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理想环境

2024-09-26

创设理想环境(共6篇)

创设理想环境 篇1

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存在种种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教师没有把合作学习环境的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任务,对合作小组的组建、合作活动的方式以及合作任务的规定等事先没有周密的思考和安排, 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安排显得很随意,合作学习活动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意合作,问题缺少讨论价值。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发挥集体智慧,通过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升学习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要提出具有挑战性、有合作价值的问题供学生讨论。而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根本无须用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来解决。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组织合作学习,就不能把学生引入与课文的深层对话。拿一些没有思维含量,甚至是一目了然的问题,让学生去合作讨论,只能使合作流于形式。这种动不动就组织小组讨论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很普遍,这反映了部分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环境时,不愿意花功夫,也反映了许多教师在学习、领会新课程理念时,存在“绝对化”倾向。我们应该明白,采用何种学习方式,应该因学习任务而异,合作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有些学习任务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却未必有效。

2.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片段:

师:下面我们来品味作品语言,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描绘青海湖梦幻般的美的。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请同学们在课文里找一找你觉得写得最优美的句子,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说一说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全班学生立即分小组开展活动。教室里基本上听不到读书声。每小组基本上是一位学生讲,其他学生听。 )

(4分钟后。 )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下面请各小组把合作学习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中“让语言美丽起来的地方”。

应该说,该教师在引领学生品味作品语言时,设计安排了合作学习的环节,是很有必要的,其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合作的环境,以互相启发、共同探讨。但是该教师设计的这个环节,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学习时间。首先,没有给合作前的个人独立学习和思考充足的时间。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是摆在首位的,只有在个人拥有对阅读文本的独特体验、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才能够达到互为补充、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效果。个人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在学生还没有时间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品读、获得体验时,就让学生小组讨论,小组里一人讲、其他人听的现象就在所难免。其次,没有给小组的合作活动留有足够的时间。案例中,学生要在短短的四五分钟时间里完成教师布置的“找一找”“读一读”“说一说”的任务是很难做到的。缺少了学习时间保障的合作活动只能是走过场。合作活动前,给学生个人学习多少时间?给个人学习规定什么任务?合作活动要完成哪些任务?需要多少时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仔细思考。

3.合作小组的组织过于随意 ,缺乏明确的合作分工。

目前,大部分合作小组的组建都是采用前后桌学生随意组成小组的方式。应该说这种组建方式有一定优势,如组织起来比较省力,用不着教师煞费苦心地思考小组成员如何搭配;活动起来也比较方便,想放便放,想收就收。但这样的组建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起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以这种方式开展的合作活动,很难起到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等效果。有些学习任务,采用这样的合作方式,就很难取得实际效果。同时,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成员也往往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活动中一般都是一个人讲,其他人仅仅是旁听,闲谈、闲听、闲坐的“三闲”现象并不少见。

如何为学生创设有效合作学习环境呢?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我们向教师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1.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以座位前后四人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有其长处,应该是选择之一,但不应是唯一的固定不变的方式。教师应当根据学习任务和本班学生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灵活地组建各种合作学习小组。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片段:

(1)梳理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 《桃花源记》是一篇美文 , 请学生讲一讲,通过读课文,从中发现了哪些美点。

(3)师生共同归纳课文美点 :景物美、人情美、语言美。请学生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一点, 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4)将选择相同美点的学生组织成一个话题讨论小组,交流阅读心得,并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巡视点拨。

(5)全班讨论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对文本的不同阅读体验,将学生分成三个合作组(为方便讨论,每一大组又分成两个小组),一起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拥有自己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和同学交流探讨,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由于小组成员有共同的关注点,有共同的话题,各自又有自己的体验,所以讨论时都十分投入,这样的组织方式无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合作氛围。这位教师采用的是“兴趣分组”,其好处是让各组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接受和支持。

采用同组异质的形式,更利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特长以及组织能力、个性等方面的特点分组,以保证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

