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背后》读后感(精选7篇)
《诚信的背后》读后感 篇1
《诚信的背后》读后感
在公司的倡导下,认认真真的阅读了有美国人弗兰克·帕特诺伊著作的华尔街职场回忆,读完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各种各样的感慨不知不觉的涌上了心头。作者的描述一举打破了华尔街著名投资公司和华尔街精英们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让我怀着复杂心境对华尔街的乃至金融这个行业产生了新的认识。
作者以自己在华尔街的亲身工作经历,讲述了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独特圈钱之道。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话便是在华尔街,如果有人说你是个好人,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个笨蛋,对所有利益的参与者而言简直就是毫无诚信和人道。本书作者所在的部门平均每人每年为公司赚1500万美元利润享受着高档的生活,他们战利品也有不少是来自许多500强的著名公司,作为美国的公司都无法幸免,这也就需要我们中国更加提高警惕。
本书中的故事多数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10年过去了,站在今天来回头看这些事,依然是心有余悸,1998年和2008的两次金融系统的危机无一例外的都和华尔街创造的金融衍生品紧密相连,两次危机导致目前全球经济依旧笼罩在阴影之下。有人说金融行业的战争是没有硝烟的,但是这种破坏性和破坏力有时候要远远大于荷枪实弹。
随着我国进入WTO,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在逐步融入国际
金融市场,外围金融市场的动荡将会迅速的影响到我国。我国已经毫无疑问的成为继拉美、东南亚之后,华尔街金融大鳄们纷至沓来的又一个猎场。
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对于欧美仍然是比较幼稚,在敞开国门将这些大鳄们放进来的时候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清华尔街的狰狞面目。我要从思想明白,他们不是诚心诚意来帮助我们发展的,他们是拿着大刀来赚钱利润的。我们在制度上、游戏规则的制定上还是远远落后于这些国际玩家,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因为在华尔街诚信的背后就是残忍的杀戮。作为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的力度防止华尔街银行家们对我们冲击。作为我们在金融行业工作的个要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风险认识。我们证券公司是与最基本的客户打交道的平台,要确确实实做好投资者风险教育,让客户投资于适合自己风险水平的产品,切切实实的保护好客户的利益。
《诚信的背后》读后感 篇2
走在e时代, 网络成为生活中的必备品。与购物相结合, 使得网络家族又添一位新成员——网购。各种行业机构的检测数据, 形形色色的B2C、C2C网站, 以及规模巨大的网购人群……这一切都在提醒着:应运而生的网络购物, 是如何顺风顺水。
不过, 网购超速度发展, 刺激效益显现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退赔缓慢、交易安全、买卖纠纷等等, “信”字缺失成为网购交易的最大诟病。
网购市场巨大
近年来, 我国上网人数呈现逐年上涨趋势, 电子商务企业服务能力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网上交易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网购随之迅猛发展。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 2010年底, 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 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到2011年末, 预计我国网民总数将突破5.3亿。上网人数的飞速增长及群体的巨大, 为网上开店和网上购物提供了先决、有利的环境条件。
近几年, C2C、B2C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众多的传统零售商、生产企业、代理商、经销商纷纷网上开店零售, 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和服务企业也加入网上销售;网上“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品牌折扣店”等业态云集;营销方式快速创新, “秒杀”、“限时抢购”、“团购”、“网货品牌”各放异彩。
网上商品的价格优势深入人心, 网购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促使更多的用户被吸纳进入网购消费者的队伍。低价、方便及新奇的销售方式, 尤其受到80后、90后为主体的庞大群体喜爱。截至2010年12月,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61亿人, 增长了48.6%, 网购渗透率达到35.1%。
而且, 用户网上消费呈现常态化的趋势, 整体消费水平提升迅速。2010年我国网购用户人均年网购消费金额3259元。从人均月网购消费金额来看, 26.7%的用户每月消费100元以下, 35.4%的网络购物用户月平均网购消费的金额在101-300元之间, 19.5%的用户月网购消费金额301-500元, 还有6.2%的用户月网购消费金额在1000元以上。
