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试点工作计划

2024-08-04

信息化试点工作计划(精选12篇)

信息化试点工作计划 篇1

信息化试点建设工作计划

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厅、局领导对信息化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按照我局《关于加强全系统数字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的建设规划,紧紧围绕局、所各项工作对信息化的实际需要,在年内开发使用防疫生活卫生软件,继续完善办公自动化软件,建立局机关及各防疫所内部网站,完成新办公楼局域网铺设,同时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在年内建成局所远程数据专线和网络电话、电视会议系统,为我省防疫工作实现“四个全国领先”的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一、工作目标

1、开发使用防疫生活卫生管理软件,实现防疫人员大账、体检就诊、伙食被服的计算机管理;

2、在实际使用中继续对办公自动化理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并落实好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推广应用工作;

3、建立局机关及各防疫所内部网站,实现局所信息的网上发布与交流;

4、铺设局机关新办公楼计算机网络

5、争取建成局、所间远程数据专线,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网络电话系统和电视会议系统。

二、主要工作安排

(一)、开发生活卫生软件

卫生软件是我局数字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软件在所政管理软件的基础上,进一步了拓展信息技术在管教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将有效规范大帐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生活卫生各项业务的处理效率。

我局生活卫生软件总体上分为防疫大账、体检就诊、伙食被服三个子系统,各

子系统主要功能设计如下:

①防疫大账管理子系统:提供对防疫人员大账的录入、购物、零用钱发放、结账、报表打印、查询等功能,并且将和目前财务部门使用的“用友财务软件”做到数据互通。

②体检就诊管理子系统:对防疫人员的体检、就诊信息进行登记管理,提供各种查询统计功能。

③伙食被服管理子系统:对食堂伙食账进行计算机管理,提供对防疫人员伙食标准的核查功能;对被服等防疫人员生活物质的入库、发放、领用、回收进行计算机登记汇总。

根据当前实际情况,今年生活卫生软件开发将分“合同洽谈”、“软件编程”、“系统试运行”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合同洽谈阶段

阶段目标:对有关软件公司进行考察,审定开发方案,通过谈判签订开发合同。

主要工作:由局计财处、管理处、办公室、纪委等部门人员组成洽谈小组,对上海和为软件公司等开发商进行深入考察,审定开发方案,并向省财政厅申请对本项目采取单一来源方式采购,直接与厂商进行谈判。

阶段目标:对软件进行实际运行测试,及时发现并解决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做好相关培训工作。

主要工作:由点到面,对软件进行实际运行测试。在软件编写完成后,首先在试点单位进行一个月使用测试,经试点单位初验符合要求后,再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两个月的全面试运行。

(三)、铺设局机关新办公楼计算机网络

我局将进行新办公楼装潢改造工程,与工程相配套,将同期进行新楼计算机网络的铺设。新办公楼局域网包括内、外网两套系统,相互间严格隔离,可有效地确保信息资料安全

(四)、积极争取建成局所远程专线,实施网络电话和电视会议系统

远程网络应用系统能够有效促进厅、局机关和基层单位间的信息沟通,降低办公成本,确保数据安全。目前省厅已将远程网络系统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我局的实际需要,参考监狱局的建设使用经验,我局远程网络应用系统将主要包括“局所远程专线”、“网络电话系统”、“电视会议系统”三项实施内容。

工作安排:在条件成熟时,与电信、联通、铁通等公司就租赁专线展开谈判,可考虑与厅机关远程网络建设合并进行,以扩大规模,降低有关费用。

信息化试点建设工作计划

田家学校小学部

刘影

信息化试点工作计划 篇2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经研究, 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通知, 决定组织开展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工作。通知指出, 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的工作目标是, 通过试点, 为制定再制造产品相关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完善流通监管体系、加强逆向物流体系建设等提供参考, 为大规模推进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发展积累经验。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选择部分机电产品制造行业, 确定一批具备行业代表性和较好再制造基础的企业开展再制造试点, 依托试点企业积极探索机电产品再制造的基本做法、相关政策、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开展再制造试点的范围包括:工程机械、大型工业机电设备、机床、农用机械、矿采机械、铁路机车装备、船舶装备、医疗及办公信息设备等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另外, 通知还指出了试点企业申报程序及相关要求等。

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进展情况报告 篇3

一、信息化工作进展概况

黑河小学自被确定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校以来,积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完善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以信息技术教师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信息化试点领导小组,校长全面负责此项工作,副组长负责协调分工,核心成员根据目标、进度完成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

学校制度管理规范,针对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制定相关的制度,保障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等。在学校《绩效考核方案》中建立信息技术相关的评估机制,每学期对班级的电教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作为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

2.加强设备管理。学校各种信息化相关设备设有使用记录,计算机教室、语音室、舞蹈室、多功能厅等多功能教室也有相关学科的教学设备及资源,在每次使用时也做好了使用记录。在不同的服务器和专用计算机上有人事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并申请了办公用邮箱及QQ群,教师备课均采用电子备课,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的状态,使教师办公更加高效,更加节约。

