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各课练习题

2024-11-07

六年级下册各课练习题(精选14篇)

六年级下册各课练习题 篇1

第一课《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所作,它介绍了(美丽的6、两个小人,都握着铁锹,在种树。通过(两个小人)感受出老人内心的(孤独)。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和(维也纳人的环保意识),使人感到大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老人希望(有人陪他、和他一起植树造林)。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维也纳森林的赞美之情。)

7、“一幅画”指(老人画在石屋外墙上的那幅粉笔画),还指(老人执着于荒

1、全文写了维也纳森林(景色美)、(面积广)、(作用大)的特点。“还山中植树造林的场景)有比这更美好的表达大自然与人类亲密和谐的颂歌吗?”“这”是指(那只与

阅读链接:要求会默写《饮酒》和《过故人庄》并了解作者。

乐队齐奏齐唱的孔雀,也是指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2、维也纳这种和谐的生活的创造凭借的是(人们对大自然珍爱的结果,维也纳人珍惜土地、立法保护森林、爱惜草地,与动物相处亲密,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第二课《楼兰的忧郁》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我国西部环境逐渐恶化的现状,并对之表现出了极大的忧郁。楼兰的悲剧指的是(由于自然环境被破坏,楼兰古国被沙漠湮没了。)这个悲剧是因为(人们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的。学习了本文使我们知道了(要保护环境)第三课《鸟是树的花朵》

1、“鸟是树的花朵”这是一个(比喻句),它形象的描绘了(鸟和花在形态、色彩上的相似,生动的描写了小鸟的美丽和可爱),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和赞美。)

2、为什么说“树上的鸟比真实的花朵还要美丽呢?”因为(树上的小鸟不仅有花一样的美丽形象,还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3、“它们在冬天的树枝间绽开了花朵,排练了舞蹈,播放了音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让我们看到了(鸟儿们在冬天的树枝间之间活泼欢乐的身影,听到了婉转悦耳的鸣叫。)

4、鸟是树木怎样的花朵?(千姿百态的花朵、常开常新的 花朵、跳着舞蹈的花朵、唱着歌的花朵)第四课《我和大猩猩我了手》抓住我和大猩猩在交往交流中的(动作词句)来感受大猩猩的可爱,体会(我对大猩猩的喜爱、对研究工作的热爱,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第五课《一个人和一幅画》

1、文中的植树老人是一个(勤劳、善良、淳朴、执着、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人。

2、找出文中对老人外貌描写的语句。通过(黑油油、密集、像两块石头、血痕)等词语体会出老人(艰苦的生活、辛勤的劳作)。

3、“他挖好坑,„„他坐在小树旁独自乐着”通过(端详、拥、拍击)等词语体会出老人对树苗(爱惜)的心情。

5、“哎呀,冷啊„„没办法就呜呜的哭”体会出老人(生活上的艰苦和老人的执著与坚强。)

1、《饮酒》中写景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过故人庄》中写景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你还知道那些山水田园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背诵教材中的楹联。综合学习一:背诵《小树林》感受投身大自然中的乐趣。

1、写出关于人类感恩自然的话语:(人类之所以进步,是大自然的恩赐)(第六课《早晨》

1、介绍作者:(高尔基 前苏联作家代表作《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第七课《葵花之最》课文(借物喻人),借葵花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

1、孩子们精心挑选出的葵花籽,“精心”表明(孩子们对战士和祖国的热爱。)

2、“这棵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的看着太阳„„长得更高一些。”在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葵花(不畏严寒的品质)。“一往情深”的意思是(指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十分向往留恋)。文中指(花儿对太阳)的情意,还指战士们对(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3、葵花籽居然发芽了。“居然”表达出(战士们的惊喜,也表达了战士们对葵花坚韧顽强品质的敬佩之情。)

4、女兵们给孩子们的回信为什么迟迟没有发出?(因为女兵们虽然知道葵花籽在这里种不活,但她们的内心却希望葵花籽能像她们一样能在这里安家,不把信发出去,也是不想让自己失望。)

5、“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最高”指(一方面指它是海拔最高的花另一方面是说它的顽强精神是最让人敬仰的。)

6、那一年没有秋天,寒凝一切的风雪毫无先兆的骤然降临。这句话中的(寒凝一切)点明了昆仑山风雪的严酷。(毫无先兆)和(骤然降临)写出了风雪(来势迅猛)。9课《寓言二则》要求背诵全文、注释、译文、道理等内容。

1、《揠苗助长》告诉我们(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做事情要遵循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则故事中(闵

其苗之不长)一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苗则槁矣)则交代了故事的结局。

2、《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讽刺了(办事拘泥固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

4、作者为什么说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母亲通过她的身教,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事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因此作者说这事生命的教育。)不知变通)的人。文中点明找不到剑的原因是(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作者因此大发感慨(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农谚:瑞雪兆丰年

枣芽发种棉花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2、指导人生的谚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3、关于读书学习的谚语3条(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歇后语3条

狗撵鸭子——呱呱叫

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

5、惯用语: 吹牛,说笑语,没有目的的聊天。(侃大山)

比喻吝啬钱财的人。(铁公鸡)

: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的好听而不去行动。(唱高调)

比喻解雇、撤职。(炒鱿鱼)

比喻为做某事提供方便。(开绿灯)

比喻担负主要人物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唱主角)

比喻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上台阶)

比喻全面胜利或兴旺发达。(满堂红)指对别人宽容、谅解。(高姿态)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不管三七二十一)比喻面对面的谈判或交换意见。(当面锣对面鼓)

综合学期三:

1、感悟生活的名言:()

2、背诵《小树林》。

第十一课《我的母亲》

1、老舍的母亲是一个(勤俭诚实)(做事认真)(爱子情深)的人。

2、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终年”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展示了(母亲辛劳的程度。)

3、“每逢接到家信,„„怕有不祥的消息。”四个“怕”字表现了老舍(内心的恐惧,12课《济南的冬天》

1、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天气(温晴)的特点。

2、第二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太阳,那也算不了出奇”这是一个(过渡)句。

3、“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的„„”用(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了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4、“一个老成,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用(晒、睡、醒)一连串的相关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祥子买车》中的祥子是一个(淳朴善良、能吃苦耐劳、为实现心愿努力奋斗)的人。13课《养花》

