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优秀说课稿(通用9篇)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优秀说课稿 篇1
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教学内容一: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②名词解释 :时代性 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艰苦岁月》《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教学内容三: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学内容四: 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2)形式主义批评(3)历史批评(4)社会学批评(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四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优秀说课稿 篇2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4课《会动的线条》。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教学效果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知识线条系列中的一个内容。线条是点移动所形成的轨迹,由于点移动方向和速度的不同,产生不同形状和特点的线条,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线条随着儿童涂鸦的开始,伴随儿童的成长,逐渐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通过本课教学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理解感受线条的节奏感,激发他们大胆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及演示,让学生认识各种线条;通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从而学会运用各种线条表现不同的物体。
③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和热爱美术的情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线的动感表现及疏密组织。
二、说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法、评价展示法等。
三、说学法指导
理解线条的节奏与情感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让三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运用不同的动感线条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利用实例和课件的演示,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感性地认识绘画中的线条以及身边的线条,感受线的动感。在课堂中我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参与有趣的美术游戏,增加了直观性,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程序由情景导入——探究方法——创作表现——评价展示——课后拓展五个环节组成。
1、情景导入(画线条)
根据教育学原理,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和思考事物的变化。因此,我随意摆动手中的丝带,让学生观察并用学过的线条画一画、说一说丝带在摆动时呈现出什么线条,以轻松的游戏方式切入主题,创设出问题情境:曲线能表现会动的线条。在此基础上,复习以前学过的各种各样的线。紧接着,学生思考,在静止不动的美术作品中,有会动的线条吗?板书课题:《会动的线条》。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仅把新旧知识紧密联系到了一起,更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愿望。
这个环节中,我运用“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交替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2、探究方法(找线条)
(1)出示图片:水滴、烟雾、天极、烟花、体操,让学生找出会动的线条在哪。精彩的图片一下就吸引了孩子们 的目光,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图片的直观欣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了会动的线条的存在。直观性教学能显示事物的内容结构、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事物的变化。
(2)欣赏艺术家作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基于以上思想,我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设置和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在课件中挑选补充了近、现代中外艺术家及建筑设计家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飞天”|“立交桥”、“旋转形楼梯”)作品的挑选紧密联系课题,通俗易懂,使教材内容得到有机补充,并使这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3)寻找身边景物中的动感线条。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类具有动感的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讨论,分析哪些景物中的线条具有动感。并尝试用哪种线条来表现等。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等到学生总结出会动的线条还有折线、长短线后,我则抓住契机,利用大屏幕展示如何在画面中组织线条以及利用线条的疏密来体现画面的美感,这种“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尝试,在探索中创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的知识。
3、创作表现
为了让学生能够领会作业要求,进入创作状态,我布置了两个层次学生的作业。
(1)可以表现有风的池塘边的景色,正在燃烧的稻草,跳舞的人群,放烟花的天空,舞龙,飘动的云,鱼儿在水中嬉戏,游泳,划船等。
(2)可以选择一幅画进行修改,让画面的景物动起来。这样做的意图是注重了全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创作,都会创作。
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我以“流动”组员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及时对学生在创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如构图中存在的过空现象、主角与背景的绘画顺序、线条的疏密对比关系等,使学生能在轻松、“安全”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有了以上的创作情境,学生对会动的线条的理解在他们的作品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独特的个性表现了出来。
4、评价展示
在这个环节中,我用大屏幕出示评价要求,作品完成后,请按“我用了……线,画了……,画面效果……,心情……”的句式,把你的画介绍给你的同桌听,并按老师给的评价标准完成自评互评,然后快速展示到黑板上,一起夺取“小组之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评,使学生不仅能正确肯定自己和他人,并且能在相互的评价中发现不足,进而有效改进。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能看懂,而且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评价,这一环节还能让学生学完这一课后,掌握正确评述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标准:每颗“星”代表作业中优秀的一面,如画面有动感一颗“星”;线条疏密得当,有一定美感一颗“星”;和别人的不一样一颗“星”。)在课堂上,我努力体现评价标准的多维性和多级性,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肯定每个学生作品的优点,实现了评价的功能。
5、课后拓展
我提出本课拓展要求,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使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现内心丰富的世界。最后留个问题给学生:除了曲线会动,还有哪些线会动?找找生活中存不存在?让学生从生活当中学会观察,学会创作。
五、教学效果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优秀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9课《创造绿色的生活》,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给生态系统造成的直接影响和破坏,以及给人类社会造成的间接危害。引导学生了解绿色、环保、低碳的作用,并结合生活场景发挥想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科技生活知识和美术造型方法,完成艺术创作,设计并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绿色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生情况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术基础知识,大部分学生愿意在学习中积极思考,阐述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和认识,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绘画材料的运用也比较熟练。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有了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前搜集、整理资料,能对绿色生活的概念有所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低碳环保,绿色生活的科学知识,并结合造型表现的方法,大胆创作。
2、情感、太度和价值观
认识低碳环保站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创造绿色生活的意思,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理念和情感。
四、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感知过程,针对小学五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谈话与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通过适时的评价总结,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汇报课前查找的有关绿色环保的资料。现在各大城市经常出现雾霾,你知道造成雾霾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
引出课题:创造绿色的生活
(二)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分析各种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观看课件,图片思考谈感受,分组讨论汇报。
1、水质污染、森林被破坏、垃圾污染、食品污染、空气污染、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2、思考哪些因素使环境恶化?。
3、了解绿色生活的含义。学生发表对绿色生活的理解。
4、如何养成绿色生活的习惯?分小组讨论汇报。
5、现代科技是怎样创造绿色生活的?