3.补充学校硬件。2013年学校又为教师配备了12台手提电脑,为每个团队、教研组配备了24台照相机,为教学口配备了6台录像机,为实现课程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提供了硬件保障。

4.建设学校软件。改善了学校局域网络建设,建设了独立的校园局域网。逐步建立、完善校讯通平台、微课平台,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微课平台中,为备课、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可以参考、借鉴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

5.实现资源共享。建设“小班化”教学资源库,逐步进行全校信息化校本培训,收集、整理教学材料绘制成册。学校已经建成了按学年、学科分类并包含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六大类的教学资源库,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在不断探索、开发、总结“小班化”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通过下乡送课、互动研讨、网上交流等方式与一些兄弟学校进行“小班化”办学经验分享,为边疆欠发达地区小班额学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小班化教学共享资源。

二、形成信息化教学机制

经过一年多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和全体教师的实践与努力,将信息化融入到教学中,形成了信息化教学机制。

1.形成课堂诊断机制。利用录播软件全程、全景、智能化地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环节、发言等。教师在上课后可以仔细地研磨自己的课堂,及时纠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激发学习兴趣机制。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利用班级电子白板观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3.建立互动教研机制。互动的网络教研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教师网络培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师师互动”,促进了普通教师与名师、专家的广泛交流。各学科教师还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信息化培训,能够熟练使用教室多媒体设备及网络资源,并通过集中培训、团队合作等形式开展了视频、音频的剪接、图片的修改、数字相册的制作等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教师全部达到用电子备课的方式备课。

4.探索家校互动机制。在教学中,学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开展家校互动。通过QQ群、飞信、微博、邮箱等聊天软件,实现家校随时交流。2013年学校引入了校讯通家校联系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使用,教师可以随时将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方便快捷。

5.促进教师成长机制。学校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4人,其中3人为信息技术专业本科毕业,先后外派教师12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信息技术教师参与黑河市个人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提高了研究能力和水平。仅2013年,学校就有78人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

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困难

1.缺少高端信息技术专业的引领。虽然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发挥着引领示范的作用,但是在诸多高端网络信息技术支持方面还有待提高。

2.加大教师培训。虽然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尝试着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但还缺少信息素养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缺少现代信息化教育思想、现代信息化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培训学习。

3.建议与其它信息化试点校进行校际沟通与互动。希望通过会议、网络交流等方式与省内其它试点学校的交流与沟通,就信息化建设中好的机制、好的理念、好的信息策略、存在的及解决对策等情况困难展开互动式学习。

信息化试点工作计划 篇4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全面提高我市教育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号)和鄂教科函〔2012〕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的“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及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利用3年时间 ,初步建立“机制健全、设施完备、资源充足、应用广泛、效益显著”的城乡教育信息化体系,探索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二、试点选题: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

三、工作内容(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1、规范推进校园网建设.乡镇以上学校全部接入光纤,所有小学接入宽带,边远教学点能够接收远程教学资源,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推进校园网达标建设,乡镇以上学校全部设置主控室,配备专业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统一机柜,统一标识;网络布设到班级、备课组.校园网应部署“班班通”集中管理、教研备课、校本资源等基本应用平台,提高校园网使用效益.2、加快推进“班班通”建设.在现有市直和镇区学校实现 “班班通”的基础上,推进“班班通”向乡镇以下学校延伸.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同时通过对闲置设备的调配,使农村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有计划加强教师计算机配备,满足教师备课、研修需要.实现备课、上课、学习一机多用.3、改善教学点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根据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我市小学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组织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基本满足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二)优质资源班班通

建设校本资源库.利用薄改资源库平台、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现代教育技术网等,市直及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完成校本资源库框架设计和管理平台部署,并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含光盘资源)进行整合.从2013年起,形成常态机制,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开展校本资源库建设,鼓励各学校形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校本资源库.深化培训和指导,实现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普遍应用.(三)网络学习人人通

鼓励教师和学生拥有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1、推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加快普及专职教研员、培训教师和名师骨干引领的网络研修活动,推动城乡对口支援学校教师之间开展网络教研.遴选部分优秀教师建立网络工作室.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2013年底达到30%以上,2014年底达到50%以上.2、普及学生网络学习模式.倡导各学校利用天开班级空间、博客等网络平台,建立班级空间、个人空间,开展书香班级、学生博客评比,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继续开设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四)教育信息中心建设

1、继续加强和完善我市教育信息网站的建设,做好麻城教育政务网、教育信息网、教育科研网三个子网建设,建立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教育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三网和两平台建设,为全市广大教师深入实践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为实现全市教育管理信息化、教研工作网络化目标,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管理服务平台.2、以薄改资源库为依托,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麻城本地特色、支持教学改革、服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应以“外置”与“自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既要依靠国家要建设的基础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麻城资源库中心要积极与之对接,也要我市自行收集、制作的各学科优质备课、课例、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等资源,从而形成资源应用模式和自增长机制.(五)加强农村师资培训,缩小城乡差异.1.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适时开展培训.2.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健全各级各类学校电教机构和工作队伍,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实.市直学校和乡镇中小学应成立电教中心,其负责人相当于处室副主任.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应至少配备专职电教维护人员1人,12个班以上规模的学校按每增加12个班增配1人.学校应根据需要选聘若干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骨干教师,作为电教中心或电教组兼职人员,负责应用研究指导和资源建设任务.持续开展电教专业人员能力培训,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研究,建立全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能力.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推广交互课堂、网络研修、资源应用为重点,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探索构建信息化环境下高效课堂长效机制.举办“班班通”交互课堂观摩评比活动,逐步提高多媒体课时覆盖率.四、进度安排

