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工作总结

2024-09-29

环境创设工作总结(通用10篇)

环境创设工作总结 篇1

小二班2015-2016第二学期环境创设工作总结

区角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的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小班的区域活动在孩子一日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更能体现出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通过多次的学习培训,我们也理解到不少区角活动新的理念,因此本学期我班将从孩子的兴趣、年龄特点等角度出发,让孩子学习按兴趣选择活动的材料和区角,和伙伴自由交往,通过活动学习和发展各方面的技能。本学期,班里共设有五个区角,分别是:表演区、角色区、益智区、美工区和阅读区。

在表演区里,提供了各种乐器,表演道具,孩子在这里可以按自己意愿去表演,去创作,还可心培养孩子的团结合作能力。

在角色区里,提供了多种医疗设备,如针管、输液瓶、温度计、医生和护士帽、各个科室牌、药盒等,让孩子通过自身体验来了解医院的工作模式,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团结合作能力。

益智区的开设是为孩子创设一个较为安静、较少受到干扰的游戏环境,一个开放的、便于孩子操作的游戏场地,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动。在区域中提示孩子养成有序收放、妥善保管玩具材料的良好习惯,确保玩具材料的完整,并与孩子共同建立起相应的区域活动规则。为孩子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提高同伴间的合作与相互学习的能力。

美工区内投放的材料是适合托班孩子年龄段的材料:如水彩笔、油画棒、橡皮泥以及各种模具等辅助工作,以满足孩子选择和创作的需要。区域内创设的活动空间大,以满足孩子选择工具、材料以及自由结伴参与创作的需要。同时,我们还鼓励孩子参与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共同创设美术活动空间,逐渐成为活动区的主人。区域内我们还开辟出一块供孩子展示作品的墙面以及空间环境,使孩子获得展现自我、评价他人的机会。

图书角的环境安静、温馨,富有童趣,大大激发了孩子阅读兴趣。区域的色彩清新淡雅,使孩子能心绪宁静地参与阅读活动。由于孩子年龄较小,无法认字,所以图书角内的图书多以图片为主,文字解释为辅的图书,图片与内容适合该年龄段的孩子欣赏。为了保持孩子的好奇与兴趣,我们会定期更换部分图书,以此来激发孩子不断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在阅读活动中,我们会适时地、自然地介入到活动中,通过共同阅读、提问引领、角色扮演、示范演示等方式促进孩子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让孩子参与主题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更能对孩子的求知、探索的欲望给予支持与鼓励。理想的班级环境创设应当是师幼互动的,即:走进这个班级,不用介绍就能从环境中感受到本学期已进行过的主题活动。在本学期,老师们在主题墙上也花了不少心思,不再是以老师一手办为主。丰富多彩的主题墙背景为教室增添不少色彩,再搭配上孩子丰富有趣的作品,让整个主题墙都变得了意义非凡。

在幼儿的生活中,环境是对幼儿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他们需要充满爱的环境,需要富于创造的环境,需要有助于增强智力的环境,需要同伴交往的环境,……总之他们的生活依赖环境,他们必须发展适应周围环境及改善、创造环境的能力,进而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在下学期,老师依旧会尽力为孩子们创设丰富、有趣、有意义,适合幼儿学习生活的环境。

环境创设工作总结 篇2

我园在“快乐教育”理念的实践过程中, 创设了美术工作室, 实施创意美术教学, 通过建构个性化的瓶罐创作、剪艺装饰、色彩涂鸦、借形想象四个美术工作室, 开展适合幼儿快乐想象的美术活动实践内容, 探索美术工作室的实施策略, 引导幼儿在感知欣赏、自主创作、成功体验等激发幼儿艺术创作的兴趣和潜能的活动中, 促进创造意识的发展。

上述依托美术工作室而创建的幼儿园特色环境, 更多地是关注如何在显性的物质环境中渗透创意美术元素, 并提供相应的活动支持, 让幼儿在直接感受、体验和互动过程中, 形成审美的情趣和创造能力。我们的实践探索表明, 创设有效的幼儿园特色环境有以下三个策略。

一、打造独具匠心的工作室环境

美术工作室应该有别于以往教师预设为主、具有高结构性的集体美术教学活动, 也不同于空间相对狭小、材料相对单一的班级美术区域活动。它是一个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 能够让幼儿愉悦、自主地参与活动, 感受艺术创造乐趣, 并能大胆地进行个性化艺术创作的空间。

1. 不断调整空间布局

因地制宜, 合理规划, 根据现有条件来设置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美术工作室, 使幼儿可以在不同的工作室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美术活动。我们把利于孩子自主活动、促进发展放在优先考虑的范畴, 为了使工作室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与效用, 时常就空间的合理利用、布局的安全方便以及审美与教育价值不断调整布局。从最初较独立的第一代“色彩涂鸦室”、“剪艺装饰室”, 到第二代创建的“瓶罐创作室”、“借形想象室”, 与之相匹配的设施设备与材料也自然地随之扩展和丰富。

2. 关注艺术氛围打造

美术工作室不仅需要一定空间, 而且其本身的布置和设计也要体现出艺术美, 这样幼儿才能在全方位的艺术氛围引导下, 全身心地参与艺术创作, 从而培养其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我们通过“艺术环境文化”的创设, 让工作室的每个空间、每个角落都无声地“说话”, 充分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工作室色彩统一采用了原色、黑红色系列, 这种色调的运用更能衬托出幼儿多彩斑斓的作品;安装了一些简单质朴的金属灯, 通过暖光源来营造艺术的氛围;把建筑施工后留下的板桌进行高度更改, 当工作室的桌子用, 每个工作室的桌子都是一张巨大的美术“工作台”, 可同时供十几人“工作”, 简易、朴素、平稳, 不加任何修饰, 幼儿不再为尽情创作时不经意间滴落的颜料、延伸纸外的色彩而小心翼翼;简约而颇具设计感的黑红色工作凳, 既做到色彩上与环境呼应, 又使幼儿能够以轻松、惬意的状态进行艺术活动。当幼儿步入工作室, 创作的激情便在心中自然地激发流淌。

