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工程

2024-09-30

录井工程(通用6篇)

录井工程 篇1

录井工程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

1.钻时录井:系统地记录钻时并收集与其有关的各项数据、资料的全部工作过程,特点:

简便、及时。常用的钻时录井间距有lm和0.5m两种

2.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利用取心工具,将地下岩石取上来(这种岩石就叫岩心),进行整理、描述、分析,获取地层的各项地质资料、恢复原始地层剖面的过程。

3.岩屑录井:在钻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取样间距: 1m,目的层段0.5m;迟到时间: 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4.真岩屑: 在钻井中,钻头刚刚从某一深度的岩层破碎下来的岩屑,也叫新岩屑。5.假岩屑: 指真岩屑上返过程中混进去的掉块及不能按迟到时间及时反到地面而滞后的岩屑,也叫老岩屑(钻具磨掉有金属屑)。6.气测录井:安置在振动筛前的脱气器可获得从井底返回的钻井液所携带的气体,对其进行组分和含量的检测和编录,从而判断油气层的工作称之为气测录井。7.破碎气:在钻井过程中,钻头机械破碎岩石而释放到钻井液中的气。

1接单根气- 接单根作业时刻在延迟一个钻井液上返时间和管路延迟时间后8.压差气:○

2后效气-在钻开上部油气层后工程进行起下钻作业,由于钻井检测到的一个假异常。○液在井筒中的静止时间较长和钻具的抽吸作用,使地层中的油气在压差的作用下,不断的往钻井液中渗透。下钻到底钻钻井液循环后,会出现后效气的假异常。9.扩散气:在富含气的地层中,地层流体的浓度高于钻井液成分的浓度时,将产生扩散气。10.二、简答题

1.井深计算方法?

答:方入:方钻杆进入转盘面(或方补心)以下的长度。

方余:方钻杆在转盘面(或方补心)以上的长度 钻具总长=钻头长度+接头长度+钻铤长度+钻杆长度 井深=钻具总长度+方入

2.影响钻时的因素?

答:岩石性质;(岩石性质不同,可钻性不同,其钻时的大小也不同。在钻井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软地层比坚硬地层钻时小,疏松地层比致密地层钻时小,多孔、缝的碳酸盐岩比致密的碳酸盐岩钻时低)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根据地层选钻头,达到优质快速钻进。新钻头比旧钻头钻进速度快,钻时小,钻头使用到后期钻时会逐渐增大)钻井参数;(在地层岩性相同的情况下,若钻压大,转速高,排量大,钻头喷嘴水功率大,则钻头对岩石的破碎效率高,钻时低,反之,钻时就高)钻井液的性能;(钻井液密度、粘度、固相含量及其分散性等性能指标对钻速都有明显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司钻的操作技术与熟练程度对钻时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有经验的司钻送钻均匀,能根据地层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软地层轻压,硬地层重压),因此,钻进速度较快,钻时就低)。3.钻时曲线在综合录井中的意义?

答:可定性判断岩性,解释地层剖面:疏松含油砂岩钻时最小;普通砂岩钻时较小;泥岩、灰岩钻时较大;玄武岩、花岗岩钻时最大。玄武岩、花岗岩钻时最大。对于碳酸盐岩地层,利用钻时曲线可以判断缝洞发育井段。如突然发生钻时变小、钻具放空现象,说明井下可能遇到缝洞渗透层。

在无测井资料或尚未进行测井的井段,钻时曲线与岩屑录井剖面相结合,是划分层位、与邻井做地层对比、修正地质预告、卡准目的层、判断油气显示层位、确定钻井取心位置的重要依据

4.岩心收获率的计算?

答:岩性收获率=实际取出岩性的长度

/ 取芯进尺 5.取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答:准确丈量方入;合理选择割心位置;取全、取准取心钻进工作中的各项地层资料;在取心钻进时,不能随意上提下放钻具。

6.砂岩含油级别的六个级别?

答:饱含油(含油面积占岩石总面积的百分比>95);富含油(70~95);油浸(40~70);油斑(5~40);油迹(≤5);荧光(0 肉眼见不到油迹)。

7.了解岩屑描述的内容?

答:定名,颜色,含油气水情况,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接触关系,化石,含有物,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8.岩心录井在油气田勘探中的应用?

答:岩心录井资料是最直观地反映地下岩层特征的第一性资料。通过对岩心的分析、研究,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获得岩性、岩相特征,进而分析沉积环境。

(2)获得古生物特征,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3)确定储集层的储油物性及有效厚度。

(4)确定储集层的“四性”(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关系。(5)取得生油层特征及生油指标。

(6)了解地层倾角、接触关系、裂缝、溶洞和断层发育情况。

9.迟到时间的计算方法?

答:理论计算法10.岩屑描述的要点及如何区分真假岩屑?

答:

岩屑的描述:1,仔细认真,专人负责;2,大段摊开,宏观细找;3,远看颜色,近查岩性;4,干湿结合,挑分岩性。11.岩屑录井的影响因素?

答:钻头类型和岩石性质的影响

钻井液性能的影响

钻井参数的影响

井眼大小的影响钻、划眼的影响

人为因素的影响 12.常规荧光录井和劣?

1荧光录井灵敏度高,对肉眼难以鉴别的油气显示,尤其是轻答:常规荧光录井优势:○

2通过荧光录井,质油,能够及时发现。○可以区分油质的好坏和油气显示的程度,3在新区新层系以及特殊岩性段,荧光录井可以配合其他录井手正确评价油气层○

4荧光录井成本低,方法简便易段,准确解释油气显示层,弥补测井解释的不足○行,可系统照射,对落实全井油气显示极为重要。劣势:常规荧光灯是用波长365nm的紫外光照射石油,不能充分激发轻质油的荧光定量荧光录井,常规荧光录井用氯仿或四氯化碳浸泡进行系列对比,而氯仿对人体健康有害,四氯化碳则对荧光有猝灭作用,会降低仪器检测的灵敏度,不是理想的荧光试剂。定量荧光录井的优势:定量荧光分析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的录井新技术,继承常规荧光录井方法的的优点,弥补了肉眼分辨范围的局限性。

13.定量荧光录井的应用?

答:含油级别划分,原油性质判别,储集层性质评价。14.什么是综合录井?

答:综合录井技术是在地质录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集钻井液录井、气测录井、地层压力录井和钻井工程录井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录井技术。目前的综合录井仪集石油钻井、地质勘探、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色谱技术、电力技术等于一体。在钻井现场可以连续监测油气显示,并对油气显示做出解释评价;分析岩屑样品; 实时采集钻井工程、钻井液、地层压力等各项参数,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远程传输,逐步成为了钻井现场的信息中心。15.工程录井的意义?

答:

16.对比常规直井,水平井的优势?

1开发裂隙性油层或低渗透油气层,○2对于多套含油层系、且富集好、产能高的答:○

3高效开发剩余油富集区,改复式断块油田,采用定向钻井,达到一井多靶的目的,○

4一井多底或平台拖3米即可钻探,或在原善开发效果(减少含水率),提高产能。○

5可以实施由采油井开窗侧钻,节约搬迁费用,提高效益,也便于试、采油工程。○于地面条件限制(高山、建筑物、河流等)不能靠近的钻探。17.水平井录井的基本流程和工作要点?

1掌握设计要点、收集工区资料○2熟悉工区地质特征,编制施工预案○3现场技术答:○4关键环节上井把关○5对比,预测、卡准着陆点、导向。水平井录井工作要点:交底○及时落实岩性,油气显示,加强地层对比,预测着陆点深度,水平井段地质导向。18.影响水平井录井的主要因素?