我国网络购物呈现出爆发式、井喷式的增长, 2010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5131亿元,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3%, 为世界整个网购规模的七分之一。2011年, 国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 网络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和企业上网销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数字服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 网购已成为网络消费最重要的增长驱动力, 预计2011年我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7634.1亿元。
对此,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刘建沪表示, 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经过近10余年的探索和发展, 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社会经济形式, 本土化的各种网络购物商务模式已由最初的模仿引进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商务形式, 主导了中国网购市场。网购市场正在改变着中国传统生产组织形态和经营管理模式, 并且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信用缺失, 用户不满意度也很大
然而, 在网购迅速发展的同时, 问题也接踵而来, 网络欺诈横行。
据悉, 2010年, 阿里巴巴中国交易市场处理欺诈类案件超过1.13万起, 四大主流欺诈案件类型为收款不发货、收货不付款、虚假订单、严重货不对版。今年2月21日, 阿里巴巴公司网站上的1107名“中国供应商”因涉嫌欺诈被终止服务。2月25日, 广州芳奈服饰公司起诉4000家淘宝网店售假一案在武汉开庭。近日, 因低价出售假表, 淘宝网又被欧米茄公司告上法庭。而当当网、京东商城等也纷纷遭遇用户投诉, 陷入欺诈漩涡。
商务部统计显示, 截至2011年5月底, 全国在专项行动中共查处利用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重点案件628起, 涉案金额近8亿元, 关闭违法网站及网店829个。
此外, 根据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文件的要求, 淘宝、易趣、拍拍网对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了整改。截至今年6月底, 淘宝、易趣、拍拍3家网络购物平台累计屏蔽侵权假冒商品信息4400余万条, 累计警告问题商家65000余家, 累计冻结商家账户数量1100余个, 总计关闭网店3363家。
在央视2011年“3·15晚会”发布的“2011年消费者最关注的十大消费热点”调查中, 网络购物是消费者投诉焦点:欺诈消费者、以次充好, 许多假冒伪劣商品网购后退换难;商品质量无法保证、没有售后服务、无法开具发票等。
据调查, 2011年上半年, 我国网民对网络信用体系整体满意度为3.5, 属于正常水平, 但是网民对网络信息满意度较低, 只有2.9, 属于中等水平。这其中最令网民消费者担心的, 正是不同形式的网络欺诈。
同时, 中商联近期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 目前网购用户对于网购环节最为不满意的因素是商品质量, 69%的网购用户对于网购商品质量最不满意。有观点认为, 网购在某些品控体系或环节出了问题, 网购平台应负起的监管责任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没有得到认真落实, 导致我国网购的欺诈频频发生。
长期以来, 我国的诚信体系很不完善, 企业的信用评估、个人的资信状况都不透明, 交易双方都处在极大的不确定的环境当中, 这种情况导致很多人借网络购物之名进行非法活动, 使得很多网络购物安全问题出现, 严重制约了网络购物活动的有效开展。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当前制约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正是信用体系的缺失。”
不诚信, 自取灭亡
诚信, 是商家培养消费者忠诚度的根本;欺诈, 则使商家流失客户, 甚至自取灭亡。家乐福因“价格欺诈门”已经在中国地区关闭了4家门店, 在日本、韩国、俄罗斯也相继遭遇寒流, 最终黯然宣布出售所有卖场, 撤离所在国。同样因欺诈而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达芬奇家居, 也成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相比传统购物, 网络购物要更强调诚信, 因为网购平台上的交易是在线完成的,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这导致用户最开始就不能完全信赖这种方式。网络商家如果不诚信, 就没有人会来消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称, 目前我国共有279万个网站约有8成网站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数量如此庞大的网站资源闲置,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网民认为网站可信度太低, 没有订单。
