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台农业考察报告

2024-07-31

赴台农业考察报告(精选6篇)

赴台农业考察报告 篇1

农业经贸考察团赴台考察报告

一、台湾农业经贸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全岛有三分之二地区属于高山林地,南北长394公里,东西宽144公里,土地总面积近3.6万平方公里,气候温暖,年均降雨量1594—2340毫米,年均气温21.7—23.8℃。现有人口2300余万,其中农业人口400多万,人口密度为世界第二。现有耕地1290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种植面积540万亩。经济作物以甘蔗和茶叶为主,盛产的阿里山高山茶享誉海内外。园艺作物包括水果、蔬菜、花卉等,水果种植面积345万亩,主要品种有香蕉、菠萝、柑桔、葡萄、芒果、柚子、橙、莲雾、释迦、槟榔等;蔬菜种植面积255万亩,品种超过90种;花卉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产业,享有“蝴蝶兰王国”的美誉。畜牧业中生猪饲养量超过1700万头,牛饲养量16万头,其中以乳牛居多,占75%;鸡饲养量1亿多万羽,鸭1000多万只。渔业发达,年产量130多万吨,其中养殖渔业占22%,近海渔业占19%,远洋渔业占55%。发达的台湾农业体现了十分突出的特点,归纳起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理念超前。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纵观产业转型后台湾农业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停滞—复苏—腾飞三个阶段,农业增长方式由原来的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阶段,再到产业经营和效益农业阶段,当前台湾农业已处于世界领先发 1

展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台湾针对各个时期的现状提出的超前发展理念,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台湾农业发展进入停滞期,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小,经济地位十分低微,90年代初台湾当局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的构想,利用有限的资源总量走出了一条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现代农业之路。同时,针对近年来农业占经济总量不断萎缩的现状,台湾还提出发展休闲体验农业的理念,在考察中我们参观了台北生态教育农园、台一休闲农场等休闲农业基地,业主把生产食品的农场拓展为集种植、教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庄园,农业逐步由第一产业拓展为第一、三融合的产业,已逐步为社会广泛认知和认同。

二是技术先进。随着台湾现代农业的纵深发展,台湾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和实际应用,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岛内拥有台湾大学农学院、东华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嘉义大学园艺技术培训中心、台湾蔬果花卉产业科技发展协会和亚太生物移转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致力于农业科技研发推广的院校和企业。目前,在农业品种的改良、食品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研究等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在农作物品种改良方面,台湾从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作物品种和种源资源,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及其分所,均有相当规模的种质库。在高新技术方面,台湾农委会采用航空遥测技术,迅速有效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而准确的信息。在生物技术方面,以基因工程为基础培育出抗虫白菜、甘蔗、花椰菜、抗病木瓜,以组培方式培育出果树、花卉的种苗,对于动物防疫已完成了“六合一”疫苗的开发和畜产品药物残留检验试剂的研制。

三是产品精细。受平地少、山地多的因素制约,台湾无法推行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而只能选择精致农业的道路,产品精细成为了台湾农业的一大特点,“精”指的就是农产品的品味高、质量好,而“细”则是指农产品加工的链条长、种类多,简单的说就是“质量上乘、品种多样”。台湾巨农有机农场是台南一家中型有机农场,业主采取全电脑监控并引进循环生态模式,利用益虫消灭害虫,利用害虫喂养禽类,再利用禽类粪便给农作物施肥,整个过程全部实现有机化生产,收获的蔬菜瓜果价格是同类非有机产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除了产品质量好,台湾的农产品加工业同样非常发达,旺旺、统一等都是在大陆家喻户晓的大企业。我们在台湾一些地方参观时了解到,仅仅是茶产品,除了各式各样的茶饮料外,衍生出的加工产品种类繁多,各式糕点、保健品、化妆品中都可见到茶叶的身影。现在台湾农产品加工已经突破传统界限,向保健、生物、医疗、环保等产业发展。

四是管理规范。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台湾的农会组织网络健全、管理规范,在农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都有农会人的身影和足迹,深受台湾农民的欢迎。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为镇(市)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其职能涵盖农业政策、农技、农产品的推广,农产品的加工、运输、经销,农户权益保障,以及涉农企业的项目资金投资等各个领域。同时,台湾的农业组织积极向现代企业管理借鉴,推行严格

规范的企业化管理,大力培育产业文化。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几乎每一家台湾农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都有产品陈列展示室、产品文化和企业文化宣传室,对产品的品牌、发展历史、发展前景、生产加工过程和标准都有系统全面的宣传、推广体系。板桥市农会还创办了“板农活力超市”,成为推广当地农产品、服务广大民众的平台和窗口。

五是环保质优。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十分完善。设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农产品市场交易法》、《农药使用管理办法》、《食品卫生管理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根据农业生产、流通和检验工作的需要制定了安全标准,已对20种不同作物,289种农药制定了1149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同时严格市场准入,在主要的果蔬产地、批发市场和超级市场,均设有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生化法)站,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实施快速检测。建立了产地追溯制度,进入市场的果蔬产品均依标准进行分级包装,并注明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编号)、产品等级、供应市场等字样。同时大力推行质量认证,在果蔬方面推行了GAP(吉园圃)、CAS(优良农产品)认证,在畜牧方面推行了ISO、HACCP和GMP认证。通过认证,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树立了品牌产品的信誉。

