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学习任务

2024-08-10

创设学习任务(共6篇)

创设学习任务 篇1

根据课程标准所创设的学习任务在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一方面, 学习任务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另一方面, 是为了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通过创设对学生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任务, 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 突破难点, 让所创设的学习任务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纽带。本文就如何在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有效性的地理学习任务谈几点见解。

一、创设有效的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主动、积极、愉快是有效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特征。教师所创设的学习任务应使尽量多的学生以主动、积极、愉快的情绪参与教学, 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因此, 学习任务的创设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注重学习任务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创设学习任务时, 要精心设计新颖别致的任务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 在讲“经纬网”时, 先播放录像:2013年4月20日,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一架架满载救灾物资的飞机飞往雅安, 实施空投。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下, 创设如下学习任务:在茫茫大地, 救灾指挥部应该怎样向飞行员迅速、精确地报告某野外空投的方位呢?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2. 注重创设学习任务的严谨性和梯度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未知到已知, 再由新的未知到新的已知的探究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联结点和关键点, 创设学习任务, 并组成一个逻辑关系紧密、思路环环相扣的梯度型、台阶式的任务组和任务链, 使学生思维的触角在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解决中, 由浅入深地触及事物的本质和本质联系。

例如, 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时, 可创设如下几个任务: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集中分布在濑沪内海和太平洋沿岸?为什么日本要大量进口能源和矿产?发展经济, 日本还有哪些优势?为什么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这些学习任务教师不能一次性投放给学生, 而是要在学生讨论、分析、解决好前一个任务后再及时提出。这样, 学生会不断受到任务“海浪”的冲击, 其思考的站位也会被“掏蚀”得越来越深。

3. 注重创设的任务贴近生活。

当学生所面临的任务与生活相近时, 便会对任务产生一种亲切感,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地图这部分知识时, 可以创设这样的任务:到泉州游乐园去游玩。教师给出一张泉州游乐园项目分布图。任务: (1) 找出从游乐园正门到自己想游玩的项目的最近路线; (2) 选择自己喜欢的几个游乐项目, 确定它们的方位, 设计一个合理的游玩路线; (3) 根据图中的比例尺, 大致估算行走距离及所需时间。通过这样的任务设计, 培养学生认识和使用旅游地图的日常生活技能,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会学生用地理知识引导生活, 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二、创设的学习任务要把握好尺度。

1. 创设的任务要难易适度。

教师在创设学习任务时, 既要熟悉教材,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又要熟悉学生,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这样, 才能有的放矢。创设的任务要注意难易适中, 让学生“跳一跳, 能够着”, 这样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学习《地势和地形》部分, 可以对照地图设计以下三个任务: (1) 分层设色图中颜色的分布有何规律? (2) 西高东低的特点对河流的流向有何影响? (3)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 落差会有什么变化, 有什么利用价值?这三个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 就能把果子摘下来”, 学生对于地势特点、河流流向、水电站分布规律都有所了解, 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 创设的学习任务要贴近教材, 紧扣教学目标。

在有限的课堂上, 教师要考虑所创设的任务是否有价值、有效果。任务的设计应集中、简洁, 紧扣教学目标, 使创设的任务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体系和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学习“海陆分布”这部分, 可创设以下几个任务: (1) 赤道横穿哪些大洲和大洋? (2)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和大洋有哪些? (3)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4)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哪个?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哪个?通过设计这样的任务, 紧扣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有效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创设的学习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习任务的对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学习任务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 不仅要面向优等生, 也要面向中等生和后进生, 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 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全班大多数学生能有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 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 学习“辽阔的疆域”一课中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 可创设这样的一系列任务: (1) 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 找出本省 (福建省) 的位置, 并找出福建省的所有邻省; (3) 读图找出中国之最的省:面积最大、陆上邻国最多、跨经度最大、最东、最西、最北和最南; (4) 从班级中选出34个同学, 分别代表34个省级行政单位, 剩下的同学做裁判。老师在地图上指出某个省的位置, 代表这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同学迅速站起来, 介绍“自己”的简称和行政中心。随后, 代表与这个省区相邻的省的同学站起来, 并描述“自己”在福建省的什么方位及“自己”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5) “看电视”:收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19:30的“天气预报”, 注意“天气预报”中的那些城市, 识别它们所在的省区。

