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鲤城区

2024-06-20

泉州鲤城区(共4篇)

泉州鲤城区 篇1

摘要:泉州民间舞蹈文化艺术是我国民间舞蹈艺术发展史的一朵奇葩。本文通过实地调查, 运用舞蹈形态学、民族舞蹈学的方法, 对泉州鲤城区民间舞蹈“火鼎公火鼎婆”的起源、表演形式和形态特征、文化特点进行初步研究, 并对该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泉州鲤城区,“火鼎公火鼎婆”,形态特征

泉州是中国第一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古城, 钟灵毓秀, 历史传统的肥厚沃土孕育出琳琅满目的民间文化。无论是文化遗产的丰厚精粹, 还是民间活动的别致引人, 尽皆有目共睹, 有口皆碑。古往今来, 每逢春节元宵期间和寻常喜庆佳节、迎神赛会举行“踩街”“妆人”游行活动中所表演的民间舞蹈, 千姿百态, 各具芳菲。尤其是鲤城区“火鼎公火鼎婆”, 其表演妙趣横生, 脍炙人口。它不仅深受群众喜爱, 而且更是众多舞蹈艺术家们高度重视、赞许和青睐的对象。“火鼎公火鼎婆”的表演是城乡群众们自愿参与, 也是在民间中喜闻乐见的一项文化活动。对这一民间舞蹈的初探, 既有扎根民间、继承传统的内蕴, 又有面向时代, 寓教于乐的意义。它在岁月的绵延中不断普及, 在反复的实践中锤炼提高, 有着长盛不衰的生机和活力。在本文中将这一次的民间舞蹈初探寄予对泉州民间舞蹈了解的希望。

一、“火鼎公火鼎婆”的起源

民间舞蹈“火鼎公火鼎婆”产生于何年代, 至今已难考证。但据泉州鲤城区江南镇石龟头村江南上村民间曲艺队主办教练杨位煌介绍, 其最早在泉州鲤城出现, 而资料显示作为涂脚戏项目之一的它, 最晚不迟于清朝中后期已在泉州鲤城民间普遍流行, 并成为群众喜爱的一项民间文化活动, 至今已经拥有近三百年的传统历史。其起源说法则有以下三种:

第一, 关于贫家“妆人”说。资料叙述, 根据泉州鲤城区江南乡上村村民间老艺人杨式兴介绍, 这一民间舞蹈开始于清朝末期。相传有一次某地举行规模宏大的迎神赛会游乡活动, 家家户户都“妆人”参加游行。“妆人”即化妆成古戏中出现的人物或滑稽形象, 俗称“装人”。前面的领路人手持一面卷书牌, 上面写有表演单位 (境、村) 名称, 同时以五音锣鼓开路, 表演的节目有人们能熟会道的“陈三五娘”“郑元和”“亲姆打”“西游记”“白蛇传”“打铁记”“骑驴探亲”“公背婆”歌仔戏等。有一户农家, 因其家境贫寒, 老夫妻俩无力购买表演所需要的物品, 情急之下, 便用家中的两根长竹竿架起唯一的一只大铁锅, 又将几块木柴放入锅中燃烧, 于是, 两人抬起火鼎出门参加游乡活动。但夫妻俩又害怕在途中柴火烧尽, 唤来其女儿挑着柴担紧跟随后, 以便一路添柴续火。这样的表演方式独特, 且气氛热烈、人物幽默, 渐渐地被群众在民间广泛流传开, 从而逐渐形成泉州鲤城地区特有的民间舞蹈形式, 同时也传至闽南其他各地。

第二, 关于油炸秦桧说。根据资料, 这一民间舞蹈由表演油炸奸臣秦桧的故事演化而成。在解放以前, 这个舞蹈表演形式是借以表现“油炸奸人”而“指桑骂槐”来“设仙”。但在解放以后, 随着环境的变化, 人们的思想不再停留于过去, 同时使舞蹈的内涵也不再是古时的传统, 人们重新赋予它新的内涵。那抬着的燃烧不尽的鼎火, 象征人们生活永远欣欣向荣、生机勃勃。而老公婆表演时诙谐幽默, 运用戏曲舞台上丑角表演的“答嘴鼓”插科打诨。“答嘴鼓”以韵语对话为主要形式, 是闽台群众喜爱的民间曲艺形式之一, 其艺术形式风趣生动, 从而使“火鼎公火鼎婆”的表演具有了很高的思想性, 且语言动作更加活泼夸张。