合作学习与松散组合的小组讨论的不同还在于,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有专门化的任务,还要有支持有序完成任务的专门化角色。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还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和分工,要让每一个成员都有事干,让他们感觉到在合作学习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2.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师生事先已经知道;二是学习的主题在课堂上随机生成。我们所进行的合作学习主要属于前一种。从学习任务的角度说, 这种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围绕已经确定的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设计能将合作活动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问题的提出要注意两点:一是小角度大容量,这样的问题有“四两拨千斤”之效,一个问题的讨论能牵动整篇文章;二是大价值小难度,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切忌代替学生思维,直接告诉学生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

《口技》教学设计片段:

(1)师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请学生自读课文 ,找一找 ,口技者“善”在哪里,怎样写“善”。做好笔记,并小组讨论交流。

(3)课堂交流 ,学生完成课堂智能训练 ,巩固字词。

教师抓住课文中“京中有善口技者”这句话中的“善”字提出问题,看上去似乎很小,但一字立骨,能引发学生对整篇课文从内容到写作技巧的全方位的思考讨论,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这个问题提得新、提得巧,能够激发学生合作讨论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3.创设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都要认真设计。能否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在最应该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上,在最需要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的时候,适时地组织合作学习,往往能够创设出合作学习的最理想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在合作学习的时机出现时,要能够及时把握,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在时机尚未出现时,要创设时机。

许多教师的实践和研究表明,时机的创设关键是要围绕合作的问题作充分的铺垫。首先是合作技巧和习惯的铺垫,要让学生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养成合作学习习惯,掌握合作学习技巧,这主要靠平时;其次是文本的铺垫,在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了解文本; 再次是相关知识的铺垫,对合作学习中涉及的而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教师要心中有数,要采取相应的举措,或者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准备、搜集整理,或者由教师提供;最后是合作心理的铺垫,要有意识地强调合作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引起学生注意,要让学生明白,该问题必须通过合作学习才能解决。

4.适时评价学生合作学习中的表现。

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良好的合作氛围的形成,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调控好合作学习的情绪,要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与信任),学会交流(理解与沟通), 学会合作(互助与竞争),学会分享(体验与反思)。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的适时评价十分重要。在合作活动中,教师要以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良好表现及时肯定表扬,对有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消极态度,及时指出和纠正,对学生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必须强调的是,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哪些方面要进行评价,采用何种形式、如何进行评价,不是课堂上的随意行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思考和谋划。

高效预习单的理想创设 篇2

[关键词]共同参与 梯式设计 语用训练 预习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32

预习单就是学生在没有教学之前进行自主学习的任务书。由于每篇文章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较为常见的做法是让学生自主预习。实际的情况是学生把课文阅读一次,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就算完事。长此以往,预习效果甚微。那如何从预习中找到一些共性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预习呢?如何创设理想的预习单,让教与学之间变得更为紧密,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呢?

一、师生共同参与,让学生按图索骥

在传统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常常以冷面孔出现,对学生发出预习的指令,最后又做出终审裁判。教师这样的角色无益于学生的预习。理想的预学单应该由师生共同参与。如果将教学比作一次远航的话,那么教师就是船长,学生就是水手。

(一)教师是预习单的开发者

这是一个最为常见的预习单:它由两个主观性的问题构成,“放之四海皆真理”。久而久之,学生会错误地认为,预习就是这样一种唯一的方式。作为预习单的创设者,要有宏观的课程设计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规划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设定教学序列,促成教学阶段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要细致于微观,针对单篇的阅读教学,设计好这一课的预习内容,确保学生喜欢、能接受、主动参与,力求语文知识的训练扎实到位,让学生在原来的语文经验上有所提高。

