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2024-09-25

文化社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汇报材料(通用11篇)

文化社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篇1

社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社区紧紧围绕“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的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社区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推进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群团组织,培育和发展了社区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等

服务机构。创新社区管理机制,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

二、创新社区服务载体。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根据党员的特长和身体状况,把党员组织成植绿护绿、社区医疗、法律咨询等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积极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活动。

三、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建立了社区服务站,开展家政、治安、就业、社保等服务。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健康服务。和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积极为困难群体和弱势居民提供社会救助。

四、深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以“五星级文明社区”、“五星级文明家庭”评选为载体,开展了法律、科普、文化、卫生进社区,以及艺术节、运动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提高居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卫生等方面的意识和素质。积极开展特色社区创建活动,至目前,我社区已成为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绍兴市科普社区、上虞市五星级文明社区、上虞市巾帼文明示范岗。还审报了绍兴市绿色社区。使社区成为健康文明、进取向上的新型社区。

今后,我们将切实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政治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措施,加强领导,认真规划,周密部署,整体推进,勇当全街道社区建设的排头兵。

一、规范管理机制,保障居民自治。社区居委会是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为此,我们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改进工作方式,着力理顺社区管理关系,扩大基层民主,实现居民自治。进一步落实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在理顺和明确社区居委会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等方面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选举社区自治组织,健全议事规则,民主制定居民自治章程和社区管理公约,开展民主评议居委会干部和居务公开,为建设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整合社区资源,拓展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和基础。我们将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较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协调,超前规划,积极争取,齐抓共管,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通过1-2年努力,实现社区办公自动化和社区服务信息化。二是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社区一站式服务,不断完善就业、治安、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环境、法律、科普、家政等社区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快捷便利的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开展“一助一”结对帮困,健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切实为社区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提供服务。

三、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社区特色。按照“一社一特”的思路,认真制订特色社区建设规划,使社区建设特色更特,亮点更亮。一是深化“五星级文明家庭”选评活动,开展广场、节庆、家庭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工作的凝聚力、向心力。二是深化社区教育活动,尤其在社区党建、社区文化和老年人活动、未成年人教育等方面创出特色,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三是深化特色社区创建活动,着力打造绿色社区、生态社区、健康社区、平安社区等特色社区的建设。

文化社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篇2

社区文化健康蓬勃的发展, 不仅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了事业基础, 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为创建文明城市、传播先进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建设社区文化, 不仅需要政府、主管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扶, 更需要群艺馆 (文化馆、站) 等相关单位充分调动起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优秀文化, 创出具有社区群众积极广泛参与的文体活动品牌和社区建设成果展示平台, 才能推进社区文化建设进程。在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探索中, 文化部门, 更应充分发挥单位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 把社区文化建设的源动力定位在基层社区, 定位在社区生活的每一个文化人身上, 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创出了活动品牌, 搭建了适合十堰当地社区文化发展的平台, 使社区文化建设走向了良性发展的大道。

第一, 健全社区文化活动室及功能服务体系, 服务好不断壮大的社区文艺队伍。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十堰市政府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 也明确了各有关部门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职责, 充分体现齐抓共管, 成果显著。

社区建设的生命力之来源于社区自身。社区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社区文化的发展需要以优良的物质环境为根基。不仅需要固定的文化活动室、娱乐小园, 相应的现代化设施、设备, 社区文化场所的管理, 更需抽调专人为社区文化的开展搞好后勤服务。有了物质保障的后盾, 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才能长久、持续。

在2012年, 我市文化主管部门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 通过社区申报、调查摸底、部门审核, 确定将40个基础条件较好、文化用房宽裕、活动经常开展、有专兼职工作人员的社区纳入“首批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范围, 其中张湾区16个、茅箭区2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备发的设备主要包括四大类十六小类:一是电子设备, 包括电脑、投影仪、摄像机、数码相机、音响等, 二是乐器, 包括锣、鼓、钹、釵, 三是图书、书柜, 四是演出服装等。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的免费配发, 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这也是落实中央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的一项惠民工程。2012年, “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达标45个”的工作任务列入2012年十堰市政府“十件实事”, 2013年市政府又把2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建设纳入政府工作重点之中。

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应坚持依托社区居委会在基层管理与服务的职能的同时, 搞好社区文化服务, 在硬件、软件上不断满足人的需要, 以此促进和谐社区的全面发展, 力争把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文化乐园、居民生活中的精神家园。

第二, 发挥文化部门的职能作用, 用足用活社区文化活动室, 为社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组织有经验的优秀的文化团队深入社区, 开展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等活动, 活跃社区文化是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笔者所在的十堰市, 亲自目睹了十堰群文工作者从2005年开始, 每逢双休或节假日组织举办公益性“人民广场大家乐”系列广场文艺演出活动, 演出节目内容丰富, 不仅有文艺者原创的歌舞小品, 也有社区群众的精彩表演。经过群艺馆社区辅导员的辅导和指导, 来自各社区的业余表演队上台表演展示, 充满自信和活力, 有激昂的腰鼓、优美的舞蹈、动听的歌曲……演出现场观众笑声掌声不断, 其乐融融!“人民广场大家”不断创新服务, 深入五堰街办燕林社区、南街社区等社区, 对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进行引导, 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把先进的文化引进社区, 以优秀的文艺节目弘扬社会的主旋律, 使社区居民在文化的熏陶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培养社区文艺骨干, 为社区文化注入动力。十堰市文化工作者针对社区居民年龄段以及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等差异性的特点, 面向社区居民, 常年开展门类众多、不同层次的少儿、中青年、老年培训班, 有声乐、舞蹈、模特、器乐、美术、摄影等等。通过艺术培训, 社区居民们不断增长了艺术才干、提高了文化素质, 也体会到了参与文化活动的乐趣, 不仅身心得到休闲放松, 更陶冶了人的性情, 还展示了自身的风采。许多培训班学员在社区文化活动室, 通过点、线、面的“网络化”发展, 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社区的文艺骨干分子。随着这些活跃的业余文艺骨干、分子的日渐增多, 社区文艺队伍不断壮大, 带动了各个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 不仅提高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 塑造社区居民的创造力, 更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社区活动室作为文化活动的根据地, 开展文化活动, 倡导文明和谐之风, 为社区居民创造了更多的交流和参与的机会, 也减少了打麻将、打牌等不良行为, 使社区居民自觉形成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发挥文化部门的职能作用, 以精神文化滋养一方百姓, 给社区注入文化活力, 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基础环境保障。

第三, 打造深入民心的文化活动品牌, 搭建社区文化成果的展示平台。

笔者所在的十堰市, 自2008年以来, 每年都要举办“十堰文化节”, 充分调动、组织起全市各社区文艺队, 将“群众文艺展演”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

首先, 根据社区文化活动区域性强、多自发开展活动等特点, 努力培育社区文化特色。组织专业干部辅导社区文艺队伍, 为社区儿童舞蹈队、腰鼓队、青年舞蹈队、老年舞蹈队、合唱队、健身操舞蹈队进行义务辅导, 并且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 组织由社区文艺队为主角的文艺晚会, 让社区居民们参与到文化

