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尽爱心育桃李

2024-09-30

倾尽爱心育桃李(共8篇)

倾尽爱心育桃李 篇1

倾尽爱心育桃李

学校是培养人的阵地,我在这块阵地上已经耕耘了三十多个春秋,默默奉献,可谓“从少年到白头,俯首甘为孺子牛”。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倾注给下一代。众所都知班主任工作难,工作苦。但低年级的班主任更是苦和累,既教书还要育人,既要当传授知识的老师,还要做关心生活的慈母,因此,做低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艰辛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和探索,我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象山谷的回声,党和人民也给了我很多的荣誉和很高评价,而我并没有就此停步,一如继往的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凭着对教育,对孩子的爱执着的投身在党的教育事业当中。

热爱学生,潜心做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我所带的学生大多是刚入学的孩子,他们独立性差,对父母和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由于年龄小,在家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难免带到学校来,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班上的赵宇航同学,由于平时不爱讲卫生,经常吃坏肚子,加上他有点生理毛病,常常把大便弄得满裤子都是,又脏又臭,我总是不其烦地为他洗干净再找来干净的衣服换上,因为他父母在外打工,年迈的奶奶还有地要打理。象这样类似的情况在班上经常会出现,他们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刚离开亲人,还不能一下子就能适应新的环境。每每遇到此事,我就会对我的学生们说:我们总要长大,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可能照顾我们一辈子,我们还是要学会自理,而且总有学会自理的那一天,为什么不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学会独立呢?到学校了,我们就是小学生了,再不能象在家里一样连大小便都有人提醒了,自己都要注意下课就要上厕所,上课也可以举手,不然就会弄湿和弄脏衣服,多不好意思哦!还有几个女生,象曾雅文、向雨情、向米佳、胡玲等,父母上班,赶时间,没工夫给她们梳头,他们上学干脆批头散发,她们自己也不会梳理,开始我一一给她们梳辫子,然后利用下课手把手的教她们相互学习扎辫子。班上向东兄妹俩的父母外出打工,奶奶也在砖厂上班,他们的头发和身体常常不洗,满脸的鼻涕,衣服好象一月都不换,又脏又臭,我经常带他们到我家为他们洗头、洗澡、洗衣服。同时教育他们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更要讲究卫生。对这些孩子,我不但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学习上我更是不会放松。学习上我总是严格要求他们,每个字、每个音、每句话都要规范,不允许丝毫的马虎。彭钻是班里最小也是最不讲卫生的孩子,每次写字东倒西歪,我就握住他的手写,哪怕握住他沾满鼻涕的手!耐心地教他写好写完每一个字。对那些接受能力差点的学生,我总是耐心辅导,他们在学习上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可成为我大加赞赏的理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说实在话,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都能为自己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中的进步而倍感骄傲。每当此时,我也为我自己教有收获深感欣慰,这些琐碎的小事,虽说简单容易,但没有一颗真诚的爱心是难以做到的。春去秋来,周而复始,我就是这样和孩子们混在一起,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上课我是老师,下课我是慈母,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无比的快乐!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影响学生的成长。对刚入学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的塑造。俗话说“树木从小育”。刚入学的学生,什么同学友谊,校纪校规,班纪班规等在他们的脑海里简直就是一个未知数,但是通过我的教育,都有所感知。在他们的眼里,我是深沉似海的老师,又是耐心仔细指点迷津的慈母,还是能交心撒娇的朋友,还是一名合格的“医生。三十多年来,我一直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不利于学生健康的话不说,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事不做。已经记不清自己帮助过多少学生,转化了多少学生,但我只有只有一个坚强的信念:对学生倾注爱心,言传身教,没有不能融化的冰川。现在,我所教班级的学生无论在学习,卫生,礼貌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众人的赞赏、夸奖。这正是我最大的心愿。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尤其在当今社会,时代赋予我们班主任工作新的内涵,要求我们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万丈高楼平地起,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做好基础年级的班主任。

张姣芝

倾尽爱心育桃李 篇2

爱字当头, 榜样为先

1991 年, 马宗义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并分配至天水市一中工作。25 年来, 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常年担任班主任和级部主任工作。

马宗义在班级管理中从不吝惜他的表扬, 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或一个赞许的眼神。他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他给学生的表扬、鼓励, 就像一缕缕的阳光, 让学生心中倍感温暖, 让学生的青春之花灿烂开放。

“爱, 不应该仅仅被看做教育的态度和方式, 而应该是教师的职业准则。”谈起自己的带班经验, 马宗义对此说道。

2014 届高三时, 马宗义所带的文科辅导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班长宋永嘉把刚刚收齐的680 元书费放在课桌抽屉的书包中被偷了。他很焦急, 要求我调阅教室监控录像。我知道, 从录像中找到偷钱的同学很容易, 我也很理解宋永嘉丢钱的心情, 但我并没有这么做。我有两个担心:第一, 一旦找到这个学生, 他的同学会怎样看待他?这样的态度会对他产生怎样的影响?第二, 如果他心理脆弱, 在高三这么关键的时期会给他怎样的打击?因此, 我找来班长, 说学校监控最近一直关闭。过了一天, 班长又对我说, 他基本上可以推断钱是谁偷的。我严肃地对他说:“没有确凿的证据绝对不能随便怀疑任何一位同学;这件事我也有责任, 没有及时提醒你, 680 元钱由我垫付。”

马宗义这样做, 也许有人不理解, 有人不同意, 认为丧失了基本的原则, 是对学生的纵容。但他认为: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 保护是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爱。而偷窃的事一旦公布, 对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学生, 他该怎么面对他的老师和同学呢?因此, 他宁愿等待, 给这位学生一个机会, 让他在这个集体中慢慢成长。他也相信, 随着年龄的增长, 阅历的丰富, 心理的成熟, 这位学生肯定会改变的。

“而让我惊喜的是, 这位偷窃书费的学生在高考结束之后果然来找我, 讲出了事情的缘由。这件事给了我很多感触, 我们的教育太需要理解、包容、耐心和爱护了。”马宗义说道。

马宗义不仅爱学生, 也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立了榜样。马宗义总是严于律己, 用自己的形象影响学生, 他总是充满活力, 工作总是严谨认真, 一丝不苟, 耐心细致。即使很辛苦, 上课时间也从不坐着讲课。他允许学生迟到, 但他自己从不迟到, 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 第一个到操场, 和学生一起跑步, 一起做操, 一起早读。他认为, 这种工作态度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他所带班级的班风就像他的作风, 严谨认真, 纪律性极强, 而又充满活力。