如果幼儿能从环境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经验, 也能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建构的新经验去影响、作用环境, 那么环境就能有效地成为幼儿的“第三任教师”。从色彩到造型, 从平面到立体, 从墙面到地面, 工作室都突破了传统环境创设的局限, 呈现出创想、多元化的艺术氛围, 使幼儿享受到一种视觉的满足和冲击。在这里, 几米的作品、喜庆的剪纸、云南的木刻、黏土塑造的海滩贝壳墙、多样化的艺术创作手法协调地布置在各个空间, 使幼儿充分打开感官与心灵, 体验其中传递出的多元信息, 真真切切地感知创造的魅力, 使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美术表现方式, 建构自己的新经验, 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去。

二、提供实现环境教育功能的活动支持

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 要关注幼儿审美体验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 采取适当的教学组织和支持策略, 将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与审美性联系起来, 结合环境不断开展渗透式的创意美术活动, 为整体环境教育功能的实现服务。在工作室引领下, 我们安排全园幼儿每周进行一次“创意活动”, 全园幼儿可以在二个楼层、四个教室、多个空间中进行活动。根据每个工作室的功能, 我们采取按月交替循环玩的方法, 每月同一个幼儿只在一个工作室中活动。这样的方法, 不仅尊重幼儿的意愿, 而且覆盖面广, 具有灵活性;同时让前一次活动得到延续, 充分给以幼儿一个空间, 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创意作品, 提高幼儿美术表现技能。

1. 及时捕捉幼儿的活动兴趣点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同时也是孩子体验、感知、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 这必然要求教师要帮助幼儿学会以各种形式参与环境的创设, 最终实现环境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如“美发师活动”是小班宝宝最喜爱的区域, 可是常规的美发区所提供的材料已经不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该怎样创设这个区域呢?我们把问题抛给了“美术工作室”的小朋友, 让小朋友们来想想该怎么办呢?小朋友找来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树叶、碎纸条、纸卷、毛线、塑料袋、报纸……小朋友将材料进行分类, 碎纸条、毛线、报纸可做直发, 树叶、纸卷、塑料袋可做卷发。在环境的布置上,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利用纸箱做梳妆台, 利用报纸做模特, 用浴帽做发套。一个全新的创意美发屋开张了!这中间既锻炼了幼儿合作与动手的能力, 也激发了幼儿创作的兴趣和意识。

2. 为幼儿学习经验的发展提供空间和舞台

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的, 这样幼儿才能尽兴地探索、充分地活动。因此, 在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进行整体性思考, 密切美术工作室与各个活动区域以及区域自身之间的有机联系。如鼓励和支持工作室的幼儿为各个区域的幼儿提供创意制作:“小小美发师”区域与“剪艺装饰工作室”相联系, 在让幼儿扮演顾客与理发师增强社会角色意识的同时, 通过提供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在浴帽上粘贴各种发型, 提高幼儿对色彩以及形状的认识, 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汽车4S店”与“色彩涂鸦工作室”相联系, 废纸板经过大块色彩的渲染, 并在上面贴上各种汽车装饰物, 变成了前沿的“概念车”, 既简单又有创意, 给了幼儿美的享受。这不仅扩展了幼儿的游戏思路及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 也挖掘了教育的情感功能, 使幼儿在积极探索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中懂得换位思考, 乐于合作与分享, 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三、统筹工作室为核心的整体环境创设

艺术环境对人的发展的根本作用在于满足和提高人的审美需要, 使人的审美生活成为可能。幼儿园的建筑景观和区域设置作为一种外在客观的事物, 往往能直接引发儿童的各种审美体验, 激发儿童的审美兴趣。

1. 创设丰富的自然空间

在创设园所整体环境时, 能根据幼儿园不同区域环境隐含的不同功能, 进行整体的设计与规划, 使幼儿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环境中蕴涵的艺术气息, 获得美的体验。在工作室的引领下, 我们对柱子用彩绘、石膏雕塑、麻绳编织的方法来装饰, 缠绕形成的图腾给人美的熏陶和享受;设计了原木画框的幼儿作品展示墙;利用麻绳、纸卷完成了走廊尽头的景观墙;废旧的树木粉刷成白色并装饰上绿叶以及含苞欲放的花蕾, 使得黯然的楼梯转角处增添了几分姿色;幼儿和教师共同用各种不同的绘画技法以及组合运用各种废旧材料, 创作的经典长卷名画, 装饰于日常行走的走廊, 把公共生活区改造成艺术长廊, 不仅促使幼儿以各种形式来展示自己对名师作品的理解, 增强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体验, 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 形成感受美、观察美、体验美的习惯和能力。

2. 密切结合园本特色活动规划的意图以及活动内容

在创设班级和园所整体环境时, 从区域结构的设置、墙面的布置到资源的配置, 都需要根据幼儿园特色活动的推进不断地调整和变化, 从而为有效地开展幼儿的各种美术创作、探索和审美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环境创设工作总结 篇3

很多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有近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感受到较大的职业压力;五分之一以上的教师处于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状态乃至有心理疾病,其心理焦虑程度比其他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这主要是由教师的职业所决定的。由于社会文化等原因,学校、家长、社会普遍关心教师的教育质量,而忽视教师的生活质量:重视教师对社会的责任,而忽视教师对家庭的责任;倡导教师发扬奉献精神,而忽视教师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书育人的角度来讲,这是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但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分析,却可能和容易使教师的生活失去平衡。在现实的生活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既为人师表,又为人父母、儿女;他们既要与同行、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来往,又要应付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琐事和其他人际交往。喜怒哀乐与之紧紧相伴,随时进行角色转换,一旦教师的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心理矛盾和冲突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因此,一些教师经常感到疲惫不堪、烦燥易怒、心力交瘁等,这就是各种压力造成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而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又会直接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和教育教学工作,甚至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师的心理素质及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所以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心理健康也应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应高度重视。

一、提高思想认识

教师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设施、办公条件、学习娱乐等,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顺心与否,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师心理健康。那么,怎样创设良好工作环境,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呢?