鄞州区乡镇文化站发展史的调研报告

郑亚娣 (宁波市鄞州区集土港镇文化站浙江宁波315000)

宁波市鄞州区地处长三角南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曾获全国文化先进县 (区) 称号。基层乡镇文化站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推进鄞州新农村建设、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鄞州乡镇文化站建设是一部充满时代激情的鄞州群众文化发展史。

一、鄞州农村乡镇文化站发展历程

1. 鄞州 (鄞县) 乡镇文化站建康发展阶段 (1978—1991) 。

1974年8月全县第一个民办公助试点文化站——占岐公社文化站建立 (当时鄞县有53个公社) , 由于正处十年动乱时期, 民办公助文化站只是昙花一现。1979年省文化局颁发了《浙江省公社文化站工作试行条例》, 当年底鄞县53个公社中37个公社建立了民办公助文化站。1980年4月省文化局在肖山沿浦公社召开公社文化站农村俱乐部经验交流会, 贯彻中宣部 (80) 1号文件《关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几点意见》, 布置农村文化中心试点工作。同年7鄞县以邱隘公社民办公助站作为创建农村文化中心试点, 1982年1月18日一幢四层文化大楼内设十多个活动室的邱隘公社文化中心落成, 这是当时鄞县第一个农村文化中心。同年1月20日, 鄞县县委宣传部发出 (82) 2号文件, 批准邱隘、古林等7个公社的民办公助文化站建立文化中心。1983年底, 鄞县52个公社 (福明公社划给江东区) 建立文化活动中心21个, 民办公助文化站31个, 新增活动用房面积3091平方米、影剧院7座、宣传窗16座、灯光球场一个。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 (84) 21号文件, 鄞县从公社文化站现职人员中招收18名全民干部编制的专职文化站干部。自此鄞县农村基层文化站干部有国家干部和公社自配干部二种编制形式, 文化站专职人员增多, 文化活动设施、阵地扩大, 农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1989年鄞县农村52个文化站活动楼总面积达11991平方米 (不包括影剧院和室外活动场所) 1990年, 鄞县52个乡镇建成具有各种活动功能的文化中心36个, 占全县乡镇的69.3%, 52个农村乡镇文化站, 站站有活动设施、活动阵地、活动队伍。

这阶段是鄞县乡镇文化站建设健康发展时期, 通过二次招干, 全县70%的文化站长为全民专职干部, 文化站干部队伍空前稳定。鄞州农村群众文化组织网络、阵地设施、文化活动、辅导培训工作初具规模, 农村群众文化事业步入健康发展规道。

活动中, 分享节日的快乐, 达到大家乐的效果。

其次, 抓好群众文化阵地, 起到引领社区文化建设的龙头作用。常年开展以公益性活动为主体的文艺演出如“人民广场大家乐”, 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 让社区居民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享受者。定期举办的“大家乐”活动, 免费为社区居民和外来建设者提供一个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空间, 搭建起社区文化活动展示的大舞台。通过组织经常性的文艺活动, 让各个社区文艺队得到展示, 也使各个文艺团队的表演水平得到提升。组织社区活动大展演等比赛活动, 分门别类、营造机会参与文化单位组织的“欢欢喜喜过大年”、“第三届、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等节庆活动, 促进各个社区文艺队相互交流、学习, 展示各个社区的风采、特色, 激发社区文艺队的创造力, 鼓励原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节目, 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提升社区文化的内涵和水准, 积极推动了社区的文化建设。

再次, 将精品创作与社区文化活动相结合, 使社区文化活

2. 鄞州 (鄞县) 乡镇文化站建设转拆、调整阶段 (1992—2000) 。

1992年根椐全省“辙区、扩镇、并乡”步伐, 鄞县原52个乡镇并为23个乡镇。随着 (乡) 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 在被并入乡中原文化站干部多年苦心经营, 用汗水和心血建设起来已初具规模的文化设施、文化综合活动室、影剧院在“撤、扩、并”的大潮中被冲毁, 原有文化阵地一夜之间成了车间、畜物场、仓库等等。一批优秀的文化站干部遭分流出去。如原全国以文补文先进单位, 宁波市十佳文化站长俞国平同志所在的鄞县栎社乡并入石矸镇后, 特级文化站——栎社乡文化站解体了, 俞国平同志遭分流。由于俞国平同志坚守原栎社文化站阵地, 兴办起文化服务公司, 并将文化服务公司所产生的利润全部投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俞国平痴情于群众文化事业的事迹感动了省、市文化部门的领导, 通过有关领导工作和俞国平同志的努力, 1994年8月石矸镇政府重新任命俞国平同志为石矸街道文化站长。据不完全统计到1993年底鄞县23个镇乡文化活动楼总面积为10070平方米 (不包括影剧院和室外活动场所) , 比1989年减少了1921平方米。被并的29个乡影剧院中除了栎社影剧院外, 其余全部遭拍卖挪作它用, 乡镇文化站的文化活动设施、文化活动阵地、文化活动队伍严重缩水。

这段时期鄞州农村乡镇文化站建设基本上处在转折、徘徊、调整阶段, 由于“撤、扩、并”使原来已初具规模的鄞州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受到重大挫折, 鄞州老区、山区、边远地区的群众文化工作出现了新的盲区。直到2007年底区委、区府出台了, 《关于实施“公共文化明珠镇创建工程”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通知》制定了鄞州区乡镇文化发展的——公共文化明珠镇A级标准、B级标准后, “撤、扩、并”留下后遗症才彻底消除。

3. 鄞州乡镇文化站建设全新发展阶段 (2001年—2011年) 。

步入新世纪后, 随着宁波新一轮城市建设的拓展和延伸, 鄞州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鄞州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步入全新发展时期。2004年鄞县撤县建区后, 鄞州区政府接连出台一系列关于农村文化建设文件和措施。2004年一个以综合宣传点、文化阅览点、健身文娱点和活动培训室为农村文化设施基本内容, 以业余宣传教育指导员、文体活动辅导员为农村文体活动骨干的“三点一室两员”农村文化新设施、农民教育新模式建设热潮在

动再上新的台阶。在“群众文艺大展演”等社区文艺比赛中发现优秀“社区文艺队”节目, 加以推广、宣传, 增加业余文艺队的自信心, 弘扬地方文化。在十堰市常年组织的“欢欢喜喜过大年”“人民广场大家乐”等活动中, 已涌现出了如:“二堰街办老来俏艺术团”“喜洋洋中老年艺术团”“东风社区艺术团”等一批优秀社区和文艺团队。树立先进的社区典范, 开展比、学、赶、超活动, 将模范的先进带头作用渗透到各社区, 让和谐文化的风吹遍各个社区。

