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5则范文

2024-08-10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5则范文(通用12篇)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5则范文 篇1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这门课程的开展,对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博士研究生的现状是,学术成果成为博士研究生能否毕业的重要条件,由于时间的紧迫和各方面的压力,学术道德与学风的保持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在新生中进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对学术与学风建设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

这门课程通过学校领导、教师代表的报告宣讲,旨在帮助刚踏入科学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正确看待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科研观问题,还有指导青年学生如何在科研活动中遵守科研规范的专业问题,这些问题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走向学术生涯时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也是对我们一生的科学研究工作都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是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理解,根据报告的内容,给出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一般定义。道德是社会群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约束力,对社会形态建设和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学研究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以及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教育、制度和监督几个方面。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明确规范,确定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给科技工作者一个正确的行为规范。监督是制度得到执行的重要条件,没有好的监督,制度的关键作用无从谈起。教育则是这一切问题的基础,在高校更加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的活动,可以让刚刚踏入科技研究工作的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改善科学道德与学风环境。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学术环境,由于对科技成果数量以及表面数据的追求,科技工作者过度追求一些虚名,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不能沉下心来为了研究工作而研究,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学风浮躁。所谓学风浮躁,主要指学界急功近利的风气,它与学术研究所必备的严谨、求实的风尚背道而驰。当前学术界中比较常见的浮躁学风有:不安心从事系统、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而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粗制滥造,只求数量、不顾质量,企图不付出艰苦的努力就获得高额的学术回报。出于这种学风浮躁的影响,一批科研工作者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甚至在追求的过程中出现科研不端行为,这种行为与科研违规行为的内涵十分接近。科研不端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违反科学界通用的道德标准,或严重背离相关研究领域的行为规范;不端行为是蓄意的、明知故犯的或是肆无忌惮的。这就限定了科研不端行为是人为的,与学风道德背道而驰的。科学允许犯错,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的错误或者观点的分歧,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才能进步,但科学不端行为却是与科学进步无益的,这种错误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伤害到了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中国科学院明确将科研不端行为进行定义,并分为几类: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损害他人著作权;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滥用科研资源。这些科研不端行为对我国科研环境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是应当严厉制止的。其次是科研不当行为,这类行为不像科研不端行为那样恶劣,很多是科研工作者在一定的环境之下无意识做出的不是很正当的行为,并不恶劣但应尽量避免。科研不当行为的表现形式很多,如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缺乏严谨治学的态度;论文写作中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参考引文不规范;为得到预设结果而使用不恰当的实验手段、统计方法或片面报道研究结果;重复发表相同内容的研究成果;在科研成果上的署名排序上不按实际贡献的大小;在同行评议中,受某些利益的干扰而有失客观、公正;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和占用科研资源;发表不成熟的结果;扣押研究成果;不与同事共享研究记录或珍贵材料。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为了寻求更多的自我利益而做出的过度的竞争动作,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科学研究领域的公正性。大部分这些行为看起来是并不明确违背科学研究工作中制定的制度的,但这些行为也是不当的,在很大程度上阻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应当避免的。过分的科研不当行为,影响科研环境和他人利益的,也会受到严厉的制裁。鉴于以上的状况,我们制定了科研工作者应当遵守的学术规范,这主要包括诚实,公开,公正,尊重知识产权,声明和回避原则等几个方面。条例对这几个方面已经做出了十分详尽的描述,包括研究计划制定中的规范,研究资源使用中的规范,研究数据收集、记录和保存中的规范,研究数据使用中的规范,科学研究交流与合作中的规范,以及引文规范、研究成果署名规范等。那么作为刚刚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生,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呢?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需要具体的要素很多,比如坚守科学精神,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孜孜不倦的追求,经常性的同行交流,创新思维的养成等。但仅就科研态度而言,做到下面几个方面显然是最基本的:首先是诚实守信,良好的信誉是科技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再者是严谨的学风,这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潜移默化形成的精神气质,是科技工作者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尊重的重要条件;其次是科学的方法,这是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对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是责任意识,科学家的责任意识首先体现在科学家的爱国精神上,科学家要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福祉贡献才智和精力;最后是人文素养,这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当给人的精神面貌,也是对科技研究目标把握的基础。具体来讲,在研究生在读期间,我们应当加强自己的道德学风修养建设,不急不躁,稳扎稳打,以巩固自己的学术能力为根本目标,不为自己的利益要求而急功近利,严格杜绝学术不端和学术不当行为,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活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在之后的科研工作中,也坚守原则,以诚实守信为本,做一名科研道德被认可的科研工作者。作为一个刚刚踏足科学研究的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课程的开展,是对我们今后科研工作的引导,为我们的学术道德培养打下了正确的基础。我们应当以宣讲的内容来约束自己,建立良好的科研道德,建设学风环境,使科学研究的环境更加有力,也贡献自己的一份科研力量。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5则范文 篇2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中、小学教育后, 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较为成熟的人格。然而受到市场经济和金钱价值观的影响, 有些学生在思想上自私自利, 心态消极, 自控能力差;在学习上目的不正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厌学、旷课等。结合国内主流观点,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学风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 学校教