首先,学校工作环境的好坏,取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校长的管理思想。学校领导应当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以人为本,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心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教师建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和谐工作环境的建设具有育人和育己的双层作用。

其次,学校领导要将建设和谐工作环境的思想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1努力挖掘各方资源,建设环境优美、设备一流、气氛和谐的校园环境。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组织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帮助教师调整工作节奏,协调人际关系。

3提高服务意识,主动和教师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尽心尽力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指导教师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4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努力协助教师改善师生关系,让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体验育人的成功感。

5针对教师的具体情况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掌握心理调适和解压的方法,消除紧张感,从容对待挫折和“失败”,以消除心理不适,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二、开展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校利用建设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这一契机,为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及教师工作环境开展了全面的工作。

意识决定行动。在学校各级干部会议上和在干部学习、干部谈话中。学校领导经常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学校管理理念,使各级干部的服务意识得到明显提高。观念的转变,对创建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建设良好育人育己环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为建设和谐的教师工作环境,学校主要在改善同事及上下级关系、创设优美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这一系列工作相互影响,彼此渗透,交叉进行。

1明确新型的办学思路: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民主理校、质量强校、创新办校。这个办学思路明显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理校”的思想,渗透了强烈的人文关怀。

2改善办公条件。在现有办公环境的基础上,融入人际理念,学校全面装修了教师办公大楼。格调一致的整体化装修,给人以清新明朗、活泼向上的感觉;空调以及个人电脑的配备,体现了现代化的办公水平;按现代化办公的格局分配老师座位但又不失交流的空间,使教师之间的交流更流畅。

3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花大力气对校园整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包括塑胶地运动场的建设、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实验楼现代化设备更新、教室外墙和地板重新装修以及空调、多媒体、水素笔黑板的安装等。校园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给老师们带来了一个更具活力与挑战的工作环境。

4美化绿化校园。为了建造一个花园式的校园,学校全面美化绿化校园,重修重植花圃花带,重新装修文化长廊,铺设红砖校道,维修读书碑林,安装铁艺围墙、铁艺路灯等。

5建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学校组织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谈心等多种形式,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为教师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具体问题,并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指导教师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引导教师制定恰当的奋斗目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风气。经过努力,学校教师已经走上了一条“一年人行,两年上手,三年出成果”的培养提高之路。(2)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校领导及管理人员注意端正领导作风与改进工作方法。(3)加强教师心理研究。(4)创设良好的教学工作条件,减轻教师课业负担,减少不必要的、纯形式的会议。(5)减少无意义的评比、考核等,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量、工作质量考核标准。(6)增加教师进修的机会。(7)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娱乐时间与场所。(8)校领导和教师一道努力改善师生关系。

6重视教师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多年来,学校一直秉承重视教师素质培养,为教师创造良好学习、娱乐环境的传统,通过举办青年教师读书班、组织教师合唱团、教工篮球队和足球队、教师师德学习、骨干教师展示课、老教师带新教师等,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习、娱乐观念和正确的成长观。

7注重对教师的个别工作。学校在注重团体工作同时也非常注重个体工作,通过邀请专家讲学、上下级谈心、同事谈心等活动,加强教师的心理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教师自我排解压力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对教师的引导与教育。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理智地认识、评价和对待自己,不因他人及同行对自己的评论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不理智行为,做到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成长规律、个体智商和能力差异等,做到理智地避免由于学生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而引发不良情绪以及挫折感,避免与学生情感冲突而产生心理压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

问题、错误,尤其是对后进生应该尊重和爱护其人格,做到循循善诱,不操之过急,以减少教师因学生问题产生不良情绪而导致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等过激行为。

(3)建议和鼓励教师自觉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使教师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必要的自我调整,以达到减轻压力的目的。女教师每月有一周正常出现的情绪波动时间,尤其是到了更年期,一部分女教师身体不适反应较为强烈,此时更应该注意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切不能把他人当成发泄的对象,更不能把这种不良情绪迁怒于学生,以避免产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而导致学生、家长、学校对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产生怀疑。

(4)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对待遇到的各种问题。“情绪忧郁的人常说自己看到的都是阴影,却不知你总是低着头。”所以,在困难面前应尽力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消除各种压力,而不要怨天尤人,消极颓废。

(5)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形成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进行工作反思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学校软硬件设施配备到位,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提升了校园环境的文化品位。工作环境的改善使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有了一些思考。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明确地把教师培养与发展列为面向21世纪的“园丁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显然,教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因素。

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个体内部因素,也有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单凭某方面的力量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除学校要充分重视以外,家庭、社会的参与也很重要,学校、社会、家庭要相互结合,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的社会支持是多方面的。既有与工作、生活直接相关的物质支持,又有地位、荣誉方面的精神支持。全社会包括社区、教育行政部门、各部门领导真正关心教师的实际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教师的各种问题,才能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给教师以真正的幸福。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社会支持的意义,以此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环境创设总结 篇4

由于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对幼儿园陌生有带点恐惧,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给幼儿创造一个安全、温暖、互相信任的环境气氛尤为重要,对幼儿的整体发展有正面作用,因此在幼儿刚入园时力求让班内环境具有家的温馨,时时让他感受到安全与快乐,在活动区中尽可能的为幼儿创设家的感觉,布置温馨可爱、让他慢慢融入其中,适应幼儿园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当幼儿慢慢适应了集体生活以后,我们也循序渐进的开展园本课程—探索合作式主题活动,由于小班年龄偏小对于感兴趣的事或物不是十分明显,对于生成主题与主动探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环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幼儿兴趣点,及主题活动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一)墙饰的创设