理解如轻风, 尊重似细雨

古语道:“教不严, 师之惰。”“严是爱, 松是害。”在连任班主任的过程中, 马宗义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 以教师为主导, 协助管理的合作型班级管理模式, 其核心是信任学生, 自我管理,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他认为每一届学生有每一届学生的特点,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年龄段的特点, 而每一个学生又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每一个学生又有着并不完全一样的成长环境, 所以, 虽然常年担任班主任工作, 有着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 但是, 他总是时刻细致地观察、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他把了解学生看作是担任班主任工作永恒的第一课, 他把理解更看作是教师对学生宽容和爱的表现。

在马宗义眼中, 高中学生正处在性格、心理、情绪的巨大变化之中。时刻关注了解学生的成长变化尤为重要。他把学生看作发展的个体, 他认为,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是能够宽容地面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就要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对学生成长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因此, 他所带的班级, 也有成绩较差的学生, 但是很少有厌学的学生, 班级气氛轻松, 学生积极乐观, 阳光开朗, 团结友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马宗义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真可算得上无微不至。2011 届“珍珠班”的学生均来自甘肃天水的贫困家庭,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极大的温暖, 马宗义在担任班主任期间, 几乎家访了“珍珠班”所有家庭, 他的行为深深打动了这些孩子。

2011 届珍珠班的雒雪丽同学, 考试成绩一直在全年级七八十名, 但在2011 年高考中发挥严重失常, 没有上一本线。“他父亲给我打电话, 说孩子情绪低落, 茶饭不进, 整天躺在床上, 和谁都不说话, 一家人围着她, 非常焦虑, 没有一点办法, 要我打电话劝劝她。”马宗义在为这名学生深感惋惜的同时, 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我给她打了好多次电话, 可她都没有接。我能理解她现在的心情, 也知道这种失败的痛苦只有靠时间慢慢整理。但还是决定去她们家一趟, 希望能够让她感受到哪怕一丝的温暖也好。我乘车三个半小时赶到甘谷十里铺, 跟她谈了很长的时间, 说了很多鼓励的话, 最后她决定上二本学校。”马宗义说道。

“我很明白, 我能做到的就是表达一个老师对自己学生仅有的关心、爱护和对她的信心, 仅此而已。同时, 我也相信, 这种关心, 会成为她记忆的一部分, 很温暖的一部分, 陪伴她。”

如今, 雒雪丽同学已经是温州医学院大三的学生, 成绩名列班级前茅, 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

2011 届“珍珠班”来自清水农村贫困家庭的蔡文姬同学, 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很不适应, 成绩滑落到年级的最后, 这位曾经在初中取得骄人成绩的同学压力很大, 心情烦躁, 根本不能专心的学习。马宗义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于是, 只要一有时间, 马宗义就鼓励她, 和她探讨学习的方法, 而且在生活上给予她许多帮助, 在她生病的时候送她去医院。在马宗义的帮助下, 蔡文姬同学慢慢变得乐观坚强, 学习更加刻苦, 在2011 年的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马宗义热爱学生, 从心底里面尊重学生。在师生关系中, 平等是他坚持的准则。他认为, 尊重学生首先体现在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上。体现在对学生哪怕并不一定正确的思想观点的尊重上, 体现在和学生交流的态度上。

马宗义认为教师绝不能以“势”压人, 教师对学生更应该是轻风细雨, 这样对待学生, 才能够唤醒学生的尊严感,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 让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在2014 届文科辅导班组建的第一次班会上, 马宗义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担任班主任, 绝对不批评任何一位同学, 绝不在班上发脾气, 请同学们监督我。”因此, 马宗义能够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和喜爱。

教学即教育, 品格即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 马宗义始终坚守“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 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的基础现实,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尊重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基础。

“他的备课完全围绕学生展开。他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 他认为,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 他的课堂, 生动活泼, 学生思维活跃。他把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紧紧结合起来, 教学成绩突出。”天水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邹小兰说道。

“马老师能够把教书和育人仅仅结合起来。他认为, 语文学科具有天然的育人作用, 语文老师更要积极主动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天水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尹婷说道。

马宗义在高一年级开始倡导开设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传统经典诵读”。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传统经典诵读”已经成为天水市一中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必然”选修课。这门课不仅起到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也成为天水一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传统经典诵读”, 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肯定, 更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马宗义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还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案———“突破两个发现”。他认为,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能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生活, 更要培养学生有能力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两个发现”联系紧密, 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 关乎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和写作。所以, 马宗义的阅读教学不会死扣作品主题、写作手法, 而是从生活读文学。这样的教学, 不仅生动有趣, 而且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从而为写作积累很多鲜活的素材, 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认知生活的能力, 而发现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学生一生会受用无穷。

马宗义担任班主任工作时, 绝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他能够看到成绩之外对学生的将来有更大影响的因素。比如, 理解、宽容、尊重、恒心、乐观、善良、勇气、抱负、节俭等品格, 这是他作为班主任最看重的, 他说:“美德远远胜过能力, 品格即能力。”他把学生品格的形成、美德的养成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

爱心育桃李 篇3

热爱教育,为人师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我的座右铭。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美好的师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作为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凡是要求学生的标准,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充分展现教师的综合素质,用实际行动取得学生的认可,让学生心服口服。只有这样,我们教育学生时才有底气,有说服力。对学生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动,还要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将爱心倾注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做人,用教师特有的语言和行动去唤起学生的热情,引发共鸣。

善良真诚,细心呵护

我一直都认为:班级无小事,每一件都是关系学生成长的大事。身为班主任,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到思想,每一点变化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给予他们关怀与帮助。我班有一位叫玉深强的学生,父亲得了癌症,家里倾尽所有,但也没能挽回父亲的生命。玉深强同学因此深受打击,并萌生辍学念头。我得知此事后,积极组织班里同学捐款,三年如一日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来帮助玉深强同学解决生活费问题,让面临辍学的他重新回到了课堂,并在2014年的中考中取得9科A+的优异成绩。

爱生如子,一视同仁

“如果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生活这片温暖的阳光里绚丽绽放”。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是普遍而广泛的,不应该以社会原因、家庭背景及平时表现而有所偏爱,应该一视同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很重要,使学生对自己所在的集体有眷恋感、归属感、责任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敞开心扉认同你,快乐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在课下,我也经常和学生们以朋友相称,与他们共站在同一条线上,共同来渡过难关,享受荣誉。虽然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千百种,但爱他们的心却是一样的。

