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录井技术

2024-09-29

综合录井技术(精选11篇)

综合录井技术 篇1

主井眼是一个石油井的主要支线, 分支井位于主井眼的中侧部位, 一般是在主井眼得到充分发挥之后, 应用各种技术在主井眼的中侧部位打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井眼, 一般这种井眼是二级井眼, 在二级井眼的基础上还能开出三级井眼。根据钻井中所打出的钻井位置不同, 一般分支井的种类有两种为水平分支井以及定向分支井两种。相对于普通的钻井而言, 水平分支井的开发难度系数要比定向支井的难度大的多, 但是由于近年来钻井技术的长足进步分支井的应用也逐渐成为了主流, 这种分支井的应用极大的增加了石油的开采量,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定向井的技术也是一个极大应用, 但是我国的技术所限制, 我国的分支井技术还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普及, 所以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也就达不到领先水平。所以文章对于分支井的录井技术予以研究就十分必要, 并且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 技术特点分析

油田开采中为什么要使用分支井技术, 大家都知道, 油田的储藏量与开采量永远不成正比, 但是如果应用分支井技术, 可以最大限度的接近油层面, 这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开采石油, 增加石油的流动性把石油的开采量推向最高。分支井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不仅可以在利益方面达到最大, 还可以在运输方面解决巨大的难题, 极大的方便了石油的技术。分支井与主井同眼, 这种方法一个好处就是极大的减少了开采次数, 减少了工程开支, 设备不用多次搬迁, 不用多次安装, 节省了财力, 节省了物力, 总结起来就是利大于弊, 所以在我个人看来, 分支井的技术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支井工序完结之后, 油管的铺设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就是要依靠切割、水力喷砂射孔, 其用于油气井下对管柱或井壁进行切割或水力喷砂射孔, 与连续油管连接, 是油管、钻杆、电射孔的有效替代和补充。注氮气排液服务, 将一装有单向阀的连续油管通过生产管柱下入到预定排液深度进行循环注氮气, 利用气液混合卸压原理, 将井筒中遗留的较重液体携带出去。环空注气连续油管排液, 连续油管注气环空排液。在不动管柱, 不压井的情况下, 解除垢、有机物等。不压井的情况下对生产层的射孔孔眼进行冲洗。

钻油管的石蜡、固体物、除桥塞时大量降低成本, 节约作业时间。地层酸化压裂, 可以进行不压井作业, 直接进行增产施工作业;酸化后直接气举或氮气强排出残酸, 防止二次污染;通过连续油管注入酸液, 可避免井口设备、完井管柱、和酸接触, 防止腐蚀保护采油树和管柱;可方便实施定点、分层、转向技术、防止把酸液前的液体压入地层造成地层污染;可以实现长距离布酸、多次或多层施工, 提高施工效率。喷砂射孔底封拖动压裂联作一次下管柱通过上提下放坐封解封的封隔器实现多级压裂, 可多达几十层, 精确定位、定点喷砂射孔, 纵向上分层灵活, 精细压裂, 可以有选择压开预定层。过油管作业, 连续油管凭借小直径、连续性, 可以在带压不动管柱的情况下配合相应井下工具还可完成过油管清洗, 打塞, 钻塞等服务, 避免频繁起下管柱, 充分体现连续油管作业的高效性。

2 录井工艺概述

(1) 开窗作业时技术分析。开窗作业的前提就是要对这种方法使用的条件有具体的了解, 其一, 就是要对这种岩石层面以及泥土的成分有所了解, 才能进行土工作业, 进一步开窗工作。对地质层面进行分析的同时, 所采用的方法就是钻探技术, 如果发现钻探之后, 地质层面不适合进行主井边上的支井的工序, 要及时进行井路修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 每一个钻探技术的支井工作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巨大的考验。这就对技术人员的工作有这巨大的考验, 严密切注视这种土工工序的变化曲线, 如果一个不慎导致问题的出现, 严重的, 甚至会导致井塌方, 支井的塌方会让油脉受损。对财产有这巨大的损失。

(2) 到目前为止, 在国内的长庆、辽河、华北、胜利等油田, 以及在中东、哥伦比亚、印尼等国家共完成各类定向井、水平井技术服务600余口井。已经实施的煤层对穿水平井、薄油层水平井、以及苏里格气田水平井超长水平段钻井技术都是全面技术实力的体现。

但是, 钻完井液体系工艺研究和设计;钻完井液现场技术服务;钻完井液处理剂的研发和生产;钻井液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也是重中之重。

所以, 实验室配有钻完井液化学试剂评价装置、高温高压失水仪、粘附系数测定仪、电泳仪、激光粒度仪、常温常压膨胀仪等, 钻井液施工现场配备完整的符合API标准的钻井液检测仪器。设备的处理能力为20-30m³/h;处理后的泥饼含水量低于15%;p H、氨氮、悬浮物及色度等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3) 每一个设备能够有效分离固相和液相并显著降低劳动强度, 改善工作环境;设备采用模块化撬装式设计, 便于运输, 井场污水不落地。科瑞钻完井液技术在国内各大油田和哥伦比亚、印尼、哈萨克斯坦等国外油田获得广泛应用, 服务队伍成功完成100多口探井、侧钻井、定向井及水平井的现场施工。可以提供固井工程方案设计、水泥浆体系设计和现场固井施工等全套固井总承包服务。拥有专业的固井服务队伍、专业的设备和实验室, 有中国 (长庆油田、延长油田) 、印尼、哥伦比亚、中东等不同国家国家和地区、不同地质条件的固井施工经验。

3 分支井录井技术的应用

3.1 加强细碎岩屑分析, 落实油气显示

这种工作的最大的考验就是一个碎石蟹的问题, 由于裸眼最不易观察到这种石屑, 所以这种石屑最早的的问题会导致矿井的工程受损, 后期的工程会极其的不好调整, 会导致财产安全收到巨大的挑战, 分析存在一定的困难, 而高分辨率岩样技术就可以对该技术起到补充。

3.2 利用气测录井技术优势准确识别油气显示

气质录井是一个最主要的工作方法, 利用气体来测量录井的的优势路径, 来识别油气的种类与体积, 所以, 每一个土工的工程, 都要利用最简便最直接的测量方法, 就是这种方法。

4 结语

分支井的技术应用是社会搜索油气, 开采油气的一个最为关键, 最为主要的工作方式, 然而, 这种方式的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我们可以在这种工作的工程进度之下, 来确定油气, 开采油气, 会对社会的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 我们更要学会应用这种先进有效的工作方式。

综合录井技术 篇2

一 选择题

1(A)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和沉积及成岩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花岗岩

D 岩浆岩

层理是岩石性质沿(B)方向上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层状构造。

A 构造

B 沉积物堆积

C层间构造

D 滑塌构造(A)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

A 缝合线构造

B 鸟眼构造

C结核

D 滑塌构造

在物理 化学和生物学上均有识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球表面,被称为()。

A 沉积体系

B 沉积环境

C 沉积构造

D 沉积岩层

根据断裂面两侧的岩石有无明显相对位移,断裂构造分为(D)节理和劈理三种基本类型。

A 层理

B 层间

C 层系

D 断层

当发现某一项参数发生变化时,应裸视其引起变化的原因,排除参数采集所依托的(C)信号接口 检测单元 计算机处理系统等是否正常。

A 传感器

B 脱气器

C 传感器或脱气器

D 一次仪表 沉积相有(D)海相组和海陆过度相组。

A 河流相

B 湖泊相

C 沼泽相

D 陆相组

相似岩性的岩石在地层垂直剖面上周期性的重复现象,通常称为(C)。

A 沉积运动

B 趁机覆盖

C 沉积旋回

D 趁机重复 9 每钻穿一组(D),然后停钻进行测试作业的过程,被称为中途测试。

A 地层

B 层段

C 层系

D 油气层 10 对于(A),通常情况下气测值明显升高 重烃显示异常(表现在丙 丁烷增高明显)电阻率升高 声波时差平缓成台阶状微电极有明显的正幅度差 自然伽马显示低 自然电位显示负异常。

A 油层

B 气层

C 水层

D 油水同层 声波时差是测量一定频率的声波在地层中穿行一定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t 它与岩石骨架密度和(D)密度有关。

A 原油

B 天然气

C 水

D 流体 异常压力段中,由于地层孔隙度增大,测井记录的地层体积密度将(A)。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大

D 突然增大 13 后效气英文表述为(B)。

A SURGE GAS

B TRIP GAS

C SAMPLE GAS

D TOTAL GAS 测试酸化作业是用高压泵将预定浓度和数量的挤入井内储层,产生解堵和对碳酸盐岩或钙质胶结物的(C)作用,改善储层渗透性,使开采井增产的技术措施。

