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材料题》专项复习

2024-09-2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材料题》专项复习(共10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材料题》专项复习 篇1

122班 八年级历史上 《材料题》 专项复习

第一题:

材料一 :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 :

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材料三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的主要危害。

(2)材料二中的“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3)以上材料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的品质?

(4)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正逐渐上升,作为青少年我们应怎么做?

第二题:

材料一:

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

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主要指什么?

第三题:

他在一个奏折中说“自己年已六十有五,正苦日暮途长,乃不自忖量,妄引边荒艰巨为己任,虽至愚极陋,亦不出此!„„若此时即便置之不理不问,似后患环生,不免日蹙百里之虑。区区愚忱,窃有不效不尽者。”(1)他是谁?他上奏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他写奏折的背景?

(3)这份奏折透露出他怎样的情怀?

(4)此次出师的结果怎样?

第四题:

材料一

乾隆给英王的敇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

清朝后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材料三

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与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3)根据材料三,我国正在实行的伟大国策是什么?

第五题:

3.观察下面A、B两幅图片

A

B 请回答:

⑴ 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⑵ 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⑶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第六题:

福建的厦门和台湾的金门隔海相望,其最近距离不足四千米。当人们在厦门岛东南面海滩游玩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峡两岸,各竖立着一个巨大的标语牌,厦门一边写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金门那边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请回答

(1)“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什么作用?

(3)是谁在《民报》上阐发“三民主义”的?他对历史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第七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

(2)图二是《青年杂志》,该杂志从第二卷即改名为什么?它在这场运动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3)图三中的人物给这场运动添加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色彩,他是谁?

(4)从整体来说,这场运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你认为主要产生了什么影响?

9、讨论: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4分)

10、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讨论:《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华民族的危害?(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的主张?(6分)

(2)请举出三个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各一位。(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2分)

(2)你认为“贼”是指谁?为什么说“无力回天”?(6分)

(3)你认为他“死得其所”吗?(2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材料题》专项复习 篇2

一、材料一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

先死,已死身不埋。——摘自《中国历史》 华东师大版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

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

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

而结束。

——摘自《中国历史》 华东师大版

1、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是什么时候?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答:19世纪上半期。清朝的闭关政策和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顽强抵制了英国工业产品的倾销;而鸦片走私却可以牟取暴利,于是英国商人便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有何举动?

答:鸦片输入危害巨大。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并在虎门销烟

3、概括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答: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

府的腐败无能、综合国力落后、封建制度的落后(或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

主义

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二、材料一: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

胜利

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抢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

洲。„„

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候,一个强盗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

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的回忆文

(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文中的“夏宫”指的是哪里?

答:英国、法国圆明园

(2)材料二中“订的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这一条约对我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答:《马关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半殖民

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使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3)从上述材料的史实中我们要吸取怎样的教训?

答: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是出路(或我们要刻苦学习、振兴中华等其他类似内容)

三、“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 筐子,等着

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美)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使》

(1)文中提到的“伙伴”和“果园的主人”究竟是指谁?“果子”指什么?

答:“伙伴”指英法侵略者,“果园的主人”指中国清政府。“果子”指列强从清政府手中

非法夺取的各项侵略权益。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史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答:第二次鸦片战争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

园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答:美国不会维护清政府的利益,他只会以调停为名,要求清政府妥协退让,满足英法的侵略要求。因为美国是英法的帮凶,他也想在中国夺取侵略权益。

四、“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

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答: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对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

答: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

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

(3)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答: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是出路。

五、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附近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清军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痛击阿古柏。1877年,阿古柏兵败身亡,清军收复喀什噶尔。第二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①左宗棠进军新疆采取的军事策略和方针是什么?

答:“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军事策略和方针。

②清军能一路胜利进军,最后收复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收复新疆是自卫战争,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③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有何历史作用?

答: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④伊犁当时还被谁占据?后来是怎样收回的?新疆设立行省是哪一年?

