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环境创设观摩心得体会(共6篇)
区角环境创设观摩心得体会 篇1
是武汉市学前教育高级研修班的第二次集中培训时间。在上海整整六天的学习,让我有幸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讲座,还到幼儿园进行了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和环境创设等观摩活动,收获之大可谓无言语表。
在张赛园老师和吴凡老师的带动下,让我们这批来自全市各幼儿园的老师一下子熟悉起来,很快地建立起培训班学员的同学情,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这次培训内容特别丰富,当我聆听了专家的报告,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尤其是张兰教授的《美国幼儿园见闻》让我大开眼界,他们在环境创设等方面给了我比较深的印象,告诉我们亲近自然、懂得放手是孩子们非常需要的。
但这次培训让我最为激动的是有幸和两位幼教界的知名专家:吴佳瑛老师和应彩云老师进行的面对面的交流,并观摩了两位专家精彩的教学展示。在观摩和交流中,我体会到作为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过硬的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还必须走近孩子,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一个热爱儿童、善于理解儿童的老师才会真正成为孩子心中的好老师。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有更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正直、和善、温柔、可爱,要因爱而美丽动人,我们要做到母爱般的关爱,又要做到高于母亲的教育,从思想上品质上给予渗透的影响,教育他们是非概念清晰,引导他们能关爱别人劳动,积极乐观开朗,实事求是使他们诚实,幼儿教师要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精神,要公正的爱每一个孩子,我们带给她们的应该是最美好,最公正。
两位专家的教育机智和对每一位孩子的关注更让我折服。吴佳瑛老师机智幽默、能巧妙的把各个教育因素自然的融合在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活动《小兔找太阳》,借助故事,巧妙的把活动设计成了一个思维训练的活动,体现了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的过程,让我大开眼见。应彩云老师亲切、和蔼,教学活动中特别重视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培养,在一个小小的故事《鼠小弟的背心》,挖掘出数学的内容,充分展示了一位名师独到的想法。从这两位名师的身上,我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引导,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区角活动的观摩和讲座又是本次培训的一大收获,上海市虹口区实验幼儿园针对区角活动的创设和开展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深入研究。让我对区角活动有了重新认识的机会。
一、通过学习对学习性区角活动性质定位有了较好更好的认识。
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学习性区角活动的目标是创设学习性区角,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指导活动,评价结果的依据,是继续发展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的良好品质,并逐步培养他们满怀信心地去探究、去协作、去交流的积极愿望与行为。在区角活动的创设中,老师要把握住它的特点使学习性区角活动具有开放性、独立性、兴趣性、发现性、创造性和参与性。幼儿园的学习性区角活动是幼儿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区角活动的设置使幼儿在学习中,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具体落实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因此活动区最重要的就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趣味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学习对创设学习性区角活动环境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创设能关注支持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我发展的需要,使环境追随幼儿的发展,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幼儿园的学习性区角活动是幼儿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区角活动的设置使幼儿在学习中,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具体落实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创设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良好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在语言区,把安静的标记张贴在墙上,让环境暗示孩子在区域内要保持安静,哪个声音大了马上会有人指出,使幼儿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为幼儿提供了小脚印,以鞋印来控制人数,孩子们看到没有鞋印放鞋子了就会选择别的区域玩,解决了人多拥挤的问题,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还可为幼儿提供了柔软、舒适的垫子,让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加强了幼儿学习的持久性。其次,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促进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学习性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受到幼儿的喜欢。因为它为幼儿的感知、操作、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区角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合理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都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创造了条件。在活动中,幼儿自由地选择老师为其提供的各种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动,老师不必多加干涉,只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给予适时的帮助、鼓励与指导。
所以,幼儿学得轻松,没有任何压力,无论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幼儿都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热情。如幼儿在玩沙漏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尝试,发现水流得最快,沙流得一般,绿豆流得最慢,获得了物体体积的大小与流动速度快慢有关的经验。可见幼儿通过自由地操作、摆弄,在与具体材料的互相作用中获取直接经验的。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对区角活动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