A 同化作用

B 异化作用

C 溶蚀

D 氧化 在风化壳或潜山卡准作业中,当钻入风化壳或潜山(C)左右停钻循环,进一步对岩屑样品进行分析化验鉴定,最终确定风化壳或潜山界面。

A 0.5m B 1.0m C 2.0m D 5m 16 在地表条件下,每钻进单位体积的岩石得到的气体含量被称为(B)。

A 地层含气指数

B 地面含气指数

C 气体饱和度

D 气体指数 17 1西门子(S)=(D)毫西(mS)

A 10-B 10

C 10

2D 10 3 增压防爆系统气路连接必须保证(B)。

A 紧固

B 密封

C 结实

D 活动 岩石中有机物质随埋深增加,其温度(B),逐渐成熟转化生成石油烃,把开始大量生成石油时的深度称为生油门限深度,而与其对应的温度称为生油门限温度。

A 波动无常

B 增高

C 不变

D 降低 下列项目中(C)不能作为局域网络的物理媒体。

A 同轴电缆

B 双绞电缆

C 工业用电缆

D 光线电缆 21 指出下列几种岩石中哪种是变质岩(C)。

A 砾岩

B 流汶岩

C 片麻岩 22 指出下列岩石中哪种是沉积岩(C)。

A 正长石

B 煌斑岩

C 凝灰岩 岩石或岩体顺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叫(B)。

A 节理

B 断层

C 劈理 接头421×420中的“1”是表示(A)。

A 公扣

B 内径

C 尺寸

25接头421×420中的“4”是表示(C)。

A 接头类型

B 表示公母扣

C 接头规范 26 碎屑颗粒直径为0.5—0.25mm是(B)。

A 细砂

B 中砂

C 粗砂

二 多项选择 褶皱构造的基本形态(C、D)。

A 断层

B 单斜

C 背斜

D 向斜

根据断裂面两侧的岩石有无明显相对位移,断裂构造的基本类型(A、C、D)。

A 节理

B 层理

C 断层

D 劈理

E 倾向向斜在地面上的出露特征是(A、B、E)。

A 中心部位地层新

B 两侧地层老

C 中心部位地层老

D 两侧地层新

E 从新到老地层对称重复出现

F 从老到新地层重复出现地质年代单位五个级别分为(C、D、E、F、G)

A 统

B 阶

C 宙

D 代

E 纪

F 世

G期

厚层碳酸盐 火成岩 变质岩含油级别分为(A、B、D)。

A 富含油

B 油斑

C 油迹

D 荧光

E油侵

三 判断题 碎屑岩成分主要有石英 长石 云母和少量的重矿物。(√)

层理可以通过岩层的物质成分 颜色 结构或构造的变化而显现出来。(√)

3海侵在地质剖面上的特征是自上而下的岩性层序为:碳酸盐岩—泥岩---(页岩)---砂岩---砾岩。(√)4 沉积学研究中作剖面相分析,首先从地表露头 钻井岩心等一系列第一性资料入手进行地层层序分析。(√)

倾斜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 倾向 倾角。(√)

在系列对比分析时,注入玻璃试管内的氯仿溶液的体积应大于10ml。(×)影响钻速得主要因素包括钻压大小 钻井液性能及水力学参数选择 钻井液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压差影响 钻头类型及新旧程度 岩石岩性和人为因素等。()

下油层套管时,其磁性短接应放在主要油层井段上部50m左右位置。()使用万用表测量未知电压时,先使用最小量程档。()在综合录井仪现场安装方法改进时,应根据安装部件工作原理,选择最佳安装位置来实施改进方案设计。()火山角砾岩是工区常见的一种火成岩。()年代地层单位“系”与地质年代单位“纪”相对应。()13 煤和石油都属于可燃有机岩。()按两盘相对运动方向,上盘相对下盘向下滑动的断层为逆断层。()15 地层区域单位分:“群” “组” “段” “层”四级。()工区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 砂岩 泥岩 灰岩 白云岩 油页岩 生物灰岩 蝒状灰岩。()工区常见的变质岩有:安山岩 辉长岩 玄武岩等。()18 地质年代单位中“宙”“代”与年代地层单位中“宇”“届”相对应。()

四 填空题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___固体地球_____,当前研究的重点是__地球_____的表面——___地壳_____。

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可分为___机械搬运_____和____化学搬运____两类。按深度和形态特征把海洋底分为__大陆边缘______ __大洋盆地______和__洋中脊______三大单元。

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大陆表面的形态可分为____山岳____和_____平原___两大单元。

地面流水包括:___坡流____ ___洪流____ ___河流_____三类。

五 名词解释

矿物:指地壳中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几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自然物体。

地层:指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岩层。

套管联入:套管联顶节进入转盘面以下的长度称套管联入。

油气上窜: 指由于油气层压力大于钻井液柱压力,在压差的作用下,油气进入钻井液向上流动的现象。在单位时间内油气上窜的距离称为油气上窜速度。

六 简答题

钻井液主要用途是什么?

答:(1)携带岩屑。(2)形成泥饼,稳定井壁。(3)冷却和冲洗钻头。(4)平衡地层压力,防止喷 漏 塌 卡等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5)将水功率传递给钻头,破碎井底岩石。2 工区含油级别分哪几级?

答:饱含由 含油 油侵 油斑 油迹 荧光等六级。岩石分哪几大类?每类各举2-3种岩石。

答:岩石分为岩浆岩(如花岗岩 玄武岩 安山岩等)沉积岩(如砾岩 砂岩 泥岩 灰岩等)变质岩(如片岩 片麻岩 千枚岩等)三大类。

4钻井工艺一般包括那些工序?

答:钻前准备,一开钻进,下表层套管,固表层,候凝;二开钻进,中途测井,井壁取心,下技术套管,固技术套管,候凝;三开钻进,完井电测,井壁取心,下油层套管,固油层套管,候凝,试压,固井质量检查测井,装井口,搬家。色谱的附属设备有那些?

答:氢气发生器 空气压缩机 脱气器 气路处理设备(冷凝器 干燥过滤器 样品泵等)。

下技术套管时主要收集什么资料?

答:下技术套管时主要收集资料有:1)总长 2)联入 3)套管斜位置 4)二级注水泥接箍位置 5)承托环位置 6)套管型号尺寸 内外径 钢级 7)特殊套管顶底深度 8)管内水泥塞返高(深)。起下钻时方钻杆应放入何处?

答:放入大鼠洞内。

淡水静液压力梯度是多少?在实际工作中常取值是多少?

答:梯度1.00,取值1.02。

泥浆性能中PV YP Gel表示什么?

答:PV:Plastic Vsicosity塑性粘度; YP:Yield Point屈服值; Gel:切力.10 脱气器的主要部件名称是什么?

答:1)脱气器室 2)旋转搅拌棒 3)马达 4)固定托架 5)升降支架 6)气水分离器 7)防堵气主体 8)单流阀及浮子 9)连接用橡皮软管。11 温度测量仪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

答:它是利用铂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并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这一原理工作的。正常情况下,PF、ECD、FRAC 三条曲线(数值)是什么关系?

答:PF<ECD<FRAC 13 Dcn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在什么时候改动最好?

答:在井径变化或换钻头时改变最好。14 迟到时间不准应检查哪些值?

答:泵参数 钢套容积 泵效率 井眼结构 钻杆内体积 环空体积。15从钻井工程师处获得的水眼为16,请问它的直径是多少?

答:25.4×16/32=12.7mm 16 测斜后,录井人员应收集哪些资料?

答:测量井深 井斜 方位 钻遇气层时泥浆比重、粘度、切力有什么变化?

答:钻遇气层时泥浆比重显著降低,粘度显著上升,切力上升。18 处理井下事故时,又是用到胡桃壳,其作用是什么?

答:堵漏。系列对比一般分为多少个级别?

答:15级。20 检查气路密封性的简便方法是什么?

答:用手堵住脱气器处样品气管线。21 样品气进入色普后为什么要放空?

答:保证气路通常,减少管线延迟时间。我们设备中绞车传感器占用几芯,供电电压是多少?

答:4芯,8V电压。多个传感器使用同一电缆有哪些优缺点?

答:优点:便于安装、拆卸;缺点:会产生信号干扰。钻进过程中,钻头寿命终结在钻时、扭距、悬重、钻头成本等方面都有哪些表现?

答:钻时升高,扭矩趋势性增大且跳跃明显,悬重跳越不稳定,钻头成本升高。25 化学纯盐酸浓度为36%,我们所说的10%的盐酸是如何配置的?

答:将36%的盐酸加入1体积2.6的蒸馏水中。36%/(1+2.6)=10% 26 空气压缩机使用的电容上标有“450V、15uf”字样,代表的意思是什么?

答:耐压450V,15uf。在连接总电源以前使用万用表如何识别仪器房主电源线中的地线?

答:与仪器房外壳导通的那条线就是地线。请简要说明从发电房接到仪器房的4线电源的相压关系?