文化社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篇3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区文化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化资源不断整合,文化建设初具规模,文化室、图书室,计算机、音响设施成为许多社区文化室的基本设置,大部分住宅小区配备了宣传栏和读报栏。同时,文化队伍发展壮大,各社区组织本区域内的各类文艺骨干,在文化馆等上级部门的扶持指导下,成立了以合唱队、舞蹈队、腰鼓队等为主的文艺小分队,长期坚持为群众演出,活跃在社区文艺舞台上。社区还常常开展一些主题性的文化活动,配合政府宣传中心工作。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不足

尽管近年的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各地发展水平不均,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资金投入不足,困扰社区文化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所拨经费也常常只够购置计算机、桌椅等设备,勉强保证最基本的办公需求。不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起来后,设备得不到有效的更新、添置,更没有多余的经费用于聘请专业教师,文化活动和培训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另外,社区聘用干部工资待遇较低,使得高素质、稳定的社区干部队伍的形成难上加难。

(二)社区文体活动场所、设施不足,档次较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成为了城市居民最主要的户外活动、休闲场所。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又必须依托相应的文化设施。当前,在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社区文化设施缺口仍然较大,活动场地、活动器材和设施短缺。全国6524个街道中,共有街道文化站4545个,没有文化站的占30.33%。全国83370个社区居委会中,共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室37732个,没有文化活动室的占54.74%。

(三)文化专干不专,身兼数职现象普遍。

目前,社区中文化干部身兼数职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文化干部在承担文化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兼任团委、计生、办公室等多项工作,无法专干专用,能够投入文化工作的精力十分有限,对社区文化工作无法进行有效地指导、协调和服务。

三、参与人员老龄化,年轻人参与率低

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是衡量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当前,日常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人员大部分是退休的老年人,年龄结构偏大。年轻人对社区工作知之甚少,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年轻人参与度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给社区文化活动的推广带来很大难度。

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投入,保障社区文化事业发展。

首先,建议各级政府把社区文化投入纳入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以保障社区文化软硬件建设的资金来源,且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增长水平,确保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其次,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形成社会资源共享、多方积极投入的社区文化共享、共建局面。

在这一方面,海沧区政府进行了积极的尝试。2012年,海沧区邀请厦门市歌舞剧院在区文化中心广场举办了48场“温馨海沧”假日广场专场文艺演出。该演出是在区政府主导下,由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进行独家冠名赞助的。同时,作为企业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的鼓励措施,企业当年的应缴纳税款可依据该年度的赞助费用数额做相应的减免优惠。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当地企业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高雅艺术。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区文化事业发展

首先,要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社区乃至整个城市建设规划中来考虑,在小区规划初始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备相应的文化设施,按人口比例配建社区文化活动室,保证社区文化设施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其次,要加大公益性文化场所及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例如,兴建社区文化广场、报刊栏、文体活动室、图书室、棋牌室等,为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场所。另外,要重视社区内现有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推动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其文化场所,实现资源共享。

以海沧区为例,近年来,加大了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海沧湾公园、区法治文化公园、彩虹公园建成并对市民免费开放;由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青少年宫和文化中心广场五个部分组成的区文化中心,共投资1.2亿元,总用地面积3.5万平方米,全部免费开放;投资5.2亿元,建设用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海沧区体育中心;全面铺开村、居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镇街及各村居已有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场所近10000平方米;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形成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覆盖区、镇(街)村(居)三级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

(三)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增强后备力量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社区文化就必须建立一支文化素质较好、业务知识较为全面的文化队伍。首先,加强社区文化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社区聘用干部工资待遇,通过选聘,竞争上岗,建立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的社区专干队伍。其次,加强社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对日常社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文化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社区“文艺人才库”,并及时吸收到社区文化工作队伍中来,使之成为社区文艺骨干。第三,还必须注重对文化管理建设干部及社区文艺骨干进行定期培训,使社区文化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海沧区是厦门市最早执行文体协管员聘任制度的先行区,现共有专职文体协管员37人。自2011年起,海沧区村(居、场)级文体协管员工资由每月500元提高到每月1100元。目前,这支队伍已经成为海沧区基层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海沧区文化馆定期指派专业教师深入各个社区,举办秧歌、排舞、交谊舞、合唱及如何组织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如何协助搞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等各类培训。

(四)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创新模式,提升年轻人参与热情。

目前,由于工作压力大、缺少时间,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单一是年轻人远离社区活动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激发年轻人的参与热情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多开展适合年轻人的活动。目前社区开展的广场舞、腰鼓舞等活动大多适合中老年人,年轻人感兴趣的很少,参与的人数少之又少。我们可以多举办一些歌唱类比赛、球类比赛、户外远足及登山类的年轻人喜欢的活动,也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举办适合年轻人的公益讲座,或者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吸引80、90后父母参加;二是创新模式,从“新”上下功夫,改变活动的方式,吸引年轻人参与。例如开创网络社区、微博或微信平台,每次社区搞活动可以在网络论坛或是微信群上提前发出“帖子”,公布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详细信息,方便青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时间来取舍,年轻人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对社区活动进行推广。

文化社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篇4

我们文化社区成立于二OO二年八月,它的前身是一九九四年创立的文化新村居委会。二OOO年七月居委会调整,文化新村划分为文化南区居委会的文化北区居委会。二OO二年八月居委会撤并,原文化南、北两居委会合并成为文化社区居委会。它地处市中心城区,东至新建路,南至文化路,西至江东路,北至舜江

东路。占地面积为26.7平方米。辖区内有居民住宅楼101幢,现有住户2400余户,人口7000余人。小区交通便利,外来人员出入频繁。

一、从法律进社区方面汇报

为把社区建设成为治安状况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环境卫生整洁,文明程度提高,人们安居乐业的文明社区。在二OO二年司法局在卧龙山庄社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各个社区全面普开时,我居委根据本社区的实际,将“法律进社区”活动纳入了小区开展的“遵纪守法户”、“星级文明户”、“安全文明小区”等各种创建活动中,做到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一)宣传发动形成氛围

1、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黑板报、宣传窗)和司法局联办的文化长廊上的专版。在居民群众中大力宣传普法知识,提高居民的“四防”意识。

2、举办普法宣传讲座:假期里邀请司法局的同志和派出所辖区民警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法制教育讲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学生和居民群众积极参加安全知识竞赛,通过竞赛使法律知识进入居民家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开展活动人人参与

1、修改并健全了居民委员会基层工作管理规范,以人为本,积极开展文明小区的建设。在小区内每个居民楼群的单元上墙“居民公约和法制宣传及常用电话牌”202块,方便了居民,提高了安全意识;在小区树立了永久性的文明法制宣传牌15块。这些宣传牌的制作得到了结对共建单位在财力上的大力支持。建立健全了居民的行为规范,促进了社区环境和谐有序,使社区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为不断提高居民群众文明建设,积极争创“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至目前我社区有文明楼院32幢,街道级文明家庭619户,社区级文明家庭1137户,使小区的文明建设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3、利用便民服务的机遇,对社区居民开展法律咨询,把法律知识送到居民家门口,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三)各类活动相互渗透

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全面发动。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利于整合社区资源,充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青少年维护工作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平安上虞”。