最后,通过学习对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回应有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
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有否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交流时我们多用谈话的方式,集思广义解决问题或推荐有创意的方法;还经常采用设问方式,作为活动的延伸,为下一次活动铺垫,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如在认识水果与干果时,幼儿边玩边感知,当他们得到一些有关果实的知识经验后,我们就让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心得和发现,“你有什么好方法要向大家介绍?”“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等等,使幼儿了解别人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然后引导幼儿归纳概括水果与干果的各自特征,这样当幼儿看到陌生的果实时,就能主动分辨出它们是水果还是干果,最后以“下次你准备观察什么”“你还想怎么玩”等设问方式激发幼儿参与下次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通过这次的教育培训,交流碰撞,反思沉淀,总结悟化,对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不仅仅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更是我以后工作的“及时雨”。总之,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我非常感谢教育局和教育学院给我这次培训机会,我将把这种感激之情化为一种工作动力,把所学到的知识与感悟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去,为我区的幼教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区角环境创设观摩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环境创设,材料投放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功能和作用,现在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环境创设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和重点。新《纲要》第一部分总则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经验。随着《纲要》的颁布、贯彻和落实,教师们更认识到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教师创设怎样的环境指明了方向。
课题《农村幼儿园地方性体育游戏的开发研究》已在我园开展多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在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利用、改造与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基于环境和材料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在开发利用和组织幼儿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同时,重视民间体育游戏的环境创设,重视民间体育游戏的材料投放。
一、多方位,创设民间体育游戏的环境。
1. 丰富的室外环境
室外环境是构成幼儿园课程发展体系所必需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扩大了的活动中心,是一种教育的、发展的及身心放松的环境。我们根据本园研究课题,在室外环境的创设方面,注意创出本园特色。
2. 多彩的室内环境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有很大部分的时间在室内度过,所以在创设幼儿园大环境的同时,也注意创设多彩的室内环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
3. 宽松的心理环境
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民间体育游戏的前提条件,心理环境是一种看不见的环境因素,它对幼儿学习参与民间体育游戏的影响非常明显。所以我们在创设物质环境的同时,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
二、多角度,投放民间体育游戏的材料。
环境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间体游开展的优劣,决定着民间体游组织的成效。材料作为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的适宜投放、有序投放,对指导幼儿玩民间体育游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给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在游戏材料的投放方面,多角度地考虑各种因素,尽量使幼儿对材料和游戏感兴趣,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多方面协调发展。
1. 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难易不同。
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有很大区别。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动作协调性也相对较差;中班的孩子肌肉和骨骼发展比小班幼儿好一些,动作的灵活性有所提高;大班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大大增强,下肢的发育较快,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有较大提高。所以在投放民间体育游戏材料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发育存在的不同,尊重幼儿发展上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
2. 结合具体的开展情况,注意由易到难。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十分重要,在民间体育游戏材料的投放方面,也始终遵循这一原则,始终做到保持新颖度、连续性、层次性。
第一,根据民间体育游戏内容的安排,不断地变更游戏材料,保证新颖度,以激发幼儿参与民间体育游戏的积极性。如学期初,结合季节和幼儿的学习认知规律,制订好计划,每周根据计划的安排,投放不同游戏的材料,使游戏材料始终保持新颖,这样,幼儿参与民间体游的兴趣一直很浓。
第二,一个游戏玩了几次,幼儿已充分掌握了其规则和玩法后,难免会失去兴趣和动力,应当充分挖掘游戏的内涵,在变更游戏方法、增加游戏难度的基础上,投放创新的材料,让游戏再具挑战性,以新的面貌呈现在幼儿面前。如《扎手绢》游戏,先提供两块手绢,让两组幼儿对着玩,在成功地掌握了游戏的玩法后,随着新规则的出现,增加手绢的数量,可三、四组轮流对着玩。如《跳绳》游戏,先给每个幼儿提供一根绳子,让幼儿学习单人跳,在熟练掌握单人跳绳的基础上,增加绳子的长度,让幼儿学习多人跳绳、变换动作跳绳等,随着材料的不断更新,随着游戏规则的不断增加,幼儿的兴趣始终不减,玩得不亦乐乎,动作也在游戏中得到了较大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应根据新《纲要》的要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优质环境,提供与发展相协调的良好材料,为幼儿提供开展游戏的机会与条件。环境是关键性因素,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条件,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全方位环境,包括材料的适宜投放,让环境充分发挥特殊的、潜在的影响作用,成为“不说话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2002, 04.
