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会计帐簿及会计科目设置

2024-07-12

建设单位会计帐簿及会计科目设置(共4篇)

建设单位会计帐簿及会计科目设置 篇1

建设单位会计帐簿及会计科目设置

1、会计账簿的种类

建设单位执行的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它辅助账簿。

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不得用银行对账单或其他方法代替日记账

2、项目法人应按照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批复的概算项目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帐簿(包括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助帐簿),同时依据真实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依据经审核无误的记帐凭证登记相关帐簿。依据相关帐簿编制会计报表,并做到与计划、工程等部门的衔接。

会计凭证、会计帐目和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和格式必须符合国家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统一规定。

建设单位会计帐簿及会计科目设置 篇2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必要性

会计科目是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构成进行科学分类而确立的会计核算项目, 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与具体单位的具体业务联系的纽带。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将企业会计核算中所使用的会计科目逐一地按系统要求描述给系统。

第一, 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分类反映企业不同的经济业务, 将各种复杂经济业务转变为有规律、易识别的会计核算信息, 是设置账户、进行账务处理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第二, 会计科目设置是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导和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必要前提, 是进行财务管理、会计分析的基础。它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活动侧重点的反映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直接影响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质量和效果。第三, 会计科目设置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 反映整个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体系结构, 它是账务系统所有初始设置中工作量最大、最重要的设置之一。科目设置是否规范合理, 对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至关重要, 用户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 会计科目作为分类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 其分类正确与否决定着会计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 从而决定着管理的有效性。由于各单位经济业务活动不同, 在具体设置会计科目时要考虑各自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因此设置会计科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 会计科目设置必须满足会计制度的要求

为了适应我国宏观管理的需要, 保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指标口径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 制度中相应规定了统一的会计科目名称, 并对每一科目的使用作了详细的说明。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 应根据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 对一些主要科目的设置及核算内容应保证与制度相一致。

(二) 会计科目设置必须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要求

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 会计科目设置要根据本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 以全面核算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及结果为目的, 使全部经济业务在所设的科目体系中都能得到反映。由于账务系统只有末级科目才允许有发生额, 才能接收各业务子系统转入的数据, 因此要将各子系统中的核算科目设置为末级科目。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系统输出的重要信息之一, 报表中各项数据应能方便地从机内账中自动生成。因此, 凡是报表所用数据, 需从账务系统取数的, 都必须设立相应科目。

会计工作是一种经济管理的活动, 设置会计科目既然是会计核算的起点, 就必须满足经济管理的要求。因此, 应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使科目设置能充分、及时地提供经济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为考核、分析单位的经营状况, 实施控制, 做出预测决策提供依据。但在具体工作时, 既要防止科目过于繁琐, 增加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又要防止科目过于简单, 造成经济管理困难。

(三) 会计科目设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连续性、可比性, 便于不同时期、不同行业间的会计核算指标的分析和比较, 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会计科目设置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不宜经常变更。如会计科目在年度中不能被删除;如果已经使用, 不能增设下级明细科目。但是, 强调科目稳定, 并非要求科目绝对不能变更, 当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 科目也应随之进行相应调整, 以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

(四) 会计科目设置要简明易懂

会计核算的目标就是向各方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以满足他们的判断、决策需要。会计科目作为会计核算的分类标识, 科目名称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便于开设和运用账户;科目设置既要兼顾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又要考虑会计信息的成本, 要突出重点, 对不重要的信息要合并或删减, 还要考虑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每一个科目要加设固定的科目编码以方便计算机操作。

三、设置会计科目的方法

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 设置会计科目有两种方式:直接采用原有科目, 将已整理好的科目直接录入计算机;根据信息化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原有科目进行调整。前者容易造成科目体系庞大, 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要求, 给系统的实施和维护带来困难;后者主要通过设置会计科目的辅助核算, 可以简化科目体系和进行纵向横向的信息查询分析, 符合会计信息化环境的特点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有助于提高核算和管理水平。