主体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的,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的开展。主题环境的创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至始至终的贯穿整个主题,是教师和孩子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学期在“牛奶”的主题活动中,主要是由于牛奶很贴近孩子生活,孩子们每天都喝它也很喜欢喝它,所以预设了“牛奶”这一主题活动。为了更好的开展此活动,给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富于创造的环境,在墙饰的创设上我力求色彩和谐、立意新颖使活动室活泼起来,并随着主题的的进展而变化,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牛奶的“味道”随处可及,首先在门口用奶牛博士以广告语的形式出示广告牌,题为—“今天你喝了没有”,时刻提醒幼儿每天都喝牛奶。在入口处又以一只大奶牛做形象代言人发出“多喝牛奶身体棒”的口号时刻提醒幼儿牛奶的营养,并在奶牛肚子上和孩子们共同贴上小朋友自己带来的各种奶盒、奶瓶等。在活动区的墙饰上贴有相关的图片,也是墙饰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在建构区贴上奶牛、各种汽车、交通岗、小朋友全家福照片、图片,激发幼儿搭建奶牛场、停车场、及小朋友的家等的堆砌欲望。在表演区贴上大大的背景情景图,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激发幼儿表演的愿望。在这些墙饰上随着主题的变化而随时变换,最重要的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行创设,并提供让幼儿参与墙饰布置的机会,幼儿的作品为布置墙饰的主要内容,将其贴于窗上、墙壁等处,让幼儿对自己的成就有一定的认识,并使环境幼儿化,同时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自我意识与主人翁精神,增强幼儿自信心,获得创造过程的快乐。

(二)活动区材料的提供

除了活动室墙饰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外,活动区材料更是对幼儿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与之幼儿真正对话的同伴,因此在活动区材料上与下午班老师共同研究、共同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

*建构区要有足够的积木之外还搭配其他玩具,如在进行“车辆”的主题活动时,放置各种车辆模型(公共汽车、小轿车、摩托车、警车、救护车……)还配以交通标志,这些适当的辅助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增添游戏的趣味性,扩展丰富游戏的内容,发挥幼儿想象力,并很注意辅助玩具提供的适当性,太少易引起幼儿间的争议,太多会干扰积木的搭建,取代积木的价值。因此我特别注意辅助玩具的辅助性,同时将搭建好的模型放于室外或室内,使幼儿感受到不同的乐趣,让幼儿体验到成就感。

*美工区的活动也很多。美工区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生活、增进幼儿审美、创造力,对培养幼儿技能也十分必要。首先小班主要以涂色为基础,大面积涂色到局部均匀涂色对小班来说是最基本的练习,,为幼儿提供必备的纸张、画笔、橡皮泥等材料供幼儿自由运用,并依主题提供相关的图片范画供幼儿选择随意涂画并提供些稍有难度的车轮滚画等。同时搓、揉、撕、撒、拧或与其他玩具相配合,可培养幼儿想象、创造力及小肌肉操作能力,如在“甜甜的糖”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皱纹纸、糖纸、彩纸,供幼儿制作糖果,运用撕、搓、揉、拧等方法制作糖果或纸团粘贴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也使之得到发展。

当然在其他活动区中也随主题的改变而不断增添材料,及时满足幼儿需求及动手的愿望。

幼儿园环境创设总结 篇5

(一)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从文革时候的臭老九变成了如今的香饽饽,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也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国十条的颁布,幼儿教育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新契机。

作为新入职的幼儿教师,有幸得到这次难能可贵的幼师国培(2014)陕西省幼儿园转岗教师保教技能提升培训的机会,得以聆听我们幼教界的泰山北斗传授他们多年以来累计的宝贵经验,为我们在日后的教学中答疑解惑,少走弯路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今天下午听了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园长王莉老师的精彩讲授,让我受益匪浅。我所在的幼儿园是在今年刚搬入新的园址,园内班级的区域环境正处于创设阶段,很多工作都还没有头绪,今天下午听了王园长的课犹如雪中送炭,不仅给了我区域环境创设中的灵感也让我对幼儿园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虽然就职幼儿园教师的时间尚短,但在从教的这段时间以来,我发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所要求的还相去甚远。幼儿的学习应该是在生活的潜移默化和经验的积累上的学习,在游戏中去探索、去亲身体验的学习。而不是老师一味的去说,而我们的孩子因为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并不能一下子接受老师说的那些抽象的概念。

正如王园长所讲授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老师是第二任老师,而环境是第三任老师。环境是会说话的,孩子置身其中,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去探知这样得到的知识可能比老师日复一日,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去讲说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且牢记。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创造,不要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太多的禁令只会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厌恶和抵触心理。以我自身为例,我所在的班级目前正在创设区域环境,初步的设想是分为了娃娃家、美工区、建构区、图书角和植物角。原本的美工区应以孩子的作品为主,投放以丰富的美工类材料让孩子自主的去操作,我们老师却常常担心小剪刀划伤了孩子怎么办?剪刀是危险品,如果孩子之间起来冲突的时候伤害的别人怎么办?胶水如果孩子弄进嘴巴里怎么办?如此等等......最后的结果就是,老师把自己弄的非常疲惫,美工区的区域里全部是老师的作品虽然布置的看起来光鲜亮丽,却少了孩子的童趣,老师做出来的东西,老师会,可是孩子却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现在想来,如果担心孩子孩子不会用剪刀类的工具,只能说明这是我们老师在对孩子的日常常规方面教育的缺失,我们从未让孩子去尝试就去断定孩子们操作不了,这也可能是我们对孩子能力的低估。

在对区域活动的创设上,我认为我们老师要做的就像雕塑家在要雕刻石刻前先要大刀阔斧的去掉不必要的边角料,快速修出大体轮廓,然后精雕细琢慢慢深入刻画细节。在初步的创设区角阶段应该建立起整个的区角轮廓后投放好材料,剩下的装饰部分就可以交给幼儿来完成,幼儿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阶段的练习不仅学会了知识技能也会懂得珍惜自己的作品,可如果是老师来创设的环境,幼儿可能会因为好奇用手去动,三五个幼儿争相模仿后,我们的区角环境很有可能就会收到破坏。大刀阔斧,精雕细琢不仅可以用于区域环境的创设上,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同样适用。作为新时期的幼师,我们应该要积极去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让孩子多一些亲身体验的机会,少一点枯燥的讲述过程。

幼儿园应该是幼儿的第二个家,既然是孩子们自己的家,就应该让幼儿充分的发挥他主人翁的角色地位,除了必要的知识经验的传授,其他的就该交由幼儿自己去创造,老师则从旁协助、引导,带领着孩子去探索会比填鸭式的教育得到的成效更加显著。幼儿园环境创设总结

(二)环境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通过创设结构合理、卫生安全、美化、儿童化、教育化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自然接触中认识各种事物,获得各种感受,理解各种现象,让幼儿生活在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一学年来,我园以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为目标,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属于他们的天地。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着重从以下几下方面进行小结。