答:井斜角;环空返速;环空流态;钻井液流变性能;钻井液密度;钻柱尺寸;转速;钻柱的偏心度;钻井速度和岩屑尺寸。

录井工程 篇2

关键词:录井工程,工程异常,录井仪,勘探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如今的录井技术已是集常规地质录井、分析录井、综合录井及井场信息传输于一体的全新录井技术体系。录井的功能也由以住的单一型地质剖面转向多方面的平台发展[1~2]。但是随着勘探方向逐步由整装构造油气藏转向隐蔽性油气藏, 使得钻井工程中的提速和安全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话题, 而影响这两方面的主要因素则是钻井过程中的工程事故、井涌井喷及复杂地层等。此外钻井工程异常预报作为综合录井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 所以加强工程异常预报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钻井工程异常及机理统计分析

对以住的钻井工程异常预报进行了异常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其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6方面, 即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物性、地层岩性、钻井液性能、钻井工具质量及设备性能。其中力学特征包括机械特性和渗流特性两方面, 能反映地层中流体物质状态等;而地层岩性反映地层中固体物质的矿物成分、磨圆度、胶结类型、分选性与程度等。经过对因素和工程异常相关性进一步分析, 结果发现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物性、地层岩性与发生钻井工程异常的相关性达50%以上, 这是造成工程异常的内因;而造成工程异常的外因则为设备性能、钻井液性能及钻井工具质量等因素, 其相关性仅达30%。在地质力学中, 构造应力场是指形成构造体系和构造类型的地应力场, 可见地应力场变化是造成钻井工程复杂情况的主要原因。

2 异常机理分析

由上述经过数理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造成钻井工程异常的主要因素有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物性及地层岩性, 但其机理是通过地层内部微观的地应力场、温度场及渗流场等相互作用表现出来。以下将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2.1 渗流场、地应力场、温度场与工程异常的关系分析

以下将分析三者与工程异常的关系: (1) 渗流场和地应力场与工程异常的关系。地应力场是流体运移的助推器, 会加剧储集层流体的富集状态和流动方向的势场能态变化, 而渗流场[5]体现储集层流体的富集状态和流动方向的势场能态变化。当钻开储集层流体井段时, 通过井筒表面井筒内流体与储集层流体相互渗透, 当渗流场能态越大时, 储集层流体与井筒内流体渗透就越剧烈, 此时若钻井液密度过低, 则可能在井口发生井涌、溢流及井喷, 而若钻井液密度过高, 可能导致地层漏失; (2) 地应力和地应力场与工程异常的关系。地应力除了作用于地质构造, 也是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动力, 还可使已有的构造再活动, 且伴随有地震的发生和成矿作用 (也包括油气藏的形成) 。此外, 卡钻事故一般也因地层内地应力突然增大的井段, 会形成局部的地应力场异常高压区, 导致井壁缩径或垮塌;在油气聚集段, 在井口也易发生井涌、溢流和井喷; (3) 温度场和地应力场与工程异常的关系。地应力场是维持岩石孔隙内所含流体的体积和相态稳定的稳压器, 它的变化会加剧岩石孔隙容积的破坏。而大面积地层温度随井深的增加而有规律变化, 当地层内部局部温度的变大就形成高能态的温度场, 如当钻开此段地层时, 将引起井壁岩石孔隙容积所含流体的体积和相态发生变化, 造成此段井壁岩石孔隙容积的破坏。温度场能态越大, 引发的井壁岩石孔隙容积所含流体的体积和相态的变化越明显, 导致井壁岩石孔隙容积破坏的力度越大。

2.2 地质因素造成的工程异常及其录井特点

地质因素会因地层内部微观的地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等藕合作用引发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而这些地质因素变化客观地反映于具体的录井参数变化中, 所以笔者在录井过程中应根据录井参数变化来综合分析, 从而有针对性地识别出地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的变化。以下将就这三者造成的工程异常录井参数对应关系以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 如表1、2、3, 以定性地识别温度场、地应力场、渗流场三者的变化, 以及时预报和加强录井过程监测。

3 结论

综上所述, 尽管综合录井技术已取得不错的成就, 但它在提速和保障安全方面的发展依然还受不少因素制约着, 此外由于任何一种工程事故的发生有着其潜在的特征, 这一般会能不同参数变化形式体现出来, 所以钻、录井双方都应重视这方面的变化参数, 尤其是录井人员应科学合理地分析参数变化规律特征, 做好预报工作, 同时钻井人员也应积极配合并采取应对措施, 从而便钻井工程事得到有效的提前预报与控制, 以降低成本, 同时提高钻井效率, 最终使工程安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谢辉.浅谈录井信息的分类、意义、作用及应用[J].录井工程, 2004, 15 (4) :47-51.

录井公司录井小队井控明白人标准 篇3

一、地质录井岗位的井控明白人标准

1、向井队提出地质交底,内容:构造、地层、储层、油藏类型、流体性质、地层压力,邻井钻遇油层情况及生产动态。

2、钻开油气层前地质录井人员根据地质设计和录井资料,加强地质对比,提前50至100米提出层位、岩性、油气层的地质预告。

3、二开后,按岗位分工要求协助监测溢流。监测溢流包括:循环、钻进、起下钻、空井等各工况的监测,按时认真填写记录。

4、钻进过程中遇到钻速突然加快、放空、井漏、气侵及油气水显示异常等情况,录井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并做好预报记录。

5、地质工在捞取岩屑、循环、起下钻、电测过程中,每30min观察槽面一次有无溢流及槽面的异常变化。

6、参加井队统一组织的现场防喷演习,听从井队现场指挥长的统一指挥并记录防喷演习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和讲评。

二、综合录井及气测岗位的井控工作

1、钻井过程中负责地质、工程资料的采集处理及井下油、气、硫化氢监测预报工作,及时为工程监督、钻井技术员提供有关资料,为施工提供服务。

2、探井综合录井要应用dc指数法进行以监测地层压力为主的随钻监测,检测地层压力,及时绘出地层压力梯度曲线,发现地层压力异常,及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

常规地质录井教材 篇4

2006-12-20

前言

常规录井方法有岩屑录井、荧光录井、钻时录井、泥浆录井、岩芯录井。

一口井的录井工作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能否迅速摘清本井地下地层、构造及含油、气情况,而且还关系到对整个构造的地质情况的认识,含油、气远景的评价和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等重要问题。因此,地质录井工作在整个油、气同勘探与开发过程中是一个重要节,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

第一节

岩 屑 录 井

岩屑录井方法是除岩芯外,最直观地认识地下地质情况的手段。在勘探过程中,为了查明探区含油、气的情况,获得大量的地层、构造、生储盖组合关系等第一性资料,就必须采用岩屑录井方法,岩屑录井是荧光录井的基础,在常规地质录井方法中,更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把地下的岩石被钻头破碎后,随泥浆带到地面上的岩石碎块叫岩屑。

随着钻井进尺的不断加深,地质人员按照一定间距、一定迟到时间,将岩屑连续收集起来,进行观察、描述、分析,恢复地下原始地层剖面的过程叫岩屑录井。

岩石在井底被钻头破碎后,岩屑返至井口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钻头又继续钻进。因此,当钻头钻到预定取样井深时,在地面不能马上捞到该深度的岩屑,需要一段时间再去捞,通常把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所需要的时间叫岩屑迟到时间。

及时准确的测定迟到时间是确保岩屑录井的首要条件。①理论法:T迟到=V/Q=H*(D2-d2)π/4Q ②实测法:T迟到=T实测-T下=T实测-Hd2π/4Q(H:井深 Q排量 D钻头直径 d钻杆外径 T下下行时间)

