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策略

2024-10-02

环境创设策略(精选12篇)

环境创设策略 篇1

教师在高中数学中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教师应该用多媒体和诸如“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提出问题”策略:

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科技发展史,尤其是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意识到重要的问题历来都是推动数学科学前进最重要的力量。创新来源于“问题的提出”,“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发展的源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2. 创设“提出问题”的情景

教师要使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需要在创设问题情景下,让学生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3. 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

3.1 课题质疑法

数学学习目标犹如指南针,能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指明方向。学生可从知识的产生、运用,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等方面去质疑。

3.2 因果质疑法

任何事物的原因与结果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即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学生可以从“结论”入手提出问题,也可以从“条件”入手进行质疑。

3.3 联想质疑法

由于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如特征、属性、关系等)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并提出问题:这些对象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什么?

3.4 方法质疑法

当学生做完数学习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解答方法进行质疑:“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解决哪些类型习题?”

3.5 比较质疑法

高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仅有一字之差而且有联系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并且很容易混淆,教师可引导学生边比较边质疑。

3.6 批判质疑法

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思维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进行探究性质疑,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品质。

4. 指导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式

4.1 学生自我设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学生会由此对同一种问题形成不同理解和看法,各人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在数学实验室中,教师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并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问题。

4.2 学生之间设问

学生在数学实验室进行自主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其他学生询问。对于某些方面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问。通过与同学的沟通互动,学生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要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并找到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4.3 师生之间设问

4.3.1 教师提问———发电子邮件

在数学实验室,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的监看功能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教师还可以通过操作教师机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及时地发电子邮件给指定的学生,进行个别提问,也可以发电子邮件给部分或全部的学生,向他们提出共同的问题。

4.3.2 学生提问———发电子邮件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会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除了可以通过网络向同学询问,也可以发电子邮件向教师请教。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应所有的情况,而有效的教学必须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掌握了较多的不同策略,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灵活运用“提出问题”策略,并匹配最适合学习者学习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交互技术和网络的多维性来优化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环境创设策略 篇2

摘要:

目前,某些高端民办园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环境创设中,多数公办园也将政府投入的资金大多用于环境创设,使得环创成为某些设计公司的一次性创收工程。表面上园所环境创设因资本投入增加得到了改善,好似也为教师创设环境减轻了负担,实则使教师和幼儿成了环境的客体,与环境失去了应有的互动,取代了老师与幼儿共同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幼儿和教师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指出因资本投入过多,导致在园所环境创设中存的一些误区,如忽略了幼儿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动态关系,脱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等,并从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环创材料的选择,共同加入游戏环境的设计、共同创设开放共享的公共环境三方面,提出了为促进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的建议。

关键词:

幼儿园环境创设;材料控制;游戏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从古至今人们对环境作用于人,人影响环境就有极为深刻的理解。环境作为对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倍受幼儿教育者的关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章第三十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儿读物,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1]参与环境构建不仅是幼儿树立个体的自我概念、与环境相处的价值观念以及培养幼儿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在对幼儿实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现今,虽环境创设因资本投入的增加减少了教师用于环境创设的时间、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但这却使得幼儿与教师脱离了环境的中心、减少了幼儿与环境互动的机会、忽视了环境创设对幼儿的隐性教育作用。环境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并且总是作为某项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2]。大量资本投入于环境创设,使环境创设表面看起来富丽堂皇,实则华而不实。这种孤立教师和幼儿进行的环境创设,使幼儿与教师和环境降低了亲密度,疏远了与环境的关联。

一、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的内涵

提倡教师与幼儿参与环境创设,首先必须明确教师与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内涵。否则,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环境创设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存在语义上的模糊,也不可避免在实施过程中有诸多误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参与”一词指“个人的思想和感情都投入到一种鼓励个人为团队的目标做出贡献、分担责任的团队环境之中”。《学前教育原理》中,我国学者傅建明、虞伟庚在“幼儿行为辅导的原则”一节中提到“参与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教育活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和策略以及调动儿童的主体参与性,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体验与发展;二是指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家长资源、社会资源、同伴资源等多种教育资源的共同参与”。[4]由此,本文中将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的内涵界定为,通过教师制定环境创设目标,使用不同的途径和策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作为班级团队中的一员参与到整个环境创设过程中。

(二)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无论是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每一个人都在参与环境的变化。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及园所负责人共同的教育环境,如果其环境总是因一次性的投入而一成不变,没有活力,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容易僵死,没有生命力。德国学者雅思贝尔斯认为“现行的教育本身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至于不是以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构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5]园所管理者高价雇佣专业团队的环境创设,或者幼儿老师加班加点熬出来的环境创设,因为缺少幼儿的参与,很快成了冰冷的摆设。环境创设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紧密联系的互动过程。然而事实是,环境创设已因资本投入增加而孤立了教师与幼儿在某些时间和空间内与环境的联系,使得大部分环境创设失去了意义,错失了教师利用环境创设实施教育的机会,更忽视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失去了幼儿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机会。

二、园所环境创设存在的误区

(一)忽略幼儿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动态关系

幼儿的潜能开发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随着幼儿不同阶段的发展逐渐被激发的。各种影响教育的元素只有不断地更新、变化并且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通过“以动制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所以对于幼儿园环境创设来说,环境要不断随着幼儿的需求变化,保持其动态性。动态的幼儿园环境意味着环境创设需要在内容上、表现形式上不断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不仅要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特点,能表达所要展现的教育内容,还要让幼儿能与之不断地互动,才能让环境真正活起来。目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过于注重环境创设本身的丰富性而忽视儿童的真实需要、环境创设与课程相互脱节等误区[6]。然而,大量的资本投入无法完成环境创设在内容上的不断变化,也没有考虑到幼儿发展的适应性,更无法融入教师的课程计划中。

(二)脱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园所环境创设中,应该遵循以幼儿为本的原则,让老师和幼儿真正参与到园所环境创设中,从而充分展示环境对人影响最积极的一面,能将寓教于乐充分体现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去。为了达到以人为本创设园所环境的实际效果,首先必须要解决大量资本投入园所环境创设后所存在的问题,如资本投入使得大部分环境创设长期一成不变,无法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兴趣等。这使幼儿园教育缺乏弹性,渐渐忽略了环境对幼儿的隐性教育作用。所以,幼儿园必须充分体现人文主义关怀,在环境创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

(三)增加了园所建设的成本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许多家长选择幼儿园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幼儿园的硬件是否优越,外观是否漂亮,设施玩具是否是品牌。一些幼儿园也因此而变得夺人眼球,不仅因为室内装饰丰富,更多的是装饰环境的材料奢侈华丽。尤其在进行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等级评价的时候,各幼儿园更是不惜用重金进行装修,把大部分的人力和财力投资在幼儿园的硬件建设中。随之而来,环境创设使用的材料成本越多,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也就越高。幼儿园不断增加环境创设的成本,甚至在每个墙面、区角、走廊、都用昂贵的艺术品来布置,表面看起来渲染了整个园所的艺术氛围,实则某些艺术品的选取和幼儿教育的理念往往大相径庭。这些不菲的艺术品费用,当然也要计算到幼儿园的经费中。现今幼儿园并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在建设费用上缺少政府的投入和支持,幼儿园需要自负盈亏,然而多一份财力投入到环境创设中,就会多一份成本。相对于逐渐增长的硬件成本来说,对教师的待遇投入较少。近几年幼儿园高收费,却屡次出现伤害儿童事件,一味地增加硬件投入,而忽视软件的提升也是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对于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环境创设材料的选择