(二)学生是预习单的参与者

著名特级教师李希贵老师说过:“既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们老师就有责任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全面、系统、具体且及早地告诉学生。动力来自目标,压力来自任务。有了目标和任务,学习才会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的事情,管理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当学生也能从学习目标的角度思考学习时,预习过程将变得更为开放。预习的内容设定不是教师个人的专利。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成为预习内容的信息源,而且学生的学习经验对同伴来说特别受用。如,教师说:明天我们学习《景阳冈》这篇课文,议议我们要预习些什么。看过《水浒传》的学生说:列列武松其他的英雄事迹;没看过的学生说:课文中有很多现在不常用的词语,不是很明白。

经过学生的参与,一个理想的预习单产生了:

(三)教师是学生参与的激励者

如果学生完成既定的预习任务,教师就要进行全面的审视、反馈,并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切不可在学生预习完后,教学中教师对预习内容不闻不问。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而因势利导。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预习要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采用梯式设计,让学生按需索学

(一)给予学生选择学习的自由

理想预习单的设计就是从易到难,进行梯式设计。一刀切的要求学生全面地完成预习单,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就要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如,《一夜的工作》预习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学生各自的他不同需求。如,上文的预习单,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就让他多多阅读文本本身,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而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探究思考。这样,每个学生在预习单中都得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内容。

(二)可以采用作业本的习题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必要环节,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载体。课堂作业本中的习题可以作为学生预习单中的内容。这样它成为教师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利用作习本习题,学生可以知道自己达到教学要求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自己的学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进而改进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突显语用训练,让学生鱼渔兼得

(一)预学提出问题

学生自学在先,可促进他们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而思考怎样弄懂这些问题。因此,好的预习单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设计的“预习单”,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提出质疑问题。如,学习《牛郎织女》一课,她让学生在预习单空白处填上适当内容。

预习后,学生补齐了预习单。此时学生心中有了一种求知的欲望,在上课时他们就会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解,学习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二)注重拓展积累

语文的实践活动归根结底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单篇教学如何做到增量呢?如何做到多积累呢?预习单可以承担部分功能,添加“博闻广记”——单篇阅读教学的背景和文章的推荐。如:

预习单中的“博闻广记”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生活经验的短板。王荣生教授认为:“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必需的资本(人生经验、阅读能力),教师作为一个成熟的阅读者,要把包含于学生现有的语文经验的因素,从学生现有的阅读状态起点,带领到终点学习目标——高于现有的语文经验。”因为熟练者与作为生手的学生有不一样的情形,学生在读了“博闻广记”后才与文本发生独特的遭遇,才会“热泪盈眶”地体味到作品的“滋味”。

(三)锤炼语运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就要增加一些策略性知识,以锤炼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策略,让学生鱼渔兼得。如,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设计《桃花心木》的预习单: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比较简单,但摄取课文的信息量却是巨大的。预习,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教学内容的前置,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验。从本质上说,完成预习单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思维、经验、知识展示的过程。在预习单中设计一些语用训练的题目,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直觉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

语文教学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孩子们在同一个舞台上都光彩照人,也不可能以同样的机会让不一样的孩子赢得同样的成功,但是我们可以设计一张因人而异、因材而异、独具匠心的预习单,让学生慢慢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理清文章脉络,从而为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提供方向。高效预习单的设计能让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澄明之地,能让学生幸福地徜徉在学习活动中。

创设理想环境 篇3

记得林语堂先生曾经讲到过师徒相授的动人场面:面对学养深厚的老师,学生只需坐在教师面前,彼此不发一言,学生静静地从老师的言行中去体悟为人治学的道理,这种不言之教,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可以看做教育教学的至高境界。禅宗推崇顿悟,因为深奥的体悟来自灵魂最深处,言语都不便于表达,故刘禹锡云:常恨言语浅,不及人意深。六祖慧能之所以接过袈裟,就是源于他超人的悟性。他虽然大字不识,仅为一烧火僧,但心境空明,直抵佛性,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了他。庄子借轮扁之口说,圣人之言皆糟粕,言语出口则言语已死,思想的内核突破了语言层面。这样说来似乎有点玄,难道语文的学习也像释道哲学这般吗?当然,没有必要把语文学习看得玄奥高深,但事虽不同,理却同,我们很容易找到其中的相通之处。百年以来,人们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出现前所未有的探究热情,在中西互融的开阔的视野下,对语文学科规律的研究取得了更为深入的进展。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语文教育的低效状态依然持续,语文教育方面长期存留的很多症结仍然存留着,特别是越来越盛行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大多与语文自身的规律背道而驰,对语文教育构成极大的伤害,这种状态加重了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忧虑,很多有志者期望语文教育能迎来新的转机。

