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应用

2024-09-29

创设应用(共12篇)

创设应用 篇1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在“学中做”, 在“做中获”, 这充分表明了语言的本质, 表明了学习语言的基本思路:源于现实生活, 又服务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未被应用的语言可谓是死语言, 无论是背诵的多么的流利, 它也只能是死水一潭, 缺少活力。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加以应用的语言, 才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技能, 且终生受益。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常创设更多的语境, 把生活实际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不仅完成特定的某项任务, 而且也激活了自身语言, 况且, 从目前的中、高考试题趋势而言, 淡化语法考察, 注重英语知识在语境的运用也是大势所趋。那么,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搞好教学语境的创设及应用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合理创设语境

语境的创设必须牢固把握《英语课程标准》, 教师应对教材内容作认真分析, 始终围绕所学的知识点 (词汇、语法和交际重点) 进行合理设计、精心创设, 使学生如临其境般的去进行语言的学习, 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认知及交际能力。因此, 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教材所强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以及情感教育, 并且再把这些内容在某些特定语言中去实践、探究, 才更能印证教材中所包含的语境,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创造性。

当然, 教师在创设语境中要力求做到有的放矢, 运筹帷幄, 对于不同的学生, 在语境的创设及应用上也应有所不同, 也可谓“因材施教”。诚然, 教师不能流于一种形式, 不是在“做秀”, 而是踏踏实实地让学生去感受知识, 去理解知识, 在轻松愉快中去自主的学习交流。

二、灵活应用语境, 顺利完成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本身来讲, 就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一节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这种交流对于一个能够适时创设意境, 把握时机去引导学生的教师来说, 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因此, 英语教师要充分把握这种情势, 想尽一切办法去创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语境, 让他们如临其境中去相互交流学习, 使英语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确有吸引力的语言交际场所。

1. 摆脱顾虑, 大胆创新, 全英式组织英语课堂, 给学生创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日常生活中, 大多数教师都存在着顾虑, 学生基础差, 听说能力有限, 帮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一边是英语, 一边是汉语, 这其实却是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因此, 教师应摆脱顾虑, 多用英语去组织课堂教学, 人为地去为学生创造意境, 让他们去思索, 去合作, 显得尤为重要。

2. 充分利用实物, 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课堂效果。

实物教学更直观, 也更能引导学生去观察, 使他们看到某些物体, 自然去用英语思索、解答, 当然也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不仅是一种“做中学”, 也是一种“乐中学”, 这种教学手段在教授词汇、句型时, 的确很实用, 的确也更能增强课堂活跃气氛, 提高课堂效果。

3. 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电教材料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生动的语言环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与交际冲动, 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的真实性, 主动性, 教学效果会明显得以提升。

(1) 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譬如: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 可对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后制订一些动画片, 然后设置一些情景, 让学生自行去探究, 合作学习 (当然动画片可以设为静音的) , 之后教师让学生回答事先提出的问题, 学生进行听录音等, 这样反复播放动画片, 学生跟读或回答, 一定会牢固掌握所授内容。通过现代教学辅助设备, 音像合一, 更加直观地映射教学内容,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一堂课, 始终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增加了学英语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 提高了教学效果。

(2) 应用信息技术,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 也要注重对学生如:爱好、学习动机、道德、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同样既传授了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道德、情感等。

(3) 信息技术, 能够提供真实的交际语言范例, 它能为创设情景服务, 是比较直观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优美的朗读、形象的动漫、真实的语境、加之电视录像、光盘、CAI等课件教学, 切实为英语语境教学打开了方便之门, 实则让学生在这样的语境中学习, 颇感异常兴奋, 跃跃欲试, 都想积极投身于中, 实属收效甚佳。

三、自我加压,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和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具有开拓创新意识, 英语语境教学实践能力。教学中, 多给学生营造:合作、探讨、开放式、真实性的语境教学氛围, 多给学生思想以启迪, 方法以引导, 创造一个活跃的环境,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想象力、创造力,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新形势下的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课堂上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境,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训练和指导, 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去主动学习,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潜能, 真正体现“乐中学, 做学中”, 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创设应用 篇2

泉港大前中学

林玉宝

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采取符合学生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即“情境教学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使英语课堂“活”起来,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收效颇佳。情景教学就是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这种情景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英语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创设的情景越活泼、生动、准确,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

一.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1.英语学习本身的要求

英语学习本身是一种语言学习,其最终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以语法或知识点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需要,语言本身的需要,就难以培养交际能力,且有许多副作用。

2.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言的交际是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英语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放在突出地位。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而且也必须抓住语境,在课堂上设置适当的语境,帮助学生认识判断语境并能达到能正确学习和使用与此相适应的语言形式。

二.英语语境的设置原则

中学英语课本以及教参为教学引入语境做了充分的准备,整个教材采用了功能—话题(情景)—结构的编写体系,既强调了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又把语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本人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遵循如下原则:,第一,设计的对话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语言掌握水平。

