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设施

2024-08-01

垃圾处理设施(通用10篇)

垃圾处理设施 篇1

云南省建设厅近日通报,据2008年12月上旬的有关分析统计,当前云南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但是仍然存在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投融资平台建设滞后、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云南省政府日前决定加快省内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到2013年底,云南省新建成或改建248个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实现全覆盖的目标。云南省政府要求省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确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限时办结、联合审批,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要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搞好资本运作,省级财政和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要对应建设项目下达,作为国有资本金纳入工程建设成本,云南省和州市政府各占50%。

云南省政府要求各州市要尽快组建投融资主体,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再融资,将供水、排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实施统一招商或由现有企业建设和经营,建立良性互动的投融资体制。

(资讯)

垃圾处理设施 篇2

一、垃圾臭味的产生

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在收集、转运、贮存及处理过程中被自身携带的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如NH3、H2S、CH4、CO2、H2、VOC、醇、有机酸等。简言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臭味主要来源于暴露的垃圾及其渗沥液产生的恶臭气体,这些臭气的产生范围广泛,大都存在于开放、半开放空间,不易集中处理,一定气候条件下还容易聚集。垃圾转运站、卫生填埋场、垃圾堆肥厂等场(站)是垃圾臭味产生的主要地点。

二、垃圾臭味的治理

(一)除臭方法

对于垃圾臭味的治理,常用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联合法等,主要包括掩蔽中和法、水吸收法、通风法、负压吸附处理法、雾化植物液法、化学洗涤法、臭氧氧化法、催化燃烧法、生物过滤法、生物吸收法、投加药剂法等[1]。每种除臭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物理法只适宜处理低浓度、范围小的恶臭,且成本较高;化学法除臭不持久,除臭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生物法虽成本低廉,效果好,但设备占地面积达,菌种的筛选培养较为困难,见效稍慢。

由于垃圾产生的臭气成分复杂,一种除臭方法不能将垃圾臭味完全去除,需要根据不同的臭味产生源,分析其恶臭气体的特性、强度及其除臭要求,选用合适的治理方法,突出重点,综合控臭。

(二)具体措施

1.“源”的控制

对于主要臭味产生源,采取重点控制:(1)转运车辆密闭运输,并加装渗沥液防遗洒装置;(2)转运站卸料平台加盖大棚,生产车间安装臭气控制系统,通过PLC控制高压雾化喷嘴,实现对卸料平台、筛分/压缩区、分拣工位和装箱区等处的自动喷雾除臭作业;(3)将堆肥厂发酵仓密闭,同时在后熟化区和最终熟化区加盖大棚,采用负压通风方法除臭;(4)加强对填埋作业区的日常覆盖和中期覆盖;(5)利用支撑膜结构探索新型填埋密闭作业方式;(6)渗沥液调节池加盖实现密封除臭。

2.稀释与扩散

对于一般臭味产生源,利用移动除臭设备将产生的臭气稀释,使其以较低浓度扩散到大气中,以免臭味聚集,主要措施包括:(1)配备水车和除臭车,用于场界内外道路、场区地面及相关区域的冲刷除臭;(2)建设拦截掩蔽除臭系统,利用高压喷雾风炮和高杆雾化喷头,在填埋作业区外围形成围合雾化幕墙,将垃圾臭气拦截掩蔽,减少其扩散;(3)配置可移动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填埋气收集率,减少堆体内填埋气无组织外溢扩散。

3.“汇”的控制

对于分散且臭气量大的产生源,收集后集中处理利用,主要措施包括:(1)为转运站、堆肥厂、填埋场配置完备的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将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通过导排收集管道收集后集中处置;(2)为填埋场配置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3)实行雨污分流,填埋场还要做好边坡治理、堆体绿化,减少渗沥液产生量;(4)将堆肥厂发酵仓、后熟化区、最终熟化区的臭气抽取至生物过滤池进行除臭等。

三、控臭治理体系

(一)标准方法

环境管理体系是用来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并管理环境因素,进而实现环境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二)体系结构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控臭治理体系应具备的功能:明确控臭总要求;制定控臭方针;完成对控臭目标的策划;提出具体控臭措施;检查评价控臭效果;对体系进行管理评审,不断改进体系结构。按照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的层次关系,可知控臭治理体系结构由控臭方针、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管理评审五个要素构成,如图1所示,其各项要素的基本内容见表1。

(三)影响因素

控臭治理体系的影响因素,是指垃圾处理设施在制定控臭目标、实施控臭措施、评价控臭效果过程中的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包括人、物、技术、资金、社会、管理等。

人是主观因素,包括控臭治理体系中的管理人员、设施职工、检查人员及其组成单元。管理人员是体系的决策者,设施职工是臭味治理工作的实施者,检查人员是控臭效果的评价者,他们所组成的各个团队,要加强沟通,通力合作,才能发挥每个人的主人翁意识,强化臭味治理的主观能动性。

物主要指垃圾处理工艺设备、除臭系统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它们的技术水平和运行状况直接或间接关系到臭气的产生量和治理效果。

技术是影响控臭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包括垃圾处理技术和臭味治理技术,通过不断优化工艺路线,采用合理的除臭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味污染问题。

资金:一是工艺设备升级改造所需资金,二是控臭治理专项资金。只有保证足够的投入,控臭治理体系才能实现稳定有效运行。

社会因素表现在:垃圾处理设施所在区域的城市功能规划;设施周边居住区的结构组成;舆论对设施环境影响的公众评价等。

管理的内涵是指将控臭治理体系的参与者有效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安排不同任务,充分利用现有物资装备、技术水平,按照环境质量要求,合理使用除臭专项资金,以发挥控臭治理体系最大的效能。

四、结论

为保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控臭治理体系的有效持续运行,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生活垃圾处理第一位、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的原则,强化社会公益服务意识,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为工作目标。