深入钻研,争创一流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还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专业的教学能力。工作中,我认真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有特色、有风格,让学生们乐学、会学。多年来,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展“学生有差异,课堂无差生”活动,积极营造和谐、民主、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师之爱、生之情,把大家牢牢地牵在了一起,形成了为大家排忧解难、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强大凝聚力,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地制止了学生辍学。我教过的学生数不胜数,一些毕业多年的学生,一提起我的课,仍然记忆犹新,回味无穷,说上我的课很轻松,是一种享受。这种轻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也正是我始终追求的目标。

心灵的付出,收获的是累累硕果。2014年中考,我所带班级共有79人,其中57人考取A+,创下百色市班级考上重点高中人数最高的纪录,社会称“百色第一班”。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好评,学校和社会的肯定。2014年秋季入学,很多初一新生及家长都纷纷慕名而来,要报到我所带的班级。面对这一切,我觉得自己以往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得了。

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为师者只要你热爱、关心、善待每一个孩子,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让每一个孩子在关怀与庇护中健康成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因为热爱学生,我愿意用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去培育他们;因为热爱这份事业,我无怨无悔!

春风化雨育桃李,拳拳爱心塑辉煌 篇4

浩浩荡荡的金沙江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贯东西,向人们诉说它那博大的胸怀。在奔腾的金沙江畔有一座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在这座花的城市中,有一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它就是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

一、学校简介

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是攀枝花市唯一一所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外国语特色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07人,专任教师86人。其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35人,中学一级教师32人。有24个教学班,学生1289人。

学校坚持把育人为本作为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牢牢把握提高质量这一核心任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居攀枝花市前列。

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的“三发展”模式即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主动发展、学校内涵发展,为学校文化建设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良好的教育教学业绩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教育影响已辐射到凉山州及滇北地区,为倾力打造攀枝花为川滇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校向全体师生提出了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校魂十二爱”:“爱祖国,忠贞不渝;爱学校,细致入微;爱学习,勤奋有法;爱他人,宽容合作;爱自己,乐观负责;爱老师,文明礼貌;爱长辈,尊敬孝顺;爱同学,友好相处;爱公物,勤俭节约;爱集体,团结互助;爱城市,遵守规则;爱生命,自尊自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学校着力形成以生命教育为引领的教育工作特色。是四川省首批“心海护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实验学校和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 ①在初一年级开设了心理健康

②在起始年级每个班级和学校戏剧社中排练校园心理剧,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提升学生的心理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③通过实施心理健康问卷测试,阅读学生日记、作文、内心独白等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建立师生联系制度,班主任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异常表现,加强与学生交流、沟通与指导,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及时进行干预。

④学校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多方协调,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减少学生与校园内外不良因素的接触。促进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互信,定期为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并以《心桥》报为载体,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知识,形成教育合力。

⑤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文明娱乐、健康休闲,创造学生才艺展示和获得成功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水平。(2)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大课间活动,并开办了跆拳道、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多个体育社团。(3)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普法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自我约束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学校多次开展了学生安全疏散演练,组织了新生军训,开展了“无烟日”和“禁毒日”宣传活动,经常性地对师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的能力。多年来,学校领导、值班干部坚持校门值守制度,落实安全制度,实行安全“一岗双责”,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加强学生宿舍、学习实践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做好学生普法工作,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建设好校园警务室,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4)搭建平台,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学校根据学生的特长,成立了艺术、体育、语言等门类20多个学生社团,坚持开展学生“爱心义卖活动”,爱心汇聚和传递已经成为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的德育特色;在妇女节、教师节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活动,学生通过给母亲写感恩信,给教师写贺卡和上“理解教师”的自主课堂来表达感激之情;学校每年举办校园科技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扩大活动的参与面,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人人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积极开展卫生劳动、捐款和社会宣传等公益活动,举行中心广场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组织学生慰问部队官兵、福利院孤寡老人和特教学校儿童,使学生体会到实现自己生命社会价值的意义。

3、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奠定成功的基础。

学校立足于把握细节,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制定“一日常规”、“卫生常规”、“纪律常规”三个“常规”和“住校生规范”、“学习规范”、“文明礼仪规范”、“仪表规范”四个“规范”,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4、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坚持全员育人和全面育人的原则。充分发挥德育主渠道的功能,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强化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不断增强管理和后勤人员的育人意识,做到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

“课程改革应建立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有效机制”。我们致力于办好“家长学校”,长期坚持开展周三“家长开放日”和定期家长会的活动,2012年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试验基地”;同时,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聘请炳派所长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利用青少年宫的资源开展社团活动。这些举措扩大了学校的教育影响力,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初步形成了开放性的教育态势。

三、坚持教学为中心,培英育才,减负提质。

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减负提质,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1、我校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坚持了三大原则。一是夯实基础抓过关;二是注重层次抓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三是培养习惯抓规范,使学生形成自觉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2、制定和实施了各年级的阶段目标。一年级注重学生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的培养和优良班风的建设;二年级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效学习方法的寻求和学风建设的加强;三年级注重学生复习过程的细化、高效应试对策的训练和积极考风的形成。

3、坚持“周周清、月月查”,科学设置周练和月考的难度值,以一周或一月的基础知识考察和夯实为主要目标,力求大多数学生实现基础过关。

4、以年级组、班主任为中心,开好学科平衡会,科学协调各科目任务量和预设完成时间,统筹学生的任务总量;以学科备课组为中心,统一任务量,组织学科教师科学设置学习任务的难度,精选题目,增强练习的典型性和层次性,减轻学生的任务量。

5、实施分层作业制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学校运用“因材施教”、“最优环境”原则,在常规作业上实施了分层作业制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减轻了学生负担。

6、教学过程中,坚持学法指导、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学科思维的构建。

7、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学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制定推行了“四环九步”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

8、坚持科学的质量观,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制定了《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新课改条件下的学生评价制度》,在对学生评价上注重多元性、发展性和综合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学校提出了教师主动发展的理念,既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确立了思想政治、教学业务、身体心理、教育科研四项主题发展目标,用目标向导,管理促进,评价激励,使教师由“要我发展”转化为“我要发展”。学校建立和完善了教师培训体系,有计划地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市内培训、送外培训和自主学习为辅的培训工作。