二、从创建民主法治社区方面汇报

为进一步对社区居民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公民法律素质,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推进社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平安上虞”的建设步伐,在今年初街道下发文件后,我社区就积极申报了创建绍兴市三星级民主法制社区,实行依法治理、管理社区。主要是分为三部份来做:

1、“三民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好范文版权所有

2、“三公开”:党务公开、居务公开、财务公开(卫生费、共建费)。

3、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全盘掌握出租房屋的暂住人员及辖区内营业场所外来人员的动态,经常与百派稽查员一起了解情况,送法上门,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因我社区建造的较早,房子较小,出租房屋较多,至目前我社区有出租房屋600多户,外来人员800余人。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社区已被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被绍兴市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绍兴市科普社区,被上虞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虞市五星级文明社区,被上虞市“巾帼建功”活动协调小组命名为巾帼文明示范岗。已使社区初步实现了居所安宁,人心安定,环境整洁、优美、舒适,确保居民生活安居乐业。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篇5

w w

w.5 Y K J.Com 1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城市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积极探索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一、基本情况

xx城区社区卫生大部分归市卫生局管理,属船山管理的有5个,分别是高升、育才、凯旋、龙坪、灵泉,除凯旋外,其余4个均通过省检验收合格,社区卫生服务站 1个(顺城);占地面积x,设备总额x万元,开设床位x张,有人员x人(其中执业医生x人,执助x人,注册护士x人,医技人员x人,公共卫生x人)。目前x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在装修建设之中,除育才、凯旋两个未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凯旋未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外,其余xx个均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初步建立起了以城市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前哨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二、主要成效

1、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社区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制定了社区卫生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加大了财政投入,前两年区财政每年安排x万元用于社区卫生基础建设工作,今年为支持医改,公共卫生经费按服务人口x元/人年预算,基本药物试点按x元/人年预算,同时在育才、灵泉、龙坪x个社区卫生基本建设都安排了匹配资金。

2、健全规章,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市卫生局也下发了《xx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服务实施准入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做到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同时还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社区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社区双向转诊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运行提供了保障。

3、合理布局,科学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区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和《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及时出台了配套文件及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整体规划。

4、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近两年,先后举办和参加省市社区卫生管理及技术培训学习,培训x人,有效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5、完善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精神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融为一体,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9大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服务情况见附表)。

三、存在问题

社区卫生自建立以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但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管理及运行体制不顺。社区卫生设置、规划、管理由市卫生局负责,目前船山所辖的6个街道办事处仅有高升、育才、凯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隶属我区管理,其余镇江寺、介福路、南津路的社区卫生属市局管理,不在船山行政区域的灵泉、龙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归我局管理,管理及运行犬齿交错。

2、全社会对社区卫生支持配合不够。街道及居委会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不够支持配合,社区卫生工作开展被动;社区居民保健意识淡薄,对社区卫生工作不理解,认识上存在偏差,对卫生知识了解较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健康投入意识差,给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难度。

3、缺乏全科医疗服务人才,知识更新缓慢。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合格的全科医疗人员,现在的20名全科医生是专门负责到社区居民家收集信息人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社区人员业务培训机会少,新观念、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匮乏。

4、社区卫生人员待遇缺乏保障。社区卫生全是公益性质,无法创收,财政又没能全额保障社区卫生人员基本工资,且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自今年10月1日起在社区卫生服务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新增经费315万元,财政压力较大。

5、社区卫生人员编制较少。未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核定社区人员编制。

6、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危、急、重症患者转往上层医院,但上层医疗机构受利益驱使或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信任,很少甚至没有将患者返回社区康复,双向转诊能上不能下,既不能有效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加大了大医院诊疗压力,更加重了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

三、对策建议

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精神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八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采取政府主导,广泛宣传,力求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增强居民健康意识。

2、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将社区卫生工作纳入街道、社区目标考核,推动社区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3、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专项经费投入。一是工作经费。市、区两级政府要建立稳定的筹资和投入分摊机制;二是对其设备更新和业务培训给予专项经费补助;三是工资及绩效。社区卫生人员工资及绩效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4、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公开招聘全科医学、护理学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从编制、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川编办[2007]4号)给予落实,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鼓励医务水平较高的离退休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并给予相应待遇。

5、进一步完善大中型医院对口帮扶社区卫生制度。通过设备援助、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医疗协作等方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

谢谢大家!

文章来 源

w w

和谐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篇6

××街道辖区面积3.18平方公里,居民15705户,45146人,下辖六个社区,828个居民小组,共有社区工作人员94名(其中包括43名居委会干部、11名军嫂、6名残协委员、12名军转干、22名协理员)。社区服务中心位于××路44号,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一楼便民服务大厅开设20个服务窗口。

各社区平均办公面积338平方米,均建立了服务室、警务室、活动室和康健室。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市社区建设先进单位”,2004-2007年连续两次全区唯一荣获“大连市健康示范街道”称号。

二、和谐社区建设情况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和谐社区的基本单元是楼院,也是最贴近居民的自治单位。我们在建设和谐社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和谐楼院建设,深入开展了“和谐楼院”创建活动,以“145”工程(即:整个创建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2006年为“试点年”,完成户数和人口数量的10%;2007年为“展开年”,完成创建任务的40%;2008年为“完成年”,完成创建任务剩余的50%)为载体,力求通过“和谐楼院”创建活动来提高社区居民自律意识和参与意识,发挥楼院居民的自治功能,营造“卫生良好、邻里和睦、互助互爱、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街道辖区内需改造的和谐楼院共有297个(楼数350栋),06年至07年共完成楼院改造80个,08年需兜底改造217个(其中部分楼院已动迁或正在动迁),实际需要改造楼院107个。

在实施和谐楼院创建活动中,既要立足目前,又要着眼长远。结合××街道辖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三步走”的实施方案。第一步从社区环境入手,从老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困难群体需要提供帮助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长效管理,消化社会矛盾,创建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的生活环境,促进人居环境和谐,让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和认同感。;第二步通过和谐楼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机制和居民民主自治机制,建立弃管楼院的居民自管组织,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制定楼院《居民公约》、《居民代表议事规则》、《楼院管理制度》等自我管理规则和制度,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法制观念和参与意识,深入开展“八个一”建设:成立一支居民爱心互助队、向每个居民发放一张邻里互助表、开辟一个困难救助板、评选一次我心中的好邻居、搞一次邻里聚会、开展一次“你对邻里不满意”问题的调查、建一个楼院信箱、组织孩子开展“亲邻小天使、沟通你我他”活动。通过“八个一”活动,引导居民走出家庭,参与楼院建设,培养家庭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增进邻里感情,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强化居民的归属感。社区每半年进行评比,对团结邻里、热心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的个人、家庭,分别授予“居民之星”、“睦邻之家”称号;第三步围绕改造后的楼院,立足社区的实际情况,创新地研究和制定“和谐楼院”的长期运行模式。通过街道主导向居民自治过渡,先由街道出资,通过与辖区环卫所合作,负责弃管楼院的环境维护与维修,同时在楼院设立居民自治箱,居民自愿凑集资金维护环境。各楼院要充分发挥党员、楼长的示范作用,带动楼内居民,加强治安看护和各种灾害预防,搞好楼院内的卫生清扫与保持,花草树木的绿化与美化,共建安全整洁温馨的家园。