一、岩屑录井的方法及要求

在迟到时间准确的前提下要捞好岩屑还必须保证井深准确,同时选择合理的取样密度和正确的捞砂方法。井深准确与否是取全取准地质资料的关键。要求地质、气测(综合)、工程三对口。因此地质人员要与工程人员密切配合,管理和丈量好钻具,建立钻具记录或卡片,同时要经常同气测人员校对井深,深度面板与钻具井深误差不能超过0.1米。每次下钻到底必须校对方入,校对方入必须以钻具井深为准。

选择合理的取样密度。取样密度就是隔几米捞一次岩屑,取样间距大小一般根据对区域地层情况的了解程度和井的任务而定。新区或地质复杂地区,应建立起完整的地层剖面,可以每米取一包;在目的层含油气显示段可加密到半米一包。对一个研究程度较详细的成熟油区,可以不系统取样,而只在目的层段取样,取样密度每米取1包。

捞取的岩屑能否有代表性,不漏掉岩层,甚至不漏掉0.5米的薄夹层,它不仅取决于捞取时间和密度,捞样方法也很重要。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①捞样:要选择好取样地点,固定取样位置,以保证岩屑能真实地反映井中某段所钻岩层。一般情况是根据岩屑迟到时间,按设计间距在振动筛前捞取,取样时必须保证岩屑的连续性,可在岩屑盆内从上到下垂直切取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样品(盆内岩屑过多才这样做),这种方法所取的岩屑,代表了取样间距内全部地层的岩屑。绝不允许只取盆内上面部分或只要下面部分的岩屑。在没有振动筛和无法在振动筛前捞取(岩屑呈粉末状)时,可在架空槽上边择岩屑易沉淀的部位取样。并把这个取样地点固定下来。每次取样后要彻底清除掉剩余岩屑。

起钻前必须循环泥浆捞至最后一包岩屑才能起钻。不足一包的尾数要标明深度,待与再次下钻钻完该米所取的岩屑合并一起。在钻进过程中,要经常注意泥浆携带出的岩屑多少,如果很少或没有,应立即处理泥浆,然后继续钻迸。以不漏取资料为准。

捞取岩屑总量不得少于1000克。凡有挑样任务的井,将所捞岩屑分装两袋,一袋用做挑样,一袋用做保存。

②洗样:取出的岩屑要缓缓放水冲洗,并加以搅拌,直至岩屑露出本色为止(造浆性能 的粘土岩及极易泡散的岩石例外);冲洗时要防止沥青块、碳质页岩,油页岩、煤屑等轻质 样品悬浮在水面上流失,并注意观察油气显示。

③晒样:晾晒岩屑时应注明深度,不能搞乱搞混。雨季和冬季烘样时要用温火,防止将岩屑烤焦而失真(岩屑堆积烘烤,因缺氧易变为黑色;摊开烘烤过分,常变为红色;最好是风干,但要注意不要把岩屑吹乱),在摊开晒样的同时,发现含油岩屑或其它特殊岩性应挑出包一小包,注明深度,放在该深度岩屑上面,便于以后观察。

④装样:晒干的岩屑应附有正式深度的标签装入袋内,凡有挑样任务的井,将岩屑各500 克分两袋装好,要用两分法来取,不能随意抓满两袋,否则没有代表性。

二、影响岩屑录井的因素

捞取的岩屑,其岩性总是混杂的。要正确地识别每米的真实岩性,必须去伪存真,影响岩屑录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

1、钻头类型和岩石性质的影响

钻头类型及新旧程度的差异,所破碎的岩石形态的差异,比重也有差异,所以上返速度也就不同。如页岩呈片状岩屑,接受泥浆冲力及浮力的面积也大,较轻,上返速度快;砂岩呈粒状及块状,与泥浆接触面积小,较重,上返速度慢。由于岩屑上返速度不同,直接影响到岩屑迟到时间准确性。

2、泥浆性能的影响

泥浆是钻井的血液,它起着巩固井壁、携带岩屑、冷却钻头的作用。在钻井过程中泥浆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钻井工作的正常进行,也严重影响了地质录井质量。

1)若采用低比重、低粘度泥浆或用清水快速钻进时,井壁垮塌严重,岩屑特别混杂,使砂样失去真实性。

2)当切力太低时,携带和悬浮岩屑能力降低,没有浮力岩屑就更混杂。

正常钻进时,泥浆循环空间形成三带,靠近钻具的一带为正常泥浆循环空间,靠近井壁者形成泥饼,二者之间为停滞的胶状泥浆带,其中混杂有各种岩性的岩屑。当泥浆性能较稳定时。胶状泥浆带不流动,所似岩屑混杂情况较轻。如突然处理泥浆,切力变小,胶状泥浆带受到破坏,使三带失去平衡状态,造成大量混杂岩屑与所钻深度岩屑一同返出地面,使岩屑异常混杂。

3、钻井参数及井眼大小的影响

钻井参数不变而井眼不规则时,泥浆上返速度就不一致。在大井眼处上返慢,携带岩屑能力差:甚至在“大肚子”处出现涡流使岩屑不能及时返出地面,造成岩屑混杂;而在小井眼处,泥浆流速快,携带岩屑上返及时。由于井眼不规则,泥浆流速不同,岩屑上返时快时慢,直接影响迟到时间的准确性,并造成岩屑混杂。钻井参数改变时,如排量大,则泥浆流速快,岩屑上返及时,准确性强;否则相反。尤其是单、双泵频繁倒换时,则排量也频繁变化,最易产生岩屑混杂现象。

4·停钻和划眼的影响

起下钻及钻进过程中的停钻和划眼,也会造成岩屑混杂。这种情况应仔细观察,注意与稍后的岩屑对比,可以识别出所钻岩层的真实岩屑。

三、真假岩屑的判断

从振动筛或架空槽上捞取的每包岩屑,其成分是复杂的。泥浆在上返过程中除携带出井口的新岩屑以外,还有上部裸眼井段垮落下来的岩石碎块,以及下沉滞后的上部地层的旧岩屑,这就给建立地层剖面带来了一定的闲难。从这些新旧真假岩屑中、鉴别出真正代井下一定深度岩层的岩屑是提高岩屑录井质量,准确建立地层剖面的重要环节。

因此,工作中要熟悉和掌握工作区域的地层特征,如邻井剖面。经常将本井己钻穿的地层剖面与邻井对比,这对于指导录井工作和判断其假岩屑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在鉴别每包岩屑的代表样时,要从实际出发做具体分析。真假岩屑可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特征加以区别。

1、假岩屑特征:

(1)色调模糊,形态大而圆,局部有微曲面。这是上部个体大,未及时返出地面的岩屑在井内经过冲刷和磨损的结果。

(2)棱角明显,个体较大的岩属往往是假岩屑。这是上部井壁垮塌的碎块,在井内时间不长,还来不及圆化,就被泥浆带到地面。

(3)在熟悉区域地层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岩屑某种成分百分比变化、钻时、岩性组合关系等,可以判断假岩屑。一般情况下,上部地层掉抉延续井段长,占岩屑百分比低,岩性与钻时不吻合。

2、真岩屑特征:

(1)一般颜色新鲜、个体小、具棱角,若为厚层则百分比将不断增加。

(2)若泥浆切力高时,较大的、带棱角的、色调新鲜的岩屑,是其实的有代表性的岩屑。(3)高钻时的真岩屑,往往是碎小的,棱角特别明显的岩屑,如灰岩、白云岩、砾岩的岩屑。

