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规划应体现生态伦理观论文

2024-07-09

当代城市规划应体现生态伦理观论文(共3篇)

当代城市规划应体现生态伦理观论文 篇1

当代城市规划应体现生态伦理观论文

【摘 要】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其规划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就我国目前城市经济规划设计中,仍旧存在了很多的不足之处,并没有着重体现生态伦理的观念,大大降低了城市规划的设计质量。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城市规划应体现生态伦理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并得出以下相关结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伦理观;核心内涵;特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规划与开发都是围绕经济而发展的。但是,由于之前我国经济体制并不完善,再加之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体系,导致很多个人或企业盲目的发展经济,甚至因为自身的经济利益,大肆的破坏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并且,根据近几年的数据调查报告表明,这一问题正在呈现加重的状态,如果再不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必然会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就以生态理论观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一些自身的观点与建议。

1.我国城市规划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可以说,虽然我国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提升,但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城市在规划工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弊端,而这些问题正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结合了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总结了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在对城市进行设计时,都会着重考虑到人文主义问题,其最根本的规划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让城市居民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真正将人们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但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浪费与消耗,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使得人文主义的城市规划理念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在当前的城市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城市经济建设与环境效益相互矛盾的局面,而在以往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里,大部分规划设计人员都是采用了实用主义的城市规划理念,主要以技术为基本条件,常常忽略了价值判断的必要性。而这种城市规划理念最大的弊端是让一些原本环保的规划转变成了反面的规划。

(3)效率优先。众多城市规划以发展为要务,以城市建设的快速开展为目标,将效率作为城市规划的价值准则,于是城市建设出现了无序蔓延,城市外围空间迅速被占领。资源利用低效率,城市规划作为社会理性的代表所应承担的兼顾效率与公平。

2.生态伦理观的概述

所谓的生态伦理是一门实践性较浅的伦理学科,其实生态危机情况下所诞生的产物,简单来说,其具备缓解生态危机的重要作用。如今,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于伦生态伦理观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2.1生态价值观

在生态伦理观念中,生态价值观主要体现的理念是,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表现,真正意识到大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不是人类谋得利益的工具,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简单来说,是否在承认人类尺度的同时,又可以承认物的尺度,并且,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来看待价值的问题。

2.2生态道义观

生态道义观认为,传统伦理学仅承诺对人而言的善,而不承认人之外的生命或非生命形态的善,这种关于“善”的观念并不充分。敬畏生命的原则决定了人对自然的态度,亦即只有确认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才是合乎伦理的。生态道义观大抵寄希望于一种道德感悟,通过类宗教的“敬畏”体验,促进人承担对自然生命的责任和义务。

3.引进生态伦理观对规划思维拓宽的重要意义

可以说,我国部分城市已经逐渐意识到生态理论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纷纷将引用到实际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与水平,更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并且,生态伦理观能够有效的促进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城市发展秩序,充分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3.1更加融会贯通的学科建设要求

在城市规划主要思潮的.演进过程中,规划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的交叉越来越活跃,城市规划的核心理论在借鉴相关学科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也日益丰富,这些学科包括建筑学、社会学、管理学、地理学、心理学、生态学、文化学、美学、经济学、技术与科学等。

3.2对城乡均视的空间范畴的要求

其实,就城市与乡村之间相比而言,城市通常都是担任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所以,在一般的城市规划中,大多数是围绕城市而开展的,往往忽视了乡村、村镇的必要性,这也导致城乡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进一步加重了生态危机状况。

从某个角度看,规划中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的对策,可以概念化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决。原因是城市是人的实践作用于环境的产物,城市无论从空间集聚程度还是影响力度上来说,都远远高于乡村。因此规划中的城市中心主义思想实际上是人本中心思想,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何构建城乡均视的规划空间范畴显得非常必要。

3.3城市发展不应忽视弱势群体的需求

城市规划对资源的配置必然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尤其是现阶段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认识利益主体的构成,并在规划实践和管理决策中反映、协调,整合各利益主体相关利益,是城市规划所要解决的难题。作为一门解决社会问题的应用学科,对弱势群体的利益申诉也是基于人内部的,自然这个人外的弱势群体一直被忽视。我们应积极扭转这―不合理的现象。