一般我们对材料的选择更倾向于它的安全性、便携性和可操作性。大部分教师在选择环境创设材料时,会先制定对某片区域的环境创设的计划,做出环境创设的效果图后再进行环境创设。这样的做法虽然提高了环境创设的可操作性。但是,教师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容易从自身的理解出发,忽视幼儿的参与和幼儿对身边环境的感受。因此,教师应该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材料的选择中,通过对材料摆放的设计,激发幼儿的兴趣。“有意义摆放材料,引起儿童关注和兴趣。”[7]在材料摆放时要注意材料的秩序美观,可以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组合搭配,如根据材料的颜色,尺寸,质地差异,将材料做不同关联设想,从而将材料有特征地、有秩序地放置呈现艺术性和差异性。例如,教师可以准备彩色纸若干张和事先编好的铁丝网(铁丝网的大小可以按照要进行环境创设的区域来设计或者根据幼儿的数量来设计)。然后教师指导幼儿将彩色纸卷成和铁丝网网格大小相近的纸筒。最后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将纸筒插入到铁丝网格之中。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纸筒在网格中插入表现不一样的层次艺术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让幼儿参与进行卷纸筒,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并且让幼儿对比了网格的大小和自己的纸筒大小,让幼儿对形状的认识有了更深的体验。所以,先确定环境创设的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幼儿自由发挥也许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这样的材料有很多,比如饮料瓶盖子,泡沫块,海绵,PVC管等,要选择运用半成品的可实现的材料。在幼儿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制定相关规则,比如提示幼儿将颜色相近的纸筒插在一起,这样整个作品就会更有层次感。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制定不同的规则。

(二)幼儿和教师共同加入游戏环境的设计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也是为了吸引幼儿愉快、自愿、主动、自由地参与环境创设的有效途径之一。自由的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而这些也是我们环境创设所需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游戏区域的选择来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如让幼儿使用身体的某个部位作画。通过小朋友利用身体部位作画,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更形象的了解。作画的材料要选择无毒无害,易洗易擦的。带领幼儿游戏对很多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老师最担心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争执,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游戏前分配好角色,给幼儿充分的准备时间,并且会预估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是利用游戏进行环境创设的必要准备。为了让幼儿有角色意识,老师可以准备不同的角色标识,帮助幼儿区分不同角色和不同任务。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游戏的观察者,了解幼儿的现实状况处于哪一水平,从而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幼儿的需求,可以使我们下一次的游戏设计更符合幼儿的活动状态。

(三)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创设开放共享的公共环境

幼儿园的公共环境主要包括门厅、走廊和楼道,为了吸引家长眼球,这些公共区域大部分都邀专业人员装饰,重金装修。结果只是让幼儿园显得富丽堂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幼儿园可以组织“公共环境创意小组”,以“合作性、开放性、动态性、安全性”的设计理念来创设这些公共环境,使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到公共环境的创设中,鼓励幼儿相互学习、探索,合理搭建家园合作共育平台,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与自主性的协调发展提供空间。1.创设合作性的公共走廊。幼儿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需求布置相适应的公共环境。如在小班走廊设置“生活合作区”,设置图书角,存放帮助小班幼儿家长了解安全教育、小肌肉动作发展常识及生活自理等方面的有关书籍和杂志,让家长可以随时阅读或借阅,形成家长图书区,分派家长志愿者管理;在中班走廊,可以创设银行、医院、影剧院、便利店等,形成幼儿之间的角色互动。能辅助幼儿更形象地了解生活中不同的工作角色。在大班的走廊,可以设置例如“科技区”、“航模区”、“海底世界区”等,在创设这些区域时可以让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通过废旧材料的应用,为幼儿提供更多与同伴或教师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相互合作的机会。2.创设展示性的楼梯过道。楼梯过道的颜色不宜太鲜亮,朴素淡雅的颜色更容易让幼儿放松下来,注意力多集中于脚下的台阶。淡雅的颜色也有助于艺术品和绘画的展示,画框的颜色可以采用五彩斑斓的颜色,增添过道的童趣性,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过道中还可以设计一些作品展示,分别采用各班幼儿美术作品及参加各类活动的照片,让孩子们可以从中发现自我,体会艺术创造的魅力,达到美育的效果。3.创设动态的公共信息栏。幼儿园的公共信息栏应设置在幼儿园显眼的位置,根据不同园所的条件,在幼儿班级或是门厅设置公共信息栏。呈现办园理念、师资力量、幼儿活动介绍等栏目,动态地呈现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设置以及幼儿成长方面的丰富信息。很多幼儿园虽设置了家园公共信息栏,但并未定期更换家园栏的相关内容。家园栏的功能不仅能用于传递信息,更主要的是可以让家长们通过信息栏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家园共育提供服务。通过设立“园内动向”、“园务平台”、“教育沙龙”等公共信息栏目,使之成为联系家长和幼儿园的纽带。环境创设资本的过度投入,虽然达到了减少教师工作量,提升工作积极性的效果,但是也间接剥夺了幼儿和教师与环境互动的机会。共同进行环境创设,是对孩子的认可与鼓励,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环境,建立与环境的安全感和亲密度,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环境的创设中,要鼓励和引导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环境创设,给幼儿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1-5.

[2]鲁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75.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345.

[4]傅建明,虞伟庚.学前教育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98.

[5][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

[6]费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几个问题[J].早期教育,(6):33-34.

高校校园英语文化环境的创设策略 篇3

【关键词】英语文化环境 语言素质 创设策略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文化包涵着语言,语言也蕴含着文化。英语文化不仅包括单单语言文化,还包括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等。现今,英语教育不断发展,校园英语文化环境的创设对高校的英语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创设高校英语文化环境能促使学生爱好英语,对英语学习感兴趣,使之真正喜爱英语,在英语学习上投入时间。英语文化环境的创设可以加深大学生对英语的体验,加强英语语言表达,拓宽学习渠道,增长英语课外知识,开发学生的语言潜力,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一、创设校园英语文化环境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着人的成长,心理学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环境对人们特别是青年心理的发展,特别是对青年的生理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环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活环境,还造就了人们的精神,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环境改变着人的思想和行为,促进着人的成长。高校英语教学想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就应该在学习环境上下功夫,创设良好的高校英语文化环境。

高校中不乏教学能力强的英语教师资源,他们往往水平较高、知识渊博,还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及完善的英语学习设备,各种听力教室、英语语音室都有设立。高校学生通过接受系统的英语教学,在各式的英语学习、指导、培训中,将提高自身的英语素质,加强口头英语表达能力,熟悉英语文化,成为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有用性人才。

现代社会要求青年具有专业的知识及能力,还要求青年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才能让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继续前进。而高校的教育工作就应落实到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及为国家、社会培养和训练一大批具有一定水平的英语应用型人才。在学生形成人生观及世界观的过程中,高校英语文化环境的创设对青年学习英语及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的英语素质,圆满完成国家、社会赋予高校的英语教学任务。

二、高校校园英语文化环境的创设策略

1.加强课堂英语教学氛围,优化课堂英语学习环境。英语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还包括英语文化的教学。学生只有掌握英语背景文化,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等,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对英语真正感兴趣。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利用于英语教学中,结合图片、视频、音响加强课堂英语教学氛围,优化课堂英语学习环境。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通过图片、视频等,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使之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进行社会交流和生产实践。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在课堂中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课堂英语教学氛围的主体。英语教师应积极采取英语情景教学,传递文化星系,优化课堂英语学习环境。

