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信息化管理学习心得

2024-05-10

机关信息化管理学习心得(共12篇)

机关信息化管理学习心得 篇1

今天,相对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马克思看来,划分一个时代,不在于生产什么,而要看用什么来生产,是工具的变化引发了时代的变革。但时代交替并不是简单的工具性改变,更为重要的是使用工具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更发生了质的改变。就像人们曾经用斧头砍树,后来又用锯来锯树,不仅“锯”代替了“斧头”,而且使用方式也由“砍”变成了“锯”。同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机构编制管理的模式,也应该做出调整和创新,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机构编制管理的成效。结合对信息化和机构编制管理的认识与理解,笔者认为,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要以实现“五化”为目标。

一、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联动化

机构编制管理处于行政管理的源头位置,但其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需要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随后拿起管理的接力棒,才能有效完成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就当前现状而言,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行政部门,在事实上经常处于相对分离的割据状态,虽有业务联系,但联动效果不能有效实现。其主要原因是数出多门,本该在人事、财政等管理环节作为工作依据的编制信息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同时也没有相应保障措施来维护编制的法规性尊严。因此,亟需在部门之间构建一个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联动管理机制,而不是相互争权、彼此冲突的耗散机制;同时,就机构编制部门本身来讲,也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递进的管理流程,让管理无处不在,才能真正管住、管好并用活有限的执政资源。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的介入,把行政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联结到了一起,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效应,随着制度的健全,正在逐渐形成,至少已经从技术角度为机构编制信息共享和联动管理提供了平台。目前,中央编办研发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吉林省编办正在建设并应用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都是为达到联动管理效果,实现管理的协调、配合和制约而开发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吉林省编办独立设置后才出台了审办分离的管理措施,以及空编使用的管理规定。从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效果:过去虽然也规定空编进人必须符合相应的结构标准和职数要求,但是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很难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现在,有了《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则可轻松实现这一目标了。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功能的健全和配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凡与机构编制相关的信息都将逐渐统一由系统来管理,以彻底解决数出多门的问题。凡涉及机构编制管理的业务内容也将统一通过系统来办理,以达到数据共享、根除底数不清的问题。届时,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局面自然也就形成了。

二、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趋向质量化

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核心内容。每一名机构编制工作者都知道,要依据职能设定机构,依据机构核定编制,但依据什么来确定职能呢?从编制管理学角度讲:“职能的产生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应该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确定职能。但要掌握始终处于变化中的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仅靠数量有限的机构编制工作者,无论在人力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实际工作中的机构编制管理,只能相对偏重于事前审批,而审批之后的效能管理以及审批之前的职能确定等工作环节必然会受到弱化,导致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一些漏洞,造成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

今天,电脑代替了人脑可以无限存储并处理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互联网可以随时提供我们需要的各种信息。联网后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和《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可以让管理触角伸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基于这样的信息化背景,机构编制工作完全可以由阶段式管理走向全程控制。吉林省编办已经提出,今后不仅要管数量,更要管质量。今年,独立设置后的吉林省编办非常忙,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工作多了,而是因为新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中,目前已经完成的机关基本制度建设、基础资料政策法规的收集整理、机构改革成果的检查验收、机构编制信息的核查以及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都是为实现“质量化”的管理目标而做的基础性工作和积极的努力。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调研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和快捷,机构编制管理也越来越客观和科学,单纯的数量审批式管理正在逐步趋向包含职能研究和效果评估的质量化管理。

三、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同步化

统计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本业务,也是检查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过去,人工的统计方式不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有时还会出现为了掩盖管理问题而人为修改统计结果的情况,更为不可避免的是,等到统计结果作为管理者决策依据时候,实际工作中数据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决策依据的只能是相对准确的统计结果。决策的滞后必然会带来管理的滞后。可在今天,网络时间处于一种无始无终的状态。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完善,政府专网的联通,尤其是随着机构编制业务办理与中心数据库的联通,机构编制信息会随着业务的办理,自动同步更新到中心数据库中。目前,吉林省编办正在将各类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机构编制网络数据库健全以后,同步动态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自然也就形成了。那时,统计将不再是一项基本业务,更不用由专人来管理了,因为机构编制工作基础信息健全后,相关的管理信息时时都会自动更新。可见,在信息化背景下,基础信息的建设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要把信息的建立与完善做为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编制人事财政经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扩大,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管理的效果,体现机构编制的法规性。因此这套涉及编制、人事和财政等部门的综合管理系统仅限于编制部门使用还不足以达到同步的管理效果。通俗地讲,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使用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机构编制相关信息的全面与准确,人事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号入座,依据机构编制情况来配备人员,只有在此基础上,财政管理部门才能在相关的管理环节上有所依据,并体现出编制的法规性,实现同步化的管理目标。

