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心灵的土地 (学生随笔)

2024-07-26

学生作文:心灵的土地 (学生随笔)(共17篇)

学生作文:心灵的土地 (学生随笔) 篇1

心灵的土地

时间总是永不停息的向前奔跑着。然而,成长路上,却总是拥有着不同的经历,它似乎正时时刻刻推涌着我去一个叫“心”的地方,使我的内心深处扎根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令我感触至深。

从小学刚毕业,总感觉心里好像失去了很多渴望永久的东西,陪伴了我六年的同学和我最深爱的启蒙老师,还有一个响亮的班级。那时,我就是这样心不甘情不愿地踏进了初中的校门。

9月1日。上学的头一天。

记得那时的天是蓝的,就连我背的新书包也是蓝色的,可是,我心里却一直可怕地在想,想着一切即将面对的陌生。我寻思着走进了58班的教室。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了我的新班主任黄老师--哇塞,她穿的衣服竟然也是蓝色!一袭长发,身着蓝色衣服,呵呵,这大概就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了吧!见我一进来,黄老师便很热情地邀我过去,在小心翼翼地打完招呼后,我那颗沉重的心也顿时放了下来。在与黄老师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她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她很明趣开朗,总是给人一种亲切感,虽然我还有些不太适应,但是我还是很满足,并且很乐意地留下来帮了老师的忙。

我还是不大习惯这周围的一切,总是不爱做声,但是每天上课却是我最享受的时光。黄老师上课总是很活泼,经常会有同学被叫上去表演,就连那时不太爱说话的我都情不自禁地笑了,有几次老师叫我起来回答问题,我也只会腼腆得一声不吭。直到有一天放学,老师说她要宣布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宣布班干部名单。

她看了我一眼,似乎明白了什么,直接叫出了我的名字,我心里真的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担忧。随后,从她嘴里直接大声地叫出了这两个连我想都不敢想的字“--班长”。我简直刹那间不敢呼吸了,有种意外至极的感觉,但我始终记得她那一个坚定的眼神。之后几次管理班级,还不太适应的我都有时被自己面无表情的严肃面孔憋得好笑。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次班会课。本来班会课举行得好好的,但是那天老师正好有事不能回来放学,于是我就代替老师向同学们交代一些事情然后放学。可能是我有点着急,导致有些同学们开始埋怨起来,一开始我还没在意,可是后来索性有两个同学直接冲出了教室,那时,班里简直乱成了一锅粥,我眼下就再也忍不住,直接冲出了教室。我努力忍着眼泪,直到后来同学们全都走了,我呆在教室里借了手机拨通了老师的电话。一开始,我抽噎着连话都说不清,黄老师便着急得询问起来,在她的安慰下我渐渐安静下来,她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肯定,那么亲切,每一句都是在告诉我该如何面对,那时,我真的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

随之而后,我渐渐适应了这种担当的的责任,但是不久之后,我的心便再一次起伏不定。

这要说起来,无非就是入学的第一场期中考试,我居然从第1名直接跌至24名!这个数字,就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之中,我沉默了。因为那次,黄老师第一次批评了我。她的眼神有种严厉的感觉,我也深感自责。之后的谈话中,老师便为我做了些分析,使我的心又回到了原点,她还为我找了补习老师,让我再一次拥有了决心。

我就这样度过了一年,我最为珍贵的三分之一的初中。

直到有一天,还是那个“蓝色”的日子,当我准备努力地迎接第二年的挑战时,那个一袭黄色头发身穿蓝色衣服的人已经不在这间充满爱意的教室里与我们一起欢笑了。

那一年,我们迎来了新班主任。

往日的时光就这样消失在了我的视线里,从陌生到熟悉,从信任到鼓励,这一次次的经历,无疑让心灵里这一块微小的土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实了无数的爱与灌溉。海伦凯勒的莎莉文老师,小费郎士的韩麦尔先生,这些语文课本里的形象都历历在目,这一节节课,又是令我如此难忘。

转眼,桃李沁香,又一个教师节来临了,黄老师与我们分别了一年多,我内心深处对她的那份爱与牵挂无疑是再次唤起。因为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心灵之中这块曾被给予过无数关怀的微小而充满力量的土地。

颜巧辉

[学生作文:心灵的土地 (学生随笔)]

学生作文:心灵的土地 (学生随笔) 篇2

我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到相当多的学生作文水平较低,生活观察体验能力弱,语言组织能力差,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兴趣。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害怕,平时练笔少,笔下无物,写起文章来自然空空洞洞、苍白无力。我在学生们平时完成常规作业的基础上,尝试布置了一个“软作业”——写随笔。

案例:随笔作业

开学第一节课,我就让学生每个人买一本硬面抄,学生问:“老师买这做什么用?”“是用来摘抄的吧”“写周记”,学生议论纷纷。我笑笑说:“买来再告诉你们吧。”

第一周周末布置随笔作业:给自己的随笔本起个名字,要求是:简洁、隽永、个性,适当加以美化。周一收上来,发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发挥想象力,有些学生还发挥了绘画才能,72位学生,有72个集子名,令我兴奋不已。上课了,我让学生交流他们取名的用意,大家兴致勃勃,一会儿恍然大悟,一会儿若有所思,一会儿又开怀大笑,课堂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第二周周末布置随笔作业:给自己的随笔本写一个序言,要求是:说明你取这名字的用意,你学习语文的经历和对自己学习语文的希望。周一收上来,发现学生都很充分地说明了自己为何给自己的随笔集取名的原因,还有对自己学习语文的要求和期望。上课了,我有选择地让一些学生读了他们的序言,大家专心致志,一会儿颔首微笑,一会儿侧耳聆听,课堂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第三周周末布置随笔作业:摘抄本单元课文中你喜欢的语句,积累成语和名言各两个,并且要做一个目录。要求是:自由选择,目录清楚,版面整洁,书写端正。周一收上来,发现学生的作业内容充实,富有个性。上课了,我随手展示学生的随笔作品,大家伸长脖子,一会儿瞪大眼睛,一会儿啧啧称赞,一会儿惊叹不已,课堂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接下去的每一个星期,学生们或带着积累的古诗文,或带着节日的感受篇,或带着自己的心情写作。到了周一,每当我批阅学生的随笔时,总感觉是在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四年的积累,每位学生都带着两三本厚厚的随笔毕业了。四年的随笔写作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心灵自由的空间。

我在这里所谈的随笔,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指的是学生在平常的阅读和日常的生活中,针对自己所接触的事物,抒发出的感想,表达出的观点,渗透出的理念,由此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文章。应该说,几年来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随笔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有利教学形式。

凡学生写作,都要有文题,这是练习的第一要求,也是考察的重要方式。而通常情况下,这种“有限制”的写作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有时,在学生对此内容不很熟悉、不很了解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就会处于不知所云的尴尬境地。强行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就会乏于内容、流于形式了。于是,为了教会学生作文,一种固定结构形式的作文产生了。导致的后果就是使得学生作文陷于格式化,千文一面千篇一律,逐渐地,学生对写作也就失去了兴趣。而随笔的写作克服了这一弱点。随笔主要是捕捉了文学艺术上、思想感悟上出现的短暂但明亮的火花。这种感觉,不拘于形式,在写作中,也不必为了达到某种要求任意扩大,因而也就显得真实。不难看出,这种所谓的“感觉”十分具体,表达在文章中自然也就内容充实。另一方面,这种片断性的、随机性的感悟也可以视为写作训练的积累,奠定了学生写作的基石,而且使学生在写作中,自觉感悟到了写作的思路。

