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级名师培养计划

2024-10-15

梯级名师培养计划(精选7篇)

梯级名师培养计划 篇1

“梯级名师”培养计划

名校培养名师,名师支撑名校。为了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实现学校争创名校,特制定此名师培养计划。实施《名师培养计划》的意义,可归结为“三个需要”,即:

1、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效。教师素质包含教师的①品德、人格,主要指职业道德,核心是“爱生”。②智能结构,主要指开放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③心理素质,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教师素质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力”,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短期的,也有深远的;既有单一的,也有多重的;所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名师出高徒,正是对这种影响力的一种归纳。因而,树立一支能模范地实施素质教育的名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2、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不仅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对教育观念、事业水平、课程设置、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现代化均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队伍的现代化较紧迫的任务主要有:①教师的教育观念现代化,如具有现代化的人才观、学生观、智育观、质量观等。②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会收集和利用各种教育信息。塑造现代化的名师队伍正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要求。

3、是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的需要。通过验收是学校发展的新起点,由此学校进入了新的阶段。正在积极向“四星”级示范初中迈进。在新阶段,要实现学校在更高层次上的良性循环,我们需要在教学质量、班级文化建设、校园“四化”等方面有一个持续性的优化和提升。这种优化和提升正是以名师队伍量地扩大和质的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名校培育名师,名师支撑名校”。学校化大力气培养出一批名师来,可以带动全校教师素质地大幅度提高,从而促使学校总体教学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学校有一批名师,也能形成名师效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于名师培养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成立名师计划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负责计划的实施和协调,每学期专题研究1—2次名师计划落实情况。

二、建立名师梯队。培养名师是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应建立起名师梯队,以使名师不断涌现,名师队伍不断壮大。

1、在近年内培养出3-5名在县内某学科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如县级学科带头人、县优秀青年教师等,这些教师应取得县级以上奖励或称号。

2、每门学科应有1—3名总校级名师,如总校级学科带头人、总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等。这些教师应在总校内有一定知名度,取得总校级以上奖励或称号。

3、每门学科有1—3名校优秀青年教师。他们应在本学科教学成绩居领先地位,教育效果优良,并取得校级以上先进或在校级赛课中取得好的名次。

三、建立名师档案

在每位教师的业务档案的基础上,建立更详实、具体的名师档案,记载这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项成绩与具体事迹,以准确记载下名师成长的轨迹,并在推出名师之际有据可查。

四、制定培训计划

对确定为推出的名师,学校应提供成长条件,并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培训目标(短期的与长期的目标);培训人员(指定由谁负责实施培训计划);针对其强、弱项(如上课、科研、讲座、获奖等情况)提出相应计划,发挥其长处,弥补其弱项;鼓励教师争取市、县有关的奖励与称号;组织向校外名师对口学习,以期迅速提高,并请有关专家到校进行指导。

五、制定名师推出计划:学校应创造条件推出名师。

1、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学校为教师的推出创设条件,积极主动联系,动员有关教师外出参加市、县公开课等各类活动。

2、有计划指导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向省市区有关学会推荐其科研论文。

3、要求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能处于领先地位。

4、学校应争取推出教师到市、县举行各类学科讲座。

梯级名师培养计划 篇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为要求, 围绕“学体”的办刊宗旨, 发挥“学体”在引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明晰体育教育教学方向、创新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方面的示范作用, 面向“学体部落”中师德高尚、专业素养优良、发展潜能强劲的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师进行系统培养, 为打造理论和实践和谐发展的体育教育教学专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养目标

以“学体部落”为主要依托, 以学校体育教学研究为主要方式, 使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宽阔教育视野、精湛专业素养、独特教育教学风格、较强研究与创新能力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共同发展。把各省市在 “学体部落”中已经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 进一步培养成“学体名师”, 从而引领和促进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师走上专业发展道路。

三、“学体”名师的设置

“学体”名师设定四个级别, 分别为“学体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学体骨干教师”、“学体名师”、“学体名师专家库成员”;并对学体名师专家库成员设定具体的等次。

四、“学体”名师的选拔、培养及考核

“学体”名师的选拔对象主要为“学体”官方博客圈的资深会员、各网络研讨栏目的管理员、各栏目社外编辑、通讯员和积极参与“学体”各项网络研讨活动并对“学体”做 出突出贡献的一线体育教师及体育教研员。各等级的名师选拔条件、培养周期、培养方式及考核与管理, 详见本刊官方博客 (网址: http://blog.sina.com.cn/zgxxtyzz) 。

五、学体名师的权益

1.优先权。“学体名师”优先享有参与“学体”组织的各项活动的权力;“学体”优先给予“学体名师”参与其他体育机构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研讨等活动的机会。

2.成立名师工作室。对优秀的“学体名师”或“学体专家库成员”, 择优成立“学体名师 (个人) 工作室”。

3.参与“学体”杂志社开展的相关教师专 业发展方面的书籍出版工作。

4.“学体名师”本人或者所在学校需要一定支持的, “学体”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5.“学体名师”不仅要积极参与“学体”组织的活动, 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在当地或者适当的场合, 大力宣传“学体”及其开展的相关活动, 扩大“学体”的影响力。

