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会计处理大全

2024-05-30

行政单位会计处理大全(精选8篇)

行政单位会计处理大全 篇1

行政单位会计处理大全

第一章

行政单位资产的核算

一、现金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行政单位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借现金:

借:暂付款-- xxx(+)

贷:现金(—)

(二)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或补付款并结算时:

1、当多借退回时:

借:现金(按实际收回剩余现金)

经费支出--xxx(按应实际报销金额)

贷:暂付款—xxx(按实际借出现金)

2、当少借多补时:

借:经费支出--xxx(按应实际报销金额)

贷:暂付款--xxx(按实际借出现金)

现金(按实际超出金额补付)

(三)现金盘亏的核算:

1、现金盘亏时: 借:暂付款-------现金短缺

贷:现金

2、报经批准转销时:

借:现金--过失责任人(工作失误造成已经实际赔偿)

贷:暂付款-------现金短缺

借:经费支出--其他费用(工作失误造成作经费支出)

贷:暂付款------现金短缺

(四)现金盘盈的核算时:

1、现金盘盈时: 借:现金

贷:暂存款-------现金长余(溢余)

2、报经批准转销时:

(1)属错收退回时:

借:暂存款------现金长余(溢余)

贷: 现金

(2)属无主款时:

借:暂存款------现金长余(溢余)

贷: 应缴预算款

二、暂付款的核算

(一)定义:是行政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

(二)内容:

1、预付的设备款

2、职工预借的差旅费

3、报销单位领用的备用金等。

(三)管理注意事项:

1、各种暂付款项,要按核定的预算或计划,根据交款单位或收款人的借款收据,经本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会计主管人员审核后办理。

2、借款人在办事结束后,应在规定的日期结算报销,如有余款应同时交回,以后需要时另行办理手续。

3、暂付给所属报帐单位的备用金,要根据实际需要,核定一个定额加以控制,平时报销后再予补充,年终时,原则上全部结清收回备用金,下年初另行办理。

3、主要会计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发生各种暂付款时:

借:暂付款------×××

贷:现金、银行存款

(2)结算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

借:经费支出-- ×× /专款支出

贷:暂付款------×××

注意:

职工调动工作的调遣费,按规定办法计算应支的数额,在调出单位直接列作经费支出,不作暂付款处理;

在调入单位凭据报销,多余退回,作经费支出收回处理,不足补发,列作经费支出

三、库存材料的主要帐务处理:

(一)行政单位现款购入材料时:

借:库存材料------×××

贷:银行存款/现金

(二)行政单位支付购买材料的运杂费及装卸费时:

借:经费支出-- ××

贷:银行存款/现金

(三)行政单位以预付款项形式购买材料的核算

1、行政单位以预付款项形式购买材料时: 借:暂付款--××

贷:银行存款/现金

2、行政单位收到材料入库存时 :

借:库存材料----×××

贷:暂付款----×××

银行存款

(四)行政单位赊购材料的核算

1、行政单位赊购材料时: 借:库存材料----×××

贷:暂存款-- ×××

2、行政单位支付材料价款时:

借:暂存款-- ×××

贷:银行存款

(五)库存材料盘亏时:

借:经费支出---材料费

贷:库存材料---×××

(六)库存材料盘盈时:

借:库存材料---×××

贷:经费支出---材料费

四、有价证券的核算

(一)定义:是国家和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的信用凭证。

(二)行政单位购买有价证券的办理规定:

1.行政单位按有关规定,只能购买中央财政发行的国家公债,不能购买其他有价证券。

2.行政单位购买有价证券的资金来源,只能是有权自行支配的结余资金,不能因购买有价证券而影响履行行政职责的财力保证。3.行政单位购买有价证券,不能列作支出预算。

4.有价证券的利息收入和转让证券取得的收入与帐面成本的差额,记入当期收入,反映在“其他收入”帐户中。不能作为福利费处理或设立“小金库”。

5.行政单位购入的有价证券,应视同货币资金一样保管,做到帐券相符。

(三)主要账务处理:

1、行政单位购入有价证券时:

借:有价证券(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

贷:银行存款

2、兑付本息时:

借:银行存款

贷:有价证券(本金)

其他收入--利息收入(利息)

五、固定资产的核算

(一)定义:指行政单位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二)划分标准:

1、按《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一般设备单价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800元以上(含500元和800元)列为固定资产。

2、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与管理。

(三)分类:

1、房屋及建筑物

4、文物、陈列品

2、专用设备

5、交通运输工具

3、一般设备

6、其他固定资产

(四)主要帐务处理:

1、购置固定资产时:

借:经费支出―XX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XX

贷:固定基金

2、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没有发生相关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XX

贷:固定基金

若接受捐赠过程中另发生的运杂费A等:

借:经费支出――设备购置费 A

贷:银行存款

A

同时,借:固定资产――XX

(价值+A)

贷:固定基金

3、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1)转让固定资产,按实际收到的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转让收入

同时,借:固定基金

(原始入帐价值)

贷:固定资产――XX(原始入帐价值)

4、固定资产的报废、毁损核算:

(1)注销所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时:

借:固定基金

(原始入帐价值)

贷:固定资产――XX(原始入帐价值)(2)同时收回残值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变价收入(3)同时支付清理费时:

借:经费支出--清理费

贷:现金、银行存款

5、固定资产盘盈的核算:(按其重置完全价值入帐)

借:固定资产――XX

贷:固定基金

6、固定资产盘亏的核算:(按其原始帐面价值)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XX 第二章

行政单位负债的核算

一、应缴预算款的概述:

(一)定义:指行政单位在公务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上缴财政的收入。

(二)内容:

1、行政性收费收入:指按国家规定,各级公安、司法、民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发的各种证照、簿册,向有关的单位和个人收取工本费、手续费、商标注册费、企业登记费、公证费等。

2、罚没收入:指国家各级司法、行政执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应上缴国库的各项罚没收入和没收物品的变价收入等

3、应上缴国库的无主实物变价款。

4、执法机关和单位追回应上缴国库的各项款。

5、其他按国家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国库的各项款。

(三)管理:

1、应当依法组织应缴预算款,并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对于不足缴款起点或需要定期清缴的,应及时存入银行存款帐户。

2、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规定的缴款方式、缴款期限及其他缴款要求及时办理缴库。每月月末不论是否达到缴款额度,均应清理结交。

3、任何单位不得缓缴、截留、挪用或自行坐支应缴预算款。年终必须将当年的应缴预算款全部清缴入库

(三)主要帐务处理:

1、行政单位发生应缴预算款时:

借:银行存款、现金等

贷:应缴预算款

2、行政单位实际上缴上缴财政部门时:

借:应缴预算款――××

贷:现金/银行存款

二、暂存款的核算

(一)定义: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待结算债务,如临时暂存资金、其他应付款项、不明性质的资金以及收到外单位委托办事的资金。

临时性暂存资金:是指其他单位和个人存放于单位的一些款项,如存入的押金、保证金等。

其他应付款:是指行政单位购材料或其他物品,应付给供应单位而未付的款项

(二)管理:

