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青少年小组活动(精选4篇)
社工青少年小组活动 篇1
一、背景及理念: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子的加快,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庞大,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也不断加强。进入老年,随着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渐表现出老年特征。,老年人心理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良好心态促进健康,而不良心理则会危害健康。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宿,被人承认和认同,成为集体中的一员。由于老年人的孩子很少能常伴左右,导致很多老人觉得很孤独,通过社工开展活动,把老人们聚集在一起,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同时,从优势视角出发,认识到每个老人都有他存在的资源和优势,社工应该协助他们去发现和发掘,让老人们能够感受到老有所用。同工社工开展的活动,既能锻炼老人的动手能力,放松身心,老有所乐;又能加深老年之家的交流,建立同伴群体的支持系统。
二、活动目标:
1、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了解与认识,加深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
2、提高老年的学习能力,如组员手、眼的 协调能力。
3、了解老年人的需求,让老人感受老有所用、老有所乐、放松身心,丰富老年生活。
4、传承、发扬中国剪纸等手工传统文化。
三、具体活动安排:
1、活动对象:明秀南社区老年人 名额:10-15人
2、活动地点:明秀南社区老人活动室
3、活动日期:20XX年12月13、20、27日20XX年3日 下午15:00-16:30
4、人手编配:3名社工及5名志愿者
5、招募及宣传方法:宣传单、走访社区
四、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法:
1、老人可能在做手工过程中会出现不适,社工要观察组员的身体情况,在邀请组员前了解各名组员的身体特点。
2、天气问题,天气可能会比较寒冷,社工提醒老人要穿多些衣服,注意保暖。
3、场地问题,可能由于没有固定的社工活动场所,活动地点会变更,提前与相关工作人员沟通,做好活动场地的安排。
五、评估方法:访谈法
六、小组财务预算。
社工小组总结 篇2
伦理学的对象:物质对象,形式对象
伦理学的分类:描述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分析伦理学
由基本伦理学看社工伦理的意义
社会工作既是一种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对象的专业工作,其伦理不只关乎社工人员与案主、同事的关系,还涉及与其他有关专业人员的来往原则,更关心集体性的与机构、与整个社工领域之间的关系,社工伦理并且指出身为社工人,面对所处社会时,所应抱持的态度与原则。社会工作使命:促进人类福祉,协助全人类满足其基本人性需求,尤其关注弱势族群、受压迫者及贫穷者的需求和增强其能力
社会工作价值观:其对于人的重视,有为广大人类谋取福祉的高远理想,尤其对弱势的存在有所敏感与重视,对弱势有服务的责任感;对人类社会的需求满足有所关怀与投入。
社工伦理的核心价值:服务、社会正义、个人尊严与价值、重视人际关系、廉正、能力
社会工作伦理的重要性:培育社工人员超越性价值与整体性发展,提供社会工作者行为规范与两难处理,社工伦理建立起集体化的良心
社会工作伦理的内涵
社会工作伦理作为一门学科,其所探究的基本内涵,大体包括探讨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或信仰;在一般社会工作制度中,探讨能反映社会工作基本价值、信仰的行为标准;在特殊情境或尚未制度化的工作过程中,探讨面临各种可能的两难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可采纳之思考准据或适当的反应方式;以及探讨总体环境变迁对社会工作价值信仰、行为模式与行为标准的冲击,及可能的解决方式。
自律道德三条件:意志自律、人是目的、普遍立法
消极义务:属于“不作为义务”,即专业者“应以人为目的,不可以人为工具”,以及不可欺骗案主、不可伤害案主及不可妨碍案主的权利等等。违反此种“义务”时,应是一种罪恶
积极义务:属于一种“作为的义务”,要求工作者应以专业的知识与判断,并考虑工作中的环境与条件,尽心尽力为案主服务。在未能达成此种“不完全义务”时,应属于工作上的一种不完美
第二章 社会工作伦理的思想渊源
古希腊“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理念
古罗马“法制精神”:公平公平理念
基督教“博爱精神”:平等互助理念
社会工作伦理的直接理论来源:新教伦理观念(平等、天职),社会正义理论,人道主义哲学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价值是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稳定的、持久的信念,因而在社会学中常常称之为“价值取向”。价值反映个人或团体的某种“偏好”,具有强烈的情感倾向。价值一旦“内化”成为个人或团体的信念,就必然转化为行为方式。影响人们行为的价值观念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价值体系。