[2]许卓娅编著.学前儿童体育.2003, 10.
[3]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行动指南, 2003, 10.
浅谈区角游戏环境的创设 篇3
关键词:区角;游戏;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42-01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作为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区角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一种自发的行为,一种虚构的行为,一种有规则的行为,一种社会性行为,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的交往、体验、经验的储备等能力。下面就粗浅的谈谈区角游戏环境的创设。
一、幼儿区角游戏创设因遵循的原则
1、紧密结合教育内容和目标进行活动区的创设
在创设区角游戏时,要考虑活动区应当能够体现《规程》中提出的教育目标,提供给孩子们在身体、语言、认知、社会情绪和美感发展方面的经验。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教育活动同步,把创设区角的过程变成与教育教学的过程相匹配的、相融合的载体。如9月份是小班幼儿新入园的第一个月, 教育重点是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与此相适应,教师可选择娃娃家、积木区、小小扮演区等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区域,让新入园的幼儿在像“ 家”一样的活动区内自由活动,使他们感觉到温暖熟悉,并逐渐喜爱幼儿园。
2、区角游戏创设需要坚持以幼儿为主体
区角游戏活动的安排、设计,环境的创设,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能力,教师应当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共同选择,创设“儿童化”的活动区。在创设区角环境的过程中,大班幼儿可以让他们自己出主意、想办法,搜集材料和布置环境等,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区角更具吸引力。大班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时活动区角要大量增加活动内容,更要适当的增加难度。如:大班幼儿对于角色游戏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能够主动地很好地参与到游戏中,与伙伴之间有丰富的角色语言进行互动,可创设如 “爱心医院”角色游戏区。而且大班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且喜欢有对抗性的游戏,可创设“棋苑”等竞技活动区。另外,根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索的特点,也可增设“科学操作区”……等等。中班幼儿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经验,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在选择中班的区角形式时,要考虑提供促进幼儿不断发展的游戏活动与条件。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玩,而是开始喜欢找同伴一起玩。表演游戏、角色游戏以及建立一些可操作性活动区的游戏,都能为幼儿的这一发展需要提供帮助。如建立“饲养角”中,可让幼儿比较动物的体形的大小、高矮等来获得量方面的感性经验。
二、根据活动区需要合理投放游戏材料
1、投放富有创造空间的材料
在投放材料时,需要尽可能地实现材料价值的最大化运用多种方式多次使用区角活动的材料。并且多为幼儿准备未加工的或半加工的材料,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这样的材料也能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创造的余地,如可在活动区投放材料时,一开始提供一个范样,半成品和未加工的各种材料。这样,能力差的幼儿可以模仿范例进行制作,能力一般的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利用半成品进行创造,能力强的幼儿可利用未加工的材料自由想象,大胆创造。这样利于幼儿体验到成功,激发幼儿进一步创作的欲望。中、大班阶段,老师就可提供此类玩具的半成品等待幼儿去表现。如,老师提供牛奶盒,孩子们就将纸盒打开共同制作后,支起来当烫发时的加热罩;将塑料瓶经过涂色装饰城花瓶;可以将包装纸子做成奶糖等等,孩子会根据活动去情节需要,进行自主创造,老师给予协助、指导,孩子会在自己创设的活动区内乐此不疲。
2、投放材料要注重材料的多样化
在活动区活动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在某个区内游荡或发呆,不知该作些什么。其中的一个原因即材料玩具投放不当,孩子不感兴趣。材料玩具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这是需要材料玩具多样化。教师应当在各个活动区内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儿在其中快乐地操作、探索和扮演。材料的种类应当适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经验。
三、注重区角游戏中教师的科学评价与指导
1、在活动区游戏中,教师要找准角色与定位。