第三, 关于城隍“火鼎踩路”说。根据近几年资料调查, 民间舞蹈“火鼎公火鼎婆”来源于泉州民俗城隍祭祀时抬火鼎“踩路”的民间习俗。每逢城隍春秋二祭, 城隍金身及其他庙中诸神等众神明一道上路出巡。而“踩路”则是众神明出巡前用以扫除路上妖气, 保持一路清净的形式。在清朝乾隆《泉州府志》中记载元宵之夜, 泉州踩街盛况为:“妆为神像”“假面盛饰”“鸣锣助喊”“其疾如风”“一国若狂”。金门城隍庙建于明朝, 其人文地理、宗教信仰、民间习俗大多数是从泉州传入的。且至今金门每年四月十二城隍神诞出巡的前一天晚上, 必先抬一“火鼎”, 由道士开路, 沿着明天城隍及众神明出巡的路线走, 即称为“踩路”。泉州城隍抬“火鼎踩路”现今已为罕见, 却仍然出现于海岛金门。这也证实了泉州民间习俗迎神赛会抬“火鼎”的年代更为久远。如今泉州习俗的抬“火鼎踩路”已经演化为“火鼎公火鼎婆”抬“火鼎”游行, 即为现今的踩街活动。也有原来金门“火鼎”所用的食用油燃烧改为了柴火燃烧, 并且成为一种表演式的民间舞蹈, 增加了情节, 使舞蹈气氛更加浓烈, 获得群众的喜爱。

综上所述, 以上三种起源中关于贫家“妆人”的说法只属于传说, 难以有实据考证;关于油炸秦桧的说法也已无资料确考;而关于城隍“火鼎踩路”的说法则为现今大部分泉州人民所认同。泉州是一个民间宗教信仰历史久远的文化名城。每年迎神赛会、祭祀酬神活动众多。仅仅泉州鲤城内就有崇拜孔夫子、天公、关帝、妈祖、保生大帝相对应的文庙、元妙观、天后宫、吴真人庙以及府、县两个城隍等。而城隍神类似于府县的长官, 是冥界中的基层神司, 是土地公的上一级, 掌管“阴间”的神祗, 是古代的城市保护神。根据《泉州府志》引《陈让碑记》记载城隍为“监察官民善恶”, 且明太祖即位不久则规定每当新官上任, 必须斋戒沐浴祭祀城隍, 才可入衙理事即为“必先假庙与神誓其阴阳表衷协于正直”。明太祖其用意为“使人知畏, 人有所畏, 则不敢妄为”, 借于神权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根据以上资料显示, 笔者认为城隍“火鼎踩路”的说法从资料记载的方面来看更加充足, 从泉州人民的口头传承来看也被更多人所接受。因而关于城隍“火鼎踩路”的起源说法与其他二者相比, 从发展的可能性来看也是更加合情合理。

二、“火鼎公火鼎婆”的表演形式和形态特征

泉州鲤城区民间舞蹈“火鼎公火鼎婆”在长期的岁月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将从表演形式和形态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 表演形式

1. 人物形象

民间舞蹈“火鼎公火鼎婆”的服装、道具有着闽南泉州传统的特征。其表演者由“火鼎公”“火鼎婆”“村姑” (即其女儿) 一家三人组成。

(1) “火鼎公”

其头戴“地主帽”, 帽顶有红球装饰;嘴上挂有八字胡须;身上反穿羊羔黑裘, 下着黑色宽筒裤, 裤脚紧束, 腰间系有红色长绸巾, 脚穿圆口黑色软底布鞋 (闽南俗称“踢子鞋”) ;一手拿着桔木长烟管, 一手执着芭蕉扇;属于闽南戏曲中的“破衫丑”打扮。

(2) “火鼎婆”

其头戴高高盘起的彩婆发套, 系两侧插有红、黄绸花的彩婆额子;脸上贴着两块红消膏;身穿镶边大襟红杉, 下着镶边宽筒大红裤, 脚穿厚底绣花大红鞋 (闽南俗称“大鸡脚鞋”) ;一手拿者红手帕, 一手执着大圆蒲扇;属于闽南戏曲中的“家婆丑”打扮。

(3) “村姑”

其头梳着髻沿插有一串色花的双盘髻;身穿绿色的镶边大襟衣, 下穿宽筒裤, 脚穿绣花软底布鞋;肩挑两头各有绳子扎系木柴的竹扁担;属于闽南戏曲中的“丫鬟”打扮。

2. 表演过程

表演时, 火鼎公婆在其抬火鼎的两根长竹竿前后分别绑上一条红绸, 以便能够抬起架在木架上的大铁锅作为“火鼎”, 鼎中柴火烧得通红。其伴随着民间小调《十串花》 (又称《流水板》) 欢快乐曲的节奏, 在“人巷”中三进三退, 舞姿随性变化, 颠而不狂, 醉而不痴, 其女儿则紧随其后。“踩街”“妆人”游行活动时所要经过的路程较长, 于是女儿紧跟在后以便及时加柴, 使鼎中的火焰长久不灭。在行进中“火鼎公”一步一撅臀;“火鼎婆”则一步一摆腰。两人在游行中一边用风趣且幽默的话语打诨, 如“老奴才”“老番癫”“菜粿炊无熟”“踢倒厅中烘炉火”“无共子孙结衫带”“菜包好吃会嘴干”等;一边踏着悠闲的步伐, 同围观的群众打闹嬉戏, 不时地向他们挤眉弄眼。