6.在适当时机, 组织“学体名师”参与相 应的网络研讨和发展峰会等学习活动。

7.“学体”杂志会适当开设专栏, 有计划地展示与宣传“学体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特色、教学实录等资源;有条件的“学体名师”, 可以优先出版个人书籍。

六、组织管理与工作要求

1.“学体”杂志社成立由杂志社副主编任组长、学体编辑和社外骨干教师任成员的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对象审定、项目评审、运行实施、管理监督、考核评估等工作。

2.入选的名师培养对象要精心做好各自的发展规划, 扎实开展各自的工作, 优化整合校内外与“学体”杂志社的培养资源。

3.入选的名师培养对象要以充足的时间、充沛的精力、充分的才智投入培养研修中, 确保圆满完成培养任务。

4.对培养对象的考核评价, 采用个人自评、“学体”评价、所在单位总体考评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将从培养对象的师德风貌、研究成果、学以致用、示范辐射及培养期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5.培养对象在培养期内因工作变动或其他原因, 不能参加有关培养活动或无法完成学习培训任务的, 将终止对其培养;期间出现违反师德规范要求或在申报推荐中弄虚作假的, 将取消其培养对象资格。

6.经综合考评合格者, 由“学体”杂志社 授予相应的名师称号, 并颁发证书。

七、申报办法

遵循自愿、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 确保质量, 好中选优, 宁缺毋滥。“学体”杂志社组织专家评审, 最后公布申报结果。

1.申报教师的原始证件、获奖证书和获奖论文等相关材料扫描后, 连同申报表 (见附件, 可在编辑部主页“下载中心”下载, 网址http://zgxt.chinajournal.net.cn/WKB/ WebPublication/index.aspx) 压缩打包成文件包发送至xtmspy@163.com (请务必在邮件主题中注明“学体名师申报, 学段, 姓名”字样) ;同时, 要将个人材料 (需加盖单位公章) 和申报表文本稿一起邮寄至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 时间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 文本稿邮寄时间以当地邮戳时间为准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8号院上地科技大厦4号楼602;邮政编码:100085) 。

2.已发表文章可报送扫描件 (含封面、目录、文章所在页) , 也可报送word文稿 (要求标明收录文章的数据库, 如“被中国知网收录”, 并附截图) 。

八、上报材料

1.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及有关证 书等原件材料的扫描件和复印件各1份。

2.《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全国中小学体 育名师培养计划申报表》一式2份。

3.所在单位推荐报告 (500字左右) 1份。

4.代表本人教育教学水平的教案1份, 相 应的专业论文代表作2篇。

5.近10年来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获奖的专业论文或公开出版的专著及相关获奖证书, 请提交中国知网个人信息链接或附扫描件。

6.近10年来市级以上公开教学、专题讲座材料及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原件各1份, 并报送电子稿。

7.个人简介 (包括基本情况、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取得的成果, 字数控制在2000字左右) (附电子稿) 。

8.指导青年教师材料, 需附扫描件和学 校辅导青年教师证明材料。

9.近期正面免冠二寸彩照 (电子照) 。

10.其他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或总结。

另:以上所有纸质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 并按照以上顺序整理材料。

九、审核

审核工作将于2014年1月1日开始, 1月底公布名单。具体事宜可拨打编辑部电话010-66093860咨询。联系人:郝俊;邮箱: zgxxty_lb@vip.163.com。

十、其他事项

1.所有参与“名师培养计划”的教师不得参与任何其他杂志的管理、组织等相关工作, 一旦发现, 将取消其培养资格, 并根据杂志社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梯级名师培养计划 篇3

关键词:教育名师 名师成长工作室 培养

课 题:本文系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课题“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研究”(编号:GXZZJG2014A035)研究成果。

“十二五”以来,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办学规模同步发展,教师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教师结构不断优化,教师培养不断加强。目前,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拥有专任教师2047人,学生与老师比例为26:1,其中“双师型”教师648人,占32%;兼职教师284人,占14%;本科及以上1880人,占91.85%,硕士及以上学历153人,占7.84%;高级职称363人,占17.74%。数据表明,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仍然存在师资不足、职称偏低、教师引进和培养机制趋向单一等问题。为了打造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队伍,2015年12月,南宁市以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集团为载体,建立了9个首批中等职业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旨在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一、中等职业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和名师的定义

名师成长工作室,是指一个以名师为引领、同伴互助的优秀教学团队,参与和指导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简单地说,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是教师教学的研究共同体,是培养教学骨干和产教研结合的成长共同体。

名师即在教师行业中被广泛认可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名师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很强的育人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并在教育界获得荣誉称号的教师。根据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成长工作室实际情况,工作室的建设过程也是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的过程,最终目标是培养一批在教育界和行业企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