《纲要》中要求:“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才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在活动区活动中,一定要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针对所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讨,发现、解决问题,努力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2、多角度评价指导,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指导幼儿开展活动区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除了做一个仔细的观察者外,有效的评价才是促进幼儿愉快游戏的关键。在《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评价方式,体会到有效的观察可以为科学评价提供依据,多角度的评价指导能够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评价指导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这其中幼儿和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从而使评价、指导、发展、教育真正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
浅谈小班区角环境的创设 篇4
对于刚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探索发现活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能极大吸引他们的兴趣。为此,教师应通过观察和研究为幼儿创设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及宽松的生活氛围,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并针对不同幼儿在不同情景下采用多样化的指导策略。
一、利用色彩,抓住幼儿目光
新入园的幼儿难免有哭闹、烦躁等现象,如果在教室中布置鲜艳的饱和色彩,则能抓住大多数孩子的目光。我们在考虑区角环境的色彩搭配方面尽量选择温馨、柔和的色彩,以浅粉、淡蓝、米黄等为主色调,然后以大红、翠绿等小色块进行点缀。比如:美工区投放各色的卡纸、鲜艳的包装纸、糖纸等材料供幼儿欣赏与制作;用深蓝色的卡片做区标;绿色的线条做区域间的间隔线;红色做入区脚丫标印等。区角活动中老师播放优美、舒缓的钢琴曲,让孩子们能感受到优美的音乐声,并从视觉感受到色彩的美,以此来稳定幼儿的情绪,缓解幼儿来园的焦虑问题,减少哭闹现象,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有一种童话般温馨的家的感觉。
二、培养规则意识和好习惯
在以往的区角活动中,经常出现男孩与女孩玩不到一块儿的现象,男女孩很难组成合作伙伴。经常是男孩子在建构区大呼小叫地玩拼插或玩打仗的游戏,一会儿飞机飞上天,一会儿又俯冲直下,一会儿又“突、突、突”的枪炮声,喊声一片;而女孩则抱着洋娃娃说悄悄话,“妈妈喂饭饭儿”,“宝宝来喝水”,“我唱歌给你听”,或在表演区自娱自乐,或用鲜艳的橡皮泥做糕点,也是玩得不亦乐呼,却比男孩子安静了许多。这一自然而有趣的现象便形成了男孩和女孩之间互动学习的广阔空间。
幼儿规则意识差是普遍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即时纠正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轻声教学,物品摆放有序,让幼儿学会物归原处,轻拿轻放。只有建立了良好的规则才有利于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自编一些区角小儿歌,让幼儿知道区角活动也要有规则。比如在进入建构区时,我们编制儿歌:“我搭一座大楼房,你插一架大飞机,一不争来二不嚷,三不争来四不抢,收拾玩具快静齐,爱护玩具好宝宝”。进入娃娃家时,也要有进区规则:“你来做爸爸,我来做妈妈,我们一起爱娃娃,东西不乱放,玩具不乱摆,干净整洁人人夸。”进入美工区时,教幼儿的儿歌有:“颜色抱抱我爱你,我来和你做游戏,玩完颜色放回去,保持干净别忘记。”“小剪刀,手中拿,轻轻剪纸不乱划,手拿剪刀不乱丢,安全使用要牢记。”图书区则是:“小图书,喜欢静,轻拿轻放不乱动;轻轻翻,轻轻读,爱护图书我最棒。”通过说儿歌、讲规则这种方式,活动区混乱的情况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些小儿歌,教室里再也听不到大声喧哗吵闹的声音了。因此,对于孩子的常规培养一定要规则在前,示范在前,操作在后。
三、材料投放,层层递进
在以往小班活动区材料投放时,数量少,更换少,没有多样性和挑战性,孩子选择的空间很小,对区角材料感兴趣的时间很短,甚至没有兴趣,经常是五分钟热度,看看这个,玩玩那个,然后一走了之。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角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为不同能力、不同爱好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区角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特点及活动目标提供丰富、形象、有趣的活动材料,吸引幼儿主动参加活动,并与材料发生互动。材料的提供既做到了动态调整和更换,又做到了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并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成功的愿望。
