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突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

2024-10-21

浅谈突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通用8篇)

浅谈突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 篇1

浅谈主题活动中环境的教育价值

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在《纲要》中被提到较为重要的地位。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创设,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以开放教育为基础,以墙面环境为展示台,创设平等、尊重、宽容、和谐的师幼关系,以及开放、自主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空间,来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幼儿、家长、环境四者间的互动频率。

一、环境与课程互动

环境是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我们把每一个创设和利用环境的细节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明确增加、减少材料和设施的教育意义。

1、课程创设环境

在主题活动进行中,环境创设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涉及的各个方面和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使墙面环境与主题活动互动起来。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家乡真美” 中,幼儿在墙面上布置了三个相关栏目:家乡的自然风光(以图片为主);家乡的名胜古迹(以照片为主);家乡的特产(用各种美工材料做成),这三个栏目孩子们都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他们各自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认识、信息、发现或初步的共识。同时,孩子们还在美工区画“家乡”;在建构区搭“家乡的名胜古迹”;在角色区卖“家乡的碧螺春”……在“家乡的特产”主题部分,他们想出了用多种材料来制作果子:用笔画;用纸折;用豆豆泥、橡皮泥捏;用布做;用海绵剪…… 在主题活动的最后阶段,我们还与幼儿一起布置“展台”,供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和收集的实物、照片、图片展示在上面,从墙饰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该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平时,我们也尽可能将所开展的每个主题活动的相关教育活动都与墙饰相互呼应,使每一面墙饰都成为孩子学习和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2、环境生成课程

教育的价值是引导、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环境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也必须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包括隐性的目标和显性的目标,否则,环境的创设就没有了任何的意义。我们将所要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引起幼儿对将学习的内容翘首以待,积极关注。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幼儿得到进一步满足,让学力不足的幼儿有一个更长的消化过程,我们在环境中将知识保留,并将其适当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如在“我们的地球”环境布置中,我们在互动墙上布置了被污染的太湖、逐渐枯萎的树木……在活动间隙时常有孩子围在“地球娃娃”边议论不休,教师等时机成熟,顺势生成了主题活动“我们的地球”,在“鱼儿般家”、“鱼儿喜欢干净的水”等一些教学活动中,孩子们踊跃发言,主动求知,教师也能因材施教,大大发挥了环境的教育功能。环境布置中的作品不仅可以用来装饰活动室,还可以作为教育、教学所用,如,环境主题为“美丽的秋天”中各种东山的特色果子大小、颜色不一,可放在区角活动中作为教学教具,用来认识“颜色、大小、数数”等概念;在“水果店”游戏中又可以作为商品出售。我们应创造一切机会,让环境与教学产生互动,让环境不再作为一种摆设。

二、 环境激发幼幼互动

环境为幼儿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会引发同伴的模仿、学习及共同探究。许多相关研究也表明:只有能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环境,才能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我们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在幼儿手所能及的空间内,提供给幼儿一个自主的环境展示平台,能让幼儿积极参与和自由表现。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环境的创设完全可以由幼儿共同商量,计划与布置;对于中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先规划好环境的位置与范围,提供主要背景,引导幼儿随活动的进展逐步把学习成果或作品布置上去。整个环境都尽量要让幼儿来参与,与幼儿有联系,这样,幼儿会在自己创设的环境中积极互动,和同伴一起体验、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并对自己的环境更为珍惜。关注幼儿与环境的关系,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不但可激发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更能让幼儿体会成功的自信与快乐。例如在主题“海底世界”中,孩子们一起商量如何把活动室变成一个大海:立体空间用蓝色的纸张把顶部布置成有波浪的大海,并在其中悬挂一些海豚,平面空间底部的背景是沙滩,让幼儿自由地在上面添画海螺、贝壳、人物等,中部的背景是蓝色,幼儿可以用图画、折纸、泥塑等形式表现大海里的各种动植物,自由地在背景上添加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和启发模仿,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使得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样的环境,也体现了立体和平面空间的不同层次的变化,在这些表达方式不同,风格各异的作品中,底部、中部的位置刚好在幼儿的视线和操作范围内,便于幼儿自由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从而促进幼儿人际的交往及语言的发展。

三、环境增进师幼互动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及时了解幼儿近期的兴趣点及所需点的主要途径。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如何准确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师幼互动非常重要。教师作为环境的创设者,其任务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聆听,从幼儿作用于环境的活动中获得可“教”的信息,并结合环境调整,将幼儿兴趣从好奇引向研究。如教师观察幼儿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他们用什么方法作用于物体,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改变环境来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比如在“欢迎你,冬爷爷”主题生成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同伴戴的手套、围巾、帽子等保暖物品有很大兴趣,就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并适时地给予语言上的.提示,而且还让孩子们自己来设计制作冬天的各种各样的保暖物品,并展示在活动室的主墙面上,孩子们用毛线粘贴装饰的围巾、手套色彩鲜艳;用纸盒、泡沫盒制作的帽子栩栩如生……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多、各种各样的保暖物品(比如热水袋、取暖器、电热毯等)的经验。

四、环境促进家园互动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环境的作用除了暗示给幼儿,也可以暗示给家长。在活动室的墙面上,我们常常会展示幼儿的作品和各种资料,作为家长来说,他们往住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到作品的漂亮与不漂亮,却很少能关注作品本身所体现出的意义。所以,我们让环境动起来,把静态的环境变成动态的环境,让家长了解并参与进来。在主题墙饰“交通工具”的布置过程中,家长来园时只是看一眼或问问自己的孩子:哪辆车是你做的?然后一句做得像与不像、漂亮与不漂亮之类的评语就完成了与这幅墙饰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但是如果教师在这幅墙饰的边上用文字加以说明,指导家长如何有效地利用它,那么它的价值就不一样了。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的发展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车的种类、数数、说一段话、量词的使用、交通规则等等,把语言、社会、科学、健康等都溶入其中。这样,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就知道如何对幼儿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墙饰的作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的经验利用环境得到延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绘画作品、活动照片也可以成为动态环境创设的一部分。一段时间后,教师将幼儿画的图画收集起来,或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活动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建立幼儿档案袋,供家长随时取阅,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活动情况。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在看幼儿的作品时说:“你怎么画得这么难看,看别人画得多好!”如果教师进行操作时,在幼儿作品后面用几句话对作品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如:从幼儿手指肌肉的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及坚持性等方面进行说明,就避免了家长从作品的表面现象去评价幼儿的作品,在肯定幼儿的同时提出努力的方向,这样能让家长更好地欣赏孩子的作品,看到孩子的不足,也看到孩子的进步和闪光点。另外,在开展主题活动时,在让家长知道并对活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发动家长为主题的开展收集活动所需的图片、资料等,共同丰富环境创设,真正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纲要》强调的是“教育的环境”与“环境的教育”。因为环境能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和理解。幼儿正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能力和发展的,儿童心理学及脑科学的有关研究都表明: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环境不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活的课程。

