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沁园春》学案

2024-10-22

高一语文《沁园春》学案(共9篇)

高一语文《沁园春》学案 篇1

《沁园春长沙》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通知课文,积累生字、词、成语。

3、反复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情景设置

“沁园春”这个词牌都分上下两阕,每阕的句数、字数都有规定,所谓“词有定阕,阕有定句,句有定字”。从《沁园春·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会给你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主席凝练铿锵、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诗歌深远优美的意境。

自主学习:

1、简介词的知识: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这种文学样式兴起于(),形成于(),盛行于(),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

每首词都遵循一种格式,叫()。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例如:水调歌头、卜算子、天净沙、念奴娇、菩萨蛮、破阵子……。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一首词可以没有标题,但一定要有词牌。别称: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又称()()()分类:词按其篇幅的长短,可以跟分为()()()三种。

按其风格的不同,分为()和()两种,宋代苏轼和柳永分别是这两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长沙”是()。

2、听录音,整体感知,积累字词 疏通文意

舸()寥廓()峥嵘()遒()遏()沁()侣 风华正茂: 指点江山: 挥斥方遒 粪土当年万户侯 中流击水

3、反复诵读,抓关键词,理清思路

《长沙》是一首记游之作,它的突出特点是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1、①默读圈点,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动词。

根据关键词,用四字概括这首词描绘的四幅画面: 例:立(独立寒秋图)

(图)(图)(图)

2、赏析“独立寒秋图”,开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语序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拨

学习目标:

1、感受青年时代毛泽东高远的志向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本文的主旨 情景创设

如果拍一部反映青年毛泽东的故事的电影,以本词中哪个词或句子命名最好,为什么?

热播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大家齐读《恰同学少年》片尾曲:

美哉潇湘伟少年,踏浪湘江竞风流。名和利,莫问候。书并剑,到心头。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美哉中华伟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感受伟人青年时期的的豪情壮志。

合作探究

1、词的上阕提出了什么问题?下阕是如何回答的?(结合背景)

2、“同学少年”他们是怎样的一群年轻人

3、总结本词的主旨

4、课外积累毛泽东诗词名句 资料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毛泽东名言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和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最谦虚的一句话: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世界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最正气凛然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最自信的一句话: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最有凝聚力的一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最清醒的一句话: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最具奥运精神的一句话: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最象长辈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有煽动性的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最激励人克服困难的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最伤感的一句话: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最悲壮的一句话: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最写意的一句话:江山如此多娇!

最有主人翁意识的一句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最畅快的一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最潇洒的一句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高一语文《沁园春》学案 篇2

一、教师要结合史学知识给学生把本诗词的写作背 景讲解清楚明了

关于《沁园春·雪》这首诗词的写作背景, 主要是让学生搞清楚红军长征的有关事宜。1931年, 在共产国际代表支持下, 王明掌握了中共中央领导权, 他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方针, 使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组织遭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方针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上的错误, 在中央苏区得以全面推行。1933年10月, 蒋介石调集反动军队, 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 重点进攻中央苏区。这时的中央苏区军事指导由王明指定的博古、李德负责, 由于二人推行“左”倾冒险错误, 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 中共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第二年10月, 经过一年的时间, 红军历经千辛万苦, 战胜种种困难, 到达陕甘边区的吴起镇,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而这首诗词的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 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 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也就是说这首诗词写于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以后, 这对于这首诗词的写作是有很大影响的, 直接影响着诗词的写作内容和渗透于内容中的作者思想感情。

正是由于红军 突破重重 障碍, 摆脱了敌 人的“追剿”, 有了相对稳定的根据地, 作者此时的心境相对以前开阔了许多, 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充满信心, 所以在这种情境下作者写出的诗词意境是很开阔的, 气势雄宏、磅礴、豪迈。诗词上阕所写景物有长城、有黄河、有高原、有大山, 这些景物跳跃性大、代表性强, 在大雪飘飘和雪后天气放晴的日子里呈现出不同景象, 足见意境之开阔、气势之磅礴, 给人们展现出北方雪景的一番独特景象。下阕作者笔锋一转, 从广阔的时间跨度上写出历史风流人物的神采, 上至建立统一帝国的秦始皇、汉武帝以及丰功伟绩的成吉思汗, 下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从朝代看囊括秦汉唐元国民政府将近两多千年的历史时间。

