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心得体会

2024-10-24

人像摄影心得体会(共12篇)

人像摄影心得体会 篇1

人像摄影心得体会

人像摄影是整个摄影艺术的基石,是最能体现摄影师艺术境界的摄影领域之一。纵览摄影史,不少摄影名家都把毕生的精力投注于这一工作中,他们丰富和发展着人像摄影的理论。19世纪法国著名摄影家图尔纳松曾指出:“一个摄影艺术家,不论其照相机的机械性能如何,都应该把焦点对准人物的脸部,抓住人物的神情,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使其神韵跃然于画面之上。”虽然我真正从事人像摄影时间并不长,但通过课堂的学习和自己大量的实践拍摄,感觉在人像摄影中有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一、拍摄出的人像作品应该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赏心悦目是一般大众也包括一般摄影师对人像摄影作品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商业人像、家庭留念照、新闻人像乃至任何一个摄影领域中涉及的人像,无论是被摄者、摄影者和观看者,只要无特殊目的,无不希望看到赏心悦目的人像,当然它的基础就是清晰、逼真。

对于人像摄影来说,要达到赏心悦目这一境界,除了对摄影师本身的素质提出要求之外,还依赖于一些客观因素,如:优秀的化装师、美丽的服饰、精致的道具,高档的摄影器材、高级的灯光、设备先进的摄影棚,高级的照片后期加工系统、精美的装裱和精心的编辑策划等等。非摄影本体语言过多的介入和摄影本体语言的淡化是最大的缺陷。所谓摄影本体语言就是摄影技术、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段,包括胶片的运用、曝光的控制、摄影用光和构图等等。而非摄影本体语言主要是指原本对摄影起辅助作用的非摄影表现手段,如化装、服饰、道具等等。在这些人像摄影中,摄影本体语言一般较为淡化,而在所剩无几的摄影本体语言中,绝大多数已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和套路,甚至还会有所扭曲。比如在用光上说,我自己也会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更多地采用了正面光和柔光;在曝光上说,为了使肤色显得更白,经常采用曝光过度的方法。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顾客,我认为这是无可厚非的。

二、人像的表情应该惟妙惟肖

摄影术的出现使得人像再现的“相象”问题变的轻而易举,当代人像摄影的发展又似乎脱离了这一发展方向,尤其是流行的当代商业人像越来越不象本人,而离惟妙惟肖的距离也显得更为遥远。这里的惟妙惟肖当然不仅仅是简单的“相象”,而是在赏心悦目基础上的神形兼似。

我自己认为神态的捕捉应该是摄影师永恒的主体,也是一幅人像摄影作品能否做到惟妙惟肖的关键。拍摄时,如果你从不用道具或背景干扰,不论哪种情况,你都要认真地引导被摄者,抓住被摄者的面部表情,从而拍到许多传神之作。读者通过照片上的人物神情可以看出被摄者之间无声的交流。当然通过光线的运用来表现人物的眼神也是人像作品中的关键。

三、人像摄影应该突出需要表达个性

英国著名摄影家克里斯.利斯认为:个性是在拍摄人像过程中最难掌握的部分。如果你能发现一种拍摄人物个性的奇妙方法,那么你将成为像卡什、布兰特和斯诺登那样的人像摄影大师了。利斯还说过,如果你拍摄的是供大量翻印的人像照片,那就不大可能拍摄出人物的性格。但如果你给朋友拍摄人像,那成功的希望就大得多,大多数成功的人像照片是因为你熟悉你的被摄者,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被摄者看后一定会说:“对,这完全像我。”

从被摄影者的角度出发,拍摄人像的目的无非是留念、欣赏及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从这一点上说,摄影师就是要帮助被摄者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而从摄影者的角度出发,他作为一个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要通过摄影手段、借助于模特的表现能力来表现自己的摄影创意,来体现自己的摄影风格乃至通过摄影语言来诉说自己对生活的确理解。当然我们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与被摄者去沟通,但并不是没有办法,如阿德莱尔・穆萨威拍摄的《生命中的阴影》,画面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摄影者苦心经营的光影效果中诉说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它不是一部电视剧,但却似乎比一部电视剧要说的更多。当然,这幅作品在用光和构图上也都有独到之处。

所以摄影者个性的张扬要通过自己个性化的摄影本体语言来展现自己对摄影的理解、对被摄人物的理解、对人像摄影的理解,甚至对生活的.理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摄影作品就是摄影者无声的自白。

四、人像摄影也要尽可能地反映出一个时代背景

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刻画了人物的灵魂,是因为它讴歌了生命的伟大,是因为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因为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大悲大喜。

我们可以翻看一些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它们都记录了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大悲大喜。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的意义已经完全超出了普通肖像的意义。它是社会的象征,是时代的象征,是历史的象征,从这一意义上说,人像摄影的意义远不止被摄者的留念和摄影者的个性张扬。

比如解海龙的希望工程系列照片中的《大眼睛的小姑娘》,由于它拍摄出了失学儿童渴望的目光、承载了无数失学儿童的希冀,所以她震撼了无数国人的心灵,同时也使这幅看似普通的人像摄影作品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如倍受布勒松推崇的匈牙利摄影家马丁・芒卡西拍摄的《三个黑人小孩奔向大会》的照片,虽然连三个主人公的脸都没有看到,但却使所有观察者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伟大。这幅摄影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可能会令观察者终生难忘。

又如哈尔斯曼拍摄的邱吉尔,冷峻的面庞、犀利的目光无不显示了这位铁腕政治家的心灵世界,也是那一难忘时代的精神象征。而他拍摄的爱因斯坦者几乎成了科学的代表符号。据说在拍摄这张照片时爱因斯坦者正陷入对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的沉思,可以看到,在爱因斯坦睿智的目光中,有沉重的悲哀,而这也是这张照片最打动人的地方。当然,这两幅摄影作品的成功与被摄人物的特殊人格魅力不无关系。而这些伟大的摄影作品似乎有一共同的特征,即摄影本体语言又趋于平淡。

以上对人像摄影是我几点粗浅的体会,具体的一幅摄影作品能够达到怎样的境界、表达怎样的主题以及反映什么样的时代背景,要看摄影师对整体的驾驭能力,正所谓任何一种境界的人像摄影作品都可以达到使观察者得到艺术享受的目的,只是我们每个人对这幅作品的体会不同而已。

人像摄影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摄影兴趣,培养,作用

只有做你喜欢的事情时, 才会高效率, 而且不觉得辛苦。有情趣相伴, 摄影的学习就不会感到辛苦, 有兴趣相随, 对摄影的追求就不会感到寂寞。情趣成就了多少摄影名人的事业, 兴趣又实现了多少摄影名家的梦想。陈景润情钟于解方程, 而成就数学探究事业, 李四光趣浓于山川岩石, 而达成了地质科研梦想。情趣是明灯, 它能引领你前进;情趣是知己, 它能鼓舞你不屈不挠的追寻梦想;情趣是伙伴, 它能陪伴你在前行的路上如痴如醉、乐不知疲。激发自身的学习情趣, 让摄影技术在浓浓的情趣里学习进步, 在盎盎的兴致里历练成长, 才是学习摄影的首要问题。1