二是坚持全过程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原则,在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利用、贮存、处理和处置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实行控制管理和开展污染防治。

三是坚持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现有运行模式下,从物质回收、能源回收、能量转化三个层次入手,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工艺优化研究,实现“设施现代、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运营目标。

参考文献

垃圾处理设施 篇3

一、升级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升级改造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期,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长与现有设施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使得大多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而因历史原因形成的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和不达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其运行已达不到新的标准规范要求,严重影响了城镇环境和社会稳定。同时,人们追求宜居环境的强烈愿望,也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工艺运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保障城市环卫服务质量,还是考量城镇居住环境生态效益,我们都必须对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升级改造的重要性

对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其重要意义在于:

1.升级改造是对现有设施已产生的磨损进行局部补偿或完全补偿,以恢复或提高工艺设备的生产能力,有助于提升设施工艺运行水平,延长设施使用年限,充分发挥其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中的“稳定器”作用。

2.升级改造是淘汰耗能高、工艺落后、严重老化的陈旧设备,以提升现有设施整体环境污染防治水平,有助于增强公众对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的认知度和设施环保运营的信心度,实现设施与周边社区间的融合共赢。

3.升级改造是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和现代化改装,可将成熟的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应用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过程中,进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有助于增强工艺创新的驱动力,推动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现有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处理能力不足,设备超负荷运转严重

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共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076座,无害化处理能力为456917吨/日,无害化处理率63.5%,在设市城市中仍有约22.1%的生活垃圾未实现无害化处理,在县城中仍有72.6%的生活垃圾未实现无害化处理,新增无害化处理设施数量和无害化处理能力也未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2]。由于许多已规划的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法落地,现有设施普遍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生活垃圾处理量大,导致主要工艺设备老化严重、即将报废或已报废,已影响到了正常的生产作业。

(二)技术结构不均衡,资源化水平比较低

截至2010年底,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所占比重为77%,焚烧所占比重为20%,堆肥等其他处理方式所占比重仅为3%[3]。这种垃圾处理技术结构已不适应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它侧重于过去传统的终端处置方式,原生垃圾直接填埋所占比重过大,垃圾分类收集及物资回收、高热值垃圾焚烧发电、有机垃圾堆肥等资源化处理方式所占比重太低,既不利于解决城镇土地资源紧缺的现实困境,也不符合固体废物管理中的“循环再生原则”和“废物最小化原则”。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过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偏低,现有大多数垃圾处理厂(场)配套的工艺设施并不完备,特别是环境污染防治关键设施配建不及时,污染物处理能力存在很大缺口,造成设施运营不能满足或不能全部满足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部分新建配套设施有时因关键技术不成熟、工艺路线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等原因,导致污染物处理能力或处理指标达不到预期目标。这种情况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往往会成为区域环境中的重要污染源,严重损害了周边生态环境。

三、升级改造的主要方式

(一)设备更新

设备更新是消除现有设备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的一种重要手段,用新的设备更换那些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陈旧设备,可使现有设施在短期内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设备更新有三种形式:

1.原型设备更新。用结构相同的新设备更换旧设备,不具有技术升级性质。它是通过更换那些已达到报废标准且几乎无经济磨损的旧设备,来补偿设备的物质磨损。

2.现代化改装。对旧设备结构做局部的改进和技术上的革新,改善其使用性能,使之达到或局部达到新设备的水平。它以增加设备的功能和效率为主,用于补偿设备的经济磨损。

3.技术更新。以技术上更加先进、经济上更加合理的新设备,换下工艺落后、技术陈旧的老设备。它是对旧设备所消耗掉的价值的重新补偿,用于补偿设备的综合磨损。

(二)工艺优化

应用成熟的先进工艺和实用的工程技术,对现有设施中不完善的工艺环节进行优化改造,可大大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工艺运行水平。工艺优化可分为三类:

1.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为主要目标,对生活垃圾混合收集转运站进行工艺优化,建立与垃圾分类投放相匹配的分类收转运系统,建设精细化和规模化的再生资源分拣集散中心。

2.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污染物防治能力为主要目标,推行新型密闭化作业工艺,构建高效复合除臭体系,选择技术先进、应用可靠的渗沥液处理工艺路线,建立完备的填埋气收集处理及综合利用系统。

3.以保障城市稳定运行、提高生活垃圾能力为主要目标,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和系统控制理论,优化调整生活垃圾物流,强化关键工艺环节的处理能力,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整体运行水平。

(三)设施改(扩)建

在设备更新和工艺优化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运行实践和科学的论证评估,比选出一条既适合客观现状又符合政策导向的升级改造路线,通过扩充性建设或大规模技术改造,以大幅度提升现有设施的工艺水平和处理能力。现有设施改(扩)建包括两种途径:

1.对生产线主体部分进行技术改造,拆除不实用且长期闲置的建(构)筑物,改建功能上已经落后的机械设备,合理调整工艺流程,以恢复现有设施的生产能力,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工艺技术水平。

2.对厂区整体进行扩容性改造,根据比选出的工艺路线,在对原有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更新的同时,增加新的生活垃圾处理线,配建完备的污染物处理设施,使现有设施在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上均有质的飞越。

四、结论

对现有设施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设备更新、工艺优化、改(扩)建等升级改造工作,是有效缓解当前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和设施运营水平较低双重难题的有效途径,既能保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又能提升设施运营整体工艺水准和环境污染防控水平,进而推动生活垃圾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http://www.gov.cn/zfwj/bgtfw.htm.

[2]张益.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http://www.huanke.com.cn/08/article.asp.articleid=919.

[3]潘大晴,杨大帅等.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全密闭填埋工艺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第13卷第5期, 2011/5:54-56.