(一) 设置单位往来科目

单位往来是指本单位和其他单位间发生的经济业务, 包括客户往来和供应商往来。会计科目中有专门用于核算单位与本单位外部进行资金往来业务的科目, 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这些科目核算的业务涉及单位的债权债务, 与单位的经济利益关系密切, 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单位对此类业务的核算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账务系统中设置这类科目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 在总账科目下直接设立多个二级科目甚至三级科目, 每个二级科目或三级科目对应一个往来单位名称, 但对最低级科目的账类不能描述为单位往来核算。

1122应收账款

112201销售货款

11220101长春电机厂

112202其他款项

11220201广州机械厂

第二, 在总账科目下设立划分业务类型或往来单位类型的二级科目, 并将各个二级科目的账类描述为单位往来核算。通过系统的往来管理功能建立各个往来单位的档案资料, 并可核算管理此类业务。

1122应收账款

112201销售货款客户核算

112202其他款项客户核算

第三, 仅设立总账科目, 并将其账类描述为单位往来核算。同样通过系统的往来管理功能可核算管理此类业务。

1122应收账款客户核算

值得注意的是, 当企业规模较大, 往来业务频繁时, 将科目设置为单位往来辅助核算, 作为账务系统中的往来单位进行管理, 或选用应收、应付系统管理。在这种情况下, 前者往来业务的受控系统是账务系统, 只进行总分类核算, 后者的受控系统是应收 (应付) 系统。对于实现了账务报表等财务子系统和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大中型企业, 采用应收 (应付) 受控系统的上述第三种方法设置科目更理想。

(二) 设置个人往来科目

个人往来是指单位与单位内部职工之间发生的经济往来业务, 如出差借款、私人借款等。会计科目中有专门用于核算单位与本单位职工之间资金往来业务的科目, 如其他应收款等。为了清楚核算管理这类资金往来业务, 在账务系统中设置这类科目可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 在总账科目下直接设立多个二级科目, 每个二级科目对应一个职工名称, 通过这些二级科目核算每个职工的资金往来, 或者通过二级科目划分业务类型, 再通过三级科目对应一个职工名称, 但对最低级科目的账类不能描述为个人往来核算。

1221其他应收款

122101刘明

122102李丰

第二, 在总账科目下设立划分业务类型的二级科目, 并将各个二级科目的账类描述为个人往来核算。通过系统的往来管理功能建立各个与单位有资金往来业务的职员档案资料, 并可核算管理此类业务。

1221其他应收款

122101出差借款个人核算

122102私人借款个人核算

第三, 仅设立总账科目, 并将其账类描述为个人往来核算。同样通过系统的往来管理功能可核算管理此类业务。

1221其他应收款个人核算

(三) 设置部门核算科目

为了加强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许多单位都实行了部门核算。当某一账户需要核算和反映不同的部门信息时, 可以使用部门核算。下面通过对管理费用科目的设置介绍部门核算科目的建立。在会计信息系统中, 同样可按手工方式建立管理费用的一、二级科目, 且对各个二级科目的账类描述为部门核算, 再通过系统部门管理功能建立单位各个部门的档案资料, 这样不仅可以核算某一会计期间的管理费用总额和各个具体的费用项目总额, 而且还可核算某一会计期间内各部门的管理费用总额, 以及各部门各项管理费用的总额和各项管理费用在各个部门的总额。某企业管理费用科目设置如下:

6602管理费用

660201办公费部门核算

660202差旅费部门核算

660203折旧费部门核算

(四) 设置项目核算科目

所谓项目, 一般被认为是专门的经营对象和核算对象。实际会计核算时, 经常要求将围绕一种产品、一项工程、一个科研等项目所发生的所有收支, 按费用或收入类别设立专门的明细账, 以便更好地完成对每个项目投入产出及费用情况的核算。如企业的产品成本、在建工程、科研单位的科研课题等均可被设置为项目核算。某企业生产成本科目设置如下:

5001生产成本

500101直接材料项目核算

500102直接人工项目核算

500103制造费用项目核算

500104其他项目核算

(五) 设置日记账和银行账科目

日记账核算用于设置需生成日记账式账簿的会计科目。一般单位必须设置日记账核算的科目有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而银行辅助账科目一般为银行存款类科目, 银行存款类科目有特殊的核算要求, 需要定期将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和银行出具的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 以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通过日记账与银行账辅助核算管理, 有利于企业加强货币资金的控制和管理。