6、我们能为创造绿色生活做些什么?出示课件:废旧材料小制作;宣传展板节约水资源;制作节约能源小标志;创作环保主题的绘画作品。学生边欣赏边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7、分析以环保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8、学生观察欣赏作品,分析、描述作内容,创意,资料,表现形式主体和背景。
三、艺术实践
1、明确作业要求:用绘画的方法创作一批绿色生活为主题的作品,运用绿色低碳的理念,构思并绘制艺术作品,表现绿色生活。
2、学生互相讨论,表达自己的构思。
四、展示评价
展示各组的实践成果。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学会欣赏、善于评价。谈感受,增强对绿色生活的理解和对艺术创作的感受。
五、拓展视野情感延伸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为绿色生活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创造绿色的生活
绿色——破坏——恶化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优秀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立体贺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让学生能迅速地把知识技能转换成生活实践的一节课。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贺卡设计的基本要求;学会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不断尝试与创新,并学会把知识技能转变为生活实践。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恩、审美等情趣。
二、说教法
这节课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法、合作法、演示法。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可以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对教师给出的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此来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教师还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适时地引用“演示法”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的学法有:小组协作法和自主探究法。“小组协作法”是本课主要学习方法,按照“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协作操练”的步骤进行探究。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团结协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四、说媒体运用
教学ppt课件,用来帮助顺利进入本课构建的学习情境当中,便于发挥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给学生一个展示独特创造能力的平台。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老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新年快要到了,你有没有小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呢?“礼物”引发了学生的联想:有学生很快就会想到“贺卡”,我又问:买到的贺卡完全表达我们对朋友的祝福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经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之上。老师接着说:我今天准备了一些漂亮的贺卡送给所有同学,并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同时用课件展示贺卡,在同学们兴趣盎然的欣赏完贺年卡后,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呢”。通过问题很自然地引出我们今天的课题《立体贺卡》。
2、任务驱动,探索新知。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此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和三个任务,由问题引出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看完课件展示的贺年卡后,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问题
1、老师制作的贺年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与分析后,有同学总结出这些贺年卡的相同点是由文字和图片组成。不同的特点是有的贺卡(睡到)“横着放”,有的贺卡是(站到)“立着放”。此时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贺卡”的一般要求:不管什么贺卡,都有文字、图画、背景登记本元素。
任务
1、决定你的贺卡到底是“站到”还是“睡到”。这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贺卡的需求,根据需求设置纸张的大小.用形象的“站到”和“睡到”能让学生一下就明白我应该选“横向”还是“纵向”呢?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在设计制作贺卡时,首先要确定贺卡的纸张大小和方向,因为它决定了贺卡的风格。当然这只是制作贺卡的第一步,下一步该做什么呢?引出问题二。
问题
2、怎样设置卡片的造型? 基本的造型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但让贺卡立起来,还得老师重点指导。
任务
2、请同学们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对照课本,完成立体贺卡的主体造型,教师及时地请各小组反馈探究的结果,肯定掌握正确方法的小组,对知识方法掌握不充分的小组,教师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演示,展示正确的操作步骤。在学生探索的过程当中,老师对各小组进行针对性指导,此时,老师也可以请一名操作熟练的同学上来完整演示一下方法步骤,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展现作品,及时评价
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带者激情同老师一起探讨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完成了一份精美的贺卡。我通过多媒体展现部分学生的作品,并问他的好朋友喜不喜欢这幅作品,为什么喜欢,请他评价一下作品。及时地展现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展现中相互评价,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既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
4、思维延伸,乐趣无穷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优秀说课稿 篇5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对人美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以“三说”的形式进行解析说明:第一说课标,第二说教材,第三说建议。“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说教材”包括教材编写体例、编写特点以及内容的结构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一、说课标:
首先说课程目标,其中课程的目标包括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分目标。小学美术的课程总目标是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述的。其中总目标的具体内容如下:学生以各人或集体合作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此次新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我觉得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旧的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定义为具有人文性质,而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却明确指出:“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课程愈发凸显了其“视觉性”因素,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术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特点,即“物质材料的依赖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这是因为,学科本体始终是理解美术教育的基础和立足点所在。对设计应用领域的要求比以往更详细,更加突出了实用性和操作性。