而那些为了眼前利益, 失信于消费者的网站, 早晚会自食恶果。日前, 在京东商城13周年店庆低价售书之际, 当当网也推出看“当当年中庆图书音像满200返200、满100返60”的促销活动, 众多读者兴奋之余, 不假思索地下了订单。近一个月过去了, 在当当网礼券即将发放的时候, 网络和坊间却传开了当当促销礼券变相强制读者消费的负面评价。
当然, 失信的后果远远不止消费者的“负面评价”。据媒体报道, 因涉嫌欺诈, 爱团不团网站已经从人间蒸发。消费者于7月6日在爱团不团购买了DHC深层卸妆液, 一星期后未到货, 试图联系网站时发现, 爱团不团网站已无法打开, 联系电话已停机, 邮箱地址错误, 完全无法联系。整个网站不存在了, 经过搜索显示, 爱团不团发布的最后一款产品是MISSHA谜尚完美全效BB霜, 时间是7月12日, 并且此款产品购买日期已过期。网站无法打开, 也就意味着购买过产品的消费者已经丧失了全部的保障, 如无其他原因, 涉嫌欺诈的爱团不团已经走到末路。
因虚假欺诈旅游网购成为重灾区, 尤其在国家旅游局曝光一系列违规旅游团购信息后, 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关注, 72%的网友表示不敢参与团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11年6月底, 8%的网民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网上消费欺诈造成了用户对互联网商务类应用的担忧、抵制和排斥情绪, 影响了商务类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来看, 网购如果存活下去并且继续保持良好发展, 必须让“信”字开头。
多渠道把关, 取信于民
如何取信于民, 成为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
首先商家要保证交易质量, 提高网络宣传真实度, 要做一个诚信店主, 做到诚信交易。
商品质量是网络购物的核心, 商家要重视质量, 避免消费者实际拿到的商品与想象中的差距太大;同时要保证宣传广告和描述信息与真实商品相符, 商家不能有意识过度夸大产品功能和产品优点, 让消费者产生误判。
保证产品质量过关, 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树立更多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信心。
相关机构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投诉机制, 以此淘汰靠虚假广告宣传诱惑消费者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网上商店, 规范网上商城的秩序,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目前, 很多网站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用户的每一笔交易都要求买卖双方给予一个信用评价, 对其在网上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程度进行打分, 这是一种奖惩制度的体现。这样一来, 用户就可以通过信用度来选择交易对象。
同时, 要严格准入机制, 网店进行实名制管理, 促使卖家诚信经营。工商总局出台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已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所有的网店都要实行实名制。根据该《办法》, 网络交易平台违反规定不对平台上的网商实行实名登记和资格审查的, 要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 第三方平台也相继涌现。网上商店的卖家在进行商品销售时, 要保证消费者在线支付的货币安全, 完善支付安全保护机制, 提供多样化的支付方式。国富泰企业征信公司总经理张阁指出, 第三方信用认证是解决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突破口。目前, B2B网站自己对会员企业信用的认证, 缺乏权威性和公正性。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第三方信用认证平台的参与。同时, 各个网站对企业会员的认证标准不统一, 导致企业在不同的平台多次进行信用认证, 如果第三方信用认证可以采用统一的认证标准, 就能实现多个电子商务平台的共享和兼容。
在支付环节保证诚信,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其中网络支付行为包括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
日前, 工商总局表示, 将用约3年时间, 建设“全国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信息化平台”, 这是一个全国联网的内部系统平台, 逐步建立所有网站卖家的真实信息以及信用记录。通过这一平台, 不同省市的买家和卖家发生纠纷, 能通过平台实现全国联动处理, 降低消费者网购的风险。
陈晓背后的诚信危机 篇3
目前,陈晓再度陷入和老东家的战争,其揭露了国美的一些财务漏洞,不过,陈晓曾在微博表示,当过国美的主席,现为国美的股东,对国美有很深的感情,不会做对国美不利的事情;后来,报道承认,报道内容只属陈晓跟朋友聊天时谈及的想法,而陈晓亦强调不想做行业潜规则的揭露者。不仅仅是陈晓的行为引起了争议,很多职业经理人在离职后对前雇主进行抨击和揭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我们以前在论述陈晓和黄光裕事件中指出这是天龙斗地虎,两败俱伤。无论对老板还是管家来说,都是一种伤害,特别是对整个公司来说,更是致命的一击。
空降职业经理人是引狼入室还是公司现代化?