1、本文通过养花的过程,告诉我们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了什么了解?(老舍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的人)

14课《母鸡》

1、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在现了(轻薄、媚俗)的母鸡形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2、介绍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六年级下册各课练习题 篇2

小嘎子通过暗道, 直奔韩家祠堂后面而去。东墙根插着十几个苇子, 好像一排大屏风。他熟练地把第三个苇子轻轻挪开, 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了进去。他又把苇子原封摆好, 猫着腰往前摸, 摸进一个窟窿。他悄没声地来到老钟养伤的地方, 只见老钟在削一件什么东西。

小嘎子近前细看, 原来老钟叔 削的是一 支木头手 枪。枪筒是用子弹壳改成的, 衬着柄儿上的鱼鳞纹, 像真手枪一样。小嘎子乐得一把抢过来。 老钟叔说:“慢, 我这枪要给一个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英雄! ”小嘎子眼珠骨碌一转, 说道:“我就是! ”老钟微笑着说:“好, 就送给你吧。可你要当得起一个小英雄啊! ”小嘎子把纯刚大伯的话告诉了老钟叔, 然后把枪往腰里一插, 搂住老钟说: “老钟叔, 这回可以带我去当侦察员啦。”老钟笑笑说:“有支木头手枪就能当侦察员, 没这么简单哪! ”

老钟霍地站起来说:“罗金保是 个机智勇 敢的侦察 员, 有回路上给两个汉奸拦住, 他一下挡开两把刺刀, 掏出盒子枪, “砰砰”两下, 两个汉奸就完蛋啦。”小嘎子正听得出神, “啪! 啪! ”村外真的响了两枪, 接着就是马蹄声, 吆喝声…… 老钟拿起 盒子枪、手榴弹, 小声说:“这回, 敌人来得可不善啊! ”

敌人突然包围了“鬼不灵”。“嗵! 嗵! 嗵! ”有人在砸韩家祠堂的大门。老钟打开小门, 想跳到西院去, 却见老奶奶房上正有两个鬼子四处张望。老钟急忙把小门顶 个结实, 回头看见小嘎子有点儿慌张, 就轻声说:“沉住气 , 我叫你怎 么样就怎 么样! ”

“哐啷”一声 , 大门给砸开了, “嗵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老钟拿起一把镰刀, 比试着问:“小嘎子, 他们进来, 你敢不敢拿这个剜 (wā) 他们?”小嘎子接过镰刀说:“敢!”

刚准备好, 门外忽然一声大吼 : “里头的 八路 , 出来! ”小嘎子脸色发白, 脚动了动要往后抽。老钟把头一点, 他赶紧站稳了。外面两个伪军原是乱吓唬壮胆的, 见里面没有动静, 又用刺刀乱戳。“嚓”的一道白光, 一把刺刀伸了进来, 险些戳在老钟的头顶上。小嘎子打了个寒噤, 急看老钟, 只见他大气不出, 不慌不乱, 就像正待捕鼠的猫儿似的蹲着。小嘎子胆子不觉一壮, 便也鼓着劲等待。伪军闹腾了一阵, 见屋里全无动静, 一个说:“到底有没有人? 你上窗户去看看。”另一个说:“有什么好看的, 里头给你一家伙! 万一是个地道口 , 还说不定 有地雷呢! ”两个家伙溜走了。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试卷 篇3

2.40= 8400=3.5+5.3=7-2.7=

5=18++=1-+=

二、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三、解方程

0.8x- 0.4= 1.2x-= =

四、填空

1.在直线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 9个亿和900个万组成的数是(),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

3.去年2月,张叔叔把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4.14%。到期时应得利息()元,缴纳5%的利息税后,实得利息()元。

4. 3∶4=()∶12= =()%

5.下图表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成( )比例。照这样计算,5.5小时行驶()千米。

6.在○ 里填上“>”或“<”。

0.444 ○○7.9580 ○ 320

7.把下图所示的长方形铁皮卷成一个深2分米的圆柱形铁桶的侧面,铁桶的底面直径大约是()分米,加上底面后,铁桶的容积是()升。(铁皮的厚度忽略不计)

8.300立方分米=()立方米 2公顷=( )平方米

45秒=( )分 1.8吨=()千克

9.下图中轮船在灯塔的( )偏( )( )€胺较颍?)千米处。

10.右图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度,面积是()平方厘米。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它右边的□里画“√”

1.10个百分之一是多少?

千分之一 □百分之一 □

十分之一 □

2.把一根长2米的绳子剪成相等的6段,每段的长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 □

3.有男、女生各3人,任选1人去浇花,选到男生的结果怎么样?

一定选到男生 □

选到男生的可能性比女生小 □

选到男生的可能性和女生相等 □

4.从右面看虚线左边的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右边的哪一个图形?

5.红旗面数是黄旗的,红旗面数和两种彩旗总数的比是几比几?

5 : 4 □ 5 : 9 □9 : 5 □

6.涂色部分的面积大约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

40% □ 25% □12.5% □

六、画图

1.把图中的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2.按边长2∶1的比画出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缩小后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原来面积的 。

3.如果1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是10平方厘米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七、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明打算16天看完一本故事书,平均每天看15页。现在要10天看完,平均每天应看多少页?

2.一套衣服56元,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60%。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3.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250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客车每小时行10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客车到达乙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4.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半径3厘米,高5厘米。每立方厘米铁块重7.8克,这个零件重多少克?

5.下面是某旅游景点去年接待游客情况统计图。

(1)根据图中的数据,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2)平均每月接待游客多少万人?

(3)最多时一个季度接待游客的人数比最少时多百分之几?