(4)泥质岩多呈扁平状,页岩呈薄片状,疏松砂岩较圆而不带棱角或栈角不明显,致密 砂岩呈块状。

四、岩屑描述方法: 岩屑干后应及时进行系统、细致的描述。对岩屑描述的要求着重在岩石定名和含油气情况。定名要准确,油层及砂质岩类应重点描述,不漏掉油、气显示和0.5米以上的特殊岩层及其主要特征。

岩屑描述的方法一般是大段摊开,宏观细找:远看颜色,近查岩性;干湿结合,挑分岩性;分层定名,按层描述。

(1)大段摊开,宏观细找。在描述之前,先将数包岩屑大段摊开,稍离远些进行粗看,目的是大致找出颜色和岩性有无界线,然后再系统地逐包仔细地观察岩屑的连续变化,找出新成分,目估百分比变化情况。

(2)远看颜色,近查岩性。对于明显较厚的岩层,由于岩屑中颜色混杂,远看视线开阔,易于找出颜色界线;而有些薄层或疏松层,岩屑数量极少,只有仔细查看才能发现不明显的渐成分及细微的结构变化。

(3)干湿结合,挑分岩性。岩屑颜色的描述一律以晒干后的色调为准,但岩屑湿润时颜色微细的结构、层理格外清晰而明显,二者结合在一起描述时才更准确。对很难估计百分比的岩屑,则可在各包中取出同样多的岩屑进行比较,正确判断和除去掉块与假岩屑。

(4)分层定名,按层描述。通过上述方法所观察到的岩性变化,应参考钻时曲线,上追顶界,下查底界,卡出层来,然后对其岩屑进行描述。

第二节

荧 光 录 井

石油和大部分石油产品,在紫外线照射下能发出一种特殊光亮,这种现象叫荧光。石油的荧光性非常灵敏,只要在溶剂中含有十万分之一的石油,用荧光灯一照就可以发光,而这种光不产生热量所以也叫冷光。

所谓荧光录井,就是系统地收集岩屑荧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油、气层位的方法叫荧光录井。

石油的荧光性是这一类物质特有的物理性质,它取决于本身的化学结构,是由石油中的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的。

实验表明,荧光的颜色和亮度与石油的类型和含量有密切关系。根据发光的亮度可测定石油含量,根据发光颜色可测定石油组分,这就是荧光录井的基本原理。

一、荧光录井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荧光分析方法有荧光直照法、滴照分析法、系列对比法。

1、荧光直照法

岩屑直照法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荧光录井方法。此法对岩样无特殊处理要求,操作简便。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将岩屑系统地逐包置于荧光灯下观察,看是否有荧光显示。含油岩屑在紫外线照射下呈现浅黄色、黄色、亮黄色、褐色、棕褐色等颜色。经荧光灯照射后,若发现含油岩屑,应作好记录,注明井深、岩性。

根据含油岩屑在荧光灯下所呈现的颜色,发光岩屑占岩屑总量的百分比和荧光分布情况,可以初步确定油质的好坏及岩样含油的饱满程度。油质好,发光颜色呈黄、金黄色或棕黄色,岩屑表面好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花粉。油质差,发光颜色暗,呈褐色、棕褐色。发光岩屑百分比含量高,荧光分布多为斑块状、片状,发光颜色强则含油饱满程度高。如果因油层含水或水层含油,石油经地下水作用而变稠加重,含油不饱满、不均匀时,则发光颜色变暗加深,并且呈星点状、斑块状分布。

用岩样进行荧光直照时,要注意区分成品油、矿物发光和衬纸上填加料及油污造成的荧光干扰。

2、滴照分析法

对含油、气不明显的岩屑,荧光直照显示微弱,难以鉴别,或岩屑已呈粉末时,利用滴照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岩样中极少量的沥青,达到定性认识的目的。

氯仿是无色有机溶剂,能够溶解石油。在滤纸上放少量具有代表性的磨碎样品,滴1~2 滴氯仿溶液,静置2~4分钟,岩样中若含沥青则被氯仿溶解,氯仿挥发后,沥青遗留在滤纸上,在紫外线照射下,滤纸上将显现出具有荧光的不同形状的斑痕(扩散圈)。由此可以大致确定沥青的含量及类型。用此法可以区分原油发光还是矿物发光。

实验表明,含烃类多的油质,荧光显示多为天兰色·乳白色、微紫一天蓝色斑痕;胶质发黄色或黄褐色斑痕;沥青质发黑一褐色斑痕。根据这些特点,就可以粗略地确定样品中沥青的组成成分。

根据斑痕的形状,可以粗略地确定含油多少。含油由少到多,斑痕的特点是:点状一细带状一不均匀斑块状一均匀斑块状。

点滴分析的滤纸必须洁净,在使用前需做“空白”试验。方法是将滤纸放在荧光灯下检查,若无荧光显示,再滴一滴氯仿,如没有发现荧光现象才能说明滤纸和溶剂是洁净的。

3、系列对比法

系列对比法是利用所测溶液的发光强度与标准溶液的发光强度进行对比,从而定量测定溶液中石油(沥青)含量的分析方法。

测定石油(沥青)含量的方法:取1克磨碎的岩样,放入磨口带塞的试管中,加5毫升氯仿浸泡8~10小时后,待与标准系列对比。

把样品溶液放在荧光灯下照射时的发光强度和本地区本构造标准荧光系列的发光强度相比较,从而找出近似于样品发光强度的试管进行对比定级。

二、荧光录井的影响因素

1、发光矿物的干扰

荧光直照时,除油砂外,在岩屑中常遇到一些矿物也可以发光,造成荧光干扰。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根据氯仿点滴实验方法:在发光物质上加一滴氯仿,若是石油可被溶解而在滤纸上呈现出发光的荧光色环(扩散圈),若是矿物发光则滤纸上无荧光现象出现。

锆英石、朱砂、重晶石、铝钨矿及某些铀矿等有荧光。

2·泥浆混油和成品油的污染

由于油气侵混油,处理工程事故泡油以及人为的其它一些原因,对泥浆及岩屑进行了污染,使本来不含油的岩屑而有荧光显示,特别是对疏松砂岩的影响很大,给荧光录井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实际工作申要加以认真注意,严格区分。

目前泥浆混油最有效的录井方法是定量荧光录井和气测录井。

3·岩性描述鉴定准确性的影响

荧光录井是岩芯、岩屑录井的一种辅助找油方法,因此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岩屑录井中,岩性鉴定是首要的,而荧光分析是在岩屑描述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当岩性描述准确时,荧光显示层位才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荧光显示层位是不确切的。

三、荧光录井在落实油层中的作用

1)荧光录井是地质录井中寻找油层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及时系统地进行荧光观察,可以较快地发现油气显示。

2)由于油层中石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其发光颜色各异。根据荧光鉴别其沥青性质,可以初步判断原油性质。同时,根据发光岩屑的百分比和荧光分布状况初步确定含油饱满程度,为油层测试和综合判断提供参考资料。

3)新探区及特殊岩性井段,电测解释不过关时,它可以配合其它录井资料解释油、气显示层位。

4)钻井取芯中对含油砂岩进行荧光分析,系统鉴别其沥青性质,可以帮助了解油层纵向上含油性质的变化情况,对判别油水同层、底水油层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在地层剖面中,系统地作荧光分析,根据沥青含量和性质的变化,有助于研究生油层及油、气运移方向,有利于地层对比工作的进行。

第三节

钻 时 录 井

钻时是指钻头每钻进一个单根深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以“分/米”表示。

通常把钻时数据,按井深绘成钻时曲线,作为研究地层的一项资料,称为钻时录井。

其次,在生产实践中用“米/分”表示钻进中进尺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进尺的多少,叫钻速。显然钻时与钻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钻进过程中,当钻头钻遇不同性质的岩层时,由于其坚硬程度不同,往往表现在钻时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钻压、转速、泥浆性能、排量、钻头类型及新老程度等条件相同的悄况下,钻时高低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性质的岩性特征。

