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神经(共12篇)
应用神经 篇1
作为重要的微创神经外科的组成部分,神经内镜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了临床上。广大的神经外科医生普遍的接受了这项技术微创、放大以及照明的特点,而且在神经外科的各个领域都已经应用到了。湖北省江陵县人民医院在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共收治了164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64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的患者,其中有104例男性以及60例女性,24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18例蛛网膜囊肿患者,4例脑室内肿瘤,36例前循环动脉瘤,28例患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患者,22例垂体腺瘤患者。1.2
1.2方法
分为两类手术,一类是采取单纯内镜手术,也就是进行透明囊肿、脑室囊肿以及脑室造瘘穿通术,而一些进行囊肿壁剥脱术。另外一类在内窥镜辅助之下采取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以肿瘤在脑室的位置为根据,分别行经经胼胝体前入路以及额中回入路进行肿瘤的先行切除,将观察镜在死角处放置用以对周围的组织以及有无肿瘤残留进行观察,从而对重要组织予以保护并最大限度的做到全切,在结束手术的时候要对脑室内的微小出血点进行观察。在通常情况下会采取右侧于瞳孔位置冠状线以及矢状线相交处约1 cm的地方作为三脑室底造瘘单纯内镜手术的切入点,用约3 cm长的头皮小弧形或者直线切口,而其中的颅内钻孔大小约为8~10 cm,以脑室穿刺的方法为根据对硬膜进行处理,将脑室镜在穿刺之后置入[1]。针对透明隔囊肿以及脑室内囊肿,要以CT或MRI所示囊肿部位为根据对头皮切口位置进行适当的变换,在脑室进行穿刺进入之后,将囊肿找到,利用双极电凝造穿通脑室与瘘,从而对内引流更为便利,针对易于剥离的部分窄蒂的囊肿,采取部分囊壁剥离方式进行处理。
2 结果
其中的56例脑积水患者,除了其中的1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在手术之后没有明显的改善症状,后来又重新进行了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外,其余的患者在手术之后经过CT或MRI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出现在脑室当中,改善或者消失的情况出现在临床症状当中。在术后复查时,18例蛛网膜囊肿当中完全消失的有10例,明显变小的有6例,无变化的有2例。在手术之后12例面肌痉挛患者当中症状消失的有1例,有2例在3个月之后症状消失。22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后有8例痊愈。
3 讨论
随着手术技术以及神经内镜器械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神经外科手术当中应用的越来越为广泛,以在手术当中神经内镜不同的操作为根据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以及单纯神经内镜手术[2]。
其中完全在内镜下进行的是单纯神经内镜手术操作,利用颅骨钻孔,使内镜可以在病变部位到达,利用内镜手术通道完成操作。由于内镜通道具有止血困难以及狭小的特点,所以要严格手术适应症。利用神经内镜良好的放大以及照明作用进行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在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时候,对于那些显微镜光线难以到达的脑深部的位置,可以利用神经内镜对显微镜下的死角进行观察,对病变周围以及深部的细微结构的毗邻关系进行观察,从而促进对正常结构牵拉的有效减少[3]。
在对颅内囊性病变以及脑室内病变的处理上,神经内镜具有一定的独到之处。作为重要的微创神经外科的组成部分,神经内镜随着术者手术经验不断提高以及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了临床上,在未来的医学事业当中必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火军,郭金满,汪雷,等.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附49例报告).中国内镜杂志,2007,13(8):873-875.
[2]陈国强,郑佳平,刘海生,等.软性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3):169-171.
[3]张亚卓,王忠诚,高鲜红,等.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16(1):11-13.
应用神经 篇2
摘 要:对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水质预测等水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得出结论:神经网络用于水环境保护具有深入开发的研究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神经网络;水环境保护;应用
1.我国水环境现状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758亿t,由于处理率较低(约20%),排入排入自然水体中的污染物数量远远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对自然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但总体排放量比上年有所降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生活污水排放量均有所下降,我们的环境向好的方向一直发展。2010年废水排放总量与上年相比有所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与上年基本持平。
1.1河流水质
2010年对约1.5*103km的河流水质进行了检测评价。一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3.5%,二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31.8%,三类水河长占25.9%,四类水河长占11.4%,五类水河长占6.8%,劣五类水河长占20.6%。全国全年一—三类水河长比例为61.2%。与2007年基本持平。各水资源一级区中,西南诸河区、西北诸河区、长江区、珠江区和东南诸河区水质较好,符合优于三类水河长占64%—95%;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辽河区和松花江区水质较差,符合由于三类水的河长占35%—47%。
1.2湖泊水质
2010年对44个湖泊的水质进行检测评价表明,水质符合由于三类水的面积占44.2%,四类和五类水的面积占32.5%,劣五类水的面积占23.3%。对44个湖泊的营养状态检测为贫营养湖泊有1个,中营养湖泊有22个,轻度富营养湖泊有10个,中度富营养湖泊有11个。
1.3水库水质
2010年在检测评价的378座水库,水质优良(优于和符合三类地表水质)的水库有303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80.2%;水质未达到三类水的水库有75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19.8%,其中水质为劣五类水的水库有16座。对347座水库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中营养水库有241座,轻度富营养水库86座,中度富营养水库18座,重度富营养水库2座。
2.神经网络的简介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应用类似于大脑神经突触联接的结构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学模型。在工程与学术界也常直接简称为神经网络或类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一种运算模型,由大量的节点(或称神经元)和之间相互联接构成。每个节点代表一种特定的输出函数,称为激励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每两个节点间的连接都代表一个对于通过该连接信号的加权值,称之为权重,这相当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记忆。网络的输出则依网络的连接方式,权重值和激励函数的不同而不同。而网络自身通常都是对自然界某种算法或者函数的逼近,也可能是对一种逻辑策略的表达。
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
BP神经网络就是倒传播网络,是最简单的多层神经网络,也是人工神经网络中最具备代表性和广泛性的一种神经网络。他是由非线性变换单元组成的网络,一般由三个神经元层次组成,输入层,输出层,隐含层。BP网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最陡坡降法将误差函数减小到最小。目前应用的比较成功的BP网络实例有:自来水厂谁知处理操作、电子电路诊断、质问识别、股票市场预测等。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3.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水质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水质评价方法是现代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模型较多,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先后提出特征法、参数法、生物指标法、灰色聚类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J,但在这些方法中,多数需要设计各评价指标对各级标准的隶属函数及各指标的权重。因此,评价结果受评价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依据水质标准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实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模式识别问题,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在模式识别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水质详评是选择拟建项目的经济与水质相协调的最佳方案,以解决项目相关的水质问题。水质详评的核心内容是水质预测,水质预测广泛应用了神经网络的方法。
水质评价的目的,就是对照一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确定水体所属类别及其所具备的使用功能,同时,找出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因素,从而为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具有很强的分类功能,可以完成水质评价中类别的评判。设有N维向量共m类,分别记为Gi(i=1,2,…,M),向量Y0输入网络后,输出向量Ym的各分量应满足:当Y0属于第Gi类时,则yi=1,其他分量为0,从而实现了分类功能。若将水质评价中的环境质量标准做为样本输入,评价结果作为系统输出,网络通过LM算法不断学习,归纳出其中规律,由此得到的网络便具有了联想和预测能力,从而可实现水质综合评价中类别的判定。
水质评价是一个典型的模式识别问题。BP网络技术在模式识别方面已表现出了很好的特性[1,2 ]。因此 ,可以将水质评价中的评价标准作为样本输入 ,评价级别作为网络输出 ,BP网络通过不断学习,归纳出评价标准与评价级别间复杂的内在对应关系。利用这样的网络模型即可进行水质综合评价。
4.神经网络在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逐渐被用来解决水文预测问题,如 Donna M.Rizzo 和David E.Dougherty将人工神经网络与克立格法相结合,对含水层的特性问题进行了探讨;Hol2 ger R.Maier Graeme 和 C.Dandy对澳大利亚南部Murray 河上某段的水质参数—矿化度进行了预测,取得了一定成效。此外,费忠华等人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抚州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陈昌彦等人则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地下水水质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类,且与运用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等多种方法的分类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技术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较强的处理矛盾样本的能力,且预测精度较高。
