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施计划设计

2024-09-30

教学实施计划设计(精选8篇)

教学实施计划设计 篇1

教学实施计划设计

核心概念

教学实施

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在深入了解学生学习风格和技术掌握程度的基础上,将设计好的教案逐步加以实现,并对教学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教学环境

(1)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李秉德

(2)教学环境是指存在于、环绕于教学周围并与它紧密接触和联系的物质的、自然的、社会的环境。--谢保国

(3)教学环境是指用于教学的各种媒体及配套软件。--何克抗

关键技能

创建教学实施计划

能够根据授导型或探究型教案创建教学实施计划,其中需要考虑的要素有:单元课程名称、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学生人数、教学环境、技术设备、软件环境、学生技能要求、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准备等。评议教学实施计划

主要从主题明确性、环境合理性、准备充分性和可运做性等方面进行评议。

批改电子文稿作业

熟练运用Word审阅功能来批改学生作业。处理教学信息 掌握Excel数据录入、设定格式、分数统计、名次计算、总分排序等操作。沟通与反馈

熟悉Foxmail设定通讯组、邮件群发等使用方法。

教学实施计划设计 篇2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建立一个综合计划与统计信息系统, 系统建设中将研究如何从庞杂、异构的数据源中抽取需要的数据, 并将这些数据如何有效、快速的组织, 以满足统计、分析、预警、辅助决策等业务需求;使风电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得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数据, 有效地进行企业经营的统计预警、生产经营过程的跟踪监测、反馈调控和决策支持, 实现多方位动态管理的监督和完善[1]。

1 系统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系统总体逻辑架构如图1 所示, 系统的主要设计思想如下。

1) 以多维存储引擎为中心, 负责组织数据。数据通过采集接口进入到系统中并在存储引擎中以多维的形式规范化存储[2]。

2) 报表展示引擎取得存储引擎中的数据, 通过格式模板将数据转换成各种报表展示出来。

3) 上报接口负责将系统中的数据上报到相关的其他系统中, 如国际本部、分公司系统等。

4) 数据采集接口负责将系统需要的数据存储到系统中主要分2 种方式:界面录入 (Excel导入) [3]和厂级监控信息系统 (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 in plant level, SIS) 的数据采集。

2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按照功能设计分为6 个板块, 系统功能设计如图2 所示。

2.1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主要是针对与发电有关的主要指标的管理。按时间分有月计划、月度分解计划、年计划。按类型分主要包含基准计划、目标计划、创新计划;按使用时效分主要有年初计划、月滚动计划、日滚动计划。

2.2 统计管理

统计管理主要是针对已经完成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取样汇总分析, 生产报表用于辅助生产经营决策, 具体分为以下2 类。

2.2.1 生产统计

生产统计主要对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指标进行汇总分析, 如发电量、上网电量、风机情况、场用电量、场损电量等, 根据统计期的长短分为3 种类型的统计报表:统计日报、统计月报、统计年报。

统计日报主要用于日常生产实时监控, 发现生产上的问题及时处理。

统计月报对整个月生产相关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汇总, 同时也会表示出与月计划、月累计计划的完成情况, 用于进一步指导决策生产经营情况。同时也是公司各个部门进行数据发布;统计年报是全年汇总整体情况报表。

2.2.2 综合统计

综合统计对指标统计的范围不限于生产相关指标, 还包含财务指标、安全指标、环保指标, 并且表现形式也不限于报表, 还包含图形、文字分析以及图文分析[4]。

综合查询根据使用者提供的条件, 动态产生查询结果, 能够自定义的条件有口径、指标、时间等。

2.3 数据管理

数据是目标系统的核心部分, 主要完成的功能有数据采集、数据上报、数据解锁、数据发布, 数据处理过程如图3 所示。

2.3.1 数据采集

目标企业采用的是多级管理, 生产经营指标需要上报采集到本部进行汇总管理, 涉及到的角色有本部数据管理用户和厂级用户或厂级系统。

数据采集的源分2 种情况:无系统的需要电厂手工录入、有系统的通过系统接口可以直接取得数据。采集的数据主要分生产日报和生产月报指标、工业增加值指标、影响电影因素指标、电价指标、对标数据指标[5]。