2.改善英语教学方式,加强口语表达。英语教学的重点就是英语口头表达,语言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语言表达,在实际交流中熟练运用英语交流。英语是一种实用的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减少书面成绩好、口头表达能力差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改善英语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使学生敢说、说对。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多让学生表达,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中,根据学生互动情况、课堂氛围等,摸索适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突出语言所具有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加强口语训练,发挥教师的主导型,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3.丰富高校校园英语活动,优化高校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光靠课堂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丰富高校校园英语活动,优化高校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开展各种校园英语活动室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接触英语学习,丰富英语知识,高校校园英语活动是创设良好的高校校园英语文化环境的必要途径。高校拥有很丰富的外教资源,可以应用外教创设“英语角”,学生可以通过与外教的英语沟通,从中获取英语知识,加强对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了解英语文化。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还给同学提供了交流生活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总之,高校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创设,拓宽了英语教学的外延,有效加强了高校英语教育质量。高校要做好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工作,就必须重视高校校园英语文化环境的创设,促使学生将英语运用视为必须具备的能力,在西方文化的学习中增强学习兴趣,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加强英语实践,学好英语,成为国家、社会需要的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娄金华.论高校校园英语文化环境的创建策略[J].科技信息,2011,(15):12-13.

[2]杜爱莲.创建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对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J].考试周刊,2011,(86):42-43.

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策略刍议 篇4

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实施的重要阶段,促进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大对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与优化,一方面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为幼儿创设一个更为舒适、有效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要遵循启发性、科学性与基础性的原则,提升幼儿对数学知识、数学故事、数学学习的认知。在数学兴趣激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展数学教育与启蒙活动,以此来提升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环境

1、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环境

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而成为主要的思维类型,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幼儿不能完全摆脱具体的动作和形象的束缚,但已经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于小班、中班初的幼儿,多选择与幼儿经验相近的日常生活式环境、趣味游戏式环境,将数学活动与生活、游戏相融合,使其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构建数学概念。对于中班末、大班的幼儿,结合幼儿勇于探究、乐于挑战的特点,多选择问题探究式环境、媒体交互式环境,引导幼儿探究讨论、实践操作,发现答案、验证猜想,发展数学认知能力。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适宜的环境;根据幼儿园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环境,充分考虑到材料、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使环境有效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2、根据不同的需要有效地选择环境

数学环境中的数学问题是核心内容,教学环境只是辅助形式。 环境目的在于引发幼儿探究数学问题。环境本身是为教学服务的, 应创设容易提出数学问题的环境,以促进探究活动的推进。环境创设不是越花俏越好、越多越好,如果环境内容空泛、形式单一, 与数学问题相距较远,教师就难以引导幼儿探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创设有效的环境,与教学内容形成内在联系,促进数学知识的构建。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应创设环境,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动手操作、探索实践中积累数学经验、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环境创设的方法很多,教师应选择适宜、有效的环境, 促使幼儿在环境之中自主探究,在环境中学习实践,在环境中获得发展。

三、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要提升生活化的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需要充分利用和创设有效的教育环境,来提升对幼儿的智力和兴趣引导,实现幼儿健康、有序的发展。良好的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与构建,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与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里面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环境,一方面能够提升幼儿学习与生活的愉悦感,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与爱好。

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幼儿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利用好这一隐性课程,需要不断完善幼儿园数学环境,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在园期间的个性发展。数学环境作为系统性较强的环境内容,在创设的过程中,需要在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目标的指引下,提升数学教学环境的计划性与系统性,为幼儿在园期间的数学人物认识、数学故事接触、 数学模型的演示等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幼儿园小班的数学环境创设过程中,因为小班的幼儿数学能力尚未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小班幼儿数学认知的特点,通过在园内墙面绘画数字、数学符号等方式,提升小班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接触与领悟。

四、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与利用,要注重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的效果,在创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环境与人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的主体之一,通过科学的引导和鼓励,启发幼儿对园内环境中的数学知识等进行了解和学习。同时通过数学环境创设内容、 方法、目标的优化,与同事、幼儿共同创设数学环境,提升环境创设的共同性和人文性。在幼儿园数学环境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应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家长帮助等途径进行数学材料的收集, 然后在一个统一的时间和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亲自参与数学环境的创设与布置,提升幼儿的数学环境认知与构建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室的数学角里面,可以通过摆放颜色、尺寸不同的几何图形,引导和启发幼儿进行这些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幼儿辨别和认识不同图形并说出其名字等途径,来发展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五、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与利用,要遵循科学化原则

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环境为幼儿发展服务的效果,需要幼儿园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升对数学环境的创设与认识,提升数学环境与幼儿园自身教育开展的契合度。在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既要以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与认知能力为主线,也要把握数学环境与其他教学环境创设的一致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的效果。同时,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不能够仅仅考虑学习的效果,而必须将幼儿的主体性、学习的过程性结合在一起,在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围绕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作出系统的规划与构建。同时,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力求以数学内容为主线,也可以按照实际的状况,在环境中亲身体验社会、自然等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幼儿园小班“自选超市”里面,可以通过陈列大小、颜色不同的物品,让幼儿在购物的时候,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学习,提升幼儿的认知与生活能力。

六、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要注重游戏法的贯穿

在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好动、喜欢游戏的特征,使用趣味游戏法来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和探索能力。例如,在阳台一角设置小型“保龄球馆”,幼儿可自由去打保龄球,也可由教师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如按要求的数量去击打,按颜色去击打,击打后说出总数,按击打结果编应用题,按一定规律排列球等等。幼儿按规则去游戏,胜利了还可获得一定的奖励。再如,幼儿每人在数学角取一张小卡片(实物、圆点、数字),然后各自去找朋友,要求找到的朋友所持卡片上的数量与自己卡片上的数量合起来是,朋友找到后互相友好地碰一碰,可以碰碰头、碰碰脚、碰碰手、碰碰屁股、碰碰肩膀等。 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七、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以幼儿数学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为研究主题, 从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出发,以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环境的创设为切入点,提升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的效果,为幼儿数学认知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我们要从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出发,以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环境的创设为切入点,提升幼儿园数学环境创设的效果,为幼儿数学认知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大对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与优化,一方面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能够为幼儿创设一个更为舒适、有效的学习氛围。

环境创设策略 篇5

摘 要: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该给幼儿们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给每位幼儿提供参与尝试的机会,并鼓励、支持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经验。区域活动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及幼儿发展水平,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环境,投放材料,让幼儿依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以摆弄、操作为主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行为活动。作者根据自己在幼儿园的工作实践进行分析,并探讨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现状,同时总结具体对策。

关键词: 区域活动 幼儿园 环境创设 材料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重在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选择有趣的内容,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想做的事情,因此,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都非常重要,它并不意味着投放的材料越多越好,更应该注重合理性和安全性原则、启发性和趣味性原则、互动性和实操性原则、计划性和针对性原则,确保幼儿可以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操作、获得知识,促进他们观察、记忆、思维等各方面能力开发。

一、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现状

1.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现状。“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创设与利用环境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常规要求和空间设施等都应该有利于引导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部分地方因为经济欠发达,幼儿园数量少造成生源较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活动空间更无法满足幼儿们的需求。幼儿园的活动室大部分是密闭空间,活动室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这种封闭的环境将师生的活动局限在教师讲、幼儿听的层面,没有重视材料、环境与幼儿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区域环境的操作空间较为单一,基本以桌面为主,在如此单一又局限的环境中,幼儿只能重复和被动地进行教师预设的活动游戏,忽视创造性与主动性,阻碍幼儿的创造与思维,打击幼儿的操作激情。