育不断向智力方面倾斜, 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 外来文化的进入和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影响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

2、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社会

上存在的一些消极因素, 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 负面案例, 使一些大学生在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前出现了困惑和无所适从。

3、有一部分学生心态低沉、消极, 心理承受能力差。

近几年来, 在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加, 其中有大部分学生在家中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自我意识较强, 从小就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 社会不断进步, 面对新的环境及突如其来的变化, 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一旦遭遇挫折, 就会萎靡不振, 推脱责任, 不敢面对现实。

4、在道德评价标准上采取双重标准, 诚信意识淡薄。

当前大学生往往以高标准要求他人, 以低标准来要求自己;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自己却往往不能以礼待人;只想享受权利, 却不想承担义务;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 却不愿帮助他人。诚信意识淡薄, 考试作弊、故意欠缴学费, 求职掺假、美化简历等。

二、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的不正确, 存在很强的功利主义色彩。

有些大学生只看重学习成绩, 思想上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 就有好工作, 导致应试倾向严重, 集体观念和劳动观念淡薄, 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对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2、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休闲、学习与恋爱的关系。

有些大学生贪图玩乐, 追求享受, 一直沉缅于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看小说等, 可以说白白的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3、少数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

教学上, 上课敷衍了事, 责任心不强, 在课堂上的不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 经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促进学风建设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4、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能适应高中

学习模式与大学学习模式的不同, 在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的转变过程中, 没能摆脱自身在高中时期的依赖心理, 致使产生畏惧学习的心理。

上述问题的出现不能简单地归结到某一个领域,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纯洁学生的学习动机,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 宁可培养一批诚实守信、热情、勤劳, 但学业一般的学生, 也不能培养出学业优良, 品行低下的学生。

三、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 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做好课堂教育教学的同时, 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社会, 正确了解社会, 把所学服务于社会。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一些学术报告和讲座, 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爱因斯坦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 通过专业教育, 他们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 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大学应以人为本, 关注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学风建设是相统一而又密不可分的。

摘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学风建设是大学教育的两项重要内容。怎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大学生, 需要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的学习目的, 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同时使学生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学风建设是相统一而又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风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谢亚琴.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特征及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4.02

[2]马怡.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J].北方经贸.2003.03

浅谈如何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篇3

关键词:科学道德 学术造假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236-01

中国有句古话:“要做事,先做人”。不久前,听闻国外的数家SCI影响因子高的杂志社编辑在开会讨论时,尤其强调对中国作者的投稿要严加审核,特别是论著的实验数据。不奇怪,放眼看看国内近年来接二连三出现的学术造假事件,方舟子被袭事件以及众多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发表的SCI文章被揭露数据造假而跳楼等一系列事件来看,有一股歪风正在中国的科研领域中蔓延和扩大。是什么造成的?面临这样的社会现象,我们当代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们该如何去面对和改善?本人就以上两点浅谈自己的看法。

1 学术造假的原因

1.1 “科研结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衡量标准直接导致学术造假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研的发展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在当代中国,所有申报和主持过课题的研究人员都会经历过一个科研历程:在课题结题或文章发表的时,你的实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必需要有阳性结果。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荒谬的科研导向,这样的标准只会导致更多的学术造假。众所周知,所谓科研,是用科学的实验技术去验证某种科研的假设或者是科研的创新性设计,而不可预知的结果非要得到符合预期的结果,如果没有阳性结果就发不了文章,课题没有文章就不能结题,这样的前提下,怎能不造成许多研究人员在经历无数次反复的实验失败后不造假?