1、①2013年1月,召开教育信息化座谈会,讨论试点方案,确定各学校资源建设学科、年级;②开展全市班班通应用培训;③对学校宽带接入进行调查.2、①2013年2月,开展全市薄改资源库、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使用培训;②各乡镇开展班班通应用培训;③收集各有关学校整理的学科教学资源(2013年春季用),汇总后上传至薄改资源库平台及发至各学校

3、①2013年3月-5月,确定学校宽带接入提供商,到各中心小学、完小、高小安装宽带;②各乡镇完小、高小完成各教室网络布线,为班班通做准备;③ 各乡镇开展薄改资源库、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使用培训;④各有关学校进行适合我市学科资源库建设;⑤开展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活动,提升各乡镇中小学班班通应用水平;⑥推广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各学校开展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4、2013年6月,各乡镇、市直各学校开展班班通应用学科竞赛.5、①2013年7月,签订各乡镇完小、高小班班通应用合同;收集各有关学校整理的学科教学资源(2013年秋季用),更新至薄改资源库.6、①2013年8月-11月,完成部分各乡镇中心小学、完小、高小班班通应用建设任务;②改善教学点教学条件,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③各乡镇小学开展班班通应用培训、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培训.7、①2013年12月,开展全市班班通应用学科竞赛活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评比竞赛;②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2013年底达到30%以上;理工、师范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实名注册2013年底达到20%③市教育局对各单位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评比.8、2014年1月收集各有关学校整理的学科教学资源(2014年春季用)更新薄改资源库.9、①2014年2月,三中、五中、实验高中完成班班通建设任务.10、①2014年3月-5月,完成部分各乡镇中心小学、完小、高小班班通应用建设任务;②开展全市班班通应用培训;③开展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活动,提升各乡镇中小学班班通应用水平;开展我市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评比活动.11、2014年6月,各乡镇、市直各学校开展班班通应用学科竞赛.12、①2014年7月收集各有关学校整理的学科教学资源;②开展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平台使用培训

13、①2014年8月-9月,完成麻城教育政务网、麻城教育信息网、麻城教科研网升级改版任务.②启动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平台使用

14、①2014年10月开展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活动,提升各乡镇中小学班班通应用水平.15、2014年11月各乡镇、市直各学校开展班班通应用竞赛、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评比

16、①2014年12月,开展全市班班通应用学科竞赛活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评比竞赛;②专任教师网络教研空间实名注册2014年底达到50%以上,各学校利用网络开展教学研修;理工、师范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实名注册2014年底达到40%;③对我市试点工作进行小结.五、具体措施:(一)制定政策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印发《麻城市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确保试点工作落实到位.(二)加强调查分析,确保试验实效.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我市城乡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现状,积极探索促进我市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注意实验过程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三)建立稳定、规范、均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分级投入、多方筹措、均衡发展”的原则,切实保障教育信息化特别是乡镇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薄改计划项目资金及市级政府财政资金配套.二是落实鄂财政发[2007]157号文件精神,在公用经费项目下设信息技术服务费科目,单独预算,用于信息技术设备维护及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三是是引入多方合作的建设模式,拓宽教育信息化经费筹措渠道和项目建设空间.四是是积极争取在外麻城籍成功人士企业家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资助.(四)建立实验基地,发挥辐射功能.依托我市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立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的实验基地,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实验研究工作,从而形成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经验,并进一步发挥实验基地的示范辐射功能.(五)健全帮扶制度,加强交流合作.通过开展“百校联百校”、“启明星计划”、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活动,探索城乡师资均衡发展的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市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帮扶制度,定期组织市级的网络交流与研讨活动,推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日常交流,特别是对口帮扶校之间的经常性交流,促进交流与合作,带动整体发展.(六)建立培训制度,强化全员培训.制订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三年规划,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的全员培训制度,按照“分级、分层、分步”的原则,采用市、校两级联动的培训模式,通过网上培训、集中培训、混合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分别对农村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管理人员等开展培训工作.六、条件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1.麻城市城乡数字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试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成立教育信息化全市综合试点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李景浩(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副组长:张云飞(市教育局局长)成员:由发改局、财政局、教育局、公安局、广电局、楚天视讯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供电公司等单位负责人组成.2.麻城市教育局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工作,制订《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书》,制定相关制度和办法,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局办公室负责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局财务科负责协调市财政局对试点工作经费实施保障;局教育督导室负责对试点工作的检查督导;教科院负责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的推广应用和工作指导;局教师管理科负责对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分层推进;其他处室根据自身的职能,分别负责相关的试点工作.3.装备站(电教馆)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教科院、电教馆、教师管理科分别从网络教学应用、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组织实施、教育科研指导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技术和业务指导.4.各中心学校、市直学校负责根据《实施方案》,制订本单位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整体推进或选择试点学校点面结合逐步推进的方式,开展本单位的试点工作.5.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指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确定具体工作部门和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和各项组织实施工作.(二)落实经费.积极争取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麻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落实专项经费,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教育局将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给予优先支持和奖补措施.各乡镇中心学校要主动争取专项投入,制定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的配套措施.各学校要在公用经费中足额列支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经费,并不断提高投入比例.要克服“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适度加大软件资源和培训投入.坚持经济、实用原则,做好设备添置和更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效益.(三)建立制度.市教育局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以制度推进试点工作.各实施单位、各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试点工作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保证试点工作的有序进行.(四)监督检查.市教育局将加强对全市开展试点工作情况的检查督促,并把其作为对各中心学校、市直学校信息化工作考核和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建设工作和落实情况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对未开展工作或工作不扎实和单位予以批评和纠正.各中心学校、市直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检查督促制度.麻城市教育局