答: 俄国;后来中国通过军事进逼和外交努力,与俄国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政府

收回伊犁地区; 1884年。

六、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

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

为中外 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捻军起义军),可

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曾国藩

(1)你知道材料表述的是什么运动吗?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答:洋务运动,为了摆脱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2)请列举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各二个。

答: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写出其中二个即可)

(3)场运动的目的有没有达到?请你举例说明此结果。

答:没有(1分),洋务运动之后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再次失败,所以洋务运动没有达

到富国强兵的目的。(2分)

(4)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答: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

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5)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答: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七、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

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失败? 答:甲午中日战争

(2)“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答应割让了中国哪些地方给日本?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答:《马关条约》;(2分)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分)

《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

民地化程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八、材料一: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二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此外尚有缴械、献俘、迁民之说。阅《上海新报》,天下震动,闻举国延诤,都人惶骇。又闻台湾臣民不敢奉诏,思戴本朝。人心之固,斯诚列祖列宗及我皇上深仁厚泽,涵濡煦覆,数百年而得此。

材料二: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太强,孰轻孰

重,孰得孰失,必能辨之者。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变之之法,富国为先。„„——均摘自康有为等《公车上书》

(1)材料一中,“与日本议和”是指什么历史史实? 答:签订《马关条约》

(2)依据材料二指出挽救民族危亡的办法是什么?答:变法图强

(3)这次“上书”的结果和影响如何?

答:结果失败,但却轰动了全国,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九、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

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独秀文存》 请问:⑴此文首先发表在什么刊物上?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

答:《新青年》或《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

⑵“德”、“赛”两先生实际指什么?此口号是谁最先提出的?

答:是指民主与科学;陈独秀

⑶此运动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

倡新

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发起冲击。

十、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

①中国近代化历程先后主要经历了哪四次重大运动?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②这四次运动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各举一位)

答:李鸿章、张之洞等;康有为、梁启超等;孙中山、黄兴等;陈独秀、李大钊等 ③这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答:师夷长技(或自强、求富);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主与科学

④这些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次空前的解放(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⑤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或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

历史诊断:下面是有关辛亥革命的一段文字,请找出4处错误并改正。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宜昌发动起义。起义取得胜利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第二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912年为旧历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错误:改正:错误:改正:错误:改正:错误:改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材料题》专项复习 篇3

历史分期:

1、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1956——1966)

3、文革十年**时期(1966——1976年)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 1949年9月;地点:北平

(2)主要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三年以来:1946年解放战争以来;三十年以来: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鸦片战争以来)

2、开国大典:

(1)时间 1949年10月1日,地点 北京天安门(从天安门指五四运动到天安门指开国大典)。(2)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开国大典图)(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 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新中国成立的启示: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的成果,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1)西藏派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到达北京,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抗美援朝

1、抗美援朝

(1)背景: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打到鸭绿江边;美军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美军的一系列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时间:1950年——1953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军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4)最可爱的人:以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5)1953年,美国签署“停战协定”。(6)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3课 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

(1)背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2)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4)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准备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条件。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一五计划

(1)时间:(1953年——1957年);

(2)背景: 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3)目的: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5)成就:

重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厂、沈阳机床厂和沈阳飞机制造厂。

交通运输业: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加强内地边疆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6)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民主政治建设

(1)1954年,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共和国宪法》,简称五四宪法,《共同纲领》功成身退;(2)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是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公私合营,创举:赎买政策(4)历史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2)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 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3)评价: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净、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评价:客观上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对我国国情认识不足;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2)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1959——1961年,我国的 国民经济 发生严重困难。1961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探索时期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毛泽东的晚年错误

(1)1966年,“文化大革命 ”全面发动起来。1976 年,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革”。(2)两大反革命集团: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3)四人帮: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3)对文革的认识: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文革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和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启示:我国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中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 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1978年底,北京召开。

