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追求名人名言(精选8篇)
不懈追求名人名言 篇1
不懈追求名人名言
人致力于一个目标,一种观念,是人在生活过程中追求完整之需要的一种表现。(美国社会学家)弗洛姆
只有不可知、不可得的,才有人去追求。朱自清
没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慢的。(美国投资专家)维纳德
占有不能带来幸福,人只有在不断的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赵鑫珊
对精神的追求和对物质的追求都是无止境的,但是脱离了前者的后者,是虚空、堕落;脱离了后者的前者,是虚假、倒退。陈祖芬
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得到热了。巴金
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中必定会有许许多多顶顶美好的`时刻。高尔基
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伏尔泰
有力量摒弃一切个人欲望从而为一种理想献身的人,他就是自由的。高尔基
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雨果
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
理想就是人在不断前进中所追求坚定不移的范本。雨果
人类总有一种理想,一种希望。虽然高下不同,必须有个意义。鲁迅
历史证实,理想能获得胜利,只有当它成为世界性理想的时候,它不一定会取得胜利;毁坏世界很容易,而消灭这个理想却不易。裴多菲
一个人只要强烈的坚持不懈的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司汤达
我们的一切追求和作为都是一个令人厌倦的过程。做一个不识厌倦为何物的人就好。歌德
我有手杖可以打击猛兽。为了得到我所追求的东西,我愿与猛兽搏斗。巴金
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尽管把这种自豪感喊得最响的却往往是那些努力最小的人。爱因斯坦
只有不断的追求探索,永远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的人,生活才是美好的、有价值的。(前苏联作家)萨帕琳娜
一个人只有在他还没有占据和拥有的领域内才会希望获得满足和实现,他决不会从他过多拥有的东西中得到乐趣。(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的追求完美。列夫・托尔斯泰
目光远大的人应将自己的每一个愿望摆好位置,然后逐一的去实现它。拉罗什福科
不懈追求名人名言 篇2
“爱”是基础力
1992年怀揣着美好的教育憧憬,我接受了当年杨校长的诚邀,在办理好入沪手续后,激动地加入到市西中学的教师团队中。承蒙校长的信任,在进入市西中学后不久就接过了原来由年级组长兼任的初一(1)班班主任工作。这对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从一个很有经验的老教师手中接过班主任工作,更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刚开始,学生、家长的眼光里充满了怀疑。那时的我,没有别的本领,唯有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住校的我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我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我关爱着每一个学生。我摸索着完全陌生的上海弄堂小区,对所有学生进行了家访,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家长建立联系;我发挥年纪轻容易与学生贴近的优势,努力走进学生内心,凝聚全班学生;我利用学科知识的优势给予学生学业上的引领,协助其他学科教师抓各科学习,保障班级学习风气和学业质量;我利用住校的方便,对当时因知青子女返沪寄人篱下的、家境贫寒住房非常拥挤的、亲子冲突障碍的三位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爱,每天晚上他们都到学校和我在办公室学习、探讨。静谧的夜晚,在市西中学校园里,一间办公室灯影下的师生四人,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夏秋冬,永不褪色。虽然,当时没有其他牵挂的我几乎放弃了自己所有课余休息时间,几乎没有自己的个人时间,但我无怨无悔,快乐地付出自己对学生的那份爱。慢慢地,我用爱的力量感召了学生和家长,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和家长们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引起校领导的关注。工作不到两年,我竞有幸成为当年《文汇报》的图片新闻人物。惴惴不安中,我深深懂得了:爱学生是做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爱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力。
“学”是发展力
“爱”是基础,但“师爱”更是一门艺术,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在爱学生的过程中,无论是初涉教坛的我,还是工作两年后开始担任我校团委书记的我,都深深体会到,爱是需要“情感的”,更是需要“能力的”;教育既讲究情感,又讲究方式方法。带班最主要应抓什么?受父母离异影响很大的学生该怎样关爱?学生的青春萌动该如何引导?学校团委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如何开展一些富有意义和创意的团委工作?这些都挑战着我的教育的能力。我深知,这一切需要正确的教育理念的引领和教育经验的不断积累,还需要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我一方面虚心地向办公室里的同事学习,向带教的师傅请教;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积极和同行展开交流探讨。1995年,我成为了第一批在职教师研究生课程班学员。利用双休日,我再次回到华东师大校园学习教育学原理,把教育理论学习和自我实践思考、反思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促进我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对教育育人的本质内涵和学校“人格与学力的主体发展”的育人目标有了深入的理解,对学生指导也更具实效。
“研”是创造力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进入21世纪,知识爆炸、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独生子女问题凸现、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学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挑战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在德育方面表现最明显。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打开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如何突破新时期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队伍的战斗力?这些都是摆在从2002年开始全面分管我校德育工作的我面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纷繁复杂的情况面前,我深知,除了不断学习,还要不断研究。教师要将工作学习化,工作研究化。以科学研究引领实践探索,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找到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金钥匙。我先后参与或承担了国家级子课题,以及市级、区级多项课题研究,这些课题有《高中生意志品质培养》《高中生价值观趋向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青春健康”国际项目实践研究》等。《育人为本,构建富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学生应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真正主体》《打造品牌历史节,培育中华民族魂》等多篇教育科研论文获得全国一等奖,有力地推进了我校德育工作。市西中学德育进一步凸显了校本化、课程化、体系化,并在传承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特色的基础上,发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以艺冶德、德艺交融、校园文化节日、学生自主发展、家校良性互动等新特色。
在上海市黄静华德育名师基地学习的过程中,我积极和同行交流、分享德育的研究成果。另外,我紧紧抓住2009年两个月的加拿大学习培训和2010年8个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教育管理硕士的有利时机,考察了加拿大和新加坡两国的教育、教学情况,认真观察,记日记,然后认真地进行中加、中新教育的比较研究,从中深受启迪,为我“系统思考,管理创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谐”是提升力