(二) 形态特征

1. 体态

(1) “火鼎公”基本体态

上身始终处于自然放松, 一副悠闲之态;下身双腿膝盖始终保持稍微弯曲, 如同藏族舞蹈下身的姿态;站于火鼎架前, 并将长竹竿上的红绸带挎于左肩, 右手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长烟管, 像书法握笔姿势。在音乐声中, “火鼎公”的头部随节奏不断地左右摇晃, 加之将双肩也随头左右提肩或前后移肩, 即头向右摇, 则左肩向上提肩或向前移肩, 右肩反之;头向左摇, 则右肩向上提肩或向前移肩, 左肩反之。双手自然弯曲架于身体左右两侧, 同时不停向内做划圈运动, 而手中所握的长烟管也随之不断向内划圈, 其动势与头部摇晃的频率一致。其腰部与胯部则以左右摆动为主要运动形态。膝盖不停地做微小的屈伸动律, 同时, 每当他第一拍向前迈一步时, 则后脚紧跟后抬起;第二拍随即做反面动作。

(2) “火鼎婆”基本体态

上身与下身同“火鼎公”的姿态;站在火鼎架后, 并将竹竿上的红绸带挎于脖上, 右手握住圆蒲扇。“火鼎婆”不时地收紧脸部贴有两块红消膏的双颊, 将嘴吸紧为“小凸嘴”, 同时双眼瞪出, 头向前探出。双手也为自然弯曲架于身体两侧, 同时不停地摆动蒲扇, 做出煽火状。其腰部与胯部的动势与“火鼎公”一致, 两人相互在行进中是有默契的。而膝盖动作也是不停地做微小的屈伸运动, 同时, 当她第一拍向前迈步时, 后脚为踏步, 呈踏步蹲状;第二拍则做反面踏步蹲。

2. 动律

“火鼎公火鼎婆”主要以腿部动律为核心, 膝盖以不停颤动为主, 同时始终以“四方步”贯穿于各种变化动作之中。

(1) “火鼎公”的“四方步”

准备为双脚自然开立站, 与肩同宽;起步时, 右脚向其正对前迈一小步, 左脚跟上, 也向左脚的正对前迈步, 同时还保持双脚开立;然后, 右脚往其正对后方退一小步, 左脚跟上, 也向左脚的正对后方迈步, 回到最初的站姿。

(2) “火鼎婆”的“四方步”

准备为双脚自然站立, 并不要求开立站;起步时, 右脚向其正对前迈一小步, 左脚跟上, 也向左脚的正对前迈步, 并上右脚;然后, 右脚往其正对后方退一小步, 左脚跟上, 也向左脚的正对后方迈步, 回到最初的站姿。

(3) “火鼎公火鼎婆”的动律

表演时膝盖始终保持微微颤动, 造成身体上下浮动;其“四方步”由于左右前后移动重心, 促使身体左右摆动, 从而形成“火鼎公火鼎婆”左右晃动中夹杂轻微的上下颠颤的动律。

3. 基本动作

在《中国民间舞蹈集成·福建卷》中记载, “火鼎公”的动作包括“乐乐步”和“欢畅步”;“火鼎婆”的动作包括“踏蹲步”“煽火喜跳”和“欢跃步”;其“女儿”的动作包括“挑担步”。除以上动作之外, 本人通过实地调查中发现还有些其他特色的舞蹈表演动作。

(1) “龟式”

“火鼎公”的脖子有时也会随音乐节奏向前做伸缩动率, 而同时双手弯曲九十度与身体两侧, 做向前屈伸动作, 即为一拍伸脖一伸手;另一拍缩脖一收手。形同闽南戏曲中的“丑角”。

(2) “丑脸”

“火鼎婆”的脸部也不甘总是处于一种状态, 不时会将嘴向左挪动, 单闭左眼;或向右挪动, 单闭右眼。还有更加“丑”的“火鼎婆”, 其能够将上下两唇朝左右两个不同的反向, 并同时单闭眼。

由于“火鼎公火鼎婆”的表演形式独具一格, 其舞步或快或慢, 或急或缓。舞蹈动作并无规则, 表现人物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性格。

三、“火鼎公火鼎婆”的文化特点

泉州鲤城区民间舞蹈“火鼎公火鼎婆”其特点的形成是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的。

(一) 地域文化的色彩

泉州是一个有着自己特定的地域文化色彩, 有着许多各种的传统文化习俗。它包括了行业习俗、游艺习俗、工艺习俗等等多个方面。其中民间的游艺令人惊叹。“火鼎公火鼎婆”作为倍受群众喜爱的游艺活动, 其最早是作为祭祀或丧葬时的表演活动, 如今已经成为人们喜庆佳节时“踩街”活动的主要表演节目。每年的元宵、三月初三等特殊的日子, 人们不忘把“火鼎公火鼎婆”这个民间舞蹈加入进各种庆典祭祀中。这是因为其包涵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也是其本身表演的幽默诙谐而深受群众的喜爱。“火鼎公火鼎婆”的“破衫丑”“家婆丑”打扮来源于泉州地方民间生活中“阿公”“阿婆”的形象, 且表演中的大多数动作也来源于泉州地方民间生活中“煽火”的动作, 例如“火鼎婆”的“煽火喜跳”, 而后来在表演中逐渐融入了泉州地方戏曲角色的动作, 例如“火鼎公”的“龟式”和“火鼎婆”的“丑脸”都是戏曲中“丑角”常做的动作, 这些都是具有着泉州地域文化色彩的体现。同时从这些资料叙述中也反映了这个民间舞蹈同样受着泉州文化习俗的影响。

