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年度工作总结

2024-09-21

医院门诊年度工作总结(共12篇)

医院门诊年度工作总结 篇1

医院门诊护士年度思想工作汇报

一年来,在院办的正确带领下,在科主任的关心和关怀下,始终能够严格执行“三个一切”的服务宗旨,顾大局、识大体、强素质、树形象,认真负责、扎实有效的做好了诊室之间的协调、督促工作,有力的配合全院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主要体现在: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始终能够自觉遵守院办及科室制定的学习安排,坚持学习党的各项重大决策,以及各项惠民政策,结合工作实际学习,看讲座、记笔记、写体会,灵活方式、不拘一格,个人理论水平明显提高,业务能力明显提升。

2、加强协调,认真做好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及各诊室间的协调、督促工作。一年来各诊室均能按时出诊,及时做好患者就诊、就诊登记等工作,遇特殊情况能够及时协调、妥善处理。充分发挥协调督促的工作职能,有效的推进了院上各项工作部署落实。

3、严于律己,自觉遵守院上的各项工作制度。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始终坚持,上班提前签到,班中检查等制度,较好的遵守了院上的各项制度。

结合实际,对照年度工作任务,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也存在些不足之处,我将及时查找根源,努力加以整改,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医院门诊年度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三级甲等医院,评审,门诊,护理管理

我院是西北地区一所三级甲等医院, 新门诊大楼2012年6月21日正式投入使用, 共分5层, 设有普通诊室140间, 检查治疗室114间, 护士分诊台22个。配备了102名护理人员, 2名护士长。门诊护理业务范围包括导医、分诊、采血、换药。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和重要组成部分, 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服务态度的好坏、护理技术的高低不仅反映门诊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 还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声誉[1]。我院新门诊大楼启用时正是我院迎接等级医院评审、创建优质医院的准备阶段。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门诊护理管理工作, 笔者所领导的门诊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对评审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学习, 对照标准进一步规范门诊各项护理管理工作, 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照标准组织学习, 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门诊护士对标准的认识

新的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具有细、全、重视管理及医疗护理安全等特点, 对其内涵均要反复学习, 领会其精神, 只有认识标准、理解标准、掌握标准, 才能做好各项工作[2]。门诊部护理质量管理小组通过参加医院和护理部培训、查找资料等方法将标准中涉及门诊护理部分进行逐条梳理, 并对照标准评估目前的各项护理工作, 制订门诊护理管理工作计划。每周六组织门诊护士学习, 解读标准要求, 并制订具体工作措施, 要求人人掌握标准、落实标准, 参与到质量管理改革中, 每2周对护士掌握标准情况进行1次考核。

2 对照标准中与门诊护理有关章节, 不断完善和改进门诊护理工作

2.1 提高门诊护士的窗口服务意识

2.1.1 分层级培训护士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 门诊护士是医院的形象使者, 肩负沟通医患关系的重任, 要求门诊护士必须具备得体的外在形象、良好的交际礼仪和完美的内在修养。因此, 不断规范门诊护士礼仪行为, 学习沟通技巧, 采取情景互动、换位思考的方式, 让护士亲自体验对方的服务是否到位、满意是门诊护理工作的重点[3]。新门诊大楼启用后对全体门诊护士, 每周按照标准对护士分层分批进行基础、礼仪、专业知识三方面的培训, 达到新的窗口服务的标准要求, 以更好地服务门诊病人。

2.1.2 病人体验活动

2013年4月—2013年6月选派了4名优秀门诊分诊护士, 一周全程陪同病人, 每天在1楼导医台随机选择病人, 体验病人看病的流程、发现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活动结束后在全科护士学习会议上汇报亲身体验, 学习换位思考, 从根本上转变服务理念。

2.2 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和医生、病人的满意度

2.2.1 护士首问负责制

门诊护士见到病人要三问 (问好、问病情、问需要) , 实行首问负责制, 绝对不能推诿病人, 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引导病人到相应的科室, 以提高病人的就诊满意度。

2.2.2 合理排班

2013年全年我院门诊量195万人次, 各分诊台根据我院门诊量和专业特点, 相对固定有经验和熟悉本专业特点的护士, 及时和医生沟通就诊时出现的问题。护士长根据门诊量随时增减护士, 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2.2.3 及时掌握专家教授出诊信息

专家出诊信息临时变更时, 护士和护士长及时与所在科室联系并确认变更后的专家, 合理安排病人就诊, 避免病人来院不能看病而引起的矛盾。

2.2.4 一对一护理服务

对医院的名医、著名老中医、外聘专家坐诊时, 护士长特派专职护士, 做到既熟悉专家的工作习惯和方法, 又了解本专业的特点, 做到让医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

2.3 开展门诊优质护理服务

门诊优质护理内涵是指以病人为中心, 主动服务, 提供便民措施及便捷的就诊流程。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举措: (1) 建立绿色通道, 优先急重症病人, 必要时及时护送至相关科室。 (2) 接诊病人时向病人问好, 告知大概的就诊时间, 语言文明, 有问必答, 并给予相关的健康指导。 (3) 采血处实施“一站式服务”, 一次采血完成所有化验项目并负责发放化验单;协助外地病人邮寄检验报告单并登记;为肾移植术后病人及糖耐量试验的病人设立专用窗口。

2.4 改善就医环境, 加强便民服务措施, 方便病人就医

新门诊大楼布局合理, 大厅宽敞明亮, 400英寸LED显示屏连续播放各科专家门诊时间安排和就诊流程、注意事项。门诊办公室配有20辆轮椅和4个平车, 各楼层均设立了收费、办卡窗口、分诊、导医、自助查询机、自助饮水机、自助打印报告机, 候诊区域安装语音呼叫显示屏和宣传电视, 为病人提供方便、温馨、安全的就诊环境。设立导医咨询台并配备充足的导医人员。门诊1楼大厅设直径约4m的圆形咨询台, 每个楼层中间最显眼的地方设有导医咨询台, 在通往就诊诊室的每个区域及交通要道均设有导医人员 (如电梯、扶梯处) 。导医护士均经过系统培训, 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分析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能迅速快捷地为需要帮助的病人提供帮助[4]。每个楼层均做到标识醒目、清楚、易辨认、易寻找, 使病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2.5 执行手卫生规范, 落实医院的感染控制制度