社会工作价值:社会工作价值是为社会工作专业所秉持的一套持久稳定的信念体系,它是在本专业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被全体成员认同的、对从业者的行为起指导和规范作用的专业取向。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是历史性和继承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终极价值是指那一些概括性的、抽象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价值。它们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根基,为社会工作专业指引方向。1的尊严、价值、自由和平等是与生俱来。2人有获得资源并发展潜能的能力和权利。3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应当相互承担支持和帮助的责任和义务4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个别性都应当被尊重。
中介价值是终极价值向社会工作专业领域转化的¡°中介¡±,它们为社会工作专业明确目标,表明社会工作专业应当如何体现上述终极价值。
工具价值是终极价值和中介价值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它表明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应当采取何种手段或方法来实现终极价值和中介价值。工具价值往往直接表现为社会工作者应当遵循的伦理守则和职业道德。
例如:
为了确保案主自决要遵循“知后同意”原则;
为了实现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尊重要遵循“保密”、“尊重隐私权”原则;
为了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必需遵循“同情”、“接纳”原则。
社会工作核心价值中的矛盾与冲突:横向:冲突中的社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纵向:专业价值要求的内在矛盾
第四章 社会工作伦理的一般性问题
社会工作伦理的特殊性
伦理问题贯穿社会工作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
社会工作伦理的具体要求更可能与社会价值观冲突。
社会工作伦理中存在更多模棱两可和不确定的因素。
社会工作伦理对社会工作者的道德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一)伦理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争议
伦理绝对主义承认道德原则的普遍有效性,认为行为的善恶是由行为本身而不是由其结果决定的并且存在着判断行为善恶的确定无疑的标准,断言伦理规则能被系统陈述并且应当在任何情况下都被坚持。
伦理相对主义拒绝任何固定的道德规则,主张伦理标准是基于文化、政治环境、当代的价值观以及其他外在因素所做的考量,认为判断行为的正确与否是要以做出行为选择时的具体情况或造成的实际后果为基础和依据进行的。
(二)义务论与功利论伦理学的困境
义务论和功利论是规范伦理学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分歧在于是以动机还是以效果作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
义务论认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根据在于行为的动机,一种行为之所以具有道德价值,完全在于行为者具有良好的动机。
功利论认为:评价行为善恶在于行为的结果。
(三)同情与关怀伦理学对社会工作伦理的影响
同情伦理学对于¡°同情¡±的理解是在心理情感和道德行为两个层面上展开。
在心理情感层面的“同情”,它作为“同情现象”、“同情作用”体现对他人的幸福、痛苦、仇恨等在内情感的共鸣。
在道德行为层面上的“同情”指的是对他人的痛苦和不幸的怜悯、体恤,以及由此引发的帮助别人摆脱痛苦的行为。
同情伦理学中“同情”的特征
同情是人人天生具有的自然本性,并非强者和伟人的特权。
同情的起点总是对自我和利己的体验,而其终点则是社会和他人的福利。
同情带给同情者的直接结果往往是痛苦,但同情又是带给人幸福和快乐的有效手段。
同情是源于心理而指向行为的;同情是基于自我而指向他人的;同情是经由痛苦而指向快乐的;同情却未必是出自强者而指向弱者的。
同情伦理学把心理学的“同情现象”引进到伦理学理论中来,为道德主体的情感沟通和普遍道德原则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根据。并在其中隐含着整体性和平等性的观念。
关怀伦理学是“建构于女性主义视角之上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感情、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的一种伦理理论”。自我保存的倾向,自我牺牲的善暴力的道德
(一)社会工作伦理的功能
作为规范——表明哪些行为是值得尊重的。
作为渴望——提出对理想行为的期待。
作为命令——设定对不道德行为的制裁。
(二)社会工作伦理的前提和依据
伦理学主要是通过界定关系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来调节人们的日常行为和关系。这种责任和义务的界定有几个方面的前提与依据:
行动者的相对位置
行为者的相对脆弱程度
对行为者的相对危险性
对行为者的相对机会
社会工作伦理界定参与者的责任、约束参与者的行为的前提和依据也是在于关系双方——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
因此,从社会工作实践关系双方的地位和情形来看,对社会工作者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制订伦理的原则和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采取有效的手段制裁他们的不当行为就成为必然的(三)社会工作伦理的限制性因素
在面对一个具体的案例和案主时,为了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除了要做伦理的考虑之外还要从实践目标、专业技术、机构要求、社会环境、法律责任等多方面综合考察,以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方案。
上述的因素必然影响和限制社会工作在面对伦理问题时所做的抉择。这类限制因素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内部:社会工作实践中,目标、技巧和伦理的不一致
外部:社会环境,机构等的限制
第四节 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一)一般职业伦理守则
基本思想:
•当从业者面临包括伦理问题在内的实践困境时为他们提供行动指南;
•因为案主无法评估一个职业的正直和能力,守则为他们提供一个保护自己免受无能或欺骗行为伤害的方式
•管理从业者的行为和他们与案主、同事、其他职业从业者、雇主以及社会的关系
•给管理者、顾问和其他专业人员提供鉴定和评估从业者行为的基础
(二)社会工作伦理守则概观
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人员的行为与态度
社会工作人员对案主的伦理责任
社会工作人员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社会工作人员对专业的伦理责任
社会工作人员对机构的伦理责任
社会工作人员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第五章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
伦理困境内涵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起源于作为现代社会特点的价值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在专业实践中表现为,当专业核心价值中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而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要优先考量。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困境
保密原则与知情情况下的授权
当事人的权利与工作者的专业技能
价值中立与强加价值观
平等、不平等、资源限制与权益倡导
专业关系中的限制、困境及问题
科层制与工作关系
变动的世界,变动的问题
保密原则解读
大多数社会工作者都归属于机构或政府体系,有较少私人开业的社工师,对¡°保密¡±问题较难做到绝对的保密,故在面对机构内外所提供助人的服务、实施、政策、法令若是设计不当,或提供服务可能接触的行政或相关人员的态度、价值、信念不一时,亦可能将案主的资讯不小心的流出,而给案主造成伤害。
所以在相对保密的过程中,社工人员应该清楚告知案主所提供资讯保密的限制、信息可能流传的管道,及法律应遵守的相关规定,以克服专业关系中原本既存于机构、社工人员与案主间权力强弱的不对等关系。
(二)保密原则的复杂性
保密问题之所以特别多是因为这一伦理原则建基的实务模式过于简单,只包括了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要复杂的多,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涉及多个方面的人和机构。每一方都会提出保密要求,而这些要求彼此间会发生冲突。
(三)知情情况下的授权
知情情况下的授权意味着社会工作者或者另外一个专业人员除非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许可,否则不能介入服务对象的生活,或者披露与其有关的机密资料。(见书本P83,案例解说)
披露材料
一个人只有在知道了干预或治疗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干预的结果会怎样,如果不同意干预会怎样,才能视为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去给予授权。他应该也必需了解可以有的选择及其相关的风险和好处。
主观意愿
授权只有在非高压的情况下自愿给予才有意义。但是因为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经常是在一个案主很少自由或不自由的情况下进行的。罪犯和精神病人是其中最为常见不自愿的服务对象。
行为能力
¡°知后同意¡±预先假定给予准许的人有能力这样做。然而,许多服务对象是没有足够的能力的,小孩子、高龄老年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通常被认为没有足够能力给予某些或全部的决定以¡°知后同意¡±。