(二) 宗教文化的影响

历史文化的继承促进了泉州宗教信仰的发展。人民受封建传统的影响, 泉州便拥有着许多民间信仰。泉州是一个沿海城市, 人民靠海来维持生计。大海虽然带来了物质资源和财富, 但是也经常带来意外的灾害。当家中有人出海, 亲人为了出海的人能够平安归来, 便想借助神灵的神力来消灾解难。从古时候开始, 人民就相信神灵的庇佑, 对神的崇拜非常的深。而且单泉州人民所拜之神就包括了孔夫子、天公、关帝、妈祖、保生大帝等。他们在这祭祀活动中总是将最好的供品献上, 其相送上的还有丰富的表演。“火鼎公火鼎婆”也在活动中呈现。它属于一种对神灵的敬意, 是一种祈求平安的方式。其所抬火鼎那燃烧的火焰就是亲人的祈求, 是他们为了图吉利而去烧尽亲人生活途中的一切不美好的东西, 驱除晦气。在表演中, 火焰燃烧得越大, 暗示着人民以后生活更加美好。“火鼎公婆”不停地运用各种动作对着火鼎扇出对明天生活寄予的希望。例如, “火鼎婆”的“煽火喜跳”动作, 就是一种加大火焰的方式。而在整个表演过程中, 为了不使火鼎中的火焰烧尽, 不使以后的生活遇到不美好的东西, 他们想出了一种方法。便是将“火鼎公婆”的“女儿”也以“挑担步”紧随其后, 不断地向鼎中加柴。这就是泉州人民一种受宗教文化熏陶的影响的表现。从古至今, 人民都信仰着宗教文化, 都相信这种祈求美好生活的的形式, 他们延续不断地传承着这种表演, 传承着这种宗教文化。

(三) 民族性格的体现

泉州一地作为华南一个特殊的区域, 其当地人民群众有着自己特有的民族性格, 他们相信“爱拼才会赢”。他们有着坚强的意志, 是一个讲义气的族群。但是人民在工作之余都想卸下那坚定不移的性格, 放松自己, 放开自己宽阔的胸襟去享受生活。其中“火鼎公”的“乐乐步”和“欢畅步”, 还有“火鼎婆”的“踏蹲步”和“欢跃步”是泉州人民群众那种自由、豪放性格的体现。而“火鼎公”的“龟式”和“火鼎婆”的“丑脸”则是以它的幽默、诙谐、风趣吸引人, 它充实着人民的生活, 取悦人民, 同时“火鼎公火鼎婆”其最具有代表性的“四方步”更体现着人民那悠闲、自乐的心态。虽然人民卸下的坚强意志, 在舞蹈以另一种性格出现, 但是泉州人民民族性格只是表面的消失, 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每件事物之中, 那燃烧不尽的焰火也暗示着当地人民那好胜、强硬的性格。对火焰燃烧不尽的期望, 便以“女儿”的“挑担步”紧随在后, 为的就是火焰的不灭。

四、“火鼎公火鼎婆”的传承和发展

(一) 编写民间舞蹈教材

从古至今, 泉州在艺术领域上的表现有着自己的特色。民间文化艺术的诸多形式, 使各界行家对其进行了论述与探讨。特别是民间舞蹈, 可谓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长期积淀形成的文化奇观之一。我们对其进行初探, 有利于透过其艺术表演外壳, 而深入了解蕴藏在其中丰富的历史文化。这也促进我们应该对泉州民间舞蹈进行整理发掘其相关文献资料, 发挥固有的特色。发掘泉州民间舞蹈文化艺术的丰富资源加以重新分析探讨, 将之成果写入中小学教材中, 以便我们从小就能够了解泉州民间舞蹈的同时来了解泉州这名城丰厚的文化底蕴。并且我们不仅要有这单一的理论教材, 也要有其专业舞蹈教学方面的安排, 将之编写入高等院校的舞蹈教材中, 更有利用于原有特色的民间舞蹈的相传, 不会将其所拥有的原始的舞蹈失传。

(二) 宣传民间舞蹈艺术, 与旅游业的结合

泉州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对外交通港口;到了北宋, 泉州更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列;到了元朝, 其繁荣达到顶峰, 成为世界贸易大港。而泉州港的崛起, 吸引了许多外来之客, 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外来文化。这也使泉州成为中外文化交融的中心。直至今日, 泉州也是许多游人的首选之地。不仅是泉州人对其每年春节元宵、迎神赛会所举行的“踩街”游行活动感兴趣, 而且它也是吸引外来游客的欣赏的节目。“踩街”活动是泉州一种民间舞蹈艺术的汇集展现的方式, 是泉州的经典所在。首先, 民间舞蹈的发展需要我们将之加为宣传, 应该通过各种媒介、渠道进行发展。民间舞蹈有其艺术观赏性, 如今已有小部分人将之搬上舞台, 我们还可以在原始舞蹈的基础上加上现代人民的思想, 创造新的舞蹈作品, 但也是要在原始的民间舞蹈传承的前提下;其次, 我们可以将之转化为一种游客旅游观光的项目, 与当今风靡的旅游业相结合, 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 不仅是对舞蹈文化艺术的传承, 也是将它的影响加深、扩大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将民间舞蹈文化推向世界, 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它的魅力, 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它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黄德鹏.泉州鲤城区群众文化志 (初稿) [M].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文化局、文化馆, 1995, 66—67.