答:3条火线之间电压380V,每条火线与地线之间为220V。29图中的2个三极管哪个是PNP型、哪个是NPN型的?

答: 泥浆密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液体中在垂直方向上两个固定点之间的压力差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31 如果钻遇地层的PF>ECD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答:溢流、井涌或井喷。

按照从井底到地面的顺序,说出用于计算钻具总长的各种钻具的名称。

答:钻头、接头、打捞器、螺杆(动力钻具)、钻铤、扶正器、震击器、加重钻杆、普通钻杆、方保接头、旋塞、方钻杆。

简述电磁阀的工作原理?

答: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电磁场,吸合接触器;断电时磁场消失,断开接触器。

简述三角形图版中三角形方向、大小及土豆块区所代表的含义?

答:正三角形代表“气”,倒三角形代表“油”;土豆块代表价值区,三角形交叉点位于价值区内代表有产能,否则为无产能;大三角形时,表明气体来自干气层或低油气比油层;小三角时,表明气体来自湿气层或高油气比油层。35 塔里木工区地层岩性都有哪些种类?颜色及岩性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塔里木工区地层岩性有:砂岩、砾岩、泥岩、膏岩、灰岩、白云岩、变质岩等。

白垩系——二迭系地层多数缺失,其上地层多为氧化化境的沉积物,泥岩多成棕色、褐色

石灰系为海陆过度相地层,碎屑岩及灰岩地层。奥陶系——寒武系为厚层海相灰岩地层。36 如果色谱不出峰,都有那些因素? 答:

1、气路漏气(氢气、空气或样品气);

2、气路堵;

3、灭火——氢气与助燃气配比不合理;

4、鉴定器或其它连接开路;

5、鉴定器无极化电压;

6、电磁阀不工作;

7、切换阀不工作;

8、信号处理板故障;

综合录井技术 篇3

【摘 要】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发生的井喷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所产生的影响,一直警示着我们,作为一名综合录井现场工作者,如何在录井过程中作好井涌、井喷相关参数的监测分析,及时预报溢流、井涌征兆避免发生井喷事故意义重大。

【关键词】综合录井;监测;预报;井喷

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谈谈录井过程中如何监测预报井涌、井喷征兆。

1.收集分析资料

收集并分析承录井所处构造位置、地层岩性分布情况,邻井油气水分布、地层压力分布情况、钻井液密度使用情况以及工程复杂事故,可预测承录井地层压力变化,指导录井过程中的压力监测。

1.1构造位置

承录井所在的构造位置(1)决定着是否有地层应力形成,一般山前构造易产生地层应力使地层压力变化大。(2)承录井所在的构造位置预示构造内的流体性质、能量大小。

1.2地层岩性分布

了解地层岩性分布,可知道盖、储层的分布。知道盖、储层的分布,及时发现这异常压力过度带对预测地层压力变化非常重要。

1.3邻井资料

在油田老区、评价井区块录井,应对邻井的油气水分布情况、地层压力分布情况、钻井液密度使用情况以及钻井施工中复杂事故等已知资料进行统计,并加以对比分析,然后有针对、有目的的在不同层位、不同工程施工过程中,制定出相应的井涌监测方法和应急预案,避免井喷事故的发生。

2.钻进过程的监测

发生井涌、井喷的原因是井筒泥浆液柱压力无法平衡地层流体压力,导致地层流体涌出井口。

2.1钻时、dc指数、岩性

钻进过程中钻时、dc指数、地层岩性可间接反映地层压力变化。根据dc指数监测地层压力的原理,通常在异常高压段上会有泥岩异常压力过度带,在钻揭泥岩异常压力过度带时,表现为比钻揭正常压实的泥岩机械钻速加快、dc指数变小、岩屑量增加、岩屑密度下降、岩屑边角变锐。通过仔细分析上述参数变化可判断是否钻入异常压力过度带,再通过dc指数计算出地层压力,将压力变化情况及时报告有关方面,调整泥浆密度,为进入高压层预防井涌、井喷提供依据。

2.2气测、泥浆参数

钻进过程中气测、泥浆参数变化是直接反映井筒液柱压力平衡地层压力的情况,并可间接反映地层流体性质。井筒液柱压力是否平衡地层压力以及地层流体性质将决定发生井涌、井喷的可能性。

2.2.1如何评价井筒液柱压力

在钻开储层后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各项参数表现为:(1)立管压力下降、出口排量增加。(2)气测异常幅度大、回落慢、气测基值明显大于钻开储层前的基值并且活跃。(3)单根气明显、幅度大,活动钻具气活跃。(4)钻井液密度下降,液位不断上升,粘度、电导、温度发生变化,返出岩屑量增加色杂并有掉块。

2.2.2如何判断地层流体性质

如何判断地层流体性质是比较复杂的事情,由于能引发井涌、井喷的地层流体显示较强,钻开储层后气测、泥浆和岩屑所反映的地层流体特征较为明显,能判断出地层流体性质。

(1)油气层。

油气层:组分中轻组分相对含量较高,组分出的较全, 气测异常时泥浆出口密度下降,粘度上升,出口电导下降,出口温度略降,岩屑荧光含量中等、色淡黄色,烤干岩屑荧光含量下降,岩屑中有油气味,槽面有少量油花。

(2)油水同层。

油水同层:组分表现和油层相象,但异常幅度较油层大,气测异常时泥浆出口密度下降,粘度下降,出口电导一般上升,岩屑荧光含量中-高、颜色乳黄色—金黄色,槽面见油花。

(3)水层。

水层:组分表现比较乱,有的水层气轻组分相对含量较高,有的水层气重组分相对含量较高。但水层气异常幅度较大,气测异常时泥浆出口密度下降,粘度下降,出口电导一般上升,通常伴有H2S气体,岩屑有无荧光不能作为水层的判别依据,以泥浆性能变化判别地层流体是否是水较为可靠。

钻进过程中通过分析录井时实监测数据,钻开储层前可预测出异常压力过度带,钻开储层后能初步判断泥浆液柱压力是否平衡地层压力以及初步评价地层流体的性质,为避免井涌、井喷,实施井控作业提供有利的保证。

3.提下钻过程的监测

大多数井涌、井喷事故是由工程施工措施不到位诱发的,提下钻施工措施不到位最易诱发井涌、井喷。

3.1提钻过程的监测

监测提钻速度、灌浆频率与灌入量多少是预测井涌、井喷的关键。

3.1.1提钻速度

上提钻具时钻具对井筒将产生抽吸,通过工程辅助程序,计算出抽吸压力与提钻速度的关系,确定合理的提钻速度,将提钻速度上限输入实时监控计算机作为报警限,一旦提钻速度超出,时实监控计算机立刻报警,现场录井人员及时提醒工程人员,避免提钻速度过快产生的抽吸,引发地层流体侵入。

3.1.2提钻灌浆

提钻过程必须按规定向井内灌浆,否则环空液位下降,泥浆液柱压力不能平衡地层压力,导致井下地层流体侵入井筒引发井涌、井喷。发现井队不按规定灌浆,及时提醒是录井人的职责。

泥浆是否灌入井内,灌入多少是提钻井涌、井喷监测预报的关键。

3.2下钻过程的监测

监测下钻速度、下钻返浆量多少是预测井涌、井喷的关键。

3.2.1下钻速度

下钻速度过快会产生压力激动;通过工程辅助程序,可计算出下钻压力激动与下钻速度的关系,确定合理的下钻速度,将下钻速度上限输入实时监控计算机作为报警限,一旦下钻速度超出,实时监控计算机立刻报警,现场录井人员及时提醒工程人员,避免下钻速度过快产生压力激动,引发井漏导致环空液位下降引发井涌、井喷。

3.2.2下钻返浆

一般下入多少钻具就会返出多少泥浆,如果返出泥浆体积超出下入钻具本体体积,说明井下地层流体已侵入井筒,及时通报有关方面。如果返出泥浆体积小于下钻钻具本体体积就可能是井漏,井漏会引发井涌、井喷。

3.3实例分析

某井在井段2936.00-2939.00m打开一显示层,气测异常时全烃由1189ppm上升到67676ppm,气测解释为油气层,显示层打开后,气测基值由500ppm上升到2000-3000ppm,气测显示活跃。在井深2962.82m钻头老化提钻换钻头,提21柱后录井发现提下钻罐没有下降,录井通知井队,井队停下检查,在以后的提钻中,提下钻罐缓慢下降,整个提钻过程理论灌浆量应为13.6m3但实际灌浆量为8.94m3 灌浆量不够。换完钻头下钻,下到915.26m发生井涌,井涌前总池体积由下钻开始时的115.50m3上升的到136.5m3,下入915.50m长的钻具共返出泥浆21m3,理论返出量为10m3左右,多返11m3泥浆。井涌发生后井队关井求压,泵压11Mpa、套压12Mpa。后用时3天经过3次压井,压井成功恢复钻进。