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题 篇4

一、积累运用。(29分)

1、“Z、T、N、O、A、B”几个字甩按字母表的顺序择列应该是:(2分)

2、读拼音,写词语。(3分)

zī xún fěi cuì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 )( ) ( )

àn niǔ wǔ rǔ tǎn tè bú ān

( )( ) ( )

3、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然后按感情色彩分类。(5分)

奋不( )身 弄( )作假 神机( )算

坚强不( ) 阴谋( )计平( )近人

画蛇( )足 口是心( ) 无( )不至

(1)褒义词:

(2)贬义词:

4、选择正确的解释,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括号内。(6分)

疾:A.疾病 B.痛苦 C.急速,猛烈

(1)他十分体谅劳动人民的疾苦。 ( )

(2)终年的劳累,使他积劳成疾。 ( )

(3)他大声疾呼。 ( )

亡:A逃跑 B.丢失 C.死去的 D.灭亡 E死

(4)“亡羊补牢”中的“亡”应取第————种解释。 ( )

(5)“亡国”中的“亡”应取第———种解释 ( )

(6)“流亡’中的“亡”应取第————种解释。 ( )

5、判断题.(5分)

(1)“垂”字,用音序查宇法查字典,应查音序ch。 ( )

(2)“老农把秘密说破了”中“破”的意思是‘穿”。 ( )

(3)“凝视、注视、重视、仰视”是一组近义词。 ( )

(4)“审题、列式、解答、验算”是按先后顺序排列的一组饲。 ( )

(5)“弯弯的柳树又悄悄地抽出了嫩绿的叶子”这个句子可以缩写为“柳树嫩绿。” ( )

6、调整语句。(4分)

(1) 黄昏时分,风停了,接着就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来。

(2)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3)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

(4) 昨天一清旱,天气骤然变冷,天空布满了铅色的阴云。

(5) 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6)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地面上一会儿就白丁。

这段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 (6)——>(3)——>(2)——>(4)——>(5)——>(1)

B. (3)——>(2)——>(4)——>(5)——>(1)——>(6)

C. (2)——>(4)——>(5)——>(1)——>(6)——>(3)

7、按要求写词句。(4分)

(1)写出三个“拿”的近义词。

(2)写出三个描写风霜雨露的四字词语。

(3)写出一两句惜别母校的话。

(4)写一个你熟悉的商品广告。

二、综合性学习。(21分)

(一)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3分)

“元”的意思是———————。“九州”指———————诗句的意思是

2、至之市而忘操之,(3分)

“至”的意思是 “操”指 这句话中的两个“之”

的意思 同。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磅礴走泥丸。(4分)

“ 腾细浪” 的意思是 “走泥丸”的意思是

这两句诗运用了 的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 的精神。

(二)读下面的材料,仔细思考,把你的发现写下来。(4分)

诗句的意思是——

2、至之市而窟姆之,(3分)

读下面的材料,仔细思考,把你的发现写下来。《4分)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后来,他扑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把肉吃掉,所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大吼一声,不让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不再回来。

材料二:一位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而父亲却肩挑手提,帮儿子掉队报名。

材料三: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三)创意与表达。(7分)

(1)一个顾客在酒店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后,转身问酒店老板:“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35桶。”

顾客说:“我倒有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筒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的啤酒装满就行。”

① 顾客的意思是什么?(2分)

②老板急于讨教,暴露了他的什么心态? (2分)

(2)下面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的名字或笔名,有人巧妙利用它们编写了一

副对联,上联是:碧水田间牛得草。你能根据下面这些名字写出下联吗? (任

选其一)(2分)

冰心 白杨 林里 巴金 张天翼 马识途 流沙河

下联是:

三、阅读理解。(20分)

(一)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1、这一段写出了大兴安岭的“岭”的三个特点:(1)

(2) (3) (3分)

2、秦岭的“岭”特点是 (1分)

3、文中用 六个字写出大兴安岭的“岭”的形态之多。(2分)

4、作者坐火车上看岭,“看不完”是因为“岭”的 多,“看不厌”是因为“岭”的 多。(2分)

5、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二)

公孙仪谈吃鱼

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他非常喜欢吃鱼。在他任职期间,有许多人买鱼给他送礼,可公孙仪从来不收。

老师 你不是爱吃鱼吗 公孙仪的学生向公孙仪笑着问 现在有这么多人给你送鱼

你都不接受 这是为什么呢

公孙仪说:“正{ )我喜欢吃鱼,( )才不收人家的鱼。如若收了人家的礼,就要照人家的意见办事,这就难免要犯国家的法纪。一个正直的人不应该这样做。试想,我( )犯了法,( )成了罪人,鱼也吃不成。现在爱吃鱼自己去买,倒是—直可以吃到鱼的。”

1、我能给短文的第二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2、我能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2分)

3、短文的第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突出了题目的哪个字?(4分)

4、读了短文你觉得公孙仪是个怎样的人? (2分)

四、写作:(30分) (任选一题}

(一)有人说,家是爱的源泉,是避风的港湾,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摇篮——”也有人说,家似鸟笼,长辈太多的唠叨使自己失去了自由的翅膀,,父母不断的争吵给自己平添了无尽的烦恼……

不管你拥有一个怎样的家,家总是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你的家中一定有许多令你高兴、感动、难忘或是让你烦恼、痛恨、无奈的事,认真想想,选择一件打动人的事写下来,再给它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二)本题分“审题”和“习作”两部分(30分)

1,审题。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画“√”(6分)

(1)《我爱我的母亲》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

A.我( ) B爱( ) C.母亲( )

(2) 《老师表扬了我》这个题目主要应该写:

A.老师( ) B.我( )

(3) 《我第一次学炒菜》这个题目限定了要写的是:

A.人( ) B.事{ )

2、习作。(24分)

题目:《美好的幻想》

要求:1、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2、要联想合理,表达出真情实感;

六年级下册负数课后练习题 篇5

一、填空题

1、()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下30C记作()0C。

2、在数轴上,-3在-2的()边。

3、将下面的数填在适当的()里

1.65-15.7234096%

(1)冰城哈尔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度。

(2)六(2)班()的.同学喜欢运动。

(3)调查表明,我国农村家庭电视机拥有率高达()。

(4)杨老师身高()米。

(5)某市今年参与马拉松比赛的人数是()人。

4、在○里填上>、<或=。

①-5○152○+2.52.4○-2.4-○-

②-5○-2 1.5○ 0○-1.5 -○-

③-3○0.36○-6.5-0.5○0.51.3元○1.30元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0是正数。()