(1) 按照手卫生的规范, 在门诊的每个诊室检查、治疗的区域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要的保障。 (2) 门诊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活动时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护士长随时监督检查, 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2.6 完善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1) 修订与完善门诊部的9个应急预案, 门诊部建立应急组织领导小组, 配置相应设备, 对医务人员进行所需应急技能培训, 保证通讯畅通, 随时做好应急后勤保障。 (2) 组织门诊护士对9个应急预案进行模拟演练, 使护士能够及时识别预警信息, 并熟练掌握各种突发事件报告和处理流程, 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演练结束或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均组织护士进行脆弱性分析, 针对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反复演练, 提高应急能力。

2.7 加强门诊病人的身份识别, 做好预检分诊和健康教育工作

2.7.1 建立门诊病人身份识别核对制度

门诊病人以姓名、ID号作为身份识别码, 在进行任何诊疗、采血、给药及检查时以此进行身份识别, 确保准确识别病人身份。

2.7.2 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发热门诊护士常年24h值班制, 遇到有疫情时普通门诊、儿科也要做好门诊预检分诊工作。发现或疑似传染病应护送到发热门诊或传染病门诊就诊, 并按规定上报疫情。

2.7.3 健康教育

门诊部各护理单元在候诊区设置滚动式电子屏幕, 就季节性、好发性疾病进行健康指导, 向病人宣传良好的健康生活行为, 同时向病人介绍医院的新业务、新技术、专家特色等医疗信息, 并配备相关健康教育资料。候诊区醒目的位置设置卫生知识宣传栏, 向病人宣传健康常识。印制相关健康宣教知识手册, 发放给病人, 增加预防保健知识。

3 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门诊采血室和换药室护理工作

3.1 新的评审标准要求管理者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管理, 体现持续改进

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期间门诊采血室开展了品管圈活动, 2013年我院门诊采血量44万人次。目前采血室应用全自动智能采血系统进行采血,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将病人采血等待时间长的问题作为主要问题, 品管圈成员不断改进流程, 将管理细致化、区域负责化、护士培训标准化, 通过品管圈活动缩短了病人的采血等待时间, 提高了采血效率。

3.2 门诊换药室运用PDCA循环原理改进工作, 规范了换药室各种规章制度和各班次工作职责

将工作的区域进行责任划分, 制定换药室技术规范及护理常规, 完善伤口评估的流程和伤口评估表, 规范伤口会诊流程, 加强换药室护士的岗位培训, 制订培训计划, 开展换药室护理查房业务和疑难伤口汇报工作。完善换药室绩效考核标准。2013年门诊换药2万人次, 我们通过不断改进换药室工作, 提高了护士伤口换药技术。

4 成效

实现了等级医院评审的目标。2013年9月我院接受了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派出的11名医院管理专家为期4d的检查, 我院新门诊的护理工作获得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级医院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 2014年2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管理局、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召开2013年度门诊病人满意度检测项目总结会, 公布了第三方监测的全国4省市32所三级甲等医院门诊病人满意度结果, 我院多项指标名列全国前列, 在监测的5个维度15项指标中, 总体门诊满意度评价我院名列全国第5位。

5 体会

2013年通过对《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2011年版) 进行评审准备, 接受评审以及评审后不断改进, 提高了我院门诊护理管理人员科学管理及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工作能力;推进了门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提高了门诊护理质量, 强化了门诊护士的服务及质量安全意识, 提高了门诊护理管理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建西.加强门诊护理管理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 (3) :43.

[2]郑桂芳.准备等级医院评审提高门诊护理质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 (5) :149.

[3]张文丽.门诊部设立“亲情岛”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4) :31-32.

医院门诊年度工作总结 篇3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病人被动求医的服务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医院模式的转变,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医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主动服务则成为医院生存和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门诊是医院的一大窗口,是医院形象的最直接表现也是医院与社会的联络处,而作为具有门诊代表性的导致护士,更应打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主动、及时、准确、热情、耐心的帮助病人解决问题,门诊导致护士工作内容的涉及面非常广泛,从挂号时主动配合病人如何选择医生到整个就医诊治过程中给病人以正确的引导,都需要导致护士的主动参与。另外,导诊护士还兼备有管理者、宣传者、健康教育者等多个角色。由此可见,门诊导诊护士的作用确定不可以轻视。我院自2005年正式成立由33人组成的导诊队伍以来,在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当今,医院的服务品种和质量呈多元化,服务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使患者在接受良好诊治的同时,身心需要也获得最大的满足。

1 导诊护士的工作性质

首先要清楚,导诊护士的工作,不是简单的维持各个诊室的秩序、介绍各个辅助检查的方位;而是在工作中,通过察言观色,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肾病患者由于长期服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影响形象美,且病程长,易反复,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心理;有的患者还会私自停药。在导诊过程中,应做到洞察患者的情绪,耐心说服患者药物一定要按时服用,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且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老年性心血管病人,反应较迟钝,有的说话哆嗦,甚至词不达意,心理上产生孤独、寂寞感,深感给家人和单位带来麻烦因而心里不安。这时,就要求导诊护士不厌其烦地询问或因事引导,诚恳耐心地体贴关怀他们,对他们的询问和质疑耐心地回答及解释。如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肝炎病人思想负担较重,顾虑较多,易自卑,情绪不稳定,他们忧虑最多的问题是自己的疾病是否能够治愈。导诊护士在工作中应主动地和患者交谈,介绍一些相关的肝病预防、保健知识,使其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告之,良好的心理因素能够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

2 导诊护士与患者的关系

在导诊工作中,导诊护士与患者的关系同一般人的关系有所区别,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患者带着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来医院就诊,心理上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如疾病的认识及经济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对医务人员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此时,导诊护士在与病人交流过程中,介绍一些通俗易懂的医学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初步的了解,如临床症状、饮食调理、疾病的禁忌证等。