通过上面时例分析发现,录井在监测过程中显现出以下井涌征兆:(1)提钻前有一明显的油气显示。(2)气测基值上升、显示活跃。(3)提钻灌浆量不够。(4)下钻返浆超出。录井监测失误主要表现在1)油气显示、气测基值上升、显示活跃没有联想到地层压力变化。2)发现灌浆量异常不够及时,3)没有把实际灌浆量与钻具本体体积进行比较。4)下钻返浆超出没有及时发现预告。

4.结束语

综合录井只有作好地层压力预测、地层压力监测、提下钻监测以及及时发现井漏才能发现预报井涌、井喷征兆。在录井过程中录井人员必须作到参数准确、资料齐全、发现及时、分析到位、预报及时,这是发现和预报井涌、井喷征兆的关键。

【参考文献】

综合录井技术 篇4

关键词:地质录井,存在问题,分支井,总结优化,岩屑分析,气测录井

一、关于细碎岩屑的分析

为了满足当下地质录井工作的需要, 进行细碎岩屑的积极准备及其分析是必要的的, 在日常油气田勘测模块中, 进行高分辨率的岩样观测技术的应用是必要的, 这需要针对其细碎岩屑展开积极的鉴定, 进行油气显示的有效落实, 从而而保证分支井段工作模块中, 钻井工作的正常开展, 以针对其一系列的细碎岩屑展开有效应对, 保证地质录井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也需要应用到新型的岩样观测技术, 保证地质录井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日常作业中, 通过对高分辨率岩样观测技术的应用, 可以进行细碎岩样岩屑的有效放大, 进行相关运行装置的结合, 从而满足当下显微镜摄像机工作的需要, 这样能保证进一步的分析细碎岩屑, 通过对数码转化设备的应用, 针对这些摄像机图片展开存储, 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 实现岩屑图形的有效呈现。在该模块中, 通过对计算机传输设备的应用, 也可以保证屏幕内图像的有效打印, 实现岩屑图像的深入观察。细小的岩屑通过高分辨率岩样技术加以清晰的呈现在地质录井勘测人员面前, 此时工作人员便可以对细小的岩屑进行仔细的辨认, 极大的提高了辨认效果的准确性, 为地质录井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同时也有效地弥补了传统的地质录井技术的不足之处。

二、关于气测录井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分析

1 在当下录井技术工作应用中, 通过对器测录井技术的应用, 可以提升其应用效益。该工作原理与油气藏储集层的电性密切相关。在一些特殊性质的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 其具备良好的应用优势, 比如在裂缝性油气层的开展过程中, 在非均质油气储集层开发中, 通过对汽测录井模块的应用, 可以提升其综合效益。分支井恰恰常以天然裂缝致密油气藏和非均质油气藏为开采目标, 同时分支井钻进的快钻速、高破碎程度岩屑的特点非常适合该项技术的应用, 因为单位时间破碎的岩石愈多, 进入井筒中的油气量就愈大, 更容易发现和评价油气显示,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分支井对常规地质录井技术的不利影响。

在工程作业中, 为了提升井壁的稳定性, 进行钻井工艺体系的健全是非常必要的, 从而满足工作环境对于钻井液的应用需要, 这需要进行分支井钻井液系统的优化, 以满足当下气测录井技术工作的需要。这需要利用先进性的分支井钻井液系统, 实现其真实气测值的优化, 这就需要钻井液工程师与现场气测录井数据人员展开积极的协调。在掌握常见化学添加剂对气测录井影响的基础上, 了解钻井液药品的添加情况。判断混油分支井的油气层时, 首先要道所混油料的性质, 再根据色谱资料轻烃 (甲烷) , 辅助以重烃的变化来区分真假显示, 拿出自己的解释意见。

2 在分支井工作模块中, 受到其钻井工艺的工作需要, 地质工作要随着录井研究对象的改变而进行改变, 这就需要进行气测假异常值的积极分析, 保证岩屑样品质量的控制, 满足日常工作分析的需要。这就需要进行含油气层所显示岩屑的分析。这需要引起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视, 保证钻井液研究工作模块的开展。由于人为混入的原油、柴油和其他的钻井液添加剂通常不含有挥发性的烃类气体, 通过钻井液脱气点燃试验, 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发现和认识油气显示, 了解流体的性质和产能大小, 为分支井油气解释评价增添依据。

为了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 展开钻进液脱气点燃试验的开展是必要的, 这需要根据其试验的具体需要, 进行一系列的玻璃瓶的准备, 这些玻璃瓶有助于日常油气聚集的收集及其观察。在工作模块中, 也要针对其气测异常段及其层段展开取样, 要针对其层段的厚度, 展开加密取样, 这就需要做好取样的工作步骤。基本平放于液面下, 钻井液大约灌人瓶体的3/5即可结束取样, 立刻旋紧瓶盖, 平稳地送至地质房。注意在瓶体上标注井号、井深和迟到井深。第三步, 将玻璃瓶的表面用用棉纱进行擦拭, 并将干净的玻璃瓶平放在桌面上, 对处于静止状态下的钻井液表面存在的油花与气泡进行详细的观察, 并做好观察记录。

3 在上述作业中, 进行观测记录的积极记录是必要的, 在观察记录完毕后, 试验员再进行瓶盖的打开, 进行瓶内清水的灌入, 保证瓶盖的拧紧, 让钻井液与水自由的进行融合。通过对该模块的应用, 可以实现油气于钻井液内部的有效脱离, 当然, 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 进行二次观察工作的开展也是必要的, 要积极采取相关的步骤。记录中要详细载明火的燃烧方式, 是慢燃还是爆燃或是比较平静的燃烧, 同时还要对火焰的颜色, 油气燃烧持续的具体时间以及油气燃烧的剧烈程度进行详细的记录。最后, 燃烧结束后, 将试验过程中所用到的钻井液倒入钻井液坑, 对玻璃瓶进行清洗, 将瓶内的油污清洗干净, 以备下次试验时使用。

4 在当下油气田开采中, 分支井录井技术是应用性比较强的技术, 其有利于促进油气田开采效率的提升, 从而满足当下油气田开采工作的需要随着现代油气田开采钻井技术体系的不断优化, 我国的分支井录井技术体系也在不断健全, 这需要相关人员做好当下的实践工作。提高我国分支井录井技术与钻井技术的有机结合, 互相配合与相互补充, 确保在具体的工作实践当中充分的发挥录井技术具体功能与优势, 为油田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先进的一流的分支井录井技术服务, 提高我国油气田开采工作的整体质量。

结语

通过对地质录井中分支井录井技术的综合应用的优化, 有助于当下地质录井工作难题的解决, 有利于提升其应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明先, 盖学东, 黄衫.分支井录井关键技术分析及试验步骤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5) .

[2]石慧敏, 周晓军.水平井地质导向录井关键技术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02) .

综合录井钻头选型与评价方法探讨 篇5

时间:2003-11-3 0:45:51 来源:江汉石油管理局测井工程处 作者:李光华* 石 泓 阅读35次

摘要 本文通过探讨优选钻头类型和进行钻头选型评价,提出了综合录井钻头选型与评价技术服务方法,并在青海S9井、渝东鄂西HJ1井进行了应用尝试,为全面推广应用综合录井技术开拓了新的技术思路。本文详细探讨了综合录井钻头选型与评价技术服务方法,旨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提高综合录井服务水平,扩大现有的综合录井服务范围,争取在优化与最优化钻井服务方面早日赶上国内外先进水平。

主题词

综合录井

钻头 地层

评价

前 言

综合录井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以后,气测录井、钻井工程录井、钻井液录井和地压检测服务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其部分服务技术已达到国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优化与最优化钻井服务工作也已全面铺开。优选钻头类型和进行钻头选型评价是综合录井优化钻井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综合录井队服务水平上升到中、高级水平的一种能力表现。

一、钻头选型

根据地层可钻性选择钻头,可以取得钻速高、进尺多、成本低、井下钻头异常终结概率低的效果。为此,人们建立了地层可钻性与钻头类型的关系。地层的可钻性习惯于用地层可钻性级值Kd表示,并通过测录井资料直接求取,现场实施方便、快捷,比传统的岩心分析成本低、连续性好。

钻头选型,首先了解国内钻头生产厂家所生产的钻头系列、品种与市场情况,然后依据测录井资料确定所研究地层的可钻性级值,再依据地层可钻性级值选取合理的钻头类型。

我国石油钻井现场上,常用的钻头多为三牙轮钻头(牙轮钻头中的一种)和PDC钻头(金刚石钻头中的一种),本文就此展开讨论。1.三牙轮钻头选型

(1)三牙轮钻头系列与类型

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IADC),对任一三牙轮钻头都用四位数的IADC编码来描述其系列与类型等特征。