垃圾处理设施 篇4

由此看来, 各地各部门只有认真反思, 积极采取各种措施, 加快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 尽快转变思路, 一步一个脚印, 踏实开展工作, 才能扭转我区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被动局面, 确保2010年全区所有市、县的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行目标的实现。

据自治区建设厅的统计, 截至今年9月底, 全区119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中, 已建成项目18项, 正在施工71项;其中2009年之前开工的23项, 今年新开工的48项, 已完成前期工作的27项, 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3项。全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共82项, 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9项, 正在施工的37项;其中2009年之前开工的10项, 今年新开工的27项, 已完成前期工作的25项, 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11项。

从资金到位和投资完成情况上看, 截至9月底, 全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累计到位资金约60.12亿元, 占计划总投资的47%;完成投资约40.66亿元, 占到位资金的67.6%;全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到位资金约18.14亿元, 占项目总投资额的30.6%, 累计完成投资约14.55亿元, 占项目累计到位资金的79.6%。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 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

为切实配合各市县解决好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第三季度以来, 自治区污垃办召开了25次办公协调会议, 全力推进污水垃圾项目建设;由专人每月定期收集全区201个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 共解答各市、县污水垃圾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20多个;并采取以下四项必要措施, 使全区污水垃圾工程建设按节点有步骤推进。

一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制度, 要求自治区污水垃圾处理办在5个工作日内答复办结各市县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强化周例会制度, 每周召开1次项目协调会, 协调解决各市县报来的有关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需要协调解决“三改” (改规模、改工艺、改开工和竣工时间) 及其他需要自治区层面解决的问题;三是完善月例会工作制度, 月例会总结当月项目进展工作情况, 部署下月的工作计划;四是简化办文程序, 缩短时限, 提高效率。

同时, 为加快建设进度, 确保全区所有县 (市) 级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必须在2010年建成并投入运行, 自治区污垃办提出了“三个确保”目标——

确保14个县区市全部建成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并尽快达到设计处理能力, 尚未完成项目的必须尽快完成, 污水处理负荷率尽快达到60%以上。

确保2009年6月30日前开工建设的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市县, 及地处主要江河的县和国家级园区的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年内全部建成投产。

确保所有列入“十一五”计划的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在今年年底全部开工建设。

垃圾处理设施 篇5

正当全州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省政府督查组莅临我州,对我州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对督查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促投资保增长抓落实百日调研督查活动的通知》要求及安排,现将怒江州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如下:怒江州城镇由4个县城,县城以下建制镇5个和20个乡集镇组成,形成以州府六库(泸水县城)为中心,兰坪县、福贡县、*县为骨干,建制镇和乡集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怒江州城镇基础设施长期以来投入不足,至今仍没有一座完善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提出到2012年全省县以上的城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目标要求,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赵志勇同志为组长,州政府副秘书长和州建设局局长为副组长,州发改、财政、国土、环保、监察、审计等为成员单位的两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协调和监督检查,各县人民政府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负责项目的实施。我们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加快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积极争取资金和搭建投融资平台,争取项目能够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垃圾处理设施 篇6

1.1 北京目前存在的状况。

2006年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量497.7万吨, 日均处理垃圾13635.62t。目前, 北京市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3座, 担负着全市生活垃圾处理任务, 这些设施在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处理 (堆肥、焚烧、填埋) 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潜在威胁或实际上已经造成了一定影响, 垃圾处理设施与周边居民发生环境纠纷事件逐年呈上升趋势。利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 加强对设施的环境监管, 是摆在管理人员面前的迫切任务,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环境监测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 每年发布环境监测通知, 明确年度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环境监测范围、内容、时间和领率等, 监测内容包括地下水、犬气、噪声、外排污水等9大类81项监测指标, 指导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按通知要求进行定期环境监测。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这种以人工环境监测为主的定期环境监测逐渐暴露出以下不足之处。

1.2 广州目前存在的状况。

受城市经济状况、能源结构、自然条件、人口数量、人民居住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 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成分等特点也不尽相同。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城市, 广州市生活垃圾增长率已连续10多年保持每年5%~6%的高增长水平, 到2010年生活垃圾日产量将突破1万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包装产品消费快速增长, 塑料、废纸、织物、玻璃、金属、木等可回收废弃物迅速增加。在生活垃圾中, 有机垃圾占60%~70%, 塑料占8%~9%, 玻璃占3%~5%, 纸张占2%~3%, 其他 (包括废金属制品等) 占13%~21%。垃圾含水率高。广州市气候温暖潮湿, 垃圾腐烂速度快, 产生渗滤水多, 这就要求垃圾的终处理必须快。垃圾来源复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三混合, 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广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在经过了自行消化、粗放堆放之后, 现采取以“填埋为主、焚烧为辅”的处理方式。根据广州市市容环卫局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广州市民每天产生生活垃圾9776吨, 其中, 每天填埋处理的垃圾多达8776吨, 1000吨作焚烧处理, 无害化处理率为88.2%。

1.3 南宁市垃圾处理设施环境监测现状。

南宁市现有生活垃圾处理厂 (场) 两座, 即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石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 集中处理全市每年约30万吨生活垃圾。城南垃圾卫生填埋场于1995年投入使用, 总容量为235万吨, 使用年限为10年, 现日平均处理生活垃圾650吨, 年处理生活垃圾23万吨。日处理能力为1200吨, 总容量为1060万立方米的城南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正在筹建中, 设计服务年限为20年。石西垃圾厂于1997年1月投入使用, 日平均处理能力为200吨, 年处理能力约7.2万吨;今年, 在城南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内还集资新建成了南宁市特种垃圾焚烧处理中心, 日处理能力为20吨, 目前已投入正常运行。垃圾处理设施环境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大气、污水、渗沥液、地下水、噪声、卫生指标、进场 (厂) 垃圾组份及理化指标等所有环境因素和污染项目, 可全面反映设施环境状况及处理效果。为了确保这些设施项目建设达到环保要求, 环境监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些年来, 南宁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环评均委托环保部门进行监测, 建成运行后, 直到2000年底, 也是由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有关监测, 但监测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达不到这些设施运行管理的要求。为了使垃圾处理设施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更及时地对其环境状况进行跟踪监测, 市政府又投资建设了“南宁市环境卫生监测中心”项目, 即现在的南宁市环境卫生监测站, 并于2001年正式投入使用, 专门负责南宁市环卫行业的有关监测业务, 同年该站还通过了自治区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经过这两年的努力, 我市垃圾处理设施监测工作逐步走了正轨, 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状况得到了更严密的监控。