新版美术课程标准更准确地为教师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更详尽地为教师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学习后,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目的更加明确,对教师的工作具有可行性的指导意义。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更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我们教师更明确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美术课程标准“以人的个性发展”的出发点,催生着一个美术教育新的理念。新美术课程标也强调美术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和愉悦性,学生应该学到具体的美术操作技能。这一方面旨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为了使学生享受美术学习过程的乐趣。这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养成其健康人格的必要前提。需要说明的是,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因此“人文性”依然是美术课程所要追求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对此也做出了着重强调。课程分目标是主要体现在:“造型·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是小学1到2年级,第二学段是小学3到4年级,第三学段是小学5到6年级,第四学段是中学7至9年级。今天我说的教材是小学四年级美术第七册,属于第二学段,下面我来说一下第二学段的目标:A、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唤起创造欲望。B、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C、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D、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接下来说本册书的内容标准,造型表现领域是运用多媒体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精心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是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的学习领域。我们将新老课标的内容标准进行了比较,发现:
老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在新课标中改为现在的“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并且对各个部分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二、说教材:
下面,我将从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立体整合来说教材,首先请大家和我来看教材的编写体例。
课本开篇是剪纸欣赏《生命花束》然后是教材内容的设置,课本的最后是目录。每一课教学内容的设置都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和作业提示组成,教材以单课式设计,采用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作为显性的线条,以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隐性的线条。以图片和文字体现内容。以这篇课文为例:第二课生活中的暖色,左上红色的大字是课题,其中红颜色代表了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人美版教材课题以颜色区分领域)接下来有一些小字和色环图案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提示,教学内容提示简明扼要的概括了学习目标。图片有两种:一是画家作品图片,是代表性很强的典型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是学生作品图片,在作业创作中起提示作用,开拓学生思路。最后右下角给出作业提示对作品的创作和运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便于学生进行实践。再看本册书的教材编写特点,本册教材有六大特点:
1、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2、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
3、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和启发性
4、重视参与实践、鼓励探究创造
5、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6、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下面请大家和我来看教材的内容结构,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还是围绕四个学习领域来学习,下面我对各领域向大家展开,其中主要围绕着造型表现领域来学习,造型表现领域所占课程最多。第七册教材2生活中的暖色 3生活中的冷色 4快乐的人 5自行车局部写生 6猜猜我是谁 11画水果 12娇艳的花
15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16亲亲密密一家子 17泥玩具 21葫芦上的故事 23旅游中的记忆 都为造型表现领域 7有趣的属相 13多姿多彩的靠垫 1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15剪纸中的阴刻与阳刻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开篇的《生命花树》 1四季的色彩 10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22石雕艺术属于欣赏评述领域 8棋牌乐——棋篇 9棋牌乐——牌篇 18漂浮 19电脑美术—
神奇的画笔属于综合探索领域。
本册教材的整合体现在横向与纵向整合联系。横向整合指本册书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的彼此之间整合。以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例: 对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知识结构来说具有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学习领域的综合性和知识主题选择上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它新技术、新知识,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情境、信息资源、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练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策划和设计,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以第四课快乐的人为例,强调学生的设计,观察,制作等能力的运用和提高。小学的美术教材纵向比较有难度递进的关系。第一学段到第二学段再到第三学段具有难度递进的关系。以设计应用领域为例,第一学段的第一册第9课《有趣的勺子》以勺子的造型做联想并设计各种各样的勺子,发展到第二学段的第七册的第14课《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以家中的日常用品的造型及功能进行有趣的联想。难度有递进的关系。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中要特点。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标,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利用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创作出艺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如第4课《快乐的人》,艺术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一定只通过绘画这一种方式,生活中有很多种线材,有电线、铁丝、铜线、漆包线、麻绳、纸绳等等,历数不尽。用这些线材来制作出各种新颖有趣的造型,再配以柔软的皱纹纸缠绕,刚柔相济,动静相宜,不墨守陈规。
2、结合音乐、语文、英语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共同设计、布置学生美术作业展览或美化教室。例如第九课《棋牌乐——牌篇 》是一节跨学科的综合课,我将英语和美术设计合为一体,让学生在设计制作与娱乐的过程中学会更多的单词,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动手时间能力一级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制作字母牌,来拼写英语单词。学生很积极的剪出纸牌的外形后把英语字母写在纸牌上,并搭配出花纹图案,添上色彩。同学们积极的动手制作,制作完之后我让同学们分成小组,用手中的纸牌拼出单词来让别的同学来回答单词的意思。学生快乐的用本节制作的牌互相玩起来拼单词游戏。让学生在观察中对比体会字母牌怎么样制作最好看,他们会认识到认识到一副形状、色彩、图案及文字和谐统一的牌看起来最好看。本节课在创作时,孩子们制作起来也非常的快。从他们的作业看来色彩鲜艳、形状各异、设计独特,孩子们不仅体会了和谐统一的花纹的美感还能在快乐中学习更多的单词。