1.2 高校的科研导向间接导致了学术的造假

在中国,除了各种领域除了少数的专业研究技术人员,绝大多数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都在高校。目前国内的高校重科研、轻教育的现象普及,原因都在职称晋升的政策上。衡量一个教师能否晋升为副教授、教授的基本条件是主持课题的等级和数量,发表SCI文章的数量和影响因子,而教学的考评仅仅作为一个参考。有的高校甚至提出在几年之内如果不能晋升职称就要求转岗,仅此一点,就造成了许多教师在晋升的年限里为了达到自己的文章数量,不顾一切的抄袭,剽窃,学术造假,甚至以此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国内的在读研究生也有相同的困惑,如果在学习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自己的课题,发表要求等级的文章就不能按时毕业,因此,在种种压力的促使下,悄悄的修改了自己的实验数据。殊不知,高楼大厦的倒塌并非蝼蚁一日之功啊,长此以往,只会让自己学术的道路越走越窄。

1.3 科研的动机不纯导致学术腐败

从方舟子被袭事件的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为谋取私人利益而进行学术造假的可怕现象,这样的现象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中国多出几个方舟子,深层的继续挖掘,那么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的背后所牵扯的利益关系都会慢慢浮现。试想,科研如果造假,实验的数据和结果对人类的影响绝对不亚于苏丹红添加到KFC,三聚氰胺加入奶粉所造成可怕的后果,尤其是医学的实验数据,很可能直接导致终止人类的生命。科研工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如果你不是为了研究的成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而仅仅为了应付升职称,为了谋取名利,为了骗取更多的科研经费,那么请你远离科研。

2 面对现状,要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对策

2.1 尊重科研事实,决不弄虚作假

我们是当代的博士,是发展未来科研事业的主力军,要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必须从我们做起,从我做起。从我们第一天接触科研就开始认识了科研:当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充分调研后,有了某个学术领域的创新性想法,通过合理设计逻辑性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之后进行科研立项。要完成这个科研课题,必须按照你设计的研究路线认真的执行。但我们要清楚的意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发表高质量的文章,申报较高等级的课题或保质保量的完成课题,必需具备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在研究中无论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结果,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为了结题,为了发表文章弄虚作假,更不能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你所发表的数据要确保他人可以重复你的实验得到相同的结果。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是我们每位研究生应尽的职责。

2.2 端正科研动机,明确科研目标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科研成果能够进一步转化为生产力,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实验研究的积累,厚积而薄发,一篇高质量的SCI文章短短几页纸承载着研究人员多少次的失败作为铺垫,隐含着多少科研人员团队合作,多方的技术支持,研究的人员的汗水及其家人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和付出。科研的成果是为了更好的改善人类生活和健康,我们的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的会影响人类生存及其生存环境,因此,作为一名医学的科研人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就更要为人类的健康承担责任。只有具备正确的科研动机,明确科研的目标,你的研究成果对人類才有实质性的意义,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

2.3 杜绝剽窃,抄袭行为,尊重他人成果

和谐的人类社会需要许多生存法则的制约,道德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很重要的衡量标准,要做事,先做人;要做人,就要有道德底线。中国的科研人员通常都接受过高等的教育,早在古代三字经中就提出讲道德,说仁义。剽窃,抄袭他人科研成果的行为是被人唾弃和鄙夷的,而确保自身实验的数据真实性,尊重他人的科研成果也是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重要的一步。作为一名中国的科研人员,要想让国内外的同行用尊重的眼光去看你,那么请你首先学会自重,尊重自己的行为。

总之,当我们面对学术造假的社会风气时,首先是做的是端正自己的科研态度,规范自己的科研行为,扎扎实实的做出让人信服的科研数据。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从我们身边做起,从我做起。

参考文献

[1] 张英,杜杰.论高等学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意义和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8-50.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心得专题 篇4