二、对诗词的内容要做全面深刻的阐述讲解

这首诗词分为上下两阕, 上阕“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写景, 下阕“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抒情。

上阕第一句“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总领上阕全部内容要点, 奠定了上阕的写景基础。长城、黄河、大山、高原这些空间景物都是北方特有景象;这些景象在大雪纷飞和天气放晴的时间范围中更加增添色彩。这是作者从时空的角度对景物的独特把握。从表达手法上看,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用了巧妙的比喻;“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用了拟人的刻画。时空结合, 表达手法多样, 尽显北方雪景的独特魅力。同样下阕第一句“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总领下阕全部内容要点, 奠定了下阕的抒情基调。下阕主要是从时间的大跨度上讲述了历史风云人物的丰功伟绩,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 呈现出作者的自信与乐观。

三、重点是透过字里行间的景物描写和历史人物回 忆让学生们抓住作者情感表达的关键

不论是景物描写还是历史人物的重现,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都是作者对民族、国家、革命的无限自信与乐观情愫。北国、千里、万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这些词汇囊括内容多, 空间跨度大, 体现出作者的视野是开阔的, 情感是自信 的;秦皇汉武、唐 宗宋祖、成吉 思汗……从时间的大跨度上透露出作者的胸怀是广阔的;尤其是最后一句“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直抒胸臆, 呈现出作者充满自信和乐观的激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这些情感体现的途径和内容一一给学生讲解清楚。

高一语文导学案的应用与反思 篇3

关键词:高一语文;导学案;应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90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到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这样老师就能解放”。新课改也提出了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起辅助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学校尝试运用了“导学案教学”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我们发现“导学案”模式的确可以解放教师,提高学习效率。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线路图、方向盘、指南针。目前“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已逐渐体现。课前学生预习效率高了,课上教师讲的少了,学生说的多了,课后学生更落实了。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现总结如下:

一、导学案的设计与改良

语文导学案由我们集体研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构成。最初的设计只是遵照固有的模式,将每篇课文按课时分成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当堂训练、课堂小结和拓展练习五大块。但是,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语文是灵活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每本教材由不同体裁的文章组成。如本学期必修三就有:小说、诗歌、科普文与文言文。而每单元课文又分为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因此,课型的灵活性就决定了教学的灵活性,导学案的设计就必须体现这一点。否则,学生不仅会逐渐厌烦这千篇一律的学案,而且也达不到相应的学习效果。于是,我们语文组经过商议决定在同样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对导学案进行小小的改良。课前有知识导学,课中有文本探究、有片段训练,课后有拓展迁移和学法指导,这样更加强了对学生的方法指导。

首先,对现代文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的导学案设计,我们注重多补充、多分析、多拓展。对于自读课文的导学案尽量简化,能自行完成的甚至干脆就不在课堂上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还节约了我们的教学时间。

其次,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被学生称之为第二外语,而每一篇课文都很重要,且大都要求背诵。导学案的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和高考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文言文的分析易少而精。我们将当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集中简化,改成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的学案。这样,既能及时督促学生落实,又便于教师检查,还能避免学生相互抄袭。

最后,为了使导学案更美观,更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导学案的页眉插入了相应课文作者的经典名言,如:在《苏轼词两首》导学案中插入苏轼的“发愤识遍天下学,立志读尽人间书”;在《师说》导学案中插入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如果是两课时的学案就在第二课时设置学生“自创名言”一栏,训练学生自创名言的能力。

二、导学案的课堂应用和学生活动的开展

“导学案导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学习不等于教师完全放手,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尤其是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基础差。学生的这种主体地位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才能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

1. 把学习目标交代清楚,甚至用课件展示目标。2. 进行全班巡视,检查学生的学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3. 与学生平等对话,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4. 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疑惑和带有共性的问题,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了,教师必须讲,而且要讲明、讲透,以突破重点难点。5. 在学生互动方面,很多学生在学案导学的课堂上,热衷于互动交流、讨论,非常热烈,学习气氛也十分活跃,有些学生为了争取分数,由小组共同合作。这样就使部分学生不思考就有答案了,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独立自研、自做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把自学、自做与交流讨论严格区分开来,先让学生自学自查后,再进行讨论交流。(2)强化多人次的板书展示,反馈学生思维与结果的准确性,用板书促进学生认真独立的自研自做的习惯能力的培养。(3)对学案要收回认真查阅,从中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加以个别或整体的纠错辅导。训练独立学习的规范性,提升效率,实实在在地落实“学案导学”。