2.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现状。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合理使用和投放幼儿园材料要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并做好材料选择工作,及时、科学地更换,多层次、递进性展现材料的层次性,因此材料的选择并不是越丰富越好,也不是越精美越好,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投放合适的材料。目前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主要存在以下方面:(1)材料使用人数较多,幼儿间的纠纷不断增加,这类投放量小的材料很难实现活动目标;(2)材料在活动过程中反复使用,慢慢出现破损,材料的完整性影响幼儿们使用材料的兴趣和美感,同时对孩子的审美产生反作用;(3)材料投放缺乏针对性,存在安全隐患,难易度不均匀,难以合理科学地实现活动目标。

二、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造与投放材料的优化策略

1.优化升华区域活动环境创造。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空间狭窄或有限的现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开拓三维空间和户外空间,从而拓展活动范围。区域活动要突破室内与桌面空间,合理利用地面、阳台、窗台、走廊和其他户外资源,如可以将一个简单的阳台“打造”为一个秋千小花园或者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给小朋友们提供学习和观察的乐园;第二,切实了解幼儿们的需求,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提供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空间,如可以创设主题节日区,让幼儿了解不同节日的来源和习俗,特别是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建军节、中秋节、春节等专区,增强幼儿民族意识,培养其爱国主义;第三,区域环境要合理,也要开放。例如,阅读区应尽量保持安静,远离喧闹的表演区,美工区则应该与盥洗区相连;第四,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既要有利于幼儿们充分自主地玩游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又要保持和融入良好秩序。

2.改良改进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指南》提出:“关注幼儿们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注重学习和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由各个角度促进幼儿们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个方面或者几方面的发展。”要想保障区域活动过程中材料的投放,就要考虑到这一点,注重投放的材料是否有互动性与有效性,可在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观察和分析,不追求材料的多和繁,或者俭和省,而应该把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摆在第一位,力求符合当下幼儿们的实际需求和生活经验,让材料起到积极的指导和辅助作用,必要时还可以进行操作或演示,发挥支架作用;第二,重视区域材料投放的动态性和层次性,区域里的材料摆放时间过长或者长期不更换,会导致幼儿们的心理倦怠,所以教师应该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准备不同材料,同一年龄段的幼儿的活动材料应该及时更新,从而提高材料的动态性和层次性,如可以根据当下流行元素投放材料,如《捉妖记》里的胡巴或者动漫里的小黄人等流行元素,提高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参与度;第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及主题需要,组合性地投放安全卫生的活动材料,师生选择和收集区域活动材料的时候,应该根据特点有针对地性投放一种或者几种组合材料以有效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同时教师事前必须做好安全卫生工作,选择源于大自然、无安全隐患的材料,以免发生意外。

三、结语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功能体系,在区域活动环境创优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幼儿间的互动,注重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重视展现投放材料的教育价值,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幼儿生活、思考能力的培养,还应该重视幼儿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引导和激发。实践证明,只有优化区域活动的环境和科学投放活动材料,才能全面了解幼儿的身心变化与发展特点,把握环境材料的重要价值,科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参考文献:

浅谈班级精神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篇6

关键词: 幼儿教育;班级精神环境;创设;策略;默契;评价

《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环境是幼儿生活环境中一切影响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它既包括幼儿生活的物质条件,又包括幼儿生活的精神环境。和谐的精神环境有利于幼儿心里建立安全感,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有利于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发挥幼儿个性和潜能。”由此可见,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极大地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而如何为幼儿去创设一个和谐的精神环境是需要幼教老师用心去实现的。

幼儿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没有程式化的思维方式并且想象力丰富、跳跃性强。作为幼教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特点。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听取幼儿的言论,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不要轻易对幼儿的任何行为做出评价,要知道:老师一个无心的评价可能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一定要谨慎。尤其是在幼儿有特别的行为举动时,教师应该本着尊重幼儿个体发展的原则。

曾经有一次绘画活动,请孩子们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他们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东西。活动的初衷是想通过这样一次活动来了解本班幼儿的绘画能力、性格特点等。当时班里有个特别活跃的小女孩叫婷婷,她很快就画完了,坐在那里“欣赏”自己的“作品”。这时,本班的另一位年轻老师刚好走到她身边,看着她的“作品”边皱眉边问:“婷婷,你画的这是什么啊?”听了老师的话,婷婷先是耸了耸肩膀,然后摇了摇头,继续看着自己的“作品”,那位老师追问道:“快说啊,这一片红到底是什么啊?”婷婷抬起头用一种委屈的眼神看着那位老师,这一幕刚好被我看见,我赶紧走过去,向那位老师使了个眼色,然后蹲在婷婷身边,只见婷婷的白纸已经被红色的油画棒涂得满满的,都是斜条状。虽然我也没看出来这到底是什么,但我想:不妨“糊涂”一回,听听孩子怎么说。于是我惊讶地对她说:“婷婷的画真好看,老师都没见过,能给老师讲一讲你画的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漂亮的大城堡。”听到了我的表扬,婷婷低着头小声对我说。“老师都没有婷婷聪明,竟然没看出来。你给老师指一指城堡在哪里好吗?”我故作不好意思的说。婷婷一听抬起头说道:“房子在大火里面呢,您看,火大不大?”这时,我暗自庆幸自己听全了婷婷的话。孩子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此时我们是以一种程式化的思维方式来处理这件事情,那后果真的是不敢想象,也许这个孩子以后就会对自己画画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可能出现自信心的缺失,甚至将来会发展成对美术课的强烈抵触。当时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现在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她积极性的最好时机。于是我贴在婷婷的耳边故作神秘地说:“那我们再画一个更漂亮的城堡,把咱们班小朋友都接进去住,你说好吗?”我用渴望的眼神看着她,她睁大眼睛看着我。我们就这样对视了几秒钟,她突然兴奋地说:“好啊!画一个像幼儿园这么大的城堡,把所有小朋友都接进去住!”于是,我又给了她一张纸,不一会儿,一座漂亮的城堡就“诞生”了,婷婷高兴地对我说:“老师,咱们的城堡画好了,小朋友们都可以来住!”我在一边微笑地看着这一切。我知道:这一次自己成功了。

其实城堡漂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这样一种被包容、被理解、被尊重的精神环境中获得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一种成就感。而这一切都源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难得糊涂”。

除了谨慎评价,教师和幼儿之间的默契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师生之间的默契会给幼儿营造出一个和谐、有安全感的心理氛围,让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得到快乐的体验和成长。虽然在别人看来,幼儿园教师每天和幼儿有大量的时间在一起,默契很容易形成,因此用默契培养和谐似乎要更加容易做到。但要是真正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尽管教师和幼儿每天都在接触,但默契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通过这些年在工作中的实践,我在这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体会。

首先,默契不是教师制定的,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反复互动和磨合培养出来的,比如在教学活动,我会选择幼儿喜欢的手势作为我们之间的语言信号,像拍拍双腿,孩子们就知道现在要安静坐好了,老师把手放在眼睛上摆望远镜状就是要我们的眼睛都看着老师----户外活动时,老师一手出掌心,一手出拳头就是代表我们要按男孩子和女孩子排成两队,老师有节奏的拍手5下就是要排队回班了进餐时,举1个手指就是添汤,举两个手指就是添饭,举三个手指就是添菜等等,这些都是在反复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幼儿都能领会并付诸行动的。培养默契切忌教师武断决定,那样幼儿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拒绝配合。