2.3.2 数据解锁

此功能是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 在数据从厂级单位到管理结点后, 管理结点报表都会由这些数据汇总生产并发布, 因此数据的修改需要严格的控制。

2.4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功能进行系统用户的管理, 包括组织机构的建立、用户注册、角色划分, 并按照角色对系统各模块进行使用授权、任务的添加、行政日历设置等。

3 系统主要特点

统计数据是制定企业战略决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 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科学预测, 揭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是企业统计的主要任务。科学的统计数据可以为企业的管理起到预警的作用。

综合计划与统计信息系统运用了较为先进的管理统计理念, 使用了较先进的开发技术, 这一系统是目前国内发电企业内较为先进的计划统计管理系统。系统于2012 年9 月试运行, 2013 年正式运行, 其主要创新点如下。

1) 数据源的自动化采集。综合计划与统计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应用系统, 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生产经营数据。以风场为例, 本系统的基础数据源来自包括运行、设备、电气等多个专业系统, 单期涉及基础数据采集点通常为200~400 个。在未上本系统前, 电厂通常是安排手工抄录的方式进行生产指标的计算和统计, 其时效性和准确性以及精细小指标的数量无法满足管理要求。统计人员的工作方式从抱着一大摞纸到现场到各个部门抄表要数转变为现在的在电脑前审核和分析相关生产数据。

2) 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组织引擎。电厂采集到的基础数据基本上都是状态值, 需要通过各种算法计算出各项指标才有其数据价值。同时指标有单项指标、综合指标、统计指标, 如发电量指标, 有机组发电量、全厂发电量、累计值发电量, 到分公司乃至总部一级, 还有不同口径的发电量汇总指标, 如全口径发电量、分公司全口径发电量、火电发电量、煤机口径发电量、权益发电量等。因此, 这些数据不仅仅需要计算出来, 而且往往需要从多个维度组织起来。综合计划与统计信息系统为此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数据组织引擎, 将这些指标计算和数据的组织变得更加轻松简单。过去由于工具的缺乏, 如对于风电, 在计算像平均容量、利用小时、负载系数这些关键指标时, 通常都是把一个风场当作一个整体机组而非一台台风机进行处理, 大大降低了这些指标的精确度。该系统的部署实施提供了迅捷的指标计算汇总统计工具和手段, 同时也为计划统计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统计分析工具, 一些过去手工无法实现的统计分析和管理方法 (如机组增量存量数据分析等功能) 也逐渐在系统内实现。

3) 对数据流的管理和控制。网络时代, 大多数系统对于数据的处理仅仅是共享与传播, 且仅有的控制是针对数据访问的限制。但是对于综合计划与统计业务来说, 数据不仅需要保证其时效性和准确性, 更重要的是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发布后不可变更的特点。

为了防止类似问题的出现, 综合计划与统计信息系统提供了相应的数据流管控机制, 采用工作流信息处理技术和消息通知技术, 增加了审批发布环节, 对已发布数据进行锁定只读处理, 同时对管理部门的系统自动化采集功能进行了调整, 从根本上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发布后不可变更的要求。

4 系统实施效果

综合计划与统计信息系统将发电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事先计划数据和事后统计数据进行结合分析比较, 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主要表示在以下几方面。

1) 统一规范的计划统计工作管理。配合公司三级管理主体组织体系, 逐步建立了发电业务全组织覆盖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使得各级单位生产经营统计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同时对于新投产的电厂及新成立的区域公司, 通过系统的部署, 都可以快速清晰的进入工作角色。

2) 使企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通过综合计划与统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生产经营状态的主要指标进行统计跟踪监测, 让各级主要领导及时了解生产经营运行状态。同时通过对企业生产运行结果进行统计核算、统计分析、不同维度数据对比, 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下一个运行期, 让各级主要领导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 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或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计划, 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运行。

3) 通过系统建设, 建立信息的多层次多维度交流通道。综合计划与统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与厂级生产运行实时监控系统、厂级电量系统、厂级燃料系统等的数据采集通道连接, 使得综合统计部门和其他专业部门的横向协作交流有了更多的通道, 保证了数据一致性, 减少了资源浪费[6]。同时, 各单位综合计划与统计信息系统之间的通知公告功能, 也使得综合统计部门各层级之间的纵向沟通交流有了更多通道。

