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总结阅读

2024-08-09

小学教师总结阅读(共12篇)

小学教师总结阅读 篇1

大家见过老鼠吗?肯定见过它可能是哪一天去你家偷吃偷喝的时候被你逮着时看见的.吧!可是你见过能讲笑话的老鼠吗?没有吧!嘻嘻!这周我就见了一本《超级笑笑鼠》之异想基金会书中这只老鼠可不简单哦!快来和我一起去它家做客吧!

内容摘要:

笑笑鼠在年度尾巴大赛过后,成了名人。嘻哈镇上的日子是如此快乐精彩,他们一起结伴冒险,遇到黑背胡狼怪事连连,举行鸵鸟的婚礼不料捉迷藏环节毛毛状况百出,发明“尖叫牌”胆小粉竟成了史上最无用的发明?当然还有更意想不到的,那的天上下起了糖果雨。笑笑鼠陪你快乐百分百!

阅读心得:

快乐的事情总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也无处不在。只要你想快乐,快乐就想到你家做客。快乐的环境必须有笑笑鼠,你,我,他和她伙伴越多,快乐越多,让我们一起像嘻哈镇那样,让自己的家中快乐的气氛溢出屋外,让更多的人动起来笑起来!

笑笑鼠一到,大象门牙都笑掉!

小学教师总结阅读 篇2

然而,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 有的老师只是在口头上对module英语一带而过, 或以某主题做简单叙述, 并没有要求学生有的放矢地阅读和归纳。这种疏忽, 不仅浪费了学生很多阅读练习机会, 而且也会使他们养成懒惰的习惯, 怠于独立学习、动脑思考、动手整理, 一旦做起英语阅读相关检测时, 不少孩子便无从下手, 有的甚至害怕英语阅读。那么, 在小学阶段如何为学生打下牢固的英语阅读基本功呢?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以module知识点的总结为切入口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归纳总结module知识点对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作用

1.是巩固知识的需要, 也是运用英语的需要

传统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重语言现象、轻信息获取, 重语言能力、轻阅读能力, 重老师讲解、轻学生感悟等现象。大多情况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读学生跟着念, 学生很少参与到“自己读”为重心的英语阅读活动中去, 只是被动地去听读课文。久而久之, 学生只会依赖老师的传授, 学习缺乏主动性。要克服此种弊端, 英语阅读教学可利用module知识点小结分别做单元阅读前、中、后阶段的指导, 鼓励学生自己动口动脑,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 其基本框架如图。

阅读module英语内容前, 教师依据本单元的主题所涉及到的词汇、句型、语法等进行交流和提示;然后, 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温故, 查找module的重难点、语言点, 再继续加强英语篇章的反复认读, 达到掌握本module知识点的目的。除此之外, 也可让学生提前阅读, 收集一些与module任务相关的资料或近似的话题背景, 为module课文的阅读加深联想式记忆。

Module信息阅读期间, 教师首先以适当的形式检查学生对module整体知识的把握程度, 指导他们阅读归纳、整理汇报module的知识点, 进行及时的英语巩固。如教师给出围绕阅读modul主题设计的若干问题, 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深入单元的文本进行细读和思考, 通过同位或小组讨论, 展示分享他们总结module知识点的成效。这种灵活多变的设问方式, 能引导学生对阅读module英语时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多层面介入;并且每个module的教学任务有异, 引领学生融入篇章, 品其意境, 悟其精髓, 自然总结module知识点的效果会好很多。

平时课堂上的阅读是有限的, 采取module知识点的阅读不失为一个有效阅读的过程, 是课内英语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学生阅读梳理完module的知识脉络后, 教师就能将学生分组, 他们根据本module的语言知识、难句难点、词汇类别等选择相似主题的文体进行拓展性的阅读;或者教师推荐同一范畴的材料给学生自主阅读, 可以课外完成, 也可课堂交流分享。这样一来, 学生阅读的视野、角度、层面都丰富了, 经历了多元化的主题阅读和知识点的凝聚倍增, 实现了知识理解→知识形成→知识运用→知识素养的内化过程。

可见, 善于总结module知识点是现代英语阅读的一个交接点, 是有效运用英语的一种需要。同时, 学生在阅读英语的过程中感悟到掌握这种语言知识的技巧, 感受到流畅地阅读英语的快乐, 从而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能够增强小学生英语阅读的概括能力

每个module的英语教学往往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还兼有其他许多非重点的内容。传统的英语教学重句法不重文法, 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记得教师讲的语言点, 对课文中心思想缺乏清晰认识。通过小结module的阅读训练,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既能够自觉地归纳module的重要知识点, 又可以学习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性掌握, 找到中心意义。时间长了, 学生阅读的概括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进入全文阅读时, 学生需要掌握通过浏览题目预测故事内容的方法, 学会在阅读中抓准每一段落的主题句,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几个W”问题把握语篇的整体理解和深层理解。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孩子们会对英语阅读产生厌倦情绪而抱以敷衍态度。利用module知识的小结来练习英语阅读技能, 能改变这种状况, 因为每一module课文中, 有交际对话、句型和语法训练、人物故事、史地知识等, 所阅读的材料是现成的, 内容丰富, 这就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进而, 还可以根据文章的体裁如日记、书信、电话留言、记叙文等提示, 找到“几个W”问题的答案。显然, 坚持module总结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凭借英语阅读活动中的所悟所得, 就会有信心读好英语;读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轻车熟路, 自然会产生学习的欲望, 而不感到英语阅读是一种负担。