设计情景时要充分地估计到学生优良中差的情况,备好学生这一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易于接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尽可能地创设适中的情景。对书本上的对话完全可以根据实际状况做加工、修改和创新,甚至自编几个容易的,先作铺垫。例如:在教which这一词时,学生理解不了Which one? The one in the green car.这一句的准确含义,误用成了The one is in the green car.我就先以这样的对话形式出现:A: Do you know that girl ?(同时指向教室里窗边的一位女同学,并表演自问自答。)B: Which one ? A: The one near the window.B: Oh, that’s Li Ying.引用班上同学的具体实情,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组对话结构。孩子们基本能琅琅上口后,再将书上的内容引入。这样就扶了学生一把,给他们搭了一个梯子,才使后面的对话能减少更多的失误。

第二,设计的对话情景要符合学生心理。

老师们应当主动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他们交朋友,平时多和孩子们交谈,从言谈中了解他们的喜好和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从第一次接触到语言时就有一种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符合他们的“口味”,培养他们想说的欲望,尝到说的乐趣。

第三,设计对话的场景要符合生活实际,贴近生活。

越是生活化的对话,学生们越能容易理解和上口。教师应及时灵活利用这些情景开展教学。例如:二册书中有一篇题为ON THE TRAIN 的对话。要让学生使劲去背,去记其中的语言点,一定相当困难。我就将这篇对话布置为小品剧表演,并进行表演赛,设立导演、男女主角、口语等多项奖项。孩子们团结协作,开动脑筋,将讲台当作列车,带上准备的服装和道具,将长长的一篇对话表演得很精彩,甚至还有表演独角戏的同学,轻轻松松地在笑声中渡过了这一课。从而体会理解会话的含义,加深印象,帮助记忆。达到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第四,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多方位地呈现情景。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媒体的画面和声音的结合使人更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在讲授现在进行时态时(BOOK1,UNIT21),利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出大量的多媒体动画来再现情景,通过师生问答、分组练习进行教学。课件的灵活运用,对学生有着更为强烈的感官刺激,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

本人在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综合运用多种办法创设情境,循序渐进,实践交际。其基本做法是:

1.听说为先,创设真实语言情境

英语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交际能力,因此,从听说入手是一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捷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故我一改每堂课的组织教学的固定模式,在师生问好之间添加一句英语谚语作为口号,引情入境,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又学习了英语中不好记忆但却常出现在考试题中的各种谚语。

同时,贴近人性化的管理,我将师生问好中的Good morning, students!改为Good morning my dear friends!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心灵的温暖,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开始一堂语言课的学习。

用是语言教学的目的,提高英语使用率的一个最好的办法是全英语教学,我从简单的课堂用语开始,如:Open your books.Do you understand me? Hurry up!等,在日常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讲解、用英语提问、用英语讲、评、布置作业……使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的英语是活的语言,帮助学生对新的语言建立自信。

2.精心导入情境,激发交际活动

如何根据情境创设要求,利用多种办法,合理、恰当、自然地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交际是交际情景教学法的关键,这也正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应用了以下几种较常用的方式:模拟角色表演,引情入境 ○

通过这种方法,抓住学生表现欲强、活泼好动的心理及生理特点。经常请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和单词中的物品,为其编排不同场景,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会话表演,复习所学知识。

③教唱英语歌曲,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

每堂课开始,我都安排一些优美的动听的英语歌曲,与学生一起唱,一起跳,这一系列“热身运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置身于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中,比如数唱Number song,可以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学会说数字,一首To meet my family,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有关家庭关系的词,一首英文版的流行歌曲,会使学生体验到学英语的“成就感”而激动不已,若在上课期间插上几段优美、欢快的英语歌曲,可以起到“调和剂”和“兴奋剂”的作用,而且能不费力气地将学生游离的注意力拉了回来,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并且增添了英语课的情趣。

⑤ 课外活动形式多样 让英语学习延伸

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本人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既可各班进行,也可同年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创设应用 篇3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常识是他们获取数学新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个特点,在传授数学知识之前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并“用好数学”。

一、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生活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思维型学科,枯燥而单调,学生大多提不起兴趣。但是,只要学生对它产生兴趣,就会奋不顾身地投进其中,在探索中尽情享受乐趣。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可能性”时,我就设计了“猜球、摸球”的游戏。课前准备三个不透明的口袋,放上不同颜色、不同数量的球,课上让学生先猜一猜:从这些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的?再让学生去摸一摸验证一下猜得对不对。这样的游戏学生很感兴趣。经过多次猜球摸球后学生发现:有时摸的结果和猜的一样,有时不一样;有时摸出的结果中总是没有某一种颜色。面对这些情况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处于一种“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于是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的探索欲明显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增。