4) 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幅度的提升。从电厂侧的数据采集到各级单位的指标计算到各级管理单位的汇总统计, 综合计划与统计信息系统目前均已实现相应功能, 包括火电厂侧各计量测点或码表值的自动定时采集, 也包括各电厂机组乃至每台风机投产时间或起停时间都精确到秒, 以便精确的计算平均容量和运行小时等指标。

5) 减少无效劳动, 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工作价值。通过系统的建设, 使得各级管理人员从大量的、繁杂的简单数据加工、校对、计算等工作中脱离出来, 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数据的分析和生产指导等价值工作中,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 提升工作价值。

通过市场调研, 电力企业中基本上没有专门用于综合计划与统计工作的软件, 更多的是附属于其他系统的子模块, 在这种情况下仍需要大量的手工制作各种报表, 造成数据收集慢、报表时效性差、数据准确性不高。通过部署综合计划与统计信息系统能大大提高生产经营计划统计工作的管理水平。

系统采用标准的数据存储模式, 将生产经营数据指标化, 使系统同时可以满足非电力企业计划统计工作要求, 像煤矿、再生资源、煤化工企业通过部署系统都可以使用计划统计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改善工作效率。

5 结语

中国的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 大多企业采用ERP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但综合计划与统计信息系统在国有大型企业 (如电网、发电、石油等行业) 覆盖面并不广泛;另外, 大多数企业或统计机构存在人员少、数据多、统计任务繁重等现状, 致使负责统计的工作人员经常出现统计误差甚至失误, 更难以从事分析工作。近几年在数据的质量基础上, 多系统数据综合应用、数据分析、决策支持方面又成为当前计划统计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本系统的部署, 可以很大程度改善这种局面, 通过使用系统可以将人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将精力放到分析工作中, 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中国的发电企业近些年在信息化方面投资规模较大, 与此同时计划统计系统已经陆续在某发电集团下属的几十家发电厂和区域管理机构实施, 效果显著, 该系统经过修改也可用于其他行业和企业, 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综合计划与统计信息系统从庞杂、异构的数据源中抽取需要的数据, 进行组织处理, 以满足统计、分析、预警、辅助决策等业务需求。该系统功能设计以多维存储引擎为中心组织数据, 通过格式模板将数据转换成各种报表展示出来。本系统实施后, 风电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数据, 有效地进行企业经营的统计预警、生产经营过程的跟踪监测、反馈调控和决策支持, 实现多方位动态管理的监督和完善。

关键词:系统,设计,实施

参考文献

[1]曹莉.大唐国际综合计划统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1.

[2]李娜.探讨建立电厂生产管理计划统计分析系统[J].广西电力, 2011, 34 (4) :53.LI Na.Discuss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planning statistic&analysis system in power plant[J].Guangxi Electric Power, 2011, 34 (4) :53.

[3]赵树锋.EXCEL报表在计划统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风, 2010, 23 (3) :268.

[4]刘丽丽.电厂计划统计系统分析与设计[D].南京:东南大学, 2006.

[5]杨良.电厂计划统计信息的分析与处理[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 2001.

教学实施计划设计 篇3

半年多来,我在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际的课堂中,坚持尝试运用“学讲计划”所提出的“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学进去”相對容易一点,而“讲出来”就比较困难了。那么,怎样能够让三年级的孩子“讲出来”呢?我想,这“讲出来”不是单纯地说,而是要讲得有条理,有深度。这就需要老师做好细致的指导。

一、分组要科学

每一小组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口语好的,要有个性张扬爱表现的,要让这样的学生当小组长,让他们起到榜样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全组带动起来。

二、教师要会“引”

首先,要随时注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只有逻辑思维好了,才能表达得有条理。其次,教师要有层次地去引导学生,由浅到难,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感觉不到难。

三、教师要激发学生想说话的兴趣

三年级的孩子本身语言表达就不全面,没有条理。教师要看到这一点。在孩子表达的过程中不打击、不埋怨、不批评,勤鼓励、多表扬。孩子只有愿意说了,才能把所学知识说出来,说得好。另外,不能总是让优秀的孩子说,那些口才差、成绩不好的孩子更需要这个机会,多让他们说一说、练一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才能把“讲出来”落到实处。