[2]蔡耀平, 张明, 吴远鹏.学术泉州[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3, 8—10、28—61.

[3]陈垂成.泉州习俗[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158、287—298、303—304.

[4]http://qzhnet.dnscn.cn/qzh52.htm[EB/OL].泉州历史网.“火鼎公火鼎婆”的起源、扮像、表演程式.

[5]http://qz.fj-archives.org.cn/m_list Data.asp?Catalog Code=1271&Flow Id=408[EB/OL].泉州市档案局 (馆) “妆人”.

[6]http://www.itsqq.com/a/jd/chq/b/2005-04-11/20050411210235.html[EB/OL].“答嘴鼓”.

泉州鲤城区 篇2

为了规范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听证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听证的组织

听证由拟作出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具体承办行政处罚的听证工作。当事人不承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听证的费用。

二、听证适用范围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拟对个人处以5000元以上罚款、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50000元以上罚款或者作出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吊销许可证等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当事人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听证要求的,应当按听证程序组织听证。

三、听证原则和方式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保证其陈述意见、质证和申辩的权利。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

四、听证告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于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并依法送达听证告知书。

五、听证申请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书面提出听证申请。当事人明确表示放弃听证,或者超过期限未提出听证要求的,不得再对本案提出听证要求。

六、听证受理

组织听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听证申请书后,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听证条件的听证申请,应当受理,并在听证的7日前,将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和地点等有关事项。

126

七、听证主持人

听证主持人由法制工作机构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听证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回避申请,是否回避,由局长决定。

八、听证参加人

(一)当事人。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当事人委托他人代理参加听证的,应当向组织听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及权限。

(二)行政机关。案件的调查人必须参加。听证员和记录员由听证主持人指定。环境行政处罚需要以鉴定或者监测为依据,环境鉴定、监测人员应参加听证。有关回避的规定,适用于听证员和记录员。

(三)其他人员:证人、与本案处理结果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第三人。

九、听证会程序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会场纪律,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询问并核对听证参加人、委托人身份,宣布听证开始。

(二)听证记录员宣布听证案件案由,宣布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三)听证主持人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当事人申请听证主持人回避的,应当说明理由,由组织听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申请听证员、记录员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四)案件调查人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处罚依据及行政处罚建议。

(五)当事人就案件事实进行陈述和申辩,提出有关证据,对调查人员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

(六)调查人员和当事人双方辩论。

(七)当事人进行最后陈述。

(八)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听证过程中,主持人可以向调查人员、当事人、证人或者第三人发问,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

组织听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听证必须安排制作笔录。听证结束

后,听证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十、行政处罚决定

听证终结后,听证主持人应当及时将听证笔录和听证结果报告本部门负责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听证笔录,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和《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处罚决定书应对听证会提出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是否采纳作出说明。

泉州市城区应急供水预案探讨 篇3

泉州市枕山面海,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由高山、低山向丘陵、台地平原过渡, 境内最大水系为晋江流域, 为福建省第3大河流, 流域面积5 629 km2, 上游分东西两溪, 东溪经永春, 西溪经安溪, 于南安双溪口汇合为晋江干流。泉州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9.5~21 ℃, 年均降雨量1 000~1 800 mm, 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增, 干湿季分明, 常受台风暴雨侵袭。

泉州市区目前主要的集中供水水源为金鸡拦河闸北干渠。金鸡拦河闸是晋江下游地区水资源的分配枢纽 (含山美水库、龙门滩跨流域引水) , 其供水区包括山美灌区和晋江、南安、惠安、石狮4县市, 以及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区。金鸡拦河闸闸址以上流域面积5 100 km2, 占晋江流域面积的90.6%, 正常蓄水位7.00 m (金鸡闸改造后正常蓄水位, 远期提高到7.50 m) , 死水位6.48 m。水闸的左右两翼分别为北干渠和南干渠的渠首工程, 南干渠设计引水流量38.5 m3/s, 担负着晋江、石狮2市的城镇供水任务和晋南灌区2万hm2以上的农田灌溉用水任务;北干渠设计引水流量22.5 m3/s, 担负着泉州市区、惠安和泉港区的城镇供水任务, 北渠灌片1.1万hm2农田灌溉和泉州市区生态用水任务。目前泉州市区主要供水水厂泉南水厂 (供水规模30万t/d) 取水水源为北渠, 拟建的江滨水厂 (供水规模40万t/d) 和在建的金浦水厂 (供水规模30万t/d) 取水水源为金鸡桥闸库区。