如何改变语文教育的现状,如何提高语文教育的效率,我以为必须尊重语文自身的规律,强调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区别,语文教育应在熏陶渐染上做文章,发挥语言文字的熏陶功能。张志公先生有言:十多年的语文学习经历,就是熏也熏好了。但事实鲜有让人满意的,为什么我们总难获取满意的学习效果?百年以来,欧风美雨裹挟而来,中国现代语文有了新的面目。先进的教育理念,新鲜的教育方式,对汉语言的传授有了很好的启发作用。在语文教育技能层面上,语文学界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厘清了不少历史上含混模糊的认识。但是,不可否认,语文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重术轻道的倾向,技术至上主导了语文教育的方向。而对于语文自身规律尤其是汉语言文字的规律的研究却受到冷落,很多人在技能的层面上纠缠不休,总有人期望用自然科学的机械方式,总结出多少步、多少法、多少程序,企望顺利地驾驭语文这匹“野马”。然而事实证明,此路不通。语文与自然科学的明显区别,在于它的多义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简明言之,就是它的非科学性。期望用什么公式定理来约束它,最终会显得无能为力、苍白倦怠。几十年来,多少人“发现”的、“发明”的、“创造”的这样那样的法术,被无情地证明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因为它们共同的弱点是属于术的层面的研究,距离真正的语文之道尚存距离。庄子有云:吾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学好语文,关键不在于方法技能的传授,虽然方法自有方法的存在价值,关键在于我们能创设什么样的环境,我们能带给受教育者什么样的心灵感染。如果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是最适合自学的,这就是有些学生的语文素养常置教师或学校教育于尴尬境地的原因。那个听课很专心、学习很卖力的同学不一定能把语文学习好;那个上课的时候你看来有点心不在焉却能在课后大量读书的人,语文素质却高人一筹。语文的功夫无穷尽,课堂的传授太有限。我们必须重视语文环境的创设。环境于人的影响润物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或煦暖或滋润着心灵。在一个良好的语文环境中,任何人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都会产生明显的变化,有的人还会来一个脱胎换骨。

审视我们周围的实际,可以说急功近利是影响语文环境创设的最大障碍。很多时候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总期望一夜之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或者如俗语所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这太天真,语文教育者不可能是魔术师。要知道,语文学科是最最速成不得的,它与急功近利几乎是天生的冤家。总是急咻咻的样子,今天吃下了肉,就希望明天腮上长出一块肉来,除了是病态,还能是什么?营养学家认为,一般说来,在田野里生长周期长的食物营养价值总会更高些,为什么?说穿了,不为别的,就是阳光是不可省却的。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保持一个从容的心态,维护一个合理的过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我不相信语文教育会没有成效。有些人为了获取分数,突击完成,加班加点,即使有一点暂得之利,过后也会很快地被证明于语文素质的提高于事无补。还有的做法,更趋恶劣,近似杀鸡取卵,只要一时的分数,学生兴趣的破坏、学习过程的荒谬,似乎都不关我的事体。朝深里说,这有违职业道德。教师不是马路警察,不能只管一段,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学习的热情,这很重要。为了区区分数,把语文榨干汁水,把语文五马分尸,把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降至冰点,这样的事情不是已经很普遍了吗?急功近利,害人不浅啊!