陈晓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符号,其背后实质上反映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一些真实状态。在职业化成为潮流时,职业经理人却在这股潮流中出现了很多负面形象。很多老板叹道,“原本是好心引进先进管理制度或人才,没想到是引狼入室”;而职业经理人往往觉得老板不信任,“既用之何疑之?”于是,中国大量的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联姻案例多是以失败告终。很多上市公司都出现了职业经理人反戈一击的情况,这让很多老板不得不“留一手”。
经过多年的流血牺牲,当代世界上很多政府都将官职理性化和职业化,形成了很多有效的规制,企业管理也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但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理性化和职业化路径,在中国走得并不稳。
许多民营企业中,老板既是经理人,又是董事长,将自己的企业放心地交给别人打点很多董事长都不愿意,但是,随着公司的壮大,公司现代化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这里面涉及家族企业的传承与管理理念的各种冲突。山东蒙凌集团已有38年的历史了,在老板邵长学的带领下,从卖黄牛的800元启动资金发展到2011年计划完成30个亿的销售业绩。邵家父子也曾经在职业经理人与家族继承管理方面出现过分歧。老当家认为,把公司交给“外人”来管理,心里不踏实。但是儿子邵明允认识到,聘请职业经理人是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在企业分工日益细化的时代,对于企业的壮大有重要意义,经过多次激烈的争执。该公司花高价聘请了一位职业经理人,这位空降的职业经理人有着30多年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上任后,他在董事会的企业管理理念指导框架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企业管理思路,制定出一套适合蒙凌发展的企业管理机制。
笔者熟悉的不少企业老板,一开始也热衷于引进职业经理人,但在后续的磨合中,很多老板发现,这些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学识、动机都有着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很多老板又开始操刀上马,亲自指挥了。于是,职业经理人又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有的甚至成为点缀。
如何消除老板和管家之间的离心离德?
把公司“交给外人打点”,并非是董事长们担忧的最重要原因。更深层次的是,现行文化制度和职业经理人的缺陷,导致了这些老板的忧虑。
第一,中国职业经理人诚信系统不佳,很多职业经理人频频跳槽,炒老板,将大量的公司秘密、资料带走,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还有很多职业经理人,将企业建构一半,便逃之夭夭,这也给中国很多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还有的职业经理人,坑害雇主,将大量的客户带走,另起炉灶。
第二,中国职业经理人没有形成创业和二次创业的精神。很多职业经理人成为管家后,要么私设个人权威和小团队,要么暗中对抗集团的决议。使得很多机会白白流失。不能和企业集团形成合力,使企业在制度上、利润上再上一个台阶。很多职业经理人一辞职,就能将整个公司的团队给带走,使得公司一下子失去了支柱,这些恶性事件,给老板们留下惨痛的印象和教训。
第三,中国职业经理素质不高,很多职业经理人一辞职或者被开就伺机报复原来雇主,出卖公司利益,炮轰原公司。这逼迫老板在使用职业经理人的时候,处处留一手,造成了人为的隔膜和离心力。
第四,中国职业经理人普遍存在着功利心过强的问题,很多职业经理人不是来创业的,而是来享福和为自己创富的,企业和个人利益出现矛盾。很多职业经理人热衷于做一些谋私利的事情,非但没有起到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应有的表率作用,还在工作中做了一些有损公司利益的事情。
在澳洲,很多家族企业依然将大权交给忠诚于企业的经理人,而子女有股权和分红,固定拿些够用的钱,不至于将企业挥霍倒闭。他们的诚信系统比较好,还有较为完善的股权、期权激励机制。中国虽然有些企业也有股权期权激励机制,但出于中国职业经理人素质方面的原因,尽管有物质利益激励,还是不能让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同心同德。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篇4
我们经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读了这本书后我的感受是观念决定一切,有时观念小小的差别,就会整个影响事情的发展,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每一本好书都会给人带来很多思考,我从以下几个方便谈一谈读这本书的感受。
一、学会克服“小媳妇”心态。
刚看到“小媳妇”心态这个说法觉得很有趣,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怨妇心态吧,什么都抱怨,总是在喊着“为什么我这么倒霉”“老天爷为什么这么不公平”这样的话,抱怨来抱怨去,情况一点也没有改善。与其抱怨,不如想想自己能做什么。这样的小媳妇心态不但对工作和情绪只能带来负面的影响,而且无助于改善现状。原因是抱怨时提出的问题既没有正面积极的作用,又缺乏行动的力量。然而如果从好的方面来想,碰到困难的时候,也是立功的大好机会呀。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并且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既来之则安之嘛,既然躲不过,还不如积极面对。再遇到难题,不如把“我怎么这么倒霉”换成“我面临过许许多多的问题,但大部分我都解决了”。