2、+4、+12是正数,-3、-21是负数,5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负数都小于0。()

六年级下册各课练习题 篇6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è jì jiā shēng kōng wéi

( ) ( ) ( )

sài shàng xiōng nú xīn suān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渴( ) 犹( ) 笳( ) 稍( ) 供( )

喝( ) 忧( ) 茄( ) 悄( ) 拱( )

三、按要求填空或选择。

1.“节不辱”中的“辱”字,部首是( ),除部首外还有( )画,音序是( ),字义应选(①耻辱,与“荣”相对。②使受耻辱;侮辱。③玷辱。)

2.“帏”字读( ),部首是( )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错号。

1.“苏武留胡节不辱”,“节”的含义是“气节、操守”。( )

2.“红妆守空帏”写的是失去丈夫的妻子孤单寂寞的凄苦生活。( )

3.“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海枯石烂”在这里主要指苏武对妻子的爱情忠贞不渝。( )

4.苏武如磐石的信念并没有感动匈奴新王,也没有让匈奴人拱服汉朝的.威德。( )

5.“苏武牧羊”主要描写了苏武不畏艰苦自愿到胡地牧羊的故事。( )

五、填空

本课是《苏武牧羊》曲的歌词,约产生于( )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为流传。

六、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做题。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愁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旅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心痛酸。

1.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用凄凉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表现艰苦生活的句子。

2.“心存汉社稷,旅落犹未还。”一句,表现了苏武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历还有像苏武一样具有爱国精神的人吗?试着写几个。

六年级下册各课练习题 篇7

一、深层解读,丰富拓展

在小学课堂上,学生的关注力度有限,教师如果采用“题海”战术,往往会导致学生出现精力不足、抗拒厌烦的状况,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效率的关键,就是要对每一道例题进行精讲,深层次地进行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掌握层次,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在学生初步接触到分数时,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具体意义,为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如何用图形来形象地表示4/5的意义?”学生在拿到这道问题之后,举出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图案,把图案划分成不同的大小,通过不同面积的大小借以表示分数。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我又举出一道例题“如何表示4/5?”学生一下子给难住了。我就讲到,1元等于10角,相当于把1元分成了10分,4/5就是表示每5份里取4份,那10份取多少呢?学生恍然大悟,理解了4/5元的含义,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课堂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在小学课堂上,课堂练习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对这部分格外注意,对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深化,加强学生的理解,丰富课堂的内容,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之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数感培养,落实发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数感来源于生活,又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实践,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素材,实现对学生数感的高效培养。

小学生接触的事物有限,其最熟悉的事情莫过于在生活中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因此,数感的培养一定要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有关。如在“分数的意义”课堂练习上,我就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个题目“假如你有16个苹果,那么,分给别人1/4是分出去多少个苹果呢?”学生开始在纸上进行计算,很快就得出了结果,很多学生举手回答道是4个,接下来我把问题抽象化,“如果是拿出16个苹果的3/4呢,如果是拿出360个苹果的3/4呢?”当苹果数量较少之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数数等“笨办法”来求解,但当数量增多之时,借助数学运算的算法算式显然是唯一的途径,学生被逼运用数学的方法来求的问题的答案,这种强烈的数学刺激,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且,教师在演示计算的过程中,对算式进行不断的推演,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去理解分数的意义,巩固学生之前的学习所得。

数感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学生只有在合理的教学环境中获得了数感,才能够在数学的道路上走的长远。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不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上学生的数感培养效率。

三、参照对象,变换强化

在分数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种重要的深化手段,就是对分数教学进行参照对象的变化,从另一个角度强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实现课堂教学的深化拓展。

例如,分数的意义中最重要的就是参照物,也就是在课本中常说的单位1,如果单位1发生了变化,那整个分数也会发生变化。如我给学生展示一个四分之一圆,以一个完整的圆为单位1,那这个时候,四分之一圆之于整圆就是1/4,而如果将单位1换做半圆,那这个分数就是1/2,如果将单位1换成四分之一圆,那么分数就是1。通过这样变化参照对象,学生对参照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在这样的变换之中,了解了分数的实际意义之所在。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尤其是分数的教学,教学资源的运用是有多种方式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创新教学设计,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年级下册各课练习题 篇8

[关键词]古典诗词 想象 体验 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8

传统教学中,古典诗词教师将诗歌大意的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逼迫学生将意境深远的诗词进行不切实际的肢解,而忽略了隐藏在诗歌背后的诗人。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古典诗词的教学要将学生的精神与诗人的内心世界连接起来,才能使诗词教学由机械肤浅的层面逐渐走向丰厚灵动的境界。

一、在逐层诵读中明晰故事,感知词人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策略。很多古典诗词传达情韵的不仅仅是文字本身,更是通过诵读过程中的音律、声调营造出相应的意境。因此,读得正确、流利、富有节奏是古典诗词教学的保底工程。在诵读过程中了解词人的故事,是学生读出古词韵味的重要方法。

在执教《如梦令》时,我引导学生经历了以下诵读过程。

1.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正确流利,教师相机教学“兴”“藕”的读音。

2.以《人间词话》中“词之为体,要眇宜修”的论述引领学生感受宋词的精妙和韵味。

3.标出此词节奏,依托注释掌握词中的故事。

纵观以上三个步骤,学生对宋词的诵读并不只停留于篇数的累积,更不是枯燥单调地重复,而是有较强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的诵读。

二、在想象体验中再现画面,揣摩诗人

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古诗词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对诗词中的画面进行想象体验,让学生逐步朝着诗词的内蕴出发。在《如梦令》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李清照笔下生动的画卷。

1.词人乘着小船,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通过对“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等关键词进行想象)

2.组织学生交流。

“溪亭日暮”:突出溪水潺潺和黄昏的景象,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描述,并激情诵读第一、第二句。