钻时录井具有简便、及时、经济的特点,并能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掌握钻头使用情况,提高钻头利用率,选择合理的钻井措施,提高钻速,降低成本,对地质及工程都很重要。

一、钻时录井的影响因素

钻时录井虽然能反映地下岩层的可钻性,但由于影响钻时大小的因素甚多,钻时的真实性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钻时曲线的应用本身就带有相对比较的概念,所以使用钻时录井资料时,要分析影响钻时的因素,估计钻时资料的可靠性,以免造成错误的判断。

1、钻头类型及新旧程度的影响

钻头是井下破碎岩石的主要工具。钻头破碎岩石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钻进速度即决定钻时的大小。钻买类型的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钻时的大小。如果硬地层选用了适合钻软地层的钻头类型,钻时就大,反之,钻时就小。

钻头的新旧程度对钻时的大小也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新钻头比旧钻头钻速快,钻时小,在同一地层,同一井段,同一钻井参数下可以清楚地将这种情况反映出来。所以钻头使用到后期,钻时有逐渐增大的现象。

2、泥浆性能的影响

实践表明,改善泥浆性能对提高钻速有明显的作用。泥浆性能稍有变化,钻时往往都有反应。一般使用比重低、粘度小的泥浆比使用比重高、粘度大的泥浆钻时小。

3、钻井参数及操作水平影响

在泥浆性能、钻头类型、地层软硬相同时,钻井参数选择是否恰当,对钻时大小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当钻压大、转数快、排量适当时则钻时低,反之则高。

钻井参数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如果钻压过大,超过了钻具负荷,会出现掉牙轮、掉钻头甚至断钻具等事故。若钻压过小,钻头不能很好地破碎岩石,就会使钻时过大,影响钻井速度。转数和排量的选择也同样如此。钻井参数只有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配合恰当,才能起到既快又好的作用。

司钻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到钻时的真实性。经验丰富的司钻,送钻均匀,钻压平稳,钻时的变化就能很好地反映地下岩层的软硬程度。否则,钻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地下岩石的性质或反映很差。

4、钻井方式的影响

我国常用的钻井方式一般是转盘钻进和涡轮钻进两种。由于钻井方式不同,同一条件下同一岩性的钻时差别很大。通常情况下,涡轮钻进时转数比转盘钻进时的转数大得多,所以涡轮比转盘钻进时要快,钻时小。

5、井深的影响

在钻井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随着井深的增加,钻时也会相应变大,原因之一是深部地层比浅部地层更致密,更坚硬的缘故,还有随着井深的增加地层压力增大,泥浆比重变大,钻时也会相应变大。

二、钻时录井资料的应用

钻时录井有很多影响因素。尽管单一的使用钻时资料有很大的片面性、多解性,但由于它简便、及时,钻井过程中在其它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往往十分重要,是一项重要的参考资料。它主要有以下作用。

1、定性的判断岩性:

井下岩石的可钻性是由其塑性、脆性、研磨性,硬度等物理性质决定的。不同的岩性由于其组成的矿物成分、固结程度、形成条件不同,表现在物理性质上往往也有很大区别。在钻进过程申,当其它条件不发生变化时,钻时则反映岩性的变化。因此在一个地区,掌握了钻时与岩性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利用钻时来定性的判断这个地区的岩性,对砂泥岩剖面和膏盐剖面反映尤其明显。

因此,在录井过程中,有时因井漏或泥浆性能不好而捞不到岩屑时,用钻时资料可以推测漏取井段的岩性;在取芯收获率低时,利用钻时曲线和岩屑资料,可以推断出未取得岩芯井段的岩性。

2、用于岩屑定层归位

岩屑录井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描述岩屑时往往确定岩性的具体深度及其顶底界时有很多困难,尤其底界在岩屑百分比变化不明显时,而钻时上则有较明显的变化,此时利用钻时曲线进行卡层归位将较容易。

在岩屑混杂,代表性不好的井段或薄层的岩屑返出地面很少,钻时的变化往往可以提示我们在岩屑中寻找新的成分,从而可避免漏定岩性或错描岩性。

3、确定井下渗透层

对于砂泥岩剖面地区,由于油、气层往往是疏松的砂岩层,钻时低,所以利用钻时资料卡分砂岩井段,分辨渗透层和判断油、气层效果较好。一般钻时越低,砂岩层就越疏松,孔隙性、渗透性亦越好。

对于碳酸盐岩剖面,钻时的变化是发现缝缝洞洞最及时的一项录井资料。利用放空、钻时变低和鳖钻、跳钻等资料,与岩屑、泥浆等资料配合,可帮助判断地层是否存在缝缝洞洞及缝洞大小和发育程应,从而确定井下渗透层段。

4、结合录井剖面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在未电测的井段,根据钻时曲线的变化,结合录井剖面常可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工作。尤其在钻井资料较多、地层较熟悉时,对比效果较好。这在钻进过程中对做好地层预告,卡准取芯层位,合理地选择割芯位置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钻时录井资料在钻井工程方面的应用

1)根据钻时录井可以计算纯钻进时间,进行实效分析。

2)根据对邻井钻时资料的分析,对本井的钻头类型选择及钻井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3)钻进过程中,可以利用钻时辅助判断钻头使用情况。

4)在新探区,可根据钻时由慢到快的突变,及时采取停钻观察的措施,推断是否钻遇油、气层,以便循环泥浆,观察油气显示情况。若是油、气层,可以从钻时曲线上推断出油、气层的顶界深废,决定是否取芯。若是高压油、气层,则便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井喷。

应当指出,钻时资料的应用原则是钻井参数及具它条件大致相同,至少在一个钻头内变化不大。只有在这样条件下,钻时的变化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井下地层的变化。如果钻井条件不同,就是相同的地层也会使钻时出现较大的变化。总之,不能只看到钻时的快慢不同就下结论,而应结合地层全而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才能得出比较接近于地下真实情况的结论。

第四节

泥浆录井

泥浆在钻井工程中极为重要,合理地使用泥浆可以防止钻井事故的发生,保证正常钻进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同时,钻进中泥浆性能的变化与所钻进的地层性质有关。因此,必须记录泥浆性能的变化。所谓泥浆就是由粘土、水及化学处理剂,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溶胶——悬浮混合体系。泥浆录井就是收集井队测量的泥浆参数,研究地层及其油、气、水情况的一项资料称为泥浆录井。泥浆的组成与分类:钻井泥浆一般是用粘土与水混合搅拌,并加入化学处理剂配制而成。主要固体成分,其颗粒多数小于0.002mm。

泥浆录井的主要工作:

1、收集泥浆性能、观察槽面显示

1)连续检测钻井液性能及气测值的变化(应用综合录井仪)。

2)记录钻井液性能变化及油气显示发现的时间及相应井深。

3)观察显示的产状及随时间的变化,并记录。

①油花或原油的颜色、产状(如片状、条带状、墨点状或不规则状等);

②气泡的大小及分布特点K注意区别空气泡、水蒸气泡和油十天然气泡的特征、形态);③显示点槽面面积的百分比;④油气味或硫化氢味的浓度;

⑤槽面上涨情况,外溢情况及外溢量;

⑥钻井液性能的相应变化。

4)按下列规定确定显示类别:

①油花、气泡:钻井液中气泡或油花的面积占槽面少于30 %,全烃及色谱组分值上升,岩屑有荧光级别7级以上显示,钻井液性能变化不明显;②油气侵:油花气泡占槽面30%~50%,全烃及色谱值高,钻井液出口密度下降,粘度上升,有油气味,钻井液池内总体积增加;