二、主要体会和启发

(一)要始终把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台湾农业的快速发展,与健全、完善和发达的市场流通网络密不可分。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领域的农产品市场流通

体系,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物流营销平台”的思路,加快建设和改造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力培育市场流通主体,积极开拓市外、国外市场,扩大农产品的销售空间。综合运用多种营销策略,加强农产品市场宏观指导,努力实现农产品产需基本平衡。加强产地农产品市场建设,积极鼓励发展农产品配送、营销中心。优化公共营销服务,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主角、市场运作的原则,继续开展“特色农产品进超市”等系列活动,为农产品生产主体和市场之间搭建多种形式的对接平台。

(二)要始终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技术农业。台湾农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把科技摆在了重要位臵,发展现代农业,最根本的是要在提升综合效益上做文章,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一方面,我们要依托市县两级的农业技术科技服务机构,加大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逐步增加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对农业新品种的引种、选育、栽培及示范推广项目的科技研发资金要继续加大,带动农业科技上台阶、上水平。同时,要注重培育科技龙头企业,支持农业规模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联合创建农业科技研发中心,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多种形式引进科技人才,开展技术研发,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三)要始终把培育产业基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台湾精致农业是农业适应土地资源严重不足而发展起来的,这对于同样是以“七山两水一分田”的我市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地说就是要充分

利用自然资源,走特色、质量、效益的发展之路。要深入推进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大特色产业发展计划,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抓好苎麻、茶叶、楠竹、水产等有规模的传统产业的效益提升,进一步扩大苗木、水果、速生林、鸡鸭、生猪、马铃薯等新兴产业生产规模,加快形成“一县一品、一市一业”的大格局。

(四)要始终把延伸产业链条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产业农业。多年来,台湾重视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不断完善集产地、批发、零售为一条龙的农产品三级运销系统,实现了产、加、销一元化。近年来,我市掀起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热潮,但效果还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前、产中、产后缺乏有效链结,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共同利益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农产品深加工上还有欠缺,难以真正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对此,我们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培植和扶持如巨宁森工、温氏养鸡、精武鸭业这些具有带动辐射能力、有使农产品加工增值、有市场需求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引进新设备、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提高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水平。

(五)要始终把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台湾新兴发展的生态休闲农业对我们是一种启迪,可以说,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新方向。休闲农业一般具有提供休闲场所、教育市民认识农业、体验农村生活、维护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提高农业收益等多种功能。咸宁作为作为武汉市的后花园,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环境,要把生态农业发展同当前我市蓬勃发展的农家乐产业结合起来,重点发展一批不同区域特色、不同功能定位、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基地,实现农业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存,养生休闲与农民增收的共赢互利。在操作过程上,组织方式要多样化,要结合各地实际需要,因地、因业制宜,加强分类指导,防止违背客观规律,盲目大干快上造成资源资金浪费的情况发生。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五日

赴台农业考察报告 篇2

1 台湾园艺产业概况

台湾种植的园艺作物主要有水果、蔬菜、花卉、特种作物。2009年台湾水果面积23万公顷, 产量260万吨, 主要水果种类有芒果、荔枝、菠萝、番石榴等, 特产有槟榔、莲雾、咖啡等。蔬菜种植面积17万公顷, 产量300万吨, 主要种类超过90种。花卉种植面积约1.4万公顷, 年产值128亿元新台币 (约合27.8亿元人民币) 。虽然花卉种植面积在台湾仅占总体农业生产面积的1.78%, 但是花卉亩产值高达1.4万元人民币, 高居各类农作物之首。台湾花卉种植地区相对集中, 主要分布在彰化、南投、台中、台南及屏东等县, 包括切花、兰花、盆花、苗木、球根和种子等6大类, 品种多达200多种, 其中切花类和苗木类栽培约占总面积的90%。目前, 台湾的蝴蝶兰、文心兰与大花蕙兰等种植面积约600公顷, 年产值约27.7亿元新台币 (折合人民币约6亿元) 。其中蝴蝶兰出口额达5 200多万美元, 占花卉出口总额的48.5%, 每年出口到香港、新加坡及欧洲等地的成株种苗3 000万株。

2 台湾现代园艺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1 区域特色明显

从20世纪70年代起, 台湾积极推出农业综合调整方案, 以县、乡为单位, 按不同区域条件, 发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 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我们考察的云林县共辖19个乡镇, 每个乡都有1至2个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2.2 农会组织功能齐全运行规范

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农会分为乡镇 (市) 农会、县 (市) 农会、省农会三级, 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

农会的主要功能有:一是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 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二是办理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 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政府委托的业务经营, 设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三是兴办农业金融业务, 乡级农会信用机构遍及台湾农村各个角落, 实行“广存专贷”, 存款可来自农会会员、选助会员和其他团体、机关, 放款则仅限于农会会员。近10年来金融业务盈利均占农会总盈余98%以上。四是提供家畜保险、农民健康保险。除了农会提供的金融服务外, 台湾还设立了政府性质的财团法人农业信用保证基金, 在农会的领导下配合政策为农渔民提供融资保证服务, 截至2009年底, 基金成立26年来累计协助34.2万户农渔民取得农业融资3006亿元新台币。我们此次拜访的云林县农会, 其供销经营所获收益中, 62%用于农民培训、肥料和农药等补助, 38%则用于农会行政开支。