学校坚持以教科研促进教师的创新和发展。学校现有市级课题2个,校级课题12个。语文组的国家级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已经结题,其研究成果在我校语文作文教学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国家级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营造的实践研究》已立项。学校现有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共22人,占任课教师总数的26%,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黄莉工作室就设在我校。学校当前已初步打造成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具有很强专业能力和相当影响力的教师队伍。

五、教育教学成果

2012至2013学,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不断追求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学校办学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同和赞誉。

我校2013级仅401人参加中考,国重上线达229人,其中正录179人(励志班16人,实验班117人),较去年增加16%,国重升学率达57%。连年国重升学率市直学校第一,连年RSR评估市直学校第一,连年荣获教学质量优胜一等奖,继续位列全市义务教育第一方阵。我校毕业生升入三、七中学习潜力大,发展后劲足。从两所国重获悉,我校2010级毕业生进入三、七中学习,参加今年高考,我校毕业生重本上线达93人,三本及以上达228人;全市文、理科前10名中,我校毕业生占6名;省“三好”生、省优干全市共25名,我校毕业生占7名。上述所有指标我校全面远远超过二十五中小、19中小、米易一中、市二中、市实验学校等全市其它学校。

生物、地理结业考试稳住全市第三名,继续保持了市直第一名。

一、初二参加全市统考均超额完成了市教育局分配的目标任务,在全市名列前茅。

体育方面:荣获市直田径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市中学生篮球比赛第二名;市中学生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第三名,女子团体第四名;市中学生武术比赛团体第二名;市中学生羽毛球比赛团体第三名;市中小学生游泳比赛:初中男子组团体第一名,女子组团体第一名,个人单项14个第一名,7个第二名;接力赛3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我校学生参加四川省艺术人才大赛达198人,获奖164人,是历年来参赛人数和获奖人数最多的一次,学校也因此获得优秀组织奖。

学校每一位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一项社团活动,培养了一项特长。

六、校园文化建设

育人环境对于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且深刻的影响。今年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提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兼容并包,融通竞进”。学校在宜绿地段合理规划种植了各种树木,因势造型,做到应绿尽绿,见缝插绿,使学校呈现出处处生机盎然的景象。“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每一寸土地都育人”。我们在校园内醒目地展示了办学思想、校训、发展模式、文化追求、学风和校风要求;专门开辟了优秀学生、学习小组的宣传专栏;新增了学生文艺作品展示墙和展示专栏,建设了“飞扬乐园”,增添了宣传标语;学校积极开展了年级文化、班级文化、学习小组文化、寝室文化和食堂文化建设,使文化建设呈现出特色鲜明、百花齐放局面。“润物无声”,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了良好的校风,陶冶了师生的情操。

七、加强学校食堂管理确保师生饮食满意

在食堂工作中,我们坚持以“烹饪方便、营养卫生、丰富可口、价格实惠,满足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膳食需要”为目标,高标准完成饮食卫生、饮食质量、饮食安全,全心全意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历年的食堂工作问卷调查,师生满意率均为100%。2012年我校食堂餐饮量化等级从c级晋升为A级,动态考核等级为优良。2013年荣获由省教育厅颁发的“四川省示范性标准化学生食堂”(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仅此一家)、“攀枝花市节能降耗先进学校”称号。

八、展望未来,寄语攀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成绩属于过去,我们正大步踏向未来。展望未来,虽任重道远,但我们更加豪情满怀,壮心不已。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攀枝花市外国语学校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海上,已扬帆起航,必乘风破浪,驶向更美的明天。

扎根山区育桃李 篇5

——甘谷县六峰镇金坪初级中学教师黄发胜先进事迹

黄发胜,男,生于1968年,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西北师大成教院毕业,数学教育本科专业。甘谷县金坪初级中学教师、党支部书记。1995年他被评为“天水市园丁奖”;1992、2004、2008年三次被评为甘谷县“先进教师”;2007年被评为天水市师德模范教师;2008年被甘谷县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曾先后十余次被评为乡镇“先进教师”。

他出身贫寒,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师范学校,在此期间他刻苦学习,在校四年自修完成了大专、本科所有的课程。20岁从师范毕业,出身山区的他深深的知道地处偏远贫困的家乡最需要什么,于是他放弃了进城工作的机会,满怀着对家乡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回到了家乡的蒋坪学校,加入了山区人民教师的行列。

刚参加工作,他看着学生们要到十里地外去读初三,孩子们苦,他急!于是他力主开设了初三级。当时的蒋坪学校有180名学生,9名教师,其中5名将近50岁,他代初三级的几何、代数、物理、化学四科。和学生们在一起,生活就是教学、教学就是生活。那时,人们称他“黄教授”。他上完文科上理科,上完理科上英语。一干就是十年,他辛苦,他心甜!看到蒋坪小学附中连续两年在全县第三名的奖状,他幸福!看到自己多年来十五个科次在全县毕业会考中荣获前三名,他自豪!

1998因工作需要,他调离了蒋坪学校,蒋坪人民热泪相送。在金坪初中他仍然教初三数学、物理、化学课程。有人说在教学质量高要求下,你能胜任这么多课程吗?几年下来,怀疑的目光没有了。他的教学成绩出类拔萃,在学生心目中他是一名好老师,在教师眼中他是一名好同事。

2002年来,日子好起来的村民,认识提高了,对子女的前途也重视了。这样对教学成绩要求也更高,并随之出现了对本校教师信心不足,对子女学习担忧的普遍现象。于是出现了转**,纷纷将子女转到川区、城区,曾经热闹的校园冷清了许多。为此他暗下决心:城区学校能将学生教好,我们也可以,甚至要比他们教的更好!