一、用理想去激励摄影兴趣的培养

要想学好摄影, 首先要对摄影发生兴趣。兴趣是最重要的动力, 兴趣越浓厚, 学习摄影的动力会越强。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才会相应地提高。凡是有成就者, 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强烈的、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任何一件事只要获得成功都能产生满足感, 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 继而更有信心从事这一事物。我对摄影的兴趣就是从对前途的选择需求开始的, 希望到大自然中去, 到广阔天地中去欣赏壮美山河, 用手中的相机拍摄千变万化的人间美景。摄影活动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满足了我的这一要求。那时候我的理想是学会摄影可以在比赛中获奖, 赢得别人的尊敬或者升学的优势, 学好了还可以专门从事摄影工作。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 我开始留意周围的摄影作品, 虽然还不能拥有自己的相机, 但这阻止不了我对摄影的关注, 报纸上、杂志上还有专门的摄影作品展都成了我留意的对象, 在这些作品中, 我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美的素材, 都是我平时没有留意过的, 也从没有发现的, 还没有正式学习摄影, 我就感受到了摄影的妙处:发现并展示生活中的美, 也明白了摄影并不仅仅是拍照片那么简单, 于是我对摄影的兴趣又浓了几分。

二、在失败中激发兴趣的培养

第一次接触摄影, 对我来说是件新鲜事, 那是在同学的家里我看到了一架相机, 于是我们偷偷地跑到野外, 清风送爽, 阳光和煦, 不拍照我们已经幸福得不得了。何况我们手里还有一架能摄下自然之魂的机器呢, 我们把山啊、树啊、水啊、花啊疯狂地拍了个够, 回去以后啊。我们兴致勃勃地把底片送去照相馆, 结果不知操作过程中谁把胶卷曝光了, 什么都没有留下, 结果是失败的, 可摄影过程中的快乐却铭刻在心, 那段记忆终生难忘, 为以后的摄影先积累了经验。

有了自己的相机之后, 我的摄影技术也有了提高, 懂得了照片从题材选择到布局、构图、用光都是有讲究的。一张好的照片, 背后一定有着作者独到的眼光和对人生的思考。在我看过的作品中, 给我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大眼睛》和《父亲》, 是这两幅作品让我明白一位好的摄影作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摄影技术, 更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对摄影的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因为摄影的内涵在不知不觉地吸引着我。2

三、使摄影兴趣持续的方法

人的兴趣一般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 觉得摄影有趣只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 掌握摄影技巧, 才是由“有趣”进入”“乐趣”的关键, .时刻鼓励自己, 建立起信心, 把“乐趣”上升为“志趣”。才是摄影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

1、在工作中保持兴趣

每一个人都需要工作, 但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 收获就会有大不同。任何一个工作岗位, 无论是复杂工作, 还是简单工作, 都是对人的一种考验。越是简单、平凡的工作岗位, 愈能考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品德。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从事与自己的兴趣相合的工作。重要的是, 我们要善于从工作中发现兴趣。兴趣能够激发热情, 能够让我们沉迷到自己的工作中。摄影工作让人快乐、富有创造性, 但是也很辛苦, 只有感兴趣的工作才会让人不知疲倦, 兴趣是工作最好的推进剂。所以在摄影工作中, 我常常激励自己保持旺盛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才能从中获得快乐。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竭尽全力地去把工作做好。

2、在自我激励中保持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期望和满足。在摄影工作中获得成功, 会使人觉得喜悦和鼓舞, 直接导致所以兴趣的增强, 形成稳定的志趣, 彻底爱上摄影。所以我不放过参加国际国内一些摄影大赛的机会, 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登或者获奖的时候, 一切的付出与辛苦都有了回报, 成功的喜悦会激发我更大的创作欲望, 即使都喜欢摄影, 但不同的人兴趣点也不相同, 有的喜欢拍风光, 有的喜欢拍人物, 有的喜欢拍花卉, 有的喜欢拍新闻, 有的对色彩造型异常敏锐, 有的对光影效果情有独钟。要抓住自己的兴趣点, 在自我激励中保持对摄影的兴趣。3

我听过只有一个故事, 说的是三个砌砖工人的工作。有人问:“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位工人回答:“砌砖!”第二位工人回答:“我在做每天赚十美元的工作。”第三位工人则回答:“我在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三位工人的回答让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工作的态度, 第三位工人说的话说明了他对工作的看重和热爱, 他能从简单枯燥的工作中发现乐趣, 显示出他发展的巨大潜力。在以后的岁月里, 前两位工人仍在砌砖, 而第三位工人则成为一个伟大的建筑师!4

积极地面对生活, 静心工作, 全心全意地热爱着你所从事的事业, 你就会觉得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一种幸福。只要你珍惜和喜欢自己手头上的这份工作, 那么, 每一项工作都有它自己的魅力, 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摄影这门艺术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你。对摄影的兴趣就在蕴藏在摄影工作本身之中, 只要你以激情和努力的工作去接触她、寻找她、挖掘她, 你就会从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5

参考文献

[1]朱玉平, 谢鑫.无敌女生——第六集兴趣小组[J].第二课堂 (小学) , 2008, (09)

[2]施晰明.兴趣小组给课外体育活动带来生机[J].中国学校体育, 1994, (01)

[3]洋洋.杨柳树下[J].三月风, 2002, (02)

[4]乔清彬.搞好英语课外兴趣小组方法谈[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 (02)

体会光绘摄影 篇3

在进行光绘摄影时,我们会认识到,各种用光技巧,能使我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快门开合这段时间内,景物的暗部可被照亮,构思的核心部分能够被突出,景物的色彩可以被改变。我们还能够在某些部分引入光线,并且像在作画一样对光线进行控制。

我在拍摄中,按创作内容分别使用不同的光源,如拍静物时,我用连续光光源,使用各类手电及可发光的代用品(包括光棒,打火机等)作光源设备。因为,这种光线强度低,所以需要长时间照射被摄体。照明时间长,更增强了我对光源的控制。

另外,光绘摄影要求几分钟,几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曝光时间。时间是光绘摄影的关键,因为它使摄影者有选择地为景物的某个部分增加色彩和亮度。经过光绘摄影,照片变得不仅是对景物的再现,而且是对创作者想象力的展示。