浅谈突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 篇2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促使高校学生人数一年高过一年。与之相随的是, 高校突发事件也不断发生。高校突发事件既给师生带来恐慌, 又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 造成意外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且也给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带来恶劣的负面影响, 因此, 预防和处置高校突发事件是永恒的课题。

一、高校突发事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

(一) 突发事件造成校园内不稳定因素的滋长, 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

(1) 高校突发事件直接影响学生队伍的思想稳定。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突发事件使得社会和人们处于一种危机状态[1]。人们在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面前茫然无措, 失去了应有的判断能力, 危机感笼罩着自己, 人们极需要一种能够抚慰自己心灵的一种力量的介入, 用它来安定浮动的校园危机气氛。

(2) 高校突发事件进一步激化校园内潜在的矛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高校体制改革也进一步深化。招生、贫困生问题、考试、就业、后勤社会化管理等各方面利益错综复杂, 以前从未有过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 各种矛盾时有发生。虽然学校着力解决, 但由于产生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 所以总是有一些潜在的矛盾随时可能爆发。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能动性的特点, 通过它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 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中具有一定的“生命线”的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说过:“只有稳定, 才能有发展”[2]。学校的和谐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作保证。在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全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价值定位所决定的。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对突发事件发生背景的辩证分析, 运用思想政治工作, 让学生相信政府与学校能够顺利解决突发事件。现在的世界是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任何地点的重大突发事件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到校园的各个角落。由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到处散播, 歪曲事实, 加上学生的易冲动心理, 各种形式的突发事件更易产生蔓延效应, 在学生当中产生恐慌心理。处于此种境地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结合当今的科技成果,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科技因子, 及时向上级反映相关的事件, 获得党和政府的态度, 把它及时传递给学生, 引导学生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坚定学校能够战胜突发事件的信心。

2.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具体事件具体分析, 找出其中对应的矛盾冲突与症结, 运用思想政治工作, 化解其中的矛盾。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矛盾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突发事件也同样如此。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日常经济工作、生活的正确价值导向, 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化解矛盾, 克服经济生活中消极因素的有效手段[3]。突发事件波及各种利益的矛盾冲突, 发生之前肯定有各种苗头,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这种倾向, 认真分析其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既要从大道理入手, 又要从细微事着眼, 循循善诱,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厘清事件的各个环节, 化解矛盾, 解决问题。

3.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动向进行分析, 及时发现问题, 把突发事件提前消灭在萌芽状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种可知论, 在面对无限的未知世界中, 基于客观现实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既可以认识逝去和现存的客观事物, 也可以预测、推算未来的、尚未发生的客观事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常是渗透到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 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随时随地掌握, 并及时把搜集到的各种思想倾向与变化加以整合分析, 并作出一定的科学合理的预测, 对有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各种苗头要予以坚决制止。

二、在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如果我们平时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平常注重思想动态预测的训练, 那么, 对于突发事件的预警完全可以做到并化解。

(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 增加针对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常态预警训练教育

在常规预警训练教育中的内容既包括大学生危机意识的培养, 还包括大学生的危机应急力的提高。其中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教育。

1.开设形势与政策讲座。

通过相关讲座, 让广大学生知晓世界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常识性的知识, 对国内外各种重大事件要给予密切关注, 正确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 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 努力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出事件的固有的本质规律, 最终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 有效防范事件发生。

2.法制观念和组织纪律的教育。

通过法制进校园活动, 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普法观念, 展开各种形式的法律宣传方式, 在高校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导向。学校各级组织也应该贯彻 “人本主义”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通过学校各种组织人文式的关怀, 疏通学生心中的不满, 即使有不同意见, 也可以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进行解决, 消除其不应有的抵触情绪与非法的手段。

3.生命价值的教育。

目前, 高校的生命价值教育缺失, 学生时有自残或自杀的行为。要减少学生自杀等这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学校就必须改革教育方式和内容, 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的教育。一是感恩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让他们学会感恩。感恩社会、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二是敬畏生命教育。“敬畏生命”是指对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尤其是人的生命都要有一种敬畏之心[4]。要从各个方面教育学生对生命要有尊重之心、敬畏之意, 并在可能的情况之内避免虐待生命, 更应该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遇到挫折绝不能动不动就想不开自杀或伤害他人。

4.利益观的教育。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对大学生尤为重要, 它有利于学生能够抑制外界的各种不良诱惑。处理好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是学生利益观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5.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的教育。

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方法来分析思考自身所面对的问题, 大学生才能较为客观地认清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二) 在教育对象上, 强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合格的心理健全的大学生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适时调整并与之相适应的一种心理状态, 其认知、情绪、反应和意志等均处于正向的良性的状态。面对校园内的突发事件,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对此应对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急躁和抑郁症者, 常常表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反之, 心理健康者, 应激反应比较平淡。由此可知, 学生的良好心理健康素质对预防校园内的突发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事实上, 相当多比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据统计, 目前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占30%-40%[5]。这种情况如若不加以改变, 不仅学生不能应对突发事件, 甚至他们本身也会引起突发事件。

在日常训练中, 要对学生恰如其分地引导, 要通过生存或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压力极限教育等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经验积累,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活泼的心理品质。一旦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素质得到了改善, 那么,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 他们就能积极地以良好的姿态去面对它, 即使突发事件降临, 也能够团结起来, 直面现实, 理性地去化解矛盾危机。

面对不期而至的突发事件, 我们既不能盲目自信, 也不能无所作为, 要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积极介入思想政治教育, 探讨应对策略和方法, 这对于校园的和谐与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31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57.

[3]孙其昂.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2:48.

[4]陆树程, 朱晨静.敬畏生命与生命的价值[J].社会科学, 2008, (2) .