三、学生学习评价机制逐步完善

目前,我们大多采用的是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其实这种评价机制在笔者所教的班级已经越来越显现其弊端,即各小组内总会有一两个“南郭先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总还是平时学习较认真的那几个。“六个臭皮匠”能否合成一个“诸葛亮”,还是个问题。因此,语文组的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给每个小组成员编订学号,由小组长列成表格,对每个成员回答问题次数,背诵默写课文情况详细记载。笔者认为这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总体说来,学案教学可操作性强,学生有准备、有侧重地听课,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和听课的效率。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才能的施展。当然,任何事物都如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而学案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仍需改进之处。如:1. 学生只顾完成导学案,常常会忽略课本,不在课本上做任何记录,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完全抛弃文本的情况。2. 语文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失去了语文味,在教学时间上有所滞后。3. 学生过度沉浸于讨论,答题加分,而对学案中一些关键性指示语句一扫而过,不能集中精神耐心倾听教师的点拨和指引,造成学习任务不明确,不能有效地展开与他人的合作、交流。4.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需要认真细致、全面把握、重点突出,整合资料,精心设计。5. 同一份导学案要适应不同的班级,因而就存在学生不能全面完成,教师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有选择地完成。

高一语文《沁园春》学案 篇4

学案

精彩开篇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

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的感受怎样,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分外妖娆(fèn)(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风流人物(shǔ)

还看今朝(hái)稍逊风骚(xùn)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的大地。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数风流人物:数:点数,数得着,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知识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像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分组读,再全班齐读一遍。

3.学生自由朗诵后,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全诗,师生共评。

4.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交流点拨】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交流点拨】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二)文本探究

(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分组讨论问题。)

1.词的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交流点拨】总写北国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到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它统摄的宾语包括哪些句子?

【交流点拨】由“望”领起,它统摄的句子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3.上阕末尾三句诗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交流点拨】虚景;“须”字可以看出;预示着:等到革命成功了,再看祖国的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这象征祖国前途的光明灿烂。

4.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过渡作用,前句承上,总括上阕写景,后句启下,总领下文抒情。

5.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的什么感情?

【交流点拨】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惜”字肯定了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6.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

【交流点拨】一个“惜”字,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今朝的风流人物在武功与文治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三)检查背诵

背诵、默写全诗。(以四人为一个小组,互相抽查。老师巡回并参与检查。)

四.板书设计

总写:北国——壮丽雪景

上阕:咏雪

实写:望(长城、大河、山原)

虚写:红装素裹——妖娆

抒情——江山多娇(承上启下)

下阕:抒怀

评古——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论今——赞当代英雄(点主旨)

五.拓展延伸

1.词的下片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了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对这种评价你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

【交流】甲生:我觉得“惜”饱含作者的惋惜之情,作者虽然对上述历史人物长于武功而给予肯定,但他们“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说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文才不足,而“只识”二字则更含嘲讽之意,表现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这说明诗人对五位英雄人物的评价还是略有区别的。

乙生:我觉得尽管诗人批评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短于“文治”,但在委婉的批评中,仍然肯定了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佼佼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

丙生:我觉得诗人评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是为下文赞扬今朝“风流人物”作铺垫。在对历史英雄人物不擅文治表示可惜的同时,也在“惜”中寓志,蕴含着后来者居上的气概和超越古人的自信。

[老师点拨]要认识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判态度,还需要结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大背景以及诗人作为革命领袖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所负的历史使命来理解。以上三位同学的理解都很有道理,角度各不相同,且有理有据。

2.搜集有关雪的诗句:

【交流】示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

《问刘十九》)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白居易

《夜雪》)

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初步学习《沁园春·雪》,领略了北国之雪的风姿。同时,也体会到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文本,一起来欣赏词作的语言魅力和词的艺术特色。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检查复习

开课时,师生一起背诵这首词。

(二)语言品析

请同学们细心揣摩品味下列语句,理解诗句的深长意味。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的“折腰”改为“赞美”好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诗句中的“折腰”意为倾倒,展示了英雄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的心情,并揭示出为之奋斗的动机。改为“赞美”,不合词的韵律,且少了形象性。“娇”是一种女性美,与“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一个“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句中的“略输”改为“尽输”,句意表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交流点拨】文采,本指辞采、才华,秦皇、汉武说,兼有文治的意味,略输文采,才华稍差一些,在叹惋中有褒有贬,在肯定中指出不足,改后则变为全盘否定。

3.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句中的“稍逊”能否改为“全无”,为什么?)