4.生态伦理观指引下的城市规划特征

在当前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人们都是以人本主义为主要的理论基础,采用“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设施进行处理,从而使得人类生活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生活与生产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经济。不过,我们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时常会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这就是人类生活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导致人文主义的城市规划理念并不适用。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的过程就要将自然环境当中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而让城市规划的利益和价值发挥到最大化。面对目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难点,在城市规划中需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入手分析和总结,同时采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和相关理论为基础,实现了方法与利益的结合与完善,进而体现了其生存价值和相关意义。面对着这种实际情况,在城市规划与发展环境中必然会出现利益冲突与价值冲突,进而造成规划的实用价值不符现象

4.1规划思维

城市规划中借鉴与吸收其他学科相关研究成果时应该讲究全面客观。生态伦理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拓展了原来学科交叉的视野,使学科交叉更广泛,增强了精神层面学科的道德属性,使规划理论更加多元化。

4.2规划方法

生态伦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引人将会改变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对自然的处理方式,使自然得到妥善安置,加强了规划方法的严谨性,使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城乡环境更加友好,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也使规划实施和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生态伦理观对于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因此,在进行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伦理观问题,并加大对生态伦理观的推广和应用,并对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认真详细的调查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改善措施,充分发挥生态伦理观的核心作用,结合城市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从而促进生态伦理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2]丁兆运,彭远新.城市生态化过程中的环境伦理建设[J].枣庄学院学报,(02).

[3]葛明,梁静.当代城市规划应体现生态伦理观[J].科技与企业,(11).

当代城市规划应体现生态伦理观论文 篇2

1.1 当前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

1.1.1 人本主义———造成漠视自然存在的价值。

一直以来, 城市规划奉行的是人本主义的思想, 城市规划的核心目的是解决人如何更好地生活, 自然环境在规划中只是人类生存目标的附属物, 因此, 自然与人之间只存在给予与索取的关系。城市规划中人本主义思想漠视自然, 并依据人的主观思维而改变自然存在的价值, 也是自然环境逐渐被城市所蚕食的主要原因之一。

1.1.2 实用主义———用技术标准代替价值标准。

面对规划设计与建设中碰到的具体困难, 城市规划依托综合性应用学科相关理论与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面对实际的城市规划与发展建设中环境与经济利益的矛盾冲突, 城市规划经常奉行实用主义, 以技术标准替代价值判断, 例如只满足追求经济效益和用地的技术标准, 但却牺牲环境的不合理规划可能通过和实施。

1.1.3 效率优先———导致社会理性缺失。

我国已进入到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发展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第一要务, 但是对于如何实现发展, 什么样的发展态势是好的, 以及如何应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却认识不一, 或者说认识有失偏颇。众多城市规划以发展为要务, 以城市建设的快速开展为目标, 将效率作为城市规划的价值准则, 于是城市建设出现了无序蔓延, 城市外围空间迅速被占领, 资源利用低效率, 城市规划作为社会理性的代表所应承担的兼顾效率与公平,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功能有所缺失。

1.2 生态伦理的核心内涵———疗救价值缺失的时代共鸣。

生态伦理学 (又称环境伦理学) 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或应用性伦理学, 是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现实生态危机而产生的, 在很大的程度上被作为一种疗救危机的手段和工具来看待的, 并且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和人们伦理意识的提高, 将会日益受到重视。

1.2.1 生态价值观。

生态价值观认为, 人们爱护大自然是出于对大自然的内在性、独立性的尊敬或敬畏, 要充分地认识到大自然的价值绝非只是人的工具的明显意图, 就是要改变人们对价值问题的习惯性、偏颇性理解, 重新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论模式。具体就是:在生态伦理学的道德评价体系中, 能否既承认人的尺度, 同时又承认物的尺度, 能否既看到价值的主观性一面, 同时又看到价值的客观性一面, 能否既承认自然物对人具有的使用价值同时又承认自然物所具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价值。

1.2.2 生态道义观。

生态道义观认为, 传统伦理学仅承诺对人而言的善, 而不承认人之外的生命或非生命形态的善, 这种关于“善”的观念并不充分, 艾伯特施韦策认为, 善的观念应扩展到一切生命形态, 自然界中一切生物都是平等的, 它们与人一样享有同样的道德权利。敬畏生命的原则决定了人对自然的态度, 亦即只有确认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 才是合乎伦理的。保持和促进生命即意味着善, 阻碍和毁灭生命即意味着恶。生态道义观大抵寄希望于一种道德感悟, 通过类宗教的“敬畏”体验, 促进人承担对自然生命的责任和义务。