浅谈阅读中隐含信息的把握 篇3

一、探查语脉,把握隐含信息

有些句子前后较长,结构复杂(有些句子并不长,但结构也很复杂)。对于这样的句子,只有理清句子的前后脉络,才能把握句意,准确地筛选出隐含信息。如“……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虽然不长,但难以理解。其实,我们只要对“未发现……”的脉络稍加探查便可清楚,“他们”没有发现“电源波”,而这“电源波”发出的讯号却是已被“他们”接收到了。即“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为“电源波”的定语,他们一起又充当了“未发现”的宾语。这样,通过探查语脉,就准确地把握了本句的隐含信息。

二、分析语表意义,透视深层信息

隐含信息是通过语表义来扩大信息容量,是在表层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引申或发展。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还不到两分钟……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这句话的语表义是写马克思突然逝世,品味语言,我们可以透视其深层意义:“在安乐椅上”蕴含马克思在临去世前还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辛勤工作;“睡着”隐含着作者不忍直说马克思已死的痛苦惋惜的心情;“还不到两分钟”表现了作者的遗憾和惋惜。这句话不能简单地视同为对马克思的神情状态描写,因为作者是通过这“曲笔”体现了他那无以言状的痛苦和对马克思的赞颂。

三、推敲语境,把握潜在信息

有时为了把握隐含信息,需要对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进行推敲。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潜在信息,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课文。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不透、似是而非,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信息呢?如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文中恩格斯先论述了马克思在研究历史科学上功绩卓著,接着说:“这在他身上不是主要的。”为了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可向学生提问:恩格斯为什么这么说?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语言环境,而且语言环境跨度大,学生会一时难以理解,从而导致课堂沉默。这时,我们老师可以对问题进行分解:①在马克思身上主要的又是什么?②马克思研究理论的目的是什么?经这一点拨,学生会茅塞顿开,喜色满面,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对文章的结构层次也能够把握了。如果学生还有疑问,老师也不宜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让学生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从而准确把握语句的隐含信息。

四、根据修辞特点,把握隐含信息

含蓄的语句所使用的表达方法是多姿多彩的。譬如运用比喻、象征、反语、暗示、双关、避讳等手法,说东道西,言此说彼。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常长话短说,正话反说,明知故问,闪烁其词;有时用甲衬托乙,用乙影射甲,指桑骂槐,微言大义;有时夸张,变形,跳跃,含蓄,隐晦,省略,不惜用了“曲笔”。我们必须从修辞手法的特点出发,从中领悟话语的玄妙,品味语言的心理内涵,挖掘语言的深层意义。如朱余庆的诗《闺意献张水部》,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首闺情诗,那就太肤浅了;但如果联系唐代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就可以把握出诗句的隐含信息:诗人以新娘自喻,以新郎喻张水部,以舅姑喻主考官,通篇作比,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在一生命运的关键时刻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

五、联系特定背景,挖掘隐含信息

有些语言渗透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思想背景及人物关系背景等,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被称为“至美之文”。为什么被称为“至美之文”?学生如果不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那么他们很难真正领悟、准确鉴赏这“至美”。要了解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就必须联系那个时代(1927的“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以及那个时代朱自清先生的思想状况(徘徊、苦闷,不明革命方向)。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明白作者所说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意思,才能挖掘出本文隐含的信息。

总之,对阅读中隐含信息的把握,实际上就是将作品中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潜台词”作明白清楚的解析。这是一个由表及里、从暗到明、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把握隐含信息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阅读时,我们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综合进行思考分析,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人,人不离时。那么,语言的隐含信息不管有多么复杂,都是可以正确把握的。

高中化学试题中的隐含知识 篇4

例1.常温常压下,将相等物质的量的SO2和H2S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压强是原来的( )

A.

B.

C. 小于

D. 大于

解析:等物质的量的SO2和H2S反应后SO2有剩余,其物质的量是原来的

,同温同容条件下容器内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很容易错选B。因为常温下水溶解SO2的体积比为1:40;所以SO2有大量溶解,故压强小于原来的

,正确答案为C。

2.隐含物质的状态

例2.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3X

3Y+Z(△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密度变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Y和Z可能都是气体

B. Y和Z一定都是气体

C. Y和Z一定都是固体或液体

D.若Y为气体,则Z一定都是固体或液体

解析: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容器容积一定但是气体密度减小(即气体的总质量减小),则X一定是气体,而Y和Z一定不可能都是气体,最多有一种是气体,正确答案为D。

3.隐含物质的密度大小

例3.已知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则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9.2mol/L

B. 大于9.2mol/L

C. 小于9.2mol/L

D. 不能确定

解析:本题隐含“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的知识。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

,两式相除可得

,答案为C。

4.隐含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4.某温度下,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和1mol O2,发生反应

,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NO的转化率为80%,此时容器内压强与起始时压强之比为( )。

A. 11:15

B. 小于11:15

C. 5:6

D. 大于5:6

解析:反应

达平衡时,NO、O2、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mol、0.2mol、1.6mol,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2.2mol,很容易错选A。考虑NO2会发生可逆反应2NO2

N2O4,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小于2.2mol,压强之比应小于11:15,正确答案为B。

5.隐含实验事实

例5.实验室用氢气还原mg CuO,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ng,共用去氢气为wg,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 )

A.

B.

C.

D. 9wg

解析:氢气还原CuO的实验中,氢气不但是还原剂,还是保护气,故作还原剂的氢气的质量小于wg,绝不能用“wg”来求生成水的质量。据反应

,可知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故水的质量为

,答案为B。

6.隐含反应顺序

例6.向10mL浓度为0.01mol/L的纯碱溶液中,逐滴加入1.2mL浓度为0.05mol/L的盐酸,并不断搅拌,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 1.344mL

B. 2.240mL

C. 0.672mL

D. 0mL

解析:根据Na2CO3和HCl的物质的量,把盐酸逐滴加入纯碱溶液中,仅发生反应

有剩余,不会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答案为D。

7.隐含化学反应

例7.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

,该溶液放在用惰性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比为( )。

A. 35.5:108

B. 16:207

C. 8:1

D. 108:35.5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发生离子反应生成AgCl、PbSO4沉淀,反应后的溶液为NaNO3溶液,电解的实质为电解水,因此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比为8:1,答案为C。

8.隐含不同反应之间的定量关系

例8.常温下,取CH4、H2、C2H2混合气体10mL与过量O2混合并点燃,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体积减少了16mL,则原混合气体中CH4的体积是( )。

A. 1mL

B. 2mL

C. 4mL

D. 8mL

解析:

每2mL

完全燃烧后气体体积差量均为3mL,可将两者看成一个整体,设CH4的体积是x,C2H2和H2的体积之和是

,依据体积差列出计算式2x+

,答案为B。

9.隐含分子式中的数量关系

例9.已知由

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a%

B. 2a%

C.