3、加强技能指导,注重审美的实践体验。要重视美术基本技能教学,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各种创意。学生对美术基本技能的掌握,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加强课堂的现场示范和指导,并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演示,比如讲水墨画时,我就让学生观看水墨画绘画过程的视屏,学生对水墨画的绘画技法能够清楚明白。教师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课堂作业的过程指导,在学生创作画或进行课业制作的过程中,巡回辅导,对于学生遇到的难点进行讲解,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业效果情况,要兼顾美术特长生和有困难的学生,特别要热情、耐心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客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经常辅导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并纠正不良习惯。
要重视审美的实践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学必须要设计好审美的实践活动,通过审美体验,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注意引导学生以实践为渠道,以体验为形式,以交流为载体,来认识美、感悟美、塑造美,通过动手实践,把形象的组织,色彩的设计都通过自身的审美实践反映出来。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因素。如绘画课,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内容,按学生特点,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线条美、色彩美、构图美和意境美。还要注重美术教学的美育功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渗透自然美,家乡美,祖国美的教育,体现“以美育人”。
4、改进教学方式,提高美术学习兴趣。要重视与信息技术整合,改进美术知识技能教学的方式。教师要注意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视觉反映效果方面的特长,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师做范画时范围比较局限,不能做到人人都看得清楚,这时可采用多媒体手段做示范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指导学生进行命题创作时,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演示方法,播放图片让学生观摩,启发学生想象,开创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用现代化手段演示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优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鼓励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等学习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做游戏、搞竞赛、办展览、表演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美术知识和技能练习的兴趣性。在体验操作练习时,要始终贯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评价建议:
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与新课标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对评价的方式,我提出如下建议: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新标准下的评价,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平台,学生自评的方式使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讲评自己的作业或讲评解决问题的结果来展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拥有发言权。在课堂上我会找学生走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创作意图,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努力。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美术活动表现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我在课堂上采用了等级与评语相结合的方式,用ABC来标示等级,并配合语言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弱点和发展方向。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标准》从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出发,将美术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资源三部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具体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1、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与器材,我们每个班都配有电视机,上课时可以播放准备好的多媒体视屏及图片。
2、充分利用美术书籍,利用好周围的教师参考书、美术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学校专门为我们配备了教参,订阅了《中国美术教育》杂志,还准备了美术挂图及光盘,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些书籍资源,丰富自己的视野。
3、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大事、要事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如神州九号的发射,我就用神州九号发射的视屏作为太空之旅类课程的内容。而海报设计我就利用2008奥运会主题招贴导入。这类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也会为学生关心社会生活了解国际时事提供渠道。
4。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搜索方便、传输快捷的特点,获得网络丰富的信息,运用电脑技术辅助教学,并可将网络作为沟通渠道,进行课内外的教学互动。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课上利用图片、多媒体等设备呈现,课间观察窗外及校内的自然景色,课外利用寒暑期的家庭旅游活动进行充分的艺术感受和体验。还可进行模仿表演,模仿自然界中各种动听的声音,如鸟鸣、鸡叫、风语、泉声;模仿自然界中各种优美的形态、动作,如摇曳的柳枝、翩飞的蝴蝶、上蹿下跳的猕猴;描述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挺拔的松柏、调皮的猴子、威严的狮子。多方配合,加深对自然美的领会。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优秀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了解在美术史上“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出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了解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的安排。这三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特别要让他们理解这种要求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阶级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在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中国人提出了美术作品要“成教化,助人伦”这一观点。
第一个活动主要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社会政治与文化观念的变化对青铜器的影响,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比较粗略的观察美术品的方法,学会较为细致的分析作品的变化。这个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如果很好的结合教材并加以适当引导的话,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且与教材中所列举的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建议这个活动采用“比较鉴赏法”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格内容可以先由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其内容大致可以包括:
观察内容: 器物名称:时代:器形:四足的形状:花纹:铭文: 社会观念: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明确“礼仪与教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很具体的社会要求,它渗透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群的生活中。比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为了规劝女性要遵守女性应有的道德,而南北朝时期的孝子棺线刻所宣扬的“孝子故事”是强调对父母乃至祖先的恭敬,这在当时已经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纳等等。教师在组织
用心
爱心
专心 学生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所讲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活动建议逐一分析。
第三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风格”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学会对特定的风格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使学生对古埃及时期的独特艺术风格能够有所了解。这个活动建议用表格的形式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结合教材内容对观察的结果加以分析。观察内容 形体 空间关系 轮廓 色彩 风格 总结
《美杜姆群鹅图》 比较写实,正侧面 无透视、平面化处理 用线条勾勒平涂,用纯色 较细腻(结合教材内容)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印第安文明的情况。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
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与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分析了这些观念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在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方面,教材中分析了从中国商朝直至魏晋时期美术现象。在商代,最典型的美术作品就是青铜器。当时的青铜器不是普通的生活器皿,而是权力的象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征,从纹饰上来看有着一定的威慑力。并且根据贵族的等级,还确定了青铜器拥有的数量和形式。这显然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权力。而这一要求随着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而逐步消失,所以我们看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纹饰和器物的造型方面不再显得恐怖,而是华丽和繁琐。而到了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为帝王守灵的雕塑,它体现的就是权力和威严。
[教案]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
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附:作业纸设计
时代或地区 典型的美术品 形式特征 所体现的观念 如何为统治者服务 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 导致变化的原因
中国商代 青铜器 纹饰、器形 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
1、区分社会等级。
2、用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和祭祀。青铜是当时最贵重、最耐用的物质材料。权力分散,衰落。
秦代 雕塑 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 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秦代的灭亡。
汉代 雕塑 循石造像 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画像石 在石头上雕刻形象 对祖先的恭敬,儒家思想中的孝。维护社会的稳定
用心
爱心
专心 石棺刻画 在石棺上雕刻形象 对父母的孝心,儒家思想中的孝。维护社会的稳定 魏晋时期 绘画 线描(高古游丝描)儒家思想中对女性的道德要求。维护社会的稳定 古巴比伦 石柱 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质地坚硬,可以长期保存。
古埃及 建筑 金字塔 埃及人对生与死的看法 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具有威慑力,显示法老的权力。
雕塑 狮身人面像
绘画墓室中的壁画
古印度
印第安文明 ■教学流程图: 第一节课:
1、导入教学:教师用非常著名的两个美术作品《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来导入教学,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可以参考下表。作品名称 秦始皇兵马俑 古埃及的金字塔
作品形式 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 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 作品的功能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服务的对象 皇帝 法老
共同点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
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且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
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
4、学生思考并回答。
5、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一些答案。
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7、教师总结。
8、阅读并分析教材:教师建议学生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答案去阅读教材的第20、21用心
爱心
专心 页,并且将阅读的结果填写到作业纸的中国商代时期(导致变化的原因这一栏可以先不填)。教师组织学生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
9、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
10、完成“活动建议一。”
1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秦始皇兵马俑”并完成作业纸的秦代部分。教师可以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第二节课:
1、复习导入: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作品展示与比较:展示汉代重要的雕塑作品《马踏匈奴》,教师提问:这件作品与秦始皇兵马俑有什么异同之处? ◆注意:
①教师对这件作品的背景要尽量介绍的清楚、详尽一点。便于学生对作品进行比较。
②比较的内容可以按照下面的表格进行。
作品名称 :秦始皇兵马俑 霍去病墓雕塑
作品形式 :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 石雕
作品的功能 :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地下)纪念霍去病的功绩(地上)作品的意义: 显示权力,为死后的生活服务 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 共同点 :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为统治者服务
不同点: 直接 间接
3、教师总结(按照上述参考分析),并指出,汉代统治者对“教化与礼仪”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仅仅起到威慑的作用,而是用来宣扬一些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
4、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
用心
爱心
专心 5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2页、23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并填写在作业纸的汉代部分。
◆注意: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① 在汉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是什么思想?
② 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宣扬了什么思想?