对于暂存款,应及时清理结帐,应转作收入的,要及时转入收入帐户,应上缴的要及时上缴,应支付的要及时支付,应报销的要及时报销,年终原则上要全部结清。对其他单位委托的数额较小的代管经费,要按委托单位的具体要求,办理支付,并及时结报,事毕后全面清算结余资金交回原委托单位。

(三)主要帐务处理:

1、行政单位收到暂存款时:

借:银行存款、现金等

贷:暂存款--xx

2、行政单位冲销或结算退还时:

借:暂存款--xx

贷:银行存款、现金等

三、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核算:

(一)定义:指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收入。财政专户实际上是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的简称。

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各行政单位依据国家法律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留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二)主要内容:

1、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

2、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性收费。

3、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

4、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资金。

5、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三)管理:(实行收支2条线管理)

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预算外资金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

(四)预算外资金缴入同级财政专户的缴款方式:(三种)

1、全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

2、按比例上缴财政专户:

3、按预算外收支相抵后的结余数额上缴:

(三)主要帐务处理:

1、全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

A、行政单位代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预算外资金时: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B、实际上缴同级财政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现金/银行存款

C、经财政部门审批,从财政专户转回上缴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2、按比例上缴财政专户:

A、平时代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应按核定的留用比例计算出留用数额以及应级财政专户数额时: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应缴部分)

B、应缴财政专户实际上缴同级财政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现金/银行存款

同时,经财政部门审批,收到财政专户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3、按预算外收支相抵后的结余数额上缴:

A、平时代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预算外资金收入,应全额作为“预算外资金收入”处理: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全额)

B、定期结算结余应缴财政专户资金时:

借:预算外资金收入

贷:应缴财政专户――××

C、实际上缴同级财政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现金/银行存款 第三章

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核算

净资产: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即:净资产=资产-负债 内容: 固定基金、结余

一、固定基金核算

(一)定义:指行政单位占有的或使用的各项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行政单位固定基金体现国家和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二)主要内容:包括行政单位用国家拨入或单位自有的资金购建、上级主管部门调入、接受捐赠的各项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

(三)注意:国家和行政单位所拥有的固定基金数额也是逐年减少的。但是,由于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所以,帐面上固定基金的数额和固定资产的数额始终是相等

(三)主要帐务处理:

1、固定基金增加的核算:

A、以行政经费购入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固定基金:

借:经费支出――设备购置费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XX

贷:固定基金

B、无偿调入固定资产而形成的固定基金:

借:固定资产――XX

贷:固定基金

C、接受捐赠固定资产而形成的固定基金:

借:固定资产――XX

贷:固定基金

D、盘盈固定资产而形成的固定基金:

借:固定资产――XX

贷:固定基金

2、固定基金减少的核算:

A、有偿调出或变卖固定资产而减少的固定基金: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变价收入

同时:借:固定基金(原始帐面价值)

贷:固定资产――XX(原始帐面价值)

二、行政单位结余的核算:

结余:指行政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公式:(经常性)结余=(经常性)收入-(经常性)支出

(专项的)结余=(专项的)收入-(专项的)支出

(一)内容:行政单位在一定期间经常性与专项经费的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一定期间通常指一年,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各项收入: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

各项支出: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结转自筹基建

(二)“结余”帐户的核算

1、核算内容:本帐户总括地核算与监督行政单位年度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2、账户结构:

若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行政单位当年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数;若余额在借方,则反映行政单位当年支出大于收入的超支数。

(三)主要帐务处理:(分2部分单独结转)

1、年终,结转到“结余——经常性结余”的账务处理:

(1)将经常性收入各帐户的余额转入“结余——经常性结余”帐户的贷方:

借:拨入经费—投入经常性经费

预算外资金收入—经常性收入

其他收入

贷:结余—经常性结余

(2)将经常性支出各帐户的余额转入“结余—经常性结余”帐户的借方:

借:结余—经常性结余

贷:拨出经费—拨出经常性经费

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

结转自筹基建

2、年终,结转到“结余——专项结余”的账务处理:

(1)将专项收入各帐户余额转入“结余—专项结余”帐户贷方:

借:拨入经费——拨入专项经费

贷:结余—专项结余

(2)将专项支出各帐户余额转入“结余—专项结余”帐户借方:

借:结余—专项结余

贷:拨出经费—拨出专项经费 第五章 经费支出——专项支出

一、拨入经费的核算

(一)定义:是指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预算经费。

(二)管理:

1、领拨经费的层次:按行政建制,严密经费领拨的层次关系以,不得越级或平级领拨。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

2、领拨经费的依据:经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审核批准后的单位预算

3、领拨经费的原则: 按计划、按进度、按预算级次、按支出

4、领拨经费的方式: 划拨资金方式(实拨资金)(三)“拨入经费”账户的核算:

1、核算内容:本帐户总括地核算与监督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预算经费数。

拨入经费---拨入经常性经费

---拨入专项经费

2、账户结构:

(四)主要帐务处理:

1、行政单位收到实际拨来的预算经费时:

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经费--拨入经常性经费

或---拨入专项经费

2、缴回多拨的预算经费时:

借:拨入经费--拨入经常性经费

或---拨入专项经费

贷:银行存款

3、通过银行转拨给所属单位时:

借:拨出经费--拨出经常性经费

或---拨出专项经费

贷:银行存款

4、年终将贷方平时余额结转时:

借:拨入经费--拨入经常性经费

贷:结余--经常性结余

或 借:拨入经费---拨入专项经费

贷:结余--专项结余

5、将“经费支出--专项支出”“拨出经费--拨出专项经费”帐户余额结转“结余--专项结余”时:

借:结余--专项结余

贷:经费支出---专项支出

拨出经费--拨出专项经费

二、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核算

(一)定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二)“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核算

1、收到预算外资金时:

第一、全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

A、行政单位代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预算外资金时: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B、实际上缴同级财政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现金/银行存款

C、经财政部门审批,从财政专户转回上缴预算外资金收入:

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第二、按比例上缴财政专户:

A、平时代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应按核定的留用比例计算出留用数额以及应级财政专户数额: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应缴部分)B、应缴财政专户实际上缴同级财政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现金/银行存款

同时,经财政部门审批,收到财政专户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留用部分)第三、按预算外收支结余的数额上缴:

A、平时代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预算外资金收入,应全额作为“预算外资金收入”处理:

借:现金/银行存款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全额)B、定期结算结余应缴财政专户资金时:

借:预算外资金收入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C、实际上缴同级财政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现金/银行存款

2、年终将贷方平时余额结转时:

借:预算外资金收入--经常性收入

贷:结余--经常性结余

三、其他收入的核算

(一)内容:行政单位按规定收取的的各项收入以及其他来源形成的收入。

1、行政单位按规定不必上缴财政的零星杂项收入,招待所收入、食堂收入等;

2、有偿服务收入;

3、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

4、固定资产的残值变价收入

(二)“其他收入--XX”账户的核算:

1、核算内容:本帐户总括地核算与监督行政单位收到按规定的各项收入及发生的款项退回数和年终全额转销数。应按收入种类设置明细帐。

2、主要帐务处理:

(1)行政单位在实际收到各项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XX(2)发生款项退回时:

借:其他收入――XX

贷:银行存款(3)年终将贷方平时余额结转时:

借:其他收入――XX

贷:结余--经常性结余 第六章

行政单位支出的核算

一、经费支出的核算

(一)定义:指行政单位为开展行政业务及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的损失

(二)分类:

1、按开支对象分类

(1)人员经费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等。

(2)公用经费支出:包括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和其他费用、自筹基建、销售税金等。

2、按支出用途分类(十类):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

(三)经费支出的报销口径

1、发给个人的工资、津贴、补贴和抚恤救济等:应根据实有人数和实发金额,取得本人签发的凭证

列报,不能以编制金额或预算数字列支。

2、购入办公用品和行政用的零星材料:一般按购入数直接列为支出;数量大宗的,应通过材料核算,使用时按领用数列报支出。

3、行政支付的工会经费和其他按规定提取的经费,按提取数经经办人员签收后列报。

4、凡应由个人负担的罚款或其他费用,不得由单位支

(四)“经费支出--××”账户的核算:

1、核算内容:本帐户总括地核算与监督行政单位经费实际支出数、支出收回或冲销转出数以及年终转销数情况。本帐户应按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分设明细帐。

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

经费支出--专项支出

(五)主要帐务处理:

1、行政单位发生经费支出时:

借:经费支出--xx

贷:银行存款、现金

2、支出被冲减少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库存材料、现金等

贷:经费支出--xx

3、年终将“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借方平时余额结转至“结余--经常性结余”借方时:

借:结余--经常性结余

贷: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

4、年终将“经费支出--专项支出”借方平时余额结转至“结余--专项结余”借方时:

借:结余--专项结余

贷:经费支出--专项支出

二、拨出经费的核算:

(一)内容:指行政单位按核定预算将财政或上级单位拨入的经费,按预算级次转拨给下属预算单位资金。包括两部:拨出经常性经费、拨出专项经费

(二)“拨出经费--××”核算:

1、核算内容:本帐户总括地核算与监督行政单位对所属单位转拨经费数、收回或年终冲销转出数。应按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分设明细帐。

拨出经费--拨出经常性经费

拨出经费--拨出专项经费

2、主要帐务处理:

(1)行政单位对其所属单位转拨经费时:

借:拨出经费--xx

贷:银行存款、现金(2)多拨的经费缴回时:

借:银行存款

贷:拨出经费--xx(3)年终将“拨出经费--拨出经常性经费”借方平时余额结转至“结余--经常性结余”借方时:

借:结余--经常性结余

贷:拨出经费--拨出经常性经费

(4)年终将“拨出经费--拨出专项经费”借方平时余额结转至“结余--专项结余”借方时:

借:结余--专项结余

贷:拨出经费--拨出专项经费

三、结转自筹基建的核算

(一)内容:指行政单位经批准用经费拨款以外的自筹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二)“结转自筹基建”账户的核算:

1、核算内容:本帐户总括地核算与监督行政单位用经费拨款以外的自筹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的情况。

2、主要帐务处理:

(1)将自筹的基本建设资金转存建设银行时:

借:结转自筹基建

贷:银行存款(2)年终将平时借方余额转销时:

借:结余--经常性结余

贷:结转自筹基建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及其种类

(一)定义: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的书面文件。

(二)主要内容:

资产负债表

收入支出总表

支出明细表

往来款项明细表及

基本数字表

(三)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

静态报表:反映行政单位特定日期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构成情况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

动态报表:反映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报表,如“收入支出表”。

2、按照会计报表的编报单位分:

本级报表:指行政单位编制的自身的会计报表 汇总报表:行政单位主管部门或上级机关,根据所属单位报送的会计报表和本单位的会计报表汇总编制的,反映本部门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综合性会计报表。

3、按会计报表的编报时间分: 月报――月报要求简明扼要 季报――季报介于月报和年报之间

年报――年报要求全面、完整地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

二、行政单位的年终清理结算和结帐

(一)年终清理结算

1、定义:对行政单位全年预算收支、其他资金收支活动进行全面的清查、核对、整理和结算的工作

2、年终清理结算的主要事项:

(1)清理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和预算领拨款数字。

(2)清理、核对各项收支。

(3)清理结算各种往来款项。

(4)清查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

(二)年终结帐:

年终转帐----结清旧帐----记入新帐

1、年终转帐:

(1)结转“结余--经常性结余”图:

结转“结余--专项结余”图:

(2)主要帐务处理:(3步骤,分2部分单独结转)

若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行政单位当年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数;若余额在借方,则反映行政单位当年支出大于收入的超支数。

第一部分:

年终,结转到“结余——经常性结余”的账务处理: ①将经常性收入各帐户的余额转入“结余——经常性结余”帐户的贷方:

借:拨入经费—投入经常性经费

预算外资金收入—经常性收入

其他收入

贷:结余—经常性结余

②将经常性支出各帐户的余额转入“结余—经常性结余”帐户的借方:

借:结余—经常性结余

贷:拨出经费—拨出经常性经费

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

结转自筹基建

第二部分:

年终,结转到“结余——专项结余”的账务处理: ①将专项收入各帐户余额转入“结余—专项结余”帐户贷方:

借:拨入经费——拨入专项经费

贷:结余—专项结余

②将专项支出各帐户余额转入“结余—专项结余”帐户借方:

借:结余—专项结余

贷:拨出经费—拨出专项经费

经费支出-专项支出

2.结清旧帐: “结转下年”字样,划双红线结账法,表示年终余额转入新帐,旧帐结束。

3.记入新帐: “上年结转”字样,以区别新年度发生数。

三、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和一定顺序,把行政单位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净资产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后编制而成的

(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与内容

1、格式:(两种)

账户式--将资产部类列在报表的左方,负债部类列在报表的右方。

报告式――是将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自上而下排列

2、内容: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资产部类项目:资产类、支出类账户;右方――负债部类项目:负债类、收入类、净资产类账户

四、收人支出总表

(一)定义:反映行政单位年度收支总规模情况的报表。

(二)组成及格式: 上半部分:左方--收入、右方--支出

下半部分:结余

五、支出明细表:反映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预算执行情况的报表。

六、基本数字表:反映行政单位定员定额执行情况的报表。

七、报表说明书:对会计报表的一种补充说明。

八、行政单位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对编制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分、财务状况的分析等等

行政单位会计处理大全 篇2

行政单位收入是该行政单位取得的各类非偿还性资金, 一类是财政拨款收入, 主要是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比如水利部从财政部取得的财政拨款, 某省水利厅从该省财政厅取得的财政拨款。 另一类是其他收入, 主要是依法取得的除财政拨款收入之外的各类收入, 比如从非同级财政部门 (某中央单位派出机构从驻地财政厅取得收入) 、上级主管部门取得的用于完成项目或专项任务的资金 (某中央单位派出机构从主管部门取得的专项任务资金等) 、库存现金溢余等。