二、提高行动力。书中提到,我们面对任务和困难时,最核心的最应该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我能做什么?”遇到任何的情况,先想这个问题。所有的QBQ必须以“什么”或“该如何”发问,能这一分钟做得事情不拖到下一分钟,把所有任务一口气做完是很有成就感的事。事情早晚都得座,做的晚了,说不定会更麻烦。
三、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优点缺点都应该去接受。我能控制和改变的只有我,所以不要徒劳的管别人,改变自己比较实际。我们经常感觉不到自己正在意图改变他人,不知不觉就白费了力气。我们也不应该试图改变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成为他们原本应该成为的人。责怪别人,是在为自己推卸责任。真正有责任感的人,不但不会责怪别人,也不会责怪自己,只会想办法解决问题。书里面还说到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击败裁判。我得理解是,要让自己强大到别人挑不出毛病。
我们常犯的毛病是,上太多课读太多书,但是不清楚学习的真谛。学习不只是参与,事实上学习是把“知道的”转化为“行动”。我也会把读书带来的思考,变化为我得行动。
篇二: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阅读了《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解答了我工作中很多困惑。“如何提高责任意识是一切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是本书的核心,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方向。当我们为问题而到处寻找客观原因或寻找借口时,想想这句话,我们是否应该感到羞愧呢?
社区工作纷繁复杂,每当我们为某些事忙得焦头烂额时,每当我们为别人的失误而善后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很多人选择“责怪”,责怪别人没能力,责怪同事间沟通不好,责怪领导没有正确指导,责怪社区的人手太少等等。对于此类情形,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想做什么?改变世界吗?当然,世界是可以改变,但我只能改变我自己的世界。我们会想到很多办法来解决问题,但是这些方法的前提应该是“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从自身做起”,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世界!
“不要低估个人的影响力!”作者为这句话举了个很好的例子:一家百货公司,因为一个收银员在面对问题时改变自己,解决了问题的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一单可观的业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改变自己的时候,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篇三: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为什么会这样?”与“我能做什么?”,这是我们遇到问题之后常会出现的两种心态。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反应都是自然而发,符合常情,然而往深里去想,你却会发现,这两种想法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而《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如暮鼓晨钟,用一种清越敦实的声音敲醒了我,让我明白的知道了“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有“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说法,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可是如果试想一下,那些负责拾柴的总是想着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断的抱怨看火的无聊,这把火还能烧的那么旺吗?是的,集体是由我们这样一个个的人组成的,如果人失去了主观能动性,那集体力量的叠加效果又怎么能体现的出来?为什么一个和尚、两个和尚都有水喝,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呢?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如果个个“和尚”都是有责任心,懂得主动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复着平凡的工作,尤其是我们图书馆人。我们每排好一本书,每服务一个读者,每做完一个方案,无不都包含着对馆里、对岗位、对自己的一份责任。我们的工作,需要一份默默地坚持,还有一份对工作和生活积极的态度。
在这本书中,有句话给我的启发最大,就是“把焦点从他人与周遭环境中移转开,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这才是最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做法。”
是的,相较于被动地期望环境向对自己有益的方向发展,还不如主动地改变自己,实际上,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当我们学会谦逊地生活和工作,为了工作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现状,包括思想、能力、习惯等等,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个人的进步和境界的提升,这将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仔细地看完了这本书后,有很多想法在脑袋里转圈,也有一些东西沉淀在了脑海里,忽然间记起了前国足主教练老米的那句明言——“态度决定一切!”