信息化试点工作计划 篇5

为深入贯彻《就业促进法》,落实《关于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186号),根据我省金保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职能转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xx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试点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体要求,紧密围绕就业创业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以完善功能、保证质量,提高效率为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为保障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市局研究,决定成立“xx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XXX副局长任组长,XXX、XXX、XXX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就业局XXX科,主要负责全市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进展情况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建全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面向全市业务经办机构,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例会

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协调联络各有关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并定期汇报工作进度。二是工作简报制度,即定期编制工作简报,向局领导、省厅牵头部门、各区县局领导报送工作进展情况。三是业务跟踪制度,即工作小组全程跟踪任务落实情况,及时提供高效、可行、安全的解决方案,完成软件系统的更新升级,使新的管理和服务内容实现全程计算机管理,确保业务与信息化管理同步进行。四是定期回访制度,即技术人员直接深入基层,了解一线工作所人员的需要,现场解决问题。五是培训制度,即分批次开展配套的系统操作培训,顺利实现新老系统的切换,进一步提高操作人员使用新系统的能力。六是目标考核制度,即将试点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目标,年底进行考核。通过以上机制的建立确保了试点建设“五到位”即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考核到位,为系统正常有效运转提供保障。

(二)加强一体化建设,实现大市集中。坚持信息系统“数据集中、应用集中”的建设模式,保障全市的业务统一和数据共享。针对各县区对本地公共就业服务在统计分析、宏观管理、信息发布等方面有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我市在全面推广统一的信息系统的同时,着重加强各县区合理内容的整合,由区县提出申请,领导小组组织需求调研,统一安排开发和上线运行。在确保全市数据安全、集中、统一、完整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全市业务标准的统一规范。

(三)拓展系统应用领域,逐步搭建服务平台。一是加强《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管理,实现全市《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信息共享和监管。二是创新手段,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管理水平,借助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提供的高校毕业生信息,拓宽沟通渠道,扩大择业空间。三是加强创业指导,降低创业成本,借助软件信息库建设,在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员创业经营过程中提供政策指导和帮助。四是实现基层服务平台功能整合,实现服务向基层延伸。五是实现企业就业信息网上申报,实现企业和人员的基础数据管理;实现企业相关就业登记信息申报、信息查询统计。六是推动系统在报表管理、查询统计、宏观分析等方面的提升。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试点工作对于我市乃至全省就业工作意义重大,要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县区要参照市局工作部署,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积极推进,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监督,狠抓落实。各级机构采取定期或抽查的形式对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的运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一方面确保业务规范和标准统一;另一方面及时了解、掌握软

件实际应用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抓出成效。

3、密切配合,协调进度。要统一行动,加强配合,建立联系制度,及时沟通情况,交换有关信息,确保就业信息的大市集中的顺利实现。

信息化试点工作计划 篇6

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纪委《关于转发<丹江口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通知》(丹纪发[2012]2号)文件的工作部署,我局积极响应,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做到了“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现将市住建局开展此项工作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依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规定,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重点实现信息公开共享专栏的链接和整合,集中、全面、准确地公开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用档案,不良行为信息公开基本达到全覆盖。

丹江口市住建局接到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后,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人负责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的建设,并制定了住建局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丹江口市住建局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安排了一名专门的信息员。同时,将此次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传达到各相关科室及局属各单位。建设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诚信体系,能够加强行业

信用信息的公开共享,最大限度地控制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不良行为。

通过以上措施,我局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职工自觉抓,并形成层层抓落实,上下一条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落实到位的良好局面。