另外,默契的形成也需要教师有意识的给幼儿进行强化,但是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例如,在早入园、进餐、区角活动和间点时间我们可以插入不同的轻音乐,如《蓝色多瑙河》、《天空之城》、《月光》、《茉莉花》等,从而强化幼儿形成一种对应关系:某个音乐声响起就是进入了某个环节。这样不但有利于幼儿的习惯养成,而且可以有效帮助安抚幼儿的情绪,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心理氛围。如果这样,教师在一日生活中用语言直接提醒幼儿的次数就会大大减少,长此以往,不但可以很大程度上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和幼儿之间将会磨合出只属于你们的默契,这种默契会让大家感到温暖、和谐、舒适、幸福。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和谐和温馨的大环境中充满了安全感、轻松感和愉悦感,每一天都是健康快乐的。

此外,默契的培养要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了良好的肢体语言,那你一定可以随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你的一个手势,孩子们就明白,我们的眼睛要看着老师、我们现在要上前表演、我们可以为某某鼓掌等等,记住,他们只是懵懂的孩子,你说的话也许他们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但你的动作、表情一定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激发他们的兴趣。有时,我会听到老师感慨:“唉,那天去某某幼儿园参观,在班里一直没有听到老师说话,但孩子们却特别安静,特别有规矩,为什么我们天天提醒着都不行呢---”如果你和孩子们建立了只属于你们的默契,我想,你一定就会明白这其中的玄机。

创设隐性师幼互动环境的策略 篇7

一、情景交融,主动互动

情景交融,是情感与环境情景的相互交汇融合,也是环境创建与人文需要的契合点。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周围环境,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主题环境相交融,引发幼儿的主动互动。情景交融的环境对幼儿发展作用是幼儿会自然融于环境,没有压力地积极参与环境的创建,也能在此情此景中激发幼儿各种认识、探索、互动能力,应对环境的挑战。

1. 以情设境,表现环境。

这是情感融于环境的初级阶段,当情感产生时运用环境进行表达表现。以情设境,更好地激发幼儿想象、表达,巩固、稳定幼儿初步建立情感。

例:美丽的窗帘

主题“我们的城市”区域活动开始了,沁沁和小朋友翻看着城市建筑的书籍,突然他们被书中的门市所吸引。

“这个链子真美啊!”“什么链子?这是门帘,挂在门框上的。”另一个小朋友正在矫正说错的小朋友。“我看到买玩具的那个小店门口也有!”我家门口也有,我妈妈买了好多好多蝴蝶挂在上面。”“蝴蝶?很漂亮的啊!”“我大姨家的窗口挂的是贝壳,风吹了会响的。”他们对门帘感兴趣了,似乎他们也想尝试装饰窗帘。老师及时捕捉到了幼儿的这一兴趣。

于是,老师创建了“美化窗饰———挂窗帘”的区域环境。样品“窗帘”的设置,就如同风铃,由一张张蘑菇形纸牌接起来,每张纸牌上写上了一道试题,并在第一张纸牌上写了如“按单数挂”的要求。小朋友都挤过来了,老师问:“这蘑菇漂亮吗?”“漂亮!老师,是给我们玩的吗?”幼儿问。老师说:“既然你们都喜欢做漂亮的窗帘,老师就寻找些材料提供给你们,让你们也来打扮打扮教室。”于是,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准备各种需要的材料。

2. 以情动景,美化环境。

在已创建的环境中,根据主题深入的同时,为满足情感升华的需要,以情动景,美化环境,让师幼的情感融于环境,使环境由“无声教育”变成了“有声教育”。

例:我们做的风铃窗帘

沁沁对窗帘细细研究后,终于发现了规律招来了许多同伴,与他一起采蘑菇、写题目、上回形针、挂窗帘,很快一串串漂亮的窗饰做出来了。因为窗口太高太危险,小朋友就请老师帮忙挂起来。窗帘在微风的吹拂中慢慢飘荡起来,真的很美。

可他们似乎仍不满意自己的作品,原因是: (1) 窗帘挂高了,蘑菇后面的题目看不清; (2) 缺少声音。原来风铃吊挂都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可这窗帘就像一个个飘动的“哑巴”。于是沁沁召集了班中能干的小朋友,帮他一起寻找做“风铃”的材料。有声音的东西就成了他们首选目标,直至其他小朋友发现一些口服液空瓶可以当吊线,碰撞后也能发出“叮当”声后,他们赶紧加工,再把这些空瓶紧紧地扎在蘑菇窗帘的最下端,然后要求老师帮忙挂低点,一串串美丽又实用的“音乐窗帘”新鲜出炉了。

每一种情景交融体验,都是幼儿在主动活动中根据自身认识和操作建构起来的。教师给予幼儿互动的机会,从而更深入地发挥环境应有的价值。

二、问题激趣,导入互动

问题激趣,是将需研究解决的矛盾以问的形式引发幼儿思考,比如教师在环境中设置问题,让幼儿自己通过环境寻找答案,并借助问题的延续观察、支持、介入环境,从而使环境成为导入幼儿意愿、幼儿兴趣、幼儿探索的互动窗口,然后让幼儿继续发现、生成新问题,不断丰富、完善环境变化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兴趣。

问题激趣,可以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使环境真正能导入幼儿的互动。

例:你知道吗?

“海洋水族馆”环境布置好了,老师在海洋动物中间布置了好多用文字呈现的卡片,问题如:“章鱼是怎样保护自己的?”“螃蟹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海星在逃生时会断脚吗?”等。也有些问题老师省略了文字和答案,直接用“?”表示,激发幼儿自己思考问题和答案。当幼儿看到这些问题时,有几个会主动向老师求教,老师故作玄虚地将机会留给了幼儿,让幼儿自己再去其他地方寻找答案。于是他们去翻书,跑去找其他幼儿讨论寻找答案……有的幼儿真的找到了有关海洋生物书,可是书上没有全面回答这些问题,又想到了爸爸妈妈,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了老师设计的问题调查表。老师将回收的调查表贴在问题旁边,便于更多的人了解答案。

可见,问题式环境可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已经产生和正在实施的问题,保持活动的延续性,更有利于幼儿对问题的探究。

三、空间开放,深化互动

空间开放,是环境创建时留出更大的、足够幼儿思考和操作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与环境互动更深化。创建的环境要是开放的、多元的、留有不同悬念的。在此空间中,幼儿不但能自主操作,还能进行思考。不要一次性将完整的、完美的环境呈现出来,过于追求速度和效果,会忽略环境是根据幼儿自主性发展而变化的原则。所以,在环境创建上要尽量以开放的、弹性的空间给幼儿表达经验和内心想法,不要简单地机械操作,空间内可以纳入丰富的个人经验,也可与同伴进行交往协作,将空间进行立体的、整合的设计。

例:我爱妈妈

“母亲节”到了,设置了“我的妈妈”主题版块,在这个版块中有三大子主题版块;“我眼中的妈妈”、“我给妈妈发短信”、“辛苦的妈妈”,然后在每个子主题版块中都留有空间,幼儿可以随时把想到、看到、感到、说到的关于妈妈的内容自主粘贴出来。随着主题的进展,幼儿逐渐把“我眼中的妈妈”勾勒出来,大家用照片、绘画作品等形式,把妈妈辛苦、美丽、可爱、温柔的一面都展现在环境上,幼儿都能感性地表达出对妈妈的眷恋之言。开放的空间也给了幼儿自主的权力,心目中理想的妈妈的是什么样的?要给妈妈说的话等都在自由的形式中呈现出来了。

浅谈园本课程环境创设的策略 篇8

所谓环境 (Environment) , 即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一切。通常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和作用于人类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

不可否认儿童每天所处的环境对其思想、情感、行为、健康、创造力以及人际关系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其实我们教师在日常课程实施环境创设中, 更多的是需要创设一个能促进幼儿、家长、教师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环境。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为了更有序、更深入地研究, 我觉得可把园本课程环境划分为主题环境、游戏环境、生活环境、社会资源这四个方面。本论文将着重阐述主题环境和生活环境创设实践中积累的小策略。

一、主题环境创设篇

在园本课程实施中, 走进每个教室就能比较清晰地了解班级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 及这个主题推进的过程。如何创设主题环境, 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主题呢?