二、基于module知识点总结的教学实施

学生掌握新知识要经过几个不同的程序, 既感知 (信息输入) ———理解 (信息加工处理) ———记忆 (信息储存) ———运用 (信息输出) , 教师可通过“ (阅读) 、设问、阅读、思考、讨论、展示、提升”等几个基本的课堂教学步骤, 进行module小结。为了让英语阅读教法从“教师提示型”逐渐转向“学生自主型”, 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改良传统的教学策略,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1.嵌入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中, 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它强调了“情境”是语言学习中的关键属性, 教师创设一个大的英语情境, 学生是情境教学中的主角, 教师只是引导辅助者。在这个情境中, 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与伙伴合作探究、感悟、分享、建构相关主题的知识。

在小结module知识点时嵌入教材配套的资源, 教师可以在讲课时直接嵌入, 也可让学生提供收集的资源, 使原有module内容与之有机结合, 实现有限的module知识点和无限情境资源的统一, 将教师指导的可控性与学生阅读情境的发散性统一到module总结的阅读目标中, 使教学更富有趣味和活力。例如SWE Book8 Module5 Hopes and Fantasies, 笔者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能够表达自己愿望或幻想的英语材料。上课时, 教师惊喜地发现, 学生手上、课桌上到处都是各种图片、光盘、杂志和网上下载的资料, 还有他们偶像的塑像和类似偶像用过的物品。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阅读归纳module的知识点外, 教师还穿插了学生收集的杂志、光盘等大量的阅读资料, 学生表现得思维活跃、情绪高涨。

学生把module的知识点和新接触的语言知识和情境任务自然衔接, 就能发挥记忆表征多元化现象的特点, 加强知识点语义的、情节的、动作的多种表征之间的联系, 将已有的知识点运用到新兴的文化情境中, 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纯英语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2.交互式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在“输入假设”的理论中认为, 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略高于其现有水平, 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信息的理解, 而不是形式的理解时, 才能产生习得。语言输入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通过听来进行, 另一种通过阅读实现。大量的外语学习实践证明, 只有阅读才能使人获取最大的语言输入 (即“可理解输入”) , 阅读量越大, 语言输入越大。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与学的交互性强。

教师在module总结过程中, 要精心设计各项阅读任务, 引导学生以各种互动形式, 并通过一定量的语言输入来完成任务。因为互动的教与学课堂里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创新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例如, 总结SWE Book8 Module3 Famous People时, 笔者从网络下载几篇有关孙中山生平的文章, 并且运用本module知识点修改成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材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module内容, 笔者把学生分成小组, 要求他们“自学、讨论, 利用字典查找module中需要掌握的词汇, 并说出与该词有关的信息”, 选一篇作同伴对话或看图说话。归纳的时候, 我向学生提问:“What do you learn from Dr Sun?”———学生进行了小组讨论, 有的小组还组织现场调查, 气氛相当活跃。

学生之间经过相互议论,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教师则在同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对module重难点和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启发和解惑, 引导学生达成对单元知识点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3.延伸式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说”认为, 学习过程就是学者能够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 并且加以“固定”或者“归属”的一种动态过程。过程的结果导致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分化和整合, 从而使得学者能够获得清晰稳定的意识经验或新知识, 原有的知识在这个同化的过程中发生意义的变化。

根据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 教师应当挖掘module内容中具有探究价值的知识, 发动学生收集课外相关资料阅读, 锁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开展研究、交流、讨论, 将module总结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英语阅读热情和学习潜能, 使学生通过积极的自我建构, 让新旧知识建立联系, 并产生出新的知识。例如, SWE Book5 Module5 Zoo Animals, 笔者布置学生访问“动物连环画”网站, 阅读并下载网上动物的简介, 把所总结的module知识点也加进来, 从中筛选部分相连的英语, 要求学生构思出一段必须有动物内容的故事或一篇动物题材的介绍材料,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 鼓励他们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时而进行分组讨论, 选择比较有创意的读物交流。教师适当增加学生阅读任务的梯度, 把module知识点的总结与开放式的阅读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种新旧知识的延伸性认知呈螺旋状上升, 到一定层面后, 不仅巩固了module的内容和知识点, 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延伸的具体的英语环境中加以运用并接受检验。每次阅读任务和实际问题挂钩的教学设计, 都会令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此目标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促使他们主动有效地阅读。