5.小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的日益提高,应用神经网络保护水环境的方法也越来越摆在了科技发展的突出位置。应用神经网络保护水环境的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与应用,神经网络用于水环境保护具有深入开发的研究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健康宣教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12-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康观念的转变 ,以及现代护理模式的改变 ,护理的专业职责在不断扩展 ,开展健康宣教已成为对护士的基本要求。尤其是神经内科的患者 ,并发症多 ,致残率高 ,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 通过宣教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了解必要的医学知识,配合治疗,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康,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 了解健康宣教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健康宣教是通过教育活动对某些不良行为、生活方式进行校正,以提高病人的自控能力,达到降低患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通过宣教可以促进医患关系,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更新护理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把健康宣教贯穿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中,使病人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关注自身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缓解病情,促进康复,减轻社会负担。
2 健康宣教的方法
2.1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与患者交谈时要专著,态度和蔼、亲切,交谈内容简单明了,每次指导的内容以病人能掌握为准,不宜过多。先讲解对病人最重要的内容。遇到复杂问题时要重复并适当提示,多使用言語、图片、文字、微笑、抚摸和握手等沟通技巧来表达。在用药过程中,主动给患者讲解药名、疗效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顾虑,满足其心理需要,提高患者的心理效应和用药的自觉性。
2.2 健康宣教要有针对性 责任护士要针对病人不同的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制定健康宣教内容,对病人随时进行教育和指导,让病人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及采取的对症措施。让病人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鼓励病人提问、咨询,护士要学会倾听,并从病人的言语中捕捉信息,了解病人的需要,使健康宣教更有针对性。
2.3 指导家属配合护理工作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的信任,定期召开家属座谈会,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向家属传递患者的病情信息,解答家属的疑问,指导家属参与护理计划。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减少开支,避免家庭负担过重。
3 健康宣教内容
我科主要收治脑卒中、帕金森综合征、眩晕等疾病。我们参考有关资料,将各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用药注意事项等归纳整理,制成图片、画册等,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3.1 入院介绍 包括病区环境、管理制度、陪护制度、开饭时间,以及病人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同病房的病友等,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
3.2检查前教育 常规化验检查、心电图、B超、CT等检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3.3用药指导 指导病人用药,讲解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病人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医嘱用药。
3.4 饮食指导 针对不同病人病情需要分别指导,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如脑梗死患者饮水发呛,指导病人食用半流质饮食,饮水时宜缓慢,直至恢复正常。有鼻饲管的病人做好口腔护理,每次注食前需抬高床头20-30°,抽吸胃液,确保在胃内,方可注食,每次不超过200ml,中间间隔3小时。
3.5康复锻炼 教会病人或家属锻炼的技巧,并使其了解锻炼的重要性。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促进其功能的康复。
3.6出院指导 向病人讲明有些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出院后应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合理膳食、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大便通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按时服药等,如有不适,随时复查;建立病人信息登记本,定期电话随访,了解病人情况,指导注意事项。
4 体会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成为医院健康宣教的主体,如何运用高质量的教育手段,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势在必行。通过开展整体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虽然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但却密切和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了纠纷隐患,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作用,增进了人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病人对自己的疾病和行为方式有了大致的了解,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病人出院后有了正确的生活方式,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病人满意度大大提高,通过与病人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充实调整健康宣教的内容,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伍琦: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15期。
[2] 敖友爱、梁娟梅: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0年11期。
应用神经 篇4
关键词:神经刺激仪,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应用
上肢手术中常用臂丛神经阻滞来作为其手术的麻醉方法, 这种麻醉方法能否成功, 关键在对周围神经定位。传统使用的异感法能否成功完全依赖于患者能否准确、及时地说出异感部位, 患者的合作程度, 以及医护人员的操作经验, 完全是属于盲探式操作, 不可控因素太多, 遇到不合作、解剖标志不清、肥胖的患者时, 时常会出现失败或者阻滞不全的情况。而神经刺激仪开始临床应用以来,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本文对50例患者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上肢手术的100例患者, 男54例, 女46例;年龄17~53 (32.2±10.5) 岁;病程3个月~5年, 平均2.6±0.8年。颈部外观无畸形, 无神经系统疾患,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 2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无显著的区别 (P>0.05) 。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 对照组采用异感定位。
2 结 果
麻醉起效时间:研究组为16.9±3.8min;对照组为17.8±4.2min。麻醉效果:研究组患者对1.0~1.5mA输出电流强度均产生肩部、上肢肌肉收缩反应, 降至0.5mA仍有肌颤, 1例肱骨骨折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欠佳, 1例阻滞平面未满足手术要求而需追加镇痛药;显效38例 (76%) , 有效11例 (22%) , 无效1例 (2%) , 总有效率95%;对照组患者显效23例 (46%) , 有效18例 (36%) , 无效9例 (18%) , 总有效率82%, 其结果见附表。并发症:研究组出现霍纳综合征l例, 未见使用神经刺激仪而引起的局部肌肉疼痛及感觉异常。对照组出现惊厥、抽搐1例, 喉返神经麻痹1例, 霍纳综合征3例。由此可见, 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明显优于异感定位。
3 讨论
神经刺激仪能够被用于神经定位、疼痛治疗、胸部乳腺手术神经阻滞麻醉、四肢手术神经阻滞麻醉、颈部手术神经阻滞麻醉、下腹部手术神经阻滞麻醉等, 还能够复合全身麻醉来应用于其它部位手术。包括闭孔神经、股神经、颈丛神经、坐骨神经、腰丛神经、胸腰椎椎旁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臂丛神经等阻滞及相关区域神经联合阻滞[2]。
本组资料表明, 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 对血管神经损伤小, 操作简易, 准确率高, 是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的方法, 可以有效地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麻醉质量[3], 帮助麻醉医师准确定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神经刺激仪只是一种医疗仪器, 它永远不可能把解剖学的标志定位代替。有效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使用神经刺激仪技术[4]。
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手指、手掌、肘部、前臂、上臂等部位手术。臂丛神经阻滞的时候采用神经刺激仪, 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神经刺激仪有客观指标来提高成功率。对于紧张的患者和年龄较小的儿童, 定位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肌肉收缩来进行。此外, Stimuplex A50单次神经刺激针的针尖比较钝, 医护人员在操作时只需要让患者保持适当的镇静, 手法轻柔, 一般来说都不会将患者的血管刺破, 与此, 本组资料中100例患者都没有出现血肿的现象。北京市小汤山康复医院理疗科早在90年代初就将神经刺激仪用于临床治疗上下肢受限障碍、面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神经麻痹、神经损伤等疾病。而通过大量的临床应用之后, 专家学者都认为神经刺激仪具有四大优点。 (1) 安全可靠、性能稳定; (2) 这种仪器刺激波形和刺激频率选择合理, 患者在使用后无不适感, 肌肉无抵触的表现, 患者较乐意接受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的方法; (3) 神经刺激仪能够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刺激脉冲时间, 治疗病种广泛; (4) 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股神经、正中神经、坐骨神经、腋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臂丛神经等多种疾病[5]。
参考文献
[1]詹伟建, 王宇川, 陈华燕.神经刺激仪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2, 24 (5) :112-115.