四、教师要善于对孩子讲出来的东西进行总结、归纳,教给孩子方法

孩子说出来的东西,尤其是刚开始,肯定是不全面、不连贯的,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孩子去连贯成一句或一段有逻辑的话语。当然,老师不能一直这样去辅导、参与。这个时候,老师的参与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放开。

“学讲计划”的实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尝试,如何让学生高效地讲出来才是我们的目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清“学进去”和“讲出来”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学进去”和“讲出来”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学进去”是信息的输入,是学习有效的先决条件;“讲出来”是信息的输出,是学习效果的即时反馈,所以,“学进去”和“讲出来”既然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回路,就必须建立两者之间的反馈联系。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两者的关系。通过“学进去”让学生能够“讲出来”;通过“讲出来”让学生能够“学进去”。所以,“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机和结果。

教学实施计划设计 篇4

一、优势分析:

本人作为老师在参加工作的十几年里,我认真踏实工作,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发展和特点进行教学。教学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童趣化”的风格。现有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使我能够胜任低、中、高年级的教学工作,学生喜欢我的语文课和数学课。

我能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语言精练、生动。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解释、举例。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听了专家老师的讲解,我感到自己身上还有许多不足,决定从几方面改进:

1、首先、掌握师德要求,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发展。

3、重在实践,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

4、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

5、多运用赏识教育,给与学生肯定。

6、在交互式教学的运用上再上一个台阶,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

作为一个老师,首先要有不断驾驭课堂的能力,学生喜爱老师,要有不断创新的 精神,一颗永远都充满快乐幸福的童心,作为老师还应该具有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

一、优势分析:

本人作为老师在参加工作的几年里,我认真踏实工作,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发展和特点进行教学。教学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童趣化”的风格。现有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使我能够胜任低、中、高年级的教学工作,学生喜欢我的物理课。

我能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语言精练、生动。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描述知识的“上、下位”联系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演示符合特定学科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灵活有效的追问,对困难者起支架作用,对优秀者起深化和拓展作用。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听了专家老师的讲解,我感到自己身上还有许多不足,决定从几方面改进:

1、首先、掌握师德要求,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发展。

3、重在实践,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

4、做终身学习的典范,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

5、多运用赏识教育,给与学生肯定。

6、在交互式白板的运用上再上一个台阶,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

教学实施计划设计 篇5

项目设计管理实施计划

1、设计管理体系的建立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针对不同的项目建立设计管理体系。这里所指的设计管理与技术管理应相提别论,设计管理相对比较单一是狭义的,专为指导施工的设计文件所做的工作。而技术管理则相对复杂是广义的,包括对设计文件的部分工作,技术资料,试验等等。设计文件主要包括施工图,设计变更,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设计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1前期准备阶段

如邀请招标中设计图未明确部分,需投标单位根据自身的经验考虑施工工艺等,因此,在投标阶段施工企业会自己组织或邀请专业设计单位参与设计。

1.2施工阶段

一般的施工企业不具备设计资质条件,因此在施工阶段主要的工作就是配合项目深化图纸设计,对施工图进行部分优化。这部分工作一般采取邀请专业的设计单位或自己完成设计后请原设计单位进行出图。

2、设计管理的目标

设计管理主要工作就是在设计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通过对设计图的深化及优化降低工程成本,一般的项目设计管理主要有两方面:

2.1需要深化设计的工程

一般的设计施工图中,钢结构,基坑围护,装饰装修等分项工程,原设计图只做初步的设计或提供相应的参数及要求。如:钢结构中,施工图中提供的只有效果及部分节点图,需要深化设计构件的计算,节点详图等。

2.2工程一般设计需要

简单的说一般的设计管理就是技术核定。主要是针对设计文件中,针对不合理的施工设计提出相应的意见,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成本。如:框剪结构中,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导至施工难度加大甚至无法施工。因此,就统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满足施工要求。

3、设计管理的实施与控制

设计管理在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主要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确定设计管理的目标

