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发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经验介绍
泉州开发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经验介绍 篇1
泉州开发区志愿者消防站建设 经验介绍材料(二○一二年二月)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紧紧围绕泉州市消防支队下发的关于志愿消防站训练、学习、工作、执勤等任务要求,本着“拉得出,打得赢”及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消防管理人才的宗旨,促使志愿消防队伍朝规范化、正规化方向不断发展,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在开发区建设志愿消防队的现实依据
在开发区,发展志愿消防员,实为现实所迫。开发区的消防形势一直面临着“一多一少”的压力:多,即随着开发区的扩张与发展,各类防火、灭火、抢险救援的任务越来越多,少,就是开发区消防警力少(有很长一段时间只有全体现役官兵9人)。形势严峻,火患逼人。面对消防警力严重匮乏的现实,市消防支队极为重视,经过多方反复论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创造性地发展消防志愿者的思想逐步成形。决定以开发区消防大队为依托,在大队一中队建设志愿者消防队。
1、消防工作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自1998年开发区成立以来,已引进规模企业184家,合同投资30亿元,利用外资4亿美元,目前在建项目50多个。但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还滞后于经济的发展。2001年,根据支队报经总队同意后成立了消防大队并选派3名官兵进驻开发区,筹建志愿者消防站。
2、消防现役警力的不足。泉州市消防部队全部警力仅占全省的九分之一,然而承担了全省三分之一的灭火及抢险救援工作,部队任务繁重而艰巨。由于编制所限,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增加,而开发区是新建区,且财政属于二级财政,财政所有收入要上缴市财政然后再由市财政回拨一定的经费用于新区的开发建设,财力还十分有限。财政经费紧张给建设“合同制消防站”带来资金上的限制。
3、开发区具有企业集中,管理和保安人员众多的优势。开发区企业保安人员人数众多,将近800余人。召集企业保安人员到消防站轮训执勤,既可以为企业培养消防安全管理骨干,又可以弥补现役警力不足的压力。2004年3月由开发区管委会下发了《关于组织企业部分保安参加消防大队轮训执勤的通知》,第一批20名志愿消防员集结到位拉开了志愿消防站建设的序幕,从此开发区消防大队体制转型为现役、志愿者相互并存的新模式。
二、开发区志愿消防站建设(管、训、用、养)的特点
近年来,其他省份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志愿消防站,与其它志愿消防队伍不同的是,泉州开发区的志愿消防站有以下特点:
(一)、组织保障。
1、现役为主志愿为辅。这支队伍是以现役消防员(含大队干部、士官共计18名)为核心,志愿消防员(共10名)为辅助的队伍。现役消防员主要担任班长、驾驶员、值班通讯员、火场文书岗位。志愿消防员主要是担任战斗员。
2、团体志愿参训轮值。每年初根据企业的需要排出全年的轮训执勤名格分配,消防大队于轮训执勤前两周发送通知,先由企业进行内部考核,消防大队对参训执勤人员进行政治审查和体能考核。
3、执勤周期较短。每期10名的志愿消防员参加轮训执勤时间为3个月,与现役消防官兵实行“五同”,培养消防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灭火业务技能和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知识。
(二)、经费和政策的保障。
志愿消防队伍的组建得到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专门发文要求:凡企业保安在5人以上10人以下的,每期各抽调1人参加;凡企业保安在10人以上的每期抽调2人参加,每期人数为10人。轮训执勤人员的工资由原企业按原标准发放。除此以外,在每年年初拨出专款,在伙食、被装等方面给予补助。
(三)、制度建设的保障。
志愿消防站建设在福建省尚属首试,在年龄跨度从17至50岁的志愿消防站里,教育管理和执勤训练上无任何经验可借鉴,大队 2
通过走访调研,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执勤训练制度,从而保证了队伍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主要有:
1、建立正副班执勤制度。由于大队每期招收10名志愿消防员进行三个月轮换培训,将10名志愿消防员融合入两个战斗班,同现役官兵实行正副班执勤制度。
2、副班长执勤制度。为实现“志愿消防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目的,大队实行从志愿消防员中素质优秀的人选举副班长的制度,增强了队伍管理力量,也进一步创造了“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3、完善请销假制度。消防站规定:志愿消防员星期一至星期五战斗员原则上不准请假,如确需请假,必须经由班长根据本班人员执勤力量状况允许情况下签名,并报中队批假。另外,适情况增加节假日请假人员的名额。同时,对待结婚队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又增强灵活性,确实做到以人为本、制度管人。
4、完善日常管理制度。为确保营区安全,保持部队团结,提高志愿消防站的形象。对来队办事人员应热情友好、礼貌待人,负责营区的安全,并在听到出警信号迅速开起大门,保证警车畅通。
(四)、训练的组织与实施。
在训练上大队主要是针对开发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三个月期间志愿消防员要完成理论和技能训练两大部分的内容,结束时进行考核,合格者发给相应的等级证书。
三、志愿消防站建设实践取得的成果
多年来,我大队志愿消防队伍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使志愿消防队伍朝规范化、正规化方向不断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建队以来共成功扑救火灾374次、参加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72次,抢救人员25人,保护、抢救财产数千万元,得到了政府、企业和开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形成了企业、政府、部队、社会“四赢”的格局。
1、企业获得了消防安全管理骨干人才,对志愿消防队伍建设更加拥护和欢迎。
到目前为止,大队共培养志愿消防员540名,其中在训人员 3
10名,归企业志愿消防员530名,归企志愿消防员回到企业后大部分担任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他们将在消防站里学到的消防安全管理知识和灭火经验应用到管理当中去,建立健全各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辖区的各企业大都建立了义务消防队。经过志愿消防站培训的义务消防队员经常深入到员工中宣传消防法律、法规,传授防火、灭火和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认真做好防火巡查火灾防范等工作,可以说,在开发区,哪里有火险,哪里就有志愿者们的身影。得到了企业主的普遍赞誉。
2、政府节约了公共财政开支,对志愿消防站建设更加支持。志愿消防站的建设为开发区政府节约了公共财政开支。如按建设专职消防队的办法每年政府要投入近50万元的经费维持队伍的正常运转,而志愿消防站政府每年在伙食、保险、训练等保障开支上只要投入10余万元。
3、部队解决了现役警力不足的突出矛盾,树立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志愿消防站的建设弥补了消防警力的不足,使得辖区的消防力量迅速得到有力的补充,减轻了警力负担,确保了部队防火、灭火、提高优质服务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07年4月,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授予大队“人民满意消防队”荣誉称号、2010年7月,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授予大队“集体三等功”。
4、社会化消防工作得到明显进展,营造了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志愿消防站的建立,进一步推进了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回到企业后的志愿者,都成为十分活跃的消防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的义务宣传员,通过他们,在辖区内建立了一道密集的消防宣传网络。志愿消防站建设以来,福建电视台、东南电视台、泉州电视台、泉州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福建日报、泉州晚报、东南快报、海峡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深入细致报道,《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在头版头条利用较大的篇幅进行了报道;菲律宾菲华志愿消防总会、福建省人大执法检查组、4
沈阳市政法考查团、福建省农林大学等海内外团体、学校多次到队交流学习,在社会上营造起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