2 建立城市应急供水的必要性

2005年 11月22日中午起, 由于松花江上游水域发生水质异常, 污染江水逐渐临近, 哈尔滨全市停水4 d。一些市民纷纷到超市大量购买饮用水, 致使大量水商品断货。有着349.6万人口的哈市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停水考验。该事件对城市用水提出了新的考验和要求。据了解, 泉州市历史上尚未发生如此严重的停水事件, 但曾发生过造成泉州市大部分地区短暂停水的事件。根据分析, 以下4个问题均可能造成全面停水或局部停水事件的发生。

(1) 水源污染。

目前, 作为泉州市主要水源的晋江, 自南安双溪口以上分东、西两支流。西溪为主流, 河长153 km, 流域面积3 101 km2。东溪河长120 km, 流域面积1 917 km2。双溪口至河口虫寻埔社区为干流, 河长29 km, 流域面积611 km2。这些区域周边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工厂,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化工厂, 这就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 市政府曾多次召开全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 以有效保护饮用水源, 但要彻底根治这些违法排污企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 不法分子投毒也可能对供水安全构成威胁。

(2) 生产事故。

这样的事故如作为水厂消毒剂的氯氨泄漏、水厂机械故障、管网破裂、迁移等, 其中管网破裂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之一。

(3) 自然灾害。

如地震、台风、山体滑坡、水库闸门被冲等。近年来, 在我国大陆和沿海地区, 地震进入一个比较活跃的时期, 据资料统计, 1994年以来, 我国发生5级以上地震48次, 其中29次发生在大陆和沿海地区, 19次发生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福建省和台湾均处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碰撞的过渡地带, 而厦门市地属北东-北北东向的长乐-南澳深断裂带中段, 位于区域性东西向断裂的南靖-漳州-厦门亚带, 1986年台湾花莲附近海域发生7.6级地震, 厦门灌口在震前也发生过有感地震;1999年台湾发生了里氏7.6级地震, 震感波及厦门等福建沿海地区, 地震灾害及其伴生的海啸灾害对供水的安全构成威胁。

(4) 用电问题。

目前泉州市区的供水线主要靠2条线路在供电, 分别是井山线和西街线。由于西街线当初设计的时候并不是专门用于供应市自来水厂的, 而是还承担着沿线的居民用电和生产用电的任务, 到了用电高峰期, 这条线路经常超负荷运转, 市自来水厂跟着也闹电荒, 导致的后果就是市区闹水荒。

对于供水短缺这样有别于爆炸、瘟疫等问题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目前现有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企业的经营机制还存在许多缺陷和薄弱环节。因此, 建立和健全城镇供水的日常安全保障机制和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有效的应对机制, 建设一整套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城镇供水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 以确保任何情况下城市的供水安全, 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泉州市区作为泉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旦供水水源出现问题牵涉面广, 影响范围大, 负面效应持续时间长, 建立城市供水水源应急预案是维持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有力保障。此外,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 由于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 , 遇到特枯年份和用水高峰期, 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调度机制, 从而导致上、下游抢水, 工农业争水的局面, 进而影响到城市供水保障, 建立供水水源应急预案可以弥补这种管理上的不足。为解决泉州市城市供水问题, 泉州市政府不惜投入巨额资金通过调水来解决供水问题, 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 要做到科学合理调度、做好水源保护工作, 同时要兼顾调水工程中的生态保护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和长期性, 所以建立供水水源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3 泉州市城区应急供水方案研究

3.1 工程措施

泉州市区供水水源主要来自金鸡闸北高干渠, 应急水源可考虑就近对北高干渠进行补给。泉州市政府拟对位于泉州市西面近郊的南安市丰州镇九脚村的桃源水库进行扩蓄以增加应急供水水量。桃源水库控制集雨面积12.2 km2, 原设计是一座以灌溉为主, 结合防洪、发电的小 (一) 型水库, 设计正常蓄水位112.6 m, 兴利库容405万m3, 经对大坝进行加高处理, 正常蓄水位提高到118.0 m, 扩蓄后相应兴利库容提高到691万m3 (总库容817万m3) 。该应急水源水量可满足未来泉州市纯居民生活用水应急天数约35 d, 综合用水应急天数15 d, 水源从桃源水库经3.25 km输水管道进入北高干渠, 向泉州市泉南水厂供水, 满足市区应急供水需求。

3.2 应急预案

就影响供水的安全而言, 从原水供应到客户终端, 每一个环节都是重要的。因此,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形成在政府部门领导下, 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防范体系, 而不是采取临时性的动员来解决问题。

第一, 为保障城镇供水安全, 应当建立专项资金, 专门用于城镇供水日常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的建设, 以保证在供水安全方面有持续稳定的投入。

第二, 要在清楚地界定政府与企业各自职责的基础上, 由企业保证所需资金, 除此之外的则应当由政府投资。可以在水价内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基金, 即明确在水价内包含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置资金, 主要作为发生紧急情况或供水安全受到威胁时所必要的投入。