二、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的意义

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每个名师成长工作室共有成员10~12名,其中每位成员带2~3名培养对象,大约有1/10的专任教师在名师成长工作室这个共同体下实现自我成长。通过名师成长工作室培养名师,既能突出名师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能体现名师在职业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名师去创造教学科研成果,在社会上扩大职业教育吸引力。

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名师成长工作室将名师精湛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一般教师,教师不断通过自身实践来检验、修正和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反思与实践来积累经验,在教育教学中重新认识和解决问题。二是增强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名师成长工作室通过执行工作室规章制度,创新教课、培训、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教学与技能比赛、反思与实践等方式,增强学校对教师的感召力、教师对学校的向心力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三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名师成长工作室能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此外,企业专家的参与使教学与产业、行业企业岗位相对接,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

三、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的内容

根据职业教育教师的成长规律和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集团特点,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每个名师成长工作室都建立了运行机制,实施名师成长工作室领衔人负责制,以专业优势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创造优秀教师团队,提高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名师成长工作室采取“技术熟练者范式、研究型实践者范式和反思型实践者范式”等培养模式,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具体内容如下。

1.职业教育理论学习

职业教育理论学习能为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提供教学参考、决策和思考。名师成长工作室根据实际需要购买了与教学科研相关的职业教育书籍,订阅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等期刊,并要求名师成员及培养对象写心得体会,学习全国职业教育名校的教师发展经验和做法,掌握职业教育系统理论和最近发展动态。

2.职业教育教学实践

名师成长工作室要求成员主动参与教学公开课、示范研讨课,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发专业教学的项目化课程、校本教材。名师成员积极指导培养对象的教学实践活动,并经历积累教学经验、分析教学行为、反思教学经验、再运用于实践这样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最后达到教学实践的巅峰,真正成为名师。

3.职业教育科研工作

教学与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与研究是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途径。名师成长工作室首先强调成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要求成员及培养对象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注重提升科研能力,要着力解决在教科研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能力。领衔人指导成员及培养对象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个性化研究领域,共同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促进培养对象的专业发展,引领专业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最终产生较高水平的教科研成果。

4.职业教育教师进企业实践

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名师成长工作室以企业专家成员所在企业为实践点,协调成员及培养对象定期到该实践点跟岗研修,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

5.职业教育专业素养培训

通过以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集团为载体的人才小高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每年举办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专业带头人培训班,遴选教学骨干教师分期赴江苏南京、无锡、常州、扬州各地知名的中等职业学校参加专业素养培训和跟岗研修。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名师成长工作室每年将按照计划组织专业教师赴省内外开展专业素养培训,使培养对象熟悉相关课程的实验装备和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

6.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推广

名师成长工作室通过南宁中等职业教育网、校园网站及校园微信等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课程建设成果推广、专著资助出版、课题成果结集推广、开设名师成员公开课、举办主题论坛和系列专题讲座等形式分享工作室的经验和成果,发挥名师成员对培养对象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师资队伍质量,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发展。

四、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的实现途径

1.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改革是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的重要手段。名师成长工作室的首要工作就是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名师成员每周集中培养对象开展面对面的课程教学改革,上公开示范课、开展教学专题讲座、点评培养对象的教学公开课。其次,立足于课堂教学情境,对培养对象实施课堂教学诊断。名师成员将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这“五课教研”与教师专业技能基本功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结合起来,以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形式展开,分析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语言与板书设计、学生的表现、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等环节,引导培养对象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营造教学研究氛围,在解决具体问题、分析具体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2.开展教学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的重要过程。基于名师成长工作室建设,名师成员及培养对象运用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方式开展教科研活动,做到教科研活动有主题、有问题可谈,有方法去解决,能建立起有序、系统的专业教学体系。其次,名师成员及培养对象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名师成员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对培养对象的课题申报、课题开题、课题实施、课题成果形成等环节加以指导。无论是教学研讨活动,还是课题研究,名师成员及培养对象要注意收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和解决问题,及时总结和提炼科研成果,将其成果转化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相互合作与成长。

3.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校企合作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项目则是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的重要外部环境。名师成长工作室要注重与企业多方合作,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和校本教材,共同研发产品,教学内容设计与职业岗位紧密衔接,做到在教学、科研、竞赛、实习等方面相结合,打造优秀教师团队,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实现校企双赢。

4.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的重要因素。技能大赛反映的是行业企业的最新信息与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名师成长工作室的建设任务之一就是名师成员及培养对象要能指导学生或亲自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对技能大赛及其项目的分析研究,形成一批集学术专著、系列论文、分析报告、教学资源及教改实践于一体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系列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指导教学,确保课程改革找准正确改革方向和改革重点,有效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5.开展学生社团建设

社团建设是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的重要平台。中职学校基本上成立了专业技能类学生社团,名师成长工作室与这些社团建设相结合,安排名师成员及培养对象作为社团指导教师,用专业课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参与到专业技能类学生社团建设中,一方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延伸课堂教学、集聚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为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增加其专业进步的机会。