2 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数据时效性低。

目前, 定期环境监测从人工采样, 到实验室数据分析, 最后到形成检测报告一般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 监测数据的时效性比较差。若一旦出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污染防控措施, 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的程度, 并且增加后续环境治理的成本。

2.2 监侧数据代表性差。

由于行业特点, 垃圾处理设施是365天运行的, 但目前进行的定期环境监测一般是每年进行四次, 每次一到两天, 因此定期环境监测所取得的监测数据是否能代表垃圾处理设施全年运行作业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状况是值得商榷的。

2.3 监侧数据客观公正性受到质疑。

目前, 除北京市财政直接投资建设的8座市属垃圾处理设施是由市财政直接拨付资金委托法定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环境监测以外, 其余的28座区县所属的垃圾处理设施大多是自行筹资完成环境监测, 监侧数据的客观公正性常常受到投诉居民的质疑。

2.4 管理体制和处理技术。

一直以来, 垃圾处理是政府行为, 高投入低产出, 缺乏必要的政策和市场规划。广州市在打破这种“政府投资、行业包揽”的体制格局上取得不小成绩, 但缺乏配套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符合WTO规则的垃圾处理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影响了管理力度。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垃圾产业化程度不够,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还有待加快。很多地区分垃圾仍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 存在的问题。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选址困难, 且填埋形成的垃圾渗滤液、重金属、恶性气体等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另外, 由于自生沼气导气困难, 填埋场存在燃气爆炸等长期安全隐患。会造成资源浪费。其他处理方式为垃圾焚烧, “先焚烧发电, 再填埋废渣”。焚烧法的优点是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处理程度高, 可使垃圾减量90%, 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缺点:投资大, 运行费用高。焚烧对垃圾发热量、含水率有一定要求, 同时焚烧产生的二恶英 (Doxlin) 等微量剧毒物需采取措施控制, 这些因素都大幅提高了发电成本。焚烧处理技术先进化发展缓慢。在开发利用国内技术、设备, 降低单位处理投资上步伐跟不上。政府补贴和垃圾焚烧发电上网售电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落实问题上存在差距。我国城市的生活垃圾目前增长速度非常快, 约一半的垃圾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面对这一严峻的局面, 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

“十五”计划提出, 要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强化城市垃圾污染的综合治理,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95%。为了完成这一目标, 建设部要求各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发挥财政资金的保障作用, 加快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设部要求, 在城市垃圾处理厂 (场) 的建设中, 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布的技术政策和相关标准, 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 必须对场址选择、防渗措施、渗透液处理、填埋气体收集与处理、环境监测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审查, 确保达到无害化处置要求和环境标准。对已有的垃圾填埋场要组织核查和评估, 对达不到标准的设施, 要尽快进行技术改造, 重点解决渗透液超标排放和填埋气体危害问题, 优先考虑将垃圾渗透液排 (送) 到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 鼓励对垃圾填埋气体进行综合利用;新建垃圾焚烧厂必须严格把关, 防止添加大量燃料的小火电项目借机上马;必须对垃圾焚烧的烟气进行有效处理, 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排放;要积极创造条件, 逐步消灭垃圾裸露堆放现象, 关闭一批过渡性的垃圾简易处理设施。与此同时, 各地要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废物回收再利用, 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厂, 按垃圾分类进行处理和利用, 提高垃圾资源化水平。要逐步解决小城镇的污水和垃圾处理问题。积极开发小型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推广经济适用、简易高效的污水和垃圾处理技术;在乡镇密集的地区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 鼓励建设区域性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要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的辐射作用, 按市场化原则接纳并处理乡镇的污水和垃圾, 实现设施共享。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经济的迅速发展, 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垃圾堆放, 处理等问题明显体现出来, 并呈现日趋加重, 污染环境等现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城市垃圾, 对于保持生态环境、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现主要介绍了北京, 广州, 南宁市作为代表的垃圾处理设施环境监测现况, 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作了较全面的分析, 提出了解决垃圾处理设施监测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垃圾处理,设施,环境监测

参考文献

[1]王维德.浅谈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发展中的常见问题[J].中国仪器仪表, 2007 (11) .

[2]李洁.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09 (8) .

垃圾处理设施 篇7

垃圾处理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 更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科学的垃圾焚烧, 会影响城镇居民的健康;不合理的垃圾填埋, 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巨大污染, 带来饮水安全等环境问题的隐患。

不久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 “十二五”期间, 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2636亿元, 到2015年, 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全国形成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87.1万吨/日, 基本形成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相匹配的无害化处理能力规模。

大量资金的进入, 无疑为节能环保产业的迅猛增长注入了强心剂。据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预测, 预计到2015年, 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5.3万亿元, 相当于同期GDP的10%左右。届时, 全国有望形成若干个年产值过百亿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有专家预计, “十二五”期间, 全国垃圾处理行业产值将年均增长30%以上, 到2015年末, 行业总投资将达2600亿元以上。

(一)

从2000年开始, 我国垃圾处理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 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中国固废网发布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2012版) 》显示, 截至2011年, 在25个省、区、市的146个市场化垃圾处理项目中, 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上海的项目总数达90个, 占比达到61.64%。