D.

解析:混合物中含有五种元素,计算时似乎束手无策,但若能抓住“Na、H合起来当Mg来考虑”这一隐含条件,解题时可简化。

,则混合物中Na、H、Mg三种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0.75a%,因此,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75a%,答案为C。

10.隐含反应的难易程度

例10.纯净的碳酸氢钙试样在高温下分解,当剩余的固体物质质量为原来试样质量的1/2时,碳酸氢钙的分解率是( )。

A. 50%

B. 75%

C. 92.7%

D. 100%

解析:从题目给出的条件看,好像是要用“质量的1/2”进行分解率计算,但从反应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碳酸氢钙的分解是分成两步的,第一步得到固体产物碳酸钙,第二步得到固体产物氧化钙。当第一步反应进行完全而第二步反应未进行时:

浅谈突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 篇5

贸易中隐含碳问题溯源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贸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也在加剧,有关气候变化等国际环境问题的探索日益成为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热点,随着哥本哈根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召开,CO2等温室气体的`控制减排已不再是个纯科学议题,而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话题,贸易中隐含碳的排放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文献梳理探索隐含碳问题的渊源,并对目前国内外有关隐含碳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开展研究,正确合理界定中国实际CO2排放量并从外贸角度为缓解碳排放压力提供有利依据和指导.作 者:黄敏 伍世林 HUANG Min WU Shilin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经管学院,中国,杭州,311300期 刊:上海商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SHANGHAI BUSINESS SCHOOL年,卷(期):,11(2)分类号:X196关键词:隐含碳 对外贸易 污染排放

浅谈突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 篇6

手指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自然也具有以上特征,而简单易学、有趣实用是手指游戏本身的特点。手指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人的器官——手指不断变化所进行的一种游戏活动,是促进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有效手段。手指游戏不仅仅是通过手部动作和语言去构造游戏情境,进行表现、想象、创造开展的游戏活动;它还伴有好听有趣且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幼儿边说边活动手指,既促进幼儿口语的锻炼,又兼顾手指运动,促进手口一致。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解放孩子的双手”这一理论。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婴幼儿时期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做手指游戏,可以激活幼儿大脑皮层的许多神经细胞,从而刺激他们大脑更好地发育。对于婴幼儿来讲,手指的活动就是大脑的体操。活动手指大脑就可以得到锻炼。手的动作与大脑的发育有着极为密切和重要的关系,对幼儿的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助益。

二、手指游戏的表达功能: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工具。在趋向国际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当今世界,人与人的距离缩短了,交往增多了,语言智能的发展对一个人的成功显得更加重要。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所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智能,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确实如此,就像木工需要亲自尝试才能掌握刨子的用法,裁缝需要经常练习才会熟练使用缝纫机一样,孩子只有在大量的言语交际的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语言这种交际工具。而手指游戏就可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它通过儿童的言语和手部动作去构造一个游戏情境,它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每一个都伴有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等,每一个都节奏鲜明、饶有趣味,都特别为幼儿所喜欢。

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还不大会讲普通话时,我们指导他们玩《捶一捶

拍一拍》:小朋友边弯大拇指边说“小一睡”;弯食指说“小二睡”;弯中指“小三睡”;„„再逐一翘起各手指“小一到,小二到,小三到,小四到,小五到„„”这则手指游戏儿歌非常简单,多为反复句,孩子们在不知不觉玩手指的过程中就学会了“一、二、三、四、五,睡,到”等的正确发音。我们和孩子一起玩《小熊》: 小熊小熊圆圆脸,2 一步一步爬上山,叽哩咕噜滚下来,呜呜呜呜哭起来,不要哭,不要哭,小熊小熊笑起来。

这则手指游戏的儿歌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孩子们边表演边说唱,在浓浓的兴趣中发展了语言智能。

有的手指游戏还涵盖了大量的动物名称。如《我的小手真灵巧》: 一只小狗汪汪叫,两只小兔跳跳跳,三只孔雀真骄傲,四只小鸟飞得高,五只小猫喵喵喵,六只大象在洗澡,七只乌鸦吃面包,八只小鸡啄樱桃,九只小虫在吃草,十个小孩哈哈笑。

还有的手指游戏蕴涵丰富的语言刺激。如《乐器房里有声音》: 小朋友,听一听,乐器房里有声音。小扬琴,叮叮叮,敲一敲,哆来米。小唢呐,像喇叭,吹一吹,来发啦。

小沙锤,沙沙沙,抖一抖,发索啦。小铃鼓,像圆盘,摇一摇,啦啦啦。手风琴,真有趣,拉一拉,发索啦。大钢琴,多神气,弹一弹,索啦希。小朋友,快快来,跟着音乐舞起来,哆来米发索啦希哆,哆希啦索发米来哆。

这些既训练了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节奏感,丰富了孩子的语言感受性。可以说,手指游戏提供了一种宽松、真实丰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儿歌领域的知识含量,丰富了幼儿的词汇,使他们的语言水平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促使了孩子语言感受性得到充分发展。

五、手指游戏的交际功能:有助于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好品质”。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像个小太阳,走出家门后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较弱。而我们开展的手指游戏就是营造了一种轻松、随意、无拘束的氛围。老师鼓励幼儿自己找玩伴,自己在游戏中去协商、配合、互助,去友好相处,去学习合作。

比如手指游戏《小动物做游戏》,需要孩子们俩俩结对,来玩这个游戏。你拍一,我拍一,小鸡小鸡叽叽叽。你拍二,我拍二,小兔小兔跳跳跳。你拍三,我拍三,孔雀孔雀飞飞飞。

你拍四,我拍四,小狗小狗汪汪汪。你拍五,我拍五,螃蟹螃蟹爬爬爬。

比如手指游戏《炒黄豆》、《推磨》等,需要两个同伴之间进行协商,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只有两个人配合默契共同合作,游戏才能顺利进行。而《编花篮》、《堆馒头》、《捉蜻蜓》、《石头、剪子、布》等游戏,则需要更多伙伴的配合。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他们相互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并且有机会对那些“处于沮丧或不幸状态”的伙伴给予帮助。