众所周知,教育是系统工程。单门学科单个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关键是看这个教师的水平与能力。但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整个学校教育的发展来说,一个教师能力再强也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它需要的是有利的氛围、有力的教师团队力量。无论是“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还是“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全员德育、全程德育”,表明的都是“教育需要合力、需要教师团结协作”。站在学校领导者、管理者的角度,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学校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是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为了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创新发展,我需要积极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决策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平衡领导能力,并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提升我校教师和我校教育的发展力。我自己是在市西中学历任校领导所营造的良好氛围和肥沃土壤中成长发展起来的,所以我更应该同样积极地给年轻教师的成长发展营造有利的氛围。我也深刻认识到,目前个人专业发展阶段,实际上也是一个“谐”的发展阶段,只有“爱”“学”“研”三管齐下,才能有更高的提升力。“爱”是执著的教育理想信念;“学”是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研”是科学理念的支撑,做研究型教师、研究型领导是时代的呼唤。“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长期从事德育工作和管理的我,深知“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领导也要为教师作出表率。
不懈追求 力创卓越 篇3
吴总早年曾在财政局任领导工作,多年的行业管理经验与领导实践使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有着至深至远的见解,言语间无不饱含着他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事务所的无限热爱……
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在市场经济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员工的成长是企业成长的巨大推动力,作为智力型服务机构,员工是服务的主体,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员工的素质。吴总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竞争日趋激烈,要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的员工队伍。为此公司上下拧成一股劲,在抓好人才,用好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指导下,不拘一格的选用人才,不惜工本的培训人才。站在长效管理的角度上,公司还注重人才储备建设,以营造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基本上形成一支高层次的人才梯队。而今的苏州天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拥有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工程造价师、注册税务师、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等门类齐全的各种人才。并且取得了多种会计审计服务资格。可以从事审计鉴定业务、资产评估、工程造价咨询、管理咨询、甚至是财会电算化咨询服务等业务。
1999年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实施意见》的通知,天平在吴总的率领下成功转制,从而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决策科学性。与此同时公司建立了严格、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激励机制,检查与审核一丝不苟,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执业规则,审验程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实施三级审核制,使报告的严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三者有机结合。
一流服务一流质量
会计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时,应当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确保执业质量。注册会计师如果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受到法律的处罚。国际上,位列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美国安达信公司,在安然事件后几个月里便轰然倒塌。与此相似,国内一些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也正面临着纠缠不休的法律诉讼问题。任何一位项目负责人执业中的疏忽或舞弊,都可能给整个事务所带来灭顶之灾。对此吴总强调:事实是残酷的,我们无法回避!市场不相信眼泪,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在于我们自身强化执业风险观念和增进执业技能。同时,还要求我们严格工作纪律,整顿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执业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为此,事务所应建立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审核制度、确保工作质量。"提高执业质量,关键要强化从业人员认真细致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技术风范,敬业乐业应当成为我们这个行业文化的基本要求。"吴总如是说。
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清晰地表明:服务文化已成为一种经济文化,同时又是一种高层的管理文化,它是用文化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和机制来迅速实施管理,从而实现良好的服务价值认识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吴总认为,作为中介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也必须保证质量,质量关系公司生死存亡的大事,所有员工在工作中必须坚持认真、诚恳、守信的服务态度,全面深入、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公司树立了"客观公正、一丝不苟、勤于务实、追求卓越"的服务宗旨,从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信赖和好评。我们坚信,在吴海林董事长的率领下,苏州天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一定能把握机遇,不断进取,一路辉煌。
地址:苏州市人民路71号3楼
生命课堂,我不懈的追求 篇4
【人物小传】
他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从小熟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不甘平淡而勤奋苦读,考上了扬州师范大学,以优秀毕业生的条件分配到省重点中学常熟市中学。数十年如一日,对教育执着到“痴迷”的程度,人称“拼命三郎”。
1995年8月,他调任地处农村的常熟市莫城中学任副校长,两年后任校长。莫城中学原来是一所初中学校,近年才开始招收高中学生,从无到有是创新,也是挑战。他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与全校师生一起,以创建江苏省重点中学为抓手,从教师中来,到学生中去,带领莫城中学一班人,硬是打出了品牌,赢得了声誉,使一个“基础差,底子薄”的农村中学很快成为江苏省重点高中。
2006年他调到常熟外国语学校。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硬件条件、师资与管理水平在当地的口碑都不错,但他觉得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世界一流学校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学生管一段,还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管一段,让学生考上比较好的大学,有现今的师资与生源,或许并不太难,但要真正为学生着想,让他们接受一种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扎扎实实的基础教育,任重而道远。他将自己的办学理念凝炼为“生命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确立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现代人”的育人目标,把国际素养纳入学校素质教育体系。根据“生命教育”理念,与全校教师一同探讨“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开辟多种成才通道,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发展方向都能获得成功。“多元发展”人才培养改变了学校长期以来“同质化”、“单一化”的培养模式,学校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2008年8月,全市高中段布局调整,他又抓住机遇,提出了创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的设想。在创建的那些日日夜夜,他经常半夜才回家,甚至有六七个晚上住在学校。在他“拼劲”的引领下,全校上下拧成一股绳,创建工作如火如荼,得到了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赞扬,各项指标都达到了A级水平,创造了学校发展又一个新的平台!