----对姚建铨院士发言的认识

九月二十三号下午,学院组织全体研究生聆听了来自天津大学姚建铨院士关于‘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发言。对于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每个人都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想。而作为新晋研究生的我们,遵守学术道德这一概念也越发清晰。而通过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科学道德及学风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姚院士的讲话的理解与反思,并结合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做出如下的展开。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与我们密切相关。在展开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必须针对自身做出定位。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我们新加了一个研究生的称呼,那就必须对这一概念进行把握。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硕士(master)的称呼最早起源于五代,指的也是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古人曰:硕者,大也。古代常用与硕士含意相似的“硕老”、“硕儒”称呼那些博学之士。而如今,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对其专注、所研究领域的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研究生被称为科学研究的“生力军”,良好的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遵守学术规范是科学工作者的道德底线。因此为了这种能力的培养的实现。作为中国梦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实现人才强国的基础的学术界里的我们。‘树立科学理想,培养学术道德’必须深深根植与我们内心。

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带来的价值观的变化和制度建设的滞后,社会出现普遍的道德失坠和风气败坏的趋势,向来被视为象牙塔的学术也不再是一块净土,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发生,使人们心中的高校形象大打折扣。就学术剽窃而言,仅2010年就事发不断。3月,清华大学教授汪晖涉嫌剽窃他人专著,63名中外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要求彻查;同月,历时3年的“归国教授涉嫌剽窃案”终于盖棺定论:“长江学者”李连生等人被认定剽窃;7月,“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涉嫌剽窃他人专著”的消息迅速被世界各大学术网站转载。剽窃事件的频发不断引发一轮轮舆论的批判狂潮,使我国国际形象备受打击:8月底,世界著名杂志《科学》及其官网连续跟踪报道中国学术不端事件;9月,《自然》杂志发表题为“中国期刊存在31%剽窃”的文章引发国内外主流媒体热议;10月,《纽约时报》头版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学术剽窃现象严重影响该领域与世界的合作。

就目前学术界存在的科研不端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学术界倾向于严格界定三类科研不端行为:杜撰、篡改、剽窃。科研不当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数据的不当使用,违反科学规则,不当的同行关系,不当的师生关系,基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上述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造成了“学术泡沫”的泛滥。学术泡沫对于学术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首先,学术泡沫造成了学术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是很发人深省的。其次,大量学术泡沫的堆积,淹没了有限的极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最后,学术的泡沫化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秩序,也败坏了学术界和大学的风气,使学术活动失去严肃的品格,损害中国学术界的形象和国际声誉。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他工作的神圣之处正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这个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我们知道,人区别于动物在于:人可以进行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遵循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无论何种实践,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做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要求我们必须崇尚理性思维,以清醒的、严谨的、合乎逻辑的思想从事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进一步指导实践活动。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坚持既崇尚理性,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和人的追求。要求人们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

针对这种学术不端的行为,这不单单是学术上的问题,更是能否好好做人的问题。这就必然涉及到道德的层面上了。道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学术道德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而言也是如此,恪守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才能铸就一名学者高尚的学术人格。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念已经作为主流思潮深入人心,通过发展经济来提高大众生活水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但是如果肤浅的理解这个观念就很容易使人们陷入盲目追求经济而不顾道德建设的地步,使得人心浮躁、为求名求利而不择手段。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一旦被这种思想所蛊惑,就将必然的丧失学术良知,作出有违学术道德的事情。近几年,不断有高校教授甚至是一些身居要位的领导被曝出抄袭等种种丑闻,这也使得他们的为自己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他工作的神圣之处正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这个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来言是如此,对于整个国家的学术建设而言也同样是如此,科研以及学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所在。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成熟的学术管理制度,没有成熟的学术规范思想,这个国家就必然产生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品格卑劣的学术工作者,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学术建设而言打击将是致命的,一方面一些东郭先生滥竽充数在构筑学术大厦时弄虚作假,用假数据假实验蒙哄过关骗去科研经费,修筑出许许多多的豆腐渣工程,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源也降低了这个国家的学术信用度,贬低了学术的神圣性,对以后的培养学术人才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那些有能力有成果的研究者也可能出于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出卖学术成果,帮助东郭先生们滥竽充数。这种行为其后果与前者同样恶劣。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网站,明目张胆明码标价贴出代写学术论文的广告,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产业链条,这种毫无学术道德可言的行为,对于整个学术环境的破坏是不容小觑的。所以科协和教育部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是极其必要和及时的。