在长时间曝光的过程中,小型手电可以当作画笔使用。这种以电池为电源的照明灯具,能够以其柔和的光线“笔触”描绘景物的某个部分。它的照明效果完全受人控制。在画面上任何微妙的变化,都是摄影者所为。实际上,光绘摄影的曝光量,是无法用测光表来计算的,完全凭摄影者的经验、感觉来确定曝光时间,然后进行梯级曝光。因此,一张成功的作品背后是无数张失败底片堆集而成的。

通过几年光绘摄影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摄影艺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有位摄影家说得好:“艺术本身无定式可言,它永远是创造。”摄影给予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的快乐——在创造中激发情感,在创造中触摸感觉,在创造中展示生活,在创造中寻求快乐……。

活动室的五彩夜

1.拍摄人物1,光圈F4,加黄滤色片频闪4次,B门。

2.拍摄人物2,光圈F2.8,加紫滤色片频闪4次,B门。

3.拍室内环境,各石柱面加用滤色片闪光4次,注意!闪光时应避开相机。各灯池及地面用应急灯照射1分钟左右,光圈F8,B门。

4.最后,使用小手电划出乒乓球运动的光线。光圈F8,B门。

5.使用相机:尼康F100,镜头:24-84mmAF,1:2.8-4,尼康SB-28闪光灯;

曼富图三脚架,胶卷:富士日光型100彩色负片。

1.瓶花使用小手电移动曝光,曝光约7分钟,光圈F8,B门。

2.瓶花曝光后,再使用蓝色光棒在瓶花前作移动曝光约3分钟,

光圈F5.6,B门。

3.使用相机:尼康Fm2,镜头:55mm 1:2.8徽距镜,曼富图三脚架,

摄影心得体会 篇4

学诗词写作,文化底子薄,学起来难度大;学唱歌,五音不全,嘴一张调就跑了;学跳舞,身材不佳,多影响”市容”;干脆,学摄影吧,不就是拿相机照像吗,比较简单又好学,就这样我报了辽宁老干部大学摄影班。

光阴似箭,一晃三年就过去了。三年来在几位老师辛辛苦苦的教育指导下,在全班同学们的热情帮助辅导下,虽然因看孙子事情较多,上课和外拍活动,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还是受益匪浅。

从思想上完成了摄影就是照像,到摄影就是艺术的转变;从技术上由一点不懂,到能够基本上掌握手中相机的过程。虽然拍出来的片子,与老师的要求和同学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自己与自己比,还是有一个较大的提高。而且对摄影比过去体会得更深了:

一是脑要勤。xx老师说过:“快门靠思想,构图靠修养。”思想的武装是靠勤奋的学习和思考,丰富知识的积累和沉淀,造就了修养和素质的提高。如果没有文学、艺术、音乐、审美等修养和素质,看到的风景也只能是浅层次的,低层次的。看不到风景的历史、人文、地理、音乐,看不到风景后边东西。

所以,一个学摄影人就要勤动脑,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修养。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寻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寻常,在众多的拍摄的题材中,找出主题,找到意境,拍出不但能感动自己,而且也能感动别人的好片子。

二是眼要勤。可以说美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美就在身边,美在于发现,关键看你有没有一双独具的慧眼。

我认为,对于初学摄影的人,不见得非要去跑名山大川,不见得外边的月亮都比家乡的圆,我的同学马均宇在她家不足百十多米房间里,不也拍出新颖独特的好片子。要立足于身边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多看多思多想。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练出一双慧眼,再冲出家乡,冲出中国,走向世界。

三是腿要勤。不管任何的事物风景再好,人没有到那个地方,谈何拍摄呢?用姜守凯老师的话说,拍摄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合”。

因此,学摄影的人腿是不能懒惰的,不管早晚,不管刮风下雨,不管路途多难艰难,不管有什么困难,都要勤走勤跑。

自己走,实践课堂学到知识;跟着大家走,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同名师一起走,学习经验少走弯路。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只要马不停地蹄走在摄影的路上,就一定会出好作品的。

四是手要勤。摄影是瞬间的艺术,“咔嚓”一声,留住了就留住,即使留住了也不会再重复了。

所以我体会是,只要是能给予你拍摄冲动,只要你感觉这个地方可拍,要毫不犹豫按下快门。即使拍的不理想,也成不了作品,但已记录下它特有的那么一瞬间可做为永久纪念。

不要责备求全,认为这个地方不够理想,那个地方还差点。在犹豫中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空间,浪费了可拍机会。质是靠量来实现的,金甫人老师那句话说的好,拍出来的片子,没有什么好与坏,就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看。大胆地去拍,好片子就在你的眼前。

学摄影不但带给我精神上的快乐,身体的健康,而且也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朋友,丰富多彩的生活。

摄影课心得体会 篇5

通过4月16、17日蔡焕松和朱炯老师摄影面授课学习,我对专题摄影方面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在我们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过程中,不仅保持较高的创作热情还要把照片拍的有思想、有意义。

两位老师讲的都非常生动,他们讲的最多的就是专题摄影,讲了什么专题摄影,什么是单幅作品,单幅作品虽然也能进行深刻的表达的,但专题摄影能进行更好的叙事报道,老师在面授课时深入浅出的举例说明了一些专题摄影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按照社会话题、当下事件、代表人群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专题摄影的重要性,比如王久良的《垃圾围城》。我们在拍摄专题照片选择题材时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要明确摄影动机,找到一个适当的语言符号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和含义,拍一组专题照片就是写一篇文章,我们要在拍摄过程中不仅掌握一定的摄影手法、追踪事件、现场瞬间抓拍的技能,还要明确思路、态度有选择的去拍摄,挖掘生活的深层含义,思想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瞬间决定一切。我们把照片之间的关系,照片的典型瞬间,照片过程和结尾照片等完美组合,就好比是写了一篇文章。讲座中老师把专题照片归纳为四种模式:图片故事、人文地理、主题归纳、以及突发事件新闻现场连续瞬间追踪找到其内容关联性。

摄影是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沟通,也是摄影者情感的一种艺术影像,摄影者是苦行僧,摄影者快乐而痛苦着!我们要用心去拍摄,去发现存在外表美之下的内在美。

初学摄影心得体会 篇6

糊口中风景从我们身边掠,咱们震撼、冲动,用镜头把它记录上去,凝固成永恒的刹时。对摄影快乐喜爱来说,相机是他的情人,对她诉说着人生路上的万种风情。 摄影喜好是一群幻想主义,他们寻求最好的东西、最美的场景、绝佳的时机拍出最好的照片。每每看到摄影师对着一个场景,重复构图,不竭调解曝光组合,以求获得最好的效果。他们要将本身的人文感受传播给我们,提练出诗的意境。