行政单位取得的一些到账资金不应纳入单位收入, 例如:应当上缴财政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资产出租收入等, 上述资金可参照往来款项加以管理; 从其他财政部门 (非同级财政) 、 业务主管部门等取得应当指定拨付到给其他单位的, 且尚未纳入本单位预算编报范围的资金, 不属于行政单位的其他收入, 应视同往来款项, 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核算。

二、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入的具体范围及取得方式

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入根据支出性质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单位为基本支出 (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 而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二是为其特定项目支出而从同级财政部门申请取得的财政拨款资金。 可以看出, 这两类收入有一个共同点, 收入的来源一致, 均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

财政拨款收入应当在单位实际收到款项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入的取得方式因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根据行政单位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差异, 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入的取得方式可分为财政直接支付方式、 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和其他支付方式, 由于三类支付方式的业务流程不同, 财政拨款收入的确认也存在一些差异。

三、三类支付方式下财政拨款收入的确认

( 一)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财政拨款收入的确认

在这种支付方式时, 单位根据年度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 在需要支付财政资金时, 向同级财政提出直接支付申请。 财政部门对该申请进行审核确定无误后, 通过零余额账户将此项资金支付给收款单位。单位根据财政部门委托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入账通知书》等相关原始凭证确认财政拨款收入。

( 二) 财政授权方式财政拨款收入的确认

在这种支付方式下, 单位根据年度部门预算安排, 参照当年用款计划, 按规定时间和程序向财政部门申请授权支付用款额度。财政部门对该申请进行审核确定无误后, 将授权支付用款额度下达到单位零余额账户。单位根据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到账通知书》等相关原始凭证等确认财政拨款收入。

( 三) 其他支付方式下财政拨款收入的确认

在其他支付方式下, 单位根据年度部门预算安排和分月用款计划, 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财政部门提出资金拨入请求。 财政部门经审核无误后, 将财政资金直接拨入单位的开户银行。 单位根据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确认财政拨款收入。

四、财政拨款收入使用过程中的主要账务处理

行政单位账中“财政拨款收入”科目应设置 “基本支出拨款”和 “项目支出拨款”明细科目, “基本支出拨款”用于核算安排在基本支出的资金, “项目支出拨款”用于核算安排在项目支出的资金。

( 一)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入的账务处理

直接支付方式下, 单位根据收到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 》 等相关原始凭证, 借记“经费支出”科目, 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年末, 单位根据年度直接支付预算指标与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 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 — ——财政直接支付” 科目, 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1. M单位为某中央部门垂直管理的二级预算管理单位, 单位性质为行政机关 (下同) , 收到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 财政部门为该单位支付了为开展日常行政活动所发生的经费48 000元。该单位应当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2. M单位收到银行转来的 《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 财政部门为该单位支付了为开展某项专业活动所发生的经费32 000 元。 该单位应当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3. M单位职工工资由财政部门统发, 月底收到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 财政部为其支付在职人员工资250 000 元。 该单位应当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需要说明的是, 根据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核算有关规定, 在确认“应付职工薪酬”时, 应当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4. M单位本年度直接支付额度 (基本支出拨款) 800 000 元, 其中当年实际支出数 (基本支出) 为750 000 元, 年末该单位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为50 000元。 该单位应当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 二) 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入的账务处理

授权支付方式下, 单位根据收到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 》, 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记 “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年末, 若本年度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授权支付额度下达数, 根据两者间的差额, 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 贷记“财政拨款收入”科目。

5. M单位收到银行转来的 《 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 》, 收当月授权支付额度250 000元, 规定用于本单位日常行政活动开支。该单位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6. M单位收到银行转来的 《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 收当月授权支付额度300 000 元, 规定用于某专项活动的开支。 该单位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7. M单位本年度授权支付的预算指标为1 700 000 元, 其中:基本支出拨款指标数为700 000 元, 项目支出拨款指标数为1 000 000 元。该单位本年授权支行付下达额度数1 400 000 元, 其中:基本支出拨款支付额度下达500 000 元, 项目支出拨款支付额度下达额度数900 000 元。 年末, 该局应收财政返还额度为300 000 元。该局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三) 其他支付方式下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入的账务处理

其他方式下, 单位根据实际到账的财政资金,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财政拨款收入入””。。

8.N单位为某中央部门垂直管理的二级预算管理单位, 单位性质为行政机关, 尚未纳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管理。该单位收到其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 收到财政部门拨入一笔预算经费100000元, 规定80000元用于某专项活动, 20 000元用于该单位日常行政活动。该单位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四) 本年度收回直接支付的资金时, 借记“财政拨款收入”, 贷记“经费支出”等科目。

9. M单位收回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某专项活动资金20 000 元。 该单位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五) 年末, 将 “财政拨款收入”本年发生额转入财政拨款结转时, 借记“财政拨款收入”, 贷记“财政拨款结转”科目。

M单位年终结账, 该单位 “财政拨款收入” 总账账户的贷方余额为350 000元, “财政拨款收入”明细账户的贷方余额为:“基本支出拨款 ———日常公用经费”50 000 元;“基本支出拨款 ———人员经费”100 000 元;“财政拨款收入 ———项目支出拨款”200 000 元。该单位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摘要:文章介绍了行政单位收入的概念及内容, 总结了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入的范围及取得方式, 明确了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入不同取得方式下的确认依据, 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入的会计核算处理。希望本文能加深行政单位财务人员对财政拨款收入的理解认识, 进一步规范行政单位财政拨款收入的核算管理。

行政单位会计处理大全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处理;建议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分别自2013年1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正式施行了,针对“现金盈余或短缺、实物资产盘盈”,“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两种会计制度分别规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但笔者认为,依据相关法规,两者会计处理应当趋同。针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盘盈、无形资产盘盈盘亏”,会计制度中并没有相应的会计处理规定,笔者提出了解决方案。

一、现金盈余或短缺、实物资产盘盈

发生现金盈余或短缺,盘盈的实物资产这类经济业务时,行政单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1、当现金盈余时,借:库存现金;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其他收入(属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贷:其他应付款(属应支付有关单位和个人的部分)。2、当现金短缺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库存现金。待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后,借:经费支出(属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借:其他应收款(属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贷:待处理财产损溢。3、当实物资产盘盈时,借:存货、固定资产、政府储备物资;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报经批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资产基金—存货、固定资产、政府储备物资。

事业单位在发生现金盈余或短缺时并没有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核算,1、当现金盈余时,借:库存现金;贷:其他收入(属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贷:其他应付款(属应支付有关单位和个人的部分)。2、当现金短缺时,借:其他支出(属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借:其他应收款;(属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贷:库存现金。3、当实物资产盘盈时,(1)存货盘盈,借:存货;贷:其他收入。(2)固定资产盘盈,借:固定资产;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盘盈(含账外资产)可以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暂行入账,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进行账务调整和处理;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单位不得自行进行账务处理,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进行账务处理。因此笔者建议,事业单位现金盈余或短缺、实物资产盘盈时,在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先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核算,待批复、备案后再进行账务调整和处理。

二、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事业单位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核算,1、报经批准前,借:待处置资产损溢,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贷: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2、报经批准实际捐出、调出时,借:其他支出(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存货),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贷:待处置资产损溢。