四、贴近幼儿生活,游戏情景化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尤其对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游戏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区角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孩子们的普遍欢迎。然而,许多教师为了应付常规检查,对孩子进行突击训练,导致幼儿不愿进入活动区,或者是害怕进入区角活动。因为教师的硬性规定及强化训练使孩子失去了选择活动的自由。“你一定要把楼房搭好,再练练。”“你在美工区涂色。”“你在娃娃家喂娃娃吃饭”……幼儿的所有活动都被教师定格,是在为教师完成任务而活动。再看孩子们的眼中,只剩下无奈与茫然,不见了天真与灿烂。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思想空间,更何谈想象与创造。如果平时的工作稳扎稳打,每天都进行良好常规的培养,到观摩时也就不会突击训练,手忙脚乱了。教师应该做到:1.在建立良好常规的前提下,注意从“新、奇、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并经常更新区角材料,启发幼儿对同一种材料不断变化出新玩法。2.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如酸奶瓶、烟盒、果壳、蛋壳等等,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投放在区角内,形成资源共享。3.支持幼儿兴趣的持久程度,并启发幼儿的发散思维。只有选择的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才能真正调动孩子们的兴趣。比如在开展“好吃的食物”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区角创设了一个“美味快餐店”及“美味品尝屋”的游戏情景,准备汉堡、鸡排、薯条、饮料机等。去吃快餐是孩子们经常碰到的,所以孩子们对此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幼儿创设“厨房”、“大厅经理”、“服务员”、“顾客”等多种游戏场景和角色,其中又渗透了按数取物的学习点,要求幼儿能够根据盘子上的数字或点卡选择相应数量的食物,拿到品尝屋进行品尝。孩子们在玩的同时也掌握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如“火锅店”准备铜碳火锅及蔬菜、海鲜;“烧烤店”准备烤炉、(教师用纸盒自制)烤串;“蛋糕屋”准备各式蛋糕等。在不断的更新、变化中,孩子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乐此不疲。
谈小班幼儿区角游戏的创设 篇5
【关键词】 幼儿;小班;区角游戏;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8―0077―01
区域游戏可以促使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与同伴老师产生交流。因此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动手能力弱、专注力差等多个方面的特点,根据教学实践创设以下区角游戏。
一、美工区
1.彩泥变变变。区角游戏材料要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美观而富有活动操作性。而彩泥颜色鲜艳,易于操作,首先从视觉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其次,安全是幼儿的第一保证,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及动作等多方面因素,他们不能在活动中很好地保护自己,那些较锋利的尖角玩具、铁制的罐类、易破损的硬塑料等危险的材料,都不宜在区角游戏中出现,而彩泥是一种极其安全的材料,尤其适合小班幼儿活动。
2.手指点画。由于小班幼儿的手腕肌肉非常弱,因此很难将画笔使用得有的放矢,在手部小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的时候,儿童还不能完全学会握和精细动作之前,小手已经是孩子的第一支画笔。幼儿无需学习任何技法,只需用点、按、拖、拉,就可以自由地创作,充分展现儿童画意象期的创作天性,极大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其次,手指画远比线条画更富有吸引力的色彩创作特点,能够让孩子长时间从事主动性活动,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与专注力。
3.弹珠滚画。“感知色彩、提高孩子进行美术活动的兴趣”是小班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弹珠滚画就是根据这一目标设计的美术活动。一件衣服纸样、一个鞋盒、几种颜料和若干颗弹珠,将沾上颜料的弹珠放在盛有衣服纸样的鞋盒内左右、上下滚动,不一会衣服弹珠滚画就会成型。它引着孩子们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美术世界,色彩的变化像魔术一样神奇有趣,更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4.粘贴画。粘贴画与绘画不同,不用笔,不用画,凭借直觉或撕,或剪,随心所欲作出形象夸张变形、生动有趣的画作,有时画味十足,有时装饰性又很强,完全取决于儿童的想象与感受,取决于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常常因材料的巧妙组合和利用,使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材料也可以丰富多彩,如:毛线、卡纸、海绵纸、植物的叶子、各种豆类等等,都可以在幼儿的手中形成奇妙的画面,成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二、益智区――会动的乌龟