天下上没有第二个职业象摄影一样,工和享受连系得如完满。披星带月摸黑上山,只为等待日出时那静静绽开的彩霞、云蒸霞蔚的春雾、肃穆肃穆的远山,在朝阳喷薄而出的瞬间,完成他们的创。他们是为工辛劳呢,还是为享受这视觉的盛宴而愿意呢?家庭主妇若是仅仅是本人一个人用餐,饭菜每每做得很简朴,爱厨房就是爱家人。摄影来不及细细咀嚼这视觉的盛宴,选择最美的打包带给咱们年夜众。糊口中从来不不足美景,而不足的是发现。

摄影师们训练有素的目光通构图和光影的使用,把咱们屡见不鲜的东西拍得竹苞松茂,付与它们思维。因,经常有人惊叹:拍出来的照片比实景美。摄影师把美景分化成一个个瞬间,反复对照把玩,真是享用美色的妙手啊! 最好的场景也好,最好的时刻也好,对摄影师来说,都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抓拍糊口的刹时。他们是一群猎人,时刻筹办捕获生存中的漂亮,从闪电劈裂的天穹到烟花绽放天空,从舞台精美的造型到赛场碰撞的雄姿。 要取得一张好的照片,我认为必要“四美具,两难并”,一美是构图造型美。

拍摄主体或大或小、或圆或偏,咱们通构图使其位置恰当、能干显眼、与前后景搭配得交相辉映,这离不开点线面、透视、投影的矫捷运用。二美是光影景深美,光影是图片的魂灵。没有光的强弱反差,只是把主体的影像留下来了,那是照像,而不是艺术照片。在光影的幻化中,主体才能显露出质感、沧桑感和律动感。同一个场景,核心的不同,存眷的影像部位分歧;景深差别,清晰的局限分歧。

由于如许,平面的图片有了立体的觉得。三美是场景刹时美。镜头中的动物(日、月、云、人、畜、车等),都运动到了最佳地位,把这奇丽的刹时定格下来,这是最难等到的。四美是提练主题美。好照片要有好名字,取名的程就是提练主题的程。做到胸中有数,先有主题再拍摄,或见景生情、因情取景都是能够的。两难并是指拍摄和制都很重要。数码单反相机拍出的照片须要举行后期制,调解亮度对比度、色阶、白平衡,乃至进行一些修补。

而真正的艺术照片,还要举行深刻的加工。 摄影师并不是一群骆鸟,只是动地期待着生涯中优美刹时的出现。他们经常缔造美景。布景、灯光、摆拍是缔造美景,操纵各类制图软件对数码相片举行后期制,更是如。这是一个光和影的魔幻天下,很多摄影师沉溺。有人认为,ps和避孕术一样,是改动人类生活的重大创造。不我以为,ps既是摄影的高层次,是对拍照这个“遗憾的艺术”的须要弥补,也是摄影的误区,度的制使照片失真,失去了拍照艺术的根本。

人像摄影心得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检查的236例接触无机氟化物为观察对象, 均为男性, 按患者工龄分为A (5~10年) 、B (10~15年) 、C (>15年) 三组进行DR检查, 其中A组115例, 年龄26~35岁, 平均年龄 (28.4±3.4) 岁;B组72例, 年龄33~47岁, 平均年龄 (40.8±6.5) 岁;C组49例, 年龄45~56岁, 平均年龄 (52.2±5.2) 岁。

1.2 方法:

DR胸片摄影为德国西门子Siemens VX数字化射线机, 使用美国DOME E3影像诊断专用竖屏及西安华海公司的专用软件观察影像图像。对每例观察对象进行胫骨、桡骨、尺骨、腓骨、骨盆DR检查与图像采集。所有图像均经3位以上相关专业的医师集体确诊, 对所得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期。

2 结果

2.1 接触无机氟化物观察对象工业性氟骨症检查结果:

236例观察对象中, 确诊为工业性氟骨症的患者198例, 占83.9%。见表1。

注:在各期的工业性氟骨症患者中, 部分患者只显示一种影像征象, 而部分患者则出现多种影像征象, 故将每种影像征象, 分别统计各期的工业性氟骨症

2.2 工业性氟骨症Ⅰ期患者统计:

101例工业性氟骨症Ⅰ期患者中, A组61例, B组38例, C组2例。骨症Ⅰ期影像改变主要为:骨小梁呈骨斑、“沙粒样”、“纱布样”改变, 骨小梁变浓变粗;小腿胫腓骨或前臂尺桡骨表现为欠典型、局部的骨间膜骨化, 较为典型的患者骨间膜呈“幼芽破土样”改变;韧带或肌腱轻微骨化等。见表2。

2.3 工业性氟骨症Ⅱ期患者统计:

65例工业性氟骨症Ⅱ期患者中, A组16例, B组33例, C组16例。骨症Ⅱ期影像改变主要为:骨小梁呈现明显增粗, 呈“破毯样”或“麻袋纹理状”改变, 骨质密度变大;胫腓骨或尺桡骨呈现波浪状或小丘状骨间膜骨化;肘伸屈肌腱明显骨化, 出现退行性关节变, 其他部位的韧带或肌腱呈现明显骨化。见表3。

2.4 工业性氟骨症Ⅲ期患者统计:

32例工业性氟骨症Ⅲ期患者中, B组1例, C组1例。骨症Ⅲ期影像改变主要为:骨质表现为象牙样硬化, 骨小梁呈现明显广泛粗大, 呈“似磨玻璃状”或“呈粗布纹”改变, 部分骨小梁呈“大理石纹样”改变;胫腓骨或尺桡骨呈现“冰凌”或“滴蜡”骨间膜骨化;肘伸屈肌腱明显骨化, 髓腔变窄, 其他部位的韧带或肌腱呈现明显骨化。见表4。

3 讨论

DR是临床上常用的X线摄像方法, 在筛查骨关节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DR成像具有快捷、操作方便、准确、图像清晰、可清晰显示病灶与组织结构的细节、可后处理等特点[3]。通过将X线的射线信息转变为为数数字字信信号号, , 再再通通过过计计算算机机的的后后处处理理, , 调调节节减减少少曝曝光光条条件件不不合合适适造造成成的的影响, 提高了X线片的图像质量, 降低普通洗片过程中对X线的图像信息的损失, 明显提高组织对比与图像分辨率。工业性氟骨症患者中毒早期无明显症状, 需通过X线检查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方可诊断[4]。氟沉积于骨骼后, 可引起骨骼两种变化, 其一为骨硬化, 通过刺激成骨细胞形成新骨与促进成长骨矿晶体, 增加骨量, 提高骨密度。松质骨形态学表现骨小梁间网眼缩小, 骨小梁排列致密, 骨小梁增粗;密质骨形态学表现为骨髓腔减小, 骨皮质增厚;另一种为骨质疏松, 是因摄取氟的量过大使成骨、破骨处于加速转换状态, 形态学表现为骨质呈斑片吸收, 骨皮质、髓腔界限不清, 皮质骨呈现中断消失。两种改变均称为氟骨症。氟骨症的另一改变为骨间膜、关节囊、朝带、肌腱等部位的骨化、钙化, 骨周软组织骨化。氟骨症晚期还伴有软骨、关节损害[5]。