综上所述,将手指游戏运用于小班幼儿教学活动组织中,既有其可行性也有可操作性,它对教师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教学活动时起到相当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幼儿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是一种值得推广和运用的游戏教学方式。因此,将手指游戏与幼儿一日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发挥其教育功能,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快更好更开心地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手指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它是指幼儿边说儿歌边用手指做出缠、绕、张、合等各种模仿动作,它能调动幼儿听、说、想等各种器官,培养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及手眼的协调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我们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在3-4岁之间,而这一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词汇量迅速增多,5 而幼儿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作为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时间关键期,对幼儿进行能提高语言能力发展的适时的教育;其次手指游戏作为操作性游戏的一种,具有有趣好玩并同时能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群,促进大脑与手部神经协调,促成手口一致的特点,加之手指游戏又简单易学,琅琅上口,深受幼儿的喜爱,非常适合小班幼儿以表象记忆的特点,运用手指游戏可以在幼儿记住儿歌的同时理解了儿歌,更加加深了记忆,提高了语言能力。本文尝试以手指游戏的特点及功能着手,小班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入手,通过手指游戏在小班幼儿活动组织中的运用,探索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

二、具体实施情况:

(一)课题初我们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了调查,并制定如何开展小班手指游戏的相应计划。

1、从书上、网上搜集、筛选国内外适合小班幼儿的手指游戏。

我们先翻阅幼儿园的书籍如“手指游戏大全”等,从中选择了一些适合小班幼儿的手指游戏,如:“毛毛虫”“春天的太阳”“小老鼠”,其次我们查阅一些网站,收集了一些比较耳闻目染的幼儿童谣儿歌,这些童谣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如:看大戏等,还收集了一些国外的手指儿歌,让幼儿来进行欣赏学习。

2、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初步学习手指游戏的相应计划。

我们小组全体成员学习了相关的不同的中外理论书籍,根据小班 6 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的语言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学习手指游戏计划:首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手的结构,先从认识各个手指的名称入手,逐渐向生活常规培养、教学辅助转化。其次通过磁带的播放,教师的生动语言朗诵,不仅让幼儿享受了语言的美,体验了儿歌的亲切及可爱,也因此更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对手指游戏又有了更深的喜爱,在情感中真正得到了学习语言的快乐。第三教会幼儿边说边做,再配上相应的音乐,听音乐时,既锻炼了他们的听力,又陶冶了情操,边说边做,锻炼了他们的大脑,又培养了他们的手口一致性,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通过手指动作,辅助的肢体语言及音乐背景来提高幼儿学习手指游戏的兴趣,初步提高语言能力。

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以后,幼儿的模仿能力有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发展,因此让幼儿学习的儿歌可以加长,为了更加生动形象,开始借助于四肢、体态、表情等,但仍以手指的动作为主。手指儿歌与生活密切相连,能规范幼儿的活动规则,如加上音乐,让幼儿边听边说边做,这样,听音乐时,既锻炼了他们的听力,又陶冶了情操,边说边做,锻炼了他们的大脑,又培养了他们的手口一致性,在幼儿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对手指游戏所需的内容、材料多元化的进行收集、供幼儿实践学习操作。

1、内容的多元化

陈鹤琴先生的主张,他提出儿童有好动心、好模仿、好奇心、游戏心等心理特点,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我们应当为我们的孩子们来创造适当的环境、适当的多元化的内容来丰富手指游戏的运用及操作学习,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其他方面的共同提高。如:《包饺子》活动,这个活动源于幼儿中午吃的饺子,我们一起尝试包饺子,让幼儿把小手摊开,咱们来包饺子吧,幼儿对这些手指游戏爱不释手,动手操作兴趣提高了,经常在课后与同伴一起游戏,即使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较快,又丰富了幼儿的课余时间。

2、材料的多元化

新鲜的材料会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因此在手指游戏教学中我们也尽量避免材料的单一提供。如在《王老先生有块地》中,我们不仅引导幼儿通过手指游戏来进行学习,我们还为他们准备了图谱,在图谱上我们根据儿歌内容画上了形象生动的实物,使幼儿学习起来更容易。我们还运用手偶穿插到游戏中,使幼儿的学习更生动。

3、教学形式多样化

(1)游戏化

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总是喜欢嬉戏的,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的无拘无束地投入和参与。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他们的一日生活更是具有游戏化的特点,他们的各种教学活动也应富于游戏化的特性。

8(2)情景化

手指儿歌形象生动,有助于幼儿判断自身行为的对与错,而情境手指游戏教学是一种十分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儿歌之前,为幼儿创设学习儿歌的适宜情境,让幼儿在学习之前处于一定的情境,让幼儿有更多的想游戏的意愿。《唱大戏》的活动中,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楼,四兄弟(唱大戏),咯吱一下(停顿,突然把手伸到孩子脖颈处,咯吱一下,以后每次孩子都会惊喜地等着这一时刻)我用积木搭成一个小舞台,用布做个小木偶等等,模仿看戏的情景,做看戏的动作,孩子们观察之后,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来尝试做游戏,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对学习手指游戏的兴趣与语言的发展。

三、小结。我们充分证实了通过手指游戏的学习能较好的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并在小班实验班开设的有效性较好。幼儿对手指游戏有了较多的认识,发现了学习手指游戏的乐趣,在游戏活动中也能与同伴之间运用手指游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增强了同伴间的交流,最重要的是锻练了幼儿手的灵活性、协调性,使幼儿的大脑得到了发展,语言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实践也证明小班幼儿学习手指游戏的兴趣较高,在激发幼儿学习手指游戏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互动能力、语言能力,幼儿学习手指游戏的兴趣、模仿能力、身体表现动作、与音乐的配合能力、记忆力等等都有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手指游戏作为操作性游戏的一种,具有教具现成、简单易学、有趣好 9 玩的特点,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我园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发手指游戏,并将之运用于幼儿园课程之中。

一、手指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开发与运用

1.搜集与筛选

建立手指游戏小组,搜集手指游戏资源。首先,我们向家长宣传手指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对手指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然后发动各班教师、家长及幼儿多渠道收集手指游戏资料。各班将搜集到的手指游戏素材记录下来,在进行初步整理后,汇总到手指游戏小组。游戏小组对收集到的手指游戏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在筛选时,根据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选择那些积极健康的、寓教于乐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手指游戏。精心筛选后的手指游戏编印成《幼儿手指游戏集锦》,分发给教师和家长。