我们把“和谐楼院”建设作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来抓,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社区服务。充分发挥街道现有社区服务中心和各社区服务设施的作用,开通便民服务热线,满足社区居民需要。扎实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做到了应保尽保,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80%以上。制定有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对违法建设和私搭乱建现象加强监管,各社区设有清扫保洁队伍,实现门前“三包”签约率达90%以上,广大居民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总体来说是感到满意的。对保障户和低收入家庭实施就业援助,实施“关注扶助城市低收入家庭”,通过成立“爱心超市”、建立登记造册和走访慰问制度、实行分类救助等措施,不断完善了“政府求助、社会帮助、家庭互助”的三助合一求助工作体系。

(二)社区文化。搭建“娃娃楼长小邮箱、心理沟通大平台”。由街道筹建,风景小学和第16中学共同参与的“娃娃楼长”活动基地于去年4月上旬正式建立。聘请了区政协和社区中小学教师8人为社区教育辅导员,为“娃娃楼长”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交流和展示的空间,真正将社区变成未成年人的道德实践场所和主阵地。各社区均建有图书室,注意增加、更新藏书,发挥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的作用,居发百姓积极参加各类全民健身运动。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 篇7

1 主要做法

1.1 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由中心主任、分管主任、业务科室负责人等人员组成的信息化领导小组;配置专职的计算机管理员负责日常硬件、软件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化制度体系,科学制定各业务系统操作流程和使用规范;落实信息化经费保障。

1.2 硬件建设体系

中心给每个专职社区公卫医生配置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科门诊室均都安装了一台台式机电脑,通过光纤到站和无线数据终端等网络手段实现了服务区域的网络全覆盖。

1.3 软件建设体系

软件建设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3.1 无间协同办公OA系统:

主要包括协同工作、通讯管理、信息平台、工作流程、行政事务等五大模块,利用无间互联协同办公OA系统可把日常管理中的业务、事务、事件等信息在单位、部门、组群、个人之间进行及时高效、有序可控、全程共享的沟通和处理。

1.3.2 社区医生综合工作平台:

主要包括全科诊疗、健康档案管理、重点疾病管理、健康体检管理、健康教育管理、疾病防控管理、出院回访管理、短信服务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十三大模块,实现对社区居民从出生到死亡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功能。

1.3.3 门诊药房管理系统:

主要用于门诊药房日常工作的电子化处理,包括发药处理、药房库存管理及财务统计报表的处理。

1.3.4 门诊收费系统:

主要用于门诊挂号和收费,在挂号方面,系统对病人进行统一编号,根据编号的唯一性对病人基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收费方面,可完成门诊收费过程的电子化处理,支持各类病人的收费,并打印各类门诊发票和报销凭证。

1.3.5 远程心电监测系统:

在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心脏事件时,社区医生用心电检查仪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完成后可通过USB线路将病历传输至给中心的B超室医生,在第一时间获得院外救治指导。

1.4 应用评价体系

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确保各应用系统的功能真正的能够应用起来,因此,要注重人员培训和考核,提升他们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化[2]。

1.5 信息安全体系

信息安全体系包括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一是设专用帐号,社区医生只能使用专用帐号访问内网服务器,无法访问Internet网络;二是号码关联,确保只有经过注册认证的用户才能接入专网;三是设置防火墙,通过策略隔离内网与专网,控制用户的网络访问;四是加密传输,数据在网络上通过加密传送,保护数据不受破坏和被他人窃取。

2 实行信息化管理的体会

2.1 必须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有三大目标:第一,利用信息化提高服务水平和内涵,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第二,通过信息化降低社区医生的工作强度;第三,运用信息化加强管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和持续发展。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拓展性这四大原则,合理运用信息化资源。

2.2 社区居民健康得到了信息化保障

2.2.1 活化了居民健康档案。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HIS、LIS、慢性病管理、妇儿保健等多个系统整合,实现了临床诊疗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信息化,动态记录为居民健康服务的全过程,为每个辖区群众建立一份记录一生健康状况的电子档案,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服务的目标,充分体现了无病防病,有病早发现、早治疗的三级预防思想,使社区全人群的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2.2.2 提高了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使患者对自身健康有了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变被动治疗为主动治疗,提高了其自我保健意识。

2.2.3 简化了流程,方便患者就诊。

通过信息化,接诊医生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处方的书写和核对,使患者就诊时间明显缩短。

2.3 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工作效率和质量均得到提高

2.3.1 工作方式完全改变

见表1。

注:*3G全科电脑是指基于3G和VPDN技术,安装社区医生综合工作平台软件笔记本电脑,下同。

2.3.2 随访工作更加便利。

过去社区医生上门随访时要携带各类档案,做随访记录,回到站后再输入到电脑;有时碰到随访对象,刚好没带档案则无法记录。配置3G全科电脑后,可以实时输入随访信息,省却了二次输入的重复劳动,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3]。

2.3.3 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一方面,信息化系统将传统繁琐的人工管理模式转化为计算机人工智能管理模式,可大大降低运行成本,节约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后,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可以随时调阅,不用再花费大量资金去印刷纸质档案,也不用再找空间存储这些档案。

2.3.4 规范操作,减少事故。

通过统一管理各项收费标准和调价执行时间,可防止因收费工作差错引起的医疗费错收和漏收;对社区医生用药实行管理的告警功能,如用药范围、用药量、重复用药、有效期管理、用药禁忌等方面的提示,提高了服务质量,减少了这方面事故的发生。

2.3.5 提高工作水平与技能。

信息系统既有全科医学的技能和知识,又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保健等学科的指导,对现阶段专业人员的转岗培训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可提高其工作水平与技能。此外,还可以通过在信息系统中直接调阅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所有相关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2.3.6 提高工作的计划性。

根据社区卫生工作程序要求,计算机可适时提供给社区医生本社区一定时间内计划免疫、慢性病管理、重点人群访视等工作的计划书与任务量,使工作更加有条不紊,效率得到提高。

2.4 信息系统的应用为管理者提供便利

2.4.1 及时进行社区诊断和干预。

中心可以随时对全镇每个社区、每个单位和任何一个情况进行查询和了解,随时查询、统计、分析全镇、每个社区健康问题和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并采取相应服务,有效地提高本地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2.4.2 实时监控工作进程,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信息系统,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机调阅医务人员的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检查诊断处理、药物应用、医保政策执行等情况,并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及时全面地了解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提高服务质量。

2.4.3 促进科学决策。

信息系统可为各层次管理者提供科学的信息与数据,使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得到体现,既可为中心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也可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2]。

2.4.4 提升社区卫生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时效。

配合个人密钥、电子签章等密码技术的应用,信息系统可以自动记录每位医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各项工作的工作量,实现了考核结果自动生成评价,减少了人为因素,真正做到公开和透明,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是中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宁波市社区卫生改革的“试验田”,鄞州区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体系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体系

参考文献

[1]许速.闵行区利用卫生信息化很好控制慢性病[EB/OL].h ttp://www.e-gov.org.cn/x inx ihua/new s004/201008/110167.h tm l,2010-8-22.