策略一:幼儿参与, 教师支持

课程主题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幼儿, 在环境中体现出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不同年龄的幼儿都有能力成为环境创设中的主角, 所以, 教师要充分创设机会, 设计活动, 使幼儿自主参与到环境创设中, 成为环境创设的小主人。当然, 对于幼儿的参与, 不能只是简单呈现, 要体现环境教育价值, 源于幼儿, 更要高于幼儿的生活经验, 因此, 需要教师概括、提炼和拓展。

比如, 在教师节主题的版面中, 幼儿亲手制作的贺卡、个性鲜明的调查表就是墙面上的主角, 既是展示又是交流, 教师将幼儿的调查 (调查表、写生、记录) 进行整理后, 概括每一小组调查的结果, 当这些结果呈现在墙面后, 你会发现幼儿经常会蹲下身子, 一边看一边议论其他组的调查结果。教师的概括不经意间帮助幼儿整理了思路, 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这个墙面呈现的内容是幼儿所能理解的, 所愿意去关心的, 概括赋予了墙面新的价值。

策略二:纵观全局, 捕捉重点

主题环境在突显主题内容的同时, 还要内容清晰、主题鲜明。比如, 大班阶段的主题一般一个半月, 往往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 每一样都要体现是有一定困难的, 所以, 作为课程实施中的教师, 首先要对课程有个整体了解, 对主题的一个推进过程要很清晰, 只有有了全局观念后, 才能意识到什么是重点, 此刻才能比较敏锐地抓住某一点深入展开。

二、园本课程之生活环境

我们幼儿园是生活教育特色, 日常生活环境中将生活教育理念渗透到环境中是我们所要思考和着手做的。生活环境在体现美观温馨的大前提下, 教育含义、内涵渗透是环境创设中的要点。走出环境创设只追求外在形式, 而不注意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的弊端, 在生活环境创设中, 对幼儿饮水、厕所的环境创设做了一些思考。

策略一:生活环境教育化

生活教育很大, 教师首先要细化生活教育的点, 究竟需要做些什么?给幼儿什么?比如, 节约用纸、节约用水的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可以结合大班幼儿的识字能力, 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幼儿平时使用时看得见的地方, 给幼儿一个温馨提示, 教育意识在环境中渗透。

策略二:生活环境生活化

创设真实环境, 增加与孩子的互动性。比如, 小小医药箱环境创设, 在让幼儿了解平时我们经常会用到的药品的同时, 方便幼儿取拿, 使实用的医药箱真正成为幼儿生活中的小帮手。又如, 各种各样的梳子的环境创设, 将孩子从家里带来的梳子, 放进方便取拿的可爱的小罐子里, 激发了幼儿梳头的愿望, 并且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

策略三:生活环境游戏化

在喝水习惯培养过程中, 创设饮水记录区, 根据不同年龄, 可以创设给娃娃夹夹子、有趣的彩色珠子拨一拨、给小花插牌子、小笔记一记等多种有趣的游戏形式, 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 幼儿将自己饮水的情况进行了记录。

总之, 园本课程实施下的环境创设, 需要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本;需要全面考虑课程领域, 以深入挖掘课程内涵为纲, 需要注重课程反思, 以提升课程实施为根。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它的提出, 使幼教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在幼儿的发展中, 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从班级环境创设着手, 进一步探究园本课程环境创设中的策略。

环境创设策略 篇9

一、创造宽松、和谐、自由的精神环境, 能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和积极性

(1) 情感上的宽松。小班幼儿年龄小, 语言表达能力弱, 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 经历了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情感分离焦虑过程, 很多孩子都会用哭闹———这种非语言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担心、害怕, 而老师这时候的情绪、语言、行为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 因此平时需要老师像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 亲切地引导孩子, 热情地满足每个孩子情感表达的需求, 让孩子喜欢老师, 依恋老师, 信任老师, 感觉老师像妈妈, 是他们的朋友, 玩伴。语言活动中, 老师主动接近幼儿, 和他们交流、沟通, 创设宽松的谈话氛围, 用亲切、温柔的话语跟他们交谈, 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安抚满足, 他们的陌生感、胆怯情绪就会慢慢地消失, 从而对老师、同伴发生兴趣, 产生了表达的愿望。比如, 我班上的灏伦小朋友, 刚来幼儿园, 天天哭, 于是每次灏伦来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过去抱起他, 轻轻的抚摸他的头, 和他聊他最喜欢的妈妈, 聊他最喜欢的玩具, 慢慢的, 灏伦开始愿意和我聊天了, 然后我带着他在园里玩, 让他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使他不再感到陌生。经过一段时间后, 灏伦开始主动找我们老师说话, 比如, 灏伦昨天去哪里玩了, 灏伦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等。

(2) 教学上的宽松。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 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发展的。”适合的精神和物质环境, 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增强幼儿主动活动的意识, 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表情严肃、语言平淡无奇, 不够生动, 就会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 产生压迫感, 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看图讲述活动中, 当教师出示优美的图片时, 幼儿有想说的欲望。但如果孩子说错了, 教师立即加以指责, 这样孩子们就不敢再说了。因此, 在语言活动中, 我们要把孩子看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 把自己作为引导者、观察者、鼓励者去指导孩子们的活动。在看图讲述———《五颜六色的小老鼠》活动中, 很多幼儿都是和老师一样用五颜六色来形容小老鼠, 不懂得运用以往说学过的其他形容词, 这时我就引导幼儿:“想想看我们以前都用哪些好听的词来形容美丽的花的?”, 有的幼儿就会说“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等形容词, 我立即给他们贴上喜欢的贴贴纸表扬他们, 全班幼儿的积极性全调动起来了, 大家都争着发言。而对那些理解能力、用词及表达方式上处于弱势的幼儿, 教师要营造支持的氛围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 以爱抚的眼神及手势, 鼓励性的微笑、点头, 语言夸奖“你真棒!”等方式来给予表扬。幼儿生活在肯定与鼓励的氛围中, 有安全感, 就会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言活动之中, 做到“有话爱说”。

(3) 游戏活动中的宽松。幼儿的一日活动最主要环节就是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形式, 游戏的气氛宽松而有趣, 此时的幼儿就是积极的、有效的学习者。比如, 在早操活动中, 我和幼儿一起玩《麻雀和汽车》的游戏, 当汽车开来时, 小朋友们会非常兴奋, 四散跑, 这时有的教师会暂停活动, 向孩子提出各种要求。但你只要细心观察, 就会发现孩子其实已经进入了游戏情境。有的孩子会马上蹲下, 说:“我在家里, 汽车就捉不到我了。”有的孩子会说:“我飞得很快, 汽车捉不到我的。”有的会说:“我躲到树下, 汽车看不到我, 就不会来捉我啦·……”这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完整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发展。由此可见, 在宽松的环境中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变得能说会道了。