[2]徐仲煌, 黄宇光, 任洪智, 等..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1, 17 (5) :109-114.
[3]封凯旋, 黄汉江, 李军, 等.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罗哌卡因在颈浅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 2005, 12 (5) :135-137.
[4]韩英, 李志云, 俞国灿, 等.微电流神经刺激仪用于臂丛阻滞40例临床观察[J].浙江医学, 2004, 26 (5) :154-157.
应用神经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月-20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9例,女51例,年龄36~78岁,平均(61.28±10.95)岁。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38~78岁,平均(62.76±10.03)岁。观察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36~75岁,平均(59.27±9.83)岁。80例患者中脑梗死患者38例,脑出血患者35例,其他神经内科疾病患者7例。患者病程1~24个月,平均(10.6±1.2)个月。两组患者病情状况、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40例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辅助患者卧床休息、定期更换卫生用品、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等常规内容。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40例神经内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舒适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防感染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2.1 日常生活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护理要从患者日常生活起居进行护理,辅助患者洗漱、排泄、脱衣裤等[1]。对神经内科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及时协助其进行日常卫生护理,及时帮助患者更换床单,保证病房环境湿度、温度适宜。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活动指导、
1.2.2.2 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将动作放轻柔,减少患者疼痛情况[2]。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舒服卧位,如果患者身体疼痛可以让患者使用胸部呼吸,降低腹部压力。根据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制订科学饮食指导方案,为减少患者腹胀情况应指导患者少食多餐,禁食黄豆等胀气食物。患者身体疼痛发作时可以播放视频、音频等分散注意力。
1.2.2.3 心理护理 神经内科患者会因自身病症给身体带来不适而产生焦虑、阴郁甚至绝望心理,并且神经内科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又有较高致残率、致死率,无形中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因为不良情绪会对患者病情恢复造成一定不良影响,所以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时就对进行有意识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神经内科疾病的知识,将患者安排在神经疾病康复良好的患者病房中,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除此之外,为患者缓解心理压力的同时还应该尊重患者尊严,及时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时向患者讲解患者病情情况,使患者对及时康复充满信心。
1.2.2.4 防感染护理 为防止患者长期卧床出现感染,要及时指导患者进行科学排尿,防止患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对病房内进行通风,减少病房中因排泄物而产生的异味,防止患者出现呼吸系统感染[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中出现的感染情况,分为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计算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率。患者在出院前向患者发放科室自制的护理人员满意率调查卷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满分为50分,其中≥45分为非常满意,36~44分为满意,30~35分为一般,≤29分为不满意,其中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经不同方式护理后,使用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均明显少于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对比
经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后,观察组对护理满意率为92.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3 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患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存在不同程度语言、肢体等障碍,使患者行动不便并且有较高并发症,所以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康复训练护理。常规护理方式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输液护理、用药护理等,没有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导致患者在治疗住院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较低[4]。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常规护理在当前病房护理中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
舒适护理的护理原则是“以人为本”,是把护理服务领域扩宽,不仅可以运用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在任何时期、任何疾病都可以得到良好使用[5]。其中舒适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舒适护理、对患者伤口进行舒适护理、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舒适护理、对患者抗感染情况进行护理以及出院后的康复护理等内容。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对治疗增加信心,将患者对医院的恐惧感减少。舒适护理运用在日常护理中主要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将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有效提高,保证患者和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冲突[7]。
选取年12月-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经研究分析,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92.5%,对照组为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保证患者及时康复,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洁.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155-156.
[2]胡春杰.舒适护理应用于心血管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2(1):125-126.
[3]赵玉洁.对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20(7):77-78.
[4]高金梅,顾连霞,盛玉礼.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9(10):1604-1606.
[5]白漪.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7(8):52-53.
[6]宋晶.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6(5):274-275.
BP神经网络的研究及应用 篇6
关键词:BP神经网络 MATLAB仿真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6-061-02
1 BP神经网络概述
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是1986年由Rumelhart和McCelland为首的科学家小组提出,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它的学习规则是使用最速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来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最小。BP一般为多层神经网络,其模型拓扑结构一般包括输入层(input)、隐层(hide layer)和输出层(output layer)。如图1所示:
2BP网络的学习算法
(1)最速下降BP算法(steepest descent backpropagation,SDBP)
如图2所示的BP神经网络,设k为迭代次数,则每一次权值和阈值的修正案下式进行:
式中:w(t)为第k次迭代各层之间的连接权向量或阈值向量。x(k)= 为第k次迭代的神经网络输出误差对个权值或阈值的梯度向量。负号代表梯度的反方向,即梯度的最速下降方向。 为学习速率,在训练时事一常数。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中,其默认值为0.01,可以通过改变训练参数进行设置。为第k次迭代的网络输出的总误差性能函数,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中,BP网络误差性能函数的默认值为均误差MSE(mean square error):
根据(2.2)式,可以求出第k次迭代的总误差曲面的梯度x(k)= ,分别代入式(2.1)中,就可以逐次修正其权值和阈值,并使总的误差向减小的方向变化,最终求出所要求的误差性能。
(2)冲量BP算法(momentum backpropagation,MOBP)
因为反向传播算法的应用广泛,所以已经开发出了很多反向传播算法的变体。其中最常见得事在梯度下降算法的基础上修改公式(2.1)的权值更新法则,即引入冲量因子,并且0≤<1的常数。更新后的公式为:
标准BP算法实质上是一种简单的最速下降静态寻优方法,在修正W(K)时,只按照第K步的负梯度方向进行修正,而没有考虑到以前积累的经验,即以前时刻的梯度方向,从而常常使学习过程发生振荡,收敛缓慢。动量法权值调整算法的具体做法是:将上一次权值调整量的一部分迭加到按本次误差计算所得的权值调整量上,作为本次的实际权值调整量,即公式(2.3)所示:是冲量系数,通常0≤<1; 为学习率,范围在0.001~1之间。这种方法所加的冲量因子实际上相当于阻尼项,它减小了学习过程中的振荡趋势,来改善收敛性。冲量法降低了网络对误差曲面局部细节的敏感性,有效的抑制了网络陷入局部极小值。