浅谈社区文化对社区建设的影响 篇8

一、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社区文化指在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倾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品位、生存环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对人的精神状态,归属感及社区的凝聚力起着重要的影响。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推进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对社区建设起着积极推进作用。

1.社区文化最直接的目的是以其活泼生动,具有吸引力和容易为人所接受的文化表现形式来满足广大社区群众的精神需求。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紧张程度和精神压力随之加大,而社区文化恰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个体与社会整体的融合性,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形成了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

2.社区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总会强调特定的文化理念,从而规范和影响社区群众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它一方面鼓励社区群众与现实之间以及和其他人群间的相互协调。另一方面不断引导人们追求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理想目标,努力营造一种社区精神,促使社区形成特有的共同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归属感。

3.社区文化积极倡导社会所认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在文化活动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美化人们的心灵,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不断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提高群众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自觉追求真善美的东西。

4.社区通过不同的文化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的内容吸引社区不同成员的积极参与,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群众的归属感,进而促进社区各项建设开展。

二、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体制的改革对社区成员结构造成了两个转变,即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通过购房、工作关系等方式落户社区,成为新“社区人”。越来越多的“单位人”退休下岗后转变为彻彻底底的“社区人”。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这些不同的观念集中在社区发生碰撞,社区文化发展现状不能及时解决这些不同观念的融合问题。

2.社区文化是一个综合体,既包括传统文化又包括现代文化,既有精神文化的内容又有物质文化的涵义,既包括本社区的特色文化又吸纳外来文化的新内容。人们对社区文化的理解并不全面,往往将社区文化理解为广场文化、歌舞晚会。这和社区文化的含义有一定差距。因为社区文化包括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教育、社区科普、社区文艺、社区体育等不同文化形式。对社区文化理解的偏差,造成了社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需要。

3.社区文化教育功能弱化。一般来说,个人的文化价值观往往受到家庭、邻里、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媒的影响。这就要求社区文化加强政治形态教育,提升文化素质,把社区文化推向更深更广阔的领域。

4.由于目前城市社区发展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社区所有的经济自给能力十分有限,社区发展的主要资源来自政府部门的供给以及社区的创收。

三、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社区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1.大力加强和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就必须切实重视对社区建设工作的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繁荣社区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2.群众是文艺创作的根基,是社区文化繁荣的基石。社区文化应当从深度和广度着手。以科学的思想教育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时代的风尚塑造人,通过各种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艺形式,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

3.社區文化要向高层次纵深发展,必须合理优化配置社区资源,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社区公共资源管理体制,促进社区功能的全面开发。注重加大政府对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物质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保障社区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并积极挖掘社会市场的潜力,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社区文化投入多渠道,产业发展多元化,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协调发展的社区文化建设新局面。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区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文化去占领社区广阔的文化阵地。社区文化要保持先进性和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篇9

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以群众为主体,以市级示范点和社区中心村建设为突破口,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务实苦干,全速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

一.社区建设进展情况

去年,我镇按照“一城五点”的总体规划要求,顺利启动了新苑、马庄、尹村三个社区建设。目前,全镇已建成五层住宅楼26栋,15.6万㎡,在建居民楼3栋,1.8万㎡,拆迁房屋879户,腾空旧村址800余亩。三个社区的前苑村、马庄村、解放村的旧村址复垦工作已经完成,并顺利通过了省国土厅的验收。为39户农村贫困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

苑庄镇驻地规划和驻地社区于2010年7月份通过评审,位于镇驻地的新苑社区包括9个村,1.5万人。目前,新苑社区前苑村已完成整村搬迁建设,建成10幢五层住宅楼6.7万㎡、商业楼房9100㎡,1700㎡的社区服务中心和8000㎡的群众文体广场以及3300㎡的中心小学投入使用,新苑大道及其他驻地街道完成了硬化、绿化、亮化。近期,我镇将全面启动新苑社区李村、丁庄村社区建设,李村建设住宅楼6栋、3.6万㎡,丁庄村建设住宅楼4栋、3万㎡;马庄社区启动梁庄村,建设住宅楼3栋、2万㎡;尹村社区尹村建设住宅楼3栋、2万㎡;同时完善

组织外出参观等方式,充分调动了群众支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危房改造、安居工程等政策结合起来,营造全民共建、全员参与的浓厚氛围。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线工作法、指挥部工作制。镇里成立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统筹指挥全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依托社区总支建立6个社区建设一线指挥部,把机关骨干选派到农村社区一线,实行副科级干部包社区、社区总支书记包重点村、民情书记包一般村、村组干部包组联户工作制度,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

四是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宣传发动、房屋评估、拆迁安置方案、工程招标、质量监督等工作,就群众关注的户型、拆迁补偿办法、回迁价格、选房等问题,组织群众代表逐户征求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

五是加强监管,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加强资金管理,所有社区建设资金一律纳入镇经管站专户管理,所有支出一律经群众代表签字后方可支付,所有账目一律经群众代表审议后方可入账。加强对建设手续的监管,规划、图纸、监理、合同健全的才能开工建设。加强对建筑质量的监督,镇里聘请了2名专业人员,每天到各个工地检查,确保了施工质量。

六是强化民生保障,确保社区建设和谐推进。聘请物价部门对拆迁户原有住房科学评估,并张榜公布,征得群众认可;在安置期内发放搬家费和房屋租赁费,动员群众腾空住房、主动搬迁;对困难户和老年人建设周转房和老年房,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所有拆迁的村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

222

222

2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实行“五个一点”筹资方式,即盘活村集体资产自筹一点、动员群众预交一点、争取上级扶持一点、农户联保贷一点、建筑商垫一点。同时,加强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监管,依托镇经管站明确了“三个一律”工作纪律,即所有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一律纳入镇经管站专项资金账户管理;所有支出一律经群众代表签字后方可放款;所有社区建设资金账目一律经群众代表审议后方可入账。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帐核算,镇经管站设立社区建设资金专项账户,各村所有社区建设资金一律纳入镇经管站专项资金账户管理。实行资金支出报签制度,因社区建设需要支出资金的,由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说明事由,填写《社区建设资金审批单》,经支部书记、群众代表或理财小组成员签字、盖村委会公章后报经管站审核,经镇长同意后拨付现金。资金账目根据有关财务规定,完善手续加盖理财小组公章后交经管站整理入账。严肃资金管理纪律,不准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隐瞒不报、账外账,不准截留、挤占、挪用社区建设资金,镇纪委、经管站、财政所对社区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每月进行一次监督检查,若有违反者,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3、社区建设的各项手续办理和落实情况