而行政单位并没有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1、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存货,借:资产基金—存货;贷:存货。2、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固定资产,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3、对外捐赠、无偿调出无形资产,借: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贷:无形资产。

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因此笔者建议,行政单位在申请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 进行过渡核算,报经批准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三、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盘盈,无形资产盘盈盘亏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资产盘盈是单位在资产清查基准日无账面记载,但单位实际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金盘盈、存货盘盈、有价证券盘盈、对外投资盘盈、固定资产盘盈、无形资产盘盈、往来款盘盈等。资产损失是指单位在资产清查基准日有账面记载,但不归本单位占有、使用或丧失使用价值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有价证券损失、对外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损失等。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盘盈,无形资产盘盈盘亏会计处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也没有规定无形资产盘盈盘亏会计处理。因此笔者建议,1、事业单位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盘盈,将盘盈结果上报时,借: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无形资产;贷:待处置资产损溢。报经批准后,借:待处置资产损溢;贷:其他收入、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盘亏,将盘亏结果上报时,借:待处置资产损溢;贷:无形资产。报经批准后,借: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贷:待处置资产损溢。2、行政单位无形资产盘盈,将盘盈结果上报时,借:无形资产;贷:待处理财产损溢。报经批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资产基金—无形资产。行政单位无形资产盘亏,将盘亏结果上报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无形资产。报经批准后,借:资产基金—无形资产;贷:待处理财产损溢。(作者单位: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參考文献:

[1] 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2012年12月19日

[2] 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财库[2013]218号,2013年12月18日

[3]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财办[2007]19号,2007年4月3日

行政单位会计处理大全 篇4

一、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含义与特点的比较

(一)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际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如军队、国务院)、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及各级党政、人民政府。

行政单位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因此会有“上级拨入资金”的会计科目。

事业单位:是指不具有社会生产职能和国家管理职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法人单位,包括科学文化事业单位(如学校)、公益事业单位(福利院、红十字会)、公证、法律服务(如妇联)等中介机构。

(二)特点比较:

1、行政单位提供无偿服务;行政单位进行业务活动的目的是进行劳务;行政单位无收支活动;行政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预算拨款,并按国家预算开支、使用。

2、事业单位虽不以盈利为目的,却实行有偿服务;事业单位大多属于能创造价值的智力劳动,向社会提供的是精神产品和劳务;事业单位某些活动具有盈利性。

二、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比较

(一)含义比较

行政单位会计是以政府部门各行政单位预算资金核算为中心的一门专业会计,主体是各行政单位。它通过连续、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放映行政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分配、使用和结果的全过程,反映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为国家的预算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类事业单位对其预算资金及经营收支过程和结果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专业会计。

(二)特点比较:

1、都采用收付实现制,都是非营利性。

2、行政单位不进行成本核算,以预算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侧重核算资金收支结余;事业单位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经营性有成本核算),其核算对象以收、支、余为主。

3、事业单位的收支活动具有多渠道性(特殊科目:缴纳销售税金,行政单位不涉及)。

(三)会计科目比较

1、相同点: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要素都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五类,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名称、核算内容和使用方法完全相同的会计科目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名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限额、应缴预算款、结转自筹基金等;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在一些会计处理上也具有相同点,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的处理;事业、行政单位的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而是采用对无法收回的坏账直接列支核销的办法,故事业、行政单位会计的“应收账款”科目没有备抵账户。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上除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历史性及重要性原则等相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外,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还强调可比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和专款专用原则。

2、不同点

(1)行政单位会计科目资产类包含有价证券,事业单位会计有无形资产和产成品; 负债类事业单位有应交税费;

净资产类的结余科目也有所区别,行政单位会计为结余,而事业单位会计有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结余分配科目;

还有事业单位独有支出类的销售税金科目。

(2)名称不同、内容和使用方法相同的科目

对比项目 :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暂付款、暂收款、库存材料,分别与事业单位会计科目里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款、材料相对应;而预算外资金收入对应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和事业收入。(3)名称相似或者相同,内容及方法有区别的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的总账科目拨入经费所包含的拨入经常性经费和拨入专项经费,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总账科目财政补助收入和拨入专项款;

拨出经费里的拨出经常性经费和拨出专项经费,分别与拨出经费和拨出专项款对应;

经费支出里的经常性支出和专项资金支出分别对应事业支出和专项款支出; 结余里的经常性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分别对应事业结余和对冲结转(无科目); 有价证劵与对外投资相对应。

(四)核算的特点比较

行政单位会计:会计主体有明显的非营利性;以首付是限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最大的特点是双轨制(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三、资产的核算

事业企业会计的“资产”的内容最大特点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不区分长短期投资,只设置“对外投资”账户。属于非营利性组织,不需分期计算盈亏,因此不设置跨期摊提类账户。

(一)存货的核算

1、内容的对比:

(1)行政单位的存货也称库存材料,指行政单位大批购入、先期入库,待以后各期陆续消耗的各种材料,如大批的办公材料、修理材料、取暖材料等。

事业单位的存货一般分为:原材料(原料、燃料、实验材料、改装使用的原件、零配件等)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仪器、仪表、工具、器皿、一般用品等)办公用品类(纸张、笔墨等)产成品类(生产完工并已验收入库的产品)。事业单位的存货在核算之前,首先要确定存货日常管理中的盘存制度。永续盘存制(通常使用)--收、支、存; 实地盘存制--收、存。

(2)购入时:

行政单位采购过程发生的税金不单独核算,计入库存材料的采购成本。事业单位购入材料时,应填制“入库单”。事业单位还分一般企业纳税人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事业单位有“应交税金”科目。

(3)发出材料时:

行政单位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也可采用先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材料成本+本期收入材料的成本)/(期初材料数量+本期收入材料数量)

事业单位特有会计科目,“产成品”账户。

(4)验收入库时,借:产成品

贷:成本费用

发出时,借:经营支出

贷:产成品

(5)材料清查时:

行政单位通过“暂存款”“暂付款”“库存材料”“经费支出”等。

事业单位,属经营用材料,相应冲减或增加“经营支出”。属事业用材料,相应冲减或增加“事业支出”。

(二)对外投资的核算

行政单位的对外投资可分长短期投资,而事业单位不分长短期投资。事业投资还可以按投资对象划分为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按投资的性质不同分为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行政单位只能用结余资金购买国库券,不能购买其他有价证券。事业单位可以购买债券,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材料、产成品等)。当以材料像其他单位投资时,要区分一下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若为一般纳税人,有“应交税金”账户。按投资双方协议确认价值与扣除材料账面价值(不含税)及应交税金销项税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户。若为小规模纳税人,没有“应交税金”账户。按投资双方协议确认价值与扣除材料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户。

(三)固定资产的核算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定义上是差不多的。两者都应设置: “固定资产”账户(借方登记增加的固定资产原价,贷方登记减少的固定资产原价)。“固定基金”账户(借方登记固定基金的减少数,贷方登记固定基金的增加数)。“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是两个相对应的账户,其记账方向相反。

1、事业单位增加固定资产的途径更多种多样:

(1)购入固定资产的核算。核算时,事业单位有一特殊的会计科目是行政单位所没有的: “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账 户。