3 导诊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

患者对于所患疾病均十分关心,但由于各人文化水平、职业等的不同,所以对疾病和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各有差异。导诊护士应根据平时积累的知识,恰如其分地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解释要有针对性,说话讲究艺术,尽量避免空洞说教的态度。

4 导诊护士应成为患者信得过的咨询者

患者的心理与健康人不同,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头脑中充满了患病的各种问题,疑虑重重,同样的事要问好几个人,甚至重复好几遍。因此,在解答患者问题时要耐心,不能流露厌烦的情绪;同时,回答问题的用词要确切,尽量不用模糊不清的言词,如果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够了解,应在了解清楚后再告之。对患者必须一视同仁,不可因病人有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性格、爱好等不同而有亲疏之分。

5 重视患者亲属的作用

患者亲属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忽视。患者亲属将其亲人送进医院,同样怀着焦急不安的心情,对医务人员是否认真诊治,患者持担心和观望的态度,有时甚至十分挑惕。对此,导诊护士只有通过耐心、细致地工作,做到一切为患者着想,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配合。

门诊部2011年度工作总结 篇4

2011年度,在区卫生局的关心指导下,**门诊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医患和谐,顺利完成了各项目标

任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全面推进门诊科学发展。

一、开展行风评议,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2009年我门诊开展工作作风整顿动员,宣读了《医疗作风劳动

纪律整顿实施方案》,拉开了行风评议的序幕。在全年行风评议活动

中,门诊坚持纠建并举,重在预防,着重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监督,畅通行风工作信息渠道。在门诊部设置了举报箱、举报电话,制定和完善“职工群众投诉制度”、“社会评议政风行风

制度”、“首问首办责任制度”、公布门诊行风、纠纷等投诉查处的方式及查处时限,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有报必接,接之必办,办之必果。

2、做到认真落实了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法规,执行上级制订的收

费标准;开展医疗服务价格大检查活动,加大督查力度,全面推行患

者优惠制度,不分解收费,不超标准收费,不自立项目收费;实行单

病种限价制度,规范医生用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效遏制“开单

提成”和“大处方”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文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以创建文明单位为载体,职工积极参与,开展各类文体和教育宣传活动,推进医院文明建设。

1、培养门诊精神,创造良好院风,促进医门诊文化建设。门诊始终把“医心慈、医术精、医纪严、医风正”作为院训,把“严谨、求精、勤奋、奉献”八字精神作为门诊精神加以倡导,并潜移默化于职工的言行中,贯穿于诊疗、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

2、医疗服务做到“三个规范”。一是语言规范。医务人员与患者交谈时必须使用文明用语,态度真诚、热情、友善。二是仪表规范。医务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仪表端庄。三是岗位规范。医务人员上岗时精神饱满,工作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范开展医疗工作。

**门诊部

医院门诊药房工作总结 篇5

时光荏苒,回想起初来XX时夏花正浓,到现在已是寒冬料峭,细数工作几近半年。这小半年来,本人在药剂科和门诊药房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科室全体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下,紧密围绕领导指示,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药师行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工作,认真落实领导部署,努力为药剂科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为了更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药师,现将过往小半年的个人工作进行简要的回顾和小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觉悟

在科室组织带领下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充分认识“遵纪守法,发扬奉献精神”重要意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牢固树立“院荣我荣,院衰我耻”的思想,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提高了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法制意识,践行了求真务实精神,自觉做到以窗口服务为己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努力做好一线窗口药学服务工作。

二、熟悉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用药安全问题重于泰山,是每个药师工作的关健,也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开放式窗口药学服务的一员,要时时刻刻把患者用药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从药品调配到发放至患者手中每个环节均要准确无误,方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但从这段时间的工作来看,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不但要求我们注意力高度集中,从接到处方配药开始就要认真仔细把控每一步。在配药过程中严格对照货位号,并且对药品名称(商品名和通用名),数量及规格,减少少配,错配,漏配等差错发生。在处方调剂中,是我们直接面对患者的最直接工作,首先要进行处方审核,看处方的规范和完整性(前记、正文、后记)、处方病情诊断与用药的适宜性,用药的合理性(给药途径、剂量、疗程)进行审核,发药并向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是保证药物治疗的最基础的保证,也是药师所有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联系和沟通医、药、患的重要纽带。要想在短短的30s到1min中内准确无误的完成这些工作,不但需要熟练的业务水平丰富的经验之外,还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需要树立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快速熟悉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保证质量和提高效率两手抓。真正服务患者,为患者提供值得信赖的药学服务。

三、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态度与质量

窗口服务一直是医院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开放式窗口药学服务人

员是体现我院精神风貌和工作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站。作为门诊药学服务的一员,我深知自己的行为不仅代表着个人,更体现着我院门诊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除尽可能详细为患者讲解药物的用途、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禁忌症和副作用,让患者能够放心使用的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外,更要注重服务态度友好热情,讲解耐心易懂: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礼貌待人,朴素大方;作风正派,对病人一视同仁,对工作严肃认真;规范语言行为,注重沟通技巧,并从接打电话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为树立良好的门诊服务水平和质量,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与满意,促进医患和谐贡献一份力量。

四、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由于刚刚毕业,初入药房和质检室工作,较为缺乏这两方面的工作经历,对这方面的业务知识需要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科里组织的专业知识学习交流,认真聆听临床大夫的讲课,为指导患者安全、经济、有效的合理用药奠定基础,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踊跃参加天然药化专家老师讲座,使得在制剂室的药品检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自己每天挤出一点时间不断充实自己,学习药学知识并及时做工作中遇见的药理学知识小结,以及精神,毒麻药品相关管理法规等,自觉充实自己,不断向上。

在这半年的工作中,非常感谢科里领导的栽培,感谢同事们无私帮助和悉心指导,因为有你们我才得以顺利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政治思想学习有待加强,来自业务知识不够全面,有些工作还不够熟练,未来工作中我会着重提高和改进。