这个环节我们在上面已叙述,一个项目的开始,我们要先确定设计管理侧重方向,具体有哪些方面可以进行设计优化。如:施工图中要求深基坑进行二次设计深化。还有通过审图,发现图中有些设计施工难度较大,通过设计变更可以降低难度,节约成本,有利于进度等。如:地下室防水施工中,采取卷材施工时,对基层干燥程度的要求较高,而采用新型的防水涂料则对基层的干湿程度要求不高,提高了施工效率。因此,通过对设计文件的分析确定项目的设计管理目标,在经过系统的设计优化最终达到成果。

3.2对外衔接工作

主要包括与设计单位及业主的沟通,与合作单位的配合,与其他个部门的协调落实。设计管理实质性的工作就是对设计文件的再优化,因此,如何与设计单位及业主的沟通是很重要的,首先深入了解设计文件的内容,任何深化设计都不能违背原设计的设计理念。所谓深化就是在大框架的设计理念下进行细部深化。

对于业主来说,能用最优的“配比”即花最少的钱达到同等的效果为最优。因此,我们在设计优化工作中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优化的重点就是围绕这个中心,同样也达到了我们的目标。

目前的施工企业一般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设计资质,因此往往通过与专业设计资质的单位合作来完成设计的优化。这个环节的前提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在深入了解设计理念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如何能把原设计的理念与我们所要求的想法灌输给合作单位是工作的重点。很多合作的设计单位,喜欢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强加给工程,不是说这种做法不对,主要是如果与原设计理念冲突则很难能得到设计及业主的认可。为此,要与合作的设计单位达成统一,明确设计意图。最后的设计成果应该是能最终指导施工的设计文件。

各部门的协调工作,该工作既是管理工作开始,也是管理工作最终要完成的工作。项目管理工作中,设计管理不是单纯的技术管理工作,需要与各部门协调完成。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设计管理也是围绕其进行的,任何一项设计管理脱离了成本就是失败的。而能提供设计依据的要从项目各部门吸取,如:现场提供工人的技术素质,材料部提供所需的材料参数及市场可取性。安全部提供操作的安全性保障程度等等。因此,进行设计优化要与现场管理挂钩,与企业自身的条件及项目管理水平联系在一起考虑。

设计优化完成后最终是要实施到工程的,那么设计管理的最后工作也就是要完成设计成果的实施与落实。如何保证设计成果能准确的实施到工程当中,及实施过程中如何确保施工质量是该环节的重点。除了必要的设计交底外,还应过程中监督,不合理的设计也要及时修改完善,这些内容都要与各部门协同完成。

4、设计管理总结

春季教学实施计划 篇6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的经验、特点,从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统筹整合,制订教学方案的技术性活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备课。

备课即设计。通俗地讲,设计就是按一定的方法,来设立有关项目和有关程序。这个过程,就是研究探讨。在这里,“课”就是教学,“备”就是研究,因此所谓“备课”就是“教学研究”。这里与一般的教学研究不同的是,它不是研究整个教学过程,它只是研究一堂具体的“课”要如何上好,要着眼于“如何行动”。因此更准确地说,备课就是研究如何展开一次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备好课也就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教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目前新课改下的教师备课,就需要从“教学方案”的层面上退到,要为“设计教学方案”做准备这个层面上来,这一变化首先要体现在备课的内容上,所谓的备课内容,就是要求教师考虑自己要准备什么?过去,教师备课,主要是备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这几大块内容都属于“教学方案”的 内容,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备课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有这种情况:课堂上出现了与教师课前准备好的课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了教师在备课时没 有想到的情况等,这个时候,教师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原来所精心准备的授课程序,而要另辟蹊径完成自己所要讲授的课程,二是迫使学生按照自己备课里的设 计程序来理解和学习。针对原有的备课设计内容,只能有这两种选择。现在结合新课程标准,备课的功能就需要进行一番改造,所以备课内容也必须要相应的进行修 正。本人认为,改造的方向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第一,是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性,都应该纳入到备课的范畴里去;第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教师可以不提出具 体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的具体方法,但是,教师必须对教材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及方法的基 本原则要有深刻的把握。这两个方面,都包含了丰富的研究性因素,属于“研究性备课”。在这种研究性备课的情况下,课堂中出现任何情况,教师都可以根据事先在课前的精心研究而灵活应对。