2.3 科技创新和运用能力较强

技术改进、品种改良、结构调整、效益提高是台湾现代园艺产业的特征, 而这无不得益于台湾农业的科技创新及其应用。在园艺作物品种改良方面, 台湾从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品种和种源资源, 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及其分所, 均有相当规模的种质库;在高新技术方面, 台湾积极发展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等。台湾农委会采用航空遥测技术, 迅速有效收集第一手资料, 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而准确的信息。用在园艺生产上的自动化技术还有作物受灾预测及遥测、地理资讯系统、卫星定位技术等;在生物技术方面, 以基因工程为基础培育出抗虫白菜、甘蔗、花椰菜、抗病木瓜, 以组培方式培育出果树、花卉的种苗。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健全且管理严格

一是法律法规完善, 农产品安全标准齐全。已制订颁布了《食品卫生管理法》《农药使用管理办法》《农药残留检测要点》《蔬果安全管理办法》。在有关农产品市场和畜牧等法律法规中,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也都予以明确, 根据农业生产、流通和检验工作的需要, 针对20种不同作物、289种农药, 制定了1 149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二是管理部门职责明确, 检测体系健全。台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分别由农业委员会、卫生署、标准检验局三个部门负责, 严格把好农产品的生产和入场质量安全关, 台湾各市县设有18个农药检测中心、14个农药检测站, 并在各乡农会、合作社、合作农场、果菜市场、超市设置80多个农药残留生化检验站。三是推行农产品质量论证。在果蔬方面推行GAP (吉园圃) 、CAS (优质农产品) 认证和有机蔬菜的认证。四是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台湾的所有蔬果批发市场均设有农药残留超标快速检验室, 对进场交易的果菜进行抽样快速检测。我们此次参观的西螺农产品市场, 凡是要进场交易的产品, 一周前就要求申报品种、面积和产地, 并对要交易的产品由农会到产地进行检测, 合格者方可允许进场交易。进入市场的产品均依据标准进行分级包装, 注明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 (编号) 、产品等级、供应市场。五是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高。农业从业人员都知道不注重产品质量就会失去市场, 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因而大多能自觉主动地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和规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2.5 农产品运销体系健全且运行高效

台湾农产品销售主要形式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直销店、产销班 (设在农会、合作社等之下的产销组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台湾各农会下设有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产销班, 专职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分级、包装、运销等各类产后业务, 他们都是以区域内的骨干农户牵头, 以合伙或股份制形式组建而成, 使区域内的农业生产经营完全实现产业化运作, 支撑和推动了区域农业的发展。台湾对农产品的运销组织体系十分支持, 从规划、建设、运行、资金、税费等各方面都予以大力鼓励和扶持。

此次我们考察参观的台北市花木批发市场, 其完善的交易制度和市场设施、合理的市场布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市场建筑面积共有41 384㎡, 有汽车567辆, 机车383辆, 并配备有停车场、污水处理设施和环境噪音监测系统等。市场分三层:一层是零售批场和庭院景观示范区, 提供零售买卖业务。二楼是拍卖场和分货场, 供举行花木拍卖;三楼是盆花展售室, 专门供盆花批发。花农提供给市场待售的盆花, 委托市场摆放在移动货架上进行展售批发。批发的盆花均由花农自己定价, 市场负责销售。成交后, 市场按照销售额的4.9%向花农收取服务费。

2.6 休闲农业方兴未艾

台湾的休闲农业是为了解决传统农业经营困境与转型而发展起来的, 能提供休闲服务、兼之有农产品生产经营、农技培训和农耕农艺体验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目前, 台湾休闲农业, 主要有观光农园、野生动植物的观赏与研究、品尝野味的休闲旅游等几种类型。为了鼓励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台湾农委会专门颁布了休闲农业的管理办法, 并配套相应的政策。

我们此次参观的位于南投县的台一休闲教育农场, 拥有各类蔬菜、花卉种苗的培育、蝶舞馆及户外教学园区等, 农场不但利用区内的多种蜜源植物, 培养各种蝴蝶, 并用香茹废弃物营造出甲虫的生态空间, 是一座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学习的观光景点。另一个参观考察点台北县农会文山农场, 是一个以茶园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休闲农场, 以茶园生态观光、采茶体验、制茶参观、茶艺讲座、体验教学等为内容, 使游客在观光游览的同时体验农场注重维护生态平衡、有机生态经营的理念。

2.7 有完善的农业保护扶持政策和农民保障体系

台湾对园艺产品有价格干预和产销调控机制。台湾园艺产品的价格效益弹性为0.2%, 产品一般增产10%, 价格会下降50%。当园艺产品市价低于生产成本的95%, 政府机制会启动, 即由政府出成本95%的价格回购产品, 保障农民基本收入, 同时调减来年种植面积。以农会组织为主体的农业“策略联盟”在调节市场、保障农民利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01年, 台湾的芒果大丰收, 农业“策略联盟”积极配合政府, 将芒果的三级品采购30% (政府补贴一点) , 不许直接上市 (做果汁后再上市) , 市场上的新鲜芒果价格不仅没有下降, 还有上升 (因为上市的主要是品质好的芒果) 。