1001库存现金日记账

1002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账

(六) 设置外币和数量账科目

在账务系统中, 一般设置外币辅助账的科目有银行存款等, 设置数量辅助账的科目主要有原材料、库存商品、产品销售收入等。当某一账户需要核算和反映不同的外币或数量信息时, 可以使用外币或数量核算。

1002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账

100201工行存款日记账、银行账

100202中行港币日记账、银行账、外币核算 (港币)

1405库存商品

140501甲产品数量核算 (件)

只要企业有核算需求, 任何科目都可以设置为相应的辅助核算。在利用辅助核算功能时, 应该广开门路, 看重核算与管理要求的本质, 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只要需要, 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辅助核算。

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 应充分发挥信息共享、汇总及再处理的优势, 设置会计科目不仅按业务内容和资金性质, 而且按业务管理、会计统计和会计信息分析的需求来进行。在实际工作中, 既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考虑企业管理的需要和财务软件本身具有的功能特点, 还要选择适合本单位需要的会计科目设置方法, 使用辅助账强化会计信息的管理和控制, 为企业的预测、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晖.略谈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科目设置[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6 (11) .

[2]、康志烈.浅议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原则[J].交通财会, 2008 (1) .

建设单位会计帐簿及会计科目设置 篇3

摘 要 本文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原会计制度进行分析比较,从广东科学中心的新会计科目的设置入手,发现新的会计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化,深入领会这些变化,对于更好的利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范和约束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与1997年7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以下简称“旧制度”)相比,在会计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2013年1月,广东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科学中心”)开始按照新制度重新设置会计科目。比较新旧制度,从会计科目的数量方面看,新旧制度都没有差别,都是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47个会计科目。但是,从会计科目的名称的分类变化中可以看出,新制度更注重会计信息质量,注重国有事业单位的资产价值管理,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现实义务,准确反映事业单位收支的来龙去脉和政府投入, 体现了政府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一、资产类科目更重视资产价值管理

1.创新的提出了要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折旧

旧制度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没有考虑重置的资金积累,不计提折旧,没有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计提折旧,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科学中心在旧制度下,从2007年起,固定资产价值累计1996万,许多已达到报废年限的资产仍然含在固定资产价值中。按照新制度,计提了折旧871万,使账面金额更加如实的反映了资产的真实价值。这一处理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需要,既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又有利于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

2.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新制度针对事业单位实务中普遍存在的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该种情况下资产的计量原則,要求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并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情况。作为科学中心的财务人员,感受到这些规定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促进取得的资产及时入账,通过资产的账实核对手段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二、负债类科目能清晰反映出应承担的现时义务

新制度增加了真实反映单位对应付职工义务的会计科目“应付职工薪酬”,增加了分别反映事业单位债务中的长期和短期负债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在旧制度中没有区分长短期借款,而是均列入“借入款项”科目),增加了真实反映事业单位在筹资过程中的融资租赁形成的负债“长期应付款”。在科学中心的实务处理中,感受到新制度能从总体上更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应履行的各种现实义务,可以让利益相关者清楚的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以便做出各种信贷和投资决策。

三、净资产类科目强调了政府财政性资金使用的严肃性

净资产类会计科目增加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非财政拨款结余”等,删除了旧制度的“结余分配”科目。净资产科目的这一变化,细化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与非财政资金的核算。将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与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区分,并规定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能参加结余分配,结转下年或者退回财政。如此区别对待并作分别处理的规定,可以提高政府财政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的监督财政资金的结余情况,也清晰的反映了政府对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提供的基本支出资金和项目支出资金的使用和结余。

四、收入支出类科目体现事业发展的一般性资金的来源支出状况

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删除了“拨入专款”科目。拨入专款的采购业务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或者财政授权支付等国库集中支付的支付方式来完成采购资金的专项使用用途。如此一来,一方面是通过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可以加强对采购资金的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采购过程中的腐败问题。

五、明确规定了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

旧制度下,科学中心的基本建设投资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负债及收支都只在基建账套中反映,基建账数据长期“游离”会计“大账”。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于基建投资,在按照基建会计核算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定期并入单位会计“大账”。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为事业单位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发挥会计信息支撑作用。

新制度的这些改进一方面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与会计惯例更为协调,增强了科学性;另一方面,也兼顾了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体系更为完整、更为有用,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2012.12.19.

