动员。
2. 以法抗争:挑项目建设程序的“刺”
寻找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妥之处,否定项目合法性。这种策略在近年来垃圾焚烧厂的选址过程中经常被使用。只要垃圾处理项目存在违规之处,那么政府就应该立即予以更正,停止项目运行或另行选址。
在垃圾焚烧项目中,程序合法与否是地方政府和民众主张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4](33-36)。村民在反建无锡市垃圾焚烧项目时就采用了这一策略。当地村民反映政府选址过程中存在欺骗行为,将村民同意重建古庙的报告变成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同意书。垃圾电厂在选址过程中存在欺骗行为,项目建设程序违规,电厂本身存在不合法。
nlc202309012137
“村里之前有一个姜太公庙,文革时被拆掉了。这里许多村民都信佛,特别是年纪大的,2007年村民联名打报告希望重建这个庙。当时200多村名签上了自己和家庭成员共1000多人的名字,要求重建古庙。村委移花接木把这个签名上面的内容拿掉了,换成了垃圾电厂。原先我们也不知情,闹了以后,让他们把这个原件拿出来,我们才知道这个情况(村民访谈,2011-8-23)。”
为进一步寻找垃圾焚烧项目的违规之处,村民要求查看垃圾电厂项目环评报告书,结果发现项目环评存在众多造假之处。该项目共发环评问卷200份,回收150份,其中调查村民101人,但村民反映他们未曾接受任何调查。项目听证会记录上签字的村民代表实际并未出席会议,对会议毫不知情③。
垃圾处理项目多位于城郊农村,周边居民多是农民或经济条件处于劣势的市民,基本上都是弱势群体。他们自身资源有限,希望能从法律框架内寻找自身行动的合法性依据,其行动属于典型的反应性环境维权,希望借助法律的力量来规范和约束基层公共权力的扩张。
3. 诉苦抗争:污名化垃圾处理项目
当居民不得不面对令人嫌恶的垃圾处理项目时,居民往往会向外界“诉苦”, 强调项目污染严重,以获取同情。在实地调查过程中,许多垃圾处理项目周边居民都曾反复向调查人员强调这样一个问题。自从垃圾处理项目进入当地后,居民患癌症的比例大大提高,甚至一些村庄已变成“癌症村”。广州市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村庄是外界公认的“癌症村”,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份详细的村民癌症患者名单,且以呼吸系统癌症患者居多。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垃圾处理项目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网上流传的癌症患者名单,展开调查,发现村民肺癌发病率在建厂前后并无明显变化。随后课题组人员根据网上流传的癌症名单进行逐一入户调查,发现信息失实较多,名单存在伪造嫌疑[5](34)。
居民将垃圾处理项目污名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当局者故意隐瞒相关信息,致使居民风险判断信息失真;居民自身知识有限,面对专业性很强的垃圾处理风险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居民对垃圾处理项目的嫌恶心理,导致居民常常夸大风险,希望引起外界重视与共鸣。如果说强调政府选址不合情理是示之以理,那么将垃圾处理项目污名化则是示之以弱。强调自己的受损害状态,以一种弱者的姿态呈现,希望引起当局者和外界的同情与支持。
4. 胁迫抗争:发动群体事件
当前面几种反抗策略都不足以改变现状,而垃圾处理项目风险又超过居民承受阈值时,他们往往会冒险发动群体事件,引起外界注意,胁迫政府改变决策。
2008年无锡市开始筹建垃圾综合处理厂,周边村民多次向地方政府表达反建意愿,但是政府对民众的质疑始终没有给予有效回应。2011年1月垃圾焚烧发电厂点火运行。上千居民走上街头抗议,反对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居民与前来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肢体冲突,最终项目被搁置,垃圾焚烧发电厂停止使用。舒城县在卫生填埋场选址过程中,当地居民的反建声音一直被地方政府漠视,政府不顾地方意见,强行决策,最后出现了居民拥堵国道的群体事件。
“一开始大家没准备去堵206国道,大家都去镇政府反映,镇里说‘这是上面定下来的’,他们也无能为力。后来,得知项目就要动工了,大家都去镇政府反映,表示我们坚决不同意建的意思,镇政府不接待,把大门关起来了,不让我们进去。他们害怕我们闹事,就把几个嗓门大的人抓起来了,大家被逼急了,就去堵国道了(村民访谈,2010-12-17)。
与前面几种反抗策略不同,群体事件是一种非理性的抗争策略。群体事件是地方政府的敏感神经,居民一般不会轻易组织群体事件,风险很大。群体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一种长期的结构性紧张,民众并非天生的暴徒,而是在结构性的紧张和安全阀的缺失中逐渐倾向非理性行动的[6](200)。
四、讨论
1.何以抗争频发
通过对舒城、无锡、六安三个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项目风险分配不公和公众参与不足是导致垃圾处理项目与周边居民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垃圾处理项目风险分配不公是公众抵制项目的根源。政府的项目经济风险识别视野过窄,造成相关利益群体面临经济损失。垃圾处理项目不同于一般建设项目,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涉及相关利益群体多。为控制项目建设成本,政府往往只关注项目征地拆迁范围内居民所面临的经济风险,漠视项目征地拆迁范围外居民的利益。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导致周边土地商业价值下跌,无锡市政府没有任何应对机制;垃圾处理项目给村民带来农作物销售困难,也不在政府考虑范围内。经济利益受损,必然会引起抵制。