2.设计与编写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将手指游戏进行加工、整理、创编,编制出一套系统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手指游戏教程。一方面,我们根据小、中、大班孩子不同年龄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将收集创编的手指游戏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梳理归类。如针对小班幼儿刚入园、恋家心切、情绪不稳定、生活经验不丰富的特点,我们设置了家庭系列的手指游戏——《我的家》《家中五口人》《小客人》《好朋 10 友》等;在幼儿入园一段时间后,情绪趋于稳定,我们便开展了生活习惯培养系列的游戏——《玩具歌》《洗手歌》《穿衣歌》《吃饭歌》等。另一方面,我们还为手指游戏配置相应动作,设计了体现幼儿认知、情感、能力的目标,设置了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情境,并提出一些游戏开展建议。

3.改编与创新

为了使手指游戏的内容与形式符合幼儿园课程的需要,我们在保持其特有游戏风格的基础上对多数手指游戏进行了改编和创新。

(1)从手指游戏的内容上进行适宜的改编与创新。我们主要运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引导法改编和创新手指游戏的内容。①组合法是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动作技巧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把“石头、剪刀、布”“手指变变变”“小蜜蜂”这三个游戏组合在一起,并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②拓展法是根据游戏的具体内容,在保持原有游戏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对游戏的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如孩子们非常喜爱带有传统民间色彩的手指游戏“王老先生有块地”的童谣,为使其内容更加切合当代幼儿教育的精神,我们就对童谣的内容进行改编并将整个游戏的内容作相应的拓展。③发散引导法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状态,引发孩子根据此游戏创设出新的游戏内容。如在“小白小白上楼梯”的游戏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创新出了“小白上楼梯后来到不同地方”的新玩法。通过改编与创新,使得手指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也更为孩子们所喜欢。

(2)从手指游戏与课程结合的形式上进行适合的改编与创新。我们着重从游戏的组织形式与课程的适宜性的方面考虑游戏的改编与创新。如《螃蟹歌》是一个简单而又诙谐的手指游戏:“一只螃蟹爪八个,两头尖尖这么大个,眨眨眼睛耸耸肩,爬呀爬呀爬过河,叽里咕噜滚下坡。”在与表演活动相结合时,可重点改编“眨眨眼睛耸耸肩”部分,可加入“伸伸舌头晃晃头”“皱皱眉头扭扭腰”等表演词汇。在认识小动物的常识性的教育活动中,可以把螃蟹的外形特征创编到游戏中,即“一只螃蟹爪八个,两头尖尖这么大个,两把钳子夹夹夹,横着爬呀爬过河”,经过改编再辅以适宜的手指游戏动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二、手指游戏与幼儿园各种活动相融合1.手指游戏融入学习活动——辅助教学活动

我们根据内容和表演形式将手指游戏分为表演类、语言类、体育类和计算类。教师可以结合各班的日常教育目标,把手指游戏分类、引申和设计到各类教学活动中,让手指游戏以教学资源的形式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以语言学习活动为例,根据手指游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常常伴有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说唱,节奏鲜明、饶有趣味等的特点,将手指游戏与幼儿语言教学结合,可为幼儿提供多种语言发展的实践机会。这种结合不但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及表现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节奏感,丰富了孩子的语言感受性。可以说,手指游戏提供了一种宽松、真实、创造性运用语言的 12 机会。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手指游戏来调节气氛。当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趣味手指游戏,来调动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在心情愉快的同时重新投入到活动中来。

2.手指游戏贯穿生活活动——培养行为习惯

幼儿的活动不仅包括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等环节,还包括盥洗、进餐、午睡等许多零散的生活习惯培养的活动。首先,借助手指游戏,提高孩子自理能力。如在孩子刚入园时,我们借助手指游戏《洗手歌》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针对幼儿依赖性强、自律意识差的特点,我们通过《穿衣服》《系鞋带》等手指游戏来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利用《手指睡觉》手指游戏帮幼儿养成睡觉前安静的习惯。其次,通过手指游戏,教会孩子文明礼仪。我们根据手指游戏适宜配儿歌吟诵的特点,将文明礼仪教育蕴含其中。如通过手指游戏《大哥在哪里?》,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运用拇指说出游戏当中的语句,让“谢谢”“你好吗”等礼貌用语潜移默化地根植到幼儿心中。

3.手指游戏结合一日活动——内化常规培养

《纲要》指出,要科学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前饭后、盥洗前后等过渡环节。此时幼儿的状态都比较放松,自觉遵守常规的意识也常常较弱。将简单易行的手指游戏贯穿于这些环节之中,可有 13 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为此,在各个过渡环节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手指歌”“石头、剪子、布”等趣味的经典手指游戏活动,将其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这样,既减少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又预防了无事可做而引发的打闹现象。如手指游戏“饭前手指游戏大串烧”的运用,即能起到维持秩序的作用,又能保证幼儿的双手卫生。

三、手指游戏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价值

1.实现了幼儿的多元发展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儿童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首先,通过在幼儿园课程中对手指游戏的运用,幼儿的手指灵活度、表演能力、语言能力等多种能力到了锻炼,其专注性、倾听能力等非智力因素也相应得到了提升。其次,角色多样、情节丰富的手指游戏,不但能充分调动起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丰富和深化了幼儿的情感与态度。同时手指游戏还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结成伙伴关系,促使他们相互协调、模仿,帮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2001年9月.14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9.赵同康,李平主编.现代幼儿素质教育课程实施[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0.许政涛主编.幼儿园游戏与玩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摘要:以手指儿歌为特色的班级活动,不仅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给孩子提供了可操作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双手的精细动作,增强了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手的灵活性,从而开发了孩子的智慧。

关键词:手指谣 交往合作 协调能力

有位学者曾说过:手是身体的大脑。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当一个人的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能够激发这些细胞群的活力。因此,手的动作越复杂,就越能积极地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力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并且,还把手比喻成大脑的“老师”。那么,怎样促进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已成为当今幼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手指谣取材于幼儿生活,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生动有趣,情节稚气活泼,节奏明快,配上手指的动作,幼儿能随时随地学做,不受时间、地点和场地的限制。通过不断地做手指游戏活动,幼儿的小手指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头脑更加聪明,更加富有创造性,思维也会更加开阔。

一、手指儿歌能渗入生活,多方面促进小班幼儿语言的发展

3~4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受年龄段的影响,小班孩子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语言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而儿歌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节奏明朗等特点,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