随笔——学生心灵放飞的窗口 篇3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很好完成一件事,浓厚而持久的兴趣是最好的保障。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最稳定的非智力因素,兴趣也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没有写作兴趣,将很难推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创造性地投身写作。因此,我认为教师应通过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产生写作的欲望,激发他们把生活的见闻和感受写出来的激情。刚开始,我教的学生写作随笔的积极性较高,但很快的,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多,生活圈子的狭小,学生写作热情逐渐减退,随笔的质量不高,有的生搬硬凑,完成任务;有的畏难嫌烦,拖延不交……鉴于此,我召开了一次随笔座谈会,一方面总结了近阶段的优秀成果,表扬了写作优秀的同学,并请他们交流写作体会,介绍写作经验;另一方面,我强调三点:首先,要懂得写作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随笔写作就是自己与自己、身边人心灵的一种“交流”形式。自己可以随意选材,自由表达,老师不作任何限制,同学尽可以自由表达。其次,我深深地认识到:当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在某个方面“有能力”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朝这个方面努力,即成就感使然。为此,我设置一个可量化的目标:我跟同学们算了这样一笔帐,每周平均2篇随笔,每篇按300字计算,一年可创作近2.5万字,厚厚的放在面前,可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更是一笔珍藏美好时光的宝贵的“私有财富”!我曾有感触地说:“也许多年过后,语文课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只有这随笔一定给你带来珍贵的回忆。”美好的预见内容引起了学生感情的共鸣。最后,我与同学约法三章,随笔写作中师生要共同做到:每周必作,有作必批,有批必评。这样的制度也产生压力,并将压力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动力,使人能够挑战自我,挖掘潜力,激起创造性,把写随笔作为一个锲而不舍的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提高学生对随笔的创作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有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随笔写作的指导中,教师应该是精心指导的“教练”,而不是评头论足的“裁判”。在方法指导中,我坚持“一读二察三感”的方针。

读 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写作中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大量的自主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阅读之于人的最深层的意义在于“打下精神的底子”。教材里的优美篇章、课外书籍里的名篇典范都是素材积累的绝佳途径。学生阅读、消化、吸收了,在写作中就能作为自己的内容表达出来。在我的引导下,每位同学都把随笔作为自我展示、与人交流的平台。他们在随笔中或个性张扬,抒发独特的心境;或评判抒情,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对于这些文章,我都尽力围绕尊重学生的真实情感的角度进行评讲,当然,对于那些明显流露幼稚想法和消极情绪的内容,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用谈心的形式委婉地提出。我班有个同学的基础较差,时常是无话可写,视写作随笔为痛苦。当我了解到他对动手性较强的科技创作情有独钟时,便及时找其谈心引导他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小制作入手,并吸收他加入航模科技小组,在我的鼓励引导下,他相继写出了《我的飞机梦想》、《我爱航模》、《航模训练有感》等作文系列。文字越来越多,文笔越写越顺,他在最近的文中写道:“刚开始时,我把写随笔当作一种痛苦,但当我发现写作可以展现我的特长,并且写作水平在不断提高时,我很高兴。”

察 我们常常听到学生抱怨:“我们的生活多枯燥啊!哪里有什么值得写作的内容?”学生以为只有“感人肺腑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入文。因此,我经常对学生讲:“只要同学们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写作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笔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借助课本,通过典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七节“冬天捕鸟”的描写,这段描写中“扫”、“露”、“支起”、“牵”、“拉”等动词,学生经过阅读后体会到其与后面名词搭配的准确性,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领会之后,写作时对遣词造句自然有法可用,有规可循了。

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段话告诉我们:写作的冲动是来源于学生心灵的震撼。写文章能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同时我大力提倡随笔内容“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倡导他们可以以个人为中心(提倡写个人传记),然后向校园、家庭、社会辐射。如果说真实是作文写作的生命,那么随笔就是让学生的心灵自由的放飞!

注重写作后的及时评讲,激励学生把写作引向深入

写作是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肯定其成果是进一步激发写作动力的手段。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阶段除了有强烈的进取心、好奇心和求知欲外,还富有被期待的强烈心理。随笔批改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期待的及时反映。教师积极而肯定的反应会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极互动,带来成功。因此,随笔评讲便显得非常重要。批阅随笔绝不拖拉,两天内必须完成,并作批阅评语,评语依据学生习作的不同内容而定,言简意赅,以鼓励为主。老师的称赞能激励学生多写多练,教师要及时肯定、激发学生的热情。此外,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各种作文竞赛。至今,我班已有多人在各级作文比赛中获奖。

感悟心灵的随笔:心灵宁静路悠悠 篇4

可见心狂气躁者,其路也茫茫,心也茫茫。而有些人,在他的心程旅途上,虽不狂躁,却充满了杜鹃声啼猿哀鸣的喧闹,不安心本职,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认为眼前的庙太小了,供不下他这个了不得的“菩萨”。有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被招聘到了某企业,暂时分到了某车间工作,他觉得委屈了自己,是大材小用了,心里天天翻江搅海,喧闹不已,以致成天求神问卦,问自己何时能调离车间,何时能当官,何时能发财,心不安分,极其喧闹,结果有一天因分心走神,他的袖口被卷进了属他看守的机械齿轮,将其右手臂活生生轧掉了。可见,心喧日积,其身必殃。

人,面对纷繁斑斓的世界,应怀风起荷塘香淡淡、月轮过江水无痕的宁静,以平和之心去学习工作生活着,其心灵一定是温润柔和恬淡不躁的。

静,是心灵之光。人,无论是在黑夜还是在寒冷的冬天,只要心中有一团光明,就不会迷失方向,即使是在五彩斑斓的十字路口,也不会东张西望迷茫惶惶,也能找到回家的路;即使是在此地无所有寒冷压断山的深冬,只要藴静于心、心持宁静,心中自会涌起御寒的暖流。

心怀宁静,心湖中没有任何**浪涛,无论是在纷杂繁嚣的城市,还是在鸡鸣狗吠的乡村,所见到的将都是一派青山绿水的美景,可见心地能平稳安静,触处皆水秀山清。

人,尤其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宁静”这一词,时刻也不能忘记,一旦忘记,可能就会出问题。例如开车,任凭车来人往,己心须静,才会安稳安全。我们知道,门每天在开开合合,但门臼是静止的,美女每天照镜子,在镜子前不停地扭动,但镜子是静止的,江水不舍昏晓,日夜奔流,但岸是静止的。人,也是一样,每天都要忙工作忙应酬,但内心要是静怡平和的。因为静能制动。心绪宁静,遇事才有主张,才能处理好。如果心随事动,必然不知如何处理事物才算恰当。心不宁静,就是睡觉,做个梦儿也是乱七八糟的。

心守宁静,关键时刻能临危不惊、化险为夷。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曲家、中国戏曲理论的始祖李渔,便是这方面的正例。那是他应考落第刚刚回家不久,沮丧极了。不一会来了一大批盗匪,把他的村子围了个水泄不通,把所有的人都赶到了一个大场地,要每人每家拿巨资换取性命,否则就杀掉。眼看场地已陈尸多具,李渔心想与其被动挨宰还不如平静地主动上前,于是他正了正衣冠,平静地朝一匪首模样的人走去,流利地报了姓名字号,然后说在下家徒四壁,身无分文,你杀了我吧。说罢,李渔闭着眼睛、伸长脖子,准备挨刀。匪首见他口齿流利,静若秋水,直面血腥而如玉树临风,觉得是一个人才,不忍杀他,便挥了挥手,放李渔走了。可见,关键时刻,能履险而守静,就有可能求得生机,谋得生路。

当今世界,纷纭繁杂,人处其间,宜抱宁守静,若静得下来,即使远在天涯,也能找到回家的路!可见:心灵宁静路悠悠!