二、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促进应用意识的积极内化

任何素质只有通过主体的参与,方能内化为自身素质。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对学生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创新,让学生在品尝探索成功喜悦的同时,内化自身的能力。创设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准备好供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具和学具,学生有了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材料,就会应用经验和知识去主动探索。探究时,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做一做、想一想发现知识,为知识更快更好地内化创造条件。例如,教学四年级“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我课前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纸凳子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凳子,课上让学生用手掌用力下压(代替人坐一坐)、用力左右晃晃(代替人摇一摇)这两种凳子,看有什么情况发生。结果平行四边形的凳子一压就变了形,三角形的凳子没什么变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我又趁热打铁问道:如何改,平行四边形凳子就不易变形了?结果学生创造性地想出了7、8种方案来,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将平行四边形加固成三角形。交流中还发现,加固后分成的三角形个数越多,纸凳子就越牢固。这正是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表现。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数学知识得到应用,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提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我们很难直接看出它们的数学表现。创设蕴含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学生才有可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首先出示一张公路上常见的下水道盖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数学味的问题:“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学生抢答:“圆形好看,美观。”“圆形的可以滚动,运起来省力。”……“请看,我这儿还有另外一种下水道的盖子,它是长方形的,这个盖子能掉下去吗?”“能,只要竖起来,宽朝下就会掉下去,长比宽大呀。”“那正方形的呢?”“正方形的掉不进去,因为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相等。”“不对,虽然它每条边相等,可是斜过来就可以放进去了。”“圆形的盖子会掉下去吗?”“不会,无论怎么放,都不会掉下去。”“不管怎么放,就是掉不进去。这说明了什么?圆形的盖子究竟为什么掉不进去,大家能从数学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其中的原因吗?”课堂立刻热闹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最后一致得出结论:“在长方形中最长的线段是对角线,四条边都比对角线短,因为对角线与相邻的两条边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长度小于斜边,只要将它竖起来,沿着对角线的位置就能放进去了。而圆形的盖子,无论怎么摆都一样的,因为直径相等,所以无法掉下去。”从这一讨论中,学生不但回顾了长方形、三角形的知识,还感受到了圆形的特征,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只要在课堂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就会乐学、爱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应用意识得到增强,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创设应用 篇4

1. 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1) 搜集材料, 抓好课前训练。英语教材的难度是逐渐升级的, 有一些话题从3~6年级贯穿始终, 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的What would you like?单元时, 课下我让学生搜集三、四年级学过的有关食品和饮料的单词, 课前把这些单词汇聚起来, 让学生整体感知、记忆。小学英语8本教材散布有饮食、家庭成员、学习用品等20多个话题, 每次相关的话题我们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 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英语的时机。

(2) 创设语境, 利用好小组合作。课堂是为学生提供语言环境的最佳时机, 英语学科每册、每单元都有相关的学习主题, 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主题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如五年级Unit 2 Let’s learn, 学生掌握了一些动词短语watch TV、read books等后, 为了做到充分训练, 我提出一个交流话题:Talk about your weekend。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 热火朝天地说起来, 有的把以前的短语用上了, 还有的向我提问自己不会表达的短语。如有可能, 我都会提出诸如此类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这样不但给学生营造了轻松、自主的学习语言的环境, 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 延伸课外语言环境

2009年我校被确立为寄宿制小学, 学生在校时间长, 学校组织的活动增多。英语组集思广益, 决定把英语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课堂之外为学生提供充分、有效的英语环境。

(1) 文化布置:通过班级英语角、手抄报和校园文化布置, 创设真实、阳光的语言环境。

(2) 校园广播:每天我校有10分钟的校园英语广播时间, 可以利用2~3分钟, 选取对话、小故事等为学生提供听觉训练的语言环境。

(3) 午唱:利用午唱时间, 每周增加一首简短、活泼的英语歌曲, 加强听说训练。

(4) 晚视频课:每周利用视频课的时间, 播放精心挑选的英语视频;定期渗透具有教育意义的英语动画、小短剧。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 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感受理解英语。

(5) 英语趣味社团:利用英语课本剧、情景剧、英语益智游戏等才艺展示活动, 为喜欢或擅长英语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开展英语活动

创设应用 篇5

——谈谈“情境创设”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的应用

吴海峰(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224541)

【摘要】

本文结合新课标和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新课学习在教学结构中的地位,阐述了中学生物新课的课堂情境创设的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揭示了情境创设在落实新课标理念,推进当前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改革,诱导整节新课的成功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做法。

【关键词】

课题的导入教学的过程教后的反思

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09年修订)》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尤其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这标志着新一轮课改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意志、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有利于扭转传统生物教学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和生物情境展示严重不足的倾向。

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例,阐述笔者在课堂教学时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的一些具体做法。

1创设文娱活动情境,导入新课

杨振宁说过:“真正成功的秘诀是兴趣”。文娱引入法就是通过文化娱乐的形式,如游戏、谜语、故事、小品,有奖竞答等引入新课,溶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寓教于

用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这一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莫大的兴趣并能与生物知识很好地联系,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2教学的过程

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组织探究→提出新的问题→实验验证这样的科学研究历程,实现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2.2创设生物学史学习情境,进入新课学习