三、基于module知识点总结阅读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的放矢

module内容较繁杂, 英语知识点很多, 在总结module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 教师要明确把握module小结的目的, 在指导学生时要有的放矢。例如SWE Book5 Module1 Routines and Dates的知识点就很多, 有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非第三人称单数的不同运用, “Howoften do you/does he (she) ------?”涉及时间频率词的出现, 有关月份、序数词的拼读记忆, 以及它们和各大节日的日期表达, 还要懂得用英语描述中西方生活、文化之差异等等。教师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 故要求学生通过module课文、句型训练的反复阅读, 抓英语重难点, 概括module主题。因而, 这个module可以突出一两个重点语言点, 如以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和月份、序数词的记忆为重点。有的module可以时态、史地知识等为重点, 或采用不同的文体, 如对话、日记、书信、留言等。

2.要因材施教

Module知识的读书归纳是有创造性地运用英语的一种方式, 要注意学生的基础和个性差异。在读英语句子转换时, 这种情况尤为突出。有些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语言表达快;有些学生则相反, 瞬时反应不快。因此, 在module总结之前, 教师要帮助提出难点问题或方向性的指导,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阅读和讨论, 发挥不同个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生在阅读后的讨论中, 能够互相促进, 取长补短, 使阅读和归纳能力从中得到提高。其中阅读有困难的学生, 可以借助小组集体讨论的思维启发, 找出个别重难点句型。还可请小组代表或抽查个体汇报module的语言点、重难点句子的结构和转换技巧等。教师要对完成阅读任务的小组或有进步个体给予表扬和鼓励, 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对阅读水平较差的同学加强辅导, 指出不足, 帮助他们建立信心。这样, 既降低孩子个性差异对阅读的负面影响, 又加强了module重难点英语知识的巩固, 大大提高了英语阅读的效率。

3.要持之以恒

module语言点的总结要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在日常学习中, 学生常常因课程多、作业多而耽搁了阅读练习, 有时也因个人情绪不佳或兴趣转移而不愿主动自觉地完成阅读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阅读基本功的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学习过程, 而module总结不仅能够明确、清楚地巩固单元的英语知识, 通过阅读学习词、句,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展开性地熟练阅读起来;还有利于培养有效阅读的能力, 养成自己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不应只在考试复习阶段进行全面训练, 更重要的是应在平时的module教学中抓好这种有助训练阅读技能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阅读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2]赵静宇:《对有效合作学习的探讨》, 《吉林教育》, 200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鲁宗干、赵淑红,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3。

[5]翁冰玫:《英语“同主题多文本”阅读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3-7。

小学教师总结阅读 篇3

一、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当踏进赤马小学的校园时,你会发现:校园的走廊里、教室里、墙壁上有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校园的宣传栏,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每间教室都有学生的书画作业展,这一切都在无声地言述着学生的自信和喜悦。为了给学生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图书角,藏书量达到人均5本以上,学校图书室藏书达两万多册。学校还设有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其中的书籍大部分由学生捐赠,每天都会吸引很多爱读书的学生。“好书与你分享”每个学期开展一次,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藏书捐赠到阅览室,现在学校的阅览室成了学生和老师们最“抢手”的地方。学校电脑室的42台电脑全部接通因特网,方便学生随时上网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我们力求让环绕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悬挂的每一幅作品、图画,每一个宣传版面,每一个舞台,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让学生在静态的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真正与文化结缘,时时刻刻能呼吸到文化的空气,得到审美的启迪。

振兴阅读,教师先行,围绕教师阅读行动,学校启动实施了“一十百千万”工程,即: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阅览十种教育期刊,钻研百篇经验文章,撰写千字学习心得,做好万字学习笔记,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研队伍。同时,我们还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引进校园,如:师生同台进行诵读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活动、报刊剪摘活动等,激发学生浓浓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

二、争取家长支持,开展亲子阅读

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地方,家庭是孩子栖息的港湾,家庭、学校是孩子一生受教育的两个重要阵地。家校携手,将“亲子阅读”进行到底!

首先,举办了“亲子阅读,书香伴我成长”摄影比赛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家长了解孩子阅读的重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活动共有108组家庭参与,经过评审组严格、客观的评选,共有36组家庭获得“书香伴我成长——亲子阅读摄影比赛”优秀家庭奖。颁奖仪式现场举行了气氛热烈的亲子阅读分享会,罗贤能校长作了“建设书香校园,创建阅读特色品牌学校”的讲话,课题负责人周霞辉老师就亲子阅读对家长提出建议,利用亲子阅读向孩子传递正能量,并邀请了此次活动的获奖家庭代表上台分享其亲子阅读美照背后的温馨故事。同时,为了打造亲子阅读的氛围与声势,我们向浏阳教育信息网以及浏阳日报撰稿,亲子阅读简讯后来在浏阳日报成长周刊上刊载,目的是向家长宣传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其次,为了解亲子阅读的现状,我们还进行了亲子阅读问卷调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班级学生“亲子阅读”的情况以及家长的观念。

为了帮助家长坚持亲子阅读,我们学校还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家长们将阅读进行到底!如亲子同台诵读经典比赛、我爱阅读亲子手抄报比赛等,让赤马小学的所有学生、家长、老师都爱上阅读,打造一种读书精神,让教育充盈书香,让书香浸润心灵!