(3)学习率可变的BP算法(variable learnling rate backpropagation,VLBP)
标准BP算法收敛速度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率选择不当,学习率选得太小,收敛慢;反之,则有可能修正的过头,导致振荡甚至发散。因此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自适应方法调整学习率。
自适应调整学习率的梯度下降算法,在训练的过程中,力求使算法稳定,而同时又使学习的不长尽量地大,学习率则是根据局部误差曲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学习率则是通过乘上一个相应的增量因子来调整学习率的大小。即公式(2.5)所示:
其中:为使步长增加的增量因子,为使步长减小的增量因子; 为学习率。
3 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BP预测模型的设计主要有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及各层的个数和层与层之间的传输函数。
(1)网络层数
BP有一个输入层和一个输出层,但可以包含多个隐含层。但理论的上已证明,在不限制隐含层节点的情况下,只有一个隐含层的BP就可以实现任意非线性映射。
(2)输入层和输出层的节点数
输入层是BP的第一层,它的节点数由输入的信号的维数决定,这里输入层的个数为3;输出层的节点数取决于BP的具体应用有关,这里输出节点为1。
(3)隐含层的节点数
隐含层节点数的选择往往是根据前人设计所得的经验和自己的进行的实验来确定的。根据前人经验,可以参考以下公式设计:
其中:n为隐含层节点数;m为输入节点数;t为输出节点数;a为1~10之间的常数。根据本文要预测的数据及输入和输出节点的个数,则取隐含层个数为10。
(4)传输函数
BP神经网络中的传输函数通常采用S(sigmoid)型函数:
如果BP神经网络的最后一层是Sigmoid函数,那么整个网络的输出就会限制在0~1之间的连续;而如果选的是Pureline函数,那么整个网络输出可以取任意值。因此函数选取分别为sigmoid和pureline函数。
4 BP神经网络预测的MATLAB仿真实验
(1)样本数据的预处理
本文的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为了让样本数据在同一数量级上,首先对BP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原样本数据乘上,同时将样本数据分为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1991~1999年我国的三大产业的各总值的处理结果作为训练样本集,即1991~1998年训练样本作为训练输入;1999年训练样本数据作为输出训练输出;1992~2000年我国的三大产业的各总值的处理结果作为测试样本集,即1992~1999年的测试样本作为测试输入,2000年测试样本数据作为测试输出。
(2)确定传输函数
根据本文的数据,如第3节所述,本文选取S函数(tansig)和线性函数(purelin)。
(3)设定BP的最大学习迭代次数为5000次。
(4)设定BP的学习精度为0.001;BP的学习率为0.1。
(5)创建BP结构如图4所示;训练BP的结果图5所示:
正如图5所示的数据与本文所示设计的网络模型相符,且如图5所示当BP神经网络学习迭代到99次时,就打到了学习精度0.000997788,其学习速度比较快。
(6)测试BP神经网络
通过MATLAB对测试样本数据进行仿真,与实际的2000年我国三大产业的各生产总值比较(见表1),说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是可行的。、
5总结
总之,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实际应用中,BP神经网络广泛应用于函数逼近、模式识别/分类、数据压缩等。通过本文可以体现出MATLAB语言在编程的高效、简洁和灵活。虽然BP在预测方面有很多的优点,但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周开利,康耀红.神经网络模型及其MATLAB仿真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
[2]张德丰等.MATLAB神经网络应用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3][美]米歇尔(Mitchell,T.M.)著;曾华军等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4]岂兴明等编著.MATLAB7.0程序设计快速入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7.
应用神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颅内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 女37例。年龄14~57岁, 平均年龄34岁。其中32例患者为梗阻性脑积水,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下降、乳头水肿、四肢无力以及癫痫。经过影像学的检查, 32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中, 27例患者为导水管闭塞, 6例患者为四脑室出口闭塞;15例患者为蛛网膜囊肿患者, 临床表现为颅内高压和癫痫, 影像学检查显示, 6例患者为后颅窝囊肿, 9例患者为颞叶囊肿;18例患者为垂体瘤, 包括7例生长激素腺瘤, 8例泌乳素腺瘤及3例其他类型的垂体瘤;15例患者为脑室内出血,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昏迷以及意识模糊。
1.2 方法
1.2.1 脑积水及蛛网膜囊肿手术方法
脑积水患者:导水管狭窄性的患者, 从右额钻孔侧的脑室室间孔入手, 采用Forgarty微导管对第三脑室的底部乳头体的前方的球囊进行扩张, 从而形成一个瘘口, 直径控制在5 mm以上, 对瘘口边缘进行电凝处理, 并保证脚间池和第三脑室之间交汇。对于多分隔多房性的脑积水患者, 则将硬镜置入单侧的额角钻孔内, 并使用活检钳对分隔腔壁没有血管分布的区域进行造瘘, 从而使所有分隔腔的间隔得以交通, 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对患者是否进行脑室腹腔分离术或者透明隔造瘘, 使用内镜引导, 将分流管的颅内端置于室间孔的的略上位置, 防止受到脉络丛的围裹。对于蛛网膜囊肿患者, 需要结合囊肿的位置对手术入路进行选择, 之后将硬膜切开, 从而使囊肿充分显露, 使用内窥镜或者手术显微镜进行引导, 对囊壁进行大部分清除, 使用内镜引导, 连通囊腔和脑池。
1.2.2 垂体瘤手术方法
对于垂体瘤患者, 主要使用内窥镜进行引导, 之后采用肾上腺素盐水使中鼻甲及蝶筛隐窝黏膜得以收缩, 将总鼻道扩张开来, 并在蝶筛隐窝内部探及蝶窦开口, 并沿着开口的方向对蝶窦前以及蝶窦下壁进行开放, 在蝶窦内部将鞍底切除, 并作窗1.0~1.5 cm, 将硬膜十字切开。使用内镜照明阴道, 并使用刮圈、取瘤钳及吸引器对肿瘤进行切除, 并使用30°的内镜对鞍内的情况进行探查, 并对残留的肿瘤进行清理, 肿瘤完全切除后, 使用沾有生物胶的明胶海绵对鞍底进行修补。
1.2.3 脑室内出血手术方法
取仰卧位, 并在发际内中线旁作一3 cm切口, 并对血肿进行清除, 过程中需要使用温盐水对内部进行持续关系, 温盐水温度控制在37℃, 灌洗压力控制为10~15 mm Hg, 并将吸引器的压力进行调整, 将其控制为<0.5个大气压。完全清除血肿后, 将引流管置入进行引流, 手术结束后每天需要进行冲管, 并注入4万U的尿激酶, 在管道关闭4 h后进行开放。
2 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 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显著得到改善。在脑积水患者中, 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脑室系统存在扩大, 室间孔也有扩大的情况, 同时患者的脉络丛发育异常, 其中部分患者第三脑室底部厚度下降。在手术过程中, 患者颅内压明显得到控制。
随访结果显示, 患者学习以及生活情况恢复正常。在蛛网膜囊肿患者中, 患者颅内高压情况得到控制, 6个月内, 癫痫发作患者没有出现发病情况, 经过复查结果显示, 患者囊肿明显缩小。在垂体瘤患者中, 患者视力有所改善, 检查显示激素水平得到改善。在脑室内出血患者中, 手术结束后2 d经过CT复查显示脑室内积血情况有所改善, 术后1周进行复查, 结果显示血肿情况均完全消失。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神经内窥镜也逐渐应用于神经外科工作中, 并不断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在脑积水的临床治疗上, 神经内窥镜也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其应用让脑积水的治疗成功率大大提高[3]。
在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中, 内镜下对第三脑室底进行造瘘, 能够在微创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治疗。造瘘的位置主要位于第三脑室底部中线双侧乳头体的前方没有血管分布的三角区。造瘘的方法相对较多, 从安全性的角度上看, 使用Forgarty微导管进行扩张是使用相对广泛的一种方法。由于在慢性脑积水中, 脚间窝位置以及第三脑室的位置会出现变化, 因此要求使用神经内镜进行直视手术, 从而防止患者组织受损[4]。
医学的进步, 也让神经内窥镜的技术得到改进, 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在对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治疗上, 内镜技术的应用, 也实现了囊壁大范围开窗以及切除, 提高了手术的有效率。在此次临床研究中, 蛛网膜囊肿患者经过治疗, 颅内高压明显得到控制, 癫痫也得到抑制, 囊肿明显缩小[5]。
使用神经内窥镜对垂体瘤患者进行切除, 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操作性, 实现了微创性。另外应用内窥镜, 在手术中能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 能够完全切除肿瘤。对于脑室内血肿的患者, 在脑室腔以及脑脊液的影响下, 血肿相对松软, 一般不会出现出血。在内窥镜的引导下, 血肿清除成功率会更大。血肿患者经过治疗, 其血肿体积会大大缩小, 脑组织的受压情况明显得到控制, 脑脊液循环也会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 使用神经内窥镜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显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且具有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能够大大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摘要:目的 对神经内窥镜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神经外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颅内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窥镜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经过治疗, 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均显著得到改善。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神经内窥镜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治疗,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神经内窥镜,神经外科
参考文献
[1]张秋航.内镜技术在颅底外科领域的拓展[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0, 2 (9) :102-103.