二、抓住重点和关键,强力组织推进

按照市纪委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的要求,明确了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和责任主体。我局各相关科室及局属各单位室积极配合,各责任科室和人员,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各负其责,共同努力,将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各责任部门定期更新工程进度信息,确保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目前,我局已收集了部分建设工程的项目信息,对于这些项目,我局安排工作人员对有关项目主管部门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及相关部门信用信息系统进行梳理、分析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做好了初步统计,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根据工作要求,我局对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局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科室和单位组成的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于四月份对我市工程建设领域开展了一次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在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共检查25 项工程项目,其中公

建项目3个,廉租房项目2个,总建筑面积约75万㎡,共涉及到开发企业16家,施工企业22家(其中外地企业15家),监理企业11家,严格按照《湖北省建筑市场检查实施导则》对工程项目参建责任主体建设、施工、监理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发现,我市建筑市场行为整体比较规范,绝大多数责任主体能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检查中对存在问题的2家建设单位、3家施工企业和1家监理企业下达整改通知书,目前整改正在进行中。具体表现为:

(一)意识增强,行为规范。大多数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市场经营行为比较规范,能较好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质量、安全责任和义务,认真贯彻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工程施工强制性标准。多数施工单位能够将项目信息公开公示。

(二)服从管理,程序基本到位。绝大多数工程建设各方都能够积极配合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建设单位基本遵守先办证后施工,无“阴阳合同”、肢解工程、违法分包现象;施工图都按规定进行了审查,绝大多数项目的重大变更都重新审查并审查合格;施工单位基本都在资质允许范围内承接工程,大多数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做到履职尽责;监理单位基本履行了监理合同,大部分监理单位人员配备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基本能够及时、完整有序的将资料整理到位,履行职责。

(三)用工制度规范。受检项目,大部分从业人员取得了合

法的从业资格,大多数项目特殊工种人员能够持证上岗,人证基本统一;大部分施工单位制定有严格的用工制度,能够及时发放工人工资。

存在问题:

(一)个别建设单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严格。存在肢解发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执行不严、拖欠工程款等问题。

(二)部分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管理粗放。存在以包代管现象,少数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工程施工现场存在“脏、乱、差”现象;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存在“人证分离”现象。

(三)监理单位管理不到位行为依然较突出。如部分监理单位不能实行全过程监理及旁站监理,现场监理人员设置不配套、素质不高、安全质量意识较为淡薄等。

(四)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施工工地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企业仍存在班组代领工资现象,导致用工纠纷时有发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局要把握工作要求,加强学习、吃透文件精神,建立公开标准。一是拟完善我市建筑企业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目录与信用信息工作平台,为工程建设领域从业单位和人员相关的信用信息,包括信誉评价、项目考核、合同履约、个人执业信息、黑名单等信息的公开提供完善的平台。二是逐步实现市住建局建筑企业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目录与信用信息工作平台与市政府、纪委、经信局的工作对接,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信息化试点工作计划 篇7

近日, 为充分发挥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对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支撑作用, 科学规划布局泗洪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中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江苏通管局专门组织省内基础电信运营企业, 由朱新煜副局长带队赴泗洪与县领导探讨泗洪城镇化建设中共建共享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设立城镇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试点事宜, 在政策、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给予泗洪更多的扶持, 推动泗洪通信事业的发展。

朱新煜表示, 江苏通管局计划将泗洪打造成城镇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希望泗洪进一步明确规划, 统筹安排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落实赔补政策, 加大对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缓解资金压力;落实光纤到户标准, 加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管理, 根据相关强制标准, 推进光纤到户, 打造全国宽带建设的县级示范区;深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将宽带网络建设纳入“三个集中”规划, 完善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的配套服务。各通信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牵头组织作用, 主动对接, 参与到泗洪城镇化建设中, 为泗洪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投贷联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篇8

具体指在私募股权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对初创期企业进行投资的基础上,银行经评估选择跟进,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形成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的联动融资。这种投贷联动关系中,银行的角色仍然是提供商业性贷款,贷款的本质属性及其风险防控等基本要素要求没有改变。

4月20日,银监会、科技部、央行联合发文,鼓励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业务试点。北京中关村在内的5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等10家银行成为首批试点银行。根据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贷投放”与本集团设立的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为科创企业提供融资。

银监会指出,投贷联动通过探索建立符合我国科创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模式,使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更好地对接和匹配,既有利于提升银行业持续服务科创企业的金融供给能力,又有利于促进银行自身转型发展。

但商业银行与私募股权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等合作进行投贷联动,向风险较大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除了法律法规约束外,还必须按市场规则开展,在对风险能有效防控或覆盖的情况下,银行贷款才可以投资联动。

银监会要求,试点银行要在发展战略、机制建设、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积极稳妥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同时,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整合多方资源,通过充分发挥风险分担和补偿作用、完善科技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科创企业产业链等方式,创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对试点银行制定战略规划、完善组织架构、加强机制建设、规范科创企业贷款管理流程、构建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试点地区银监局相关工作。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要求科技部门在投贷联动具体实施和推动过程中加强多方合作,在制定科创企业标准、建立数据库等方面做好服务,加强各地区支持科技企业的政策联动以及配合银监会做好政策的监测、评估和总结。