诚然,近几年来频频爆发出的学术界造假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影响了造假事件的当事人在社会公众心中的信誉,也给学术界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崇高地位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但是,从这些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术研究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诱惑。但是,我认为,这种外界的压力与诱惑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科研工作者违背职业道德、蒙骗群众的理由。道德,作为人们内心关于善恶的信念,时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学术研究作为一项非常神圣的活动,不仅需要人们建立明确的道德底线严格约束自己,更鼓励人们以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在外界的压力与诱惑面前,我们更要坚定信心,恪守学术道德,坚定内心的道德信念。只有这样,学术研究才能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整个学术界也才会更加赢得人们的尊重。另外,学术研究的发展水平往往会对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学术道德低下、学风建设缺失、学术品格卑劣的国家能产生真正的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而这样一个恶劣的学术环境必将导致更加恶劣的后果。首先,伴随而来的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下降,尤其是科研实力的下降;其次,是人才的流失。因为这样恶劣的环境根本无法培养出真正有水平的科研人才,正直的有能力的人才也不屑于在这样得不到成长和承认环境中继续发展。最终,学术体系面临崩溃,国家将无才可用。

因此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便在这种背景下成为了众多大学和研究生院开学的第一课,比如:‘华工研究生开学典礼为学术道德宣誓’、‘清华大学2014级研究生入学第一课:树立科学理想,培养学术道德’、‘湖南大学校长:学风与学术道德当作第一修炼’。众多的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宣讲活动无非是想阐述做科研要以求真为目的,以守真为原则,否则会贻误终身!学术的创新必须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而学术真实性的价值要体现在创新上,真实才是学术规范的核心。

那么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

学风与科学道德建设心得体会 篇5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德学双馨的楷模,已经91岁高龄的师昌绪老先生,亲手撰写发言稿,用钢笔把发言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他的每一场报告会都被青年学子围得水泄不通。

作为宣讲专家组的成员之一,杨乐院士把这一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夫人身患重病,急需自己在身边照顾,但在每次接到地方的宣讲邀请时,他都会按时出现在宣讲报告会的现场。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田昭武和田中群院士是有名的“父子院士”。田昭武教授为了给福建高校作好第一场报告,反复修改完善讲稿,还请田中群院士提出意见,看他的报告能否被青年学子接受。

著名科学家杜祥琬、叶叔华、杨福家、杨叔子、黄伯云、欧阳自远等,纷纷在百忙中挤出宝贵的时间,积极参与宣讲教育,精心准备宣讲报告。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5则范文 篇6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当前国际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作为新时期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严于律己,切实做到科学的严谨真实,保持优良的学风。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科学、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意识。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都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不太协调,对科学环境在人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尚未真正形成共识。因此,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特别是科学道德的教育,以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人口意识,使他们能理智而友善地对待科学环境,尊重自然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谋求人类和自然界在动态平衡中的协调发展。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被20世纪历史演义得愈加深刻与精彩。这一个世纪,人类发明了电子计算机、制造了机器人、利用了原子能、发射了各种人造卫星,直至试管婴儿、各种克隆生物的诞生—科学技术不断地以其惊人的能量使世界日 新月异。仅仅由于美国科学家巴丁、肖克菜、布菜顿等人发明的晶体管,50年来,人类就增加了数千亿美元的财富,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产生了重 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人类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我国袁隆平等科学家发明的杂优水 稻,就使千百万人摆脱了饥饿的威胁,“袁隆平品牌”无形资产估价达千亿元。经济学家曾用道格拉斯函数计算一些发达国家在一定的时间内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总额中由于科技进步的因素所占的比率,发现这一比率与日俱增:20 世纪初约为5%,50年代约为20%,60年代约40% , 70年代为50%,80年代已增至 80%。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为人类创造了无尽的财富和无以伦比的辉煌。今天,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内容。在全球化条件下知识经济的竞技场上,科学技术的大较量无情地把世界推 向贫富两极,把一些国家甩向贫穷落后的深渊,而把另一些国家推向繁荣富强的巅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然而,到了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在了世界发达国家和民族的后面。尽管 这个世纪,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甚 至在一些领域的科技制高点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毋庸置疑,从整体上无论是 质或是量方面我国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中国科技界要在 21世纪应对好中国加 入世贸组织给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担当起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重任,时 不我待。科技竞争,最终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中国科技的发展依赖于一支高素质 的科技工作队伍。而现时今,科技界、科技工作者道德失范,已造成科技工作者 素质的缺损,成为科技发展的一个瓶颈制约。据中国科协调查,近十几年来,科 技界的奉献精神有所减退,团结协作精神有所削弱,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受到 冲击,存在着科学道德失范现象与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和不良学风。如弄虚作假,剿窃欺诈,将与人合作的成果据为己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逐利心态和浮躁情绪;资源分配拉关系、走后门;鉴定会的形式主义;学术评价中的浮夸作风等等,淡化了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和对老一辈科学家优良道德学风的继承和发扬,阻碍了创新思维、创新人才的出现,使创造良好的科技环境和实现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受到影响,也将影响到几代人的成长。这些都已成为科技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打破科学道德失范的瓶颈制约,不仅将极大地提高科技工作队伍的素质,而且将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是科技进步的内在要求。正如培根所说,“道德哲学是一 切科学的目的,是一切科学之王’。科学道德意识渗透在科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存在于科学主体的全部生活中。科学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科学主体的心灵,支配着他们的行为,培养科学主体行为的高度责任感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党和政府主导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还没有转化为社会舆论的强大约束力。因而,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符合科技发展要求的科学道德规范。科学道德的自律性来源于追求真理的信念,没有信念或终极价值的追求,道德规范实际上也是不存在的。实践道德自律,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内在的道德需要,养成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从道德自律走向道德自觉。面对纷杂的道德文化,能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吸收有益营养,抵制不良诱惑。努力使进步的道德理想和合