台湾对农民固定资产 (生产设施) 投入方面也有相应补助。如建温室和购买大型农机具补助全部费用的三分之一, 农民购买农机具需要贷款, 可到政府委托农会的乡信用社办理贷款。政府补贴农户的生产设施都有“政府”部门援建的标识。

台湾实行农业生产保护政策。这些保护政策包括:⑴农产品价格支持。在加入WTO前除了保证以高于成本20%的价格向农民购买稻谷以外, 还设立了高梁、玉米、大豆等产品的保证价格。从1983年开始, 玉米的保证价格是每公斤15元新台币元, 大豆是25元新台币元, 高梁是14元新台币元。这些价格比同类产品进口价格高一倍。⑵农业生产投入补助。政府在降低农业税收的同时, 还补助农业燃料和动力, 提供低息贷款。另外, 政府拨款改善农业、水利、农村交通设施,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⑶直接收入补助, 为了解决价格支持的稻米生产过剩问题, 政府后来干脆采取直接收入补助的做法。农民如果将稻田改种玉米、高梁和大豆, 即可得到每公顷1 000千克的稻米补贴, 即使什么也不种, 亦可得1 500千克稻米。农产品生产保护政策的结果, 使得农民收入与非农收入的差距逐渐减少, 从1985年起, 农家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一直高于非农收入的一个百分点以上。

2.8 基础设施完善, 机械化水平较高

台湾的农业水利、农村交通设施均由政府拨款修建。全台湾农村的基础设施都很完善, 从平原到丘陵山地均实现了机械化耕作。在文山农场看到, 整理茶园、栽植茶苗、起垄开沟均使用小型耕整机。阿里山的茶园全部安装有喷灌设施, 且山地茶园道路完善, 利于机械化操作。

3 启示和建议

通过这次考察和交流, 我们认为台湾农业和园艺产业有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海峡两岸农业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3.1 应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园艺产区的交流合作

四川物产丰富, 有许多台湾不产的产品, 如苹果、甜樱桃、荞麦等;台湾园艺产品的产销形式和食品加工技术较先进, 作为蝴蝶兰的王国, 台湾蝴蝶兰的品种尤为丰富。今后加强交流与合作, 不仅有利于学习借鉴台湾的先进经验, 而且可以吸引台湾客商到四川进行投资开发农产品加工, 提升我们产品的附加值和加工水平。建议四川省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工作, 通过多种方式与台湾农业方面进行广泛的接触联系, 力争在对台农业经济合作中有所作为。

3.2 应加大农产品的质量体系建设

台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 曾面临与大陆相似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其不合格产品的比例一度高达30%以上。此后台湾采取的一系列质量安全和管理办法, 对我们很有启发。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首先要完善相关质量标准体系。特别是必须加快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进度, 满足开展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需要。其次, 要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因地制宜、因产品制宜, 提高检验检测工作水平。第三, 逐步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 从生产基地和市场入手, 建立质量安全控制制度、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等。第四, 加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和标识管理, 树立优质农产品品牌和形象, 扩大其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

3.3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一般具有提供休闲场所、教育市民、认识农村、体验乡村生活, 维护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提高农家收益等功能, 目前正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四川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应加大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田园生态景观资源、农村人文资源的开发力度, 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特色产品、农村空间出让等与旅游融为一体, 拓展旅游空间, 力争使四川休闲农业向体验型、休憩健身、回归自然和农业深层次开发发展。

3.4 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随着市场农业的不断完善, 目前四川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应运而生。但总的来讲, 四川各类农民合作组织仍然存在着组织网络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完善等系列问题, 尤其缺少能真正代表农民利益, 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组织机构。借鉴台湾的做法, 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型的过程中, 我们应将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大议题来研究, 着力引导扶持、组织网络、服务功能等方面完善提高, 推动农业经济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制度创新。

3.5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

抚州市经贸考察团赴台考察报告 篇3

2009-05-06 15:42:03 华夏经纬网

2009年1月9日至16日,以抚州市政协主席李品行为团长,市委常委、副市长黄牡香为副团长,部分县(区)、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共10人的抚州市经贸考察团,赴台湾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活动。这此考察,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不小,可以说是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广交了朋友、推介了抚州,加强了合作,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圆满成功。

一、基本情况

这次考察活动,应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文化教育经济贸易关系促进会的邀请,邀请单位对具体活动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整个考察活动突出了“加强经贸项目交流,推动抚台经贸合作”的主题,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在台期间,考察团先后访问了台北、新竹、高雄、台中、桃园等多个县市,考察了台湾茂生饲料股份有限公司、汉光蔬菜水果生产合作社、台湾东海大学农场、国立故宫博物馆、台湾101国际金融大楼等,还拜会了台湾的江西同乡会,看望了当地的抚州籍乡亲。期间,我们还考察了台北市市政建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公会、高雄市市政建设以及宝岛重点风貌等。

二、主要收获

这次考察从北到南,纵贯台湾全岛,考察的经贸项目范围涵盖生态农业、高新技术、市政建设等。虽然时间不长,但接触面较广,对台湾的整体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借鉴了经验,增进了感情,为今后我市进一步引进台资与加强合作打下了基础。总的来看,这次考察活动有如下主要收获:

1、广交了朋友,为抚台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考察团在台期间,考察了10多家各类企业和经贸组织,接触了台湾工商企业界、有关行业协会组织和社会知名人士。考察团自始至终坚持原则、以诚相待、虚心学习,努力使台胞看到我们发展抚台经济技术合作的诚意,既增加了互信,联络了感情,开拓了视野,也展现了抚州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不忘老朋友、结交新朋友”,考察团不仅加深了与黄玠、张定原、曹典章等一些老朋友的感情,还结识了一些工商企业界和有关协会的朋友,加强了沟通,发展了关系,建立了联系渠道。在新竹工业园区,台湾科学园区同业公会总干事曹典章先生向代表团详细介绍了工业园区的管理组织结构、产业发展现状和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代表团详细询问了新竹工业园区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规划,参观考察了新竹工业园区建设现状。桃园县大园乡张建隆乡长还特意宴请了考察团一行,通过交谈,张乡长表示适时会带工商届人士赴抚考察。在台期间,考察团还拜访了台湾江西同乡会和在台抚州籍知名人士,向他们通报了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转达家乡人民的深情问候,受到了乡亲们热情款待,使考察团深切感受到了抚州籍台湾乡亲对故乡无法割舍的深情。

2、拓宽了视野,为对台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通过此次考察,考察团对台湾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感受颇深的是台湾经济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一是工业意识浓厚,考察团从北到南,所到之处,到处是工厂林立。据了解,台湾现有企业100多万家,几乎是每20个人就有一家企业。二是科技教育水平高,台湾社会成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超过60%,大量的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后返台创业,成为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核心力量。三是城市化水平高,形成了以台北、台中、高雄为中心的三大都会区,这三个城市都比较繁华,特别是农村也已向城市化过渡,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尽管这次我们在台湾逗留的时间较短,但就我们所接触到的人士之间的交谈,所参观的企业,所观察到的市容情况以及电视报道等,确实感到台湾经济不景气。台湾在政治上,党派纷争十分激烈,争权夺利,而工商界人士则对此忧心忡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岛内的投资;房价和股价的大幅下跌使台湾人民的存量资产大大缩水,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岛内的消费。相对而言,祖国大陆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投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而先期来大陆投资台商纷纷获利的示范效应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更多的台商到大陆来投资。因此,目前台湾工商界人士欲来大陆投资是一个普遍现象,区别只是在于对祖国大陆了解的程度不同和所处的投资准备阶段不同。所以,我们应抓住时机,积极开展对台商投资的促进活动,力争使抚州在新一轮的台商赴大陆投资中占据较大的份额。

3、宣传了抚州,为涉台宣传教育开辟了途径。通过这次赴台经贸考察,向台湾同胞宣传了抚州,提高了抚州在台的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结交认识了一批台湾工商界的朋友,加深了对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在整个考察过程中,考察团都把宣传推介抚州作为台湾之行的重要任务,每到一处,都充分利用每一次座谈时机,每一次宴请酒会上,积极宣传抚台两地经济互补性,展示了抚州新形象。考察团注意把重点放在寻求经贸、高新类技术交流合作上,千方百计寻找合作机会,推动抚州与台湾两地的经贸合作,促成一批投资项目的进一步落实。8天的考察,我们充分感受到祖国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台湾人民是同种、同文、同胞之情,使大家对两岸情、一家亲,中国不能分裂,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坚定了大家反对“台独”,反对分裂的决心和信心,使全体团员充分认识到对台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大业,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

三、几点启示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我们要认清形势,紧紧抓住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积极变化和沿海地区台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加速转移的历史机遇,努力把抚州建设成台商西进的“桥头堡”,将对接台资企业转移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不断拓展对台招商的方法和渠道,提升利用台资的规模和质量。

1、增强发展抚台经贸合作的紧迫感。从此次考察的情况来看,台湾加工工业比较发达,外向度较高,城市建设和三产服务水平较高,两岸关系的积极变化必然为扩大抚台经贸合作带来重大机遇。但时机稍纵即逝,相比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我们在吸引台湾产业转移方面起步已经慢了。这次接触到的企业,不少前几年已到大陆投资,主要集中在东莞和江浙、上海一带,真正到抚州投资的很少,对抚州的投资环境并不了解。当前,必须增强引进台资、发展抚州与台湾经贸合作的紧迫感,把对台招商抓紧抓实,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职责,采取非常规措施推动对台招商工作上新台阶。我市在吸收利用台资上有一定的基础,目前全市已累计引进台资项目48个。而且,我市对台招商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新增的多条高速公路和向莆铁路的建成,将使抚州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从而带来旺盛的人流、物流、资金

流和技术流,将对吸引台资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2、加强与台湾行业协会的交流和合作。台湾的行业协会在台湾具有较大的影响,如前面提及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公会,不仅拥有大量的会员企业,还参与一些联系协调、政策咨询、产业、法务、投资、经贸服务、人才培训、组团考察等等。重点做好行业商会的工作,建立经常性的定期会晤互访机制,有利于加强抚台经济交流,有利于扩大抚州在台影响,有利于加强对台的招商引资工作。例如,台湾工业总会,掌握了台湾九万多家企业和大陆主要台商投资企业的信息资料,对台商在大陆投资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注重做好和这些行业组织的信息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也就是建立一个对台经济交流的重要桥梁。为加强对台招商引资工作和扩大此次访台成果,建议在今年适时邀请电机电子同业公会、纺织行业协会访问抚州,并组织我市金巢开发区“台商创业园”,电子、纺织类企业赴台进行对口交流。

赴台农业考察报告 篇4

尊敬的XX、考察团的各位领导、朋友:

大家晚上好!