在管理上他举重若轻,学校的每个人职责明确,工作井然有序。于是,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永远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的三尺讲台。担任校长以来,从未间断过教学,一直任教一个班的物理课,几乎所有的时间全泡在教室和教师的办公室,不是听课就是与教师们一起聊教育理念侃教学方法。他引领教师们开展生命课堂的教改实践,自己带头上第一节生命课堂的展示课;他积极探索德育功能,践行“生活德育”,强调德育工作基于学生实际生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校园生活德育、社会生活德育和家庭生活德育的体系;他组织实施名师工程、科研引领工程、优生群体培育工程,通过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学校持续发展;开设国际课程实验班、个性化课程实验班,为学生多元发展搭建舞台„„
“自强不息,超越自我,把自己的生命潜能发挥到极致”是他的座右铭。在生命课堂的实践中,他的职业生命也迸射出青春的火花。
【人物档案】
尤建中,常熟外国语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兼任全国外语特色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学校管理和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学校开展的“生命课堂”教改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是一位科研型校长,主持了“主体性教学研究”、“生命型教育组织实践研究”、“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国际化教育研究”等多项省级课题研究,近些年有3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出版《生命课堂探索》等专著多部。
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给予我一个启示:要使学校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走科研之路,教育科研应作为教师的生活方式。
凭着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执着追求,我开始了教改实践与探索。我深深感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学校的中心工作在课堂,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着师生生命的质量。然而纵观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僵化局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无效的、低效的课堂教学比比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常熟市莫城中学担任校长期间,我随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进行了“诱思探究”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试图改变那种“满堂灌”、“注入式”、“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现象。诱思探究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启发式教学,即“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很难把“诱”自然地导向“思”,教师满堂灌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2000年我调到市教科室工作,这为我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更宽的平台,我进行了大量课堂观察与调查,调查结果是:
1.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
很满意占9.2%;较满意占26.8%;不满意占56.3%。
不满意主要表现在:
(1)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自主表达,占76.4%;
(2)老师讲课死板无趣,引不起兴趣,占53.1%;
(3)上课的内容难,压力大占7.9%。
2.学生课堂提问情况
(1)存在,大部分同学能主动提问,占12.5%;
(2)不普遍存在,一般是成绩好的同学提问多,占75.0%;
(3)不普遍存在,一般是成绩差的同学提问多,占0.8%;
(4)基本不存在,占11.7%。
3.学生课堂参与讨论情况
(1)基本不讨论,学生习惯听教师习惯讲,占33.8%;
(2)有时讨论,但不频繁,占43.6%;
(3)经常讨论,但不够深入,占11.2%;
(4)经常讨论,学习效果很好,占11.4%。
调查显示,课堂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学生被动学,课堂低效。一种强烈的责任心激励着我:课堂必须改革!
近些年来,教育改革深入推进,随着对现行教育弊端的系统反思,“三生”教育理念逐步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认同,三生教育,即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生命教育的总称。陶行知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批判传统旧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生活教育的命题。在今天,生活教育思想并没有过时,仍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又要为生活服务。我们学校的课程,教学与管理都要以生活为中心。回归生活,服务生活,提升生活,是教育的原点和终点,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我以为,“三生”教育的核心应是生命教育,因为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的最终指向是生命教育,是人的生命发展,为人的健康、幸福、完整的生命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低效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把学生当作生命体,而是当作容器。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了对“生命课堂”的追求。
2006年,我从市教科室调到常熟外国语学校工作,这为我的教改实践插上了翅膀。走进外国语学校,我就矢志要在这片沃土上进行“生命课堂”的教改实践,力争早出成果。
一、研究我们的生命课堂
何谓生命课堂?叶澜教授1997年在《教育研究》第9期上发表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在笔者的视野里,这是新时期第一篇以生命的视角来探讨教学活动的重要文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关注“生命课堂”的研究逐步增多。2003年王鉴老师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期发表的《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一文中正式提出了“生命课堂”的概念,在这篇文章中,“生命课堂”是相对“知识课堂”而言的,把“生命课堂”作为一种课堂模式。王鉴老师并没有对生命课堂下明确的定义,他认为“生命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而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他还在文章中提到“生命课堂”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三维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004年,《教育研究》第2期发表《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的叶澜访谈录。叶澜老师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的一种事业。”在访谈中,叶澜老师揭示了“教育的生命基础”这一命题的内涵,同时论及了“教育学的人性假设”这一十分有意义的问题。2003年11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熊生贵老师等编著的《新课堂:生命课堂的诞生》一书,更多的是通过一些案例来描述生命课堂。
综观国内外生命课堂的研究,业已作出许多有效的探索,尤其是叶澜教授对生命课堂的精辟论述,更是为我对生命课堂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在我看来,当时对“生命课堂”的研究还没有一本系统的理论著作,更没有形成可操作的实践范式。我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确立了“生命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试图从生命教育理念来揭示生命课堂的本质,自以为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生命课堂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其目的在于育人。因此,教育应具有清醒的生命意识和育人价值,关注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应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生命教育因此而成为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生命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其宗旨是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在于了解师生怎样生存着,更在于试图促进师生更好地生存和生活,体验到生存的意义和幸福,其价值趋向就是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幸福首先表现为一种心理体验,生命教育最基本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愉悦,产生美好的心理体验,因此,生命教育的过程应成为体验幸福的过程。心灵的发展过程有别于知识、技能的把握过程,心灵的发展要求心与心的交融,而心与心的交融则是以愉悦的情境为依托,唯有在师生双方都能够体验幸福的氛围中方能使心与心敞开、融通。事实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心理的愉悦、幸福的体验是个体成长不可缺少的主体状态,也正是在这种状态中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体现教育的价值。