生物教学中引入生物学史作为改革生物教学的一种手段正日益受到生物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因为这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确立的三维目标,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来看,生物学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及科学发现的历史背景、现实来源及其应用,可以加深学

生提供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的案例教育;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来看,可以学习科学家的高尚品质、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荡起阵阵波澜,洗涤他们的灵魂、提升他们的人格,以饱含敬仰的姿态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2.3创设具有探索性的活动情境,提升学生能力

新课标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机械、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传统的生物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并用的活动情景有:表演、生物实验、小制作、劳动参观、讨论等,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提升学生能力。

3教后的反思

在新教材中把强化探究、通过创设具体的学习知识的情境,培养能力提到重要位置,在本节教学内容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模型认识和构建过程中,思维活跃,参与度高,过程化、直观性的掌握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助于体味新课程的思想精髓:由功能到结构的认知规律。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生物新课情境创设的方法越来越多,而且几种方式可能交互使用,只要我们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创设适合生物新课的最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定能自然地引入新课,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好成功的铺垫,为有效地进行生物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情境创设”固然重要,但它毕竟只是个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要全面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还在研究教学过程的其它环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09年修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2]《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编写.《走进高中新课程》[M].华中大学出版社 2005年

[3]朱正威、赵占良主编.2007.生物3稳态与环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海峰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kanng007@126.comQQ:50571310

创设情境,在体验中学会应用文 篇6

一、精心设计,合理选择,解决“写什么”

对中职学生来说,写什么是应用文写作的难点。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差,学习随意,不愿学太深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也不愿学不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在制订应用文写作教学计划时,选择的一般都是能与中职学生的专业和生活发生直接联系的文体,且在教学中始终贯彻“简洁、实际”的原则,如先从请假条、留言条等日常使用的便条学起,使学生认识到应用文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文体都是确实有用的,是学习和今后工作的基础,是必须掌握的。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教法简单,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也很难使他们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用途,这甚至使本来准备认真学习的学生也产生了厌倦心理。所以,应用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写作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应用写作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间确实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素材的选择上,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校的活动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如可以让学生就某个同学的先进事迹练习写表彰性通报,就某个学生的违纪现象练习写处理决定,为学校、班级召开会议拟定通知,为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设计一些广告。学校开展的各项比赛、文娱汇演等,都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利时机。选择这类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进行训练,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会学得有东西可写,练习效果显著。

二、创设情境,利用案例,解决“怎么写”

1.创设情境模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模拟现实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扮演其中的角色,感觉和体会现实情境,从而达到完成某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模拟的现实情景中,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在一定环境或条件下的应变能力,对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场景极为有益。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拟定一封求职信。强调求职信内容上一般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求职原因、详细的联系地址,注意在信中要适当推销自己,不卑不亢,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投其所需,言简意赅。学生认为这样的写作训练对自己很实用,写作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

2.充分利用一个案例,实现多种文体体验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预先设置案例,让学生作为案例中的某一角色进入特定的需要解决的事件中,建立真实的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把案例教学法引入应用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案例教学法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精选案例,设计一些案例,能提供某类文体有代表性的写作技巧、方法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写作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实践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好应用文、用好应用文,提高阅历,增长才干,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得到培养和提高,使每一案例既融入知识点,又切合社会实际。可用一个案例将多种文体组合在一起,让学生依次完成多种文体的训练,同时也让他们在一系列的实践中熟悉工作的过程和步骤,一举数得。

例如,通过实例“举办国庆杯班际篮球赛”,让学生思考:比赛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如需要向学校请示、学校领导需要批复、比赛前需要召开裁判员、工作人员培训会议,向参加会议的人员发会议通知;拟定会议的发言稿,会议期间做好会议记录。比赛完后要写一篇报道的简讯等。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学生可以连续训练七八种应用文体,掌握通知、会议记录、请示、批复等应用文知识。从准备环节,从赛前到赛后,所有工作均让学生全权负责,通过这样的实践,既达到了练习应用文写作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还使学生真正明白了一篇应用文书的形成及其功用,让学生明白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真谛——学以致用,更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和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实践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学要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引导和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公文格式表达公文内容,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会写作、肯钻研,从而真正使应用文成为学生手中的有力武器,为生活、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陈啸峰.试论中职业语文应用文写作有效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9.