“藕花深处”:借助“深”字想象词人被各种形态的荷花所包裹的画面,体悟“人陷荷花中”的景象。

“一滩鸥鹭”:引导学生从鸥鹭齐飞的壮观景象入手,感受别样的动态画面,并想象鸥鹭齐飞、双桨划水、词人叫笑的各种声音。

经历了这样的想象过程,学生才能深刻品悟词中的语句,才能还原词人真实直观的经历。

三、在资料介入中掌握背景,体悟诗人

古诗词由于其用词的语法习惯和蕴含的情感思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给诗词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怎样才能让天真烂漫的孩童,洞察诗歌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情韵,真正感受词人独特的心境呢?笔者在执教《如梦令》一课时,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将词人的生平事迹,尤其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进行整合处理,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

1.紧扣“兴尽”“沉醉”感受词人当时豪放豁达、开朗乐观的心境,从而推测感知词人是个怎样的人。

2.教师补充李清照的资料:少年家境富裕,且在父母的影响下能诗善词,生活优越自在,可在“靖康之耻”后,李清照背负着国亡家破的阴影,生活陷入孤苦凄凉之中。

3.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感受朗读这首词作,特别指出由于作者年轻时的惬意悠闲已经不复存在,才用“常记”一词。

此时,词作中的语言文字已经不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作者生命气韵的有血有肉的文字,从而为学生体验诗歌内在的情韵提供了帮助。

四、在比照阅读中辨析异同,洞察诗人

对比是生命个体认知事物发展过程的思维方法,是确定事物本质属性的最佳方法。在诗词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就是让学生补充相同主题或者内容相近的诗词、同一作者不同时间的作品,在学习教材诗词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补充诗词进行比照性学习,从而触摸诗人的情感变化,明晰诗人生命的特质,真正与词人实现精神对话的过程。在执教《如梦令》时,笔者引出了李清照的另一首词作《武陵春》。

1.教师出示《武陵春》,要求学生对比两首词不同的行数以及每行的字数,以强化学生对不同词牌名下词作的文体格式的认识。

2.扣住关键语句“载不动许多愁”引发学生对《武陵春》情韵的体验。

3.列举两首词的相同因素:舟——有乘兴之舟与载愁之舟;花——有勃发之花和败落之花;词人——一个是开朗豁达的少女,一个是愁绪满腹的老妇。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同样的事物,在人物不同的背景之下,蕴藏着不同的人生故事。

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拨开文字的藩篱,让学生直接与作者对话,实现精神的有效对接,从而更好地从诗词中汲取营养。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后练习题 篇9

1.四十八万六千四百写作,将其四舍五入保留到万位记作()万。

2.用三个6,两个0组成,两个零都要读出来的五位数是(),读作()。

3.“神舟七号”飞船于9月25日21:10发射升空,绕地球飞行46圈,共飞行约1942778000米,这个数是()位数,其中2在()位上,表示();这个数读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分数单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数是(),它至少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就变成假分数。

5.0.375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6.把4.06亿改写成用“一”作单位的数是()。

7.在a÷b=5......3中,把a,b同时扩大到原来的`3倍,商是(),余数是()。

8.一个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再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得274,则原来的小数是()。

9.甲=2×3×5,乙=2×5×7,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

10.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自然数是(),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奇数是()。

11.按要求写出两个互质数:两个数都是质数()两个数都是合数()一个是质数一个是合数()。

12.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一个是a,另外两个分别是()和()。

13.在1---20的自然数中,()既是偶数又是质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14.3/5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15.能被2,3,5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

16.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的()。

17.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差乘它们的和,积是29,这两个自然数是()和()。

六年级下册各课练习题 篇10

1.如果a×5=b×8,那么a:b=()

2.从6,24,20,18与5这个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3.如果a:b=c:d,那么b:a=():(),b×c=()×()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是4和3,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是8,这个比例是()

5.在比例中,如果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5,那么另一个外项是()

6.如果a:b=c:d,那么a:c=():()

7.根据4a=7b,(ab都不为0)可知a:b=():()。8.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比是2:7,已知分子比分母小25,这个分数是()

0 50 100 150 200千米

9.把线段比例尺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是(),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 米,如果图上距离是2.5厘米,那么实际距离是()千米,如果实际距离是350千米,那么图上距离是()厘米。

10.将一块手表的一个零件画在一副比例尺是50:1的图纸上,量得图上 的长度是5厘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11.在一副1:600的图纸上,一块正方形菜地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这 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12.写出比值是2/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13.从18的因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14.甲数的3/4=乙数的5/6,(甲乙两数均不为0),甲数:乙数=():()

15.5, 8和0.4与另一个数可以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

16.在一副比例尺为1:25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8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17.一个市民广场的长是128米,宽是80米,如果把它画出比例尺是1:200的平面图上,那么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18.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1.2,另一个外项是()

19.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2500,有这样的药粉80克,可以配制这种药液()克.在一幅1:800的图纸上,一块正方形的菜地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21.把一个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按3:1的比放大后,三角形的底是()厘米,高是()厘米 22.7a=5b,则,():()=7:5 23.4x=5y(xy不等于0),则x:y=():()第2页 24.男生人数的3/4与女生人数的4/5相等,则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25.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的半径是5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的最简整数比是():()

2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27.在一幅比例尺为1:25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16厘米,则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二.判断

1.表示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5:6和1/5:1/6可以组成比例()3.因为5x=8y,所以x:y=8:5()

4.比的前项和后项可以是任意一个数()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的比是1:4()6.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7.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一定相等()8.如果4.5a=3.6b,那么a:b=4.5:3.6()

9.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10.在比例尺是1:35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4.2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9千米()11.用2.3.4.5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12.比例尺是1:5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厘米()13.用比例尺1:100与比例尺100:1画的图一样大()14.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乘积减去两个内项的乘积一定等于0()

15.比例只有两项,也就是外项和内项()

16.解比例时一般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答的()五.解决问题

1.在一副地图上,用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2.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27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3.在一副比例尺为50:1的精密零件的图纸上,量得零件长40厘米。问这个零件实际长是多少毫米?