第三, 还可采取原水供应“多源互补”的策略。泉州市在建日产量达30万t/d的金浦水厂和拟建日产量达40万t/d的江滨水厂, 这2个水厂建成后, 泉州的日供水量将达到100万t/d, 与泉南水厂联合调度, 形成“三保险”, 减少市区大面积停水。

第四, 在枯水年份, 合理调度蓄水工程供水是缓解供水需求的有效措施, 要不断加强水文科学研究, 提高水文中长期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做好水文中长期预报, 合理调度水库水源, 保障城市枯水期供水水源。其次是在城市供水水源严重短缺时, 严格实行控制性供水, 优先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生态用水, 其次是副食品生产用水, 再是重点工业用水, 最后是农业用水。主要耗水工业实行限量分时段供水或周期性临时停产。

参考文献

泉州鲤城区 篇4

感受这份与众不同

走进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 你不仅能感受到这座闽南庭院式现代化校园在阳光氛围中的勃勃生机, 更会感受到这所学校积极成长的那份与众不同、不落俗套、不拘泥于形式, 自然、和谐、阳光、有成……

从学校体育的硬件来说, 鲤城区实验小学和很多处都市中的小学一样, 有一个略带调侃色彩的名字——“麻雀小学”。因为真正能够供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运动场地太有限了, 学校的主体都被有限的教学楼占据, 一块周长150米的田径场是他们进行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的主要区域, 对于在校学生有3000多人的小学来讲, 这样的场地条件无疑是一个挑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 林培玲校长带领着全校教师, 因地制宜, 高效拓展, 进行了积极地创新, 结合该校的空中英语课堂, 创新了在教室和走廊里进行的英语课间操。每当下课铃响起时, 一部分学生在教室的过道中, 一部分学生在教室外的走廊上, 边跟着教师、和着音乐做操, 边大声朗诵英语, 整个校园在那一刻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也都被这新鲜的课间操吸引了, 纷纷举起相机, 认真拍起照来。相信在这之后, 鲤城区实验小学这种创新会在更多的中小学被传承和发扬。

感受这份积极成长

有了这样的创新, 有了积极落实, 鲤城区实验小学的阳光大课间活动, 令与会代表们耳目一新, 更让人们看到了“阳光体育”、“体育艺术2+1”在这所学校里地切实落实:跳绳、踢毽、呼啦圈, 从学生娴熟的练习中, 你能感受到这绝非一日之功, 更不是为了应付的表演和检查的应景之作;鼓乐队的表演音调准确、韵律感强, 让观者感受到节奏和韵律之美;源自民间的宋江阵和南狮舞狮表演气势磅礴、民俗浓厚, 让观者感受到民间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有机融合;阳光伙伴竞赛的表演, 充满了速度感和团队特色, 充分展示了该校曾经获得全国阳光伙伴比赛总冠军的实力;家长、教师、学生一起表演的南拳, 既让人感受到了南少林一派武术的博大深厚, 更让人感受到了全员参与、共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和信念。

事实上, 该校的《南拳校本课程课程开发》课题作为国家课题也正在被该校认真地研究和发扬着。

正如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所说, 抓好阳光体育的关键在于校长, 校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校长对阳光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直接关系着阳光体育活动在校园落实的程度。

此刻, 看着操场上精彩的表演, 看着校史馆里展示的各种学校体育和艺术竞赛奖杯, 自然让每个人感受到了林培玲校长和她率领的泉州鲤城区实验小学教师团队多年来的努力和付出。

作为一校之长, 林培玲校长认为, 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 着眼终身”的学校体育观;要开辟“植根本土, 依托校本,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合璧, 继承与创新相濡以沫”的学校体育工作新领域。

为了践行这样的体育观, 林培玲校长和自己的团队, 从制度和实践中不断探索, 理论研究和积极实践并重, 非常注重“三重资源融合——机制有力, 为幸福体育奠基护航”。在三重资源融合方面, 她要求大家做到:第一, 全员参与, 制度保障;第二, 密切家校联系, 明确家校责任;第三, 完善安全卫生设施, 充分利用校外医务资源;第四, 构建多平台社会监督网络。

在鲤城区实验小学, 每天的阳光体育活动, 要求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要参加, 许多时候还邀请家长一起参与, 家长参与了, 自然对安全问题有了认识和体验, 学生在活动中真的有了些小的伤病, 家长也自然而然能够理解, 最终解除了教师们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担心伤害事故发生的后顾之忧。因为有了家长的参与, 校园体育如鱼得水。林校长不仅在全校制订了应急预案, 还出面和附近的医院、派出所取得联系, 一旦有突发情况, 也会获得他们地全力支持。同时, 鲤城区实验小学还通过网络和家长的积极沟通, 倾听他们的声音, 积极改进工作, 为学校体育开展创造了和谐的大氛围。

为了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学习质量, 深化阳光体育活动, 林校长还提出了独特的“三课三得——幸福体育亲子同行”的学校体育发展理念, 强调“课内习得:教改引航, SPARK嫁接;课间乐得:精致管理, 本土汲源;课外炼得:研创南拳, 亲子同行。”