谈如何创设信息技术的应用氛围 篇7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信息教育的重要目标, 掌握了信息技术就要让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这个过程就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可是我们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信息技术的学与用是不同步的, 也就是学生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好, 不代表信息技术用得好, 课堂上得很愉快, 不代表课外的信息技术使用也很愉快。这种情况突出显示了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学生们还没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有:信息技术课通常都是只讲信息技术的内容, 学生们不懂得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其他科目中去;学生们使用计算机的机会较少, 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没有一种“依赖”;还有就是校园中也很难形成一种使用信息技术的风气。因此, 创设信息技术的应用氛围, 培养学生们主动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

一、与其他学科整合营造学用结合的良好氛围

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是非常广的, 学生们要善于学用结合, 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中的每一处。在信息技术中学习的有关word文档的知识, 现实中学生们很少会用到, 只觉得除了上信息技术课之外, 其余时候几乎用不上, 因为用的少, 所以就很容易用不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们没有积极去引导学生们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中, 并整合到其他科目中。比如说word文档的使用, 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学习打字、排版和打印之后, 课外就很少会使用word文档了。也就是单纯地完成了信息技术课的任务, 掌握了word文档的有关知识。但从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上看, 这是不够的, 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还没有得到强化, 学生们的信息素养还不够高。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地使用。

其实对于word文档的应用, 学生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作文输入到电脑中, 经过排版和修饰再打印出来。又或者可以把一段喜欢的语文课文输入到电脑中进行排版和修饰, 适当地插入一些符合课文的图片, 并调整好文章与图片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把编辑好的文段打印出来, 看看是自己整理的更美观, 还是课本上的更好看。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学用结合的良好氛围。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学生自主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

学生们是否能够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于他是否会把信息技术用于解决学习上或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能单靠信息技术课这一门课程去培养, 而是要在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为学生们创设一定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 让学生们可以自主地应用信息技术, 增强他们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

如学习了powerpoint之后, 学生们做有关的介绍、讲解、活动宣传资料等等可以不再只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述了, 通过powerpoint可以插入图片, 声音、视频等, 让一个原本平淡的语言描述变得丰富多彩。在课外, 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自己所学的信息技术来丰富和方便自己的生活, 原本习惯买报纸看, 现在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和浏览器进行新闻的阅读, 而且网上所包含的信息量绝对不是一份报纸所能承载的。还有比如网上购物, 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之后, 对计算机的使用将会更加得心应手。通过网上购物可以足不出户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三、举行信息技术应用活动来增强校园信息化氛围

为形成一种浓厚的校园信息化氛围, 提高学生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有关信息技术应用的活动, 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外活动, 还可以促进学生们感情的交流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如可以安排指法输入比赛, 让学生们输入同一段英文课文。又比如可以开展电脑绘图比赛, 让学生们用电脑进行绘图, 软件不限, 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尽情地把自己的所学发挥出来。又比如可以进行word汉字的输入和排版比赛, 不但比试汉字的输入速度, 还要看谁的排版更美观。还可以举行powerpoint的设计大赛, 给定一个主题, 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等等。有关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举办出很多课余活动或小型比赛。每周可以安排一个小型比赛, 每学期可以安排一个大型比赛, 对比赛中的优胜者进行一定的奖励,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们参与到活动中, 并为准备比赛而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对每次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可以安排一次展览, 教师也可以根据某一次比赛, 对比赛的信息技术使用方面的知识开展讲座。通过这么一些方式, 校园内一定可以形成一种浓浓的学习信息技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 让校园中的每一个学生都爱上信息技术, 爱用信息技术。

总之, 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判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信息技术的教学要培养的是具备信息应用能力的学生, 而不是能考试的学生。教师要尽努力改善学生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的状况, 营造出能够让学生们自主应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氛围。学习也可以适当开放机房, 为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和使用信息技术创造条件, 在课外为学生们提供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措施, 提高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 学习信息技术为的目的就是将信息技术使用到生活或工作中, 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更加出色。然而,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需要氛围的, 就跟学习一样, 良好的氛围可以促进学习, 也能促进学生们掌握和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方法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应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16期

[2]邱媛,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10期

创设应用 篇8

学会学习, 之所以能成为现代教育的支柱之一, 正因为它是实现长远效应的有效措施之一。就目前的教育实际而言, 支持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并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的有效措施。在应用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我认为, 可采用“学———议——练———用”这一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教学环节简单, 可以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是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才能有动力。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多从宏观上阐述文体的写法, 注重格式的应用, 对于如何写作, 内容上的把握涉及较少, 这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觉得条理化、理论化, 也就失去了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和效果。这个方法一方面避免长篇的、枯燥的说教, 另一方面能最大程度地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练习中去。例如, 我在教“广告”这一课, 给幼师班上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你职专毕业了, 在亲友的支持下筹备办一个小小私立幼儿园, 你需要帮手, 你要招聘员工, 想想你希望对方具备什么条件?你能给员工提供什么待遇?请把你的招聘条件和待遇写成广告。学生兴趣浓厚地给自己理想中的幼儿园起名字, 互相兴致勃勃谈论条件和提供的待遇;查找范文, 拟写自己的招聘广告。我针对不同的班, 创设与班级专业密切联系的情景。情境教学, 避免了一味讲书本理论的枯燥无味,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力和观察力, 这样就自觉地把书本、课堂和实际结合起来, 活学活用, 学得生动也学得有趣。