(2)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核算。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2、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行政单位在清理固定资产过程中,除要对“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账户进行调整外,还要将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经费支出”账户,并将取得的残值收入计入“其他收入”账户。事业单位资产报废时,将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修够基金”账户。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有偿转让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按实际收到价款,借:银行存款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按固定资产原价,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四、负债的核算

事业单位的负债核算的主要特色在于借入款项及各种应缴款的核算。

(一)借入款项的核算

事业单位的借入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上级单位、金融机构或其他借入的有偿使用的各种款项。这些款项主要是用于临时性或特殊需要。归还时除了要归还本金,还要归还利息。发生的借款用于正常事业单位支出活动,弥补经费不足的,利息支出计入“事业支出”;用于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弥补资金不足的,利息支出计入“经营支出”。

(二)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核算

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上缴同级财政专户的缴款方式有三种: 1.全额上缴。2.比例上缴。3.结余上缴。

五、净资产的核算

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行政单位的净资产包括固定资金和结余。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固定资金、专用基金、结余等。

(一)事业基金的核算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设置“事业基金”账户。该账户应按核算的业务内容下设“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个明细账户。“一般基金”主要用以核算滚存结余的资金。“投资基金”用以对外投资部分的基金。

1.年终应将当期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账户。借:结余分配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2.对于项目已完成的拨入专款结余,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转入“事业基金”账户核算。借:拨入专款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二)专用基金的核算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专门用途的资金(限定用途)。设置“专用基金”账户。

1.修购基金的核算。应本着收入多的多提,收入少的少图的原则。

(1)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设置,并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修缮费和设 备购置费中各列50%。

(2)固定资产变价收入转入修购基金。

2.职工福利基金的核算。按一定的比例提取及按其他规定提取的(按税后金额提取)。3.医疗基金的核算。提取额=职工人数*提取标准(预算定额)

4.住房基金的核算。

(三)结余的核算

结余是指一定期间内各项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差额。收入大于支出,差额为剩余;收入小于 支出,差额为超支。行政单位只设置“结余”账户,而事业单位设置“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两项内容。

行政单位的结余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1.经常性收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经常性结余。

2.专项经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专项结余。

六、收入与支出的核算

(一)支出的核算

事业单位的支出包括:1.拨出经费。2.事业支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3.经营支出(并非所有的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支出都纳入该账户)。4.对附属单位补助。5.上缴上级支出。6.专款支出(主要有科研课题经费、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7.基本建设支出。

行政单位的支出包括:经费支出(经常性经费支出/专项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结转自筹基建等。

(二)收入的核算

行政单位——拨入经费——拨入经常性经费——拨入专项经常——拨出经费——拨出经常性经费——拨出专项经常

行政单位的结转自筹基建的核算:指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而筹集并结转中国建设银行的资金。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 基本建设拨款收入。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其他收入(不必上交财政的零星杂项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固定资产的残肢变价收入等的核算。设置“设置外资金收入”账户——经常性收入/专项收入。1.预算外资金收入全额专户存储。

2.预算外资金由财政部门核定按比例上缴的核算。

会计一班

2010215122

行政单位会计 篇5

第九章资产一、一般掌握:

(一)现金的核算。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三)有价证券的核算。

(四)暂付款的核算。

(五)库存材料的核算。

(六)固定资产的计价与核算。

二、一般了解:

(一)资产的概述。

(二)库存材料的管理。

(三)固定资产的分类。

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资产的概述

资产是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暂付款、库存材料等。

第二节货币资金的核算

行政单位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

一、现金的核算

现金管理制度是国家金融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行政单位会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熟悉有关条例、法规、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忠于职守,遵守职业道德。设立现金账户,掌握该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

熟练“现金日记账”的序时登记。当日业务终了,应结出现金收入合计数,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现金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核对无误。

二、银行存款的核算

行政单位必须严格银行存款的开户管理,禁止多头开户。预算经费由财务部门统一在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国家银行开户,不得自行转移资金。

掌握“银行存款”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明确按开户银行、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定期与银行对账,月份终了,行政单位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属于未达账项,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

符。

有外币存款的行政单位,应将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账,并登记外国货币金额和折合率。理解什么是汇兑损溢,掌握汇兑损溢的计算及其账务处理。

三、有价证券的核算

有价证券是指行政单位用结余资金购买的国债。行政单位购买的有价证券作为流动资产管理。购入的有价证券应作为货币资金妥善保管,做到账券相符。

掌握“有价证券”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熟练掌握购入有价证券及兑付本息时的账务处理。

第三节暂付款的核算

暂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

熟悉“暂付款”账户的性质、用途、结构,掌握其总分类核算及明细分类核算的账务处理。

第四节库存材料的核算

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是指大宗购入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行政用物资材料。购入、有偿调入的材料,分别以购价、调拨价作为入账价格。熟悉“库存材料”账户的性质、用途、结构,了解按材料类别、品种设置明细账及其入库、出库的逐笔登记。

材料至少每年盘点一次。盘盈、盘亏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的处理。

材料变价处理,恢复存款,变价损溢相应增减当期支。

第五节固定资产的核算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明确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六类。

掌握固定资产的计价规定。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熟悉“固定资产”账户的性质、用途、结构以及总分类及明细分类核算。

第十章 负债一、一般掌握:

(一)应缴预算款的核算。

(二)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核算。

(三)暂存款的核算。

二、一般了解:

(一)应缴预算款的内容。

(二)应缴预算收入的管理规定。

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负债的概述

负债是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等。

各项负债均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第二节应缴预算款的核算

应缴预算款是指行政单位在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应缴预算的资金等。

应缴预算款项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对于未达到缴款起点或需要定期清缴的,应及时存入银行存款账户。

行政单位应缴预算款项应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规定的缴款方式、缴款期限及其他缴款要求及时办理缴库。每月月末不论是否达到缴款额度,均应清理结缴。任何单位不得缓缴、截留或自行坐支应缴预算款项。年终应全部清缴入库。

设置“应缴预算款”账户,掌握该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总分类核算及明细分类核算。

第三节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核算

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范围及管理办法,按国务院和财政部规定办理。设置“应缴财政专户款”账户,掌握该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总分类核算及明细分类核算。

第四节暂存款的核算

暂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

各暂存款应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结算。不得长期挂帐.设置“暂存款”账户,掌握该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分类核算及明细分类核算。

第十一章收入一、一般掌握:

(一)领拨经费的原则。

(二)拨人经费的核算。

(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核算

(四)其他收入的核算。

二、一般了解:

(一)领拨经费的依据

第一节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行政单位的收入包括:拨人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等。

第二节拨入经费的核算

拨入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人的预算经费。

行政单位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核定的季度(分月)用款计划,按经费领报关系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款。

拨入经费应按预算规定的用途使用,未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设置“拨入经费’’账户,掌握该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

第三节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核算

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

预算外资金的三种管理形式: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按比例上缴财政专户;结余上缴财政专户。

设置“预算外资金收入”账户,掌握该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预算外资金收入中属于指定用途,用于完成专项工程或专项工作,并需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应当与正常的拨款区分开,分别核算。