三经普试点信息 篇9

省市领导现场点评**镇三经普试点工作11月27日下午14:00,四川省普查中心调研员梁武、市普查中心主任兰国萍、区统计局局长赵红及北京超图软件公司技术人员等考核团一行对**镇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试点工作进行现场点评考核。

点评考核团先对**镇房地产业水岸风景、民扬村晨曦森林休闲度假村等具有代表性的普查单位进行了实地视察、点评。接下来由**镇“三经普”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向考评团进行工作汇报,最后省普查中心调研员梁武强调了四点: 一是做好宣传工作,普查员要提前对普查对象做好摸底工作,规划普查工作线路。二是做好记录工作,对普查全过程进行监控,经普查中遇到的问题、遗留的问题、解决好的问题全部记录下来。三是强化责任,对每一个普查员进行培训明确普查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四是总结方法经验,在每日的工作笔记中,总结如何解决好问题,有什么更好更快的方法进行普查,以便在正式普查时给其他同事进行分享。

信息化试点工作计划 篇10

一、概述

1.项目名称:“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研究

2.申报学校概况

宜章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创办于,是一所由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双重管理的全日制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4000O。现有33个教学班,学生2427人。77名教职工,其中本科学历45人,占65.2%,小学高级教师40人,占58%,省级优秀老师1 人,市级教学能手2

名,市级骨干教师4人,学校校长及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黄丽萍同志被评为郴州市优秀校长及市级骨干教师,由她所主持研讨的省级课题《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获省级优秀奖,市级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市级一等奖。

学校自创建以来,就确立了“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让学生抬起头来做人”的教育理念,教育质量一直稳居全县前列。办校十余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省级交通安全文明学校,市级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市级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市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单位,市优秀教研组(语文)、市新课程改革样板校等数十项省市级荣誉。

学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积极推广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软件、硬件建设,广泛开展师资培训与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学校成立了电教中心,目前,学校拥有2个计算机多媒体教室,33间教室安装“班班通”多媒体设备,30余台教学办公计算机,学校教师人均手提电脑1台,学校还拥有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校园网络中心等信息化设施,从硬件上保证了学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的开展。

学校自“十五”以来,连续承担省市教育技术研究规化课题,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十・五”课题《小学自然课件的开发》获省二奖,“十一・五”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获市级一等奖,“十二・五”《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正在研究之中。目前,全校形成了崇尚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和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机制,培养一大批信息化素养优良的科研型教师。

3.试点工作目标、内容和期限

(1)工作目标

①以“微课程”的制作为基础,通过“微课程”的开发,收集与整理,逐步形成“微课程”资源建设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化”、“主动性”学习提供资源保障,并最终形成“微课程”建设的一般策略。

②通过“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微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并最终实际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③通过“微课程”的建设与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同时,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

(2)工作内容

①“微课程”资源库建设。以语文学科教学中“微课程”的制作为基础,以认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等学科知识为切入点,通过“微课程”的开发,收集、整理与运用,逐步形成“微课程”资源建设库。

②“微课程”发布平台建设。在“微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以校园网站,移动校讯通平台为切入点,建立“微课程”发布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化”、“主动性”学习提供资源保障。

③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学生及家长对“微课程”的需求并最终形成“微课程”建设的一般策略。

④“微课程”的使用。引导学生通过 ”微课程”使用,逐步形成“个性化”、“主动性”的学习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微课程”条件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一般策略。

⑤通过对“微课程”建设与运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的研究,探寻“微课程”在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所起的积极作用。

⑥积极推广研究成果,实现“微课程”建设与运用的社会效益。

(3)工作期限

“微课程”建设与使用的研究,预计试点研究工作期限为三年,即5月至6月。

4.试点工作预算及资金来源

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创新应用,预计三年学校需要研究经费100万左右,其中硬件设置预计60万,占60%,软件设置预计30万,占30%,课题研讨,人员培训,观摩学习,组织实施预计10万,占10%。其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公用经费,预计教育信息化经费占教育公用经费的30%

二、试点项目立项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选题背景

微课发端于微博,自起,微博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课也应运而生。国内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我们认为,微型课程是一个小容量的学习专题,这个专题或是学科课程相对独立的某个单元、某个概念、某项技能,或是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或是某一个知识领域的探究活动等。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微型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若干微型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某个知识或形成某项技能。

微课发展到现在,以其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备受师生欢迎。然而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却也发现“微课程”建设与使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微课程”建设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就微课面言,目前还处于自我摸索阶段,而就整个微课教学资源来说,非常的零散,还未真正成型,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资源或平台,供教师们借鉴参考。二是一些中小学生教育网站,尽管具有大量的公开课、精品课等视频教育资源,但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很难再有足够的时间,去开展重复的学习。学生无法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资源。205月,我们就目前网络教育进行了一项调查,我们在我校四,五年级抽取6个班级,调查家庭能上网的学生300人。调查问题有三个:你是否在常上专题学习网站学习?你是否在网上收看过教学视频?你是否在网上查阅过学习资料?回答“是”的比例分别为16.5%、10.7%、30.5%。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网络教育方面还只局限于查阅资料,而对专题网站学习,观看教学视频等“个性化”学习方式则是微乎其微。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研究,我们的设想通过“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使学生更方便、更快捷、更有趣、更有效的开展“个性化”、“主动性”学习,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试点工作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正进入现代教育技术阶段,该阶段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过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由此可见,现代教育的发展,必将促进教与学模式的变化和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必将被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所代替。