③油气涌出:出口钻井液流量时大时小,混人钻井液申的油气间歇涌出或涌出转矗面lm以内,油花、气泡占槽面50%以上,油气味浓;④油气喷出:钻井液涌出转盘面lm以上称井喷,超过二层平台称油气强烈井喷。

5)推算显示深度和层位。

2、井漏、井涌的资料收集

1)井漏时应观察记录: ①漏失井段、岩性、时间、漏失量及漏失前后的泵压、排量和钻井液性能体积的变化,②井口返出情况,返出量,有无油、气、水显示;③井漏处理情况,堵漏的时间,堵漏的物资,泵入数量,堵漏时钻井液的性能,有无

返出物等;④井漏的原因分析(地质因素、工程因素、人为因素等)。

2)井涌、井喷时应收集: ①井涌、井喷、井段、层位、时间、岩性;②工程参数变化情况;③井涌、井喷及井涌、井喷过程中含油、气、水情况和气体组分的变化情况,泵压和钻井液性能的变化情况

④井涌、井喷原因分析,如异常压力的出现,放空井涌,起钻抽汲等。

第五节

岩芯录井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申,为了了解地下岩层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特别是油、气层的性质,只凭钻时、岩屑、荧光录井资料是不够的,还需取得反映井下岩层最直观、最实际的岩芯资料。

所谓岩芯就是在钻井过程中,采用专门的取芯工具取出的地下岩石称为岩芯。岩芯录井则是地质人员按一定标准对岩芯进行编录、观察、试验和描述的过程叫岩芯录井。

通过对岩芯的观察和分析研究,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①通过观察描述岩芯,可以了解地层沉积特征、岩性特征、含油、气、水特征和地下构造情况。

②通过对岩芯生油指标和油层物性等参数指标分析化验,对碳酸盐岩缝洞的观察研究,了解生油层,储油层特征,为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取得可靠的资料和基础数据。

③通过岩芯资料与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的对比研究,了解地层岩性——物性之间的关系,为地震、测井成果解释提供地质依据。

一、取芯的原则

取芯层位的合理选择有着相当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以下层位应当取芯。

1)预探井主要油层应当取芯,为开发提供必要的资料数据。

2)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有效厚度及注水、采油效果不清楚的层位应当取芯。

3)地层岩性、电性关系不明,影响电测解释精度的层位应当取芯。

4)标准层变化较大或不清楚的区域应在标准层取芯。

二、岩芯录井的要求

现场取芯工作要求达到“四准”、“四及时”

所谓“四准”:取芯层位准;取芯深度准;岩芯长度、顺序准;观察描述准。这四准若一准达不到要求,就很难反映出该段地层的岩性特征含油气性,都会使勘探开发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必须保证四准条条实现。

①取芯层位准: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该井取芯层位及井段。在钻井取芯前,用随钻录井草图和邻井对比,准确控制取芯层位;层位掌握有困难时,进行对比电测,使之准确性更强。严禁在取芯层位试取、遇有特殊情况(如地层性庞增减,断层等)随时修改取芯层位及井段。

②取芯深度准:管好钻具是保证深度准确的前提,钻具下井前地质值班人员要与钻具

记录作核对,要求工程、地质、气测三对口,钻具不准不下井,井深不对不取芯。取芯方入要以停钻后,恢复原悬重,在割芯前丈量为准。

③取芯长度、顺序准:准确的岩芯长度和顺序是岩芯录井的基础工作。岩芯出简前,地质负责人要组织好人员,分工要明确,保证岩芯出筒顺序不乱、丈投准确。要一次丈量,严禁分段丈量。岩芯破碎时要先对好茬口,恢复原始状态后再丈量。

④观察描述准:岩芯出筒后,要立即观查、记录油、气、水显示,如含气情况、含油产状、含油程度,分布特征、荧光、冒油冒气位置、油、气味、岩性特征,并做含水试验。

所谓“四及时”:岩心出筒整理及时;岩心描述及时;验收取样送样及时;资料整理及时。

①岩心出筒整理及时:接心的时候要有分工,岩心出筒按顺序摆放,同时作好出筒记录,对好茬口,按规定丈量清楚,选样时作好标记。

②岩心描述及时:油气显示在出筒后必须及时观察,否则这些含油或含气的特征就会消失或改变,因此岩心描述必须及时。

录井技术难点及对策 篇5

作者:郑俊杰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75 更新时间:2004-10-8 文章录入:zoushilei

摘要:本文就水平井录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加以分析和研究,结合钻井新工艺的应用探讨出一种有别于传统地质录井技术的水平井录井方法和对策,旨在充分发挥水平井现场录井的地质导向作用。关键词:水平井,录井,地质导向,钻井新工艺,着陆点,符合率,对策

一、引 言

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勘探对象由简单构造变为复杂断块构造,油田开发中后期,主要油区含水量上升,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加之好多地区(包括深层地层)岩性致密,储层薄、夹层多,等等,想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最好的办法应该是钻水平井或大位移井。而在老油区为完善开发井网,愈来愈多的地面绕障井也逐渐被提到钻井日程上来,同时,由于直井受储层裸露面积和地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油层单井产量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为提高单井利用率,尽可能地多发现或多钻穿油气层,扩大产层裸露面积、提高油层采收率的水平井越来越多的被利用。

然而,水平井的钻井施工与直井相比有较大的风险性,如钻井事故增多、达到地质目的的难度增大等,所以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和工程预报是水平井成功钻探的关键。同时水平井钻井也给现场地质录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工程需要使用PDC钻头来提高钻井时效以及钻具结构、井眼复杂所带来的岩屑运移方式的改变形成的岩屑细小混杂,代表性差等等,造成岩屑描述困难,油气显示落实和归位难度增加,钻时不能准确反映地层岩性和物性,而且水平井钻井为减少钻具“磨阻”往往要使用有机和混油钻井液,这又会极大的影响荧光录井、气测录井的作用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在降低录井资料的采集品质、岩性和油气层符合率的同时,削弱现场录井对钻井施工的地质导向作用。

结合我们在水平井录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难点,现加以认真分析研究,探讨出一种水平井地质录井方法,有望在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尽可能的发挥其应的作用。

二、技术难点

1、受水平井固有的特点和钻井新工艺的影响,钻井岩屑变得十分细小,甚至呈粉末状,由于PDC钻头的使用,被钻头破碎的岩屑在井底返出井口的过程中,不断受到钻头与井壁、套管壁的碰撞、研磨而多次破碎,岩石变得更加细小,特别是螺杆驱动的反复研磨使细小的岩屑呈粉末状悬浮在环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录井中的岩屑细小,甚至捞不到真岩屑。进而增加了岩屑描述的难度,直接影响了岩屑描述的准确性,使岩屑录井工作根本无法按常规方法进行。

2、岩屑荧光显示微弱。特别是对于一些轻质油藏,细小的岩屑在井眼中经过长时间的冲刷和浸泡,油气散失严重,用常规的荧光录井方法较难发现和落实油气显示。

3、井深大、井眼结构复杂,使得迟到时间长,岩屑失真,难以准确恢复地层真实剖面。

4、由于欠平衡液气分离器的使用,使气测录井变得复杂化。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使井底油气层流体压力大于钻井液柱压力,有利于油气渗入钻井液;另一方面,井眼返出的钻井液先流经液气分离器进行初步“脱气”,然后才经过录井仪的脱气器,使得色谱分析检测到的气测值整体变低,不能准确反映钻井液中的气体含量。当打开新的油气层(尤其是较差的油层)时,气测异常特征往往变化不明显。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因测斜或接单根等工程原因引起的停泵现象,造成井底压力动态平衡的改变也可形成“气测异常”假象,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使气测录井的解释工作变得困难。