[2]陈光, 蒋宇刚.神经内窥镜的临床应用及前瞻[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9, 3 (1) :231-232.
[3]胡涛, 吉宏明, 张汉伟, 张世渊, 陈胜利, 张刚利.神经内镜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 1 (1) :293-294.
[4]徐永革, 陈涛.水环境神经内镜技术 (附316例分析) [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9, 1 (8) :173-175.
应用神经 篇8
1.1 NSCs的定义
Reynolds[1]等于1992年从小鼠纹状体分离出能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并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群, 第一次提出了神经干细胞的概念。1997年McKay[2]正式将神经干细胞的概念总结为:一类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 能自我更新并足以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
1.2 NSCs的来源
1.2.1 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是指当受精卵分离发育成囊胚时内细胞团的细胞, 它具有体外培养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1981年, Evans和Kaufman[3]首次成功分离小鼠胚胎干细胞, 而后国内外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而且证明在体外, 胚胎干细胞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 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打下了基础。目前, 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诱导分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Bain[4]等在维甲酸或生长因子处理下, 悬浮培养形成胚状体, 由此得到神经前体细胞或者神经细胞。然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实其是神经细胞, 并且在基因转录水平也同样检测证实。另外, 有研究表明将胚胎干细胞通过该方法诱导分化得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视网膜下腔后, 神经干细胞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网络结构和神经胶质细胞[5]。该方法的缺点是神经干细胞的产物中可能并存其他细胞谱系。 (2) 胚胎干细胞与中胚层来源的基质细胞共培养系统。Nakayama[6]等将鼠胚胎干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共同培养, 得到大量的神经干细胞。 (3) 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选择性扩增神经前体细胞的培养体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早期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 Okabe[7]等根据这一特性建立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选择性扩增神经前体细胞的培养体系。该方法解决了Bain方法的缺点, 是目前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公认的方法。胚胎干细胞因受伦理道德、法律、潜在致瘤性和组织相容性等问题困扰, 限制了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和应用。
1.2.2 成体神经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
成体神经干细胞存在于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内, 如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层、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区、纹状体等部位。来自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的新生神经元可以远距离迁徙到达嗅球形成嘴侧迁移流[8,9]。成体神经干细胞在不同因素的刺激下, 可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不同部位来源的细胞进行增殖和分化需要的条件也不相同。如来自脑皮质的神经干/祖细胞在体外增殖、分化为神经元需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而来自视网膜的神经干/祖细胞则不需要任何丝裂原。
1.2.3 成体非神经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成间质起源的任意组织的潜能, 包括向神经元样细胞、软骨、造血基质及骨等分化成熟的特征[10,11]。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存在于骨髓中, 也可以从脐血、外周血中分离[12], 有研究者从脐带静脉内皮下层也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13]。Miller[14]等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培养基, 从新生鼠和成年鼠的真皮细胞层内成功培养出NSCs。但是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缺点是:需要较高的条件, 往往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比例很低, 脑内表达为神经细胞的数量较少, 致使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仍只限于动物实验。优点是:其来源广泛, 不受伦理等问题的束缚, 所以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1.3 NSCs的生物特性
NSCs的主要生物特性包括: (1) 多向分化潜能:神经干细胞可以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 (2) 自我更新:神经干细胞具有对称分裂及不对称分裂两种分裂方式。通过对称分裂产生两个干细胞或者2个祖细胞, 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一个新的干细胞和一个祖细胞。 (3) 低免疫源性:神经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细胞, 不表达成熟的细胞抗原, 不被免疫系统识别。 (4) 组织融合性好:可以与宿主的神经组织良好融合, 并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
1.3 神经干细胞体内分化调控机制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NSCs的分化调控机制主要有两种:自身基因调控和外源性信号调控。基因调控是指NSCs自身的转录因子及其他功能蛋白对其发育的调控。许多转录因子参与了NSCs的增殖、分化过程。如bHLH (basic helix-loop-helix) 转录因子家族[15], 其中家族中的MASH-1 (mammalian aehaete-scute homolog-1) 基因的表达使干细胞向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Ngn1和Ngn2基因促使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Olig基因决定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该家族还包括Mash1、NeuroD等因子。除此以外, 转录抑制因子N-coR (the nuclear receptor Co-repressor) 能抑制神经干细胞向胶质细胞分化[16];Notch基因抑制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Wnt[17]基因在NSCs增殖分化中也起重要调节作用。
外源性信号调控指微环境对NSCs发育的调控, 包括细胞因子、骨形态形成蛋白 (BMPs) 、微环境等多个方面。大量实验表明, 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 (EGF) 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 都能维持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其他神经因子如血小板生长因子 (PDG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白细胞介素 (IL-1) 、淋巴细胞抑制因子 (LIF) 均起协同调节作用。另一种就是骨形态形成蛋白 (BMPs) , BMPs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发挥多种作用, 并对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产生影响。在胚胎早期, 可抑制细胞增生;在后期, 低浓度的BMPs促进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 但在发育的所有时期, BMPs抑制少突胶质细胞的产生[18]。微环境指能对NSCs分化产生影响的周围结构成分。人们发现: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因素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增殖, 提示NSCs的发生与内皮细胞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同时神经元的发生亦受到其他神经细胞的影响, 如来源于成人海马区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促进NSCs的增殖和分化[19];而来源于脊髓的星形胶质细胞并不能促进神经的发生, 进一步证明局部的微环境对NSCs的影响。自身基因调控和外源性信号调控相互作用, 共同调节控制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2 神经干细胞移植
2.1 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