四、创设的学习任务之间应具有关联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创设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创设任务, 这样才能够抓住事物主要矛盾, 实现核心问题的突破。例如, 在分析“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时, 主要抓住“高寒”这个地理特征创设学习任务: (1) 青藏地区的地形、地势有何特点? (2) 青藏地区为什么有“中华水塔”之称?青藏地区是我国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 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优势和不足?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通过利用地理事物的关联性创设的学习任务, 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推理、归纳和概括的思维品质。

五、创设的学习任务应具有探究性

在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任何学习任务, 在强调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 创设的学习任务必须具有探究性, 能够给学生创造挑战自我的机会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例如, 在讲授“大陆漂移学说”时, 可以创设任务: (1) 为什么台湾海峡底部有古河道和森林遗迹? (2) 为什么寒冷的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3) 喜马拉雅山上怎么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通过创设具有探究性的任务, 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效的任务设计作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之一, 是实现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通过有效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及时发现并检测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能准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能鼓励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能较好地实现课堂管理功能。创设有效的学习任务也是教师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口, 是实现课堂变革,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平台。

创设有效任务用任务激活课堂 篇2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OR Task-based Instruction,TBLT or TBI)是当下我国英语教学,特别是中小学英语教育界十分热门的话题。任务型教学在1989年取得突破,D.Nunan1989年出版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这是任务型教学正式形成的标志性著作。任务型教学强调“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任务,让学生在互动中完成各种语言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提高其学习英语的水平。

2 课堂中任务设计的活动类型

a.比较型任务设计(Comparison-Making Tasks)。比较型任务就是指通过具体的活动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Go For it!7A Unit 1 My name's Gina.让学生比较英语名字与中文名字的异同,加深学生对英文名字的写法规则的印象;同样在学习Go For it!九年级Unit15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时,让学生通过填表的形式比较动物生活在动物园里与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利弊,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通过比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b.创造型任务设计(Creative Tasks)。创造型的任务是由两人小组或者多人小组合作完成的,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此类任务一般要求学生课外完成。例如,学习了7B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假设这个周末我们要去动物园游玩,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负责人,按不同的时间和路线到达动物园。这项任务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用语言进行交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自编了小对话。c.解决问题型任务设计(Problem-Solving Tasks)。此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推理能力,用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如以下情景设计:

(1)You are in London.You are new there.Now your watch is broken.You need to find a watch shop.What will you do to solve this problem?

(2)It's Teachers'Day.You see your teacher on the street and want to wish him/her a Happy Teachers'Day.How do you develop the conversation?

3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体现

3.1 教学任务的准备阶段。

这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和首要环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之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包括对自身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准备。因此,任务型教学的一开始就应呈现出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呈现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语言材料的难度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应等于或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例如,在学习animal的任务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话题和任务,突出任务的重点。呈现话题,交代任务:下周是国庆节放假了,你们结伴到动物园去玩,记下你最喜欢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提示:a.与同伴联系如何去动物园:b.向动物园饲养员了解该动物的生活习性。c.上网查找有关该动物的信息。

3.2 教学任务的实施阶段。

任务的实施阶段包括三个部分:任务、计划、报告。任务:学生执行任务,以两人或多人小组单位完成各项任务。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和监督者的角色。学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建议或要求,即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计划: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各组学生准备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来汇报情况。这时教师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纠正口头或者是书面的材料中的错误。报告:学生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在此充当引领者的角色,对各组的报告加以评判,给予适当的反馈信息。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以下任务,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a.表演与同伴打电话的情景。b.每组以口头的方式描述喜欢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c.指出对方语言描述中的错误加以改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如何用英语打电话与同伴取得联系。这样在具有实际意义的语境中学生们去应用英语,当任务完成之后他们也就学会了有关电话的日常交际用语,不会觉得英语课枯燥无味。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将在前一环节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对于那些能力要求较高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集体完成,一些能力要求一般的任务可以要求学生单独完成。通过完成任务,促进充分应用各种语言知识技能,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任务的完成。

3.3 教学任务的语言点阶段。语言点阶段的重点主要表现在语言形式上,有两种活动,即语言分析和语言练习的活动。

语言分析活动:教师对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重点词汇、短语及句型的分析。学生根据教师的分析情况,记下新的语言知识。学完7B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之后,新的语言知识有:

词汇和短语:lovely,dangerous,friendly,most beautiful,dolphinshow

句型:My favorite animal is sheep.

Which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

It is kind and lovely.

It likes eating grass.