6.开展社会服务实践

社会服务实践是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的重要摇篮。名师成长工作室建设还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名师成长工作室依托专业优势,师生共同为行业企业承办专业培训或产品研发项目,也可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技术技能培训等服务,既积累实践经验,掌握科研课题所需资料,又聚集行业企业资源,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五、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养及名师成长的反思与实践

名师成员及培养对象要根据名师成长工作室总的建设标准、考核办法以及各名师成长工作室建设方案注意分层培养、多样化培养和全方位培养,这样名师成长工作室建设才会落到实处。名师成长工作室是名师成员及培养对象的反思空间,成员及培养对象要做好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计划,促使自身主动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反思,逐渐将反思的内容和再实践的结果转化为可操作的专业技能知识。名师成员及培养对象要养成写反思日志的习惯,对教学提出、解决疑问,思考教学中的失败和成功之处,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经验,要善于学习、实践、反思和寻找解决教学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名师培养和名师成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需根据名师成长工作室,遵循职业教育名师专业成长规律,树立“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勤于反思、教学相长、成果推广”的成长理念,理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修炼教学决策,训练教学技术,注重名师及培养对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确保名师引领优秀教师团队和优秀教科研团队,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中职学校师资队伍质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石伟平.国际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肖化移,李仲阳.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1.

[4]方健华.名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影响因素与机制——基于名师成功人生的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2011(15).

[5]韩爽,于伟.我国名师工作室研究的回顾与省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6]章宏,程道明.现代职教体系下的名师内涵研究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

[7]马成荣.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

[8]单慧璐,刘力.反思性实践视域下的名师工作室:研修理念、原则与过程[J].教育发展研究,2015(12).

名师培养计划2014 篇4

培养计划(2014--2016)

为实践把我校建设成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流的教育就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为了给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以“高度重视,积极参与,重在过程,全面提升”为培养理念,注重“名师工程”的全员性、自主性和实效性,有系统,成系列,分阶段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一线发挥重要作用的名牌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一支能够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和学生全面、阳光、有个性发展服务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培养目标

总目标:名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2014年起经过三年工作周期,逐步建成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敬业精神、高尚职业道德、较强学力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教师梯队。届时,在全部达到胜任水平的基础上,各级骨干教师占总人数的30%以上,学科带头人14%以上,名师争取达到教师总数的6%。

2014—2016工作周期的具体目标:

1、“名师系列”培养目标 第一层级:胜任教师的培养

胜任教师:能适应并胜任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力争在三年内,(使除了见习教师、试用期教师外的)所有教师达到这一培养目标

拟培对象:全体教师

第二层级: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

骨干教师,即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优良的教育教学业绩的教师。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在具有三年以上教龄的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校教学骨干,使占青年教师总数50%的教师享有这一称号。

拟培对象:张 怡 李 梅 唐颖萍 常正荣 第三层级:教坛新秀的培养。

在本期工程中,我们要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坛新秀。力争在三年中使占青年教师总数50%的人享受这一荣誉。

拟培对象:李 梅 张平黄 海 常正荣

黄顺荣 雷 志 张 怡 张平唐颖萍 第四层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学科带头人,即学有专攻,教有专长,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成绩优异的教师。他们是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的核心力量。要在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教师中培养一部分学科带头人,使其数量占教师总数的20%。

拟培对象:语文:丁华兰 冯建荣 许清华

数学:杨桂华 熊玉梅 唐颖萍

英语:张 怡 张芙蓉 李 梅 第五层级:名师的培养

名师,即在区内外学科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和知名度,能够把握课程与教学改革方向,在学校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理论建设中能当重任的教师。他们是我校教师队伍整体形象的杰出代表。要精心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在中、高级教师中培养在分局内外颇负盛名的教师,争取达到校内教师总数的2—6%(每年按教师的2%评定)。

拟培对象:赵金兰 樊抄铭 徐月萍 张华英 王 澜 李国华 丁华兰 刘晓丽 唐翠菊

三、实施原则

1、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对于“名师工程”,学校本着“以教师发展为本和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发展思想,在注意教师个人进行自我发展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总体策划,提出总体目标,实施策略和办法。同时,从学校工作实际出发,按“名师工程”的分阶段目标要求,分步实施,做出与学校三年规划实施同步并以此为一个培训工作周期,期间表现作为每一年评定的主题和依据的安排,体现“名师工程”系统操作的连续性和“名师工程”分步实施的阶段性。

2、广泛发动与严格评选相结合

认真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使全体教师对“名师工程”实施的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了解“名师工程”的具体要求,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自信心和自强心,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名师工程”实施上来。同时,组织专门、有权威的评审队伍,严格标准和程序,体现考核评选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做到宁缺勿滥,绝不走过场。

3、滚动选拔和动态管理相结合

名师系列每年申报和评选一次,一旦考核通过,会获得相应的“名师系列称号”,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任务。