基于生命教育思想,我深入挖掘生命课堂内涵:生命课堂就是把课堂视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它不仅有细胞、骨骼、系统,还有思想、精神和灵魂;不仅在适宜的环境下创造,还能在理念的引导下得到生命成长,不仅在成长的过程中输血、造血和保健,还要不断地学习、发展和创新。要把课堂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的一段重要构成部分,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通过主体的各种交往活动,既学习与生成知识,又获得与提高智能,同时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心灵得到了丰富与发展,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
生命课堂不仅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且是师生生命价值得以实现的主要场所。生命课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为基础,以直接经验来丰富、扩展和提升学生个体认识,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把生活世界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使课堂真正走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全面关照学生的认知、体验、陶冶和感悟等多种生活形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学,快乐的学,使师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体验。这就是生命课堂的活力所在。
生命课堂教学过程如何进行?应构建怎样的实践模式?这是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在研究中最下功夫的。我和教师们一起,反复实践探究,构建了生命课堂基本模式,即“生命教育为主导,激情互动为主线,诱思探究为主攻,成功体验为目标”,其相互关系可以用右上图表示。
“基本模式”清晰地呈现出以三个教学过程循环系统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信息传输结构,从而揭示出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是以螺旋型上升的规律性。
第一个循环系统是“激情互动”系统,它是生命课堂教学过程的基础。其主要功能是使教学过程的基本动力始终处于最积极、最活泼状态。该系统主要表现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教师、教材、环境生命体的“学习共同体”。
第二个循环系统是“诱思探究”系统,它是生命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生命课堂有无生命活力,关键是有无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展示精心准备的具有矛盾和冲突的观察对象(即“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导入认识、思维过程;通过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探究活动;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概括化、系统化,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转化为能力。
第三个循环是“成功体验”系统,它是生命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是生命教育理念、生命课堂实施的落脚点和归宿。该系统的信息输入端首先输入教师的创设机会并组织实施分层教学,启发引导学生展开多元训练,为学生获得成功提供机会;同时又受到由另一输入端输入的学生学习可能性信息的制约,这种制约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上述两种信息的交互作用促进系统内部矛盾运动的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由输出端输出信息,通过活动体验,学生获得多元信息,经加工或再加工,调节该系统的矛盾运动,使之获得矛盾的对立统一,如此进程的多次出现,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并使学生获得新的发展,使教师在帮助学生成功的过程中也获得相应的发展。
这一“基本模式”形成了生命课堂的运行机制。
一是多向交流机制。该机制由以下要素组成:在行为上表现为“活动”,在心理上表现为“体验”。体验的基本形式包括:动手做(操作与实验)、动眼看(观察)、动情读(阅读与朗读)、动口议(交谈、议论、讨论、辩论)、动耳听(听教师讲授)、动笔写(完成书面练习)。五官并用,都要大脑指挥,因而均贯穿着“动脑思”。这七个“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其实质是实现“多元化信息交流”,就是把单向信息传递变为多边信息交流和多向思维撞击,既最大限度地增大信息量,又提高信息的转化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二是诱思探究机制。该机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在行为上表现为“探索―研究―运用”,在心理上表现为“情意―思维―迁移”。完整地表达就是创设情境,积极探索;精心研究,活跃思维;广泛运用,加强迁移,其实质是“以诱达思”,“促进创新”。三个层次要素中的迁移(运用)过程,实际上是再观察(探索)、再思维(研究)的过程。我们把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向,着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三是自我发展机制。该机制在行为上表现为“自主”,在心理上表现为“内化”,本质是“发展”。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性目标教学机制,即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原有基础水平,分层次制定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自我管理的动机状态,让学生把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内化为迫切需要的学习要求,开发内在潜能,使学生在主动要求下自主学习、自我调控、自我评价;通过让学生不断产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从生命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可以看出:生命课堂有一定的模式,是指设计每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时,其总的思路按照“生命教育为主导,激情互动为主线,诱思探究为主攻,成功体验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去安排,使学生在师生激情互动过程中观察事物,在探究过程中加工思维,在实际运用中体验成功。事实上,任何一种模式学生心理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都是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诱导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主体身份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使学生在生命课堂中提升生命质量,让课堂“活”起来,让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飞扬。
当然,教学设计不应当是定型的、封闭的,一定要防止把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形式化。我们之所以提“基本模式”,就是强调,有模式,但不唯模式。这就是说,对于教学这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我们的立足点是教学过程三个循环的因果层次性,但在具体运用时,又不忽视其交叉重叠性、灵活性。
二、实践我们的生命课堂
为了实践生命课堂,我坚持上课,并带头上示范课。在课堂上,我创造条件,努力使学生渴望着走在老师前面,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我教物理学科,几乎每道例题、每个定理、每个公式,都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完成,他们常常在我说第一句话时,就希望判断出老师的下一句话该是什么,课堂上争先恐后,往往会抢在我的前面,想出题目的解法,想出定理的证明方式,甚至我刚刚写出定理的前提,他们就猜想定理的结论该是什么,再进一步,瞻前顾后,需要建立什么概念,并试着下定义。由于历尽思考的过程,熟知探索之路上的坎坎坷坷,记忆必然深刻久远,甚至终生难忘。更重要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始终充满生命的活力,生命质量便得以不断提升。
那么,我做什么呢?我把舞台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侧。有想法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到黑板上来讲,我则审时度势,相机点拨。这样上课,比我自己潇洒的一言堂要难出许多,但学生的收效和长进却要大出许多。学生之间聪明才智相互传染,激情与才思飞扬,处在这样一种气氛下,教师还要维持课堂纪律吗?不要了,他们在踊跃向前惟恐落后的心态下,哪还有心思说笑打闹、做小动作,倒是下课铃猛然打响时,许多学生会吓一跳,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还没过完上课的“瘾”呢!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010年我展示了两堂示范课,第一堂课上的是“牛顿第三定律”,这也是学校推进生命课堂活动的第一课,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赢得了全班学生和30多位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第二堂课是在苏州市公开教学示范活动中到梁丰中学借班所上的“失重和超重”,同样得到了听课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为了在全校全面推进生命课堂,我和教师们朝夕相处,共同探索,通过教学沙龙、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内化“生命课堂”教学理念,通过研究课、观摩课的示范研讨,不断推进“生命课堂”教改进程。我们采取了三大行动,倾力打造生命课堂。