5、钻时资料的真实性下降。在钻井参数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钻时的变化主要与岩性有关,因而钻时资料是岩屑描述工作中定性判断岩性和进行岩性分层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普通直井钻进中,一定井段的钻井参数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钻时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地层的可钻性,但在水平井的钻进过程中,钻具易紧帖井壁,稳定器基本与井壁四周接触,使得部分钻压施加在井壁上,传至钻头上的钻压减少,钻时相对明显升高,同时为满足造斜、增斜、降斜等定向施工的需要,时常要进行钻压、转盘转数和排量等工程参数的调整,钻时已难以真实的反映地层的可钻性。

6、在水平井的钻进过程中,卡准着陆点、保证钻头在顶、底板之间运行是关键,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资料失真,分析判断困难致使保证无力。

7、井下情况的复杂化使得综合录井仪的工程参数检测和异常预报难度加大。这就要求综合录井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及时进行工程异常预报,保证钻探施工的安全性。

三、录井施工对策

在大位移超深井、水平井的录井过程中,由于上述一些技术难点,致使一般的综合录井方法和技术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应用,另一方面甲方未要求钻井取心、岩屑薄片坚定、定量荧光分析及地化录井技术等项目的服务,给现场录井人员的综合分析和解释带来难度。通过我们深入分析传统综合录井方法和特点,结合这类井的特殊情况,对录井工作流程进行改进,主要对策如下:

1、熟悉工区的构造、地层及岩性特征,结合设计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收集工取的实钻资料,熟悉工区内的地层岩性特征,了解油层及标志层在横向及纵向上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及时进行分析对比,在保证资料录取质量的前提下,卡准油层顶、底板深度。

2、加密测定迟到时间,并对综合录井仪迟到时间及时修正,保证岩屑准确取样。综合录井仪的迟到时间是计算的理论值,实际上由于井眼复杂不规则、泥浆泵工作效率及钻井液排量等因素的影响,实测迟到时间与理论计算时间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有时相差十分钟左右,所以在岩屑捞取的过程当中,通过加密实测迟到时间,不断的修正岩屑的上返时间,保证岩屑捞取的时间尽可能准确。

3、确保细小岩屑的捞取质量。细小岩屑的接样、捞取、洗样应严格按照岩屑录井操作规程进行,首先接样盆放置位置眼适当,以能连续接到从震动筛上滤出的新鲜细小真岩屑为宜,并根据震动筛实际返砂情况,灵活调整接样盆的位置。其次接样盆接满后应尽快取样,岩屑采集、取样应严格按照二分法或四分法均匀采集,确保岩屑样品的代表性,并取样后多余的岩屑清理干净。在洗样的过程中应采用小水流、轻搅拌,稍微沉淀后倒混水换清水的办法,从而保证岩屑样品的数量和代表性。

4、改进传统的“大段摊开”的观察描述法。首先镜下观察,岩样洗出后取20 g洗净的细小岩样和20g原样分别置于直径10cm的白瓷碟(其他方便工具均可)内,作深度标记后放到双目镜下进行仔细观察对比描述。刚洗净未干的细小岩屑因其表面清洁,容易观察其岩性组合特征,晒干后,砂岩岩屑表面变得模糊而难以观察,因此对于细小岩屑的描述要重点进行湿样描述。其次是对细小岩屑进行宏观观察描述,将大段的盛有岩屑的白瓷碟(百格盒既可)整齐排开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另外对于装袋用的细小岩屑在晒样时应避免过多翻动,以免造成岩屑表面模糊,影响岩屑复查工作。

5、岩屑描述中的两个结合。首先,描述应结合工区地层岩性特征,细小岩屑多是经二次破碎造成,粒级比邻井砂粒要细,因此在观察描述时应注意认识岩屑的磨光面和破碎面,进行必要的估计恢复,以提高岩性剖面符合率。其次描述应结合工程情况,由于水平井井况复杂,井眼极不规则,常规井的岩屑描述规则不再适用,实践表明:钻遇新岩层,其岩屑并不一定在相应的井段中返出;持续在该岩层中钻进,其岩屑百分含量在对应的井段内不一定明显增加;该层结束时,其岩屑百分含量不一定在对应的井深减少。因此在描述岩屑时应参考工程参数的变化,分析岩屑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地层变化引起的还是由于工程因素引起的。在钻井参数相对稳定的井段,钻时资料还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6、油气显示的落实坚持挑样与混样结合,干样与湿样相结合的原则。岩屑荧光实验表明:由于混合湿样颗粒表面有水膜存在,荧光滴照实验仅为微弱光圈,经微波炉快速烤干后,其荧光滴照实验特征明显,相反若使用电吹风方式烤干的岩屑其荧光滴照实验特征要差得多;另外对比发现,用环己烷作有机溶剂的岩屑荧光特征比用四氯化碳作有机溶剂要明显得多。

7、气测录井与岩屑录井互补,进行油气显示综合解释。气测录井是发现和评价油气的直接有效手段,理论上讲,岩屑细小、浸泡时间长更有利于气测录井对油气的发现,但由于钻井施工中应用了欠平衡钻井技术,欠平衡液气分离器的使用使脱气器搅拌脱出的气体仅是井眼流体内的残余气,使检测到的气测值失真,不能真实反映井眼中的气体含量。油迹钻井液对气测录井的影响无需质疑,但通过分析真假气测显示的不同特征可以准确评价油层。水平井钻井中使用的油基钻井液使得气测全烃基值升高,但基值相对稳定,组激将法值分一般只有少量甲烷和重组分,在未进目的层之前可以以此作为整体气测基值。但钻井液中无论加入何种有机物在充分循环均匀后,组分中的甲烷等轻组分将降低致至消失。在水平钻进中,一旦甲烷、乙烷等轻组分出现或升高时,则可判断进入油气层。同时有非烃参数变化时,参考非烃参数变化,也可判断是否在同一油层内钻进。这就要求录井人员要对气体检测系统进行细致准确的刻度校验、维护保养、巡回检查等,以降低气体检测系统造成的误差。在综合分析过程中,气测异常需要岩屑荧光实验来证实,同时岩屑荧光实验因气测异常而更有针对性,两者综合分析可落实油气显示情况。

8、监控钻头位置,确保在目的层中钻进是水平井的目的所在。利用综合录井仪实时井斜监控软件,输入设计的轨道数据及根据区域邻井地质资料预测的地层数据,可以绘出设计井眼轨迹和预测地层剖面。实钻过程中,通过及时输入或提取LWD测量的井斜数据,绘出实时井眼轨迹的同时,可以预测钻头的实际位置。结合岩性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地层数据以获得真实的地层剖面。

(1):从开始造斜起,要绘制 1:200 的“深度校正录井图”与邻井进行对比。要求在造斜段、增斜段的钻进过程中随时把单层厚度及深度换算为真厚度,同时以厚层为目标层与邻井进行对比,忽略薄层。换算方法如下:(忽略地层倾角):

TVT=MD*COS α

式中:TVT-真实垂向厚度,米

MD-地层视厚度(斜深),米

α-井斜角,度

如下图为TVD、TVT、TST区别的图解。

(2):在对地层及砂层组进行大段对比的基础上,要坚持小层对比。因为,水平井的目的层最后要落实到一个小层上。

(3):及时绘制“地质轨迹跟踪图”。根据地层对比结果,结合实际轨迹,及时绘制轨迹运行图与设计轨迹进行对比。

(4):在岩性描述及挑样上做到去伪存真,提高所描述岩屑的代表性、正确性。

(5):结合与邻井中目的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及分析和化验资料的分析和对比判断着陆点(A点)的位置。