二、联系实际, 贴近生活

在应用文的教学中, 教师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强化学习的实用性;还要让学生不断地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使学生爱学应用文, 爱写应用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以唤起学生过去的愉悦体验或认知冲突, 即时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是十分必要的。2006汽修班同学全是男生, 都喜欢看武打片, 不爱看书, 头痛动笔。我在教他们“倡议书”时, 从家里带来了金庸的《笑傲江湖》, 学生都想借。我问他们金庸的作品“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看过几部?许多都说只看过拍的电影、电视剧, 没看过书。我说, 金庸小说的读者, 不仅有许多中小学生, 也有很多成年人;不但仅仅识字的人爱看, 而且许多学者、专家也爱看。为什么会出现“金庸热”?学生们热烈探讨, 我因势利导提出了“亲近阅读, 拥抱文学”的倡议, 讲了在信息化时代“终身学习, 毕生阅读”的重要性。学生们很受感染。我趁热打铁, 让他们四人小组合作拟订一份“亲近阅读, 拥抱文学”的倡议书, 要求语言要有鼓动性和号召性, 倡议事项要具体明确、有可行性。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这个教学情景的创设, 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了;而且, 由于教学情境和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 使学生明白多读书, 读好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三、自主探究, 尝试写作

学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地学习。而后者除了可以学到规定的知识、技能外, 还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 包括学习的方法、探求的精神、自信心等。即使就规定的知识、技能而言, 其保持的长久性、内在的积极性及有效的使用性, 也远远高于前者。因此, 在应用文的教学中, 我们更应该留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更多的学习时间, 让他们去充分地探索、尝试、发现。海报、启事、申请、自荐信等的教学中, 我力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写作方法, 自己去尝试写。学生先谈了自己的设想, 再找范文进行模仿。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对照、评价, 最后自我修正撰写的应用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知识运用的探索、尝试过程。尽管初稿中有相当数量不那么规范, 或者格式不正确, 或者语言不恰当, 或者条件交代不清楚, 但是, 这一切都是学生自己学习的成果, 每一点小小的正确之处都是弥足珍贵的, 即使错误也是美丽的。在这里, 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其实, 这一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学生自我构建, 相互补充了相关的应用文体知识, 并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实现了知识的运用性迁移。

四、交流评价, 学会鉴赏

在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 由于受到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生活经历、智力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采取的学习策略有优劣之分。教师在此时就要发挥指导的作用, 促进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 并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下限。一方面,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我是怎么想的?我为什么这样想?在反思中自我审查, 自我提高。另一方面, 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让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做法、不同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让学生进行评价、补充、修正、择优。这样的过程不仅是为了写好某一篇应用文,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交流、选择、判断能力, 利于学生构建更深层次的知识。

五、以文育人, 感染熏陶

从许多应用文体能挖掘到很多有艺术性的东西, 这些都能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有些应用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 如双关、夸张、比喻、对偶、排比等等。这些都是应用文体里内在美的东西, 我们在教学这些基本的常识、格式的同时, 也让学生体会这些内在的艺术美, 感受中华文化的奇妙, 让他们在思想上和认识上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而受到熏陶。如通过应用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通过应用文规范的格式的讲授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学习态度等等, 发挥应用文教学教育人、完善人、提高人的作用。

应用文的教学, 教师需要着力的并不是指导学生怎样写应用文, 更重要的应是引导学生学会写应用文, 在生活中会运用应用文。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讲活一门课, 实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是每一位从事教学工作者应潜心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情境创设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 篇9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方法的选用因人因时而异, 同时也要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定。

1. 活动情境法

即结合教材知识点把学生带入社会, 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 在课堂上开展情境展示活动。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一课时, 由于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 学生学起来显得抽象、枯燥, 教师可以事先引导学生到村镇社区调查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的投资兴建情况、人员组成模式、生产经营状况、上缴税收及工资收入情况等, 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各种所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回到课堂再分小组交流活动情况, 教师最后作知识小结。这样孩子们兴致很高, 活动中既锻

结合近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特点, 谈谈在复习备考中的认识和和复习策略:

1. 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在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科学抽象,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观察同一个物理现象, 不同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以“功”的概念为例, 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各种形式的力做功, 都对应着一定形式的能的转化。能否准确地认识这种关系, 极大地制约着对某些物理状态、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高考试题往往通过特写的物理情境, 考查对概念的理解, 对一些物理定律、物理公式, 往往有的同学只重视结论, 而忽视该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 这些都应在最后阶段, 逐一解决。

2. 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不多钻难题、偏题和怪题

从近两年的考试中可以看到, 物理考试的难度正在逐步降低。从考试说明的样题中, 可看到物理增加了两道选择题, 而且最后的物理压轴题难度也有所下降。考试说明中的, 删除的内容也多为计算繁杂的知识。对此, 我们更应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不要将大量宝贵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做难题、偏题和怪题上。

3. 良好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求解物理问题时, 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 正确进行受力分析, 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 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 在涉及势能计算时,