六年级下册各课练习题 篇11

[关键词]识字教学 兴趣 引情入境 演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9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课本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也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单调的识字是枯燥乏味的。具体、形象的事物更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

那么,如何让识字教学的课堂充满情趣呢?下面,我就以二年级下册“识字六”一课为例谈一谈识字课堂中的情趣教学。

一、引情入境,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抽象的文字,“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低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导入环节要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六”一课时,首先,我说:“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动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森林动物园去看看。”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幅森林动物图片,学生兴奋极了。“快来和你喜欢的动物打个招呼吧。”充满人情味的招呼,让学生知道这些动物的名称,也拉近了他们与动物的情感距离。就这样,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程的学习。

二、兴趣盎然,主动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前的情感导入已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这个神奇动物世界的浓厚兴趣,学生有了强烈的识字欲望,想和这些汉字交朋友。这时,教师就抓住良机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地学习12个词语。具体步骤如下:

1.自由读韵文,要求读准动物名称,声音响亮。

2.检查读韵文,正音。

①分组读,每组一行。

②开火车读词。

③指名读,相机认读生字,给“狮”正音。

④去掉拼音由小组长在组内检查读。

⑤看着词卡读一读。

3.熟练诵读韵文。

4.指导朗读,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突出不同动物的特点和喜爱动物的感情,体现韵律美。

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生字的字音,整体感知整篇韵文。在学生意犹未尽时,我趁热打铁进行巩固。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直观事物很感兴趣。鉴于此,我设计了“挂门牌”的游戏,让学生把写有动物名称的词卡分别贴在相应的动物图片上,读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或害怕。一个学生拿着写有“老虎”的词卡,声音颤抖地读出了这个词,将它挂在老虎图片上撒腿就跑。学生在环境中认词识字,词语与图像一一对应,把抽象的词和形象的事物整合在一起。名称与实物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在这样的识字教学中,学生脑海里有形,脸上有情,口中有声,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活起来,赋予生字勃勃生机。

三、激情演绎,拓宽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识字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这种主观能动性,识字教学就不要局限于课本本身,要不失时机地向外拓展延伸。二年级下册“识字六”,12个词串都是动物名称,动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他们喜欢模仿,喜欢展现自我。

于是,我设计了“森林动物大聚会”这样一个环节。课前,师生动手把动物画下来(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做动物头饰,制作相应的动物名称词语卡片。学生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戴上,将对应的词语卡片贴在胸前。我先提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场亮相;(2)介绍“自己”,如生活习性、身体特征等。一只“狮子”迫不及待地出场,他挺着胸晃动着肩膀,用低沉的声音说:“大家好,我是一头乱发的万兽之王,在森林里,我是老大,我喜欢吃肉。”话音刚落,“仙鹤”迈着T台步走来了,满脸骄傲地说:“我全身洁白,头上顶着颗红宝石,像仙女一样高雅。当危险迫近时,我还能腾空飞翔。”“大象”上台时摔倒了,大家纷纷上前搀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

介绍动物,这又是一次情境的渲染,学生的感情又一次升温。看着学生声情并茂地演绎,我感受到学生的思维活了,文字丰满了,通过实践体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好的识字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还要使学生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它是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总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探索的热土。

六年级下册各课练习题 篇12

一、纵观全局,宏观看教材

当我们获得一本新书时,你会如何阅读?显然,“How to read a book?”成为开启阅读之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材亦是如此,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的年级,拿到一本全新的教材时,我们要从哪个入口走进教材?从哪个部分解读教材?读封面(扉页)—读目录—速读内容—合书小结,想必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常走的路径,其实这条看似普通的路径,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教材解读,而且对于我们宏观把握教材有着很大的帮助。然而,不少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在面对教材时,往往抱着“备课”的态度对待教材,以单元为中心,集中备教材,准备教案,为上课做好“烹饪准备”,有的教师甚至以“课”为中心,上一课,备一课。这样教学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却犯了致命的错误。古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对待教材也是如此,我们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善于抓主要矛盾,做到教材在心中,教学胸有成竹。

因此,在新学期开始前,我们就应该仔细阅读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同时还应利用专门的课时,组织学生们一同走进教材,认识教材,跟我们的新教材说一声“Hi!”如在四年级下学期的第一课,我就设计了“走进教材,和它交朋友”主题活动课。在这堂活动课中,我首先以“Say hello!”活动,带领学生们读封面及编者的话,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帮助学生们挖掘封面中的小细节,从编者的话中,认识我们本学期的“朋友吗”,如主要任务,话题等。接下来,以画思维导图活动,带领学生们读目录,并以“速读目录及内容”完成图表的探究活动方式,引领学生们认识本单元所学的话题,了解我们这学期主要探讨的话题内容是什么。最后,以组间讨论、集体小结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在心中勾勒出四年级下册教材的轮廓,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将要学的是什么。

二、直击单元,微观见天地

单元是教材综合又独立的教学个体,如果说教材是一棵树,那么我们先前所认识与了解的封面、序言、目录与总结就是它的主干,而单元则是它旁逸斜出的分支,撑起了这棵参天大树,令其枝繁叶茂。由此可见,在把握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如何学会“弹钢琴”,直击教材内的各个单元,从“微”处见天地,是我们教学是否能够出奇制胜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坚持以三个步骤直击单元,解读教材,即“常规阅读—职业阅读—审视阅读”。首先,“常规阅读”,就是整体感知我们教材的单元内容,基于内容,尝试寻找单元话题与实际生活的连接点,不带教学包袱,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内心需求及发展诉求,寻找教与学的纽带,搭建课堂与生活的桥梁。紧接着,我们要进行角色转换,站在教师专业的角度,开展“职业阅读”,从教的角度,深挖教材内容、单元板块设计中所包含的教学价值,并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出发,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板块的优化整合,如Story time板块和song time的联袂上演,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最后一步,便是“审视阅读”,这主要是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再次探索与挖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要关注学生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开发,英语素养的陶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审美能力的渗透等,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