(6):另外:在水平井钻井中,地质人员必须熟悉当前目标层的合理的地质构造解释。必须了解构造解释的三维特征。同时应善于通过分析井身的几何结构来指导下步的井身轨迹,通过对构造的分析并结合井身轨迹,随时了解钻头所处的断块、地层,分析与设计是不是一致。

(7):利用邻井资料,结合气测、定量荧光分析技术解决油气层的归属问题,为地层对比提供依据。

录井工程 篇6

伴随着石油业的前进, 油田查看开采的范畴持续扩张, 录井业也随之有了新的前进机会。在承袭以及开展以往录井优点措施的过程中, 人类凭借措施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改革, 持续拓展录井业新的服务范畴, 开采出新的利益成长点。当前, 录井工艺以开展成以往石油业以及信息措施相综合的集化学、电子资料、电、声、磁、机器为整体的全面措施, 牵扯到石油地况、钻井项目、地球化学以及物理、传感措施、信息处置以及运送等很多科目、很多范畴的现代化专业措施, 其特征是信息化以及智能化。

身为一项新的科技, 在上世纪末核磁共振就已经被普遍的运用到石油地况以及石油项目的探索部分。它对信号的测验有着显著的优点, 就是能够不会因固体骨架等遇到干扰, 拥有安稳性质同时信息丰厚。并且, 可以有选择的对物体开展检测, 能够检测的更准确, 在检测的程序中可以更清楚的辨析出油、气、水等在核磁共振部分存在显著的不一样, 防止在以往方式中的不足。以往的行为是经过对外形模子的使用开展的, 会遭到岩性、井眼以及地层水矿化的作用。尤其辨别情况以及储存位置的评估都在使用核磁共振之后获得了处理。全部这些措施的运用, 能够更加精准的评估地层油气构造, 计算的储存量更加科学, 对产层的构造估算更加精准, 推动了油气田的开采量。

1 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

人类在不一样的范畴中都运用了核磁共振措施, 在石油项目部分的运用和别的部分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石油项目部分, 这项措施充分使用核磁对油水开展检测以及解析, 最后解析出油水在地层以及岩石中是什么样的形式以及状况留存的。能够把原子核划分为两类:有自旋以及无自旋特征两种。有自旋的原子核中其氢核具有正电荷, 因此拥有电性, 而且能够自旋, 因此自旋特性的原子核中的氢核和具备磁性的磁针相似。在一个永恒稳定的磁场中, 因受到外界的作用, 在氧原子核内部就会出现核磁共振。

出现核磁共振氢核中一起出现共振, 氢核活跃到高能状况时能量不会降低, 致使经过辐射谱线的形式想要回到低能状况是实现不了了, 关键是由于氢核收取的能量不多。之前收取的能量没办法再从高能状况转变到低能状况时辐射出去, 这个程序就是弛豫程序。流体所在的位置空隙情况还有岩样的渗透性都对流体出现核磁共振的弛豫时间存在很大的作用。这样从流体数据、渗透性以及砂岩孔缝大小等系数, 在核磁共振措施的协助下, 能够获取比较精准的检测资料。

2 核磁共振测量中的参数

核磁共振措施在石油项目获取了普遍的使用, 要准确解析其用途, 第一要先搞清楚这项措施的检测系数。必须要了解检测系数, 才可以推动核磁共振措施获取真正的施展。其关键检测系数包含:岩石渗透性, 岩石孔缝状况, 含有饱和状况, 岩石能流动物体等。岩石中存在的流体和原子核从激发状态回复到平衡排列状态是成正比的。所以, 要想获取岩石孔隙状况, 就要适当的了解弛豫时间的长久。岩石孔隙散步状况, 在弛豫时间谱中能够展示出来。如果孔缝太小, 会因为毛管力的限制流体可能会无法流动。所以, 要对弛豫设定一个有关的范围, 才可以对孔缝开展熟悉人事。假如弛豫时间要比孔隙流体的弛豫时间就, 就会被管制住, 叫做束缚流体, 反之则称作可动流体。按照遮盖渗透情况以及孔缝之间的联系, 能够经过对数据开展解析运算, 以便使用弛豫时间谱, 最后能够得到比较精准的渗透性数据。把油以及水杯的氢原子提取是很难的, 使用核磁共振措施, 能够检测含油状况。

3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石油工程中广泛的应用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是根据核磁共振原理测定岩石孔隙流体中氢原子核的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及流体与岩石孔隙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孔隙度、渗透率、流体饱和度、流体性质以及可动流体、束缚流体等物性参数的技术。该项技术在室内储层评价、开发试验研究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的研究与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核磁共振技术被认为是迄今为止的最接近渗流机理的一种录井方法。凭借着在测量渗透率方面明显的优势。一方面核磁共振技术首先减少了误差的存在, 特别是在实际测井的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 渗透率的计算准确度提高。核磁共振技术局域明显的优越性, 在地质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效果, 主要是因为对提高渗透率的计算精度有很大的作用。作为计算油气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 含油气饱和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油藏的高度、孔隙的结构、流体性质和岩石的物性等因素影响了含油气的饱和度。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得到的含油气饱和度与岩样内的含油量和总液量之间的比例是常数。

针对油藏, 核磁共振录井通过对一个岩样 (岩心、岩屑或井壁取心) 的核磁共振测量, 即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可动流体饱和度、可动油饱和度、可动水饱和度、束缚流体饱和度、束缚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等多项物性参数, 进一步分析还可对原油黏度、岩石润湿性等进行测量。对于气藏, 核磁共振录井能够获得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含气饱和度、可动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等物性参数。将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所得出的物化参数应用于钻井现场, 及时分析岩心、岩屑和井壁取心, 具有用量少、速度快、一样多参、准确性高、连续性强、可随钻分析等常规岩心分析和测井所不可完全替代的优点。在划分和评价有效储层、指导现场钻进、为完井讨论及完钻测试提供数据等方面极具意义, 因而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生产中作用巨大。

核磁共振录井措施拥有非常普遍的前进范畴以及运用前程。这种措施在改善以及前进的过程中还必须增强下面的作业:增强钻井现场运用的普遍以及扩张;研发使用安稳性强、工作效率快、精准性高、体型小的新式设备;使用差谱、移谱等很多形式开展信息说明, 提升说明精准性;增强检测说明系数的数量以及精准性。

4 结束语

当前录井措施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及机会同时存在的前进时机, 油气检查开采的前进以及有关行业措施的前进, 为录井措施供应了开阔的前进范畴。以录井资料为重点, 很多录井措施为根本, 创建以及持续改善现在录井措施系统, 促进录井措施以及有关新措施密切相连, 相互辅助, 会昭示其顽强的生命力以及运用意义。

摘要:在石油的查看以及开采程序中, 核磁共振措施获得了普遍的运用。这种措施包含以下几个部分:随钻、录井、测井、辨别流体模块样式的底层检查等核磁共振措施。在石油的开采程序中施展着日益关键的用途。文章主要从核磁共振措施的理论解析着手, 对核磁共振录井措施在存储物性评估地层等部分使用的方案开展解析, 关键对储存物性评估开展具体讲述, 进一步解释了核磁共振录井措施对石油项目部分有着日益关键的位置以及用途。

关键词:核磁共振技术,石油工程,录井,储层物性评价

参考文献

[1]王为民, 赵刚.核磁共振岩屑分析技术的实验及应用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1) .

[2]李玉君, 任芳祥.核磁共振技术在石油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 (21) .

上一篇:国际金融期中考总结资料下一篇:国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