行动一:制定目标,落实措施。学校大力倡导:“我负责我的课堂;我研究我的课堂;我改善我的课堂;我享受我的课堂。”并制订了《打造生命课堂实施方案》,具体步骤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骨干教师研究课;第二阶段全面展开,全体教师参与;第三阶段形成特色,各教研组初步形成各自教学模式,有一批教师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学校建立了生命课堂共同体,明确各自责任:学校责任主要是确定方向,营造氛围,加大投入,引发激情。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主导引领,实践探索,关注培养,体现价值,具体要求是牢固确立“生命课堂”的理念及教学要领,改进课堂教学,建立高效课堂,探索“生命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获得成功体验。学生的责任是主体参与,主动学习,全心投入,效益期待。家长的责任是将关注期待转化为积极参与,与学校共同承担起激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职责。
行动二:开展生命课堂大练兵。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过好三关,第一关是建立理念,掌握要领,第二关是上好达标课,第三关是上好研究与展示课。为了有效地开展多元评课展示活动,学校还建立了听课指导小组,教研组备课组互听互助,学科带头人每周要上研究课,教研组推荐示范课,学生推荐优质课,定期举行生命课堂示范课的交流展示。
行动三:开展生命课堂教学研究。学校确立每周三为“生命课堂”教学研究日,开展项目研究,举办学术沙龙,进行“生命课堂”教学思想研讨会和专题报告会,并将老师们的研究成果汇集起来,出版专刊、专著,制作光盘,积极加以推广。
学校第二轮“生命课堂”推进活动自2010年9月启动至12月结束,历时四个月。这4个月来,全校师生积极投身教改实践,生命课堂的教学研究热气腾腾。有83位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每人至少推出一堂公开课,共开出了120节,每周都有8至10位教师上示范课。与此同时听课老师也十分踊跃,不仅仅是核心组成员,往往是全备课组或全教研组共同参与,甚至是跨学科参加听课。这段时间,开课门类之广,开课人数之多,听课人数之众均创下学校历史之最,校园广告栏里滚动播出的开课公示和走廊里拿着凳子紧走快跑前往听课的老师们都成了外国语学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这次生命课堂的推进过程中,全校师生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投身教改实践,原来的一些陈旧、僵化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局面不再常见,单向的注入式和片面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遭到了彻底的摒弃。在这些示范观摩课上我们看到的是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何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如何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如何引导探索张扬个性。语文组的乔异之和丁伟峰老师,数学组的苏晓春和王祖德老师,英语组的张英和孙海红老师,物理组的胡军权老师,化学组的赵春艳老师,生物组的许建东老师,政治组的余春红老师,历史组的杨建亚老师,地理组的林广田老师,体育组的谢黎生老师,音乐艺术组的胡嵘老师,信息技术组的金永明老师以及其他很多老师,备课细,上课活,善启发,巧诱导,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充满阳光,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他们上出了自己的特色,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听他们的课,常有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感。在钱玉英副校长的化学课上,学生就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积极探究踊跃发言,下课后,不少同学还围着钱校长热烈讨论。我询问了部分学生对刚才一堂课的意见,他们说:老师总是设计一些与他们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问题或活动,让他们大胆参与,充分展示,质疑探索交流,这样的课很受大家的欢迎。从同学们的反馈中,我们分明看到了生命课堂成了师生双方共同成长、共同成功的舞台。
总结第二轮生命课堂推进活动,我们在五个方面有了更多的经验体会。一要在研究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二是要组织实施分层教学,为每个学生创设成功机会;三是努力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更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四是注重教与学的多向交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五是要实施鼓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感。
三、感悟我们的生命课堂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曾经讨论过校长角色是走向专业化还是职业化的问题,众说纷纭。在我看来,校长是课程执行最重要的主体,校长不仅应该是课程的领导者、教学的管理者,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这种实践不仅仅是参与日常的某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还应该尽可能多地进行示范引领。校长如果不如此深入课堂,学校推进课改的情况怎样,课堂教学应做哪些变革,学校应提供哪些保障等等问题就无法寻求到很好的回答。只有迎战变化的课堂,运用在实践中生成的教学智慧,才能够真正解释现象、批判曲解、捍卫真理。一把手进课堂,应该从某一具体学科的教学中,结合本校特有的师资、生源、教学传统、课堂特色,衍生出对教学的深度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思想的碰撞中,和教师建立起更多的话语渠道,发挥群体的智慧,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营造读书治学、成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一位研究型的校长,可以带动一个研究型的团队,造就一所研究型、学习型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必然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力。因此,课堂教学质量决定着师生生命质量,关注课堂,改进课堂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也是校长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校长不仅要走进课堂,更要研究课堂。
我对生命课堂的研究有着执着的追求,多年来的实践,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生命课堂理论体系和操作范式,我把一些思考,结合自己物理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启示和收获点点滴滴写了下来,形成了《生命课堂探索》专著。全书贯穿着“生命教育――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理念,阐述生命教育、生命课堂的内涵及其实施生命课堂背景,阐述“生命课堂”生命体要素以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生命体要素的相互关系,详细讨论了“生命课堂”的教学过程,在先前的诱思探究教学基础上丰富了内涵,即“生命教育为主导、激情互动为主线、诱思探究为主攻、成功体验为目标”,重点阐述了“生命课堂”的一大特征,生成性教学及其教学策略,再根据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探讨了“生命课堂”的设计策略及操作模式,重在实证性研究,收到了积极的反响。
生命课堂实施近两年来,我们教师的观念改变了,教学行为也得到了改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高三外语教师张英在生命课堂实践中有这样的感悟:开始对学案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做题上,所以整节课就忙着完成学案的内容,根本没有时间去操练。随着对生命课堂的不断研究,逐渐领悟到学案的真正含义,学案的编写也由过去的一份题案转变成带有导学内容并且比较科学的学案。根据教学内容的变换,逐渐形成实现四种典型的教学目标为主学案设计模型,分别为课前预习、课堂互动、随堂练习及课后复习的教学案,真正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生命课堂的实施,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高一学生戴凌澜说道:学校实施的生命课堂,让我们感到很轻松愉快。与初中相比,我们课堂上主要是以讨论的形式学习,每个学生不仅有时间深入思考,有机会发表个人见解,而且更能够听到其他同学的想法,使自己的思维获得拓展。我们不用为成绩担心,因为我们围绕一个关键点能够挖掘得很深,这很好地提升了我们的思维能力。
生命课堂的实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了。近三年教师在各级教育比赛中获省级以上等级奖7人次,苏州市级奖16人次,县市级奖72人次,学校对外公开教学活动336人次,生命课堂市级以上展示活动6次,张文峰、李洪超老师获省物理、体育评优课一等奖。语文组、数学组、外语组等8个教研组已成为常熟市先进教研组,外语组、化学组成为常熟市学科教育研究基地,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43篇,学校在省内外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
王铁军教授是我的导师,他潜心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他审视了我研究的生命课堂,评价说:生命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其宗旨是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叶澜教授在基础教育探索性试验中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思想”,正是生命课堂的理论基础。尤建中校长对学校教育的本质认识很深刻,凸显生命教育这一关键词,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着力探索和打造生命课堂,生命课堂的构建及生命教学改革,对兄弟学校的教学实践也具有借鉴价值。
教师与学生对生命课堂的深刻感悟,专家们对生命课堂的充分肯定,坚定了我对生命课堂进一步探索的信心。尽管目前有一些理论问题还比较模糊,还需要不懈地挖掘,但我坚信:生命课堂反映了新课程教育理念,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实施新课程的一条绿色大道。在这条大道上,过去我在黑暗中探索,现在已经见到了光明,相信将来一定会有一片蓝天!