授权的方式:指示或沉默,口头或书面授权,过去和现在的授权,现在和将来的授权,高压授权
案主自决的概念
案主自决是指社工实务的重点是要确定案主在服务过程中拥有决定和需要的自由抉择或决策空间,而社工员在服务的过程中,也有相对的义务去尊重案主此一决定的权利或肯定此需要,并进而引进各项适当的社区资源或倚重其个人的力量,使个人得以朝向自我引导的方向去发展。
家长主义是指某实体或个人行使干扰个人自由行动的理由,是为了个人的福祉、善意、喜悦、需要、利益或价值等良性意图。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家长主义以三种形式存在:社会工作者为了案主利益而对案主保留资讯被认为是可以理解接受的;为案主利益而对案主说谎;为了案主的利益而违背案主的意愿而有身体下的强迫干涉。
案主自决的指导原则:
与案主讨论有相关案主自决的意义
与案主一起选择有关决定的各项资讯
确定案主具有决定权,但专业人员仍应让案主了解身为社工所具有的价值判断与想法
价值中立专业实践要求社会工作者不带有个人的价值观、信仰或评判去进行专业的服务。即在专业介入时强调价值中立的态度和立场;以一种客观公正的第三者角度去审视它将要处理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介入方法和技术已变成了专业介入的重要部分。
社会工作强加价值观不但社会工作者的“设身处地”,希望做到“感同身受”;而且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进入助人这一合作过程之中,他不但要理解服务对象的困难处境与愿望,也要理解自己与服务对象的互动过程,以及服务对象对这种互动的体验和评价。
三)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分歧
在接案、评估和诊断阶段,社会工作者应该确定价值观上的不同是否与现有的问题有关。如果服务对象能够参与确定是否他们与工作者之间价值观上的这些不同会使解决问题的过程复杂化,那么社会工作者就应该同服务对象讨论自己的发现。
共同决定是否继续下去还是把服务对象转给另一个价值观更加吻合的同事。
四、平等、不平等、资源限制与权益倡导
每个人都有从社会获益的平等权利,也有背负社会负担的平等义务。这一原则是基于占第一位的社会价值观平等。一)对平等的承诺:当可以得到的资源非常有限,不可能做到平等分配时,就会产生伦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服务时间分配平等、资源分配平等、机会平等
(二)种族主义:在社会工作实际操作中,种族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可以得到的资源以及社会服务的传输。三)资源限制:平等的伦理困境由于资源上的限制而加剧。而资源有限的概念可能只是一种对语言的操控,用来掩盖某些决定。它意味着可以得到的资源被用到了其他地方,或者对资源的承诺或优先权有所转移。这方面的伦理焦点更多体
现在宏观层面上。四)维权倡导中的伦理困境:平等与差别平等的伦理原则为社会工作者充当倡导者角色提供了伦理上的正当理由。工作者有必要运用充权的方法,使受剥夺的群体和个人有机会平等获得生活机会。
专业关系:
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基于专业角色与职责的承担,对上述各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连结,采取较为有效的形式和做法,藉以协同案主建构新的正面生活模式,并迈向复元之道
专业关系中的双重角色:专业人员在同一时间段或不同的时段与服务对象可能会不止一种关
系。除了专业关系,可能会有一些社会上的、生意上的、经济上的、宗教上的或者其他方面的角色关系。
《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伦理守则》上有诸多标准强调了双重角色关系问题,让社会工作者有可能采取步骤为这类关系设定界限,或者尽可能避免此类关系。
(四)从业人员能力受损:社会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和专业能力有可能因为自己的各种因素受到限制。进而对专业关系产生严重的影响。1反移情2心理淡漠
六、科层制与工作关系
一)与本专业同事的关系
二)与机构的关系:一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目的,并不总是符合社会工作价值观。组织可能只是一味强调效率,而忽视服务对象的最佳利益。这是社会工作在科层制机构中要处理的、典型的伦理上的问题。
社工青少年小组活动 篇3
李河小学青少年体育兴趣小组创建以来,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的体育工作方针和政策,注重社会效益,全年向校开放,积极吸纳全校青少年参加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增强青少年的体质,提高运动技能,让更多的青少年在兴趣小组里快乐的活动,科学的运动,健康的成长 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青少年达50多人次。校领导利用学校现有硬件资源,为青少年参加兴趣组各类体育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保障