三、反思与展望

两年多来,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改善了学生的阅读现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校80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比赛,如:浏阳市读书征文比赛、浏阳市课本剧比赛、长沙市创新作文竞赛、全国书信比赛中屡次斩获奖项,同时喻佳佳等十多名学生的作文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加强了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充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参与实验课题的老师有三十多篇相关论文获浏阳市、长沙市乃至全国奖项荣誉证书,周霞辉、陆自豪老师的作文导写案例被选入作文导写教程;课题组的老师共执教了二十多节研究课,李霞老师执教了北区开放日教学课,道雪蓉等十多位老师在浏阳市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陆自豪老师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乡村教师”,罗贤能等三位老师被评为“浏阳市骨干教师”,一支阅读型、学习型、研讨型的教师团队已经初步形成。

我们深知,农村小学阅读教学途径的研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我们只是刚刚起步。纵观学校现状,我们清楚地看到,教师年龄老化,部分教师的理论更新速度难以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很多阅读课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融入课堂,部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得不够,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异较大,难以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自觉、快乐地读书”的目标。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的深入展开,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要努力改进的方面。

参考文献:

王兵.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学参考,2002(6).

农村小学阅读活动总结 篇4

一是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除了图书室,教师办公室、走道、教室都成立了图书角,让师生在学习、工作之余随手可取读物。学校每周开设了2节阅读课,分别由语文老师和阅读课专职教师执教,有效指导孩子们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读书。

二是构建丰富的阅读资源。学校在确保3000余册的书籍积极流向师生后,随时补充学校图书,倡导家长为孩子购买,并利用家长会、班级微信群、QQ群指导家长购买、读书,引导家长参与孩子阅读。

三是建立健全读书组织。学校围绕读书活动成立领导小组,围绕读书目标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读书与交流;班级中成立班级读书会、读书小组等,为学生阅读充分搭建平台。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教师进行现场文撰写与评比交流,开展读书沙龙研讨、读书心得交流;学生坚持了现场作文赛、课前故事、学校班级讲故事比赛、演讲赛、“新芽”广播站佳作欣赏,以及这期开始的周一升旗仪式上班级诵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

小学阅读的活动总结 篇5

一、氛围创建突出“巧”和“实”。

1、校园环境的布置。

我校校园环境的布置,基于“环境育人”的思想,所以创设了九大板块,如灌河风光、优秀古诗词、成语故事、管理规范、奥运知识等。布置中让每一面墙壁、每一棵花草都充满文化气息,发挥育人效果。

2、教室的布置。

(1)黑板报布置突出主题。班级教室的板报做到每个月更换一次,板报的内容与当月的教育主题相一致,把读书与社会结合,读书与教育主题结合。各班级的板报在学校总体框架下,呈现出形态各异、内容粉彩、设计新颖的大好态势,营造了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

(2)张贴名人名言进行鞭策。学校的各班级中张贴了一些名人名言,主要是关于读书的、珍惜时间的、远大志向的……这些都对学生的读书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办好墙报栏。我校的各班级利用教室的空白地方,张贴学生的绘画、书法、优秀习作等作品,表扬班级的各类之星……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4)办好图书角。每个班级配备了书橱,由教师集体向图书室借阅图书,各班级定期进行交换(每个月至少一次),并发动学生带图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的书目。

室内外的布置结合当地、当前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构思精巧、内容实在,实效性很强。

二、深入开展儿童阶梯阅读活动。

1、科学制定振兴阅读计划。

在开学初,学校就制定了阅读计划,各班级结合学校的计划,对计划的内容进行细化、具体化,再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班级阅读计划。计划中明确各个月要阅读的书目,阅读的时间。做到天天有阅读的内容,时间有保证。为了不使计划流于形式,教科室和教务处联合起来进行检查督促,确保活动有成效地开展。

2、开展好系列活动。

a每周上好一节阅读指导课。各班级每周要上好阅读指导课,可以是晨诵的内容,也可以是午读的内容,形式可以是诗词的诵读、可以是整本书的阅读也可以是整本书的推进阅读。

b有成效开展双周阅读研讨课。

教科室规定双周有一位老师为全体老师上一节阅读教学研讨课。课后全体语文老师就这节课还进行了研讨活动。周传芹、庞海霞、杨德红的阅读课得到老师的一致好评。

c、抓好阶段总结。

各班级能就每个月的工作开展情况资料,及时搜集、及时分析、及时总结、。发现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下个月的工作。

d、为孩子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

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校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如何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经过实践证明,学校的广播、橱窗、手抄报、板报、小蜜蜂……都是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的大舞台。对学生优秀的习作,我们积极向《校园文学》、《关心下一代》等报刊推荐,本学期我校的陈俊融、王梦玲、郦俊达等多名同学的作品在报刊上发表。