2012年医院门诊工作总结 篇6

半年来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在全院各科室的配合下,凭着“把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满意放在第一”的服务理念,狠抓医疗安全、以及医疗制度规范化。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采取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大医疗质量的管理力度,注重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效率及质量,有力促进医疗工作,为我院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现将今年来门诊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在院党政及分管副院长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卫生系统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学习全面按照院行业和医院要求进行各项工作。在工作中视患者为亲人,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无一例门诊医疗纠纷发生,并且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使门诊就诊量较去年同期增加5%。

二、加强门诊科室环境卫生,仪表端正,创造良好就医环境。门诊值班人员值班期间都认真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穿着整洁,佩戴胸牌,仪表端正,言语温和,医患之间沟通良好。门诊环境卫生清洁整齐,为就医者创造了良好的就医环境。

相关欠缺问题:一些科室尚未在新医院开设门诊,给患者就医带来不便。

三、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及医疗质量检查:

坚持每月组织二次门诊质量检查,进一步建立建全并执行各项规

章制度,把医疗工作不断的深入。根据院领导的安排我们深入的学习了《病历处方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医疗法规》、《处方常用药品通用名目录》等,为我院处方的规范化书写奠定了基础。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与生存的根本问题,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门诊的首要任务,严格按《病历处方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标准,对处方及各种登记的书写进一步的规范,并进行了培训、检查。通过门诊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检查,我院门诊医疗质量有了提高,使医疗质量管理逐渐步入制度化,门诊登记填写认真、完整。各科室相应登记填写认真、详细。

相关欠缺问题:我院一些科室因门诊病人较多,门诊缺项多,字迹潦草情况,病历书写存在在今后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加强。申请单及报告单情况:主要存在申请单书写潦草,个别申请单仅有主诉无其它内容的问题,报告单仍存在多多少少的字迹潦草、报告结果涂改的情况。今后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四、认真完成医院各项工作安排: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院门诊存在人手少,工作累的情况下能够在医院领导的精心组织、认真安排下,圆满完成新老医院搬迁和同时开诊的工作。

五、医院会议及业务学习:

按时参加院办公会和院务会,并将会议内容传达到各科室以及科员。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领会会议精神,按会议要求完成本职工作。抓好医疗安全、医德医风建设,督促医疗文书、处方及种登记的书写,今年以来配合等级医院的学习和培训,我院门诊的医疗文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门诊各业务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医德医风学习各一次,门诊部检查痕迹资料。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还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要不定期检查、督察医疗护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医疗文书、处方的书写质量。强化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防范医疗风险。在明年创等级医院工作中为我院的改革、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院门诊年度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继续教育,医学教育,进修培训

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发展相对落后, 医务人员的学历层次也普遍较低, 医师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临床技能轮转和培训, 其业务能力也不尽相同, 以上因素进一步造成其对进修培训目的要求不同。针对新疆基层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实际情况, 为进一步改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培训工作, 满足各层次不同专业进修人员的需求, 医院近年来开展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1 进修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2011年-2013年医院进修学习人员按系统分类进行统计, 内科系统共764人次, 外科系统726人次, 医技系统365人次。

按中心系统分类, 进修学习人员人数前3位的中心系统为心脏中心、超声医学中心和母胎医学中心, 人次数分别为173人、121人、111人, 中心系统接收进修人员数近年来基本保持平稳。由于医院重点专业学科在新疆甚至全国具有较强专业影响力, 基层相关专业人员愿意来我院学习, 且这类专业科室与基层医院技术沟通联系紧密, 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进修学员数量的平稳发展。

以综合科室进行分类, 进修学习人员人数前3位的综合科室为血液净化中心、重症医学科和呼吸科, 人次数分别为166人、138人、66人, 详见表1。这与近年来相关科室的宣传力度加大, 同时基层医院相继开展了相关二级学科, 急需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等因素有关。而鉴于基层医院亚专业分科不细, 未开展相应三级学科医疗技术, 因此医院部分专业性较强的三级学科科室如风湿科、心外科和疼痛科等专业进修人员较少。

2 进修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医院近3年进修管理工作, 单以进修生人数统计, 2011年接收764人, 2012年接收698人, 2013年接收646人, 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可从新疆整体医疗环境及医院局部进修工作两方面探寻原因。

2.1 外部因素

近几年新疆为加快经济发展, 新疆各地州与内地一线城市对口合作越来越紧密, 合作项目多且领域广泛。在医疗行业中, 内地不少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全国有名的大型医院吸引了大批疆内对口支援地州的医疗工作者前去进修学习, 甚至一些乡镇医院对口援助后也将进修人员派送内地学习, 这造成了我院进修人员的减少。

2.2 内部因素

通过与进修学员座谈及问卷调查, 反映医院目前进修工作中存在个别科室对进修人员不够重视, 带教老师有意识的系统规范教学较少, 且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等现象, 无法满足进修人员迫切的学习需求。同时随着医疗纠纷的日益激烈, 上级医生不敢放手, 加上进修期间分到的工作任务较多, 造成了进修人员缺少临床操作机会, 日后不能用于本单位实际医疗。同时医院本身住宿条件有限, 床位少, 来院进修要提前预约床位, 进修高峰期等待时间过长, 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进修人员向其他医院流失。

3 进修培训工作实践和探索

为改善医院进修培训工作, 使其更加适应于基层医院及医务人员进修学习特点, 我院进修管理工作以“加强调研、多方联动, 以基层需求为出发点, 构建进修管理工作新架构”作为进修工作新的发展点, 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3.1 加强调研, 针对性改善管理工作

针对近3年“零接收”科室进行专业分析座谈, 在加大优势学科、骨干学科的宣传力度同时, 对此类专业科室与地州基层医院进行一对一互访互问, 依托学习班, 主动帮扶, 吸引地州基层医院派送人员来院进修。基层医院进修人员在大型医院与基层医院的协作、发展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我院对基层医院进修人员定期通过电话回访、发放问卷调查、填写意见本等形式了解掌握接收进修人员基本情况, 根据进修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发现医院现行进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努力改进管理工作。