(2)三牙轮钻头可钻性级值

地层可钻性级值Kd的原始定义是以三牙轮钻头为参照的。确切地说,地层可钻性级值Kd是三牙轮钻头的可钻性级值,但现场上人们习惯称之为牙轮钻头可钻性级值。

目前, 国内外专家将三牙轮钻头可钻性级值Kd分为1—10级,用以表示地层硬度,并称之为地层级别。地层可钻性级值Kd与地层级别划分标准见表1。

为方便现场使用,结合国内钻录井专家的意见,笔者将表示地层软硬程度的地层级别划分为三类:Ⅰ-S---软地层、Ⅱ-M---中(中等硬度)地层、Ⅲ-H---硬地层,以后的钻头选型将以此为标准。

2.PDC钻头选型

(1)PDC钻头系列与类型

据PDC钻头自身特性,主要用于软--硬大段均质地层、易斜地层、钻高温井与取心钻进等。对于PDC钻头系列与类型的定义与编码国内外都比较混杂,本文以江钻股份和川克公司PDC钻头系列与类型来进行研究。

(2)PDC钻头可钻性级值

对于PDC钻头,其地层可钻性级值Kdpdc与牙轮钻头的可钻性级值Kd存在如下关系,见表2。

3.确定地层可钻性级值的测录井方法

确定地层可钻性级值的测井方法是用声波测井资料求取,录井方法是利用dc指数直接求取,可钻性级值Kd或Kdpdc的算法详见表3。从相关系数上看,式1、2、9相关性较好,现场上可用式2、9计算可钻性级值。

计算从理论上讲,利用综合录井Sigma值亦可计算所钻地层的可钻性级值,这里不再推导,Sigma值、dc指数与地层硬度对应关系见表4。

二、应用尝试

实例一:柴达木盆地S9井

S9井岩性组合为砂泥岩互层,该井钻头剖面设计详见表 5,实际钻进钻头剖面详见表6。由表6可以看出:

硬质合金取心钻头并不适用于S9井区,相比之下PDC取心钻头则要好一些,单支PDC取心钻头可取得200m进尺;

J22(HA527)钻头比较适用于该地区地层,钻时为10-20min/m,单支钻头进尺可达400-800m。

井深1618.94m更换硬质合金钻头后,取心钻进速度明显变慢,钻时由上部PDC钻头的50-60min/m升至140.5min/m.。分析比较后,录井队建议井队更换成PDC取心钻头后,钻时平均为59min左右,钻速提高近2倍,效果相对较好。

实例之二:渝东鄂西HJ1井

HJ1井是由一口海相探井。该井地层可钻性级值见表7。

根据YD3井与MA1井钻头使用情况、声波时差与地层可钻性级值,预测出HJ1井钻头剖面,详见表8。

HJ1井钻头现场使用情况详见表9。

HJ1井钻头使用情况评价详见表10。HJ1井与YD3-1井钻头使用对比见表11。

钻头选型结果优劣评价最终要看现场正常应用效果。

从表9可以看出: HJ1井钻头选型与地层级别对应较好,与邻井YD3-1井钻头使用参数对比,无论钻头进尺还是机械钻速都要优于YD3-1井;相对YD3-1井直径为444.5mm、311.1mm、215.9mm钻头的ED分别是0.42、0.61、0.41,均小于1。因此,HJ1井钻头选型比较成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志留系地层钻头选用问题,地层级别为高硬地层,HA617钻头钻速有所减慢,钻时、dc指数与Sigma值出现“台阶”式增长,增长率>20%,结合预测表笔者认为选用HA637或HA737可能会更好。

综上所述,HJ1井钻头预测剖面具有鄂西海相地层的代表性,可作为该地区的典型钻头剖面。结 论

1.综合录井队提供钻头选型及评价服务是较好可行的,而且是综合录井优化钻井服务技术优势的一个突破口。

2.钻头选型及评价服务现场工作重点是:录井前,收集相关资料,预测钻头剖面;录井中,分析地层可钻性级值、地层级别,评价选型的合理性;完井后,综合测录井资料,确定地层钻头剖面。

综合录井技术 篇6

摘要:无线传输技术在录井远程终端的应用为综合录井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常规录井远程终端具有电话网、以太网、视频網等3种通信网络,本文在对当前录井现场远程终端信息传输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三网合一”的系统设计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无线传输技术;录井现场;远程终端

我国录井现场和通信终端连接多是通过电话网、以太网和视频网等网络,在布线中相互独立,需要单独布线安装,影响了远程操控和安装调试难度,特别是硫化氢富集区块油田开发中钻井工作、生活区域距离录井仪器工作区距离较远,增加了安装应用难度。而视频网、以太网信号线超过100米会出现信号衰减、视频图像模糊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结合油田现场和录井远程终端信息传输现状分析,对无线传输技术应用进行探究。

1 油田录井现场及远程终端信息通讯技术现状

在传统油田录井现场和远程终端信息通讯中,服务端一般设置在综合录井房内,客户端设置在具体钻台、地质监测房、钻井队长控制室等部位,相互间需要“三网”进行连接,分别布线安装。但是,“三网”分别布线安装造成线路均需要进行有线安装,在录井现场需要布置3种网络线路,增加了录井通信传输成本,浪费了工作时限;个别录井工作中,在综合录井房与监督房布线连接中要在井场入口穿过,穿越段布线一般采用架高的方式从通道上部穿越,但基于录井现场各类作业车辆来往频繁易造成信号线路挂断,应用逐渐减少,还可以在入口地下挖设地埋管道,将信号线路从地下布线,但该方法在线路出现故障需要检查维修时,修复和检测比较困难;个别录井现场综合录井房和监督房间距离大于100米,视频信号因严重衰减和失真,造成偏色、模糊等问题,影响了网络信号的稳定性。

2 无线传输技术在录井现场和远程终端的应用

2.1无线传输技术在录井现场的应用情况

2.11油田录井现场无线传输技术的设计思路

在综合录井现场,实现“三网合一”设计思路为:以“一点对多点”方式安装多个无线交换机,形成覆盖录井现场的无线网络,在需要地点设置无线网络终端机,利用终端机将实现“三网合一”,取代传统的三网有线传输系统,保证信号传输质量,延长信号传输距离,缓解分离布线造成的施工困难。

2.12油田录井现场无线传输技术的基本组成

利用无线传输技术进行录井终端连接,核心是设置具备无线信号发射功能的无线交换机,实现双绞的网络信号传送,经过无线信号交换编译后,将各类通信有限电信号转换为以无线电信号进行发送和传输的通讯网络,实现录井现场和终端无线网络覆盖。根据实际录井信号传输需要,通过不同功率的选择实现不同范围和程度的无线网络覆盖。一般情况下,无线传输系统无线交换机要设置在网络终端机内部。在设施构成中,整个无线网络中心设置在综合录井房内,是整个无线网络的远程控制终端,设置避雷针、无线传输终端、各向天线、电话、计算机等设备;客户端设置在地质监督房、钻井队长控制室等区域,主要设备为定向天线、计算机、云终端、无线网络终端机和显示器等。

2.13油田录井现场无线传输技术的主要设备和模块

一是无线网络终端机。是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核心,可实现无线网络信号的接受和发送,以及无线网络信号与电话信号、以太网信号、视频信号的自动转换,可根据需要输送到显示器、计算机和模拟电话机等设施终端。主要包括网络语音网关、无线接入、数据交换、视频终端等模块,在各模块也有对应接口进行连接,同时还包括防浪涌、防雷击等安全模块。各模块供电端口要连接电源输出接口,电源输入端与防浪涌、防雷击等模块连接。各模块的作用,网络语音网关模块主要是实现与电话机的连接并转化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在编码后形成无线网络数据包;视频终端模块与显示器连接,可实现视频网络监控功能;接入模块连接天线,可接收和发射无线信号。

二是网络语音网关模块。该模块使用VOIP语音网关,在将信号压缩打包后使数据包通过互联网电话进行语音信号传输,利用IP数据进行语音发送,实现语音、视频、传真等数据发送。通过将普通电话机连接和设置在模块内,可实现语音压缩编码和内部免费通话等功能。具体工作中,VOIP网络电话利用互联网打电话的方式实现无线信号传输,在网络电话机连接到ADSL、LAN等宽带接头并设置相应IP地址后就可以进行信号通讯。该模块具有任意拨号、拨打简单等优点,信号通讯质量较高,仅需占用6-8kbit的带宽就可实现高质量传输,且无需设置软件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传输支持,应用比较方便。