三、扎实推进教师阅读。

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方法总结 篇6

1、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掌握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偏好

为了做好小学中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老师首先应该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以及阅读偏好,充分了解与分析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兴趣点与薄弱点,进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实际以及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保障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接受到语文阅读教学。

2、做好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做好对句子结构、文章体裁、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讲解与梳理

老师应该做好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尤其是应该做好对句子成分,如主、谓、宾、定、状、补等在句子中位置、词性要求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讲解与梳理,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同时,老师还应该将文章体裁、修辞手法、表达手法、写作技巧等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帮助学生掌握与文章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将语文阅读教学多样化,采用丰富的语文阅读教学形式

1、采用朗读比赛的形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汉字基础能力的掌握

老师需要采用朗读比赛的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将语文教学文章以朗读的形式进行,一方面提高学生朗读过程中的词汇发音、断句、语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综合素质,同时在比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融入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才能将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结合在一起。

2、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延伸,扩展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面与阅读能力

老师应该主动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延伸,由于语文阅读文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知识点或是事物,加大了学生对文章综合理解的难度,对此老师应该利用好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扩展学生知识面。比如,在进行《火烧云》的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火烧云的图片进行展示,甚至是对云朵形成原理等进行展示与延伸,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3、利用舞台剧的形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文章人物关系、心理特点、性格素质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老师应该全面采用舞台剧的形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文章人物关系、心理特点、语言表达等的理解与掌握,让语文阅读与肢体表现结合起来,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度与参与度。比如,老师可以将《渔夫的故事》排演成一个简短的舞台剧,通过分角色进行朗读或是设计新台词的形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属性、性格特点、故事逻辑等方面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4、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拓展写作素材

自主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魂 篇7

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源于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质疑,鼓励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学生提出“战士离敌这么近,而邱少云身上燃烧发出的浓重的棉布焦味,不会使敌人起疑心吗?”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但表扬提问的同学,还让他们自己通过讨论去寻求答案,在质疑到明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还点燃了智慧的火花。再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有这么一处描写:“小女孩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大年夜冻死了。”一位学生对作者运用“微笑”一词很不满意,认为应该为“哭笑”,理由是大年夜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这个小女孩都冻死在街头,她会微笑吗?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当?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勇于质疑的精神,并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矛盾去理解,并加上适当点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进了一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质疑问难蕴含可贵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示,热情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质疑,以疑激思,在质疑到解疑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激发情趣,乐于发现

人的情绪倾向表明,被动接受总是枯燥乏味、缺乏乐趣的苦差使,而主动发现则往往风光无限,其乐无穷。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调动他们乐于发现的内驱力。这是营造阅读教学发现机制的重要手段。一位老师导读《我要的是葫芦》这篇文章,先要学生用文章中“细长的葫芦藤”、“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等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并根据板书图示分别说说“根”、“藤”、“叶”和“葫芦”的关系:我们给葫芦施肥、浇水后,这些养料被吸收了,通过藤,送到葫芦的叶子上,叶子经过阳光照射后,把这些养料加工成葫芦生长需要的营养,使葫芦慢慢长大。这时,教师修改部分图示(摘去“叶子”和“葫芦”之间的箭头,在“叶子”旁加上“蚜虫吃”字样),对学生说,学到这里,聪明的小朋友一定知道了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还没长大就落了。(自修改的图示,引导学生去发现)于是学生很有兴趣地自己获得了结论:“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蚜虫吃掉了葫芦的叶子,叶子不能制造葫芦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小葫芦就‘饿死’了。”

显然,生动的图示在这里起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把“叶子”与“葫芦”的抽象关系形象化,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发现的乐趣。

三、积极探究,善于发现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同理,教师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固然也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即学生的那种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和自行发现的能力,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

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一位学生说:“能通过一条小船的洞怎么能说成是‘孔隙’呢?说‘孔隙’正确吗?”教师抓住这一疑问,引导学生去探究。教师启发:“既然是‘隙’,必然是联系前后或内外之间的部分。我们得先看看这内外洞有多大,与‘孔隙’比较一下怎么样?”于是有的说学生说:“我从‘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不觉得拥挤’等描写中,体会到外洞是非常大的。”有的学生则说:“课文中有‘……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等语句,这说明内洞比外洞更大。”……教师对学生的讨论作了充分肯定后说:“请大家想象一下,站在这样的大洞里,从外洞到内洞的通道,会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相比之下,确实那只是个‘孔隙’了”。有的还介绍了那只小船是怎样的小(上船后只容两个人并排仰卧),过孔隙时人又是怎样归纳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才获得正确答案的?”学生便齐声回答:“用了比较对照的方法。”