心灵的选择随笔 篇5

那年,瓶无储粟的生活让你好累好累。夜晚,当自己的妻儿都休息了的时候,你点起灯,看着手上因为做农活儿磨起的水泡,看似坚定的眼光中掺杂了一丝犹豫。你低头沉思,也许,是时候该在物质和精神两点做出一个选择。你抬起头,看着那破败的小屋,你低下头,望望那空空的米缸,随之发出轻轻地叹息,眼光似乎有些黯淡。

你曾“猛志逸四海”,发奋读书,以“大济苍生”,二十九岁时才满腔热情出任江州祭酒。怎奈初入官场,就因出身庶族而备受轻视,性情率真的你感到“不堪吏职”,便“少日自解归”。理想很,现实很骨感。几经入仕,几经归隐,你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内心苦苦地挣扎着:身处官场就得虚与委蛇,苟合取容,可这与你的精神追求相悖。但想到家中日益操劳的妻,想到家中面黄肌瘦的子,你长叹了口气:“罢罢罢,有口饭吃也是好的。也许——”你的眼里闪着复杂的光,一如你纠结的心情,物质与精神的选择浮上你的心头。

于是,你央求家叔,谋得了一个小小的官职。这个官职虽然不大,但公田里收获的粮食足以用来养活家人,酿造美酒了。想到这里,你紧锁的双眉似乎得到了一丝缓和,可黯淡的油灯下,你眼中的光芒愈加复杂。

为官八十余日,是秉性真淳的`你最为苦闷的日子。你本就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的失望,有着“爱丘山”的夙愿,有着世外桃源的憧憬,可为了妻与子的生活而再次入仕苟活,“独善其身”的你在矛盾中煎熬着。直到傲然的秋菊在凉风中迎来飘雪的日子,那个远近闻名的贪婪索贿的督邮刘云耀武扬威地来了。你素来蔑视功名,不喜趋炎附势,现在却要去面对这个色厉内荏、狐假虎威的小人,经过内心的挣扎,勉强说服自己去见见。可县吏却说:“当束带迎之。”你便脱口而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面对黑暗官场发出的嘲讽声音,只属于你自己的——真心、真实、真性情。十几年了,官场却依然尔虞我诈,阴奉阳违。你一直在出世与入世的选择中挣扎,理智告诉你为官是对家人最好的选择,而辞官则是你自己对真性情最好的选择,二者不可得兼啊!“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率直自然的个性最终为你做出了选择,你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背自己的意愿,你的眼光变得坚定了。

你不再等候公田里粮食的成熟,不再等候这些天的俸禄,不再期望圣明的君主,不再受黑暗官场的樊笼束缚了。此时,归家二字像一颗小小的石子,投到你的心湖里,水波越扩越大,你收拾包裹连夜离去。你驾驶着小船,“恨晨光之熹微”,可微暗的环境阻挡不了你急切的脚步。风吹过,你的衣衿随风而动,小船轻摇,你心中的湖泛开涟漪,你心中的菊花随着微风摇曳生香。

归家,归家,归家。你在心中不断呼唤着——

或许,在那个门阀制度森严、社会动荡的东晋,出世和入世本是矛盾的,精神与物质已很难统一。读你,我突然感到:矛盾的选择才是一个人活着的象征,矛盾与挣扎本来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经历过矛盾和挣扎过后的选择才能知晓生命的不易。而伟大的靖节先生,你本不欣赏牡丹的富贵,然而所处的时代和所受的教育,令你难以放下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可是从小耳濡目染的道家的成长环境,又让你对自然天性、自由生活无比崇尚。在二者的矛盾中,你一遍遍地选择,又一遍遍地放弃,在十几年的矛盾冲突中,你很难解决保持个性而又“兼济天下”。也许是“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顺应了你本就超然的个性,也许是你相依为命最亲爱的妹妹的离世让你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也许是二者皆有,最终你选择了脱离了樊笼,顺应自己的本心,去寻找那自己的桃源。无论我怎样的猜测,你用实际行动,释放了心灵,回归了自己,保持了生命的本真,诠释了最美好、最高尚的心灵选择。千年来,你让生命之菊绽放于人们心灵,让人高山仰止。后人赞曰,“素而绚、卑而未始不高者,渊明也”,这不正是你生命的写照吗?沉浸在物质世界的现代人啊,何时也能像靖节先生那样做出心灵的选择呢?

走进孩子心灵的随笔 篇6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他会折射出家庭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家庭教育失败的一面。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愿和我们讲。”而孩子却诉苦说:“爸爸妈妈不理解我的需要,他们想对我说的时候就说个没完,可是我想说的时候,他们却心不在焉。”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其实,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有许多事情、感受和小秘密,他们很希望爸爸妈妈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小世界里的所有欢乐和烦忧。当父母对他们的小世界漠不关心的时候,孩子就会很失望,甚至出现一些问题行为。

认真倾听孩子讲话。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表现出热情、有兴趣的神情;父母应当高高兴兴地与孩子交谈,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正确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讲话的时候,父母不要打断他、不要指责他,并能从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说话的内容,使孩子觉得他是被理解、被重视和被接纳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

经常和孩子交流思想。

父母与孩子间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内心吐界,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苦衷,逐步学会为父母排忧解难,学会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话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内心此界,家长应注意在乎常的一言一行中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喜怒哀乐。同时,孩子的作业本、笔记本上的小小涂鸦也是他们心灵独白的一部分,从中也可以了解到不少信息,父母们也可从这些地方人手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最值得强调的一点是,观察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来看待。

扩大信息来源。

要想真正了解孩子,有必要扩大信息来源,例如父母可以经常到学校向班主任或者个别任课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同学相处得怎么样等情况,这样能帮助父母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取得孩子的信任。陌生的的女儿,甜甜妈妈迷茫了。

充分尊重孩子。

孩子的隐私权是天生的,“没有隐私的孩子是长不大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孩子虽然是父母创造出来的,但孩子仍然是不同于父母的、独立的个体。因此,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小世界,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间。

营造聆听的氛围,做孩子的忠实听众。

走进学生的心灵 篇7

一、用“爱”开启心灵之锁

通常教师会欣赏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好的学生, 而对学习成绩不好、思想品德不佳的学生感到无奈, 觉得讨厌, 甚至歧视。其实, 对这类学生而言, 教师和家长的呵斥会使他们封闭自己, 表现出消沉和叛逆。因此, 教师要亲近和爱护学习成绩不好、思想品德不佳的学生, 使其积极向上。要做到这一点, 班主任必然经历失落、失望, 甚至绝望的心路历程, 但最终的结果是:教师的付出绝对值得。