神经干细胞能够应用于研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主要与眼球的局部特点密不可分。 (1) 眼球的解剖结构清晰, 屈光物质透明, 眼球体积小、组织结构严密、与体循环相对分离等特点, 有利于操作、定位和观察。 (2) 眼球具有免疫赦免机制, 能诱导免疫偏离, 产生免疫耐受。眼球的免疫赦免使得视网膜下腔和玻璃体腔对外来基质的相对无反应状态都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免疫学基础。但是, 眼球的免疫赦免是相对的, 在移植过程中,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小胶质细胞以及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等相关APC均参与了免疫排斥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耐受状态的产生可以有效地降低细胞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20]。
2.2 神经干细胞移植方式
目前, 神经干细胞移植视网膜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玻璃体腔移植, 一般将带有玻璃微型针头的微量注射器在角膜巩膜缘扁平部插入玻璃体腔, 抽出1.5μL左右的玻璃体, 再注入等体积的神经干细胞悬液。另一种方法是视网膜下腔移植, 通常是在光学显微镜下, 使用微型刀片在视网膜赤道部做一个小切口, 然后用带30号针头的微量注射器穿巩膜、脉络膜进入视网膜下腔, 注入3~4μL细胞悬液。由于移植的干细胞具有迁移整合能力, 通过上述两种方法, 细胞均可整合入视网膜, 但实验观察到视网膜下腔注射损伤较大, 且容易造成视网膜脱离。
2.3 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作用
Nishida[21]等将大鼠海马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机械性损伤的大鼠玻璃体腔内, 分别于1、2、4周做组织化学检查, 发现移植细胞已长入宿主视网膜, 并表达Map2ab、Map5、GFAP, 结果表明神经干细胞移植有助于修复损伤的视网膜。Suzuki[22]等将海马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新生小鼠眼内, 发现移植细胞整合到宿主的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和内核层。免疫组化显示多数细胞能表达巢蛋白, 并表现出微管相关蛋白的免疫活性。证明神经干细胞能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同时也发现脑衍生神经生长因子 (BDNF) 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提高其成活率。Wang等[23]将NGF基因修饰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玻璃体腔和视网膜下腔, 观察其对视神经轴浆流中断视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 发现:NGF基因修饰的神经前体细胞注入玻璃体腔和视网膜下腔, 均能够表达NGF, 最长时间达1个月之久。在7d和15d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损伤下的视网膜节细胞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Dong等[24]用转化生长因子β3诱导海马来源的NSCs后移植入视网膜后发现部分细胞可表达成熟视网膜细胞标志。最近有学者将加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海马祖细胞 (AHPCs) 通过玻璃体腔内注射移植到高压损伤眼,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AHPCs在损伤的视网膜环境中存活并分化, 表达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标志。但是瞳孔对光反射和视网膜电流图分析在受体眼中未见分化出功能性产物。Tropepe等发现成年小鼠视网膜内存在NSCs, 打破了认为哺乳动物视网膜内不存在NSCs的传统观点。Chacko等[25]向出生2周大鼠视网膜下腔移植培养的来源于视网膜的NPC, 发现移植的细胞能与视网膜整合并表达感光细胞的标志物Opsin和Arrestin。较其他用于视网膜移植的干细胞而言, 来源于视网膜的NSCs一直处于视网膜的生长、发育环境中, 具有更大的向视网膜细胞分化的潜能。在国内, 柳浩然[26]等观察了神经干细胞移植能促进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以及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视神经损伤大鼠玻璃体腔后可提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率、对受损的节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研究发现NSCs移植入视神经损伤大鼠视网膜后作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显示, P1波幅显著下降, 1周内下降速度较快, 2周至4周下降幅度渐趋于平缓;P1波峰潜时逐步上升, 到4周时显示回落趋势, 说明髓鞘功能有开始恢复的迹象。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反映里视神经损伤及NSCs移植后的视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 发现NSCs早期移植可减缓视网膜节细胞的凋亡, 有效促进损伤视神经传导功能的修复。最近Wang[27]等从人胚胎大脑皮层分离获得神经干细胞, 然后移植入出生后21d大鼠的玻璃体腔内, 并在出生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大鼠的空间频率敏感度和亮度阈值。空间频率敏感度显示在出生后90d为 (0.54±0.04) 周期/度, 这个数字可以达到正常值的90% (0.6周期/度) , 亮度阈值为3.0对数单位;而未植入神经干细胞的大鼠在出生后90d仅为 (0.16±0.05) 周期/度, 亮度阈值仅0.6对数单位。在出生后150d和270d也空间频率敏感度可以达到 (0.49±0.05) 和 (0.22±0.02) 周期/度, 分别是正常值的82%和37%。实验证实人胚胎大脑皮层来源的神经干细胞能够有效地延缓大鼠视力的进一步恶化, 并且这种持续治疗作用可以达6个月。
3 问题及展望
喉返神经的解剖应用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在解剖实验室中随机选取100具 (200侧) 甲醛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 全部没有颈部手术史, 62具男性和38具女性。精度为0.2mm游标卡尺测量。
1.2 方法
依据传统的颈部解剖方式, 将颈部充分暴露, 对喉返神经进行仔细辨认, 仔细观察喉返神经的行程、分支分布情况、喉支前后支的分支入喉点及分支点、喉返神经的位置以及它和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测量气管食管沟和喉返神经之间的距离。喉返神经在甲状腺下边缘平面处测量其直径大小。测量喉支前后分支的分支点和甲状软骨的下角尖之间的距离, 测量甲状软骨下角尖和前后分支的入喉点之间的距离。
2 结果
2.1 外观
喉返神经呈纵向分布, 宽度 (1.86±0.4) mm, 白色的纤维状组织, 组织无张力, 表面血管网细小, 其神经分支呈现树状分布。
2.2 分支和变异
解剖结果显示:喉返神经Ⅱ支型 (发出2条分支) 的共32侧;Ⅲ~Ⅳ支型 (3~4条分支) 的共有144侧;V支型 (5条分支) 及以上者共有24侧。综上喉返神经分支情况以Ⅲ~Ⅳ支型为最多。喉返神经神经分支存在着复杂的变化[2], 不仅体现在其位置和分支的变化情况, 也包括喉返神经外部形态的变化, 如双喉返神经, 喉返神经袢和非喉返下神经。其中有87%喉返神经呈现树枝状, 喉返神经分支成一个环形的约为14%, 60.8%的喉返神经分支发出是在甲状腺下角平面之上, 所以甲状腺平面出现了2~3条的神经干;非返性喉返神经由于其分出部位较高, 而且不是在主动脉弓或锁骨下动脉上行, 是孤立的神经由颈段迷走神经直接进入咽喉, 如缺乏对其的准确认知, 则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3 喉返神经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
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之间的可分为以下五种:喉返神经在甲状腺下动脉和它分支的后方的占到了86侧;喉返神经的位置在甲状腺下动脉和它的分支之前44侧;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下动脉二者分支互相形成加持的占了34侧;喉返神经在甲状腺下动脉的两条分支之间的22侧;喉返神经分支之间经过甲状腺下动脉和它的分支的占了14侧。
3 讨论
喉返神经是起源于迷走神经干[3]。左、右迷走神经从颈部行走到胸部和背部后返行分离出了左、右喉返神经。一般情况下, 喉返神经的直径约在1.5~2.5mm左右, 呈现银白色的外观, 外观有一定的光泽度, 在神经放松的情况下像一个松散地放置在气管食管沟里的一个白色的小线[4]。这些特点有助于识别喉返神经, 为手术提供依据。
我们认为, 临床上造成对喉返神经的损害, 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喉返神经主干和分支的认识[5]。喉返神经变异分支较多较复杂, 喉返神经的变化通常会出现在右侧颈部。
喉返神经不仅仅存在着走行和位置的改变情况, 还存在着分支和交通的复杂变异。雷希首次于1938年提出在甲状腺手术中, 常规暴露喉返神经, 以降低对其的损伤[6,7,8]。然而, 至今学术界对这一观点仍存在争议。不可否认, 直接暴露喉返神经, 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永久性损坏, 也有利于医师在直视下操作小心。我们支持雷希的观点, 在甲状腺手术中应充分的暴露喉返神经, 同时, 临床医师必须充分了解不同类型的喉返神经, 以减少手术过程中对其的损坏。
参考文献
[1]邓保平, 王立明.甲状腺手术解剖喉返神经进展[J].医学综述, 2011, 17 (4) :588-590.
[2]岳兵, 权明哲, 薛吉山, 等.喉返神经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28) :2-4.
[3]陈玲珑, 林贤平, 郑鸣, 等.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J].福建医药杂志, 2008, 30 (1) :6-8.
[4]蒋进展, 陈浩浩, 邵大宝, 等.喉返神经分支与变异的临床解剖研究[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1, 19 (1) :13-15.
[5]刘继远, 韦善文, 桂雄斌.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与喉返神经损伤[J].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 2003, 10 (6) :333-334.