四、注意培养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第五条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这两句话就是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仅要能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比喻说明、对比说明、举例说明、列举说明等),而且还要仔细琢磨文章叙述的顺序,领悟文章表达的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在学生作文时能做到按一定顺序写,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培养学生领悟表达方法有很多种。有的可按事情发展(包括时间顺序)的顺序写,如《赤壁之战》《我的战友邱少云》等;有的可以按地点转换(包括空间位置)的顺序写,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迷人的张家界》等;有的可以按文章的不同内容或问题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如《将相和》《小英雄雨来》《冀中的地道战》等;还有的可以按总分、分总、或总分总的顺写,如《为人民服务》《桂林山水》《养花》《林海》《詹天佑》等。总之,要根据情况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小学教师总结阅读 篇8

通过不断地阅读,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如何思考人生,如何面对人生,如何探寻生命的价值,进而升华我们的情感,引发我们的睿智,提升我们生命的内涵,成就我们的人生!是啊,阅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现笔者就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首先,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比如,指导学生阅读《坐井观天》一文时,我利用学生们好奇的年龄特点,准备了一幅相关故事情节的图画,首先出示图画让学生们猜猜“小鸟和青蛙究竟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从而调动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急于想阅读小鸟和青蛙的故事。

其次,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激发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对抽象思维的理解,需要以直观形象来加以辅助,而语文教材中插图丰富,画面形象、鲜明,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形象思維特点,巧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所选读物要语言质朴生动,内容引人入胜,要尽力选那些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读物。同时必须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难易适当,就一定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搞好阅读的信心。

二、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范围,保证小学生的阅读时间

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读些原文版的简易读本、报刊杂志等。

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训练外,还必须开展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力争每人每天课外阅读500个字左右的短文。为鼓励学生多阅读,可把读物化整为零,打印成单页发给学生,以便随身携带,利用零星时间阅读。

三、指导小学生的阅读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速度

在学生对阅读已有所爱好的基础上,要加强阅读的指导和训练。阅读的形式应多样化,如范读、领读、个别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对于一篇文章也应采取多种形式阅读,不应拘泥于一种方法,如果采用的形式过于单一,往往会抑制孩子们的创造力、表现力,但是,也不是每篇文章阅读的形式越多越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选择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朗读教学,以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学生掌握了技巧,读起文章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读出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朗读训练的目的。比如在指导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段主要写了谁?他们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段内容和提示语采用适当的语调去读。教师可指导学生想:妈妈为什么笑着说?因为它听了小壁虎讲借尾巴的经过,感到孩子不懂得自己尾巴有再生的能力,不用借,同时别人的尾巴都各有用处是不能借给他的,心里疼爱小壁虎所以笑着说,读时语速要放慢,充满感情地读出关心疼爱。“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他为什么“高兴地叫起来”?因为他历尽艰辛都没借到尾巴,这时候一转身发现自己又有尾巴了,该多么惊喜啊!小壁虎由不知道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到了解这一功能而喜出望外,读的时候声音要响亮,语速稍快,“新尾巴”要读重音,读出为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而兴奋的语气。再如《松鼠的尾巴》中“那条又轻又软的大尾巴就像一顶降落伞”,要求在朗读中,能表现出大尾巴的特点。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哪些东西是又轻又软的,唤起对“又轻又软的大尾巴”的感受,于是学生不约而同地用细声柔情的语调来阅读这句话。

阅读分浏览式的快速阅读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能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要求能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概括了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要求对课文内容理解比较透彻,包括对一些小问题的探究。当然,这种阅读所用时间相对于快速浏览式的阅读所用时间要长得多。毕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透彻得多。这两种阅读各有针对性。“在语文课堂的自我学习中,往往可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是字斟句酌地研究性阅读,深入到关键词、关键句子的理解,这样可以详细掌握课文内容”。

四、创设小学生的阅读条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1.学校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

2.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修总结 篇9

从参加工作,教英语已经是第五年了,有时候会有这样的想法: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就是看文章做题目。学生看懂了,题目做对了就达到了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但在进行阅读教学的研究中,我渐渐发现这种想法其实是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种误解。It is not reading.It’s testing.这样不是在教阅读而是在测试学生。在小学阶段里,我们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策略,而做题目显然不能达到这些目的。阅读课上不但要教阅读,而且要教语音、教语言。从字里行间发掘可以教的任何东西,比如发音、语法、文化等,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文章中发现为什么?

我们的学生处于学龄初期,他们的认知是感性的,他们很乐意也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所以,在教学中,要多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注意把握他们的心理发展。所以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要了解小学生的阅读心理。

其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激发学生阅读需要。动机是最好的兴趣。在农村可以多给学生观摩英文动画片,让学生可知英语在交流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从中努力让他们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不断激发其内驱力。

再者在上课中,我们要借助多媒体,卡片,手势来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再让他们划出不懂的单词,采用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阅读策略进行猜测。要求学生划出重点句子单词,以加强他们对文段的注意力。再有是要求学生根据习题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内容并编写序号,强化他们对信息的收集能力。还有培养默读的能力,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文字本身。这就要求我们合理使用教材,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总结 篇10

而时下,电影、电视网络等深受大众喜欢的传媒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于是孩子们中间,迷恋电视节目者有之,迷恋电脑游戏者有之,迷恋上网聊天者有之,喜欢阅读的却寥寥无几。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时,孩子们才能变被动的读为主动的读。

二、让阅读成为爱好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在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让学生“乐此不疲”地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

1、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由此,我们定会想到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氛围。

(1)、成立“小小图书角”,倡导阅读。为了启迪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我要求每位学生在每个假期买两本新书。利用寒暑假,自己先读好。每学期开学后,开展“献两本我喜欢的书给你给他”的活动,把自己的好书介绍给别人。这样每学期班级就有了近百本书,组成了班级“小小图书角”。于是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可以借回家看。这样形成了人人都看课外书的良好氛围。?