政府环境风险监控不力,周边居民承担较高环境风险。垃圾卫生填埋公众最为担忧的水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治。国内垃圾卫生填埋场普遍存在二次污染,不是因为技术复杂,而是监管不到位。六安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两年内发生三次严重污水泄露,暴露出政府监管漏洞。在垃圾焚烧方面,政府大力推行垃圾焚烧项目,而相应的环境风险监管机制却没有跟进。对于公众敏感的二噁英排放问题,政府缺乏实质监督。目前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二噁英排放主要依靠垃圾发电厂自检和国家环保部一年一度的抽检,垃圾焚烧发电厂二噁英实际排放情况很难控制(政府官员访谈,2010-8-15)。现行的监管体制不能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有效监管,民众对垃圾焚烧环境风险的担忧不无道理。
政府社会风险关注最少。政府在规划和建设垃圾处理项目时主要关注项目可行性,重经济和技术拷量,如垃圾运输成本、征地拆迁成本、处理技术选择、选址技术规范等。政府对项目社会风险的识别存在盲区,表现为国内垃圾处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普遍缺失 [7](70-76)。任何一个项目介入地方社会时,都会对一定地域内的相关人群构成影响,形成一个有联系的“项目社会”[8](92-96)。六安市和舒城县的垃圾处理项目导致地方社区发展式微,周边居民在对外交往中遭受不公正待遇,项目周边居民成了项目社会风险的直接受害者。
nlc202309012137
信息封闭、公众参与不足是引发居民环境抗争的社会结构性条件。信息不透明,公众参与成摆设,在国内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中是常态。一方面项目决策主体范围太窄,主要限于计数专家和政府官员,民众被排除在决策之外;另一方面政府害怕公众反对,刻意隐瞒信息。垃圾处理项目的实际决策过程对普通居民而言是一个“黑箱”。从无锡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首先在相对封闭的情况下确定垃圾焚烧发电厂具体选址,然合通过欺骗和造假完成项目环评,使项目选址程序合法。舒城县居民多次向政府表达反对意见,政府没有给予任何有效回应。整个决策过程中,公众的利益和声音被忽略。封闭在行政系统内部的决策,屏蔽了公众的利益表达。随着项目建设进程的推进,利益关联的公众必然会寻找其他可能途径参与决策,表达利益诉求,这时往往会出现群体事件。
2. 政府何为
为改善垃圾处理项目与周边居民的关系,实现项目与当地社会协调适应,保证项目的持续生存与发展,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开放式决策,合理评估风险。扩大决策主体范围。将项目相关利益主体和社会科学家纳入到决策中来,实现项目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公平博弈,他们发出的声音可以使决策更合理、更全面;保证决策的程序透明性,减少结构性紧张。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落到实处,避免环评流于形式,保证公众实际参与项目建设过程。政府公共决策的技巧要提升。不仅要准确识别项目相关利益群体,还要合理引导各个利益群体之间合理参与决策。
第二,尊重各主体利益诉求,协调好经济利益。环境问题往往与经济问题紧密相连,经济问题处理好,环境问题往往会引刃而解。政府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经济利益问题,减少项目选址和运行阻力。笔者和课题组人员在山东泰安市调查时发现,政府处理好经济问题后,当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变得十分顺利。泰安市垃圾发电厂建设过程中,因实施爆破,致使周边村民房屋受损。村民提出要求房屋毁坏补偿和村庄整体搬迁。政府与电厂、村委沟通后,决定电厂根据房屋破坏程度给予村民相应补偿;政府对村庄进行整体搬迁;电厂利用余热免费向村民提供蒸汽供暖。
第三,加强监管,源头控制环境风险。政府应重点监管垃圾卫生填埋项目的污水处理,防止污染水源;将垃圾焚烧项目二噁英排放检测制度化、常规化。同时强化社会监督。可在垃圾处理项目与周边村委(社区)之间建立常规沟通机制,也可以采取“开放式办场”,不定期鼓励村民前来参观。民众参与监督,会给项目管理方带来压力,促使项目规范运行;也可以使居民了解项目实际运行情况,减少环境风险担忧。
第四,人性化应对项目社会风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升项目所在社区生活环境品质,增强社区吸引力。对周边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先和便利,如对项目所在地的道路、学校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给予一定的提升和改善,变垃圾场对周边社区的负面影响为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
[2]贺雪峰:《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3]鸟越皓之:《环境社会学——站在生活者的角度思考》,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年。
[4]龚文娟:《 环境问题之建构机制:认知差异与主张竞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5]李琦:《“被妖魔化”的垃圾焚烧——桃溪案例研究》,河海大学学位论文,2012年。
[6]应星:《 “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年。