语言的练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操练语言难点。教师针对学生接受语言点的难易程度进行相应的练习任务,促使学生对新学的语言点加以巩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巩固练习:a.举行“动物名称大比拼”,看哪组写的动物名称最多,给优胜者给予奖励。b.每组说一个有关动物的谜语,让其他组猜。

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任务的设计对此种教学模式能否成功运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把握任务设计的原则是教师设计出符合学生自身水平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有效任务的前提。只有设计的任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模式的长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以学生为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条件。把有利的因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任务型教学给课堂注入了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要求外语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及专业水平,并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施和教学任务的设计问题。在教学任务的设计方面,介绍了任务设计的活动类型。接下来主要介绍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即任务的准备阶段,任务的实施阶段和任务的语言点阶段。结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论述了任务型教学是如何在课堂中得以实施的。任务型教学给初中英语课堂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对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任务,任务设计,设计原则,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葛文山.简述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1):30-33.

[2]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丁文.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7):19-21.

创设学习任务 篇3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研究者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 针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来的具有重大影响的语言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它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 以完成任务为驱动, 将语言学习形式、掌握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融为一体的英语教学方法。《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 (2009年) 》指出:“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体验语言, 培养技能, 积极实践, 提高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自此, 任务型教学模式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职各类英语教学中, 包括英语听说的课堂教学中。

经过教学实践, 我们发现, 任务教学法在英语专业或其他语言基础较好的班级实施得相对较顺利, 但在更普遍的中职班级中, 尤其学生英语基础差的班级中, 任务教学法在听说课堂中的实施还欠缺有效性, 主要表现在学生在任务的参与主动性上。常有学生不敢或不愿意主动开口, 导致任务中只有少数学生较充分交流并受益, 或者学生在交流中实际用了母语交流, 没有真正达到任务教学的效果。因此,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学生愿意参与、敢于参与、有效参与, 从而促进中职任务型教学的有效实施呢?针对此,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创设任务链增强学生的参与主动性。

如何让学生愿意参与?中职学生对英语的内部学习动机普遍较弱, 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内驱力不强, 他们是否主动参与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诱因———任务本身的形式, 以及学习的期待———任务的难度上。所以, 形式丰富的任务与适合的难度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如何让学生能够参与?中职学生语言储备不足, 不少学生口头遣词造句能力薄弱, 面对许多口头交际任务实在是“有心无力”, 要设置合适的难度, 就应该在中心任务开展前, 保证有足够的分任务作铺垫, 通过将中心任务层层剥离, 形成任务链。

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任务链上的分任务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 例如先从初级的任务开始, 让学生容易并有效把握, 然后逐阶上升, 层层深入, 最后通向中心任务。也就是, 通过任务链的层次与梯度, 使得每一个层级的任务学生都可以触及, 每一个层级的任务学生都可以完成, 这样, 更好地确保了学生的有效参与。

因此, 在中职英语听说课堂中创设“任务链”, 对于实现任务型教学的有效实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任务链的含义及设计要点

(一) 任务链的引入

国内学者罗少茜、陆锡钦在研究任务型教学途径 (2002年) 中提出, 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任务链, 可以更好地控制任务的难度, 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和课程要求的任务型活动。自此, 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对任务链进行了描述, 参照这些描述, 我们可以综合理解为:任务链就在任务型教学中, 围绕任务主题设置一连串的微型任务, 微型任务之间前后相连、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形成一定的序列。根据表达的逻辑不同, 微型任务也可以理解为分任务与中心任务。

任务链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并非单一任务。 (2) 前一环是后一环的基础, 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 (3) 多样化, 形式丰富。

(二) 中职英语听说课中任务链的设计要点

在任务链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 具体落实到中职英语听说课堂上, 针对基础薄弱的授课对象, 任务链的创设有以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1. 在任务链主题的选择上, 应尽量具有吸引力。

一方面可结合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热情, 设置“职业型任务”主题。另一方面, 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兴趣点设计“生活型任务”主题, 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人或事展开, 包括当下热门的电影、电视节目、新的文化现象等都可以为任务主题增添新元素和更多色彩。

2. 在任务链内容的设计上, 基于教材并对教材灵活处理, 同时把握好梯度与层次。

一方面, 知识难度上, 可以参考“知识主线”进行呈现———从简单的单词开始, 逐步上升到短语、单句、对话、语篇, 让学生始终有信心参与。另一方面, 技能层次上, 照顾到学生的语言基础, 需要有充足的铺垫, 活动的跨度不能太大, 可以遵循“技能主线”:调动学生原有储备, 到听力输入, 再过渡到稍有控制的对话活动, 最后到自由的创造性的交流。