评审小组每年将对已获得名师系列称号的教师进行一次职责和任务履行情况的审查。若通过审查,则继续保留原有的名师系列称号。未通过名师系列和特色教师考核的教师可以继续申报下一的考评,已获得名师系列称号的教师可以参加高一层次名师系列的评选。

根据形势的变化,学校还要不断对名师系列教师标准赋予新的内容,使名师系列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4、机制激励与积极培养相结合

学校采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争当名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与研究活动,在激励、引导、保障教师主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不断成长。

5、统一要求与关注特长相结合

“名师工程”设定“名师系列”,既体现对教师发展的“统一要求”与“关注特长”两方面的同等重视,也是从根本上为了保证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和谐、有个性发展。因此,坚持“统一要求”与“关注特长”相结合,还应明确:在名师系列的培养考核过程中,既注意按统一标准要求,同时也应关注教师的学科特点和自身特长发展,引导教师通过个性展示,向高层次的全面发展迈进。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方案制定与宣传发动阶段

学校制定名师工程实施方案,下发讨论,征集修改意见,然后召开动员大会,使全体教师理解和接受“名师工程”的意义,了解“名师工程”的具体要求。

第二阶段:教师争创与申报阶段

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学校名师系列的评定标准,进行自我设计,申报可行的自我发展计划。学校在教师申报的基础上为每个教师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对申报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登记备案。

第三阶段:培养提高阶段

学校认真组织各种理论学习、专题培训与教学研究和教学竞赛活动,为参与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支持教师争创成功。每位教师要立足岗位,自我学习,自我训练,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评价。

第四阶段:评选验收与整理资料阶段

学校培养评审小组根据《学校名师工程系列评定标准》和定额,在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申报教师逐一进行评定,通过后在校内公示。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名师培养系列工程领导小组和培养评审小组,从组织上保证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

学校名师培养系列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张绍迁 副组长:罗开富

组 员:樊抄铭、赵金兰、黄海、雷志、张大英、李梅、唐颖萍、张华英、徐月萍。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名师培养系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教学、教研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名师工程的实施,并对学校教师进行科学定位,积极培养,帮助申报的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推动此工程的顺利实施。培养评审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教师培养计划,对各层级教师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养,并对申报骨干以上层级(含骨干)的教师拿出评审意见。

领导小组根据培养评审小组意见负责最终审批。凡培养评审小组的成员,如申报名师系列的,则实行回避原则,另选相关教师替代。

2、制度保障

建立各项相关工作制度,保障“名师工程”顺利健康实施。

(1)实行“名师工程”专项计划、总结制度。结合实际对“名师工程”的实施制定出专项工作计划,每一学年年底在师训工作总结中详细对“名师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2)实行“名师工程”工作定期总结。学校每学期听取一次教学、教研部门“名师工程”实施情况的汇报,将“名师工程”实施纳入学校的工作目标管理,年终进行评估。(3)实行“名师工程”工作专档制度。对申报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及时注意收集反映教师活动与成绩的各种资料,要建立“名师工程”工作资料档案。

(4)实行对名师系列的专项奖励制度。

对通过考核并公示后确定的名师系列给予以下待遇: 凡被评为胜任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的教师,其荣誉称号将被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县级以上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必须从校内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中选拔产生。

在年终评优及今后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晋升、外出考察学习、学位学习和讲(赛)课、学科竞赛优先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已申报的教师。

3、专业发展保障

学校将根据教师的申报情况,分层要求,分类培训,努力提供和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民主、活跃的学术氛围,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加系统的完善自我、培训提高的机会。

4、经费保障

学校对“名师工程”实施过程所需经费纳入年初经费预算,保证整个“名师工程”实施过程的必要经费支出。提供给名师系列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空。

六、申报、评选程序及办法

1、由个人填写《学校名师系列申报表》一式三份,申请时间定在每学年的4月份,提出申请后于次年5月份向名师系列培养工程领导小组送名师系列考核标准中规定的所有材料。第一届评选于7--12月份进行,以后每届评选以此类推。

2、教师根据也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最多允许申报名师系列中的一个层级。

3、培养评审小组经投票选举和业绩考核后拿出评审意见,领导小组根据培养评审小组意见最终审定。

(1)教师评价:一票为1分

(2)教育科研效果:a。本(上一)学校选派的县以上级别的教师学科竞赛、讲(赛)课1-2等奖:省级;6分、市级:4分、县级:2分(2等奖降1分,三等或无等级证书无效);b。本(上一)学校确定并申报的实验课题已结题验收的证书和正在承担实验任务的课题:国家级10分、省级:8分、市级:6分、县级:4分、校级:2分;c。本(上一)学校确定并逐级推荐的参评的课件、教学设计等证书:国家级5分、省级4分;市级3分、县级2分、(2等奖降1分,三等或无等级证书无效)。(同类证书选最高级别)

4、名师系列教师评选结果将向全校教师公示,公示期为一周,公示结束,获得认可者,即分别获得“名师系列称号”相应级格称号,最后张榜公布名单。

5、被授予学校名师系列的,方可参加上一层级的申报。

6、具有以下情形者,取消“名师系列称号”申报资格:(1)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向学生传播不健康和错误的思想,或宣扬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或参与、支持非法组织的集会或活动。