【交流点拨】原词贬中含褒,肯定其文治才能并指出不足,而改后完全否定其文采。

4.只识弯弓射大雕。(“只识”改为“识得”行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对于成吉思汗的评论,词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语带嘲讽。“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不仅使议论形象化,而且使人浮想联翩。用“只”限制“识”,意味委婉,贬谪更严厉。

(三)艺术特色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词的上阕在写景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和哪些写法?

【交流点拨】先总写后分写,先实写后虚写。动景和静景相结合,虚景和实景相结合。

2.请指出上阕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了。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地写出“山”“原”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这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雄奇景象,而且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感情。

3.这首词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交流点拨】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片议论,即上片之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四)主旨探究

既然上述的人物都有“略输”“稍逊”“只识”的缺陷,那么谁配称真正的“风流人物”呢?(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

【交流点拨】“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三、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写景: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总体写)

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     实写

(具体写)

山舞原驰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虚写

抒情:江山如此多娇(承上启下)

议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明主旨)

四、拓展延伸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高一语文《沁园春》学案 篇5

一、打牢语言基础(3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42454004(C)A.沁(qìn)人心脾

.金碧(bì)辉煌

.B.龙飞凤翔(xiánɡ)

.寥(liáo)若晨星

.C.茫(mánɡ)无边际

.携(xié)手并肩

.D.诗朋酒侣(lǚ)

.当(dānɡ)局者迷

橙黄橘(jú)绿 .百舸(kě)争流 .怅(chuànɡ)然若失 .

大体轮廓(kuò).沉(chén)默寡言 .

人烟稠(chóu)密 .遒(qú)劲有力 .

遏(è)制腐败 .【解析】 A“舸”应读“ɡě”。B“怅”应读“chànɡ”。D“遒”应读“qiú”。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42454005(A)A.沁园春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携来百侣 B.橘子州

鹰击鱼翔

挥斥方遒

王侯将相 C.主沉浮

苍海横流

漫江碧透

峥嵘岁月 D.竟自由

指手画脚

视若粪土

怒不可遏

【解析】 B“州”应为“洲”。C“苍”应为“沧”。D“竟”应为“竞”。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2454323(D)①美国挥舞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使得一些国家唯其马首是瞻,但在中国面前,却踢到....了铁板上,受到中国政府的强硬反击。

②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③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④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⑤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同学纷至沓来,踊跃报名。....⑥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A.①②④

C.②③⑤

B.①③⑥ D.②④⑥

【解析】 ①马首是瞻:比喻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指挥。②差强人意:勉强符合人的心意,它的意思是基本肯定的。不合语境。③光怪陆离:光彩奇异,色泽繁杂,形容奇形怪状,各式各样,用来修饰“现代观念”是可以的。④九牛一毛:指的是许多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的极少数,微不足道。用在这里不合语境。⑤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⑥弄巧成拙:本想耍弄技巧,结果反坏了事。“对孩子提过高要求”不是耍弄技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导学号 42454008(D)A.毛泽东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写下了这首壮丽词篇。

B.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

C.在写作技法上,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拼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可见词人的独运匠心。

D.时至今日,我们诵读、理解与鉴赏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一词,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无不深深地为一代伟人的才情所叹服。

【解析】 A“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语序不当,应为“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B“都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句式杂糅,应删去“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C介词结构掩盖主语,应为“在写作技法上,本词以……,由此可见……”。

5.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导学号 42454324(A)A.进入2018年以来,公司的效益连续下滑。在危急关头,他不计个人得失,主动俯就财务总监一职,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

B.当别人到自己家来时,我们可以说:光临寒舍,不知有何见教?