三是视频终端模块。无线传输技术在录井终端应用核心是Mini网络计算机,在与显示器、键盘等设备连接后可组成计算机,可利用一体化软硬件设置实现便捷的维护管理。利用VDP技术就能共享无线网络范围内的主机资源,无需在桌面终端通过Windows许可就可实现通讯。在具体应用中,要在网络计算机终端安装附带软件,在连接显示器等设备后实现计算机功能,完成各项业务操作。通讯网络服务端可以对终端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终端“零”维护,可将终端数据存储在中心主机,提升通讯数据安全性和共享性。终端机身仅需10cm×10cm×1.5cm的空间就可安放,可悬挂在显示器背面。

2.2油田录井现场无线传输技术的应用成效

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录井信息的有效共享和标准化处理,可对录井工程事故实现远程预报和判别,对录井资料进行远程审核,并能在钻井取芯中实现多井、多层位远程对比优选层位,提高了油井调度管理成效。具体工作中,该技术安装使用比较方便,解决了“三网”布线安装穿越井场入口等难题,在优选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功率后,通讯距离可延长到2000米,无信号衰减等问题。同时,无线通信技术还改进了VGA视频监控方式,录井人员可随时调用录井资料,特别是在钻井监督中对气测、地质、岩屑等动态数据的浏览,提升了录井工作成效。

3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油田录井终端通信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在录井远程终端利用无线传输技术,改进了录井远程终端通讯连接方式,可以提升录井通信成效,更好地服务于油井生产。

参考文献:

[1]吕志刚.陕北油田录井中计算机的应用与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夏永松,杨建华.基于CDMA1X网络的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软件实现[J].测控技术,2009(05).

[3]魏跃峰,王双才.对国内录井软件的改进建议[J].录井工程,2006(01).

综合录井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篇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仪器的研制及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高速工作站的建设, 使得录井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录井方式。录井仪器具有较高的精度, 功能较为全面, 使得现代的录井工作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地质服务, 而逐渐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性的整体服务, 具有各项参数, 信息齐备, 实时性强等特点, 使得现场及基地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符合实际情况。新技术十分丰富, 包括定量荧光、定量地化、定量气测录井、地层压力录井、钻井工程录井、随钻测量等, 配合综合录井计算机系统的灵活运用, 有效的扩展了录井的适用范围, 并减少了钻探的成本投入, 降低了风险, 使得勘探的成功率更高, 缩短了油气田勘探及开发的时间, 优势十分明显, 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综合录井技术面临的挑战

1. 录井新技术应用不足

许多发达国家的录井公司对于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十分深入, 其研制出的各种设备, 如定量荧光仪、联机综合录井仪、定量地化仪等, 也衍生出了许多技术, 包括定量荧光分析技术、定量气测技术、全扫描荧光分析技术、定量地化录井技术、泥浆化学录井技术等, 我国在录井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等方面, 均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1]。

2. 录井资料应用率不高

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不足, 在录井资料的应用方面, 利用率较高的均为气测信息, 非气测资料则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包括钻井参数、定量荧光、定量地化信息等, 该类信息的利用率不足, 使得其没有发挥出基本效能及作用。

3. 尚未统一标准

录井行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 由于国内市场中录井队技术水平区别较大, 不仅录井仪器标准不一, 录井资料采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或者标准十分陈旧, 无法达到现代石油产业发展的要求, 录井技术无法大面积的推广, 使得录井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2]。

二、录井技术改进对策

1. 优化技术和设备

对于录井工作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与方式, 增加资金的投入,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或者自行研制新型的综合录井仪, 要求其具有较为全面的功能, 并发展出新的录井技术, 构建出达到录井工作特点、性质及发展要求的各种平台, 包括信息管理平台、信息处理平台、解释平台及预测平台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录井技术的发展应趋向于智能化, 且精确度良好, 信息量大, 构造出完整的录井信息库及运转速度较快的解释站[3]。

2.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现在油田发展的主要趋势, 各项信息的充分利用也能够使得录井工作更加高效、快捷,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构建钻录井信息模型其能够为建设钻录井信息数据库及其维护提供必要的功能, 便于用户对数据库进行各项管理措施, 维护系统中的数据与信息; (2) 可视化信息管理该项管理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 如工区管理、井管理、不同类型录井信息管理、谱图、常规地质图库的构件及管理。该数据管理系统综合了集离散型数据、连续型数据、图形图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 并具有开放性及强大自我完善功能; (3) 钻录井信息预处理该项功能主要是为用户提出相应的钻录井信息预处理方式, 使得用户能够优化录井资料的性价比, 内容包括校正曲线深度、编辑曲线、标准化处理、数据统计、校正岩心剖面等; (4) 随钻井信息工程分析该项功能较为复杂, 包括分析随钻地层、监测压力、优化钻井参数等, 提高钻进的安全性[4]。

3. 标准化建设

强化录井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是现代录井行业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 应先构建录井信息标准临时管理机构, 推行统一的格式及标准, 渗透到录井工作的各个方面, 包括数据采集、收集整理、保存、成果显示等每一个环节。另外各个大专院校根据现代录井行业的基本情况, 并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内容包括地质知识、测井技术、地震技术、录井仪器仪表技能、计算机操作等, 另外还需要教授先进的思想观念, 重视录井工作, 看清当前的事实, 对自身能够准确的定位, 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技能过硬、观念先进的综合性人才, 优化录井队伍的整体质量, 为录井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5]。

总结

社会各个行业对于石油的消耗量极大, 对于油田的勘探与开发任务十分繁重, 石油行业传统的录井技术效率不佳, 且准确度无法达到现代社会的需求及油田开发的要求。现代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个学科相互渗透交叉, 使得落后的录井技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需要技术人员不断优化技术。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录井技术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 实践的录井活动中, 还需要技术人员全面掌握油田及油井的基本特点、性质、结构等, 不断优化录井技术, 提升油田的生产效率, 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晓波.综合录井技术在川西水平井钻井中的导向作用[J].中外能源.2009 (10) :60-63.

[2]张毅, 张晏奇, 彭丽娜.综合录井技术理论应用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 (05) :112-113.

[3]任江波.综合录井仪器故障率高的原因及维护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 (12) :215.

[4]段宏臻, 邱风.浅析地质录井中分支井录井技术的综合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 (03) :79.

综合录井技术的发展应用难点解析 篇8

1 综合录井技术的发展应用概况

1.1 地质研究勘探基础资料的录入

通过岩心录井、岩屑录井、钻时录井、井壁取心、碳酸盐含量分析等手段建立准确地质剖面, 获取沉积相、地层资料进行岩样采集等, 从而分析识别地质结构或者油气层, 为勘探开发决策和地质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1.2 实施综合录井技术进行油气水识别与综合解释

这是综合录井技术最为关键的作用和存在价值, 即通过实时流体录井分析、三维荧光分析录井、INFAC气体解释等手段, 结合测井获得的相关油气水参数, 来判断储层含油特征, 分析评价油气水的活跃度等。

1.3 钻井过程中井下事故的实时监控与预防

对井下事故的预防十分重要, 这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进行, 即通过PREVUE地层压力监测、钻时录井、气体录井、钻井液录井进行监测与预报, 对钻井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 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地层异常情况, 并及时预报井下各种钻井事故, 实现防患于未然。

1.4 实时数据交互实现实时远程控制

通过使用综合录井仪, 采集钻井参数、钻井液参数、接收随钻测井数据等信息, 利用IFS系统实时将其传回基地数据库建立动静态勘探数据库, 并由动态数据库支持的专家系统进行实时分析和监控, 为机构和用户提供数据查询阅览。

1.5 现场实时信息通讯与交流的平台

通过把综合录井仪所采集的实时参数与其他施工作业方所采集到的数据参数在综合录井数据平台上进行交流共享, 建设现场提供多方联合施工作业的数据通讯、信息交流的平台系统, 供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综合解释评价与成果交流, 从而提高了解释评价的准确性。

2 综合录井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

随着综合录井技术的应用普及, 先天的不足与后天发展的相对乏力使其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与挑战:

2.1 综合录井技术与相关技术发展不同步

众所周知, 录井技术是伴随钻井技术发展而产生, 已经成为促进钻井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录井技术不能够跟上钻井技术的发展步伐, 反而会阻碍油气勘探等工程顺利开展。近年来, 钻井技术在钻头、钻井液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然而综合录井技术在录井资料采集速度、及时反馈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 尤其油气水识别方法、解释评价技术远不能满足复杂油气显示层解释评价的需要, 更难以实现准确评价储层剩余油, 所以说目前综合录井技术的发展尚不能完全满足地质勘探开发的需要。

2.2 综合录井技术软硬件支撑不够

一方面高级人才缺乏, 创新研究力量薄弱。综合录井技术的应用自然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具有过硬的专业基础, 然而直到2011年长江大学才开设全国第一个录井本科专业, 可见我国在录井人才培养方面的空白, 其结果便是录井技术创新难以为继, 全行业几乎没有独立的录井技术研究机构, 存在于各个录井公司的研究机构研究力量也十分薄弱, 这也是导致我国综合录井技术跟不上钻井和测井技术发展脚步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 综合录井技术硬件支撑不够, 目前海洋区域主要使用的是法国进口的综合录井仪, 进口备件昂贵, 设备出故障后使用国产加工备件无法达到原有的工作效果。国内录井领域在这方面发展明显欠缺, 需依赖法国方面提供程序及技术支持, 极大约束了录井信息资料的充分应用, 所以建设适应国情的综合录井技术支撑平台成为必然。