篇四: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这个假期很是充实,春节的到来,让全家都洋溢在团圆的幸福中,工作中的反思也成为饭桌上的一道佳肴。男朋友的单位这个假期要求所有人看一本书,名叫《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觉得挺有意思,也就一同阅读。
读完这本书耗时两小时不到,可是仔细静下心来领悟其中的道理,并写出一篇属于自已心得的读后感着实还费了不少时间。我肯定这时间花的值得,因为从中获益匪浅。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不需要我们去提练,就写在封面上——提高个人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全书以39个小故事作为切入点引导我们做个有责任感的人,并多次提到“心态”,告诉我们一种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还强调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以前我们开玩笑常会说“请你端正态度”,确实是,有正确的态度才会有正确的服从,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处理一切事务的基础。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篇5
半个月前,新伟街道王书记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共同阅读了《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书中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让我明白,“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以往,我们也会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在遇到问题时不愿意承担责任,互相推诿或找借口,会出现“谁为发生的问题负责?”“为什么压力总是找到我?”“我怎么会碰到这么倒霉的事”等等之话。书中告诉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多想想“我如何能够改变现状?”“我能为此做些什么?”等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其说一些无聊的话,责怪他人,还不如主动地改变自己,实际上,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当我们学会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去思考对待问题,做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人,谦逊地生活和工作,我们就会发现,个人的进步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我是一名刚调到公园社区的新人,对新的工作和周围的事都很陌生。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我结识了很多新的面孔,得到了她们无私的帮助。我会尽快融入这个集体,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为辖区的百姓做好事办实事,通过不断的学习,从“我”做起,提高自我责任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劳动保障协理员。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 篇6
阅读了《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解答了我工作中很多困惑。“如何提高责任意识是一切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是本书的核心,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方向。当我们为问题而到处寻找客观原因或寻找借口时,想想这句话,我们是否应该感到羞愧呢?
社区工作纷繁复杂,每当我们为某些事忙得焦头烂额时,每当我们为别人的失误而善后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很多人选择“责怪”,责怪别人没能力,责怪同事间沟通不好,责怪领导没有正确指导,责怪社区的人手太少等等。对于此类情形,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想做什么?改变世界吗?当然,世界是可以改变,但我只能改变我自己的世界。我们会想到很多办法来解决问题,但是这些方法的前提应该是“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从自身做起”,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世界!
“不要低估个人的影响力!”作者为这句话举了个很好的例子:一家百货公司,因为一个收银员在面对问题时改变自己,解决了问题的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一单可观的业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改变自己的时候,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诚信的背后》读后感 篇7
在2010年4月23日顺利过会后,四方达高管层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他们立即陷入了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国信证券李绍武PE腐败案中。本应在2010年10月前挂牌上市的四方达,也一直推迟到本周二才登陆创业板市场。