因 此 ,要设计好一堂课,就必须首先做到教学能力方面的几点准备,既思想上的准备、资料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在备课时还应该重点考虑到以下几点:备课标、备 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师自己、备教学反思。这种备课的方法,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知识的前后衔接,逻辑要严 密,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层次要清晰,过渡要自然。

课堂教学的前奏教学设计,对于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效益,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探讨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对传统的教学设计作一番审视和研究。

一、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基本分析

传统教学设计曾经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左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从教材出发,确立教学目标;

第二步,根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综合考虑教师自身的优势制订教学策略(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四步,安排教学活动进程;

第五步,形成教学实施方案。

应当承认,这种教学设计与以往人们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是一脉相承的,它反映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教学的原则和要求,在当时的特定条件和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课堂教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 人认为,任何一种教学设计,其表现形式(或者说模式)本身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它应该有,也必须有各种各样的模式。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一定教 学思想观念的载体,是教学思想观念内在实质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所要看重的并非模式本身,而是模式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三个中心”为代表的,(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它标志着的是传统教学理念的具体产物。其主要特征是:

1、以“教”为转移,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于怎样做使教师“好教”,而不是去考虑怎样做使学生“好学”;

2、从教材出发,教学设计的内容更多的是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而忽略了对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分析和研究;

3、课堂成为教师设计教学时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更多的是考虑怎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无遗漏的实施通盘教学计划,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情况。

综 上所述,传统的教学设计曾经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左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而这种设计理念从今天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水准来看,无疑已经不能够胜任了,更何况传统教 学设计模式,使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和角色作用,并不是凸显的足够充分了,而是十分欠缺。由此可见,教学设计上的改革,就势在必行啦。

二、关于教学设计模式的新思维

关于教学设计模式的新思维,就是要充分体现出综合性规划与综合设计理念,要提倡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认真分析,因为备课的功能改造与教学的改革是紧密相连而且是息息相关的。传统教学是执行教案设计的步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生成性”得到了充分的强调,教学的过程不是备课的执行过程,而是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样,备课的功能也就发生了变化。备课不再是教学方案设计记录,而是生成教学过程的准备,包括材料的准备,内容的准备,指导思想的准备,方法的准备。这种准备,是对各种“可能性”的预知,是为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提供支持。换一句话说,备课对教学来说还是处于一个“未定”的状态。正因为是“未定”,所以备课必须从“方案设计”的层面上退下来,退到为方案设计做准备的层面上来。这种 “退”对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传统的备课是为教学提供一个宏伟的蓝图,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就是为教学提供确定这宏伟蓝图的依据。简明地说,过去,备课是教学的脚本;现在,它应该是研究的记录。

(一)新模式的提出和实践

看 到了这种传统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的弊端,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造了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就是在原有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和策略的基础 上,对教学过程,这一整个教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用图表的方式增加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教学的预测和对策及设计意图。

其基本框架结构为: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设计意图、教学反思等。

这一基本架构,大体反映了这样一条教学逻辑思路: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怎么样,从而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体系。

(二)新模式的优势分析

这一教学设计模式,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相比较,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设计的理念上都有很大的改革,并且有很大的进步。近几年来,世界上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我国当前开展的大规模的“二期课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课程结构上有所突破,更倾向于综合性课程。“二期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表现,更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也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我校在看到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弊端后,做出这样大胆的改革,无疑是与时俱进的,并且与“二期课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第 一,新的图表式教学设计模式细化了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使备课进一步具体化、精细化、系统化。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到教学过程这里,基本上就是一系列问题的罗 列,虽然有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意图,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化。而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将教学过程细化成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设计意图、教学 反思这六个环节,使备课内容不再是许多问题的罗列,而是一种有的放矢的过程。