三、目标定位,主线构课堂

精准的目标定位不仅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神兵利器,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而且也是我们个性化解读教材、特色化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当教学的“有心人”,在研读教学内容,根植学生们实际英语水平及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我们单元教学的各个板块进行精准的目标定位,在确保教材共性的基础上,发挥我们课堂教学的个性,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机会。如在设计第六单元的“Fun time”板块时,我考虑到,这个板块的功能以输出为主,在教学实际时,我先思考了两个问题:(1)这个板块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与是Story time板块是什么关系?(2)采用什么形式进行重点词句的操练?在确定好输出目标后,我尝试进行目标定位,该板块与第一课时中story time相衔接,起到承上启下,巩固故事内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作用,它主要采用课文情境或课文情境变式进行操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尝试借助趣味性、互动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游戏等操练重点词句,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Whose...?特殊疑问句进行询问物品的主人,同时学会用一般疑问句Is/Are...’s?进行猜测,从而强化学生们的语言输出,把Story time的输入迁移到这个板块的输出,达到教与学的收放自如、学与用的收支平衡,促进学生们语言个性化的成长。

总之,教材是我们教学的“说明书”,是教的依据,是教的前提,它值得我们精雕细琢,推敲考究。在面对教材时,我们既要以教者的姿态,认真研读,精心设计,挖掘其中更多的教学资源,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做足准备;更要做谦虚的学者,站在学生们的角度,走进教材,细细品味。我相信,教材虽然大同小异,但是只要我们用心解读,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其中的新天地。

六年级下册各课练习题 篇13

一、小军家11月支出情况统计如下图。聪聪家月的总支出是3600元。请你回答问题。

1、这个月哪项出最多?支出了多少元?

2、文化教育支出了多少元?购买衣物支出了多少元?

3、购买衣物的支出比文化教育支出少百分之几?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你所提出的.问题?

二、希望小学六年级有200名考生,综合素质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等级统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素质为D的占%。

(2)综合素质为A的有人。

(3)综合素质为C的比综合素质为B的少人。

三、图中是三年级的一次数学测试成绩的统计图,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已知D等的有12人

(1)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六年级下册英语复习题 篇14

听力部分:(30分)

一、根据听到的内容写出图的英文大写字母。(6%)

1.( ) 2.( ) 3.( )

4.( ) 5.( ) 6.( )

二、听句子,选出最佳答语,请把最佳答语的英文大写编号写在括号内。(8%)

( )1. A. Speaking. B. Is that you ? C. Jane is saying.

( )2. A. It’s a picture. B. There are two. C. I like it very much.

( )3. A. She is Joan. B. She is a teacher. C. He is a worker.

( )4. A. It’s a new pen. B. Yes, it is. C. The short one.

( )5. A. Yes, I did. B. All right. C. Yes, I do.

( )6. A. Yes, you do. B. Yes, please. C. May.

( )7. A. Yes, I’m happy. B. Happy birthday. C. Thank you.

( )8. A. No, I won’t. B. This Sunday. C. Last Satuday.

三、听句子,写出句子所缺的单词。(5%)

1. The children are in the garden.

2. The people in the on the wall are Liu Hong’s uncle and .

3. Deng Xiaoping in .

4. Ben often his homework for an after dinner.

5. The city of Japan is .

四、听对话及问题,选择正确答案。(5%)

( ) 1.A. She’s going to buy a Christmas tree.

B. She’s going to write Christmas cards.

C. She’s going to e-mail her friends.

( ) 2. A. She feels happy. B. She feels excited. C. She feels bored.

( ) 3. A. He visited the Summer Palace and the Great Wall.

B. He Visited the Chinese History Museum.

C. He saw a play at the Capital Theatre.

( ) 4. A. For five years. B. For five months. C. For fifty years.

( ) 5. A. No, it was near her school.

B. Yes, it was.

C. No, it was close to her school.

五、听短文,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与短文内容一致,如一致打“T”,否则打“F”。(6%)

( ) 1. The rich man had a forest.

( ) 2. The rich man thought all the things in the forest were his.

( ) 3. The rich man caught a hare one day.

( ) 4. The poor man killed a tiger.

笔试部分:(70分)

五、按分类把单词的编号填入表格适当的位置。(10%)

A. bananaB. motherC. peachD. uncleE. dryF. goatG. writer

H. farmerI. giraffeJ. rainK. sheepL. pearM. grapeN. cousin

O. elephantP. daughterQ. warmR. coldS. cookT. worker

Fruits

Jobs

Weather

Animals

Families

八、按实际情况回答问题。(6%)

1. Which is the capital city, New York or Washington D.C. ?

2. Do you often borrow books from the library?

3. How many hours are there in a day?

4. Can you tell an English story for your friend?

5. Who is your hero?

6.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o to bed ?

八、选择最佳答案填空。(15%)

( ) 1. There is old tree by the river . A. a B . an C. some

( ) 2. will you go on your holiday ? Guilin . A. What B. Where C. How

( ) 3. Who’s that woman white ? A. at B. in C. on

( ) 4. There some coffee in the cup . A. is B. are C. am

( ) 5. These are books . are on the floor .

A. I , you B. my , Yours C.mine , Your

( ) 6. Have you got dolls ? Yes , I have . A. some B. a C. any

( ) 7. The second day in a week is . A. Monday B. Tuesday C. Sunday

( ) 8. The baby many toy cars . A. is B. has C. have

( ) 9. My mother and I the Guangzhou Zoo tomorrow .

A.are going to visit B. is going to visit C. visit

( ) 10. Mrs Smith is a Canadian . She speaks .

A. French B. English C. both English and French

( ) 11. My cousin plays the piano every day .

A. half an hour B. half a hour C. a half hour

( ) 12. your father fishing ?

A. Is, likes B. Does ,like C. Do , likes

( ) 13. My bedroom is than hers . A. good B. better C. best

( ) 14. I you this morning , But you at home .

A. call, aren’t B. called ,wasn’t C. called , weren’t

( ) 15. The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in .

A. B. C.

九、写出对话所缺的单词,将对话补充完整。(10%)

(1) B: Good afternoon! What can I do you?

A: you have any new story books? I’d like to borrow some.

B: Yes. on the shelf.

A: How can I keep it?.

B: Two weeks.

A: Can I keep it a little longer ?

B: Yes. But you come and renew it.

(2) A : Hello . I speak to Ben ?

B : . Who’s that, please ?

A : Mike here . I called you this morning, but you at home.

B: I shoping with my mother .