第四节其他收入的核算

其他收人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收取的各种收入,以及其他来源形成的收入。主要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取得的不必上交财政的零星杂项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等。

设置“其他收入”账户,掌握该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

第十二章 支出一、一般掌握:

(一)办理经费支出的原则。

(二)经费支出的核算口径。

(三)经费支出的核算。

(四)拨出经费的核算。

(四)结转自筹基建的核算。

二、一般了解:

(一)支出的内容。

(二)经费支出的内容。

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支出的概述与分类

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

行政单位的支出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

经常性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专项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熟练掌握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经费支出的核算

经费支出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实际支出数。

掌握“经费支出”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该账户平时借方余额反映经费实际支出累计数,年终,借方余额转入“结余”账户后应无余额。

“经费支出”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应按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分设二级科目,下按规定的“目 ”“节’’支出科目设明细账,熟悉“经费支出”的核算举例。

掌握行政单位收回本年度已列为经费支出款项的经费支出;收回以前年度已经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增加上年结余,不得冲减当年经费支出。

第三节拨出经费的核算

拨出经费是行政单位按核定预算拨付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

设置拨出经费帐户,掌握该帐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

掌握“拨出经费”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应按拨出经常性经费和拨出专项经费分设二级科目,并按所属拨款单位设置明细账。

第四节结转自筹基建的核算

结转自筹基建资金是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设置“结转自筹基建”帐户,掌握该帐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年终结帐时,将该账户借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账户,结转后无余额。

第十三章净资产一、一般掌握:

(一)固定基金的核算。

(二)结余的核算。

二、一般了解:

(一)净资产概述

第一节净资产概述

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明确净资产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平时余额反映在贷方。年终余额结转下年。

第二节固定基金的核算

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它体现国家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设置“固定基金”账户,掌握该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由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此,固定基金的数额与固定资产的数额必然相等。两者是对应科目。

第三节结余的核算

结余是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设置“结余”账户,掌握该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明确行政单位的正常经费结余与专项结余应分别核算。一年计算一次,年终该账户的贷方余额为行政单位滚存结余。总分类核算与明细分类核算。

第十四章会计报表一、一般掌握:

(一)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

(二)年终清理结算和结帐。

(三)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四)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

(五)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二、一般了解:

(一)会计报表的意义。

(二)会计报表的种类。

主要知识点:

会计报表是行政单位财务会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有专款收支业务的,还应按专款的种类编报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

掌握各种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编制年报前要进行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掌握年

终清理结算工作的主要内容。年终结账的步骤有:

1.年终转账;2.结清旧账;3.记入新账。

明确行政单位在报送月报、季报、年报时都应编写报表说明书。报表说明书包括报表技术说明和报表分析说明。

报表技术说明主要包括: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收支情况和结果的影响等。

行政单位会计科目表 篇6

一、资产类

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暂付款/库存材料/固定资产

二、负债类

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

三、净资产类

固定基金/结余

四、收入类

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

五、支出类

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结转自筹基建

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表

六、资产类

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材料/产成品/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七、负债类

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应交税金

八、净资产类

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

九、收入类

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

十、支出类

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1、对外投资

借:对外投资(公允)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借:固定基金(账面)贷:固定资产

借:对外投资(公允)

贷:无形资产(材料)(账面)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账面)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2、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

借:事业支出贷:银行存款(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融资租赁

借:固定资产(总额)贷:其他应付款

借:事业支出(实际数)贷:固定基金

借:其他应付款(实际数)贷:银行存款(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3、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

借:银行存款贷: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

借: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贷:银行存款

4、结余

借: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贷:结余分配

借:结余分配-应该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借:结余分配贷:专用基金

借:结余分配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5、年终收支两条线的处理:

直接支付: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恢复不做处理,支付时直接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

授权支付: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恢复做相反分录。

注意行政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不同仅是收入科目是“拨入经费”的区别

6、结转自筹基建

事业单位把银行存款转到建行后不再核算:借:结转自筹基建

贷:银行存款-基本存款户

基建部门开始核算:借:银行存款贷:自筹基建款

借:基建工程支出贷:银行存款

交付使用时:借:自筹基建款贷:基建工程支出

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较 篇7

一、两项制度总体比较

(一) 会计核算目标方面的差异。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二者从文字表述上差异并不大,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目标兼具“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满足预算单位会计的双重目标, 既能够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又满足单位预算管理需要。但从行政单位制度的细节来看,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在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的同时更重视预算执行视角, 在支出的确认方面, 则更强调收付实现制。

(二) 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方面的差异

1、会计要素。

行政单位会计应当按照业务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二者相比, 事业单位会计以“费用”替代“支出”科目, 是针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行业事业单位要求设置的会计科目, 比如公立医院会计出于成本核算的要求单独设置“管理费用”科目。

2、会计恒等式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资产-负债=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

收入-支出=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资产-负债=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 (事业结余、经营结余)

收入-支出=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

事业单位的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通过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处理, 转入事业基金、专用基金, 行政单位会计并没有此类的会计结转核算。而且从会计等式可以看出, 应重点比较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差异。

(三) 会计核算基础方面的差异。

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中, 经济业务的发生和货币的收支不是完全一致的, 由此而产生两个确认和记录会计要素的标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部分经济业务 (事项) 、行业事业单位 (比如公立医院) 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 具体范围另行规定。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是大方向, 但修正的程度和方式, 可有多种选择, 这一点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多个会计科目的处理上可以体现出来, 总体而言,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更接近权责发生制,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更接近收付实现制。

二、具体会计科目的设置比较

(一) 资产类会计科目的对比

1、“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

行政单位“应收账款”科目核算与事业单位“应收账款”科目的核算区别在于, 行政单位不设置“应收票据”科目, 收到商业汇票时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而事业单位通过“应收票据”科目核算。

行政单位“预付账款”科目确认支出的时点早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预付时只确认资产, 收到商品服务才确认支出) , 对于已核销的预付账款在以后期间又收回的,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则是直接贷记“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等净资产科目, 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先作为收入处理。

事业单位: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等

行政单位:

借:预付账款

贷:资产基金———预付款项

借:经费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2、“存货”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设置该科目时, 把受托代理资产细分出来, 对存货购进时以实际成本直接列作支出, 即做存货、资产基金同时增加和确认支出的双分录的会计处理, 如果有预付款项, 则确认的时点更早。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在发出存货时才确认支出, 并不为存货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存货发出时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并未提及低值易耗品的一次摊销法,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有相关内容的规定。

3、“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受托代理资产”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单独增设了“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科目, 核算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资产情况。“政府储备物资”科目核算行政单位直接储存管理的各项政府应急或救灾储备物资等。“公共基础设施”科目核算由行政单位占有并直接负责维护管理、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工程性公共基础设施资产, “受托代理资产”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接受委托方委托管理的各项资产, 包括受托指定转增的物资、受托储存管理的物资等。事业单位会计中没有设置此类科目。