3.2 多方联动, 积极完善双向考评体系

医院医务部、护理部、公共事务科、后勤安全保障部等部门加大信息互通, 从临床病人数量、临床带教师资、对外协作、生活保障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全方位立体保障体系, 各部门之间进行密切合作, 加强沟通, 信息共享, 为前来进修人员开辟一条绿色通道。通过选拔出专业素质过硬, 教育科研水平高, 教学基本功扎实, 有奉献精神的教师作为带教教师, 使他们担当起基层进修人员临床带教的重任, 带动和促进进修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同时积极推进进修人员与带教老师间的双向考评体系, 制定考评细则, 对进修人员及带教教师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进修人员对带教教师的出勤、纪律、作风、工作态度、教育教学科研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效果和教学水平与业绩等表现做出具体翔实的评价, 实行进修人员导师负责制。教师对进修学员的日常考勤、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等进行客观评价, 进行定期跟踪考核, 以此规范进修管理, 促进管理工作的严谨规范性。

3.3 以基层需求为出发点, 构建进修管理工作新架构

基层医院由于人员紧张, 医师往往只能进行短期进修, 可能只轮转了几个科室刚熟悉业务就不得不返回基层医院, 这并不利于提高其业务能力和解决其实际的技能学习要求。2013年医院将全院各类中短期培训进行继续教育归口管理, 针对基层医院需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短期培训班。截止2013年底, 医院累计接收培训班学员284人, 选择培训班形式进行进修学习的人员呈现增长态势。这种针对性的以学习班形式招收相关专业学员不仅增加了进修人员招收形式及数量, 也形成进修人员的来源多样化。我院利用专科培训班这种进修学习的新型载体, 为进修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大医院到底该不该有门诊 篇8

应该说,“看病难”与社区医疗长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关系极大。如果说,将门诊功能从大型医院剥离,下沉到社区是“理想”,那怎么下沉、如何避免带来更多问题,则是“现实”。

如何保证社区医院的首诊质量?没有足够的社区医生,社区医疗谈何发展?如果社区医疗没有完善,取消大型医院的门诊,会否导致医疗秩序的更加混乱?门诊病人数量减少后,综合医院的利益能不能得到维护?

就三甲医院医生而言,降低门诊比重没什么不好。此前曾有多家医院宣布“周末不再提供门诊服务”,让不少疲于应对超负荷工作、日益严峻的医患矛盾,还要身负科研任务的一线医生们借“双休”得以喘息。此外,腾挪出精力,可以促使医生们回归本位,主攻疑难杂症和医学研究。

理解万岁。

但需要正视的是,无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这是普遍现象。无论是普通感冒发烧还是慢性病,只有让医院的专家诊疗过才能安心,对大多数中国患者来说,这就是“路径依赖”。

这是令人无奈又无语的现实。怎么破?

取消门诊倒逼患者回归社区医院,显然不是最优选择。除非广东之外,全国其他省市的三甲医院门诊也集体关停,否则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看病的情形将不会消失。

大医院门诊可以“瘦身”,但不要轻言“取消”。医改政策设计牵涉甚广,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为地“制造”出更多问题,得不偿失。

比如,大医院门诊取消后带来的缺口如何补。如果通过医疗服务调价来补窟窿,必将引起患者不满;如果降低医务人员薪资以期“节流”,医疗服务水平也势必会受影响。

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以填补缺口,住院费用便会提高,将引起患者不满;若通过降低医务人员薪资或是裁员以节约成本,又可能降低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引发患者抱怨。

再比如,当如潮水般的患者涌入,社区医院能不能“接得住”?患者肯定是不想折腾的,如果能在家门口解决问题,如果社区医生能在第一时间给患者较为准确的建议,并能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谁愿意任黄牛“宰割”,一定要跟专家们聊可怜的三五分钟?

取消大医院门诊,靠行政命令不行

周昭远(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兼大内科主任)

靠行政命令就可以取消大医院门诊吗?

现在大医院人满为患,病人就诊体验差,确实该解决,但为什么病人都往大医院跑?回答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各级医院各司其职,病人就近就医,社区(地段卫生院)医院和区医院专业较齐全,有些专科医生的水平甚至不低于省市大医院,病人就诊率和医务人员收入也和大医院相差不大。

后来推行医院等级评审,同样的病在三甲医院治疗收费就高,这种不合理的竞争导致三甲医院急剧扩张,而非三甲医院逐步萎缩、人才流失加快、人才培养失衡,才导致今天病人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的局面。

近年来,广州市通过提高社区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促使部分病情稳定的慢性病人回流到社区医院,但如果是初发病或急性病、疑难病,谁愿意去社区医院?

如何提高社区医院的首诊质量?从头开始培养社区医生周期太长,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可以考虑改变现有机制,让大医院有经验的医生自己开诊所或到社区医院出诊。配合舆论宣传和政策配套,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就会逐步改变,病人的就医体验将很快改善,这是行政命令所不能做到的。

放开医生自由执业利国利民不利官,关键是各级官员能否放下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变管理为服务,出台有利于医生、病人和社会的政策,让每个医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病人也能够就近就医,尽快找到合适的医生看好病,让社会资源充分得到公平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一句话,要减少大医院门诊病人不是靠行政命令,而是应该出台鼓励医生自由执业和愿意到社区医院出诊的政策,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医院盲目“做大做强”

伴生“越位医疗”

廖新波(广东省卫生和计生委巡视员)

门诊是医院决胜千里的主战场,因为门诊病人的多少决定了现有和潜在的市场份额,这就是当今中国的医院为什么要有门诊的一个最大原因。

然而,从经济学角度看,医院扩张后就要千方百计地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说,沉没成本无需增加或增加不大时,多收一个病人就多一份利润。那么,医院又有什么理由使一张病床空着呢?