生命课堂,将是我不懈的追求!
不懈追求名人名言 篇5
不懈追求
------“三新女性”新兴路校长齐秀梅先进事迹材料
新兴路校长齐秀梅,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整洁干练且热情可亲。她从事教育二十多年来始终自强不息,不懈追求,在自身修养、学校管理工作、家园建设等方面堪称新时代女性的代表。
一、热爱学习,提升修养
齐校长在工作中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提高,尽管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也不忘忙中抽闲翻阅报刊,了解时事;学习理论,指导工作;参加学习,自她完善;不断实践,提升水平。确保自己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
在工作中她做到用严谨的治校态度去影响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凝聚教师,每当教学随访调研她一定到场,教学质量分析由她主讲,深入组室是常事,七点三十分到校、五点半离校是惯例;勤为先、廉为本,学校经费她能坚持按财务政策严格把关,实事实用,较大额度费用支出一定经过集体讨论。
二、聚焦课堂,真抓实干
为了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进课堂工作,她成立了 “素质教育进课堂领导小组”,亲自挂帅。定期对本校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讨,及时了解本校素质教育进课堂工作的实际状况,商量相应对策,并研究素质教育进课堂的监控措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探讨“二期课改”精神,开展活动,撰写文章,组织交流,真正使“课改”的精神深入人心,使素质教育进课堂得到进一步深化。
为深化教学常规管理,她改革以往教学管理体制。本年度起,推行了以目标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常规管理体制。全面实行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四级管理模式。通过四级管理模式,做到分级管理,逐级落实,责任到人,有效地促进了她校的教学工作。
三、投身教研,锐意进取
作为校长的她,在课改的浪潮中一马当先,平时学得的理论是她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撑点,平时的教研活动是她与老师们探讨新教法的平台,平时的课堂是她和老师们探究新模式的舞台,平时从听课中发现的成功案例是她挖掘校本培训最好的资源。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积累,在积累中走向成熟是她和老师践行“二期课改”理念的重要途径。
每个学年承担一个科研课题已成为了她的惯例,她撰写的论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被沧州市教育局评为市一等奖,并承担了省级课题《小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与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研究》的研究工作。
她在实践机制中加强了反思行动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先确定一个教学内容,集体备课、听课,再集体反思、修改教案,再次实施教学、听课。通过当场举一反三的修改、实践,增加了教研课的即时效果。
四、人文关怀,规范管理
善待教师,实事实抓,注重倾听教师的意见,着力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想方设法为教师排忧解难,细化人文关怀,架设沟通桥梁;资金保障,工会出面,开展健身、聚餐、娱乐等小家活动。
不论是年终考核、还是评优工作,或是中层干部述职评议、公开招聘工作等,她坚持做到计划设计周密、问题分析详尽、操作流程精细,只信唯才是举,不搞任人唯亲,事情放在桌面上,不搞小动作,用真心、诚心感染人。由于坚持了考核看实绩,用人看本事;办事要公开,处事要公平,看人要公正;不把人看死,不把事做死的原则,所以在广大教职员工中树立了威信,赢得了口碑,为开展工作奠定了群众基础。
五、创建和谐校园
她树立了“全员育人”的观念,构建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人文环境,努力营造优美、健康、和谐,让一草一木、一石一树会说话的育人氛围;细化、量化道德规范,并寻求丰富有效的德育载体,加以强化,实现内化。
“书香校园”的创建是学校的另一个特色,每年5月、12月举行的校园文化节和读书节正是她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12月初,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读书节正式开幕。新兴路小学读书节有几大亮点,一是全体参与,每一位教职员工、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都是这次读书节的主角,期间,人人要读一本书、个个要写一篇心得,书香教室、读书格言书签、家庭读书五个一活动、读书超市、看看我的小书房”等活动,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快感,让孩子们从书中寻找读书的快乐,做人的真谛。
继2006年“新兴希望之星”——“进步之星”评选活动开展至今,一批学业成绩差,行为规范不良的学生在本活动的推动下,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了扩大育人作用,按原计划开始评选“光彩之星”、“才艺之星”、“运动之星”、“环保之星”、“博学之星”、“勤巧之星”,把道德细则渗透在评选的指标中,学生在争当七彩纷呈的“新兴希望之星”的过程中自觉遵守规则,规范自己的品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
2007年以“中华古诗词擂台”赛和校本教材《节日漫游》为载体开展“根”、“魂”主题教育,让孩子们在诵背诗词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通过学生对节日的由来、历史渊源、风俗习惯、传统活动等探究,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热情。
她着力营造校园文化育人的氛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整齐地挂于班级洁白的墙壁之上,时刻提醒着孩子们求真知,做真人;张张板报在各分保班级学生的布置下,每周有新意,每期有主题,成了同学们学习交流的窗口;校园内绿草树成茵,把四季的校园装扮得格外美丽。这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好场所,这是一方探知求学的芳草地。