从宝岛台湾回到我们黄河之滨XX,今晚我们又相聚在这美丽的XX湖畔XX国宴。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感慨良多,我想用三个“情”来概括、表达,即“真情、友情、乡情”。

一、真情

首先,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省侨联本次赴台考察团,并非常有幸与各位领导、朋友相识相知、联心联志、共叙真情。本次赴台考察、访问,是基于我们中国侨联林军主席赴台访问实现“破冰之旅”的一次积极响应,加强两岸侨界互动沟通、促进两岸互信交流,此为两岸交流真情所至;其次,随着咱们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们XX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作为侨联的一份子,向外界推介XX,充分发挥自身“侨”、“海”特色,积极开展引资、引智、科技扶贫活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是我应尽的责任,此为工作职责真情使然。

二、友情

本次赴台考察、访问的八天行程,我们考察团的每个团员都真诚相对、互帮互助,点点滴滴都让我受益匪浅。XX部长的幽默睿智、高屋建瓴;XX书记的见多识广、博闻强识;XX主席的-1-

豪迈风趣、周到细致;XX主任的鼎力配合、全力支持;XX美女的敏言慎行、执行有力;XX部长的无微不至、体贴入微;XX董事长的沉着稳重、淡雅闲适。诸如上述种种,给我留下了真切的友谊和深刻的感动,感谢你们一路的相伴和帮衬,真诚的说声:谢谢你们!

三、乡情

自踏上宝岛台湾的那一刻起,我的内心就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亲切。从台北到台中又到台南,我们所到之处就像回到了家一样,几天的时间,我们喜会乡亲、畅叙乡情,与台湾各界朋友实现了良好的互动。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血浓于水,什么是“乡音难隔阻、乡情隔不断”。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与台湾侨界建立了友谊,增进了感情,达成了共识,尤其是在促进两岸沟通,增进两岸民众间的进一步信任、理解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我来讲,它尤其是一次值得铭记而有意义的旅程!同时,我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最后,真诚祝愿各位领导、团员朋友,在这个凉爽而美好夏日夜晚都能开开心心,吃的尽兴、喝得尽兴!

谢谢大家!

法国农业考察报告 篇5

一、法国农业的现状

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总人口5800万,其中农业就业人口99.7万,占3.9%。国土面积5500万公顷,其中农业用地3300万公顷,树木森林1500公顷。雨水充沛,分布均匀,海洋性气候为法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法国农产品以粮食(小麦、玉米、大麦),肉类(牛、羊、猪、禽),葡萄为主,辅之以油菜、水果、甜菜、蔬菜和烟草。其经营形式主要是私人农场。1833万公顷的植物经营用地中,粮食用地面积达50%、油料占24.1%、饲料作物占10.7%、蔬菜占5.9%。人均年产粮食923公斤、油料874公斤、糖料682公斤、葡萄121公斤、水果60公斤、肉类108公斤、牛奶402公斤、蛋类164公斤。96年农业增加值为1821亿法郎,占国民总产值2.5%;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IAA)的增加值为2172亿法郎,占国民总产值3.2%;其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分别是汽车工业的1.5倍和2.0倍。了解的三个农(牧)场主,家庭人均年收入达6-7万法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法国农业已实现了现代化,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1、农业布局区域化,地域特色十分明显。

法国领土东高西低,境内山区、丘陵、盆地兼而有之。本着“平地种粮、山丘养畜、坡岗葡萄加果菜”的生态适应性原则,各个地区依据当地的立地条件和区位优势进行规划布局,组织生产。通过多年实施,其境内形成了三大生产区域,即巴黎盆地大耕区,以粮食、油料和甜菜为主;西部畜牧区和产奶区,以牛、羊、猪、家禽为主;南部果菜区,以葡萄、园艺和水果蔬菜为主。我们参观的2公里宽、60公里长的布赫哥尼葡萄生产带,依山向阳,成为著名葡萄黄金种植区。区域化生产,使法国农产品带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其产品多以地域或城市来命名,如香槟地区的香槟酒、波尔多的葡萄酒、白斯家禽等。

2、土地经营成规模,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适应机械化作业,二战后法国即进行了领土整治和归并,用了近30年时间,归并了1200万公顷土地,同时新建农场道路,拆除成排障碍物等。96年,经营土地100公顷以上的,占总面积10%,10-100公顷的占55%,10公顷以内的占35%。73.5万农场主,平均拥有土地40公顷,人均4.7亩。96年后农牧场数量以4%左右速度递减,经营规模也随之扩大。土地归并,规模扩大,带来了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46年到六十年代,不到20年时间就基本实现机械化,七十年代各种农作物生产已全程机械化。牧草的收割、翻晒、起堆、打包等环节也都是机械操作,就连难播难收的油菜也是如此。到目前为止,法国拥有拖拉机130万辆,其中80马力以上的,占25%,高性能、多配套、大功率已成为现今法国农机的主要特征,不少还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我们走访的让·吕克农场,由于机械化作业程度高,一人经营120公顷土地,年收入在20万法郎以上。秋播时节,放眼法国农田,很难看到行人,点缀在大地上的只有少量大型机械。法国农业的高度机械化,不仅仅局限在种植业生产上,而且还表现在农业领域的各个方面。如牲畜屠宰自动化,就连锯木弹线也都是激光制导。