1.手指儿歌与生活密切相连,能规范幼儿的活动规则。由于小班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往往讲一个故事,念一首儿歌,孩子可能只记住了其中一句有趣的、经典的话。但可能就是这一句感兴趣的、幽默的语言,就规范了某些活动中的规则。例如手指儿歌《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好朋友,花样变不完。伸出大拇指,我俩一样粗;伸出小拇指,你俩一样小;伸出一只手,中指最最高;伸出两只手,十指排排队。幼儿在学会儿歌后会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自然地说出这首儿歌,并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他们会在入厕、喝水、出门的时候,一旦发现小朋友拥挤,就说“十指排排队”,自然地学会等待。

2.手指儿歌形象、生动,有助于幼儿判断自身行为的对与错。比如手指儿歌《洗手》:“拧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甩甩甩,甩三下。”这首儿歌对幼儿洗手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幼儿在洗手的时候会自然地念叨。特别是最后一句让幼儿能注意及时把水甩干,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而另一首手指儿歌:“小不点睡了,二胖子睡了,高个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这首儿歌当中的语句生动形象,我把这首儿歌放到了午睡的环节,幼儿听着听着就会静下来,特别是一些入睡有困难的孩子也在轻轻的儿歌声中不再做小动作,养成了在睡觉前安静的习惯。

二、手指儿歌简便易学,适宜各种形式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幼儿的社 16 会性发展

1.手指儿歌能即时开展,声音和动作的配合能给小班幼儿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手指儿歌相对其他形式的活动,对场地、环境等的要求更低,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活动,让幼儿在学一学、念一念的过程中进行自然的交往,提高幼儿的社会化程度。从学习的手指儿歌来看,不管是只有两句话的《虫虫飞》,还是稍长一些的《两只小鸟》,都不受场地限制,可以在活动室,也可以在散步过程中,还可以在幼儿的创新游戏活动中自主地开展。比如幼儿在念《虫虫飞》时,两只食指一弯一曲,在念儿歌的过程中食指很自然地被幼儿当成了小虫子,非常有趣。2.手指儿歌活动能多种形式地学习,给小班幼儿创设了一个交往合作的机会。幼儿园教学中,要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亲和、充满安全感的外部环境,允许他们有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手指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两人、三人甚至更多的朋友一起进行,在边念儿歌时边做动作,给予幼儿这样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建立起来。比如手指儿歌《包饺子》中唱道:包饺子包饺子,包包包;炒萝卜炒萝卜,切切切;好朋友好朋友,顶呱呱。这是一首非常生动有趣的儿歌,幼儿都很喜欢。孩子们常常自发地结对子一块儿念儿歌。这种自发地交往让我看到了幼儿自信力的提高、语言的发展,在后来的活动中,鼓励幼儿在找朋友念儿歌之后再去换一个好朋友做游戏,以便认识更多的朋友。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又让幼儿再去进行三人组活动、多人组活动。手指儿歌给孩子们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幼儿也在寻找集体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三、在理解手指儿歌生动有趣的形象中,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幼儿语言、感知觉、注意、情感、情绪等诸方面的发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手指儿歌中的拟人化的形象,易使幼儿在快乐中形成健康的心理。很多手指儿歌中的形象都采用拟人的方法,较容易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比如《五指歌》中的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一个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我。在五个手指上画上了这些家庭成员,幼儿很形象地看到了强壮的爸爸、能干的妈妈、高高的哥哥、漂亮的姐姐和调皮的我。在这样一种温暖的氛围中幼儿都感到很安心,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2.手指儿歌中的语句能在各类活动中加以引用、延伸,促进幼儿性格的养成。比如在一次活动结束之余,我用《手指变变变》中的语句来形容另一个孩子:变把手枪叭叭叭。话音刚落,小朋友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手指也开始动作起来。“去找找你的朋友,看看他的手指变成什么了?小朋友都很活跃地开始找朋友比手势了,有的主动用到了手指儿歌的句子。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性格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变得外向、积极和主动了。

手指儿歌是幼儿生活的感受。以手指儿歌为特色的班级活动,不仅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给孩子提供了可操作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双手的精细动作的能力,增强了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手的灵活性,从而开发了孩子的智慧。《手指操作游戏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课题下 的小班子课题

《手指游戏在儿歌教学中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的阶段性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婴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是大脑。手的动作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密切和重要关系,对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助益。长期坚持做手指运动能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促进大脑与手指间的信息传递,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群的发育。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学习各种知识都有最佳年龄。3岁至5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育纲要》也明确指出了幼儿园幼儿学习语言的年龄特点,它提出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领域目标,其中“表达与交流”是幼儿园语言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以上理论,幼儿园确立了《手指操作游戏对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的课题研究,并设置了大课题下的小班子课题,旨在通过徒手手指游戏促进幼儿手脑并用,发展幼儿的语言。二.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徒手手指游戏的训练,孩子们的双手手指小肌肉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虽然发展尚未完善,但和刚入园时比较真是突飞猛进。从一天到晚手脚不闲,什么东西都爱动,什么东西都要探求个究竟,到集体活动时能比较认真地倾听,口语表达较清楚。因此,在这个基 19 础上继续因势利导,训练孩子的双手,促进各种感官发展,学习多种徒手手指游戏,进一步促使手脑并用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本次实验立足于小班——精细动作发展的起始阶段,通过适时适度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尝试性研究,寻找一套合适该年龄段幼儿手指训练的活动。三.研究目标

1、通过徒手手指游戏,培养幼儿对手指游戏的兴趣,促进手脑并用。

2、借助手指游戏,拓展到利用指偶表演儿歌、童谣,发展幼儿的语言比表达能力。

浅谈突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 篇7

一、情感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笼统的讲, 所谓的情感, 就是人对现实中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与心理体验;而所谓情感价值观就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态度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高级性的社会情感, 它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最高层次, 是系统化、理论化、观念化的情感体系。具体到高中地理教育中来说, 参照新课标的要求, 我认为所要渗透的情感价值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二是在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三是在价值观念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是在审美素质的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初步养成审美的情趣”。

二、情感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

情感价值观教育在整个高中地理教育中占据着教育教学终极目标的地位, 因为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以人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本身就是要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精神境界的升华, 这也就是树立科学的情感价值观的过程, 具体到高中地理教育中也是如此。高中地理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树立与高中地理学科相适应的情感价值观的过程。因此, 我们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应该高度重视情感价值观教育, 实现情感价值观的渗透。