在给校园添一份美的同时,保证校园有充分的安全,严格遵照教育局的要求,制定了校园安全防范制度和应急处置等制度,配备了保安人员,添置了装备,进行了演习,为校园装上了一张安全网。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近年来新兴路小学二十多位位教师在省市级新课改观摩课和实践活动与创新说课创新教学设计等活动中荣获省市一、二等奖。多篇论文及课件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学生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学科竞赛、作文竞赛、征文活动、书法比赛、读书活动各项竞赛比赛中,获国家、省、市、县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师生有多篇文章在报刊书籍中发表,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
学校先后荣获沧州市“文明学校”、“德育先进校”、“科研先导校”、“素质教育先进校”、“学校管理明星校”、“平安稳定目标管理先进集体”、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齐校长本人多次被评为市县级模范、优秀教师、学校管理先进个人、两次获县政府三等功奖励。
让学生满意是我不懈的追求1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
承蒙各位学生的厚爱,让我今天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和各位老师交流和探讨,表达我的思考与感动。
爱是千里冰川上的一团火种,爱是茫茫暗夜里指航的灯塔,爱是历练风雨亘古不变的话题,爱是冥冥中心灵殷殷的守望„„
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高昂的教学激情去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积极主动地贴近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我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得到的是人格的尊重,课堂上不断激起了阵阵涟漪,学生的思维表现得很活跃,整个课堂产生了勃勃的生机。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可以让小草泛起新绿;爱是神奇,可以点石为金。
一、让学生满意就得像太阳
太阳是最无私的,把光和热洒向世间万物。老师就要象像太阳一样把关心和爱护给每一个学生。
在学生心中教师的每一句话,他们都很在乎,哪怕一丝微笑,一句肯定,一次严厉的批评。这不由使我想起原来看到的一个故事:
在一个暴风雨后的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上散步,他注意到,一个小男孩在捡昨夜的被暴风雨卷上岸来、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的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正因为有了教师的存在,问题学生的生活从此不同。我牢记着:“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对一个教师而言,“这一条”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对一个家庭而言,“这一条”却是百分之百的期待,他承载整个家族的希望。庄稼毁了可以再种,东西丢了可以再买,春去了可以再来,可人生没有轮回,孩子的命运就握在我们的掌中,相信,爱会使他们从此与众不同!
在平时的教学中,把视线洒向每一个角落。开学的第二周上午第三节数学课,张俊茁同学座在位上,二、让学生满意就要与学生换位思考
不知各位同仁是否有同感,关于我们的问题学生,我们常常有一些想说爱你却不容易的感觉。其实问题学生能历练我们爱的功力。
他们常常叫我们头痛、忧虑、愤怒、大发雷霆,甚至是魂牵梦绕„„这顽石、这堡垒,搅得我们日日不得安宁,时时都提心吊胆;我们曾想任其自然吧„„然而,一旦发现问题,你就忍不住去管去问,因为他们已走进你的心里,爱和责任会让你责无旁贷,你不会轻言放弃。
月考发卷的时候,每一分的取得都是自己劳动成果的体现,给学生讲学习知识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可能今天……,又举了打工回来上学,尽力去学,不放弃。
因为我也当过差生,春风化雨,滋润心田,爱无声,但有形。
三、让学生满意的老师必须懂得尊重和宽容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尊重学生是保障一切工作顺利开展、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创设民主的课堂,互动的课堂,把学生当学生,把学生当孩子,把学生当人,树立平等的意识和氛围,一起探讨。
课堂上,纠正学生的坐姿。
文具掉地上,这举手之劳的事,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现在行动上,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发现该班绝大多数学生不爱发言。经过调查,才知不少学生以前有过说错了挨老师批评或遭同学笑话的经历。针对这些情况,我一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一边给学生讲,老师决不批评任何一位举手发言的学生,不管回答的对与错,都应该赢得老师的鼓励,因为,那是你说明你动脑筋思考了,有时,错误的答案的价值可能大于正确的答案。陈胜同学,同时,我给学生讲“牛顿小鸡”的故事,鼓励学生大胆去思考,大胆去尝试;我也不轻易点未举手的同学发言,还让让没想好的同学坐下来再想,想好了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学生发现我是一个言而有信的老师。渐渐地,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发言的人数多了起来。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的是一个十三、四岁的群体,他们的大多自制力差,是非观念不强,经常会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时无意间的一句话,在学生心里可能会荡起波浪,王林瑞的春雨细微,润物无声,真挚的爱可融化一切。
本学期第二周,有一次上课讲的是分式,是《名师学案》上的题,4月1日,星期四,上午第一节是数学课,当我和往常一们走进教室时,全班的学生 这一节不上数学,上平行四边形。大家都开心地笑了,事后让意外让我感动。用尊重赢得尊重,老师的爱就是春天播下的种子。
四、让学生满意的老师必须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这门课感兴趣,对老师,讲带有现实背景材料的题
体验学生的快乐。
成绩不够辉煌,所以我无法慷慨激昂,我的故事也不够感人,所以我不能声泪俱下,但我有一颗真心,和向学生无限敞开的胸怀。《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这样写到:“如果一个孩子
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每天都生活在鼓励与表扬中,生活在诚实与正直中,生活在友爱与真诚中。我知道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老师很难,但我愿用我毕生的努力去完善自我!