3. 在任务链的形式上, 除了活动的丰富多样以外, 还应设置有效的竞争机制, 这对于持续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参与起着重要作用。例如, 通过竞赛、游戏、积分、评星等级等, 实现层层激励。同时应更多创新, 增加活动形式的趣味性。

4. 在任务链的实施上, 尽量考虑个体差异性, 确保任务实施到位。

一方面, 在任务链的输入环节, 应尽量简明、内容不太繁杂, 并多次重复, 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容易地探究出句型特征与交际结构;另一方面, 在中心任务的自由输出环节, 既为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参考,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创造性;再一方面, 任务分工明确到位, 设法让基础偏弱和内向的学生也有效地参与到任务交流中, 最终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充分交流, 都能受益。

三、中职英语听说课中任务链创设的实例

下面, 结合中职《英语 (基础模块) 》第一册《Unit3 How much is it?》的教学实例, 谈谈任务链在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本教材中该听说模块的主要话题是“用英语进行购物”, 授课对象为数控专业高一学生,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但性格较活泼, 对活动感兴趣, 针对此, 可以将本节听说课的话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兴趣点, 将任务链主线设置为“为举行PARTY购物”。教学流程如下:

1.Pre-task:引入任务

(1) 创设任务情景:为几位将要到来的外国朋友设计一个PARTY, 这节课的内容是为PARTY作购物的准备。

(2) 展示任务链:计划购物—准备购物 (“培训”与“赚钱”) —超市购物—选出最佳项目小组。

(3) 任务激励:小组竞赛, 各环节优胜小组通过“抢红包” (PPT虚拟) “赚得”一定金额, 最后通过这些金额可以购物。“抢红包”贯穿于任务链全程。

2.Task-chain:任务链展开

(1) 分任务1:计划———购买什么食品、饮品、物品。

各小组头脑风暴, 讨论并在各自白纸上写下想要为PARTY购买的食品、饮品、物品的词汇, 写出最多、并能准确读出最多词汇的组胜出, 并获得更多的抢红包机会。各组通过积极的思考纷纷抢得金额不一的红包, 如10元、5元、1元等等。

(任务链层次:知识主线———掌握词汇;技能主线———调动学生原有储备。)

(2) 分任务2:示范———通过听力熟知如何用英文购物。

播放英语购物的听力第一遍, 让各小组讨论理解性问题, 第二遍各小组讨论细节性问题。并通过听力理解对英文购物过程有了全面的感知。各小组学生积极参与, 纷纷获得50元、20元、10元等金额不等的红包。 (针对基础薄弱的班级, 可多设置选择题、判断题, 并先从容易的问题开始增强学生信心, 再由易逐渐到难)

(任务链层次:技能主线———听力输入。任务激励:出现的新的不同的面额给学生带来惊喜, 学生在好奇与激励中期待下一分任务的开展。)

(3) 分任务3:培训———为购物做好“知识上”和“金钱上”的最后准备。

通过单句口头翻译、购物对话回放 (对话挖空翻译) 等活动, 让学生对以下核心句型由感知到熟悉:

各组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获得300元、200元、150元等足够的金额, 为购物做好准备。

(任务链层次:知识主线——掌握单句、小对话;技能主线———实现稍有控制的对话输出, 并为中心任务的自由输出做好准备。任务激励:起到持续激励的作用, 并为中心任务起到功能性的作用———为购物提供“金钱”。)

(4) 中心任务——购物:通过红包累计所赚到的钱, 到超市为PARTY购物。

以微课视频创设“超市购物”的情景, 最后一幕列出超市各类商品价目表, 每人根据自己小组红包累计所赚到的钱, 和“指定的”buyer或seller搭档设计并准备购物对话的任务。教师提供更多的拓展性语料, 供基础较好的学生参考, 并提示全体学生在任务交流中注意买卖礼仪、服务意识等情感要点。稍后分别以自愿和抽签的形式邀请学生展示任务。成功展示的学生将为本小组赢得“星”, 最多“星”的小组为今天的“最佳项目小组”。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中心任务, 每个人都有一位明确的“指定”buyer或seller, “指定”的方法可以根据学情而定:若班级学生口语水平较平均, 可以采用课前抽签的方式, 按照抽签结果随机结对。