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交会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历经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探索过程,并因此获得丰富情感体验,最终形成知识与技能。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呢?微课的出现,恰好填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它既能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又能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是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3.试点工作可行性分析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以其简单化、实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备受师生欢迎,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其次,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正受到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并已初见成效,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微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运用,以及微课程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作为市级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我校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课题研究团队,能够对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进行观察与研讨,以确保试点研究工作扎实有效。

三、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1.试点工作目标和任务

(1) 以“微课程”的制作为基础,通过“微课程”的开发,收集与整理,逐步形成“微课程”资源建设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化”、“主动性”学习提供资源保障,并最终形成“微课程”建设的一般策略。

(2) 通过“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微课程”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并最终实际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3) 通过“微课程”的建设与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同时,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

2.试点工作实施原则

(1)先进性原则

试点检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1

作为课题专家组成员,如何在检查考核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如何加强检查工作的灵活性,如何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是我们面临的三项挑战。

针对这三项挑战,我们明确了全面收集信息、积极配合企业、辩证分析试点的基本工作原则,制定了事前、事中、事后三步走的工作方案。首先,为了避免“外行”检查“内行”的情况出现,我们做足了准备,各成员都拟定了详细的检查工作问卷和大纲,并集中讨论,共同完善,力争使检查工作更有效、更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其次,立体预防强调的是一种严格规范且与企业自主相结合、具有自身活力的预防。为了防止僵化试点工作的开展,必须针对不同的工作情况进行一定区分。对于试点方案明确要求的工作内容,我们对企业相关工作的底稿、数据及备案作了认真分析;对于个别企业自选进行的工作内容,则以倾听为主,关注具体的效果及自选缘由。

信息化试点工作计划 篇12

一、顺势而为, 以试点带动学校教育创新

学校选择“信息技术促进民族地区小学语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索”作为命题, 是基于以下因素的思考:

一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下简称“纲要”) , 《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是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表现,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纲要》进一步指出:“要创新网络教学模式, 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下简称“规划”) 明确提出了“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 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 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纲要》与《规划》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为学校做好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指明了方向。2012年9月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突破了学习围墙, 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 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 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学校选择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民族地区小学语数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索这一命题, 旨在探索民族地区学校如何加快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以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加快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 加快从以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全面实现教与学的“双重革命”。

二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学校始建于1935年, 其中苗族学生占44%、土家族学生占38%。学校作为第一批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 在“八五”、“九五”、“十五”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领域里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运用“三机一幕”开展的“童话引路、提前读写”实验教学成绩斐然, 享誉国内外。在新技术、新资源、新理念不断更新的信息时代, 湖南省凤凰县箭道坪小学作为民族地区学校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以加快从“初步应用整合”向“深度融合创新”迈进的步伐, 实现跨越式发展, 进一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异,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 支撑教育创新发展?也就成了信息化环境下亟待研究及解决的问题。

二、模式构建, 以信息技术带动试点工作

凤凰县箭道坪小学试点工作的目标有三点:一是探索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及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资源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 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二是探索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及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三是依托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结合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师生个人学习空间, 提高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与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资源开展语文、数学教师备课策略的研究。二是利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资源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资源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及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三是利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与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资源帮助教师建立个人学习空间, 达到资源的双向推送, 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试点工作的研究从以下三个层面开展:一是以教研组为单位, 形成子课题组, 组织各学科教师从应用层面开展资源的应用策略研究。二是以学校州、县学科带头人为骨干, 围绕试点工作重点研究, 指导并参与各教研组开展阅读教学与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三是依托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结合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利用国内最新的成果指导试点研究活动, 实施试点工作。旨在探究利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构建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 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转变, 从课堂教学为主向多种方式学习转变, 以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和发展需求为导向, 多渠道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 全面提高该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建用结合, 全面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 实现“三通两平台”目标

目前, 学校建立了有省、州、县专家指导小组和工作实施小组等人员保障, 并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外, 已构建了“三大基本保障体系”, 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加大投入, 确保信息化设施基本到位。目前, 学校已经实现了100M网络宽带进校园, 100%的教师及四、五年级学生注册开通了学习空间, 建有无线局域网络连接, 网络覆盖整个校园;所有教学班均安装了电子白板、短焦投影, 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 33个教学班的建好校园广播系统。学校建有计算机教室一间,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达到1人1机;建有多功能媒体报告厅一间, 语音室一间;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 并为每个教研组办公室装配了两台以上台式电脑;建有校园数字化电视台, 配备了三台高清摄像机, 能够开展数字化课堂教学实录的直播和转播。目前学校配有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400多G, 自主开发资源软件达120G;语、数、科学及综合科目教学资源各三套。现在, 学校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实现无缝链接。