2 生态伦理观对规划价值观的重要性

2.1 城市规划是一种公共政策的体现。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 具备公共政策三个方面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和分配功能。所谓导向功能是指政策为社会, 人们的行动确定了方向, 将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漫无目标的行为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上, 使之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有序前进。也就是说, 一是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另一个就是秩序, 调节功能是指对于社会公共事务中所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作用。其核心内涵一是利益关系, 二是调控的方式, 分配功能即对于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

2.2 对城市规划科学理解的认识。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对科学性的探索应是整个规划界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 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索求真理的意识, 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 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 拓宽了科学精神的内涵, 赋予科学精神以新的时代特征, 要求人们克服传统视野的狭隘性, 在自然与社会、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中来把握科学精神。

3 引进生态伦理观对规划思维拓宽的重要意义

3.1 更加融会贯通的学科建设要求。

纵观世界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思潮, 19世纪未20世纪初, 城市规划主要停留在纯自然科学的技术层面;“二战”后进入了人文与社会科学层面, 1970年至今, 生态层面的城市发展研究成为主导层面。在城市规划主要思潮的演进过程中, 规划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的交叉越来越活跃, 城市规划的核心理论在借鉴相关学科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也日益丰富, 这些学科包括建筑学、社会学、管理学、地理学、心理学、生态学、文化学、美学、经济学、技术与科学等。

3.2 对城乡均视的空间范畴的要求。

一直以来, 城市承担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重大项目投资区位选择以及人口、信息等社会要素的高度集中, 让城市备受关注, 也决定了城市规划以城市为研究重心的现实选择, 不可否认,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乡村地区的发展需要城市地区的带动与引领。城市规模的拓展也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但规划中的城市中心主义将降低社会各界对郊区环境和乡村地区重要性的认识。造成城乡环境进一步恶化, 生态危机越演越烈。

从某一个角度看, 规划中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的对策, 可以概念化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决。原因是城市是人的实践作用于环境的产物, 城市无论从空间集聚程度还是影响力度上来说, 都远远高于乡村。而乡村地区承载了大量生态用地, 自然作用涵盖了整个乡村区域。因此规划中的城市中心主义思想实际上是人本中心思想, 现阶段这种思想所主宰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了质疑, 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如何构建城乡均视的规划空间范畴显得非常必要。

3.3 城市发展不应忽视弱势群体的需求。

城市规划对资源的配置必然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 尤其是现阶段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 认识利益主体的构成, 并在规划实践和管理决策中反映、协调, 整合各利益主体相关利益, 是城市规划所要解决的难题。学术界也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讨论, 现阶段城市规划所研究的利益主体主要停留在地方政府、开发商、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四个方面。

作为一门解决社会问题的应用学科, 对强弱群体的利益处理彰显了城市规划的公平公正, 但是目前城市规划利益主体研究主要停留在人的层面上, 对弱势群体的利益申诉也是基于人内部的, 自然这个人外的弱势群体一直被忽视。我们应积极扭转这一不合理的现象。

4 生态伦理观指引下的城市规划特征

4.1 规划思维———谋求多元化。

城市规划中借鉴与吸收其他学科相关研究成果时应该讲究全面客观。生态伦理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拓展了原来学科交叉的视野, 使学科交叉更广泛, 增强了精神层面学科的道德属性, 使规划理论更加多元化, 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4.2 规划方法———力求严谨。

生态伦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引入将会改变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对自然的处理方式, 使自然得到妥善安置, 加强了规划方法的严谨性, 使城市布局更加合理, 城乡环境更加友好, 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也使规划实施和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

4.3 规划价值———社会求和谐。

生态伦理思想完善了现行城市规划的价值体系, 改变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单一价值观。引进了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双赢价值观, 价值体系更为全面, 涉及地球上所有生命体, 价值观的建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对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摘要:当代城市规划应充分体现生态伦理观, 就生态伦理观的内涵与其应用意义, 提出由此而促进规划思维, 最后提出了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呈现城市规划的新特征。

关键词:生态伦理,城市规划,价值观,规划思维

参考文献

[1]章海山, 张建如.伦理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吴志强, 于泓.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J].城市规划学刊, 2005 (6) .