“爱”是教育的基础, 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正确对待学生, 使学生内心产生持续的健康情感, 向教师敞开心扉。

二、用“尊重”拉近心灵距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离开“尊重”也谈不上教育。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尊重, 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只有被尊重, 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 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当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得到教师的认可后, 师生间的心灵距离就缩短许多。英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洛克指出, 如果教师使学生过分无地自容, 他们便会失望, 而制裁他们的工具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打击, 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好评的思想就愈加淡薄。设想一下, 对一个自尊心被伤的学生, 还能有什么方法教育他?因此,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具体而言, 有三方面。一是不体罚, 不当众批评、讥讽学生, 不随意向家长告状。二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个人意愿。三是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在进行各种选拔时, 机会平等;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 一视同仁。陶行知曾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可见, 轻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意味着扼杀人才;一味的冷眼和讥笑, 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

三、用鼓励激发心灵闪光

教师要了解学生, 诸如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潜能、心理状态和家庭状况等, 并留心观察学生, 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从而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发现和赏识学生的“闪光点”就是教师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心理学研究表明, 热情期望会产生积极效应。因此, 教师最重要是的工作就是, 在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时, 给予力量和鼓励;同时,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上海闸北中学有一句名言:“成功是成功之母。”因此, 教师要帮学生设立合适的目标, 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并促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走向自信, 取得更大成功。

我曾教过的一个高一学生, 她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内向, 上课时要么发呆, 要么写写画画, 各科成绩都不理想。有一次, 我发现她在课本上画的一幅卡通漫画很好, 于是就和她讨论参加班上板报小组的事, 她没有同意, 但却答应帮忙画一幅漫画。后来, 她的漫画被放在显眼的位置, 很大、很漂亮。我因为这件事在班会课上表扬她, 此后我经常有意无意地给她提供各种展示的机会, 其他学生也因她的特长而请她帮忙画画。再后来, 她有了很大改变。高二分班后她就不在我的班上了, 据她后来的班主任说, 她后来在绘画方面的表现越发出色, 最终考上较好的大学。

赞扬如同阳光, 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佳或情绪低落的学生, 赞扬会给他带来温馨的、成功的体验。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 适当欣赏、赞扬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励学生更加努力, 勇敢向困难挑战, 顺利走向成功。

四、用耐心期待心灵觉醒

在教育生活中, 真正做到“诲人不倦”, 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些学生经常犯错, 教师付出很多努力, 他们也没能改正。这时, 教师一定会有些泄气, 认为这样的学生“朽木不可雕”。这样的情况, 并不少见。其实, 教育就是转化人的工作, 让一个人得到转化, 最重要的是要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 它需要教师不厌其烦、诲人不倦, 它需要教师用耐心启发学生的心灵。

尊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 篇8

白云把纯洁奉献给蓝天;鲜花将芬芳奉献给大地;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事业,人民教师就是要把爱的暖流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茁壮成长的孩子。关爱孩子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做的。在关爱孩子的同时,教师也会得到尊重和理解。

我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记得刚到学校时,我接了一个五年级的班。开学当天第一次在教室看到她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学生很特别,因为在她的目光中我觉察到一股桀骜不驯和对我的戒备。但是第一感觉并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后来,我通过前任班主任老师了解到,她很聪明,但是特别调皮捣蛋,尤其对老师,几乎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

果不其然,开学不长时间,我就发现在课堂上,她总是不专心听讲,小动作不断,屡教不改。下课的时候,经常会和其他同学起冲突。捉弄同学、捣蛋,都有她的份。一次自习课上就发生了一起比较严重的违纪现象,而挑事者就是她。那时班长告诉我,她在教室里说话,不服从班干部管理。我急匆匆赶到教室一看,只见满地都是书本。有好几个学生都厮打在一起,屋里一片狼藉。同学们看到我后,都呆呆地坐那,厮打在一起的同学也都僵在那里不动。这时,学习委员站起来气呼呼的说“老师,苗苗在自习时不写作业,反倒和同学说话。我管她还不听。”“不对,我没有说话,我只是对一对作业题目。你还和别人闹了呢,怎么不和老师说呀?你没资格管我!”我当时不由分说,把她们几个叫到办公室,对她们进行了批评教育。其他同学都很快认了错,而只有她无动于衷,说什么也不愿意认错。于是我把她一个人留下来谈话。我用设身处地的方法,引导她学会换位思考。我问她:假设别人在教室里打架,影响你学习,你会怎样想?再说,如果有什么不会或不懂的问题可以等我回来再问啊!为什么非要和同桌对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呢?。虽说,你也是为了学习,但是,影响到了他人。

我的苦口婆心对她来说好像没起任何作用,她并没有认错的意思。看到她这样,我的脾气也上来了,不由得提高了自己的音量。我大声对她说:“你要不认错就找家长来。”“凭什么找我的家长,又不是我先说的话。”当时的我愣住了,语气冷漠的说:“难道班干部冤枉你,我说错你了?”“说没说错自己知道!”对于她的针锋相对我有些底气不足,怀疑自己说错了人。于是,我让她先回教室。又私下找了一些同学了解情况。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我心里有了主意。

第二天的班会上我亲自主持,一段开场白之后,我话锋一转,向XX说:“对不起,老师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对你发脾气,是我的错误。”道歉后,我又把班干部叫起来教育了一通“你们怎么可以合起伙来骗我?你们自己说话违反纪律不告诉我,反倒指责别人,这样做对吗?好吗?”经过我的一番教导,班干部们承认了错误,而且她也认了错,她还用最快的速度写了检讨。从检讨书当中,我看出了她的悔过之心,还看到了她写给我的心里话:老师,我认为你会和其他老师一样,只喜欢成绩好的同学,无论对与错你都会偏向她们。但是,今天我发现你和他们不一样,原来,你真的像刚接班级时说的那样,一碗水端平。老师我佩服你,也很喜欢你。当时我非常感动。我对她也有了亦师亦母的情感。我们互相信任,以后她都会特别听我的话。

从那件事以后,我发现她总是默默的协助我的工作,而且更加团结同学了,做事也很理智。这样我不由得感到欣慰。

其实她非常聪明,她的画画得也很好。她曾画了一幅漂亮的畫送给我。刚收到了画我激动了好久。这样的学生成绩不好,不是因为她学不好,而是她没有把精力完全投入到学习上来。于是我在平实和她谈话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学习方面的知识,在上课的时候刻意地多提问她,对于她的作业也进行特殊的照顾。特别是在她做对了一道题、完成了一份漂亮的作业后,我往往会给予她肯定和鼓励。