用心
爱心
小学美术优秀说课稿 篇7
(一)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八课《太空之旅》,属于设计应用进修范畴的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主要体现在教学中的想象画的创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用废旧材料制作太空飞船这方面,用巧手制作太空飞船,应该从他们的兴趣起航,在了解浅近的太空飞船知识的基础上,开拓思路,能变废为宝的制作有创意的太空飞船。
太空是个无限而遥远的空间,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秘密,认识、利用和征服太空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幻想。课本选用中国第1个飞向太空的英雄杨利伟驾“神州五号”太空飞船航行太空的图片及其他飞船、卫星图片等,让学生感应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引发学生热烈地爱科学、亲密而接近科学的情感及了解太空的情欲;借用此图,意在激励学生的航天梦想,成为未来航空航天事业的设计者和摸索者,造福人类。
教材中还展览了一些学生作品,几件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太空飞船,进行太空旅行与摸索为正题的绘画制作,更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创作灵感,使学生在激情昂扬中想象本身驾神舟游太空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浅近的太空飞船和中国航天方面的知识
2.技能目标:能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者摸索的情景;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造型独特的太空飞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引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烈地爱科学的精神;了解国内大喜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重点:从学生的兴趣起航,了解浅近的太空飞船和中国航天方面的知识,开拓思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培养学生育成收集关于太空飞船的信息与资料习惯;了解和掌握太空飞船的主要结构。
4、教具与学具准备:
1、西席: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的相片,“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上天的影片儿,关于太空、卫星、航天发射中间、外星人、太空都会等的图片资料,和优秀学生作品。
2、学生:石墨笔、橡皮、油画棒、水彩笔;废旧易拉罐、塑料瓶、纸盒、彩纸、胶水、双面胶、剪刀等。
五、说学生:
《太空之旅》能捉住小学六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少年比较喜爱的题材和富于幻想的特征,但需要开导联想,引发想象能力。很多学生喜爱阅览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他们已具备一些航空航天方面的知识,在课前我让学生多搜集此方面的知识,丰富他们的知识量,开阔他们的眼界,更主如果开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斗胆幻想,充分展览他们的奇思妙想。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进行绘画创作、造型表现方面的训练,借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能力,六、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观看太空的图片资料。
2、开导式教学法,经由过程提问引发学生的兴趣,摸索精神。
3、创设情境,引发想象,鼓励学生斗胆表现,标新立异。
七、学法:
1、自立探索追究进修法
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本身是1个发现者、研究者、摸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索追究式进修方法培养学生自立进修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交流法
学生经由过程相互交流,斗胆抒发本身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进修对象,听从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开拓学生思路,告竣教学目标。
3、学生自评、互评法
经由过程自评、互评,不仅进行了思想沟通,告竣共识,而且对本身的画和作品有了新的认识,找出缺点和长处,不断改善,提高绘画水平、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8、教学设计
(一)结合实际激情导入
课前,我收集了很多关于太空飞船和中国航天方面的资料。以前,本身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现在恶补了一下,觉得本身的奥博了,天地开阔了。我也这样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搜集,同时养成为了搜集资料的好习惯。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从2008年里的大喜事开场,先将奥运会的巨大收获再一次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萌发巨大的民族自豪感。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神舟七号飞船仙游,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感官上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学生直观地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幕幕,大大的引发了学生作为中国人的福祉感,从而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进修。
(二)交流讨论解决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赏识课前收集的关于太空飞船的图片,老师课前准备的范作,并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了解太空飞船及航天方面的浅近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引导学生畅想太空之旅在那浩瀚苍天里的亿万颗星球上会有其他生命的存在,能找到外星人活动的蛛丝马迹,摸索太空中人类的知音;畅想太空将会出现形状各别、星罗棋布的太空城。在太空城里,将是1个“世外桃源”的欢喜世界,每年将有数万人往返干地球与太空之间,进行别有情致的旅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摆设一些时间让学生高谈阔论,恣意地发表本身的认识、设法引发他们对科学、技术和夸姣未来的追求与摸索。把观察、思考,摸索的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找到想象绘画的兴趣做好铺垫。
2、本身寻求制作方法,把主动进修的权力全部给以学生,以瓶、罐、盒为主体材料,辅之细铁丝等附属材料,运用剪切、插接、粘贴、折叠、穿孔等简易的工艺加工手段,实现自立的创作意图,使学生的探索追究活动有所悟、有所发现,有所得,从而真正实现了自立进修,合作进修,完成新颖独特的造型效果。也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三)钻研进修冲破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我认为钻研进修很是重要,也很必要。西席只是要当好导师。对于在这制作环节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引导。
一、直观演习法,我将本身亲手制作的模型展览给学生,为学生的创作搭建平台。
二、我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在制作的过程当中所运用的方法及扮饰特点,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制作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引发学生创作的激情。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当中获得开导,从而更明确本身想要做什么,可以运用哪些表现方法更好的来表现。
(四)创作表现体验成功