本研究表明, 在DR中, 工业性氟骨症Ⅰ期患者影像改变主要为:骨小梁改变与骨间膜骨化, 骨小梁呈骨斑、“沙粒样”、“纱布样”改变, 骨小梁变浓变粗;骨小梁改变最明显的部位为股骨粗隆、髂骨下方, 其次为长骨近干骺端骨松质较多的部位, 中轴骨血运丰富、骨松质、代谢旺盛易使氟化物沉积。小腿胫腓骨或前臂尺桡骨表现为欠典型、局部的骨间膜骨化, 较为典型的患者骨间膜呈“幼芽破土样”改变;韧带或肌腱轻微骨化等。骨症Ⅱ期影像改变主要为:骨小梁呈现明显增粗, 呈“破毯样”或“麻袋纹理状”改变, 骨质密度变大;胫腓骨或尺桡骨呈现波浪状或小丘状骨间膜骨化;肘伸屈肌腱明显骨化, 出现退行性关节变, 其他部位的韧带或肌腱呈现明显骨化。骨症Ⅲ期影像改变主要为:骨质表现为象牙样硬化, 骨小梁呈现明显广泛粗大, 呈“似磨玻璃状”或“呈粗布纹”改变, 部分骨小梁呈“大理石纹样”改变;胫腓骨或尺桡骨呈现“冰凌”或“滴蜡”骨间膜骨化;肘伸屈肌腱明显骨化, 髓腔变窄, 其他部位的韧带或肌腱呈现明显骨化。分析DR影像, 认为因大量氟化物于短时间内沉积在骨骼上, 造成大部分受检者属于骨质增加型, 少部分受检者属于骨质减少型。

综述所述,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可快速诊断工业性氟骨症, 可清晰显示组织结构与病灶, 还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 在筛查骨关节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于实验室测定尿氟含量、了解接触氟的作业史, 结合DR影像, 准确诊断工业性氟骨症。

摘要:目的 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DR) 在工业性氟骨症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检查的236例接触无机氟化物为观察对象, 按患者工龄分为A (510年) 、B (1015年) 、C (>15年) 三组进行DR检查, 所有图像均经3位以上相关专业的医师集体确诊, 对所得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期与总结, 分析不同氟骨症分期患者的DR检查表现。结果 236例观察对象中, 确诊为工业性氟骨症的患者198例, 占83.9%。氟骨症Ⅰ期影像改变主要为:骨小梁呈骨斑、“沙粒样”、“纱布样”改变, 骨小梁变浓变粗;氟骨症Ⅱ期影像改变主要为:骨小梁呈破毯状、粗布纹状改变, 骨小梁明显稀疏增粗;氟骨症Ⅲ期影像改变主要为:骨小梁呈象牙样硬化或“大理石纹样”改变, 骨小梁细密或粗大。结论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可快速诊断工业性氟骨症, 可清晰显示组织结构与病灶, 还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

关键词: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工业性氟骨症,氟骨症分期

参考文献

[1]李岩, 孙大为, 张毅南, 等.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在尘肺病诊断中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 2012, 39 (6) :489-490.

[2]刘尚军, 王鹤龄, 翟乃云, 等.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在尘肺检查与诊断方面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 15 (4) :565-566.

[3]黄胜安.直接数字X射线胸片与普通高千伏X射线胸片对尘肺病诊断的比较分析[J].医学信息, 2012, 25 (7) :121-122.

[4]唐德环, 姬文婕, 王京, 等.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在职业健康监护中的应用展望[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0, 23 (2) :157-158.

人像摄影心得体会 篇8

不过,单反相机现在仍然牢牢把持着市场上最后一片“阵地”——专业摄影领域。这并不是说索尼产品在专业领域没有竞争力,而是有更多除了产品之外的因素在影响购买决定,比如系统兼容性、摄影师对器材的熟悉度、使用习惯等。目前,这一情况有所改变,过去总是拿着单反相机、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们,也开始使用索尼微单?相机和佩戴式摄像机。

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环境情况复杂且多变,说是现场如“战场”毫不夸张。记者们都知道“抢镜头”,很多时候能拍到就非常不容易,更不用说拍好了。所以,摄影记者对自己手中的相机,除了画质外,对稳定性、操作性、耐用性等有着更高的要求。

让我们来听听在新闻采访中试用了索尼微单?相机的几位摄影记者怎么说吧。

我这次试用的索尼设备主要有两台,分别是X1000V运动相机和A7SII,均让人印象深刻。

先来说X1000V运动相机。这款相机相当小巧,直接搁在口袋里,搭配腕表监视器使用非常方便。它能提供170度视角的大广角静态照片,在拍摄大场面时相当有用。搭配独脚架或者自拍杆,它能以高角度拍摄大场面全景,角度新颖。所有重要的场合,总少不了疯狂围堵的记者,在这种情况下,自拍杆加X1000V简直就是神器。

在拍摄一些大场景时,X1000V也表现出色。搭配独脚架使用,它可以通过软件直接连接手机取景拍摄、调节参数,非常便于记者传稿。

值得一提的是,X1000V在拍摄视频方面也非常强大:可以拍摄4K视频;电子光学防抖功能可以获得更加稳定、顺畅的视频作品,能克服拍摄者走路、运动时产生的抖动;腕表监视屏或者手机都可以连接相机,实时观看拍摄效果;广角镜头也带来非常震撼的视觉冲击感。

而另一台A7SII是一款主打视频拍摄的相机,其静态照片拍摄能力相当强悍。整机不大,搭配FE 24-70mm F4镜头的重量也比普通单反相机轻得多。

A7SII功能繁多,我花了不少时间熟悉操作,设置快捷键方便拍摄。我把C1键设置成白平衡调节快捷键,C2对焦点选择,C3对焦模式选择、C4取景器切换。会议采访需要拍摄的场景很多,这样的设置让拍摄模式切换变得非常方便。相机的高感光度画质很不错,ISO 3200时可用,提升了弱光拍摄能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机身的防抖功能,可以在拍摄静态画面时使用1/10秒的快门速度,极大拓展了可拍摄性。

相机的静音拍摄功能也让人印象深刻,有别于单反相机的轻声快门,索尼的是完全静音,在小会场内非常有用。

在总理记者会上,我用到了全景照片拼接的功能,通过手机及时将照片发出。由于视角独特、画质精细,照片登上了《新华每日电讯》的二版。

我这次试用的是A7SII。它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外形小巧,便于携带,机身和单只镜头的负重并不大。在移动拍摄的过程中,我背负两台大相机,一台光场相机,外加一台A7SII,并没有觉得比往常重很多,反倒节省了不少体力。