由此看来,医院扩张所带来的并不是真正的经济效益,而是伴随着过度医疗、资源浪费以及分布不均。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医院盲目地扩张和开设门诊,实际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不高。目前我们还没有如此感觉,只是因为我们支付系统的效率、医院人力成本和运行成本的核算都没有实现精细化。

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医生价值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回归,支付部门和医院就不得不认真思考“怎样的支付制度才是合适的”以及“医院的规模究竟多大才合适”。

其实,“抢了别人的角色”正是当下造成患者无序就医,阻碍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一大原因。例如省市级各大医院均住有10%左右的康复患者,也普遍开设“体检中心”。财政补偿机制不足导致医院为了生存与发展追求更大经济效益,省市大医院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盲目“做大做强”,“越位医疗”,致使本该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做的事,都“揽括、代劳”。

此外,技术准入制度和医院等级评审制约“小医院”的发展;基层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取信于民”等也是影响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重重因素。

科学医改方向不是“分级”,

是“分工分类”

朱恒鹏(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在于不再以行政等级制配置医疗资源,而非加强政府管控之手。

部分三甲公立医院难能可贵地在做“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仅靠“学雷锋”是不行的。现有分级诊疗的做法,体现的都是政府主导的思路:政府希望(医院做“医联体”)、政府要求(大医院取消门诊,倒逼患者首诊回社区)。

事实上,分级诊疗不应是“分级”,而应是“分工分类”。老百姓和医生都明白,社区就是底层,三甲医院是高层。不管是从资源、职称、工资标准,还是设备配置、药品定价,都是越往高层越高。

如果我们依然保持分级的思路,优秀的医生就永远不会去基层,患者也不会去基层。一味说要患者怎么办、劝患者怎么办,显然没有用,即便医保对在基层首诊的患者提高报销比例,或者实行在基层给报销、去三甲医院不给报销的做法,其效用也不大。

如何让优秀医生去基层?这的确是收入问题为主导。因此,建立适合医疗卫生行业的人事薪酬制度是当前医改的重要举措。正确的做法,是避免让三甲医院院长琢磨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和思考如何将好医生留在社区;而是让社区中心的主任们琢磨如何把患者留在基层,给社区用人自主权、收入分配自主权、经营自主权。

同时,还需放开医生自由执业。要形成分级(分工分类)诊疗,就要让社区大夫能够把患者留住;让三甲医院里能够、适合当家庭医生的大夫也愿意去社区。这涉及创新性的医疗服务模式,医生可以不仅是医生,还是组织者、经营者,可以令自己和整个系统的价值和效益最大化。

医院门诊药房工作探讨 篇9

张静赵功宝

江苏省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苏,徐州,221009

摘要: 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根据门诊药房受到的患者投诉及登记在册的调剂差错,分析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共发生患者投诉2例,调剂差错15例,需加以重视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通过改善服务态度,开展用药咨询,加强药房药品管理,防止药品调配差错,使药房工作制度不断的健全,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门诊药房调剂工作问题对策

随着医药改革的深入,公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感受。本人自己在药房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作如下介绍,以供参考。

1药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服务态度欠佳

与患者间的沟通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门诊是患者最集中、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患者就诊情绪最易急噪的阶段,而我院设施限制,一旦出现取药排队就显得很拥挤,如果门诊药房工作人员不注意与患者沟通就易发生医患冲突。

1.2对药品质量的投诉

1)一些药品因生产工艺不佳,保管不当等引起变质,如发霉、潮解等。1例投诉为药液漏出引起霉变,在配药时未检查发现。2)近效期药品配发出药房,造成患者服药期间药品过期1例【1】。由于药品置于包装盒内,这类质量问题发药时不易察觉,都是患者在使用前发现。对这类投诉,应立即更换药品并道歉,同时还检查库存同种的药品是否有类似问题,查找原因并整改,数量多的需立即通知公司或厂家,整皮更换,及时处理【2】。

1.3药品的调配差错

药品调配的差错是药剂科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医院考核药剂科工作的主要指标之一。为此,医院也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但多发、少发、漏发、错发药情况仍有发生。登记在册的药剂差错15例,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发生15例药

品调配差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3】:1)由表1可见,90%以上的药品调剂差错是责任心不强引起的,药房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调剂室工作制度,在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责任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2)药房工作人员缺乏扎实的药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医学常识,同时由于长期从事药房调剂工作,没有及时进行药物知识的更新,对不断出现的药物新品种,新剂型以及相关知识缺乏了解。3)工作场所嘈杂,人员身心疲劳或超负荷工作,精力不集中等,特别是心里,生理状态差,或即将下班等时间内,较易发生差错。

表1调剂差错分类统计

原因次数构成比(%)示例

同种药名,不同剂型427%除湿洗液发成除湿乳膏 同种药名,不同规格533%头孢克肟0.2g发成0.1g 多发,少发,漏发213%依替米星少发3瓶

用法,用量写错320%黄体酮胶丸一次两片写成一片 药名或药物外观相近17%复方沙棘籽油栓发成盆炎清栓

2对策

2.1营造和谐的就医环境,改善医患关系

通过医院环境的良性改观,消除和缓解由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焦虑,改变患者的情绪。医院已建门诊大楼,新门诊大厅为患者设有咨询服务台,磁卡电话,座椅,备有饮水机,担架,轮椅等便民措施,方便患者的同时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解决取药的拥挤问题

2.2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注重诚信服务

避开柜台式服务,打破了传统药房药师“只见物,不见人”的被动服务模式,以“面向药品”转变为“面向患者”的人性化服务。药师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拉近了距离,增进了理解,改善了医患关系。开展礼仪讲座,加强药剂人员基本素质的培养,要求药剂人员遵循《医疗机构管理条列》,《医院服务规范》等规章制度,敬业爱岗,文明礼貌,要有稳定的心态,要有团队精神。加强患者沟通的艺术,以诚信服务于患者【4】。

2.3加强药房药品管理,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对药房药品的保管实行“责任制”管理,每人具体负责管理几个区域的药品,定时定期对自己管理的药品的卫生,排列进行整理,及时关注药品的有效期及药品的质量等情况【5】。对近效期药品应挂牌,防止过期药品发给患者,为进一步做好药品管理工作。