第二,传统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新的教学设计则是把教师对学生的分析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备课”,更是“备学生”。如在学生活动这一环节,教师就要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考虑相应的学生活动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钻研教材,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钻研学生。并且,用“活动”一词,从侧面可以反映新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单纯的讲授,而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这在适应现代教育方面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第三,新的教学设计真正的将课堂教学融入教案的写作当中,“预测与对策”这一环节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考虑,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所谓“预测”,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安排的活动可能做出的反应;而“对策”,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所采取的对应措施。在以往教案的设计中,教师很少将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反应考虑进去,这就导致在课堂中,教师盲目的问,如 果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做出反应,或者回答的和教师预想的不一样时,就不得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探讨,这就使学生一味的跟着教师的 问题转,无法将思维充分打开,真正通过自己动脑解决问题。“二期课改”中的一个标志性内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是改变传统的以接受式学习一统天下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注重开放式的学习结果。传统的教学设计无疑与“二期课改”的精神在有些方面是不符合的,而新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一改原先的盲目教学。使教师更好的把握课堂,全面的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也使学生能充分开动脑筋,在教师适时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第四,“设计意图”这 一环节,使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所做的活动有强烈的目的性,避免了问题的盲目性。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想成功的上好一堂课,也必须让 每一个问题和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在把握整体教材的基础上做到步步为营,要一环紧扣一环,扎扎实实的完成教学目标。由于有 了“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所以我们就能够把每个问题和每项活动紧紧的扣在一起,使它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从而带着学生朝着明确的方向前进。

新 的教学设计模式除了上述优点以外,这种设计以图表的形式呈现,更加清晰、明了,这是有目共睹的。并且,我们已经将其作为电子教案,在校园网上共享,这样就 能让老师们随时看到不同教师的不同类型的教案,如果,想有所改动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提交到网上,更加有利于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在教学方面进行更全面、更 系统、更有效的交流。

三、新模式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教学改革也一样,我们在教学设计模式上所做出的重大改革,无疑是教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主要表现为:

有的老师提出,这样的备课方式在将备课细化的同时,也容易走上教条、生搬硬套的歧路,有时还会限制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

作为教师大家都知道,在课堂上,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候,学生对同一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理解,要想都能预测到,也是不可能的事,这就要求教师有及时应变的能力,不能一味生搬硬套教案上的条条框框。

例谈周课时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篇7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进度是按周来设置的,因为各单元课时内容分布不均,常常出现一周中跨多单元教学内容的情况。所以如果再加一个“周课时教学计划”,与我们目前按周排课的节奏相一致的周课时教学计划,会使教学更有效。

一、周课时计划的设计

周课时计划作为学期教学计划的补充,它的制订非常简单,设计一张表格,内容主要包括周一至周五的课时内容安排和一周反思两个部分。给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避免教师每天应付上课“手忙脚乱”。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周的周课时计划内容安排,如下表所示。

本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共编排了6个例题和2个练习,安排了6课时,但是笔者计划用3课时完成教学。对“课时删减”基于两方面的思考:一是对上学期期末试卷计算正确率统计中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已达到了97.3%,比较好;二是寒假已经布置提前量的预习作业,且根据前测统计数据发现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少数同学存在计算步骤不完整、书写格式错误(不算的没有抄下来)等计算习惯问题。基于以上两点思考,对教学课时作出“删减”,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主要是解决算理、顺序和格式书写等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带有小括号的运算和含0的计算,第三课时是综合练习和解决问题。课堂作业本每天做当堂练习,不需要跟随教学内容全部做完,一节课完成一页,慢慢做。实际一周教学下来非常紧凑,效果比较好。

二、周课时计划的反思

周五下午笔者对这一周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反思一般在周五放学后写,针对本周课时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回顾、小结和整理,特别是要小结本周教学中落实得特别好的地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典型错误。对于优点总结原因,下一阶段继续使用同样的教学策略,如上面一周反思中提到的前测手段在计算中的运用,每周坚持进行计算竞赛等;记录学生的典型错题错例是反思的重点,学生本周学习的问题正是下周教师教学的起点和重点,所以一周反思必须着重围绕问题展开。如上一周的反思,学生计算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错误,格式、口算错、顺序搞乱、简便失误等,根据以上错误,教师再制订下一周的周课时教学计划,调整进度,补充内容。

三、周课时计划的跟进

根据本周教学的进度和反思,紧接着思考制订下一周的课时教学计划,教材第二单元内容是“位置与方向”,第三单元内容是“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从第一周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正浓,且对作业中出现的四则计算已经有了简便的意识和需求,故将第2周课时教学计划制订如下:

这一周的课时计划对教材进行了“换序与合并”处理,第三单元原先的编排是先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课时基本相同。我们将加法、乘法交换律放一课时,加法、乘法结合律放一课时,这样的调整便于学生对运算定律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在求异和求同的比较中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

每一周按照周课时计划落实每天的教学内容,在周五进行一周的小结和反思,再根据反思的情况,制订下一周的周课时计划,这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踏踏实实地做好做实每一周的教学内容,落实每一天的教学目标。看似教师多了一些事,其实就是多花的5分钟,多走的“半步路”,却能真正带来教学的高效与轻负。

借助周课时计划将教学内容按周划分,以自然周为单位整体思考一周的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地落实每一周的教学内容,使得我们的教学有序推进,那么又何来期末的突击与忙乱。为及时掌握周课时目标的落实情况,可以根据一周教学的实际内容设计一张“每周一练”,量不用多,大约10道题,都是本周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习题,每周一数学课安排讲评分析每周一练,并跟进错题,攻克难点。如果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仍较多,即表示上一周的教学内容未得到较好落实,就可立即调整周课时计划,暂缓新课教学,及时回头“踩实”。制订周课时计划,设计一周跟进练习,可以帮助教师每天“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对学生每一周的学习情况做到“尽在掌握中”,使得每一天的教学变得有序和高效。

摘要:教学计划是教学准备的一部分,它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和引领。但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落差,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周课时计划就显得尤为必要。就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内容而言,教师可以从周课时计划的设计、反思、跟进三个方面进行,来展示周课时计划带来的常态教学的变革,从而佐证其在实现教学轻负高质目标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探究 篇8

一、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确立不准确, 表述不清楚

(1)教师不重视,教师不十分清楚,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呈现教学内容的框架作为目标(主要是不清楚教学目标的作用);部分主次泛泛罗列;公式化的目标;

例如, Students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I think Erin should tell her friend to get different clothes. Friends shouldn’t wear the same clothes.

They are the same as my friend’s clothes.

(2)表述不清楚;行为动词运用不当,不考虑目标的可行性,可测性和实用性。

例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教学策略单一没有深加工提炼

(1)单词教学传统枯燥。单词教学一直是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而教师针对这一教学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因此,学生厌烦,老师无奈。

(2)会话教学机械,不自然。课堂教学中机械的会话练习,不自然的对话表演。在中学的课堂上屡见不鲜。长期的机械训练很难让现在这些充满活力的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

(3)语法教学几乎被淡忘。由于新课改的实施、教材结构的变化,语法教学几乎被淡化。学生本来对语言本身的操练就很少,加上语法的淡化,语言结构在学生的头脑里还没完全建立。因此,学生在应试过程中,错误比比皆是。

二、应对的措施

1.制定目标和表述目标的方法

(1)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不能整齐划一。教师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因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不同,所以,在制定具体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2)表述目标应注意:语言规范、具体容易操作。教师在具体叙述目标时语言的运用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例如,学生能够运用一般现在时态进行简单的会话练习,而不是“使学生能运用一般现在时态进行简单的对话”。

(3)提倡三维目标水乳交融。一般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围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而教师也习惯于按照这个框架分出条条框框。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三个维度的目标应该是水乳交融的。

2.结合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单词教学应该遵循“寓词于句”的教学方法。即把单词的学习,融合在句子教学中,学生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记忆,往往比单一的记忆单词容易。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表现确实如此。

(2)会话教学要充分考虑语言情景。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操练语言,例如:要求学生运用脑筋,发挥想象力,对“Today is Sunday”这句话进行即景反应。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反应:

①Sunday comes before Monday . So tomorrow is Monday. We will go to school tomorrow.

②We have no classes today . let’s go fishing.

③we needn’t go to school today . I’m going to see my grandmother

(3)英语语法教学不必强调系统性,但是要考虑重点、渗透;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不必强调其系统性和完整性,不需要从词法讲到句法再到篇章等。

上一篇:人保(备案)[2009]N357号-电梯责任保险条款下一篇:三思三查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