(2)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

(3)利用教师身份徇私舞弊,收受家长的贿赂, 要求家长办私事,谋私利。或以牟利为目的向学生摊派学习资料,或违反考纪考规。

(4)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科研成果。(5)不履行岗位职责,无故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学校或师生中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6)不尊重学生和家长人格,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待学生,指责训斥家长,损害学生和家长的身心健康,造成恶劣影响。

“名师工程”作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保证场中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场中教师展露才华、彰显自我的广阔舞台。每一位工作在场中的同志都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进而使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创出特色,真正成为名师成长的摇篮。

名师培养计划和总结 篇5

按照学校的工作安排,我有幸成为学校名师培养对象中的一员。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要努力做一个终生学习型的老师,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所以,要勤反思,勤动笔,勤动脑。

首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精读教育教学专著,提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的心境,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使自己具有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科学、系统的驾驭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

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研一体化,真正把素质教育带入课堂。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做到教学中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创新,积极投入教育科研,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等级,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再次,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未来的日子,我将让自己伴随着学生一同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使自己具备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五种能力。在读书方面,坚持阅读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和业务素质提高的书籍,认真写出读书笔记。逐步提升自己的人格品位和业务水平,保持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使自己在人生和业务上更加成熟。

在教学研究方面,深入钻研教材,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提升自身教材处理的基本素养。在教学中科研,在科研中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我将充分发挥主动引导的作用,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优良经验与结对教师分享,使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作案例分析。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钻研心理学。认识自己,帮助自己;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追寻师生快乐幸福的学校生活。2008——2009学名师培养个人学习计划

作为一名经验尚浅的老师,我在教育、科研、组织管理等各方面,还有太多的欠缺和不足,现有机会成为学校名师培养对象的一名成员,这就需要我进一步的完善自己,以更快的速度成长起来,如下是我的个人学习计划:

1、多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工作、虚心学习,不断向其他老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师德及师能;另每学期认真读师德方面的书籍,并做好笔记或摘抄。

2、多交流;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讨,积极利用多种手段,及各种教研活动,增进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3、多对话;充分利用好每次的交流学习机会,多与领导、老师、同事对话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4、多听课;多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学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前一周备好课,认真上好每堂课,每学期认真听课。

5、多反思、多写教育随笔;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积累,多做课后反思,争取每课都有小反思,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育叙事或教学案例。

6、加强备课,认真理解钻研教材,努力备好课,备起点、备重点、备难点、备交点、备疑点,并在实践中掌握教与学的内在联系。

7、多开课;争取更多机会参加各种类型的公开课活动,每学期争取上一节校级公开课。

8、多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资料,培养科研创新能力。2009——2010学名师培养个人学习计划

王 深

按照学校的工作安排,我有幸成为学校名师培养对象中的一员。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要努力做一个终生学习型的老师,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所以,要勤反思,勤动笔,勤动脑。

首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精读教育教学专著,提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己营造一个学习的心境,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使自己具有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科学、系统的驾驭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

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研一体化,真正把素质教育带入课堂。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做到教学中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创新,积极投入教育科研,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等级,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再次,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未来的日子,我将让自己伴随着学生一同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使自己具备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五种能力。在读书方面,坚持阅读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和业务素质提高的书籍,认真写出读书笔记。逐步提升自己的人格品位和业务水平,保持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使自己在人生和业务上更加成熟。

在教学研究方面,深入钻研教材,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提升自身教材处理的基本素养。在教学中科研,在科研中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我将充分发挥主动引导的作用,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优良经验与结对教师分享,使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作案例分析。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钻研心理学。认识自己,帮助自己;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追寻师生快乐幸福的学校生活。2010——2011学名师培养个人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更新和扩充自己的知识,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要能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掌握在新的理念下进行教育教学的方法、规律与技能。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要求自己具有相应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

二、总体目标

1、思想方面

提高政治素养,重视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生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业务上,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基本功,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创新能力。

2、教学方面

提高自我反思能力,自主发展,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达到有一定的辐射示范作用。

三、具体措施

1、日常教学中,坚决做到认真备课、仔细发掘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更新、完善现有的自制的教学课件,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3、认真听课,多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讨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控制能力。

4、进一步学习课改新理念,探索、实践新的教法、学法。

5、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与同行交流学习,向专家请教,学习他人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6、精读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做好摘录,写好读书心得。

7、以教学案例为载体,立足提升教学能力,进行探究性教学设计。2007——2008学年名师培养个人工作总结

王 深

今年,我有幸成为学校名师培养人选的一员。对我来说,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年多来,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做学生欢迎、家长认可、学校满意的教师,争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名师。现将一年多来的学习工作进行总结。

一年多来,我努力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同时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解读,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实验小学。团结同事,交流合作,遵纪守法,一心与学校发展同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入班级、课堂,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努力改革自己的数学课堂,努力做一名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育学生会思考,会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学习,加深了对新课程与新课改的认识,更新了教育理念,强化师德育人,提高了专业 技术水平,提高了科研与管理能力。我研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理论书籍,坚持每月必读《山东教育》《济南教育》等杂志报刊,充实自己的思想,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准,融专家学者教育智慧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理念,同时写读书笔记、随笔。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确实进步了不少,但也很遗憾,获得的成果实在太少,距离一个真正的名师相差甚远。前面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勇于探索,在教学中辛勤开拓,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换来明天的累累硕果!