十、按要求改写句子。(8%)

1. Jiaming is going to Beijing next week. (改为否定句)

Jiaming to Beijing next week.

2. Mr Black worked at a toy factory in . (改为一般问句)

Mr Black at a toy factory in 2003?

3. My grandfather lives in Tianhe . (对划部分提问)

does your grandfather in ?

4. I’m ten . My cousin is twelve. (改为同义句)

My cousin is I .

十一、看图完成句子,每个空格填一个单词。(6%)

1. Mao Zedong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of .

2. The two are and dancing in the park.

3. The old man is in the .

4. The child early this morning.

5. The child often some in the evening.

6. The ball on the right is than the one on the .

十二、短文阅读理解。(10%)

(A) 阅读短文,判断句子是否正确,对的写“T”,否则写“F”。(4%)

Christmas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popular festival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 From December 20 to December 30

last year I was in Britain. I had my holiday with my friends in London . Before Christmas we could hear

Christmas music here and there , and the shops, the department stores and the supermarkets were crowded and

busy . People did their Christmas shopping . Many families had their Christmas trees . My friend Mr White

bought a big Christmas tree too . The White’s daughters were busy preparing the presents .

The White usually get together on Christmas Day . At Christmas Mr White’s presents went to his home to have a

big dinner . During Christmas their children got a lot of presents . They all had a good time .

( ) 1. Christmas is an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

( ) 2. Christmas was coming and the shops and department stores were quiet .

( ) 3. People were busy shopping when Christmas was coming .

( ) 4. Mr White and his family had a small Christmas tree .

(B)读故事,根据故事内容选择问题的正确答案。(6%)

Billy was a rabbit. One day his friend gave him some seeds of carrots .His friend told him to put the seeds in

the garden and put some earth on the seeds. Billy did so a few days later the shoots appeared . Billy was very

happy. A big dog visited Billy’s garden and told him , “you’ll have a lot of carrots in two months .” Billy

was happy to hear to that . Then he wrote letters to his parents , brothers and sisters. He asked them to visit

his garden and eat carrots .Two months later Billy found there were only leaves , he couldn’t see any carrots

. He was worried . “My parents ,brothers and sisters will come . What should I do ?” Suddenly he had an idea

. He went to the market and brought a lot of carrots .He tied them to the leaves .When Billy’s parents ,

brothers and sisters came to and visited his garden , they all laughed . They dug up a lot of carrots from

under the ground. “ Oh , I understand ,” said Billy. “Carrots grow under the ground.”

1. Who did give Billy any carrots seeds? ( )

A. His friend. B. His parents. C. His brothers.

2. Where did Billy buy any carrots from? ( )

A. Shop B. Market C. Farm

3. Where did they dig up a lot of carrots? ( )

A. Under the tree. B .In the house. C. Under the ground

4. Was Billy a clever rabbit? ( )

A. Yes, it was. B. No, it wasn’t. C. Yes , he did.

十三、暑假快到了,你有什么计划啊,请用一段话把你的计划写出来(不少于五句话)。(5%)

六年级第二学期单元测验卷

附听力材料

一、根据听到的`内容写出图的英文大写字母。(6%)

A. The girl was surprised when she saw a robot.

B. What is the boy doing ? He is having breakfast at home.

C. The man went to the moon by spaceship in 2003. He was our Chinese hero.

D. Did he visit Guangzhou Zoo yesterday ? No, He visited Guangzhou Picture Show.

E. This is a book about a farmer and a snake.

F. The boy is in the library. He is borrowing the book.

二、听句子,选出最佳答语,请把最佳答语的英文大写编号写在括号内。(8%)

1. Hi, may I speak to Jane?

2. How do you like the picture?

3.What’s your sister’s job?

4. Which is your pen, the long one or the short one ?

5. Do you often clean your bedroom ?

6. May I use your bike ?

7. Happy birthday !

8. When will you leave for Hongkong ?

三.听句子,写出句子所缺的单词。(4%)

1.The children are planting trees in the garden.

2.The people in the photo on the wall are Liu Hong’s uncle and aunt . .

3. Deng Xiaoping died in 1976 .

4. Ben often does his homework for an hour after dinner.

5. The capital city of Japan is Tokyo .

四、听对话及问题,选择正确答案。(3%)

1.. A: Is Christmas coming, Linda?

B: Yes, it is. Next Friday will be Christmas.

A: Are you going to buy a Christmas tree?

B: Yes, I am.

Question: What is Linda going to do?

2. A: What are you doing, Aunt Ma?

B: I’m doing nothing.

A: Do you feel bored?

B: I think so.

Question: What does Aunt Ma feel?

3. A: What did you visit in Beijing, Mike?

B: I visited the Summer Palace and the Great Wall.

A: What else did you visit?

B: I saw a play at the Capital Theatre.

Question: Which of these didn’t Mike do in Beijing?

4. A: Was your family poor before 1949, Mr King?

B: Yes, it was. So I left school and worked at a shop.

A: How long did you work at the shop?

B: For 5 years.

Question: How long did Mr King work at the shop?

5. A: Did you live in Haizhu District before, Li Qing?

B: Yes, I did.

A: Was your school far away from your home?

B: Yes, it was.

Question: Was Li Qing’s school far away from her home when she lived in Haizhu District?

Question: Was Deng Xiaoping a great painter?

四、听短文,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与短文内容一致,如一致打“”,否则打“”。(5%)

Long, long ago,there lived a poor farmer and a rich man near the forest. The farmer was very kind. But the

rich man was cruel. One day, when the farmer was walking in the forest, he saw a hare. Just at that time the

rich man came . He shouted to the farmer, “This is my forest. All animals and plants in the forest are mine.

Give me the hare. If you kill any animals again, I’ll kill you.” Then he took the hare away.

A few days later, the farmer was in the forest again. Suddenly he found a tiger. It was running to him.

And he found the rich man was between him and the tiger. “Help, help!” shouted the rich man. “Kill the

tiger!” “Aha, it’s yours!” answered the farmer. “Sorry, I can’t kill the tiger. If I do, you will kill

上一篇:创业汇报演讲下一篇:分店开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