正如我所期望的,她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学习非常刻苦。以前是我找她提问,找出她学习上的问题;可后来却常常是她主动来找我问问题。她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知道了蹲下身来看待学生的好处。其实,我在理解、尊重她的同事,也发现自己的价值;再提告她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育实践证明,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班主任要采用“即是母又有高于母爱”的教育方法来关心学生,“随风潜入夜”地入微体察,“润物细无声”般循循善诱。这样关心,师生的感情就会融洽。班主任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班主任批评,学生认为是关心。表扬与批评在师生感情中能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我班的张敏同学学习比较好,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曾荣获班级第一名好成绩,然而就在那一次考试结束后,不久发现她变了。她总神情忧郁,上课不认真听讲,提问她时她要么只言片语草草的做答,要么干脆不支声。当时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真想狠狠地训斥她一顿。然而出于对她人格的尊重,我还是压下了这把火。下午练习课上,我点名要她到黑板上做第二道题,她一连做错了三遍。我并没有责怪她。当我要求她再检查一遍时,她甩下粉笔回到了座位上。当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时,她竟然与我顶起嘴来,似乎要把一肚子的委屈向我发泄,我感到教师的尊严受到了伤害,没加思索我理直气壮地把她的气焰压了下去。她趴在桌子上痛哭起来。事后我了解到她的父母正闹离婚,心情一直不好。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一种愧疚感油然而生,我扪心自问:我还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吗?心理素质怎么就这么差?宽容之尽、理解之情哪里去了?于是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向张敏同学道了歉,张敏听了泪水夺眶而出,她激动地说:“老师,不是你的错,都是我不对,请您原谅。”一番话让我感动,让我惭愧,同学们也激动地掉下了眼泪。我知道这泪水是我们师生坦诚相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最好见证。

正是这种师爱的一次次付出,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悄然形成了。看着这样一个活泼可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我从心里笑了,真正感受到了为人之师的莫大欣慰!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让我深有感触的话:“要让你的学生爱你,首先你得学会如何去爱你的学生”这句话真有道理。只要我们多倾注爱心,拿出真情,就一定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就一定能造就出优秀的人才!

心灵的宁静心情随笔 篇9

寻求心灵的宁静,是我后半生的功课。在喧嚣的都市行走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安静下来面对自己。年轻的心,总是驿动。随着年岁的增长,喧嚣渐渐远去。繁华与尘俗不能够左右,寻找心灵的宁静。

正如此刻,我坐在这里,我的灵魂也在,我们一起静静看夕阳西下,灵魂与肉体,从未有如此的协调与统一,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美好。这一刹那即是永恒。肉体的软弱,它时刻与生活做着妥协,它需要安逸与浮华的东西。而灵魂的尖锐,总会在适当的时候,跳将出来,以凌厉之势,呵斥肉体的软弱与无能。灵魂与肉体的斗争,从生命开始那天就存在。只不过,孩童时,因为世界的简单,肉体与灵魂总能够和平相处;而青春年少时,灵魂放浪形骸,常常是不见了踪迹;待到人到中年时,生活渐渐安静下来,灵魂的存在感强大起来。肉体的感觉是直观,我们会感觉到痛,会感觉到情绪的低落,感觉到某种渴望与需求。而灵魂,对肉体的直观反映,会做出种种的反醒与批判。我有时逃避着灵魂,不去深究它如何让肉体感到不安,但它有时候却让我莫名地睡不着觉,有时候会莫名的在某种事物面前,给我难堪。说这话的时候,我代表着肉体。我知道,要想寻找真正的心灵宁静,灵魂与肉体必须和平共处。

那么,如何让灵魂与肉体取得统一呢?!我想,建立起一个人生的`信仰,这是关键。无论这种信仰是来自于宗教还是自己精神的,都非常重要。因肉体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就是信仰。灵魂是连接精神与肉体的中介。我想,一个人能够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自己喜欢从事的事业,那么,他将是喜悦的。顺应天性,遵循自然的法则,自然是万物之源,由此而建立的精神世界也是坚固与宁静的。无论佛教还是基督教,其精神思想,是要人忍让与宽容,放下与看淡。我们不必刻意以形式去信仰某种宗教,如果能领会到宗教的思想精髓,心灵是宁静而祥和的。

关于情感。我们无论是谁,都是孤独地生,孤独地离开尘世。父母兄弟姐妹爱人与儿女,只是陪伴我们走路的人,无法代替我们思考与生活。我们除了对他们应尽责任外,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哪一种情感,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为自己尽责任的阻碍。很难想像,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对自己不负责任,怎么可能做到更好地为他人尽责任,更好地爱他人呢?!即使说爱,那也是空洞无力的。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尽责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从而获得心灵的满足与宁静。

心灵深处的感叹心情随笔 篇10

日子在不经意中流逝,平淡而又充实,回忆当初与他最后相见,不言不语,怒视相对,两颗破碎的心分明都在滴血,但是无一人肯屈服肯说一声珍重,最终还是天各一方成为永远的陌路。

这一年的不容易,我无法忘记,有过多少叹息也有多少挺立,长夜的那串泪滴我只能留给自己,有过多少憔悴,也有多少美丽。多少辛酸苦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在我已和过去完全说再见,我用自己的毅力抹去了所有的痛苦忧伤,并期待人生打开新的篇章!也许我是不幸的`,但是我又感谢上苍历练了我的性格,让我在磨难中学会了隐忍和坚强,让我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美好的明天保驾护航!

如果说生活是美好的,那么对我而言就是拥有快乐和健康!我感谢上天没有夺去我的生命,还让我在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找寻人间的天堂!我没有抱怨,没有憎恨,只有感恩和知足!或者我就是一个诱人的苹果,因为上帝爱我多一些,所以就多咬了我一口。人总是很渺小,永远不知道上苍会给他做怎样的命运安排。所以我们会不停的猜测幻想,让自己身心俱疲。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无人知晓,既如此,何不把握眼前活在当下呢?

洞悉学生的心灵 篇11

人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我们要了解它,就必须每时每刻密切关注着学生的一切表现。学生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微笑、甚至是一个眼神、一次皱眉,我们都不能放过。只有牢牢地捕捉住这些最细微的瞬间表现,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我们还要注意从大的方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状况、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交友取向……尽量既全面又深入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资料,也就能更加准确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了。

有这么一名初三的男生,我接手时发现,在女同学心目中他是一个乐观开朗的“情圣”,在男同学心目中他是一个暴躁残忍的魔鬼。他的课余时间基本上都花在女同学的身上,对女孩子嘘寒问暖甜言蜜语,据说只要是他看上的女孩子没有一个逃得了。但对于男同学,言语不合就大动干戈,初一时就曾把小刀插向了一个同学的腹部。他在学习上的主观随意性也很大,在课堂上写情书、听mp3、睡觉是家常便饭,视老师的批评教育于不顾。

那是一堂很平常的自习课,我很随意地在教室里巡着,偶尔一抬头,发现坐在最后排的他竟然在抄写古诗,于是轻轻地踱到他的身边,默默地看着他抄写。他可能太专心了,直到抄完了整首诗,抬头才发现我在身旁,并吓了一跳,但随即就合上抄写本,扔在一旁,侧昂着头,装出一副毫不在意的傲慢的样子。我微笑着拿过他的抄写本打开,认真地看着,说:“真专心,你的字写得真好,就像你一样帅气!”他仍然侧昂着头,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可我分明看到了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亮光,嘴角还流过那么一丝笑意。虽然一闪即逝,但我还是注意到了。他还是在意老师的,他还是渴望表扬的,他更是渴求关爱的。

我进行了家访。原来,他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后来为他找了个后妈,他与后妈关系紧张,父亲对他也很冷淡,最后甚至把他丢给了伯伯抚养,自己到城里另组家庭,每年只是回来一两次,给些生活费。怪不得他在学校从来不提家人。现在的他像是个寄人篱下的无主孤魂,总认为自己在这世上是个多余人,父母不爱他、不要他,因而,终日什么也不做,总是与家长、老师对着干,性格倔强偏执。另外,我还了解到他在初二的校运会中参加了1500米长跑比赛,由于平时缺少锻炼,刚跑了500米就累得呕吐了,但他并没有退出,漱了漱口又继续跑,虽然他跑了最后一名,他却没有退缩。