课堂上,我让学生三四人自由结组,小组分工合作,从而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作业时,我播放轻松、欢畅的违景音乐和与正题相干的图片,开拓学生的思路,利于学生创作。并且往返于学生之间,提醒工具的安全使用,全面观察学生的作业,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同时任何时间表扬有创新的学生作业,增强学生的自傲心,引导学生顺遂完成创作。
(五)展评作品分享快乐
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本身的不足,发现本身的长处,促进其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评价学生作业时,采纳自评、互评,西席评点相结合的体式格局,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用赏识、容情的立场多角度的评价。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获患了提高。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是体验,一次创造,没有对与错,只有更好。
(六)总结课堂课后延伸
兴趣是一纸好的药方,是学生进修的源泉;鼓励可以说是一剂良药,是学生进修的动力。总结课堂时,我就充分肯定学生的兴趣,(每幅画都寄托了你们夸姣的愿望,希望它能早早儿变成现实;每件手事情品都凝聚了你们聪颖的智慧,希望它能指点引导你们走入科学的殿堂。你们的作品都体现了对太空,对科学的探索追究精神。真是太精彩了!希望你们好好念书,读好书,起劲实现本身的愿望。当看到学生洋溢着自傲的心情时,我就知道我这堂课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了。
小学美术优秀说课稿
(二)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的说课将采用“五说”的说课模式。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课后反思。理论根据将贯穿在以上流程中。
1、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是“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内容的课业,是综合性很强的课业。因此,本课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在设计上都贯穿了很新的教学理念,完全符合《二期课改》中的“基本理念”的要求。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是:由于孩子们从小就对大树和小鸟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这节课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与创作空间,而且在设计中“隐藏”了一部分创作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学习、思考的空间,能够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达到了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统一。
由于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综合美术课,因而在备课上我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多与学生好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二期课改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材的理解制订了以下教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绘制各种形态的小鸟的家。
操作领域:通过听、看、想、说、演、画、玩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表现出一个美丽温馨的小鸟的家。
情感领域:通过小鸟的家的综合活动教学,加强学生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小鸟的家的认识、掌握、表现。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师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解决措施:
2、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1.游戏法2.情景法 3.交流法 4.竞赛法
3、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做、玩、画、演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4、说教学过程:
二期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游戏导入、引出主题。
{
1、游戏:猜猜小鸟的名字。
2、欣赏:小鸟在森林里欢声歌唱。}(引出小鸟的家在美丽的森林里)
第二环节:新授课——重视知识“活化”.获得知识就意味着发现,意味着解决。在学生面前展现出直观鲜明的形象,结合教师巧妙的启发,引导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操作:
1:融入角色,启迪想象。
运用对比的手段体现小鸟有家的快乐A:让学生扮演鸟、树、花等表现小鸟在森林里的快乐生活。(让学生感受小鸟有家的欢乐)B:插入灰暗的画面和小鸟的哭声。讨论:“小鸟为什么会失去了家?
进入关键:思考: ”你能给小鸟做点什么?“结论:师生一起用大块的纸样”栽植“一片美丽的森林。(引导学生找到帮小鸟解决痛苦的办法:重建美丽的家园。)
2: 观察生活,激发创作欲望。
A:多媒体播放:学生家里的照片。(引出家的涵义:温暖、舒适、安全)
B:幻灯画面观察小鸟的生活。了解自然状态中各种各样的鸟窝、鸟巢(树上的、草地上的、水边上的、人工构造的)(引导学生了解鸟窝构造的基本特点,结合家的涵义进而激活思维发散再提出创作要求:”你会给小鸟设计个什么样的家呢?“)(注意:鸟窝和”家“的区别)
C:小组讨论(请个别学生先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述游戏表演和教师的启发提问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第三个环节:当堂练习——重视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小鸟设计美丽的家。(绘画设计,彩纸粘贴)。
要求:给小鸟设计一个造型独特、色彩完美、形式多样的家,并把设计好的家贴在前面的树林里。在学生明确了作业要求后进行创作,把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起来。除了个别辅导外,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创作感,激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小鸟的家,达到启发想象力和创新,(m.fwsir.com)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第四个环节:小结——重视知识的导入和发展
这节课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评相结合方式,使学生在横向联系中拓展思路,体会了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情感目标。具体操作是
当小鸟的家设计好后
1、请学生自己谈谈成功之处
2、请同学投票选出最佳设计
3、教师总评并和学生一起体会小鸟重获家园的喜悦。
5、说课后反思:
学生:作业展示(附小朋友的话)
教师:
1、总之,这节课教学效果不错,教学过程成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技能、认知、情感、各项预定目标,在寓教于乐中圆满完成,体现了二期课改要求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形成了对综合美术的持久兴趣。
2、由于是对综合美术的初次尝试,对一些环节的估计不足。
小学美术优秀说课稿
(三)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本课是湘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唱大戏》中的活动一。戏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通过画脸谱,使学生对戏剧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
2、说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能认识、了解和掌握戏剧脸谱的基本表现方法及步骤,画出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3、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难点:学生根据个人的想法和构思,大胆地夸张变形和涂抹色彩,画出能体现有个性特征的戏剧脸谱形象。