四、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走向机制化

机制与体制同属制度范畴,但机制不同于体制,体制是形之于外的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制度体系,它通过组织行为实现其特定目标。例如,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政府的组织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分级管理体制,这次的大部制改革以及省管县的设想都属于体制层面的调整。而机制是形之于内的由不同要素组成的制度系统,它通过要素间的相互协调来实现其特有的功能。例如,交通路口的摄像头,表面看就是一个摄像装置,但其实是一套交通管理机制,它是由摄像头、网络以及影像处理程序和配套的交通管理规定等要素组成的。在这一机制面前,首先是不敢违反,其次是如果不小心违反了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这是机制不同于一般制度规定的约束功能。吉林省编办正在逐步完善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是为解决超编、混编、吃空饷、数出多门、底数不清等问题,而建立的包括编制、人事、财政信息的综合管理机制。从理论上讲,人事调整一定要用到编制,财政拨款必须要依据编制,这是编制的法规性体现,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仅有规定是不行的,因此在启用《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的同时,除了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外,还要在管理实施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管理环节,让管理工作只有通过系统处理才能正常运行,就像车辆必须通过装有监控装置的路口一样,管理的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由于这类机制只有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程序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所以完全有理由说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带给我们的必然选择,它让人力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做到了,让人力不能控制的事情变得可以控制了。

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机构编制管理的机制化建设并不仅限于横向的部门之间,纵向的、甚至是纵横交错的管理模式,在网络面前都将不是难事。通过网络,上级可以随时对下级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下级也可以及时掌握上级的管理动态。甚至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机构之间,只要存在着共享信息,就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障管理效果的实现。但是信息化手段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支撑下,才能真正起到机制的制约与保障作用。

五、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转向服务化

今天,我们正在创建服务型政府。但是,信息不对称意味着的是地位的不平等,地位不平等,服务就无从谈起。因此在政府垄断并控制着各种管理资源的条件下,尤其是机构与编制管理信息被做为一种秘密资源进行管理的背景下,服务是无从体现的。目前,吉林省政府一方面将带有管理性质的审批职能从相关部门逐一剥离,成立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政务大厅,从体制上在转向服务化;另一方面,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也正在由政府垄断并控制的封闭状态转为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的开放状态,从客观上正在形成地位平等的服务局面。在大家都掌握信息、了解政策的情况下,我们拥有的不再是管理的权力,而是肩负着服务的职责,因此工作实质就是服务,服务意味着要走出去,而不是过去的等着人家找上门来。

从实际工作中应该看到,无论是政务大厅的成立,还是管理信息的公开,都没有离开信息化工具的支撑,管理信息的共享需要网络,服务信息的公开更离不开网络。网络正在让今天的社会以一种虚拟的状态存在于人们面前,人们的身份也在逐渐网民化,维系网民关系的网上活动规则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它是通过平等协商产生的一种契约,这些变化让人们的关系越来越趋向平等。随着网络的健全以及管理系统的完善,在不远的将来,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相应的管理目标并满足人们的服务需求,甚至随着信息化机制的健全,不按规定进行审批的政府行为随时会被管理系统自动曝光。那时,服务将不再是政府的一种目标追求,而将会在事实上成为政府的一种普遍行为。可见,信息化正在逐步让我们走近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

今天,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信息化都已经变成社会存在的一个大背景。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如果桌上摆的是计算机,连接的是网络,脑袋里装的却是手工时代的管理观念,是很难实现机构编制的管理目标的。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就像一片茂密的森林,机构编制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去掉那些不该长出来的树干和树叉,信息化的管理工具就像手中的电锯,我们的工作方式既不能是手工时代“砍”,也不能是机械时代的“锯”,而应该是信息化时代的“推进”,但前提是必须能够找到启动电锯的按钮,“推进”才能是有效的。目前,我们对信息化的认识与理解还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正在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可能还需要打破现有状态,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因此利用信息化工具创新机构编制管理,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相信随着管理观念的调整创新,制度的健全完善和以及系统的不断成熟,机构编制管理的成效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机关信息化管理学习心得 篇2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概述

档案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以及规划之下, 在档案管理之中全面地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对各种档案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管理以及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地服务, 从而使得档案现代化进行的步伐加速。

二、机关档案管理信息化现状

随着电子档案在各单位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日臻广泛, 各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步走向现代化和科技化。但纵观当前机关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和利用现状, 一系列问题的暴露也说明了研究和探讨关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 思想重视不足

除却物质方面的保障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外, 一些机关单位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的重视与关注是推动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档机关案的日益增多, 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逐日加大, 机关单位的档案使用者从总体上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都能准确地认识, 并通过努力促使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正轨。

(二) 资金投入短缺

机关档案管理的有序推进离不开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的支持, 而这就对资金投入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对于一单位而言, 其资金仅限于维持单位的正常运转, 难以抽调更多资金投入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 没有充分的资金去支持档案管理信息化所需的技术、软件以及人员培训所需的开支。资金方面的匮乏使得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只能停留在制度或规章层面, 相关设备无法引进, 信息化建设也就无从谈及。

(三) 专业人才匮乏

在当前的机关单位中, 档案管理工作往往由档案管理部门进行, 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和细致的讲解, 加之人员年龄结构普遍偏大, 档案管理人员很难适应机关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要求, 大多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管理工作方面以人工管理为主, 缺乏对科学管理档案的认知与水平

(四) 相关软件缺失

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 信息化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流趋势, 也是各单位改进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风向标。对机关而言, 合理应用管理软件, 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机关档案管理的效率, 还能降低人工管理造成的错误率, 便于长期使用。