从此,他开始了常人难以经历的艰苦历程……他每天早早的起床开始备课、打扫办公室,6点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晨读的校园里到处是他的身影,7点和整齐的队伍一起出操,8点在集体办公室批阅作业。红笔在作业本上轻轻划过,脸上的表情时喜时忧,嘴里不停的咕噜:“这小子掌握的不错”!“这乖子还没理解”!于是放学后就会有几个单独辅导的学生站在他面前,他三遍五遍地讲,七遍八遍地问,再看饭桌上的饭已经成了面糊糊……晚上,他又记起几个作业没有完成的学生,又叫到了他跟前……回到宿舍,他的孩子已趴在书桌上睡着了,作业本上还空着几道不会的数学题……

他感动了所有人。起早,他有了伴;奉献,都结成了群;教师工作有了方向,学生学习有了乐趣;老师拼命地教,学生拼命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学校成绩节节上升,从全县后列到第八名、第四名、第二名一直到全县第一名。二十五年来,他教的学生有520人考上了高中、130人上了各类中专、168人上了大学。他所任的初三级总计有十五个科次在全县毕业会考中荣获第三名,有三十多科次在学区统考中荣获第一。通往县城高中的路上,学生几乎排成了队。村民们谈论的话题,不再是打工赚了多少钱,谁家修了新房子,而是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人心稳了,学生多了,现在,这里不仅有慕名转学而来的县城的学生,而且还有陇南的、天水市的、新疆的……

他以校为家,爱岗敬业,工作一丝不苟,二十五年如一日,始终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育人,以培养合格人才为己任,以教书育人为乐趣,清心寡欲、安心工作,群众有口皆碑。

青春无悔 誓言无声

——记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优秀共产党员高旭宇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高旭宇老师跟众多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其他教师一样,是平凡而普通的,然而就是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十八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践行着“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誓言,在平凡中谱写着一曲曲壮丽的人生篇章。

一、无悔的选择

1995年,大学毕业的高旭宇被分配到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担任初一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初登讲台,看着孩子们几十双清澈的眼睛中饱含的信任与崇敬,他年轻的心被深深打动了,一种莫名的兴奋与满足油然而生!他说:“从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以十二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干好工作”。抱着这样的心态,从教十八年来,他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将全部的心血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

要做一名好教师,光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虚心学习和大胆探索。为此,他认真研读优秀教学案例,尝试先进的教学方法,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一有空就去听课,本校的、外校的,还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光盘,利用空闲时间仔细研读,并且深入到学生中间,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磨砺,他所承担的教学工作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996年,从教刚满一年,便被学校选派参加市级“评优课”比赛,获得三等奖。这是他教师生涯的第一个奖励,奖项不高,但很受激励。在学习中尝到了甜头后,他更加主动的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在1998年第一届学生毕业时,他所带的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有杨长、柴高洁等多名学生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并因此成为全市最年轻的“园丁奖”获得者。这一切让高老师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一颗年轻的心深深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于是他开始编织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梦,那就是用自己的满腔热情,为学生的明天铺一条七彩的路!

二、心作良田 百耕有余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高老师深爱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学中,他精益求精,深入钻研教材,查找大量资料,精心写好每一份教案。他认为:理想中的课堂是充实而不忙乱,有序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散漫,自己教得省心,学生听得尽兴。为了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新教材,他与组内同行一道学习新课程标准,收集热点资料,组织教学;带头主讲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撰写教学论文。在探索中前进,在学习中成熟。课堂上他是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课后他是一名潜心教研的求索者。

作为一名站在教改前沿的数学教师,高旭宇还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培养健康而杰出的高素质人才,还是只追求教学重压下的高分效应?”。为了转变数学教学过分强调证明、验算别人的发现与发明的做法,把学生从习题和知识细节中解放出来,他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安排难易适度的练习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实行民主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入“开放式”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体验研究方法…这一切,高老师做的很辛苦,精彩课堂的背后是许多个不眠之夜,浓浓的学习氛围中凝结着无数个处心积虑。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多年的悉心钻研和努力实践,高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赢得了领导同事的认可和学生、社会的好评。学生们说:我们从高老师的课堂中尝到了学数学的乐趣!2000年,再一次参加市级“评优课”,一举获得一等奖。2003年评为秦州区“ 模范教师”。2010年成长为“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和“全国优秀竞赛辅导教师。”并承担完成了一项省级“十一五”教研课题。

三、爱为源头流自深

从当教师的那天起,高旭宇就与班主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八个年头送走了六届毕业生之后,他不无感慨的说:“孩子们沐浴在灿烂阳光下的纯真笑脸,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为了管理好班级,他经常早出晚归,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以至于连家里的妻子、孩子都知道许多学生的名字。学生说,高老师对学生诚心,脾气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实人”。可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每事言必行,行必果,特别是对学生的许诺,他一定躬行不二。他同样要求学生真诚待人,说到做到。每届所带的班上都会有几个“调皮鬼”,让许多老师伤透脑筋,但高老师不离不弃,耐心开导教育。每次学生学习有进步或顽强地改掉了坏习惯时,他都会给他们一个慎重、热情、长时间的拥抱。有个学生满怀感激的说“高老师抱我时,我觉得好温暖,就像父亲”。学生们都说:“高老师看似严格,可心肠好。”学生朴实的语言,就是对老师最大的赞扬。

十多年来,高老师为学生流过汗,流过泪;为学生曾急得寝食不安,也曾高兴地彻夜难眠。2004年春天,高老师所带的八年级七班一名女生的父亲癌症晚期,女生因此伤心欲绝,无心学习。他先后三次陪她去医院看望她的父亲,与她弥留中的父亲一道激励她鼓起勇气,努力学习,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在她父亲去世后,高老师更是在学习生活上尽心照顾她,帮助她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争气地考入重点高中,之后又如愿考入中山大学金融系。后来,这位女生在来信中称高老师是她的第二个父亲。2005年,班上一名男生在学校突发癫痫,他父亲又在外地打工,高老师一路背着他去医院求治,病情好转又把他背回七楼的家。第二天孩子的母亲饱含感激给学校送来一面锦旗。

爱为源头流自深,多年来高老师所带的班级连续被评为文明班级,他本人也连续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3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党员”,2011年又被评为“天水市德育先进个人”。面对荣誉,高老师说:“选择了教师,选择了班主任,纵使自己失去了很多,但总能拥有春色满园时的愉悦,投桃报李时的慰藉,这也许正是像我一样的普通教师无悔的人生追求。”

青春无悔,誓言无声!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激励人在物欲横流的喧嚣中,甘于淡泊,恪守信念的精神!这是一种力量,一种支撑人在普通却又神圣的岗位上张扬激情,奋笔书写忠诚的力量。为了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为了矢志不渝的选择,我们相信,高旭宇老师将继续在教育之路上执着前进!