C.我们学校要成立文学社,我们敬请您老担任我们社的顾问,如能得到您老的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D.某位作家的一本新书问世,他在《序言》中写道:现将拙文公开发表,以就正于读者。

【解析】 A项,“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敬词。语境错误。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 42454009(C)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介于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

①形状是一个长岛 ②它四面环水

③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 ④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

⑤橘子洲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 ⑥绵延数十里 A.③②④①⑤⑥

C.⑤③②⑥①④

B.②③⑥①④⑤ D.⑤④②③①⑥

【解析】 这是一个说明性语段,主要介绍了橘子洲的相关情况。备组合的六句话中,有主语的句子是⑤和②,据此可以排除③开头的A。这六句话包括三层意思,③⑤介绍橘子洲的形成,①②⑥介绍橘子洲的形状,④为小结。据此,可以确定答案为C。在③⑤中,“也是……”句应在“是……”句之后,即③应在⑤后。在①②⑥中,②有主语“它”,应在①⑥之前,据此可以排除ABD。

7.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0个字。(5分)导学号 42454010

毛主席作为最高领导人,能够长期艰苦朴素。进入北京中南海后,他最奢侈的食物也就是一碗“红烧肉”。他痛恨贪官污吏,亲自批出尚方宝剑,痛斩高级贪官张子善和刘青山。他严格要求子女和亲属廉洁奉公,直到他去世之时,他的主要亲属没有一个人经商,没有一个人因为他而升官发财。毛主席为中国领导人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领袖。

答: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领袖(或“毛主席为中国领导人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典范”)。

【解析】 这段文字包括两层意思,前面用了大量事实,说明了毛主席清正廉洁的表现,最后两句话对上文进行总结。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导学号 42454011

实践证明,_____①____。什么时候毛泽东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国家就强大,人民就幸福;_____②____,国家就受挫折,人民就遭殃。因此,我们_____③____,沿着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

答:示例:①毛泽东思想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 ②什么时候偏离了毛泽东思想

③一定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

【解析】 这是一个议论性语段,主要阐明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①为起始句补写,需要提出整段文字的观点。②为展开性补写,句式要与“什么时候毛泽东思想占了主导地位”相同,内容要与“国家就受挫折,人民就遭殃”相应。③为总结句补写,需要补出这段文字的结论,且与“沿着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衔接。

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导学号 42454325

许多人从小就有当作家的梦想,其实实现这个梦想并不困难。如果我们坚持阅读的习惯,一定可以积累许多的创作素材,因为只要阅读,就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了这些收获,必然会产生创作的兴趣和信心,假以时日,认真创作,就会有经典的作品问世,实现我们的“作家梦”了。

①坚持阅读,不一定就能积累许多素材。②有了素材,也不一定会产生创作的兴趣和信心。③不是有时间认真创作就可以写出经典作品。

二、提高阅读能力(26分)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完成10~17题。导学号 4245401

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10.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D)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C.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解析】 正确的节奏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独立寒秋

立:站立。.C.鹰击长空

空:天空。.【解析】 沉:沉陷,沉没。

12.词这种文体在创作中,有时为了适应平仄、韵律或表达效果的需要,把常式语序作一些调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几句就是这样,这几句如果换成常式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C.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头。D.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解析】 先交待时间、观察点,再写所见。

13.下列对这首词中意象描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万山红遍”中的“红”下得极妙,它是表色彩的形容词,此处赋予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中的“漫”字极有特色,它是“整个”的意思,即放眼望去,整个江中碧绿通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和沉重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儿游动得欢愉自在的景象。

D.“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万物”指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霜天”表面上指自然界的霜天,实际上隐含当时我国所处的政治气候。

【解析】 “……沉重的感受”与这首词的意境不合。

14.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触景生情,托物起兴。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好秋天,词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

B.“怅”是慨叹的意思,它由“看”的内容而来,“问”由“怅”而发,流露出郁郁不思的感情。

C.这三句除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还包含革命领导权在谁手里的问题,表现出主人公的高度革命责任感。

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自然界、民族、国家等,还包含领导权应在谁的手里问题。

【解析】 “流露出郁郁不思的感情”分析不当,应为亢奋的激情。15.下列关于诗词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

B.层林尽染

染:染红。.D.谁主沉浮

沉:沉重。.