应先确定零势能标准。

4. 理顺知识网络

学科网络是解答各学科试题的通道。虽然有三科综合题, 但难度都不是十分大。综合能力考查主要还是以学科内综合为主, 两年的理科综合试卷和考试说明样题, 都基本如此。所以不要过分强调综合, 而忽略了学科内主干知识的梳理、归纳。

5. 熟练掌握应试技巧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 试题就得有坡度, 解析就应有层次。所以在试卷解析过程中应力求条理清晰, 因果明了, 有理有据有结果, 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这一点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 往往把计算论述题做成了填空题、选择题, 以为有结果就会有高分。从历年阅卷情况看, 从来都是分点、分步、分层给分, 仅有正确结果肯定得不了高分, 甚至不一定能得分。

6. 端正态度, 从容应考

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高考从考理、化单科过渡到考理科综合, 由于题量的限制, 知识面的覆盖必然大幅缩减。但是, 决不可因此去走猜题押宝的歧路, 而应全面掌握主干知识, 不可疏漏任何一个小问题。

7. 吃透说明、调整策略, 节约备考时间和精力

比如说删除了力矩, 那么磁力矩还备不备考?当然不搞, 力矩都删除了还谈什么磁力矩?再如热学中理想气体考试要点调整后, 就只需掌握对体积、温度、压强的关系作定性分析。

(东光县第一中学)

高考物理复习策略

●张玉胜

炼了学生的能力, 又让他们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2.问题情境法

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 拨动学生的心弦, 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如教师在新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课内容时, 可以拟出以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 请你列举出当前的新科技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 (2) 从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你有什么感想呢?此时, 学生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

3.媒体情境法

用音乐、影视片或幻灯片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 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 复杂事物简单化, 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例如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 教师可事先播放“我们共有的家园”的课件, 课件大量引用图片、图表、短片展示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资源形势, 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我国面临的资源环保问题, 能大大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4.故事情境法

即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 将教学内容穿插其间, 增强学生感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讲解科教兴国战略时, 可插入《一个价值一千亿的名字》的故事, 能让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 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不仅进一步地了解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更重要的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5.主题探讨法

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 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 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 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还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 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 对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式讨论。在讨论中, 学生唱主角, 积极探究, 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如教学“师生之间是否平等”的问题, 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由辩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并阐述理由,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辨别正误的判断能力, 又增强了学生灵敏的思维能力。

创设应用 篇10

一、利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的方式, 在这些方式中,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的环境进行选择和取舍。在教学中, 有效地选择适当的问题进行提问,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热情, 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和分析, 以提高教学效果, 并实现教学目的。问题的选择应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 开放性的问题往往具有不同的答案, 这些答案并非是唯一的正确的答案, 而是在思索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的答案, 而在这些问题的分析中, 学生能够深入教学的情境, 并加强对这种情境的理解和分析。进行探究性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 这种探索的过程使师生在整个过程之中都兴趣盎然, 富有激情,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 还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这首词里面不仅有情, 还有景的描写, 在这种情境下, 教师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简单的一句一句的分析, 则会显得索然无味, 而进行情境的创设的教学, 则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和效果。教师可以提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 一切情语皆景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晏殊这首词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里面的景, 作者是怎么写这些景物的, 景物有着什么特点, 这些景物又有什么样的情呢?”教师在提问中引用王国维的话, 不仅有助于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和内容, 还会明白一些中国古代诗词的理论知识, 对学生古典诗词的修养来说, 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提高。

二、用图画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 有些课文有着图画一般的性质和作用。一些课文描写着优美的场景或者风景。在这种情况下, 高中语文的教学有效地利用图画的方式进行情境的创设, 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图画是展示各种各样的环境的主要手段, 用图画再现语文教学内容的场景, 其实就是借助于图画这种形象的表达艺术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在教师的教学中, 利用图画将抽象内容形象化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 可以有多种多样的选择, 如一般的绘画、照片、简笔画、剪贴画等, 都可以被充分地利用。《西地平线上》这篇散文画面感极强, 描写了作者在西部见到的三次落日。虽然三次都是落日, 但这三次落日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第一次柔和静谧, 第二次庄严肃穆, 第三次热烈壮美。在教学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落日的图片, 做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看, 从而使文中的描写更加形象化, 学生可以很快进入情境, 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三、利用音乐创设教学的情景

音乐是通过思维和记忆系统的重要通道。在语文教学中, 音乐的存在和引入, 使得那种沉默的方块文字就化成了生动的符号, 让学生在音乐的欣赏之中获得信息, 并且愉快地步入文字所创造的神秘殿堂之中。如在教学《十八岁和其他》一文时, 讲完有关两代人的矛盾后, 我给学生播放了歌曲《我更想懂你》, 在歌曲中让学生去感受两代人之间情感的碰撞和理解。《我更想懂你》无论是在曲风上还是在内容的表现上更贴近学生的情感, 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之后的关于两代人的矛盾和如何化解的讨论中更加踊跃, 思维也更加拓展。