[6]吕新生.甲状腺手术时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7, 16 (1) :1-3.
[7]林增恒.喉返神经临床解剖与显露方法[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 (6) :679-679.
应用神经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的患者全部为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肱骨外科颈手术的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50例。治疗组中男性26例, 女性24例, 体重为42.5~80.3 kg, 年龄为26~75岁, 平均年龄为 (42.3±6.5) 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 女性27例, 体重为43.5~81.5 kg, 年龄为24.5~73.5岁, 平均年龄为 (41.5±6.4) 岁。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全部在2~4 h之内。
1.2 方法
选择研究的患者在手术前的8 h禁止吃任何食物, 在手术前肌注鲁米那钠针, 剂量为100 mg。患者进手术后, 开放静脉, 连续监测患者的ECG、HR、Sp O2、BP。对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患者的平卧去枕, 头要偏向对侧, 在患侧的肩部下垫一薄枕, 将上肢贴在身旁。在患者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和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三角间隙, 三角形的底边能够感受到锁骨下动脉的波动, 穿刺点就走环状软骨边缘。当体表标志确认后, 进行皮肤和被单的消毒。在环状软骨水平的肌间沟处利用细穿刺针做局部的麻醉。将穿刺针经过皮丘垂直刺入, 向下和向后各成45°, 推进刺针的方向为横突结方向。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出现异常需要注入0.4%的罗哌卡因, 剂量为30 m L。治疗组患者主要为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同对照组相同, 在臂丛神经阻滞成功后在进行肋下臂神经阻滞, 主要是在患者的腋窝部垂直腋动脉走向进行细针穿刺, 同时在皮下注射0.4%的罗哌卡因, 剂量为10 m L。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中不同时间短段的疼痛程度。
1.3 评价标准
主要的评价方法为利用划线记录法, 该方法将疼痛用线段表示, 主要分为10段, 无痛为0, 轻度疼痛为1~3, 中度疼痛为4~6, 重度疼痛为7~9, 极度疼痛为10。将疼痛强度的点在线上标出来, 疼痛强度的评分主要为0到标出点的距离。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 在手术中感受良好, 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觉。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有23例患者感觉疼痛, 需另行注射静脉镇痛药, 另外, 还有3例患者疼痛难以忍受, 最后不得不改为全身麻醉, 手术才能够顺利进行。治疗组在手术中的各个时间段患者的疼痛程度都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通过该研究的实验发现只使用臂丛神经阻滞来进行麻醉效果不理想, 主要是因为臂丛神经阻滞不能阻滞肋间臂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上臂内侧皮肤主要是肋间臂神经和臂内侧皮质神经共同支配, 两者相互协调, 密不可分[3,4]。在肱骨外科颈手术中, 肋间臂神经和臂内侧皮神经没有被阻滞, 这是导致患者感到疼痛的主要原因。该试验中资料组患者麻醉效果非常小猪, 在手术进行时无疼痛感, 对照组患者中23例均感觉疼痛, 需静脉注射镇痛药物。观察组患者使用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进行麻醉, 充分的利用了臂丛内侧束发出的臂内侧皮质神经, 在很高的地方就开始离开腋鞘, 因此臂神经阻滞不能阻滞该神经。肋间臂神经组要是第2肋间神精外侧皮支的分支, 和臂内侧皮神经相连, 因此臂丛神经也不能阻滞该神经[5]。观察组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效果更加显著, 病人感到的疼痛显著降低。但是观察组临床医生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痹时候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并发症的防治[7], 注入的麻醉药一般会向颈丛下部进行扩展, 导致膈肌麻痹,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该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经过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在肱骨外科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与XX等学者报道相符[8]。
综上所述利用臂丛神经阻滞+肋间臂神经阻滞麻痹效果显著, 患者的疼痛程度低, 使手术可以顺利的完成, 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魏万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 2010.
[2]孙晓娟, 李靖, 董补怀, 等.颈臂丛神经阻滞在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 (31) :4270-4271.
[3]陆延永, 韦作亚, 赵文华, 等.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 (8) :941-942.
[4]郑清.手法复位超肩关节杉树皮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C]://第十届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9:300-302.
[5]冯斌, 张震, 胡宗凯, 等.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J].临床军医杂志, 2010, 38 (3) :344-346.
[6]管世淮.斜角肌间沟臂丛复合浅颈丛神经阻滞在肱骨外科颈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 2009, 29 (9) :99-100.
[7]廖红波, 田野, 匡经善, 等.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C]//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237-239.
应用神经 篇11
关键词:舒适护理;满意度;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96-01
所谓的舒适护理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护理模式,它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上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是比较人性化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以患者舒适愉快为目的的护理方式。关于舒适护理,笔者查找有关资料,总结了神经内科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这段期间内舒适护理案例以及进行了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笔者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46人,男性患者74人,年龄最小的25岁,年龄最高的78岁。病程最短的半年,病程最长的达到七年。这些患者自愿参与这次研究,并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根据实验要求,这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包含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包含23例女性患者,37例男性患者;实验组与之相同。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年龄,病情,性别方面均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可比性。
(二)方法。
1.观察组 (1)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环境。对于病人尤其是神经内科的病人来说,保持良好的,舒适而整洁的生活环境是护理活动的第一步。只有清洁,优雅,舒适的环境才能减少病人的紧张情绪,放松他们的神经,愉悦他们的心情。好的环境需要保证房间内的空气流通,光线适中,无特别气味。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分散患者对于治疗和疾病的注意力,比如安装光线柔和的壁灯,色彩鲜艳明朗的壁画等。(2)体位舒适护理。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尽量的排查那些导致患者不良情绪的诱因,及时去除。比如对于左心衰竭患者,他们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这样的病症,护理人员就应该多让他们保持舒适的体位,比如半坐位或坐位;而对于腹痛的患者来说,最好采取卧位或者半卧位,有利于缓解他们的腹痛。肺心病的患者易产生疲劳感,相借助于一定的支撑架可以让患者感觉更加舒适。(3)生活舒适护理。这一项就要求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来实行个人基础护理。包括换洗衣物,消毒隔离,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不同的体制和情况灵活的制定个性化的舒适护理方案,但是基本上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清淡饮食,低脂低糖,少量多餐,营养均衡,少吃肥肉,动物油等难以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这样才能保证大便畅通,排泄功能正常,放松身心。(4)心理舒适护理。神经内科的很多患者都是常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消极的负面情绪,比如焦虑,自卑,恐惧,敏感等,这时护理人员要耐心疏导,向病人介绍一下科室的情况,从而让患者更快的适应医院的环境。帮助患者树立起坚持治疗的信心,让他们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接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疑问积极进行解答,释怀他们内心的不安。尊重他们的人格,照顾他们的情绪,与家属做好积极地沟通,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工作。(5)社会环境舒适护理。这包括患者和周围人的关系等,具体有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病人与病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2.对照组 仅给予常规护理。
(三)评价指标。调查者自己制作《患者舒适需求》调查表,问卷可以由患者本人填写,也可以让其亲友代其填写。
(四)统计学方法。在进行数理统计的时候需要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采用c2检验,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患者满意度调查。经过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在众多指标上都比对照组取得了更为满意的结果,无论是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方面其满意度达到98.33%,而对照组的患者总体满意度只有78.33%。而这之间的差别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1。
1.组病人住院天数比较见表2。
三、讨论
早在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就曾经提出过一个崭新的护理模式的概念,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这个概念中萧先生就舒适护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认为对于舒适护理的研究需要加强,将研究成果尽快的应用于患者。萧先生认为患者的舒适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理、心理、社会、灵性。这说明舒适疗法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病人的身体舒适,而且要精神愉悦,满足灵性需要,从而给予神经内科的患者更好的服务,让他们达到一个更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有利于病情的恢复。通过这次研究,对精神内科的部分患者给予全面的舒适护理,最后经过患者的反馈,笔者得到一些信息如下:对于实行舒适护理来护理的患者,其满意度达98.33%,而且经过舒适护理的患者身体恢复较快,缩短了住院时间。比如实验组患脑梗死,脑出血的病人经过舒适护理以后出院时间明显提前2.81天,其他的非急症患者出院时间也提前5.35天。因此舒适护理的效果有目共睹,值得大力推广。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是一项极具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是医院服务质量提升的显著标志。采取舒适护理不仅能为患者减轻心理上的压力,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医疗环境,还能够增加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学会自我护理的一些方法,加快患者康复,争取早日痊愈出院,既为患者减轻负担,又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学会与患者相互沟通,给予患者更加舒适全面的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杨;住院脑震荡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年12期.