学生眼里的“妈妈”

http://(2012-08-27 22:14:24)来源: 甘肃日报

“老师,让我叫您一声妈妈吧!”对于嘉峪关市酒钢三中教师闫桂珍来说,每一届学生中,总有不少学生叫她“妈妈”。2011年,闫桂珍获得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甘肃省先进工作者,2011十大“陇人骄子”,2010年获“宝钢杯”全国十杰中青年教师金奖,2009年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09年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然而,相比这些荣誉,这一声声饱含深情的“妈妈”,也许更是闫桂珍最宝贵的财富。

“工作需要我,学生需要我,我的价值在课堂。”从接过教鞭的那一刻起,闫桂珍就这样对自己说。2005年7月的一天,闫桂珍的学生白金平收到了江苏大学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由于父亲因病去世,白金平母子靠低保金艰难度日,7000元的学费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得知消息,闫老师把白妈妈请到学校,取出刚刚领取的2000元工资,塞到白妈妈手里。多年来,闫桂珍一直坚持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困难学生。她曾把酒钢公司奖给她的突出贡献奖6万元,全部用来资助和奖励学生。

2003年,闫桂珍的班上来了全校著名的“四大金刚”——4个在学校因迟到旷课、上课睡觉、打架斗殴而出名的学生。闫桂珍对他们说:“过去的历史到此结束,让我们一切重新开始。”同时,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这4名学生都担任班干部,让他们努力学习并鼓励他们帮助他人。一年后,“四大金刚”全部考上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们专程去看闫老师,哽咽着说:“老师,是您给了我今天的一切,让我叫您一声妈妈吧。”

一份辛苦一份甘甜,闫桂珍连续14年带高三毕业班,培养出了3名甘肃省文科高考状元,3名榜眼、7名前十。所教班高考语文成绩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分15分以上,每届高考升学率均在90%以上,其中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达到100%。她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探究出“点拨导学”、“激情感染”、“自主发问”、“创新思维”的“十六字”语文教学法;探索出“快速作文训练法”,使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很快,她所辅导的学生作文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

愿化春泥育桃李范文 篇6

在我45年的工作生涯里,我主要是从事农业工作,先后推广了28项先进农业技术,给农民直接增收过亿元;主持确立了适合我市土壤气候栽培的砂梨和南方桃两个当家果树品种,培训果农1万余人次;带领果研会6千多名会员和部分下岗职工承包经营果园发家致富,为改变家乡面貌、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党和人民给了我至高无尚的荣誉。1986年荣获农业部“长期坚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出成绩”荣誉证书和奖章;1990年、1994年分获省科协“燎原工程”和“金桥工程”先进个人称号;参加“湘南梨选育与推广”项目,于1992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国家教委“促进科技进步做出重大贡献”三等奖;我主持的“华梨一号的示范与推广研究”和“大仙桃的示范与推广研究”项目分别于1999年、2000年通过省级成果验收;退休后,我致力于关心下一代工作,2000年5月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工作者”奖状和奖章。我是一名有着2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虽然入党经历了长期而艰难的考验,但我最终把双脚实实在在地踏在了老河口这片热土上,为了广大农民利益,实现了自己永远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承诺。下面,我主要把对我人生影响很大和我认为比较有意义的几件事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介绍。

首先,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入党经过。我出生在老河口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上中学开始就吃助学金,一直到大学毕业,是党的关怀给了我无限温暖,是党的教育伴随我茁壮成长。1958年“大跃进”运动,点燃了我思想上的政治火焰,首次萌发了入党的念头,递交了第一份申请。1960年7月参加工作后,平时的政治学习、政治教育和政治运动,对我的灵魂深处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使我对党的组织感到越来越亲切,对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入党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全武装了我的大脑,党指引的灿烂光明的前景时刻激荡着我年轻而冲动的心,我感觉心灵的窗户被彻底打开,全身的力量受到牵引,加入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成了我的全部理想和追求。为此,我开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努力实现思想和行动的根本转变。一次不行,就二次、三次的写,一直到1981年7月1日,算起来整整24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始终对党的信仰矢志不移,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党的理想无限向往,把向党组织递交入党志愿书作为自己思想进步和政治成熟的动力,并更加努力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终于,经过长期的锻炼和考验,党组织接纳并吸收了我,1982年春,我庄严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我多年的理想和夙愿。当时,我就暗暗立下一个心愿:我一定要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图索取,无私奉献,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组织放心,叫群众满意。

第二,我是如何帮助王甫洲的农民兄弟建沙梨园、走富裕路的。王甫洲由汉江游沙冲积而成。改革开放前,洲上的农民生活很贫穷,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红薯、苞谷糁,全年人均纯收入只有63元。当我了解到这种情况时,心情非常沉重。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怎么忍心看着农民像这样一代一代的过日子?我有责任带领洲上的农民,用现代农业科技改变沙洲的穷面貌。1980年春节过后,全国开展第二次土壤普查,我被抽调到襄阳地区农业局(全地区只选调了6人),参加土壤专业队员培训教材的编印工作。8月份,在枣阳对100名调查队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之后,调查组被分成4个野外专业队在枣阳开展调查试点。我当时带领的是光化、宜城、枣阳和襄樊市直的队员约20多人。在调查中,我就发现:为什么枣阳的白沙岗园艺场的土壤能种苹果、梨、桃等优质水果,而我们老河口为什么就没有这样的地方能种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接下来的土壤普查工作中,便开始留心收集资料,进行两地土壤和成份结构对比分析,结果意外发现,王甫洲的沙土地与枣阳白沙岗的土质十分相似,适宜果树栽培,尤以沙梨生长得天独厚。1981年,我到市农业局工作后,就把自己的想法给当时的公社书记兼农业局局长李安策同志作了汇报。他很感兴趣,并给予大力支持。当时还有一名从天门调回来的林业技术干部,名叫程路,是个工程师,也有同样的打算和想法。我俩一拍即合,很快形成了共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王甫洲万亩梨园的规划筹建工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时,设想是提出来了,可我们钱没钱、人没人、技术没技术,样样都得从头开始,真可谓是白手起家。也有人众说纷纭,劝我说:王甫洲风沙大,芭茅丛生,十种九不收,张主任小心栽根头呀!我淡然一笑,告诉他们:我这点官算个啥,只要能在这千里汉江第一洲上搞出点名堂,给群众带来效益,我去当一名技术员也心甘情愿。认准了的事决不回头,是我张宏庆一生的性格。1981年8月,我组织洲上的25名高中毕业生,成立了青年科技小组。一方面,耐心辅导他们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另一方面,六下武汉,用诚意和执着请来了专家、教授前来考察。经过几次反复考察后,按照专家们的建议办起了85亩梨树试验田。实验期间,我不论刮风下雨,每天都要骑自行车往返30里,进行技术指导,有时还吃住在洲上。农忙时节,我既是技术员,又当劳动力,白天忙着指导,晚上不是给青年讲课,就是回家整理资料。就这样边学习、边实验,85亩试验田当年定植,当年开花,第二年就开始全面挂果,获得收入4.3万元。随后,我就迅速组织范文铭等十几名青年,在全洲4个村进行大面积推广,当年建成梨园1730亩,第二年就收获26万多斤,总收入25.6万元,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63元提高到2500元。老农马世超种了一辈子的田,起初坚决反对种植沙梨,在我的反复劝说下,后来改种了4亩,年收入过万元,如今盖起了小洋楼,过上了小康生活。提起这些,他逢人便说,得亏张主任启发了我,耐心传授嫁接技术,他为我的果园费的不是劲,操的不是心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林果业的强劲推动,使得王甫洲迅速脱贫致富,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科技兴农第一村”。以后,梨树种植在我市以每年3000亩的规模迅猛发展,到1997年,全市梨园面积已达1万亩,从而形成了老河口市果树开发的第一个万亩梨园基地,拉开了老河口市农业产业化的序幕,为老河口市建设百里汉江水果蔬菜走廊奠定了基础。