在拍摄过程中,我会选择A7SII内置的全景拍摄模式,只需要拨动拨盘,就能快速启动这个模式,并清晰地完成一张全景照片的拍摄。我用全景模式拍摄了“两会”代表入场、媒体排队等待的大场面全景画面,两张照片均成功签发。

这款相机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内置的无线连接模式。我能够直接通过App将相机里的照片导入手机,迅速使用手机进行必要后期处理,并直接上传。

我这次试用的是索尼微单?A7RII,搭配FE 16-35mm F4镜头。主要体会:一是相机轻巧,便于携带,这是A7RII的最大优势;二是功能设置中的“照片效果”、“微缩景观”选项可以实现一定的横向和纵向移轴效果,让拍摄变得比较有新意,照片效果中的其他选项,也有一定的吸引力;第三,手机无线发稿功能和遥控拍摄功能非常有用,可以实现远距离遥控拍摄和快速发稿;最后,拍摄小段视频可以实现自动追焦,非常实用。

学习摄影心得体会 篇9

在上课之前,我租了一台佳能500d的单反相机,以前只见过别人用过,现在是第一次拿在手中,确实有一点激动。看着相机上那么多的按键,真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想想以前用手机拍照片的时候,觉得这相机就是就是专业,拍出的相片应该也像电脑上那些很专业吧!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讲解,我对这相机和摄影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懵懂无知了。从此开始我对的摄影热度不知提高了几倍,自己也无法限量,以前只是喜欢看人家的,现在突然想研究自己的了。有了这个想法,我对学习摄影技术马上就提起了兴趣。首先学习的是怎样握相机以及拍照时候的姿势,虽然不是很难,但还真是挺讲究的。我按照要求单手握相机的时候,手都抖的厉害,哎,真尴尬!然后就开始练习按快门,按快门也没有想象的简单,要结合许多其他的因素。同时老师也讲到了一些关于摄影的历史方面的知识,像相机的更新换代,胶片的发明与发展等。像一些非操作性的知识,例如各种相机的品牌和它们各自性能,各种型号相机所适用的领域等知识,后来老师都在我们上实践课的时候讲的,这样的讲授方法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这段时间里,通过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总算积累了一点点的经验,慢慢的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术,学习摄影不仅要有一定的技术,还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要经常补充一些理论知识,对于我们初学摄影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经常在网上查阅有关摄影资料和书籍,还有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摄影知识,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摄影技术。想想自己以前是拿起相机就按,跟照镜子没有什么区别,照得清楚就好,其实真正的摄影艺术是需要有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的。想要拍出一张好的作品,必须懂得选主题,选位置,选光线,选时间。

另外,老师经常组织室外摄影活动,还有我和同学们组织一起出去摄影,这对我提高摄影技术起一定的帮助,老师教我们注意观察被摄物,传授摄影的技巧,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懂得了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光线等方法,一边学一边拍,总之收获不少,但是比好的同学还相差很远,还要继续努力。渐渐地我也明白不是你想要都能要的,除了特定场所外,精品源自于生活、源自于捕捉、源自于瞬间,更源自于你勤劳和奔波,坐在屋里你永远拿不出精品的。想想自己以前是拿起相机就按,跟照镜子没有什么区别,照得清楚就好,其实真正的摄影艺术是需要有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的。想要拍出一张好的作品,必须懂得选主题,选位置,选光线,选时间。

渐渐的我对学习摄影有了更新的更全面的认识。学习摄影技术的正确方法应该从全面了解照片形成的整个过程入手,而不要过早地专注于技术细节。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摄影设备和摄影过程本身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对客观、真实,准确地构成物体画面的多样化视觉方法的了解,以及对作品所具有的自我表现力和公开解说性的了解。并且摄影给了我许多感受,摄影首先要有想象力,必须心中要有灵感,多观察新事物,把身边的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才能拍出好的作品来,还要抓住主题,尝试不同的角度拍摄,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经常多学习理论知识、多拍摄照片,多向老师请教,和同学们互相交流,就会有大不一样感受和收获。想要提高摄影技术,留下眼前美好的景象,光说不练肯定是不行了,也并不只是随便按下快门那么简单。摄影是一门综合艺术,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和不断实践才能得到好的照片。

摄影技艺课程心得体会 篇10

选课的时候本来不想选摄影技艺这门课程的,主要因为我没有相机,连普通的数码相机都没有。但是由于我个人对摄影的喜爱与对拍出好照片的向往,最后我选择了这门课。幸运的是,这门课不但教会我许多拍摄的技巧,更让我知道不是只有高档的相机才能拍出好照片。

学完这门课,我个人将摄影分为两块,一是拍摄的内容主题,二是技巧,两者同样重要,正因为此,不一定好照片都是出自好相机,即便用手机同样能拍出好照片。

摄影的内容主题主要有寄情于景,表现哲理,暗喻所思,反映社会等等。我们课上老师曾经讲过他在河南少林寺拍的一张照片,内容是一个喇嘛的小儿子(八九岁差不多)熟练的从他爸爸的怀里掏出手机拍正在拍他们的游客。这张照片没有加入任何拍摄技巧,但任然是一张好照片,既体现了孩子的可爱,也反映了通讯时代发展迅猛与社会的飞速进步。老师还讲过一张获奖照片,关于两个练杂技的孩子的,两个孩子成对称装站在独轮自行车上,她们头顶的盘子突然掉了下来。我相信这张照片用手机完全可以拍出,但是它或了大奖。为什么?因为它反映了有这么群受苦的孩子存在于中国的现状(心酸啊),也表现出红编世界的杂技练来是多么辛苦(心酸且敬佩),其中还有一个细节,她们头顶的盘子掉了下来,这一刻让人有无限的想像,盘子掉下来后她们会挨打吗,一想到这里,心里又不禁一酸(心酸又加担忧)。这正是这张获奖照片的感染力所在。所以照片选材很重要,要多关注生活的细节,善于捕捉,很多美丽的心酸的,和所谓能获奖的题材就在我们身边。即便只有手机,只有200万像素,也要敢于拿出来定格精彩的瞬间,在自己这里,它永远是特等奖。这是每一个摄影爱好者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摄影的技巧就像万花筒里的星星,稍微调一下,意味无穷。上完这门课,我不敢妄谈摄影技巧了,有些拍出来的照片我用ps都做不出那种感觉。但在技巧方面有几个应该注意的小常识。如快门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调节,当出现快门不够快的时候,就要看一下现在的光线是否强,如果不够强请调下你的ISO感光度,越高快门速度越快,当然也有他的弊端,那是什么了,这也就意味着图片的噪点越多,所以并不是什么都是最高的就好,根据你的需求来调节,天色有些暗用400左右,如果太黑就用800-1600,不过这样的照片就要后期降噪处下(我个人不愿将单反拍出的照片做后期)。还有光圈方面,这样来理解,大光圈进光量多,快门速度快,虚化的背景漂亮,多用与人物特写,小光圈进光量少,快门速度慢,拍摄时间长,适合夜间拍摄风景照片,一定要用三角架,如果你感觉你能拿着相机一分钟站在那不会动的话,可以不用,这样就意味着照片特别清楚,没有虚化的背景效果,色彩饱满,这样你就知道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样的光圈大小,根据你想要的效果来调节。记得课上一个同学讲他的照片,是关于芦苇的,调大光圈,虚化背景,拍出的芦苇真的很漂亮,而且他的光线用的也非常到位,真想有机会和他pk一下(等我有单反再说吧),不过他的构思才是让我最钦佩的地方,多种芦苇姿态,发人深思的解释,一个字,“牛”。