垃圾焚烧发电是垃圾处理市场化的一个突出表现, 近年来发展很快。2005年, 全国城镇共有垃圾焚烧厂48座, 2010年已增至119座, 处理能力从2005年的每日26075吨猛增至每日89625吨。

垃圾焚烧发电之所以能成为垃圾处理市场的先行者, 得益于政策推动。去年4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 明确了焚烧将作为未来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因地制宜地选择先进适用、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度高的城市要优先采用焚烧处理技术”。

然而, 除了焚烧发电, 我国在垃圾处理的很多环节还没有实现产业化, 特别是源头减量、转运和物质利用等环节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整个产业链还不健全。垃圾处理的整体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 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

(二)

在这种背景下, 《规划》正式颁布了。它提出, 要“引入市场机制, 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正如城镇污水处理厂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后, 显著提高了运营效率、节省了运营成本, 垃圾处理这一环境基础设施走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 也是必然的选择。

处理技术:焚烧填埋因地制宜

《规划》提出, “十二五”期间, 规划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58万吨/日。到2015年, 全国形成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87.1万吨/日, 其中, 设市城市处理能力65.3万吨/日, 县城处理能力21.8万吨/日, 基本形成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相匹配的无害化处理能力规模。

《规划》特别强调, 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 选择安全可靠、先进环保、省地节能、经济适用的垃圾处理技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土地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的城市, 要减少原生生活垃圾填埋量, 优先采用焚烧处理技术。而卫生填埋处理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方式是每个地区所必须具备的保障手段, 在具备卫生填埋场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 可将卫生填埋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方案。到“十二五”末,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中选用焚烧技术的达到35%, 东部地区选用焚烧技术达到48%。

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加强控制

《规划》提出, 要进一步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近期以控制水分作为开展分类示范优先选择, 对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干湿分类, 降低厨余垃圾含水率。重点包括:配备生活垃圾分类和降低厨余垃圾含水率的设施;合理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袋、分类收集桶、分类运输车辆等;建设与垃圾分类投放相匹配的垃圾分类转运设施, 对垃圾混合收集转运站进行升级和改造;完善以社区废品回收站为基础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和交易集散市场建设;建设与分类垃圾相适应的垃圾处理设施, 推进建设规模化的再生资源分拣集散中心;还要求各省 (区、市) 要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并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 《规划》对厨余垃圾处理提出了专门的要求, 要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城市和县城, 在已启动餐厨垃圾处理工作的基础上, 继续推动餐厨垃圾单独收集和运输, 建设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鼓励使用餐厨垃圾生产油脂、沼气、有机肥、饲料并加强利用, 鼓励餐厨垃圾与其他有机可降解垃圾联合处理。“十二五”期间, 重点抓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 积极推动设区城市餐厨垃圾的分类收运和处理, 力争达到3万吨/日的处理能力。

加大投资:打通产业瓶颈

业内分析指出, 从规划内容可以看出, “十二五”期间两大产业投资重点在于打通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拉动整个产业链的需求快速增长, 餐厨垃圾处理等细分市场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

根据规划, “十二五”期间, 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2636亿元。在投资分配上, 垃圾处理领域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投资达1730亿元, 占产业总投资的65.6%。专家指出, 截至2010年底, 我国城镇已建成的垃圾处理设施仅700余座, 29%的城市没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这导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始终无法全面启动。因此, 《规划》提出, 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县县具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市场普遍认为, 随着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逐渐被打通, “十二五”期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步伐将大大提速, 到2015年, 年增长率均有望达到30%以上。

(三)

虽然已有种种政策规划, 但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之势, 要顺利推进垃圾无害化进程, 还有哪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逢烧必反”亟待破冰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垃圾处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海云指出, “国内主要垃圾处理方式还是填埋, 但这一方式一方面需要持续地占有大量的土地, 另一方面还有潜在的环境污染。同时, 垃圾焚烧厂建设在很多地方遇到很大阻力。在此背景下, 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能力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最主要的任务。”

垃圾焚烧作为垃圾减量的有效方式自提出之日便屡遭公众的反对、抗议, 导致多处焚烧设施建设悬而未决。公众之所以对垃圾焚烧意见这么大, 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人认为垃圾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二噁英。此外, 也有人质疑项目本身技术是否可靠、环保, 运营管理是否规范、监管是否到位等。

在很多中小城镇乃至农村, 无序堆放的工业、生活垃圾自燃或是被人为点燃, 小型焚烧土炉的使用以及秋忙时燃烧秸秆都会产生大量包括二噁英类物质的有毒有害气体。徐海云认为, 这类的焚烧危害巨大, 但往往又容易被公众忽视。

“我们很容易将不加控制的垃圾焚烧与现代化的垃圾焚烧混淆起来, 露天焚烧或简易焚烧垃圾是极其有害的, 必须加以禁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郑明辉指出, 现代化的垃圾焚烧产生的少量有害物是可以控制和治理的。

针对目前反烧派所持的垃圾焚烧在国外已经成为了夕阳产业, 具备垃圾处理先进技术的西方国家都在削减焚烧厂的数量这一说法, 郑明辉并不认同, 他举例说, 邻邦日本与我国虽然都存在人多地少的相似局面, 但在发展垃圾焚烧时的情况与中国目前完全不同。

“日本直至1996年, 小型垃圾焚烧炉遍地, 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非常低, 甚至没有二噁英的控制指标, 致使日本一度成为世界二噁英类的排放大国, 每年焚烧排放的二噁英类高达近8公斤。由于2002年日本实施与欧盟一致的焚烧二噁英类排放标准, 致使很多小型焚烧炉关闭, 同时一批大型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厂投入运行。”他同时指出, 日本近期推动垃圾分类比较有效, 垃圾产生量有所下降, 但焚烧占处理垃圾的比率都在80%左右, 近20年来一直都没有变化。