若班级学生水平差异较大, 为了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以尝试:课前每位学生拿到一张写有自己名字的彩色卡片 (教师实际上提前设定好哪个学生是哪种颜色卡) , 如红色、粉色、蓝色等, 中心任务环节时, 要求1、2组间同卡片颜色相同的学生搭配做任务, 3、4组间同颜色的学生搭配, 5和6组、7和8组同上。这样, 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主动性、配合度, 设定好1、2组间哪两个学生适合搭配, 3、4组哪两个学生搭配, 使得相搭配的学生水平差异不大, 或一个基础中等的学生带一个稍微偏弱的学生, 并考虑两人的相互配合度和主动性互补等。面对这种出其不意的搭配, 学生都好奇并比较满意地投入活动中。实践证明, 这种有针对性的搭配能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效地、较主动地参与到任务中, 并从任务交流中都能获得成长。

准备、交流好后先由学生自愿展示。由于前面分任务已基本扫清了语言障碍 (从单词到单句到小对话) , 训练了必要技能 (从听力输入到稍有控制的对话产出, 再到当下的创作性自由交流) , 所以中心任务中学生基本上能完成购物对话, 并且在小组竞争机制下, 不少学生为了为本小组获得“星”, 主动自愿展示任务。随后, 教师主持抽签展示, 被抽中的学生也基本能完成任务展示。

3.Post-task:任务后评价

(1) “最佳项目小组”评定及对所有学生的参与态度、获得进步等进行及时的点评与鼓励。

(2) 就任务中的知识获得、技能提高、情感价值观上的成长等进行小结与评价。

(3) 作业与课后学生拓展等。

总的来说, 听说课堂中的任务链的设计应始终从具体的学情出发, 基于教材并灵活处理教材, 考虑主题的吸引性与实用性、内容设计上的层次性与梯度性, 并在形式上增加合适的激励与创新, 相信对有效促进学生的听说语言能力能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 任务型教学的有效途径应该有多种, 希望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信更多的探索会为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更多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吴娟.中职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设计[J].龙岩学院学报, 2005 (6) :122-124.

[2]吕京.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有效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 2010 (6) :53-55.

[3]罗少茜, 陆锡钦.解读“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 真实性, 任务链[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2 (11) :20-22.

[4]刘如霖.中职英语课程任务型教学研究[J].现代阅读, 2013 (2) :35-36.

创设学习任务 篇4

生活化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 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迸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而服务, 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都不能脱离现实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 有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授Excel的《数据的排序与筛选》一课中, 以家庭外出旅游出行方案的选择作为任务主题, 很有生活性, 学生也很乐意去尝试。导入环节, 教师首先出示一张自驾旅游方案表, 要求学生从线路、住宿等方面根据家庭的实际条件选出最优方案, 从而引出问题。紧接着按单一关键字排序、多关键字排序、筛选, 由易到繁, 逐层深入,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任务情境活动中体验了Excel技术的内涵和价值。

又如, 有位教师在教学《在论坛发帖与回帖》一课时, 根据学生对家乡 (宜兴) ——陶瓷、竹海、善卷洞等的已知经验, 让每位学生争做网上小导游, 宣传、介绍宜兴。整节课围绕这一主题, 让学生不仅学会了论坛的发帖与回帖操作, 同时体验了一次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历程。

问题性

问题性指在创设信息技术学习任务情境时,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以问题引出任务, 整个学习过程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组和协作, 在教师的帮助下, 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获取信息, 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 并以作品展示等方式对问题解决和学习成果进行表达。

笔者最近听了一节《ACDSee浏览图片》的课, 教学内容涉及“放大、缩小、旋转、翻转、幻灯片显示、删除”等技术要点, 这些操作相对独立, 也没有逻辑性和层次性。教师设计了一个网上游园的主题任务, 将上述操作设计成在游园时碰到的一个个问题, 要求学生4人一组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并且提供了一个小锦囊, 不过小锦囊也需小组内一致同意了才能打开。操作中还要求对每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做好记录, 以便之后的大组交流时用。以问题为线索创设的任务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还有一节《图片处理》的课, 教师也是以问题为线索进行设计任务。首先, 让学生欣赏一个幻灯片电子作品, 让学生在观赏中发现问题, 其中有图片倾斜、图片太暗、图片颠倒等。接着, 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得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法。然后, 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学习网站尝试逐个解决问题。最后, 通过对每位学生的处理结果反馈交流进一步内化技术操作要领。上述两个课例中的信息活动都是以问题贯穿全过程, 以获取知识方法为前提, 以解决问题的准确、快速和有效把握信息为基本原则, 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