真正要提高素养就在于创设一个语文学习的环境,这样说,语文学习就是件任重道远的事了。学校、家庭、社会,有必要共同构筑一个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当然,这样说,并不是为推脱学校教育的责任,也没有理由削弱学校的主阵地功能,学校的语文教育仍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家庭对社会的要求总是很微弱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并不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我们的主要发挥作用的地方还是学校。在语文环境的创设上,学校教育是最不可或缺的。

由于应试教育狂风劲吹,不得不承认,学校语文教育的环境越来越值得忧虑。大量繁复的各学科作业把学生的时间、精力挤压到极限。读书,准确地说,读课外书,已经是一件看起来非常奢侈的事情。于漪老师曾经语带无奈地说,语文的地位在学校里已经不是什么小三子了,它应该是小四子、小五子了。在学校管理者、在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它是当仁不让的弱势学科。曾经有人戏言,如果说理化生史地政属中学基础学科,那么,数学是基础的基础,语文又是数学的基础,那语文对一般的基础学科而言,就属于姥姥级了。可“姥姥”又怎么样,现在不是倚老卖老的时代了。在时间的分配上,不要想着与强势学科比如数学外语甚至物理化学一争高下。这是考试格局所决定的,因为语文实在不如人家能“贡献”分数,分数面前只能气短,这是语文教师的最大尴尬,是语文教师心中共同的痛。不提分数也罢,一提分数就憋死英雄汉。提倡读书,尽管有理,但是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倡导,基本上等同风过耳。况且,语文教学本身又存在很多误区,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又不见读书的影子,只知道在习题堆里打滚,语文课上充满了简单机械的重复,严重背离语文教学规律的事情频频出现。本来还有的一点语文学习兴趣被消磨到趋近于零的程度,如果不是还有最后一个手段———考试,更不知学生该如何“作践”语文。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好地反思,除了考试,我们善待自己的职业了吗?没有办法改变的现不多说,但我们有必要作出自己的努力,使语文本身产生魅力,去吸引更多的学生。

鉴于这种状态,创设一个相对理想的语文环境,变得尤为急切,尤为重要。不要目光只盯着考试,不要以为我只对分数负责。学校的最大功能是育人,我们应该对育人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语文教育功用无穷,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它的作用需要很长的周期。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总该有理想的色彩,有一种诗意的成分,有一种彼岸的追寻。想想看,在一个人的青少年时光中,如果没有这样的因子,它的人生航船如何定向,如何获取动力,又如何在遇到风浪时保持一颗静定的心。理科的知识更多的是给予获取有形财富的手段,与精神的深厚关系不大。如果我们听任目前学校教育现状的蔓延,的确,从近期看,不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即使学生在语文分数上有点影响,焉知他们不能在其他学科上获取更大的补偿?语文更多的是关于未来的,如果今天失去阵地的坚守,自动宣告语文教育的缺席,这将是对学生的将来成长的莫大失职。

语文教育难为,但并非不可为。抓住课堂主阵地是创设环境的核心。培养大语文的意识,改变陈腐落后的做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引取生活之水浇灌,这些都属于语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能徜徉于语言文字的密林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获取诗情,浸润心灵,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妙与灵动,让灵魂与世界上最高贵的灵魂相交流。每年每月每天每时,感受着语文的魅力和魔力,那么,素养的提升,境界的提高,还会是值得忧虑的事吗?让空气中弥漫语文的因子,让土壤里生长出文学的叶芽,这也许近于语文教育的理想状态吧。当然,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纠正语文学习的错误观念,把读书当做最重要的手段,把生活看做语文学习的源泉,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不可能学不好语文。这里面天地自宽,大有可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给中学生开列过一份必读书目,说出来不知是让我们羡慕,还是让我们惭愧,那份书单上包括一百七十五部世界文学名著。对照我们的中学生阅读,教育部开设的三十部文学名著的阅读还是形同虚设。引导学生读书,是创设语文学习环境的重中之重。创设环境,还包括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没有课堂教育是不行的,但仅有课堂显然是不够的,大语文观的树立至为重要。这牵涉到学生视野的开阔。有一句已经被引用得烂熟的话,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非常有理的。陆游告诫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我们应当告诫学生说:要学好语文,必须在课外下功夫。引导读书,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走得出,进得来,利用多种渠道,发挥熏陶作用。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音乐会博物馆大剧院,让一切的一切都发挥语文学习的效用,让语文素养在潜滋暗长中提升。在这诸多环节中,课外阅读显得尤其重要。语文素养大部分是读出来的,这是在历史长河中被反复证明了的。