郑明辉说, 原国家环保总局于1999年颁布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规定生活垃圾的二噁英排放限值为1.0ng TEQ/m 3, 迈出了控制二噁英污染法制化的第一步。就设计和运行而言, 目前国内新建的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厂很多都达到甚至优于欧盟标准。他说:“我国现有垃圾焚烧发电量相当于数百万吨煤炭发电量, 从而节省了日益枯竭且不可再生的煤炭、石油等资源。此外, 垃圾中主要以有机形态存在的硫和氯等在高温下会生成一些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和氯化氢, 但由于垃圾中有机形态硫和氯含量都比较低, 这些气体的量不是很大, 现有烟气处理技术可以将这些有害气体有效吸收, 不向大气排放。焚烧烟气中还会有极微量的重金属和二噁英类, 现在焚烧厂也有成熟的吸附与高效除尘相结合的技术, 将这些污染的排放控制在安全水平。”

以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条件, 执行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标准, 表现出中国处理垃圾和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徐海云认为, 消除公众对垃圾焚烧的疑虑与恐惧, 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不仅仅需要依靠严格的标准作支撑, 更重要的是真正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落实到标准上, 使其达到环境可以接受的程度。他提出“五个要”即投入要保障, 规划要落地, 运营要监管, 沟通要有渠道, 责任要有主体。

从源头减量, 分类怎么做才有效率?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聂永丰指出, 目前,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总体上仍处于第二阶段, 即重处理设施的建设及技术的选择, 而轻全过程监管。“我们一直在讨论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者谁最重要。就国外垃圾处理管理战略来看, 从前端避免、减少垃圾产生到回收利用生产其他产品, 到末端通过焚烧等技术回收能源, 最后填埋基本呈一个倒三角形排列, 即前端处置非常重要。”他表示。

推广垃圾分类其实早有年头, 走在任何城市的街头, 几十米一处就能发现分类垃圾桶, 一般会被分成“可回收”和“其它”两种, 但公众对于垃圾分类还缺乏相关知识, 更没有形成习惯。

徐海云认为, 现阶段对家庭厨余类有机垃圾实现单独收集处理是最有意义的垃圾分类目标。据他介绍, 从单质和化合物角度分析, 当前生活垃圾中最多的是水, 而含水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的厨余类有机垃圾。“不同方法, 处理1吨水的成本相差百倍。”他说, 水被环卫部门收运到垃圾处理厂比走下水道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成本高出太多。

聂永丰也指出, “采用简易的办法使含水率哪怕降低几个百分点, 就可以明显使垃圾减量。”他认为, 各地应该量力而行地对垃圾计量收费出台统一标准, 以立法的形式进行规范, 对未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可以分级处罚。

此外, 徐海云还认为, 家庭有害垃圾单独收集是当务之急。家庭有害垃圾主要有废弃药品、日光灯管、电池、油漆等, 建立这些有害垃圾单独收集系统既十分必要, 也十分有意义。他说, “这些垃圾并不是每天都产生, 产生量也比较低。但如果不进行分类收集, 进入生活垃圾后端处理系统后, 其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影响和环境危害都是明显的。”徐海云建议, 家庭有害垃圾应由政府建立分类收集系统, 让居民免费投放, 为提高收集率, 需要建立持续的宣传教育体系, 甚至需要建立类似押金制度, 提高居民单独收集家庭有害垃圾的积极性。

他说:“建立家庭有害垃圾单独收集体系也是对建立其他环保分类收集体系的直接考验。设想如果家庭有害垃圾单独收集体系不能正常运行, 家庭厨余垃圾单独收集体系又如何能够建立并运行?”

(四)

我国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同时规划相对落后, 这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表现得非常典型:城镇人口迅猛增加, 生活垃圾激增, 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

这种能力不足是系统性的:社区居民缺乏垃圾分类的习惯, 垃圾收集转运能力不足, 垃圾转运站规划不合理, 垃圾转运车等设施不健全, 缺乏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设备等等。生活垃圾的回收、转运、处理设施, 是城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一阶段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中, 这些关系到城镇化内涵和发展质量的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垃圾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发展失衡, 使一些城市地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应当说, 生活垃圾处理已经成为我国公共服务的“欠账”。正因如此, 《规划》确立了“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的原则, 并明确提出, 要强化政府责任,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完善财税优惠政策。

当前, 不仅要在新建城镇规划建设好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而且要在那些基础设施不健全的老城区补上这一课, 全面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逐步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仅要做好新增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而且要做好存量垃圾的治理;不仅要加大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更要做好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普及工作。和一般的公共服务不同, 政府在提供生活垃圾处理这项公共服务的同时, 还应采取一些经济手段, 这有助于人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也有助于人们减少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处理必须强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两者缺一不可。要加快垃圾处理的市场化进程, 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 改进垃圾处理管理及市场模式, 健全相关管理法规, 加强对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状况和处理效果的监管, 建立合理的垃圾处理费计收标准和办法。同时, 推进垃圾处理设施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 改变单纯依赖政府投资而导致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从而改变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通过政策引导, 建立起政府、企业、个人、团体、金融机构等相结合的垃圾处理的社会化、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实现社会资本资源在垃圾处理产业领域的合理配置, 并充分发挥作用。

但人们应该认识到, 发动社会资本资源固然很重要, 但市场经济模式不能作为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的出发点, 只能作为推进产业化的制度设计。如果只讲求企业的趋利避害, 而不顾对百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 那么垃圾处理将无从谈起。

也正因如此, 有环保部门专家建议, 应将包括生活垃圾在内的固体废弃物管理指标的减量率, 列入地方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中, 并将这一指标体系作为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及其主要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通过行政手段弥补市场缺陷”。

垃圾处理设施 篇8

自治区全面推进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自治区建设厅副厅长周卫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城市设计研究院院长徐文龙、上海市环境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邱江、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吴济华、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邹惠君以及桂林市排水工程管理处高级工程师莫桂全等区内外知名专家就相关课题作了专题讲座。