(2)、利用图书室,广泛阅读。图书馆不仅是供应图书的地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它是开展课外阅读的物质基础。我经常利用黑板报、墙报等阵地,及时作新书介绍和推荐,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阅览课上亲自带学生进图书室畅游书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形成读书氛围,并保持阅览室的宁静、明净,让学生在这样洋溢馨香的地方尽情采撷知识的花蜜。?

(3)、拓宽学生读书空间。我们又把读书活动引向家庭。许多家长经常带孩子上书店,给孩子选购书籍,有些家长还在家里为孩子安排了读书的小书桌、放书的小书橱。有些家长还放弃休息娱乐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边读边议,互相讨论。

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悦读”,那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利用榜样的力量

小学教师总结阅读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由阅读观念;阅讀教学;问题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认知能力、自身素质以及逻辑思维等。老式的阅读惯用的形式多半是任务式阅读模式,即教学工作者要为学生安排阅读的任务和目标,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阅读文章,进而高效完成教学工作者布置的教学任务。在学生完成操作后,教学工作者要对其进行相关的评价,并帮助学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在教育改革浪潮的袭击下,教学工作者开始更多地注重自由和人文精神。因此,自由阅读得到了学生和教学工作者的青睐,被认为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涉及的问题

就以往的阅读教育而言,教学工作者过度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此基础上就忽略了引导学生对各种文学作品进行品读,因此,也产生了诸多的问题:(1)导致学生思维定式的形成。一篇优秀的文章必定是一篇充满感情的作品,以往的阅读教育往往会使学生忽视对文章所要表现情感的体验而去过分关注文章中出现的知识点。(2)导致学生欠缺体验美的能力。审美教育也是语文阅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审美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以“美”中生“情”,以“情”为美是语文审美教育的核心。过去语文教材为了适应时代潮流,过多地选取了政治性较强的文章,片面地追求功利化的文学教育,使学生的感情日趋冷漠。这样缺少温馨的人情和平和的心态,使学生变得狭隘呆板,对社会缺乏真正的体悟,也使学生缺乏对美的感悟。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仅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文学不是一个推理的过程,而是一个形象感悟的过程,模式化、公式化的“阅读理解”只会把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缺少情感的陶冶。情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的灵魂,也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感情的作品是苍白无力的。

二、对“自由阅读”理念的认知

自由阅读是指教学工作者应该给学生较为自由且独立的空间进行阅读活动,对于学生想要读哪种题材的文章,阅读目的、阅读方式及其使用何种阅读手段都要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各种题材以及内容的文章。自由阅读从某种程度来说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再以教学工作者为中心开展阅读活动,而是将学生作为核心元素开展阅读的教学模式。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完全从学生的爱好出发,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完全把课堂当作学生锻炼阅读能力的场所,充分考虑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形式多样的想法。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自由阅读的重要性

经过了教学改革的小学语文教学指出:注重激发学生宽泛的阅读爱好,拓宽阅读面,加大阅读量,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总是参考上述要求来安排学生的阅读活动。人们普遍了解,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目前的教学模式,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摆脱以教学工作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替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较为自由的阅读教学模式。自由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还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自由阅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进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行百里者半九十,因此,教学工作者要十分注重在课堂开始时让学生对课堂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进行后续的学习。而自由阅读的理念就是由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十分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安排阅读任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让其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文章、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任务,进而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2.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自由阅读能够使学生的审美观得以塑造,进而提升审美能力。好的阅读方式以及阅读好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和文学素养。我们所提倡的自由阅读,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处于一种较为自由宽泛的阅读空间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品位,为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四、阅读教学如何引入“自由阅读”理念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自由阅读,不是单纯的理论应用,还要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应用。教学工作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制定较为明确的实践应用计划和规范。值得注意的有:(1)自由阅读不等于放任阅读。充分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在引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制订相应的规范。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自我约束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十分欠缺,教学工作者要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在进行自由阅读的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要时刻注意学生的阅读方式和内容,发现不足,要予以指导和改正,还要适当传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2)教学工作者需要采取间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在理解自己的阅读目的的基础上进行阅读。(3)教学工作者可以适当安排些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自由阅读观

念,能有效地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而达到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以及培养认知能力的需求。同时,自由阅读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较为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学书.自由阅读理念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34):39.