社区建设中所需的可研报告、环评、土地、立项、规划施工许可等建设审批手续由镇政府提供相关材料和费用,符合规划、暂不具备条件完善建设审批手续的项目,必须进行质量、安全报监,并经县直相关部门放线、验线,经县指挥部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已办理完毕,工程施工严格按照招投标的方式

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4、统筹社区产业发展。探索建立社区建设、招商引资、富民产业相互支撑的机制。把农村社区建设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园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依托社区建设解决招商引资、富民产业的土地瓶颈,借助招商引资和富民产业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机制。

孙家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汇报材料 篇10

今年以来,孙家村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关于推进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以区委《关于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为指导,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推行阳光作业,做好村务、财务公开,保证村民对

村集体重大事项的知晓权。

村民政治意愿的反映、村集体事务的管理需要一个公开

透明的工作平台。孙家村推行阳光村务、财务,首先是成立了村务、财务公开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在村务及财务公开栏

中将村里的各项收支情况量化后予以公示、公开,做到了村务、财务公开内容、形式、程序的三个到位;其次是成立了村务、财务公开监督小组,监督村务、财务的公开情况;再次是推进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的建设和和创新,进一步加快村务、财务公开规范建设。2008年,“城中村”改造和新办公楼的建设是孙家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这些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公正,孙家村根据需要制定了数块公示牌,对群众关注的规划、搬迁、安置以及资金状况都进行了非常到位的公示,使广大村民能及时了解情况,监督孙家村的建设,体现了村两委对“阳光”作

业的重视。

二、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机制,保证村民对村集体重大事项的参与权。

在村集体政治生活中,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和需求越来越高。孙家村在换届选举中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和选举权表决权,通过“公推直选”,“村民直选”,加强班子建设,选出了令群众满意的两委班子。在村“两委会”的领导下,孙家村成立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协商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在孙家村建设中,每逢重大事务,村“两委会”都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民主议事,投票表决,提高了村民的决策化水平,建立了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处理机制和村务管理机制,引导村民规范有序地参与村务的决策和管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保证村民在经济发展中受益。孙家村今年的分房工作是奎文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一大亮点。在这项工作上孙家村大力发扬民主,处处坚持民主决策,事事由群众讨论决定。首先,充分听取民意。在全体村民中广泛开展讨论活动,讲清算明经济帐、住房帐、当前帐和长远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发放民意调查表、召开各类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坚持民主决策。分房工作中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全都通过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表决,并将决议形成明白纸,由村民代表审议后,再分步实施,保证了村民受益的最大化。通过民主参与分房户根据各自家庭的情况基本上都分到了自己称心如意的房子。整个分房过程非常圆满,村民无一人有异议。另外针对“城中村”改造后居住方式的转换,以村改居为契机,推进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孙家村还多次召开村民大会集体研讨,探索出一条符合孙家村实际的集体资产量化新路子,逐步实现集体资产股份化、居民股民化的村改居工作目标,让村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三、加强民主管理,强化监督意识,保证村民当家作主的管理权。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制定和改善了《村务管理制度》、《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等,规范村级事务民主管理的事项、形式和程序,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工作方式,克服随意性,对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上升为制度,使民主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孙家村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凡是与村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除了要开村民大会表决外,在实施过程中都要接受监督委员会的全程监督。还专门成立协调委员会,负责为村民答疑解惑,由于工作出色,近年来无村民上访事件发生。三是加强村民骨干队伍建设。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以“老实做

人,扎实做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街道把今年定为“两实”作风建设年,孙家村也抓住机遇,在今年大力开展了以“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为主题的“村干部(骨干)作风建设年”和 “规范管理年”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面加强对村干部(骨干)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村里骨干人员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夯实全村上下共谋发展的思想基础,形成一心为民、不断创新、追求高效,坚持民主的良好工作氛围。

四、继续大力发展村属经济实体,保证村民对村集体公有事业的受益权。

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工作调度会以来,孙家村结合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精神和经验,大力发展村属经济实体,按照年初党员骨干会议上提出的工作思路和任务措施,即:确保太阳城置业的稳定发展,以“城中村”改造、“村改居”、“退城进园”和“农改超”为契机,建设“经济繁荣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的新孙家,继续站在奎文区先进村的行列。通过村属经济实体的发展,孙家村福利水平和村民生活质量都有了极大提升。孙家村全年积极兑现关于村民福利的各项承诺。每季度的面粉钱、供暖、过年过节的福利等补贴按时发放,老党员、困难户过年过节安排走访,为村民缴纳的保险费每年提高,同时退休村民的工资福利也

每年提高,全年用于村民福利的开支近400万元。去年的“城中村”改造基本实现了每户2套住房,极大的增加了村民的家庭财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提高了村民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积极性,推进了孙家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在今后的工作中孙家村依然会坚持做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依靠群众”这一基本原则,积极落实村民的知晓权、参与权、管理权和受益权,逐步形成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民主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村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逐步打造“经济繁荣发展,居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的新孙家。

文化社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篇11

绩效管理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角度上讲,绩效管理关系到员工个人绩效回报,又关系到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有序发展。从宏观角度来讲,绩效管理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组织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及整个组织能否和谐、健康发展[1]。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得以较快发展,在新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框架下,社区卫生服务依然是基层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引入绩效管理,提高机构及工作人员的效率,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主要做法和成效

1.1多元舉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

济南市原来无街道卫生院。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中,济南市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形成了多元化举办格局,主要形式为:省医院举办、市医院举办、区医院举办或转型、行业举办、企业举办或转型、高校举办、街道举办、个体举办,被称为社区卫生服务举办主体的“八路军”。截至2008年底,济南市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2所,其中中心67所,占规划数的77.01%;站115所,占规划数的78.77%。

济南市积极推进“十统一”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按照中心20万元、站10万元的标准,通过 “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达到国家设置标准的机构,给予一次性补助。目前,全市已有167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达标验收。“十统一”的开展不仅改善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外在形象,更强化了其内涵建设,规范了服务行为,创造了自己的特色。如,在“统一健康教育工作档案”方面,年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制定工作计划,上报健康教育责任人和设备配置情况,并绘制健康教育网络关系示意图。同时每一次开展集体健康教育活动需要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数、讲课人、活动内容,同时拍摄有时间显示的健康教育照片,以备考核。在“统一社区卫生服务文化”方面,统一服务宗旨、服务理念、服务承诺、服务口号、服务誓言、服务规范文明用语,打造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建立了一支亲民惠民的天使队伍。

1.2细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绩效考核

2006年济南市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14类21项公共卫生项目进行成本测算,人均公共卫生服务成本15.01元,按照服务人口15元的标准安排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济南市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为A、B、C类,A类为必需项目,全部纳入政府购买范畴;B类为特色项目,逐步纳入政府购买范畴;C类为拓展项目,政府给予酌情奖励。同时,济南市强化绩效考核,制定了《济南市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公共卫生项目考评表》,将A类项目和部分B类项目建立考评指标,标明每个项目的分值,明确考评办法及扣分标准,将考评结果与政府经费补助拨付直接挂钩。