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对未来处事的象征。益智游戏――会动的乌龟就是利用孩子的创造力、好奇心等,不但很好地促?M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更能提高幼儿智力水平。在这个游戏中,不但涉及到了科学中的磁铁吸引力的知识,同时又涉及到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如何玩,才能让乌龟动起来,而且按照路线走。不但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更开发了幼儿的智力,还训练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科学(数学)区――喂豆豆
喂豆豆这一游戏不但考察了幼儿对数字的概念,还考察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涵盖面极广,既有新意,又有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适合小班幼儿活动的游戏。但这个游戏所用的材料选择很重要。如:勺子,如果太深,没有难度,起不到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作用;如果太浅,又容易让豆子掉出,反复几次,孩子得不到成就感,就会失去信心,继而失去玩的兴趣,这样就失去了该游戏的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这个游戏是有一定梯度的,由初级的较深一点的勺子,较大一点的豆子,慢慢加强到较浅一点的勺子,较小一点的豆子,而动物模具的嘴巴也会随之由大变小。如此有梯度的开展这个游戏,不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而且不会让幼儿感到乏味无趣。教师还可以将这一游戏进行变形,如将豆子做成食物模具,喂给相应的小动物,这样会更具吸引力。
四、操作区――戴戒指
给手模套戒指(圈),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很简单,但如果规定孩子按照颜色、数量的规律来套,那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一游戏是一个有梯度、有层次的游戏。游戏初期,可以让幼儿按照颜色规律来套,戒指的颜色可以由少到多来增加,如:由刚开始可以是三种颜色,慢慢增加到五种甚至多种颜色。游戏中期,可以让幼儿不但要遵循颜色的规律,还要按点数来套,如:套1个红的,2个蓝的,3个黄的等。这一游戏,不但涉及到了幼儿对颜色的感知,而且还涉及到了孩子对数字的感知,其作用不亚于益智游戏。
区角环境创设观摩心得体会 篇6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家普遍认同区域活动(区角游戏)主要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幼儿发展的特点、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提供适宜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操作和探索,通过与材料、同伴的互动,获得个体的发展。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区域活动(区角游戏)具有自主性、操作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所谓自主性,指的是幼儿不需要在固定的时间范围内和其他幼儿做一样的事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学习方式等自由地选择区角游戏,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材料和同伴进行互动。
所谓操作性,指的是幼儿不需要端坐静听,仅仅凭借听来获取经验,可以用双手和各种感官去操作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材料的特性,探索不同材料之间的组合。
所谓开放性,不仅指空间上的开放性,即不同区角游戏之间只是进行相对的划分;还指材料上的开放性,即每名幼儿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与材料互动。
要创设自由的区角游戏环境,必须将自由的理念与区角游戏的特点相结合。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我园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探索和总结出了一些创设自由的区角游戏环境的策略和方法。
一、合理规划班级环境,创设适宜幼儿进行区角游戏的环境