针对广西污水垃圾设施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专家们分别就城市生活垃圾渗透滤液处理技术、垃圾填埋场HDPE膜防渗技术、市政污水管网材料选择及施工技术、污水处理厂调试运作等内容作了专题讲解。

垃圾处理设施 篇9

当今经济迅速发展, 已被人们忽视却在净化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垃圾箱, 就目前来说, 在我们城市的各个角落虽已设立大大小小各种分类垃圾箱, 分别也都贴有显著地“可回收”、“不可回收”标志。但是据环卫部门的信息证实, 分类垃圾箱的垃圾还是要经过环卫工人再次分拣, 重新分类。市民分类垃圾意识的薄弱, 已经成为威胁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部分, 具体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缺乏管理, 人为破坏严重。针对中国国情, 我们对人文教育和公共环境意识教育相对薄弱, 从而导致了许多基础公共设施遭到人为破坏, 例如塑料垃圾箱人们随便扔入带火种的物品, 引发自燃, 烧坏。这种人为破坏不仅仅是人们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 只有一次性安装, 后期保养甚至有少。另外, 环卫部门在每个垃圾箱显眼处贴上了一个“大眼睛”标志, 结果垃圾箱外的垃圾明显减少。

2.设计缺乏个性化和城市文化特点。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基础公共空间规划和公共设施设计模式过于单一、缺乏个性。因为纯粹的强调功能性和经济效益使得千搂一面的现象屡见不鲜, 尤其在垃圾箱设计方面, 现在我国许多城市公共设施的文化内涵不明确, 在不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殊的情况下, 就不能设计出符合城市地理和人文环的公共设施。

3.设计缺乏人性化考虑。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人性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我国, 许多城市的垃圾箱在设计上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和败笔;在色彩上通常采用蓝、灰和绿色, 显得单调沉闷;在材质上多为塑料, 容易发生火灾, 曾有报道, 拾荒儿童在垃圾桶取暖烧死现象发生;标志不清晰, 可回收不可回收名有明显标志说明。总之没有和人们追求生活多姿多彩的心理相一致。

根据各个城市地域文化的特点, 从垃圾箱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类型出发, 有的垃圾箱的外形美观、具有回收分类功能, 有的垃圾箱可以处理恶臭气味, 有的垃圾箱可以只能翻盖, 有的垃圾箱可以语音提示等等等, 做到不但可以手机垃圾, 还要美观, 色彩与它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才能发展为城市环境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 要追求外观造型设计的艺术性。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美能引起人们心中的愉悦, 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用户对于产品造型是否美观的关注亦反映了他们追求美感的心理需求。因为产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上的需求, 它还具有装饰和美化环境的效果, 富含艺术欣赏价值, 充满亲和力, 用户可以从中获得美的精神享受。因此, 造型美观的产品往往很受用户的欢迎。垃圾桶虽然具有实用性, 但是外观造型的艺术欣赏性也是应该有的, 更好的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对宣传保护环境卫生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垃圾桶既包含艺术的要素, 又具有技术、技能、技艺的要素。

其次, 要追求最大功能的科学性。建议垃圾箱底座连体式设计, 不但结构牢靠, 底座可固定在地面上, 既抗打击、抗风力, 又可解决目前广泛使用的废弃物回收箱功能单一, 臭气熏天, 行人需要投放废弃物时也不易找到的问题, 将垃圾箱作为既能够回收废弃物又具有环保, 养护植物的市政设备, 多层回收设计, 回收垃圾简单, 维修方便、快捷。

再次, 要满足使用者易使用的合理性。通常我们扔垃圾只有短短的几秒钟, 若在投垃圾时第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投, 比如不知道怎么开启垃圾盖, 开启的时候很费劲, 另外第一时间无法判断出该投哪个垃圾口, 就容易使人产生厌恶感, 不能够按照设计预想完成操作过程, 因此垃圾箱设计满足易识别、易操作的合理使用性, 并且操作方式与使用要求的文字或图形说明直观易懂, 方便人民大众使用。

城市是大家生活的场所, 城市公共设施的提升首先在设计上应“以人为本”, 在经济水平日益增长的情况下, 城市的公共设施不但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还要赋予人们文化艺术内涵, 丰富人们的审美观念, 尤其在微不足道的垃圾箱设计方面, 增强人们的主人翁意识, 使人们感到身心愉悦, 注重其实用性、艺术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曲振波.李艳.公共垃圾箱设计探析[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9 (01) .

[2]王晓丹.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5 (02) .

[3]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4]阮宝湘.人机工程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垃圾处理设施 篇10

1垃圾箱数量的确定

垃圾箱 (桶) 的配置主要参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第3条环境卫生公共设施以及《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第3.5节规定进行配置。

道路两侧或路口以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垃圾箱。

1.1 室内垃圾桶数量

计算公式:

室内垃圾桶数量X=观众看台配置数+媒体区域配置数+室内办公公共区域配置数

=S1×k×N×y1+ S2×k×N×y2+ S3×k×N×y3

S1—服务人口观众、运动员、官员部分;

S2—服务人口媒体部分;

S3—公共区域服务面积;

k—更换使用率 (考虑到室内纸质垃圾桶的使用寿命以及比赛使用时间, 媒体观众区域的更换使用率取1.2, 室内办公公共区域取1.1) ;

N—每组垃圾桶摆放个数 (结合服务对象所产生的垃圾成分, 观众区域以及室内办公公共区域配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2种垃圾桶, 即2个;媒体区域配置可回收、不可回收以及危险废弃物3种垃圾桶, 即3个) ;

y—配置率。y1, y2取 1/200;y3取 1/500;