二、教学过程
本课是由学生们熟悉的歌曲《说唱脸谱》和变换的脸谱图象视频导入的。视频使学生一目了然,直接导入了课题。
然后是新授部分。先提出问题”什么是脸谱,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小结: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它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接着又问:”脸谱的特别之处在哪?“主要是推动学生思考:脸谱与其它面具有什么不同,脸谱应该画些什么内容?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了:纹样和色彩,这两点。这时我及时板书,使得脸谱的绘画要点更清晰、明确和简单。我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突破了一个难点。然后我就这两点,教学生从五管的脑门、眉形、眼窝、鼻窝、嘴形,这几个部分来观察,并进行分析。接着提出两个问题:脸谱上的纹样一般画在什么部位?脸谱上最常用的纹样是什么形?让学生深入思考,在我的引导下解决纹样怎么画的难点。教纹样的形时,让几个学生上台画,我对他们画的纹样进行讲评,并引出云纹这个传统纹样。在着色的部分,主要讲了眼窝和基础色。学生通过观察脸谱的图片,比较分析找出答案。这一部分,主要是要学生了解,重点眼窝部分应该怎么画,着色是应该用哪几种色。红脸、白脸等代表什么性格。为了复习学到的知识,我要学生比较两张作业,让他们进行讲评。
最后,在学生作画时,我边看边就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评。
三、说学生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8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例:黑白?
③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黄金比例1:1、6181:0、618)
例:帕特农神庙、萨平妇女
④对称与均衡
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
例:边防军
⑤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
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近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
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实战演习:(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
美术鉴赏的意义
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①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
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讨论和思考:
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小结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 篇9
这节课从备方法的角度,很好的体现了数学课堂的启发式教学:
1.通过数学语言追问式启发作用组织教学。
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之后的进一步引导。它的目的是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的交流走向深入。成功的追问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点拨,可以及时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是保证对话成为深度交流的重要手段。没有追问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师教的缺位,它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的学习始终在一个层次上徘徊。
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运用艺术的手法精心设计、实施课堂追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追问是一种教学策略,追问的问题一定是有意义的、有趣味的,同时也是有挑战性的。
如四分之三的意义,学生说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教师课件出示一个盒子,追问:里面装的如果就是你们说的那个“东西”,它可以代表什么?学生说1块蛋糕、1个西瓜、1根黄瓜,这时教师再次追问启发学生除了吃的还可以换个思路,学生想到了可以是一块橡皮,一个数字,这时教师又追问启发举例:可以是一块饼吗?一个长方形吗?一分米线段吗?可以是由8个苹果组成的一个整体吗?使交流走向深入,这样“整体”的概念也自然引出,并且通过启发学生去比较8个苹果组成的1个整体与前几个“东西”相比有什么区别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通过有意义有挑战性的问题加深对一个整体的理解,为后面单位“1”的理解作铺垫。
2.利用已经掌握的相关数学知识的启发作用组织教学。教师让学生表述在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感受被“平均分”的对象非常广泛,为建立单位“1”和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收集了资源,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感受这些分数在意义上的共性之处,又为接下来学生自主建构分数的意义提供了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可能。被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作单位“1”。这里把自然数1作为建立单位“1”概念的台阶:首先,被平均分的对象都是“一个”,即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一个”用自然数1表示,学生容易接受。在理解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以后,再提升成单位“1”,降低了认知的坡度,丰富了单位“1”的内涵。其次,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用自然数1代替单位“1”参与列式计算,学生应该知道单位“1”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另外,初步体现了分数与自然数的联系,对后面教学假分数起铺垫作用。“练一练”中,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时,已经能够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涂色部分,也能通过涂色表示已经给出的分数。现在再次进行这样练习,联系分数概念和分数单位来思考与解释,体现出比过去要求的提高。
3.运用生活经验的启发作用来组织教学。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会累积一定的经验,形成学生个体的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如课始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分数?在单位“1”概念揭示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看作单位“1”?我们这一组的同学?我们句容实小所有的同学?我们后面听课的老师?这些是否都能看作单位“1”?在练习中,从生活中引用丰富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于生活。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优秀说课稿】推荐阅读:
人美版-最新七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06-02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创造绿色的生活》说课稿11-13
人教版高中美术说课稿08-28
六年级人美版美术10-29
人美版降落伞说课稿09-05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复习05-20
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08-22
九年级美术教案人美版08-25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归纳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