我们利用调查表(如表一和表二)对每个班级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及时进行调整。在一次次的观察、讨论与调整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条方法:(1)结合每个区角游戏的特性,合理划分空间,每个区角游戏的特性决定了我们把该区角游戏放置的位置。例如语言区需要相对安静、光线较充足的空间,我们会把语言区放在班级不容易受到打扰且光线充足的地方。再如美工区的操作区和作品展示区要相邻,方便幼儿及时把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2)每个区角游戏要保持半开放半封闭的状态,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区角游戏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免于受到外界的干扰,又有利于同伴之间的互动,促进同伴学习。(3)综合利用桌面、墙面、柜面、地面等多层次的空间。例如墙面可以作为作品展示区,地面可以用来建构一些区角游戏的操作步骤图和地面跳棋。(4)班级材料库的位置要方便在每个区角游戏中操作的幼儿进行取放,这样有利于提高材料库中材料使用的频率,扩展幼儿的活动空间。班级环境经过精心规划后,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和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也会略有调整。这样一来,我们规划的班级环境不是僵化的、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时调整的,顺应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提供丰富适宜开放的材料,建立班级材料库
从根本上说,幼儿的发展就是在同包括物质材料在内的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中实现的。[3]因此,在区角游戏中,我们注重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使每一名幼儿都能找到与内在发展水平相契合的材料。区角游戏的材料不是投放一次就万事大吉了,还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和活动的推进,及时充实已有的区角游戏材料和更换相关区角游戏材料。例如,在科学区“制作时钟”的活动中,教师投放了制作钟面的材料。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发现在一名幼儿制作了台钟后,其他幼儿也开始制作,教师就及时提供了卷纸筒等材料来支持幼儿探索制作台钟的兴趣。又如,美工区“装饰花瓶”的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幼儿的兴趣逐渐降低,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主题活动的开展及时生成了“玩转笔筒”的区角游戏。
但是,仅仅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就一定能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吗?如果教师对每种材料的操作方法和玩法都进行了限制,这些材料诱发的是幼儿进行“个别化的作业”,幼儿的自主性体现在哪里?教师“绞尽脑汁”想出的操作方法是幼儿需要的吗?基于此,我们尝试在投放材料时,保持材料的开放性。首先材料的开放性体现在不对材料的玩法做任何玩法规定,同时利用“材料玩法”观察表来观察不同幼儿是如何使用同种材料的。结果我们发现,不同幼儿根据自己活动的需要对同一种材料采取了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彩色棒的玩法(如表三所示)。在没有对材料限定玩法时,每名幼儿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与材料互动,创造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材料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幼儿可以跨区使用材料。每个区角游戏的材料只是相对的划分,幼儿在有需要时,可以根据需要去选择其他区域的材料,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免除对于幼儿不必要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自我引导、自我选择和自我主宰的需要。例如在科学区“制作时钟”的活动中,幼儿选用了生活区的针线来固定指针,使指针固定后还能转动。试想,如果教师不允许幼儿跨区使用材料,幼儿会尝试用针线吗?教师不可能预料出每名幼儿的操作行为,为幼儿设想可能用到的所有材料,毕竟每名幼儿的已有经验不同,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会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而跨区使用材料能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
除了提供丰富、适宜、开放的材料,还需要建立班级材料库。通过对同种材料的观察,我们发现非结构化的材料放在固定的区域会限制幼儿使用该材料的方法,而材料库更能消除区域界限,给予幼儿更大探索和使用该材料的空间。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了对比的方法,即将卷纸筒、薯片罐、吸管、彩色棒等材料放在固定的区域和材料库,来观察幼儿与该材料的互动方式,如表四所示。
三、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动,重视同伴学习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经验的。年龄相同的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理解能力等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对事物也能产生共同的理解,同伴之间的互动也能够满足幼儿被认同、被接纳以及共同体验等需求。而没有与同龄者的交往,对事物的共同体验就失去了可比较的机会和协商的可能。[4]通过尝试,我们总结了以下几条方法来促进同伴学习。