[2]靳利霞.自由阅读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10):90.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灰墩中心小学)

小学教师总结阅读 篇12

一、使情感贯穿阅读过程, 以情促教

汉代刘勰曾经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心雕龙》) 阅读者只有充满情感地进行阅读活动, 才能更完整地理解文本内容, 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悟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主题。要想使学生迅速进入文字材料中去, 保持较持久的阅读注意,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要以饱满的激情构建课堂氛围, 根据文章的内容, 精心设计课堂语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槐乡五月》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 课堂上, 我在学生的阅读基础上, 因情诱导:“有朝一日进槐乡, 魂牵梦萦永不忘!我忘不了那白茫茫的槐花海, 忘不了那香喷喷的槐花饭, 更忘不了那些热情好客、天真质朴的槐乡孩子, 相信大家的感受和我一样强烈吧。此时此刻, 你想对槐乡、对槐乡的孩子说些什么呢?”学生被我的话语所感染, 纷纷谈论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堂氛围非常热烈, 这是以情促教的好例子,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努力营造阅读“场”, 创设体验空间

阅读教学要想产生效应, 就得营造阅读的“场”。要使学生在阅读时, 把文字材料激活为生动的场景、形象的画面、动态的世界, 阅读者神游其中, 才能有会心的微笑和感动的泪水, 才能产生共鸣, 才能留下深远的记忆。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加强直观教学, 积累知觉材料

(1) 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资料。教师应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资源, 尽量将课文中描写的景物换化成形象的画面, 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 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时, 我利用挂图优美的画面, 指导学生理解“蓝湛湛”“碧莹莹”等词语, 感受小鸡刚出世时看到的美丽的世界, 感受小鸡新奇、愉悦的心情。这样的例子在低年级课堂不胜枚举, 教学挂图是教师阅读教学的好帮手。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 使得视觉、听觉效果更加逼真, 丰富了学生形象知觉, 为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的空间。

(2) 选择音乐伴奏。配合课文内容, 选择音乐伴奏, 在音乐中朗读、默读、表演, 是学生非常喜爱的阅读形式。听着音乐阅读, 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吸收信息和进行学习与创造活动, 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 调动生活积累, 强化情感体验

调动学生生活积累, 再现文字内容, 是实现独立阅读的极其重要的环节。要逐步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映像, 即在头脑中再现文字表达的情景, 使自己感受文字传达的内容。

(1) 加强朗读, 调动情感。朗读训练对学生头脑与文字产生联系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基础朗读, 使学生熟悉文字内容, 从而迅速在自己的生活资料库中寻找相关经验, 再将经验与文本结合, 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把情感付于朗读中表达出来, 影响其他学习者, 此刻, 便形成阅读的“场”。

(2) 引导学生进入文字材料中, 感受文字魅力。这个“进入”, 是指自己的眼睛要看到文字所描写的形象, 耳朵要听到文字所传递的声音, 鼻子能闻到文字中的气味, 舌头能尝到文字的味道, 皮肤能感觉到文字中的冷暖、粗滑、痒痛……力求身临其境, 设身处地, 感同身受。例如, 在教学《槐乡五月》时, 我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口尝说说来到槐乡的感受。学生们通过自我阅读, 有的说:“一到槐乡, 就看到白茫茫的槐花, 就像刚下完一场大雪。”有的说:“我看见蜜蜂飞来飞去, 忙着采槐花蜜, 槐花真多啊, 蜜蜂高兴地唱起歌‘嗡嗡嗡……’”, 有的说:“我闻到好浓好浓的槐花香, 看到好多小朋友正够槐花呢!”……学生的发言丰富多彩, 我请大家用一个词概括初到槐乡的感受, “热闹”、“美丽”、“清香”、“香甜”、“快乐”……一个个词语踊跃而出, 只有进入文字材料之中, 才会有如此多样的阅读体验, 形成这样精彩纷呈的场面。

(3) 边读边想, 强化感悟。语文教师一定要给学生阅读后沉思默想的时间, 不要跳过这个步骤, 急于和他们交流。阅读前, 教师应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阅读目的去读, 读后, 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思考, 如何将自己阅读后得到的东西有条理、语句清晰地表达出来。“静思默想”正是学生反思文本, 体会感受, 组织语言的一个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 交流将更流畅、更深入、更有价值。

三、适当补充阅读材料, 拓展阅读体验领域

古人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阅读对学生增长见识、待人接物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课本中所选的文章, 文辞精美, 立意深刻, 但仅靠课本阅读量, 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的。教师应根据课文安排, 适量地补充一些阅读材料,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拓展阅读体验领域。

选择补充材料可以根据单元安排进行补充, 如是写景的单元, 可以找些写景佳作进行赏析;写人物的单元, 可以找些人物描写部分给学生阅读;涉及名著的单元, 可以择取该名著的另一部分阅读或鼓励学生读原著。

上一篇:基于流通环节的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下一篇:述职报告评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