2008——2009学年名师培养个人工作总结

王 深

今年,我有幸成为学校名师培养人选的一员。对我来说,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年多来,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做学生欢迎、家长认可、学校满意的教师,争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名师。现将一年多来的学习工作进行总结。

一年多来,我努力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同时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解读,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实验小学。团结同事,交流合作,遵纪守法,一心与学校发展同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入班级、课堂,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努力改革自己的数学课堂,努力做一名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育学生会思考,会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学习,加深了对新课程与新课改的认识,更新了教育理念,强化师德育人,提高了专业 技术水平,提高了科研与管理能力。我研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理论书籍,坚持每月必读《山东教育》《济南教育》等杂志报刊,充实自己的思想,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准,融专家学者教育智慧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理念,同时写读书笔记、随笔。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确实进步了不少,但也很遗憾,获得的成果实在太少,距离一个真正的名师相差甚远。前面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勇于探索,在教学中辛勤开拓,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换来明天的累累硕果!

2009——2010学年名师培养个人工作总结

王 深

一年多来,我严格地要求自己,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做学生欢迎、家长认可、学校满意的教师,争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名师。现将一年多来的学习工作进行总结。

一年多来,我努力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同时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解读,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实验小学。团结同事,交流合作,遵纪守法,一心与学校发展同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入班级、课堂,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努力改革自己的数学课堂,努力做一名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育学生会思考,会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学习,加深了对新课程与新课改的认识,更新了教育理念,强化师德育人,提高了专业 技术水平,提高了科研与管理能力。我研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理论书籍,坚持每月必读《山东教育》《济南教育》等杂志报刊,充实自己的思想,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准,融专家学者教育智慧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理念,同时写读书笔记、随笔。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确实进步了不少,但也很遗憾,获得的成果实在太少,距离一个真正的名师相差甚远。前面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勇于探索,在教学中辛勤开拓,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换来明天的累累硕果!

2010——2011学年名师培养个人工作总结

王 深

今年,我有幸成为学校名师培养人选的一员。对我来说,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年多来,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做学生欢迎、家长认可、学校满意的教师,争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名师。现将一年多来的学习工作进行总结。

一年多来,我努力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同时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解读,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实验小学。团结同事,交流合作,遵纪守法,一心与学校发展同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入班级、课堂,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努力改革自己的数学课堂,努力做一名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育学生会思考,会学习。

重庆市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 篇6

为加快实施人才强市、人才强教战略,培养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根据《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国家特支计划”)》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目标任务

坚持引育并重,把各级各类高层次教育教学人才凝聚到教育事业中来。从 2013 年开始,启动实施重庆市教学名师培养计划,每年重点培养支持 10 名左右长期从事一线教, 学工作,培养优秀青少年有突出贡献,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创新,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在全市教育领域和全社会享有较高声望的教学名师。到 2020 年,培养 100名重庆市教学名师,力争 15 人入选国家教学名师。

二、基本原则

(一)客观公正,竞争择优。遵循客观、公平、公正原则,统一遴选标准,规范遴选程序,严格评审办法,确保人选质量。

(二)突出高端,重点支持。重点遴选支持一批具有全市一流水平、领军才能的高层次教育人才。坚持以用为本、急需优先,通过专项经费、事业平台等政策,对基础学科、紧缺学科的高层次教育教学人才提供重点支持。

(三)统筹兼顾,创新机制。综合考虑各级各类学校不同层次教育人才特点,完善高层次教育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机制,推动全市教育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四)注重实效,加强考评。建立健全考评体系,合理设置考评指标,突出考核重点,对人选进行科学考评。

三、遴选条件

重庆市教学名师应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创新,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学生和同行广泛认可,在教育领域和社会上享有盛誉,原则上在重庆市名师奖人选中遴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拥护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善于教书育人;

2.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上取得突出成绩,作出重要贡献;

3.领衔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水平的教学教研团队,指导和帮助团队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对确立本校该领域教学的历史地位作出重要贡献; 4.所培养的学生中,具有公认的有较大社会影响和贡献者。

(二)普通小学、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推荐人选 必须具备的其他相关条件

1.所主讲的研究课或观摩课获得市级以上优质课程一、二等奖;

2.培养、指导青年教师作出积极贡献,所指导的教师在赛课中获市级二等奖及以上,或其他教学成果获市级二等奖及以上;

3.中等职业学校推荐人选应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累计 3年以上,具备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近3 年在企业兼任过相关技术(或管理)职务;