1、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通过青少年体育兴趣小组开设各类体育活动的培训,如:讲座、座谈、观摩比赛、室内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项目的基础常识,基本原则,介绍相关项目比赛的方法和基本规则,相关游戏项目的练习方法等,培养学生如何锻炼,能够进行自我评价,为他们的终身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普及教学与专业训练并行。青少年体育兴趣小组招收的学生在年龄和训练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兴趣小组要求教练员有所区别。按照年龄和运动训练水平把学生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班,采用以一些游戏教学法等,使学生在游戏中健身,在游戏中学习多采用老师示范、讲解、辅导纠正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自信,逐渐提高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懂得更多的健身方法。而对于竞技性的专业项目训练队如田径队等坚持实行教练员负责制,并要求教练员的训练计划既有长期打算,也有近期安排,每次训练都有具体内容。从队员中选择好苗子进一步培养,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自己锻炼,形成了一整套的训练体系,注重普及与提高的协调搭配。
3、以竞赛、表演提高训练兴趣和效果。兴趣小组每个星期在乒乓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武术、体操、围棋等项目上都要组织举行一些小组形式的比赛,如:淘汰比赛、交叉比赛、擂台比赛、积分比赛等。同时也注重抓好专业项目训练队如足球、田径的竞赛。专业训练队要求队员间每月进行一场正式比赛,在比赛中不断磨炼队伍。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和教练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比赛中发现人才,为上级输送更多合格的体育人才。兴趣组还经常组织学生走出去,与其他城市的青少年展开友谊赛,提高会员的竞技水平。跳绳、跳远、踢毽子、体操、田径、健美操等项目经常组织学生在学校、社区进行集体、小组表演,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4、在青少年会员中开展树“星”活动,为他们树立体育活动的“偶像”与“榜样”,将参加活动多、成绩好的学生予以表彰,冠以“小球星”,运动“明星”,体操“明星”等,在兴趣队,全校中进行广泛宣传,把广大青少年吸引到兴趣组培训中来,从而促进了体育活动的普及开展。
5、规范教练员职责,科学管理。兴趣对定期组织教练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同时要求教练员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中有教案,有记录,合理安排活动内容,设计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学校定期检查教练员训练情况,检测阶段性成果。
少年宫课外阅读小组活动总结 篇4
指导老师
谢明珠
本学期我校的少年宫阅读小组活动工作能够在校领导的关心下,坚实有效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证了少年宫活动工作的正常开展,使学校的课外教学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现将有关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阅读小组活动稳步发展
在本学期开学初,重新组建了我校的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在五(三)班里挑选了语感较强,阅读兴趣的同学参加课外阅读小组,坚持每个星期在本班进行培训。
二、阅读名著有自己的独特体会
本学期的课外阅读小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呼兰河传》边读边做笔记,写感想,还进行了阅读考级考试。大部分组员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独特体会。通过阅读,孩子们不但学习了知识,还受到教育,学习了许多道理。
三、过失与不足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务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
首先,阅读小组同学在活动时间虽能认真阅读,可每周活动的时间毕竟有限,所能读的书的数量也就有限了。
其次,阅读小组同学由于知识面广度不同,认知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完成任务的水平也在不同的层次。
四、工作目标
我校的阅读小组活动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是校领导关心的结果,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振奋精神、务实奋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
【社工青少年小组活动】推荐阅读:
社工小组游戏08-27
社工小组游戏大全10-01
社工-小组工作模式总结11-25
寮步社工活动主持词05-12
少年宫武术兴趣小组活动总结专题08-15
乡村少年宫合唱小组活动计划11-22
少年宫书法兴趣小组寒假活动计划08-17
燕矶小学少年宫棋类兴趣小组活动小结06-28
乡村少年宫乒乓球小组活动计划10-15