当然,创设环境,我们还会遇到一个挑战,那是提升教师自身阅读素质,这是一切措施实施的关键。曾经有过无数成功或失败的例子,很多人把自己语文学习的经历与老师关联在一起。教师引导兴趣,兴趣开阔视野,视野提升素质,素质影响一生。在诸多环节中,首先要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抛开此一点,再好的理想似乎也难以实现。多少有为之士,曾经陶醉地讲到他们少年时代遇到的良师,这奠定了他们人生的根基。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太高太高,值得人付出一生去追求。有时我坐在别人的课堂里听课,我曾无数次地设想,如果我真的是一名学生,我会喜欢这个老师吗?他的视野、他的言语,能传达出语文的魅力吗?他的举止里有一种深厚的人文积淀吗?也许其他学科对此不太关注,语文教师往教室里一站,本身就是语文教科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切就包裹在其中了。

高中化学理想课堂创设研究 篇4

一、渗透学习方法指导, 培养学生对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绝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化学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要通过教师进行积极正确科学地引导。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中, 教者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速率”, 一味喋喋不休的讲授, 让学生机械地去听、去看、去机械模仿, 要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会、合作探究、提出疑问, 并自主释疑。

如进行“钠与水反应”演示实验时, 教者可事先预设以下问题:钠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可以用小刀切割?又为什么要用滤纸将钠表面的煤油吸干?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验完成后,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进行合作探究, 共同探讨为什么钠会熔成小球并浮于水面, 又为什么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响声, 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又为什么会显红色?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 并主动释疑, 师生很好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 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并理性思考, 从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化学产生兴趣, 学习起来必定事半功倍。因此, 在教学中要尽量多做化学演示实验, 条件许可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 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使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也能使学生适应新的阶段的学习。由于初中阶段化学学习时间较短, 部分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很容易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化学。笔者总是在第一课上课时向学生介绍高中和初中化学学科特异同, 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 之后的日常教学也有意识的在讲授中渗透学习方法和技巧。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语言、教学设计等方面做更充分的准备, 避免枯燥的讲解和机械的记忆, 使学生能够轻松、快乐的学习。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劳, 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 品尝发现的喜悦。部分教师因担心教学时间不足, 学生活动多了可能使得教学节奏变慢, 难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其实不然, 若是学生通过自己发现获得的知识, 其掌握的程度会大大提高, 避免教师多次重复劳动, 可能会节省很多教学实间, 体现精讲多练的教学新要求。

二、精心课堂准备, 借助合理环节安排提升教学效果

笔者特别喜欢参与课堂研究, 有机会就向同仁学习, 在听课的过程中总是将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本人进行对比, 学习别人的闪光点, 避免上课时在课堂准备和课堂实施中出现遗憾。伴随着多媒体的大量使用, 教学准备特别容易被教师误认为就是制作课件, 很多教师很可能只是在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适当修改就走上了讲台, 笔者觉得这种做法绝不可取。在进入课堂前, 应该依据本校、本班学生的知识建构等方面的特点, 参考往年的教学课件、教学笔记、导学案, 寻找最新的与本节课相关的热点和重点资源, 尽量使得课堂设计能够严谨、有序, 即包含教学目标, 更有每一环节出现情况的预案, 绝不能因为没有充分准备使得课堂教学存在遗憾。在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体系准确把握下, 哪些由教师简短讲解, 哪些需要当堂反馈, 哪些可以使用导学案自主学习, 哪些需小组讨论均应多次斟酌并和同事们交流后确定。在精心准备后的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更加从容, 也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热情, 避免出现卡壳现象影响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也是学生最期盼的, 最流连忘返的, 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期待化学教师走进课堂时, 我们也就不需要担心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了。