趣味性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

例如, 苏教版教 材中有一节Windows画图软件的《调整图形》的课, 课本中是以蜜蜂采蜜为主题, 通过改变蜜蜂的方向让学生学会旋转、翻转等操作, 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此兴趣并不浓。有位教师将学生喜欢玩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引入本课, 让学生运用旋转、翻转等操作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中学生不仅兴趣浓, 而且操作的主动性强,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再如, 《如何合理使用电脑》是一节知识性较强的课, 一般教师都以说教或辅以图片的形式泛泛而教, 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而有位教师上课一开始就播放一段学生不合理使用电脑的视频, 要求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以抢答形式找错,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 通过找其他同学不合理使用电脑的过程, 自己也经历了一次教学, 这比单纯的说教要强得多。

层次性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 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 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层次结构。最近听了一位教师讲授的Flash的“形状补间动画”, 这节课以“争当小小魔术师”为信息活动主题, 第一环节是将圆变成一朵花,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补间动画操作的一般步骤:起始帧—结束帧—中间帧。进入第二环节, 教师要求学生将圆变成正方形, 这里就引入了空白关键帧和在空白关键帧中绘制正方形。第三环节要求学生将圆变成一个字母, 这里引入对对象的打散操作。整个教学过程把操作的技术难点分散在任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层层推进, 循序渐进。

信息技术教学中, 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 零起点问题比较严重。为了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有所提高, 教师在任务情境设计时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要分出梯度, 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例如, 有位教师在进行“Word主题设计活动”中, 首先, 将学生异质分组, 便于相互合作帮助;其次, 要求每组学生完成同一主题的一组邮票, 小组成员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不同的邮票。在该信息活动中, 同组内主题统一、目标一致, 每位学生都有实践提高的机会, 具体操作时, 学生在邮票构成的要素到位的情况下各自可以自由发挥, 因此, 学生的操作水平、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拓展性

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主要表现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情境化”的信息活动, 从“真实”的情境中获取知识、交流思想、感受技术功能。在“情境化”的信息活动中, 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重点、难点被分解到任务完成的各个环节和阶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如何运用技术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而缺乏对知识系统性和技术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 这是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弊端所在。适当的“去情境”, 即将知识和技能从具体情境中概括梳理出来, 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系统的掌握和理解。然后再创设拓展任务情境, 让学生利用建构起来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更高层次的任务, 解决相对困难的问题。

创设学习任务 篇5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如何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这些都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改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对“任务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认识。

一、任务设计的原则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再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笔者认为“任务型”英语教学应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语言、情境真实性原则。

设计任务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布置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的真实任务。

2.任务梯度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任务模式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和为教学需要服务的,必须符合学生整体水平。因此,任务的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性,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从“单一任务”到“复合型任务”。

3.形式、功能、任务相结合原则。

任务的设计不以练习语言结构为目的,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最好是将结构、功能、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言与功能。

二、如何开展“任务型”教学

在明确了任务设计的原则后,笔者就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如何开展“任务型”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的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

“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要求甚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一节英语课的任务确定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计任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语言知识能力的增长点,设计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任务性强的多种语言活动任务,这是开展任务型教学的依据。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成功体验来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依据教材内容,合理设计任务流程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型”教学设计一般有三个步骤: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这三个步骤的要求就是尽量利用真实的生活材料,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相结合,把阅读任务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的要求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有激励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并培养了其语言运用能力。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如小组活动、配对活动、班级活动)共享资源,互助合作,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自主实践,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他们更广的发挥空间

学生与他人的接触中总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与关爱。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老师是平等的,并且要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在这种关系中,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趣。

三、Lost Civilizations“任务型”教学设计与实践

笔者在组织Lost Civilizations的教学实践时,根据“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步骤,初步探索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课堂教学中的模式。

(一)任务前

在设计Lost Civilizations的阅读任务前,笔者组织班级学生观看由BBC制作的电影Pompeii,the last day。电影穿越了时间隧道,大胆地想象了庞贝在被维苏威火山吞没的那一天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了庞贝当时的繁荣和被火山淹没时的震撼,切身体会Lost Civilizations这一标题所隐隐透露出的遗憾与惋惜。同时,丰富了学生们有关庞贝的内容图式,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与欲望。