了解了这些,我认定他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他另类的表现无非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他不屑一切的傲慢,无非是怕本已千疮百孔的心再受到一点一滴的伤害。我对症下药,经常找他谈心,尽可能多表扬他,让他感觉到温暖、关爱及希望,激励他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那次他激怒了一位同样暴躁的家长,那人纠集一班亲朋戚友在街上围殴他。我刚好经过,就毫不犹豫地冲进人群里把拳头下的他拉了出来,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劝退了那暴怒的家长。直到我载他回到学校了,他的脸上都还没有一点血色。我帮他清理包扎好伤口,顺势教他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自己首先要尊重和爱戴别人,并送给他一些辅导书。他低下了那不可一世的头,流下了倔强的眼泪。慢慢的,他变了,把我送给他的辅导书做得满满的,有不懂的还会来问我,各科成绩开始上升,第一学期期末水平检测由班级最末一名进入到前20名。在学校能与同学和谐相处,也不再往女同学堆里钻了。其伯父也觉得他的变化很大,在家会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时还跟他们说说笑笑,每天都能看书、做作业。后来他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现在已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经常会打电话来跟我说说他的近况。我真高兴自己当初没有草率地放弃他。

人们常说:“问题家庭出问题孩子。”这话一点也不假。小静,本来是一个聪明活泼、纯洁善良的小男孩。他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爸妈都是小学教师,可惜在他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因病去世了。过不了两年,妈妈可能是耐不住寂寞与诱惑,当了别人的情人,还公然带回家。从此,他除了在家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村里游荡。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母亲的事很快就传遍了他们村,甚至传遍了整个镇。现在,他已经不能到村里转悠了,因为他渐渐发现了人们的眼神里有了异样的东西。后来,他结识了一帮社会青年,经常跟着他们出入游戏机室、网吧、酒吧,成绩由原来的全级第一名降到了最后一名,最后逃学旷课。初二我接手时,他一开学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上了半天课就不见人了。本来我想打电话告诉他妈妈,让她去找人,可是想到他跟妈妈的关系如此紧张,我决定自己去。最后在一间乌烟瘴气的游戏机室里找到了他,见到我,他马上涨红了脸,乖乖地跟我回学校。一路上,我没有说一句话,到教室门口时我才说:“进去吧!”他惊愕地看着我。我明白他想什么,于是说:“你红着脸、低着头地跟我回来,证明你已经知道错了,那么,我相信你也一定能改好。”

这以后,虽然他仍然无心向学,但不再旷课逃学了。我也更多地关注他,没有动不动就打电话给他妈妈告状,而是对他进行耐心教育,每次效果都不错。后来,跟他熟络了,我就邀请他到操场上散步,跟他谈理想,谈人生,谈未来。谈着谈着,他就很自然地谈到了爸爸,他说他跟爸爸的感情很深厚,爸爸对他的期望也很高,希望他将来能考上一间重点大学,有一份好工作……说着说着,他就哭了起来。我说:“哭吧,把你的怀念、你的苦闷、你的委屈全都哭出来吧!”他哭了很久,我一直抚摸着他的背,静静地陪着他。等他哭完了,我趁机说:“你爸爸那么爱你,对你的期望那么高,而你现在这样,能实现他的愿望吗?爸爸看到你这样,他在九泉之下能安心吗?”他又哭了:“我知道我对不起爸爸,可是……”眼里有一股怨恨。我又说:“你恨你妈妈,觉得她对不起爸爸,你所做的一切就是让妈妈难过、替爸爸讨回公道。你也更希望妈妈回心转意,对吧?”他含着泪点了点头。 “你妈妈的做法确实不对,但她也不容易,这些你长大后才会明白。你现在这样做,伤了她的心,她就更加不会回心转意了。你现在还是小孩子,大人的事不要管那么多,你也管不了。而且你是无辜的,没有人会看不起你,大家反而会更加关心你、爱护你。你现在最重要的是专心学习,好好地完成爸爸的心愿……”这次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心灵对话后,他完全变了一个人,不仅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而且上课还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到初二学年的期末水平检测时,他又名列前茅了。一年后,他接到市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时说:“老师,可以陪我再到操场上走走吗?”我高兴地说:“当然可以!”在操场上他说:“老师,谢谢你!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你知道吗,我曾经想过杀死妈妈以后再自杀,去找爸爸。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要完成爸爸的心愿,我还不能死……现在,我妈妈已经离开那个人了,幸好我当初没有那么做,要不然我真的对不起爸爸了……”说着说着,他又哭起来了,眼睛里却闪耀着喜悦的光芒。临别时,他又说:“老师,今后我还要回来跟你散步,和你谈心。”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想要独自飞翔,却又羽毛未丰。再加上这个社会复杂多变,有许多不良影响和诱惑。孩子们那颗好奇的未成熟的心灵,丰富而脆弱。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把那幼小的心灵推向万劫不复之深渊,当然,也可能使那即将枯萎的心灵马上鲜活起来。班主任一定要细心、密切地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活动。读懂了学生的心灵,明白了学生的所需,再给予学生宽容、关爱、信任与耐心,那我们就可以处于主动的位置,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直以来,我与学生的关系都很融洽。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毕业以后大部分都跟我保持着联系,都跟我成了朋友。他们在学习上、工作上遇到了困难,都喜欢跟我说说,跟我谈谈,甚至是长大以后碰到的感情问题,也喜欢问问我的意见。我觉得我是一个既幸运又幸福的老师,得到了那么多学生的信任与爱戴。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我洞悉了他们的心灵,打开了他们的心扉,走进了他们的心里。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只要从心开始,我们每一位都会是学生们最喜欢最爱戴的好老师。

走进学生心灵 做学生的引路人 篇12

首先, 很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抓好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对人进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它的内容很广泛。

1.思想品德的培养

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远大的理想抱负, 乐于为祖国, 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生航向。

2.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公共场合中, 应该遵守哪些社会公德;将来从事社会工作应该遵守哪些职业道德等。这些都要让学生在学校就有所了解, 并经过教育训练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3.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包括旺盛的求知欲, 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方法, 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以及积极的创造精神等。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

4.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浓厚的体育活动爱好, 具有良好的体能及健康的体质;还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 奋发的进取心和健康的个性等。因此, 要教育学生“学会健体”。

5.交往素质的培养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各种活动, 在人际交往中都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因此, 在养成教育中, 要让学生“学会办事”, 培养学生乐群合作、热心参与、善于应变的品质。

一、“引”好班干部

这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 而且对将来为国家培养各种干部也打下了十分必要的基础。

二、“引”好差生

在学习或纪律方面都后进的学生, 首先要有一个约束力, 必须使学生认识约束的重要性, 要求他们学会自我约束, 遇事要冷静, 行为应讲分寸;其次要进行制度约束, 加强纪律教育, 建全班级管理制度;另外, 要造成舆论约束, 培养学生具有勤学守纪的良好行为, 对不良行为敢于批评, 讲原则、讲正气、互相帮助、互相约束, 在班级里形成舆论约束的气氛。