当代城市规划应体现生态伦理观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伦理;价值观

1、导语

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规划问题,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城市规划,不仅仅要考虑城市的人本主义、使用主义等,还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的生态伦理观。城市,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的产物,对人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城市规划,是基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基础之上的产物,并是根据人的实际需求,对地区功能进行不同构建的一种规划活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建设的规模必将越来越繁荣,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会更加重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得以体现,需要在城市规划中,重视生态伦理观,以促进城市发展,带来美好生活。

2、生态伦理观的概述

生态伦理学,又称之为环境伦理学,是在城市环境越发复杂的状况下所提出来的。在当前城市中,随着高楼大厦在城市的全面覆盖,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频发。随着城市环境的污染,生态伦理学这一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而生态伦理学在城市当中,作为解决城市环境危机的手段或工具,将会被更加重视。

在城市中,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在城市发展中所形成的学科,对环境重要性认知有着时代共鸣。生态伦理学,包含了城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道义观两方面的内涵。生态价值观,引导人们对自然环境价值的充分认识,对自然环境产生尊敬甚至敬畏。在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念中,既要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承认物的价值。在认识的过程中,需要将物对人的价值进行判断,同时又承认自然物的独立价值,即不以人的喜好进行转变。生态道义观,这种观点将人和物的地位放置在同等水平,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品,均享有同等享受世界的权利,敬畏生命。所有的生命,不论是对人还是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都是神圣的。生态道义观,希望通过一种类似宗教体验,来教育自然界的人,对自然界的一切保持敬畏感,并承担起自己在自然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

3、城市规划及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包含了多个专业学科内容的独立学科,有着综合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为一体的特点和管理模式。在当前一个时期,要研究和探索好城市规划问题,首先要明确城市发展的本源。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长期受到国民经济、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导致城市规划中,缺少了城市规划的理论价值。而价值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选择,对一个城市最终的成型,城市的环境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城市规划中的,有专家、学者将城市规划生态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以保障人类社会在城市中的舒适和发展。

在城市的规划中,需要把握好多方面的利益价值,实现城市规划后,能带给城市居民便捷、舒心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当前,在城市规划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在城市建设发展中,落实城市规划,为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城市规划中,长期以来均以人本主义为基础进行,即在城市规划中,人是第一要素。但是,城市的价值在于解决人在生产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为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捷、舒适的环境。因此,在城市规划中,所有的规划都是以人的最终利益为准,自然忽略了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的环境问题,花草树木被城市的高楼大厦所取代,自然效应难以发挥,影响城市的发展。

城市规划,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综合多方面因素,完成城市的规划建设。面对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采用多门学科理论,实现问题解决,以保证城市的良好规划建设和发展。但是,在城市发展问题中,城市的规划发展,必然与城市环境之间存在冲突和矛盾,难以通过多个学科理论解决问题,造成城市规划的最终结果,难以实现。

随着人类对生活质量认识的提高,城市生态功能的重要性,更加受到重视。但在现一阶段,城市生态功能的规划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使生态功能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生态功能建设工作中的缺陷,对城市规划建设,也会造成一定影响,甚至造成了城市功能发挥欠缺。

4、在城市规划中体现生态理论观

城市规划,需要实现三个重要功能,导行、调节和分配功能。导行功能,是指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将人们无序的行为目标,统一纳入到一个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人能在既定的目标范围内,有序的前进。调节功能是指城市对于居住在城市的社会居民,能将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所出现的种种利益,进行控制和调节。分配功能就是对社会的公众利益进行相对公平的分配。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城市规划的思路应该在如何提高规划科学性上,不断探索城市发展前行的最终目标。城市规划的丰富内涵,要求规划者在具体的城市规划中,克服以往的狭隘眼光,将自然、社会统一起来,做好城市规划。

在生态伦理观的引导下,完成城市规划。寻求多元化的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规划中涉及的学科,交叉思考。城市规划不仅以人为主体,考虑各方面的内容,是城市规划趋于多元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城市规划中体现的生态伦理观,要妥善选择城市自然区域的处理方式,充分考虑城市布局,使城市建筑和自然,更加协调。环境的协调友好,能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在城市中的和谐发展。

图1:生态伦理观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5、结束语

城市规划,对一个城市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人与自然关系越发紧张的时期,更应该在城市规划当中,体现生态伦理观。通过在城市规划中贯彻生态伦理观,改变城市规划之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帅.基于任何自然和谐发展视野的生态伦理观的建构[J].理论月刊.2013(8)

[2]乔正旭.当代城市规划应体现的生态伦理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

上一篇:老父亲在女儿婚礼上的致辞下一篇:观察花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