三、坚持自我学习,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提供保障

创设理想环境 篇5

一、理想教学氛围的创设需思考英语课程教学特征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听说读写,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 最明显的要求是任务型教学。从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看, 任务型英语教学需要理想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能够去愉悦地学习。但在创设课堂学习的氛围时不能形式化, 必须根据文本内容去确定。初中英语课程文本的诸多内容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互动, 那么我们就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学生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要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与老师、同学、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英语语言文化氛围, 以便敢说乐说而不是死读硬记。只有当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与自由, 才会真实地进行观察思考, 真正地去合作交流, 才能学得积极主动, 课堂才会群情激奋。因此, 我利用每节课之前的1-3分钟, 让学生用英语作班级值日报告或每日天气情况及日常趣事介绍等。这些话题来自学生实际生活, 学生跃跃欲试, 积极参与, 这期间我也不会因一些小错误而打断他们的英语交流。这样既让学生快速轻松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又使学生对每节英语课充满期待, 让他们感到学习英语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挑战, 一种乐趣。

二、理想教学氛围的创设需关注学生创新学习特征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会学英语取决于爱学的程度, 单纯知识的灌输只会适得其反。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 创设生活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朱永新教授就曾说过:“理想的智育, 应该超越知识, 走向智慧, 激发创造, 健全人格, 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 学生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展现个性必须建立在学生逐步走向高度智慧的基础上, 那么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推进都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创造, 都必须有学生创新解读文本内容的一席之地。课堂教学应力求最大限度地把时空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逐步释放创新思维的潜能。例如我们学了牛津英语9B Unit 2 Robots后, 我让学生自己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设计一款机器人, 并陈述“What does your robot look like and what can it do in our daily life?”学生们畅所欲言, 既巩固了课文知识,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创造性。这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一开始就能让学生有创新地解读文本, 而且是堂堂课都注意这样去做, 那学生的学习是愉悦的, 学生解读文本的创新成果也是丰硕的, 而且处于良性循环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

三、理想教学氛围的创设需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特征

陶行知先生认为:“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 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 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先生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就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和方法。其地位的体现是不要把学生当“天津鸭儿”, 其方法就是给学生自动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宝藏之“钥匙”, 这所给的钥匙不仅仅就是一把, 而是几把, 甚至还应当是一串。为了让学生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奠实基础, 平时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自主发展, 甚至是自主超越发展。教师在运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来训练学生思维时, 应符合学生个性思维的特征。当我们将学生个性思维的潜能挖掘出来, 并让其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那么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人公地位就完全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也极易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加自主创新地学习。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 应力求让学生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力求让学生掌握“怎样做”, 并知道“还能够怎样做”。如翻译句子“出去和呆在家相比, 他较喜欢出去”。有学生说:“He likes going out better than staying at home.”我问:“The only one?”有学生马上举手说:“He would rather go out than stay at home.”我又问:“Anything else? Think it over!”有学生思考了一会儿说:“He prefers going out to staying at home.”我又问:“The last one?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学生讨论了一下回答“He prefers to go out rather than stay at home.”“Very good! ”我马上表扬这位学生。做这样的练习, 学生不但复习巩固了所学的四种句型, 而且让学生明白在写英语作文时遇到把握不准的句子时, 可换其他句子, 尽量选用我们拿手的、有绝对把握的句子来提高作文的准确率。平时我们教师在突出学生主体时, 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让学生人人吃得了, 人人吃得饱, 人人吃得好。

创设理想环境 篇6

关键词:课堂气氛,兴趣,教学效果,和谐

引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 那就是如何创造一个理想的课堂教学气氛 (classroom environment) ,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目前, 不少班级的英语课堂教学气氛比较呆板、沉闷。教学形式单一, 枯燥无味, 缺乏灵活性, 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消极被动地听课, 有些学生一堂课下来不开口;有的甚至很少抬头与教师进行目光交流。在课堂上,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几乎没什么反应, 教师唱独角戏, 满堂灌, “教”与“学”双边活动难以开展, 这种课堂教学气氛使师生双方都感到被动和压抑。因此, 课堂气氛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很大。本文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气氛的作用以及如何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这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课堂气氛的作用