3、畜牧业较为发达,在农业生产中占居主导地位。

畜牧业较为发达是法国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经营用地面积大。本土以畜牧为主的经营用地面积占总经营面积46.2%,比以植物为主经营的面积高出4个百分点。草场常年散牧长达8个月。青草地,牛马羊是法国农业的一大景观。二是品种优良。如考察的的夏罗莱肉牛就具有耐粗饲、日增重快、胴体结构好等优点。小牛出生后两年即能达到700公斤。除肉牛外,皮豪坦、蒙贝利奶牛、白斯火鸡,都属世界优良种畜禽。三是存栏量大,产量高。法国常年存栏牛2056万头、羊1012万只、马34万匹、猪1500万头。年产牛肉188.8万吨、猪肉214万吨、家禽208万吨、鲜奶2335万吨,累计总量居欧盟首位,畜牧业已成为法国农业的主导产业。我们参观的米歇尔种畜场,330公顷土地用于放牧的就达220公顷,占2/3,年繁殖饲养夏罗莱牛300头,收入近30万法郎。

4、食品消费异彩纷呈,农业加工食品居世界第一。

法国农业的现代化不仅仅表现在生产环节和生产技术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最终消费食品上。无论在超市、商店,还是在居民餐桌,都充分展示了其出色的供给和消费水平。一是供给量大。一般居民日消费牛奶制品0.82公斤、肉制品0.27公斤、蛋制品0.45公斤。二是门类齐全,品种繁多。肉、奶、蛋、糖、菜、米、面,应有尽有。既有生制品,又有熟制品;既有居民消费食品,又有宠物专用食品,人们日常很少购买没有经过加工的初级产品。以奶制品为例,由原奶可以加工成鲜奶、奶粉、奶油、奶酪和酸奶等多系列。仅酸奶一项,品种就达6大类,上百种之多。

法国消费食品之所以异彩纷呈,关键得益于强大的加工业。其食品加工涉及农产品的各个领域,加工企业达4227个,遍及整个领土,是工业系统中的第三大就业行业。它使80%的农产品得以加工增值。96年食品加工营业额,总值达7570亿法郎,出口额1530亿法郎,外贸余额近490亿法郎,居世界第一。我们参观的伯莫纳蔬菜配给中心,将普通生菜清洗装袋后,其价格就由十几法郎升值到37法郎。

二、法国农业的主要做法

赴台农业考察报告 篇6

1 考察地点及基本情况

在考察中, 分别深入到相关县市的田间地头、龙头企业、当地农业局、农贸市场, 采取实地考察和与当地领导、专家、农民座谈交流、现场咨询等相结合的方式, 重点考察了曲靖市沾益县盘江镇松林2012年冬季农业开发万亩现代蔬菜示范区 (供香港蔬菜生产基地) 、沾益县0.4万hm2中药材生产区, 陆良县0.33万hm2蚕桑基地, 文山州丘北县绿色食品冷冻厂 (丘北县华能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丘北县达平食品有限公司, 河口县万亩香蕉生产基地、万亩菠萝生产区、蒙自市万亩石榴种植区、石屏县万亩杨梅种植区等, 玉溪市江川县青豌豆种植区, 昆明市呈贡县金龙农贸市场等进行了学习考察。

从我们考察的七个县市的情况看, 目前, 每个县都各自有自己的特色产业, 如文山州文山市的三七、丘北县的辣椒、河口县的香蕉, 红河州蒙自市的石榴、石屏县的杨梅等, 都有一定的规模和市场, 效益较好, 生产、营销等过程专业分工比较明确。

但在培植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 他们也遇到过农产品价格波动, 种植户收入受到影响, 产业和产品发展规模也随之波动萎缩的情况。初步分析, 在培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 七个县22.98%;商品蔬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8.33%、18.24%、8.63%。供应香港等沿海大中城市的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初步建成。

河口县的香蕉、菠萝分别有2348hm2、2066.7hm2, 年产量1962.45万kg、684.34万kg, 蒙自的石榴, 目前有6333.3hm2, 产量10余万t, 有较稳定的生产量和供货量, 市场、品牌较成熟, 龙头企业有一定的带动能力, 产品销售网络初步形成, 带动规模化生产, 规模效应初步显现。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龙头企业规模较小, 竞争能力较弱。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 积累能力不强, 投入不足, 企业的再发展受到制约。

2) 技术力量、管理力量不强, 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不高。

3) 产品的系列化、多元化不够, 新产品开发滞后, 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的比较多, 从事精深加工的比较少, 多数企业仍然停留在卖原料及初级产品营销阶段, 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不强。

4) 农户与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 还未形成规范、完善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中利益分配关系不规范, 产业链条出现脱节现象, 农民只在种养环节中有所获利, 而在加工销售等增值环节中得到的实惠很少, 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大部分还是停留在“买与卖”的层面上。