面对课改的大潮,我清晰地认识到,学生要团队合作,我们老师也同样会团队合作,都成为学生满意的老师。昨天的洋思,今天的杜郎口,明天的钱岗中学。
教学机智:专业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篇7
书名:《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作者:[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学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 》 是当代西方教育现象学的经典之作。 作者范梅南教授以他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推荐人语
现实中,尽管我们非常享受一些典型的教育案例中的教育机智,也会对一些优秀的课堂教学或教学设计大加赞赏,却往往只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是因为没有找到阐释、赏析或商榷的角度。“教育现象学”的开创者之一范梅南教授则在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比如,“引言”中,范梅南教授就指出:“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这对于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很有启发。课堂上,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太准确、不够全面甚至是错误的,但其思维过程却有某种合理性,这时,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这样,或许就会给出不同的点评与追问,如“大家想一想,这位同学刚才的回答虽然不够正确,但有没有合理的成分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更好地归纳一下?”“你自己愿意再说一次吗?”等,而不至于冷冰冰地说“错误!坐下!”,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如,第二章中范梅南教授提出:“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我不禁想到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中,马修老师的育人故事让我感动,从中我看到了一位教师迷恋儿童成长时的专注与敬业。研读范梅南教授的这部著作,容易加深我们对职业的理解和对专业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品质,帮助和影响孩子更好地成长。
再如,范梅南教授在书中引用了荷兰俗语“无所行动是很难的,不施教却很容易”,这句俗语化用在教育教学中是很有深意的,它指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要给学生过度的干预,而要对他们施以有意义的、诗意的教育引导。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倡导“让学”,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无所作为,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学,而是说教师要“在场”,主导学生的“让学”,就像范梅南教授所说,这里应该“有一种更基本的承诺: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在这儿。你可以相信我”。
蓝鲸设计:不懈的创新追求 篇8
蓝鲸设计于1997年成立于深圳,是最早介入工业设计这个行业的那批公司之一。创始人林方刚认为,2000年之前是深圳设计公司的漂泊时代,这个时期行业竞争不强、设计市场也不活跃;2000至2005年是深圳设计公司的春秋时代,呈现出激烈竞争的局面;2005年至今,珠三角地区制造业集群而发展带动的设计行业已开始进入整合、细分设计市场和设计方向的过程,也表现出中国设计商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
蓝鲸设计公司见证了这一历程。她在创立之初也经历过迷茫,运行不规范、客户信赖度不够、只专注于设计的技术层面……诸多问题曾经困扰过林方刚。但经过尝试和摸索,走出迷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向。在方向明朗化之后,实行了多项措施增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学习专业课程、聘请相关专家组成核心团队最终解决了设计师向企业管理角色转换的问题;在公司内部推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完善来引导团队主流思想,更加注重员工的自身修养、内涵的沉淀,实行个人发展与公司利益平行走向的策略。
蓝鲸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原创就成为其唯一的血统。翻开蓝鲸的历史,就是阅读一段厚重的创新履历。林方刚认为,在工业设计这个领域,必须要不断超越自己,超越对手。创新,是工业设计的生命所在。
DESIGN:请用一句话概括公司的特点。
林方刚:高要求、不断挑战自己,成就原创第一品牌。
DESIGN:蓝鲸创立时的社会背景、公司和个人状况是什么样的?
林方刚:1997年12月蓝鲸创立,当时我与一位同事离开万科工业设计公司共同创业。创业初期需要很大的勇气,一方面社会对产品设计的认知尚浅,基本理解是美工概念。另一方面当时的设计公司运行并不规范,从客户的角度看,与设计公司合作存在信赖感不足的问题。公司成立之初,加上我只有四个设计师,还有一名财务。这种人力状况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通过不断地努力,在第三年的时候,公司团队人数达到十人以上的规模。至今团队人数都稳定在三十人左右。一直以来,蓝鲸都是以设计为核心业务,下设蓝鲸精密模具制品公司为客户提供由设计到模具加工注塑的一站式服务,蓝鲸通过对客户的真诚和自身实力,打动了客户,在设计领域拥有了自己不断发展创新的舞台。
DESIGN:蓝鲸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林方刚:蓝鲸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创立至2007年止,基本处在只专注于设计的技术层面,对公司未来的走向缺乏明确的意识。但从2007年开始,蓝鲸则退出手机设计图,不再抄板(手机),坚持一切以原创设计为根本,和谐自然发展与存在占据主流意识。公司内部推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完善来引导团队主流思想,更加注重员工的自身修养、内涵的沉淀,实行个人发展与公司利益平行走向的策略。
DESIGN:蓝鲸未来三到五年的主要发展战略及长远目标是怎样的?
林方刚:未来三年的发展战略是把设计做得更加专一而非多方向发展,力求成为中国原创设计第一品牌。目标是在二年内整合完成大多数优质的上下游资源,最终服务清一色对设计有高要求的客户。同时在下一步我们力求在不远的时间创建属于蓝鲸自己的产品品牌与团队,我们还会扩大到一定的规模,增加公司发展所需的合伙人。
DESIGN: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林方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的最大障碍是有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不清楚应该向何方发展,在当时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但现在一切都明朗化了。还有一个困难就是把自己从一个设计师向企业管理角色转换的过程,最后我们通过学习专业课程、聘请相关专家组成核心团队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
DESIGN: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制约双方合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林方刚: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制约双方合作的主要障碍焦点在于引导客户与被客户引导的矛盾。现在的结果是尊重客户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多做些工作,让他们感受到除了蓝鲸的技术能力后面还有一颗让客户及市场获得高价值的决心,我们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客户都能收到。
DESIGN:中国未来哪几个领域的设计服务将大大提升品牌价值?
林方刚:我认为健康事业产品,比如有这种概念的小家电、信息消费类产品,如强大功能但体积甚小的便携终端,还有智能生活用途机器人等等。
【不懈追求名人名言】推荐阅读:
不懈追求05-22
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与坚持09-14
“为群众服务是我不懈的追求”07-18
不懈追求超越自我教书育人谱华章10-07
坚持不懈名言07-05
写坚持不懈的名言09-26
追求美好经典名人名言10-04
追求成功的励志名言09-22
追求卓越的名人故事05-16
名人追求理想的励志小故事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