对于我这一个拍摄爱好者来说,在以后的摄影生活中,是需要培养耐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的,这样才能拍到好的主题并能更好地将拍摄出来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个学期我学到了许多的摄影知识,让我在以后的拍摄生活中给予

我提供了许多的基础知识,不像以前那么的盲目拍摄,至少我知道了自己拍摄这个东西是出于什么目的。这已经是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的拍摄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或者说让我对摄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新的了解。并且可以让我有去捕捉生活中的美。还可以提高我的摄影水平、提高摄影的基本功,还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每幅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开拓视野,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转眼间这个假期即将过去了,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拍到好的作品,同时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人像摄影的背景选择 篇11

简单的白色或者黑色的背景许多时候确实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美国摄影师理查德·阿威顿拍摄《美国西部》摄影集时,差不多都使用相同的白色背景。国内摄影师宋朝拍摄的《矿工》也使用了单纯的白色背景。理查德·阿威顿和宋朝都是使用大画幅进行创作,他们用白背景把主体和环境隔绝开来,只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其内在的心理特征。这不失为拍摄人像的一种好方法。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并不是所有的摄影师都选择大画幅拍摄人像。大多数摄影师使用135相机也能拍摄出非常出色的人像作品。135相机的轻便和机动性可以使摄影师很容易进入人物的生活环境中去,他们通过人物与背景的相互关系来揭示人物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

当我们不是用大画幅在拍摄人像时,我们就要考虑背景了。而人像摄影中,最烦恼问题之一就是如何选择恰当的背景。

背景选择不是简单的长焦虚化

说到背景,许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用长焦虚化。用“大炮”(长焦镜头)虚化背景,这确实是一个办法,而且在特写和大特写的照片中十分常见。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办法,我们在网上的各种摄影沙龙里经常能到这样的照片——背景被虚化得一塌糊涂,主体通常是一张美女的脸,或者一张小孩或老人的脸。说实话,这样的照片通常都没有什么生命力,因为它们什么也没有揭示出来。

那么,什么是好的人像背景?好的背景是能够帮助刻画被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好的背景能与人物发生关系,并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拍摄前,摄影师通常都具有很明确的创作主题,由于主题的不同,摄影者在选择背景时就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分别予以合理的取舍。譬如,欲显示被摄者的职业特点,我们可以把其工作现场作为背景,并采用现场自然光线拍摄,力求画面产生常态的气氛,把环境作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环境来衬托人,用环境来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注意不良背景对画面的影响

从人像摄影的实践来看,背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平面的、有纵深的、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摄影师都知道,在摄影中,有些景致不宜充当背景。

第一,景物凌乱繁杂的场景不宜做背景。例如,堆满各色物品的居室和仓库,用这样的环境做背景只会使画面显得凌乱不堪。第二,喧宾夺主的亮色块的景物。比如,背景中一块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黄昏的日落等等。第三,具有冷色调的景物。因为当它反射到被摄人物脸部时,会使人显出一种病态的样子。第四,反差异常强烈的景物。

此外,在背景中,尽量不要出现连接被摄体的线条。作为二维平面表现的照片,背景上的横线或者竖线贯穿被摄主体,会呈现切断的视觉效果。因为在现实空间当中存在于身后的横线,在照片上会被压缩在同一平面上,所以欣赏者会将被摄主体身后的线条也扩张为连接的线条而加以认识。

背景的横线穿过被摄主体的眼睛、脖子或者关节部位的话,就会更加凸显。因此,必须注意不要将横线分布在模特的眼睛、脖子或者关节部位的相应位置上。

另外,形成背景里竖线的树木或街灯,如果它们刚好位于模特的头部后方,就会像是头上长角一样,看起来非常碍眼。在构图时都应当设法移走。

人像摄影心得体会 篇12

纪实人像摄影, 顾名思义, 指的是在自然状态下, 对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真实再现, 它反映的是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风貌, 时代特质以及社会实况, 用写实的拍摄手法不加任何干预, 最真实地还原反映对象的本来面目, 它是纪实摄影与人像摄影的交集。因此, 一幅优秀的纪实人像摄影作品, 不仅要真实反映主体人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更要表现人物内在的心理、情感和性格特点。纪实人像摄影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摄影艺术形式, 它通过反映社会现实, 赋予影像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与审美价值, 不仅具有艺术性, 更具有社会性、现实性和思想性, 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二、纪实人像摄影特点

(一) 真实性

摄影技术诞生后, 由于其高度的写实性, 许多的摄影家开始把镜头对准人类的社会生活, 借助照相机记录现实生活, 推动社会进步。正如法国著名摄影师布拉塞所言:“我并不用我的相机去评论, 而是通过相机看不同的人, 并把他们凝聚在底片上。或许他们是不法之徒, 是同性恋者, 不论我通过相机看到了什么, 感觉到了什么——这就是结果。”诚然, 摄影的魅力正在于它的真实性, 而恰恰是平凡的、被忽略的生活细节最能反映出社会现实。

在纪实人像摄影中, 真实性要求摄影师必须客观真实地还原反映对象的形象, 而不应有丝毫夸张或变形, 否则, 便不能算作纪实性人像摄影。这里的真实不仅包括人物形象的真实, 也包括人物所处的环境的真实。从唯物论角度讲, 人是外在一定时空中的人, 一旦脱离了时空, 人的行为亦将失去意义。正如阿诺德·纽曼的“环境肖像”那样, 将人物置于真实的环境中, 表现人物与周围环境的依存关系。美国摄影家多萝西娅·兰格声称:“我站在下面三个立场去拍摄:一、不要去干涉, 对主体不要肆意更改或安排;二、拍摄对象不能破坏环境, 而应作为环境的一部分生动地存在;三、时间上的现实意义。真实地再现被摄物体在时空上的位置, 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对被拍摄体客观存在的状态不去移动它, 改变它, 编造它。”也正因如此, 兰格的纪实人像摄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季节工母亲》是兰格的名作, 她拍下了因经济萧条而满面愁容的母亲和她的孩子们, 母亲坚毅的面容、深邃凝望的眼神, 以及孩子们背转过去的身影, 无不触动观者的心灵。