建设单位会计帐簿及会计科目设置 篇4

为了跟上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 规范医院会计核算,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财政部全面修订了1998年11月17日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 (以下简称旧制度) , 制定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 (以下简称新制度) , 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新制度充分考虑了医院会计核算所面临的问题和医院目前的发展需要, 借鉴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经验和国际惯例, 尤其是对会计科目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完善。从会计科目类别来看, 由资产、负债、净资产、收支四大类会计科目变更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共五大类会计科目;从具体的会计科目来看, 新制度通过增加、删除、合并、拆分等方式将会计科目由43个调整到52个。以下就一些主要的变化进行分析。

一、增设的科目

1.增加“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摊销”科目。在旧制度下,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而是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计提修购基金, 同时相应的增加专用基金, 这会使医院的净资产不仅包括固定资产的原值, 而且包括提取的修购基金, 造成资产的重复计算和虚增, 使净资产信息失真。计提的修购基金, 不仅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 相反, 运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却可以人为地改变医院的成本, 随意调整利润。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 直接冲减“固定资产”科目, 无形资产进行分摊时, 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科目, 同样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医院的资产状况。对此, 新制度就有关资产的核算进行彻底的改革, 提高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 进一步明确无形资产的含义, 在会计科目方面, 新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摊销”科目, 这样就会使资产的价值更加趋于实际价值, 有利于医院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医院的整体资产状况。

2.增加“预付账款”、“长期待摊费用”、“应付票据”、“应交税费”、“应付福利费”科目。随着医院相关业务的拓展、交易或事项的增多, 某些交易或事项由不重要事项变为重要事项, 再将它们与其它交易或事项放在一个总账科目下进行核算不能够提供准确、清晰的会计信息。为此, 新制度增加了“预付账款”、“长期待摊费用”、“应付票据”、“应交税费”、“应付福利费”科目, 将它们作为总账科目进行核算。

3.增加“待冲基金”科目, 核算医院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购买药品、卫生材料等物资所形成的, 留待计提资产折旧、摊销或领用、发出库存物资时予以冲减的基金。该科目创造性地解决了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问题。只要医院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国家拨款, 就必须在正常的账务处理之外, 再在“待冲基金”中单独反映, 因此, 该科目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对国家投入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4.增加“财政补助结转 (余) ”科目。旧制度中对于财政基本支出形成的结余和医院业务结余一起在“收支结余——医疗结余”中核算, 未单设科目核算;对于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结余在“收支结余——财政专项结余”中核算。新制度将财政基本支出结余和财政项目支出结余归集到“财政补助结转 (余) ”科目进行核算, 并明确区分了“结余”和“结转”的概念。

5.增加“科教项目结转 (余) ”科目, 核算医院尚未结项的非财政资助科研、教学项目累计所取得收入减去累计发生支出后的, 留待下期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结转资金, 以及医院已经结项但尚未解除限定的非财政科教项目结余资金;增加“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科目, 核算医院除财政补助收入、支出外专门用于科研及教学项目的补助收入和支出。

这些科目的设置将科教项目收支纳入医院收支管理范畴, 健全医院整体收支数据, 反映医院收支的真实情况, 有效地避免科教资金的乱用或滥用, 为医院科、教、研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废除的科目

1.取消“药品进销差价”科目。

医改已全面取消了药品的加成, 彻底打破了以药补医的局面, 有助于解决老百姓“看病贵, 看病难”的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现实意义。

2.取消“固定基金”科目。

由于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发生了彻底的变革, “固定基金”科目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故新制度将其取消。

3.取消“开办费”科目。

新制度增加了“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其核算内容已经包含旧制度中应在“开办费”中核算的部分, 故新制度取消“开办费”科目。

三、拆分的科目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医院参与市场程度的不断深入, 医院为了更好的发展, 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会将一部分闲置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在旧制度中, 由于医院的资本市场投资较少, 将医院所有的投资都归于“对外投资”进行核算。但是, 随着医院资本市场投资的增多和资本市场产品种类的增加, 再将医院的所有金融投资都归于“对外投资”进行核算, 据此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客观地反映医院的资产及财务状况, 不利于医院管理者适时掌握和控制医院的对外投资的运营状况。为此, 新制度将“对外投资”科目拆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科目, 并在“长期投资”中设“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两个明细核算, 对对外投资进行分类和明细核算, 以提供更加准确的会计信息。