一、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的环创设由以往老师提供材料,幼儿接受学习逐渐演变为依靠幼儿亲身实践进行发现学习,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我园教师在这观念上基本能实现转变,在为幼儿创设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能树立以儿童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逐渐提高自己把高层次的教育目标转化为低层次教育目标,向教育目标的内容与要求物化在操作材料中过渡。为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教师对各区域的材料设置进行分类,分量投放;从而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重在支持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操作和充分体验,调动与激励幼儿在与环境的不断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有效的发展。

二、帮助教师提高环境创设的技巧,激励教师不断创新。

活动区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它为幼儿在生活中、操作中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对于此项工作,我园采取了无定量式评价方式,即让各班负责教师介绍本班活动区环境创设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你的创设意图、理念。由全体教师对该班活动区环境创设情况进行研讨,大家针对每个区的设置以及活动区材料的投放等都进行认真的分析,提出建议。老师通过研讨,既帮助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

三、让孩子自主创设孩子的世界。

过去我们的环境创设是由教师单方面策划、制作的,幼儿只占小部分的参与。环境布置好后,让幼儿充当观赏者,很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被动的。虽然所创设的环境均称得上结构布局合理、色彩和谐悦目,但无论从环境创设的高度、意图等到方面都未能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精神。经过反复的学习、讨论、尝试、改进,秉承上学期的研究探索成果,我园要求教师马上扭转观念,一改往日创设环境的方式,本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共同与孩子创造一片欢乐天地,我们也终于尝到了成功的甜蜜。现在各班活动室创设的方式是:大部分贴在墙上的作品是幼儿通过剪贴出来的图画或由幼儿收集的一些活动资料,设计自由的涂鸦墙给幼儿自由创造,自由装饰所布置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幼儿努力的成果,老师设计背景,幼儿想象具体内容等多种形式并用。既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促进了全体幼儿的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又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满足了幼儿的喜好、需要和情趣,从而让幼儿享受一种美的熏陶,提高幼儿的审美的能力。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整体布局的改观更加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只要我们心中有了一个前进的目标一切为了孩子,为孩子创设更好的生活环境。我相信,幼儿的环境创设工作一定为取得更好的成绩。

幼儿园环境创设总结

(三)为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根据幼儿园工作计划要求,围绕主题墙创设、整体环境及区域创设开展了班级环境布置创设评比活动。

前阶段,幼儿园就开展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做了动员布置,为此,大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和地方乡土资源,积极行动,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各班级的主题环境、区域角、家园栏、自然角等都构建得非常丰富,教室、走廊等环境焕然一新。感叹于老师们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佩服于老师的心灵手巧,浏览了各班之后,总体感觉为:各班级的环境各有特色,丰富程度也参差不齐,在所创设的区域区内,教师对投放的材料都能考虑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点,使环境为教育教学服务。

在观摩评比活动中,每到一个班,都会听到本班教师绘声绘色的介绍,大家边听边思考、边交流、边学习,互相吸纳各自的优点,指出彼此的不足,每个班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思想的火花在瞬间碰撞,使得此次活动的意义更是远远超出了评比本身。同时,通过本次评比,让我对环境创设又有了新的思考:

1、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要体现主题活动内容,对创设的墙饰更要蕴含其教育价值;环境应具可变性,要随主题的变化而做适时的调整,同时,不仅在形式上要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即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完成,教师完成大的框架,幼儿参与其中的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给孩子留有空白,给孩子创作想象的空间,这样,在增强互动的同时幼儿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另外,在展现与主题配套的挂饰和作品时要注意所用材料的风格统一,因为统一格调给人以和谐之美,避免出现不伦不类。

2、各活动区设置要合理,区域材料不仅要体现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特点,而且还要体现区域材料的丰富与新颖,可供幼儿操作;在投放材料上,教师要充分考虑活动的用途,要设想好投放物的各种玩法,以及活动对孩子的发展等。

3、作为环境创设的一部分,各班的家园栏是宣传幼儿教育的一个媒介,更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效窗口,图文并茂的宣传内容更能让家长更多地参与班级工作,配合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所以不仅张贴内容要多样化,而且要随主题、季节等变化进行定期更换、增添。

4、低墙面的布置更要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在展示孩子作品时教师要对作品进行一些修饰和包装,让孩子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成功与自豪,增强他们的艺术审美感。同时,对幼儿的作品要及时更换,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展现自我的乐观态度和信心。

国学幼儿园环境创设总结 篇6

国学幼儿园环境创设总结。国学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到武汉至德国学。武汉至德国学为您出谋划策,武汉至德国学欢迎您!俗话说:“一个好的环境才会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那么,“一个好的国学幼儿园就必须有一个好的环境”。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它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它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发展。

国学幼儿园环境创设总结。环境布置还可以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由此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在刚刚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呢?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就是幼儿园环境。

教育是否成功,有赖于环境中各个要素是否具有教育的成分,环境不是装饰品,也不是花美图案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相互影响的。因此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园自身环境的创设方面,应不断追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的教育取向,即“环境的设计倾向于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事物相结合而发展。”

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因为“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他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而且是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就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也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

创设环境促进发展 篇7

一、创设墙饰互动,促进 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索

环境是幼儿的老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活动室墙饰是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阵地,也是幼儿自我展示与同伴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平台,墙饰能促进并反映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

主题活动“我的故事”是让幼儿初步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感知自己是一个独立的、自主的、独特的个体;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活动,乐意与他人互动。我围绕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对个别性的“我”(即独一无二的“我”) 的感知与体验,创设了“这是我”“独特的我”“美丽的我”等系列墙饰,通过幼儿与墙饰互动,感知与体验“我” 的独特性。