[7] 龙腾飞,施国庆,董铭:《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社会评价研究》,《城市问题》,2007年第6期。
[8]陈阿江:《范式视角下的项目社会评价》,《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注释:
①本文所指的垃圾处理项目仅限于生活垃圾终端处理项目,包括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综合处理场等。
②二噁英是一种无色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这类物质非常稳定,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对人体危害严重,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
③资料来自:《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评公共参与造假举报》,2011年7月15日。
关于城市垃圾的处理 篇12
城市垃圾主要处理方式有:填埋、堆肥和焚烧。
垃圾的处理方式, 既要依据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水平, 同时还要按照垃圾成分特点、地理地貌特征和环境条件进行处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日趋完善, 垃圾的处理必须严格依照保护环境、节约土地、安全卫生的原则, 必须提高项目建设的决策水平, 简单的处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人们生活消费水平在提高, 对于环境的无害化要求也在不断高。
过去的垃圾堆放不仅占用耕地, 还污染土壤和环境。垃圾在腐化过程中, 产生大量热能, 主要是氨、甲烷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浓度过高形成恶臭, 散发热量, 从空中包围城市, 严重污染大气质量。而且, 垃圾堆放久了易发生自燃、自爆, 堆放的垃圾发酵后, 产生甲烷气体爆炸。废弃塑料等白色垃圾是不易分解的, 它有损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水平, 威害生物, 影响土壤结构, 致使土质劣化, 遏制农作物生长, 致使农作物减产。因此, 产生了以下几种垃圾处理方式:
1堆肥处理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堆肥技术原理都是基本相同的。堆肥作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手段之一, 就是把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部分进行生物降解, 并使之稳定化、无害化可安全地作为肥料使用于土地。
堆肥是实现垃圾处理资源化的最好途径。现代堆肥技术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 已经形成了各种完善的工艺系统和成套设备。但是由于堆肥产品的市场等原因, 垃圾堆肥处理特别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处理一度处于停滞甚至萎缩状态, 直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 堆肥处理才又开始呈上升趋势。
2焚烧处理
它与堆肥、填埋处理相比, 具有占地小、厂址的选择余地大, 处理时间短、减量化显著, 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其余热有很可观的利用价值等优点, 所以焚烧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地利用。
在早期, 由于垃圾焚烧所产生的烟气污染 (主要是二恶英的危害) 逐渐引起重视, 垃圾焚烧场的建立呈现一定下降趋势, 但是随着焚烧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余热的利用、焚烧发电尾气的烟气处理技术都趋于成熟化, 用焚烧技术来处理垃圾取得了新的发展, 所以, 它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
3填埋处理
填埋处理技术发展至今, 作为垃圾最终的处置手段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仍然是主要的处理方式。
垃圾填埋处理设备操作简单灵活, 但也存在弊病。理想的垃圾填埋场地越来越少, 运行过程中容易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填埋场数量下降。原因主要是:旧的填埋场逐渐达到饱和状态, 新的填埋场选址困难, 被迫用其他处理方式代替填埋处置。
填埋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之一, 也一直是我国必不可少的垃圾处理方式, 不论采取何种处理方式, 都必须以卫生填埋方式作为基点。是垃圾的最终处理手段, 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 它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它是任何一种垃圾处理工艺中不可或缺的处理方式。
由于填埋处理垃圾消纳的量大, 投资相对较低, 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一点是其他垃圾处置方式所不及。因此, 卫生填埋仍然是我国城市现在乃至以后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但是, 由于其占地面积大, 虽现在已经能够实现无害化, 一定程度的资源化, 仍然不能达到显著的减量效果。所以, 在许多大城市还只是把填埋法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的主要手段, 用其它的处理方法来尽量减少需进行填埋的垃圾量, 从而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年限。