三、机关档案管理的未来规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特征愈加凸显, 尤其是伴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 数据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而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也必将带来电子文件的爆炸式增长, 并将成为新生文件的主体。对于机关档案而言, 要抓住大数据时代的有利契机, 以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发展方向, 切实改进机关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若干问题, 推动机关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向前。

(一) 提高思想认识

随着机关各类档案的不断增多, 相关管理人员面临着日益艰巨的档案分类、编目和检索等任务。加之各机关单位与外界的交流日臻频繁,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滞后性已明显凸显。在电子办公理念的要求下, 加强和改进建机关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 加强资金投入

相关软件的引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都离不开坚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而这也是推动机关档案管理信息化管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

(三) 加大人才培养

充沛的人才队伍是实现机关档案管理信息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当前, 一些机关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信息化水平匮乏, 难以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四) 合理引入软件

实现机关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标, 离不开相关软件的支撑。而当前, 软件的缺乏是影响和制约机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大桎梏。为此, 一些机关要在立足本单位实际的基础上, 应合理引进适合本单位需要的软件, 并切实引用的日常的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中。

四、结论

现代社会下, 完善机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而长久的过程, 要改变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仍局限于传统管理模式方面的现状, 就需从存在问题入手, 这除了需要相关单位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外, 还需要得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全面支持, 通过软硬件环境的改进切实革新传统的管理模式, 实现由传统向信息化的顺利转变。

参考文献

[1]郭姣.论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向[J].办公室业务, 2013 (05) .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信息化之构建 篇3

摘 要:根据高检院《2009-2013年全国检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目前各级检察院高度重视,纷纷试点成立了案件管理中心,积极推进案件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使这项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机遇期。

关键词:信息科技;现状;挑战;构建要素

新世纪,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将先进的信息科技应用于检察工作之中,更是一项紧迫而富有挑战性的重任。本文结合检察办案实际,就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信息化的科学构建作初步探讨。

一、信息科技发展为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注入了新鲜活力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主要以手工操作、纸质登记方式进行。其弊端在于:①缺乏统一管理。案件自受案、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判决直至结案,均由业务部门独立登记,分散管理,以致经常出现各部门案件统计数据不一的现象。②流程监控缺失。因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以致难以全面掌控某个案件流转及办案进度。③质量管理受制。由于案件质量主要通过承办人汇报,主诉检察官、部门负责人、分管检察长的审核来控制,以致比较注重结果管理,忽视过程管理,缺乏对案件质量的事前预测和事中矫正,难以实现质量的动态实时管理。④办案信息滞后。必须通过各部门每月办案报表汇总,才能了解整体办案信息。

综上,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上的高成本和低效率,既直接影响领导对办案动态信息的及时把握和准确决策,也制约了检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检院关于“全面实施科技强检战略”尤显重要,而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信息化亦势在必行。

二、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其挑战

所谓案件管理信息化,即是通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案件流程监控、办案预警、质量考核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

根据高检院《全国检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目前各级检察院高度重视,纷纷试点成立了案件管理中心,积极推进案件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使这项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机遇期。现行案件管理信息化的运作方式主要是:

(1)实行网上统一受理案件、登记和分流,对违反法定程序、办案流程的案件可以做到提前预警,使办案全过程透明化,实现了对办案全程的动态监督。

(2)全面监督各诉讼阶段,对案件在立案、批捕、起诉、出庭支持公诉等不同阶段的法律文书及案卷归档等办案工作内容,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实体审查和程序审查,掌控辦案质量与程序规范,更好地畅通各个环节的转承衔接。

(3)完备信息统计功能,可随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制作全面及分类反映案件特征及办案情况的报表。

案件管理信息化不仅颠覆了过去手工操作、纸质登记的运作模式,也弥补了传统的案件管理缺陷,实现了“实体管理”向“实体、程序管理兼顾”的转变,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有效加强了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内部监督,促进了执法办案规范化,提升了办案质量和效率。

二是应用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办案离不开法律文书的制作及各环节的审批程序,而案件流程管理则须始终贯串于办案全过程,即通过运用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对这些工作节点进行必要监控以引导和规范办案活动。

三是信息资源还有待于实现共享。完整的刑事案件流程应当起始于立案、止于法院判决。因此,加强案件在公安、法院以及上下级检察院之间的沟通与链接,成为案件管理信息化的必需。现行通讯软件虽可以配合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在检察机关内部实现案件领取通知、期限提示、案件情况讨论等功能,并与承办人的手机绑定,以保证信息的送达,但因案件信息资源只限于检察系统内部,以至还不能实现公检法三机关之间以及上下级检察院之间的完全共享,并难以令人充分感受到案件管理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

三、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信息化之构建要素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科学构建应包含以下主要要素:

1.领导支持要素

案件管理信息化及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完善,首先需要各级领导从检察事业整体发展的大局上进行资源协调和战略部署,并给予人力和物力的倾力支持。高检院已计划开发全国统一的案件管理系统,我们则必须在数据格式的通用性方面为今后数据的转移和导入做好充分准备。随着案件管理机构职能的加强和管理规模的逐步增大,在其人员配置上宜作长远考虑和谋划。