走上了富裕路的农民们没有忘记我。1996年7月,在水果成熟的季节,王甫洲八一村的24户农民步行来到市委大院,将自发出资的千余元钱交给农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求作为奖金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我出差回来得知后,便将这笔钱全部购买成书籍和工具及时返还给了乡亲们。他们后来又提出为我竖碑立传,也被我婉言谢绝。实在无奈的情况下,他们竟给我颁发了一个盖着103个村民手指印、写有“科技致富引路人”的荣誉证书!我一生获得的荣誉不在少数。可当时,我手捧这具有特殊意义的奖状,细数着上面103枚鲜红的指印,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春天梨花香如海、盛夏硕果压枝低的田园风光,看到了村民们103颗淳朴而滚烫的心,看到了103张洋溢着幸福与欢乐的笑脸!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第三,我是如何抓好大仙桃的开发与推广的。1990年,我偶然听人说,老河口解放前曾有过一种味美、果大的“仙桃”,现在再也没见过。于是,我就留意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我还真在洪山咀村青年农民杨遂胜家找到了这种稀罕的树苗。此后,我每周都要骑着自行车往返30多里到小杨那里,对桃树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登记。开花挂果时,更是忙得蹲在树下,细心观察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一个细雨霏霏的晚上,我从小杨家回来途中,不小心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手腕被摔骨折,我硬是单手推车一步一步地走回了家。第二天,儿子担心我以后再出事,就偷偷地把我的自行车给卖了。此后,我就改乘公共汽车,坚持来回跑。由于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经常感冒,我最后落下了一个哮喘病,一到冬天就气喘吁吁,接不上气。老伴心疼地劝我:“过去你身体好,到处跑,我不管你。现在你有了病,就不要勉强,身体要紧啊。”然而,一想到那些嫩绿可爱的小桃树苗需要我,农民需要我,我的心里就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

寒来暑往,苦尽甘来。经过近5年的仔细观察,我们记录了近万个数据,完全掌握了这种桃子的生长规律。嫁接成活的12棵桃树,次年7月收获120多斤桃子,卖出了每斤10元钱的好价钱。一个在老河口沉睡了五十几年的桃树优良品种,终于被发现和开发出来了!

但是,我心里也十分清楚,一个优良品种的开发推广,离不开上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有关专家的鉴定认可。为了得到专家的技术鉴定,以便大面积推广,我和小杨大热天带着桃子,马不停蹄地多次下武汉、到郑州、上北京,请专家教授们进行技术鉴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各地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湖北罕见的优良品种,应大面积推广,并对我们大面积开发给予了积极的援助。市委、政府也及时给予支持,把该品种注册为“仙仙牌”商标,并专门召开了大仙桃成果推广会。如今小杨一人栽种300亩,每亩产值2000元,年纯收入5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桃大王”。目前,全市栽种大仙桃5000多亩,平均每亩产值1200多元,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梨、桃开发推广成功了,我又接着开始考虑,我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要使我市农业产业化更快更好的发展,还必须培养大批青年技术人才。1993年,我主持市果树研究会工作后,便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注重培养青年技术骨干,开展品种试验研究。十多年来,我先后收集整理了500多万字的果树栽培管理资料,编辑了6本、共计40多万字的《大仙桃栽培技术指南》小册子,指导农民科技致富。果研会还举办科技知识讲座300多场次,参加培训的青年达1万多名。果研会发展会员达到6000多人。这一批技术骨干,不仅率先走上了致富之路,还自发地对身边群众进行技术帮助,开发研制出许多新品种,成为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骨干力量。可以这么说,果研会的建立与发展,不仅为广大农民架起了一座致富桥梁,而且为全市农业产业化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力和知识储备。

第四,我是如何帮助下岗青年工人创业的。我带领果研会青年学科技、奔小康的事情被新闻媒体传开后,慕名而来的不仅有青年农民,城市下岗职工也来登门求助。原制药厂下岗青年贾三毛、杨秀敏夫妇在报上看到我帮助农村青年科技致富的事迹和撰写的科普文章后,找到家中请求帮助。经过一个星期的实地察看和市场调查,我建议他们因地制宜,利用庭院兴办养鸡场。起初,小贾夫妇顾虑较多,怕搞不好,经济上蒙受损失,雪上加霜。我经常到他们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并保证在技术上给予帮助。随后我专门到书店为他们买了3本养鸡技术专业书,又到市畜牧局请来两位技术员,从喂养和防治鸡病一项一项地给他们讲授技术要领。同时亲笔写信向省里养鸡专家任淑兰教授请教。为此,任教授专门寄来了《养鸡日常管理程序一览表》,令小贾夫妇俩深受感动,备受鼓舞。最终下定决心买了3500只雏鸡,办起了家庭养鸡场。其实当时对于养鸡,我也是外行,我的心里也没有底。但我想,下岗工人本来已经十分困难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亏本,我一定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成功。从此,我每天都要到他们家去观察喂养情况,遇到问题就向技术员请教,或请技术员到场指导。其间,有一次我到武汉出差12天,我仍坚持每天给他们打一个电话,询问情况,帮着出主意,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