首先,我们给予幼儿同伴之间自主、自发、自然互动的机会与条件。幼儿在与同伴交流时,重新组织自己的已有经验,使得自己能被他人理解。例如在生活区“缝手帕”的活动中,凯凯想用纽扣装饰手帕,但不会缝纽扣,涵涵就帮助他。起初凯凯听不懂,涵涵想了想又换了一种方法,最后凯凯学会了。在此过程中,凯凯不仅获得了新经验,涵涵也重新组织了自己的已有经验。又如在美工区“美丽的风筝”的活动中,冰冰和艺艺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激发,获得了制作风筝支架的方法。在此过程中,两名幼儿共同建构了新经验。
其次,创设作品展示区,提供同伴观察与学习的机会。幼儿的学习不仅是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获取经验,还通过观察获取经验。观察学习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观察作品,不仅能够让幼儿了解到同伴是如何操作的,也能提示他们,扩展他们的观点。例如,在科学区“种子标本”的活动中,轩轩看到悠悠用种子做了一只小鸟,获得了“用种子可以做造型”的经验,在随后的活动中,轩轩用多种种子做了动物园的场景。
最后,重视区角游戏结束后的集体分享环节。此处的集体分享不是教师“一言堂”,而是把主动权还给幼儿。幼儿可以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自己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等。在幼儿介绍后,请其他幼儿来表达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通过这种方式,不同幼儿的经验可以得到有效互动和扩展。例如在美工区“玩转笔筒”的活动中,浩宇用薯片罐、彩纸等做了立体的蝴蝶笔筒,一些幼儿获得了制作立体笔筒的经验,也有幼儿提出蝴蝶翅膀是不对称的,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浩宇尝试了几种剪出对称翅膀的方法,有些幼儿尝试做出了不同造型的立体笔筒。通过集体分享,同伴间的经验得到相互激发与互动,使得每名幼儿的经验都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到扩展。
四、运用多种观察表,了解幼儿以及环境和材料的适宜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在区角游戏中更好地贯彻教师的角色来促进幼儿的发展?通过对教师们困惑的分析,我们采取了设计观察表的方法来帮助教师。在课题开展之初,我们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创设的区角游戏环境是不是符合自由环境的特点上,以此来调整现有的环境,使得我们创设的区角游戏环境是自由的,即在确立基本纪律的前提下,免除对幼儿不必要的限制和束缚,让幼儿有享有自我引导、自主选择和自我主宰的权利。在此背景下,我们设计了“省一幼区角游戏观察记录表”(如表五所示)。
随着自由区角游戏环境的创设,我们的研究重点转向了“所创设的自由区角游戏环境是否促进了幼儿的自然成长”。因此,我们设计了《省一幼“十二五”课题幼儿观察记录表》(如表六所示),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记录,结合《指南》,来分析幼儿是否遵循3-6岁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和脉络进行发展。在此基础上再来反思我们创设的的环境是否是自由的,对现有的环境做进一步的调整,以创设更加自由的区角游戏环境,使得身处其中的幼儿能够自然成长。
五、开发主题背景下区角游戏案例,建立数字资源库
区角游戏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如何通过提供适宜的区角游戏案例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通过探索与尝试,我们开发了主题背景下区角游戏案例,建立数字资源库。
在开发主题背景下区角游戏案例时,我们成立了平行班组学习共同体。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每个班级的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适宜于本班幼儿的区角游戏。平行班组的教师相互观摩,分析区角游戏环境中还有哪些不自由的因素,或吸取该班在创设自由区角游戏环境中做得好的方法。据此,本班教师综合平行班组教师的意见,进行反思、调整,并将所有的区角游戏案例汇集成文。在该主题活动开展结束后,向本组所有成员汇报,再次把大家的意见进行反思,在“区角游戏案例”中加上“对开展该主题的建议”。每学期末,我们将所有班级的区角游戏案例汇聚在一起,建立数字资源库,供本园教师共享。在利用已有主题背景下区角游戏案例时,由于每个班级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和需要等的不同,我们还会进行不断的调整与修订,逐渐形成了同一个主题背景下不同的区角游戏案例集,为更好地开发主题背景下区角游戏案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9.
[2]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3]虞永平.从物质环境中感知幼儿园课程文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8(7).
[4]华爱华.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J]. 学前教育研究,2005:8.
(张春美,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2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