2.质量标准要素

标准化是案件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必须制定案件质量管理程序和规范,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统一标准可循;明确并细化办案中每一道程序的运行主体及其职责、权限,力求将抽象的案件管理要求转化为易于实行的数据化或量化标准。

3.技术服务要素

既要积极依靠检察机关技术部门来保障案件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应用与协调,又要充分利用社会化服务中专业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优势,采用运营维护外包服务方式,由具有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专业公司组成维护团队,对案件管理服务器进行现场维护,并提供包括节假日在内的每天24小时服务,确保案件管理系统的整体稳定运行。

4.人员培训要素

信息化的核心在于人。在推进案件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一要注重观念转变。要在加强检察信息化发展趋势宣传教育的同时,以案件管理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和效率为实例,有效提升检察干部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二要增强应用培训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要合理分配理论授课与实务操作比重,充分利用实际测试环境,提高检察干部动手操作和技巧应用能力,有力促进案件管理信息化的有序升级,推进检察事业可持续发展。

5.信息共享要素

要破除案件信息资源部门所有观念,努力推进案件备案审查、个案指导、上报审批以及线索流转与评估、案件协查等工作环节的网络化建设,实现检察机关内部业务部门之间、上下级院之间以及公检法三机关之间三个层面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有效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增强监督制约。如在目前自侦案件批捕权上提一级过程中,通过案卷的电子扫描并向上级院提前发送电子文档,就可缓解因批捕时间紧张而致监督可能不够细致的矛盾。

6.功能拓展要素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 篇4

我认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当我学了信息技术并且能初步运用时,不骗大家,我是感到一点的满足感的。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任教的学科是语文,在教学当中,从现代化教育手段中,也体会到了现代化的运用之益。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电教媒体的使用,使他们精神振奋,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有人说互联网和教育是推动新世纪社会进步的两只轮子,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掌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就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 篇5

二、新课程倡导建立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新课程倡导建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建构在大众教育的课程理念之上,是建构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 现代学习方式不仅包含许多具体的学习方式,更是一个以弘扬人的主体性精神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包含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心理、学习过程等内容的开放的学习系统。它的本质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主动性

2、独立性

3、独特性

4、体验性

5、问题性

6、交互性

7、生成性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超前式学习、迁移式学习、实验室式学习;合作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类型主要有问题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贯通的。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因而,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以科研实验为先导,从课堂教学改革人手,构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新型学习方式建立的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主张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促进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助推器。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目标。

2、教师要有饱满的评价激情。

3、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学习心得 篇6

这几天,我有幸参加了由永实实验学校举办的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并观摩了周源老师的案例课《小松鼠找花生》和王玉合主任的案例课《苏州园林》。这次学习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枯燥乏味的传授只能让学生对学习兴趣全无。而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王玉合主任的案例课中,他首先以一段苏州园林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在景与文的结合颀赏中,充分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学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后,再让学生结合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介绍永州本地的美景。而周源老师的课,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吸引了低年级的小朋友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互动交流活跃。

机关信息化管理学习心得 篇7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概述

所谓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是指打破原本以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的档案管理模式, 转向以信息化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 并以此作为重点。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之下, 能够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提取和加工, 最大化地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较之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信息化管理更便于保存、修改和查询, 且能够利用网络快速传递, 提升档案管理的效果。

对于海事行政机关而言, 在迈向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而这就需要建立在海事行政机关发展的总体战略上, 立足于海事行政机关本身的特征和发展目标, 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的论证, 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规划, 为有条不紊地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在更大范围内更好地实现地网络管理, 有效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 推动档案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步伐。与此同时,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 海事行政机关还需注重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高度关注和重视系统对海事行政机关信息服务的目标支持, 给未来的长远发展留足充分的空间。

二、海事行政机关档案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档案在海事行政机关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日臻广泛, 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步走向现代化和科技化。但纵观海事行政机关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现状, 一系列问题的暴露也说明了研究和探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 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 海事行政机关的档案管理因受技术、设备等条件制约, 档案管理工作尚未完全实现信息化,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档案工作将处于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并存的阶段, 档案管理工作也大多延续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在传统思想观念中, 工作人员往往认为各类红头文件以及具有实体载体的文件资料值得保存, 将电子档案管理置于无关紧要的地位, 从而忽视了对电子档案的收集管理, 致使大量重要的海事档案、工作经验以及财务数据等流失。在淡薄的意识之下, 海事行政机关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二)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档案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手段兴起时间较短, 在海事行政机关中的普及还不能十分详尽, 许多技术性的问题亟待破解。这就使得海事行政机关很难做到对其特性的完全了解和精准把握, 对于管理和利用中的一系列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无法解决, 从而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制度体系建设, 造成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利用制度的不健全, 缺乏专门的信息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制度, 电子档案的管理、利用难以与职各部门有效衔接和协调, 制约了海事行政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三) 归档程序不规范

在实际操作中, 海事行政机关中的一些单位对于电子文件的归档程序不尽规范, 通常做法就是对其进行简单分类处理, 或是存储到光盘上了事。专门化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海事行政机关尚未完全引入, 正规化的电子文件规范程序极其缺乏。与此同时, 电子文件鉴定环节的缺失也使得大量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散落在各部门, 一旦需要则很难再次寻找和收集, 从而贻误了正常的使用, 给海事行政机关档案管理的长远工作带来不利。