(4) 同伴交往中的宽松。个体是在与人交往的互动中产生基本的语言能力。交往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但在语言活动中, 有的教师会控制幼儿交往行为, 如玩纸偶游戏时, 有的教师担心孩子到处走动不安全或者觉得语言活动就应该是安静的, 就不让孩子交谈、走动。这不但影响了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 失去了自主交往的能力, 更让孩子失去了一次学习语言的机会。因此, 在语言活动中, 我创设情境引导孩子自由寻找同伴交流;设置问题引导幼儿两两交流。这样, 既让孩子懂得了交往的规则, 又让他们在彼此协商、共同游戏中互相学习和发展语言。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环境, 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 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 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可见, 语言活动不是单独的一节活动, 而是要与其他各个领域有机整合才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不但会背诵一些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 还要理解这些文学作品的内容, 感受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境, 然后将自己的理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从而促进幼儿运用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如在《月亮树》语言活动时, 有幼儿问:“小熊为什么要种那么多的月亮呢?”我因势利导:“是呀!为什么呢?”鼓励大家讨论。幼儿就会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大胆发言表达。有的幼儿联系所学经验说:“因为月亮可以变成香蕉、变成小船、变成圆圆的饼干……小动物们有好多东西吃, 还可以坐船玩, 所以小熊要种很多的月亮。”表达得多么有趣啊!

三、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能力

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因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 只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才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增长幼儿知识, 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 生活中的每一种情景、每一次经历, 游戏中的每一次体验都可让幼儿积累经验, 也可以引发为谈话的话题。春天到了, 我们带幼儿春游, 在公园里欣赏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儿, 学会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词;秋天看到幼儿园里树叶落下来, 学会了说秋天到了, 树叶落下来了。

环境创设策略 篇10

一、创设丰富的区域环境, 让幼儿自由操作探索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 环境是幼儿发展的支持与保障, 优良的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美国人类发展与心理学会主席库特费舍教授指出:丰富的环境刺激, 会加快儿童发展的步伐。我们在创设区域环境时要紧扣目标, 根据目标提供材料。为此, 在投放各种活动区的材料时, 除了考虑各自不同的教育目标外, 还必须蕴含能使幼儿产生探索行为、发展探索能力的要求。

为了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探索科学、自由表现的乐园, 在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幼儿的主动性, 设法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让幼儿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材料的搜集及环境的布置。如我班的“宠物连锁店”是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动物毛绒玩具、 宠物粮食包装袋、宠物玩具、宠物药品及一些宠物用品等, 并把这些物品分类摆放到宠物区里设计的宠物医院, 宠物沐浴、理发、美容等各区。还有“开心数码城”里的数码相机、iphone专卖、ipad专卖和点读机专卖等区域的游戏材料, 都是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共同用收集而来的一些模型和废旧物品。再有“朵朵花卉坊”里的柳枝、藤条、 树叶等材料也是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资料完成的……这些材料来自生活, 来自幼儿, 让孩子们倍感亲切, 体验到自己参与活动和为大家做事的成功感, 有效激发孩子们的游戏愿望;同时激发幼儿“我们还需要这样做”的愿望, 并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尊重, 体验自信, 获得自主管理的机会。如活动开始前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将各个活动区需要的剪刀、胶棒、 彩纸等, 根据活动的需要按具体要求准备好。活动结束时, 要求幼儿和老师一起整理收拾游戏材料。幼儿会很乐意参与这类活动, 从而既能让幼儿逐步学会整理物品,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又能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愿意为集体做事, 更使他们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二、注重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区域活动一直是孩子们的探索天堂, 每次的区域活动我班的孩子总是很开心、很兴奋。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就像 “瑞吉欧的教师与幼儿抛接球的游戏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必须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 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并且使他们想同我们一起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这就要求 教师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中与幼儿形成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 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创造想象、合作探究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及个性的张扬, 使他们得到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幼儿的游戏中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 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游戏的本质决定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没有外在的限制, 能够身心放松, 积极活动, 充分表现自己, 实现个人的愿望。他们通过操作材料、与人交往, 体会到自己的力量, 从中获得自信, 在游戏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成功的体验成为幼儿不断游戏, 在游戏中不断探索、发现创造的动机。如:一次区域活动时, 小雨跑过来告诉我:“方老师, 不知道谁把黄豆和大米混在一起了?”我过去一看, 果不其然, 两种大小不一的种子放在一个碗里了。这时又有几个孩子围上来看, 见此情景, 我显出一副为难的样子说:“哎呀, 都混在一起了, 这可怎么办啊?”伊伊听了连忙告诉我说:“方老师, 我可以用手把它挑出来。”我趁机引导说:“可以用手挑出来, 但是太慢了, 你们还有别的办法吗?”孩子们听后都歪着脑袋想了起来。我接着说:“你们看看这两种种子, 发现了什么?”听我这么一说, 他们把目光转向碗里的豆子。成成说:“他们一个是圆的一个是长长扁扁的。”我连忙接着成成的发现追问下去:“那两种种子, 除了用手分,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分?”孩子们兴趣浓厚, 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终于用滚动的方法将黄豆和大米分开了。

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 老师及时地给予评价, 是提升孩子经验的重要环节。在区域活动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是引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在区域活动中, 幼儿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或发现一些问题, 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组织幼儿对一些困难或问题展开讨论。如在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纸》中, 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报纸很快就浸透水, 而挂历纸就不容易浸透水,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 还需要做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幼儿进一步主动探索的愿望。在区域活动中, 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及孩子们相互之间的评价, 能使幼儿在老师和同伴的评价中得到肯定, 体验成功, 提升经验。如把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作品, 展示给大家欣赏, 让幼儿通过自我作品的介绍, 将制作的方法、过程告诉大家;还可以把作品拿到超市里去卖, 赚取活动经费, 或是当成礼物送给娃娃家的主人们, 这样既展示了自己的作品, 又增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在幼儿和大家分享成功的快乐同时, 还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总之, 未来需要儿童去创造, 儿童需要成人去培养。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及不同发展需要, 结合教育目标合理有效地开展, 在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过程中找准位置、扮演好角色, 牢牢把握住“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这一宗旨, 丰富幼儿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激发幼儿的真情实感, 让孩子们在自主、快乐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还要在“区域活动”中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 对培养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知识、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石宏宇.活动区的创设、观察与讲评[J].幼教博览, 2008 (12) .

[2]邱广翠.优化区域环境满足幼儿发展需要[J].幼儿教学研究, 2012 (6) .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4]马玲亚.幼儿园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前教育研究.