4、“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更为细致, 比如“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适用不同折旧率的, 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购入固定资产分期付款或扣留质量保证金时, 二者在支出确认方面存在差异:如果有全额发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当时就确认支出, 包括其他应付款 (1年以内) 、长期应付款 (超过1年) 金额, 同时“按照确定的成本”计入固定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基金, 体现了权责发生制, 但行政单位会计的相关处理体现的是收付实现制。

购入固定资产分期付款或扣留质量保证金的, 以同时取得全额发票为例:

行政单位:

借:固定资产[全额]

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全额]

借:支出[部分]

贷:收入[部分]

借:待偿债净资产[差额]

贷:应付账款或长期应付款[差额]

事业单位:

借:固定资产[全额]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全额]

借:支出[全额]

贷:收入[部分]

应付账款或/长期应付款[差额]

对于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 “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是否计提折旧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财政部还将另行发文明确行政单位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及相关具体要求。而事业单位会计要求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规定确定是否计提折旧, 目前发布的事业单位行业财务制度明确要求公立医院、高等学校、科学事业单位应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 行政单位冲减“资产基金”科目, 而事业单位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

5、“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 核算行政单位待处理财产的价值及财产处理损溢,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则设置了“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二者除了名称略有不同外, 账务处理思路基本是一样的, 但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资产的盘盈”和“对外捐赠、无偿调出”的处理。行政单位会计盘盈资产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而事业单位盘盈资产不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核算。行政单位会计中将资产“对外捐赠、无偿调出”时, 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而是直接借记“资产基金”科目, 而事业单位会计中此项业务要通过“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核算。

(二) 负债类会计科目的对比

1、“应缴财政款”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的“应缴财政款“核算范围覆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应缴国库款”与“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核算内容;事业单位会计中相关内容在“应缴国库款”、“应缴财政专户款”两个科目中核算。

2、“应缴税费”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设置该科目比事业单位会计的内容简单, 核算行政单位按税法等相关规定应缴纳的各种税费, 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 不涉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事业单位应缴纳的印花税不需要预提应缴税费, 直接通过支出等有关科目核算, 不在本科目核算。”

3、“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中涉及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业务的账务处理都采用双分录形式, 目的是“为了真实反映单位负债的同时, 不影响预算执行的准确反映”, 应付账款与净资产抵减科目“待偿债净资产”进行对冲, 而事业单位会计不采用双分录形式, 与存货、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其他收入等资产负债科目匹配, 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处理类似。

4、“应付政府补贴款”、“受托代理负债”科目。

行政单位单独设置了“应付财政补贴款”科目, 核算负责发放政府补贴的行政单位按照规定应当支付给政府补贴接受者的各种政府补贴款;“受托代理负债”科目, 核算行政单位接受委托, 取得受托管理资产时形成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此科目。

(三) 净资产类会计科目的对比

1、期末结转科目。

行政单位会计设置“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和“其他资金结转结余”三个科目, 事业单位会计中相似的科目为“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事业结余”、“经营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6个科目, 结转核算相比更为复杂。两者核算中不同的地方是:行政单位会计的“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可以根据管理需要按照财政拨款结转变动原因, 设置“收支转账”、“结余转账”、“年初余额调整”、“归集上缴”、“归集调入”、“单位内部调剂”、“剩余结转”等明细科目, 这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没有的, 对各种结转变动的处理阐述得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细致;事业单位对“事业结余”可以进行分配, 因此年末将“事业结余”科目余额转入“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 而行政单位不涉及分配问题。

2、“资产基金”与“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

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分别设置了“资产基金”和“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核算的内容和要求不同。资产基金是指行政单位的非货币资产在净结余中占用的金额, 包括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多项非货币性资产占用金额, 并相应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 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行政单位会计中, “在原制度仅对固定资产核算采用‘双分录’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了‘双分录’的应用范围, 以实现会计核算目标”。如, 对流动资产中的“预付账款、存货”业务, 也采用双分录形式进行核算。而事业单位会计只在核算非流动资产业务时采用双分录形式, 没有对流动资产业务和负债采用双分录形式。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计提摊销, 事业单位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行政单位冲减“资产基金”科目。

3、“待偿债净资产”科目。

“待偿债净资产”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因发生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相应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 这是事业会计制度中所没有设置的全新科目。该科目对应“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两个科目, 具体会计核算采用“双分录”方式。

(四) 收入类会计科目的对比。

行政单位仅设置“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 核算收到本级财政拨款收入和除此以外的收入。事业单位设置“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6个科目。

(五) 支出类会计科目的对比。

行政单位仅设置“经费支出”和“拨出经费”两个支出科目, 前者核算行政单位自身发生的所有支出, 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财政拨款支出、非财政拨款支出;后者核算行政单位拨付下属单位的非同级财政拨款的资金。而事业单位设置“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5个科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 2011.12.

[2]财政部.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1号, 2012.1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篇8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目前,许多地区都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由此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4 万个行政事业单位纳入了会计集中核算的试点工作,说明这种形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度的发展。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意义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减少了核算单位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制约,保障会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更好地行使会计监督职能,使财政预算资金从拨出到使用的全过程置于财政监督之中。

2. 核算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在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上,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从根本上改变以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门和单位多头开户、重复开户的混乱局面,杜绝预算执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现象,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3.政策贯彻通畅,有利于财政制度改革。以往的各项改革措施需要一层一层的贯彻到每一个单位,实行集中核算以后,只需要贯彻到核算中心,由核算中心执行,并向各单位解释。在贯彻各项措施的时候,又不会因各单位的抵触情绪而使改革流于形式。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突出问题

1. 会计集中核算这一组织形式在法律上并未得到承认,配套法规出台不及时,相关问题不明确,致使会计集中核算的法律基础明显脆弱。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只负责报账,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负责账务处理,造成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会计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核算中心只能根据单位提供的票据来审核,而对票据内容的真实性无法判断。

3.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了字还须核算中心审核后才能报销,少数单位领导产生了抵触情绪,有意放松财务管理。有些单位的报账员任命随意,导致报账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4.预算工作尚缺规范影响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实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宜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法。目前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大量存在“基数+增长”的现象。会计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请的依据是单位的预算指标,没有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支付申请,中心有权予以拒绝。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超预算指标和不足预算指标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编制的不规范、批复不及时、年度预算调整频繁等因素均会造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资金管理间缺乏有效衔接制衡。

三、完善对策

1.健全完善财会法规和各项配套制度。现行《会计法》未能涉及到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规文件,就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合法性给予肯定,以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现行的经费开支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各单位都制订了各自的经费开支标准,缺乏统一性。财政资金供给是有限,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从当前全国各地的消费情况出发,重新制定新的、符合客观情况的支出标准,既便于各单位有效地开展工作,又有利于中心的业务处理。

2.统一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认识,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必须认真学习《会计法》等财经法律、法规及制度,认识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趋势和要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资金的筹措、分配、使用权按财务管理的要求仍归原单位。各单位要继续强化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加强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其流失;加强财务活动分析;按照会计集中核算办法抓好本单位报账工作。

3.完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的首要工作内容,是做好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形成一套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匹配的,适合本单位实践需要和发展目标的预算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要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有前瞻性的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会计集中核算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融资论文下一篇:新《党章》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