(四) 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缺乏足够的重视, 海事行政机关内的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并非全部都是专职。为了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一些单位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 这就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无法将所有精力置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之上, 对待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不足。与此同时, 对电子档案的规范管理和具体利用缺乏系统化的培训。面对日益发展的档案信息化趋势, 非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在计算机水平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所欠缺, 影响了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正常开展, 滞缓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三、海事行政机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电子档案是未来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态势, 对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优化档案管理环节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上述问题的存在极大限制了海事行政机关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必须通过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逐一破解, 从而为其他海事行政机关提供借鉴, 推动我国海事行政机关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 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 各行业的信息化程度都与日俱增。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相比, 电子档案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还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 电子文件可以实现快速复制和广泛传阅, 其便捷性是纸质档案所难以企及的。

因而, 海事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这一新兴的管理模式, 制定科学的管理和利用制度, 通过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提升其业务水平等途径实现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与此同时, 要在经费方面予以保障, 通过适当的财政倾斜留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 完善硬件设施, 加大对人员培训的投入, 并以此推动海事行政机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化和有序化。

(二) 建立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规范管理和科学利用的前提, 针对海事行政机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不完善的种种弊端,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 制定详尽的电子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 对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各环节实行严格的约束和监督, 确保有价值的电子档案能得到及时的收集和有效的保存, 避免重要文件的散落而给正常工作开展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

与此同时, 为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原始记录性, 还必须注重对各部门档案的收集、管理。海事行政机关要将有关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制度下发至各部门, 将规范化管理和科学化使用的触角延伸到文件的形成、收集等环节, 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实现对电子文件的全过程管理。

(三) 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

对现代档案管理而言, 文档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它对于便捷文件传输、快速实现资源共享有着深刻的意义。在海事行政机关的电子档案管理中, 为了最大化发挥档案的资源优势, 可以在档案系统与海事行政机关的局域网系统之间搭建共享平台, 借助信息化网络结构构筑完备的信息网络体系, 在不同的软件环境下进行数据转换, 从而达到共享资源、共享便利的目的。

但需注意的是, 在实施一体化管理过程中, 要强化对电子档案的安全防护, 注重对原始信息的收集、保护, 及时对支持档案的软硬件环境进行保管备份, 将重要和有价值的电子档案拷贝存档。同时, 要根据档案信息种类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归档级别, 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 使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 保证文件一体化管理的效果。

(四) 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海事行政机关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 档案工作人员是具体的实施和操作者, 是真正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支持和保障。因而,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的强弱和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海事行政机关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程度, 影响着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优越性的发挥。

对此, 就需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加深其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其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能力的提升, 使得其能够灵活适应这一新兴的管理形式。一方面, 各海事行政机关要保证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稳定性, 采取适宜的人员选拔措施, 将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揽入其中, 促使海事行政机关档案管理的规范稳定, 也避免人员流动造成的电子档案信息中断和缺失;另一方面, 各海事行政机关还需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养和能力拓展, 通过聘请教师授课、开展讲座以及组织进修学习等形式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 定期安排考核, 使其能够快速掌握管理和使用技巧, 大力推动海事行政机关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向前。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 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提高档案利用的信息化水平已迫在眉睫。电子档案的应运而生对于解决海事行政机关信息资源繁杂、数量庞大、整理困难等问题作用巨大。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当前海事行政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中, 管理意识淡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归档程序不规范以及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的存在极大限制了海事行政机关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成为了海事行政机关管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桎梏与阻碍。因而, 要充分发挥电子档案的优势, 海事行政机关就必须认识到当前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一系列误区, 强化领导的现代化意识, 建立健全管理和使用制度, 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以此实现海事行政机关电子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科学化、规范化、纵深化。

参考文献

[1]秦谊萍.浅谈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1, 06.

[2]代春辉.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浅谈[J].才智, 2011, 19.

[3]张兵.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1.

[4]安晓莉.试析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现代商业.2011, 18.

[5]王雨.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J].青春岁月, 2011, 18.

信息技术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学习心得体会

从三月一日至四月三十日,我进行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教材分析与案例研究”的学习。历时两个月,用去2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知识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教材分析与案例研究共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等六个模块,前四个模块中包括教材分析、案例分析,后两个模块中包括教材分析、案例分析、教学课件、课程视频、测试与练习等五个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的教材分析有六章,每章包括教学目的、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部分。案例分析共提供了十一个案例。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分析共有五节,案例分析12个;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分析包括4节,案例共19个;网络技术应用教材分析包括4节,案例共10个;数据库技术应用教材分析包括3节,案例共32个,教学课件共3节,课程视频16个,测试与练习10个;人工智能初步教材分析共4节,案例共13个,教学课件1个,课程视频11个,测试与练习4个。