“这是我”——我在教室的一角画了一棵光秃秃的大树,代表我班的“班级树”。我提醒幼儿:我们每个人就好似一片小树叶,我们每个人要送给“大树妈妈”一片与众不同的树叶,请幼儿选自己喜爱的材料,剪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当作小树叶,装饰、打扮“班级树”。 孩子们剪剪、涂涂、画画、贴贴,将“大树妈妈”打扮一新,围在“大树妈妈” 身旁争着指着:“这是我。”这时,我请幼儿与同伴交流、相互欣赏,共同体验制作成功的快感,激发幼儿主动表述、 学习的兴趣,对“我”的独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独特的我”——在游戏活动之余常常看到孩子们结伴交谈:我们女孩穿裙子跳起舞来可好看了;我是男生, 我是奥特曼……孩子们对“我”这个独特个体的兴趣意犹未尽。为此,我设计了一张图表,图表中设有照片栏、姓名栏、“我”喜欢吃、“我”喜欢玩的栏目,准备了完成图表所需的若干实物小图片,请幼儿根据自我的个体特性选择、粘贴、完成好图表。最后让孩子们拿着能反映独特自我的图表去表述给同伴听,在互动中获得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经验。孩子们在观察、交流、欣赏中获得了一种积极的自我体验,形成了积极的自我意识。

“美丽的我”——孩子们对自己各具特色、漂亮别致的服装产生了兴趣, 我又及时生成了“美丽的我”的墙饰。 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同衣服的纸样,提供了皱纹纸、挂历纸、报纸、蜡光纸、 包装纸及粉笔、蜡笔、水粉颜料等,让孩子们通过剪裁、粘贴、绘画等方式设计装饰“我”的衣服,进而从服饰上感知与体验到“我”与别人的不同,服饰的美也溢于墙面。

二、创新评比栏,有效培 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活动室的墙面总留有一块“评比栏”,是老师激励、评价幼儿的常用工具。此墙面应以“比”为主题,充满竞赛的活力,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幼儿喜欢新鲜、不断变化的物体。 对于他们来说,活动的画面远比静止的画画更具吸引力。因此,我设计了“美人鱼找朋友”的活动评比栏。背景是美丽的海底世界,主题画是美人鱼带领着一群可爱的热带鱼进行游泳比赛,所有的热带鱼都在“海底”,美人鱼在海面上伸出手臂呼唤着,为比赛创设了生动、 活泼的游戏情节。请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热带鱼,并在上面贴上自己的照片。 比赛规则是:小朋友进步了,热带鱼才能往前游。因此,评比栏每天都有“战况”,天天吸引着全班幼儿,在有趣的你追我赶中,幼儿逐渐改掉了许多不良习惯,社会性行为得以培养。认知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自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等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还养成了幼儿健康的竞争心态。

三、创立自然角,增进幼 儿爱护动植物情感和责任意 识的形成

创设环境 指导技巧 篇8

一、阻碍学生正常交往的因素

受学生自身语言表达习惯和阅读积累的影响,学生的正常交往会受到一定的阻碍。教学中普遍存在小组讨论时很激烈,但是全班交流时却变得比较沉默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农村学校对普通话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回答问题是往往会因为害怕同学笑话而选择沉默。再者,农村学校受教学资源的影响,往往存在学生阅读量较少的问题,阅读量达不到,表达能力就会受阻。而在农村,学生的阅读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这就造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低,对交往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二、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措施

(一)创设交往环境

创设交往环境是唤起交往意识、激发交往兴趣的必要条件。课内营造一种宽松课堂氛围,建立融洽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学生的交往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沟通,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交往积极性和交往热情。通过对良好交往氛围和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能够使学生从潜意识里想要交往,创造交往的需求。课外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创造交往环境。如开展形式多样(社会调查、采访、志愿者服务、拓展训练、举办展览等)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更能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培养了角色互换的能力。

(二)对学生交往礼仪进行指导

对学生交往礼仪进行指导遵循的原则是先知后行。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课堂上播放一些交往礼貌用语(您好、谢谢、对不起、请问、打扰一下、再见、没关系等)来对学生的交往礼仪进行指导。通过交往礼仪指导,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能够在交往过程中使用文明用语、尊重对方。再次,让学生了解交往的场景,注意交往的场合,根据场合选择不同的交往语言。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由于其接受教育的环境的影响,对交往场合的判定以及交往语言的选取会较城市小学生困难,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运用多加指导,逐渐改正其存在的语言问题。

(三)对学生交往技巧进行指导

首先,要学会结交朋友,引导和鼓励学生用真诚与人沟通,增强自信心,适当表现自己,加深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印象,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要及时施加帮助;其次,要学会倾听,要引导学生对别人的话语进行倾听,在与别人交谈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这样既是对对方的尊重,又是对对方的肯定;再次,学会感谢和赞美,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赞美对别人对自己都是有利的。用真诚去感化别人,学会感恩和感谢,增进同学之间的距离;最后是善于消除误会。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出错,这是要坦诚面对自己的错误,对于某些认为不对的事情要学会委婉拒绝,做到既不伤害邀请人的心,又不违背自己的意愿。被人误解、语言沟通无效时,要学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消除误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交往能力。

(四)矫正交往心理障碍

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存在交往心理障碍,如任性、孤僻、心理承受力较弱等,对培养正常的交往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首先,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主动与人交流,让学生走出自己的交往障碍。其次是培养学生积极交往的心态和合作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活动,养成学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学会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再次是磨炼意志,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生活中困难和挫折是经常存在的,培养学生正视挫折和困难的能力,遇事能够做到冷静分析,并寻求有效的方法克服,学会自我调节,控制不良情绪,是进行交往的基础。最后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交往的重要媒介,课内、课外加强语言表达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内进行阅读训练,课外组织实践活动,编排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小故事,进行故事比赛或是举办小型演讲等,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交往打下基础。

结语:

随着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倡导,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由于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与同龄人进行交往就会显得比较困难。普遍存在想与伙伴进行相处,但又不知该如何相处的问题,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交往指导,提升学生的交往能力。

环境创设工作总结 篇9

一、孩子的自主学习

我们班的孩子有一部分是年龄月份不足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其中大年龄幼儿的优势,以大带小,鼓励年龄大的幼儿主动帮助年龄小的幼儿,并且充当活动的领导者,为其他幼儿做出榜样;同时年龄小的幼儿可以自动向年龄大的幼儿学习,在大年龄幼儿的工作中产生学习的愿望:

上午10:30左右,孩子已经开始区域工作了。和往常一样,毅玲对比她大的孩子的工作产生了兴趣。于是她来到沈宇航、蔡淼的桌边,看他们进行“神秘袋”的工作。

老师:“毅玲,要不要自己选一份工作?”