在过会后如果被查出股东信息有假,你该怎么办?在过会后被查出之前引进的股东与PE腐败案有关,你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四方达在上市操作中都给出了经典的答案,这或许会令其成为券商投行部门教科书中的经典案例。
本刊记者了解到,由于涉及李绍武PE腐败案而进一步牵扯出“股东信息涉嫌造假”事件,四方达上市进程坎坷。然而,回顾四方达延迟上市的整个过程,坎坷的经历并不能让人产生太多的同情,相反,公司前前后后不诚信、不规范的操作手法难以让投资者恭维。
延迟上市:PE腐败风波
2月15日,四方达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人造聚晶金刚石烧结体、人造金刚石复合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从表面上看,这家公司从主营业务介绍、财务数据的披露等工作都挺正常。但关注这家公司的投资者却发现:四方达2010年4月23日过会,怎么过了十个月才挂牌上市?因为按照证监会关于IPO的规定,“发行人应当自中国证监会核准之日起六个月内发行股票”。也就是说,四方达应该在2010年10月底之前上市才属正常。
为了调查清楚四方达延迟上市的原因,记者日前登陆中国证监会官网查找相关信息,却没有找到有关“四方达延迟上市”的正式公告。
业内一位资深人士向记者分析,四方达的延迟上市与业内非常“知名”的李绍武PE腐败案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是由于李绍武案发,四方达的股东结构瞬间被聚焦在镁光灯下。因为在四方达上市之前,2008年3月31日增资入股四方达的邱利颖正是李绍武的妻子。
李结武案发后,深圳证监局对四方达的股东进行了严厉核查,邱利颖就是调查重点,从而进一步牵扯出“四方达股东信息涉嫌造假”事件。
在四方达先前发布的信息中,邱利颖系深圳南方宏立税务师事务所(下称:南方宏立)副所长,但这份简历涉嫌造假,因为从南方宏立之前传给媒体的消息来看:邱利颖并非其员工,更不可能是南方宏立副所长。也许正是这份涉嫌造假的股东身份信息严重影响了四方达的上市进程,导致公司上市至少延时了4个月。
资料显示,李绍武原是国信证券投行四部总经理,因为涉及多家上市公司PE腐败案,已被国信证券开除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据调查,自2001年起,李绍武就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其妻邱利颖及设立公司等方式,参股已上市公司及准上市公司。其中的“准上市公司”指的就是当时正准备上市的四方达。
据了解,邱利颖现在被普遍称为李绍武的前妻,听起来似乎与李绍武的关系说不上有多密切。但是人们也发现,在邱利颖入股四方达的2008年年初,两人还是合法夫妻关系。
助力上市:大股东紧急回购
四方达股东邱利颖身份涉嫌造假事件一经揭发,公司的上市路途就显得更为漫长和艰难。面对邱利颖问题,四方达采取了一个“极其聪明”的应对措施,即让邱利颖原价退出其持有的全部100万股四方达股份。这个被业界认为是“最好、最合适、最快”的解决方案在四方达2011年1月26日重新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有所体现。
这份最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0年12月6日,四方达控股股东方海江与公司自然人股东邱利颖就股权转让事宜达成一致意见,签署《股份转让协议》。邱利颖以原入股价格每股1.47元将所持公司100万股股票全部转让给公司控股股东方海江,后者以自有资金全额受让。”
邱利颖愿意以2008年3月份的原始入股价格退出四方达,本身也说明这部分股权存在某些问题。如果没有李绍武案发,邱利颖将会顺利持有100万股四方达股份。以公司上市首日收盘价32.75元计算,邱利颖这份资产可暴增至3275万元,账面盈利将超过20倍。
虽然IPO拦路虎已经被赶跑,公司也实现顺利上市,但投资者对于四方达的管理层和管理体系也产生了怀疑——为什么对一个与公司业务没有联系的自然人邱利颖如此便宜的放行?
一家拟上市公司引入风投,必要先调研清楚对方的资质和实力。而邱利颖与四方达并无直接联系,她既不是公司高管,也非核心技术人员,为什么四方达如此心甘情愿让邱利颖分得企业上市的一杯羹?甚至不惜因此捏造虚假身份麻痹公众视听。
邱利颖是否与四方达还存在其它的联系,目前能找到的一丝联系就是PE腐败案的主角——李绍武。如果四方达可以为上市而涉及PE腐败、虚假陈述股东身份,那其IPO全部信息的真实可靠度也受到投资者的怀疑。邱利颖的身份虚假称述就已经透露出四方达在信息真实度方面的问题,公司正面临公众信任危机。
规范上市:加大处罚力度
回过头观察四方达曲折的上市之路,至今中国证监会官网上的通告中不能搜索到四方达延迟上市的明确原因,而在众多知名搜索引擎网站中,输入“四方达 延迟上市”进行搜索,也不能得到四方达更明确的公告。
目前,唯一能查找到的、可解释四方达为何延迟上市的公开信息,就是四方达前后两份招股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变动——邱利颖退出四方达股东阵营。
前后两份招股说明书的细小变动,一般人难以关注到。投资者只能稀里糊涂看着四方达上市时间延迟,又稀里糊涂看着它时隔十个月正常上市。个中来龙去脉,我们竟然不能轻易找到一份公开的、可靠的、正式的公告来一解心头之惑,难免产生了些被忽悠之感。
在创业板高市盈率发行的背景下,许多公司为了能进入资本市场圈钱而不惜弄虚作假,甚至出现像四方达这样涉嫌捏造股东身份的负面案例。而四方达重新上市的手段也很简单——大股东回购。这让人不禁想到,邱利颖持股问题是意外的被李绍武案发而牵涉出来,如果没有李绍武事件,邱利颖就将从四方达上获取暴利。
如果一些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都抱有侥幸心理,问题没有被发现就正常上市;问题一旦被发现,通过简单手段同样可以顺利上市。那么,因为惩罚力度相对较小,是否会滋生更多的PE腐败案件?同时,上市公司的诚信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