三、“引”好家长

加强家校联系。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 是教育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终身教育的基础,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触碰心灵的吟唱诗人杂文随笔 篇13

就像他演唱的那首《当你老了》,一曲听罢,不知不觉我已被深深感动。“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是啊,爱一个人,不仅要爱光彩明媚的时候,也要爱满脸皱纹的时候;爱一个人,不仅要爱外表,更要爱灵魂。整首歌没有撕心裂肺,没有悲观颓废,忧伤也只是淡淡的,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怀念,还有衷心的祝福。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在一众“大嗓门”歌手的夹击下,李健始终坚持自己清新雅致的演唱风格,无论身处低谷或峰巅,都能安之若素、淡然处之。

让人心灵平和的美景抒情随笔 篇14

夏日里,一株株荷寂静地立在水面上,远远望去,清喜着她的清廉,清宁从容,翠绿欲滴的叶面上,晃动着一滴滴露珠,晶莹剔透,忽的想起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蜓蜻立上头,”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尖尖角,一只蜓蜻早已立在上面,一份欢喜轻柔,油然而生,“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般和谐,温馨的场景,让人流连忘返。

仿佛嗅到了荷花淡淡的香气,清甜温和;仿佛触到了皎洁月光的面纱,轻柔在心底,感受着一种柔和宁静,那所有的是是非非已去,清风淡雅而来,沐浴着荷叶淡淡的清香,略带着水的气息,一切犹如置身荷塘中......一生若如荷,俗世全抛,仅留一份清浅在心,如此甚好;心中修篱种菊,自在盛开,清风定会来!

“微笑向暖,安之若素,你若盛开,清风自来,”那日读到,甚是喜欢此中的语境,如若心存美好,微笑中带有阳光,坦然从容应对种种,阴雨狂风,从容以对,清浅观之,安然对待生命里的阴晴圆缺,放开心扉,清风徐徐,自会吹过心田;在参禅悟道中做一株莲,纯净透明,心灵种种烦扰,随风而去,让心灵坂依,参透生活中的种种禅机,还有什么放不下,不能释怀?此时处处是春天,处处是花开,清风自来。

微笑向暖,安之若素,正如林徽因所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的确,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心若淡定从容,浮华自然消去,如一株幽兰,宁静且散发清香自华;心灵回归到本真,读一本诗书,酌一笔小字,让墨香浸润心灵,如沐春风;我心安好,便是晴天。

缘起缘灭,红尘自有规律,得失随缘,尘世嘈杂纷乱,留一份恬然,一份悠闲,守一窗明媚,追随阳光,让淡然的心境,清澈的思绪,净化岁月尘埃浮华;挥手一瞬间,聆听心底的声音,所有尘垢在挥手之间,自然的涤荡,让一切随风而去,心地淡淡平静,清朗,通透。

生活在物欲横流、浮躁喧嚣的今天,心灵的冗赘,时常缰索着前路的步履,简单些,自然些,本真些,给心灵一份空间,还岁月一份轻松从容;拥一份纯真淡然,一杯白开水也能品出醇香;怀揣一颗安宁淡泊恬静的心,人生安然,时光诗情!

喜欢平素写点心得,不论成文与否,都是自己娓娓道来的心语,将此装点分享,于私于公,都是快乐的事情,快乐着自己的快乐,喜欢着自己的喜欢,把一切沉寂放逐在平仄的章页里,那些曾经的不舍绽放在时光的拐角,提笔是情,落笔是念,娓娓而来,徐徐而去,只是这么一味的在此倾心着,喜欢着;倾注岁月起伏的波澜,将一份清心幽然回赠生活。

更喜欢陈藏在文字里的灵魂,将其心思抽离,放飞在字语指间,这般读来,那般读取,都是人生感悟的絮语,是生活的一部分,将繁华读到平静,将枯燥读到画意,慢慢在营造的这方空间里,静静盛开,相信清风会随即而来。

2.清水云山

那一涧清泉,那一泓碧水,只于青山旁缭绕,潋滟着些许的芳菲,染尽春花秋月,似是看懂了,却是朦胧的,也许你是你,我拥有的只是你的影

这场不期的风,不辞万里,踏过漫漫征途,赶赴这一场欢恋,它的加入让平静的湖,涟漪从生,柔柔波心不由的颤动,迷乱,你更加不是你,错乱的倒影,是风,还是你的香,我不懂。

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山端庄的思维着,水也静美。若有雨,雨打湿了山,雨也滴到波里,而那些冲刷过山的雨,汇成流,也最终淌入河里。平静的日子,我陪你晨钟暮鼓,遭遇坎坷,我也会陪你,不只为你担心,还要和你共同面对。你开心,我也会开心,不只是陪你笑,你伤心,我也会伤心,不只陪你哭。

夜深了,四周暗下来,山与水相拥入梦,星光月光落在山上,也在水中。而我的梦里,有月,有星,还有你。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季有浅绿色的梦,还有些粉粉红红,夏季梦尽葱茏,纷繁的花树,流彩溢香,秋季近乎清冷,落叶簌簌,遍地枯黄,冷静了,这梦,冬季却是寒冷,雪花飘飘,枯树干枝,平静了,这梦。走过了春夏秋冬,这波,从春水初漾,夏波热浪,到秋水汪澜,冬冰洁装。春夏秋冬,而我始终在你身旁,一遇倾心,相聚欢喜,款款柔情,爱意深沉,不论你妩媚多姿,风姿卓越,还是人老珠黄,鬓角泛霜。

遥远的天空,过往的云,路过的鹰,都成过水里的影,只是匆匆,短暂的相遇,陌路的别离。像极了人生中那些擦肩而去,可我始终有你,你始终有我,我在,你在,相伴相依。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篇15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 应该说每一个班在毕业时都获得了成功。这些成绩的取得不是因为所带的班级学生的素质特别好, 主要是因为班集体的凝聚力强, 学生认同自己的班级, 以身在这个班级而自豪。全体同学能做到心往一处想, 劲儿往一处使, 拧成一股绳, 为班集体争光。

那么, 这个班集体的凝聚力从何而来呢?我认为主要来自于师生间真挚的情感交流, 来自于老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 来自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来自于相处久了以后师生间的一种默契。

大家知道,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期望角色, 都愿意自己成为老师喜欢的人。学生对老师的一句话, 一件事, 一个眼神, 一个动作, 都很敏感, 都会做不同的情感反映。老师喜欢学生, 尊重学生, 学生会由于被爱而心情愉快, 产生学习的动力;反之, 学生会敬而远之, 不敢表现自己甚至会因压抑而落后。

我们班有个女同学, 各科成绩都很差, 平时沉默寡言, 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从她的几次谈话中了解到, 她认为自己特别笨, 智力不如人, 老师、同学看不起她, 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 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 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她的思想, 我提出与她交朋友, 给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 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堂上, 我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 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 答对了便进行表扬、鼓励, 还在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因势利导, 使她感受到老师在关心、帮助她, 沐浴在老师“爱的温暖”之中;从而恢复了自尊心, 对老师的“戒心”变为“贴心”, 从“疏远”变为“亲近”, 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人也变得开朗起来, 在班里又听到了她和同学玩耍时发出的银铃般的笑声。