四、合并的科目

1.将“药品”科目并入“库存物资”科目, 作为“库存物资”科目的二级科目进行核算。在旧制度中药品是按照商业零售的零售价核算, 随着医改的推行, 取消药品的进销差价, 这样, 药品的核算就应该和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一样按照进价核算, 并且都属于库存物资, 所以“药品”科目并入“库存物资”科目。

2.将原来与“医疗收入”、“医疗支出”科目平行的“药品收入”、“药品支出”科目下放到“医疗收入”、“医疗业务成本”科目的二级明细科目, 这也是为了配合医药分开改革的政策, 弱化药品加成对医院的补偿作用, 实现将药品收支和医疗收支合在一起核算的最终目的。此调整既体现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及业务特点, 又规范了医院的各项收支核算的管理。

五、改变名称的科目

新制度借鉴企业财务会计科目对部分会计科目名称进行调整, 一部分会计科目只变更了名称未改变核算内容, 如将“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科目、“在加工材料”科目改为“在加工物资”科目、“财政专项支出”科目改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目等;一部分会计科目则既改变名称也改变核算内容, 如将“应缴超收款”改为“应缴款项”科目、“收支结余”改为“本期结余”科目。在旧制度中, “应缴超收款”科目核算应上缴主管部门的超过核定比例的药品收入, 医改要求医院全面取消药品的进销差价, 因此, 在新制度中, “应缴款项”科目核算所有按规定应缴入国库或应上缴行政主管部门的款项。在新制度中, “本期结余”科目核算内容不再包括财政补助结余, 核算过程包括财政基本补助收入形成的结余, 但期末要将财政基本补助收入形成的结余转入“财政补助结转 (余) ——基本支出结转”后方可进行结余分配。

六、未改变名称但改变核算内容的科目

1.“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随着现行银行实际业务的增多, “其他货币资金”科目的核算范围有所扩大, 不再仅仅核算医院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和在途资金等其他货币资金, 其核算内容包括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等各种其他货币资金。

2.“在建工程”科目。

在旧制度中医院按照国有单位基建会计制度核算规定单独设置基建账核算, 游离于医院“大账”之外, 未能全面反映医院资产负债的全貌。而其基建账单独核算确实存在着便于基建过程审计与基建资金管理的优点。为了兼顾这两方面的情况, 新制度要求将医院基建账并入大账, 设置“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平时可按照国有单位基建会计制度规定单独设置基建账核算, 以便于基建管理与审计, 同时要求至少按月根据基建账中有关科目的发生额, 在“大账”中按照新制度进行处理, 即期末将基建会计科目发生额与余额的会计数据并入医院会计大账, 以全面反映医院作为会计主体的完整资产负债状况。

3.“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

随着医院业务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有些交易或事项的重要程度也有所提高, 根据重要性原则新制度将某些原先作为明细科目核算的科目提升为总账科目进行核算, 增加了“预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交福利费”等科目, 这些科目的核算内容在旧制度中是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中进行核算, 所以这就使“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核算范围缩小, 所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加明确。

4.“事业基金”科目。

在新制度中, “事业基金”不再划分为一般基金与投资基金, 不再核算财政补助基本支出结转, 期末结余为非限定性用途净资产。医院发生需要调整以前年度结余的事项, 通过“事业基金”科目进行核算, 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5.“专用基金”科目。

在旧制度中“专用基金”主要用于核算主管部门拨入及医院内部形成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住房基金、留本基金等各种专用基金。新制度明确“专用基金”核算医院按规定设置、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 如职工福利基金、医疗风险基金等。

会计科目的设置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 是医院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会计科目的设置合理与否, 直接影响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科目设置综合考虑医院现实发展的需要, 借鉴企业财务会计和国际惯例, 为医院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带来新的思路, 促进医院经济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盖全正.新《医院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若干变化之我见[J].中国外资, 2011 (8)

上一篇:于励志的心灵鸡汤经典语录下一篇:反方向的钟-抒情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