三、把情感价值观渗透到高中地理教育中的主要方法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育, 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一直以来处在自发的状态。现在我们认识到了情感价值观对于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高中地理教育中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呢?我想,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方法:

一是加强高中地理学习目的教育, 使学生明确地理学习的目的。当前, 我们的地理教师在备课时关注的是对地理知识的教学, 而在上课时一般也是开始就讲授地理知识, 在教育教学的目的方面, 也是以学生记住地理知识为目的。这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中是十分的不可取的, 对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也是十分的不利的。我们为了实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在地理教学的第一堂课程中就应该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让学生明确学习高中地理的意义不仅仅是记住地理知识, 更重要的实现自己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二是深入挖掘教材素材, 在地理知识传授中实现渗透。高中地理课本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价值观教育素材, 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的研究教材, 看看自己要传授的知识如何能够和情感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 怎样的教授更加的科学。从而实现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如在进行环境地理的讲授中, 我们可以适时的进行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在讲授我国的山河地理时, 可以进行爱国观念的渗透。在讲授世界经济地理时, 可以适时进行普世价值观念的渗透。

三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文题和现实问题, 在案例教学中进行/渗透。近段时间以来, 地震、海啸、气张候变暖等地理问题频发, 面对这些敏问题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自觉的关注

这些社会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 引导他们自觉、全面、系统的收集这些问题的资料, 并让他们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气候、水文、土壤、大气、生态系统等知识对这些问题的现状进行总结, 在总结的基础上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系统的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

致用的意识;培养他们关心社会, 关爱他人, 热爱生活的意识;培养他们注重发展品质, 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渗透。社会实践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也离不开社会实践。因此,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也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如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对自己家乡的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水土和人文风俗,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写出调查报告, 从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 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让学生产生学好本领建设自己家乡的豪情, 形成热爱自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

结论

总之, 情感价值观教育在整个高中地理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是整个高中地理的教育的终极目标。长期以来我们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忽视了情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忽视了情感价值观教育, 现在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补课, 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实现情感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渗透, 从而全面的实现高中地理教育的目标, 培养全面发展的地理人才。

摘要:新的地理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 本文专门对在高中地理教育中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进行了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问题, 本文首先明确了情感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然后分析了情感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地位, 最后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渗透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育,情感价值观,终极目标,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虹.地理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教学月刊, 2008 (12)

[2]刘玉颖.论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福州:福建地理, 2005 (6)

浅谈幼儿民间游戏教育价值 篇8

民间游戏是指民间流传下来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趣味性强,种类繁多,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童年的欢乐!

当前,因为现代化玩教具的大量出现并推广应用,致使人们对民间游戏有所忽视,甚至被遗忘。其实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娱乐性,它不受时间、场地、人数和材料的限制,很多民间游戏还伴随着朗朗上口的童谣,深受幼儿喜爱。民间游戏不但能够锻炼孩子的体质,让他们学会谦让、合作和友谊,促动他们主动性、独立性、社会性、创造性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一、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体能的发展 “小老鼠上灯台”是个童谣说唱游戏,能够把它改编成体育游戏。首先把最后一句“咕噜咕噜滚下来!”改编为“咕咚咕咚跳下来!”。然后,在游戏中幼儿先念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等念到“咕咚咕咚跳下来!”时,教师引导幼儿练习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然后再加上前滚翻的动作(教师在游戏之前要做好安全工作),在游戏中幼儿不但得到了游戏性的体验,其跳、滚动作也在游戏中得到了自然的发展。

“抬轿子”这个民间游戏,原本是两个小朋友相对,俩人双手相互交叉,让另一个小朋友坐上去,然后由这两个小朋友架着坐上去的小朋友走。因为此游戏存有着一定的危险性(幼儿会摔下来),我们就做了一些调整,如自制一顶轿子(可用大纸盒来做),让幼儿坐在里面,另两名幼儿就能够抬着玩了。这样既保证了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又保证了安全。

二、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民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理解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玩《顶锅盖》游戏时,要求至少两名幼儿玩,一名幼儿手心朝下,其他幼儿将食指顶在其手心,一起说“顶子顶个小猫小狗,一把抓住哪一个,抓住小老头,上街去买油,抓住小老太,上街去买菜。嗨,嗨,嗨---”说完食指要立刻离开手心,否则被抓住的幼儿就要回答“买的什么菜?”“买青菜”“买冬瓜”等等,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但能够知道很多蔬菜的名称,而且通过扩展能够了解到做菜的基本过程,更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快乐。

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实行,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交往水平。如幼儿要想玩《割韭菜》的游戏,就必须找一个或多个乐意与之合作的游戏伙伴,边唱童谣“割,割,割韭菜,两把小刀翻过来”边做动作。这时,他们必须同心协力,动作协调一致,才能顺利展开游戏。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交往合作水平。

民间游戏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实行下去。富有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了参加游戏,游戏时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同时,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的更换角色,也会自然的产生“领袖”,自然的淘汰“领袖”。所以幼儿必须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

四、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在中班的数学活动中,教育目标为理解“6”的相邻数,就能够利用“跳格子”游戏,在地上画上格子并在格子里分别填上 6 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6 有两个好邻居,就是 5和 7,5 是 6 的小邻居,7 是 6 的大邻居,大家一起玩跳格,开心又有趣”,这样一来,使得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6”的相邻数,教学目标也顺利实现了 幼儿在玩“七巧板”游戏时,在观察到幼儿已掌握了不同的组合方式,能拼成单一图案的情况下,教师能够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并提供一些别的材料或提供一些带有情景的图书。一方面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思维。

在玩陀螺时幼儿自己发现或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发现问题:为什么用鞭子一抽陀螺就会在地上转呢?为什么越抽陀螺转得越快呢?与此同时,老师还能够在陀螺上贴上画有七色光谱的旋涡形圆形纸片。引导幼儿在陀螺游戏中自己观察,发现陀螺在越抽越转,越转越快的情况下七色光谱就会变成白色这个科学现象,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

五、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首先,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如玩《石头剪刀布》《跳绳》等游戏时,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会产生挫折感。但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水平,增强了明辨是非、准确评价的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其次,幼儿民间游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在自然、自发的民间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干预,没有心理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自娱自乐,敢于大声说笑,大方的表现 本文来自文秘 114 http://,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大胆的想象;他们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说明幼儿民间游戏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使幼儿跨越了情绪障碍。所以,民间游戏的展开过程,能够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上一篇:质量部门月份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实习教师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