3 综合录井技术应用难点的改进措施

综合录用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成为阻挡其进一步普及的重要原因, 也极大地限制了其优势的发挥, 所以对其进行及时改进并予以解决应用难题是应时之举:

3.1 突破技术瓶颈, 适应其他相关技术发展

上文提到近年来钻井等勘探相关技术等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所以可以应对的地质和钻井条件越来越趋于复杂, 深水探井、高温高压井和大位移定向井更是家常便饭, 导致油气层的识别、综合解释工作难度随之“水涨船高”, 这对综合录井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势在必行:综合录井技术要努力解决通过气测、岩屑录井对油气显示识别问题, 加强地层压力的实时监测, 实现录井信息的定量化, 分析不同油气层对各种通过钻井液检测得数据的影响, 积极探索和研究光谱录井等在录井过程中的应用。

3.2 建立综合录井技术数据平台, 加强应用硬件支撑

首先, 建立以综合录井仪为核心的现场数据中心平台, 加强动静态数据库和专家系统的支持, 实现施工方之间进行现场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其次, 研制具有能够进行对录井信息定量评价的设备和技术, 实现复杂条件下准确的油气解释与评价;最后, 推进录井信息采集由地表向地下转移, 实现对录井实时远程监控, 使信息采集水平和勘探安全系数得到加强。

3.3 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提高基础理论研究水平

一方面, 在现有研究力量的基础上, 针对目前勘探形势, 开展综合录井技术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为其应用增加专业水平支撑;另一方面, 强基才能固本, 想要提高综合录井水平, 必要要有专业技术人才予以支撑, 所以要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投资力度, 加快高校专业教育体系建设。

4 结语

综合录井技术在录井行业的影响力逐渐加大的同时, 思考如何解决其在发展应用中的难题是录井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上文提及三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更多涉及方向性指引, 录井行业应该在这些方向的指引下思考具体规划从而来寻求解决之策, 不能总被钻井、测井等“牵着鼻子走”, 加强创新, 突破发展瓶颈, 提高综合录井技术的应用水平。

摘要:自从录井技术引入我国, 经过多年的发展, 综合录井技术得到了广泛运用, 为我国的油气勘探、地质研究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但是随着钻井等相关技术的快速推进, 综合录井技术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为此本文便尝试从综合录井技术的发展概况、面临的挑战以及改进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从而来更好地解析综合录井技术在发展应用中的难点。

关键词:油气勘探,综合录井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方锡贤, 王华, 张淑琴.录井技术现状及空间拓展探讨[J].录井工程, 2010 (09)

综合录井技术在钻井工程中的作用 篇9

1 综合录井参数预报工程事故

综合录井仪直接测量的录井参数有20多项, 衍生出100多个计算的参数, 综合运用这些参数, 可以对工程事故进行全方位预警、监测、分析等。图1为录井可监测钻井工程异常种类。

综合录井仪通过安装在钻台、泥浆池及高压管汇上的各种传感器采集各项工程参数, 实时汇总到综合录井仪, 进行实时显示及钻井工程分析, 为钻井工程提供预警, 及时发现事故苗头和早期发现事故, 预防钻井事故及控制事故的扩大, 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为安全钻井提供保障。

2 工程异常情况发生时综合录井参数变化规律

当发生工程异常时, 综合录井仪各项参数发生规律性变化, 综合分析这些参数变化, 总结规律, 能够有效预防和及时发现工程事故, 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2.1 气侵、井涌

地层出现异常高压或者由于钻井液密度过低, 易发生气侵或井涌, 当发生气侵时, 钻井液入口流量无变化, 出口流量波动较大、慢慢增大, 钻井液总体积增加、密度变小, 立管压力下降, 电导率一般升高, 钻井液出口温度一般呈上升趋势, 气测全烃及组分值一般上升明显。

2.2 井漏

地层压力较低或者由于钻井液密度过高导致地层破裂时, 易发生井漏事故, 这时候钻井参数表现为钻井液体积变小, 钻井液出口流量减小, 立管压力降低, 入口流量变化不大, 可能出现放空现象。

2.3 钻井出现异常

钻井出现异常的情况较多, 有刺钻具、断钻具、螺杆失效、减震器失效等。每一种钻井异常情况, 工程参数变化情况不一样。出现刺钻具时, 泵冲参数稳定、泵压一般出现下降;钻井断裂时, 钻井过程中出现悬重下降、泵压明显降低、扭矩突降、出口流量一般增加, 起钻时大钩负荷出现突降, 并且大钩负荷小于钻具总重量;当螺杆失效时泵冲正常, 泵压减小;减震器工作异常时, 地层岩性无变化情况下, 钻压出现较大变化。

2.4 钻头工作异常

钻头工作异常情况有堵水眼、钻头寿命终结、掉水眼、钻头泥包等。当钻头水眼被堵住后, 泵压会变高, 且停泵后泵压不下降或者缓慢降低;钻头寿命终结时, 不同类型钻头表现出不同情况, 牙轮钻头钻速降低, 扭矩起伏较大, PDC钻头继续钻速降低, 钻头接触井底泵压会出现上升, 扭矩波动较大;钻头泥包时, 立压变大, 钻头钻进速度降低, 钻时变大, 扭矩变小。

2.5 卡钻

在起下钻过程中, 钻具容易遇卡。当起钻时遇卡, 大钩负荷持续变大, 且远远大于钻具的实际重量;当下钻过程中遇卡时, 大钩负荷持续变小, 且小于钻具的实际重量。

3 综合录井参数反应复杂地层信息

当钻井过程中钻遇复杂地层及特殊岩性时, 会影响钻井速度, 或者造成钻井工程事故。综合录井参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复杂地层信息, 指导安全高效钻进。膏盐岩地层遇水易膨胀, 地层易垮塌, 给安全钻井带来较大危害, 录井参数出、入口电导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钻遇膏盐岩地层时情况, 入口电导率无变化, 出口电导率升高。同一钻头, 不同岩性, 钻进过程中钻时变化会比较明显, 依次也能反映地层岩性变化。

4 结束语

应用综合录井仪进行随钻录井, 不但能为油气勘探提供了发现油气显示层的良好手段, 而且也能实时录取钻井工程多项参数, 能对钻井施工中的工程状态进行监测, 通过对工程状态异常的实时分析, 作出可能发生的工程事故预报, 从而可以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或进一步恶化, 对确保安全、高效、优化钻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防雷技术在综合录井中的应用 篇10

石油勘探是石油资源开发的前提, 也是石油开发的技术要点, 随着勘探力度的不断增加, 山区地带也开始成为石油开发的主要区域, 但是山区地带雷暴发生几率远远超过平原地区。所以山区石油开发区域综合录井设备往往更容易遭受雷击发生雷击事件。综合录井设备一旦遭受雷击可能会导致其准确率的降低, 甚至会造成其内部电子元件、线路的损坏, 严重者会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因此防雷技术成为了综合录井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1.1 种类分析。雷电的种类有雷电感应、雷电侵入波和LEMP、直击雷以及反击等。

1.2 入侵途径。

雷电对综合录井设备入侵途径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是直接入侵, 一种是间接入侵。若综合路径设备处于室内且建筑具有较为完备的防雷设施, 那么仪器不会直接受到雷电影响, 但会受到间接的入侵。

1.3 危害性分析。

电流时引发雷电破坏的主要因素, 依照危害形式的不同可以将雷电的威海分为三类, 即直击雷作用、对金属管道以及架空线的作用和雷电二次作用。高位电以及雷电流是雷击发生后的主要下你想, 由于雷电功率及其强大, 因此在雷电发生后能够产生巨大的爆炸, 若直接作用在建筑以及生物上, 其破坏力巨大, 因此具有强大的破坏性。

2 防雷技术分析

2.1 雷击后果。

对雷击后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总结出, 雷击后果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传感器损坏、数据采集系统烧毁以及电源烧毁三种。首先传感器的损坏主要是由于传感器同井架之间存在电阻, 这是由于传感器紧固不牢所致。电源烧毁则是在雷击发生后, 一旦电源高于规定值就会熔断配电箱中保险丝, 但与此同时电源系统也可能受到影响被烧毁。数据采集系统同信号采集板面通过信号线进行连接, 但是雷电电磁波会直接影响信号线, 在其上产生瞬态尖峰脉冲, 导致数据采集系统烧毁。