(2)内容: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为冤假错案平反: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对内改革:(1)农村改革: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方式: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最早实行的地区:安徽凤阳小岗村; 意义:解放了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改革:1985年开始,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方式政企分开;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9课 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

(1)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最大)(2)意义: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开放区)——内地。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4)2001 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2)1982年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一位老人划了一个圈)(6)1997年,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章)(7)、怎样评价邓小平理论:

第一次比较系统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2002年,十六大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2012年,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产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4、2017年,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内蒙古治区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1)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度,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2)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代表性工程:青藏铁路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图)3、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改革开放以后,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本方针。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 ”政策。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3、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4、2005年,连战率“ 和平之旅”访问中国大陆,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5、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6、2008年,两岸实现“ 三通”。(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第15课 钢铁长城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后又陆续建立了北海、东海、南海舰队; 2、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3、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建立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并取得辉煌成果,著名飞行员:蒋道平。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灭机; 4、1966年组建第二炮兵部队(二炮),担任核反击任务。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

5、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6、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

(1)1955 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2)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 团结与合作。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乒乓外交——小球影响打球,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中美关系从几十年的敌对到邦交正常化,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外交政策应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交政策的变化必须符合国情;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1、1964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 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2、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进入太空。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实现太空行走。

4、代表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5、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是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和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称为“ 杂交水稻之父”。6、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 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7、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双百”方针。8、2012年,中国作家 莫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一,高铁里程居世界第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材料题》专项复习 篇4

1、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基于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

(2)时间:1956年

(3)内容:

①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生产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背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主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2)时间:1958年

(3)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3、“左”倾错误泛滥

(1)原因:

①对国情认识不足;

②缺乏建设经验;

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5、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取得的成就:

(1)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意义: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

(2)新型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3)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

7、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成就和失误?结合史实说明。

(1)成就: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1961年春,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特别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2)失误: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泛滥。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文复习资料

★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复习资料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 七年级人教版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版

★ 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有哪些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有哪些

★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材料题》专项复习 篇5

1、苏轼: (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2、字音:解( )衣 藻荇( )遂( )至 未寝( ) 柏( )藻荇( )

3、停顿提示:

(1)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 /寻 /张怀民。

(2)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3)但 /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4、翻译:(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照在庭院里,好像一片积水清澈透明, 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5、理解:(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寂寞无聊,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2)作者夜游为何去“承天寺”?

作者只寻张怀民,一方面表明他志趣高雅,而世上庸俗之人太多,少有志同道合者 ;另一方面也暗示其处境,无人敢与之交往,与下面的“闲人”相应。

(3)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 空明 比喻 竹柏—藻荇 交横

积水 空明(正)

藻荇 交横(侧)(动)

竹 柏 影

(4)第二段描写月光的手法妙在哪里?

本文写月而不见月,用水的“空明”展现月的“皎洁”“空明”;仅此还不够,又以“藻

荇”衬托水的真切,烘托月光。层层设喻,别出心裁,将这清美的月光写到了极致。

(5)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欣然起行” 欣喜之情

“念无与乐者” 有点遗憾

“遂”“寻”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怀民亦未寝” 心有灵犀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 从容 闲适

“闲人” 【见下文(7)】

(6)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

月色入户——门庭冷落

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

(7)“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复杂情感?

“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闲人还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以及旷达乐观的心情。

(8)用自己的话描述文中的月景。

人教版八上期末复习自测 篇6

一、(4分)全卷书写。

二、(24分)积累运用。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化,草木()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育果实的时期。

2.成语填字。

惟妙惟()销声()迹五彩斑()眼花()乱

3.选词填空。

壮丽 美丽 华丽 绚丽

①……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杆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的奇观”。

②梁枋间彩画(),有双龙戏珠、单龙祥舞,有行龙、升龙、降龙……

③按屏的建造材料极其装饰的()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等。

④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4.用一句话点示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中日电信按照“千兆到路边、百兆到大楼、十兆到桌面”的实施方