(二)任务中

阅读任务一:利用已经掌握的Skimming和Scanning的阅读策略,完成教材Part A的问题。任务组织形式:3分钟的默读。任务完成形式:小组代表回答。

阅读任务二:先介绍阅读diary entries的阅读策略,然后要求学生完成设计表格并加以填充。任务组织形式: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完成形式:利用黑板选取小组进行呈现和介绍。

阅读任务三:听课文录音,完成教材Part C2所设计的任务。任务组织形式:全班参与和同桌讨论相互结合。完成形式:选取同桌两人,一人朗读,一人作答,全班做出判断,教师再给出评价。

阅读任务四:完成教材Part D1和Part D2。任务组织形式:默读。任务完成形式:小组代表回答。

(三)任务后

完成各项任务后,学生对Lost Civilizations中涉及的庞贝和楼兰有了更加深刻和丰富的认识,了解了diary entries的阅读策略和方法,体验了“做中学”的快乐,培养了一定的协作精神,形成了把握文章作者情感的阅读能力。结合Lost Civilizations一文的实际,利用本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中呈现的四幅图片为线索,要求学生课外通过网络或其他方法收集世界八大奇迹的相关资料,并在班级进行汇报。

创设学习任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IP的概念;理解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知道互联网IP地址的分配机构和分级管理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已学知识基础上, 以竞赛的方式理解并判断IP地址合法性;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掌握IP地址格式及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自觉运用IP的特性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认识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使用分配中的不平衡, 体验危机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IP地址的概念、格式及分类。

难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出主题

案例《一封邮件的纠纷》, 某男子为了个人利益向他人发送恶意电子邮件, 被警方抓获时拒不承认犯罪事实, 警方通过排查IP地址, 确定犯罪嫌疑人就是该男子。通过事实案例引导学生一起完成任务一:探索发现, 初识IP。

原始设计:查看本机的IP地址, 并截屏记录。

优化设计: (1) 登录http://ip.chinaz.com, 查询IP202.108.22.5所在地区。 (2) 查询QQ好友的IP地址。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作用不容小觑, 然后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原始设计直接让学生查看本机的IP地址与情境衔接不好;优化设计的任务中,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202.108.22.5竟然是百度公司的IP地址, 并且通过查询好友IP地址能获知好友的真实地区, 从而对IP地址的应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进而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巧设任务, 妙引兴趣

(1) IP地址概念及应用

师:IP地址的作用非常重要, 它就像我们人类的身份证号码一样是一种身份标识。IP地址是网络中计算机的身份标识, 可以唯一标识出主机所在网络及其在网络中的位置编号。那我们自己所用的计算机的身份标识即IP地址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完成任务二。

原始设计:任务二——观察交流, 再识IP;查看本机IP地址, 截屏记录, 并与邻座同学比较异同。

优化设计:任务二——观察交流, 再识IP;查看本机IP地址, 并记录。

设计意图:优化后的任务有两个要求:一是会查看本机IP地址;二是观察IP地址的编码格式, 对IP地址有一个初步了解。进而再研究讨论IP地址的编码格式。原始设计中对学生操作要求增加了截屏的操作, 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关, 反而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2) IP地址的格式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IP地址的编码方式:IP地址由4段十进制数组成, 并用“.”隔开, 用“点分十进制”方式来表示, 每个十进制数可以转换为一个8位二进制数, 即:IP地址由四个8位的二进制数组成, 合计是32位二进制数。每个字节以十进制数来表示, 如下表:

原始设计:教师讲解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方法, 并讲解每段最大值, 最小值的确定依据。

优化设计: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方法以及IP的特性, 以竞赛形式完成任务三。

任务三:速度挑战, 理解IP。

(1) 二进制数00000000转换为十进制数____, 二进制数为11111111转化为十进制数______。

(2) 下列IP地址哪个是合法的? ()

A、192.168.1.256 B、127.0.0.1

C、192.16.1.120 D、200.110

设计意图:原始设计中采用教师直接讲解的方法, 学生兴趣不大;优化设计通过竞赛形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激励学生完成任务, 从而验证IP地址每段的范围为0~255, 同时巩固理解合法的IP地址。学生乍一看任务会不知所措, 需要教师适当引导, 同时给予相应的提示, 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IP地址的分类

师:互联网上的网络规模区别很大, 因此IP的编址方案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A、B、C三种基本类型, IP地址分类判断的依据为IP地址的首段范围。

原始设计: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IP地址分类的特点及原因, 简单地设计练习题。