2.2 设备防雷。

防雷技术在综合路径中的应用并非是单一的, 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工程, 所需要的技术手段也相对较为多元化, 概括起来其主要的防护手段包括内部防护以及外部防护。技术手段则包括包括屏蔽、等电位连接、分流接地和过压保护、电源防雷、信号防雷等。录井设备的位置不同所需要的技术手段也不尽相同。但每个部分以及每项技术都具有其作用, 且相互影响联系紧密, 因此防雷技术是技术系统, 不同的技术无法被替代, 也不能单独存在。

2.3 外部保护。

(1) 等电位连接。电位均衡连接即防雷技术中的等电位连接。通过将导电性良好的导体相互练级, 并连同接地系统, 将雷电引入地下, 消除雷电影响。其本质是一个电位补偿系统, 通过导线将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导线以及地线隔离器和避雷器、导体相互连接, 当雷击发生后用以补偿电位。 (2) 分流接地。雷电发生后将雷电能量泄放至大地是防雷的有效手段, 而泄放的过程中应当遵守层次性原则, 这边是分流。依照防雷保护区域分级将雷电能量泄放至打底是层次性原则的主要内容。其中接地性能良好才能够保证下线上电压在雷击发生后的有效降低, 避免反击现象的发生。在释放雷电能量的技术手段中接地是最有效的方式, 也只有保证了接地的有效性, 才能保证电位均衡补偿的有效性。接地的目的是泄放雷电流, 从而保证综合路径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 (3) 屏蔽。屏蔽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即磁场、电场以及电磁场屏蔽。其中电场屏蔽主要用以抑制、消除电场干扰。磁场屏蔽主要为了抑制、消除磁场耦合干扰。而电磁场屏蔽则是用以抑制、消除同时存在的电场、磁场干扰。由于远场条件下雷电电磁脉冲是一种平面的电磁场传播, 因此在防雷技术中应当将二者同时考虑在内。全屏蔽是屏蔽技术中针对信号传输电缆的有效保护措施, 通过金属层将机房电缆、架空电缆以及埋地电缆统统保护起来, 从而避免雷电电磁脉冲对传输新阿红的干扰。需要注意, 在应用全屏蔽电缆时需要进行多点接地设置。

2.4 内部防雷措施。

(1) 电源防雷。在电源进入端安装低压总电源防雷器, 将由外部线路可能引入的雷击高电压引至大地泄放, 以确保后接设备的安全。 (2) 信号防雷。在雷击发生时, 产生巨大瞬变电磁场, 在1km范围内的金属环路, 如网络金属连线等都会感应到雷击, 将会影响信号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彻底破坏信号网络系统, 对于信号网络方面的防雷工作也是较易被忽视的。

3 防雷接地

3.1 接地方式分析。

防雷接地方式具有多样性, 日常使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工作、屏蔽以及安全和防雷等接地方式。

3.2 原理。

防雷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和接地线, 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之处, 它的作用是使雷电流顺利流散到大地中去。防雷接她要求接地电阻要小, 接地电阻越小, 散流就越快。被雷击物体高电位保持时间就越短, 危险性就越小。

3.3 接地装置。

按照相关技术规范, 仪器房房内的安全保护地、信号工作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雷器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 接地电阻应小于4Ω。地线接地电阻的大小与土壤的导电性能、导体尺寸、接地体与土壤接触的松紧、埋设深度有关。根据避雷地线接地电阻<4Ω的要求, 可采用多根钢管每隔3m~5m埋设, 按并联电阻估算达到所需要求。

3.4 接地电阻。

土壤散流电阻以及接地体电阻统称接地单组, 其测量是防雷技术的重点内容, 测量接地电阻的主要设备为接地电阻摇表, 即ZC接地电阻测量仪。通过该设备能够准确获得防雷体系中的接地电阻。我国的防雷技术仍旧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为了更好的推进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 保证勘探技术的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仍旧需要进一步完善综合路径中的防雷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防雷技术在综合录井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并着重介绍了雷电的危害、成因以及录井设备受到雷击后的后果, 详细分析了防雷技术的相关内容, 分别从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如何防雷, 从而提高综合录井技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综合录井,防雷,雷电

参考文献

[1]增红恩.综合路径防雷技术探讨[J].教育科学博览, 2014 (02) .

综合录井技术 篇11

综合录井在钻井现场采用Dc指数和Sigma指数两种方法监测地层压力。Dc指数法以泥岩压实、非泥岩欠压实理论为基础, 检测砂泥岩沉积过程中的欠压实层。Sigma指数法则以岩石骨架强度理论为基础, 直接检测异常压力是否存在。[1]Dc指数法选用的计算参数有钻压、转盘转数、钻速、进尺、钻头直径、钻时、地层水密度、钻井液密度。Sigma指数法选用的计算参数有钻压、转盘转数、钻速、井深、井径、地层水密度、钻井液密度, [2]两者选用的计算参数基本相同, 其原理都是基于岩石可钻性与地层孔隙压力的关系, 只不过由于地层异常压力的形成机理不同, 使得二者在检测地层异常压力的计算方法不同而已。很多综合录井工作者, 在应用随钻地层压力监测技术时, 将两种方法对立起来, 主观认为沉积岩地层应该用Dc指数法, 非沉积岩地层应该用Sigma指数法, 实际上是错误的。其实, 从计算参数的选取来看, 两种方法是密切联系的, 从压实—欠压实理论与岩石骨架强度理论[3]的关系来看, 两种方法计算的地层压力参数是相互验证的。

Dc和Sigma地层压力监测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于现场录井过程中, 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 准确检测地层压力常常不易, 本文通过一些实例及分析、研究得到一些正确的解决方法。

1、消除钻井参数变化带来的异常, 正确回归正常压实趋势线

各项钻井参数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应用Dc和Sigma指数进行地层压力监测的准确性。由于钻井参数不准或突变造成的异常应排除, 如钻压突然增大、换钻头等, 使Dc指数减小, 造成假异常。

1) 钻头型号不同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图 (见图1)

2) 螺杆钻具及钻头类型不同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图 (见图2)

2、消除岩性变化带来的异常, 正确回归正常压实趋势线

1) 沉积岩、岩浆岩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图

当钻穿沉积岩上围岩, 进入火山碎屑岩或岩浆岩顶部风化壳油气储集层时, 压力系数突增, 达到1.6左右。此时并不能说明地层压力异常, 只有钻穿该层进入下围岩5~10m, 立即做出该岩层的正常压力趋势, 并将正常压力趋势线延长至火山碎屑岩或岩浆岩顶部风化壳油气储层顶界, 这时得到的火山碎屑岩或岩浆岩顶部风化壳油气储层处的压力系数才是真实的。 (见图3)

2) 大段较纯岩性、交互叠置岩性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图

在下图中, 3319-3470m井段, 岩性以火山角砾岩为主;3471-3720m井段, 岩性以凝灰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交互叠置形式存在, 只有将两段地层分段进行正常压力趋势线回归, 才能得到上下连续一致的正常压力系数。对于非沉积岩地层, 如果只存在交互叠置的岩性, 就可直接回归出正常压力趋势线 (图1属于只存在交互叠置岩性) 。 (见图4)

3、对于一个勘探、开发区域不同的压力系统的地层要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

4、地层压力异常、气测值及单根气异常相互验正才能做出正确分析 (见图5)

在录井过程中, 特别是西部新区是一个新探区, 趋势线的确定往往带有经验性, 有时得出的地层压力梯度出现较大的偏差, 须通过综合录井其他参数变化, 特别是气测录井, 判断是否存在异常高压, 井底压力是否平衡, 以调整趋势线。

2006年9月19日18:00, XXX井钻至井深3001.00m, 气测全烃值由0.1300%上升至53.7526%, 气测数据异常, Dc指数、Sigma指数明显向左偏离趋势线, 地层压力系数出现异常。

5、随着PDC钻头的大量投入使用, 各录井施工单位也应加强PDC钻头的地层压力检测研究工作。

结论:

1消除钻井参数变化的影响, 要对不同的钻头型号和类型所钻地层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

2消除所钻岩性变化的影响, 要对所钻沉积岩、岩浆岩以及大段纯岩性、大段交互叠置岩性地层, 卡准界线进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

3钻前要熟知或分析所钻区域地层的压力系统资料, 卡准界线进分段回归正常压力趋势线。

4监测出的地层压力异常, 要结合气测值、单根气异常等资料综合分析,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摘要:本文以丰富的现场资料和实践经验, 阐述了西部钻探现场常规采用Dc指数和Sigma指数监测地层压力的难点, 并通过实例分析、研究得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为西部综合录井准确监测地层压力提供新方法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综合录井,Dc指数,Sigma指数,地层压力

参考文献

[1]郑明德.综合录井技术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录井技术.1998, 8 (4) :37-40

[2]孙振纯等.井控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9

上一篇:创设应用下一篇:乡村居民消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