根据各场馆看台座位的设置情况, 座位与通道基本为“田”字或“品”字形布设, 大约200个座位为一个口, 每个口的边长大约为20 m~30 m, 根据规范垃圾桶设置间隔宜为25 m~50 m, 由此场馆内观众看台的垃圾桶配置每200个座位配置1组;同理, 媒体、官员区域的垃圾桶配置同样按照每200人配置1组。

根据各场馆室内办公公共区域的实际情况, 结合规范垃圾桶设置间隔宜为25 m~50 m, 室内办公公共区域的配置率取每500平方摆设1组。

X—室内垃圾桶数量。

最低配置要求:当X≤14个时, 取14个 (媒体区3个、观众看台4, 备用损耗7个)

1.2 室外垃圾桶配置数量

计算公式:

室外垃圾桶=停车场垃圾桶配置数量+室外广场垃圾桶配置数量

= S×N×y1+ S×N×y2

S—服务面积;

N—每组垃圾桶摆放个数, 取2, 配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2种垃圾桶;

y—配置率, y1取 1/200, y2取 1/500;

停车场每500m2设置1组, 最低配置要求不小于2组;室外广场每2 000 m2设置1组, 最低配置要求不少于2组;

1.3 垃圾收集桶

参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第3条环境卫生公共设施以及《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第3.5节规定, 考虑服务人口、人均垃圾量、收集装载量和更换系数等参数, 提出以下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垃圾收集桶数量=服务人口×人均垃圾量×收集装载量×更换系数

= S×K×A×y

S—服务人口 (场馆红线范围内活动人群) ;

K—活动期间, 活动人群在当天所产生的最大日人均垃圾量;

根据规范、广州市垃圾量以及以往广州市重大比赛、活动期间所产生的垃圾量调查数据显示, 广州市日人均垃圾量为0.8 kg~1.1 kg (产生垃圾有效时间为10小时) ;由成分调查显示, 餐厨垃圾所占比例为70%, 由此亚运比赛期间根据服务人口所产出0.3kg/天人 (不包括餐厨垃圾) 的垃圾量, 服务人口在场馆内的平均活动时间为4个小时, 故K取0.12kg/每人/每天。

A—收集装载量 (场馆红线范围内活动人群) , 取72kg/桶;

根据现有广州市压缩站的配套设施, 采用240L收集桶, 根据松散垃圾的重量与体积比可知, 该桶能装72公斤垃圾。

y—更换系数, 取1.1;

在实际操作中, 垃圾收集桶需要更换交替使用并且应配置备用收集桶, 取1.1的更换备用系数。

在数量配置时, 比赛期间根据服务人口所产出0.3 kg/天人 (不包括餐厨垃圾) 的垃圾量, 服务人口在场馆内的平均活动时间为4个小时, 根据调研研究, 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成分重量比例为1∶1, 结合现有广州市压缩站的配套设施, 采用240 L收集桶, 能装72 kg计算, 但最少不能少于2个桶。 (考虑更换交替使用按系数1.1)

2规格型号

现阶段, 环卫行业缺少设备、设施行业标准、规范, 因此, 在本次亚运会环卫设备、设施配置标准中, 在材质、型号方面参照北京奥运的设置标准以及国内已有的规格、型号进行配置。

2.1 垃圾箱 (桶)

在符合节约、环保、绿色亚运的原则下, 将室内垃圾箱 (桶) 的材质采用可回收利用的纸质材料;室外垃圾箱 (桶) 的材质主要从功能上能防雨、耐用的角度考虑采用玻璃钢材料。室内和室外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箱 (桶) 根据清扫保洁的频率时间段以及服务半径范围内所产生的垃圾量采用120L的容积大小;室内和室外危险废物垃圾箱 (桶) 从危险废弃物的性质 (主要为废旧电池) 以及垃圾箱 (桶) 的统一性考虑也将采用120L的容积大小。

2.1.1 室内垃圾箱 (桶)

考虑到亚运会是一个短期的大型活动, 依据节约、环保的亚运原则, 对室内所需的垃圾桶采用纸质可回收材料制造。

规格型号: 120 L容积, 高750 mm, 宽500 mm, 每个30元。采用纸质材质。

2.1.2 室外垃圾箱 (桶)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 决定选用规格型号:120L容积, 高750 mm, 宽500 mm的垃圾箱, 材料选用不锈钢材质或PE材质。

2.2 垃圾收集桶

垃圾收集桶的规格型号根据广州市现有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机制, 要与现有压缩站压缩设备相匹配, 故垃圾收集桶的规格型号沿用240 L带盖可翻倒的垃圾收集桶。

结合现有市面上所具有的, 考虑与广州市现有环卫设施、设备 (垃圾压缩站) 相衔接, 规格型号:240 L容积, 长740 mm, 宽600 mm, 高1 000 mm;材质采用PE塑料材质。

运动会开幕式所在地广东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及副场环卫服务总预测面积300 000 m2, 经过计算, 需要室内垃圾箱 (桶) 1 361个, 室外垃圾箱 (桶) 372个, 垃圾收集箱180个, 以所有垃圾箱统一配置, 在亚运期间中等服务水平费用估算以上三者投资费用约20.59万元。

第16届亚运会是广州有史以来举办的最大型的赛事活动之一, 为了确保为大会提供一个洁净、舒适的举办空间, 向运动员和观众提供舒适的、优质的环境卫生服务, 设计方在每个环节做了认真的考虑, 将“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 亚运理念贯彻贯彻到卫生工作上, 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将广运会办成一屇高水平的运动会。 [ID:5309]

摘要:为提供广州亚运会一个舒适优质的环境, 本文对举办场馆垃圾箱的设计进行了讨论, 综合考虑几方面因素创建了垃圾箱数量的公式并对参数进行了细化, 从而确定了所需要的垃圾箱的数量, 阐明了对垃圾箱的规格型号的要求, 比较了垃圾桶常用材料, 并选取了合适的广运会垃圾箱。

上一篇:百度李彦宏下一篇:工艺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