神经网络的应用研究探讨 篇12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简称神经网络,是由具有适应性的简单单元组成的广泛并行互连的网络,它的组织能够模拟生物神经系统对真实世界物体所做出的交互反应,并利用机器模仿人类的智能是长期以来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认识自身的理想。研究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目的包括:探索和模拟人的感觉、思维和行为的规律,设计具有人类智能的计算机系统;探讨人脑的智能活动,用物化了的智能来考察和研究人脑智能的物质过程及其规律。
2 神经网络(ANN)的研究内容
1)理论研究:ANN模型及其学习算法,试图从数学上描述ANN的动力学过程,建立相应的ANN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对于给定的学习样本,找出一种能以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精度调整神经元间互连权值,使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满足学习要求的算法;2)实现技术的研究:探讨利用电子、光学、生物等技术实现神经计算机的途径;3)应用的研究:探讨如何应用ANN解决实际问题,如模式识别、故障检测、智能机器人等;4)基本模型如图1示。
3 神经网络(ANN)的研究在各领域的优缺点
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对于在各领域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1)学习能力: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好的输入-输出映射能力。学习方式可分为:有导师学习(Learning With a Teacher)和无导师学习(Learning Without a Teacher);2)容错性:容错包括空间上的容错、时间上的容错和故障检测。容错性是生物神经网络所具有的特性,靠硬件或软件实现的人工神经网络也具有容错性。由于在人工神经网络中信息存储具有分布特性,这意味着局部的损害会使人工神经网络的运行适度地减弱,但不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3)适应性: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调整权值以适应变化的能力,尤其是在特定环境中训练的神经网络能很容易地被再次训练以处理条件的变化,这反映了人工神经网络的适应性;4)并行分布处理:采用并行分布处理方法,同时由于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使得快速进行大量运算成为可能;5)仿真软件的逐步完善:人工神经网络仿真软件的逐步完善,将人们从繁琐的编程中解放出来,同时也为人工神经网络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可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能力。
缺点:研究受到脑科学研究成果的限制;缺少一个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研究带有浓厚的策略和经验色彩;与传统技术的接口不成熟。
4 神经网络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探讨
4.1 神经网络在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探讨
神经网络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有:1)价格预测影响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传统的统计经济学方法存在不适合动态系统、建模复杂等局限性,难以对价格变动做出科学的预测,人工神经网络容易处理不完整的、模糊不确定或规律性不明显的数据,所以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价格预测是可行的,且有着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2)风险评估:风险是由于从事某项特定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经济或财务的损失、自然破坏或损伤的可能性。防范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事先对风险做出科学的预测和评估,传统的专家评估依赖于专家的经验,存在着人为和主观的因素,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思想是建立风险来源和风险评价系数的非线性映射,提供定量的解决方案,弥补了主观评估的不足。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是我国加入WTO后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信用风险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正处在转轨时期,用传统方法评估信用风险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而神经网络学习能力强,容错性好,具有很强的鲁棒性,适合评价信息不全的系统。根据我国的具体现实,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造出适合中国的信用风险模型,并对某国有银行提供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
4.2 神经网络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神经网络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有:1)外来物的探测:对食品中偶尔混入极少量的外来物采用先进的仪器探测方法,如X射线衍射,可较为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夹带的外来物。仪器探测法产生大量的测量数据可以利用分析运算方法能快速地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差异而判别出外来物,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分析方法很多,但目前较为有效的是ANN法———例如对于软质外来物如木屑和塑料,在X射线数据上外来物与食品原料的差异很小,情况更为复杂,很难做出判别。根据ANN自学习自适应的特点,不是只采用一个简单的ANN,而是构造了一组子网络。让每一子网络用来识别一种外来物,各自训练子网络,然后将结果最后融合输入一个决策单元,让决策单元决定食品是否合格;2)掺假食品的鉴别:掺假物是人为地故意地加入食品中,可根据不同食品初步估计加入的掺假物的种类,选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并结合ANN算法对测量数据分析,可获得较满意的结果;3)分类与分级:果蔬外观特征很多,随季节、产地和品种不同而不同,可抽取主要特征,再运用ANN模式识别算法进行分类。颜色往往是衡量果蔬外部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也间接反映果蔬的成熟度和内部品质,高品质的果蔬一般着色好。此外,ANN除可进行果蔬分类(分级)外,还可以对肉类分级。从肉类的图像处理数据中提取“大理石纹值”(marbling score,表征脊肉中脂肪分布密度)来表征肉类质量,运用三层前向型ANN进行模式识别,效果令人满意;4)加工过程的仿真与控制:食品加工过程总是难以规范地操作,因为食品物料的性质与季节、产地与气候紧密地联系,同是由于缺乏合适的传感器或不足够和不精确的在线测量,以及食品的物性的时变性。在传统的过程仿真中,需要建立假设、简化和大量的参数用来建立数学模型,这有可能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因此,具有对非线性和非稳态系统有强处理能力的ANN尤适合应用于食品加工;5)感观评价与预测、食品配方设计等:以往常用的建模方法是多元回归法,但是在多因子、非线性的条件下多元回归法并不适用。ANN则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采用ANN先对已有的27组数据进行拟合;然后用ANN进行模拟,输入各种配方成分的含量,ANN就会输出预测结果,从中挑选出最佳的配方。
4.3 神经网络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神经网络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有:1)环境质量评价;2)环境系统因素预测;3)环境因素定量关系模拟构效分析、成因分析;4)污染防治系统建模。由于BP神经网络具有优良的非线性逼近能力,1994年以来,已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监测点的优化布置、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污染物降解与释放、水(处理、生态)系统的模拟与预测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5 结束语
由于神经网络学科的范围涉及很广泛,文中仅在那些有发展前途的领域中,列举出少数几个方向,应该说明的是,除了上述列举的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规模可观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其未来的发展必将是激动人心的。神经网络理论的前沿问题必将渗透在21世纪科学的挑战性问题中,并将取得重大的突破。
摘要:介绍了研究人工神经网络的目的,从神经网络的研究内容和优势等方面着手,重点陈述了神经网络在经济领域、食品工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神经网络,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高隽.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仿真实例[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应用神经】推荐阅读:
神经网络在空气污染预报中的应用研究06-29
BP神经网络在结构边界参数识别中的应用08-31
神经反馈06-05
神经发育06-06
神经成像07-10
耳蜗神经07-29
神经发生08-03
神经移位08-21
神经症状08-24
神经医学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