案,其宽带数据通信网络已经覆盖全国230多个城市,能够在所有电话通达的地方提供楼入服务。去年年底,被称为“第三电信”的中国网通已建成长达12000千米的宽带高速路。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不超过12个字)。据《英国医学杂志》网站报道,英格兰南部伯恩茅斯糖尿病和内分泌中心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含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会使人发胖。为遏制全球日益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应严格限制他们的泡沫饮料饮用量。专家们鼓励儿童选择稀释过的果汁或者纯水为饮品,同时呼吁学校应采取措施避免儿童饮用泡沫饮料,各路明星也应停止为泡沫饮料做广告。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在全球5岁以下的儿童中,估计有1760万名超重。

6.综合性学习。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①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②请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紧扣班级活动主题):

活动方式:

7.根据要求默写。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登临吴蜀横分地,_________________。(陈与之《登岳阳楼》)

(4)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爱莲说》一文中描述莲花高洁品质的文句是。

(6)“无人问津”这一成语出自课文《》,这篇文章描述了“”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8.读《望岳》并答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由而,时间是从至。

②诗中虚写的是联,表现了作者

三、(42分)综合阅读。

(一)阅读《三峡》,完成9—12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⑵晴初霜旦()

10.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故:故渔者歌曰故时有物外之趣

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2.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二)阅读《故宫博物院》,完成13—16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3.两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14.作者介绍太和殿所用的说明顺序是:

15.文中表示的方位词有:

16.画出文中的描写性语句,并说说其作用。

语 句:

作 用:

(三)阅读《晋祠》选段,完成17—21题。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动人,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蟠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蟠龙殿柱,造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人教版八上历史知识点 篇7

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背景: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传播: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知识点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一大召开19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13位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透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翻地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知识点3 全国工人运动的商涨

背景: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高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文复习 篇8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评析】

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是,由“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练习】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形象生动,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诗人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的“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苦”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篇9

1、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枢纽。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

3、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4、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

5、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上天”-建筑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6、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7、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9、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其中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是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美称。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1、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北有(阿尔泰山脉),中有(天山山脉),南有(昆仑)山脉,雄伟的天山南北分别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2、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他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13、新疆(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人们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发展了特色鲜明(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14、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天然气占全国陆地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篇10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点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常考点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选择题)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常考点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注重基础

要想学好初三物理首先要有基础知识的奠基,要清楚基本概念,熟悉基本规律,熟练基本方法,理解基本概念在做题的过程中才知道怎样解题,才有解题思路,知道从哪里下手。

(二)注重做题

光有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要想学好初三物理,一定要大量做题,在实践中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通过做题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知识点。

(三)善于总结

要想学好初三物理,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特别是物理问题要分析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从物理过程中寻找物理规律和求解物理问题的方法,思路广了,方法多了,能力也就高了。

(四)掌握知识结构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节。

(五)整理错题

要想学好初三物理是要准备一个错题本的,把自己错的题一个个记下来,然后时常复习加深印象,这样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学习初中物理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1.认真听讲

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2.整理好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作记号是指,比如说对练习题、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比如x?、#等,以备今后复习,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3.乐于实际,乐于探究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目标和方法,天籁只惠实践人。所以,应该勇于实验,乐于探究。我们要积极参与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我们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此外,还要把整个世界当作我们的课本,看看利用身边物品,可以做哪些实验。多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搞一些小发明,写一写小论文,养成勇于实验、乐于探索的好习惯。

4.掌握物理定律

1.弹簧秤原理:弹性限度是条件,伸长缩短很关键,变化包括两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压。

2.惯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条件,保持匀直或静止,平衡效果合为零,相当没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要受浮力不密底,排开液体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

4.功的原理: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额外和,对物对功才有用,机械绳重摩擦额。

上一篇:高一秋游日记600字下一篇:英协支教招新总结2010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