(二) 情感性

纪实人像摄影的焦点在于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 只有准确把握人物的真实特征和情感才能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意蕴。19世纪最具才华的法国摄影师加德帕斯·费得克斯·图尔纳松说:“一个摄影家, 不论其相机机械性如何, 都应把焦点对准人物的脸部, 抓住人物的神情, 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 使其神韵跃然纸上。”对于纪实人像摄影而言, 其感人力量主要就在于它对于情感的表现, 我们说一幅作品要想牵动观众的情绪, 情感因素必不可少。兰格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 正是由于她充满关爱的视线。于她而言, 摄影师应当靠感觉去理解他人、同情他人, 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以自身的经验体恤别人的哀乐, 如此才能更加贴近拍摄对象, 拍摄的作品才更能打动观众, 可见, 伟大的、深沉的感情永远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诸多“荷赛奖”获奖作品中, 有着大量拍摄非洲难童的照片, 从这些照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那片古老大地上的深重灾难, 还能看出摄影师关切的眼睛和悲悯之心。如《尼日尔干旱灾区的难民》这幅作品, 摄影师欧文·卡特以其深切的人文关怀向世界传达了干旱给尼日尔地区带来的苦难。

(三) 社会性

有些摄影师充当着科学家的角色, 有些则充当着社会记录者的角色。对于人像摄影而言, 摄影师更多的是充当社会记录者的角色。与艺术人像摄影不同, 纪实人像摄影重在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它注重选取社会现实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 借助典型人物、典型事件表达摄影师对社会的理解与评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纪实人像摄影又是一种社会活动。诚如美国著名纪实摄影家路易斯·海因所说:“摄影不应当仅仅为了美, 而应有一个社会目的。要表现那些应予赞美的东西, 也要表现那些应予纠正的东西。”这就是纪实人像摄影的社会性。在纪实人像摄影家手中, 照相机有着语言文字难以形容的力量, 他们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现象、反映社会现实。如海因拍摄的童工系列, 其镜头下的影像朴实而直率, 注重画面内容的表达, 深刻地反映了童工悲惨的生活状况, 具有高度的社会性、现实性, 成为记录时代的见证。

三、纪实人像摄影拍摄技巧

对于纪实人像摄影来说, 需要摄影师有异于常人的观察领悟能力, 善于发现事物的闪光点, 即记录价值。也许在许多人看来是寻常的事情, 但是通过相机以另一角度把它记录下来, 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作品总是能历久弥新, 可以让人们重温过去, 回味无穷。下面就纪实人像摄影的拍摄方法介绍如下:

首先, 选取独特的拍摄角度。相机是我们的第三只眼睛, 拍摄的过程其实就是透过镜头去看生活, 感受生活的过程。同样的一个题材和场面, 不同的人去拍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效果。当我们用平视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 那么拍出来的影像会具有亲和力, 但却缺少视觉冲击力。因此, 在拍摄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表现方式。如拍摄一个场面, 是用顺光、逆光还是侧逆光, 是用远景、中景还是特写, 包括对一些细节的表现都反映了摄影者独特的思维。

上面的影像中描述的是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古达罗尔, 一位妇女为在海啸中丧生的亲人悲伤不已, 摄影师选用俯拍的角度向观众展现主体的完整性, 交代了事件起因, 同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 注重故事化、人性化的表达。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 人情味越来越淡薄。在这种情况下, 摄影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 吸引观众的视线, 就应当营造一个充满人情味、充满故事性的画面。用图片讲述故事, 用人情味引发观众的共鸣。

第三, 捕获精彩瞬间。纪实人像摄影以客观真实地记录现实生活为主要目的, 关注人的社会活动, 抓拍是其常用手法, 即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情况下, 摄影者运用高超的抓拍或偷拍技术, 尽可能接近被摄对象, 摄取被摄人物的某种最佳瞬间, 使画面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瞬间即永恒”, 说的就是好的抓拍所能产生的效果。纪实人像摄影就是在人和事件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通过照相机将某一瞬间永久性地定格在一张图片中, 在瞬间捕捉到最能代表和反映人物精神状态、最能表现拍摄者意图的精彩画面。好的画面常常是稍纵即逝的, 因此, 抓拍要求摄影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判断力, 能在瞬间果断地按下快门。正如抓拍大师卡蒂埃·布列松所言:“如果快门是在决定性瞬间按下去的, 你就会本能地完成一个几何图案。如果没有这一点, 图片就会既没有形式, 也没有生命。”如下图所示:《替爸爸买啤酒》是布列松在巴黎的穆费塔街头抓拍到的一幅脍炙人口的纪实之作, 画面中的人物表情自然, 布列松在极短的时间内捕获了小男孩抬头微笑的典型性瞬间, 使得画面充满活力。

第四, 选取典型环境。环境可以较突出地表现主体, 有助于渲染气氛, 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 因此, 在对环境的把握与处理上, 应遵循在典型环境中突出典型主体的原则。环境人物摄影大师阿诺德·纽曼主张人应与周围环境相结合, 如果人物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较小, 而环境相对突出, 这也是一种间接表现主体的方式。将主体人物置于较大的环境中, 可以更好地揭示人物的内心, 从而引发观众的联想, 延伸画面空间, 同时也可以较好地渲染气氛, 增加画面的意境。

最后, 单幅照片与组照综合运用。纪实人像摄影既可以用一幅照片来表现, 某个主题也可用一组照片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同一个主题思想, 如解海龙的《希望工程》。单幅照片可以在任何时间或地点进行拍摄, 而组照则要求以特定的人和特定的地点为中心进行连续拍摄, 在内容上信息量更大、更具可读性。

四、社会意义

美国著名摄影家罗特思说过:“所有的纪实摄影都敢面对社会, 产生互动并进行诠释, 每一个时代的社会都传递着。”纪实人像摄影以其独有的社会价值、史料价值影响着社会, 是摄影家关心人类生存状态, 并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而做出的努力, 彰显出人性的光辉。作为纪实人像摄影家, 不仅要记录表层事件, 更要注重反映社会意义、时代精神, 并通过强烈的现实感来展现纪实摄影作品的社会价值。

五、结语

纪实人像摄影以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影像来展示人们从未注意或甚少关注的事物, 用画面去影响读者, 以此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可以说, 今天的纪实照片, 就是明天的历史。在今天, 它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 到明天, 它还可作为历史见证去影响我们的后人。总之, 纪实摄影作品传播信息, 见证历史, 教育大众并使其获得审美愉悦,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艾红华, 毛建雄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9.

[2]鲍昆.观看·再观看——当代影像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关于热点新闻的演讲稿下一篇:企业财务顾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