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根据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类型,《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则是这首词的标题。

【解析】 《沁园春·长沙》的字数多于91字,应为长调。16.“百舸争流”中的“争”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渲染了昂扬奋进的气氛,展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为下文的抒情酝酿了感情。

【解析】 本题需要从内容和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回答“争”字的作用。

高一语文必修3《诗词》导学案 篇6

一、正音

玉砌(qì)伯仲(bó )荞麦(qiáo)

戍角(shù)

怆然(chuàng )

自度( duó )

黍离(shǔ ) 豆蔻( ku )

二、鉴赏《虞美人》

1.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为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建隆二年嗣位,开宝八年降宋,宋太祖封为违命侯。后服宋太宗所赐牵机药而卒。史称为南唐后主、李后主。

2.这首词写于亡国降宋后,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3.鉴赏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艺术手法。

(1)用设问的方法,直抒胸臆,“暗恨”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2)运用比喻,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忧愁就象滔滔不绝的江水无穷无尽,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

三、鉴赏《书愤》

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晚岁闲居故里。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2.本诗追忆壮年时的豪情壮举,感慨当前的处境和时局,抒发了抗敌之志,感慨壮志未酬,表达爱国深情。

3.本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1)昔日豪气壮举与今日年迈衰颓作对比,岁抒发月无情,壮志难酬的感慨。

(2)诸葛亮积极进取与当今权臣苟且误国作对比,表达了怀古伤今的悲愤和无奈

4.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四、鉴赏《扬州慢》

1.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

2. 鉴赏本词“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

上阕眼前所见空城之景是实写。下阕中,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昔日的“名都”变了今日之“空城”,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这一虚一实,虚实相济,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绪。

3.鉴赏本词拟人手法的运用。

(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桥本无情,月本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们是本该有情有声的了。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高一语文《沁园春》学案 篇7

关键词 《沁园春·长沙》;热爱祖国;乐观;担当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了,语文课本也改变了多次,但是不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沁园春?长沙》都被不同的编者不约而同地放在了高中语文课本第一篇,通过多轮的语文教学,我发现编者做这样的安排是有其深意的。现在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育大家无论何时何地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在1925年,我们的祖国真可谓是时乖命蹇,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人心惶惶。面对此情此景,许多有志青年彷徨了、苦闷了,不知道自己和国家的出路在哪里,就变得抑郁了,开始逃避了。比如说戴望舒,《雨巷》中表现出来迷惘、彷徨的情感就是他内心的最好写照。

面对相同的境况,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做什么呢?他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创立新民学会,目的就是要改造中国和世界,多次领导爱国运动,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不断地为祖国的命运奔波、奋斗着,把热爱自己祖国作为头等大事,即使是游玩橘子洲,游玩到尽兴处,都一直不忘“谁主沉浮”这个重大的问题。

是的,国家命途多舛时,需要为祖国奋斗,改变祖国的命运,让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那么身处太平盛世的我们呢?我们就可以对自己的祖国漠不关心了吗?难怪我们常听人抱怨:现在年轻人的爱国意识越来越淡漠了。然而爱国主义教育不适合进行单独说教,学生会觉得很假、很空。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得放在一定的情景当中,让学生受到感染,效果才会好。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案编写也要求有三维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样以来,利用《沁园春·长沙》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吗?面对伟人的做法,让学生谈感想,有话可说,有的放矢。也可以启发学生让他们将之落到实处。是每天昏昏欲睡过一天算一天呢,还是每天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做好作为一个学生的本职呢?是萎靡不振,不知自己该做些什么呢,还是一进入高一就规划好高中三年,确立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呢?是面对困难,能逃就逃呢,还是学习伟人的精神,培养自己要有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品质呢?……爱国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使之不成为一句空话!