理的行为规范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和习惯,对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实行自反自省,自我调控,自我修养。从外界的约束走向内在的道德自觉,使科学主体的行为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内心建 立一种信念并自觉遵守它,从对道德规范的崇高走向视之为终极价值,并付诸行 动。

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因为其不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正确使用,所以称之为问题。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反映了现代科研体制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既有科技工作者精神层面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有行为层面的科研规范问题。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悖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

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浮躁和不端行为发生。

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现代的教育观则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将教育过程视为学生素质提高、人格建构、生命体验和生活意义创造与实现的生成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的学风建设、学风的状况和质量就不仅仅限于学生认知的层面,而是具有了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与创造。

学风建设是学校一项重要基本建设。就培养人才而言,它应渗透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之中,其实质是教育、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 事求是的作风,帮助学生形成“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在培养 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主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的目的与动 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与接班人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日显,科学道德对学风建设的要求也日甚。学风建设与科学道德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两翼,学风建设的规范将为科技进步插上腾 飞的翅膀,带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

作为当代博士研究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治学态度。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在科研、论文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应明确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促进学术建设,共建学术伦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弘扬诚信正义,谨承诺言,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要倡导严谨治学,维护学术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批评,积极推进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精神。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5则范文 篇7

科学道德和良好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必须始终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的各项工作之中。长期以来,XX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X省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围绕教育主题,强抓基础工作,凸显特色亮点,通过以点带面、由点及面、点面结合,营造了“独立思考、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氛围。

一、把握“一个中心”,确保宣讲教育工作精确化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科技三会”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办学实际,深刻理解并牢牢把握“引导全校师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为建设XX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这一宣讲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紧紧抓住新时代宣讲教育工作的根本,全面精确把握宣讲教育工作总体趋势,奋力开创宣讲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聚焦“两大主体”,实现宣讲教育工作精准化

一是聚焦教师主体。学校把每年新入职教师、新任研究生导师和青年专职科研人员纳入宣讲教育范围,在入职培训和上岗培训中,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特别是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在总结现有新增博士生导师岗前培训经验基础上,尝试逐步将培训范围继续扩大至全体研究生导师,培训方式更加多样化,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要求更加精准地体现在导师培训内容的设计上,提高落实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效。

二是聚焦学生主体。按照研究生全覆盖的要求,以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对研究生的普遍性宣讲教育工作,将宣讲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坚持常态化制度化,注重实际效果,逐步建立健全研究生宣讲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同时,将宣讲教育对象由研究生拓展到高年级本科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宣讲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开始从事科研和走向社会之前,能够接受到较为系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