毅玲:“我想看看这个。”

(当毅玲正专注于其他孩子的工作而拒绝我的建议时,我尊重了她的选择,而在一边关注着她的举动。)

大约过了10分钟左右,老师也选了一份“神秘袋”来到香香身边。

老师:“毅玲,愿意和我一起做这个工作吗?”

毅玲看看老师手上的袋子,笑着点了点头。

(通过对毅玲的观察,我发现香香对“神秘袋”的工作产生了兴趣,于是选择了适合毅玲年龄的、装有小球、小陀螺、小鸭子、小剪刀、小鞋子等一些小物件的实物神秘袋,在淼淼、宇航即将结束工作前,再一次邀请了毅玲。这一次,毅玲接受了我的建议。)

于是老师和毅玲找了一张桌子坐下来,简单介绍了工作的名称后,老师请毅玲闭着眼睛伸手到袋里去取一样东西。

(当毅玲将小手伸入袋子触摸这些物件时,她的表情也在不断的变化——一会儿笑眯眯,一会儿又好像在想着什么……看着鼓动的袋子我可以猜想到毅玲的小手正在轮流触摸、感受着袋中不同的物件。)

老师:“你摸到的是什么呀?”

毅玲笑眯眯地眨巴着眼睛,好像还在感觉着。过了一会儿——

毅玲:“我摸到了一个圆圆的东西。”

老师:“圆圆的,会是什么呢?”

毅玲:“像是小球一样的。”

老师:“真的吗?”

毅玲取出小球:“你看。”(这时毅玲的表情是兴奋的、得意的。)

(当我问毅玲摸到了什么时,毅玲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继续用手在感觉,然后她选择了最容易表达的小圆球,在这个过程中,我给了毅玲自己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所以当毅玲快速地取出小球给我看时,她的表情是得意的、自信的。)

好奇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孩子,喜欢摸摸、看看。今天这项工作的进行,起源于毅玲对宇航、淼淼正在进行的“神秘袋”工作的好奇,也可以说是环境给了毅玲启发,而我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毅玲想学习的愿望,并选择了适合毅玲年龄和发展阶段的材料。通过与老师一起进行“神秘袋”的工作,不仅毅玲的触摸觉得到了发展,同时她的语言能力、敢于尝试、探索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可见,为孩子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想做的事,能让孩子以自己的动力与环境互动,从而得以自我成长。

二、日常生活中的随机学习

教师除了要为幼儿预备丰富且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还要善于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契机,让孩子有机会练习所学的各种技能:

老师:“今天我们班有3位小朋友请假,那现在坐在这里的有多少小朋友呢?”

王宝宝:“数一数嘛,就可以知道了。”

老师:“那你们会不会用逢双数的方法来数呢?”

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我会!我会!”

(点名确认出席情况是每天的例行活动,今天我利用这一活动的用意是想给幼儿多一次感受数的机会,让孩子在数数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经验来感受数量。)

我请了郭子琪来数。

郭子琪边点边慢慢地开始数:“1、2、3、4、5、6、7、8、9、10、1……”

“不对了!不对了!”孩子们又一次纷纷举起了小手。

卢雨田:“王老师,郭子琪数错了,10后面是11,不是1。”

“对,是11,应该数11。”有些孩子跟着说。

(我选择了在班中能力相对较弱的郭子琪来数,也是别有用意的。子琪在数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孩子们对数的掌握情况。)

这时的郭子琪被大家这么一说,显得有些紧张,涨红了小脸,停了下来。

老师(对郭子琪):“要不要再来一次。”

郭子琪点点头,又重新开始慢慢地数:“1、2、3、4、5、6、7、8、9、10(停顿了一下)11、12。”

(被卢雨田劈头指出错误的郭子琪这时显得有些尴尬,我轻轻地一句“要不要再来一次。”使郭子琪不致于感到沮丧,受到鼓舞的她又一次小心翼翼的开始数数,我觉得她今天不气馁的表现也是值得称赞的。)

“是29,29个人呀!”王智源、董凝等幼儿都抢着说。

(看来,已有较多的孩子能熟练的掌握数量了。)

老师:“是吗?那我们和郭子琪一起再来数一次好吗?”

孩子们:“1、2、3、4……28、29。”

(对于还没能熟练掌握数的郭子琪来说,能随着同伴一起数,也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她不仅多一次练习的机会,还体验了“只要多练习,我也会数的。”这对于增强她的自信是很有帮助的。)

在这个活动中,我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互动的环境,还扮演了推手的角色,让孩子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在有秩序及轻松的学习氛围互动下,使学习变得更愉快更有意义。

以上两个案例给我这样一个启示,即儿童的发展离不开“有准备的环境”。为幼儿预备一个适合的环境,提供幼儿自发性探究与自我调整的教具教材、设计多种难度不同的活动,让幼儿以自由选择的方式选择自己想要的教具、教材及活动来从事;以自己的学习步调来学习,是教师应有的义务。同时,协助孩子在环境中探索、让幼儿在轻松的活动中与环境中的物体、事件和人之间相互互动,并通过这些互动慢慢建构自己的知识,也是教师应有的义务。

教师作为环境的重要因素,将在观察、了解、评估和指导的过程中,成为儿童适时发展的“辅导者”,也可以说是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扮演“学习催化剂“的角色,帮助及支持孩子自发的活动,协助孩子探索、实验、寻求知识的方向。

环境创设 篇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而这里所说的良好环境又是实现教育目标、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根据这一条例,幼儿园应积极开拓空间,为幼儿创设出适合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环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许多相关研究也表明: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环境就像一位默默无闻地老师,静静地发挥着他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可见环境对幼儿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良好的环境应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和教育相适应。