二、教育大家一定要有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心态

在祖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之时,毛泽东主席尚且能看到如火如荼的大好的革命形势,相信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看到祖国美好的未来。

相比之下,我们今天遇到一点困难又算什么呢?在寄宿制的学校之中,功课难一点,床板硬点,吃饭挤一点,饭菜质量差一点……这些又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我们何不改变怨天怨地的消极情绪,用积极乐观的精神去面对他,将之当做是对我们坚韧品质的一种磨砺,可以使我们更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呢?当我们暂时不能改变环境、改变他人的时候,何不改变自己的心态呢?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乐趣,便在抗争之中。

我相信学到了毛泽东主席的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心态,人生之中就不会遇到过不去的坎,做不成的事了。在中国的自杀也不会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了。在中国。每两分钟就有1人自杀伤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调查统计显示,自杀的年龄越来越小,青年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看到这触目尽心的数字,培养高中生以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心态对待生命面对生活的重要性了。

三、教育大家作为公民,要有担当精神

毛泽东在1925年,看到满目疮痍的祖国备受帝国主义的侵略,看到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身上背负着三座大山,看到中华民族的命运不由自己主宰时,他从年轻求学时就创立新民学会,立下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宏伟志愿,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十足是一个有担当精神、有责任感的有为青年。

反观今日的青年,很多人缺乏责任心,对自己的事不操心,事事需要父母包办,上学要父母接送,连考试都要老师代为保管身份证、准考证,参加完一场考试,丢失证件的人为数不少,还埋怨老师没有提醒他。大学毕业,就业遇到困难,就心安理得的在家待业,做一个“啃老族”。面对父母辛苦的工作,没有一点羞愧之心,对父母还颐指气使,觉得是父母欠他的,父母为他们做什么都是天经地义的。

对待自己的事情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对待大家的事了。小到在家对亲人漠不关心,唯我独尊;在学校,自私自利;大到走上工作岗位,随心所欲,缺乏职业道德,在社会中没有公众意识,冷漠自私。

学习了《沁园春·长沙》,有了毛泽东的担当精神,我们作为普通人、平常人,面对灾难,也可以像王茂华、谭良才一样,救人于大火之中;面对小悦悦事件,冷漠的内心可以打开一角,为她拨打一下120,就可以挽救一下这条年轻的生命了;面对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我们可以自觉的让座,而不是假装睡觉;班级事务中,我们可以勇敢地站出来,支持正义,讲真话,而不是当老好人,沉默不语……

《沁园春•长沙》学案 篇8

备课人:高一语文组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词的常识,掌握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人情怀,感受词人豪放雄奇的风格。

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把握词中的意象,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第一课时

预习资料

学生自学指导:

查找毛泽东及词的相关资料,掌握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并填空。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______,笔名______,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著作有《毛泽东选集》五卷,其中《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都是重要篇章。其他已公开发表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文体知识:

词,兴于______,流行于______,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诗余”。其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______(58字以内)、______(58到90字)、______(91字以上)。

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________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多写个人遭际,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背景链接: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新课导入

一、学一学:(我非常聪明)

1、字音字形

沁()园春百舸()怅寥廓()

携()来百侣()峥嵘()方遒()

浪遏()飞舟

2、多音辨析

曾经______

中心______

数字______

曾祖父______

中毒______

数典忘祖______

数见不鲜______

3、相似辨形

沁______舸______寥______

泌______

坷______

廖______

漫______

遏______

惆______

谩______

竭______

稠______

词语集释

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苍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峥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挥斥方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议一议:(我潜力无穷)

1、学习词的前三句

a、疏通大意

b、调整词序

c、初步感受词人形象

2、赏析写景句讨论:

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a、意象:

b、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c、哪些词具有表现力?

d、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e、词的寒秋景物有无过去一般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3、学习直接抒发作者豪迈情感的句子.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

a、大意是:

b、想到了?

二、讲一讲:(我特别自信)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讲解下阕的几个问题: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b、“峥嵘岁月稠”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

三、练一练:(我定会成功)

1、赏析最后三句

第三课时

一、诵读文本,理清思路

1、根据节奏提示,齐读。

2、学生个别朗读,看谁读的好

3、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上阕:

下阕: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重写景,描绘了美丽壮阔的湘江的深秋景色,并且即景抒情,提出了国家命运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的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

这首词一扫过去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对壮丽河山的描写,不仅抒发了词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表现出了词人强烈的革命精神。

图解课文

--

独立寒秋图:交待______、______、______

远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态

--

湘江秋景图近观______________

万类霜天

______________

竞自由

景中寓情

仰视

______________

____态

情中显志

俯瞰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峥嵘岁月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忆旧言志

中流击水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收获:

本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请找出词中表现力强的词语,并赏析。

2、背诵全词。

课堂检测:

1、积累名句。

(1)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3)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踏遍青山人未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平乐 会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6)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雪》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乐府,约开始于南朝,定形于晚唐,盛行于宋朝。

B、按照词的风格,词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一派是以柳永、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

C、《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为词牌,“长沙”为词题。

D、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因此不再讲究格律,比较自由。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4、下面诗句重读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恰同学少年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D、粪土当年万户侯

5、下列句子不是具体描写深秋景物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C、漫江碧透 D、万类霜天竞自由

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令、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

B、词中描写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深秋争相蓬勃发展,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篇9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2.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

3.品味意象,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4.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重点难点:

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学法指导: 诗歌阅读方法:

1、把握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厚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

2、了解背景——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创作背景

3、展开想象——诗歌的集中性需借助想象拓展,诗歌的跳跃性需借助想象补充

4、捕捉意象——选择的意象,表达的意象,二者兼而有之的

5、推敲字词——用词造句的凝练、准确、抒情,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6、体会音韵——音韵美,节奏美 背景资料:

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 材料二: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常常在一路纵论世界大事、社会和人生题目,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本人,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与同窗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否则不能做挚友

材料三:在长沙读书时,毛泽东常常与同伴去湘江游泳,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五四时期”毛泽东组织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活动,主编《湘江评论》,在全国反响极大

材料四: 《沁园春

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走进作者:

1、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逝世。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2.毛泽东名句集萃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和柳亚子先生》)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到韶山》)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菩萨蛮•大柏地》)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文体知识:

1)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词牌:又称词调。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3)词的分类: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4)词的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5)“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有人咏其事,词牌“沁园春”,由此得名。“长沙”是题目。

6)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A “意象”,所谓“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人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枯藤、老树”等11个意象,“藤、树、鸦”在现实中分属植物和动物,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但是它们在作品上被诗人的情感“剪辑”在一起时,就表现出衰败

凄凉

孤寂的氛围。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B “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情景)关系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的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孤独冷寂等等。抓住诗歌的意象,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课前预习案】

1.易错读音----注音

百舸()争流 携()来百侣 峥嵘()岁月 挥斥方遒()浪遏()飞舟 怅廖廓()2.易错字形-----改错

针贬()时弊 行踪鬼()秘 挥斥方酋()群英汇()萃 布()署已定 愤()发图强 事()态人情 和霭()可亲 成群结对()廖()廓 3.词义--------注解词义

意气/义气 辽阔/寥廓 风采/丰采 风韵/丰韵

风姿/丰姿

峥嵘岁月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4.请解释句中加黑词语的意义并要求识记

漫江 ;百舸 ;峥嵘岁月 ;岁月稠 ;激扬 ;寥廓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五岭逶迤 ;粪土当年万户侯 5.背诵全诗

【课内探究案】

再诵诗歌,品味鉴赏(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一、整体感知

1、自读,要从字面读出感觉,读出词中的豪情

2、《沁园春长沙》可以用四个字来理清思路,你认为是哪四个字(从词中找出)

3、找出上阕所写的秋景并概括景物特点

4、通读,由组长进行诵读过关检查,根据“准确”→“流畅”→“有情感”三级标准评定本组的“诵读明星” 诵读明星: 评选理由:

二、品读上阙,探究下列问题

(一)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写的吗

(二)这些意象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

(三)试概括上阙描绘的景物的特点:

(四)关于秋景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绘的吗写出古人描写秋景的诗句或一般人对秋的感受,诗人与古人、一般人有何不同

(五)本阙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一样,你能调整好并说说它的大意吗

(六)上阙最后三句,写出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提出了什么问题

(七)再反复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总结朗读技巧:

三、品读下阙,探究以下问题

(一)导读:阙的上下片写法上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首句称过片,起过渡作用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忆”的是什么内容 ,由哪个字统领 ,表现了毛泽东的什么精神?

(二)探究:结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三)再读,总结下阙朗读技巧:

【课后检测案】

1.请你将《沁园春 长沙》与《沁园春 雪》比较阅读,找出他们的异同。课后还有毛泽东的三首诗词,请你读一读,思考这些词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2、想象能力训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四步:(1)、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2)、染上颜色: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3)、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4)、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3、完成练习册。

4、名人少年多立志:

唐代李贺诗中写道: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周恩来12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时“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上一篇: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工会财务制度实下一篇:电位的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