1. 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 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很放松, 教师和学生心情愉快, 思路敏捷、开阔, 容易产生更多更新的想象。

2. 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中, 学生会把学习英语的过程看作是一种有趣的活动而不是沉重的负担。另外,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会使学生乐意接受任课教师, 轻松地消化吸收学习内容, 进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象英语专业的学生那样有大量的英语课, 其专业课要占绝大部分时间。

因此, 学习英语仅靠课堂上的那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他们乐于学英语。

4. 在和谐愉悦、心理相容的教学气氛中, 学生的竞争意识也

非常强烈, 个个都力求胜过对方, 不甘落后, 满足成就感和发展自我的动机变得尤为迫切, 学习兴趣更浓。同时, 在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中, 学生也易于形成承受挫折, 抗衡失败的心理准备, 因此, 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更坚强, 争取成功的信心更坚定。

二、如何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重视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针对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调控好课堂气氛。

1. 教师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精神状态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首要前提。

课堂教学气氛是教师和学生情绪状态的集中反映。教学中, 教师自身的情绪如何, 对学生的情绪有直接影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精辟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 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能激励人, 没有主动性怎能唤醒沉睡的人, 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 怎能鼓舞人呢?教师要尽可能地使自己习惯于朝气蓬勃的生气。”教师只要走上讲台, 就应该把一切抛在脑后, 将全部身心投入到热情、振奋的教学气氛中去。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2. 调节好学生的学习情感, 使学生处于亢奋状态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中等亢奋状态是人学习的最佳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人的学习活动特别富有成效。然而, 真正使学生达到中等亢奋状态却是一件难做的事。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 掌握学生的个体心理特点。而要掌握每个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 教师就必须熟悉、了解学生, 课内外广泛地接触学生。其次, 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学生的兴奋、惊奇、敏感、恐惧、受窘和其它内心活动都逃不过教师的眼睛。如果一个教师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 他就难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 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果教师为每学期、每阶段, 直至每节课都制定出清楚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 学生就能明显地感到进步, 尝到丰收的喜悦, 这种成就感会强化他们的自信心, 学生愿意与教师配合,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4. 善于组织课堂教学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保证。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 教师起主导作用, 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组织、领导和管理的作用。教师要注意自己教的活动及学生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状况来调整教学和组织管理, 发现学生精力不集中, 要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组织形式多样化, 生动活泼, 每一堂课给学生新收获。

5.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保证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的又一要素。

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及时予以肯定, 少一些简单的对错评价, 多一些分析和鼓励, 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良好的效果, 同时对学生要一视同仁, 不要对学生区别对待, 教师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 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 找出办法, 制定措施, 让那些在学习上慢一点的学生树立信心, 消除自卑感, 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样, 在课堂上就能建立一种和谐的而不是对抗的气氛, 从而减轻学生的压力。

6. 教师的面部表情和课堂语言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另一要素。

在课堂上, 教师要面带微笑。教师的笑容对学生有很大的鼓舞, 能消除其紧张情绪, 建立自信。另外, 教师的课堂语言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学生回答错误, 也不应该直言错误, 当场纠正, 尤其是对于那些自告奋勇, 主动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应多鼓励, 少批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保留他们的自尊, 使他们在以后的课堂发言中更加积极、踊跃。

7.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创设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另一前提条件。

通过交流, 学生在感情上很容易接受老师, 接受老师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上尽情发挥, 无任何思想负担。同时, 学生会感觉到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互相交流。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他们缺乏使用英语的信心。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帮助, 启发和鼓励。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怎样教和教什么同等重要, 甚至有时前者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将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上一篇:电子商务促进产品流通下一篇:化学方程式书写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