二是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确保试点工作有序进行。首先是充分利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这个平台创新学校备课管理工作, 建立了备课管理模块。其次是利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对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成果以及学校举办的各类研讨活动进行专项管理, 建立了教育科研管理模块。第三是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空间, 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同班级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空间里发布各类通知, 教师可以在此空间里进行学生的学习成绩管理、学生电子档案管理和学生作业管理, 也可以依托班干部协助教师每天对班务进行管理, 对班级的班务工作及时总结, 提出整改意见。最后学校还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学校管理员空间, 建设学校的德育管理、学藉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等模块。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这条快速通道, 提高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规划、统筹、卸掉和执行能力。

三是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试点工作。首先是学校对试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 以听课、教案评比、教学论文评选、评优课等考核方式, 对各项工作实行定期和随机考核。其次是对于踊跃投身于试点工作, 积极承担试点工作任务的教师, 为其创造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第三是完善学校奖励制度, 对于完成试点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师, 给予奖励, 并在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

四、专业引领, 创新信息化发展机制

从试点申报报批到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凤凰县箭道坪小学精心筹备, 认真组织, 强抓落实, 目前开展并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领导和专家的支持。自接到试点通知后, 学校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及州教育行政部门汇报, 取得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从试点申报到试点实施, 部属领导、县委、县政府及州、县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校开展调研工作, 全力支持试点工作。2012年12月,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及湖南省电教馆陈德平馆长等领导来校视察工作。2013年3月, 湖南省电教馆技术部王劲松主任带领专家小组来校指导教师利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开展“在线备课”工作。

二是抓好专题学习, 明确试点任务。我校多次召开学校行政人员会议制定修改试点工作申报报案以及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组织召开了学校行政人员及全体教师工作会议, 学习了《箭道坪小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箭道坪小学试点工作2013年度工作方案》, 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内容、人员、职责, 让所有教师明了试点工作, 支持试点工作、参与试点工作。

三是举办多层次培训, 提升试点工作能力。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多次分层次对全体教师进行网络技能应用培训及“班班通”双板教学操作培训。2013年4月对全体班主任、青年骨干及实验班级教师进行网络技能应用培训和专用工具应用培训。同时, 利用小学生信息技术课对学生进行打字、WORD文字处理和绘图软件的使用培训, 教会了学生学习空间的使用, 学会上传下载。

四是围绕试点工作重点, 强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目前学校已制定了实验班教师教研制度, 确定了实验班级, 并进行了前期测试;对参与实验班研究的骨干教师进行了教学模式专题培训;制定出教学模式量表, 详细调查研究建模之前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关系。目前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第一轮建模研究顺利进行。语文学科主要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阅读教学“三段十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其内容主要是以“课前收集—课内研读—课外拓展”为主线, 通过整合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中的资源, 为学生架起一座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拓宽学生课内教学容量的研究;其特点是突出了资源应用于“课前、课内、课外”三个阵地, 突出“主题、课程、空间”三种资源。数学学科主要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学—展—点—练—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五是开展网络备课, 推进网络研讨。2013年春季学校两次组织全体教师对“在线备课”平台使用进行培训, 全面使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在线备课”平台备课, 目前, 我校上传教案数量已经达到2182篇。4月完成了对“在线备课”前期上传教案进行网上检查记载。同时, 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 在每周教研日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活动, 对超前教学设计及配套课件进行讨论或对上过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修改, 确保上传教案的质量, 教研组分管领导每周进该活动进行检查记载。

六是指导师生完成注册, 开通建设师生学习空间。目前, 学校全体教师对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进行了注册登录, 全体教师及四、五年级学生对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注册登录, 建立了师生学习空间。

五、结语

凤凰县箭道坪小学克服学校地处偏僻、师资薄弱、理念滞后、设施不足等诸多困难, 在今后的试点工作中, 学校将以应用为中心, 以构建模式为重点, 以空间建设为突破, 推进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开展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与国家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资源普及性应用活动, 通过在学校内举行“骨干教师多媒体示范课”、“教师多媒体合格课竞赛”、“教师优质课竞赛”等活动, 积极组织教师各级优质课比赛, 承办各种赛课、观摩课、研讨课等活动, 给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和舞台。在教师个人空间开辟“优质课堂成果”栏目, 参赛教师把参赛内容的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等上传到栏目中去。二是进一步开展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验证性研究, 初步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数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利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大空间建设与研究。鼓励教师们在个人学习空间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心得体会、困惑与思考, 在教师空间为教师开设读书笔记栏目, 鼓励教师勤写读书笔记, 或摘抄精彩片段或发表感想。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是参与、互动、探索的研究过程。试点工作既是机遇, 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有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 有全校教师的勤奋努力, 试点工作一定会结出丰硕成果。

摘要:本文以湖南省凤凰县箭道坪小学为案例, 分析了在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 从明确任务目标、构建保障体系、多种手段落实等方面出发, 对基于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上一篇:关于失望伤心句子下一篇:大学生暑期打工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