环境创设策略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一、区域活动空间设置的科学性与秩序性

在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实践中区域活动空间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在规划区域空间时较少考虑幼儿实际需要,幼儿感兴趣的、利用率较高的区域数目少,幼儿不感兴趣的区域数目过多,场地过大,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缺乏墙面、户外三维空间的有效利用;区域活动空间使用无序,环境创设缺乏协调与指导功能,例如较少考虑各个区域的 “承载量” ,缺乏维持活动秩序的区域标识。

为此,区域活动空间设置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第一,积极开拓三维及户外空间,拓展活动范围。区域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室内、桌面之上,还应利用墙面、地面、窗台、窗户、走廊以及户外环境资源。第二,切实把握幼儿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征及兴趣需要。提供幼儿感兴趣的区域,对于幼儿较为集中的区域提供更多场地,并随幼儿年龄的成长调整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如为大班幼儿要比小班设置更多的探究性活动的区域。

同时,区域空间设置需要解决活动秩序难题。第一,区域规划既要合理又要开放。例如安静的阅读区尽量远离相对喧闹的角色扮演区 ,“超市”靠近 “银行” ,美工区与盥洗区相接等等。第二,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既要有利于幼儿充分自由、自主游戏,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将秩序融入其中。例如 , “因地制宜,根据某种约定俗成的学习生活习惯与规则”创设 “标识性环境” ,起到控制区域内幼儿人数,协调活动规则并辅助幼儿教师进行指导的作用。

二、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与互动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区域材料投放常常存在以下问题: 材料过多,过于复杂精巧,造价昂贵而使用率偏低; 或自制材料过于简陋,过于追求成本的经济性,孩子不感兴趣; 或材料更新速度过慢甚至一成不变,仅仅发挥装饰幼儿园的作用; 或材料玩儿法单一,仅供某个特定区域或主题活动使用,不具备良好互动性。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首先应该是有效的,即幼儿感兴趣的,经常使用的,能够在活动中切实发挥作用前提之下的; 其次是具备互动性,即在保证经济适用基础上发挥最大作用,即材料的投放是高效性的,材料的互动性即高效性的一种表现。保证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观察和分析,勿追求材料多、繁,或者俭、省,而要将材料投放的目的落在追求符合当前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之上; 在材料使用过程中积极发挥幼儿教师的指导和辅助功能,必要时进行演示或操作,充分发挥材料的支架作用。其次,注重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动态性。区域内的材料设置时间过长或一成不变易造成幼儿心理疲劳、倦怠,幼儿教师应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准备不同的材料,同一年龄阶段幼儿的活动材料及时更换、更新。改变原有区域活动环境,不仅仅是扔掉旧材料,购置新材料,还可以通过教师、幼儿共同参与的旧玩具改造,重新包装等活动进行。有效性是高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只有在保证其有效性的基础之上,才能追求其更高程度的互动性。某一区域的活动材料不仅仅可用于该区域使用,还可以在其他区域活动中产生良好互动。如在 Highscope 课程模式中,米歇尔小朋友可以将自己和哥哥抓的昆虫带到幼儿园,首先放到观察区让其他小朋友进行观察,也可以带到绘画区做小朋友的模特,甚至在书写区在老师建议下写点什么。一物多用经济实用,减少了幼儿园经济支出,减轻幼儿教师制作、准备材料的压力,在人力、物力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具有良好互动性的材料必须是幼儿感到新奇的,有兴趣的,甚至富有挑战性的,才能高效的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三、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自主性与教育性

在幼儿园中我们会发现,往往区域活动会独立的出现在班级日程表之中,即班级在某一时间段起到銜接其他活动的功能,通常为半小时左右集中进行,或上下午、单双日交替进行,这样的时间安排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反映,原有的教学任务已经占据了足够的工作时间,区域活动空降而来,教师感觉力不从心,心力交瘁; 对孩子而言有时起衔接作用的区域活动时间过于短暂,往往刚拿出玩具,刚进入活动状态时活动被老师叫停,又手忙脚乱的收拾玩具,幼儿感到意犹未尽。区域活动成为教师的负担,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原因是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未处理好区域活动与幼儿园课程、幼儿园其他活动之间的关系,将区域活动割裂出来,突出了区域活动自主性,忽略了其统一于幼儿园课程之下的教育性功能。在幼儿园中,区域活动及其环境创设有明显的自主性,且渗透到区域主题的设置,区域活动材料的选取,幼儿活动形式等各个方面,但区域活动不应与幼儿园课程及其他活动割裂开来,区域活动不仅仅是幼儿自发的、无目的的玩,应将区域活动统一于幼儿园课程整体之下。为此,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在环境创设时应指向幼儿园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不能与之相背离,应围绕统一目标进行,即区域活动目标与幼儿园课程目标存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第二,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材料的选取应与幼儿园课程内容相联系,区域的实用性大于装饰性。第三,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应有利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并渗透于其他活动的开展进行之中。

结语:

幼教工作者积极探索,接受区域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挑战,在幼儿园实践工作中突破创新,优化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有利于区域活动发挥优势,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化,最终将造福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彰显教育 “育人”之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 1] 徐英.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路径探析 [ J] . 基础教育研究,2015,8.

[ 2] 庄宏玲.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 [ J] . 学前教育研究,2011,5.

关于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的分析 篇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幼儿园环境在创设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我国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在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争取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但是至今还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幼儿园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对此,本文将对幼儿园环境在今后创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分析研究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今后幼儿园的建设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不仅要与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还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幼儿园环境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得幼儿园环境得到很好的建设,本小节将主要对在幼儿园环境建设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1. 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主要遵循的原则是:安全性、适宜性以及整体性三个方面的原则。下面对三个原则进行分析阐述。

(1)安全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必须遵守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安全性原则。幼儿园教学目标能够很好地实现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因此,幼儿园环境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所谓的安全性就是指在建设幼儿园房屋以及娱乐设施等建筑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贯彻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标准的要求,不为今后的使用留下一丝的安全隐患。

(2)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除了满足上述的安全性原则之外还需要满足一定的适宜性原则。幼儿园环境的适宜性原则主要指的就是所创设的幼儿园环境要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以此来让孩子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幼儿园环境在进行创设的过程当中,还要注重与当地的经济以及人文环境相适应。

(3)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除了遵循安全性以及适宜性两个基本的原则之外,还要遵循一定的整体性原则。所谓的整体性原则就是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最终使得幼儿在身体以及身心上得到双面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原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则。

2. 创设中注重充分利用家庭以及社区资源

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地利用家庭以及社区有关的资源。因为幼儿园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家庭与社区在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可以广泛地听取孩子家长以及社区人士的建议,争取在创设的过程当中得到他们的帮助。除此之外,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要积极地引导孩子家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来,以此来使孩子家长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热情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利用家庭以及社区方面的有关资源,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好坏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创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特殊要求

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还要认真考虑到一些孩子的特殊要求。因为幼儿园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对每位孩子都是公平教育的。因此,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孩子在所有方面的需要,绝对不允许有种族以及宗教方面的歧视。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当中,都必须平等地对待,不能对一些孩子产生偏见。

4. 注重多种装饰材料的运用

幼儿园环境在创设的过程当中要注重运用多种装饰材料,这对幼儿园教学目标实现的好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在进行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要分年级地对环境创设当中所需要的装饰材料进行严格的划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不同年龄的学生的智力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发。因此,在今后,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也要把不同装饰材料的运用放在首要的位置。

5. 注重公共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要注重公共环境的创设,这也是改进幼儿园环境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幼儿园建设一些公共的环境,将会为学生家长在接待孩子的过程当中有了一个暂时休息的场所。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当中都没有注意到公共环境的建设,只是将大部分心思放在了教室环境的建设当中。因此,在今后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要对公共环境的创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儿园公共环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家长等待孩子时候的休息需要,而且还能提高幼儿园自身的竞争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主要根据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分析研究,对今后我国幼儿园在环境创设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阐述,希望能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人员起到借鉴参考作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对幼儿园教学目标实现的好坏有着之间的联系,因此在今后的创设过程当中,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争取最大程度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文.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7).

[2].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4).

[3].伊建丽.对幼儿园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上一篇:社会住宅下一篇:研修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