还有这样一个同学, 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管教, 从小养成说谎和偷钱的坏行为, 常常受到斥责和打骂, 在班上也受到同学的讥笑、歧视而抬不起头, 但他却曾主动打扫教室。抓住这种情况, 我先对他进行耐心的谈话, 既肯定他的优点, 又指出存在的缺点;用《狼来了》的故事对他进行启发诱导, 让他懂得从小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孩子, 长大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鼓励他勇于改正缺点, 发扬优点, 争取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再同家长统一要求, 配合教育, 还安排班干部对他关心帮助。最后这个同学既明白了道理, 又深深感到老师、父母和同学对他真挚善意的关心、爱护, 从此痛改前非, 纠正了自己的不良行为, 在班上更加热心地为集体做好事, 期末被评为班里“学雷锋, 做好事”的积极分子, 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走上了进步的道路。

走进学生的心灵困境 篇16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作文,作文题目是“一个差生的自述”。文章是这样写的:我是差生中的一员,经受着同其他差生一样的遭遇。我们并不想当差生,我们也曾经努力过,刻苦过,但最终却被一盆盆冷水泼得我心灰意冷。每次考试各科成绩都不理想。老师说我“真笨!简直一个猪脑子。”我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考出个好成绩。功夫不负苦心人,期中考试,得了72分。我想,老师这次一定会表扬我吧。可出乎意料,老师进教室就问我:“这次考试不是抄的吧?”我一下子从头凉到了脚,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伤害,我当时真的好难受。还有老师上课很少提问我,哎!总之一句话:“差生都是后娘养的”。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好像被什么堵住了。不知是惭愧,还是触动太深,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我任教已经十几年了,上公开课的时候,我总是提问那些反应机灵、学懂会用、大胆发言的学生,因为他们可以给我撑面子,而且不浪费课堂时间,从不提问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大部分老师都会这样做,甚至有些老师为了撑场面,要求学生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这难道不是老师的失误吗?从此之后,不管学生成绩好坏,提问时我总是分层考虑,怎样的学生回答怎样的问题,给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的空间。我的课堂不再是一部分学生的展示台,而是所有学生的舞台。我也不会只表扬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把我的表扬送给那些应该得到它的人。

当然,并不是只有成绩差的学生才有烦恼,成绩好的一样也有,我担任毕业班有好几届了,成绩优秀的学生烦恼同样多。有这样几个事例:04年我当第一届毕业班班主任时,每次单课随堂检测时都有那么几桌个学生,在相互检查时同桌比他多考了两三分,他都回在那里晕好久,这样就影响他的听课质量。晚自习下课后已经快10点了,老师把他们赶进寝室,可是当我们11:30去夜巡时居然这西家伙还打起手电筒在被窝里偷偷看书,当时又喜又气。还有,中午12点放学,学校自习时间是13点10分,这帮家伙一般在12:25就到教室里面学习去了,考虑到他们的健康每次我只能在12:50才回家吃午饭;更让人气的是连上体育课有的都以生病为由而偷偷在教室里面学习、下午活动课时间你把他从这边楼梯赶下去,他就从那边楼梯上去。这并不完全是好事,而反映出他们有压力,怕落后于对手,无行中就给他们心理带来烦恼。通过多方了解,考虑到班上实际情况,最后由班长组织制定了一套适合自己班上的活动计划。例如:学校的活动课出全勤的每周加德育分2分、参加班上活动出全勤的每周加德育分1分。明天午饭后必须在操场上运动20分钟等等。最后从条款上先才解决了这些问题。下来就是给这些学习行学生开展个别心理疏导工作的时候了,我从生命的意义开始说起,最后说到:人首先有个健康的体魄、然后有个春节的心灵、最后才是有个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在这届毕业班里有一个学生让我感受很深,我上完物理课后在教室里面准备听一节数学老师的课,课间一个成绩中等而且不怎么爱说话的学生坐在那里埋头写什么我悄悄的走在他的身边,精美的日记本上正写做“爱你”这字。他发现我站在他身边先是一惊,然后快速的收好日记本,上课钟声响了,教室里面一片安静,数学老师开始他的工作。而他在这接课上也显得忐忑不安。而我,仍然在想他那“爱你”两字是给谁的。因为我知道,这孩子是一个十分听话而且做事是一个非常认真的,我如果贸然去问回有什么样的后果,根据我以前的经验——他在和某同学“谈恋爱”。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又是最难开导的,如何是好呢?一节课我啥也没有听进去。下课时我只做了我唯一爱做的一个动作——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而他的表情是想告诉我什么但是始终没有吐出一个字。这一天我都在想这孩子的事,好不容易到了下午放学。我正准备去打排球,就发现他在教学楼旁边窥视我,当时我没有急着过去,他一直没有离去的意思。半小时后我有意上教学楼,然后装的很惊讶的看见他的样子问他“为什么不回家”。吞吞吐吐的他在那里和我对了好几分钟后才把书包里面的日记本那出来 “张老师,这是我今天写的”,说话的声音让我只能看唇语加上猜才能清楚。那双战抖手翻开到上他写的那里。我还没有看完就眼帘里面泪水快流出来了。我太内疚了,他是思念他的父亲,小学四年级时,父亲为了让家庭生活更好点就出去打工,而现在初中马上都毕业了,都没有看到父亲的身影。这种思念亲人的感受我怎么回没有呢!看完后我沉思了,什么也没有说。“天快黑了,我送你回家吧”着是我离开校门的唯一的话。在路上,我小心翼翼的问他“父亲为什么没有回来”,才知道他父亲才出去的头两年还经常打电话寄钱回来,后来好象外面有了个女人,最后钱都没有寄了。是啊!这难道是孩子自己找的烦恼吗?我们在路上渐渐的打开的话匣子,见他心情好多了就说“你这样的年龄能想这么多真是太懂事了,但是大人的是不要太早的揽在自己身上,你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不知不觉就到了他家。离别时和他母亲唠叨了几句。可是回来的路显得特别长,让我想的太多,难到大人的事会让一个未成年人来承担吗!是啊,我们大人应该清醒下了,别给他们太多的烦恼了。

让心灵去游览的心情随笔(定稿) 篇17

每天早晨,望着初升的朝阳,听着依稀车水马龙的喧闹,品着一杯醇香诱人的咖啡,揭开轻松的序幕,简单而又美好的生活、渴望这样一种幸福的生活、每天堆积如山的作业,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在桌边奋笔疾书,看着渐渐模糊的字迹,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应试教育下的我们,内心深处的那种恐惧,让人喘不过气、于是我学会忙里偷闲地写日记,做手工,听听那些舒缓愉悦的歌曲、在一片混沌的脑海中,我似乎更期待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愉悦,渴望一种“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美丽爱情,期盼一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珍贵友谊、我喜欢蔚蓝的海洋,清澈的天空,闪烁的繁星,初升的朝阳和皎洁的月光、也许对旁人来说,这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可对我来说,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成了心底最美好的眷恋、一架单反,一个背包,一颗说走就走的心,我尽可以踏上美妙的旅程,带着那颗稚嫩的心,随我走到海角天涯、纵然身体上的束缚,可依旧阻挡不了心灵的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那刻,任凭它遨游天际,望眼下繁花满地、我渴望心灵一次真正的旅行,不必走得太远,随心所愿,走到哪里,都是烟花满天、

上一篇:央视《对话》栏目小眼镜背后的大改革个人观后感下一篇:关于包容型社会的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