二、获益

通过学习,使我获益非浅。本人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有十

余载了,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也有三年了。高2013级是实行高中课改的起始年级,那年2010年的夏天,我校高2013级的教师在教师E通上通过培训持证上岗。我虽然也经过培训,但没有今年培训获益之多。今年的培训知识系统,使我对怎样进一步教好信息技术这门课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我还记得2010年秋教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时,一切都是进行摸索。因为课时少,课程内容多,加之新教材,说句实话,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2011年秋教《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时,效果要好一些。因为已经有了第一次的经验。2011年春我校选修的是《算法与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学生一点儿基础也没有,我当时教学时就很困惑:一节课上多少内容为好呢?怎样学生才能接受得了呢?等等,总之缺少一个指引。2012年春我校选修的是《网络技术应用》,我觉得这门课程好教学一些,因为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要多一些,基础好一些。正好这时,进行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我学习的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教材分析与案例研究”这门课程。通过学习,我获得了以下收益:1、备课时教材分析应深入。2、教学时教学目的应明确,教学策略应多样。3、课时分配应合理,符合学生实际。4、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5、教学评价应综合化。6、好的案例开拓了我的视野,活跃了我的思维。

总之,这次培训受益多多,特别是那些教学建议,提得

信息技术小继教学习心得体会 篇9

牙舟小学

邓建军

2018年1月14日,我观看了信息技术培训视频,对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本知识课件的制作上。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把它们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一、理念上应更新

1.这次教育信息化培训学习,我真正的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作为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还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化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知识方面

1.聆听了“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创新”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化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了解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传播、交流信息,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五大感官对信息的获取,并按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一定的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载体把经验,知识,方法传给学生。发挥信息传递视角的六大功能,方可创造情境,变静为动,变可见为不可见,变抽象为直观,模拟场景,转化信息,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3.利用现代技术,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目的的那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和影响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哪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是整合点的不同定义。正确运用整合点的诊断方法,才能在现代教学设计中,找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把握整合的三项原则:紧扣学习目标;适合用啥就用啥;先用传统细信息技术后用现代信息技术。

4.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八大基本模式:优化新课堂教学设计;掌握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理解整合的实质;明确整合的目标;准确诊断确定“整合点”;优化“整合点”内容的资源设计;物化“整合点”资源设计的成果,将其转化为媒体资源,工具软件,智能软件等;恰当有效的应用整合资源达成有效的教学目标。

5.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发展为本。”作为教师要尊重终身教育观,做好解析者,示范者,组织者,启迪者,指导者,给渔者,促进者。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观。做到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交互,合作,会学习,会活用。要以优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支撑创新,因材施教。处理好尊重鼓励,民主平等,学会合作的师生关系。

三、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视频培训中,教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通过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各学科的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行政机关财务管理中的信息真实性 篇10

1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内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相关概念有明确的规定:“会计核算,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本依据 , 要确切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此可见,会计工作要遵循客观性原则,以真实信息为依据。

行政机关财务工作在行政机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该项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影响显著。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为行政机关财务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使财务管理人员真正掌握行政机关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提升后续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2 行政机关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制约因素

2.1 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对行政机关会计信息真实性有显著影响,但目前我国行政机关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首先, 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偏低,往往为个人利益徇私舞弊,更改会计信息,严重威胁会计信息真实性;其次,一些会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限,会计理论知识基础薄弱,业务实践经验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2 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行政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行政机关财务工作顺利、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健全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保障行政机关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基础。目前,部分行政机关单位对会计管理制度的实施尚不充分,对其重视程度不足,相关规章制度尚不完善,且现有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了行政机关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混乱,经济业务程序性、规范性差,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2.3 会计信息监督力度不足

行政机关内部会计信息监督,是保障其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工作,但目前,许多行政机关单位并没有将会计信息监督工作做到位,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改进。首先,目前我国行政机关单位会计信息监督工作缺乏独立性,许多会计信息监督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依托其行政机关内部其他部门才能实现,这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监督工作力度。此外,一些行政单位领导和财务部门领导对信息监督工作的理解与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一些原本能够起到有效监督效果的政策无法落到实处,导致会计信息监督工作最终流于形式,实效偏低。

3 行政机关会计信息真实性提升对策

提高信息真实性,对于促进行政机关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结合上述现状,本文认为,目前要提升我国行政机关财务管理中信息的真实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强化行政机关财务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财务队伍,是保障行政机关财务工作规范性,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基础。因此,行政机关应有计划地强化会计队伍建设:首先,应结合单位发展需要和财务工作实际情况积极引进高素质财务人才,促进财务队伍整体素质的稳步提高;其次,应强化对财务队伍全员的培训教育,以此提升财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此外,积极推广会计电算化,强化对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全面推行信息化办公提升会计信息真实性。

3.2 强化行政机关内部制度建设

首先,应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各项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此外,应强化行政机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执行,保障单位内部各项管理工作与经济业务的有序开展。需要注意的是, 行政机关内部财务制度、控制制度的制定,应严格遵循责权分离、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原则,保障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牵制,更好地避免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行为产生,从源头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为了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落实,还应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避免内部制度的建设浮于表面,最大限度地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3.3 加大会计信息监督力度

首先,应提升行政机关会计信息监督工作的独立性,行政机关内部应专门设立一个工作小组,负责对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信息真实性进行审核与监督,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确保单位内部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稳步提高;其次,在会计信息监督工作中,如果发现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应严肃追究并处罚,对此,行政机关应就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以激励相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确保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性,并自觉维护会计信息真实性。

4 总 结

提升财务信息真实性,对于提升行政机关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行政机关单位财务信息真实性主要受会计队伍素质偏低、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监督不力等因素影响,对此,行政机关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就以上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提升财务信息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张葆华.浅议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新疆农垦经济,2008(10):2.