三、落实“三项举措”,提升宣讲教育工作精细化

一是加强领导“强保证”。在学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我校全面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宣讲教育工作。工作期间,各学院(所、课部、中心、实验室)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负责人协调安排了本单位的宣讲教育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各项宣讲教育活动的交流共享,并梳理了学校现有与学术道德建设相关的文件,为完善学校学术道德的制度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咨询建议。学校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选拔了一批品德高尚、造诣深厚、为人师表的知名导师,并以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作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宣讲教育活动。

二是认真谋划“定思路”。每年,学校对标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工作要点,根据X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有关工作通知,制定学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从工作指导思想、宣讲教育主题、宣讲教育对象、工作实施举措和相关工作要求五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方案,强化工作落实。

三是完善制度“促落实”。学校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明确师德师风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规定》《教师师德及学术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此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了《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修订)《博士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核暂行办法》《硕士生指导教师招生条件审核办法(修订)》《研究生导师指导工作准则》,对研究生导师的学术道德、治学态度等提出明确要求和导向,从而进一步强化导师职责,确立导师基本规范。

另一方面,学校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制定出台了《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及管理办法》《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查评估办法》,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和诚信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培养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此外,每年制定出台《大学生卓越学风建设行动计划》,从而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加强学业管理,促进学风稳步改善,形成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四、抓好“四种结合”,推进宣讲教育工作精品化

一是宣讲教育工作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学校强调以师德促进生德,以教风带动学风,通过开展教学名师评选、研究生的良师益友评选、教师修身与读书沙龙、青年教师论坛、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评选、师德师风道德模范评选等多项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开展以《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宣讲教育活动,加强新入职教师岗前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设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科学道德教育专题》等课程,邀请组织部、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研究生院、科发院等职能部门领导和知名专家进行讲授,集中组织观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育优良师德师风,使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始终坚持科学精神,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关系,潜心钻研、实事求是、严谨笃学。

二是宣讲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学校从学风建设机构、学风动态、典型案例、规范制度和师生学术风采等方面展现我校的学风建设工作,吸引更多的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还积极聘请校外知名学者、教授来校讲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震旦讲坛”“英才工程”“李四光计划”“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新生入学教育”等系列活动和集中组织观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教育学生,促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坚持育人为本,建立研究生学风建设督查和激励机制,激发研究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推进以研究性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认知和研究能力。建立学校和培养单位二级学风建设督查组织,将学风建设状况纳入培养单位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对研究生学风建设检查。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违反课堂纪律的言行给予批评教育,做好记录,并纳入学生课程考核体系中,将研究生的学风与其参评奖学金紧密结合。搭建好研究生的学术文化平台,通过开展系列有效的主题活动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树立典型,营造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

三是宣讲教育工作与课堂教育紧密结合。学校将宣讲教育工作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融入到研究生课堂上,融入到专业课讲授中。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心理健康等课程,对学风建设相关知识进行切合实际的宣传和讲解。另一方面,将宣讲教育工作内容纳入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必修环节,开设了《科学方法论》,成绩计入研究生课程学分;指导培养单位完善现有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科学文献检索、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研究方法论、科技论文撰写等方面内容。通过教师课堂上的深入讲授,力求把科学道德、学术规范、科学精神的内涵讲清楚,把严谨笃学、实事求是、学术诚信的重要性讲明白,把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迫切性讲透彻,不断增强师生的学术道德和学风修养的自律意识,把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观念内化为师生的坚定信念,外化为主动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自觉行动。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心得 篇8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和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学校对我们所有的研究生展开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

通过这个宣讲活动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是指我们党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以保持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化解风险,因势利导,更好地巩固、加强和发展我们的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发展观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我们所有研究生应该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学生:郭 兰 兰专业:计算机应用班级:04班

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观后感 篇9

在十一月三号晚上,我们支部深刻学习了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讲话,通过学习深刻了解到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提高科研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科学研究是光荣伟大的事业,也是艰苦的事业。科学研究以创新为灵魂,以质量为生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劳而获、投机取巧是没有出路的,也是不可能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古人云:“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就是科学研究的规矩。只有遵循学术研究的程序、方法和规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出精品力作,推动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科学发展、学术繁荣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学风和道德基础上。学风不正是科学的大敌,学术不端行为更是对科学的亵渎,危害十分巨大,必须坚决予以制止。