一、创设安全、和谐的家庭化环境,努力营造另一个“家”。

2—3岁的幼儿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他们的情绪外露,易受环境的影响,有强烈的情感依靠,动作发展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为了给幼儿营造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让幼儿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我们在教室这一有限的空间里,利用书架、操作台等划分出一个个既独立又方便,又源于幼儿生活的活动区域。如舒适休闲的阅读区,里面的地板上铺上了色彩鲜艳的垫子;幼儿随手能拿到书的小书架和挂在墙上的小书袋里装满了适合他们看的各种图书,软软的玩具靠垫让幼儿看书时更舒服,同时这些大小不同的绒布玩具靠垫也可以满足幼儿搂抱的需要。又如娃娃家和电话亭,总能吸引很多刚入园的幼儿,他们一边玩一边还自言自语,留有眼泪的小脸上又露出了甜甜的笑容。还有孩子们自带玩具布置成的玩具角,里面有男孩们喜欢的奥特曼、天线宝宝、汽车、枪、也有女孩子们喜欢的洋娃娃、长毛绒小动物……这些区角把教室划分成了一个个自由的游戏空间,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游戏。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我们不断改变这些设施,使每一个空间里的活动具有多样性,材料具有丰富性,不断给孩子新的刺激,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教育作用。

1、爱的教育,建立浓浓“师生亲子依恋情”。

进入幼儿园,孩子们第一次离开他依恋的家人和熟悉的环境,出现哭闹现象是比较普遍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心理上就会出现不安全感,对离开父母产生分离焦虑,所以往往哭闹着不愿上幼儿园。此时,让幼儿感受老师的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家”是温馨的港湾,我们可以营造家庭式的氛围,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教师应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摸摸幼儿的小脸,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们,亲亲他们,说说悄悄话,让幼儿充分感受你对他的爱,感受到老师就象妈妈一样,让幼儿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老师的依恋上,从而产生安全感,从而再慢慢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给每个孩子“家”的感觉。我们把幼儿园设计成“家”的布局,有宝宝餐厅、宝宝卧室、宝宝厨房、宝宝客厅等。把墙面“刷”上淡粉色、淡绿色等温馨、和谐的“涂料”;挂上有卡通图案、色彩鲜艳的窗帘;贴一张“宝宝全家福”的照片;摆几处小方桌、小沙发、小床,再放上几只柔软的小靠垫……看:孩子们在小厨房里“切切茄子、洗洗干净,炒呀炒呀,饭菜香香”;在小卧室里抱抱、哄哄“宝宝”;在客厅里拉开拉链、解开纽扣,打开老师制作的布艺小包,掏出心爱的玩具;累了在小沙发上休息,乏了在地毯上躺躺……一个个俨然象小爸爸、小妈妈,一副悠闲、自在的画面,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幼儿园象我家。

2、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学会“理解”幼儿。

幼儿来自各种不同的家庭,而不同的家庭又有不同的教养方式,使每个幼儿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托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行为表现大都是真实流露,没有虚掩。在教育实际中,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和天性往往因主观和客观等原因而不能得到落实。因此我们尝试使用“理解幼儿”的教育策略,力求走进幼儿的世界,真正的了解他们。孩子的适应能力有强有弱,有时比较外露,老师往往给他们以更多的观注;而忽视了那些不声不响、十分听话的孩子,看上去他们的适应能力似乎很强,没有任何的不适应,但他们的内心却有着对外界环境的恐惧感,这些孩子的心理是最需要关爱的。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差异,学会理解幼儿,并从内心接纳幼儿的各种习惯。如:抱着熟悉的玩具睡觉;用奶瓶喝水;趴着睡……,教师不用一个标准要求孩子。对托班孩子来说,教师的“理解”是他们成长中的甘露和阳光。

影响和制约幼儿入园适应能力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仅从环境创设这点入手简单阐述了我的观点。只要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幼儿都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以此为起点,走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

二、创设引发幼儿活动的环境。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几乎对任何动态的环境都感兴趣,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自身的活动了解环境,并参与环境。因此幼儿园环境应是引发幼儿活动的环境。如:在区域活动的各个区角中张贴各种标志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在结构建筑区贴上大厦、道路、房屋等图片,并配备齐全的积木,可激发幼儿建构的欲望。幼儿对环境中那些可操作的、通过自己的行为能加以改变的或处于半成品状态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索的愿望。所以,教师应多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具有多功能的玩具材料。如,在活动室布置剪贴角、小制作角等,让幼儿用碎布、树叶、旧饮料瓶、贝壳等废旧材料,进行剪、贴、画、拼、印等。幼儿在玩玩做做中随意创作,促进了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同时让幼儿参与活动室与活动区域的布置。

三、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

墙面布置平面图、立体图、实物相互搭配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幼儿对认识事物的直观作用,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愉快、自主的情绪下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幼儿园的墙面布置,老师可结合教育目标,老师与幼儿一起利用彩纸等,经过剪、贴、涂色、拼、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春天》主题图。

四、把空间还给孩子,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让他们自己去布置,使孩子们置身于环境之中,把活动室多余的物品搬出去,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进去。给孩子自己支配的空间,并能利用自由的时间去整理、布置。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是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如果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愿望,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物质环境,在幼儿生活中渗透科学。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未来的世界将是科技现代化的世界,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天生具有好奇心,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注视、跟踪、观察、操作、提问等。因此,环境是幼儿学科学、进行科技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幼儿园的科技教育除了可利用客观的环境,使幼儿在接触广阔的大自然、大社会中接受教育外,还应尽可能地创造幼儿园的微观环境。如:园地、自然角、科学发现室等,并充分发挥它们在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在我们幼儿园种植了各种树木、花卉(如:竹子、紫薇、桂花、梧桐等,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藤本……)有不同生长期和不同体形、色彩的花叶果、还有大片的绿荫草坪。真正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在户外活动时,孩子常常被这些花草树木所吸引。孩子们通过幼儿园丰富的环境,体验了自然科学带给他们的快乐,同时,他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也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植物的热情。

六、创设墙面环境,让幼儿在与墙饰的对话中感知科技知识。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而在幼儿园更多的时间是在活动室里。因此,墙饰就成为幼儿耳濡目染、形影不离地朋友,让幼儿与墙饰对话,给幼儿带来科技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

七、创造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探索。

心理环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中,在心理上有安全感的环境中,能使他们集中精力去尝试和探索。

上一篇:土木工程施工施工顺序下一篇:诗歌朗诵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