[2]王成玲.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分析[J].科技资讯,2014(1):244.

[3]陈亚平.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11-12.

6S管理学习心得 篇11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学习6S管理的体会。

首先感谢公司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对6S管理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6S管理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场管理模式,将6S理念渗入进员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后,能够明显提高一个企业的整体形象和员工的整体工作效率,推进企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在为企业创造更大利润的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

6S管理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安全六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6S现场管理的学习,在这里谈谈我个人对6S管理的认识和感受。

我所在的部门为质技部化验室,平时的工作中,做试验用的瓶瓶罐罐较多,使用的化学药品品种也繁多,那么在日常的工作中怎样去保证试验用的药瓶和药品不会混乱,不会出错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及时进行有效的整理和整顿。员工在工作时,将不常用的药品放入药品柜中,这样就腾出了尽可能多的化验室工作台面的空间,使员工工作台面整体保持清爽。同时合理有序的将台面上的试验药品进行固定摆放,例如将烧杯全部将挂在墙体挂钩上,药品在药品架上摆放时按照日常工作中岗位员工使用化学药品的频次按规定进行由近到远的摆放,同时对各种化学药品进行有效的标识,这样既方便了员工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出现药品使用错误的局面。

化验室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时刻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这不只是因为化验室是一个公司的窗口形象,而是一个工作场所的环境严重影响着人员工作的心情和效率。在日常工作中,员工在一项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工作环境进行清扫,这样就能保证作业场所的干净。如何将工作化境的清洁保持下去呢?这就需要我们将日常的清扫、清洁进行规范化与制度化,将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场所保持下去。

化验室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每个人有着自己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又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这些工作相互的关联又影响了工作效率。要保证这个团队良性有效的运行,这就需要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遵守工作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基层管理人员应该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积极性被调动后,工作效率明显就会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与运作能力也会有效提高。

创业管理学习心得 篇12

其次,无论是政府、媒体、学生甚至某些专家都将个人创业仅仅当作临时性的过渡。出于这种大众心理,无论是在选择项目、投入程度、抵御风险和克服困难等的能力等多个方面我都不可能做得十分好。社会心理,就像一个无形的巨浪,往往会把每个人心里的涟漪冲得一干二净。第三,国家发布创业的扶植政策和配套措施还很多停留在有其名无其实。比如说,广东省今年指定的扶持创业政策之一——小额贷款政策。在现实中,我有几个前两年前毕业的高中校友,刚走出大学校门就选择了创业这条路。从走出大学校门那时候就开始在这些政策中打滚,直到今年只有一个师兄才拿到一笔3万块的小额贷款。第四,没有在社会上历练过的我的抗挫折能力和创业经验的欠缺无形中有可能选择放弃。挫折作为一种情绪状态和一种个人体验,各人的耐受性是大不相同的。有的人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仍然能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有的人稍遇挫折便意志消沉,一獗不振,甚至痛不欲生。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经不起翻腾,我也在怀疑自己也是否这样被磨平棱角,止步在创业的路上。想起这些,心里总不是滋味。有人说,在事实上,创业本身绝对不能是一种由于找不到工作而被迫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恰恰相反,选择自主创业更需要深思熟虑、精心准备,立志将其当作一生的职业和事业认真对待。唯有此,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和创业技巧;唯有此,才能经受住创业过程中不一样的艰辛;唯有此,才能取得创业的成功。

虽然如此,这一翻高谈阔论还是不足以打翻我心头的那些千斤重的烦忧。扶植个人自主创业也同样不能是国家、社会、高校为了应对就业压力采取的临时性措施,而本来就应当是学生就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渠道。以往,或许相关方面在这面扶植、引导、重视不够,那么,就要借着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这个特殊时期形成的这种氛围,就要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使各方面的政策和规定更加有利于创业成为就业主要渠道之一的形成。总而言之,只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切实到位,只有有关方面都不再把鼓励大学生就业当作当前解决学生就业难的权益之际而是出于长远考虑加以扶持,只有选择创业道路的学生切实经过理性慎重思考之后认真加以选择并努力成为这方面的专才,只有从事创业的大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义无反顾的坚持,这条创业道路才能走好。只有这样,国家的政策落实了,我们才能放下心里的那些千万种烦忧,选择创业这条道路,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把创业当成一生的事业。想要完成创业这个事业,途中肯定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挫折。但是,如果心里有梦想,背后有人在为我们撑腰,我们还会害怕什么。无论前面的路无论是泥泞崎岖,还是荆刺满地,我们也会一路高歌、勇敢大步地往前走下去。篇二:创业学管理学习心得 班级:@ 学号:# 姓名:# 《创业学管理》学习心得

创业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人类活动。五年前,“enterpreneurship”这个概念在中国可谓还是相当陌生,现在,创业却是如火如荼,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一直备受关注。社会转型与发展需要我们的创新精神,但光有创业愿望创业技能低却也导致了一个又一个创业失败的案例。因此,创业教育必不可少。这学期学习了《创业学管理》,颇长了见识与心得理解。