在体育教学中, 该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安排练习内容和运动量。比如一、二、三年级以培养活动兴趣为主;四、五年级有一定的运动量;六年级安排相对激烈的体育活动。这样从学生兴趣出发, 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 并积极挖掘和改编闽南特色游戏, 承继传统, 提升趣味, 很好地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在实践中, 鲤城区实验小学积极加强宣传, 转变家长观念, 提升家长的知晓度和参与率。引导教师把自己的锻炼和学生的课外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 积极开发南拳校本课程, 充实技能“超市”。

有了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趣, 鲤城区实验小学围绕“体育艺术2+1”工作的开展, 在校内组织了百人英语健康操队、百人亲子南拳队、千人阳光伙伴队、千人南拳队等, 形成了“体艺2+1, 百 (千) 人社团, 千帆竞发”的良好发展局面。

感受这份向上的信念

良好的学校体育和艺术氛围, 让每个学生参与体育艺术的学习, 由被动变为主动, 学生们自发地形成了“用绿色健身理念填补假日一小时锻炼空白”的积极学习态度。

四年 (6) 班学生刘咏琪同学的家长说:“以前我每天不是上班, 就是睡觉, 日子空虚到了极点, 后来看孩子练武多了, 心里也怪痒痒的, 就让孩子当老师教我学南拳, 感觉身体强壮多了, 奶奶知道后, 也跟着练, 开始我还担心老人吃不消, 没想到南拳还真是老少咸宜的健身项目。现在, 我们都上瘾了, 天天和孩子到江滨公园练南拳, 一天不练还真不习惯呢!”

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 促使学生由被动转入主动、积极学习, 整个学校的体育艺术学习氛围加强了, 也充分调动起了教师们不断进取的工作热情, 千帆竞渡、力争上游, 该校12名专职体育教师, 其中有小学高级教师9名, 有11名教师在区、市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 4名教师个人荣获省级、国家级奖项。近4年来, 团队教师课题研究获国家级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 省一等奖1次。

学校体育竞赛更是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体育俱乐部”、“省篮球、田径、游泳等传统项目校”;并获得了“全国阳光伙伴比赛总冠军”、“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展示优秀组织奖”等;该校创编的南拳操参加了全国农运会开幕式表演。

广泛的参与、荣誉的获得, 并没有让鲤城区实验小学的师生安于现状、停步不前, 为了深化落实学校体育工作, 林校长还提出:“三纳入、三参与——幸福体育全体教师共育共享”的管理模式, 充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三纳入”就是学校体育艺术工作纳入教师工作绩效考核, 纳入班级“五星班级”评比, 纳入教学常规;“三参与”则是要求:广大教师要参与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参与对学生体育学习、锻炼和体艺2+1的评价;参与开发本学科教学资源, 使之和体育渗透融合。

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有了广大教师的高效投入, 林校长还在评价机制上进行了全面的创新。众所周知, 从教育部提出在广大中小学推行“体育艺术2+1”活动后, 如何评估效果成了摆在各级教育部门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命题。

鲤城区实验小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理论联系实践, 最终形成了特有的三级评价体制, 并明确了“激励为幸福体育之谋”的思想, 三级评价为:“校级评价——体育之星;年段评价——班级月冠军;班级和学科评价——体育2+1项目”。

并在此基础上, 推出了“三花争妍——体艺双馨, 幸福有成”的激励措施: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获得“阳光伙伴之花”、“南拳之花”、“小刺桐合唱团之花”等荣誉。

林校长强调, 体艺2+1项目的考核因学生面广、项目多、类别杂而成为评价的“老大难”。他们也是经过多年的摸索, 才慢慢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 搭建起了多平台、多时段、多学科参与的体艺2+1评价网络。

采访过程中, 林校长给记者讲了该校的校本课程南拳 (五祖拳) 达标考核标准 (见表1) 和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健身技能达标考核标准 (见表2) , 这些标准从实际出发, 结合学校特色, 保证了阳光体育和“体育艺术2+1”活动的切实落实。

站在全国贯彻落实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研讨会现场, 林培玲校长侃侃而谈, 与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的校长同行一起交流自己如何抓好学校体育艺术活动的经验和体会, 精彩处总被掌声打断, 与会的校长们对林校长在学校体育艺术工作中的敬业、创新、务实、奋进啧啧赞叹。某种意义而言, 这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都是落实学校体育工作的优秀践行者, 他们的掌声与赞扬无疑有着更高一个层次的认可与肯定。

“作为一个校长,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 给孩子搭建一个艺术的天空, 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和谐、幸福、有成’的基础, 是应尽的责任和使命, 其他的都不重要, 我希望每个来到鲤城区实验小学的人, 都能感受到这里的校园弥漫着幸福!”采访的最后, 林校长用这番话与《中国学校体育》记者做总结, 那一刻, 林培玲校长的语气平和, 脸上始终挂着恬淡的微笑, 与周围的人们一起分享着她所传递的快乐与幸福。

会场外, 操场上, 一片阳光明媚……

注:参加千人宋江阵、千人南拳操表演队的学生不必考核即可获该项目达标认证。

上一篇:胃肠道恶性间质瘤下一篇:功率模块控制板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