另外, 在语文的教学中, 一些内容有着非常丰富的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又是与学生日常所接触到的知识有着一定的偏差, 这些有着一定偏差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 有着非常强烈的新奇感。这种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情境的创设, 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和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法布尔被人们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赞美“他的额上理应戴上一顶双层灿烂的皇冠”。现在, 他的故居和实验室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情境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的内容中, 获得一种情感上的体验, 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来说, 选择恰当的方式使学生融入到文字所创设的美妙情境中, 不仅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对文字的热爱。而在情境教学方式的选择上, 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2]王北生.生命的畅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创设应用 篇11

关键词:疑问教学;热点问题;实验环节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引进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情景的创设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促使学生有效落实相应的学习目标,并且情景教学具有真实性、生动性等特点。在初中化学学科中进行情景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研究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情景创设方式的思路与方法,希望能够有效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促使课堂教学环境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场景。

二、在初中化学中创设情景教学的重要方式

1.设置疑问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设置疑问教学的形式,这样就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提问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尽快投入思考之中,当学生心中疑问越来越多的时候,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越来越强,当学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就能够针对学生的疑问解答,从而更好地完成相应的课程教学。

2.从社会热点问题着手创设真实场景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讲解相关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了解社会前沿知识,从而有效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在实验环节中创设真实场景

比如,在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依据实际发展状况,创设相应的场景。比如教师自己动手沏一杯糖水,之后让学生观察这杯水能不能够溶解蔗糖,经过这样的观察步骤,学生能够发现放入过多的糖分就容易出现沉淀的状况。这时教师指出上一部分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经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教学活动产生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总之,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对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更加重视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进行情景创设,设计出更加适应学生学习的场景,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李卫学.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方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26):198.

新课标英语语境教学的创设与应用 篇12

一、明确教学目标, 合理创设语境

语境的创设必须牢固把握《英语课程标准》, 教师应对教材内容作认真分析, 始终围绕所学的知识点 (词汇、语法和交际重点) 进行合理设计、精心创设, 使学生如临其境般的去进行语言的学习, 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认知及交际能力。因此, 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教材所强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以及情感教育, 并且再把这些内容在某些特定语言中去实践、探究, 才更能印证教材中所包含的语境,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创造性。

当然, 教师在创设语境中要力求做到有的放矢, 运筹帷幄, 对于不同的学生, 在语境的创设及应用上也应有所不同, 也可谓“因材施教”。诚然, 教师不能流于一种形式, 不是在“做秀”, 而是踏踏实实地让学生去感受知识, 去理解知识, 在轻松愉快中去自主的学习交流。

二、灵活应用语境, 顺利完成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本身来讲, 就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一节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这种交流对于一个能够适时创设意境, 把握时机去引导学生的教师来说, 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因此, 英语教师要充分把握这种情势, 想尽一切办法去创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语境, 让他们如临其境中去相互交流学习, 使英语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确有吸引力的语言交际场所。

1. 摆脱顾虑, 大胆创新, 全英式组织英语课堂, 给学生创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日常生活中, 大多数教师都存在着顾虑, 学生基础差, 听说能力有限, 帮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一边是英语, 一边是汉语, 这其实却是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因此, 教师应摆脱顾虑, 多用英语去组织课堂教学, 人为地去为学生创造意境, 让他们去思索, 去合作, 显得尤为重要。譬如:在教授句型“It’s time to…”时, 教师可以利用各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去学习, 你可以做一个睡觉姿势、吃面条动作、背书包去上学等去引导学生。

2. 充分利用实物, 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课堂效果。

实物教学更直观, 也更能引导学生去观察, 使他们看到某些物体, 自然去用英语思索、解答, 当然也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不仅是一种“做中学”, 也是一种“乐中学”, 这种教学手段在教授词汇、句型时, 的确很实用, 的确也更能增强课堂活跃气氛, 提高课堂效果。

3. 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教学效果。

(1) 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电教材料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生动的语言环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与交际冲动, 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的真实性, 主动性, 教学效果会明显得以提升。

(2) 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譬如: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 可对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后制订一些动画片, 然后设置一些情景, 让学生自行去探究, 合作学习 (当然动画片可以设为静音的) , 之后教师让学生回答事先提出的问题, 学生进行听录音等, 这样反复播放动画片, 学生跟读或回答, 一定会牢固掌握所授内容。通过现代教学辅助设备, 音像合一, 更加直观地映射教学内容,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一堂课, 始终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增加了学英语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 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应用信息技术,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 也要注重对学生如:爱好、学习动机、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同样既传授了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道德、情感等。

三、自我加压,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初级中学课程英语改革的重点是:逐渐改变授课过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及词汇知识的讲授与传授, 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培养的不良倾向, 转而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 实践, 参与, 合作与交流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和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具有开拓创新意识, 英语语境教学实践能力。教学中, 多给学生营造:合作、探讨、开放式、真实性的语境教学氛围, 多给学生思想以启迪, 方法以引导, 创造一个活跃的环境,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想象力、创造力,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上一篇:应用神经下一篇:综合录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