在政府经费投入的推动下,在绩效管理的规范下,济南市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推进,服务功能得到加强。一是加强健康档案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精神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根据所住区域使用不同颜色不同标识进行标注,以便方便、动态管理。二是注重儿童智能发育干预。不仅编制了《0~3岁儿童智能发育社区干预手册》,而且绘制了《小儿智能发育筛查表》,对0~3岁儿童不同生长时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精细动作和大动作的程度、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将测试成绩绘制成曲线图,如果儿童测试成绩不能达标,将加强智能干预。三是完善残疾人康复网络。建立社区医护人员-康复训练员-三级医院组成的三级康复网络,康复训练员由残联下派人员承担,主要负责信息登记及指导工作。通过康复网络建立,为残疾人提供有效、可及、连续的服务。

1.3实施医保优惠政策,引导居民就诊流向

济南市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和门诊规定病种(济南市将35种疾病确定为门诊规定病种,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范围)定点范围,目前,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纳入医保定点范围,11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纳入门诊规定病种定点范围。医保部门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人群实施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 一是取消门诊规定病种的起付标准;二是个人自付比例在原负担基础上降低5个百分点;三是将家庭病床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和家庭病床的起付标准按照一级医疗机构的50%执行;纳入门诊规定病种管理的参保人员,可在已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基础上再确定一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一个医疗年度内不得变更。城镇居民医保启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也享受优惠政策:一个医疗年度内累计不超过200元的部分,由基金按照20%的比例支付;住院或门诊规定病种,起付标准按照最低标准200元,报销比例按照最高比例70%执行。医保政策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明显倾斜,引导社区居民的就医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大大增加,尤其是纳入门诊规定病种管理的参保人员。据2008年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常规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总人次数为299.6万人次,2008年为397.3万人次。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多元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格局引起管理体制上的难题。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隶属于不同级别、不同行政单位管理,因而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一是省级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省级行政单位管理,市卫生局管理权限较小,协调难度较大。二是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是法人主体,缺乏独立的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流动较大。三是企业办、高校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处境尴尬。突破服务群体的限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始服务更广泛的社区居民,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独立的人事权、财务管理权,服务量增加、服务人员不足、经费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

2.2政府经费补偿尚不充足

首先,公共卫生补助经费标准有待提高。随着公共卫生服务量的增加、服务项目的细化,服务质量的提高,按照服务人口人均15元的标准补助公共卫生经费,已不能满足服务的需要。其次,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经费尚需加强。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的推进,部分单位设备配备经费不足,影响机构标准化建设的顺利完成。据调查,济南市人员培训经费尚不充足,占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总额的比例不足2%。最后,房屋租金补助几乎空白。 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用房屋大多数租赁,且租金多为机构支付,机构主要通过开展医疗服务等支撑,最终转嫁到居民身上。济南市政府除槐荫区每年投入5万元,其他区没有任何补贴。

2.3人才队伍建设尚待加强

人才问题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是尚未建立吸引优秀人才进社区的机制。山东医学院校较多,但是医学毕业生首选进社区的比例并不高,济南市尚未建立利用户口、编制、工资、福利等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进社区的机制。二是岗位培训与岗位职责需求衔接不紧密。访谈发现,当前国家及一些机构组织的培训,持续时间长,培训人员多,主要涉及基本医疗的内容,一些社区医生长期从事医疗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此类培训对于他们意义不大,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看,他们更需要服务理念、服务管理及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三是人员编制不足。济南市没有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的核定方案,现有人员编制主要通过医院内、企业内等内部调剂,不能满足工作职能和社区居民的需求。

2.4医保政策尚待研究完善

据调查,医保部门对门诊规定病种病人实施优惠政策引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规定病种病人的急剧增加,2008年增加了46%这也引起医保资金的超额支付,2008年增加了2亿。为了控制医保资金的快速增长,2009年医保部门为门诊规定病种病人的单病种设置了人均统筹定额标准,每年每人综合定额标准为2600元。访谈中,卫生行政部门及社区居民对此项政策的实施表示不满,希望医疗保险部门调查研究资金超支的真正原因,并结合医保资金量及居民健康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

3讨论和建议

3.1理顺社区卫生管理体制

在现有发展阶段,济南市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形势下济南市不能“一刀切”,应该深入探索多元化办社区模式,调动多方积极性。一是探索“剥离”方式。对于依附在原隶属关系,而无发展前景和动力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试点探索举办主体的转换;二是探索非政府办模式。济南市应制定相关政策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非法人地位带来的问题,如建立二级法人地位,具有独立的人事权和财政账户。三是探索如何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多元化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如加强社区内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的协调管理作用;整合区域内残联、计生等资源,并与医疗救助紧密结合,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融入大社区建设和管理中。

3.2完善社区卫生发展政策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离不开各项政策环境的支持。一是房屋问题成为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难题,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房屋补贴,而且需要转换角度,多种措施并举,如将社区卫生体系建设融入大社区建设中,由街道办事处解决房屋;或者在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区域,由政府协调置换公房,解决社区卫生用房问题。二是完善医保政策,持续引导“门规疾病”在社区。门诊规定病种的单病种设置人均统筹定额标准问题需要医保部门认真调查论证、查明原因、核算成本,对不同人群、不同病种分类管理,合理控制医保费用,满足居民就医需求。三是法律保障问题需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保障体系,使得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得社区卫生人员和社区居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3加大社区卫生经费补偿

当前济南市应该增加基本建设、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经费预算,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济南市应该根据公共卫生的深入开展,重新核定成本,建立稳定增长、动态发展的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机制。据调查,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主要来源于市财政,占總经费投入的2/3。省、市、区财政应该根据各自的实力建立分级财政投入机制,完善各项补偿机制,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3.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应该充分利用省内医学院校的资源优势,开展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机构工作。在培训方面,既要结合社区卫生功能定位,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相关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转变服务理念;又要针对不同的社区医生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培训,节约培训时间,提高培训效率。在吸引人才方面,利用户口、编制、进修、工资待遇等政策吸引优秀大学生进社区,通过完善“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机制留人”的机制,真正建立一支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稳定的人才队伍。在人员编制方面,政府应该协调编制部门实地考察、核算编制,以稳定社区人才队伍,并满足工作需要和居民需求。

总之,济南市作为我国第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的试点城市,具有良好的基础。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也探索了积极有益的经验。随着医药卫生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济南市应该抓住机遇、试点改革、稳步推进,在政府投入、政策支撑、理顺体制和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推动社区卫生发展走在我国的前列。

参考文献

[1]陈波.我国企业实施战略型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现代商业,2008,(17):52-53.

[2]董瑞婷,乔占军.我国实施政府绩效管理面临的障碍及其可行性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5(3):85-88.

[3]景琳, 李玉强, 张媚等. 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偿绩效评价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4):42-44.

[4]马进,孔巍,刘铭.我国卫生服务系统绩效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12):7-9.

上一篇:怎样让员工乐于参加培训下一篇:2022班主任18周工作安排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