2.4严格审查处方,防止药品调配差错,确保医疗安全

1)医院通过教育,提高药剂人员的责任心,让其充分认识到发生药品调配差错的危害性。特别是应加强药品调配差错事故的案例分析,以提高药学人员的思想认识。建立合适本院的门诊药房调剂制度,根据差错的危害程度给予责任人一定的经济处罚【6】。2)加强业务培训,提倡药剂人员主动学习新知识,并加强多学科的临床知识的学习,不段提高业务知识和水平,这对于识别处方错误,合理用药等有很大好处。3)调剂室工作环境应保持整洁,安静,调剂人员工作时应集中注意力,保持精力充沛的工作精力,不宜超负荷工作。

2.5进一步开展用药咨询,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水平

药学服务的目的是通过对患者用药前的教育,保证其能够正确,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的顺应性,实现或提高治疗效果。一方面,药师应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按不同病情进行具体的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还可将孕妇,儿童用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打印成宣传册,有针对性的发放,使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作用和不良反应能正确看待。解除一些不必要的顾虑。药师还可以根据患者主诉的信息,如过敏史,用药史以及反馈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为其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指导,保证药品应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

3小结

随着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作为医院医疗重要组成部分的药房工作,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药品和药学技术手段向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的药学保健服务。患者的投诉既反映其需求,也反映了我们工作存在的差距,善于根据患者需求不断更新理念,调整思路,完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药房的管理质量才会不断攀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陆慧.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及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0):2770.【2】 蔡小燕.对医疗机构药事投诉的处理及建议.中国药事,2003,17(12):747—

748.【3】 李琦.门诊药房调配处方差错的原因及防止.药学实践杂志,2005,23(3):176

医院门诊感控工作总结 篇10

1﹑各种消毒剂的使用,以及各种污染物品的处理都已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进行操作。

2、全年每月都能按时上报当月统计资料。

二、坚持做好院感检测:

1﹑本科室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门诊注射室,抽血室,妇科检查室,妇科手术室每月进行空气培养。除了五月份门诊妇科手术室检测结果为:355CF/m3.结果不达标。已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了持续改进措施。其他每月均达标

2﹑每季度由感控科对本科室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门诊注射室,抽血室,妇科检查室,妇科手术室进行物表﹑手﹑消毒剂采样做细菌培养。每月达标。

3﹑每半年由部门的专人检测紫外线强度。对强度不合格的紫外线灯管已及时进行更换。

三﹑加强消毒隔离环节质量管理

1﹑每月由感控科对各种消毒液有效浓度﹑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由专人进行管理,科室领导定期检查。对已过期的物品及时进行处理,标率99%。

四﹑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1﹑实行自控﹑科控﹑院控三级管理体系。

2﹑积极配合全院性多重耐药菌检测。

五﹑实行院感在职教育:

1﹑对科室的医护人员及卫生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试。

2﹑科室员工参加医院院感知识培训考核。

3﹑每月参加科内院感﹑知识学习。

六﹑本部门院感监控指标:

1﹑院感发病率小于8% 2﹑漏报率小于20%

3、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输血器用后毁型率100%。

七﹑缘感资料上报:

1﹑每月按时向市感控中心上报院感相关内容。

2﹑科室全员配合区感控﹑市感控做好相应工作。

八、存在问题

1、妇科手术室空气培养超标

2、存在消毒剂未注明开瓶日期

3、治疗室环境不洁

4、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有混放现象

九、整改措施

1、空气培养时要按规定时间放置培养皿。

2、加强监督检查,及时书写开瓶日期。

3、工作环境做到每日清洁一次,每周彻底清洁一次。

县级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病例分析 篇11

【摘要】目的 对县级医院开设精神科门诊初诊患者的病种及特征分析。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初诊患者性别,年龄,所患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1820例患者纳入分析,男女比例1:1.1,年龄10-82岁(35.3±15.2)。20-50岁患者比例为60.7%,精神障碍患者占68 %,其中焦虑20.5%,抑郁症11.6%,睡眠障碍10.7%,精神分裂症7.8%,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4.8 %。 结论 综合性医院应加强精神科门诊建设和非精神科临床医生的精神疾病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县级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精神障碍;门诊病人

【中圖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29-02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矛盾增多,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加,各种应激因素,使得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理卫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

《精神卫生法》也要求县级以上医院设立精神科门诊,禄丰县人民医院开设精神科门诊,由我云南省心理卫生中心专家定期坐诊。本研究将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首次就诊的1820例患者情况作初步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均为禄丰县医院精神科门诊首次就诊患者共1820例,属精神障碍患者1238例。

1.2研究方法 接诊医师由本人及当地医院一名带教医生接诊,。诊断依据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2 结果

2.1性别、年龄:男859例,女958例。男女比例1:1.1年龄10-82岁(35.3±15.2),20-50岁1105例占60.7%。

2.2精神障碍的诊断及分类:诊断符和CCMD-3标准进行诊断,排在前 6位的分别为焦虑症373例(20.5%),抑郁症211例(11.6%),睡眠障碍195例(10.7%),精神分裂症142例(7.8%),酒精所致精神障碍87例(4.8%),其他230例(12.6%)。其他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癔症,躯体形式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及人格障碍等。见表1

2.3会诊及转诊科室:会诊科室基本为内科,主要为消化内科,内分泌内科,神经内科,共32例(1.7%)。临床科室门诊转至精神科门诊272(14.9%),全部为内科门诊转诊。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就患者男女性别差异小,年龄段以20-50岁年龄阶段为主,占60.7%,与以往研究相似[2]。而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与精神病专科医院门诊疾病分布有区别[3]。精神病专科医院门诊患者以重型精神病为主,而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病种较杂,就诊患者中属精神障碍的只占68%,咨询的占15%,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较多见,而这类患者约80%都曾到内科就诊过,由于综合医院医生对精神科疾病知识缺乏,对常见的精神障碍的识别,诊断及处理认识不够,延误了早期心理干预,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焦虑、抑郁以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常以躯体不适为主诉就诊内科较多,这类疾病的患者反复做了大量的辅助检查,一方面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延误了患者疾病的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达7.8%,考虑患者家属不愿到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而选择综合医院,这也使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成为重型精神病早期发现,转精神病专科医院进行早期、规范、系统治疗的一个途径。调查还发现院内会诊率极低,只占1.7%,由临床科室门诊转诊到精神科门诊的也只占有14.9%,综合性医院因躯体疾病出情绪方面的问题如:焦虑、抑郁、失眠是常见的。而会诊、转诊率低,说明县级综合医院临床医生对精神科知识掌握不足,应加强对县级医院医务工作者精神卫生知识的培训,让综合医院精神科真正服务于各临床。心理咨询人数也较多,达15%。这也对精神科门诊医生提出较高要求,要求掌握一些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沟通的技巧。