4.中等职业学校推荐人选应参加技能大赛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并获市级一等奖或全国二等奖及以上;或本人设计、发明的产品、工艺获国家专利,设计的作品被评为市级二等奖及以上;

5.市内同意推荐的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特级教师或中学研究员级教师、中专研究员级教师不少于 3 人(其中 2 人为本区县外教师)。

(三)高等学校推荐人选必须具备的其他相关条件

1.本科学校推荐人选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近6学年主讲课程的平均课堂教学工作量不少于 96 学时/学年,其中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主讲一门课程;高等学校工作经历原则上不低于 20 年,且具有 1 年以上国外留学经历;高等职业学校推荐人选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有相关企事业单位一线实践工作经历,近3 学年承担本校教学任务不少于 180 学时/学年; 2.教学效果好,主讲课程在全市乃至全国同领域具有较大影响,自编或出版有本门课程(基础课、公共课除外)的高质量教材,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学生总体评价好,指导或帮带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3.教育教学取得公认成果,具有较高学术造诣。近3年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相关论文 3 篇以上,或编著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1 部以上(获教育部三等奖或市政府二等奖),或主编经省级以上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教材;

4.同意推荐的同学科或相近学科专家不少于 3 人(其中 2 人为本校外专家); 5.担任 4 年以上的校级领导原则上不作为推荐对象。

四、遴选程序

(一)推荐申报。各地各单位负责本地本单位教学名师推荐工作。符合条件人选可结合自身条件提出申请,按规定进行申报。

(二)资格审查。所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就申报内容的真实性签署意见,按申报要求推荐人选。

(三)专家评审。市教委聘请同行专家(含国内同行知名专家),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重庆市教学名师培养计划相关要求,对申报人进行初评,提出建议人选名单。

(四)组织审定。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按有关程序研究确定人选。

(五)公示公布。对审定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结束无异议的,正式向社会公布。

五、支持措施

重庆市教学名师支持周期 3 年。对成果特别突出、贡献特别巨大的教学名师,可连续支持 2 个周期。

(一)支持教学名师参加理论培训和考察学习,到国境外访学研修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活动。

(二)支持教学名师承担重大教学科研项目、重点学科任务和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支持教学名师建立、扩建教学创新团队。

(三)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国家教学名师和重庆市教学名师到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任职,优先推荐作为市党代会代表、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人选。

(四)入选国家教学名师和重庆市教学名师计划的,纳入市委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范围。

(五)入选国家教学名师计划的,按照国家特殊支持经费标准,市财政给予同等经费支持。入选重庆市教学名师计划的,按 30 万元/3 年给予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经费资助。入选国家教学名师和重庆市教学名师计划的,所在单位或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配套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入选重庆市教学名师计划,且又入选其他市级重大人才专项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则享受经费资助政策。

六、考核评价

(一)市教委会同相关部门,对教学名师加强考核。各用人单位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加强对教学名师日常管理。

(二)考核采取报告、中期评价、终期考核等方式进行。第二年进行中期评价,第三年进行终期考核,根据终期考核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第二个周期支持。报告由教学名师本人据实撰写,报所在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期评价和终期考核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三)中期评价不设硬性指标,以主观评价为主,邀请有关专家重点考察教学名师的教育教学情况。终期考核注重实绩,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教学名师进行评价考核,重点对教学名师的师德表现、教学创新、课题研究、教学成果及学生评价等情况进行认定。

七、组织实施

(一)市教委会同相关市级部门设立教学名师评选平台,负责计划实施。

(二)对教学名师实行动态管理,凡违反师德规范和职业规范、产生不良影响,以及因个人原因不能发挥作用的,由用人单位提出意见,从下一年起不再提供支持。

(三)建立科学的评审专家选择、回避制度和评审工作监督机制,对计划的组织实施进行全程监督。

梯级名师培养计划 篇7

记者了解到, 为进一步铺就教师成长、成功路, 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工作思路, 开展教师培养方式改革, 在充分调研、酝酿的基础上, 启动实施了“太行名师”发展计划。目前, 首批9名“太行名师”已受聘, 其中一级“太行名师”1人, 为土木学院王钦亭;二级“太行名师”2人, 为机械学院杨现卿、电气学院韩素敏;三级太行名师6人, 为外语学院吴敏、马克思主义学院马莉、体育学院郭艳华、电气学院高彩霞、材料学院马名杰、计算机学院齐俊艳。

该计划是河南理工大学杰出人才发展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同时, 被河南省委组织部列入省管高校2014年人才政策和人才工作创新重点任务, 通过培养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 带动组建一批达到或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学术创新团队, 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该计划以团队建设为基础, 以‘太行名师’为领头人, 以凝练方向、整合力量、重点扶持、全面提升为指针, 带动一批重点学科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 并为人才发展创造适宜土壤, 使‘太行名师’有生态、有梯队、有后劲。”河南理工大学校长杨小林如是说。

上一篇:健身房前台工作计划下一篇: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优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