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是引领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特别强调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对我们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指导意义。学风是校风、社会风气的引导力量,学风既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又影响着社会风气。通过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服务并引领社会,是社会主义大学和广大高校师生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础防线,学术道德出了问题,社会道德和国家民族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严肃对待,切不可等闲视之。

在学校高度重视学风制度建设的同时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培育优良的学风,倡导严谨规范的学术行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一方面要认识到位,切实增强遵守学术道德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方面要组织到位,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要措施到位,确保学风建设取得实效。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5则范文 篇10

贵州大学 2016级生物学专业

胡昌亮 2016021226

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据中国科协调查,有近四成的科技工作者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缺乏了解,近半数没有系统学习过科研规范知识。超过五成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科研诚信意识淡薄。

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学术道德是衡量一个研究者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反应研究者的科研态度与学术态度,对学术道德的轻视,将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无法产生优异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只有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的科研工作的继承人与接班人,只有从在校时期起便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个人研究道路的正确与国家科研工作的发展。

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研不端行为是伴随科学的发展产生的,要依靠科学界自身努力和全社会的关注去消除在外在准则要求的同时,更要有科研工作者的自律。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而学风浮躁又与现行的评价体系相关。而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学习活动的开展,我深感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深远意义,在日后的学习与学术研究中,从事学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做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通过观看电影《钱学森》让我深深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家对待科研的严谨和认真的态度。任何时候,科学研究上的细节都是导致我们成败的关键。钱老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然能够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告诉我们勇于挑战科研中艰难险阻,不要畏惧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困难。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我校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如:在学术活动中,应该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成果的署名应真实,署名者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此外,还有其他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也是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当遵守的。

其次是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之上。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近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所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实事求是、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严谨求学,诚实做人。尊重科学事实,坚守学术道德;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

二、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以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

三、坚持科学服务于人类文明、和平和进步的原则,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

四、在校期间和毕业以后都要始终如一,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科学工作者的学术道德规范,维护学校学术声誉。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5则范文 篇11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这两大主题,从我接受研究生教育开始,就一直围绕着我。作为一名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学术作风将是我在校期间的重要功课。近来,学术界不正之风甚为强烈,学术造假和学术剽窃事件频频爆发,如何防治此种恶劣的问题,应当做为学界重点研究的新课题,也当成为在校学生乃至学者们重点关注及思考的问题。

正确的定义科学研究问题是树立正确对待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基础,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科学道德主要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风问题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所以要抓好学风建设,首先要有科学道德。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如何普及在校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队伍的品德教育,学风建设教育,当是各高校目前最为重要的任务。长期以来,我国都是通过应试方式来选拔人才,仅用分数来评判个人优劣,这种方式极大的弊端就是无法考校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及品德修养,反而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智商,低品德的人来,给社会带来诸多的隐忧。当前,各大高校都为新生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其目的也是旨在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培养出具有出众能力的大学生,更要教育出一批有高素质的人才。然而,毕竟学校的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对于根植于内心的基本道德修养来说,本身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和道德观念,大学的思想教育有等于无,我们更需要自觉贯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持续保持一颗端正的思想理念,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作风。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5则范文 篇12

“道德”一词可追溯至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一书。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

“学风”一词,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学风在《现在汉语词典中》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者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出来的精神风貌。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学习,我对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科学道德及学风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认识到加强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一些案例了解到科研活动中的一些不端、不当行为,对科研伦理及科研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要有诚信的科研品行、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要有责任意识、要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目前学术界仍存在有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世界主要国家的学术界倾向于严格界定三类科研不端行为:杜撰、篡改、剽窃。科研不当行为主要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数据的不当使用,违反科学规则,不当的同行关系,不当的师生关系,基于产出压力的不当科研。科研不端或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扼杀创新活力;违背科学精神,贻误人才培养;损毁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公信力;加剧社会腐败的蔓延。在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不端行为惩处力度的同时,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觉意识、加强舆论的引导。

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建构的主要途径在于:从外在方面创设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和建立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内在方面狠抓养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培养人才,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诚信的学术机制、培养自觉的学术意识以及提升高校学术层次等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理应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今日研究生,明日之学者。作为河南大学研究生,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勤奋学习、诚信科研,拒绝做有损个人名誉、学校声誉和学术道德的行为。

三、弘扬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创新为己任,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四、争做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监督、积极开展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五、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不剽窃,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国家放开大学心得体会下一篇:人才需求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