由于有专家和技术员的及时指导,加上小贾夫妇的精心管理,养鸡终于大获成功。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000元,一举摆脱了困境。后来,小贾夫妇的技术日渐成熟,实行蛋鸡、肉鸡一起养,一年7批,每批5 0 0只,适度养殖,年收入达到1万多元。鸡粪贮多了,我便帮小贾考虑如何有效利用鸡粪,变废为宝。在我的参谋下,小贾承包了4亩果园,搞鸡粪还田,我还安排果研所4名技术员为他进行定点指导。致富后的小贾夫妇高兴地说,有张主任的帮助和指点,我才能一门心思搞种养殖业,现在厂里找我上班也不去了。目前,致富后的小贾夫妇又先后带动10名下岗职工通过养鸡脱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前些年,原市硝化棉厂下岗青工黄小科夫妇听说郊区韩巷村对外承租沙滩地,便也想承包一块栽种果树。但夫妇俩都不懂技术,冲着果研会的名气,想请我出面帮忙。我当即给予鼓励支持,并帮助联系了5亩沙滩让他们承包。接着又调运了 5000棵梨苗赊销给小黄夫妇,并手把手教他修剪整枝,传授技术。考虑到下岗工人生活困难,梨树挂果又有一个较长的生长期,我便建议小黄培育种苗,实现快速见效。97年小黄投资600元育苗1万株,当年收入1万元。98年他投资5000元购买4000多斤种子,培育成活8万多株树苗,获利5万多元。掌握了一定技术的黄小科,又到仙人渡白鹤岗村一次性承包了32亩果园,整日奔忙在致富路上。像这样的城市下岗工人帮扶对子,我已结成8对,都帮助他们实现了年收入过万元的目标。

春风化雨育桃李换来春色满人间 篇7

一、用关爱之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与基础,缺乏爱,教育也就无从谈起。爱的教育与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信心是学生成功的基础。在对待学生方面,教师首先要自信,一定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要求上进的,都有对成功的渴望,我们必须要不急不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尽力而为,必然会获得收获。二是给学生信心,虽然学生存在差异,但是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并且多鼓励、表扬,这样自然能让他们重拾自信。

二、用宽容之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后进生也需要自尊,这是搞好他们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宽容,会给学生撑起一片自尊的天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不是圣人,学生也不是圣人,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从心里接受学生的错误,育人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宽容,多看学生的进步。很多时候关心会让他们自发的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成效远远超过强硬的斤斤计较。

三、用持久之心,感化他们的良心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爱精心呵护。我们既要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细心关心他们,又要利用学生干部,科学搭配,帮助他们,使他们深受感动。后进生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所以,持之以恒,促进其飞跃。学生的先天能力、自身个性是存在差异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转化方式也要因人而异,这也使得我们常常是付出很多,成效很小。

针对后进生的学业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教师最忌讳的是急躁与浮于表面,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逐个的讲授,必要时要进行个性化的指导,采取有针对小生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使用更高效的学习方法,这样耐心的指导,以他们完全搞懂为准则。有一个叫周星星的学生基础较差,初一的时候考试就经常不及格,我让她每天课间操的时候到办公室,默写知识点或设计一些题目让她做。然后耐心地给她讲解,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考试终于及格了。当她知道自己及格的时候高兴地跳了起来,她难以掩饰的激动让我的心里升起了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自豪感。因此,教师需要有耐心,更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也是艰辛的。所以爱学生就要有一颗恒心,坚持用爱心耕耘终生。

四、用热情之心,诱发其上进心的形成

教师充满热情的鼓励能够成为孩子积极进取的原动力,从而使得他们形成上进心。一句鼓励的话对老师来说微不足道,但是对学生却是一种鼓励与肯定。只有不断地去肯定其价值,才能激发其勇气和进取的激情,从而产生上进心。

其实每一个后进生都是潜力股,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有用宽容的、敏锐的眼睛才能找到他们内在的优点,这样也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他们心门的钥匙和促其奋进的动力源泉。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对他们更加“偏爱”:课堂上的每一次举手都是我鼓励他们的理由;成绩上的点滴进步都是我赞赏的原因;有点闪光的地方立即加以表扬,这样让后进生体会到被欣赏的喜悦,决不能让他们成为大家遗忘的角落,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教师对我漠不关心。在工作过程中我会多渠道地去了解后进生的情况,多谈心,多交流,这样对他们的转化就显得特别简单了。

春风细雨催桃李 爱心育得满园香 篇8

爱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沟通学生思想和感情最有效的手段,想要管理好班级,必须关心、了解每一位学生。担任班主任期间的崔继春,会把孩子叫到身边,和他们聊聊天:告诉他们这几天天气冷,要多穿衣服,防止感冒;问问他们这几天为什么不高兴;还告诉他们这几天进步了;今天和同学吵架是不应该的……如朋友般询问,如好友般交流,轻松、温馨的聊天氛围,让孩子们敞开了心扉,自然而然接纳了老师的劝慰、引导。

苏霍(huò)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崔继春爱她的学生,每天不断重复的就是用爱的眼睛了解她的学生,她如母亲一般知道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脾气秉(bǐng)性,甚至每个微笑、每个下意识的动作,她都明白孩子在表达什么。“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厚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炼就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潜力,着力于‘长善救失',把隐藏的种种潜力变为发展的现实。”崔继春就是这样在挖掘着每个孩子的优点,将学生们身上的点滴长处无限放大,再用爱心浇灌,使每个孩子在她期待的眼神中,在她殷切的话语中,在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切实地感受到老师的爱,在她的引导和鼓励下,不断地进步,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世界的事无须喋喋不休,管头管脚,要深入了解他们的世界,在关键处引导,坚持正面教育。低年级的小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作为班主任要创设更多教育机会,使学生在入情入理的教育中,体验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为此,崔继春每天都会利用晨会时间,及时把班中出现的情况或发生的事情,和孩子们一同分析,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对做了错事的学生提出要求,寄予希望。把班级的每件事情进行细化,加以落实,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二十几年来,崔继春教过各种类型的学生,她的杀手锏无非就是一个“爱”字,以不变应万变,以大爱面对千重难,她用这种“爱”带动了身边的人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将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她对班子成员说:“领导就是服务,是公仆。要做到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她充分发挥教师们的聪明才智,大搞校园文化建设,“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校园处处是教育”;潜心研究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提出了“艺体强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发展主题,倡导“艺体养德,艺体促教,艺体增智,艺体强身”16字原则,运用多样化评价体系,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学校呈现出一派良好的发展势头。

如今的饶河县第二小学,已成为县内的窗口学校,省级标准化学校建设合格学校。崔继春始终恪(kè)守着自己的职责和承诺,在教育这片沃土上,义无反顾地以心灵塑造心灵,以爱心培育爱心,催开桃李,香飘满园。

上一篇:地税局长党组书记述职工作报告下一篇:《紫色风铃》教案西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