优化设计:首先学生通过查阅教材或网络搜索, 分小组总结归纳IP地址分类的相关知识;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分别与同学的IP地址进行对比和互换, 观察实验结果;最后在原有练习题的基础上教师增加拓展任务,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设计意图:原始设计中的教学过程毫无新意, 只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优化设计不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任务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思想, 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4) IP地址的管理

原始设计:教师直接叙述讲解。

优化设计:学生自主阅读, 课内探究, 完成任务五。

任务五:讨论思考, 管理IP。

(1) IPV4采用_____位二进制数表示, IPV6采用______位二进制数表示。

(2) CNNIC通过哪些规定节约IP地址?

(3) 上网搜寻“全国IP地址分配表”, 看看我国所分得的IP地址基本属于哪一类?

师:互联网地址分配机构 (ICANN) 负责全球IP地址与域名的管理。全球IP地址分配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互联网用户大规模增长, IPV4非常匮乏, 提升到IPV6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得到的大多是C类地址, 几乎没有A类和B类地址, 而且在总量上与美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设计意图:原始设计时教师直接讲解, 学生并没有实际体验。优化设计后通过任务引导学生从网络中了解IP地址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的局面,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总结提高, 拓展延伸

原始设计:教师归纳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

优化设计: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以及存在的疑问。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归纳补充, 并对所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

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IP地址及其管理, 知道IP地址就是网络中计算机的身份标识, 它能唯一标识出主机所在的网络及其网络中位置的编号。IP地址是一组32位的二进制数, 共分为五类, 由ICANN负责全球IP地址与域名的管理, 中国则由CNNIC进行管理。为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 现在使用的IPV4 (32位) 已经向IPV6 (128位) 发展。

优化设计还增加拓展延伸环节: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自己家中计算机的IP地址并记录。如果采用今天在学校使用的方法查看IP地址有问题,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观察家中上网的设备有哪些, 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设计意图:原始设计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优化设计后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自主归纳总结所学知识, 印象更加深刻, 效果更加明显, 而且教师从中可以获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针对不同学情和不足适当点拨。拓展延伸环节不仅能加深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反思

在以往教学中, 习惯在课上利用黑板或PPT对学生进行直接讲解, 总认为该节课概念性较强, 需要采用原生态的讲法学生才会明白, 结果是事倍功半, 学生上课时提不起精神, 忘记得也快。本案例经若干次打磨后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有关资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指导学生在网上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培养其良好的自学习惯, 设计的任务与课题相关、与实际相关,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教学案例的优点在于采用“任务驱动”法时给学生创造真实、可操作的情境。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 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 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吸引他们进入学习情境。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因此, 上课导入时, 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并且具有吸引力的情境, 会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非常大的学习兴趣。

其次, 每个任务是事先设计并组织好的, 注意了任务之间的衔接性, 让学生兴趣一直保持下去。如在研究IP格式时, 学生对IP的每段的范围不能理解, 牵涉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该问题以前的解决方法都是直接讲解, 效果并不理想。现在先将IP地址的表达方法给学生交代清楚之后, 4段8位的二进制表达式, 每段最大多少?最小多少?把这个疑问留给学生。究竟用什么方法解决?我要求学生展开竞赛, 看哪位学生先能计算出IP地址的最大值最小值。学生大多用百度搜索, 搜索的关键词不同, 结果也大相径庭。通过演示, 学生发现了同学的搜索技巧, 再次明白搜索中首要的是提炼关键词, 并且知道进制的转换工具。引导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后, 接下来的问题是计算机自带软件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个班级的学生问我:“不会是Windows自带的计算器吧?”我当时就反问:“可以吗?”学生自己尝试发现是可以的, 身边的工具为什么不用呢!但是有的班级则需要教师展示风采。通过完成这两个任务, 学生不仅学习到转换的方法, 并且能将学习过的知识运用起来, 学生在竞赛和探索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培养。

再次, 本案例针对学生对旧知识的运用;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及创新的能力等教师都必须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以鼓励学生的兴奋点和成就感, 这样则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实现目标的欲望。

拓展延伸环节中的任务设计做到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 传授或渗透给学生思想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等内容, 做到寓德于教。例如, 在让学生修改计算机IP时地址时, 学生大多不肯修改IP地址, 宁可听教师讲, 担心自己计算机重新设置后出现问题, 该任务的设计技能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又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上一篇:歌剧中的卡门下一篇:基层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