总之县级医院成立精神科是非常有必要的,对精神科医生要求不但具有对精神疾病诊断、治疗的经验,还要能有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技能。促进医疗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转变。同时应加强对县级医院临床医院对精神卫生知识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培训,使得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发现,识别精神障碍疾病及心理问题提高院内联合会诊、转诊率,让综合医院精神科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林利.构建社区心理服务有效模式的探讨.卫生软科学。2010,24(4);316-318

[2]赵鹏、杨海龙等.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初诊患者分析.临床荟萃.2013.28.(10)1081-1082

医院门诊年度工作总结 篇12

1 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易感因素

1.1 手术种类多

门诊手术包括外科体表肿物的手术切除, 如脂肪瘤、纤维瘤、皮脂腺囊肿、血管瘤、腋臭切除、包皮环切术、腱鞘囊肿、拔甲术、色素痣切除等非住院治疗的体表手术。妇产科的人工流产、安避孕环、取避孕环、扩宫、诊断性刮宫术。宫腔镜检查+活检、膀胱镜检查+活检等。

1.2 手术间利用率高

门诊手术室有6个手术间, 每天要完成30余台手术。

1.3 人员流动量大

由于门诊手术小、时间短、数量多, 病人及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频繁, 容易引起尘埃飞扬, 导致手术室环境污染。

1.4 术前检查不足

如乙型肝炎、性病、艾滋病等术前未确诊, 消毒隔离措施相应欠缺, 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或手术感染。

1.5 病人自身因素

如老年人体质瘦弱, 患有糖尿病及慢性疾病, 其自身抵抗力低下, 容易发生感染。

1.6 手术后处理不当

门诊手术做完就走, 回家后伤口敷料被污染不能及时换药或不按时遵医嘱服药等, 均可能造成手术后伤口感染。

2 防范措施

2.1 增强门诊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感染意识, 强化制度落实

医院感染办公室根据工作情况, 有计划地进行全院性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将无菌技术以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列入科内“三基三严”考核内容, 有效地提高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从而自觉执行规范的技术操作[1,2]。科室护士长带领科内院感管理小组每周自查,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随时进行督查指导, 每个月进行物体表面、空气、消毒液、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培养,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2 加强人员的管理

门诊手术病人流动性强、病种复杂, 既有健康病人, 又有传染病病人。因此, 所有病人进入手术室均应更换手术室专用鞋、衣服、帽子。参加手术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拖鞋、洗手衣裤、口罩帽子, 方可进入手术室。

2.3 手术配合专科化

门诊手术室划分3个小组, 分为外科门诊手术组、妇产科门诊手术组、内镜检查组等, 每个手术组有固定的手术间, 各手术间有专人负责, 确保门诊手术配合相对固定及病人健康指导。

2.4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门诊手术不能因其是小手术而忽视无菌技术操作, 降低医院感染要求, 控制感染的发生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至关重要的环节。手术前应按要求正规洗手、戴无菌手套、手术部位皮肤严格消毒、多部位手术及时更换洞巾, 以防术中感染, 巡回护士监督手术全过程的无菌技术操作。

2.5 加强手术器械的管理

门诊手术室根据3个分组情况将常规手术器械打成基础包, 并设一定的基数, 手术结束后的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 保证了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3 体会

3.1 重视制度抓落实

门诊手术室承担着不需住院的门诊择期小手术的处置。如果不注意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必然造成病人的严重感染或院内交叉感染, 影响病人的预后及医疗质量。对从事门诊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 提高医院感染的认识更为重要, 我们强化了消毒隔离工作, 实行严格监控, 使各项监控指标达到了正常范围, 从而提高了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3.2 强化管理, 减少空气中菌落数

门诊手术相对小、每台手术时间短、连台多, 室内人员流动快, 造成空气中的细菌数增加, 可能会增加病人感染机会。因此, 应加强管理, 保持整体环境的洁净, 减少手术室空气中细菌量是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3,4], 严格限制人员数量、室内人员走动、布类抖动、减少物品翻动及手术人员出入次数等, 可以达到安全手术的要求[5]。

3.3 正确全面评估病人情况

除无痛人工流产需采用全身麻醉外, 其他手术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门诊手术病人具有随治随走的特点, 病人随机性强, 不确定因素多。因此病人进入手术室时, 应全面评估病人, 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病情及既往病史, 一般情况下要求家属陪伴, 在室外等候。针对不同的手术、年龄的病人进行不同的术前宣教、沟通, 每个手术组有专人负责。

3.4 加强术后宣传教育

虽然门诊手术室病人大多数病情较轻, 但术前的健康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必须认真执行, 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后如何保护手术伤口不被污染及按时遵医嘱服药。对于张力较大切口, 要告知病人注意体位、减少局部活动, 以利于切口愈合。对年老体弱、糖尿病及慢性病病人, 根据情况给予术后指导, 积极治疗原发慢性疾病, 增强全身抵抗力, 若有伤口敷料浸湿要及时换药, 避免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闫志梅.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2) :144-145.

[2]王秀萍.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1) :220-221.

[3]崔超英.基层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J].护理研究, 2009, 23 (10C) :2801-2802.

[4]温肖玲.手术室感染的风险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1, 9 (2B) :433-434.

上一篇:幼儿园护士节方案下一篇:外埠直聘人员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