垃圾综合化处理合理选择填埋场至关重要。场址的选择是卫生填埋全面设计规划的第一步。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从防止环境污染考虑;二是考虑经济合理。既能防止场地对大气的污染, 又能防止水源的污染, 尤其是要防止渗水的释出对地下水的污染。因此, 防止地下水的污染维护场地的安全性, 是场地选择考虑的重点。
经济上的要求对选址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场地选择在经济利益方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它与场地的规模、容量、征地费、运输费、操作费等多种因素有关。充分利用场地的天然地形条件, 尽可能减少挖掘土方, 降低场地施工造价, 是经济上的节约原则。所以, 填埋场的选址经过综合考虑才能确定。填埋场类型和填埋方式应符合具体地点的实际要求, 卫生填埋技术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
垃圾的填埋在工艺上仍然应该符合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垃圾场的建立, 必须配备有效的防护系统, 即:水平防渗系统和垂直防渗系统。水平防渗:是指采用符合防渗标准的天然粘土层或其它人工衬垫材料, 将库底包裹起来形成防渗层, 以阻止渗沥液外渗。水平防渗的衬层系统通常从垃圾底部向下可依次包括排水层 (包括渗沥液收集系统) 、保护层、防渗层和地下水排导层。垂直防渗:是通过平行库底的水平防渗层, 垂直库底方向, 沿库底周边敷设于岩土中的防渗幕墙, 并且使幕墙与库底以下的天然隔水层相连, 使得库底以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水系, 来阻止渗沥液外溢。处理场封场已后, 后续的日常安全维护及管理措施要得当。必须对其进行维护, 包括场地维护和污染治理的继续运行和监测, 严格执行封场维护原则, 使终场规划得以顺利实施。具体做法:是对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的监测、渗滤液调节池臭气处理系统运行的监测、填埋气体导排与利用系统运行的监测、地下水监测、地表水监测、地面沉降监测, 总之, 就是要对环境时刻保持监测。
对废物的处置措施得当, 场地维护合理, 是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与操作管理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垃圾在填埋场已经历了各种生物、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其中有害体的逸出、扩散将污染大气环境, 渗滤液的渗漏和排放将污染地下水与地表水。因此, 除了在工程上采取相应的气体导出外, 还应利用设施和防渗及污水处理措施对填埋气体体和垃圾渗滤液的排放情况, 以及场区内外的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定期进行监测, 及时了解随着垃圾进场量的增加和填埋时间的增长, 填埋垃圾所产生的气体和渗滤液对周围的大气、水质污染的状况。检验垃圾填埋是否达到污染控制标准, 为确实做好“二次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通过理论学习讨论和初步实践实践, 使我们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理论有了浅显的认识。在科学环保的处理处置垃圾的方式方法上有了进一步提高。明确了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的地位, 是影响城市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S]. (建标[2001]101号)
[2]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 [S].
[3]赵由才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宁平等.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践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5]李颖.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6]汪群慧.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城市垃圾处理方法】推荐阅读:
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06-2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填埋渗滤液治理方法06-01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05-22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研究06-14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08-25
关于2012年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08-30
兰州市城市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07-16
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及对策分析08-24
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