创业,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想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尤其是一个未出炉或刚出炉的大学生,必须时候磨练自己。第一,要有创新精神,要有新的方法迎接不同的挑战。第二,要学会独立自主并且有明确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着。第三,要学会适应不好的环境,把消极的环境看作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最后,能够勇敢的冒险,而不是一味的趋避。只有在这些磨练中,才能具备一个创业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控制内心冲突的能力,发现因果关系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创业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团队,就个人而言,不仅要具备上的自身条件,还得具备经验(创业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去企业打工或实习积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创 业培训,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资金(学会多渠道融资,除了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民间借贷等传统途径外,还可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创业基金等融资渠道)、技术。在一些条件不允许自己单独创业的时候,可以选择组建一个团队。联合是一种力量,前提是必须有明智的指挥。团队最主要的问题应该就是管理内部的冲突问题,特别是与股权利息相关联时。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尊重他人,协作进取。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只有抓住创业机会才能使创业成功。创业因机会而存在。而机会来源于一切变革,要从先前经验和现实自我来感知这些灵感。但是,如果该机会没有足够大的价值潜力来弥补为把握机会付出的资本或者说该机会不适合,这个机会也就不值得我们去追寻了。必须做足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投资方向,甚至仅凭一时心血来潮做决定,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任何时候不打无准备的仗。想要创业,创业策划书是必备的,以备做好充足打算和对全关的考虑,不管是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条件。这样才可以在建设自己的事业时有条不紊的进行。如果经过了自己不懈的努力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公司,这时候,新企业的生命力极其低下,企业极易夭折。必须遵循企业的管理规则(这就要接受大量的企业管理知识与自我修炼了),创

新之中求稳定,这其中需要走的道路是同样艰辛的 我们大学生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 虎“的精神,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在这种就业压力大的社会状态下,创业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同时由于盲目乐观,急于求成市场意识单薄,往往失败。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创业还是选择略微风平浪静的求职。篇三:创业管理课学习心得 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创业管理课学习心得 院系: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班 学号:2009040089 姓名:赵洋桥

2011年下半年,我的大三上学期。创业管理课在张燕老师的带领下悄无声息的开始了,最后经历过创业计划大赛轰轰烈烈的落下了帷幕。无可否认,创业管理这门课给了我很多非常宝贵的启发,原来隐藏于心的创业计划也通过对这门课的深入学习思路变得渐渐清晰。他让我明白了那些创业思路是空想、幻想。那些又是创新的可以实践的。创业是一个要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要加强对创业的管理。创业的道路是非常曲折的,没有顽强的意志是无法完成预定的创业计划的,所以在创业的道路上要时时刻刻以励志作为前行的助推剂。但是,创业的道路也是幸福的,创业的过程就如品味一杯烈性绝对伏特加,就如经营一段完美的婚姻,就如含辛茹苦的抚养子女功成名就、成家立业,等等。创业,顾名思义,就是在风险与不确定性条件下,为了获利或成长而创建新型组织的过程。创业要有创业者、技术、资本、市场,这些都是创业需要的核心要素。当然创业过程中,创业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创业精神是一种能够维持创新成长的生命力。可以分为个人的、企业的、组织的创业精神。励志是创业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保持创业精神要做到以下步骤:

1、建立愿景,2、鼓励创新,3、营造企业内部的创新氛围,4、建立创业团队。然而为什么要具备创业精神呢?因为要面临复杂的竞争,要面对不信任的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而分离出来的创业家是最优秀的、最聪明的人。介绍两本本我最喜欢看的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万能钥匙》。这两本书在我认为是最优秀的励志书,也可以说是创业必读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是介绍一个伟大推销员是如何从一个自卑的、消极的、无赖的、迷茫的小推销员逐渐在他的人生导师的指导下成长为一名强大的、上进的、具有极大吸引力的推销能手的故事,而且这本书附带的《羊皮卷》也是非常经典的励志书。在我失落时我常喜欢拿出来读读,这样不好的情绪就会烟消云散了。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就是——只要决定成功,失败永远不会将你击垮!《万能钥匙》这本书美国励志作家查尔斯?汉尼尔的经典著作。他传授的是为一切成就奠定基础的终极原则、理念、因果和法则,奉献的是一种开发利用人类智慧的手段,以及由此而来的相关人的雄心壮志相契合的无穷魅力。24个章节,24把开启人生成功大门的钥匙。励志的言语在你看完这本书之后你就会觉得这里面无所不包了。我喜欢看这本书,当我缺乏行动积极性时。之所以在这个总结创业管理课心得的当口介绍这两本书是因为我觉得如果在创业过程中你如果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柱你就在创业的道路上成功了一半,而如果你真正看懂了这两本书,并且在创业道路上加以实践,那么在拥有强大精神支柱方面你又成功了一半。如此说来,你就成功了1/4。在这个创业管理课上,我们在一起学习创业管理的理论 知识、我们一起探讨创业道路上的七七八八,我们研究中外著名创业人士创业成功的重

上一篇:大学生大二军训小结下一篇:幼儿习惯养成之我见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