5) 龙头企业用电、用地、用水等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 地方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扶持、金融服务等措施难以到位, 企业负担过重等问题。

6) 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生产的策划、组织、推进缺少指导, 企业与农民在农产品生产、交售等环节上有时矛盾还比较突出, 信用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 其市场主体地位还不够明确, 企业和农户间缺乏连接的桥梁。

7) 由于特色水果上市相对集中, 虽然在昆明等主要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 但产销矛盾依然存在, 特别今年一段时间“石榴销售较难”问题就敲响了警钟。

1.3 专业化产业发展期

特色农业通过持续多年的扶持、培植, 由规模化逐步向专业化产业发展。

如, 丘北辣椒种植面积由2007年的1.33万hm2增加到2012年的3万hm2, 比上年增长15.4%, 产量5400万kg, 产值10亿元以上。到目前, 种子和辣椒苗生产供应、原椒收购、系列产品研发都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合作, 全县13家辣椒加工企业中, 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6家, “达平”、“一吃福”等品牌产品畅销国内外。原椒及系列产品出口创汇达1000余万美元, 成为该县独具特色的一大支柱产业。

陆良县的蚕桑生产现已逐步形成蚕桑生产、蚕种制售、蚕期饲养、蚕茧收烘、生丝加工、产品销售、桑条加工、蚕沙提取叶绿素等的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格局。“千佛”牌生丝先后荣获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省优、部优、云南省名牌产品称号;生丝及其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俄罗斯、韩国、印度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蚕茧也荣获国家优质丰产奖。

石屏县的杨梅由于上市早、品质好, 深受浙江、北京、上海等地城乡居民的青睐, 天健康公司和湖东、兴农等8个专业合作社以及6个杨梅协会从事石屏杨梅的种植开发、营销、加工。优质杨梅销往省外, 部分鲜杨梅果加工成杨梅干红酒、杨梅果脯、杨梅饮料系列产品, 初步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合作。

江川县通过30多年来的引导和扶持, 建成了有规模的绿色蔬菜生产大县, 年蔬菜种植面积8166.7hm2, 总产量23665万kg。近年来, 一是基本实现了区域专业化分工, 如, 雄关乡的萝卜、路居乡的青蒜、前卫镇的芫荽、江城镇左卫村的番茄、江城镇星云村及周边的洋芋、大街镇的花菜和洋葱等等。二是基本实现了产中、产后专业化分工, 种植管理、收购、分级、加工基本实现了专业化分工。

特色农业发展到专业化产业发展期阶段, 农产品生产已经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 面积和产量有规模, 供货量稳定, 产品质量较好, 市场、品牌已趋成熟,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强, 产品销售网络较完善, 种植户和龙头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 规模化生产, 专业化分工合作模式效应初步显现。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政策支撑不强。由于政府扶持力度有限, 对特色产业优惠政策和措施不多, 因此, 仅依靠有限的项目资金扶持, 把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做精, 做出名牌, 做出规模难度很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受到税收、土地、融资等政策的制约。政府投入带动农民、企业、金融机构参与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2) 市场秩序不规范。由于缺乏对资源的有效整合, 特色农产品质量混杂, 品种众多, 既造成了资源浪费, 也不利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还容易造成良莠不齐, 鱼目混珠, 自毁品牌。

3) 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不够。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 申报相关品牌标识, 认证, 办理相关认证工作滞后。

4) 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蚕桑、蔬菜、香蕉等面积、产量规模变化较大。

特色农业产业在发展困难期、规模扩张发展期发展阶段, 农产品面积、产量规模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市场价格好, 面积、产量规模迅速增加, 市场价格下滑, 面积、产量规模萎缩。这种现象在发展困难期阶段更为突出, 规模扩张期阶段则次之, 但种植户对市场价格波动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专业化产业发展期阶段, 种植户和龙头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强, 市场价格波动对面积、产量规模所造成的影响较小, 上年出现卖难问题和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种植户、和龙头企业能自行消化, 下年会有比较稳定的产品供货量。

2 滇东南七个县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经验

滇东南七个县市地域广阔, 地形地貌、气候和生物资源多样, 土地资源较丰富。他们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 找准了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调整农业结构, 特别是近20多年来, 从农业进入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 着力培育了区域性主导产业, 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沾益、陆良、丘北、河口、蒙自、石屏、澄江、江川分别形成了以瓜菜、蚕桑、辣椒、香蕉、菠萝、石榴、杨梅、蔬菜等支柱产业为支撑的特色农业, 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他们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创造出很多好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2.1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政策扶持

我们这次考察所到的各个县市都把特色农业发展摆在县域经济和全县市经济发展的战略位置。一是县乡镇两级建立了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和考核奖惩机制, 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规划、一套政策和一套办法, 加强对特色农业产业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二是牵头成立产业协会, 加强

摘要:通过对滇东南七个县市高原现代特色农业考察, 分析总结得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培植发展, 要经历发展困难期、规模扩张期、专业化产业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 对各个发展阶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进行了深入分析。就双柏县刚刚步入规模扩张期的茶叶、烤烟产业和正在发展困难期徘徊的蔬菜、水果等产业需采取不同的政策予以推动, 进一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布局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上一篇:大班角色游戏小剧院下一篇:电力公司计量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